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影像技术的重要性范文

医学影像技术的重要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1: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学影像技术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学影像技术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小学英语 多媒体技术 注意力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017

多媒体技术因其呈现知识的趣味性强、方式多样,广受大多数学生的喜爱,在抓住学生注意力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不论是音乐、视频、还是课件,在活跃课堂氛围方面,多媒体技术的巧妙使用总是可以让教师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小学英语课上教师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很重要。

一、使用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

(一)抓住学生注意力

一直以来,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少弊端,其中之一就是在抓住学生注意力上效果不好。因此,英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使用多媒体技术,第一作用就是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眼球,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不仅学习成效更高,学习英语时也更加轻松了。

(二)活跃课堂氛围

对于小学英语这门课来说,课堂氛围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来,小学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记忆单词、学习发音、练习句法等本就略显枯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疲倦和厌烦,如果课堂氛围不够轻松活跃的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更低了。二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分析,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存在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教师将整个课堂氛围维持在十分严肃的状态下,学生的天性就难以释放。

(三)多面呈现知识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要努力完善学生听说读写多个层面的多项素养。毫无疑问,多项素养的完善,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多项感官。做好这一点,多媒体技术是便捷有效的。因为多媒体技术在呈现知识上,不但方式多、而且更为直接。比如说,教师在帮助学生纠正发音问题的时候,一味示范不见得有效。但是,用音频与课件相结合,学生不仅可以清晰听到正确的发音,还能看到发音的口形变化过程,在视觉上、听觉上乃至感觉上对发音都有更加清楚的了解。再比如说,我们在讲解字母书写的时候,多媒体技术往往可以将字体的书写过程清晰且直观地呈现出来,比传统的讲解方式更为优化。

(四)提升课堂效率

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经历都充分证明,多媒体技术在提升课堂效率上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教师讲解知识的方式受到学生们的青睐和欢迎;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和缺憾。课堂效率提高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

二、使用多媒体技术时的注意事项

尽管多媒体技术有诸多优势,但是如果应用得不合理,也容易使优势转化为劣势,所以,教师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

(一)使用多媒体的频率要适中

多媒体技术优势虽多,但是英语教师假若每节课上都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话,也未必是最佳选择。首先,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频率过高的话,学生也会产生审美上的疲劳,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其次,教师不加节制的应用多媒体技术,难免忽略到学生的某些课堂生成。比如说,课件或者音乐都是教师课前就准备好的,教师没法根据学生课上的临时情况修改课件。那么,针对学生的课堂生成,教师不能给出最准确的反馈显然是不好的。再比如说,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将注意力完全放在多媒体上,与教师的眼神交流、语言互动是有降低的风险的。一句话,多媒体技术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教师要控制好使用的频率。

(二)多媒体课件要精简实用

几乎每一名教师都会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但是每个人使用的效果却各不相同,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制作多媒体类教学素材的水平存在差异。比如说,同样是制作电子课件,有的教师设计出来的课件不仅在课堂上发挥了很好的效果,而且还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有的则过于花哨、喧宾夺主,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一般来说,英语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坚持精简实用的原则,即方式要精简、内容应实用。比如说,讲解二十六个英文字母这一课时,教师制作的课件应该始终以字母为核心,以帮助学生掌握字母为根本,制作课件的时候要坚持抓重点、抓难点,不要在有限的课件中插入过多无关的内容。

(三)多媒体应与教材相结合

“有的教师怎么能在讲课的时候只用多媒体,丢掉了课本呢?”这是最近不少教育名家在探讨教育现存问题时提出的一个疑问。尽管多媒体技术为我们的英语课堂增添了光彩和能量,但是,归根结底课本才是我们教学的核心工具,换句话说,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要注意,不能丢掉课本、忽略教材,要懂得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优势,实现课堂教学成效的最大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着实给英语教师的课堂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与可能性。但是,应用多媒体技术是一件考验教师综合教学水准的事,只有透彻分析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才会真正有最佳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欣.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篇2

【关键词】 护心灵;心肌缺血;内皮源性因子;缺血修饰性白蛋白

Effects and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medicine Huxinling on endotheliumderived factors and ischemiamodified albumin of experimental cardiac ischemia rats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medicine Huxingling on ET, TXB2, NO, 6KetoPGF1a and ischemiamodified albumin (IMA) of experimental cardiac ischemia rats after ischemia reperfusion. METHODS: Forty Wistar rats were pided into 4 groups (n=10 in each group): sham operation group, sodium chloride group, compound Danshen group and Huxinling group. After 10 d of consecutive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the left main coronary trunk was ligated in all groups except sham operation group to establish experimental cardiac ischemia model to detect and compare the concents of ET, TXB2, NO, 6KetoPGF1a and IMA following reperfusion. RESULTS: The concentrations of ET, TXB2, TXB2/6KetoPGF1a and IMA of sodium chloride group, compound Danshen group and Huxinling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sham operation group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 At the same time , NO and 6KetoPGF1a in these 3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sham operation group(P

【Keywords】 Huxinling; myocardial ischemia; endotheliumderived factors; ischemiamodified albumin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药护心灵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复灌注后内皮源性因子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一氧化氮(NO),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及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MA)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复方丹参组和护心灵组,每组10只,连续10 d灌胃给药后,结扎除假手术组外大鼠的左冠状动脉主干,建立实验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并对大鼠缺血复灌注后的内皮源性因子ET, TXB2, NO, 6KetoPGF1a及IMA的含量进行检测比较. 结果: 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复灌注后生理盐水组、复方丹参组和护心灵组ET, TXB2, TXB2/6KetoPGF1a比值及IMA显著高于假手术组,NO及6KetoPGF1a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

【关键词】 护心灵;心肌缺血;内皮源性因子;缺血修饰性白蛋白

0引言

当心肌缺血发生后,心肌细胞也同时发生着缺血性损伤,但心肌细胞的损伤是一个逐渐进行的动态过程[1],在缺血30 min以后即使血流恢复,受损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也不可能再得到完全的恢复[2],当心肌细胞发展为不可逆性的损伤时,即使恢复血液再灌注也并不能使这种损伤减轻,甚至会加速受损心肌细胞的损伤、甚至导致心肌细胞死亡[3],因此加强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的保护对于缺血性心脏功能的保护就显得特别重要. 护心灵是中草药复方制剂. 其主要成分由隔山香、毛麝香[4]等组成. 为了解护心灵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我们就护心灵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内皮源性因子及IMA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40只清洁Wistar雄性大鼠(196±14) g,由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复方丹参组和护心灵组,每组10只. 复方丹参片由上海海虹实业(集团)巢湖中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4020693;HXL由南方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研制,由三七、川芎、麝香、冰片四味药组成,经检测质量控制在有效活性部位含量大于50%(批号: 20030715);乌拉坦由曹阳中学化工厂生产(批号: 990418),用时以灭菌注射用水配制成20%注射液. ET, NO, TXB2, 6KetoPGF1a,购自北京华英生物制品研究所,IMA试剂盒购自北京邦定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SN697型双探头γ计数器购自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日环仪器一厂;751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购自日本日立公司.

1.2方法复方丹参组按0.68 g/kg剂量给药,护心灵组按200 mg/kg给药、用温生理盐水配成体积分数为50%的混悬液. 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均给予等容量的温生理盐水,1次/d,连续10 d,均采取灌胃给药. 末次给药后1 h,用20%乌拉坦5 mL/kg腹腔浅麻醉大鼠,背位固定,颈动脉插管连接多导生理记录仪,用橡皮球套住大鼠头部,连接人工呼吸机进行人工呼吸. 胸部去毛、常规消毒,沿左锁骨中线纵行切开皮肤约2 cm,于心尖明显搏动处拉开胸廓,小心暴露心脏,剪开心包,轻压右侧胸廓,微微挤出心脏,于左心耳根部与肺动脉圆椎间结扎左冠状动脉,假手术组只在结扎部位穿线,不结扎. 缺血45 min后恢复冠脉血流120 min结束实验,迅速心脏采血3 mL,置于100 g/L EDTA・2Na2 30 μL和抑肽酶40 μL试管中混匀,在4℃下4000 r/min离心20 min,取血浆分装后,置于-70℃冰箱保存备检测. ET, NO, TXB2, 6KetoPGF1a放射免疫检测采用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日环仪器一厂生产的SN697型双探头γ计数器检测;IMA的检测采用日立751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提供说明书进行.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指标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 P

2结果

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复灌注后生理盐水组、复方丹参组和护心灵组ET, TXB2, TXB2/6KetoPGF1a比值及IMA显著高于假手术组,NO及6KetoPGF1a显著低于假手术组(护心灵组,P

表1大鼠缺血复灌注后ET, NO, TXB2, 6KetoPGF1a, TXB2/6KetoPGF1a及IMA变化情况(略)

aP

3讨论

血浆ET, NO, TXA2和PGI2是一组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对冠状血管的舒缩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ET和NO, TXA2和PGI2是两对相互对抗的血管舒缩因子[5-6],他们通过协同或对抗作用来舒张或收缩血管,以维护冠状血管的正常状态. 其中TXA2和PGI2性质不稳定,TXA2半衰期为30 s, PGI2的半衰期也仅有3 min,所以二者分泌后便迅速代谢为TXB2和6KetoPGF1a. 因此通常通过测定TXB2和6KetoPGF1a的变化来反映TXA2和PGI2的变化情况. ET是迄今所知作用最强、持续最久的缩血管活性多肽,冠状动脉对ET的反应最为敏感. 阻断ET可明显抑制Ca2+内流,减轻心肌钙超载和脂质过氧化,减少细胞内蛋白质和酶的漏出,对心肌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NO在维持有效的冠状动脉循环血流、缺血后心肌的转归及心功能恢复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心肌缺血所导致的心功能障碍与心肌组织内NO含量减少有关,缺血后NO合酶抑制剂可对心功能产生负性肌力效应,影响缺血后心脏的功能. TXA2和PGI2由于相互拮抗,在通常情况下TXA2/PGI2维持一种相对的比例,以维持适当的冠状动脉张力及血小板内环境稳定. 在心肌缺血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后,血小板被激活,TXA2产生增多,它通过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使血小板和血管壁平滑肌内环磷酸腺苷(cAMP)减少,或者作为Ca2+载体直接促进Ca2+内流和致密管系统的Ca2+释放,从而促进血小板聚积和局部血管收缩,加重内皮损伤. 邻近的正常血管内皮细胞能利用血小板释放的前列腺素环内过氧化物来增加PGI2合成. PGI2通过兴奋腺苷酸环化酶,增加cAMP浓度,起到扩张血管,限制血小板聚积和保护受损内皮的作用. 心肌缺血后TXA2/PGI2失衡可引起血小板与血管壁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心肌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7]. 而缺血心肌内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又可以抑制冠状动脉的PGI2合成,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心肌缺血后的病理性变化.

IMA是近来在检验心肌缺血中研究较热门的检测项目,是1994年以来美国药品食品质量技术监督局(FDA)批准的第一个用来评价心肌缺血的试验性指标. 它不仅敏感性强,而且具有高度的心肌特异性,在心肌缺血后数分钟内IMA便可出现迅速升高[8],而且在循环中稳定性好,维持时间长,不易受其他器官组织缺血的影响[9].

在我们的实验中,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复灌注后生理盐水组、复方丹参组和护心灵组ET, TXB2, TXB2/6KetoPGF1a比值及IMA显著高于假手术组,NO及6KetoPGF1a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复方丹参组和护心灵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则ET, TXB2, TXB2/6KetoPGF1a比值及IMA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NO及6KetoPGF1a呈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 说明在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后,其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非常明显,其合成的血管舒缩因子正常的平衡关系受到了破坏,对心肌缺血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IMA也显著升高. 说明实验性大鼠复灌注后心肌细胞受到了明显的损伤,表明复方丹参和护心灵对大鼠实验性缺血心肌均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中护心灵对大鼠实验性缺血心肌的保护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Kaneko N, Takeish M. Patholog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specially about teo types of cardial cell death[J]. Jpn Circ J,1982,46:771-776.

[2] Jrnnings RB,Ganote CE. Structural changes in myocardium during acute ischemia[J]. Circ Res, 1974,35(Suppl III): 156-172.

[3] 杨惠玲. 高级病理生理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8:24-30.

[4] 马允慰. 隔山香成分: 异莳萝脑抑制平滑肌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J].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5(特刊):151-153.

[5] 马爱玲,王宗仁,李军昌,等. 芪丹通脉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犬血浆NO/ET, 6KetoPGF1a/TXB2的影响[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5):397-393.

[6] 李素芝,郑必海,王洪斌,等.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急性高原病患者血浆TXB2和6KetoPGF1a的变化及临床观察[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5):441-443.

[7] 韩雅玲. 内皮素调节心血管功能的分子和细胞机制[J]. 心血管病学进展,1994,15(6):363.

篇3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比较影像学;重要性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也从传统X线诊断逐渐发展成为当今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CT)、B型超声波、磁共振(MRI)以及核医学影像四大影像技术为基础的医学影像学综合学科。在该种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影响专业教学需求,比较影像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开始在临床教学中逐渐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本文正是基于该种背景,从比较影像学的相关理论入手,仔细对比较影像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其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二、比较影像学的相关理论

1.比较影像学概念。比较影像学是近些年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影像诊断模式,其临床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医学影像学基础上,在临床应用的角度之下,将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临床各个学科以及医学影像技术学等多个学科结合在一起,使多种学科以医学影像学为中心组成一个有机的“生物链”进行综合教学的方法。

2.比较影像学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CT)、B型超声波、磁共振(MRI)以及核医学影像一起组成了当今医学四大影像手段,它们在功能性成像以及形态学检查方面的应用相对已经十分成熟,而且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目前各类新的医学功能分子影像层出不穷,如各类组合型一体化设备SPECT/CT、PET/CT、CAT等广泛应用,逐渐体现出了生物医学影像开始出现由分散逐渐走向融合的主流趋势。在该种背景下,比较影像学的出现及其发展开始成为了必然。

3.比较影像学教学法的必要性。在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往往在讲授某种影像学技术时,总是放大该种技术的优势而忽视其他技术的特长,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疑惑,或者造成学生的片面之感。因此,教师在讲授医学影像学课程时,需要注意对比较教学法的应用,向学生讲清各种诊治方法的不足和优势,这也是比较影像学教学法应用的必然和必要性。

4.比较影像学的应用模式。在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比较影像学教学模式中,首先应该通过专题讲座让学生真正明白和理解比较影像学的基本方法和概念,然后以多组病例为切入点对具体的方法进行讲授,最后在实际的工作中,尽量多和学生一起应用比较影像学的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断。

三、比较影像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1.满足了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需求。在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按照教材的顺序依次对各个组织系统的成像原理、成像方法、正常和异常影像的表现等进行讲解,而对于其他影像学的表现很少涉及,显然学生很难从整体上对疾病的认识进行把握,同时对各种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手法也缺乏系统的认知。目前,随着各种成像设备的横空出世,比如三维后处理软件工作站等,使得影响图像质量和检查范围不断得到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学生在未来的临床工作需求。因此,在授课中加入其它医学影像学的表现,并对图像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能够显著提升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效果,满足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需求。

2.疾病的全面、多角度分析。应用比较影像学可以向学生更加全面以及多角度地对疾病进行了解,一般情况下在对某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时,适当地结合其他影像学技术进行展现,能够通过比较来找出该种疾病在不同影像表现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从而在各种影像表现所反映的解剖、病理、生化等信息间的联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解析为什么会出现该种影像,比较适合于学生在本质上对疾病的成因、发展和预后进行了解。可以说,每种医学影像学在疾病的诊断中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同,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同一种疾病的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下的图像特征,有利于从全面和多角度下对疾病进行分析。

3.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随着现代化医学影像学学科的发展,学生在实习时面对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是非常多的,其往往在面对CT、MRI、普通X射线以及超声等各种影像学诊断手段时显得无从下手,即使当时掌握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仍然被遗忘,从而不得不回到岗位后再重新学习。而比较影像学将从根本上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良好思路,学生在比较影像学的教学手段之下,可以对各种不同医学影像手段进行横向的比较,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有效提升了临床教学的效果,从而建立起了影像专业整体框架,能够认识到影像专业的发展方向,使其对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充满信心。

4.比较影像学的具体应用内容。一般情况喜爱,比较影像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各种医学影像学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1)影像设备的进步、更新和与之相联系的新技术的采用,这些进步给临床带来的益处;(2)显像剂的发展史及与之相联系的新技术的采用;(3)介入显像的发展史以及有针对性地解决的临床问题;(4)从各影像学各自的纵向发展史中找出共性和规律,以预测今后的发展。

其二是对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横向比较:(1)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原理、方法、适应疾病、诊断效能以及优缺点等;(2)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性;(3)同一患者各病程的影像学比较;(4)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性能及成本比较;(5)创伤性及其不良反应;(6)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在疾病决策方面的比较,通过比较提出对某一疾病检查的优选方案。

四、结语

总之,医学影像学作为当今发展迅速的一门医学学科,分散和融合必定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这也是比较影像学教学方法应用的必然性,从而为未来培养出高素质医学影像综合人才的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芳,王志强,罗红缨,李涛,张盛甫,刘晨. 比较影像学结合CTM在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01:71-73.

[2]王少雁,王辉,李佳宁,冯方,陈素芸,吴书其,傅宏亮. 比较影像学与PBL教学模式改革在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 教育生物学杂志,2013,04:294-297.

[3]杨欣,孙鹏,李丹,潘宁,王薇,卢晓潇,郑春梅,曹霞. 比较影像学在超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05:20.

篇4

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培养计划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医学领域医学影像技术也在计算机技术的带动下,进入了智能化、数字化以及精细化的时代。这种趋势的发展给我国医学影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我国这方面的高端人才培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急需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体系以及培养方式进行调整,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当前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现状分析

医学影像技术的提升主要有两个要素:一是设备,二是人员,下面着重对这两点进行分析。

1.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逐渐向智能化、数字化以及精细化转变。在医院的应用中,CT、DSA以及PET等设备有了大范围的应用。这对于提升我国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设备的应用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由于人才的缺乏,使得各个大型医院的医疗影像设备不能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也很难得到控制;其次,现在我国各个大型医院的医疗影像设备主要靠进口,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设备,而我国自己开发研制的设备与国外技术相比,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2.任何科技含量高的医疗设备的应用,都需要相应的人才。人才是根本,没有人才的支撑,技术水平就无法得到提升。然而,当前我国医学影像人才的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首先,自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末期,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培养主要是以中等教育为主,这就使得目前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中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工作的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极大的阻碍了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提升。其次,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问题,国外的医学影像高等教育主要是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为主,而我国却将重点放在了诊断人才的培养上,这使得我国培养的高学历医学影像诊断博士以及博士后比较多,而影像诊断技术人才却相当的贫乏。

二、我国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鉴于我国在医学影像技术培养中存在的不足,需要从理论以及实践上对其进行反思,从而构建起符合时展与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笔者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病查阅了相关资料,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不断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十分的迅速,尤其是在当前信息技术时代,医学影像技术早已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以及精细化的发展阶段,这就给课程教学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理念以及新的技术不断出现,传统的教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以及今后教学的需要。因此,需要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教学中,不但需要使用主教材,还必须配备相应的辅助教材。教学内容应该从单纯的X线教学向多种医学影像教学发展。与此同时,要在教学课件中及时的补充新的内容,以便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符合时代的发展。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将课堂充分的让给学生,并安排影像事例分析,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2.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变化。当前,多媒体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已经被多数人所接受。因此,在进行医学影像技术教学的时候,要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理论课程的教授可以使用幻灯片或者问题式解答的方式进行,同时对于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转变原来的单向教学方式,向师生互动方向发展。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3.重视学生影像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进行医学影像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提高学生影像分析思维能力。对于教学中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可以先设置疑问,之后再进行解答。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鼓励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能够自主的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另外,还要不断提升学生影像诊断思维水平,这就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临床基础知识。对于教师来说,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进行学习,掌握最新的知识,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法,重点关注如何从思维上提升学生发现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当前我国在这方面人才培养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水平。在本文的分析中,笔者对当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期待这些建议有助于我国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晓艳,王鹏程,宋莉,邱建峰,谢晋东. 培养我国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的思考[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3,(03):4212-4214.

篇5

医学影像学是当今医学领域中知识和设备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医疗没备不断更新换代。医学影像设备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飞速发展,相继出现CT、核磁共振(MRI),以及CR、DR、DSA等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已不是原先单一X线透视和摄影技术,而是多项技术的综合。随着医学影像设备不断的更新换代,影像技术将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介入放射学的展开、分子影像学的应用,体现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临床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将来有可能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这将对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技术和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成为了新时代医学影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放射科没有一支好的影像技术队伍,就会为临床诊断带来很多不便,甚至误诊、漏诊。本文浅谈一下新时代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

1医学影像技术学发展的特点集中体现以下四个特点

医学影像技术的数字化。随着CT、MRI、CR、DR、DSA等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出现与应用,照片图像也由原来屏片系统的模拟图像转变为数字图像。强大的图像后处理技术使图像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且数字化图像便于存储和传输。目前,全国大部分大中等医院已经普遍应用了X线数字成像设备。医学影像技术的网络化。PACS系统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开发新型影像学技术,如远程放射学和远程介入治疗等。PACS的建立不仅解决了图像的存储、查询、管理、无胶片化、远程传输和诊断等问题,而且为影像学科的一体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例如,临床医生可以在网络上互相调阅各种医学影像学图像,进行后处理,统一发出所有影像学检查的综合报告,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服务,为建立“大影像科”奠定坚实的基础。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化。不同设备、不同图像、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融合即是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其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各种影像学检查所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综合处理,将多源数据协同应用,进行空间配准后,产生一种全新的信息影像,以获得对研究对象的一致性描述,同时融合了各种检查的优势,从而达到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目的。医学影像技术的标准化。影像学科一体化及远程放射学都需要统一的影像质量和影像技术的标准。

2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要求

思想素质要求。医学影像技术人员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和位置。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应具备强烈的专业自豪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要克服自卑感,坚决反对诊断第一、技术第二的错误观点。由于技术人员处在第一线,直接与病人接触,所以要牢固树立以被检者为中心的理念,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一切为了患者。注重团体精神,互相配合,充分把握各个环节,才能认真完成患者在放射科的检查、治疗工作。在思想上要把技术路线向以下3个方面转移:灯箱上的照片硬拷贝向软拷贝的影像质量评价转移;单一的图像技术向具有综合图像诊断技术的能力转移;单纯的技术操作,向发挥设备、软件功能最优化的能力转移。没有影像技术人员第一线的辛勤工作,也不能体现诊断医生的诊断价值。专业素质要求。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一门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学科,是医学影像诊断的基础,使医学影像技术学成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它涉及面较广,包含放射物理、人体解剖和生理、药理、临床医学、影像设备、影像技术、影像诊断、电子技术、医学工程、计算机知识、放射治疗、暗室化学、高等数学、医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因此,技术人员要掌握必要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特点和临床应用;掌握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日常维护操作技术以及必需的外语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同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继续教育素质要求。医学影像技术员要有时代的紧迫感,危机感。加强自身专业学习,定期学习交流,阅片评片,分析照片质量,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会议,增加见识,选送部分人员外出学习进修,参加技术培训,组织有丰富经验的技师定期对年轻技术人员讲解技术操作经验和理论基础,增加基础理论学习。医学影像技术应专业化、正规化、现代化;建立高等专业教育体制,增加高层次的培养渠道及强化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现行的教科书和培训教材要及时更新,以适应高科技发展的要求,技术人员队伍应该由大学程度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充实。外语素质要求。务必加强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技术学习,只有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才能阅读和设定设备的各种参数,了解设备的性能,掌握其安全操作,了解国外新技术的信息,吸取先进经验。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能,才能很好地操作越来越智能化的新型医学影像设备,才能完成各种图像处理技术。对外宾的接待和检查工作也能顺畅的进行,避免遇到语言不通的尴尬情况,这是新时代的基本语言能力要求。道德素质要求。要加强职业道德和防护知识的培训学习,严格掌握医学影像的适应证,尽可能以最小的辐射剂量来获得最大的诊断信息,要把辐射剂量最小化的原则提高到职业道德,对人类、对自己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心理素质要求。影像技术人员应具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爱岗敬业,认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正确对待自已的工作,最终达到为患者提供良好、优质的服务。

篇6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risen virtual instrument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education syste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instrument technology in medical imaging experiment teaching, constructs a simulated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experiment environment. It takes the man-machine interactive way, and has innovative, alternation, aptitude, simulation, openness and expansibility, etc. It achieves positive result in improv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effect, improv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study, and fostering students' skills and thinking ability.

关键词: 虚拟仪器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课程评价;虚拟实验

Key words: virtual instrument technology;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curriculum evaluation;virtual experiment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5-0232-02

1 概述

随着现代医学实验课程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医学仪器实验由于场地、维护费用等现实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实验教学资源都比较匮乏,使得医学实验教学不得不寻求更新的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实验手段。虚拟仪器技术即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等支撑下,架构支持真实实验环境的虚拟实验平台。虚拟实验平台形成了一个虚拟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进行操作、控制、分析、观察和实验,同时控制真实的实验环境。这一技术有许多的优点,如交互性很灵活、对硬件资源要求不复杂,更简易,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广泛应用,成为解决可视化知识学习的又一重要媒体技术。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正是立足于时代的高度。虚拟仪器技术与课程整合,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在丰富学科知识、优化学生认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影响比较大。

近年来,在医学类高职院校实验实践教学中,非常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所以基于虚拟仪器的实验教学更突出了其优势,因而该技术在医学高职院校的实验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 医学影像技术传统教学的缺陷

板书教学是医学影像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实验室动手操作实验。医学影像实验教学在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时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它在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形成职业岗位能力等方面起到许多积极的作用。传统的实验教学并不完善,还有不少的不足。由于大型影像设备昂贵,验耗材较多,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无法或很少实现。实验资源有限,不能做到人手一机,分组过大,难以反复训练,造成实验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严重阻碍了学生能动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医学影像虚拟实验的设计和优势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要求学生能够操作大型的影像设备,如CT、MRI等,这些设备价格昂贵,体积庞大,操作使用复杂,需要学生长时间练习操作。一般院校很难满足这些大型设备的教学使用需要,而虚拟仪器技术可以解决和克服这一难题。我们学院和徐州医学院合作,利用计算机仿真、数据库、图像处理、虚拟实现和三维重建等编程技术对现有的影像设备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开发了系列化大型医学影像设备CT、MRI、PET-CT仿真操作训练系统。仿真当今主流CT、MRI、PET-CT扫描工作站的常规操作,不需要设备主机,形成相应的仿真工作站,模仿真实CT、MRI、PET-CT扫描工作站的操作流程;从而实现不需要投入大型设备,就能做到学生人手一机进行操作训练,满足学生学习和掌握大型医疗设备扫描操作基本技术的需求。

篇7

【摘要】 针对《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力争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影像物理 教学 策略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是现代医学的支柱。现代医学影像学不但以其高技术和工程化的鲜明特点展示了它自身在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所具有的优势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也以其日益深入的影像理论研究,层出不穷的影像革新技术,迅速扩展的临床应用领域,使相关专业的教学人员愈益感到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医学影像物理是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内容是医学影像仪器设备所涉及的物理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医学影像诊断中的物理现象,其任务是为学生深刻理解医学影像的物理原理与成像过程,评价、控制医学影像质量,分析、挖掘医学影像蕴藏的生物信息提供必要的物理学知识,给后继课的学生及将来所从事的医学影像工作打好基础。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使理工知识非常薄弱的医学生有较大收获,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下面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医学成像技术和医学影像物理学的教学实践,分几方面谈谈。

1 《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1 汇集多门学科,内容抽象复杂。四大影像技术溶合了物理学、数学、电子学、计算机、 生物学和医学等多门学科。授课对象是未来医学影像诊断医生,医学生在物理、数学、电子等学科的基础很薄弱。但医学影像物理学中要涉及到许多这方面的知识。比如,讲授XCT、MRI、彩超成像原理时要遇到δ函数、卷积、自相关函数等工程数学知识。核磁共振原理及成像原理一章中, 涉及到量子力学及原子核物理,磁矩、角动量、进动、梯度磁场等物理概念以及高频脉冲、频谱分析、调制解调、A/ D、D/ A、滤波、显像、快速傅立叶变换等微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均知之甚少,甚至闻所未闻。

1.2 学生的畏难情绪。医科院校的学生由于中学物理基础较差,学习属于物理范畴一类的课程常有畏难情绪。大部分学生在困难和压力面前表现出了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挫伤,在预习、听课、复习、习题等多个学习环节上与教师配合的力度打了较大的折扣,大大增加了任课教师的教学难度。

1.3 师资力量要求高。《医学影像物理学》的教学任务大都由医用物理教研室的老师承担。但是《医用物理学》和《医学影像物理学》两门课程的专业性质差别很大,前者是公共基础课,后者为专业基础课。医学影像物理学是医学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物理学、信息学和医学之间交叉和融合的学科。这就要求老师要有较高的物理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

2 《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针对《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在已有条件下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设立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策略并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2.1 要恰当地把握教材的深度,讲解尽可能的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避开复杂的数学推理。如:在“XCT原理”的“图像重建数学原理”一节中, 从狄拉克函数和卷积算法的引入, 到图像重建的付里叶变换法和滤波反投影法, 整个成像过程我们尽可能运用图解法取代繁杂的积分运算及变化过程。 如果用傅立叶变换讲CT 、MR I 成像原理, 难度很大, 因为学生所学的高等数学知识有限。我们摸索出了如何讲解CT 、MR I 成像原理的方法, 即联立方程法和反投影法。这两种方法不用复杂的高等数学, 学生能够听得明白,能够很好掌握CT 、MR I 成像原理。MR I 成像原理中用到的傅立叶变换、磁矩、角动量、进动、梯度磁场等物理概念以及高频脉冲、频谱分析、调制解调、A/ D、D/ A、滤波、显像、快速傅立叶变换等微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是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教学策略。对课程教学中必须具备而学生又一无所知的数学、物理、电子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用通俗易懂的定性分析给学生补课,以达到在保持课程内容基本不被割裂的前提下,绕开难度大的系统数学推导,确保学生能定性地理解授课内容的目的。

2.2 应用多媒体系统。根据生理学观点,人获取的外界事物信息80%~90%是通过眼睛输入的,用直观的图象反映的信息更易为人所接受。多媒体课件能使抽象的物理知识,陌生的医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直观,生动具体的图象再现。如自旋核的旋进,讲解时以陀螺的运动为例一边图示一边推导,使抽象的公式形象化、具体化,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在“MRI成像原理”一章中,我们用FLASH将原子核受激励,驰豫等重点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我们还下载了大量的医学影像照片,小电影等供学生学习参考。

2.3 注重实验实习。实验是本学科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 如果只讲医学影像技术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是比较抽象的, 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更谈不上今后的应用。开设实验有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由于实验设备昂贵,具有放射性,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可以建立一套计算机仿真物理实验教学系统,如建立局域网,安装运行仿真物理实验软件《大学物理仿真实验210FOR INDOWS》,该软件包含20多个物理实验项目, 可选取其中部分相关实验如: 核磁共振实验、GM 计数管和核衰变的统计规律、 塞曼效应和电子自旋共振实验等。由于经费、技术等原因,目前我校尚未开设医学影像物理学实验。为了弥补不足,我们与医院影像科室的联合, 多次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相关科室实习,请超声、CT、核磁共振、SPECT等临床诊断教师及技术人员给学生当场讲解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及诊断等,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临床医学中的具体应用, 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4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正如前面所述,医学影像物理学是门综合学科,也是一门新型学科。许多知识与技术对教师也是崭新课题。为了教好学生,自己首先要抓紧学习,更新知识。教师的继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可进行短期培训,到研究机构、大学、医院学习或深入实际工作一段时间,以便更好的胜任医学影像物理学的教学。

2.5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但必须在一定的条件刺激下,才能释放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 小结

对《医学影像物理学》的教学,要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泽宝. 医学影像物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篇8

先学后教实训专业技能测试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就业精神”。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医学相关专业,《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该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领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应用现进的影像检查设备和准确无误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临床提供符合要求的清晰医学图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快车道。

一、教师应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只讲理论不做实验,学生无法得到真本事,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是很难找到生存空间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共授课96学时,教学大纲要求理论︰实验=1︰1,足以看出实验的重要性。

1.实验课是理论学习很好的补充,是学生掌握本课程专业操作技能的必由之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第三章讲了大量肢置的摆法,若只用多媒体讲,不做实验几次课就可以讲完。但“水过地皮湿”,学生脑海中没有任何印象,很快就忘记了,并且只学理论,学生只能“纸上谈兵”,没有一点专业操作技能。所以,在讲解摆放方法后,马上安排实验,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强化记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掌握操作本领。因此,实验课是理论学习很好的补充,是学生掌握本课程专业操作技能的必由之路。

2.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理论水平,使理论知识得到升华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中我们长讲一句话“三个中心重合”即X线中心线、探测器的中心点、被检部位的中心点,在X线摄影中一定要重合,只是这样讲,学生认为只是一句无关痛痒的话。但是只要通过一次实验,若是三个中心不重合,得到的照片影像或数字图像中心点就不准确,或者根本没有照到被检部位,这样学生印象加深了,并真正将这句话上升为理论记住了。

二、上好实验课的三个要素:备课、上课、批改实验报告

1.备课

(1)“备学生”即因材施教

“备学生”,简单地说就是“有的放矢”,就是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的、都是可以成才的”,也就是“种花要知百花香,育人要懂百人心”。既要让学生接受得容易,更要掌握得牢固,就是做为“导演”的老师切实把握作为“演员”的学生,以便在课堂上演绎一幕幕精彩的“戏剧”。

(2)备教材

①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实验内容是教师实验教学必由之路。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有上百个,有些随着检查技术的发展已经不用了,所以不能让学生每个都必须掌握,都一一拍摄。我们应该有所侧重,教常用的。每次上课把实验内容分为了解、熟悉、掌握的内容,重点重点讲解并作出示范。

②做好预试实验。X线对人体是有损害的,我们检查的“病人”就是学生,因此在实验之前应认真做好预试实验,写出预试实验报告,经老教授批阅后认为条件合适了才能为学生开实验,否则不仅浪费资源,更重要使学生多接受X线照射。教师做好预试实验爱护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产生爱护患者身体的健康意识而一丝不苟的学习检查技术,模拟老师规范的操作,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专业道德。

2.上课

上课是实验课的中心环节。

(1)教学方法

①启发式教学。对于学习较好的、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即“先学后教”。先由两名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来进行肢置摆放,然后同学们讨论找出问题或不足之处并纠正,然后教师点评,最后教师作出示范动作并分解为要点讲解。这样做学生感受深、记得牢。

②示范式教学。有的学生底子较薄、自学能力较差,教师应耐心辅导讲解。教师先念课本上摆法,然后分解为要点讲解,然后给学生作出示范让学生观察、体味,再然后由两名学生根据教师所讲的要点进行肢置摆放,然后同学们讨论找出问题或不足之处并纠正,最后教师点评。

③个别辅导。不否认有的学生底子薄,教师讲得他听不懂。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先给他们补一点解剖、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放射物理与防护和设备学等与实验有关的知识,然后不厌其烦的为他们示范,认真纠正他们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他们把每个要点都掌握,学到临床操作技能。也请学习好的同学帮助这些学生,使这些学生也能掌握专业技能,尽快达到顶岗实习水平,为以后找到生存空间打下基础。

(2)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师职业道德

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学生为本”。教师应该体谅学生,关心学生。实验课很多时候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的,学生难免有抵触情绪,教师应认真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态度和蔼可亲,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是为了他们好,老师更辛苦。让他们做到“既来之,则安之”,认真学习,掌握技能。

②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谈心、交朋友,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去与他们交心,让他们觉得你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从而喜欢上实验课。

3.批改实验报告

学生的实验报告体现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应及时认真批改,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避免下次出错。《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验报告要求占期末总成绩的20%,若学生写得较差,允许修改重新判分,这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做学习型教师

实验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好实验课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应该多总结多学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特别是我们年轻教师应该向身边老师学习,向报刊、杂志有关论文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多读,多研究探讨,相信会总有一天我们也能“风雨兴焉”“蛟龙生焉”。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篇9

关键词:医学影像 技术 新思考

随着医学基础理论、信息科学、医用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并向广深发展。我国地域辽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同医院的医学影像技术设备和水平有较大差异,即使在同一医院也可能使用多种型号的检查设备。同时影像设备使用是各自为政、相互否定、互相对立,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根源之一。而医学影像技术与临床学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应不断完善规范化建设,达到诊断治疗的要求。要真正做好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建设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医院高层重视,提高对医学影像认识

首先必须使规范化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认同,使各级领导认识到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性及严肃性,对该项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和支持,使工作顺利地开展起来。同时做到责任到人,在具体工作中认真做到定人定岗定责任,这样只要出现问题就可由相关人员具体负责解决处理。

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抓好落实

首先按照国家《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法》、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要求各级各类从事影像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对于新进人员要求具备一定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及时申报重点培训各类专业许可证,参加有关国家级考试考核,持证后方可正式上岗。各影像科都应有完备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制度、监督机制、故障应急预案、维修档案等质量管理制度,使影像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科学化、有章可循。设备保养制度、设备维修申请制度、限期修理制度上墙,并抓好落实。对各项检查的原则、步骤、方法、程序、结果、照片质量、报告书写规范、发放报告流程、复查流程等等影像检查进行质量控制,量化管理,以便达到改善影像人员的专业水平,规范各影像检查的标准化流程以及影像科的科学化管理之目的。

三、加强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素质建设

众所周知,医学的发展是以医学设备的发展为前提的。站在现代医学影像学知识及技术飞速发展的高度,深刻理解医学、工程学和技术学的多元结合是当今医学影像学迅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医学影像学科应以医师为主,高素质的专业群体,加上各专业合理的梯队建设是未来科室发达兴旺的根本。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参加各种在职培训学习、进修深造、远程医学教育网络、专业学术活动等,重点学习与普遍性学习相结合,必要时外派技术骨干到国内外强势学科进行重点学习,视情况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授课,进行普遍性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去适应,才能进一步进行应用和开发,合理、高效地使用新设备。加强培训,持证上岗。通过学习提高全体医、技、护人员对影像工作的认识,从科学角度来看待该项工作。坚持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培养与引进并重,加速培养年轻的后备力量,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不同等级医师、工程师、技师的规范化培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不断优化影像系统的人才队伍结构,增大硕士和博士比重,使人才结构合理。

四、合理使用医学影像设备

要以最小的、合理化的费用达到快而准确地诊断疾病为目的,为患者尽量减少负担,充分利用先进设备。在影像学领域内各项检查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借鉴性,要在应用上尽量做到删繁就简,互相补充,这样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诊断水平。同时医生应如何合理使用这些高科技设备,既能准确及时地诊断病情,又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这就必须依据实际情况,掌握各种设备的优缺点,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地使用各项影像设备,提高图像质量。

五、明确医学影像相关工作流程

扣紧从接诊到发报告的每个环节,尽量缩短各环节的耗时,利用信息的传递,使每个环节运作流畅。同时对当日工作量、各机房工作量等进行统计,使各影像设备得到更好的发挥。

六、完善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是一种形式,它反映的内容必须要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纵观目前国内外的诊断报告书,形式各种各样,大小与繁简程度也不一致。这就要求医学影像科室人员要通过审阅病历,了解病情,全面观察,系统分析,结合临床进行鉴别、对照、综合,按照规范化的基本格式写出报告做出结论。

七、加强医学影像的规范化防护

首先应健全防护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防护档案,在劳保、休假上给予照顾,落实责任、常抓不懈。要熟悉设备的性能,掌握设备操作规程和防护知识,坚持使用最优化的原则,购置铅围脖、铅围裙,添置铅帽、铅眼镜及各种必备的防护用品,对于工作间无铅门的及时给予安装,各检查门前增加电离辐射标志,各机房门外增添有文字注释的工作指示灯,并和设备联动。

篇10

1.1人才培养目标

在内科学课程设计时要明确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层医疗卫生系统培养紧缺人才。经过3年时间,使学生成为适应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掌握医学影像技术基本理论及技能,能从事放射诊断、超声诊断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2应具备的能力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等;熟练掌握常见病的放射诊断、超声诊断基本知识、理论,具备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临床工作的能力;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做出正确影像诊断的能力。

1.3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该专业主干学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主要课程包括内科学等。

2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内科学理论教学课程设计

2.1突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特色及就业岗位需要的知识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对学习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综合素质类课程兴趣不高。因此,内科学课程设计不能模仿和照搬本科课程,也不能把中专的课程简单地组合起来。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相应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通过适当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打破原有课程设计界限,优化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技能训练,以突出操作能力、注重临床教学、加强技能实践、适应基层需要为原则,设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内科学课程体系。近年来我们按照这个思路,以“实际、实用、实践、实效”为原则,在制订内科学教学计划时重点选择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以增强动手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体现岗位需要的知识。

2.2明确内科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1明确内科学的地位

开始授课前向学生介绍内科学与专业课程、临床工作的关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其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造血等系统的常见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与外科学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

2.2.2明确内科学学习的意义

内科学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为日后学习其他临床学科和从事临床实践或基础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内科学是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亦有医学之母之称。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核心学科,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想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且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密切相关,其诊疗原则与方法亦适用于其他临床各科。

2.2.3明确内科学的学习方法

内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通过病史询问或面谈后,进行体格检查,根据病史与检查所见做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以期在众多鉴别诊断中排除可能性较低者,获得最有可能的诊断,给出合理治疗方案。

2.3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3.1重视“三基”教学,强化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关系

“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内科学学习以疾病为中心进行讲解,包括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生理变化、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等。如学习“慢性支气管炎”时,先让学生复习支气管的解剖和生理特点,炎症的病理特点,咳嗽、咳痰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再进行讨论并提出诊断依据,给予合理治疗,从而达到基本理念与临床知识的有机结合,为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奠定基础。

2.3.2重视疾病间影像诊断的鉴别

影像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图像,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作出诊断。内科学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如肺炎链球菌肺炎、肺结核病早期,病变部位病理改变为渗出性炎症,影像学检查表现为相似的X线征象,但这两种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不一样,如发热症状,肺炎链球菌肺炎多呈稽留热,肺结核病人多表现为长期低热,于午后或傍晚开始,次日晨降至正常。通过对这两种疾病的介绍,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内科学的重要性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影像学检查只是辅助检查,必须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合理的影像诊断,从而为临床医生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2.3.3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增强直观性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强直观性,加深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为了增加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弥补临床见习中的不足,通过多媒体展示临床病例后再进行教学。如讲授“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时,先以病案形式展示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教学中还可通过对解剖、病理生理知识的复习来阐述疾病的演变和表现、两种病之间的联系、影像诊断的变化,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诊治方案,不仅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而且提高了其分析、探索问题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4强调教学总结和复习

教学中对一堂课的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和复习,使学生明确重点,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目的。课堂导入和结束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如教师对“肺结核”一病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明确“肺结核”临床分5型,每型的影像特征不同。

2.3.5改革考核方法,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重视课间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意识,从而提升学生操作技能。改革考核方法,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通过病例分析引导学生注重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明确岗位需求、就业要求,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3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

教师的能力评价对教师的业务发展具有导向作用。高职院校只有一部分教师有深入生产第一线实践的经历,大部分教师缺乏动手能力,不能将医院最新技术引入教学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双师型”教师已成为主要的师资力量。教师应定期深入临床,熟练掌握临床技能,了解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了解社区医疗、农村卫生室岗位需求;认真备好、写好教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贡献力量。

4选好教材

篇11

1、 强化精品课程教育的意识

精品课程指的是以当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条件、通过优秀的教材、先进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建设的课程体系[3]。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之一,其教学理念对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对精品课程的意识则决定课程教学的结果和产生的价值。所以教师应当树立良好的精品课程建设意识,对教学环节进行探索和实践,设计好课程的教学流程、目标、内容以及方式,通过系统的精品课程建设活动推动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

2、 加强精品课程的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2.1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医学影像学精品课程的关键,也是改善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保障,我课程小组成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其中拥有教师8名,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2人,博士1人,硕士1人,教师队伍的年龄架构分布非常合理,平均在39岁,其中大部分的教师理论教学经验超过8年,课程小组中的教师能够针对不同的专业与课程开讲。基于当前的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估系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监测和评价;同时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教师的自我学习以及素质的提升。为教师提供大量的学习机会,鼓励教师参与各种教学研讨会和专题讲座,并积极发表学术论文等。

2.2加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

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础,也是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的核心环节[4]。在教学内容方面,一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二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水平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两方面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医学影像学会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而发展,在当前社会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逐渐成为临床医疗工作的重要支柱。在当前,医学影像不但能够显示出宏观的生理结构,还能够指示分子以及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过去的形态观测发展到功能的观测,由之前的诊断进步到治疗。在本校,医学影像学精品课程的内容放在:医学影像学的总论,各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正常影像学表现、基本病变影响学表现、疾病诊断。

2.3改善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方法的总称,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医学影像学课程最为注重的就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基础技能的学习,课程小组基于教学理论,配合各种参观教学、实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5]。首先通过数字化技术丰富资料储备,建设医学影像学教学资料库,使用多媒体设备实施集中讲课,辅以实践操作的演示,有目的的教会学生临床病变的诊断以及治疗新技术相关理论;实践教学采用见习和实习两种方式。前者是指在在带教老师的指引下进行读片、参观设备以及学习教师的实际操作技术,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掌握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而后者则是指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对影像学实施读片诊断、实际操作和检查以及书写临床诊断报告书等,教学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为临床工作奠定基础。不论是见习还是实习,都应当重视对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考查,通过读图分析的教学环节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判断的水平。

2.4成立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

基于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评价一定突出体现精品课程的变革与教学研究活动,强调对于医学影像学教学内容的更新,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到的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应该得到体现。突出以学生为核心的理念,强调课程的特殊性。教师要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流程,积极讨论和探索问题,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较大的发展。制定的学生的评价内容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投入一定的热情和经历,着装和谈吐是否得体;对学生的要求严格、维护教学活动的秩序;对教学内容熟悉,教学流程与教学大纲中的要求一致;授课的语言流畅、条理清晰,能够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善于引导学生,利用问题和其他方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够掌握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

2.5与生物医学工程等相结合

医学影像学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包含着各个学科的内容,尤其是医学学科和理工科,完整的医学影像学拥有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影像技术学以及医学影像工程四个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国在进行医学影像学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医学生进行理工科方面知识的培训,所以培养出的人才具有一定的缺陷。当前的临床医学教学对于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不但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求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以及计算机以及相关医学影像学设备的使用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敢于创新和批判的学生才能够胜任医学影像学的工作,顺应学科的发展而进步。

篇12

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改革是目前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势,医学影像学是重要的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之一,也是改革中的一门关键课程。在形成大连医科大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对五年制临床专业新的整合课程体系中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对改革未来进行了客观思考,如医学影像学在整合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实现教学改革的基本保障、教学内容如何重新设置、教学方法的探索及崭新的考核评价体系等。

【关键词】

教育,医学;诊断显像;教学方法;系统整合

21世纪医学教育已呈全球化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内众多医学院校先后进行了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其中课程之间合理、有效的整合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认同[1]。在此大背景下本校于2012年发起“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以五年制临床专业为对象,将临床阶段所有学科进行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构建全新课程体系,为培养卓越医生及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医学影像学以此为契机,力争上游,也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

1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中的作用

1.1医学影像学是重要的桥梁课程

医学影像学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在医学成像技术引导下应用介入器材对人体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治的医学学科[2]。其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神经内科学等多种学科均有紧密联系,使其成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1.2影像诊断学渗透在整合教学体系各系

统疾病教学中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模式是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根据临床需要综合和重组医学基础各学科知识,实现功能与形态、微观与宏观、正常与异常、生理和病理等多种综合,淡化了学科意识[3]。而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像诊断学已被誉为人类一双能透视的眼睛,在各系统疾病诊断中发挥重大作用;且影像学几乎涵盖全身各个系统,与整合课程体系具有天然亲和力。本校教改提出的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分为呼吸、循环、消化、骨肌、神经、泌尿生殖、内分泌、血液及风湿免疫8个系统疾病,而医学影像学渗透在各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型分期、预后及随访中,其作用举足轻重。

2教学改革实施的基本保障

2.1教学对象分析

学情分析是优质教学的先导。处于大学三年级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有如下特点:(1)基础医学知识扎实,对人体各系统的解剖及生理、病理已有了初步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各系统疾病打下了良好基础;(2)求知欲强,学习热情高,思维活跃,但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3)专业英语能力欠缺,查阅文献及自学能力稍差;(4)对教学改革没有准备。故提出相应策略,教学中反复复习所学知识,建立与临床疾病的联系;根据学习兴趣,适时设置问题、布置中英文作业、考评奖励等调动学习积极性;组织教学前动员会,讲解教学改革的意义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4]。

2.2师资队伍建设

在学校及教学医院的支持下积极利用网络、院报、工作会议、继续教育活动等各种渠道在校内广泛宣传系统整合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方法,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并借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关于教师培养的方法,重视骨干影像医学教师的培养,设立各层次教师培训项目,学科带头人、项目负责人重点培养,提升教学水平,树立名师风范[5]。具体途径如下:(1)适时派遣各层次教师参加国内外影像医学教学培训和交流,本校各影像学教研室至今已有多名教师到国内外学习先进教学理论、方法,并有多名教师在国家级临床技能大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增强了教学荣誉;(2)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教学会议、各类教学公开课程[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及技巧,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为开展新的影像医学教学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2.3教材选择

以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白人驹、徐克编著的第7版《医学影像学》为教材基础,参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各器官系统教材,编写适合本校影像学教学改革的教材草案。

2.4系统整合课程的硬件准备

本校创建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十年余,主体包括两部分:(1)校本部建立临床技能实验中心总部;(2)各附属教学医院分别设立独立的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具备各项临床操作技能教学的功能,形成了满足多专业临床实践需要的综合性教学训练平台。另外各教学医院医学影像科均应用国内先进的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archive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获取、显示、存贮、处理医学影像学资料,PACS是一种高效率、无胶片化的图像综合管理系统。在大幅提高医疗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6-7]。

3教学内容的设置

3.1设置原则

借鉴国外医学院校相对成熟的教学内容设置方式,结合我国具体要求,做到先破后立[8]:(1)教学内容必须涵盖国家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规定所有要求,保持教学目标不变;(2)为达到课程纵向整合,加强学科间融会贯通,打破原有大纲顺序,结合其他临床学科各系统知识教授次序重新安排相应教学内容;(3)删减学科教学中的低效重复,促使内容间的有机融合,增加见习学时。

3.2具体安排

为配合系统整合教学改革将医学影像学理论内容拆分重组为8个系统包括呼吸、循环、消化、骨肌、神经、泌尿生殖、内分泌、血液及风湿免疫系统,并按系统总论和系统各论分步教学,另外创造性设置了PBL课程,占16学时。总论内容包括不同影像学方法的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与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熟悉常见的影像学术语;各论教学重点为各系统不同疾病的影像学特征,以呼吸系统为例,与其他学科系统整合课程同步,以疾病为中心,依次按照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癌、纵隔疾病等逐一讲解,利用具体临床病例,结合疾病临床及病理表现,将学生之前所学相关临床学科理论知识与医学影像学真正应用到病例中,重点讨论影像学特征及进展、转归,并学习该疾病的影像学描述,从而提出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其他各系统疾病不做赘述)。将所学重点内容贯穿整合,培养学生医学影像学诊断思维方式,增强学生对影像学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诊断信心,并创造性加入少量涉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部分中医学影像学考试内容,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建设添砖加瓦。

4教学方法探索

在医学影像学系统总论、系统各论及实践课程3个阶段的教学中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lecturebasedlearning,LBL)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完整,条理清晰,框架明确,故选择应用于第一阶段系统总论授课。第二阶段系统各论的教学中借鉴国内多所医学院校改革经验,根据各系统疾病的特征选择PBL与LBL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和教师均成为课堂主体的一部分,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平台。实践课程中更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利用先进的医院PACS,应用案例导入式教学法[9],既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习兴趣和信心,同时教师也从中获取了教学效果的初步信息。

5考核评价体系

将以往卷面考试为主转变成综合考评方式,保证了教学质量评估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本课程成绩包括采用课堂案例导入式教学参与度成绩、期末理论笔试成绩及病例实践考试评分三方面。其中教改评分采取量表形式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对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改进、课前准备重要性等方面的认识程度。并创新性应用数学公式的方式计算最终成绩,公式如下:总成绩=18%×课堂表现成绩+80%×期末考试成绩+2%×调查问卷评分。学期结束后将不同教学方式的班级成绩进行对比,归纳总结,结果发现系统整合教学改革班级成绩优于传统教学方式的班级。

6思考与展望

以系统整合课程为中心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是医学教育不断发展创新的产物。本校医学影像学教研室借此良机,依托原有教学大纲设计改进教学内容,学习并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让临床医学生减负之余,增强自学能力,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和学习乐趣,且提高了影像学诊断能力,值得参考借鉴。但仍有很多不足,如整合临床课程与自身内容逻辑关系之间的冲突,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手段匮乏之间的冲突,传统内容与知识更新之间的冲突,考试方式改变与学习兴趣的冲突等[10],在未来的实践中尚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作者:孙博 苗延巍 张维升 刘爱连 易桂兰 许驰 刘静红 刘铁利 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务部 大连医科大学影像系

参考文献

[1]赵振富,王子梅,张健,等.临床医学专业整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7):570-572.

[2]白人驹,徐克.医学影像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

[3]周新文,曹福元,晏汉姣,等.器官系统课程体系改革中基础与临床桥梁课程的设置和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2):252-253.

[4]李萍,岳凤莲,刘白鹭,等.医学影像学课程整合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5(6):71-72.

[5]黄钢.以提升学生胜任力为导向构建PRICE教学改革模式[J].医学教育管理,2015,1(1):1-5.

[6]徐贵平,金晨望,强永乾.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策略与趋势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4):817-820.

篇13

关键词:医学 影像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208-02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的应用中不仅能够辅助医生诊断疾病,还能有效地医治疾病,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中影像学专业人才还比较匮乏,虽然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的医学院开设了影像学学科,但影像学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为此,该文分析了医学影像学教学现状,提出了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为提高临床影像学教学效率,培养大量的影像学人才提供科学借鉴。

1 医学影像学教学概述

医学影像学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从传统的x线诊断学到先进的磁共振成像等都属于影像学范畴,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技术主要利用断层成像以及电子计算机图像形成一门医学课程,从单纯的解剖图像逐渐呈现定向定量的发展趋势,目前影像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将影像学应用在微创手术以及外科手术方面已经成为医疗发展的必要,随着信息技术与医学的发展,影像学对医学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医学影像学学科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影像学专业人才[1]。

2 医学影像学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从我国医学院校的发展形势来看,部分医学院校的影像学教学发展比较落后,一些医学院校影像学学科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缺乏专业的影像学教师,大部分的影像学教师都由其他医学学科教师担任,这部分学科教师对医学影像学的了解大都流于表面,不能深入掌握学科中具体内容,更无法将影像学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因此,学生在影像学学科教学中也只能学到一些基础知识,对影像学的实际操作与应用掌握能力无法提高,学生在医学临床中的影像学操作水平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其次,影像学学科教学课本与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无法跟上时展的脚步,部分医学院延用陈旧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学习的学科内容不能满足医学临床需求,导致影像学学习缺乏实用性,影像学中包含放射性诊断内容,是辅助医生诊断病人的重要依据,如果不能科学准确的通过影像学得到检测结果,会误导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陈旧落后的影像学教学内容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2]。

最后,在影像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对影像设备以及设备作业原理进行深入了解与记忆,教师简单的演示影像操作步骤,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机会,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直接影响了影像学的教学效果。部分医学院虽然为学生设置了影像学实践场地,但实践设备为各大医院淘汰的陈旧设备,由于设备过于陈旧,与医院的新型设备差别较大,学生虽然在学校实践中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术,但在新设备面前仍然不会动手操作,实践失去了现实意义。此外,医学院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影像学学科,还有更多的实践等待学生去做,因此,学生的时间有限,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记住更多的影像学知识,使学生死记硬背各种疾病的X线特征,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压力,机械的记忆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对影像学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3 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的应用

3.1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影像学教学中重点知识比较多,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也比较繁杂,知识规律性不明显,如果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知识点,会严重影响影像学学习效果,因此,影像学教师应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有效的启发使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胆囊X线与CT检查中,教师应用比喻的方式启发学生,将胆囊与X线的关系比喻为乘车安检时包裹与传送带的关系,生动有趣的比喻,使学生充分了解了X线检测胆囊病变的原理。此外,教师可以将自己日常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总结出来,用自己的错误案例启发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影像学操作的具体步骤,在启发下使学生总结经验,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在教师科学的启发下,学生对影像学有了新的认识,改变了对枯燥繁杂的影像W的看法,对影像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对培养学生影像学自主学习意识非常重要[3]。

3.2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法在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将枯燥繁杂的知识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等感官感受影像学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多媒体教学在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掌握扎实的多媒体设备操作技术,能够做好课件的设计,例如,教师在网络资源中搜集各种病变的过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视频进行剪辑,使学生直观地观看病灶病变的整个过程,之后教师再将各种病变在影像学中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学生对真实的病情变化有了直观地了解,又通过影像学的检测图片观察病灶的变化结果,对影像学临床应用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对影像学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有的内容全部播放给学生观看,每观看完一定的内容之后,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吸收与消化,允许学生进行讨论,使多媒体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3.3 以疾病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应用

以疾病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应用主要是指,教师一边讲解疾病一边播放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资料,将疾病与影像学资料相结合,之后以其他疾病为例,先为学生播放疾病相应的影像学资料,使学生观察影像学资料,引导学生根据影像学资料分析与判断疾病,做出诊断,学生在诊断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与讨论,各抒己见,说出自己诊断的依据,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加以指导。以疾病为中心教学方法在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以疾病为中心进行教学需要学生课下做好预习和复习,了解每一种疾病的影像学照片特征,教师要做好课堂总结,用具有科学性与逻辑性的言语和专业知识总结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加以肯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4]。

4 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学教学是医学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在影像学教学中应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实践为主,不断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医学影像学操作水平得到提高,为我国医学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小红,王会玲,赵联伟.几种教学方法在医学影像学实验课中的应用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23(3):322-323.

[2] 王亚蓉,贺延莉,殷茜,等.基于网络环境的医学影像学自主学习体系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1):52-55.

篇14

【摘要】医学影像技术是正畸治疗术前常用的检查手段。本文首先对相关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并介绍了常用的二维影像学技术以及它们存在的缺点。最后介绍了CT三维重建技术在正畸治疗埋伏牙中应用中的作用以及其相关技术的进步。最后,指出CT三维重建技术将成为正畸埋伏牙治疗术前的常用影像检查手段。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埋伏牙;CT三维重建技术

1 相关概念的理解

1.1 埋伏牙:埋伏牙是口腔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其病因可归纳为遗传因素和局部因素两大类, 而局部因素更为重要,公认萌出间隙不足为最常见原因。牙齿的埋伏阻生可造成邻牙牙根吸收、囊肿形成、牙列关系紊乱、牙列不整等,影响口腔功能和美观[1]。埋伏牙易造成恒牙迟萌或阻生、牙间隙增宽,牙齿移位,邻牙扭转,进而影响面部美观和咀嚼功能,必须及早拔除[2]。

1.2 医学影像技术: 1895年德国的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线,不久即被用于人体的疾病检查,并由此形成了放射诊断学。近30年来,CT、MRI、超声和核素显像设备在不断地改进核完善,检查技术的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影像诊断已从单一依靠形态变化进行诊断发展成为集形态、功能、代谢改变为一体的综合诊断体系[3]。人类很早就把医学影像学引入牙科,用于牙齿的检查和治疗,特别是其中的CT技术,其在口腔医学临床和基础研究中是不可获取、 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是横切面, 断层成像,数字影像,使 X线的重叠影像成为层面图像及扫描范围上进行改进

1.3 医学影像技术对检查埋伏牙的重要性: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更愿意借助精密的仪器来提早发现疾病,于是医学影像学逐渐在检查埋伏牙中应用。从某种程度来说,埋伏牙的正畸治疗更重要的是确定治疗方案,判定预后。因此术前检查是正畸治疗前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环节。而医学影像技术是埋伏牙正畸治疗常用的术前检查手段,所有说医学影像技术的先进与否有时决定着是否能及早发现埋伏牙。

2 常用二维影像学技术检查埋伏牙的方法以及他们的缺点

2.1 传统二维 X线摄影:传统 X线平片对埋伏牙的诊治以往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主要通过根尖片、咬合片和曲面断层片(全景 X线片)来判断是否存在埋伏阻生牙。但是,牙片、咬合片由于标记牙与多生牙均受X线角度改变的影响,难以确定埋伏牙移动的幅度,对埋伏牙的埋藏深度以及临近牙根等结构的相互关系不能准确定位;埋伏牙的长度大小只能估测,拔牙手术时翻瓣及去骨的范围较大,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4]。而且牙片和咬合片显示的范围也有限,如有多个埋伏牙存在,易遗漏。曲面断层片显示范围广, 但是也存在着放大变形及重叠的缺点, 且其为二维平面图像,尚不能对埋伏牙的唇腭侧深度定位[5]。

2.2 普通二维 CT: 普通二维 CT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层面骨组织和软组织的结构情况。虽然其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清晰、解剖关系明确、可显示颌面深区的情况,但是普通 CT仍是二维图像,观察角度局限,不能反映病变区域的立体结构。

综上所述,二维的这些方法会丢失很多信息,例如会造成影像的重叠和图像的放大失真等,均无法正确完整地评估三维的解剖结构。因此用二维的图像分析评价真正三维的解剖结构及变化明显是有局限性的。

3 CT三维重建技术

三维重建技术是指运用特殊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在 X、Y轴的二维连续断面像上对 Z轴进行投影转换和负影显示处理,重建为直观的、精确的立体图像。经旋转处理和电子解剖以各个方向观察,详细了解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近年来 CT三维重建技术逐渐应用于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及辅助手术前设计, 在正畸中主要应用于埋伏牙的诊断与定位[6]。

3.1 常用的CT三维重建技术: 在口腔正畸中应用较多的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有表面遮盖重建法( SSD )、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法 (MIP)等。这几种螺旋 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重建的图像, 各有特点。

表面遮盖重建法( surface shaded display , SSD )又称为表面阴影显示是通过计算机使被扫描物体表面在于某个确定阈值的所有相关像素连接起来的一个表面数学模式成像, 它要求预先设定一个阈值最低数值, 计算机将临近像素的 CT值与这个阈值进行比较,凡是高于这个阈值的像素则定为白色,作等密度处理, 低于这个阈值的像素则定为黑色、作舍弃处理,并用阴影技术进行处理, 从而得到可以从任意角度投影成像的三维表面轮廓影像。这种技术的优点是空间立体感、真实感强,解剖关系清晰,完整展现解剖结构的三维形态与毗邻空间位置关系极佳。特别适用于牙和骨骼系统。可立体地展现骨内埋伏牙的形态、 位置及与邻牙的关系等。但其受阈值影响极大,阈值选择不当会掩盖或丢失大量组织结构的解剖信息,从而造成假象和伪影。

最大密度投影 (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是把 CT扫描后的若干层图像叠加起来, 将其中的高密度部分做投影,低密度部分则删掉,形成这些高密度部分三维结构的二维投影。这种技术可以任意角度投影,亦可做连续角度的多幅图像在显示器上连续放送,给视者以立体感[7]。

3.2 CT三维重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CT成像技术的发展一直在扫描速度、分辨率进行改进。螺旋CT、双层螺旋 CT、多层螺旋CT都不断涌现。其中,多层螺旋 CT (Multi 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 MSCT )是随着 1992年双层螺旋 CT的出现而引入的,具有多排探测器的新一代计算机断层技术,其特点为: ( 1)获得真实的三维测量数据[8],基本上消除了几何放大误差,其准确性及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均较高;( 2)可以产生颅面结构的空间图像; ( 3)三维图像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 4)可以无重叠地观察及测量内在结构。多层螺旋 CT重建图像是建立在各向同性体素基础上的, 重建出的轴位像、冠状切面和矢状切面像都具有一致的空间分辨率, 在任何方向重建出的图像质量都是一致的。目前多层螺旋 CT在口腔医学中的诊断价值是传统的 X线技术无法相比的,不仅能显示两维颅面断层解剖, 其三维重建功能可以逼真立体地再现牙体硬组织和牙槽骨的解剖形态。它克服了传统 X线平片影像不清, 结构重叠放大等缺点。

4 小结

综上所述,根尖片、咬合片、曲面断层片及普通二维 CT等二维影像检查图像能诊断是否存在埋伏牙,但无法提供埋伏牙在颌骨中的具置、大小、形态、唇腭侧的深度、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全部信息。而三维 CT通过不同轴面的旋转和切割可从多方位、 多角度地立体直观的显示埋伏牙情况,并可根据诊断需要,随意调节适合人眼视觉的观察范围。因此, CT三维重建有助于埋伏牙的诊断和帮助临床确定手术入路,缩短治疗时间。可以相信CT三维重建技术将成为正畸埋伏牙治疗术前的常用影像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 陈雨雪,陈铀,郭杰,等. CT三维重建在正畸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5, 23 ( 5) : 410 - 411.

[2] 钟小龙,陈松龄,李杨健.螺旋 CT牙体表面成像技术在正畸治疗骨内埋伏牙中应用[J].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2002, 2( 6) : 480, S1-S2.

[3] 百度百科. baike.省略/view/110986.htm

[4] 钱珑,朱家梁.螺旋CT在骨埋伏多生牙的应用[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3, 23 ( 6) : 535 - 537.

[5] 王丽君.多生牙的曲面体层 X线诊断[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1 , 7( 2 ): 251- 252.

[6] 陈为民,胡军武,陶学金.口腔数字化技术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 171 - 181.

[7] 杨斌,黄洪章,李晶,等.颅颌皮肤和骨组织结构立体可视化应用研究[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2000, 21( 4S ) :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