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纺织服装概念范文

纺织服装概念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39: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纺织服装概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纺织服装概念

篇1

关键词:时尚知识管理 服装概念设计 时尚数据仓库 集成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普遍提升,人们对于服装的审美观也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对流行趋势的变化,更是了如指掌。面对庞大的流行数据,设计师为了能够随之对其进行运用,建立时尚知识管理系统十分必要,以该系统为前提的服装概念设计也更加能够体现流行趋势。但是当前阶段对于该系统的创建依然存在相关不足,基于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时尚知识管理

按照相关定义可以将时尚知识管理理解为以时尚、集成等为基础的,可以为服装设计提供支持的数据集合。时尚知识管理主要具有如下特点:① 主题性。这里所提到的主题性,也就是时尚知识管理中所具备的所有知识与数据都是以相应主题为基础的,针对服装设计风格、颜色、面料、款式等,选择合适的服装设计元素[1];② 集成性。时尚知识管理中所具备的数据来源十分多样化,但是原始数据格式却不相同,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集成。将知识列入管理系统中进行转换,再次格式化并排列,以此获得具有单一性的物理映像;③ 时变性。所谓时变性,也就是时尚知识管理系统中所包含的数据都会受时间的变化而更新,为了很好的适应这一变化,数据需要通过更高层次进行综合;④ 非易失性。时尚知识所标志的时间与地点等均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数据,并且会被长时间的保存下来,在知识管理系统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为加载、查询等。

按照时尚知识管理系统结构的一般性,可以将其体系结构设置为以下几个方面:① 时尚知识词典。这一环节为整个系统的数据库,主要是对时尚知识的体现形式与规则进行规范;② 时尚知识来源。这一环节是对来自于不同途径的时尚知识进行采集;③ 时尚知识整理。这一环节是对不同的时尚数据进行抽取、转换与储存;④ 时尚知识发掘。这一环节主要作用是发掘时尚知识;⑤ 前端决策支持。这一环节是对时尚知识决策支持交互界面进行提供。

二、时尚知识管理的服装概念设计

(一)构建时尚知识决策结构

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向服装设计师提供智能化的基础知识,通过对相关信息、模型的利用,真正实现对人机交互系统的创建。为了有效构建这一系统,需要认识到以下几点:① 该系统的使用对象为决策人员;② 该系统主要强调了支持这一概念,也就是能够帮助决策人员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③ 该系统重点强调了交互这一处理形式,因此需要认识到与人有关因素在决策结果上的影响。

(二)形成服装概念设计

(1)决策支持

一方面,要形成服装时尚风格。时尚这一因素是通过不断的演变而进步的,每一时间段的时尚均是以之前时尚为前提,且可以将其看作之前服装风格的延伸。各种时尚潮流的兴起均会为社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活力。对于一个开放性的社会,不同的时尚都可以实现自由发展,进而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丰富的内容[2]。针对现如今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几乎所有的服装品牌都会在新一个季度推出多个风格的时装主题,这些主题有些是对之前的延续,而有些则是全新的设计风格。由此看来,越来越多样化的服装主题不仅创造了时尚风格多变的品牌形象,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则是要在时尚风格的基础上推荐排序基本原则。其一是时尚的引入阶段,也就是时尚刚刚兴起的阶段,还未满足大部分人对于时尚的需求时,却可以为人们带来新鲜感的时期;其二为接受时尚阶段,即时尚已经广为人知却被接受的时期,这一阶段是时尚风格被广大消费者接受的阶段,同时也是服装产品获利最高的阶段。

因为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定位,目标消费群体对于时尚的敏感度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系统决策所支持的时尚风格推荐排序自然也就不尽相同。一般会将服装品牌划分为以下几种,即时尚引领品牌、市场追随品牌两种。前者主要是针对具有较高时尚敏感度的消费群体,而后者则主要指的是紧跟潮流的消费群体。

(二)服装元素概念设计决策支持

服装设计元素即组成服装设计风格最为基础的单位,其中主要涵盖了色彩、面料、造型以及图案等元素。而服装概念设计则具体包含了对风格主体对应的时尚色彩概念、时尚面料概念、时尚造型概念以及时尚图案概念等。

这一项工作现阶段主要是由设计师按照设计主题搜集图片,并通过图文的形式将故事进行表述,尽管这种表述形式十分直观,然而因为多数服装企业中缺乏系统的时尚知识管理观念,致使一些无效操作存在,很难对概念设计效率进行控制,进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文章中所提到的时尚知识管理当中,都是在不同的渠道搜集时尚信息,另外则是依靠不断积累所得服装知识欤其中储存了诸多服装设计风格色彩、面料、图案以及款式的相关信息,以此为服装元素概念设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3]。一旦明确了新服装产品的时尚设计风格之后,便可以利用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决策支持系统快速捕捉到与之相对应的色彩、面料、图案与款式,随后再利用筛选和排序形成不同类型的服装元素设计界面。

(三)决策人机交互系统

利用人机交互的形式对服装概念进行设计,主要是以用户与系统互动为前提,获得服装时尚风格色彩、面料、图案、款式等概念的决策支持,通常包含了以下设计流程:① 选择关键词;② 选择设计主题;③ 选择时尚数据信息;④ 概念整理;⑤ 终端形成。

在选择关键词方面,用户需要限定概念设计的年份、季节与分类等关键词,为用户提供多方面的选择。在排列主题概念方面,则需要在系统中设置时尚风格主体信息字典,将时尚风格主题倾向与风格主体进行连接。一般一个品牌一个季度仅需要确定5个主题即可,用户便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风格主题选择设定的概念主题。随后,将系统中所有的主题概念进行整理,以此为用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时尚主题概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水平逐渐提升的基础上,人们对于服装的审美观念也得到了提升,同时服装概念设计也需要向信息数字化方向创新,通过建立信息化的时尚知识管理系统,为服装概念设计方法提高智能化支持。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服装的选择要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在服装设计选择当中融入了更多的个性与自我观念,从而使得服装概念设计成为引领时尚的先驱。

参考文献:

[1]Ja Young Hwang,Eulanda Sanders,Mary Lynn Damhorst,张慧琴,武俊敏. 文化和时尚体系对服装设计过程的影响――服装设计过程的概念框架[J]. 艺术设计研究,2016,02:10-18.

篇2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纺织服装业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波特(1985)第一次提出价值链的概念,美国经济学家格里芬(1999)把价值链的概念应用于全球范围内企业的合作关系,提出了全球商品链(GCC)的概念,集中探讨了不同价值增值部分在全球商品链的内部结构。在此基础上,为了强调企业价值创造,格里芬(2005)等学者逐步建立起了全球价值链(GVC)概念及理论框架。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过程的全球性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产品生产、产品销售、最终消费和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在全球价值链框架下,升级是指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的企业借助价值链以获取技术进步和市场联系,提高自身竞争力,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的过程。如何实现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升级,是很有必要研究的问题。

二、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的制约因素

(1)在全球价值链中,中国的纺织服装业陷入“悲惨增长”的境地。自改革开放以来,纺织服装产品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1994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为202.32亿美元,2009年增加到1670.24亿美元,增加了约725.5%,但是其平均单价却是下降的趋势。由于低附加值环节的进入壁垒较低,往往导致过度进入,陷入“悲惨增长”的境地。(2)中国纺织服装业正面临着国际产业转移的风险。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地价的提高,人民币的升值和贸易摩擦与配额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构成压力,使中国纺织服装业的比较优势弱化。一旦中国纺织服装业失去了生产制造成本优势,发达国家就会通过GVC将附加值低的环节转移到更具成本优势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印度、巴勒斯坦、越南等周边国家劳动力成本低于中国,另外,土地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这些不利因素使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面临着国际产业转移的风险。发达国家的主导企业很有可能将GVC中的低附加值环节转移到印度、巴勒斯坦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3)中国纺织服装业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和融资能力不足。内地纺织服装业存在企业数目众多,但缺乏能代表行业先进水平,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大型企业。小而散的企业,意味着并没有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的本土企业价值链(NVC)。NVC的缺乏,使得企业难以切入GVC的高端环节(刘志彪,张杰,2007)。同时企业较小,无论是有形资产还是人力资本,其数量和质量都不足以支撑企业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因为中小纺织企业在价值链低端所处的微利状态下,他们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创新当中,付不起研发费或品牌建设费。(4)品牌意识淡薄,缺乏企业家精神。长期以来,我国服装出口是以量取胜,中低档服装占主体(常亚平,2005)。2007年我国50%的服装为来料加工,30%以上是来图来样加工,自主品牌只占10%左右。我国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过度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品牌观念和,不愿承担产品设计和品牌建设风险,只通过OEM来赚取加工费。

三、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升级路径

(1)专注于国内市场的开拓与竞争,构建本土企业价值链(National Value Chain)。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国内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品牌和营销渠道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有能力的国内服装企业应该注重培育自身研发设计能力和营销能力,努力取得国内服装市场,然后逐步进入周边发展中国家,建立自己为主导的价值链。构建NVC的主要目的是在企业还不具备和国际企业争同等竞争能力的时候先苦练内功,等具备了条件再向全球GVC高端攀升,避免被俘获的命运,先建立起自己的品牌,然后再将品牌推向世界。如何构建一个成功的NVC,我们可以借鉴西班牙品牌“ZARA”模式。在ZARA,大量时装设计师一天就可以设计出样本送往工厂,从设计到完成生产只需十天。这种高效整合意义很大,衣服库存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了。这种产业链高效整合思维对我们本土服装企业构建NVC启发很大。(2)政府推动中小纺织服装企业整合,促进以大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对我国大部分中小纺织服装企业来讲,他们并不具备构建NVC的能力。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过度竞争更加摊薄了每个企业的利润。政府应该适当地引导形成中小企业联合体,并使其找到各自不同的定位,利用各自的优势生产差异产品,适当地向上游和下游环节延长价值链。整个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形成配套的网络生产体系,利用其规模效应和有效整合减少生产成本,同时可以提高我国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在生产制造环节中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卢福财,波.全球价值网络下中国企业低端锁定的博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10)

篇3

[关键词] 绿色环保 绿色消费 环保意识 绿色功效 绿色营销

尽管针织内衣外衣化的比例在逐年增高,但针织内衣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仍占针织服装的主流,随着人们对贴身衣物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的提高,针织服装绿色消费的概念被逐渐引入并不断深化。绿色消费是一种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社会环境的新型消费方式,具体表现为消费者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要求企业生产并销售有利于环保的绿色产品以减少对环境的伤害。针织内衣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它的生产消费、设计思想、营销理念在近年国内外绿色纺织服装市场中受到密切关注。国外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加拿大80%的消费者愿意多付10%的价钱购买对环境有益的产品,40%的欧洲人宁愿多付钱购买带有环保标志的纺织服装产品。结果表明绿色纺织服装消费者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并呈现继续增加的趋势。

一、针织服装的消费现状

绿色纺织服装,根据绿色产品的概念可被描述为:绿色纺织服装产品是在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从生产到使用到最终废弃),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对人类生存无害或危害极小,资源利用率高而能源消耗低的纺织服装产品。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在选购贴身服装时,已将其是否具有能保护身体免受外来侵害、无毒副作用等“绿色功效”,放到了实用和审美等因素之上,但很多消费者对于绿色纺织服装或生态纺织服装的概念还很模糊,一些消费者将绿色纺织服装误以为是带有某种保护功能的服装(如抗紫外线、抗菌、保暖等),或是纯天然纤维制成的产品,但却不知道功能或天然纤维的纺织服装产品的选料、加工等过程未必“绿色”;消费意识还停留在注重“自身健康”的初级阶段,而“环保意识”较为淡漠。

二、生产企业的绿色营销

1.针织服装的安全性分析。2003年1月l号起,国家技术监督局了《纺织品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限定了甲醛含量,PH值,耐水色牢度,禁偶氮染料等强制性指标。以纯棉针织物和少量化学纤维与棉混纺的针织物的生产过程来分析,我国现阶段针织生产企业用于染棉和涤棉的染料多为活性染料,偶氮染料已基本买不到,由于针织内衣以贴身服饰为主,所以用于对织物进行挺阔和免烫整理的甲醛也不被使用,因此正规企业、大部分针织内衣在禁偶氮染料和甲醛含量这两项指标上应该是有一定的保证,只要未进行特殊的整理、使用特殊的助剂,针织内衣一般不存在偶氮染料和甲醛对人体的伤害的可能性。至于PH值的高低可以人为控制,并不会为生产企业增加更多的成本。因此,我们从针织内衣的生产工艺中可以看出,就我国目前的生产水平,针织内衣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乐观。

2.生产企业绿色营销。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企业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保护利益三者统一起来,以此为中心,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构思、设计、销售和制造。绿色营销观念认为,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顺应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及生态环境利益的协调统一。从这些界定中可知,绿色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为目的的社会绿色需求管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绿色市场营销模式。

由于针织物做为内衣产品,其生产周期短,生产工序相对简单,后整理要求相对外衣服装较低,因此,全国各地散布着大量生产针织内衣的中小企业,更多地考虑成本而忽视绿色技术的应用和绿色产品的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欧美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使很多针织服装厂家的产品出口受阻。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非常广泛,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和消费导向上和消费质量等原因,还无法真正实现对所有消费需求的绿化。以我国为例,目前只能对部分食品、家电产品、通讯产品等进行部分绿化;而发达国家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立法等,来推行和实现全部产品的绿色消费。从而培养了极为广泛的市场需求基础。

三、政府对企业积极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督

篇4

关键词:品牌战略;纺织服装;构建思路

一、品牌战略的基本理论

1.品牌战略的内涵

品牌战略就是公司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此来提升产品价值,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企业经营战略。品牌战略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品牌形象的树立不仅仅是企业产品的代名词,同时还是产品价值的体现,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品牌战略包括很多方面:品牌形象、产品定位、发掘差异化、品牌核心价值等,善于充分挖掘品牌要素,对于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2.品牌模式的选择

品牌建设成为提升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根本要素,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品牌战略来说,品牌模式表现出一定的自由性。在选择品牌模式的时候,必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外部竞争环境、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要素来进行,从而为企业的品牌建设选择合适的方式。无论是综合性的单一品牌,还是多元化的品牌建设,抑或联合品牌、主副品牌等模式,严格地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有效、科学地选择,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3.品牌战略的管理与创新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实现有效的企业品牌建设十分必要,它是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关键。企业应该结合具体情况来进行有效品牌管理规划、品牌延伸,并对品牌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以此来制定有效的企业品牌战略规划,提升企业的发展速度。

二、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战略研究

1.实现有效的品牌定位

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产业完善的关键因素,只有从根本上实现品牌定位,才能够保证产业链的完整性,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要想打造出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必须要实现有效的品牌定位。以服装为龙头,将主要的精力聚焦在棉花、纺纱、织布、印染、服装等产业,从而增强产业优势,打造出富有本地特色的品牌。建设有效的品牌,就必须要聚焦本地的优势,结合市场情况,来实现有效的销售,不断扩大产品的品牌效应,这对于促进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2.打造完整的品牌价值产业链

实现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建设,就必须要打造完整的品牌价值产业链,不断组建纺织染印、包装、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相统一的产业链,从而提升企业的产业优势。目前不少新疆纺织服装企业规模偏小、分散,这会导致产业功能不够全面,造成产品单一化、雷同化,不利于实现特色化的产品开发,这对于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有很大的阻碍作用。所以,必须要从根本上来打造完整的品牌价值产业链,不断地实现服装、面料等终端产品的延伸,以此来打造产品的创意――设计――生产――市场定位――销售方式――后产品开发等为主的产业链,以此来从根本上实现品牌价值产业链的完整性,促进新疆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

3.加强特色品牌建设,培养产业带

目前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过多地强调“新疆”这一地域概念,而没有上升到特色化的品牌建设。要想真正提升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就必须要由地域概念向品牌概念过渡。拿目前新疆的彩棉产业这一特色产业来说,尽管彩棉产业已经做得不错,并广泛开拓了市场,但是由于“彩棉”这一形象较多侧重的是物质属性,而非品牌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品牌的知名度。所以,必须要加强特色品牌建设,按照新疆地域、环境等要素来进行产品的归类,从而实现特色产业带的培养。这对于提升新疆纺织服装的品牌效应有很大的促进意义,同时产业带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4.实现品牌延伸,拓展品牌功能

实现品牌延伸,拓展品牌功能,对于实现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发展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实现品牌延伸与拓展,可以通过衍生品开发、向其他产业渗透等方式来实现。第一,在打造完整产业链的基础之上实现衍生品的开发,比如以新疆彩棉为例,可以打造有效的彩棉品牌,并将其品牌符号授权给其他的产品,从而发挥品牌的价值,这一点可以向迪斯尼学习。第二,实现纺织服装产业向其他产业的渗透,实现有效的产业融合。不断地开展新产品,从而提升纺织服装的辐射面和渗透力,这对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无比重要的意义,必定会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结语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面对着日渐激烈的行业竞争,唯有着眼于自身,积极进行本企业的品牌产品研发,打造一种口碑意识,这样才可以令企业发展彰显出不竭的动力。新疆的纺织行业自身便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市场竞争之中,需要积极转型产业结构,挖掘自身的产品优势,并借助现代化手段,打造隶属于自身的品牌,将品牌战略层上所遭遇的问题有效的解决,在行业对比中,借助差异点转变发展战略,赢得新疆纺织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加工贸易 ; 广东纺织服装业 ; 整体升级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2)08-0058-06

一、问题提出

加工贸易产业一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面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国际形势的改变,加工贸易产业发展出现瓶颈。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当下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巨大,同时人民币的升值导致产品出口价格上升,销售受到影响。这需要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以广东省纺织服装业为例,该产业是广东省传统优势产业①,2011年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14.6%,其中纺织服装业增长12.1%。该产业发展对于广东省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近年纺织业从业人数稳步上升,据估计该产业2011年解决全省就业70余万,对提供就业岗位,稳定失业率有重要作用。随着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欧债危机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原本具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纺织服装业有一部分属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其有很强的资源依赖性。我国2009 年制定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要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落后生产能力,加强节能管理和成本管理,其中纺织业就在16种亟待整治的行业之内。所以纺织服装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是必然的趋势。

同时对比台湾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发现其通过多年的发展、经验的积累,台湾地区的企业普遍的注重研发设计,生产运作环保高效,同时注重自主品牌的发展,由此推动其产业整体盈利能力增强,竞争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上升,整个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了有效的升级,与大陆纺织业服装业拉开了一定的差距。这说明大陆的纺织服装业,尤其是广东的纺织服装业同样有升级的空间。

纺织服装产业在广东省发展多年,也有较好的基础和一定的发展经验,具备条件实现产业的有效升级,使纺织服装产业整体竞争力得到大幅提神。本文通过对转型升级相关文献的研究,提出整体升级概念,基于广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具体的情况,结合相关研究的成果,提出关于广东省纺织服装产业整体升级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转型升级

升级(upgrading)的主体可以是企业、行业或产业(industry)等,其对象可以是产品、技术、治理模式或结构,Gereffi(1999)认为“升级”是一个企业或经济体提高迈向更具获利能力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领域的能力的过程[1]。波特(1985)的理解产业升级是资本的资源禀赋相对于劳动力和其他更加充裕时,国家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发展比较优势[2]。Poon ( 2004) 认为升级就是制造商成功地从生产劳动密集型低价值产品向生产更高价值的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转移的过程[3]。我国学者毛蕴诗(2011)认为转型升级不但表现出附加值和获利能力的提高,还体现在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率的提高[4]。所以我们认为,产品附加值与生产效率是衡量产业升级的重要标准,也是升级空间大小的客观表现。

(二)整体升级

Gereffi ( 1999) 将产业升级的不同层次分为:①企业内部,②企业间(企业网络),③地区或国家经济体,④国际性区域。同时他认为,地区或国家经济体的产业升级是要有效利用产业链的前后联系,从简单加工到复杂的整合生产(OEM/OBM)[1]。孙文远(2006)根据产品价值链分工基于不同的层面提出以下三种升级战略:①微观层次上企业个体努力,②中观层次上产业的集体行动,③宏观层次上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通过不断地嵌入价值链方式,促进产业实现持续升级,而且产业集体行动有利于产业的升级[5]。企业是整个产业中最基本的单位,地区经济体的某一产业要得到升级需要,必须让该地区相关企业的整体获利水平得到提高,从产品的角度理解即要提高附加值。在对地区产业升级的研究中,我国学者毛蕴诗等(2011)在对台湾地区自行车产业研究中发现其通过研发设计升级、生产模式(制造)升级到品牌(营销)升级等使台湾地区自行车产业的附加值和盈利能力整体有了很大提升,用“整体升级”形容了台湾地区自行车产业的升级模式[4]。事实上也有其他学者在文献中用“整体升级”来描述企业集群转型升级,但是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整体升级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根据毛蕴诗(2011)在台湾地区自行车产业升级研究中的发现,用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分析(Porter,1985)[2],“整体升级”可以发现其由价值链的一端到价值链的另一端所有环节附加值的提升。所以,“整体升级”用施振荣提出的“微笑曲线”曲线来表示即微笑曲线整体的上移的过程如图1所示,是价值链各环节附加值整体的提升。

所以我们认为“整体升级”是地区产业通过有效地优化价值链各环节从而使“微笑曲线”整体上升的过程,即价值链附加值整体的上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