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环境保护调研课题范文

环境保护调研课题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39: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环境保护调研课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环境保护调研课题

篇1

一、深入调研的思路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县环保局工作实际进行调研,围绕中央、区、州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环境监管、监察力度,农村环境保护、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通过深入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为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讨论,搞好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打下良好基础。

二、深入调研时间和地点安排

主体:县环保局领导班子成员

*

调研地点:县直机关单位、部分金融机构、部分规模以上企业、六户地镇、旱卡子滩乡。

三、调研题目及参加人员

(一)班子调研课题

*县农村环境保护调研报告。李兆曾局长负责。

主要就*县农村环境的现状、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大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重点工作及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等问题进行调研,提出对策和建议。

(二)领导班子成员调研课题

1、污染源普查成果应用。张文彬副局长负责。

主要就我县县域内企业分布及环境保护情况,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基础上,对企业生产、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末端治理技术、水、气、固废、能耗等方面开展调研分析。力图通过调研掌握该区域的污染物排放、污染物治理和能源消耗等基本情况,进一步分析企业经营与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改善,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对当地经济贡献率、改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调研,提出对策和建议。

2、*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估。曹秀梅副局长负责。

主要就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及典型污染源调查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和分析整理,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信息数据库,研究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的综合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从环境质量达标程度,污染源特征及影响程度,现行法律标准执行状况,水源地环境建设的规范程度,监管能力建设和水平等方面进行调研,提出对策和建议。

三、调研方法

提前向各县环保局领导班子成员印发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方案,要求做好调研材料的准备工作,采取集中召开座谈会及实地调研的方式,完成基层的调查研究工作。

四、调研的工作要求

一是调研要做到“五个结合”:即调查研究与办实事相结合,与解决影响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相结合,与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相结合,与完成今年的工作目标相结合,与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相结合。

二是要对调研课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调研要结合实际、突出问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专题调查研究。

三是各调研组可根据调研需要,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

四是各调研组围绕调研题目,按照《*县环保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开展调研,4月28日前要在认真总结经验,找全找准问题,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高质量的专题调研报告予以上报。

篇2

__县政府办口党委

__县环保局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立足当前工作,结合环保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积极主动、认真扎实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认识上水平、工作出特色、践行见实效”的阶段性成果,全局各项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展示了新活力,开创了新局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3月28日,县委召开了全县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后,__县环保局行动快、安排早、抓得实,3月30日前就相继召开了党组会、局务会和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办公室、综合服务组、督查协调组、宣传报道组等工作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学习计划》,建立了领导分片包干联系制度,编发了学习资料和辅导报告,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地顺利开展,掀起了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服务的热潮。从干部职工的心得体会、班子成员的调研报告和专题讨论的意见建议中,集中体现了全局上下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深入的理解。一是科学发展观是做好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情况,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外国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其精神实质就是要把我国发展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环保工作扮演着主要的角色,肩负历史的使命,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环保事业才能健康的全面进步,只有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作的始终,环保工作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环保工作者应该成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衡量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实现这一目标,环保工作被推上了发展的前沿和时代的舞台,赋予了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使命。环保工作者更应该当仁不让、做识时务、顾大局,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带头人,更应该尽职尽责、活学活用,勇当推动科学发展的促进派。三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对互相制约,又相互促进的矛盾共同体,环保部门要用科学发展观的金钥匙来处理它们的关系,既要在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的服务上做文章,也要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又好又快发展上下功夫,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同向和同赢。

二、讲求工作方法,丰富活动内容

县环保局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学习实践活动的安排要求,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做到了履行程序到位,方法灵活机动,内容特色突出。一是学科学理论与学业务知识相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县环保局在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上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科学地将每周的业务知识学习与学习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环保业务知识的集中学习融入到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的行动中去,加深了干部职工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通俗易懂地理解,同时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作指导,促进干部职工对环保业务知识的深刻领会与掌握,使学习实践活动达到了两融合、两促进、两提高的效果。二是专题调研与综合调研相结合。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县环保局结合工作实际,具体确定了“加强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推动我县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强化环保监管职能,实现我县节能减排目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优化服务,促进我县经济发展”等四个课题,每个局领导严格按照责任分工,带着调研课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积极开展了“力促污染减排,改善环境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专题调研活动,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对促进我县环保工作和学习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经过专题调研成果交流、相互探讨后,对事关我县环保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又深入展开了综合调研。综合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大坪、三星、延寿、马桥、外沙等23个乡镇,走访了大坪镇五桂村,三星镇西黄村、秀溪村,延寿乡留观村,马桥乡金宝村、石泉村,外沙乡外沙村等20余个乡村,调查走访人员达100余人,走访人员有乡镇党政领导、村支两委成员、县乡人

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农民代表、企业主等,形成了《我县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的调研论文,为推动我县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三是把握重点内容与紧贴工作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是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内容,县环保局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同时又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环保工作的各个方面,将综合治理矿山污染,推进污染减排、促进机关作风建设和优化环保执法等作为讨论主题,同时活跃讨论的形式,如召开了干部职工集中讨论大会,召集了部分乡镇领导、企业主进行讨论,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讨论,广泛收集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增强了分析检查的针对性。三、把握总体要求,注重工作实效

篇3

按照省委和市委的统一部署,从今年9月开始,到明年3月底将在全市开展“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市委高度重视大走访活动,最近召开全市“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动员部署。下面,我就环保局开展“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开展“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重要意义

开展“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是贯彻落实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在市第四次党代会上,市委提出了建设实力、活力、和谐、幸福的奋斗目标,要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就要把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合力,干事创业,推进加速崛起。

开展大走访活动也是改进干部作风,践行环保为民服务理念的需要。干部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桥梁,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开展“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带动党员干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走村入户进企,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广纳民意、集中民智,能够进一步加强与群众联系,密切干群关系。

环境保护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污染防治,推进污染减排,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改善环境质量是环保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在强化为民服务意识上走在前,在倾听群众呼声上走在前,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上走在前。要通过开展“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群众,切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围绕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进行整治,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因此,全局各单位、科室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省、市关于开展“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开展“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思想统一到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做好大走访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扎实开展以“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为主题的大走访活动,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去,做好群众工作,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二、结合实际,开展好五项活动

一是开展干部走访活动。通过走访农户、社区群众,广泛收集社情民意,认真梳理群众反映突出的全局性问题,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对发现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轻重缓急、量力而行,集中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步解决一般性问题,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与群众的感情、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局领导班子成员走访不少于30户。局机关中层干部及二级机构党支部主要负责人走访不少于15户,一般干部不少于5户。参加走访的干部要撰写好民情日记。

二是开展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科学发展调研活动。紧紧围绕主题,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征询群众意见,问计群众。成立调研课题组,分别由局领导班子成员负责,有关科室单位参加。把探索“环境优化经济发展”、“促进十二五污染减排”、“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作为重点调研课题。要找准影响和制约全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总结近年来在加强全市环境监管、落实污染减排、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等环保工作的经验教训,精心选择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进行剖析,提出环保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

三是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各种形式,丰富内容,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把环保政策、法律法规等交给群众,帮助群众解疑释惑,提高群众环境意识,动员社会群众广泛参与环境保护,并切实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开展生态市建设、节能减排等专题宣传活动;开展环保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活动;开展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创建活动。

四是开展环保带案下访活动。全面梳理近期环境投诉案件,高效快捷办理,加大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认真办理市和省厅等上级部门转办和交办环境案件。

开展领导带案下访活动。对越级投诉、反复投诉的环境案件,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牵头负责带案下访。包案领导全程参与案件的处理,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当场解决不了的要明确责任人和解决期限。

开展环境隐患排查。坚持开门接访,设立来访局长接待日,规定每周二为局长接待日,随时接待来访群众。结合业务工作,把群众关心的涉铅等重金属污染、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放射源和辐射管理、饮用水源保护等环境问题作为重点,集中开展环境隐患排查,加强执法检查,消除环境隐患,确保环境安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及时化解环境矛盾纠纷,消除隐患。

五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要身体力行地把联系点和下派村的五保户、老党员、贫困户作为此次大走访活动的重点帮扶对象。同时通过送政策、送科技、送温暖开展帮扶,努力促进帮扶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成立领导组织。为加强对“大走访”活动的领导,我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坚持领导带头。领导班子成员要率先垂范,带头走访群众、带头调查研究、带头宣讲政策、带头为民办事、带头严守群众工作纪律。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局“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加强对活动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要通过建立工作台帐制度、例会制度、盘点销号和限时办结等制度,确保“大走访”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篇4

嘉兴潮乡海宁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活力较强,尤以“皮革之城”闻名全国,相应的环境污染情况也十分严峻,更是爆出嘉兴死猪投河事件。因而增强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尤为重要,小学生的环境教育更是刻不容缓。4月份笔者对海宁进行了试点调研。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一手调查,主要由两个部分数据组成。第一部分主要面向鹃湖学校等4所在校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676份,问卷回收率达到86%。被调查者包括在校的各年级学生。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基本知识、个人习惯测评及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看法,问卷结果大致反映了海宁地区小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情况。第二部分调查对象为各个班级挑选出的小学生,通过现场知识提问以及对环境保护措施的提问,对整体情况进行更加细致的了解。由于在抽样过程中有较多不确定因素,取样过程与预先方案有一定出入,但基本符合抽样调查的原则,因此数据能基本反映真实情况。同时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小组在每一个调查点都选取了少量调查者进行深入访谈,对数据进行更好的阐释和修正。两部分数据之间相互具有参照意义,接下来笔者将分模块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1、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本模块通过垃圾分类及可否回收垃圾等问题展开。从结果来看,仅有9.30%的小学生对垃圾分类情况比较了解(七道分类完全正确),32.56%的小学生相对比较了解(正确率≥70%),而大部分小学生(58.14%)对垃圾分类的了解情况不高。综上结果,小学生对垃圾分类的了解情况不容乐观。2、个人生活习惯调查在被调查的小学生中,面对“生活中是否存在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家里是否经常开空调”等问题,53.49%的学生选择了“偶尔看到”,13.95%的同学选择了“经常看到”。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问卷提问,可以知道小学生基本能注意到生活中污染环境的现象。3、环保知识教育情况调查在“家庭和学校教师是否会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的问题上,小学生的答案均相对集中,62.80%的被调查者认为家人及学校老师都会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只有11.63%的学生认为家长和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在小学生周边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但是结合前面的调查内容,这种教育方式缺乏对实际行动的鼓励。

二、相关调整建议

1、学校及老师应主动承担起责任一切习惯始于启蒙。小学生刚经历了幼儿园的不懂事,对一切事物慢慢开始有了客观的认识,此时校方对其进行环境方面的教育有着相当大的时间优势。作为初级阶段的教育,学校不能仅仅限制于识字读数,同时也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素质教育。针对环保教育,学校首先最好能配备专业的环保师资,或者对特定的教师加强环保培训。而对于老师个人,应该增强两种意识:一、消除环境教育是“分外事”可有可无的思想,增强对环境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要坚决去除环境教育不考试,不计入教学成绩,搞了反而影响文化成绩的想法。要深层次认识到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护环境更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环境教育,对于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加强环保的奠基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二、克服环境教育“不着急,慢慢来”的思想,增强对环境教育紧迫感的意识。此外,老师更应该把环保教育付诸于一些创新性的授课形式中,选择一种轻松愉快,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这样更有助于大家对环保理念的理解,促成其在生活中的环保行为。同时校方应该学会利用而不是依赖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这样更有助于赢得外界的支持与赞赏,更有利于环保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后期环保理念的成功灌输与辐射。

2、学校和家长双方共同努力家长有别于学校的一点在于家长是和孩子最亲近的人,时刻影响着孩子的一举一动。许多家长或许本身就欠缺环保理念,也不懂得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然而学校在教育这一方面就有着很大优势,通过家长和学校间的互动交流,学校可以有效地将环保知识传递给家长,再通过家长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总而言之,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并在这种良性的交流下取得一定的成绩。

3、革新学校的环保教育方式环保教育在帮助小学生了解环境保护上有很大帮助,本身很有意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革新形式,真正以将环保理念贯彻到实际为目的,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各方的努力投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环保理念辐射宣传的效果。开展环保教育首先要调研学生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环境问题,再在学校中建立一些相应的环保实体(例如:分类回收垃圾箱)从而增强教育与提倡内容的实际有效、可行性,增强课堂效果;同时可以利用外界大学生志愿服务资源以及其他义工资源,比如由有激情有梦想的大学生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指导,增强教育的影响以及实用性。同时也可以改变上课讲座等传统形式,将环保教育融入废物再利用、环保创意设计比赛等活动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环保;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免费资源进行相关利用,帮助小学生在实战中学习环保知识。

4、尝试建立环保教育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建立,将有效地检测、衡量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的环保教育质量,从机制上对环保教育的推广与实施产生实质激励作用。

三、相关思考和结语

篇5

学习实践活动是否取得成效,关键是整改措施是否真正落实到位。市环保局在深入查找环保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坚持既注重加压、又适度松绑,既注重长远、又兼顾当前,既注重全局、又重点突破,认真制定整改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限要求,推动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深入。

第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环境保护不是限制经济发展,而是为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整改落实中,为更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局紧扣“促增长、惠民生和保稳定”,转变观念,统筹谋划,主动与企业“抱团作战”共同度过“寒冬”。如创新审批机制,对满足环保准入条件的和涉及民生的工程,以及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灾后重建等有利于扩大内需的项目,包括国家确定的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减免行政及事业收费,在监测、评估、放射性废物收贮等收费方面普遍下浮10-25%,并对进入城市管网的中小餐饮等服务业一年内免征排污费。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包装项目争取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做好库区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服务工作。转变执法理念,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在环境执法上做到“三个最大化”,即支持企业发展最大化、维护环境安全最大化和保障民生最大化。

第二,增添环保四大行动新举措,促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良好的环境质量不仅能够增强城市竞争力,还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我们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紧密围绕“健康__”、“宜居__”建设,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对环保“四大行动”增添新举措。比如,初步建立空气质量分析预警机制,对重点区域和时段的空气污染问题进行周报告和月分析,通过特征污染物数据的时段变化来查找、整治燃煤和扬尘污染源,并加大案件移送和问题整改力度;进一步完善沟通、联动、督查督办机制,建立部门月例会制度、市区季例会制度,推进相关重点工作的落实;对施工扬尘实施电子眼监控,确保环保“四大行动”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20__年,主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满足优良的天数达到297天,占全年比例首次突破80%,为我市20__年开展环境质量日报监测以来最好水平。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后,库区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篇6

一、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及实施

制定了20__年局系统各执法单位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细则,并指导局系统各部门、单位制定责任制目标分解方案,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个执法人员,保证了执法责任制得到有效贯彻实施。并于半年对局属单位、各区、县(市)环保局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了集中检查,进行了通报。

二、立法协调工作

协助市人大开展了《哈尔滨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修改工作,在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起草并提报了该《条例》的征求意见稿,《条例》已经于5月16日公布并实施。起草并提报了《哈尔滨市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办法》的草拟稿,配合市政府法制办开展了立法调研。该《办法》已于今年3月1日。《哈尔滨市餐饮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办法》的立法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年内可公布。

加强了政策性、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备案工作。对市政府有关部门转来的25件立法项目提出了15条修改意见。

针对基层提出的法律问题,分别向省局、市人大和市政府法制办提报请示,并及时向区局和基层单位转发,对基层单位在环境管理和执法工作中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规定给予指导。

三、行政执法制度建设

1、年初制发了《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有关规定》,对处罚案件办理程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使其在指导和规范全市环保系统行政执法工作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2、为了增强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强化了责任机制,与监察室等部门联合起草并实施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对预防和查处环境执法人员违法执法、作为不当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3、结合“查处企业违法排污行为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制定了《环境违法案件移送转办规定》,

四、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

1、加大联合、专项执法检查力度

配合省、市人大组织开展了以水资源污染防治为重点的执法检查。对全市建设项目和呼兰、双城等重点区、县(市)所属开发区进区项目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组织了两次专项执法检查。

2、对行政许可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

重点检查了我局驻市行政审批大厅工作窗口和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管理中心在实施许可的过程中,执行许可公示、监督检查、许可听证等相关制度以及使用行政许可文书的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许可文书填写不规范、检查监督文书归档不及时等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进行整改。

3、严格行政处罚案件审查

审核局系统各执法单位提报的一般程序处罚案件83件,对其中12存在证据不充分、执法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适用法律错误等问题的案件,退回办案部门重新办理。对部分案件存在处罚畸轻畸重、量裁不当等问题,经与办案部门沟通后,按局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调整。另外,对立案后,要求销案、变更处罚额度等问题严格把关,计划明年完善相关处罚变更审查程序。

4、积极协调市、区法院,推进强制执行工作进展

为了给一线执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我们积极与市法院、道理区及新成立的松北区法院沟通协调,取得支持。今年向法院共申请强制执行立案22件,其中已执行到位7件,执行金额7.5万元;以往立案的案件执行到位5件,执行金额4.2万元。

五、行政复议和执法投诉的应诉工作

依法办理了3件行政复议、1件行政复议应诉案件和一件行政投诉案件。依据《行政复议法》有关规定,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根据3起复议案件的不同情况,对复议申请人提出的对相关区环保局行政审批中乱作为或不作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复议申请分别做出了不予受理、终止复议和复议维持的复议决定。对于哈尔滨市阳光数码影像中心因不服我局对其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而提出的行政复议,已在规定的时限内向省环保局提交了答辩书,省局已做出复议维持的决定。

六、环境法制宣传、法律咨询服务工作

组织开展了对新修订的《哈尔滨市城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条例》宣贯工作。邀请市人大法工室对《条例》进行了讲解和现场答疑。

认真做好环境法律咨询工作,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全年共受理来自社会各界和基层环保部门的各类环境法律咨询300余件次,每一件都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回复,为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帮助基层单位解决环境管理和执法工作中的问题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

七、做好政研和调研

综合工作,为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服务

1、完成了20__年市委、市政府、局重点调研课题的申报及分解落实工作。

2、完成了20__年度全市环保系统优秀调研报告的筛选整理并开展了调研报告评选工作,共评出优秀调研报告37篇。

3、完成进行了全市环保系统优秀调研报告推荐工作,共向省局推荐14篇,并对5篇调研报告修改后向国家环保总局推荐。

4、参与了扰民噪声污染防治成效机制法制调研工作,完成了王世华市长布置的扰民噪声污染防治成效机制6项重点调研课题的协调工作。

5、完成了我市市区内农垦系统企业环境管理问题的调查研究,起草了《关于在我市市区内农垦系统企业环境管理

情况的调查与建议》调研报告,并与农垦总局环保局就环境管理问题进行了协调和对话。

八、创新性工作

1、针对集中式培训的内容针对性不强的实际,今年采取了按需施训方式,上门开展培训。培训采取典型案例讲解、执法人员疑难问题问答的互动方式,增强了培训的效果,对提高执法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帮助,受到基层环保部门的欢迎和好评。

2、针对执法薄弱区域重点督察

篇7

关键词:高校;非环境类专业学生;环境与健康;公选课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141-02

近年来,环境污染损害人体健康的事件频频发生,空气污染,雾霾的产生,增加了人体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地表水和饮用水污染,造成地方性疾病;土壤重金属污染,使大米等农作物镉超标,导致人体慢性中毒……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日益扩大,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2007年,卫生部、环保总局等部委联合制订《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该文件对高校教育而言,提出了两方面要求:一是技术支持,“调整充实专业技术队伍,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改进高校教育和人才培养,为环境与健康工作提供人员和知识储备,整体提高环境与健康工作技术支撑能力”;二是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环境与健康工作的重视,促进社会团体、非政府机构、科研与学术单位、企业以及媒体等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积极为国家环境与健康工作做出贡献”。可见,除了对环境类专业的学生有专业素养的要求外,对高校中绝大部分非环境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也要求掌握一定的环境与健康知识。尤其是在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提升年轻一代的环保意识,促进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高校针对非环境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环境与健康”公选课程,本身就是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非常迫切且有必要[1]。

由于“环境与健康”公选课程的目的并非保障学生的就业,而在于宣传、普及和教育,让非环境类专业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相关的基本知识,潜移默化到日常生活点滴中,并能影响周围的长辈、朋友,通过日积月累的传播,在社会上形成广泛的环保观念。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应舍弃高深的专业化、技能化的教学理念,“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科学知识的掌握和了解,满足他(她)们的求知欲望,尤其是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保护形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2]。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学到知识。

一、案例教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选用新闻热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环境与健康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探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学习,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直观具体,同时也增进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例如,在讲授大米镉含量超标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前1~2周将镉大米相关的部分焦点新闻材料发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分组,按组别提出具有关联性的问题,如镉大米产生的原因、镉大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国内外对镉大米的处理措施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查询资料找出答案。课堂上,教师组织不同小组的学生围绕自己小组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并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小组总结发言,小组成员要对其他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在这个阶段,每个小组的学生对自己组分到的问题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当各个小组发言完毕后,部分的资料形成了大米镉含量超标问题的整体,教师再做点评和补充,并做书面的总结,让学生思考、消化相关知识,使得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

二、户外教学与现场参观相结合

户外教学是指在户外的预先有组织的教学方式。对环境类课程来说,这种体验式的教学非常合适。如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培养环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花鸟树木的形态、变化,撰写观察日志,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户外教学的过程中,要有目的地与时下热点结合起来,带领学生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如组织学生去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进行参观,进而使学生对身边资源的循环利用有直观的感受;或者去造成环境污染的发电厂、煤矿等察看排污情况,了解当地环境问题引发的地区病状况;又或者联系环保政府部门,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和环保部门监测,了解监察能力建设等。

三、多媒体网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能够按照“环境与健康”课程设置的大纲、教材循序渐进地集中传授给学生知识,让学生对书本知识具有理性的认识。同时,教学中应该借助多媒体网络更好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如利用教学软件、播放教学视频、观看环保电影等。通过动画、图形、声音的演示,结合教师深入浅出的课堂讲解,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中相对容易接受知识。例如,在讲解环境污染形成、发展及其危害时,播放纪录片《家园》的片段,影片以唯美的画面告诉我们,经过四十亿年的漫长演变,形成了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奇特美丽的蓝色星球――地球,而人类在仅仅二十万年的时间,便将地球的宝贵资源消耗殆尽,珍稀物种灭绝,原始资源奇缺,污染日益严重。通过播放影片,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对人类以及地球的明天的深入思考。在介绍环境对健康产生的危害种类时,可以使用图片展示雾霾空气下戴着口罩行色匆匆的人们、受重化学品污染的五颜六色河水边得了癌症的村民等;同时,也可播放环境污染的记录片、新闻节目,让学生对身边环境污染的危害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增加危机意识,树立起保护环境的坚定决心。

四、课外阅读与专题讲座相结合

环境保护是个长期持续的话题,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环境问题随时在发生变化,这也要求师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都应具备发展性和开放性思维,不拘泥于教材书上的内容,与实时动态结合起来。一方面,善于进行课外阅读。宏观上,可阅读环保组织签订的协议、国际公约、宣言、议定书等,对国际环保热点话题有个完整的认识;微观上,也可就感兴趣的某一类环境类书籍进行深度阅读,如环保类小说、环保人士传记、环保知识百科、环保科技杂志等,从不同方面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邀请相关人士来校举办专题讲座,或者及时了解校外讲座信息,组织学生去校外听讲座。这类的讲座可以包括政府部门对国家环境政策、法规的讲解,环境专家对国内外环境局面的解读,环保一线人员对水污染、空气污染等亲身接触的感想,医学专家对人们应对环境污染时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的介绍,等等。

五、实地走访和分析调研相结合

环保是社会性课题,具有其他专业课程所没有的全民参与性特点,每个人都应是环保的一份子,都能够为环保出一份力。如每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其中,体现了年轻一代对环保的责任感。因此,教师在教授“环境与健康”课程时,要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扩大环保的影响力。教师可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帮助学生确定“环境与健康”课程的调研课题,带领学生实地走访进行分析调研,指导学生撰写调研报告,也可指导学生以环保课题参与学院、高校或省市级的大学生调研竞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借助调研报告的成果对环保做出贡献。调研还可先从身边做起,如调研高校学生的环保健康意识,到洗漱间、自习室、图书馆、操场观察学生学习、生活习惯,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发放问卷,从是否注意随手关灯、电池处理、垃圾分类、塑料袋使用等细节,了解大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又如调研高校环境教育情况,分别针对大学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对环保知识的了解范围、来源,发现环境教育的成效与不足,有的放矢地改进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突出的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人们的生活与健康。针对非环境类专业的学生,“环境与健康”公选课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居住环境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掌握各种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如何降低环境因素对健康的不利影响,从而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风险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保护环境、降低环境健康危害的工作中来。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税;必要性

一、征收环境保护税是保护环境状况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征收环境保护税是我国基本环境状况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就。但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经济发展中,由于社会需求的增长和生产者对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导致对森林、草地资源的过度采伐和放牧,使森林、草场等植被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和草场的退化,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二是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以煤为主要燃料,加之在工业化进程中,一些高能耗、重污染型企业迅速发展,使工业有害物质的排放量骤增,对我国的大气、陆地和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形势十分严峻,污染总体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60年代水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损失每年达2000多亿元。环境的严重污染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质量,它不仅危害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也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征收环境保护税是实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措施

自从“可持续发展”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被明确提出以来,至今已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联合国早在1992年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确定了全球性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及其实现途径。为了贯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不仅需要采取法律、科技、计划、宣传、教育等手段,而且应运用包括税收在内的经济手段。税收作为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和实施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在环境保护方面是一柄“双刃剑”。征收环境保护税,不但可以为环境保护事业筹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且可以通过对纳税企业和个人经济利益的调节,矫正其经济行为,迫使其减轻甚至消除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或者从事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制止环境污染鼓励保护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征收环境保护税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一)可抑制污染环境企业的不良行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资源的配置和经济的运行主要靠市场进行调节。但市场调节有着自发性和盲目性的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个经济主体完全自主决定自己的经济行为,常常只考虑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内在要求,而那些消耗大、污染重、个别成本较低而社会成本较高的企业或产品会因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而盲目发展,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影响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为了消除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就要求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除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来规范各经济主体的行为之外,还应采取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税加重那些污染环境的企业或产品的税收负担,因降低利润水平而直接抑制其生产的发展,或者因推动其销售价格上涨而抑制消费,最终导致生产的萎缩,以减轻或消除污染,保护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企业之间公平竞争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法则,但是如果不建立环境保护税收制度,个别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就需要用全体纳税人交纳的税款进行治理,而这些企业本身却可以借此用较低的个别成本,达到较高的利润水平,这实质上是由他人出资来补偿个别企业生产中形成的外部成本,显然是不公平的。通过对污染、破坏环境的企业征收环境保护税,并将税款用于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可以使这些企业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内在化,利润水平合理化,同时会减轻那些合乎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的税收负担,从而可以更好地体现公平原则,有利于各类企业之间进行平等竞争。

三、征收环境保护税比采用其他经济手段更具优越性

世界各国政府在防治环境污染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如直接管制、发售污染券、财政补贴以及征收环境保护税,每一种政策手段都有其适合应用的一面,然而与征收环境保护税相比,环境保护税比其他手段具有较多的优越性。

(一)比较环境保护税与直接管制

征收环境保护税可使污染者自由选择低廉且适合自己的方法,以减少污染,直接管制政策使政府通过立法,制定环境质量标准,限制或禁止污染,违者受到法律制裁的一种经济手段。直接管制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弹性和效率,有可能因未经详细调研而制定了防治污染的方法,这样不但会妨碍污染防治的选择,而且还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另外,征收环境保护税可以通过污染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为污染者长期研究与开发治污新办法、新技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减少剩余的污染。而直接管制则不然,这是因为一方面污染者如果达到了规定的排污量标准,他们就不会再努力治污,因为这样做只会增加成本。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比政府更了解社会及本企业的污染防治的开发状况,政府对企业迟迟不开发防治污染的新设备、高技术而束手无策。

篇9

1.1空气污染

城市空气悬浮物平均浓度达到309微克每立方米,二氧化硫也达到了平均83微克每立方米的浓度,且北方城市受污染程度较南方城市重。污染主要因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消耗能源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而且许多不良企业将包含粉尘、臭氧、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的废气直接排放进大气层,严重地污染了城市空气。除此之外,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常常不能将各部门的建设工作协调一致,导致路、水、电、热、排污、通讯等整修工程接连不断,分别开挖路面,使得城市长时间处于破路挖坑的尴尬局面,严重阻碍了居民生活的畅通,施工所造成的灰尘等悬浮物也污染了空气。

1.2水污染

与空气污染常常联系起来的就是水污染,水污染也是城市化建设中必须重点研究的课题。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扩张,人口、工厂不断增加,相关用水量也随之增加。由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监管工作的缺陷存在,比如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中,严重地污染了城市及周边的水环境。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城镇平均每天将至少一吨的污水直接排放进水体中,我国七大水系十万多条河流中已经有将近一半的水源受到了污染,将近四成水源已不能被饮用,五成的城镇水源低于饮用水标准,九成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我国水污染局面非常严峻。

1.3城市垃圾

我国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之一,其中城市垃圾首当其冲。城市垃圾主要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家庭生活垃圾、厨房垃圾、公共场所垃圾及部分建筑垃圾等。据统计,我国目前历年来城市垃圾堆放总量高达70亿吨,且每年以约9%的速度递增,垃圾堆放总面积已达五亿平方米,更有甚者,我国约有七成城市被垃圾包围,这就是所谓的“垃圾包围城市”。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也很低,仅将近七成的垃圾被处理,其中,符合无害化处理标准的不足两成,没有被处理的垃圾数量极大。从以上数据可以充分了解到我国城市垃圾污染之重,垃圾处理的任务之艰巨。

1.4环保意识不强

我国城市现今面临的污染情况大多归于以前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在我国大多城市的规划与发展中只重视经济,严重忽视了生态保护方面,使我国经济很难想可持续性发展转变。且部分官员环保意识不强,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经常实施短期高利润但对环境破坏很大的项目。

2、城市规划建设采取的环境保护策略

如何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做好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在城市的实际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经济效益、居民生活便利性、政府各部门的协调性等。本文则主要基于以上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就相关的环境保护策略进行探讨。

2.1做好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良好的城市规划应因地制宜,以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为导向,科学合理性为基准,全面的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进行环境保护。在规划之前,应掌握该城市的基本情况,包括环境类:该城市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和生态环境情况等;该城市的人文情况:主要是社会和经济情况,如人口、化工厂的数量等。除此之外,也应该进行实时调研,避免信息错误、遗漏等情况。而且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尽量协调各建设部门,做到相关工程一次到位,避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总之,只有良好的城市规划,才能在使用最少资源的情况下,最大地避免污染,保护环境。

2.2严格控制大气污染

控制大气污染首先应做到规划大气排放。规划大气排放应明确目标,在充分了解该城市大气质量现状的情况下,制定科学、可行性强的目标,符合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当前情况。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划分不同的功能区,由目标制定出个功能区最大排放限度,进行合理的大气排放规划。就目前情况而言,改善城市大气污染具有可行性的方法还有改变使用的能源,与传统低效的燃煤方式相比,尽量使用燃烧效率高、污染性小的能源,比如天然气、风能、地热等,在这方面上应注意因地制宜,选择能使当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双赢的能源。其次,应做好城市绿化,保护自然环境不被人为破坏。

2.3严格控制水污染

就当前国情来讲,控制水污染关键是提高净水技术、完善污水处理方式、降低净水成本。只有低成本,企业才可能主动进行污水处理,避免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但技术问题实现时间较长,在此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加大监管力度、限制污水排出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办法辅助治疗水污染问题。2.4合理处理城市垃圾现在的垃圾处理主要有四种方法:回收利用、堆肥处理、焚烧处理及填满处理。对于垃圾,我们提倡尽可能地回收处理,以提高资源的重复使用率。其次是堆肥处理,采用生物降解的方式对有机物进行回收处理,这两种都是绿色的垃圾回收方法,但是难度较大,适用范围较窄。现在大多数还是大多使用焚烧处理和填满处理,但这两种对环境都有一定的破坏,应尽量较少使用。其次就是垃圾处理设施的选址问题,由于垃圾处理存在占用面积较大,需要较远的防护距离,对于周边居民的影响也较大等多种不良因素,所以选址时思考长远发展道路,协调处理城市规划和环境卫生规划的相关工作。

2.5培养城市居民的环保素质

加强环保知识普及,宣传生态意识,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价值观。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素质的培养不仅仅应该是包括各个阶层等的全民环保素质提高,只有这样,人们才会主动保护环境,拒绝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3、结语

篇10

关键词:高职化学教学;环保意识;教学情境;化学实验教学;课外实践活动

在高职化学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教学要求的提高,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工作,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因此,高职化学教师必须认识这项工作的意义,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

1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应用能力。教学中通过采取相应的策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通过化学实验操作,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知识应用能力,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在环境保护的具体工作中,离不开化学知识的应用,而通过化学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进行合理利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高职化学课程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热爱我们生活的家园就是其中之一,而教学中采取相应的策略,通过引导学生对环保内容进行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策略

(1)合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在高职化学课程教学中,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高自身环保意识,以便能更好地指导自己将来的工作。同时,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放到课程教学情境当中,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在分析环境问题以及探寻这些环境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

(2)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第一,合理设置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更加全面地了解实验现象,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进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添加化学药剂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规定添加,需要添加几滴用量的不能超过1mL,而需要添加1mL药剂用量的则不能添加2mL,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试剂、药品使用量,从而减少化学实验对大气带来的污染,进而培养学生节约用药、保护资源、科学进行实验操作的良好态度,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第二,注重对化学实验废弃物的处理。化学实验完成之后,学生应该立即对所产生废物、药品进行妥善的处理,掌握无毒无害的处理方式,提高处理效果,避免对周围环境带来污染。

(3)注重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利用节假日、夏令营活动对水土保持区、环境污染区等进行考察,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环境、温度、水土流失、森林砍伐等都与环境保护有密切的联系。还可以撰写调研报告,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进行宣传活动,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道理,进而使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4)重视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让学生知道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从而更好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总而言之,环保意识是每个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高职化学课程教学有很多环保的内容,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采取相应的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赵艳凝,于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篇11

关键词 农村居民 环境意识 身体健康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88

Investigation on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of

Rural Residents on the Health of the Body

――Take Hunan Province Hengyang City Songjiang Town as an example

PENG Yuning

(Office of Students’ Affair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In the vast rural area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waste of resources, ecological de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rural grass-roots government is the key to protect the rural environment, which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interview found: first, the rural resident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s relatively weak, in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do not underst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not enough attention,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ffects its health. Second, the low cultural quality of the rural residents is a major cause of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of the difficulties caused by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Third, the rural environment has been damaged,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remediation.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rural areas, we must first improve the rural infrastructure, to solve the basic needs of rural residents of water, traffic and so on, can we truly achieve the effective 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Keywords rural resident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health of body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由于农村生活污染、垃圾排放量增大、种植养殖业废弃物逐年递增,化肥农药使用量居高不下,城市工业污染逐渐向农村转移等原因,导致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导致的环境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短短的30多年中就已经集中爆发,这对于中国经济以后的发展方向是个很大的挑战,是抑制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对于中国人民的生存更是一个严重威胁。①

大约54.2%的人对环境问题只是了解一点,只有11.7%的人特别关注环境问题。②然而,当危害到自身健康状况时,大多数人会选择远离污染。据调查,大约54.4%的人反对在其附近建造污染企业,仅有15%左右的人会为眼前利益而牺牲环境。③有研究发现53.9%的农民迫切需求大量的环境信息,仅有10.6%的人认为根本不需要获得环境信息 。④对于农村环境治理方面,赵瑞琴在《农村环境及农民环境意识的影响因素》中提到,政府及环保部门对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有着很大的影响,⑤政府和环保部门扶持力度小,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确立。⑥政府对企业的监督力度不够,纵容污染企业,⑦企业大多工艺简陋,管理粗放,“三废”排放超标,致使农村环境遭受极大破坏,有些甚至还造成局部区域生态严重失衡。⑧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和当面访谈深入了解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松江镇地区农村的环境现状和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水平,以及政府的环境政策,探索环境与当地居民身体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从农民对当地环境的评价,来反映当地农民的环境意识水平,从对政府的访谈以及调研人员的亲身走访,反映农村真实的环境现状,在调研过程中宣传环境保护观念,以期更好实现农村环境和谐化,农村居民生存放心化的和谐中国梦,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1 调查对象

松江镇中高村、泉水村、群力村长期居住的农村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共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0份,有效回收率为91.67%。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法

本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关于农村居民环境意识对其身体健康状况影响》调查问卷对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回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开展定量研究。

2.2 文献法

本文从课题提出的必要性、价值和意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2.3 个案访谈法

本次调研经过问卷调查,进一步政府访谈和卫生所访谈。政府访谈方面,主要是深入了解政府在农村环境领域内的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和现状;卫生所访谈主要是了解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状况。

3 研究工具

3.1 问卷的编制

为了能完整地体现农民各方面的环境意识水平和个人身体健康情况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农民的个人基本信息、身体状况、对当地环境的认识、日常环保行为和对待环保事件的态度五个方面自行设计、编制问卷。本次问卷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一是被访者的基本状况,主要涉及到被访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二是对被调研者的身体状况通过一些简单的的指标进行自我评估。三是被调研者对本地的环境情况,从空气质量和水体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四是对被调研者本身的日常行为进行调研。五是通过面对一些案例的选择,了解农民的环境意识水平。

3.2 SPSS19.0统计软件数据处理

本研究借助SPSS19.0软件统计包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 数据分析

4.1 出现身体不适的原因

据调查统计(表1),超过一半的被调查的人们认为平时身体出现不适的原因是环境因素,其中出现身体不适的原因中“不注意卫生”,排在第二位。这说明被调查的农村居民已经意识到环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身体健康的质量,对当地的环境有一定的关注度。当地居民认识到环境的好坏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环境意识越高,其身体健康状况越好,这使得他们不得不关注其环境卫生。

4.2 生活用水处理方式

在生活用水方面(图1),从总体来说,农村居民的节水意识较薄弱。40%的男性在平时的用水中没有循环使用,而女性所占的比例也接近36%。在村民的意识里,生活用水充足,无需节约用水,缺少长远能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4.3 垃圾分类

垃圾池的修建,给村民提供了堆放垃圾的地方,但是村民倾倒垃圾时一般是全部倒入,不进行垃圾分类。而村民没有进行垃圾分类的原因中“不知道怎么分类”所占的比例为23.6%,“太忙没有时间分类”所占的比例为15.5%,嫌麻烦所占的比例为13.6%,其他原因所占比例为45.5%。表明村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的意识薄弱,垃圾随便乱倒的现象也依然存在(见表2、图2)。

4.4 对污染企业的态度

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方面,村民首先选择的是保护自己生存的环境。在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村民已经意识到环境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对于严重破坏环境的工厂,表示以坚决否定的态度建立在自己的村庄。表3可看出,对青山绿水感情的多少与学历并无直接关系。即使是未受教育的群体,选择坚决不同意工厂驻扎也占了绝大多数。而拥有初中以上学历的人群选择“坚决不同意工厂驻扎”的和选择“可以考虑”的人数相差不远。

4.5 空气质量和水质自评

有关衡阳农村地区调查的数据显示(图3),40.9%的村民认为当地的空气质量比较好,清新。22.7%的村民认为当地的空气很好,超过10.9%的村民认为当地空气质量很差。

根据调查(图4),被调查的村民中39.09%认为当地的水资源污染严重,整体水质较差,28.18%的村民认为当地的水资源的水质较好,32.73%的村民认为当地的水流只是下游水质较差,污染严重。

4.6 村民对当地公共设施的了解程度

如表4所示,衡阳地区对当地环保设施不了解所占的比例为60.9%,了解程度在基本了解程度以上的所占比例为38.2%。衡阳地区农村居民对当地政府为环保而建设的基础设施“不了解”所占的比例较高。

4.7 环境变化与污染(表5)

被调查的衡阳地区的农村环境的污染程度仍不可观,当地村民认为当地环境受到污染所占的比例为72.7%。

4.8 环保行为(表6)

被调查的衡阳农村居民处理垃圾的方式中随便乱倒所占的比例高达48.2%,成为当地主演处理垃圾的方式。其次是直接焚烧,所占比例为38.2%。说明在当地没有集中处理垃圾的地方,村民都依照自己传统方式来处理生活中的垃圾。

5政府访谈分析

(1)农民环境意识有所提高,但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首先,大部分农村基层政府反映当地的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大部分农民的环境意识没有与经济发展速度齐头并进,即使比从前已经有了较大提高,但仍然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居民们提高了对自身卫生的重视,每家每户都很重视家庭卫生问题。但是农民对公共环境卫生的重视却远远不够,公共场所乱扔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尤其是赶集或者其他人流量较大的时候。

(2)大部分政府没有关于环境问题的专门机构,多是由工作小组进行环境整治工作。松江镇政府建立了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工作小组,组织进行“公益沿河整治湘江流域”活动。每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电视台也会进行相关的宣传,引导群众关注湘江的生态情况。但大多数基层的乡镇政府没有专门的环境整治机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多是由其他官员兼任所有环境工作。

(3)工业管理受限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难以协调。衡南县松江镇受水口山的辐射带动作用,针对发展的工业,部分政府建立了污水处理厂、废气管理体系和专门回收污染物厂,对部分污染物进行回收处理加工再利用。衡南县政府人员提到,以前,大概有60~70个化工冶炼、炼焦铁的厂子,从2011年开始清理,关闭了大量的乡村小厂子。而且当地开始建设“十大环保工程”、加大水渠建设的投入,衡阳市设有衡阳危废处理中心,衡南县当地里也成立了整理污染领导小组。

但是乡镇政府人员少,资金少,而污染治理的预防都需要资金投入,这也使得乡镇政府在治理环境过程中,对重污染企业起到的约束力很有限,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创造工作岗位,很多政府都选择了对重污染企业“从宽处理”。在发展农村经济的保护农村环境之间,政府选择了保护环境。部分政府认为环境破坏了就很难治理,但是工业却可以随时引进,不必过多受限于重污染企业。他们认为在引进工业的时候应当注意该工厂所使用的是否是目前最先进的工业设备,能否达到环境指标,对当地环境的污染程度等。

(4)基层政府环境整治工作困难重重。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对环境整治宣传的接受能力有限,展开调研当地年青人几乎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年人,对一些问题的理解程度有限,所以问卷调查出的结果可能与实际会有一些偏差;本文根据整个调研实施的过程客观地做出评判是当地农村居民整体环境意识较低,村干部也表示由于年龄分布的特殊性,环境意识宣传工作较难进行。

根据调查发现,这些现象的出现与我国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程度和他们的环保观念强弱有着直接关系,与当地政府的政策执行和领导思想也有很大的关系。农村基层政府是保护农村环境的领头人,在环境整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政府从思想上政策上引导好农民,做好宣传工作,并且身体力行对农村居民的行为进行监督,才能真正有效地完成环境保护的重任。同时,要做好环境整治工作,需要农村居民与当地政府的双向配合,提高农村的环保观念,只有观念改变才能改变行动,能够更好地接受政府的引导,进而改善整个农村生态环境,顺利解决环境问题,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就得到了保障。

注释

① 李小燕.环保观念变迁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② 赵磊.太湖流域农村公众环境意识案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

③ 周丹.大连农村居民环境意识调查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7.

④ 谭丽荣,刘志刚.广东省农村地区居民环境意识调查分析[J].环境保护,2008(4):47-51.

⑤ 赵瑞琴.农村环境及农民环境意识的影响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2011.

⑥ 马香娟.提高农村居民环境意识的环境教育体系构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5):440-442.

篇12

1.台站建设。落实省市协议中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基地观测站建设,协助做好省局对口帮扶项目中的观测站建设。

2.观测场室改造。做好市局观测站的观测场和业务值班室整体改造,县局观测场围栏改造。

3.观测质量通报。每月进行全市观测网络、传输质量、数据可用性(质控情况)分析通报,出现重大错情单位领导要到会进行汇报说明。

4.探测环境保护。对探测环境保护情况、存在的隐患、近期的城市规划对环境的影响等进行调研。修订探测环境保护专项预案。

4.质量分析。定期召开一次全市观测网络质量分析会,建立末位单位参会机制。

5.装备保障。调整全市气象装备保障技术人员,将观测站和市保障中心合在一起,明确各自责任。督促落实县级保障社会化工作,确保有一个以上的县实施社会化保障。

6.区域站网优化。有条件的县局逐步升级单雨量站到四要素或六要素,并实现区域站所有乡镇全覆盖。

7.考核奖惩。针对地面观测业务调整后的特点,根据省局制定的办法,建立市局考核奖励办法,选拨优秀观测员和保障员。

8.网络通讯。做好县局SDH升级改造、网络优化,加强网络管理。

9.测报竞赛。做好全市测报竞赛即全省测报竞赛的选拔培训工作。

二、应急减灾与预报服务

1.继续落实好现代天气业务改革方案,主要做好业务流程、人员落实等方面工作。

2.做好中小河流预警预报和评估。

3.和城管部门合作,了解城市排洪设施和排洪能力,加强雨强公式修订,做好城市暴雨预警预报。

4.和环保部门合作,签订雾霾预测预警协议,做好重污染天气的预警工作。

5.加强汛期预报服务相关制度学习。

6.修订、完善各种预案、流程。

7.开展应急演练。

8、做好“三农专项”气象服务的执行和管理工作,完成年内气象为农服务相关工作。

三、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

1、积极落实局市协议的相关内容,配合局领导市政府及早出台市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工作计划以及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等文件。

2、配合相关单位做好市国家级农业气象示范基地的前期工作。

四、科研工作

1.争取地方和部门合作课题。

2.做好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检验工作。

3.修订完善科研奖励办法。

五、科普宣传工作

1、组织完成各项科普宣传活动,使其产生较好的效果。

2、进学校和机关单位宣传气象知识和气象防灾知识,充分发挥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对学生和气象信息员进校气象知识的教育。

3、做好中学生气象科普知识江赛的组织工作。

篇13

今年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团委的同一部署下,各级团学组织精心安排落实,实践活动以育人为中心,突出"实践三个代表、弘扬民族精神"这一主题,围绕"我省’生态省’建设和非典防治"两个重点,开展十六大精神宣讲、法律普及、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社区团建等一系列活动。较之以往,今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固然由于非典起动比较迟,但由于预备充分,所以落实快、组队精、特色明显,在继续和学习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实践三个代表、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主题。

为深进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配合和推动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的深进开展,服务于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我校各学院团学组织在实践活动中紧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采取了理论宣讲、实践服务、学习考察等形式宣传和实践"三个代表"。如电子信息分院赴安吉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和软件分院"三个代表"实践小分队,通过信息支教、计算机知识培训、乡镇网站建设帮助乡镇村民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在服务中宣传和实践"三个代表";自动化分院赴岱山"科技下海岛、文化送船头"--"三个代表"实践活动在海岛小分队、计算机分院轻纺城之信息化实践小分队和校*理论研究会"三个代表"社区行实践团则通过寻访革命旧址、社会调研、参观调查、文艺演出、图片宣传等使学生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参与海岛建设、经济建设和社区团建工作。

二、围绕"我省’生态省’建设"和"非典防治"两个重点

紧密结合抗击非典的伟大实践,通过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参与文艺演出、发放资料、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大力弘扬和实践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从中汲取精神气力、健康成长。作为省级社会实践重点小分队的治理分院"省内主要城镇绿化环境状况"调研小分队和机电分院"生态浙江、环保调查"小分队以及青年志愿者协会赴桐庐"农村基本卫生状况"调查小分队对我省主要城区、城镇、农村如*、宁波、温州、金华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发挥了在校青年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上风,引导和帮助广大市民群众进步环境保护意识及参与自身生存环境建设的积极性,了解了各级政府在非典时期及此后的各种有效防治举措,为人类如何保护自己、与自然*共处提出了不少建议和意见。

整个实践活动,将围绕"’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参与’生态省’建设实践服务"、"’非典防治与环境保护’实践服务"、"’信息化与经济建设和小康社会’实践服务"等四方面内容展开。

三、进一步探索"两课"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今年我校的社会实践活动继续结合高校"两课"的改革,组织进行思想道德修养课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团委与人文学院共同组织了"新时期下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经营体制改革"调查小分队、"全球化对青年人生活期看及教育期看的影响"调研小分队、"对浙江公众转基因食品的态度"调查小分队等三支小分队,分别由人文学院任课教师担任带队和指导老师开展实践活动。参与"两课"实践小分队的学生来自全校各个分院、各个年级,通过问卷调查、讲座、调研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在实践中"渗透"教育思想,两课教师、两课研究课题继续充实今年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四、尝试社团独立组队与建立实践基地两条新路子。

篇14

一、加大环境专业教学改革,凸显服务社会功能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环境学科是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更是在我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应运而生的新兴学科。我院的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属于新建的学科专业,由于时间短,基础薄弱,党支部积极倡导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全力支持全体教工“走出去”,借鉴重点大学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教学成果和地方相关部门的科研成果,提高环境学科的整体素质。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涵,把握重点、难点,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教学环境,努力造就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强调党员在教学过程中,从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广泛的探讨、创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本学期先后有4名教工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环境学科教改会议,并发表教改论文。

二、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增长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增强,代表着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实践经验的匮乏,已严重影响我校对外形象。为了更好地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增长学生的实践能力,环境党支部从本学期开始,先后5次组织带领学生到保定市区和各县进行相应的专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1)完成了保定市国家级高新开发区环境污染源普查工作,掌握了污染源的分类、源强核算等;(2)到保定市废水处理优秀企业——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实习;(3)到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废水处理工艺(生物滤池)——清苑县污水处理厂实习;(4)到保定市最大的银锭庄污水处理厂实习,(5)到河北省最大的湿地保护区——白洋淀湿地生态保护区进行调研。通过实习与社会调查,提高了师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增强解决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调整科研方向,强化技术转让和横向课题的落实,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科研发明的前沿,是成果转化的基地,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科研体系,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是我们环境学科专业多年的夙愿。环境党支部积极支持,帮助完成我院最大的技术转化项目“离子交换纤维长丝连续规模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帮助完成保定市南市区部分铸造企业的废气治理工程和部分企业的废水治理工程,更好地促进河北省节能减排工作,提高我省的生态环境质量。

以环境党支部为主要力量,今年7月我校获得环保部颁发的环评资质证书,成立了“河北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并积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先后完成了定州市、清苑县、涞水县等5家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结合环境学科专业特点,积极开展专题研究

环境党支部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师资力量,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专题研究,党员更是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先后组织成立了环境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小组、环境工程治理和环境监测研究小组、环境法规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小组等4个专题研究小组,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努力提高科研能力,拓宽科研思路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