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影像学与影像技术范文

影像学与影像技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1: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影像学与影像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影像学与影像技术

篇1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关系

1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专业特性

现阶段我国医疗机构的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处于饱和状态,但在影像诊断人员十分稀少,一方面由于医学院中影像诊断人才较少,由于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对于影像急速以及诊断的培养目标发生改变,多数院校注重于影像技术的掌握,对于影像诊断的培养实践性不足,因此比较符合医疗结构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需求,导致影像诊断人员出现断层现象。熟悉医学影像技术以及医学影响诊断的专业人才处于缺失状态,能够在临床中具备生物医学工程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医疗体制改革的社会急需人才。因此在医疗改革背景下,医学院校应该强化对影响诊断以及影像技术人才的综合性培养,从培养目标到课程体系实现改革与发展,针对各级医疗机构的需求实现人才与医疗设备的共同发展,从影像诊断与影像技术的关联性入手,实现综合性课程的设定,通过医院实践以及案例分析等等,提高医学诊断技术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医学影像诊断以及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根本,也是联系两者和谐共进的必要条件。专业独立性是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人才培养特点,由于涉及到多个学科内容,因此人才培养中,既需要从电子学,临床医学以及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入手,提高对医学影响诊断技术以及临床影像诊断知识的了解,从X线影像技术,超声、SPECT、ECT、PET、MRI等设备以及技术掌握入手,强化基础理论与操作技巧的提升,实现医学影像学的各个分支理论知识与发展方向,从而促进影像诊断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其对疾病诊断以及医疗设备使用的准确性,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以及提高患者治疗的针对性。这是目前论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高校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医学影像人才的培养。

2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互补性

2.1影像技术与影像诊断实践工作整体性

在医疗机构中医学影像诊断与影像技术的工作是紧密连接的整体,患者通过影像技术的医疗设备进行影响诊断疾病,然后反馈给医生进行治疗,这是医院医疗过程中常见的流程。实际工作中影像诊断工作的开展需要影像技术的支持,患者以及医院对高水平影像诊断的需求,反馈到影像技术的拓展与发展中,伴随着影像技术的创新,影像诊断标准亦会逐渐上升,如此影像技术与影像诊断之间构成良性循环,互为整体,虽然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双方共同制约以及促进对方的发展。实际工作中纵使成像原理存在本质差异,但是影像技术的局限性以及专业性都会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现,无论是超声、SPECT、ECT、PET、MRI还是计算机X线技术,都具有自身的特性以及整体的共性,所以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根据实惠、方便以及影响最小原则进行选取,以影像金叉信息的客观性和互补性进行综合利用,确保现代医疗技术促进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融合,满足医疗体制改革下临床治疗融合整体的形成,提提高治疗效果以及诊断效率,实现医疗诊断技术整体的共同发展。

2.2医学影像诊断中常见的影像技术临床应用

临床诊断中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实现医疗质量提升的关键,在影像诊断中需要减少对人体的辐射与损伤,软组织鉴别中需要优化工作机制,利用影像技术的先进行以及患者诊断的需求,针对性影像技术的使用。(1)CT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针对于骨骼肌肉或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效率,例如重视系统以及寄生虫等等疾病而言,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故而常用鼻窦疾病、鼻咽早期肿瘤疾病。(2)CR技术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多数临床诊断中都会采用这类工具,因为鉴别能力较高,及时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却可以有效发现软组织中的疾病,所以常用与骨骼或是神经系统的疾病诊断。(3)磁共振技术,对直肠的检查效果高于CT,但肺部的检查低于CT与CR,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看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多用于人体创伤情况、炎症情况、肿瘤情况、子宫情况,肝脏与胰腺检查中不推荐使用。

3展望

总体而言在影响技术临床诊断应用中,需要根据各技术的使用优势,合理分配技术的应用范围以及区域,才能够实现高校的综合性影像技术应用,不仅全面提高了诊断范围以及诊断内容,其诊断效果以及诊断技术得到改善,提高临床对患者身体生态指标的掌握,有利于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的开展提高影像诊断效果与准确率,便于现代化医疗体制改革下医疗治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赫明锋.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03):171-172.

[2]杨东奇.论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关系[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6):155-156.

[3]谈彩琴.论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关系[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8):5921+5924.

篇2

【摘要】:在医学影像成像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与影像设备的融合,已逐步由数字化成像替代模拟成像的发展趋势,特别是CR、DR、CT 、MRI、DSA等等各种检查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彰显数字化成像的魅力和优势,数字化成像替代模拟成像在医学影像领域已成共识。同时在数字化成像技术日趋成熟,影像设施千姿百态的今天,影像摄影师如何操作好各种不同设备与被检者的投照关系,完成高水准的摄影,如实显示被检组织正常解剖结构与不同疾病的病理改变导致的异常影像表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鉴此,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人体三维立体结构与其构成的点、线、面、体与摄影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求其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 点、线、面、体、摄影

1 点 一般用来表示位置,是物质的浓缩,也是人类的微号点,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角单位。点在人体三维立体结构的不同部位,具可代表不同组织器官的表面位置,同时可以通过点与点之间不同角度的投影、折射、或者立体交叉连接,推断出不同组织器官彼此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相应组织器官的三维立体空间位置。例如:头颅骨的“翼点”投影到体表相当于太阳穴,本身又是蝶骨、颧骨和颞骨的交汇点,不仅结构薄弱,同时下方还有脑膜中动脉经过,向深部垂直矢状面投影可以经过蝶鞍与对侧“翼点”相连。其次:肚脐位于腹前壁中线体表,其上方3cm处平第3腰椎,下方3cm经过第4腰椎。再次,胸骨剑突末端点,平第11胸椎。很明显,点在人体三维立体结构中代表着无数组织器官的位置或参照物。

2 线 有关线的解释和意义繁多,这里主要针对立体几何里点与点之间的连接线段,即直线或弧形,在人体三维立体结构中,无论从体表或深部组织器官,从解剖学的角度看,无处不体现出线的存在和相应的意义,如:人体正中线,与正中矢状面重合,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其次:水平线,与水平面重合,至上而下有无数条。最后,在头颅还有瞳间线、听鼻线、听口线、听眦线等等。

3 面可以是点的密集,也可以由直线的移动而构成。从解剖学的角度看,人体三维立体结构,就是由无数个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方向不同的面与面相互架构而成。如: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所有平面。其次:冠状面,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所有平面。再次:水平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所有的平面。最后,在矢状面与冠状面之间,根据其夹角大小不同存在着无数个平面等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清,不同的部位和不同厚度的断面,其间包含着各种不同的组织器官。

4 体 有关体的含义解释繁多,这里我们主要指三维立体空间,即点、线、面相互间的演变和转化最终而来。如点:指物象特定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它没有长宽厚度,常常也指线段的起点和末端. 其点的移动形成线,线的移动变为面,面的转变成为体。很显然,体就是点、线、面立体交叉的融合,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点、线、面、体相互间的关系,同时与人体三维立体结构紧密结合,用立体的三维思维来分析和5 理解人体不同组织器官,这样才能从不同的方位、角度、平面全方位判断把握不同组织器官的准确位置。

摄影 即X线束经过人体被检部位,由于不同结构的组织器官,对X线的吸收存在差异,当这些带有被检组织信息的剩余射线作用于胶片或探测器,经过暗室处理或计算机转换,即可获得相应部位的X光照片,其照片显示的组织器官影像形态,由不同的摄影所决定。现就不同摄影与点、线、面、体的关系作如下的探究。

5.1 针对三维立体的人体组织结构,怎样把握摄影与“点”的关系,首先确定不同摄影的“点”在人体体表或深部的位置,明确“点”与暗合(IP板或FPD)的关系(将相应的“点”投影在暗合相应的位置),确定“点”与球管焦点的中心线的入射方位,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垂直或倾斜一定的角度经该“点”进行入射。例如:头颅正位,中心线经眉间垂直射入暗盒。汤氏位,中心线向足端倾斜30°夹角与两外耳孔连续中点入射。这方面的例子举无盛举。

5.2 线 在摄影中,主要针对人体体表或深部的各种连线与暗盒或摄影床面的标线的关系。例如:常规胸片与腹部平片摄影时,人体正中线必须与胸片架或摄影床的中线重合,摄头颅标准侧位时,瞳间线需垂直暗盒等等。

篇3

一、医学影像设备的维护保养

如今,系统复杂、功能齐全的精密大型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医院,这些设备的应用促使临床医学对患者的疾病诊断的准确率越来越高。因此,防微杜渐,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自身的故障隐患,落实积极主动的维护保养措施,减少了DR等设备的维修费用,为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设备环境。

医院的相关人员要及时做好对医学影像设备合理使用、及时保养与定期维修的工作。首先,医学影象设备在医院中的使用率极高,出现故障是在所难免的,但我们遇到医学影像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时,要先检查一下出现故障的原因,然后实施相应的检修方法。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使用医学影像设备,要保持良好地操作环境,保持机房空气流通,定时清洁机房的卫生。像X射线机这样的设备如果受潮了,会不同程度的导致影像模糊,甚至出现漏电等现象,所以在启动这些设备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干燥处理工作,以确保出现故障。移动医学影像设备的时候,要尽量保持缓慢移动,禁止强烈过猛的震动,防止相应设备器件的损坏。最后,要定时对医学影象设备进行维修,及时排除医学影像设备存在的故障隐患,一年一次或者两次的定时全面的维修会适当的延长医学影像设备的寿命。医学影像设备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影像设备的相关性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可能会出现误差等,因此相关人员要定时的对医学影像设备进行一些参量、电流和电路的测试。例如:对X射线管电流进行测试的时候,如果出现设备电流下降的情况,应首先测量灯丝,不要着急去调节电阻,而应该试图降低使用的条件或者更换相应的设备。

如何保持医学影像设备运行状态良好,保障医院检查、治疗工作正常进行,是各医院及每个操作、维护者应当首先考虑和研究的问题。各个医院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做好相应的医学影像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的相关工作,通过从小处和细节提高自己医院的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的医学水平和口碑。

二、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技术

由于医学影像设备技术含量高、价格昂贵、应用环境质量要求高、一旦故障停机,对医院综合影响大等原因,科学地做好数字化医学影像类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传统的医学影像设备管理技术已经无法适应现今医院管理工作的发展,提高设备管理效率是当务之急。条形码技术在许多家医院已经开始采用,将贴于医学影像设备表面的条形码记录的信息通过扫描仪扫入医院的HIS系统中,这样可以实现在网上随时查询出相关设备信息。医学影像融合技术的应用促使诊断与治疗结合到一起,促进医院各个科室之间逐渐接近。PACS方便了医学图像的传递,实现了随时随地查阅图像和无胶片化储存图像,提高了医院的查阅医学影像的效率。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医学中三维的图像将成为现实,多影像融合也会广泛应用到医院中。

医学影像设备管理技术在未来将朝着多功能、易操作和方便化的方向发展,更好的服务于医院,大大提高医院影像设备的管理效率,提高医院影像设备的使用效率。

三、物联网技术在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应数字化医疗的潮流,目前物联网广泛应用于医疗中。例如:采用物联网对X射线管贴标签,RFID标签记录有X射线管的包装、消毒、返回日期,种类,数量,编号等具体信息,系统可以通过这个标签对X射线管进行实时的监控,提高了X射线管的安全性,并能高效快速的排查出X射线管出现问题的原因。RFID在医学影像设备中的应用,实现了对设备的及时检查,确保了医学影像设备的安全,提高了医院对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效率。

物联网在很多地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它的基本构架、接口和组成部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安全方面,物联网由于设备较复杂,数据量大,监控力度不够,致使物联网兼具自身安全与网络安全与一身。如今,物联网需求量越来越大,有限的节点导致网络经常出现堵塞和误传的现象,所以建立一个安全强大的物联网管理系统迫在眉睫。

篇4

论文关键词:影像技术;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应用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和具备物流设备的基本用途、合理选择、正确配置、正常使用以及规范化管理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熟练地应用与操作物流设施与设备也极为重要,这些设施与设备不但是物流系统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完成物流活动的必要条件,而且从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来看,熟悉和掌握这些设施和设备的功能、原理、操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物流设施和设备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课程内容枯燥,理论教学内容抽象,机械部分难懂,而且缺乏实践和感性认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对教师而言,物流设施与设备方面的实验实训设备缺乏,课程演示内容相对较少,教学效果普遍不佳。

现代影像技术可以通过收集、制作相关物流设施与设备的选择、配置、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影像资料,通过后期的编辑,嵌入到相关课程内容的教学中,使课程的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和形象,以弥补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能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和掌握目前最新的、常用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

一、现代影像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一)现代影像技术的概念

现代影像技术是指可以应用于《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的视频、图片资源,如:设施设备的图片资料、设备使用视频,物流企业的运行视频资料,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视频等。教师通过对以上资源的收集、整理或自行摄制,制作成可用于课堂教学的资料片,嵌入到相关课程内容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直观性和可体验性,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度,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及有效运用,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现代影像化教学的特点

1.直观形象,增强体验。影像资料主要以视觉图像为基本要素,直接呈现出清晰的人物或事物的具体形象,可以鲜明地再现现实的场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达到与亲身体验一样的效果,也便于记忆和区分不同物象的特性。

2.生动具体,便于记忆。影像资料集声、形、情、色于一体,可通过图片或视频的色调、音乐的变化以及表演或展示来渲染气氛,并充满动感和节奏感,比单纯的语言教学对学生的感官形成的刺激更为鲜明、生动和具体,因而更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

3.简单易懂,激发兴趣。影像化技术可以将繁琐、复杂的内容以简单明了的方式进行表达,可以将枯燥乏味的内容通过多种表现形式使之生动、形象、具体并增加趣味性。采用影像化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4.信息量大,集中性强。影像是可以同时展示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对于不同的企业运行情况,各种设施和设备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均可在一堂课中进行演示和展示,让观者最大限度地接受影像所传递的信息。

二、物流设施和设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枯燥

目前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大多按照设施设备的分类来设置课程内容,分别介绍运载设备、集装化设备、装卸设备、输送设备、仓储设备及加工设备等内容,其中许多涉及机械和传动原理,这些内容繁杂,阐述机械、枯燥,趣味性不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一方面是由于物流管理专业都定位为文科类专业,学生对偏重机械方面的内容不感兴趣,也缺乏基础;另一方面,很多教材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不太科学,更多的是阐述设施和设备的工作原理,缺乏实践性的知识和内容,教师教学也缺乏新型教学手段和技术。

(二)学生基础较弱,接受能力差

一方面,高职学生入学时的分数普遍不高,数理知识掌握程度不透;另一方面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没有开设机械类的基础课程,学生缺乏机械原理的基础知识。这些因素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对课程内容中所涉及的机械设备运行原理及设备的维护等知识难于理解,学习兴趣不高。

(三)缺乏熟悉物流和机械知识的复合人才

物流设施和设备课程属于交叉性学科,教师既要具备物流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要掌握机械方面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就要求学校必须具备这样的复合性人才。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大部分学校的教师没有横跨两个专业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物流设备和设施种类繁多,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师很难全部掌握各种设备和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知识,教师缺少实际操作经验,甚至有很多设备根本没有接触过,这给课程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

(四)校内实验实训设备缺乏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增加,物流管理专业逐渐兴起,各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校内实验实训设备的建设,加大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购买专业模拟实训软件,搭建了物流实训系统平台,甚至建立了智能化立体仓库。但是,虽然投入了巨资,仍难于满足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的需求。因为,一方面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涉及面广、品种多,既有在生产、流通环节所涉及到的机械设备,也有在仓储、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环节所应用的软件设施,这些设施与设备投入资金量大,学校即使资金充裕也不可能购买全部的设备;另一方面,随着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运用,物流设施与设备更新速度非常快,学校实验实训设备的更新不可能跟上实际工作中设备更新的步伐。

(五)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困难,难于发挥作用

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加实践可以将教学、学习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实现学习和工作的无缝对接,同时也可以弥补校内实训条件的不足。但目前如何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模式,真正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作用,实现校企间的合作共赢,是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难题;而且,物流设施和设备涵盖了货运码头、车站、航运、生产、仓储等众多的企业,要同时与这些企业建立校企间的合作十分困难,很难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的作用。

三、利用现代影像技术构建物流设施与设备案例教学平台

针对上述物流设施和设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影像技术教学的特点,利用现代影像技术构建高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平台,通过现代影像和多媒体技术,将物流设施、设备编辑成一整套有序的影像资料,从物流机械的种类、工作流程、工作场合,全方位的通过视频展现给学生,可以解决大部分高职院校物流设施与设备不足的难题,克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环节的脱节的现象。具体做法是:

(一)教学影像内容设计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目的,对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拟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技术进行整体设计。对每一章节内容进行深刻剖析,确定教学过程中需安排、准备的用于展示或演示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物流设施设备类型展示:通过视频向学生具体展示物流机械类型。

2.物流设施设备功能展示:通过视频向学生具体展示各种物流机械操作功能。

3.物流设施设备实施场合:通过视频了解物流机械在各类企业的应用,在不同场合中如何选择和使用。

(二)影像资源库的制作

根据确定的影像资源内容收集、整理或摄制所需的图片、视频资料,并进行后期的编辑、制作,形成完整的影像资源库。

(三)搭建影像教学平台

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影像资源嵌入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形成完整的课程教学平台。

(四)教学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课件授课,在涉及到需利用影像资源教学的内容时,利用多媒体的技术手段实现对教学影像资源的调用,通过图片或视频技术对相关物流设备进行形象、直观、生动的展示或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五)教学系统的完善

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对影像资源库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修改;根据实际工作中物流设施设备更新情况,收集、整理和制作新设备、新技术的影像资料,充实影像资源库,使教学系统不断得到完善。

四、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中运用现代影像技术的意义及存在的困难

(一)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中运用现代影像技术的意义

1.是改革传统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有益尝试,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2.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增加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有助于加强实践教学,增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紧密性,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就业岗位的能力。

4.有助于在学校推广影像化技术教学。在影像化技术教学过程中可以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并以点带面拓展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例如:财务会计、摄影基础、绘画、汽车维修、模具应用等课程。

5.节省校内实验、实训设备的建设费用。

6.可以促进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复合性教育人才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从而提高高职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存在的困难

1.影像资源的来源存在一定的困难。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涉及面广、品种多,要收集全部设备的图片、视频资料存在较大的困难,若要自行制作则成本太高。

篇5

关键词:移动医疗;数字图像处理;医学影像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0-0238-03

随着科学技g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问题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然而生活环境的污染、饮食结构的不健康和长期处于现代职场高压环境之下,很多人的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头痛、胸闷、失眠等健康问题困扰着现代职场白领,长期以往,身体不堪重负,疾病随之而来。面对这种情况,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既可以减轻患者病痛,提高预后水平,又可以减少患者的经济支出。因此,对疾病问题的早期诊断就成为国内外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然而由于医患交流以及过去医学影像不清晰、保管难等问题,始终制约了精准医疗的发展。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影像学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疾病的检查中去,医生读片诊病,影像成了医生重要的诊断辅助工具,难以被低估,不能被替代。随之影像学科也成了当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学科,多门课程如通讯、计算机、医疗交叉,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尽可能准确的辅助诊疗方法,这将是今后影像学科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对体内和体外的血液细胞、器官组织进行无损害性检查时,通常会选择诸如:数字线摄影、核磁共振、超声波三维诊断等治疗方法,这些拍片式的诊断方法可见即可得,不仅生动补充了书本上的人体正常组织以及病灶组织的解剖学知识,同时对影像引导下的教学、检查、穿刺、手术等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医疗图像A生成往往会因自然界信号的干扰、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医疗设备的成像原理、光线和显示屏等原因的影响,所显示出来的影像像质往往不够清晰、感兴趣内容不突出,或者不适合人眼观察或者机器理解分析,同时医学影像本身也有图像分辨率不高导致图像模糊不清或者无明显边缘、噪声偏大、结构信息缺乏的问题, 最终生成的影像不能准确定位病变部位以及病变性质,临床诊断面临各种困难。如果有一种方法能对生成的医学影像进行数据处理提高影像的清晰度,增强医学影像的可读性可分辨性,临床医生可以结合解剖学和生理学对病变组织有针对性的观察并诊断,这将大大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因此,医学影像的数字化处理对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生物科学等学科来说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应用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这是人类认识疾病并对之精确诊断的重要环节,这将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和长远发展性的课题。

1医学影像的发展及意义

1.1国内外医学影像的背景及对其图像处理的意义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在实验室拍摄出其夫人手指和的影像,自此 “X射线”被发现,并被影像学逐步引进到医学领域。经过30多年的研究与应用,医学影像起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引进和广泛应用,影像学科更是呈现出跨度大、知识交叉密集的特点,如今基于计算机算法的图像处理技术也已经成为医学影像学中发展迅速的领域之一。

1971年,英国科学家汉斯・基于计算机技术原理设计出第一台X-CT诊病机,这一发明在医学界引起巨大的轰动。从此,对医学影像的数字成像技术的研究开始发展壮大,各种医疗设备也被开发出来,它包括计算机 X线摄影( Computed Radiography, CR)、数字 X线摄影( Digital Radiography, DR)、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X- Computed Tomography,X- CT)、磁共振成像超声( Magnetic Resonance, MR),超声( Ultrasound)成像、光纤内窥镜图像、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EEG脑电图、 MEG脑磁图、光学内源成像等。

本文着重论述的 X- CT( Computed Tomogaphy)意为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用 X线束对器官组织进行断层扫描,应用物理原理来测量X射线在人体组织中的衰减系数或吸收系数,再经计算机进行数学计算来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按照测量的衰减系数的数值排列成一个二维分布矩阵,计算出人体被扫描组织断面上的图像灰度分布,从而生成断面图像。X-CT以它高速、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探测器螺旋式旋转来获取器官组织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断面或立体影像,经临床实际应用,它能发挥有别于传统X线检查的巨大作用。它能综合反映人体组织在解剖学方面的功能、性质,还能提供人体被拍摄部位的完整三维信息,器官和组织结构清楚显影,提示病变,已与核磁共振、超声波等诊断方法一样成了医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并且具有其他医学设备不可比拟的优点,X- CT成像简单方便、对人体损伤小、组织结构密度分辨率高,这在病理学和解剖学研究中尤为重要。特别是临床在对肿瘤的诊断中X-CT的分辨率要远远高于其他医学设备成像,研究显示在对于1~2厘米的小肿块的检测上,X-CT显示率高达88%,而B超、MRI等仅为48%。在针对肝脏疾病实验的拍片中, X-CT可以较清晰的显示出多种器官病变和功能性状,如肝癌、肝血管瘤、脂肪肝等,其对肝癌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3%,最小分辨率可显示为1.5厘米,

可以直接观察到肝静脉、门静脉与肿瘤大小、位置之间的关系,并能诊断出肝静脉、门静脉有无癌栓,为医生的精确诊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由于器官病变的位置、病灶大小、病程长短等自身因素,加上设备电子元器件、嘈杂的环境以及人为操作等因素的影响, X- CT在对病灶做定位影像、定性精确诊断时常常会有所限制,即它能反映出器官的异样变化,但却不能反应目前器官的生理功能。现实工作中采集到的数字化影像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伪影、雪花、边缘不清、病灶不清、对比度不强……凭借肉眼无法从整张影像中清晰分辨出病灶部位或者确性病理改变的程度,要想精确诊断,还需做进一步的检查。

目前,对 X- CT图像处理进行处理大部分的研究还集中在预处理阶段,即研究通过调试设备、提高影像像素、提高出图效率、减少外界干扰等方式增强医学影像的可读性和敏感性。而对于医学影像成像后的处理则相对冷门,其中对部分内容的研究也比较单一,如仅仅单独研究医学影像的降噪或增强。同时应用降噪、增强、分割技术来处理影像的研究较少,理论研究也停留在可行性阶段,针对单一疾病的医学影像处理研究还不常见。

1.2医学影像常用的诊断方法

目前我们常用超声波、核磁共振、X-CT等设备生成的医学影像作为辅助诊断方法。其中:超声波是使用声波来探测病理并生成平面图像的一种诊断方法,由于其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声能集中,操作简便,能反映出人体组织的灰度形态和结构等优点,被影像科广泛采用。其中 B型超声波采用超声平面成像,在超声屏上显示出病变部位周围有明显的强弱不等的回声区,表现为亮度不等的光点、结合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可判断这些高光区和暗区的病变性质。且价格低廉,诊断快速,但缺点是对于1~2厘米的小肿块诊断准确率不到达48%。

核磁共振是诊断组织病理变化的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层片选择,频率编码,相位编码,实现对接收到的电磁信号在人体内部的准确定位,根据接收到的电磁信号的频率、相位的差别成像,完成对器官组织的检测。例如:核磁共振检查原发性肝癌时通常表现为信号改变,T1W1驰豫时间加权图呈低信号,T2W2加权图呈高信号。其特征性影像为病灶内出现粗大引流或供血血管的流空信号,该信号提示肝癌结节内有动静脉短路形成。但缺点在于检查价格昂贵,且核磁共振设备在我国普及率较低,对于1~2厘米的小肿块诊断准确率较低。

X- CT是用 X线束对器官组织进行断层扫描,再经计算机由于分辨率高图像清晰,能够扫描到早期刚发展起来的较小的肿瘤,这对病人早诊断早治疗不至延误病情具有重要意义。比如:X- CT肝癌表现与大体病理形态一致,平扫多为低密度,少数为等密度或混杂密度,外形不规则呈球形或结节形,边界模糊。增强扫描表现为低密度区略缩小,境界变得较为清楚。肿块中心部位常因肿瘤组织坏死囊变形成极低密度区。研究显示在对于1~2厘米的小肿块的检测上,X-CT显示率高达88%。目前X-CT已成为各种疑难杂症中最重要的诊断方法。

1.3对医学影像进行数字图像处理的可行性及意义

在实际图像信号的生成和传输过程中,由于受到医疗器械自身、人为操作控制和自然界噪声等干扰的影响,多多少少会出现细节模糊、对比度差、噪声较大或存在伪影等问题,影响到影像质量。且成像是用亮度不等的灰度表示,加上病灶发展早期其空间形态变化通常比较小,拍出的片子肉眼很难观察,误诊和漏诊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致使病情诊断准确率下降,医务工作者的效率也难以体现。因此,有必要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来处理和分析医学影像,提高影像质量,这将有助于减少误诊和漏诊率,提高诊断准确率。因此,研究医学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在医学影像领域的数字成像技术有个共性:基于计算机将图像采集、显示、存储和传递分解成各个独立的部分,将每一部分图像信息分别数字化,这种共性为我们以后对各功能模块进行单独优化提供了便利,对其实施图像数字信息的后续处理提供了可行性。

以X-CT成像为例,对影像进行预处理可以过滤掉影像上的不利影响,处理掉无用的信息,保留或恢复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过滤掉不利因素,加强病灶信息的可读性,突出感兴趣部位,清除各种干扰的同时能保留所摄影像的形态和边缘,有效的改善图像视觉效果,为医生诊病提供了依据和便利,这就达到了图像处理的目的。

2数字图像处理在医学影像中的具体应用

图像处理(image processing),在医学上也被称作影像处理,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使用计算机对医学影像处理和分析,提高并改善影像的质量供医生有效诊断的专业技术。将将人设为对象,图像设为目标,输入低质量的图像,输入改善后高质量的图像,当图像达到满足人的视觉效果为最终目标。图像处理方法通常有图像增强、复原、编码、压缩等等。本文将重点讨论图像去噪、增强、分割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技术。

2.1图像去噪

影像的生成和传输常常受到自然界各种声音的干扰导致影像质量下降,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交谈时被其他声音打扰一样,在语言中表现为听不清对方说话, 表现到影像上,则是原本很清楚的图像,因为机械本身、电子元件、外界杂音等干扰原因产生各种各样的斑点或条纹,图像变得模糊不清,此即为图像噪声。噪声的存在势必影响后续对影像的分割和理解分析,所以图像去噪是预处理的重要步骤之一。去噪的方法有很多,结合影像特点、噪声的统计特征及频谱分布规律,目前常用均值滤波、中值滤波、低通滤波等算法来对图像进行平滑处理。

2.2 图像增强

图像增强(image enhancement)是数字图像处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影像学上的图像增强和复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医学影像的质量,清除干扰、降低噪声,通过增强清晰度、对比度、边缘锐化、伪彩色等来提高影像的质量,或者转换为更适合人观察或机器识别的模式。不同于图像噪声,在图像增强中通常不考虑影像降质的原因,它不需要反应真实的原始图像,只需突出图像中感兴趣的内容。但要对降质的原因有所了解,依据降质的原因建立“降质模型”,然后各种滤波方法和变换手段增强图像中的背景与感兴趣部位的对比度,比如:增加图像高频分量,被照人体组织轮廓变得清晰,细节特征明显;增加低频分量,能有效降低噪声干扰,最终达到增强图像清晰度的目的。

图像增强根据空间不同可划分为基于空间域的增强方法和基于频率域的增强方法。基于空间域的增强方法是对图像中的各个像素的灰度值直接处理,算法有直方图均衡化、直方图规定化等;基于频率域的增强方法不直接处理,而是用傅里叶变换将空间域转换成频率域,在频率域对频谱进行处理,再使用反傅里叶变回到空间域,算法有低通滤波、高通滤波、同态滤波等。

2.3图像分割

图像分割是数字图像处理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目的是将图像中有意义、感兴趣的内容从背景里剥离,划分为各个互不交叉的区域。有意义、感兴趣的内容通常是指图像区域、图像边缘等。分割是后续图像理解分析和识别工作的前提和依据。目前已经开发出很多边缘检测和区域分割的算法,但是还没有一个算法对各种图像处理都有效。因此对图像分割的研究还将继续深入,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将始终是热门话题。

图像分割方法基于灰度值主要划分为基于区域内部灰度相似性的分割和基于区域之间灰度不连续的分割。

(1) 基于区域内部灰度相似性的分割

基于区域内部灰度相似性的分割是确定每个像素的归属区域(同一区域内部像素是相似的),从而形成一个区域图集,来对图像进行分割,常用算法有阈值分割法、形态学分割、区域生长法、分裂合并法等。

(2) 基于区域之间灰度不连续的分割

基于区域之间灰度不连续的分割是指先提取区域边界,再确定边界限定的区域。因为图像中的边缘部分往往是灰度级发生跃变的区域,根据像素灰度级的不连续性,找出点、线、边,最后确定边缘。常用的算法有边缘检测分割法、Hough变换等。

篇6

关键词:医学影像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

【中图分类号】G712

1.引言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作为卫生类中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如《医学影像设备》等课程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2007年5月修订的新版教学大纲,对该课程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和标准[1]。现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对该门课程教学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2.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知识基础差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对学生数学和物理的知识基础要求较高,而目前中职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尤以数学、物理等学科最为突出。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教师的授课难度。例如,在讲解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时,要求学生对初中物理电学中的欧姆定律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并且在列出相关多元一次方程组后能够正确加以求解。但是大部分学生由于初中物理和数学程度较差,对于教师讲授的这些基础性的知识都听不懂,更难说加以理解了。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得不停下来,领着学生复习或给学生补充讲解相关的物理和数学知识,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3]。

2.2 学校实验条件有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该门课程理论授课和实验课时的比例约为2:1,就是说要求有1/3的课时为实验课,让学生在动手做实验或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4]。但是,由于我校属于卫生类职业学校,在诸如物理和电工电子等方面的实验条件较为欠缺,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样,更进一步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

2.3 教师的自身素质

由于该门课程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教师教学难度也很大,从而导致了一些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没有下功夫,想办法来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产生老师不认真教,学生更加不认真学的恶性循环。

3.教学方法研究

3.1 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笔者采用了一种方法,就是向学校申请由自己来担任本校医学影像专业物理课程和数学课程的授课任务。由于物理和数学课程都是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而电工与电子技术是第二学期的课程,这样,就可以结合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中某些知识点的特殊要求,对学生的物理和数学知识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授课。

例如,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中正弦交流电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书写和计算方法。教师在数学课授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三角函数部分加以较为详尽的讲解。

再例如,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电阻网络的化简,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课授课中,加强对电学部分中电阻串、并联关系的讲解。

3.2 对于实验条件不足的问题,笔者采用以下方法来解决。

①.自己制作或从网上搜索相关知识点的多媒体课件或实验视频让学生观看,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解三极管导通原理的时候,如果仅靠教师对导通过程的口头讲解,学生还是感觉比较抽象,无法理解。这时,可以配以适当的课件,把三极管导通的过程通过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对该过程的理解程度,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②.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电路实验,如桥式整流、滤波等基础性电路,笔者使用Multisim软件搭建仿真电路的方式,来给学生进行演示。通过仿真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路参数的变化,从而达到验证电路效果的目的[2]。

4.结论

笔者认为,医学类中职学校培养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目标应该突出人才的适应性和能力性,即学生在毕业时既具有对相关影像设备的操作、维护能力,还具有对各种疾病进行简单诊断和分析的能力。[3]这就对人才的培养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笔者通过对上述教学方法的实践,和对毕业生进行的反馈情况来看,以上教学方法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娟,浅析新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的变化[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3):132~134

[2]熊伟,侯传教,梁青等.Multisim7电路设计及仿真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7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实际应用;技术改进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119-01

引言:医疗影像技术的进步是离不开现代科学经济的进步,网络时代的革新掀起了各行各业在技术上的突破,医学影像学是医疗领域重要的医疗技术,通常应用于放射科、B超,彩超、CT、核磁共振等科室。而现阶段很多医院仍处于使用最多的常规X线机,只是医学影像技术的模拟方式,除了部分使用了影像电视X线机外,绝大多数都只能用胶片记录,对拍摄的图像处理、存储传输都受到极大的限制,给医生诊断病例上也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在医学领域中,医院应该在医学影像技术方面有所突破,把医学影像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让医学影像以数字方式输出,使这些影像数据可直接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传输和存储,从而导致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1医学影像技术的实际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领域里有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可分为三类分析:一是,医学影像技术室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农村医疗条件差的地方,也可远处医疗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及时传患者的信息、医学图像和诊疗信息等,实现了远程医疗的发展。二是,用在医院放射科部门。医院的放射医疗室最需要有足够的图像显示技术,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在高速通信网络的辅助下,实现把影像和静止图像同传的能力。三是应用在医院内部的图像分发系统里,特别是在急诊室和特护房。随着网络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引入,医学影像技术将信息集成在操作模式中,在信息提取中更为便捷。无论医学影像技术在那个方面的实际应用都能起到它关键的作用。

2医学影像技术方面的技术改进

X射线是医学发展技术中最早的图像装置,应用中可以让医生顺利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重要的信息。但影像技术也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改进,超声、磁共振、单光子等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的大量涌现,在医学影像技术上也有所突破,让医生在出示诊断中提供更为详细、精确的信息依据。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正逐步替换传统的屏片摄影,医学影像技术的得到了全新的突破和发展,实现将数据远距离传输,远程诊断,提高了患者诊断病例的效率,而现阶段,医学影像技术的改进还是需要的,新型的分子影像技术,正在一点点渗入到医学影像技术革新中,分子成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到来带来了曙光,为治疗彻底治愈某种疾病提供了可能;同时磁源成像技术也是医学影像技术的一个改进,用于检测心脏或脑,从而得到心磁图,脑磁图;单光子发射成像和正电子成像也是核医学的两种技术,也是根据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原来景象体内诊断;对人体加电压,检测电极间流动的电流,得到阻丝电导率变化的图像,也叫阻抗成像,因其分辨率高,对人无害的特点,开始实现其实际应用;还要光学成像等等,以上的几种技术都是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热点,是要以最安全、最大经济效益出发点,将医学影像技术达到更为先进的技术,造福人们。

3结语

通过对以上医学影像技术的分析,可以看出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仍需要一个渐进的推广过程,近年来,临床手术和治疗方面正在朝着微创或无创的方向发展,这种技术的实施是离不开医学影像技术的辅助的,为,微创、无创手术或治疗的精准定位打下了基础,通过接下来的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完善、改进,一系列的如磁共振谱(MRS)、正看电子发射成(PET)、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等等技术的发展,将会对医学治疗技术有更大的突破,对脑、肺等各个部位的成像都能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不仅给医生一个很大的治疗帮助,同时还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省时省力,减少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提供了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洪军,成建萍,司同,等.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评价[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篇8

关键词:医学影像 技术 新思考

随着医学基础理论、信息科学、医用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并向广深发展。我国地域辽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同医院的医学影像技术设备和水平有较大差异,即使在同一医院也可能使用多种型号的检查设备。同时影像设备使用是各自为政、相互否定、互相对立,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根源之一。而医学影像技术与临床学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应不断完善规范化建设,达到诊断治疗的要求。要真正做好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建设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医院高层重视,提高对医学影像认识

首先必须使规范化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认同,使各级领导认识到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性及严肃性,对该项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和支持,使工作顺利地开展起来。同时做到责任到人,在具体工作中认真做到定人定岗定责任,这样只要出现问题就可由相关人员具体负责解决处理。

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抓好落实

首先按照国家《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法》、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要求各级各类从事影像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对于新进人员要求具备一定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及时申报重点培训各类专业许可证,参加有关国家级考试考核,持证后方可正式上岗。各影像科都应有完备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制度、监督机制、故障应急预案、维修档案等质量管理制度,使影像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科学化、有章可循。设备保养制度、设备维修申请制度、限期修理制度上墙,并抓好落实。对各项检查的原则、步骤、方法、程序、结果、照片质量、报告书写规范、发放报告流程、复查流程等等影像检查进行质量控制,量化管理,以便达到改善影像人员的专业水平,规范各影像检查的标准化流程以及影像科的科学化管理之目的。

三、加强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素质建设

众所周知,医学的发展是以医学设备的发展为前提的。站在现代医学影像学知识及技术飞速发展的高度,深刻理解医学、工程学和技术学的多元结合是当今医学影像学迅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医学影像学科应以医师为主,高素质的专业群体,加上各专业合理的梯队建设是未来科室发达兴旺的根本。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参加各种在职培训学习、进修深造、远程医学教育网络、专业学术活动等,重点学习与普遍性学习相结合,必要时外派技术骨干到国内外强势学科进行重点学习,视情况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授课,进行普遍性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去适应,才能进一步进行应用和开发,合理、高效地使用新设备。加强培训,持证上岗。通过学习提高全体医、技、护人员对影像工作的认识,从科学角度来看待该项工作。坚持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培养与引进并重,加速培养年轻的后备力量,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不同等级医师、工程师、技师的规范化培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不断优化影像系统的人才队伍结构,增大硕士和博士比重,使人才结构合理。

四、合理使用医学影像设备

要以最小的、合理化的费用达到快而准确地诊断疾病为目的,为患者尽量减少负担,充分利用先进设备。在影像学领域内各项检查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借鉴性,要在应用上尽量做到删繁就简,互相补充,这样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诊断水平。同时医生应如何合理使用这些高科技设备,既能准确及时地诊断病情,又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这就必须依据实际情况,掌握各种设备的优缺点,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地使用各项影像设备,提高图像质量。

五、明确医学影像相关工作流程

扣紧从接诊到发报告的每个环节,尽量缩短各环节的耗时,利用信息的传递,使每个环节运作流畅。同时对当日工作量、各机房工作量等进行统计,使各影像设备得到更好的发挥。

六、完善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是一种形式,它反映的内容必须要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纵观目前国内外的诊断报告书,形式各种各样,大小与繁简程度也不一致。这就要求医学影像科室人员要通过审阅病历,了解病情,全面观察,系统分析,结合临床进行鉴别、对照、综合,按照规范化的基本格式写出报告做出结论。

七、加强医学影像的规范化防护

首先应健全防护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防护档案,在劳保、休假上给予照顾,落实责任、常抓不懈。要熟悉设备的性能,掌握设备操作规程和防护知识,坚持使用最优化的原则,购置铅围脖、铅围裙,添置铅帽、铅眼镜及各种必备的防护用品,对于工作间无铅门的及时给予安装,各检查门前增加电离辐射标志,各机房门外增添有文字注释的工作指示灯,并和设备联动。

篇9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高尔夫技术教学 相互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它是教育技术在信息化发展的新特征,标志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现代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辅助教学手段,对于最大限度地扩充和使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高等学校许多专业课教学过程当中。高校高尔夫专业的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将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很有研究价值。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高尔夫专业课程教学的推动作用

与许多其他体育运动有复杂的动作和过程不同的是,高尔夫挥杆技术仅仅包括挥杆中的上杆和下杆,推杆中的肩部钟摆动作。但是,越是看似简单的动作,越难达到标准和完美。在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扰。比如,挥杆练习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动作练习时发挥不稳定,无法自己分析问题出在哪里;课堂教学时感觉不错,可是课后什么都忘了;等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高尔夫专业课教学中,使学生在一个直观的视觉情景中进行学习,能够自我分析挥杆动作,减少挥杆失误,这样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高尔夫专业教学,其生动形象的画面。直观的动作演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挥杆动作的方法、步骤都能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更有利于学生对高尔夫挥杆技术的掌握。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高尔夫挥杆动作技术化难而易。

生理学家认为,当大脑皮层有关学习部位达到适宜的兴奋状态时,最容易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故可以缩短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高尔夫挥杆技术动作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多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大屏幕将复杂的动作用动画或影像展现出来,演示整个动作过程,这样更容易抓住关键动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缩短教学过程。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

清晰的动作表象是形成技能的重要基础,它来源于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等教学过程。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技术动作很难用言语来描述清楚,教师的示范只能是完整联贯的技术动作,不可能停留在空中让学生看清楚了空中的动作,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的示范在脑中只能留下支离破碎的模糊的印象,不利于他们的学习。而现代教育技术的慢放、重播、定格等功能,使学生看最完整的技术动作,在时空上再现已消逝的动作,使讲解和示范很好地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比较清晰的建立动作表象,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高尔夫专业课程教学对现代教育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和硬件设备的投入。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解示范容易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两者难以同步进行,有些技术的示范还受到教师身体素质的影响,难以从各个角度及速度来表现动作的关键技术。使得学生往往只能获得个别的或局部的动作概念,对所学技术没有一个完整印象,教学效果不理想。现代教育技术的慢放、重播过定格等功能,使学生看最完整的技术动作,在时空上再现已消逝的动作,使讲解和示范很好地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也克服了教师因年龄、身体素质、项目技术特点等原因所造成的示范不准确的缺陷。高尔夫课程教学不仅仅是在球场练习动作,室内的理论教学和动作分析也是非常关键的。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使高尔夫技术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软件的开发。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高尔夫球在中国被称为“贵族运动”、“有钱人的娱乐”;如今,高尔夫球运动因为其健康、绿色的特点,受到中国人的喜爱。虽然高尔夫球进人中国只有短短20多年的时间,但目前全国已经有500多个球场,300多万参与者。尤其是2009年10月9日高尔夫球被纳入运会,将促进这项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和提高。因此,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高尔夫专业课程的教学也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涉及到体育方面的教学软件、课件开发比较少,原因是体育课件的可操作性不强.体育课大多数是在室外上课,这就制约了体育教学课件的开发,因此开发体育教学课件应考虑到体育课的特点,开发出符合体育教学的课件。比如,目前市面上有某些高尔夫动作分析的软件出售,但是价格昂贵,不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的开展。

(三)网络技术的发展。

高尔夫专业课程教学需要搭建一个良好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度的,而网络大容量的知识可以作为补充。建设高尔夫专业教学网站,把高尔夫专业教师、教练写的论文以及从网上收录的关于高尔夫方面的常识放到网站上,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提出一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在网上查询答案,学生也可以自己就练习中的一些问题在网上查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

篇10

关键词:医学影像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 构架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131-01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教学的方式已由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式单向传授转向了以现代网络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communicating system,PACS)是对医学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传输并重现的系统,它不仅可以提高临床医疗工作效率与质量,也为医学影像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平台[1]。而在PACS网络上,因为各种影像资源可以共享,可实现远程医疗、会诊及教学,因此PACS在教学中的应用也随之逐步扩大,在PACS系统基础上建立影像教学资料库、开展教学、会诊相结合的影像学实践活动,将清晰、先进的数字化教学图像快捷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也逐渐成为了各大医学院校开展影像学教学、实习的迫切要求。PACS系统以全数字化、无胶片方式采集、存储、管理及传输医学影像资料,对医学影像教学模式的转变带来了巨大影响[2]。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如下具体架构:

影像教学系统WEB服务端软件:

(1)教学片导入导出:对外院或其他单位的具有教学价值的影像资料进行导入,如需将教学资料外带或借用给其他单位可以导出。

(2)公共片库管理:对教学片进行信息完善和日常维护管理。

教学片筛选分类:二次筛选以便教师针对不同学制、不同专业的班级创建专属于指定班级的教学片库。

(3)我的片库管理:教师对自己片库中的片子进行管理,可以增删,也可以修改片子的案例类型,但不能修改片子内容。

(4)教学课件管理:课件的增删改查等日常维护。

(5)片库复制:将教师自己的片库复制给其他的教师,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筛选,大大减少工作量。

(6)课程管理:维护课程的章节名称,用于给教师安排课程和教学中使用。

(7)计算机管理:维护计算机的基础信息,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绑定,便于对电脑8.进行管理,同时可防止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抄袭。

(9)教师管理:维护教师的基础信息(包含用户名 简拼 性别 年龄 真实姓名 学历 科室 职称 职务 角色等信息)。

(10)专业管理:维护专业的基础信息。

(11)班级管理:维护班级的基础信息(包含班级名称 班级简拼 班级编码 所属专业 班级描述)。

(12)分组管理:将一个班级分成多个组,每组公用一台电脑。

(13)学生管理:维护学生的基础信息(包含学号、用户名、简拼、真实姓名、年龄、性别、小组、班级、专业、计算机、IP地址)。

(14)学生注册:学员注册后需教师审核,教师审核后学生方可登录,学生注册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15)教学计划:维护教师的代课名称及所带班级。

(16)修改密码:可以修改所有用户的密码。

(17)系统设置:选片共享(即片库复制)、初始密码设置、片库存放路径等。

(18)教学片查阅:查看教学片库中的影像资料。

(19)教学课件:查看教员的ppt教学课件。

(20)支持通过内部网络在整个学校访问服务器端,供学生浏览课件。

影像教学系统教师端软件:

(1)教学计划管理:教员制作教学计划,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等,用于教学时使用和查阅。

(2)教学实践:维护课堂实践教学的内容(教学案例和练习案例),可以给学生,过的内容,学生可以查阅(练习案例学生看不到影像所见和影像诊断)。

(3)作业批改:批阅学生的作业,可以根据作业情况给出相应等级,录入评语,如果学生作业不符合要求,教师可以打回让学生重新完成。

(4)教学片查阅:查询教学片库中的影像资料。

(5)课件浏览:通过调用BS中的课件浏览功能来查阅课件。

(6)图像处理:具备常规二维图像的处理,如缩放、翻转、测量等功能。

影像教学系统学生端软件:

(1)实践教学:接收老师安排的教学实践,通过调取患者dicom影像,可以对图像进行相关操作,查看或录入相应的影像所见和影像诊断。

(2)教学片查阅:查询教学片库中的影像资料。

(3)课件浏览:查询教员维护的教学课件。

(4)图像处理:具备常规二维图像的处理,如缩放、翻转、测量等功能。

多媒体考试系统:

(1)上传题库:系统支持EXCEL模板批量导入试题功能;支持图片文件批量上传的功能。

(2)题库管理:支持题库的在线维护功能;支持EXCEL模板批量导入功能;支持3.题库分级别分类型维护;试题支持不同的范围、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难易等属性;试题支持图片类型;试题可以分为考试及练习等范围应用。

(4)试卷模板:系统支持试卷模板的概念,可以设定试卷的出卷组卷策略;支持试卷模板设定不同的科目范围、不同的科目级别;一个试卷模板可以生成多个试卷。

试卷管理,试卷内容管理;试卷内试题的快速浏览;不满意的试题可以重新进行手工换题;支持试卷预览功能;支持试卷导出Word模板,生成标准的Word试卷和答卷。

(5)考试管理:根据考生权限、试卷有效时间等列出考生参加考试的试卷列表;考生参加考试、答卷、交卷、查看分数等完整过程;支持考试自动倒计时,到时自动交卷;支持学员练习功能,包括做题及查看答案等功能。

(6)在线考试:随机打乱试题显示顺序,避免抄袭;控制考试页面的移出,禁止考试过程中查找答案、即时通讯等舞弊手段;防止考试中通过拷屏、复制等手段泄露试题。

(7)试卷批阅:支持系统自动阅卷(选择、判断等)及人工阅卷(填空、简答等)功能。

(8)查询统计:考试情况一览表;个人考试记录;考生综合成绩报表;试题答题正确率统计;知识点掌握情况统计。

(9)数据维护:维护出题策略、题型等基础信息。

参考文献

篇11

一、信息技术帮助小学语文教学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小学语文的教与学当中首先的影响就是能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通过放映相关的画面和影像,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氛围当中,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良好的作用。

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所展示的画面能更快地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对于学生来说也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让小学生更有兴趣投入到学习中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小学生对学习小学语文更加有兴趣。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按照自己设定好的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学的课堂只能处在被动的接受位置。不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还使得小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运用使得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能很快地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达到激发个人主观学习能力的效果。教师在其中主要发挥好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就能不断刺激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减轻了传统教学方式对教师的压力

篇12

1.新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更新的速度在逐渐地加快

就上个世纪而言,人类在发现电能,再到对电能的有效应用,这中间经历了二百八十二年;发现电磁波可以用来传递声音画面,到对电磁波进行通信事项的各种应用,这中间经历了二十六年。随着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下的新产品更新速度非常快,新的产业体系频繁的出现,在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信息技术是新科学技术最为集中的体现,体现出了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各项指数的增加是信息技术对于新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飞快,在计算技术这一领域中,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技术对于各行各业中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有力证明,同时也是新科学技术发展的体现。第二,光纤技术的发展。光纤技术从最初单根光纤的信息数据传递速度为每秒钟2M比特的数值,到如今增长到单根光纤对于信息数据传递速度为每秒钟1000G比特,增长的数值翻了很多倍,对于光纤制造中投入的资金成本也由最初的运用降低了很多倍。光纤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信息技术的更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光纤技术在应用于通信设备中时,不断更新的光纤技术提高了通信设备传递信息数据的效率与质量,光纤技术中传递信息数据速度的不断加快,正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体现,同时也展现出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第三,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微电子技术从开始变发展,到当代的发展历程中,一直都随着摩尔定律呈现快速的增长的趋势,在对相关单位面积中的信息数据储存量逐年的增大,对于数据信息的存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微电子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资金成本保持不变的状态。

2.新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学科与技术领域之间相互的融合

新科学技术在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单个的科学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中对于相关问题的解决需求,对于疑难问题的解决需要各个学科、各种技术领域之间进行有效的融合,这也在新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新的科学技术研究的领域,例如: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一系列科学研究方面,对于新科学技术中的学科内总类,较之前了翻了数倍。不同的学科玉技术领域之间相互的融合,是新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就目前新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各种科学与技术的融合与相互之间的作用、转化的速度逐渐加快,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新科学技术体制,在这个新科学技术体制中,基本科学内容的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向应用研究及开发这一方面转变着。

3.新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社会、人文科学与新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

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体现出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之间存在的内部关系。实践中的相关研究表明,在新科学技术的历史进程中,新科学技术与社会、人文科学的有机结合,很好地控制了新科学技术在发展中的种种因素。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一个不确定的因素或者客观原因中的干扰,都可能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引起巨大的波动,当人类在面对社会中的经济、环境发展中,一个极小的、不确定的因素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自主的对相关因素以及客观存在的干扰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与干预非常的重要。同时,这也需要对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之间进行紧密的结合,在各种出现的问题中,都具有这综合性质这一特点,例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一系列方面,既涉及了经济问题,也涉及了科技问题以及社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过程中,自然科学的技术能力已经满足不了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需求,必须将各种技术、各门学科以及社会、人文科学中的内容知识进行综合的分析与研究。所以,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技术操作人员、自然学科研究人员与社会、人文科学家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非常的重要,将他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于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新科学技术革命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影响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中,我国教育事业在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英语这一种语言,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工具,它还是各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有力的武器。就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来看,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发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尤其是英语这一门学科课程的教学,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标准与要求越来越高。英语这一种语言是国际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中主要的沟通语言,随着外资企业在我国国内的发展与投资,国内企业在与外资企业进行合作与交易过程中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而且随着企业合作规模的扩大化,对于英语人才的专业化水平的要求与标准更高。然而,就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与教学的结果不成正比,很多大学院校的毕业生在英语学习这一方面,达不到良好的效果,无法在实际交流中对英语进行有效的使用。所以,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提供,是目前高等教育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1.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中教学的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学发展极为失衡。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差异,导致教育事业中教学质量、水平等一系列方面出现严重的失衡。不同大学中,不同班级的大学生对于英语这一门课程的学习期望也有不同,尤其是高等院校在扩大招生这一环节上,招收的学生中,有很多在英语这门课程中的基础非常的差,虽然高等院校在英语这一门学科课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非常大,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大学生在大学英语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所学习的英语课程知识还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中,对于英语这一种语言的时间标准与要求。在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式、观念以及教学内容上还是偏向于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导,忽视对于学生在英语这门课程中英语能力的培养。如今在社会发展中,对于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与标准越来越高,社会经济发展中对于毕业生英语的听说能力的重视已经超过了读写能力,这就要求毕业生在英语这门课程中对英语听说能力进行有效加强。在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中,高等院校中英语师资队伍还不够全面,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投入力度还有待加大。

英语教师的福利待遇差,缺乏自己提升的空间与机会,高等院校对于英语教师相关的规定不够人性化,对英语课程中的教材资料、设备设施投入资金较少,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高等院校中师资队伍的不健全,英语教师在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的热情不够高涨,对自身的职责没有一个积极自主的态度,大部分高等院校中的英语教师将自身的精力投放到其他事项中去,在其他的事项中寻找发展的机会,由于自身的经济情况差,英语教师经常需要身兼多职,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英语教师在英语这一课程中的研究进程,极大地影响了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的老套,无法满足新时代中学生对于大学英语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要求。

2.新科学技术革命给大学英语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大学英语教育是高等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课程,新科技技术革命给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带来了网络教学这一种模式,还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教学方式、观念以及师生关系等一系列方面的改变,英语教师与学生在新科学技术革命这一趋势下,对自己的位置进行了重新的定位,适应新的英语课程教学环境。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化改革,不仅仅只是为英语教师在自身能力的发展中提供了空间,还为英语教师在对英语这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科研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网络教学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的英语课程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对现代英语课程教学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让其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提高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1)促进英语教师教育的现代化与信息化进程。在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英语课程教学,改变了以往单一、老套的教育方式、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给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方式,使英语课程中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于大学英语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中的效率。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英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受到地点与时间局限这一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对英语进行学习,可以根据自身的英语水平选取适当的英语材料,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

2)新科学技术革命给学生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网络教学这一环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对于英语这一门课程的学习积极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英语的改革,给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巨大的发展空间,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学生在应对教育改革这一环境下教学方式、环境、观念的变化时,要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

三、结语

篇13

一、促进语文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核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在公开课里得到体现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使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和网络教学(交互式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并举的局面。运用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转变,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使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启发者和引导者,学生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地、自觉地学习。这种转变,要求语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二、促进新型语文教材体系的构建

除了传统的纸质教材外,还将出现大量非纸质形态的音像教材和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这种教材主要以光碟和电脑网络为载体,充分体现了人的认知规律,以多媒体方式――方字、图形、动画、影像和声音显示教学信息。例如讲授《荷塘月色》这篇文章,除了使用课本外,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大量的介绍背景的材料和学者们的评价赏析文章;可以用图像软件和动画软件使荷塘月色的画面动起来,展示“叶子与花”“一丝的颤动”的神韵,“月光如流水”泄在“叶子与花上”的动态美;可以配上全国著名播音员朗诵课文的录音;可以节选反映那个时代的电影和电视剧片断,以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作者“心里颇不宁静”的内在动因;还可以播放由全国著名语文教师讲课的录像。这样的教材使凝固在纸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并将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提高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这种教材有开放式、可扩充式的特点,它的资源库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教学活动中动态地由教师和学生加人新的内容,不断地在充实、丰富,时刻保持着“最新版本”。这种教材,配有方便的检索方法,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对象、进度来组合使用教育资源,使教学更具个性化和创造性。

篇14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教学;影响

英语是当代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交流工具。在我国发展进步的道路上,英语教育在教育事业上的地位不容忽视,教师应当重视英语教学,利用当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为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此文将讲述信息技术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一、理论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从英语的教学角度看,理论的英语知识是枯燥和生硬的,很难让学生轻松记忆相关的英语知识,如果一些学生接触到的生活面不够丰富的话,就很难展开思维想象进行记忆内容。然而,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把知识声音化、多彩化、动态化来表达其真正的内容,生动表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中有更好的想象空间,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英语三年级Unit 4中的知识“duck”时,直接让学生去记忆的话,就会显得单调乏味了,如果利用多媒体,将“duck”的画面,和对应的声音表达出来的话,效果会比直接灌输的方式好多了。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整体过程有灵活地输入、巩固和输出的重要性作用。

二、创造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创建生动情境,进行体验和观察所表达出来的画面和声音,这样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知。把课文知识内容用声音、图片、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创造一个有声、有色、有动感的情境,使学生进入情境当中,尽情表露学生的情感变化。例如,在教学5年级上册课文In a nature park前,教师可以先把学生引入这个丰富的情境当中,把“park”中的“flower,grass,lake...”一一投进学生的感官世界里,让学生融进媒体世界,让媒体世界贯穿学生思想,这时学生的活跃程度便会迅速提高。这就是信息技术给课堂来了欢乐气氛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转换学生的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是多渠道地为教学带来重要改观的一种方式,让学生从过去的被动转换为自主积极学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向学生展开有效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学英语单词发音的时候,在网络上下载一下可以识别发音判断的相关软件,课堂上鼓励学生利用此学习工具对自己的发音标准进行提高,那么学生就可以明显了解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而努力学习训练来达到最好效果。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改变着小学生繁琐、枯燥的学习方法,还在改变着过时的教育模式和教学观念。因此,教育者必须重视信息技术带来的重要影响,只有不断积累应用知识和经验,才能让信息技术给小学英语教学带来持续、有重要价值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