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36: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贸易公司资金需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贸易 模式 改革 流程 再造
我国的传统贸易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货物贸易”,一类是“服务贸易”。顾名思义,前者是实物贸易,后者是非实物贸易。它们是我国国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外贸环境出现恶化,我国经济也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2013年,我们一方面根据国际需求调整国际贸易战略对策,回暖对外贸易。另一方面,国务院内贸“十二五”规划,明确行业发展战略,促进国内贸易发展。本文针对目前我国贸易大环境和面临现状,具体分析,提出改革盈利模式和进行流程再造,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促进国内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我国国内贸易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贸易公司所处的大环境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全国性的经济低迷,企业盈利能力低下;由于政府调控房地产、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世界性的造船业不景气,造成了煤炭、焦化、钢铁、水泥、基建等相关行业盈利能力受限;利润透明,企业盈利空间逐步缩小;企业赊销成为趋势,货款回收成本和风险极高;大型贸易公司应收账款急剧增加、坏账风险加大;中小企业经营灵活、管理成本低、盈利能力强,但几乎无法取得银行贷款支持。
其面临现状表现在:仍然依靠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流畅赚取贸易伙伴差价,贸易伙伴之间无法透明与完全信任;由于银行采用延迟支付手段(如国内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保理业务)造成大型贸易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被银行挤占;大型贸易企业短期闲置资金利用率低下。
为了寻求贸易公司科学发展,我认为,改革其盈利模式,进行流程再造是十分必要的。
二、改革盈利模式
确立供应链模式。在实践中,我体会到供应链取代传统贸易模式是突破贸易公司业务发展模式瓶颈的好方案。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服务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确立“核心企业”。首先要确立好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企业”,这就需要在以往的贸易伙伴中进行梳理:央企、大型国企业、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充沛的公司无疑是贸易公司的核心企业。利用大型央企、上市公司的大资源、大市场、大物流背景构成的供应链、利用中小型贸易公司灵活、敏捷的市场反应,在整合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基础上嵌入贸易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服务。
这样,围绕核心企业、以资金流为抓手实施供应链模式,较传统贸易的优势在于:一是贸易对象得到优化,企业坏账风险大幅缩小,应收账款正好匹配了银行延迟支付手段,现金结算逐步改为票据结算,收款成本大幅缩小;二是企业业务流程大大缩短,资金流由以往的采购、在途、应收账款这种传统的三套资金做一套业务的流程变为一套资金做一套业务,资金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三是专注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服务,企业贸易额大幅提升,贸易对象间依存度和信任度得到提高;四是由于与核心企业间大量采用票据结算,规避了银行延迟支付手段对实体企业利润的挤占,公司贷款额度大幅提高、贷款成本降低,盈利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五是公司业务量在短时间内得以飞速发展,资金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闲置资金可通过与银行的票据贴现、再贴现业务及银行理财业务将利润最大化,真正实现了“现金为王”的经营要求。
三、再造业务流程
根据实际情况,在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公司发展思路与升级转型措施。逐步放弃传统的采购、简单加工、发运、销售、货款回收的全流程贸易模式,代之以供应链环节中的合同执行(如销售、采购、物流、咨询服务、方案策划)、结算(如验收、支付、收款)等业务,强化公司的运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从而实现公司业务流程的扁平化。
以某煤炭贸易公司为例说明业务流程再造的好处。
项目是由煤炭贸易公司向x钢铁公司供应主焦煤。以前的做法是:煤炭贸易公司与钢铁公司签订合同后,煤炭公司向煤矿采购、委托洗煤厂加工、组织发运、账款回收;老做法存在问题表现在;一是物流链涉及采购、加工、发运、验收、回款,风险节点多;二是货物价款的资金被采购、加工物流、应收账款三大节点占用,资金利用率低;三是业务、财务、管理人员被漫长的物流链所占用,管理费用高。
改造后做法:煤炭贸易公司与x钢铁公司签订焦煤供应合同,贸易链前端的采购、加工、物流打包后外包给小型贸易公司;贸易链后端的应收账款打包后外包给银行。公司向x钢铁公司收取服务费。
改造后的优点表现如下:一是服务外包后,无论受托执行合同采购的小型贸易公司或受托收款的银行,由于煤炭贸易公司已将x钢铁公司的权责利背书,所以风险节点的控制得到了加强;二是物流链缩短,实现了业务的扁平化管理,管理费用大减;三是资金高度集中于钢铁公司验收后的环节,资金利用率大大提高;四是表面看公司服务外包后利润受到压缩,但由于公司业务人员、大量资金得到释放,在提高公司运营效率的同时增加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这样,在业务模式固化后并大力推广,做到企业资源有效整合,促进贸易健康发展。
(一)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研究 Lacroix和Varangis 对世界各国物流金融业务进行调查,总结了其主流的发展模式。Poe分析了担保物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的关键作用,指出了该融资模式适用的三个范围。Gertzof从银行业务创新角度,指出该业务对银行拓展业务范围,有减低贷款业务风险的作用。Rutberg通过对UPS的分析,总结了物流金融融资模式的基本特征。国内与物流金融业务基础研究相关的文献也有很多,任文超认为“物资银行”运作模式本质是提供智能化的服务,从而最终解决企业之间资金相互拖欠的问题,实现物资的良性流通。罗齐和朱道立提出了融通仓模式,通过建立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同时为银行和3PL带来了收益,实现了多方共赢。陈祥峰、石代伦、朱道立等进一步讨论了融通仓的定义,给出了系统的运作模式。邓哲锋等在分析了仅有第三方物流参与的融通仓的局限性之后,分析了第四方物流参与融通仓业务的可行性,最后给出委托、统一授信及联盟三种基于第四方物流参与的融通仓运作模式。冯耕中界定了我国库存商品融资业务的两类基本模式,仓单质押融资和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李毅学、徐渝和冯耕中通过案例比较了国内外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分析了国内外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演化过程。李毅学、汪寿阳、冯耕中评述了国内外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从物流金融的理论基础、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及风险控制三方面,总结归纳了当前的发展特征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千辉、甄学平针对供应链节点企业,提出了“先票后货”模式下收益驱动型供应链金融模型,研究了生产商的订单能力和融资决策。万媛媛、张颖分析了当前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现状及特征,从融资方式、融资平台、融资体系及机制等角度,提出了进一步的发展模式。
(二)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监控研究 Wright认为物流金融的存货价值及监控是开展该项业务的重点环节,如何准确评估存货价值及实施严格监管面临很大的困难和很高的成本,从而提出引入有实力的3PL的建议。Barsky和Catanach从物流金融业务特点出发,区别于传统的信贷业务,提出建立基于过程控制的风险管理思想。Diercks基于风险控制角度,提出物流企业参与风险监控的必要性。李毅学、冯耕中、张媛媛基于存货质押融资成本结构及监管模式,研究银行与融资企业之间的存货质押率问题,指出银行面临的下侧风险随着企业性质、质押率的改变而变化,与企业违约风险及质押存货的销售债项有关。李毅学从金融系统论角度,提出识别物流金融风险的技术框架,从风险来源、风险控制出发,给出了详细的风险分类,对深入分析物流金融风险提供了帮助。
(三)供应链资金约束研究 Birge、Birge和Zhang从采购具有的延期选择权角度,基于参与者的风险中性假设,运用期权定价方法,研究经营决策中的融资问题。上述研究都是从企业内部需求出发研究融资问题,没有考虑实际的外部融资约束问题。Buzacott和Zhang基于贷款的外部融资约束,建立了资金约束条件下的生产和库存相关模型,指出融资约束是影响企业最优决策的关键因素。李毅学、汪寿阳、冯耕中针对物流金融的风险控制问题,分析了周期性存货质押融资面临的主要风险指标,依据报童模型研究质押率的确定,并从下侧风险控制出发角度,讨论了融资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动态博弈过程,指出融资企业的初始质押率和再订购决策共同影响物流企业的最优决策。袁光从物流金融主体之间的合作角度,基于链条中三方参与主体之间的制约关系,构建了以各方利润为权重的总体目标函数,讨论了联合最优决策问题。但相关的定量研究还很少。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关于物流金融的统一准确定义,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与物流和企业融资相关的金融服务模式被宽泛的称为物流金融业务。本文中,物流金融是指金融服务和物流服务相互集成的创新综合服务。具体来讲,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为资金不足的供应链提供融资和物流集成式服务,解决供应链资金约束的问题。
二、物流金融参与主体分析
物流金融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其参与主体包括供应链核心企业、融资企业、物流企业及金融机构等。
(一)金融机构 在物流金融系统中,商业银行等提供贷款融资的机构,为规避贷款风险,通常需要企业用不动产作为抵押或质押。但是,供应链中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缺乏不动产,信用评级不高,通过传统方式很难得到贷款。因此,银行要扩展中小企业的市场,就必须开拓创新性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性金融服务。
(二)物流企业 参与物流金融的物流企业目前主要指第三方物流企业(3PL)。3PL企业主要提供质押物(指流动资产)的物流服务以及资产管理服务(包括监管、评估、拍卖等)。3PL企业作为物流金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由于供应链中的内部物流逐渐成为物流企业业务当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因此,物流企业客户与供应链中融资企业存在高度重叠。而银行与3PL企业之间的客户共享,实现多窗口客户的导入,则为物流金融业务的扩展提供了重要途径。另一方面,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涉及很多物流的控制环节,此时物流企业充当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人角色,负责质押物的监控,并就授信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向银行提供预警。
(三)融资企业 融资企业主要指的是供应链中资金周转困难,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从传统的授信角度出发,因其融资少且以流动资产作为担保,同时由于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较低,财务状况较差等因素,很难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但从供应链关系出发,供应链中成员企业的交易是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成,是相对封闭的,这为银行监控提供了可能性。中小企业可以通过银行提供的物流金融业务获得信贷支持。
(四)物流金融核心企业 物流金融核心企业是供应链体系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在物流金融中,核心企业的信用往往作为银行对其上下游中小企业授信的基础。借助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供应链中融资企业才得以获得信贷支持,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钢铁企业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分析
随着近年我国钢铁行业持续的高速发展,产能过剩成为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为拓展市场,增加客户群体,钢铁企业经常采取定金方式的营销策略,以扩大市场份额。这种销售策略的本质是,钢铁企业自身对供应链中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进行授信,为其提供的除定金以外的货款垫付,从而实现产品的销售。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钢铁行业的下游产业,以汽车、轮船、家电为代表的钢铁需求锐减,钢铁企业的风险库存迅速增加,企业的现金回流和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同时,由于钢材价格大幅跳水,之前以定金方式高价购入钢材的企业面对巨大的跌价损失,无力偿还钢铁企业货款,违约事件屡屡发生。面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钢铁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面临着资金缺口、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采用何种融资方式解决供应链中物流和资金流的匹配问题,将影响到核心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体系的运作效率和业绩水平。下面对三种新的物流融资模式进行分析。
(一)期货草约融资模式 如图1所示,首先,融资企业通过B2B电子商务平台选择需要的产品类型,形成贸易订单(如图中“1”,简称1,以下同),并根据自身资金状况选择融资方式付款,电子商务平台将融资贸易信息下传给贸易公司(如2)。贸易公司对企业的需求以及钢铁生产厂的排产计划进行评估,审核通过后,形成期货草约,并上传至融资平台(如3)。其次,融资企业通过融资平台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如4)。银行对企业的融资申请进行在线评审并批准融资(如5)。融资批准后,融资企业向银行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如6),银行向贸易公司支付全部货款(如7),贸易公司收到货款后,期货草约转成期货合同并反馈给融资平台。贸易公司向钢铁生产厂支付货款,并与其形成期货合同(如8)。然后,4PL根据贸易信息以及3PL的自身资源情况,提出优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并选择最适合的3PL提供物流支持(如9),3PL将出厂的货物作为质押物运送至贸易公司的协议仓库存储(如10),协议仓库向贸易商提供具体的货物信息(如11)。贸易公司负责货物进行质押物监管,在对质押物进行评估后,贸易公司向融资平台上传质押清单等信息(如12)。最后,当需要提货向银行还款时,融资企业向融资平台提交赎单申请(如13)。银行确认还款后,通过融资平台发出解除质押的命令(如14)。贸易公司在接到银行指令后,向协议仓库发出放行通知(如15)。协议仓库解除质押,货物归还融资企业(如16)。
(二)定金入库融资模式 如图2所示,首先,融资企业通过B2B电子商务平台选择需要的产品类型,形成定金方式付款的贸易订单(如图中“1”,简称1,以下同),电子商务平台将贸易信息下传给贸易公司(如2)。融资企业向贸易公司支付定金,定金合同成立(如3)。贸易公司垫资,向钢铁生产厂支付货款,并与其形成期货合同(如4)。4PL根据贸易信息以及3PL的自身资源情况,提出优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并选择最适合的3PL提供物流支持(如5),3PL将出厂的货物运送至贸易公司的协议仓库中存储(如6),协议仓库向贸易商提供具体的货物信息(如7)。其次,贸易公司通知企业清库提货,当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时,向其提供融资方式,并将定金合同传至融资平台(如8)。在对质押物进行评估后,贸易公司向融资平台上传质押清单等信息(如9)。然后,融资企业通过融资平台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如10)。银行对企业的融资申请进行在线评审并批准融资(如11)。融资批准后,融资企业向银行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如12),银行向贸易公司支付全部货款(如13)。贸易公司收到货款后,向融资企业归还定金(如14)。最后,当需要提货向银行还款时,融资企业向融资平台提交赎单申请(如15)。银行确认还款后,通过融资平台发出解除质押的命令(如16)。贸易公司在接到银行指令后,向协议仓库发出放行通知(如17)。协议仓库解除质押,货物归还融资企业(如18)。
(三)现货融资模式 如图3所示,首先,协议仓库向贸易公司提供库存现货的具体货物信息(如图中“1”,简称1,以下同)。其次,融资企业通过B2B电子商务平台选择需要的现货产品,形成贸易订单(如2),并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选择融资方式付款。电子商务平台将融资贸易信息下传给贸易公司(如3),贸易公司确认订单,形成现货融资订单合同并上传至融资平台(如4)。在对质押物进行评估后,贸易公司向融资平台上传质押清单等信息(如5)。然后,融资企业通过融资平台向银行提出现货融资申请(如6)。银行对企业的融资申请进行在线评审并批准融资(如7)。融资批准后,融资企业向银行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如8),银行向贸易公司支付全部货款(如9)。最后,当需要提货向银行还款时,融资企业向融资平台提交赎单申请(如10)。银行确认还款后,通过融资平台发出解除质押的命令(如11)。贸易公司在接到银行指令后,向协议仓库发出放行通知(如12)。4PL根据贸易信息以及3PL的自身资源情况,提出优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并选择最适合的3PL提供物流支持(如13)。协议仓库解除质押,货物归还融资企业(如14)。
四、结论
本文基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探讨了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从目前我国物流金融的实践发展看,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多集中在供应链的下游阶段,即属于渠道融资的范畴。当前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成本压力不断提高,行业竞争加剧的问题。由于国家新产业政策的出台,钢铁企业可获得的信贷规模受到制约,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再加上产业升级对资金的需求,钢铁企业资金链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钢铁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面临着资金缺口、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采用何种融资方式解决供应量中物流和资金流的匹配问题,将影响到核心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体系的运作效率和业绩水平。作为供应链核心的大型钢铁企业可以利用物流金融的模式,借助4PL的配合,通过银行授信解决供应链中的资金缺口问题。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7117104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7110102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祥锋、石代伦、朱道立:《融通仓与物流金融创新》,《科技导报》2005年第8期。
[2]李毅学、冯耕中、张媛媛:《委托监管下存货质押融资的关键风险控制指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4期。
[3]袁光:《物流金融参与主体间联合最优决策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第9期。
[4]Lacroix R,Varnangis P.Using warehouse receipts in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Finance & Development,1996, (9).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服装贸易公司在业务流程、组织构架和盈利模式三个方面的分析,基本解释了服装贸易公司的业务模式,并结合现有的行业经验,给出若干种可能的变化,以及公司进一步发展可供采取的方向策略,其别强调加大产品款式开发设计能力和提升流程效率是今后服装贸易公司提升自我生存竞争力的重要发展方向。
纺织服装行业是中国的传统行业,也是出口大类。在中国的服装品出口贸易方式中,通过贸易公司出口海外客户是其中的常见的方式之一。这些贸易公司有内资的,也有外资在华设立的。本文就从业务流程、组织架构设计、盈利分析等方面对服装贸易公司的业务模式进行简单的分析,供业内外认识参考。
一、业务流程分析及变化
(一)业务流程分析
在贸易公司的参与作为下,服装产品批量出口海外的主要流程为:贸易公司接收海外客户的服装订单,选择国内合适的工厂转嫁下单,经项目流程的运作,包括款式设计确认、样品成衣审核、商务签单、收付款及交付货运等,完成全部的项目运作。以项目管理的角度,业务流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等样确认。客户向贸易公司提出大概的服装款式需求,这个需求有时为文档形式(1ib装结构图,尺寸表和简单的文字描述),有时以一个实际的样品做为参照,要求基于此款基础上仿制或改制做出对等样。贸易商会安排内部的打样人员制作样衣,对于没有打样问的贸易商,会直接找自己的合作工厂安排款式样品的试制,并将样衣最后交付给客户手中,同时给出此单的一个意向报价。一般样衣的制作数量2—3件左右,客户、贸易公司、工厂各留一件用于评估和款式细节讨论沟通。此阶段客户主要考察款式设计能力。若客户不满意样衣,会要求再制作一次样衣以确认;或取消此次基于此款的意向合作;若满意样衣,则会与贸易商商讨确认正式款式并讨论商务条款。当然,若报价离客户期望差距过大也会导致跑单。
第二阶段:产前样确认及订单确认。此阶段一方面,客户与贸易公司之间要基于对样衣的审核评估,达成对批量交付的成衣的规格定义,并以此做为对生产样衣的评估依据;同时客户也会基于贸易公司的初步报价就商务条款不断沟通并在此阶段达成比较一致的约定,包括订单的数量、价格、交期、交货方式、付款方式等内容。另一方面,贸易公司与工厂之间也在同步进行类似的工作:生产样衣的定义、制作交付和评估;价格的商榷及最终生产订单的约定和初步下达。如双方不能达成一致,贸易公司会在交期允许的条件下及时更换工厂。
此阶段的目的主要是评估工厂批量生产时成衣是否与需求一致及商务条款是否能达成一致。该阶段的结束以客户与贸易公司就生产样衣正式确认、封样,以及客户给贸易公司签订正式的订单为结束标志。若任意一个条件无法满足均不能结束。如果是因为样衣无法确认,贸易公司通常会迅速安排重新打样,直到客户满意为止;如果是因为商务问题贸易公司会一直就商务细节条款持续谈判直到拿到正式订单并完成对工厂的下单为止,否则会取消订单,终止项目。
第三阶段:生产成品,订单交付。此阶段为执行完成正式合作的阶段。其目的就是完成订单,如期交货、收款。通常以贸易公司完成与客户方的生产样衣确认,并获得客户的正式订单为开始。贸易公司同时会向合作工厂签订正式的订单,跟踪督促生产进度,并协调相关货代安排运输(国际物流向客户交货),直到客户收货付款为止。
上述三个阶段定义,基于顺利和无意外发生的情况。在经营实践中,最后的催收付款经常问隔比较长,有时也可另定义为一个阶段。此外,难免会有延期、拒收、索赔等事情发生,出现这类情况时,需要业务、质量、财务、甚至法律方面的人手参加,重新定义项目目标。
(二)实践中的几种变化 业务流程在每一个公司都不可能完全相同,这是因为各个公司在各经营要素上的不同所造成的,如合作工厂资源构成、客户关系及渠道、经营产品种类、自身能力等。一个相对稳定经营的公司,其业务流程必然是基于该公司的经营要素现状,在严谨和效率两个方面取得较好平衡后的结果。所以,上述流程只是一个大致的基本流程。在实践中,会有以下几种变化。
1.在对等样确认阶段,若贸易公司预先准备若干款式的样衣,请客户选择,即变客户开发产品为基于公司已有款式选择或变化来定义产品。这种情况下,流程就不是客户首先发起寻求样品了,而是业务人员定期请买家到公司看款,选中后可直接开始进人第二阶段的合作。
2.同样,对于对等样衣的制作,完成方法也有两种:自己打样报价,或转合作工厂打样自己报价。前者利于了解样衣制作具体的单件消耗量和工艺,利于准确估价控制成本,及自由的选厂,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后者利于节省自己的内部人力资源。
3.有的贸易公司在其合作工厂在批量制作成衣时,生产所需面料不是由工厂方面自行采购的,而是由贸易公司采购后供应工厂的。贸易公司在拿到客户的正式订单后,会启动生产用面料的采购并协调供应合作工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来说几个因素:一是海外客户指定的进口面料,工厂没有能力采购;或贸易商有便宜的渠道和货源,自行采购可以降低整个项目的成本;或贸易商为控制成衣质量而为;有时也有工厂因经营资金不足而采取完全代工的形式。
4.批量成品的检验工作,对于设置了QC人员的贸易公司来说,会派出自己的QC人员到工厂去做成品检验。而有的公司,会将交付检验外包给第三方检测公司,由检测公司判定是否达到合同约定的交付质量要求。
二、组织架构建设及变化发展
(一)基本参考架构 从上面的流程描述中,可以看到一点:无论是客户与贸易公司之间,还是贸易公司与国内工厂之间,工作交流通常都包含两个方面,即样衣制作检验方面的技术类和商榷具体交易条款的商务类。所以技术类和商务类人员构成了贸易公司的主要职能部门。对于有设计能力的贸易公司来说,其组织架构大致可分四块(部门):业务部门、技术质量部门、设计部门,以及行政人事财务IT系统等综合平台部门。其中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大致如下:
业务部:负责公司所有业务的完整业务流程,包括与客户、工厂间的商务合同,交期价格的总协调,物流协调,协同财务进行催放款操作等。一般来说,将一次订单为一个最小业务项目。在业务部的人员配置中,一个业务员会负责一个项目的从开始到最后结束的所有的对外商务和对内的工作进度协调,确认,保证从意向、订单开始,能按计划交付并回收所有货款。业务经理负责所有项目的总体关键节点的监控,并分配给业务员合理的项目。一般一个业务员同时做好几个项目。分配的原则基于工作量饱满,同时项目效率尽可能高。基于一家客户的多个单子,一般被安排同一个业务员负责,或者按产品类别如毛衣,夹克等同一工厂的若干项目由一个业务员负责。
技术质量部:负责样衣的技术质量检验包括样衣的适体度,尺寸规格,工艺及安全环保等环节的把关。在实践中,服装产品本身的设计变更是经常发生的,其规格,工艺也会相应的调整,所以样衣往往也要反复制作多次,对等样和产前样均是如此。尤其是产前样,要经过QA的检验确认后,才敢放行让工厂量产。另外,对工厂的量产出货,贸易公司也会安QC人员到工厂验货,或委托第三方的检测行负责验货。设计部:负责产品的款式设计,设计依据一方面是客户的要求,另一方面可自己依据市场趋势和相关资源自主设。一般来说每一个设计师都要加入一个项目的团队,根据户的下单习惯和款式风格,在其每季下单之前预先设计,样,准备。设计主管负责设计师的人力资源与项目间的调,技术培训,共同设计要素资源的掌握与分配等。行政人事财务IT系统等:这些是一个公司的基本配支撑部门。.
(二)组织结构的变化与发展 上述的组织架构示意,已经体现了矩阵式架构的基本概。即以业务部为龙头,横向跨部门组织面向一个个具体业的业务团队,完成一个个项目。
一个企业的组织架构不是僵死的,是会随着外部条件、身发展程度和方向等而变化的。即便是同样结构的企业,于发展机会的不同,各个部分的成长程度不同,也会导致织结构的变化。这个变化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职能部门的减,一类是因某一单一业务的业务量成长远超过其他业务时而剥离成为单独的部门。具体到对于服装贸易公司来说,这些可能的差异化有以下几种可能:无设计部门:常见于初创的小贸易公司,因业务量不稳定,或经营的产品类别尚不稳定,或因合作的国内工厂本身有设计实力的。同时有QA和QC部门:在贸易公司中,QA和Qc的工作差别在于QA负责产前的技术质量确认,Qc负责量产中和出货时的质量检验。有的贸易公司因业务量大种类多,所以QC的工作量较大,配置人员较多,因而将质量部分为QA和QC两个部门。
另有单独的某个产品部门:在公司的经营发展中,可能有某一单类产品发展很快,业务量逐步加大,此时通常将参与此类产品的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抽调出来,就此产品组建单独的部门,一般为内部独立核算的事业部性质(Bu);支撑部门的外包与强化:有些小型的贸易公司,会将支撑部分的一些工作外包,比如会计外包,人事外包,IT外包等,以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
但有些公司,也会强化一些运营支撑部门,比如公司的IT系统。有的公司对IT部门投入较大的力度予以建设,为公司的项目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证,在这样的IT系统上,经理层能随时看到项目的具体进展和每个人完成工作的情况,每个员工都能看到项目的最新进展和需求,以及自己要在何时完成何事,使得项目的推进得到很严谨的保障与记录追踪。
三、基本盈利方式分析
(一)进出价差
这是贸易公司的最基本的盈利方式。大概贸易公司一年做的单子总数乘以平均进出价差,基本上就是其年度经营毛利了(未计运营成本的)。目前在中国大陆从事服装贸易的公司,其产品的进出价差大概在1O%——15%之问,少数可达到2O%。一般高端品牌服装的价差会大一些,低端的则反之。
(二)帐期差
不少已经有一定运营时间和稳定的营业额的贸易公司,会在对内和对外的收付款的时间上做一些差异。例如,接到客户订单时,会收取10%~20%的预付款,而转单下给国内工厂的时候,往往没有预付款。工厂完成交货并经贸易公司转客户后,客户给贸易公司的货款一般是收货即付或一个月后。而贸易公司对国内工厂,则经常是交货后1—3个月才付款。比如,一个20人左右的贸易公司,每月的营业额如果有200万元,按帐期差2个月计算,则每个月会多出400万元在贸易公司的帐户上。这些钱对贸易公司的运营提供了不少便利,可以做一些短期的进出口项目盈利,甚至直接进行短期的金融类投资获利。
四、发展之道
企业经营,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何不断的发展,是每个公司都关心的问题。对于一个在经营中的服装贸易公司也是如此,从实践中总结,可关注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业务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多拉单子,是简便的思路,通过加强营销能力,多配销售人员跑客户,多参加相关展会等来提升业务量。这个方法常见于初创的贸易公司,对于已有一定规模的公司,业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人员配置达到一定的均衡关系,简单地多拉单子,必然意味着其他职能部门要以齐步走的方式同步增长,而在实践操作上则不容易,因此不以此为主要的发展方法。
(二)加大差价 加大差价,一方面是尽量寻找有信誉的能出高价的客户;一方面是尽量将工厂的出货价格压低或以保障给单量的长期协议方式、或代购面料、持续寻找新的可低价供货者工。目前服装的国际贸易市场,已经非常开放和充分竞争,贸易公司之间、工厂之间的竞争激烈,价格大多比较透明,加大差价的方法给贸易公司所带来的利润增加已经非常有限。
(三)提升产品开发能力 服装是非常感性的消费产品,一个好款式一旦推出,可能立刻激发市场的购买欲望和购买力,但仿制产品的推出也很快,同时产品过时也很快。这样的市场竞争格局下,依靠客户定样启动项目的贸易方式其产品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自然偏慢。有些贸易公司在竞争中初步站稳后,即开始产品开发能力的建设。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能使自己的公司更直接地感受市场的脉搏,及时推出适合市场口味的款式,大大增加获订单的概率。另外,服装款式常有周期性的重复变化的特点,贸易公司保留曾经做过订单的款式样衣尤其是为知名品牌代工的样衣,及其相关制作资料(图档、供应商、料单、价格交期等信息),当有再流行趋势时或风格和新客户类似时,也能吸引客户及时下单。产品开发做得好的公司,会定时邀请客户来看款,或向客户推荐面料,一方面获得原本没有的订单,同时也大大维护了客户对自己的依赖和忠诚度。投入的是研发,降低的是公司的营销成本。
(四)提高业务流程运作效率 现代制造业,拼的是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对于服装行业来说,更需要厂商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和供货能力。有一定规模的贸易公司,更会在业务流程运作效率上下功夫,缩短订单交付的时间,加快投资回报周期。一年多做一个回合,年度的利润率就多一个回合的利润率。要提高运作效率,必须持续优化内部以及与上下游的业务流程,而一个好的IT系统是业务流程的强大支持。
一方面,贸易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跨国企业为进一步压缩成本均加强了制造中心的采购端伙伴关系建设,将采购链逐渐延伸到了生产企业,同时进一步调整了全球产品价值链分配格局,利润向设计、包装和运输环节集中的趋势愈加明显。这使得专业贸易公司基于信息优势的采购优势难以维持,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另一方面,作为本土制造企业,也在成本上升、利润微薄的背景下纷纷引入供应链管理措施,缩减了产需端的对接流程,同时压缩了贸易中间环节的可分配利润水平。两方面作用下,作为专业贸易公司,其既不能从生产制造环节上节省开支也不能在销售环节上完全掌控市场,难以再通过常规的方式和路径保持业务规模和利润水平。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尝试结合当前国际贸易的新变化和格局特征,立足于专业贸易公司的供应链管理现实,从贸易公司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客户管理上,分析和阐述贸易公司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病。并为公司建立专业贸易服务型高效供应链管理体系提出优化措施,为我国众多贸易公司降低经营费用、增加效应规模,形成行业优势竞争力提供帮助。
从目前我国众多专业贸易公司的业务实际看,其供应链管理中客户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过分强调价格优势的供应商选择标准
目前贸易公司的供应商选择过程中,虽然引入了信用评价和供应商风险识别系统,但是在具体业务的供应商选择上,依然以价格最低化和利润最大化的选择标准为最高追求,而总是有意无意的淡化风险、信用、综合资质等方面的选择权重。或者说,一般的贸易公司尚缺乏一套对供应商信用、价格、供应能力、应急能力的综合评价系统从而实现合理价格选择,特别是供应商的价格、信用与供货能力等相关参数出现矛盾时,公司现有的评估体系尚缺乏一种科学的综合分析能够在多家供应商中进行识别与选择,这使得供应商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同时处于供应链内的各企业,由于作为合作伙伴的加工贸易企业与供应商,为了各自企业的利益,在价格和信息方面经常处于搏弈状态且存在利益冲突,也容易积累违约风险。
二、贸易公司海外分销的终端需求客户培养能力偏弱
一般的贸易公司依托本土化优势,在国内直接需求客户的挖掘与关系网络建设方面均表现出较强的能力与经验,但是在相关产品的海外分销上,由于对市场的熟悉程度差、资金投资能力限制、海外贸易服务竞争优势较弱等原因,贸易公司在出口贸易中往往愿意选择海外贸易商进行产品海外渠道销售,而很少能够直接针对海外终端客户进行贸易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销售速度与资金周转速度。但是以国外贸易商为主构建海外销售网络,会因为贸易商的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巨大等原因导致销售网络的稳健性极差,同时即使选择进行分销,也往往由于国外贸易商处于买方市场,而难以签订到符合公司预期的长期合同。或者说,国内的贸易公司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一种良好的模式,能够直接发掘海外终端需求,这与一般公司长期以来忽视海外终端客户培养有关,当然也与国外产品销售市场渠道销售模式的根深蒂固有关。
三、共赢为基础的伙伴关系有待强化
贸易公司的供应链由于其业务特征决定了供应链模式属于共生网络模式,其客户较为松散,在此条件下加强伙伴关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就是公司与客户间共赢机制的形成。从这一点上讲,当前贸易公司业务中,为客户提供增值能力而体现公司核心价值的服务尚相对缺乏,公司服务的可替换程度高,无法体现出独有优势。共赢机制的缺乏,使得公司业务部门和高管必须拿出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与客户关系的经营中。多年前高管满天飞拜访客户、靠人际关系维持伙伴关系的经营模式依然是公司的重要方式。公司高管疲于奔命,而客户流失度依然较高。
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和相关伙伴关系管理理论,未来国内贸易公司提升客户忠诚度,扩大客户网络覆盖能力的关键点就在于建立高效供应链模式下的客户管理体系,具体的方向可归纳如下:
1.建立基于供应商综合评价的选择模式
以往以价格为标准选择供应商和采购商的策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最大化利润的经济目标,但是这种策略选择会形成一种相对松散和碎片化的供应商网络,特别是在供应商的价格、信用、应变能力、技术能力等指标存在差异的条件下,以价格最优为标准在可能造成违约风险的同时,难以培养客户的忠诚度与粘性,也不利于建议一种长期伙伴关系,难以保证供应链的稳定与客户网络的成熟。
因此,国内贸易公司应该将供应商选择的重心从价格策略向价值策略转移,加快建立能够综合反映供应商情况的评价系统。对供应商的选择,不但要审查所提品的价格、合格率、交货期、合作态度,还要了解供应商经营产品的状况,经营效益,生产设备、技术水平,服务状况,市场占有率,发展潜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还需要注意企业文化是否有冲突,合作的积极性等,并构建能够综合评估供应商的评价体系。评估体系可参考“Q.C.D.S”系统,即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四维评估系统,供应商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可按表1设计, 通过该评估体系企业对所有供应商有一个公平、客观、统一的评判标准;然后在优选出来的供应商中与他们签订长期合作合同,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Supply Chain Partnership),并对企业内部不合理的?购流程进行优化,加强公司供应链系统的协调性、集成性、同步性。
当然,上述综合评价体系在执行初期存在一个较高的信息搜寻成本,需要公司对具体供应链的信息做全面了解,这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可以考虑综合系统与现行系统实行并行运转一段时间再实现全面过渡。
2.加强供应商管理,提升供应商粘性
在科学选择供应商基础上,公司应进一步重构贸易供应链中的伙伴关系模式,与经过综合选择评价后遴选出的目标供应商签订合同后,应致力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持多层面的信息共享,通过高效信息网络的有机连接,使得供应商能够及时使用相关信息来协调他们的供货与买方的需求和计划相匹配,以实现信息对接的无缝一体化,加强企业供应链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可以参考的策略包括:
(1)长期合同管理
与优选供应商签订一份较长期合同。长期合同的签订使得供应商把公司的生存与自己的公司联系在一起,可以为公司储存一部分原材料,不会因为原材料涨价,找不到货源,而影响供货。供应商也不会担心产品滞销的现象出现。如有一些产品市场需求量不是很大,公司也可以先不进行提货,暂时存放在供应商处,以节约库存成本。
(2)引入竞争机制
有意识地引入竞争机制以加强供应商管理强度。因为考虑到只选择一家目标供应商,一旦出现不可抗力因素,唯一的一家供应商无法供货,公司将出现违约与资金损失,因此常规产品与销量大的产品的目标供应商可以选择2-3家,这样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还可以有一家备选供应商。而且可以战略性的让供应商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努力提升技术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
(3)建立供应商长效沟通机制
公司可以根据往年的销售记录,在年初制定全年的采购计划,并把这一预测报表分享给供应商,让他们在第一时间做好准备提高产能。并在每个月月底与供应商开电话会议,对每月的?购量进行总结,比较全年采购计划。对供应商在技术,生产方面的问题给予支持如产品更新等,这样不仅显示了对供应商的高度信任,而且公司也最大程度的掌控了市场,提升了采购效率。
(4)建立积极有效的供应商绩效考核体系
公司应该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系统绩效考核分析,考评周期可以设计为一年两次,考评内容包括来货批次合格率、来货抽检缺陷率、来货使用报废率、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订单变化接受率、采购价格成本率、表现的合作态度、参与本公司的产品改进与开发项目、售后服务等,对考评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问题点,分析不可控因素。对于需要改进的问题提出限期改进意见。通过绩效考核,不断改善整供应商管理强度,增加T公司与供应商的紧密度。
3.加大与客户间的双赢分享强度
在公司的共生网络供应链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共赢机制的建立,提升客户忠诚度以保证伙伴关系网络的稳定。公司应该高度统一思想,特别是高管层,要有意识的进行共赢机制建设,要能够接受暂时的利润下滑和出让,应该从总经理高度制定与客户与供应商的双赢分享机制,并有意识的加大分享的强度和范围。通过加大分享,形成适当的供应商激励,提高客户忠诚度,刺激供应商与T公司合作的积极性,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具体的激励措施可以考虑价格激励、订单激励、商誉激励、信息激励、淘汰激励、新产品、新技术的共同开发激励等方面(详见表2)。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行业;现状;发展趋势
1.引言
我国贸易行业十分多元化,贸易行业根据业务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贸易公司、进出口外贸公司,贸易公司其主要表现在于商品的买与卖,贸易公司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信息与业务渠道,得有货源以及货物的销售方案以及销售目标和所得的一定利润,同时贸易公司是根据市场规则,从而收集市场的需求、供应,并且做出合理的分配,通过合理的分配资源,达到资源配置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中获得商业信誉。外贸公司其主要表现为进行目前没有进出口权的单位产品的进出口业务,通过进出口业务收取费用,整个过程一般可以分为海关、商检、银行、外管局、退税科、国税等环节。
2.我国贸易行业现状
2.1贸易公司现状
我国贸易公司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增值能力不高,同时我国内贸易产品主要由外资主导,有很大的市场风险,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贸易公司众多,目前最为明显的情况就是小贸易公司发展空间小,大贸易公司发展空间广阔。大贸易公司对于我国各地商品贸易的往来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垄断,导致小贸易公司发展进程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等现象,现如今互联网这一高新信息可以的高速发展,使得贸易公司有了创新发展的前景,网上贸易这一新型的流通模式出现,使得成本降低相比传统的贸易方式更有优势,通过电商平台这一模式,使得我国贸易公司又涌现出了新的活力,同时改善了小贸易公司的发展困境。
2.2外贸公司现状
2015年,在国际市场不景气与国际贸易深度下滑的大趋势之下,我货物贸易进出口与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一,国际市场份额扩大,贸易结构不再单一并且得到了持续性的优化,质量与经济效益持续提高。
201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5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7.0%。其中,出口14.12万亿元,下降1.9%;进口10.44万亿元,下降13.1%;贸易顺差3.68万亿元,扩大56.4%。以美元计价,进出口总值3.95万亿美元,下降8.0%。其中,出口2.27万亿美元,下降2.9%;进口1.68万亿美元,下降14.1%。
在全球贸易不景气的环境之下,我国出口虽然下滑,但是从国际角度来看,我国的出口情况仍然优于其他的经济体。我国出口占据了国际市场份额比2014年整整提高了1.5个百分点,达到了13.8%,但是我国进口额因为国际市场大批商品价格下滑,加上我国农业生产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极速下滑,相比之前下降颇多。同时我国的出口制造业的地位逐渐提升,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的价值以及附加值都有所提升,其中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表现在,2015年,对于手机、船舶等出口商品相比之前分别上升了8.5%与13.3%,而机电产品与之前相比持平,占出口总额的57.6%,服装贸易所占比重也比之前相对进一步提高,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如玩具以及纺织品与家具等,较之前相比下降了2.7%,占出口总额的20.8%。
在进口额下降的趋势之下,我国的先进设备以及关键零件的进口基本稳定,较之前相比还有所扩大增长,同时电子商务模式的流行,使得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成了对外贸易发展的焦点与热点。民营企业环境适应能力强,经营机制灵活,在这样一个混乱的国际贸易趋势影响之下,我国民营企业的出口还在增长,这证明了我国民营企业正在高速的发展,同时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的多元化。
3.我国贸易行业发展趋势
在国际贸易持续下滑的低迷时期,我国的出口能力却在不断地加强,一般贸易的比重提升,机电产品的出口也在回升,随着出口增长的恢复正常,说明了我国贸易结构的优化程度越来越好,并且已经在国际贸易之中取得了进展,这十分有利于我国在全世界价值链中的位置提升以及优势的确立,同样的我国贸易服务发展趋势持续加快,高附加值的商品服务进出口快速提升。我国贸易服务发展形势一片大好,贸易整体的结构也在不断完善优化之中,我国所处国际环境相对稳定,十分有利于出口商品稳定增长的趋势,同时世界贸易大批商品的价格变化,对于我国战略性资源进口有着十分有利的条件。
我国经济发展保持持续平稳的发展,同时政府也出台了对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扶持政策,并且正在积极高效的落实发展政策,这让我国对外贸易方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创新,进一步的使得电子商务这一新模式有了更快的发展,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完善了出口发展的投资、信贷等体系,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企业自身技术的创新能力以及与国际贸易的全方位合作发展。
结论
世界经济正在持续温和的复苏,国际竞争也因为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更为激烈,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局势发展平稳,商品结构稳步优化,新的贸易行业活力正在持续注入,使得我国贸易发展趋势相对在国际贸易环境不景气的趋势之下更具有发展前景,而且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推动作用,我国应该进一步重视国际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五年来国内贸易行业发展现状[J].财经界,2011(03):20-21.
[2]徐光耀,孔庆峰.我国服务贸易与经济发展――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09):79-84.
前言
面临近十年以来铁矿石供不应求的局面,中国钢铁企业经历了铁矿石供应紧张,被动高价采购等一系列压力,同时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迫使其为了谋求发展和实现国际化经营战略,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贸易公司―钢铁企业采购进口原燃料主责单位(以下简称钢企国贸公司)纷纷开展国际铁矿贸易。
一、在供不应求求市场条件下钢铁企业开展国铁矿贸易的优势
与普通贸易公司相比,钢企国贸公司从事国际铁矿贸易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1.依托钢铁企业的需求,具有很多现成的进口铁矿贸易资源
由于中国的很多钢铁企业原建设初期的设计规模是依据其附近的铁矿资源建设而成,所以大部分的中国钢铁企业的初始规模较小,经过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钢铁大规模扩产,中国的钢铁企业对进口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有的甚至达到85%以上。近十年来, 大部分中国钢企国贸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进口铁矿资源。
2.需大于供的市场为铁矿资源丰富的钢铁企业从事铁矿贸易,提供了有利的贸易时机
3.以钢铁主业生产、技术为依托,为铁矿销售提供了有利的技术后盾
在钢铁企业大规模扩产的过程中,强劲的钢材价格使得钢铁企业为了满足钢铁扩产要求,多渠道地获取各种进口块矿、进口烧结矿、进口球团(酸性、自熔性和碱性的)、甚至对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氧化物都有进口采购,在高炉操作人员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的同时,也为钢企国际贸易公司开展国际铁矿的销售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在铁矿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铁矿资源理所当然地成为铁矿贸易的价值流中能给用户带来最大价值增值的来源。
二、国际铁矿市场形势正在发生变化
自2014年铁矿市场的供需形势随着世界四大铁矿供应商的扩产计划落实,加上中国钢铁产业产能力过剩,各钢铁企业产能维持在80-85%产能,使得世界铁矿石的供需出现了平衡,到2014年底2015年初将会出现铁矿供大于求的局面。
三、在供过于求的铁矿市场条件下,钢企国贸公司铁矿贸易价值流流程的再造
2014年5月以来,钢贸商随着国家银监会对贸易融资的一系列严格审核政策出台,一部分钢贸商企业也会退出国际铁矿贸易的供应链,而钢企国贸公司的铁矿贸易将如何利用其优势为最终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价值将是钢铁企业铁矿贸易中应着重关注和改进的方向。上世纪末以来,中国钢铁企业在生产中吸收了很多先进的精益生产管理理念,价值流就是手段之一。将价值流的概念引入国际铁矿贸易实务操作中,使实物流、信息流和时间(效率)管理相结合。
近10年以来,由于铁矿海运贸易量超过全球铁矿贸易总量的90%,海运铁矿贸易已成为国际铁矿贸易的主要模式,所以我们在此以海运铁矿贸易为例加以说明。
1.铁矿贸易(海运为例)的实物流程
2.铁矿贸易(海运为例)的信息流程
研究实物流的过程同时,充分提供信息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工具如智能手机和网络,建立起信息资源平台,从而使推销员通过信息流提高用户对信息的获取、挑选、合成、理解和利用所带来的贸易价值增值机会。
3.在铁矿贸易过程中,信息流对实物流的作用
(1)加强对实物流的协调管理,从而实现铁矿贸易中协同作用
根据价值链创始人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的竞争优势理论,铁矿贸易企业能将与铁矿有关的资源集中起来,是铁矿贸易竞争力的重要表现。集中度越高,协同效应越强,贸易效率就越高。
(2)促进实物价值流增值
实物贸易流向所需要的时间是一定的,如澳大利亚铁矿运到中国要15天,在贸易过程中,相应的单据流转根据贸易中间环节的多少到达用户的时间各异。为了不影响实物到货后的提货手续,通过信息流的再造如各贸易环节加入银行与用户的电子交单,单据流转的各环节的时间大大缩短,确保了实物的提货速度,使用户享受到铁矿实物按时提货以满足其生产需要的价值。
(3)提高贸易相关方对整个铁矿贸易价值链的反应速度
信息资源通过流传递给整个铁矿贸易的相关方,相关方通过信息的获取,会激发对实物贸易新思路。如2012年以来,山东钢铁集团通过投资获取了西非新铁矿资源,此铁矿资源的特点为氧化铝高而氧化硅底,需要配加高硅铁矿资源。通过信息资源的传递,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了解到山钢有对高硅铁矿资源的需求,就通过收购其附近小矿山的铁矿资源而推向市场,并按照指数定价的同时加大给使用量大的用户以每吨15美元的折扣。山钢国贸通过此类信息的传递,最终使此铁矿在生产中的配比有所提高,降低了用户的生产用料成本,实现了贸易价值的提高。
在铁矿贸易活动中,首先国际贸易公司应发挥前面提及从事铁矿贸易的传统优势,主要通过:与铁矿供应商、其他钢铁公司铁矿采购部门、铁矿贸易商、用户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丰富铁矿实物资源;其次在信息流方面,应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平台,此平台的建设主要辅助实物流,主要处理以下信息:
①在铁矿实物进行交易前,钢企国贸公司应提供给用户:在铁矿贸易市场上可以交易货物的数量、品种、价格、以及实物状态,供应渠道、未来对市场走势的分析,提供贸易实物的竞争优势和融资解决方案等;同时,应向用户收集:采购资金需求,贸易方式、铁矿使用结构、各种铁矿的使用配比、库存数量、维持生产的周期、采购原燃料的资金状况等。通过微信群、局域网络建立资源信息平台,会吸引用户的加入,加快实物贸易成交比率。
②在实物流转的过程中,对用户提供:实物交易对应的船舶动态信息、实物交易对应单据流转信息、与实物交易有关的目的地类似货物交易信息、以及货物到达目的地后用户对实物需求急缓度、满足需求的物流解决方案以及帮助用户满足要求的应对措施、目的(港口)地船舶排队状态,用户物流解决方案和费用要求等。
③在实物到达用户后,对用户应提供:使用实物的各种方案下的成本结果预测、使用实物生产操作的经验、各种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实物质量跟踪及用户使用后的反映跟踪等。
钢企国际贸易公司铁矿贸易对以上的实物流和信息流进行时间价值的衡量、评价和改进,最终形成如下的价值流流程:
从海外中小采购商来看,信息不对称,缺乏供应链可视性和灵活性,受到快时尚的冲击,零售端对交货准时性要求越来越高;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资源的采购商只能委托贸易公司来进行代采。
从外贸公司来看,虽然他们占据了外贸半壁江山,但供应链中间收取15%-20%的费用,订单分散,效率低;
从国内中小工厂来看,一些品质上很有优势的中小工厂,因为信息不对称,获客渠道单一,没有稳定的订单来源。加上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资金回笼慢,使得这些优质的中小工厂也面临着困境。
于是,严波想要打造一个服装供应链平台,来帮助海外企业对接优质的工厂。蚂蚁优厂从2月底开始组建团队,到今年8月开始在数家工厂进行内测, 11月平台订单量预计将超过百万元人民拧
保证品质
目前,蚂蚁优厂主要服务的用户为海外年采购方,前期以北美市场为主,每个采购商的年采购额为几百万、几千万美金,他们大都为大品牌提供设计,或者是某品牌的子品牌授权商,大部分都通过委托贸易公司代采,但贸易公司的弊端一方面是,对品质上和流程可视化的把控较弱;另一方面是,能够触达的工厂也比较有限。
而这也是蚂蚁优厂的核心之一,在通过平台来对接更多工厂的同时,蚂蚁优厂还在两个方面进行严格把控:
1.品质。
蚂蚁优厂在产品早期(原材料到)、中期(半成品)、尾期(有成品,但还没有包装)末期(成品装箱)都会进行质检,来确保材质、工艺、流程、成品符合要求,并及时发现问题,把工厂和采购商的损失减到最小。
2.交期保障。
蚂蚁优厂研发了一套系统,通过条形码的扫描,采购商可以实时监控平台上的每个订单,了解订单的生产进度,从而预估完成时间,如果预估无法按时完成,可以迅速采取措施,在工厂间进行调度。
因为所有的质检人员都由蚂蚁优厂负责,严波常常受到质疑,这样做是不是太重了?但严波认为,虽然要建立自己的质检团队,负责每一笔订单的质检,这看起来有点重,但这是整个平台等核心所在,而且,将每个质检人员安排在相应的区域,负责几家工厂,加之每笔订单都较大,因此质检人员都工作量也在可控的范围内。
未来要拓展供应链
蚂蚁优厂是否也面临着跳单(买卖双方跳开平台直接对接)的风险?严波认为,外贸市场信息壁垒较高,因此,他们需要委托第三方,但传统贸易公司比他们费用更高,而且蚂蚁优厂的品控也比传统贸易公司更深入:
除了上述的品质和交期保障,蚂蚁优厂对各个环节都做了一些改进。例如,贸易公司传统的做法是通过电子邮件来下单,需要多次往返沟通,信息比较分散,而蚂蚁优厂平台将下单流程标准化,所有信息都会上传到订单页面,避免漏掉重要信息。
同时,他们还将工厂标签化,也就是根据工厂的规模、品类打上多个标签,需求方订单后,会根据订单属性来匹配相应工厂,使资源分配更精准。
此外,蚂蚁优厂还同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合作,由他们进行报关、物流、退税等服务,让用户获得一站式服务体验。
未来,蚂蚁优厂还将开通供应链金融服务。帮助工厂将资金周转率从一年3次提高到12次。
严波说,会通过平台的数据沉淀来作为风控的基础,同时为了把控风险,在出口时,蚂蚁优厂会成为报关主体,因此也是收款主体,采购方所付资金会先经过他们。此外,蚂蚁优厂会对每一笔订单购买出口信用保险,来控制信用违约的风险。
对工厂要求严格
目前,蚂蚁优厂的盈利主要依靠几个方面:
1.订单佣金,蚂蚁优厂会对每个订单抽取较低的佣金;
2.按照效果向工厂收取年费,如果工厂没有在平台上获得订单,则不需要收费;
3.供应链金融。
严波借助自己在北美的资源,通过佣金分成的方式来获取客户,同时,采取半封闭的方式,对工厂进行严格把控,进入的工厂不仅需要有较强的合作意愿,还需要在品质、价格上有一定优势,同时,人权,消防等各项资质也都比较完善。”这些都是国外采购商比较看重的东西。中国2015年有出口记录到美国的服装工厂是一万六七千家,虽然蚂蚁优厂前期能占到的量仍旧很有限,但这当中属于中等的工厂无论从产能还是品质都比较靠上。”严波说。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132-01
摘要:当今时代物流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本文论述了物流的发展历程,科学性及管理方法。
关键词:物流管理 科学性 管理方法
一、物流发展的历史回顾
1、中国的物流研究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在历史中我国也有非常出色的物流运作,早在隋朝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承担南粮北运的国脉操作,就是一条世界闻名的物流大通道。
2、物流理论真正起源于美国,即起源于二战期间的美国后勤管理,英文为LOGISTIC。二战后美国真正形成并发展了物流理论。其后物流理论随美国对日本的保护也传人了日本,日文直接产生了物流的词语与概念,而我国则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大批留日学者的带人从而直接延用日文“物流”。从而引进了这门研究。我国物流界泰斗王之泰教授,为我国物流理论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著作(现代物流学)目前仍为许多大学研修物流课程时的必修本。
3、同时我国随近些年改革开放的步伐,美国经济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大,一部分学者直接引用一些理论,从而使直译过来的“后勤管理”已成为与“物流管理”相有所重叠的名词。
4、同时我国随近些年改革开放的步伐,美国经济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大,一部分学者直接引用一些理论:从而使直译过来的“后勤管理”也已成为与“物流管理”相有所重叠的名词。物流研究产生在当代有其必然趋势,发达国家之所以开始研究物流是由于其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利润逐步减少。而其追逐利润的嗅觉迫使其开始发掘这块被其所称为“第三利润泉”的物流领域。
二、物流管理的科学性
1、物流服务理念的科学性。树立新的物流服务理念,就是树立客户至上的理念,导人先进的物流服务理念。以全面提升客户价值作为服务的目标,提升市场导向型的物流服务水平,实现“三个延伸”,即由基本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由功能服务向管理服务延伸,由实物服务向信息流、资金流服务延伸。导人物流服务方式,企业通过与客户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变传统的与客户“一单一结”的拣选交易方式与客户共同制订物流服务方式解决方案的现代服务方式。
2、物流组织模式的科学性。由于不存在一种适合任何企业的物流组织设计方法。因此,企业管理者在物流组织模式的选择上,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创新。物流组织由职能化向一体化转变。没有企业内部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企业可以尝试将现有结构下的功能进行合并。建立以物流为导向的水平组织结构,现代企业物流组织必须由过去的职能型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导向型。
3、是物流管理技术的科学性。物流管理技术创新应以网络及电子商务为依据,通过集约化通过集约化、现代化管理,缩短产品运转周期,实现企业的零库存和少库存,企业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利用ERP系统,电子商务套件和CRM系统等网络技术,将上下游企业组成一个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供应链网络。
三、物流的管理方法
(一)采购物流在科研生产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和加入WTO,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要抓住两个环节
1、不断加大投入开发新产品,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无,你优我新。”
2、不断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以保证新产品有竞争优势,老产品有旺盛的生命力,确保在“你死我活”的价格大战中赢得市场。无论是从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角度还是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角度看,物流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而且愈来愈得到人们--的重视,物流被视为“第三利润源”,它是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物质消耗之后又一获取超额利润的来源,物流包括了企业外购配套产品和自制产品在内的采购、运输和配送、保管、搬运、购物流、生产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
(二)物流主要包括以下业务流程
1、物资需求计划编制:依据企业的主生产经营计划(MPS)编制物资需求计划(MRP);
2、物资采购计划编制:根据物资需求计划,经平衡利库后形成物资采购计划;
3、采购:选择配套生产厂家,签订订货合同,必要时支付预付款;
4、采购过程监督:对配套生产厂家的生产情况进行跟踪,必要时进行下厂催货、监制、验收:
5、提贷、接货:从和产厂家或货运中转站提贷。或接收货运公司发来的货物:
6、入库检验:对采购产品进行检验。筛选,复验,不合格产品办理退货、换货、降级处理等;
7、采购结算:与生产厂家进行结算;
8、仓储保管:对库存物资进行整理、维护。对库存量和存储期限进行必要的控制:
9、出库配送:按照用户需求配送。必要时进行下料和简单加工;
10、供应(销售)结算:按产品进行成本核算(企业内部),或与用户进行资金结算(企业外部)。
(三)预测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环节
1、准确的预测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客户在做出购买决策后,对于交货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总会希望立即,至少是在合理时间内收到所购买的产品,享受所需要的服务,如果企业根本没有预测,或是预测不准确,总是不能满足客户对交货期的要求。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为此而丢失的订单会越来越多,对于该类贸易公司而言,因为其供应商与消费产品市场的距离远,所以,要想满足。客户对交货期的要求,更要有准确的预测,才能在竞争中不被打败。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改革探索
电子商务指贸易双方借由网络进行交易,企业双方无须见面便能够完成贸易,使得国际贸易具有全球性以及开放性的特点。目前,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进行贸易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应注重对自身国际贸易方式的改革,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以促进自身经济的增长。
1.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1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
如今,大部分企业都开始利用电子交货手段替代其余交货方式,使得电子商务贸易额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也补足了其余贸易方式贸易额的降低。如电子商务的出现,会使得企业信件、跨国服务以及有形货物贸易额降低,但电子商务能够帮助企业节省成本,同时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补充了其他交货方式贸易额降低带给企业的损失,提高了企业整体的贸易额。企业运用电子商务,能够获得数量更多的商业机会。这些商业机会一部分来源于新的贸易,即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原本需要大量投资的项目,如网络授课、医疗以及数据交流更换等。另一部分来源于电子商务对企业贸易成本的控制,降低了货物的交易成本,更为适应国际需求。不仅如此,电子商务还可以作为传统交易方式的辅助手段,企业可同时运用有形货物贸易以及电子商务完成贸易。通过网络进行市场调研、广告宣传、网上支付等工作,达到为贸易辅助的目的。由此可见,电子商务能够使企业突破时空对国际贸易的限制,实现了国际之间信息以及资源的传递,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2虚拟市场的兴起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最大的影响,便是其衍生出了新型的交易市场,即虚拟市场。大部分的人消费观念随着虚拟市场的兴起,也逐渐产生了变化。网络订货、网络宣传、网络谈判等渐渐替代了原有的贸易方式。大型企业也开始注重对自身企业的改革,希望占据虚拟市场的市场份额。EDI工程融合了信息技术以及社会服务系统。进口商以及出口商都开始运用电子表格实施进出口商品的保管、商检以及运输等工作。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同时也缩小了企业的贸易成本,缩减贸易的时间以及程序,企业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以及资金创造新的贸易机会。国际市场的贸易节奏通过电子商务得到加快,形成了新型的市场空间,国际贸易企业借由网络连为一体。
1.3国际贸易方式发生了改变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具体有以下方面:
第一,交易工具。原有的交易方式当中,企业需使用纸质的订单、发票以及海关申报单等单据。但是EDI可将上述经济信息直接转化为格式标准的电子文件借助网络进行相互传递。不仅如此,企业的宣传方式也不仅局限于电视、报纸等传统宣传方式,企业可以在网络当中进行产品宣传。企业领导之间的交流以及谈判也可以在网络完成,利用E-mail实现部分文档以及信件的传递,缩减了企业的贸易成本。
第二,付款方式。企业运用电子商务之后,便可借助网上银行系统进行支付或是收款。即销售企业要求对方将支付款存放于指定的电子银行中,或是信用证公司的计算机之中。交易确定之后,销售企业在网络终端登录,便可以在网络中完成资金的计算。计算无误后,进行转账即可完成交易。这样一来,便形成客户与银行、银行与银行的付款渠道。虽然,目前的网络安全仍旧存在一定问题,导致网络交易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然而电子货币代替纸质货币是国际贸易必然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
2.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的改革
2.1国际贸易运行机制改革
电子商务促进了国际贸易运行机制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的运行更为便利,且其运行效率也有所提高,加快了国际贸易一体化的发展速度。大量企业运用电子商务,逐渐转型成为电子公司,借助互联网将世界中各个国家的企业凝结为一体,丰富了企业的市场,也方便了不同国家企业之间的交流。进口商以及出口商在电子公司的协助之下,寻求贸易对象的难度会大大降低,进而促进国际贸易效率的增长。除此以外,电子商务所使用的是无纸化贸易,导致无形贸易与有形贸易开始渐渐融合,时间以及空间都无法限制企业实现国际贸易,区位优势以及区位劣势对贸易的影响渐渐缩小。
传统国际贸易当中,企业在选择贸易对象时,必须考虑货物的运送方式以及运费,同时还需考虑区位因素。不仅如此,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谈判也会延长贸易的时间。以跨洋贸易为例,传统贸易模式当中,企业领导之间若要进行谈判,需面对面交流,耗费了大量时间。贸易确定之后,企业还需支付大量的运费。上述问题使得国际贸易中的货物价格普遍较高。若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处理贸易,首先,双方企业谈判人员无须面对面便可进行交流,减少了贸易时间。部分较为重要的文件或是方案,也可直接通过网络相互传递。其次,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货物款项的收取与支付,无须进行纸币交流,避免纸币在运送过程中出现意外。最后,针对部分能够转化为数据的物品,销售商也可将其直接转化为网络数据进行传输。至于无法转化为数据的货物,企业也可借助网络将海关申报单、提货单以及商务合同订单等单据传送到对方计算机当中,以达到降低经济成本的目的。由此可见,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进行改革,能够有效提升国际贸易运行机制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控制了国际贸易中货物的价格,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交流更为频繁。
2.2国际贸易管理改革
传统贸易方式下,国际贸易公司在了解自身发展情况方面需投人大量精力。电子商务出现之后,国际贸易公司可借助电子商务对当天的经营状况进行汇总以及整理,并根据汇总结果适时调节供应商具体的供货数量,提高公司资金的流动速度,减少商品库存。之后,企业可要求下属分公司对自身库存以及销售状况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并通过网络将调节计划发送至分公司或出口商处,分公司以及出口商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总公司的调节情况对自身销售进行调节。国际贸易公司应积极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建立产品信息库,及时记录各类产品的销售量,并进行登记,以便对自身产品的销售情况有具体了解。
国际贸易公司可借助电子招标进行出口商品的配额工作,对电子招标活动进行管理。电子招标极大程度地缩减了招标流程,以便企业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招标活动。同时,电子招标还能向企业及时反映招标商品的具体情况,对招标商品进行检查、跟踪、调整等,提升招标效率。企业也可借助网络搜索招标企业的实际情况,能够及时发现部分企业存在的问题。企业可借此取消该企业的招标资格,避免之后招标当中出现违规操作。由此可见,国际贸易企业可借助电子商务改革自身的管理方式。
[关键词] 经销商;跨国医疗贸易公司;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c)-108-03
Case research and practice discussion on domestic agent management of the transnational medical commerce corporation
XU Nan1,2,YANG Yue2*,LIN Lin2
(1.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16,China;2.B.Braun Medical(Shanghai)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Beijing Representative Office, Beijing 10002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cultivating excellent agents, to make the transnational medical commerce corporation take the chance of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by gaining perspective ability. Methods: Documents research and case research were used together. Results: It was very important for medical commerce corporations to evaluate, select, communicate and encourage agents.Conclusion:It has profound significance for transnational medical commerce corporation to manage agents successfully.
[Key words] Agent; Transnational medical commerce corporation; Management
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内开展业务,拥有一个能反映企业全球战略目标的中央决策体系,且各个实体以独立法人资格分享信息、资源和分担责任的工商企业[1]。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某跨国医疗贸易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其产品范围既包括药品,也包括输液泵、留置针等医疗器械。本案例中的跨国医疗贸易公司结合了跨国与医疗贸易两方面的特点。
我国加入WTO后,跨国医疗贸易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不仅与国内医药企业形成竞争态势,与同类跨国医疗贸易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国内有关经销商管理的理论已有一些,通常跨国医疗贸易公司可以直接应用相关理论,但由于医药产品的特殊性,跨国医疗贸易公司对经销商的管理既涉及最基本的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知识,又涉及医疗贸易方面的相关知识,企业的经营方式中包含了国内外各种管理和营销模式,为经销商管理又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1 经销商管理理论概述
经销商是指在从事商品交易的业务活动中拥有商品所有权的中间商[2]。制造商在销售过程中,为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当中去,大多都会选择由经销商来代替自己销售产品,于是,对经销商的管理就成了制造商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经销商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源于营销管理理论,它将经销商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倡导企业将产品、价格、质量、渠道、促销方式等可控因素相互配合,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设置一个统一的平台让经销商共享企业的各种营销计划,通过经销商来发现营销过程中的漏洞,并及时弥补以防客户流失。
经销商管理程序通常包括经销商评估、选择、沟通、激励与维护这四个步骤,管理好经销商可以帮助跨国医疗贸易公司扩大业务、节约成本、事半功倍,最终实现利润的增长。
2 运用经销商管理理论对某公司经销商进行分析
2.1 经销商选择和评估不当导致管理漏洞
某公司北区一级经销商分布如表1所示。经过经销商评估和分析发现以下问题:①黑龙江省、辽宁省和天津市的一级药品经销商较多,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在省级招标中有争标现象,二是一家经销商只给一家医院供货,浪费公司的资源。②随时订货随时签合同,致使出现了回款延期现象。由于没有惩罚措施,常常发生断货而影响销售。③公司没有限制一级药品经销商给医院的供货价格,使各医院供货价格高低不等,影响了各省市级的中标价格。
在经销商评估基础上,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①药品经销商和医疗经销商的具体分配数据不理想,需要整合。②没有与经销商制定具体的经销协议,以致销售出现混乱。③在选择经销商之前没有严格制定合理的一级经销商评估标准,对一级经销商的管理存在漏洞。
2.2 经销商评估标准单一导致资源浪费
在某市的一个地区,公司未进行充分的调查,仅按照销售业绩便选择了A、B、C三家经销商,并未充分考虑每个经销商的详细情况及公司的最终目标。由于药品供货的路线不同,所以运输标准也不同,最初该地区的经销商运输费用以及2006年A、B、C三家经销商的进货情况及费用见表2~5。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公司发现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经仔细调查后终于找到了根源所在。原来,该地区只有三家医院,因此分配方案只能是一家经销商给一家医院供货。而每家经销商给医院供货的时间、数量与路线都各不相同,再加上该地区的人口又较少,医院所需药品不多,于是就造成了较大的成本浪费。
2.3 沟通障碍导致某公司经销商库存出现近效期产品
某公司曾出现过医疗经销商和药品经销商的库存过大,使公司出现近效期产品的现象。以某公司A药品为例,由于其不属于主打产品,销售人员为了拿到高收入,仅主推某公司的另一重点品牌,而忽略了A药品的宣传,造成A药品的滞销,出现近效期产品20 000瓶。
分析经销商出现近效期产品主要是由于公司与经销商的沟通和交流不够。缺少沟通和交流,企业就很难掌握经销商的销售情况,更不会了解经销商的困难所在,当然也就谈不上帮助经销商解决问题了。因此,确定了某个经销商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之后,公司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沟通交流方案,才能更好地管理经销商,避免发现问题后产生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4 缺乏激励和维护导致经销商窜货问题
在2002年以前,某公司的销售渠道策略是在同一地区可能有两家以上的经销商。在有限的销售区域内,经销商之间容易进行价格战而向其他区域窜货。如果同时又出现销售不利,积压商品较多,售后服务不好,不能快速退货时,经销商就有可能为了加快资金周转的速度和减少损失,把这些产品拿到其他畅销的市场上进行倾销,于是便产生了窜货现象。
经销商窜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激励与维护。激励与维护策略是一个公司对经销商销售产品表现的一种鼓励与惩罚政策,可以帮助公司及时发现经销商的窜货现象,纠正经销商的不正确行为,同时给予优秀经销商一定的奖励措施与优惠政策,留住优秀经销商资源。
3 按经销商管理理论来解决某公司的问题
经销商管理的实质就是有效运用经销商资源,进行开发、维护、运用并使其增值。经销商管理没有固定的实施方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某公司在分析经销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后,制定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并加以实践证实了方案的可行性。
3.1 经销商选择与整合方案
某公司利用经销商评估后的结果,通过招标等方式对各地区进行经销商整合,以北京为例,原有8家普通护理一级医疗经销商,经常出现抢夺市场的情况。在2007年签署协议以前,公司对8家经销商做了评估,最终确定保留4家的一级经销商资格,其余4家降为二级经销商。经过公司对所有的药品一级经销商和医疗一级经销商进行的全面评估,最终制定了理想的经销商分配方案,见表6。
从2007年开始,某公司与一级经销商签定经销协议,经销协议对资信限额、付款天数、区域、分销商的任命、甲乙双方的义务、订单签署、版权材料、协议的解除和终止、争议问题处理、经销范围等做了详细说明。此经销协议就一级经销商的供货价格、一级商给二级商的价格、经销商给医院的供货价格等也进行了特别的标注,同时要求一级经销商每月需要向公司提供医院和二级经销商的流向,以便我们随时掌握市场的变化,并与每家一级经销商同时签署经销协议补充协议,补充协议包括销售折扣、与主合同之关系、生效、销售折扣计算表、可供价目录等的补充说明。
评估经销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全面分析经销商与企业的共性和特性, 结合各种特点来判断一个医药经销商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为经销商制定了一个评估标准,具体包括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对经营状况和经营环境的熟悉程度、资金实力、物流资金管理、人员管理、合作意愿、同业口碑、客情、市场开拓能力十项。按照合适的评估标准对经销商进行评价,可以帮助企业正确认识经销商的各方面能力,正确选择企业需要的经销商,与企业共同发展,共同实现目标。
3.2 完善经销商评估标准优化物流运输的解决方案
公司改变以往单纯以销售业绩评估经销商的方法,对此地区的经销商进行多方面的评估与费用优化,全面分析公司发货距离的远近及费用情况。最后公司将B、C两家由一级经销商降为二级经销商,指定A公司全面负责此地区的医院进货,则A公司的进货量及产生的运费见表7。这样,与表3相比,进行经销商整合后,一年节省了运费1 450元。我们将对其他地区的经销商进行类似的整合,减少不必要的费用,节约资源。
3.3 加强沟通减少近效期产品的解决方案
某公司发现该状况后,加大了A药品的市场推广力度,与经销商一起做客户的工作,举办大型学术会议,同时采取赠送样品等措施,结果该公司在三个月内把近效期产品全部销售出去。为避免再次出现近效期产品,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各产品按一定比例重新给销售人员制定奖励制度;②制作不同类型的有关产品介绍的幻灯片,便于销售人员推销药品时为不同的临床科室讲解;③在区域内举办大型学术会议,进行产品的宣传介绍,让更多的客户了解公司的产品,扩大产品知名度;④要求经销商的备货不超过一个半月的库存量。
经销商是企业的重点客户资源,沟通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企业需要在此花费一定的精力,如系统整理经销商的资料,建立详细的经销商档案,建立经销商数据库,包括与经销商的每一次交易、电话、合同的签署、营业概况等。以资料为基础去了解经销商,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经销商是伙伴,企业只有时常与经销商沟通,才能获得经销商的销售信息,把握经销商的销售进度,发现存在的问题,解决经销商的困难,实现企业与经销商的共赢。
3.4 运用激励和维护对窜货问题的解决方案
2006年以来某公司一直重视窜货现象。经过实践,制定了一些措施,初步解决了窜货问题。
对医疗产品在国内进行了条码处理,如经销商或销售人员发现窜货产品,可以把带有条码的外包装和标签寄给总部,将会有专人查询。通过条码的识别可以判断货物的来源,从而确认哪家经销商跨区销售,公司根据与经销商签定的协议进行处理:如果发现甲方进行任何形式的跨区(跨医院)销售(投标), 初次,乙方将给予书面警告、没收甲方50% 保证金,并暂时停止甲方的订货;没收的保证金将以市场支持的方式投入到受害方的市场宣传活动中,甲方需补足被没收的50% 保证金给乙方后,方可恢复正常订货。如果再次出现任何形式的跨区(跨医院)销售(投标), 乙方将再次没收甲方50% 的保证金并取消该权,没收的保证金处理同上。通过一级经销商的流向查询,发现药品经销商出现跨区销售的,也会根据协议进行处理,对其进行罚款或取消权。
激励与维护政策可以有效解决经销商窜货问题,奖励与惩罚都是必要的。一个通过了严格评估的经销商,各方面的能力均应该具备,如发生窜货,可能是公司后期的激励与维护不够。经销商的销售业绩良好时,公司应该设置奖励制度,如铺市陈列奖、网络维护奖、价格信誉奖、合理库存奖的功能奖等,哪怕是只有一张小小的贺卡,同样能强化双方利益和非利益的长久合作关系。如果经销商违反了规定,惩罚更是必须的,纵容经销商的行为只会让经销商不停地犯错误,最终导致经销商与企业的合作停止。
4 结论
经销商管理这一话题的探讨一直都是被受大家关注的,对经销商管理的研究也将持续地进行下去。跨国医疗贸易公司管理经销商的特殊模式是行业内值得关注的一个热点,有效管理跨国医疗贸易公司的经销商将使跨国医疗贸易企业具备良好的竞争优势,为在全球市场获得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使跨国医疗贸易公司站在世界医药经济的前端,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赖刚. 跨国公司在华人才本土化战略及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2:39.
[2]朱灵标.企业与中间商[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2(03):199.
关键词:服装供应链 QR 精益零售 信息集成 整合模型
我国是服装生产大国,服装业在国民经济和世界服装经济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服装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纺织业中加工层次和附加值最高的品种。服装供应链非常复杂:从服装产品本身的属性来看,存在着明显的多变性和循环性,服装市场是多元化、多层次变化发展的引导型市场,日益表现出个性化、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从供应链角度来看,服装供应链涉及的支持产业多,采购和供应关系复杂。
服装供应链长和市场变化快的矛盾,加剧了“牛鞭效应”产生的结果,不仅生产经营跟不上市场,而且还容易造成缺货、剩货,甚至是库存成本上升。此外,服装业在快速变化与多元化市场面前,常常表现出规模不经济:组织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的过度专业化导致服装供应链效率低下、柔性较差。
综上所述,服装供应链必须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以供应链最小成本来最大化满足消费者需求,但由于在不同模式中供应链主导者归属不同,本文将结合不同模式探讨具体QR(快速反应)策略。
服装供应链的主要运行模式
我国服装供应链中,物流在三种模式中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信息流和资金流。所谓供应链中的主导者,即控制了整条链信息和资金的供应链管理者。根据服装供应链的主导者角色差异,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种不同运行模式(如图1):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制造商主导型供应链以及贸易公司主导型供应链。主导者应主动整合整条供应链,进行跨企业间的战略性、系统性协调,快速反应,达到供应链整体和各成员利益的最大化。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中,服装零售商可以采取“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或者“纵向本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管理模式。前者指通过所有权(投资自建、投资控股或兼并等)来管理控制为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的其他企业(Ellram,1991),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这种管理模式已逐渐暴露出种种缺陷:增加企业投资负担、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等;后者指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上,其他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合作企业完成,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在“纵向本体化”模式中,服装零售商来自不同产业的节点企业,依次连接起来,协调纱线生产商、面料生产商、服装生产商不同供应链成员间的活动,形成了“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如图1所示)。
制造商主导型供应链。与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相比,制造商主导型供应链同样属于传统采购型供应链;不同的是,零售商对制造商的控制权限弱化了,服装零售商仅仅下单给服装制造商,后者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产品送达给前者。服装制造商可以采取后向一体化策略,甚至可以运作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供应商管理库存)控制零售商的库存,驱动整体供应链,起到主导者作用。
贸易公司主导型供应链。服装在我国整个出口商品中占有重要比例。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通过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服装业对国际纺织品市场的依存度越来越高,服装业正逐步转变为世界服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服装行业中,贸易公司尤其是大中型服装出口企业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显著:贸易公司可以直接获得国内外的客户订单,能够控制服装供应链上游企业的供给和需求,同时利用其在信息、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整合供应链资源、协调供应链成员,降低成本、提高绩效,起到整条供应链“服务提供商”的角色。
总之,服装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以及出口贸易条件的不利,给我国服装企业造成了“内忧外患”的格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服装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是决定其竞争力大小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其它行业相比,纺织业的明显特点是季节性强,要求早进早出,并且退货较多,所以对企业和行业的响应速度相比其它行业要求更严。而目前我国纺织业存在的问题恰恰是信息不畅通,整体供应链非常散乱,协同差。因此,服装纺织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出路在于打破各个环节企业“边界”,通过跨企业间的协作,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企业的响应速度。
QR策略在服装供应链模式中的应用
在上文提及的三种模式中,具体的快速反应策略可以做一些探讨,本文有针对性的给出三种策略。
(一)精益零售模型
在零售商占主导地位的服装供应链中,零售商不再在每个销售季节之初提前下大订单,而是要求制造商随时不断地为自己补货:定少量的产品,每周根据销售的情况,决定下周的补货计划(Abemathy,1999)。
在精益零售模型中,精益零售的驱动力量(电子数据交换、条形码、POS等技术手段)降低了整体供应链的风险,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如表1所示),能够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做出反应。
(二)推式&拉式系统整合模型
笔者认为,纯粹的推式(或者拉式)理论在服装供应链中的适用性是有限的:一方面大规模、大批量的生产导向观念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服装消费者很大程度上会以具有先见卓识的企业为导向,终端个性化需求难以完全把握。
综合考虑,服装供应链中可以融入推式&拉式系统整合模型,即区分服装个性化需求点,无差异的部分可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有差异部分体现客户的定制需求。在以制造商为主导的供应链中,服装生产商可以将“印染、印绣花”(具有个性化需求特色的工序部分)从传统上的面料生产过程前移至成衣出货前的后道工序中(如图2所示)。个性化需求点离需求发生点越近,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必然提高。
(三)跨企业信息集成技术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服装供应链的运作模式提供了技术基础,快速反应机制的实践更具现实意义:实现跨企业间的协作,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在操作层面,核心企业(如贸易公司)具备信息、资金等资源优势,因此基于核心企业的信息集成技术一直是热门话题。
在诸多方案中,基于多的信息集成技术(Multi-Agent)就是其中一种。但由于该方案必需明确数据库格式,增加供应链成本,是需要优化的方案。基于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XML进行数据集成,只需对异构数据源进行XML格式的封装(Wrapper),以XML文件格式存入XML虚拟集中存储器中,用户可以通过接口调用XML格式的信息(如图3所示)。例如核心企业(贸易公司)通过基于XML的信息集成技术,承担了服装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包括技术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以及客户的信息协调和控制功能。实现了跨企业的信息集成,提高了整条链的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本文通过讨论我国服装企业供应链几种主要的运行模式,认为服装供应链的主要问题在于是否能实现快速反应(QR),实现供应链的管理目标。因而,参照其他行业供应链管理方法,将先进、适用的方法引入服装供应链各种模式中,并结合服装供应链的特色,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杨丹辉.中国服装业产业组织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3 (5)
2013年以来,根据国家战略要求和市场需求,中国信保进一步加大了产品和承保模式创新力度,为企业制定个性化产品组合方案或承保方案,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风险保障需求。通过产品升级、流程再造和业务系统优化,更加有效满足市场需求。通过服务前移,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出口贸易或海外项目的前期商务谈判和融资安排,全程风险管理顾问服务模式日臻成熟完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客户的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信用保险组合拳助出口企业多元发展
针对部分出口企业开拓新市场需求大、业务范围广、融资需求大等特点,中国信保发挥专业优势,推出了包括资信调查、全程风险监控、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国内信用保险、特定合同保险、出口卖方信贷保险、出口买方信贷保险等综合产品和服务方案,全方位支持出口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调整业务结构,以及建立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为企业保持业务高速增长和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武汉的电信设备制造商烽火国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不久前借力出口信用保险成功挺进了供应商竞争激烈的巴西市场。在当前外需不振的严峻形势下,该企业不仅稳定了国际市场份额,同时还保持了出口逆势增长。经过多年的合作,该公司依托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加强了对贸易风险的过程控制,并逐步将信用管理的理念嵌入到业务运作流程中去,从买家信用评估、合同条款确定、下单生产到销售回款的整个业务流程中始终体现信用管理的痕迹。中国信保对买家限额的批复情况也成了该公司销售决策最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
广东广新集团也是中国信保“全方位”深度服务的受益者。凭借中国信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综合保险产品,广新集团加大和国外大型超市合作,为国外大型超市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从而实现了从代工厂出口向代国际买家采购的转型。针对船舶业务周期长、融资难、交船难的行业特点,中国信保与广新集团开展了“出口买方违约险产品+银行建造期贷款+买方信贷保险产品”业务合作模式,极大提高了广新集团的资金使用效率,在优化财务报表结构的同时还能有效规避外币汇率风险。为解决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和大型机械设备出口业务中的收汇风险和融资问题,中国信保向广新集团提供了“特定合同保险+出口卖方信贷保险”组合服务模式。为帮助广新集团吸引更多工厂加入供应链条, 中国信保为广新集团“量身定做”贸易公司工厂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产品,以广新集团作为平台,这些工厂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并在收汇获得保障的情况下联合银行提前为这些工厂结汇,帮助工厂控制海外买家风险及缓解资金压力。此外,借助中国信保的国内信用保险产品,广新集团的国内采购业务和进口产品的国内销售业务也实现了稳健增长。目前,信用保险的风险保障已经覆盖了广新集团的整个业务链条。
小微企业专属“全风险覆盖”保险产品受青睐
小微企业普遍具有规模小、人员少、交易方式保守、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是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政策重点扶持的群体。中国信保在传统出口信用保险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突破和简化,推出的“中小企业综合保险”、“小微企业信保易”等全面覆盖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的保险产品彰显成效,在小微企业群体中备受青睐。
2013年一季度,在驰名中外的“蜜橘之都”江西南丰,就有42家小微企业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蜜橘出口季节性强,出口周期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资金不足、对买方信用状况不了解、收汇风险大等难题。兄弟果业公司在办理了出口信用保险后,对外出口信心大增,2013年前两个月,出口蜜橘金额达434万美元。微红果业公司去年还是通过深圳的贸易公司出口,在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之后也开始大胆地直接闯荡国际市场,前两个月的出口额已超过2012年全年出口额的一半,从而带动了旗下5个蜜橘生产基地,上千家农户的收入增长。
江苏太仓的拓菲贸易公司专门向非洲出口渔网。经理小沈曾有在非洲的经营史,对当地情况非常了解。2012年投保信用险时,他仅仅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并未想到自己的业务会出险,但是他现在很庆幸自己做了这样的选择。2013年1月,他的一个尼日利亚老客户由于资金短缺,拒绝提取已经到港的货物。情急之下,小沈想到了中国信保。在理赔专员的指导下,小沈对该买家拒收的货物进行了转卖。“转卖的货物预计四月底可以收到货款。上个买家拒收造成的滞港费用将由中国信保负责赔付。”通过这次经历,小沈对风险和信用保险有了深刻认识,立即把原来的保险换成了一份风险保障程度更高的保险。
博览会引出的念头
冯筱明现在是德国一个贸易公司的老板,但1997年以前,他还不过是国内一家贸易公司的业务人员。多年中规中矩的工作、每月几千元的收入,让他始终不满足。他觉得自己有经营的头脑,仅仅是缺少一个机会。1997年的夏季,公司派他去德国慕尼黑参加建筑机械博览会时,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多年的外贸工作经验,让冯筱明很清楚一点:许多中国产品在欧洲的售价往往是出口价格的数倍,其利润空间很大,但是,中国的出口商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利润。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生产商不掌握销售渠道,一种中国出口商品往往要经过中国外贸公司、港台的转口公司、欧洲外贸公司、批发商、零售商等多道转手,层层加价后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此时价格已经大大提高。
冯筱明与德国外贸公司打交道后不久,就开始留心结交一些德国厂商和批发商。他每年更是利用到德国参加博览会的机会结识了不少德国的老板,同时也掌握了在德国的一些销售渠道。1997年时,他已经可以将销售渠道中的多道转手排除在外,直接与德国商人联系了。在这一年的慕尼黑博览会上,他结识了柏林一个小贸易公司的老板翰克林。翰克林对于冯筱明手中的中国企业资源和德国销售渠道资源都相当感兴趣,如果冯筱明能成为他的合伙人,他一直半死不活的企业一定会再现生机。
经过与翰克林多次的接触,冯筱明觉得翰克林虽然手中资源很少,但也算得上一个精明和真诚的商人。不过,对于一个在德国的外国人来说,与德国人合伙做生意,始终让冯筱明心中觉得不那么牢靠。他开始四处打听,用何种方式可以让自己既合法、合理地在德国生活,又保证自己的利益。最终他与翰克林联名注册一个贸易公司,翰克林负责5万欧元的注册资金,而冯筱明则依靠自己的资源作为投资,占公司37%的股份。
商量妥当后,冯筱明先回国了。因为在德国办理注册手续十分繁杂,通常情况下需要3个月的时间。冯筱明便利用这3个月的时间,与国内的厂商广泛接触,并且利用自己以往的关系网,建立了他的第一批客户。
在德国创业的日子
1997年底,冯筱明与翰克林的贸易公司正式成立了。翰克林给冯筱明租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作为住宅兼办公室。冯筱明粗粗估算了一下,加上人员工资(每人每月2000欧元)、各类保险费、办公费、差旅费,一年全部费用在5-10万欧元之间。这对于一个初创的企业来说显然并不轻松,冯筱明意识到必须马上熟悉德国的情况,并且让公司在3个月内赚到第一笔佣金。
开始经营的第一天,冯筱明就接到了国内一家企业的委托,他迅速寻找到德国的商家,双方拟定合同:到港付款。如果合同履行顺利,就意味着60天后,冯筱明可以一下子赚到17万欧元的佣金。一切都进行得出乎意料的顺利。然而,就在国内的货物进入德国港口后,问题出现了。先是德国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官僚程序,使得冯筱明和翰克林为这批货的出港大费周折。继而,他们又遇到了最为严峻的问题,尽管德国的安全和环保标准是不带歧视性的,但是,有时候对进入德国市场的中国产品会过于认真地应用规定而使事情复杂化,特别是欧洲不断开发中的欧洲标准越来越多,而德国标准恰巧是欧洲标准的基础。冯筱明的这批货物险些被德国标准踢出大门。多亏翰克林一连两个星期在各个部门之间疏通,才使得这个公司避免了灾难性的赔款。
这之后冯筱明真正意识到,在德国投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重新认识德国市场
德国5年多经营贸易公司的经验,让冯筱明已经深谙德国市场的特性,他也逐渐积累了一些资金。现在,他一方面继续经营这家贸易公司,另一方面自己又组建了一个投资咨询公司,专门为中国到德国投资的人进行咨询。
根据他这几年在德国闯荡的经验,冯筱明认为中国人开拓德国市场可以借助3个途径:
一、参加各类博览会。德国的博览会举世闻名。德国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展览中心,许多展览,如汉诺威的CEBIT,柏林的旅游博览会、视听产品博览会,科隆的照相器材博览会、家电产品博览会,法兰克福汽车博览会、图书博览会,慕尼黑的建筑机械博览会等,在世界上均有较大的影响。
对于希望开拓德国市场的企业来讲,博览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众多主题广泛的贸易博览会是最有效的介绍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媒介。调查显示,德国的市场决策者认为,博览会是他们做购买决定的最重要的工具。而参展企业可以利用德国博览会去开发市场,了解他们的世界性竞争对手正在做什么,了解自己的产品有什么优缺点,竞争力有多强。德国的博览会不仅仅是开拓德国市场的地方,也是开拓世界市场的良机。德国许多重要的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进货商,中国的参展者可以在这里与来自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中国公司做生意。
二、在德国设立分支机构。冯筱明曾接触过许多在欧洲市场已有一定销售规模的企业,他认为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在销售市场建立自己的代表处或分公司十分必要。拥有自己的分支机构,不仅可以贴近市场,发展新的客户,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更可直接与客户建立联系,省掉中间环节,增加利润。
而一般情况下,他都会建议以如下3种方式在德国建立分支机构:
1、建立代表处。如果公司在欧洲的业务还没有大到足以建立一个分公司,那么先设立一个非独立性的代表处不失为一个理想而经济的选择。在德国,代表处成立手续非常简单,只需在工商管理局办理营业登记,缴纳大约20欧元的手续费,几天内即可办妥。但是代表处不能签订业务合同,只能负责市场营销、公共关系、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有法律效力的业务合同必须由中国的总公司签订。代表处不需要纳税,因为它不是商业单位。
2、设立分公司。德国的公司有多种法律形式,但中国公司在德国开设的分公司一般都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德国注册一个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25000欧元。但在德国注册公司手续较为繁琐,最好请德国的咨询公司代为办理。
1 越美集团及其“走向非洲”战略选择
越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美)创办于1992年,是一家集纺织印染、国际贸易、房产开发、境外投资、金融服务、商贸市场等产业并行发展的国际化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总部位于中国浙江省诸暨市,注册资本20000万元人民币,下辖企业20多家,总资产突破 35亿元人民币。
成立初期,越美依附贸易中间商,不能独立掌握销售渠道。1992―1999年,越美年销售收入不足2500万元人民币,平均利润率仅为5%,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经营困境。自2000年至今,越美始终坚持“走向非洲”战略,在采取了“间接出口――在非建立销售公司直接出口――在非开设加工贸易公司――在非兴办工业园区――参与非洲大陆资源配置――在非开拓现代服务业新领域”的战略选择后,2014年越美年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人民币,利润率高达25%,获得了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50强、中国最具竞争力民营企业等称号。
2 以SWOT分析法论证越美“走向非洲”战略选择的科学性
2.1 从间接出口到建立销售公司的过程分析
优势:纺织品生产经验丰富。
劣势:依附中间商,未能独立掌握销售渠道;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成本高;资金回笼困难。
机会:非洲尼日利亚纺织品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广阔;浙江政府出台了涉及外汇管理、进出口经营权等方面的企业境外投资优惠政策。
威胁:中国纺织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
为应对国内纺织品的激烈竞争,缓解自身经营困境,充分发掘尼日利亚的市场潜力,越美于2000年在尼日利亚建立销售公司,继而建立国际营销网络。
2.2 从开设销售公司到兴建加工贸易公司的过程分析
优势:自境外销售公司成立以来,企业经济实力增强。
劣势:未实现加工生产本土化。
机会: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启动,中国政府对企业赴非投资的支持力度加大;非洲与欧美国家关于纺织品进出口签订有相关优惠条约。
威胁:尼日利亚建立纺织品国际贸易壁垒,禁止纺织品进口,越美在尼日利亚贸易公司的合法地位受到威胁。
越美在面对贸易壁垒时,在尼日利亚开办加工贸易公司,改变商品原产地信息,实现了贸易的合法化,并利用了非洲国家与欧美国家纺织品免配额进入的优惠政策,以非洲为跳板更好地进入了欧美市场。
2.3 从兴建加工贸易公司到创办工业园区的过程分析
优势:熟悉非洲市场;在中国享有较好的知名度。
劣势:企业生产成本较高。
机会:中国国内纺织品产能过剩,存在产业转移的需求;中国企业开始重视非洲市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启动,中非双方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
威胁:非洲纺织品产业链的不完善致使越美运营成本居高不下;非洲市场不确定因素多,投资风险较高;非洲物价水平高,投资压力大。
基于自身对非洲市场的熟悉及完善产业链的切实需求,抓住中国企业开始重视非洲市场的机遇,越美在尼日利亚兴建纺织品工业园区,以完善产业链、节约采购成本,形成组合优势、降低海外经营风险。
2.4 从创办工业园区到参与非洲大陆资源配置的过程分析
优势:有较好的综合实力。
劣势:原材料获取渠道单一。
机会:产棉大国马里在棉花行业进行私有化改革,为私有资本进入棉花行业打开方便之门。
威胁:中国国内棉花价格高涨,纺织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
为解决原材料(棉花)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越美收购了马里最大的棉花生产和收购企业,直接控制了马里每年35万吨的棉花资源,占马里年产量的80%,并以低于中国国内60%的价格将棉花运至生产国组织生产,进一步压缩了生产成本。
2.5 从参与非洲大陆资源配置到开拓现代服务业新领域的过程分析
优势:熟悉非洲市场环境。
劣势:越美在融资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机会: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发展理念;随着“走出去”规模的扩大,中国民营企业对扩大境外融资渠道存在迫切需求。
威胁:中国纺织业进入新常态。
鉴于自身及中国多数境外投资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问题,越美在境外创办金融机构,以服务中资企业扩大融资渠道;为顺应“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越美提出了“以国际轻纺城为主体,以东非商贸物流园、埃塞俄比亚工业园为支点,建设中非经贸合作互通互联纽带”的发展计划。该计划旨在非洲建立集贸易、商务、金融、物流、休闲等多行业、多功能的商贸综合体,为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搭建多方位互联互通的桥梁。越美在现代服务业新邻域的开拓使自身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3 启 示
作为中国纺织业较早“走向非洲”并且取得巨大成功的开路先锋,越美集团的发展历程与战略选择具有典型性,对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市场寻求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与指导作用。
3.1 重视非洲市场,加快实现本土化
中国国内产业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切实需求。而非洲经济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原料输出后,也正渴望转型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中非双方现阶段经济转型的需求相互匹配,为双方经贸往来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国企业应加强对非洲市场的重视,抓住发展机遇。而在走向非洲的过程中,企业应加快实现本土化,适应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例如,以生产本土化来规避贸易壁垒,利用投资东道国的优惠政策及其他优势资源;以人力资源本土化来熟悉东道国市场,降低劳动力成本。
3.2 优化战略选择,采取合理举措
越美在“走向非洲”的过程中推行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战略,这套战略循序渐进,使越美不断积累资金,丰富经验,熟悉市场,最终实现了在非洲的成功发展。在“走向非洲”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可学习借鉴越美的战略选择,以直接出口来提高利润率,以产业转移来实现转型升级、以工业园区的创办来完善产业链,实现集群效益、以深化资源配置程度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以开拓服务业新领域来实现多元化发展战略与长期可持续发展。
3.3 抱团“走向非洲”,利用组合优势
一方面,由于非洲大陆部分国家政治经济的不稳定,中小型企业在“走向非洲”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维护财产安全、政治风险规避、融资等多重挑战;另一方面,由于非洲基础工业不发达,多数产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企业在非投资的成本较高、难度较大。而“抱团走出去”,与相关产业的企业一同进入非洲市场,进行优势互补,形成组合优势,有利于企业解决产业链不完整的问题并压缩成本,实现产业集群,提高生产效率,有效规避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