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36: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分享,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新教改 高中地理 教学模式
一、前言
新教改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反映了中国现代地理教学鲜明的时代感和使命感,以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为基本教育理念,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明了高中地理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在新教改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出发点,适应新教改的高标准和新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出高素质的高中人材。
二、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新教改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学实践精神,在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教学设计、评价标准等很多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比如,新教改更加不注重死记硬背的地理知识,这也和近几年高考题的变化趋势是相吻合,起初是大部分的外国国名、矿产不需要记忆,到后来国内大部分的矿产、资源、电站等诸多数据也不需要记忆,现在连区域定位的考查也在淡化。新教改注重的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必备地理知识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阐述事实的能力和论证问题的能力。因此,对高中地理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广大地理教师必须真正吃透新教改的思想和标准,吃透新教材蕴含的知识和理念,对地理学科不断发展的知识进行更新,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要努力搜集各种课程资源,包括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了解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各种信息,进一步加以整理、归纳、吸收,逐步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更新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探索、掌握和利用各种新的教学技能,以适应新教改的高标准与新要求,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材。
三、新教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模式
1.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布置作业是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教学效果反馈的方式,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传统的作业模式形式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作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那么,高中地理教学的作业设计应该跟上新教改的步伐,适应现代课程改革的需要,使高中地理学习充满活力,而不抽象、乏味的获取知识。教师在设计高中地理作业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设计多样的作业形式,不仅仅是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分组讨论形式、操作演示形式,甚至可以是做游戏的形式。但不管是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让老师从作业中及时发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加以引导和纠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新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指导下,高中地理课程应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重视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教师过分重视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地理”走向“主动探索实践”。地理课程的教师可以根据本阶段地理课程的目标、教学的内容和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多方位的调查、观察、实践和研究活动,如周边环境状况调查、本地资源调查、家乡人口调查、建立小小气象站、举办地理板报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参与实践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地理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新教改后的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课堂中即要发挥教师教授的水平,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教与学完美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高中地理学科的科学性、灵活性、实用性等特点,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在和谐的、轻松的课堂环境下,从新的课堂教学角度出发,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完成课堂教学的内容。比如,与学生一起分享最新的世界地理知识、组织学生参加地理考察与探索等,都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为了应付考试而去学习地理知识,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新教改高中地理所要求的目标。
四、结语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结合新教改提出的要求,根据实践教学经验和实际教学情况,打破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探索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模式,让学生喜欢地理知识在先,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在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轻松掌握所学知识,为培养现代地理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地理 新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37
一、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评价与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不相协调
在地理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新课程标准在地理教学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当然在教学评价上也要随之进行改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构建教师、学生、教材协调发展的教学评价新体系,不但要重视学生结果的评价,还要关注学生过程的评价,从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但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注重表面现象,流于形式,没有将评价真正落到实处,这就需要地理教师进一步的探究和思考。
(二)教师继续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更需要教师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上有所改革。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很多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很少,有的教师根本就没有机会与外界接触,不了解教育教学的新动态,严重制约了地理教学的效果。
(三)地理教育改革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
要想实现地理教育教学的进步与飞跃,必须要有教育理论作指导,而当前的教学情况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缺乏应有的理论做支撑,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有的教师不能把握地理教学广度与深度,难以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造成了地理教学的盲目性,不利于地理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一)灵活处理教材,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的地理教学,教师会把每一节课的内容灌输给学生,而且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学生所接受到的知识和实践没有多大关系,使得地理知识和实践应用严重脱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要求地理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同时发展个性。
1.重视实践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加强调地理学科的特点,实施开放性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发现当地的自然现象的变化和特点,自主写地理调查报告,同时还能让学生自主收集和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和新闻信息等,提高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之际,能够让学生有更多发言的机会,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文明旅游》这节内容的时候,由于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旅游经历在谈谈看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实现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有效衔接
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内容不同,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基础,高中地理是初中地理的深化。初中地理主要描述了地理景观,而高职地理知识更加抽象。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时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积极思考,掌握更多有效的地理学习方式,真正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转变观念、正确引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就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1.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教师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按照学案自主预习,学生自己提出观点,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研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示范的作用,以提高预习的有效性,真正体现以生为本,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加强师生互动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发言,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活动,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建立在学生的实际水平之上,通过学生发言引起其他学生积极思考。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和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直接的关系。
3.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灵活多变
地理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包含了广阔的自然天地和人文景观,很多知识有着直观性和趣味性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其中包括挂图、多媒体设备、幻灯片等,还可以发动学生自主设计切实可行的学具,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4.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讨
团结就是力量,每一个地理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加强和组内其它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成长提高。另外,教研组要为教师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制定相关的教研制度,如集体备课和听评课制度,使每一个教师的能力都能得到不断提升。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广大教师要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地理教学的特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提出新的教学手段,突破陈旧的思维方式,把新课程改革理念完美地渗透到实践中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学会求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宣霖.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初探[J].大观周刊,2011(47).
[2]何玉红.高中地理教学导学案课堂实践初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2).
结构不良问题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如何引导学生们结构不良问题,并培养他们动手解决这些问题的实践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难题。本文正是从这一课题出发,展开了如下探索。
【关键词】
高中地理;结构不良问题;教学策略
认知心理学根据问题怎样被规定将问题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机构不良问题,结构不良问题是指规则和条件模糊,算法不明确,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问题。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复杂性,我们在生活中遇见的很多问题都属于结构不良问题。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高中地理中的许多知识都涉及到其它不同的学科领域。地理中的许多问题都具有复杂的现实意义,很大一部分都属于结构不良问题。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方法多种多样,常常不能够一次性完成,而要通过多次的反馈,改进,整合。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这些结构不良问题,实现设问有益,拓展高中地理教学。为此,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设问为钥匙,试图以此解决课堂及生活中的结构不良问题,通过结构的优化设计及不良结构的巧妙应用,拓展我们地理课堂的教学空间,提高地理教学的张力。
一、多领域知识结合,引导学科综合性发展
高中地理教学注重对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培养,而结构不良问题的不确定性,需要学生结合多领域知识寻找问题的条件和规则,从而进行问题的解决,两者不谋而合。高中地理教师要通过合理设问,引导学生尝试结合多领域知识,理解高中地理学科中包含的结构不良问题,引导学科综合性发展。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这一章节介绍了城市化的定义、动力、特点。其中一个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阅读文章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步伐为什么却有很大不同?这个问题虽然表面上是一个关于城市化的地理问题,但是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实际上这是一个结构不良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速度除了地理原因,还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国家政策相关,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结合多领域知识,来看待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现状,让这个结构不良地理问题带领学生进行多领域知识学习与研究,引领地理学科综合性发展。
二、肯定思路多样性,鼓励学生思维开放性
高中地理中包含的结构不良问题有着不同的解法和思路,每一种解法和思路都可能得到一个不同的答案,每一种思路与答案只要有一定的根据就都是值得肯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要肯定学生思路的多样性,在多种解法的交流和分享中,锻炼学生开放性思维。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这节课通过介绍了美国田纳西河的不同时期的地理特征,体现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意义。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田纳西河的发展给中国黄河治理的启示”这个结构不良问题,允许学生自主探讨:师:田纳西河的治理与开发使其变废为宝,你们有什么想法?生:我们国家的母亲河黄河也和田纳西河一样,面临着植被破坏带来的灾难,我们可以模仿它,进行资源保护。师:确实,多么相似的一段经历,你的思路很好,如何实施呢?研究下去。生:我觉得绿化问题是一个要长期坚持的事情,环境保护和河流治理都是一个复杂的事情,需要得到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护,才能及时有效的完成,所以根本问题是要健全法规,设立专门的机构。师:如何解决灾害影响,治“标”的同时更要治“本”,这是你的思路,也很不错。生:我觉得黄河水患是“放错地方的垃圾”,如果能够合理利用水能,它就不是灾害。师:这也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很棒,沿着你的思路思考,找出具体措施。这样的一个结构不良问题,因为没有明确的规则,固定的答案,反而给予学生机会拓展思维,大胆构思。教师的及时肯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有助于学生拓展对于地理学科的认识。
三、多次反馈与整合,寻觅最优化解决方式
高中地理中的结构不良问题有多种解法,每种解法每种答案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结构不良问题具有模糊性和复杂性,不是一次就能够解决的,要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多次反馈和整合,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正中寻找最优解决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和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对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就更加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同样是湘教版高中地理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学生通过课文的启发追寻治理祖国母亲河黄河的方法。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思路。但是仅仅有思路是不够的,需要大量的阅读课外材料,才能增强了解,找出解决办法。学生在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之后,教师可以安排时间让学生统一在班级进行分享与反馈,针对不同解决思路,其它同学给予建议与意见,整合改进,在一次一次的反馈与整合中,使每一个方案设计日臻完美,并从中寻觅最优化解决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真正地解决生活中复杂的结构不良问题。
一、整合网络,开阔视野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网络在丰富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庞大的信息资源库,而这些资源就可以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丰富学生们的认知。高中生对于网络资源的访问和搜集都非常熟练,因此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学生们的这一特点,在实际教学中结合网络资源,并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们引入课外知识,从而在开拓学生们的视野的同时有效的巩固学生们的认知。
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高中地理中《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因为学生们对于这部分内容并没有直观的认识,所以我没有直接为学生们讲解课本内容,而是在上课之前首先让学生们通过网络渠道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在课堂上将自己搜集到的内容分享给全班同学。学生们了解到要求之后纷纷积极的展开了资料的搜集,并在课堂中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其他人。有的同学搜集到:太阳辐射会影响地球的地理环境,同时还会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也有的同学关注的是:太阳活动对地面的影响,并了解到了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等现象。学生们通过对网络资源的搜集和整合了解到大量的相关知识,并对本节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确保课程顺利的开展。
由此可见,整合网络资源的地理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极大的拓展学生们的视野,提高学生们对知识的记忆程度促使学生们能够扎实的学习地理知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们能够将现代技术运用到学习中,从而有效的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二、整合生活,学以致用
一切知识都是源自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因而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的教学更能够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高中地理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整合生活资源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们能够将日常的生活经验融入到地理学习中,并学会用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从而有效的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
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高中地理中《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首先要求学生们畅所欲言,谈一谈近几年来国人最关注的问题。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道:环境问题。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我要求学生们对课本内容进行预习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等相关的内容,同时结合课本内容谈一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们预习了课本之后,了解到: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如:大量的开采矿产导致的土地资源锐减;污水大量排放导致的水污染问题;以及煤炭、石油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现象等。随后我系统的为学生们讲解了污染的来源和治理问题,学生们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纷纷提高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并在以后的生活中注重保护环境。
由此可见,以实际生活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们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链接生活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学以致用,从而帮助学生们认识到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整合反馈,有的放矢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引导并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一种传播知识的方式。而学生作为学习和接受知识的主体,其反馈信息能够更好的引导教师的走向。因此,在高中地理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整合学生们的反馈信息,并结合学生们反馈的信息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性教学,从而有效的解决学生们的具体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高中地理中《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首先为学生们讲解了荒漠化的概念。然后,我要求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阐述荒漠化的危害。学生们表示:土地荒漠化会导致畜牧业退化、植被覆盖面积减少、土壤沙漠化。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我发现学生们很容易忽略了荒漠化对水体的影响。于是我引导学生们考虑:沙漠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学生们回答:水。于是我追问到:沙漠中为什么没有水呢?结合问题学生们展开了深入思考,并学习到:土壤荒漠化会导致水流流量减小水资源匮乏。学生们了解到这些知识之后,我又为学生们讲解了相关的治理措施,强化学生们的记忆。
由此可见,在高中地理的实际教学中多多关注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及时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引导能够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们高效的学习地理知识,从而整体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挂图
在进行地理教学中,使用地理挂图是主要的教学手段。使用挂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方便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进行指导教学。学生看到挂图可以快速在脑海里构建相关地理知识的空间概念,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本
知识。
二、勾画出简略地图使讲课内容更直观化
采用简略地图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大特色。教师依据地理书本内容自行绘制简略地图进行教学,使地理知识直观地落实在地图上,可以提高学生识图的基本技能。使用简略地图,简化了正规地理挂图的内容,教师可以在绘制的简略地图上突出课堂的讲课重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简略地图起到了补充地理教学挂图的作用,它将重点课堂内容赋予鲜明醒目的表现效果,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依据课本知识边画边讲,学生则是边听边记,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板书和语言上,对知识的印象会非常深刻。
三、文字与地图相结合,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讲课效率
想要使课堂教学更加合理化,可利用现代的构建学习理论,教师可以虚拟情境,然后设置相关问题,先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和探索答案,教师可以从旁指导,最终教师和学生共同找到问题答案。在进行“讨论”的时候,可设立学习小组,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增强学生的集体感。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地图可以看成地理课堂上的特殊语言,承载着很多的地理知识。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法,可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影像类的地理资料,使地理知识可视化、可听化。利用这样的手段不但可以适当地构建学习情景,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实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的。
四、利用好书本里的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