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36: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在道德观方面。大多数学生都具备基本的文明修养,诚实守信,积极进取,但其文明道德修养仍需进一步加强,在观念与行为、认识与实践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些学生会随地吐痰、损坏公物、说脏话、大声喧哗,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谦让,私心较重,奢侈浪费,乐于攀比。虽然许多中学生能明辨道德是非,但没办法付诸实践,缺乏应有的道德责任感。2.其他方面。一些中职生自尊心过强,有较强的独立意识,渴望长大,且自觉已经长大,对于事物有自己独立的看法。然而他们思维深度不够,社会阅历不足,自制力不足,在很多场合独立要求很难得到认同,导致心理脆弱,不能正确的定位自己,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但缺乏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坚强意志,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消沉,不从自身实际出发,怨天尤人,不能进行自我调节。
二、新形势下加强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着重在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学生的高尚情操上下功夫,从而使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注重从传统文化美德入手开展教育,因为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可以使中学生的道德认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要鼓励学生多读中华文化传统经典着作,许多名着中包含了中华传统美德素质的形成,从而增强了榜样的影响,也使中学生道德的感性行为在书中找到共鸣,使其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无论对中职生个体还是国家、社会的发展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对帮助中职生养成正确的道德品德也十分有益。在开展教育的同时,要充分关心、理解、尊重中学生,以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中学生主动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如何加强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李良平(内蒙古海拉尔农牧职工中等专业学校022150)2.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中学生求知欲较强,生性好动。因此,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力求创新、多样、寓教于乐,这样做就会使中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在开放的心态中得到有益的锻炼,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育的方式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耐心说服和热情引导。由于中职生存在着逆反心理,作为教育者,要选择良好的说服教育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选下人生目标和方向,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标。在教育的方法上,要转变以前陈旧的教育方法,避免教育的单一性,实现真实化、生动化、多样性。根据他们生性好动、求知欲强的特征,要在形式上体现出寓教于乐,使他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受到教育,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将理论服务于实践。3.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社会腐败现象和网络不良内容的影响,都给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建立起良好的教育环境,就要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和社会为辅助,形成对中职生教育的合力。学校要构筑覆盖全校、辐射社会、延伸课外的立体思想动态网络预警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智能化档案系统,定期对学生进行普查,对他们存在的个性问题分类指导和警示,把所有问题都消灭在萌芽状态,帮助他们端正态度、学好知识;家长要加强素质教育,为学生树立表率;社会要建立起健康绿色网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重点要加强网络教育,完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相关机制,占领网络教育主阵地。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作者简介]黄吉,广西师范学院学生,广西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8-0168-03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及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要帮助人们解决“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的问题。在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人民,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保证作用。
(二) 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研究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更重要的是,研究生是国家栋梁之材、科学希望之星,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只有德才兼备的研究生才能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因此,加强研究生培养,必须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此,2000年教育部的《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研究生教育不仅要培养他们具有高水平专业知识,还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所以,我们要用战略的眼光,站在全局的高度,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高研究生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总体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他们关注国家、社会的发展;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勤奋好学,锐意进取。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中有部分研究生在政治观念、价值观念、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如下:
(一) 在政治观念上。大多数研究生表现为积极、务实的政治价值取向,但也必须看到,研究生在政治观念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政治修养有待提高。研究生虽然受过多年的理论教育,但是他们当中有的还没有真正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尚未真正形成以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不能用全面和发展的观点去看待问题。有的研究生缺乏客观、正确的分析评价政治的能力,并且普遍存在模糊和错误的政治观,影响了研究生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信仰不够坚定,不同程度地存在信仰危机。众所周知,信仰对于维护社会的秩序,保证社会安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信仰有助于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健全,从而给予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以内在的自我约束。但是,目前部分研究生存在理想信念淡薄、政治信仰迷茫,不能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不坚定,政治意识有所弱化等不可忽视的思想倾向性问题。若任由其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到研究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到国家前途命运。
(二) 在价值取向上。当代社会生活、物质条件丰富,人们往往在充满诱惑的生活中迷失自我。正确的价值观往往被世俗物质条件扭曲
生活在社会变革中的研究生,价值判断标准上逐渐由过去的抽象理想主义转变为明显偏重物质利益现实型。有的把金钱作为评价职业优劣的标准,信奉拜金主义价值观;有的把当官作为一生求职的奋斗目标,崇尚权力主义价值观;有的把出名作为职业的支撑,追求虚荣;有的认为择业是为了“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有的坚持“报效祖国”是事业成功的基石等等,使得研究生的价值观呈现一种“多元化”,功利、务实、积极、进取并存。
(三) 在心理问题上。有心理障碍的人数日益突出
当前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新旧思想碰撞日益激烈,加上当代教育制度的弊端也不同程度地暴露。作为高层次人才,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并没有因为学历提升而得到相应的解决,不少研究生感觉毕业即失业,学无所用,自己的青春及人生并没有因为个人的努力而增加亮彩,命运也并没有得到相应改变,导致他们心理健康水平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有的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
三、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 研究生不够重视自身思想政治教育
在就业难形势下,多数研究生重视专业学习,轻视政治学习;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忽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重视个体的自我设计、自我实现,忽视社会的需求。加上现在的研究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父母呵护,成绩优秀,又得到老师的“照顾”,具有强烈的优越感。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久而久之,就造成自理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性;自我意识强烈,缺乏协作精神;软弱心态明显,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等。
(二) 教育观念滞后
1.教育观念缺乏人文关怀。现在高校的教育理念过度强调和凸显社会需要、社会价值,忽视和压制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个人价值,使得教育者与研究生之间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对立格局,这样,教育者往往把研究生纯粹视为教育的对象,凭借所拥有的信息优势进行单项灌输,而忽略了研究生作为人的客观存在,忽视研究生的权益,忽视对研究生个性和潜能的开发。
2.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参与度不足。在研究生阶段,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常只是由导师来承担,并没有形成人人关注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尚不完善,在机制上无法保证责任到人、工作到位,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缺乏统筹能力。
(三) 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1.导师教书育人作用没能充分发挥。部分研究生导师在培养工作中重业务学习、轻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形成了业务学习一手较硬、思想政治教育一手较软的做法。
2.辅导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战士,确实在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付出了不少心血,做了很多工作。但随着社会变化的形势,部分辅导员人心不稳,责任心不强,素质尚有待提高。
(四) 网络环境带来的影响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在对人类社会的文明悄悄
地起着越来越大作用的同时也对人的思想产生巨大冲击。互联网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黄色、腐朽、有害的内容,很难管理、控制和引导。良莠不齐的信息真伪难辨,容易侵蚀研究生的思想,导致研究生不道德的行为产生,削弱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加强解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的有效途径
面临研究生当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途径加以解决:
(一) 强化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
1.要唤起和提高研究生的“自我意识”。研究生基本上都已是成年人,自控力强,他们的自我意识越强,其学习的主体性表现就越充分,其探索的欲望就越强烈,这样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教育为自觉探索。研究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将能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从而促进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
2.针对研究生党员中仍存在着理想信念缺失或动摇,入党动机功利化,人际关系利益化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和纪律教育,不断增强他们的党性修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要积极做好研究生新党员的发展工作。
(二) 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
观念更新是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先导。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高校要敢于突破常规和传统的教育模式,从灌输型教育转变为民主型教育,尊重学生的见解,帮助学生从正确的政治立场出发,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对现实状况和思想问题进行辩证剖析,并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双向互动、教学相长、师生民主和谐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观念。
(三) 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1.积极发挥导师的教书育人作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研究生导师应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要大力倡导并加强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工作。”因此,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研究生导师的职责范畴,使导师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的模范,在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
2.加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优化研究生辅导员队伍,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是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根本,因为辅导员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因此要建设一支高效精干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确保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四) 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1.搞好研究生会和社团建设。研究生会和社团是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途径,学校要通过研究生会和社团建设在研究生和社会之间搭建一个交流平台,锻炼研究生克服困难的能力,提高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工作能力、自信心和交往能力,客观上也将促进研究生社团建设和研究生自身水平的提高。
2.发挥校党委、研究生党支部的作用。高校党委要切实把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建立和完善党团系统为主要实施者的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管理体制。要加强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充分发挥好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特别重要的是要与专业学习紧密相结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支部活动,增强党员的凝聚力,激发其创造力,培养其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这主要是指要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一是以学术道德规范为重点,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二是以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三是要倡导研究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使自己的道德素质得到提高,培养研究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
一、把握学生思想状况,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同志说过:“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要教育好学生就得先了解和研究学生,对学生的了解和研究,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技工学校的学生有他们自身的许多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塑性大
技校学生大都在十五六岁,正处在懵懂无知的青少年到成人的过渡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思想单纯,思维简单,对任何事情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急于尝试的欲望,从而使他们形成了特有的思想动态。他们自认为已经成熟,可以自立,但实际上他们的自立能力却很差。不过,此时他们那种幼儿式的简单模仿毕竟已被带有鉴别意味的尝试所取代。所以,此阶段青少年最具有可塑性,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就可以使他们逐步走向成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反之,就容易染上不良习气。
2.学习积极性不高
有些学生认为当工人不需要那么多文化,只要能干活就行。这导致他们在思想上不求上进,只是在混日子,学习上也没有更高的目标要求,从而产生不想学—学不懂—不学这样的恶性循环。还有些学生自我感觉不错,对自己估计过高,好高骛远,根本没有准备当一个好工人,所以入学后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3.组织纪律松散,劳动观念淡薄
有的技校学生上进心不强,组织纪律松散,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沉溺于网吧游戏,抽烟喝酒,不爱劳动,懒惰懒散。
由此可见,技校学生没有清晰、正确的价值观,尤其对自身的价值不能正确评价,人生目的不明,缺乏进取拼搏精神。因此为了实现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为了企业的兴旺,为了国家的发展,技工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因材施教、诱导启发,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优化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1.因材施教,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优点,但也有缺点。教师要想扬长避短,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因材施教”。例如:班里有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胆子小,很少和班上的同学讲话,结果其他同学误认为她自恃成绩好而高傲。笔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首先找这位同学谈话,并鼓励她发挥自己的长处,多和同学讨论学习,上课时经常向她提问,尽量增加她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的机会。然后笔者在全班宣布,这位同学很乐意和大家交朋友,学习上有不懂的地方大家可以问她。后来,她和同学的关系融洽了,成绩也更好了。
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而后进生由于缺点、毛病多,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因此,我们更要理解和尊重他们,鼓励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启发他们要求进步。例如班里成绩最差的宋×,他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第一学期就有六门课不及格。因此,他对学习毫无兴趣,对班级影响较大。笔者多次找他谈话,都没有起色,后来,笔者发现他在课外活动中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听从指挥,还能帮助别人。于是,笔者及时抓住他的闪光点在全班进行表扬,充分肯定他的优点,希望他在学习上也能为班集体争光。此后,笔者对他的点滴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后来,同学们都发现他的变化很大。
2.因势利导,培养良好的风气
首先,要鼓励学生做班集体的主人。在新生入学的第一次班会上,笔者先做自我介绍,然后让每位同学站起来介绍自己,有什么特长与业余爱好,是否当过班干部。课堂气氛因此相当活跃,笑声不断。此时,笔者趁热打铁对他们说:“从现在起我们就相识了,并且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大家要像兄弟姐妹般地生活在这个集体中,共同维护这个集体的荣誉。因为大家是这个集体的主人,班级的荣誉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荣誉。”这种做法既便于老师了解学生,融洽了师生关系,又使学生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
其次,必须要有好的班风。班风是在各种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笔者利用一切机会,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班集体更加团结和朝气蓬勃,帮助它的每一个成员健康成长,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勤奋学习的良好风气。
3.从爱心出发,以情育人
爱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伟大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中才会有你这个老师,尤其是对待后进学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其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与激情,消除其心底积淀的自卑,奔向健康的人生之路。例如班里有个住校生,思想狭隘,性格孤僻,学习不认真,还经常和同学发生摩擦。有一次他和别人吵架后,拼命用拳头砸玻璃进行自残。笔者当即送他到医院缝针治伤,并且在生活上关心、照顾他,帮他洗碗、洗衣服,嘘寒问暖,和他拉家常。通过笔者的细心开导,他讲出了心里话,原来他父母离异,家庭缺少温暖,学习成绩又不好,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想把怨恨都发泄出来。后来,笔者要求其他同学特别是同寝室的同学,都主动和他交朋友。同时,笔者和他的家长取得联系,多方面亲近他,使他感到温暖,还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反复讲人生的目的、幸福和拼搏的关系。后来,这位同学开朗多了,并把笔者当成了朋友,学习也在逐渐进步。
4.细心诱导,启发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细心诱导和启发,充分理解和信任。例如,在一次活动中,笔者发现班干部L和另一位女生关系很密切。技校学生普遍存在“早恋”问题,这个问题很棘手,如果把这件事点破进行正面教育,很可能会起相反的作用,但是不管更是不行。因此,笔者对他们的关系只字不提,一方面,利用政治课讲爱情道德,教育同学们男女之间应当保持兄弟姐妹般的友谊,广泛接触,保持集体形式,没有特殊情况,不单独相处;另一方面,笔者分别介绍给他们一些有益的书籍,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争当三好学生。同时,笔者加重了他们的工作任务,让他们觉得很受老师器重,因而学习、工作更加努力,慢慢地体会到了笔者的暗示,接触也正常了。
5.耐心教育,循序渐进
世界观的转变和人生观的确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差生之所以具有“差”的特性,是主客观各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要使差生变成好学生,同样需要一个较长的转化过程。要使差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彻底改变其不良心理和习惯,就要按照认识发展的规律办事,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反复。教师要热情并耐心细致地进行教育疏导,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决不能急于求成。
关键词:情感教育、思想政治、实效性
一、前言
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不仅仅是为了征服人心,还能对协调人际关系。情感是人际关系的剂,是征服心灵的渗透剂,是加强团结的粘合剂,是转化思想的催化剂。情感的力量,是神奇、无形而持久的,它不仅具有激励人求知奋进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撼人心魄的作用。
二、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更需注重情感教育
1、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既是思想交流的过程,也是感情交流的过程,情感投入是进行有效情感交流的先决条件。感情是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的无形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能以深厚的真挚的感情去影响人、感化人,就会使受教育者受感染,引起双方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振”,受教育者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相反,就会引起受教育者的排斥和抵制。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以情感人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传统指令性教育方式已难以在职工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新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正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挑战。如何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迎接新挑战,除了要进一步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之外,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也必须有更大的改进。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重与职工的思想与情感的双向平等交流,这样,才能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思想达到自我调整,自我升华的目的。
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正确处理情与理的辩证关系
浓厚的感情是以深刻认识为基础的,情是职工情感世界的综合反映,理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教育哲理,情与理总是相互渗透,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情感人是手段,以理服人是目的。只有情中有理,理中蕴情,情真理切,情理交融,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情感教育要严爱相济
以情感人并不能代替一切,还应严爱相济。严格管理与情感交流,是矛盾的统一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仅要有爱人之心,动之以情,而且要严爱相济,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3、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工作方式
“动之以情”就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激发职工的内心情感,引起共鸣。 “晓之以理”就是帮助职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高度重视正确原则的理性认识在职工思想品质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导之以行”就是在情感感染、思想指引的基础上,对职工进行行为的引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情、理、行三者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的,只有把这三者融为一体,才能培育出积极向上、团结协调、生动活泼的良好企业文化。
四、把握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特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只有全面了解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才能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也只有把握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特征,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从变化了的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出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人的需要特征相联系,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是客观性。人本身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直接受到人所存在的社会环境的制约,人只有遵循客观规律,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也是如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内容来自于社会关系的内在规定性。人们有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何种期待,是以社会关系本身的性质为根据的。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被满足的方式和手段有赖于社会关系的发展程度。
其次是主体性。人的需要本质上是有意识支配的,即所谓“被意识到的需要”。因此,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总是一种被意识到的心理状态,它是人们参与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根据和动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生成和满足表明一定主体在其活动中会展现出人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社会历史的客观进程来看,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也正是人的这种质的规定性即主体性展开的结果。
第三是能动性。人的需要主要靠发挥主体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人是一种能主动创造需要的生命体。人的能动性可以促进实践活动的不断扩展和深入,从而创造新的需要,也创造出满足需要的新的方式和手段。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也总是与人的能动性相关联。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总是通过人的意识展现出来的,同时它也通过人的能动性来实现。人通过自己的能动性不断开拓着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潜力,同时也在孕育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更多的需要。
第四是社会历史性。人的社会历史性决定人的需要具有社会历史性,这是人的需要的最根本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并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历史地存在着的。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社会结构中,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具体形态是相对稳定的,不能够超越社会经济文化结构的许可限度而满足某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社会历史性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只在特定的社会关系结构中生成,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历史中产生但不会总是停留在一个固定水平上,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具有一种自觉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它通过自己的对象化而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不断地超越原有的需要。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逐步产生、不断丰富和发展,恰恰是其社会历史性的表现。
五、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的力量是无穷的、深刻的、持久的,情感在一个人思想品质形成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一条贯穿始终的血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运用其情感去感化职工,从而激发和增强职工追求真善美的积极性,择其善而行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李静:《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教育和引导调查研究》,《党史博采(理论)》,2013年10期
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从定义上的来说,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来的,它也是一种思想政治有关的教学工作。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显性的教育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均为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学工作,它们都能够达到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隐藏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并在这样的过程潜移默化地融入在高校校园的各项活动和创建工作中去,还能够参与到规章制度的制定中去。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相结合,采取一种无意识的形式,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教育特征。然而,从另一种角度来说,高校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够随意开展,在开展前仍然需要高校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与准备,这样才能够更加高效地执行规划工作。
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相对于高校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隐性的教育方式具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隐性教育的开展时间主要集中在学生课外的活动时间,或者在课外的学习活动中进行教育。其隐性教育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隐蔽性。隐性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是非常隐蔽的,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而是在一些其它的特定活动或者时间中得以融合和参与。也就是说,我国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都是不可见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将教学过程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中进行开展,或者在其它类型的活动和人文环境中以隐性的方式加以进行。
(二)自主性。我国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视学生对自我的主动学习情况,这是由于其性质与显性的教育完全不一样,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不需要在学生日常学习和活动的教室内进行,老师也不一定是日常科目的教师,甚至教材也没有固定的书本形式,它的教育过程完全是隐藏在学生日常所见的其它类型事物中,所以说,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来说都在学生日常所见的学习和活动中来潜移默化地进行,这样的教育和学习过程自然就需要学生自己来进行观察和揣摩,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政素质的提升。
(三)渗透性。一方面,对于隐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往往隐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甚至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个方面,所以学生往往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习到了高校计划开展的教育内容,另一方面,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明显,并且在短时间内也并不会出现质的改变,因此它的开展工作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够看出效果。
三、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当前我国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展,为了能够强化教育的成果和质量,很多高校的教学工作者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总结来看,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加强认识。当前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并不高,这与高校教师学习新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存在问题有关,同时也与高校本身的领导管理者不够重视隐性教育有关。所以说当前我国的高校必须要从认识上加强隐性教育的重要性,扩大宣传力度,让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全面了解隐性教育的概念、特点和目的等等内容。同时也要强化对教师的培养,让教师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从思想上接收隐性的教育方式,并在行动上开展这样的隐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