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工业节能方法范文

工业节能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6: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工业节能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工业节能方法

篇1

关键词: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3019102

1锅炉监测测试应在正常生产实际运行工况下进行

标准明确规定测试应在“正常生产实际运行工况”下进行,这一规定是和进行节能监测的宗旨相一致的。节能监测是要把锅炉使用中明显不合理、明显浪费能源的现象管住,监测是针对实际用能过程进行的。在整个能源消费管理体系中对用能过程实际状况的管理和监督,它和能源使用以前(进入终端浪费前)的管理,例如对加工转换环节的管理和优化,对生产、分配、输送环节的管理等,具有不同特色,它和能源浪费以后的统计分析、效果检查考核不同。它和能源使用环节和使用设备在使用能源以前的预计分析、设计计算也不同。监测工作的特点要求监测工作能反应使用过程实际。而监测又是在一个短时间内(一天内)进行的,那如何反映长期使用实际情况呢?这就是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即监测应在“正常生产的实际运行工况下”进行。

这就意味着锅炉在监测时的负荷率应和保证生产系统用汽设备用汽的经常运行负荷一致。这里所说经常只能是指多数情况,对监测单位来说这是可以通过对运行日记的检查了解到的。

另外标准中还特别强调了正常生产,这是指产品生产、用汽设备和装置正常工作。生产安排组织长期不合理的影响不能作为排除监测不合格的理由,但某些生产上的偶然因素要排除在监测结果评价影响因素之外,也即生产出现偶然异常情况时不进行监测,这是监测单位应注意到的。

在生产正常的情况下,锅炉设备不正常如负荷较低、参数配合不当等,在监测时应维持锅炉使用的本来面貌,不应人为的调整到某种“最佳状态”。

2监测时间

从热工况达到稳定状态开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1小时。除需化验分析以外的测试项目每隔15分钟读数记录一次,取算术平均值。

关于监测时间的规定首先是考虑到获得必要可靠的具有权威性测试结果的需要。对小型锅炉,工况达到稳定状态的准备时间约需1小时,在稳定后的一小时内各种热力工况继续保持稳定一般说是可做到的,这就要求生产用汽在二小时内参数不变负荷不变。对于特殊企业难以维持稳定一小时以上者,将有可能要求采取一些非常措施,如放汽放水维持稳定保证测试条件,对较大型的工业锅炉4—10t/h以上,根据一般经验实现的可能性是有的。

从测试的准确性来讲,每小时监测四组数据从测量理论的角度说这是数理统计的基本要求,10个样品的样本属于大样本事件,4个样品的样本属B级和C级之间的样本,对母体的代表性较好,但又不是很高。

每隔15分钟测一组数这一规定是由锅炉热工参数变化的灵敏性和出现某一干扰使整个负荷达到基本稳定的时间要求决定的。对工业锅炉来说蓄热放热过程,工质变化过程都至少15分钟。另外从锅炉监测测试的工作量来看,如果我们认真的去做这些测定的话,完成一组数扰的测试周期也大约要15分钟,时间间隔太短将使测试工作过于匆忙并影响质量,特别是对烟气取样和较大型锅炉的锅炉壁面温度等非自动记录式的测定更应细致的去作。

3监测所用的仪表应能满足监测项目的要求

仪表必须完好,并应在检定周期内,其精度不度低于20级。

所谓满足监测项目的要求是指适应监测特点,即:要方便能在线进行测量,测头的安装拆卸不用大动土木,对原设备不带来破坏,适应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高级人员可使用复杂仪表。

仪表必须完好,并在检定周期内,是保证监测结果权威性的要求,保证监测结果在执法争议中权威地位的要求。

监测用仪表精度的要求,规定不低于2.0级,这是最低要求,可能困难较大的是烟气分析,但不能再进一步放宽,否则将无法作为监测执法依据。

检定周期内,不论是进口还是国产仪表,只要所使用的仪表经过了法定的检验,符合精度要求,并在检定周期内,就满足了标准的规定。

4排烟温度的测试

排烟温度的测试应在工业锅断面最后一级尾部受热面后1米以内的烟道上进行,测温热电偶应插入烟道中心并保持电偶插入处的密封。

标准规定了排烟温度的测试,首先是规定了测试地点,即“排烟温度的测试应在工业锅炉最后一级尾部受热面后一米以内的烟道上进行”。锅炉烟气离开尾部受热面后,在烟道上由于散热,其温度不断有所降低,大约每米2℃,随尾部烟道保温不同略有不同。为正确反映排烟热损失的大小,所以要求其测点不能离尾部受热面太远。但同时我们也应考虑到烟气离开尾部受热面之后有一定混合均匀化的作用。有时在尾部受热面积灰结垢的情况下,烟气刚离于尾部受热面时具有较大的沿截面的不均匀性,测试结果代表性较差,排烟温度测点也不宜离受热面太近。

对于小型锅炉尾部烟道截面不大于1.2m2时我们忽略烟气成分和温度沿截面分布的不均匀性,以烟道中心点烟气温度代表烟气平均温度。

在排烟温度测试时,测温热电偶穿墙测试孔往往由于不严密而有冷空气漏入,尾部烟道烟气负压要比炉膛大得多,冷空气量增大影响烟气的成分和温度,这常常被测试者所忽视,所以标准特别指出应保持热电偶插入处的密封。

对于大于10t/h的锅炉,排烟温度应进行多点测量,测量点按烟道截面等面积布置,截面可分为二、四、六个,视容量大小而定。

5空气系数

烟气取样应在工业锅炉最后一级尾部受热面后1米以内的烟道中心位置处,烟气取样与测温应同步进行。

空气系数按公式(1)计算:

α=O2、RO2、CO、CH4、H2(1)

式中:O2、RO2、CO、CH4、H2……干燃烧产物的百分含量,为相应成分在干燃烧产物中的百分含量,%。由燃烧产物取样化验分析测得。对于固体和液体燃料不分析H2和CH4。

为了得到具有代表性的烟气我们要求:(1)取样和测量温度应同步进行,即取样同时测温;(2)每15分钟取样一次,每次不得少于2升;(3)注意取样管的密封不得有冷空气漏入。

一般烟道烟气的温度都低于600℃,可采用ф(8—12)mm的钢管作为取样管,取样管顶端封闭,测面按间距5—10cm均匀开孔ф(3~5)mm,在烟道深度方向均匀抽取烟气样。

取样时应首先将空气排出,抽出烟气后,用球胆接通出气孔,以烟气冲洗三次,再用球胆取样,密封送化验分析。

烟气成分分析可用奥氏气体分析器或其他分析仪器,注意按使用说明要求正确配制试剂和进行操作。

6炉渣含碳量

装有机械除灰设备的锅炉,可在出灰口处定期取样(一般每15—20分钟取一次),取样应注意均匀性和代表性。

原始灰渣样数量应不少于总灰渣量的2%,当煤的灰分大于等于40%时,原始灰渣样数量应不少于总灰渣量的1%,但总灰渣数在不少于20kg。当总灰渣量少于20kg。当总灰渣量少于20kg时应予全部取样,缩分后的灰渣样数量应不少于2kg,1kg送化验,1kg封存备查。

根据工业锅炉的热平衡分析,机械不完全损失是锅炉的主要热损失之一,机械不完全热损失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炉渣含碳的多少。

炉渣的取样是测定炉渣含碳量的关键,因此锅炉监测中炉渣取样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为了减少测试误差,锅炉监测期间应尽量避免湿法除渣以保证取样的方便性和取样的代表性。标准规定对于装有机械除灰设备的锅炉,可在出渣口定期取样,取样可在每组测试数据抄读完后进行,间隔为15分钟到20分钟。如果使用小车人工除灰,则每次放灰时在小车取样,灰渣样从小车四角和中心位置等量检取,检取在适当考虑渣块的大小和残碳分布。不能专捡烧不透的或烧得好的。

灰渣原始样的数量应不少于总灰渣量的2%,当煤的灰分含量大于或等于40%时,原始灰渣样数量不少于灰渣总量的1%,每次监测原始灰渣样数量不少于20kg。在实际操作中如在一小时内取样四次按每次5kg取样。

灰渣分析样的制取:原始灰渣块粒一般较大,应首先破碎至10mm以下,然后在清洁地面(铁板上)采用四分法缩分,即先混合搅拌均匀,用人工自然堆积成圆锥体,再以顶点为中心进行十字分割,取相对两部分作为分析样品。标准规定缩分后的分析用灰渣样应不少于2kg,取1kg送化验室进行含碳量化验,1kg封存备查。从原始灰渣样到分析灰渣样一般要经过3次的缩分。

7炉体外表温度

炉体外表面温度测点应具有代表性,一般0.5~1平方米一个测点,取其算术平均值,在炉门、烧咀孔、探孔等附近边距300毫米范围内不应布置测点。

在进行锅炉节能监测的情况下,一般要求简单快捷、直观又能反映能源浪费(损失)的本质,从传热的机理来分析锅炉的散热损失根本上说是由于外壁温度高于周围环境温度而引起的,所以由于保温不好及维修较差使炉壁外表面温度过高才引起散热,外壁温度升高还引起热污染恶化锅炉房工作条件。因此监测时只要把外壁温度控制住就能控制其散热损失。外壁温度的测定并不困难,所以标准将其规定为监测项目,而不计算锅炉外壁散热损失的绝对值。

外墙壁面温度的测量可用多点表面温度计、表面热电偶或其他温度表进行。

为使所测表面温度能反映锅炉整体保温状况,标准规定应在炉壁外表面进行多点测量,大约0.5~1平方米表面积一个测点,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篇2

关键词:工业锅炉;节能措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26602

工业锅炉节能的方向应当是尽可能地减少锅炉的热损失,提高用能装置的效率,并从热损失中挖掘能源潜力。根据上述方向,对工业锅炉节能的主要途径和措施进行归纳。

1正确选择锅炉的型式和容量

(1)要选用适合本地燃料的高效设备。

(2)尽可能按实际用气量来选用设备,保持锅炉稳定运行。

2采取措施,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

2.1燃料供应要合理、精心调整燃烧过程

目前,我国普遍存在锅炉用煤与设计煤种差别较大现象,所以选用煤种会直接影响锅炉的热效率。一般来说,锅炉在操作时应注意炉膛温度、灰渣含碳量、过剩空气量、排烟温度等指标,使之符合有关标准。

2.2燃煤锅炉采用分层给煤

分层式锅炉给煤装置是利用重力筛选,将原煤中块、末煤自上而下松散地分布在炉排上。

分层式给煤装置使用效果:

(1)使用分层给煤装置与普通煤斗相比,至少可使炉渣含碳量降低5%,热效率提高2%。

(2)大幅度减缓老鹰铁及侧密封的烧毁程度;并因炉排漏细煤量的骤减,而使炉排掉片和起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由于通风条件改善,鼓、引风机的电耗相应降低;还因取消了煤闸板,不必担心烧坏煤闸板,其综合效益显著。

(3)由于燃料充分,使排入大气中烟尘的浓度及林格曼黑度大幅度降低。

2.3锅炉受热面经常清理

锅炉受热面积灰垢多,影响传热。灰垢的导热系数约为水垢导热系数的1/15,是钢板导热系数的1/450~1/750,可见灰垢的热阻是很大的。

2.4加强维修,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性能

锅炉设备的性能如果没有保持在良好状态下,就会影响过路的热效率。

2.5加强保温、防止漏风、漏水

锅炉炉墙和热力管网的温度总是比环境温度要高,所以部分热量就要通过辐射和对流的方式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造成锅炉的散热损失,同时也使炉膛温度降低,影响燃烧,使不完全燃烧热损增大。

中小型锅炉,炉膛和尾部漏风现象很普遍。漏风即使烟气量增加,排烟热损失加大,又使引风机的负荷加重,耗电增加。炉膛漏风使炉膛温度降低,对燃烧不利。因此,一旦发现“跑、冒、滴、漏”现象必须尽快修复,以维持经济运行。

2.6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

锅炉排污分连续排污和定期排污两种。连续排污又称表面排污,要求连续不断地从炉水盐、碱浓度最高部位排出部分炉水,以减少炉水中盐、碱及处于悬浮状态的渣子物的含量。定期排污主要排除锅炉炉内水渣及污泥等沉积物,所以其排污口多设置在锅筒的下部及联箱底部。

2.7提高入炉空气温度

设置空气预热器可以提高入炉空气温度,有利于缩短煤的干燥时间,促进挥发分尽快会发燃烧,强化燃烧,并可提高炉膛温度,加强辐射传热。这对于劣质煤的燃烧尤为有利。一般入炉空气温度增加100℃,可是理论燃烧温度增高30~40℃,可节约燃料3%~4%。

2.8锅炉的自动控制

精心调整燃烧过程,一靠司炉工的责任心,二靠司炉工的技术水平,但是无论司炉工如何尽职尽责,由于司炉工无法及时了解炉内过剩空气量,入炉煤量和煤的发热量,因而送风量的调节只能凭经验操作,总不能达到最佳状况。利用锅炉自动控制,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锅炉燃煤的全自动控制,它包括水的三冲量水位控制和燃烧系统的进风自控、炉膛负压引凤自控、燃料量自控、氧量校正、蒸汽压力校正等。3提高泵与风机运行的经济性

(1)选用高效节能风机与水泵。

目前国内配套的锅炉鼓风机、引风机效率约为85%,随锅炉配套的GC型锅炉给水泵的效率为38%~62%,选用高效节能鼓风机和水泵,节能潜力较大。

新设计的锅炉房应尽量选用高效节能风机和水泵,已经使用的风机和水泵,等到改造时也应该更换成新型风机和水泵。

(2)降低管道阻力。

(3)尽量配用合适的电机,避免大马拉小车的不合理现象。

(4)提高泵与风机的检修质量,加强维护管理,是提高泵与风机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5)采取变频调速。

变频调速是一种常用的调速方式。变频调速试指改变电动机供电电源的频率,以改变旋转磁场的旋转角度,从而使电动机的转速得到改变。

4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

在锅炉能效测试数据表明,排烟损失是工业锅炉主要热损失之一。

排烟热损失的另一个方面是降低排烟温度。

4.1燃煤锅炉烟气余热回收

中小型燃煤蒸汽锅炉,一般出厂都装有铸铁省煤器,由于额定蒸发量4t/h(包括4t/h)以下的锅炉一般都是间断进水,还由于铸铁省煤器外部易结灰,内部易结垢,影响水的传热效果,所以,用了铸铁省煤器,锅炉排烟温度还偏高,一般都在200℃以上,经实践证明,拆除铸铁省煤器改造成余热水箱,可以明显降低排烟温度,效果好的排烟温度在130℃以下,余热水箱水温在70℃左右,节煤效果明显。

4.2有机热载体锅炉余热回收

对于有机热载体锅炉,应该在尾部设计加装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按特种设备进行管理。

篇3

关键词:节能设计;配电设备;电气装置;用电费用

电力资源不足是我国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能源问题,对于厂区而言作为我国的用电大户,如果厂区能做好节约用电工作就会就能让我国的用电紧张问题得到很大的缓解,所以在厂房设计中做好电力的节约措施,不仅能让自身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能为我国电力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1 工业厂房节能设计意义

我国的电力属于一个阶梯式电价,用电量越大,收费越高。所以对于厂区自身来说,减少用电量就能节约工作的成本,提高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从理论上分析,厂区对主要用电设备是生产设备,生产设备是的经济价值是远远大于节电的意义,厂区的节电等的设计中一般都是在一些附属设备上,主要在照明、通风、空调以及其他设备上。这些设备有时候加起来还没有一台设备的用电量高,但是因为很多厂区的用电设备是24小时运转的,所以加起来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同时在设备上,有些用电设备的改进空间很大,如国能降低能源消耗的20%,那么厂区的经济效益可以提升10%左右,其意义非常重要。

2 厂区节能的主要设计内容

2.1 照明系统的设计

在厂区节能改造中,照明节能改造是速度最快的改造之一,同时效果也最好。现在的照明技术发展迅速,节能灯、LED灯等技术能够实现电能转换光能的高转换率,一盏LED灯的光源很好,而用电量是仅为普通灯泡的20%左右,同时光源为白光,照明效果好。

2.2 配电结构的设计

配电结构是用于电力配置工作的,配电共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厂房用电的电量,在配电设计中,首先应该保证的就是设备的稳定,第二点是为施工人员的服务和保护的一些装置,比如除尘装置,通风装置,照明装置。第三则是设备的一些附属设备,不如降温设备、电子控制设备,厂房的监控等。配电是要由主次的顺序的,人员的安全保障装置是应该受到最重要的保护,尤其的厂区的除尘通风装置需要保障正常运行的,同时对于照明设备也是配电的重点之一。

2.3 电气设备节能设计

在厂房节能设备中,并不是所有的设备都是需要长时间的运转的,比如空调系统,排水系统等都是需要可以暂停工作一段时间的,所以在设计这些系统的时候可以做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通过传感器的信号检测,实现自动化的的设备管理,让其自动的开启功能和关闭能够能够实现电力使用的合理化要求。

2.4 能源利用设计

有的时候与节约能源更好的方式不如创造能源,在厂房的中,设备中有很多其他形式的能量是可以被利用的,而厂区外的一些自然环境的能量也是可以被使用的,比如使用风能发电,水能发电,同时也可以把一些能源回收再利用,比如可以在排风的口出增加涡轮机然后实现能量的部分回收,虽然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能源的回收是可以做到的。在设计中要发散思维,让能源得到重复的利用,提高能源的使用率。

3 基于节能角度下的工业厂房电气设计要点

3.1 配电节能的设计

配电的系统一个的设计之间影响了厂区的用电设备的用电水平,从总体来看设备用电几乎占到了总体用电的一半以上,而照明用电则在15%至20%之间,所以在配电工作中,各项用电应该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如果配电过度就会造成设备过载运行,浪费大量的电能,溶蚀影响用电器的使用寿命。但是设备的电量不足就会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所以配电工作要从综合方向考虑。优选高效节能型变压器,实现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工业厂房配电系统中,配电变压器是重要的电能转换和分配设备,但其自身又是一个能源消耗设备,不仅为配电系统提供电能,而且变压器自身也存在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在配电变压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吸收一部分能耗。因此,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和型号是提高配电变压器电能转换率、降低运行能耗的重要措施。对于高效节能型变压器而言,其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也相对较小,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是指变压器负载最大时,变压器的有功损耗降到最低,此时负载率成为经济负载率,变压器工作最为经济节能,效率最高。

3.2 照明系统节能设计

进行照明设计要充分考虑对自然光的合理利用。在满足建筑节能设计的同时,加大建筑外窗和单层厂房屋面安装采光板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一些高大的工业厂房可以采用一般照明加局部照明的设计方案,既满足了建筑对一般照明的基本要求,又能照顾到局部加工作业队照明的需求。在工业厂房电气节能设计时,应优选高效节能的照明光源,如T5显色性能好的新式节能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并配装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近些年,LED照明技术发展迅速,其没有频闪、显色性高,同样亮度下LED耗能仅为普通白炽灯的1/10,荧光灯管的1/2。从已投产的工程案例来看,这种新型的照明设施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常规电感镇流器其耗电量大约在灯具功率的20%以上,且其功率因数仅为0.4~0.5。新型节能型电子镇流器不仅其自身运行能耗较低,而且其功率因数高达0.9以上,大大降低了照明灯具线损,同时灯具在运行过程中无功损耗较小,配电系统供电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另外,照明控制系统优化设计也是工业厂房电气节能设计的研究重点,采取智能节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厂房实际用电需求,灵活控制照明灯具组合方案,按照时控、光控、自控、手控等多种组合方案,达到灯具的合理调节控制,达到降压限压幅度,节能效果十分明显。

3.3 电气设备节能设计

电机耗电大约占整个工业厂房耗电的90%以上,而且大多数电机其电能利用效率较低,存在很大的节能降耗潜力。对于200kW以下从经济角度应优选低压电机,对于355kW以上只有高压电机;而对于200kW~355kW范围的电机应从技术、经济、运行能耗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估,以选取合适的电机功率。另外,随着电力电子元器件价格不断降低以及变频调速控制技术日趋完善,应结合工业厂房电机拖动系统的实际情况采用变频调速、软启动等先进控制措施对电机拖动系统进行节能降耗技术升级改造,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4 总结

在工厂的节能问题上说,是一项双赢的工作,既能实现企业的利益效益,另一方面能帮助国家减少缺电现象,在电气设备的使用上,想要达到节约用电的效果就要在配电、设备、自动化上不断的发展,通过合理的配电和设备的合理使用,减少电力资源的浪费。同时发展新的技术,用自动化技术改善电气设备用电浪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福彦.试析建筑电气设计中的问题及策略[J].建筑知识,2016(2).

[2]周志明.建筑电气设计存在问题对工程质量的影响[J].江西建材,2016(13).

篇4

关键词:化工企业;节能;变频调速;变压器;电动机

Abstract: The chemical industry as a major energy consumptio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consumes a lot of electricity, in the situation of the world growing shortage of energy, energy saving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but also conforms to the modern chemical plant of the energy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methods of electric energy chemical industry, mainly includes the transformer energy-saving, improve power factor, reduce line energy loss, energy-saving motor, inverter energy-saving, reducing the harmonic, lighting energy saving etc,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lectrical energy chemical enterprises.

Key words: chemical enterprise; energy saving; inverter; transformer; motor

中图分类号:TU994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各行业的生产、日常经营都离不开电能,这使得电能供应变得日趋紧张。化工企业是一个电能消耗大户,其生产过程会消耗大量电能,加重了我国电能紧张的局面。节省能耗,不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而且符合现代化工厂对能源利用的要求。除了加强生产管理外,节省能耗的关键在于改进生产工艺,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材料,使生产过程中的水、电、汽及燃料的消耗得到进一步减少,以降低产品的能耗。

本文针对化工企业工厂电气节能措施方面进行相关探讨。在阐述电气节能设计应遵循原则的基础上,论述了化工企业中的几种电气节能方法,并结合生产提出了电气节能技术的合理应用。

化工企业电气节能的原则与措施

一、化工企业电气节能的原则

化工企业电气节能既不能以功能为代价,也不能盲目增加投资,为节能而节能。因此,应遵循的原则是经济性和节能性。经济性是指充分考虑实际经济效益,合理选用节能设备及材抖,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回在节能方面所投入的资金。节能性是指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无关的消耗,这应该是节能的着眼点。总之,节能设计应把握“满足功能、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

二、节能措施

2.1 变压器节能

变压器被广泛应用于输电和配电领域,其容量和数量很大、运行时间长,总损耗很大,因而变压器在选择和使用上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

(1)使用高效节能的新型变压器,其中加速老变压器更新换代是降低电网损耗的重要途径。老变压器淘汰要劣中汰劣,新型变压器选型要优中选优。许多化工企业老变压器数量大,不可能在一年内全部更新掉,必然逐年更新,所以先要淘汰技术特性最劣者,即用相同的投入资金取得最大节电效果。

(2)变压器的负载率合理选择

变压器的损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空载损耗(PN),它在变压器一次绕组电压和频率恒定的条件下是固定不变的,与负荷大小无关。空载损耗由下式表示:PN=P0+KQ0-P0+ (KI0%·Se ×10-2)

式中:P0-变压器额定空载有功损耗,近似为铁损(kW);

Q0-变压器额定励磁功率(kvar);

K-无功经济当量,一般取K=0.1kw/kvar;

I0%-空载电流百分值;

Se-变压器额定容量(kvar)。

另一部分是负载损耗(PL),它不仅与变压器的自身特性有关,还随变压器负载的增大而增大,是一个可变的损耗。负载损耗由下式表示:PL = (Pf +KQf)β2 =[Pf+K(Ud%·Se×10-2 )]β2

式中:

Pf-变压器额定负载有功损耗,近似为铜损(kW);

Qf-变压器额定负载漏磁功率(kvar);

β-变压器负载率;

Ud %-变压器阻抗电压百分值。

选择变压器容量和台数时,尽可能使变压器负载率设计在40%~60%。在公式中,用微分求它的极值,在β=50%处的负载,变压器的能耗最小。

另一方面,石油化工行业为连续生产企业(一般为二级负荷)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往往采用两台变压器、双段母线供电的方法来保证生产装置不至于因供电中断而停止运行,当一台变压器有故障时,可由另一台变压器带全部负荷。从供电可靠性来说,负载率β一般取50%左右也较合适。

2.2 提高功率因数节能

化工企业节约能源可以通过功率因数的提升来实现,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输电线路的电能耗损有效的减少、变压器的铜损有效的降低、节约电能的同时也实现了电费的节约。

2.2.1 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

(1)提高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

在化工企业中使用大量的电动机,它们的用电占整个工厂用电比例几乎可以达到60%之多。通过选择合适的电动机,既能满足工厂正常的运行需要,也能尽可能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时强化管理,提高其运转效率,从而提高生产率,降低电能的损耗。按照国家相关的标准规定,根据负载率三相异步电动机具有三个运转区间:

第一,经济运行区,负载率在70%到100%之间。

第二,一般运行区,负载率在40%到70%之间。

第三,分经济运行区,负载率低于40%。

电动机的运行经济水平主要体现在其功率因数和效率,同时这两个指标又和电机的负载率具有直接的联系。若电机要保持较高的功率因数,应在经济运行区运行。这就要选择合适的电动机保持较高的功率因数。一般来说,变压器负荷率不高于50%的时候,就会导致其功率因素的降低,因此应使变压器的自然功率因数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大约在80%左右。

(2)采用人工无功补偿装置。

化工企业用电设备每月平均自然功率因数往往达不到供电部门要求的高于0.9,这就要企业安装无功补偿设备来提升功率因数。当前化工企业一般使用的人工无功补偿装置主要是并联电力容器,主要采用就地补偿和集中补偿两种方式,分别用于比较大型的用电设备附近和在配点所得高压和低压侧集中安装电容器来进行集中补偿。就地补偿的效果好于集中补偿,可使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的有功损耗有效的降低。就地补偿还可以有效的减小化工车间配电线路的截面面积。但是就地补偿投入成本和占用空间大,给维护和保养工作带来了一系列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很多化工厂都是在配电所里采用集中的方式进行补偿。化工企业通过利用这种形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功率因数,很大的减少了无功消耗,有效的提升供电设备的能力,降低企业能源消耗,使企业的电费支出有效降低。

2.3 减少线路上的能量损耗

在一个工程中,使用的各类导线电缆不计其数,线路上的总有功损耗是相当可观的,减少线路上的损耗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线路上的电流无法改变,只有减小线路电阻来减少线路损耗。石油化工企业大量使用铜导线,由线路电阻公式可知,减少线路的损耗只有两条措施:

(1)减小导线长度。变压器尽量接近负荷中心,以减少供电距离;线路也应尽量走直线,少走弯路,以减少导线长度。

(2)增大导线截面。导线截面增加虽然能降低能耗,但成本也增大,因此在技术合理时,必须按经济电流密度选取导线截面。

因此,化工企业配电所的位置应接近负荷中心,减少重复的变电容量,缩短供电线路半径,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

2.4 变频器节能

变频器是通过改变定子的供电频率来改变同步转速以实现电机的无级调速,变频器节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4.1 软启动

采用变频调速的方式来启动电动机可有效的降低电能的损耗。采用冷启动的方式需要耗费电机额定电流的6到7倍,而软启动只要在电机额定电流的范围之内就可以完成。

2.4.2 节省设计冗余

为了防止出现极端情况,在设计初期往往预留一定空间,这部分冗余设计在日常生产中产生大量浪费。变频器在节能方面十分优异的表现,用变频方式对电动机进行调速可有效优化生产工艺,变频器根据负载的变化进行适当调速,从而有效的对电机输出功率进行调整,可有效降低这部分能耗,这在很多企业中得到广泛推广。

2.5 降低高次谐波

高次谐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电力系统中某些设备和负荷的非线性特性,即所加电压与产生的电流不成线性(正比)关系而造成波形畸变。由于电力系统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谐波源,使得高次谐波的干扰成了影响电能质量一大“公害”,因此谐波的治理是十分必要且有实际经济效益的。

限制电网谐波的主要措施:

(1)变压器采用/Y结线,可以消除3的整数倍的高次谐波。

(2)增加整流变压器二次侧的相数。

(3)使用无谐波污染的绿色变频器。

(4)使用无源滤波器或有源滤波器。

因此,化工企业要想节能必须增设谐波滤波装置,在变压器低压侧选用带谐波抑制的电容补偿装置,进行高次谐波防治。目前,部分企业刚刚起步甚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石油化工行业谐波治理工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2.6 照明系统节能

在化工企业中,除了电机用电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消耗在照明设备中。在确保照明的效果能够满足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照明所消耗的电能,提高电能照明效率。

(1)化工企业使用的照明设备主要是白炽灯,因其具有造价低廉、质量可靠且安装和维护都十分方便等优点,但是其发光效率较低,电能消耗大,因此很多新的照明设备逐渐开始替代白炽灯。根据使用场所和周围环境对照度要求及不同电光源的特点,应当经济合理选择新的高发光效率电光源,如荧光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在化工企业的照明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减少白炽灯的使用,从而提升光效率,节约电能。要充分利用自然光,合理选择照明方式,消除不必要的照明。

(2)节能灯的附件——镇流器也是耗能产品,传统电感镇流器耗电量为灯具功率的20%以上,功率因数仅0.4~0.5,故其无功损耗和额外线损很大;而新型电子镇流器不仅自身功耗很低,以36W荧光管用电子镇流器为例,仅1~3W,且功率因数高达0.9以上,线损也大为降低,电网质量得以提高。因此,照明设计中应提倡采用优质节能电子镇流器。采用高效灯具与附件,用电子镇流器替代传统电感镇流器可节电20~30%。

(3)智能节能照明控制器是以微处理器技术和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开发的高性能产品,它具有灵活的可编程序控制功能,多种控制模式,能实现全夜灯及半夜灯控制,且有后半夜再降压调流功能,节能效果更理想。

表1 某化工有限公司厂区路灯照明采用与不采用智能节能照明控制器用电量对比

从表1中可以看出采用智能节能照明控制器节能效果显著。使用该设备不仅节约了电能,还实现了无人值班,提高厂区照明的管理水平。同时,照明最佳运行方式的设定,使灯具使用寿命延长,从而减少维修工作量和设备费用,控制回路和负载回路分开,控制回路采用低电压,使得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

(4)其它

厂区路灯及厂房内照明采用三相供电,照明负载三相分布的不平衡会造成一定的损耗。因此在照明设计中要尽力做到将负载平均分配到每相工作,使三相负载均衡。

功率在40W以上的气体放电光源,根据具体情况,分散或集中的安装电容器,补偿无功功率。

总结与展望

尽管化学工业节能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能耗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国内企业之间的能耗水平也有很大差别。国内在电气节能设计领域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国外的设计公司在设计过程中十分重视环保和节能,如果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不重视节能,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而节电节能工作牵涉的面又十分广泛,从发电厂开始到线路末端的用户都应该高效地使用电能以减少损失。对于设计者而言,就是要合理的选用设备,合理确定供电电压等级以及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等。

进一步降低化学工业单位产品能耗,需从调整结构、加强节能管理、技术节能三个方面着手。降低单位化工产品能耗,尤其是高耗能产品的单耗,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但近年来,化工行业的技术节能成果并不明显,企业采用先进节能技术还存在许多障碍有待克服。

化工企业节能潜力很大,节能降耗不仅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带来一系列社会效益。在环境效益方面,因节电可降低发电厂CO2的排放量,对环境保护有着巨大的推动意义。可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使之成为生态的、可持续的绿色化工企业。

参考文献

[1]宋万圣,朱庆斌.高压变频器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20):131-132.

[2]赵纯禹.浅谈石油化工企业电气的主要节能方法[J].石油和化工节能,2007,(4):8-12.

篇5

1世界多功能林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具有多种功能是林木的自然禀赋,不同功能的重要性及其利用具有时代变化和区域特征,多种功能之间具有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而且环境越恶劣和利用压力越大时表现得越突出,需要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经营才能把多种功能潜力变为实际最优的整体效益。比较和分析美国、德国与澳大利亚多功能林业发展及阿根廷人工林多功能经营的成功经验,可为我国提供借鉴和参考。

1.1美国森林多功能经营经验

美国森林面积3亿hm2,覆盖率33%,蓄积量136m3/hm2[7];林业经济发达,承担着重大社会职能;林产业年产值约2500亿美元,提供150万个国内直接就业机会,工薪总额近300亿美元;木材、木制品、纸浆、纸等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伴随着国民经济发达和城市化建设,美国森林资源仍保持稳步增长。

1.1.1多功能经营效果好

20世纪后期,美国提出“新林业”理论即“生态系统经营”思想[8]。新林业实践强调林业的多功能发挥及构建合理的森林结构和森林形态,在大范围、大框架、长时期内对林业进行综合规划和多种经营。美国重视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确立的可持续发展观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各方的自觉行为;不仅有社会的呼吁、学界的建言、政府的规制,企业也奉之为圭臬。美国林业多种经营,有木材业、造纸业、非林木产业、森林旅游、休闲、渔猎业等。其中非木产业提供药食和保健品、花卉及景观植物和特色木产品,创收数千万美元[7]。美国人酷爱森林旅游、露营和渔猎活动,平均将年收入的10%花费在这类活动上;包括国家公园、保护区、野营地等在内的各林区每年接待旅游人次数以亿计,创造了可观收入。美国林业重视森林和水、土壤、空气、生物的关系,强调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的大片森林营建在城市中间及周边地区,已取得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果。

1.1.2产权明确,法律规范

美国森林原来大部分为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所有,20世纪初通过准许私人拥有森林法律,以优惠政策将土地转到私人手中,现在森林以私有林为主,占2/3,公有林占1/3[7]。私有林以商用为主,几乎所有木材都由私有林提供;私有林主既有个人也有企业,人数众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造林和木材生产的主体,拥有的林地是私有财产并受到法律保护。私有林作为私有财产向政府纳税,政府通过财政金融手段扶持、引导和推动私有林发展,私有林因提供生态和社会效益而受到的损失由政府分担。各级政府拥有并管理的公有林地产权分明,其中林业局拥有的为国有林,内政部土地管理局、公园管理局、能源部、国防部、州政府、县政府等也拥有一些林地。不论哪个政府机构拥有,都遵循谁拥有,谁管理,谁投入,谁受益原则,财务各自独立,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政策。公有林不用于商业经营,主要承担生态和社会责任,出现的亏损由财政补贴。美国通过各项林业法律,州县市制定了地方林业法规,且立法程序科学严谨、体系完备、条文详尽,具现实可操作性;规定了“国有林社会公开招标制度”规范采伐活动,采伐公司中标后须严格按照要求采伐,采伐后再利用招标制度雇请公司植树造林;还规定国有林须以林区为单位编制“森林管理规划”,使林业管理得无微不至。

1.1.3政府服务协会促进

美国林业管理理念尊重现实、依照法律、合作共事、运用科技、保护土地、服务国民,并不断改革以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大区服务站的管理和协调职能、做好林区计划、环境跟踪评估、改进财务管理等[7]。联邦和州林业部门是服务型机构,全部实行雇员制,工作效率很高;主要为林主、企业和公众提供服务,不干涉林主的生产经营;采取市场导向、自由竞争原则,通过财政、税收、金融、教育等措施加以引导,既保证了林主经营积极性,也促进了林业的良性循环,还保持了机构精干。美国的各种协会在林业经济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协会是非营利组织,由林场主、林业企业、科研人员等自发组成,自愿加入,交纳少量会费,遵守协会章程。协会不是官方,也不是商业机构,无管理权利,但在提供市场信息、咨询、技术交流、业界协商、与政府和议会沟通、与公众交流、统计、传达和解释政府政策等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协会广泛活跃在政府、议会、市场、科研和公关舞台上,构成一个充满生机的体系。

1.1.4科技支撑政策扶持

美国科研体系给林业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林业科研机构由联邦政府所属科研院、校、企业研究机构3部分组成,经费来源于政府拨款、各类捐赠和项目课题经费等;林业科研完全市场化、开放化,除国家实验室承担基础研究外,基本上是直面市场的应用研究。课题来源于生产一线,按三公原则招投标,科研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研究的实效性非常高,一切由市场和生产实践加以检验。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抗虫、抗病、材质好、纤维多等优良树种,采用综合技术使原木使用寿命增加3~5倍、单位面积森林蓄积比世界均值高30%[7];从木材中提取药用或特种物质后再加工成普通用材和复合木材技术大大提高了木材利用率;利用天敌、性诱剂和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有效降低了林业污染;高产计划使轮伐期缩短一半,产量却相当于天然林的3倍,伐期总获量达1000m3/hm2[7];在森林防火、资源监测中全面运用3S和计算机网络等,提高了管理能效。美国林业有财产税、产品税、采伐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多种,但通过广泛的减税、免税、退税、延期付税等优惠政策支持林业建设和鼓励林业发展。对国有林经营单位免征财产税每年达25亿美元;对纳税人从事林业投资,可分7a退回其造林费10%的所得税,最高免税1万美元[7];对私有林设立了林业奖励(FIP)、林业管护(FSP)和管护奖励(SIP)等项目计划:FIP鼓励拥有林地400hm2以下的个体林主在适宜空旷地或已伐地上造林,补贴比例最高为造林成本的65%;FSP鼓励拥有林地4hm2以上的个体林主充分发挥林木的多种作用,开展造林、更新、观光、水保、野生动物保护等项目;SIP鼓励林主进行林业管护[7]。

1.1.5经济社会整体推动

美国林业多种效益可持续发展得益于经济和社会的整体进步。①木产品替代物不断推出,石油和天然气替代薪柴,金属和水泥替代建设用木材,并持续开发出新材料以减少木材消耗。②农业生产率提高大大减少了农地占用量,相应增加了林地,有效改善了林业资源状况。③整体经济向高技术方向转化,资源消耗型、粗放型产业大减,促进了自然环境保护和林业集约化经营。④信息产业发展大大提高了林业经营能效,各种协会、企业、政府机构等通过网络组成了复杂高效的信息系统,可随时把握在网络中充分流通的业界动态、市场供求、科技知识等,经营效率飞升。⑤美国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导致了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人们对旅游休闲、回归自然、健康和谐方式等普遍关注[7],推动了林业多功能可持续发展。

1.2德国多功能林业发展进程

德国是林学理论发源地之一,也是林业发达国家,森林覆盖率31%[9],在私有林和国有林可持续经营,特别是保护林地产权、公共政策扶持林业、重视林业合作组织发展、国有林经营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4]。

1.2.1地权保护森林作用大

早期森林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德国天然林被砍伐殆尽。直到19世纪国家确定权属后,森林处境才好起来。德国对土地权属和私有财产的保护,在促进森林经营和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森林所有制形式有3种,一是公民个人所有的私有林地,占全国森林的46%;二是联邦和各州政府所属的国有林,共占34%;三是教会、公司团体、市镇政府所有的社团林,占20%[4,10]。其中,私有林的经营状况最好,其木材径级大,人工费用少,企业更愿经营,又增加就业岗位。

1.2.2私有林发展动力强劲

德国森林是许多小私有林主的储蓄所,平均蓄积达300~400m3/hm2,小型私有林蓄积更高。私有林主认为森林经营很神圣,不得多采多用。例如巴伐利亚州私有林每年生长量1200万m3,采伐700万~800万m3;而州有林每年生长700万m3,采伐500万m3。欧盟不允许国有企业经营私有林,主要依靠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即私有林协会经营,林主与协会签约,对森林经营提出明确要求[4];协会聘用采伐经理制定森林经营方案,政府免费提供咨询;国家对私有林经营给予政策扶持,也给予引导和监督管理。

1.2.3公共财政支持效果好

德国林业发展得益于有一套严格的法规约束[11~12],对林业生产经营给予完善的公共财政支持,既有联邦和州政府也有欧盟提供的补贴;科目有退耕还林、造林和种苗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森林经营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9],补贴标准分别为400~500欧元/hm2、1000欧元/hm2、300万欧元/hm2、300~500欧元/hm2和林道建设成本的60%(平原)~80%(山区)[4],有力地促进了森林可持续经营。

1.2.4国有林改革成效显著

德国以前的国有林实行主管部门直接管理,收支两条线,政府全包揽,2005年开始以州为单位进行林业改革,2009年评估表明,企业经营良好,收入明显提高,国有林改革取得了成功。国有林改革以公法形式成立公司,企业负责经营31%的州有林,政府不再搞经营;所有权不变,经营权交给企业,州林业主管部门实施监管;改革原则是人员不失业、收入不减少。改革后,既重视经济成本核算又注重生态保护,生态和经济效益都很好。改革前生产木材平均亏损18欧元/m3,改革后净盈利32欧元/m3[4]。德国林业改革实现了森林科学经营,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得到有效协调,林业地位更加重要。

1.3澳大利亚多功能林业发展

澳大利亚林业从毁林到分类经营再向多功能经营转变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功能林业经营思想,区分不同区域森林主导功能和一般功能,要求人工林集约经营兼顾经济和生态利益、天然林在保护的同时开发非木质林产品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5,13]以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新需求。

1.3.1分类经营促进林业发展

1788年欧洲殖民以来,澳大利亚森林约一半被消耗殆尽,造成了严重的资源与生态危机。为了保护生态、增加木材供给,1970年代澳大利亚实行以保护天然林发挥生态效益为主、以发展人工林提供木材为主的林业分类经营制度,根据是否允许木材生产,把森林分为森林保护区、多用途林和用材林。这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了人工林,降低了天然林破坏速度,对澳大利亚林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3.2多功能经营解决新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林业又面临新的挑战:林产品供需矛盾突出,贸易赤字巨大,1998年木材产品贸易逆差达20亿澳元[5];农村及地方经济发展与就业需要进一步发展林产业,社会发展对生态需求的提高,需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和快速扩大森林面积,因为以往存在的生态问题未得到治理,人工林集约经营的生态问题又显现出来。为了解决这些突出问题,要求推动分类经营向多功能经营转变。澳大利亚先后出台“2020年人工林发展战略”(1998)、“可持续森林战略”(2004)、“国家土著林业战略”(2005)等政策,着重强调以生态为基础的林业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思想[5],是一种以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为指导发展生态经济的多功能林业。既强化人工林的生态和社会服务,制定中长期人工林发展计划,农场林业兼顾生态与经济功能并解决木材供给和农业土地生态问题;又强化天然林非木质林产品的商业开发,对不具有开发木材利用价值的天然林进行以环境保护和娱乐游憩为主的生态旅游开发和长期科学研究利用,对多用途天然林签订“地区森林协定”强调森林保护并开发森林全部价值以协调林业生产和自然保护之间的关系。

1.3.3政策扶持林业成效显著

澳大利亚通过政府投资向林产工业大幅度倾斜、政府资助森林生态服务市场的开发、减免税刺激私人投资营造林来大力发展林产业,以保证生态经济发展活力,加强和优化造林、经营与抚育、采伐与更新等森林经营措施来保证森林三大效益的最大化[5],多功能林业发展成效显著,取得了人工林资源快速增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人工林与林产业发展迅速,出口额快速增长,以及生态旅游行业就业量大幅度增长等重大成就。

1.4阿根廷人工林多功能经营

阿根廷国土面积279万km2,为拉丁美洲仅次于巴西的第二大国,林业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占1/3,拥有3320万hm2的天然林和110万hm2的人工林[14]。1980年国内50%的用材来自天然林;通过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工林商品材供应率不断增长,目前90%的林业加工原料来自人工林。阿根廷公司人工林多功能经营、集约化营林和林产工业一体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最具代表性[14]:①加强营造林集约化管理。营林过程别注意遗传材料选择,保证所选种子、苗木能够生产出优质原木;并把集约化管理贯穿育苗、幼苗移栽、造林、间伐、管护等各个环节。②注重科技支撑作用。公司与国家农业与动物管理技术研究所合作,在遗传改良、培育实践、产品生产、材性改造等方面开展研究,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③生产高质量的林产品。利用现代高新木材加工技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尽量使副产品能被循环利用,产品通过了ISO:9001:2000认证和DIN附加标准,主销巴西、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地。④强化环境保护。公司营造林和产品生产环节均严格遵守FSC认证标准和指标,将环境保护贯穿始终。

2国外多功能森林经营的重要启示

从欧洲到北美,从澳洲到日本,森林都在由单一功能经营向森林三大效益全面利用过渡。森林作为再生的、绿色的资源库和能源库,必将在转变发展方式、保障生态安全、缓解气候变化、改善林区民生和减少族群冲突促进地区稳定方面做出积极贡献。美、德和澳大利亚的多功能林业发展是发达国家森林经营思想转变和升华的一个缩影。总结和分析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以得出一些重要启示。

2.1多功能林业是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发达国家的林业产值比重极小,一般占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2%[5],但仍强调林业的物质生产功能,主要基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原料与资源、能源、环境、生态的特殊要求和天然、可再生的木材产品是最值得使用的原材料:①木材在建筑、家具、纸和包装材料方面具有环境友好优势;②木材可再生,加工过程中比金属、塑料等节能而更具市场竞争力,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佳选择;③树木生长过程中提供木材的同时也提供了各种生态服务。比较材料的可获得性和环境友好性,木材是最能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原料;同时,林业经济发展也为农村、地方经济发展与就业提供了巨大空间,这更是社会稳定的内在需要。因此,多功能林业强调林业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8],是社会发展对林业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世界林业发展的新方向,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2.2生态经济发展是多功能林业经营的核心动力

发达国家多功能林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解决森林生态系统经营问题,还得靠发展林产业[4~5]。这种森林生态保护式的商业利用属于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兴林与富民、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及兼顾问题。这也是林业经营思想的转变和升华,只要森林能做到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扩大林产品使用范围和数量反而是森林保护的更好选择,要摒弃以钢(塑料)代木的限制木质产品使用的传统森林保护思维;更要改变把森林经济效益等于木材生产的思维,生态公益林同样有多种商业利用价值,不是所有生态公益林非要公共财政长期补助;生态建设需要同步考虑商业利用模式,澳大利亚的农场林业是我国生态建设的很好典范。

2.3公共财政扶持政策是多功能林业的制度保障

林业与农业都是农民的重要载体,需要国家在二次分配中予以重点保护;同时,也是提供公共物品的行业,需要国家公共财政的支持和扶持。发达国家的森林生态可持续经营,以森林经营技术为基础,分门别类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政策扶持和措施支持以消化因保护森林而额外增加的生态成本。并且,多功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需要政府扶持政策使生态价值慢慢纳入正常经济活动中,而不是变成长期的公共财政负担。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林业缺乏完善有效的支持、扶持和保护体系。尽管近年来国家对林业的投入大幅度提高,但由于基础较差加上投资结构性缺乏,森林经营,特别是对成林抚育、服务林业经营的林道、生产灌溉用水电等基础建设,对林农有效引导的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多年来一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缺乏经费支持和政策扶持。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林业公共财政支持保护体系,从森林经营、保护到利用全过程给予稳定的资金支持和税收扶持;同时,对于森林调查、经营方案设计以及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活动等也适当给予支持,从而形成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促进我国多功能林业快速健康发展。

2.4森林经营技术标准是多功能林业的发展基础

发达国家在各级政府的林业政策下制定了各类森林的资源管理与经营技术规程,为各地选择最优森林经营模式和保护森林资源及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奠定了基础。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很大,需要分区分类施策,提高林业政策和技术措施在区域和类别上的针对性、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操作性、跨部门间与行业内以及政策与措施间的协调性;更需要宏观政策指导下的适宜于不同地区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及森林经营技术规程。因此,我国应该按照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要求,在可测量的现有科学技术认识基础上制定全国森林资源管理与经营指南,在森林经营技术规程中执行基于减少对环境影响的采伐理念的区域级或国家级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省级(地市级)根据区域特征制定适合当地林情的资源管理办法和森林经营技术规程,加强指导多功能森林经营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协调性。

3中国多功能林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多功能林业在我国的实践时间较短,现行林业政策和法制尚不完善,没有多功能林种分类,缺乏系统性理论、可操作的方法和技术指标体系[2]。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20.36%,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美国林业经济走过弯路[7],德国林业改革成效显著[4],澳大利亚林业进程与我国基本相似[5],不失为我国的良好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公共财政无法长期支持非商业利用模式的大面积森林保护;处于发展中的我国亟需从目前追求森林单一功能的分类经营向兼顾三大效益的多功能森林经营转变,充分挖掘林业应有的生态、经济和社会贡献潜能,促进多功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1明晰产权,大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发达国家私有林的经营状况非常好,根本措施就是确定权属并保护私有物权长期稳定不变。这对于我国正在推进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我国人多地少,农业人口多,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既是农民的生存资源,也是发展资源。让农民享有平等的家庭承包经营权,依法保护这一农民赖以生活的物权,是我国的长期政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不仅有利于促进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更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这在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中,以及应对气候变化中将产生无可比拟的重大作用。因此,要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形成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林木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从根本上增强林业发展活力,从整体上增强林业发展动力。

3.2政企分开加快国有林的经营体制改革

德国国有林经营体制改革采用“政企分离”模式,林业行政管理机构不直接经营国有林,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林业企业自主独立地经营国有林,并接受职能机构监督,既提高了行政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又保证了林业职工利益、调动了职工积极性。我国传统国有经济结构及产权体制下,国有林所有权、财产权和经营权虽在法律上具有明确的形式和概念,但具体操作形式及相互关系模糊;企业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还是行政管理者,缺乏真正的产权主体。政企不分是造成国有林产权界限不清晰、经营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借鉴德国经验,加快国有林经营体制改革,政企分开,成立独立公司经营国有林,政府不再搞经营;所有权不变,经营权交给企业,林业主管部门实施监管;解决林地占全国林地面积40%、森林蓄积占60%的国有林经营和发展问题,实现森林可持续科学经营,促进资源保护与利用,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统一。

3.3依靠科技促进多功能林业可持续经营

多功能林业发展需要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技术水平,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依靠科技进步、政策引导、科学管理、投入拉动等配套措施,显著提高和持续优化林业对国家、区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效益。通过科学研究,尽快形成符合国情和林情的多功能林业理论、发展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巩固、强化和完善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及综合效益;鼓励和依托多学科融合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不断加强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保障,提高各层次的多功能林业发展科学决策能力;加强多功能林业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大胆创新林业发展规划和功能利用技术,并注重传统经验的收集提炼和集成创新,尽快形成实用模式加以推广应用,不断促进多功能林业的可持续经营。

3.4创建专业合作社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一项长期活动,经营者短期活动的收益是有限的。建立新的规模经营体制、提高效益和调动农民按照可持续方式经营森林的积极性,是森林多功能经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对于由农户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的林地,需要推进新型规模经营。农民参加林业合作社可以取得很大的好处和经济利益,既在生产交易活动中减少中间损失,在融资方面免除债息过高的风险,又在产品加工方面共享增值好处,在大型机械和设施使用方面互通有无,还能相互协调产业内部分工,享受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如良种供应、病虫害防治、卫生防疫、机械维修、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因此,借鉴美、德等国经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应当顺应客观规律,支持和扶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创建和发展,充分发挥其组织林农、落实政策、对接市场的作用。

篇6

1.1合理地对建筑的外在环境进行考虑、设计

建筑分布以及选址设计在建筑外部环境节能上是需要第一位考虑的。以获得更多光照以及避开风口进行建造是民用建筑施工的基础,但是,工艺设备方面的布局和选址却是影响工业建筑建造的主要因素,工业建筑外部环境以及工业耗能量的多少也由其决定。所以,应充分的了解建设地段的地质外貌、自然环境、气候类型以及水文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建筑施工方案与能耗节能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工业建筑的科学布局、选址上进行一系列的合理考虑,而这也是工业建筑节能工作的首要步骤。

1.2剖析建筑的外形和空间结构

建筑物外部的大气和建筑物本身相接触的外在面积与其包含围绕的工业建筑所占空间体积的比例值,就是我们所说的建筑体形系数。体形系数越小,建筑空间构造就越合理、科学,规划布局也就越整齐。所以,使建筑的体形系数值得到降低并使建筑施工各方面要求得到完善,成了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目标。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工业建筑的节能工作要与建筑工艺设计紧密联系,建筑工程师不仅要合理选取厂房的位置、周围环境,还要在生产工艺以及供暖方面投入精力,建筑设计师还要将建筑物内在的供暖以及空调调温的限度计算清楚,科学合理地进行调温和供暖。

2节能工作里的单体建筑

2.1从建筑的立面、平面看工业建筑的节能

建筑设计师可以将节能意识融入到建筑立面、平面的设计创作里。将立面设计和门窗方位、数量以及外部墙面的厚薄度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可降低能源消耗量,又使得建筑物的外在环境工艺得到优化。相比于外墙部分,门和窗方面的传热消耗更大一些,所以在门窗的创新上,应在结合通风、采光等条件下,依照工业建筑施工标准,科学地设计出立面的外形、门窗的样式,以减少外部窗户的设置。建筑设计师应将节能环保与立面外形设计结合起来,在建筑的能源消耗量降低的前提下,将立面的外形设计得优美动人、变化多样,这样,外部墙面的范围也得到了扩大。

2.2从外墙设计看工业建筑节能

由于墙体面积在外部围护构造里占有的比例最重,所以,工业建筑能源消耗的主要部分来自于建筑物外部墙的热消耗。原因在于,工业建筑物的密封度、隔热性如果较差,就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能源消耗。所以,建筑物节能工作的核心就在于外墙的隔热设计是否优良。

2.3从门窗设计看工业建筑节能

在建筑物的外部围护构造里,门与窗成了重要的耗能因素。在建筑物构造中,门窗的热能源消耗就达到了40%~50%,这是建筑节能工作需要考虑的重要环节。夏天的光照以及冬天的风雪主要从建筑物的门窗进入,门窗若具有优良的密封性能,那么建筑物的节能工作就可以得到提升。总的来讲,相比较于墙的导热程度,窗户的导热系数明显要高许多,所以,建筑物节能成果很大程度上是由门窗设计是否合理决定的。

2.4从屋面设计看建筑节能

建筑物最顶层四季舒适度的核心在于屋面的防热保温功能。当前工业建筑厂房一般是一层或两层,在构造里,屋面占着很大的面积比值,所以,屋面的节能环保设计工作显得愈加关键。屋面的节能设计重点在于:首先吸水性强的材料不应选择用于屋面的保温设计层,因为屋面保温层吸入大量水分会极大程度地削弱屋面的保温功效。其次,传热系数大以及密度高的材料也不能入选,这样做的好处是可降低屋面的体积与重量。第三,工业建筑里水泥珍珠岩以及沥青珍珠岩可被膨胀珍珠岩所取代而作为建筑设计里的保温层,其可带来明显的节能成果。

2.5“以人为本”创建环保节能工业建筑

将节能环保和追求自然舒适相结合,建筑设计师会在工业建筑的设计理念里加入绿色环保因素。以高程度的绿化范围和自然清新美为设计核心,是一个优秀建筑设计师必须具备的意识。虽然说,在工业建筑领域,科学合理地设计生产的工艺是居于首要地位的,但是,除了妥善的考虑到工艺生产方面外,为工作人员、技术生产者以及管理人员营造一个清新自然、舒适简约的工作环境以及氛围,也是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师需要大力考虑的。这样,工作人员的劳动积极性以及工作热情就会被调动起来,紧接着工厂的生产效率也会有所提升,产品的质量也会相应提高。而这样一种优美舒适的环境也是由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所影响的。

3总结

篇7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年来各族人民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同舟共济、和睦相处,但2009年7.5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以来,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对新疆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造成严重创伤。正如在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分裂势力越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我们越要加强民族团结,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

二、社区如何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把民族团结工作延伸到社区,就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全市民族团结工作的一条新路子。做好社区民族工作,是增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文化交流、防范涉及少数民族突发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社区民族工作的意义,把社区民族工作作为全市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来抓紧抓实,并努力实践和探索民族工作进社区的各种措施、途径和方法。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提高思想认识。社区委员们,要把社区内的少数民族群众视为自己的亲人,为他们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在执行相关政策时,要切实保障社区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益。要从促进本社区、街道乃至全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的角度出发,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原则,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不断把社区民族团结工作推向前进。

加强宣传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开展社区民族团结工作时,要始终把增进团结、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作为做好这项工作的根本目的;把民族政策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以及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宣传教育,作为开展社区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内容。对社区居民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教育,使大家对“三个离不开”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更加珍惜各民族的团结与友谊。

认真抓好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街道党工委坚持以团结和谐为目的,建立街道、社区和居民小区“三位一体”的社区纠纷处理网络,推选各族群众担任调解员负责调解纠纷,形成上下责任明确、运转灵活协调的良性工作机制。在协调处理矛盾纠纷中,要坚持3个原则:一是实事求是,准确定性,坚持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的原则;二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三是处理纠纷时要做到及时、稳妥,力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当地。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举措,是做好社区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载体。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创建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动员社区所在地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发展。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等活动,使各族群众得到实惠,并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充分发挥模范典型的示范作用。

三、工作组发挥各单位资源优势,促进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工作说到底是群众工作,是争取人心、调动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在下基层工作期间,我们更需要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了解民生疾苦,扎实解决民生难题,千方百计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工作组只有和群众打成一片,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我们的工作才能始终拥有强大的感召力、旺盛的生命力。

协助社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油龙社区工作组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特点,结合走访入户加强对各民族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使“访聚惠”活动精神深入人心;结合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召开社区党员、积极分子参加的座谈会,宣传党的富民惠民政策;结合维稳工作请政府各部门专家给少数民族妇女办健康知识、民族宗教知识讲座,鼓励少数民族妇女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利用暑期给社区少数民族儿童举办双语学习班、安全法律知识讲座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使社区的不同民族、不同群体受到宣传教育,消除居民思想上的盲区,增进融合了居民之间、居民与居委会工作组之间的感情,真正在社区工作中体现出“一家人”的理念。

协助社区解决居民纠纷。

油龙社区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老旧破损严重,少数民族居民约占居民总数的30%,大部分生活比较困难,住在平房区的周围环境卫生比较差。针对社区情况复杂,民生突出问题多的情况,工作组成员充分调动原单位(企业)各自不同的工作性质和业务特长与居委会以解决社区及各族居民群众的具体问题为出发点,共同为居民分忧解难。一是针对社区少数民族老年人多、独居、空巢老人多的情况,社区与工作组共同制定了“关爱夕阳”活动计划,将社区60岁以上的独居和空巢老人,按照身体状况进行了分类,由工作组按照分类情况,为老人提供上门聊天、陪读和户外锻炼等力所能及的服务。二是积极发动工作组成员及所在单位为少数民族困难户家庭捐款捐物,个人先后捐助衣物三百余件、现金四百元,发动石化公司工会捐助毛巾被、被罩二百三十条,发动克石化公司检维修中心、“爱心妈妈”组织为民族团结模范高哈尔家庭捐款两万余元。三是针对油龙社区独居老人多、残疾人多问题,为八十岁以上各族居民和残疾人楼栋安装扶手62个;四是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慰问少数民族老人、残疾人及低保户。工作组和居委会通过千方百计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与各族居民打成一片,让居民朋友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同时也更支持我们各项工作,达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人的境界。

发挥特长做好排忧解难工作。

工作组充分发挥民族同志多,检察院协调能力强,党政工青妇工作经验丰富的特点,在社区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思想,工作组成员发挥带头作用,利用每天晨会时间与居委会人员学习维吾尔语,主动与少数民族居民结对子、交朋友,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困难,送寒问暖,极大的拉近了与少数民族居民的距离,工作组成为他们主动诉说困难、寻求帮助、解开思想疙瘩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加强与社区宗教人士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宗教人士在穆斯林群众中的地位和威信,积极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引导穆斯林群众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民族观,树立各民族和谐共处、共同生活的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历史观;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加强对与他们相邻的汉族居民、商户的引导说服工作,妥善处理纠纷,使工作组的工作得到极大的信任和支持。

四、发挥国有企业在民族团结中的作用

社区的民族团结工作不能只是居委会一个部门去做,我们积极发挥驻区企业、联点共建企业和本市爱心企业的社会职能,协助社区做好民族团结事业。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油龙社区各族居民最关系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生活环境和困难户、低保户人员就业问题。

一是工作组进入社区后,针对居民周围平房区生活环境比较差的问题,首先联系本社区企业三叶管道公司管理人员,利用企业自身资源,清理了三叶管道公司周边垃圾2车40方;其次与共建单位市城司协商,组织党工团近30名工作人员,调用了一台装载机,三辆翻斗车,清运垃圾9车180余方。通过这些相关企业的帮助,将小区常年堆积成山的垃圾清理干净,使各族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

二是针对油龙社区幼儿园门口道路年久失修、路面损坏严重的问题,在工作组与社区委员的共同努力下,积极联系多家企业,皓泰公司了解情况后表示愿意响应 “访惠聚”活动的号召,利用自身施工便利,为油龙社区老百姓免费维修这段道路,使这个提了多年的民生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三是针对居民反映油龙路西支路路面破损严重,公交车经过这一路段时颠簸不堪,而且夜晚路灯不亮问题,工作组与该路的产权单位油气储运公司取得了联系,该公司表示愿意承担该路改造大修的费用。工作组督促并配合油气储运公司完成完善了道路、路灯的施工方案,并解决了后期道路移交管理的后顾之忧,促进双龙西支路道路和路灯完成了改造。

篇8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160

本院在肝功能患者开展临床诊疗时, 采用血液净化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并在治疗期间配合对症护理干预, 取得满意效果。现选择2012年1月~2015年9月27例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说明,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5年9月本院27例肝功能衰竭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净化治疗, 符合疾病相关诊疗标准[1], 且患者及家属对本院相关诊疗措施知情同意。27例患者中男15例, 女12例, 年龄48~79岁, 平均年龄(56.37±7.54)岁。

1. 2 排除标准[2] ①年龄≥80岁者;②治疗前合并严重感染者;③合并其他内科疾病者;④资料不全者;⑤存在相关禁忌证者;⑥无家属及精神疾病者。

1. 3 方法

1. 3. 1 治疗方法 27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 对患者体内电解质紊乱进行纠正, 并保护患者的肝细胞功能, 常规进行营养支持性治疗, 充分预防感染。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 对患者实施血液净化治疗, 选双腔大口径导管, 充分防止感染。在局部麻醉状态下对患者行股静脉穿刺, 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采用血液净化机对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 血浆置换量控制在1500~2000 ml, 置换速度则为10~20 ml/h, 透析流量为2000 ml/h。治疗期间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患者凝血时间进行严格控制, 并对钙离子浓度进行科学调整[3]。

1. 3. 2 护理方法 ①置管护理:为充分避免双腔导管使用过程中出现堵塞, 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操作技能, 严格按照医嘱执行置管服务, 进一步提升导管置管的可靠性及安全性。②出血护理干预措施:血液净化治疗前, 护理人员要对导管相应位置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并采用生理盐水对导管及相关装置实施冲洗。同时, 置管过程要保证固定牢靠。③良好监护:对存在护理风险的患者, 要对其进行重点监护, 并在治疗过程中时刻关注其身体情况, 对患者局部皮肤进行密切观察, 发现不良风险事件要及时通知医师进行相应处理。④血管护理:血液净化治疗可导致患者血管功能受到影响, 造成患者出现机械性损伤。为此, 护理人员要做好穿刺点皮肤护理, 发现出血应及时进行加压止血处理。⑤导管护理:加强巡视力度, 观察血液净化治疗时导管状态, 发现回血状况, 要立即进行相应处理。在充分固定导管及相应装置的基础上, 对患者肢体活动进行有效指导, 避免出现导管破裂现象。

1. 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目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直接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进行观察, 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并做好统计、分析和记录。生活质量以WHOQOL-BREF自评量表作为问卷调查工具, 涉及生理、心理、社会、环境4个相关领域, 每个问题分值为1~5分, 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高。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 1 通过血液净化治疗后, 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 27例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并发症及不良风险事件, 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篇9

关键词 工业企业;电气节能;途径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1-0041-02

0 引言

工业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必然需要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地控制住生产成本。从工业企业的生产特点来看,工业企业是耗电大户,在其产品的生产成本构成中,电耗成本所占比例较大。在采光和动力(汽车等除外)企业中,电的应用独占鳌头,其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70%~80%;在基础工业中,除电炉、电解用电外,在普通工厂的总用电量中,动力用电占70%~80%。由此可见,电能的节能对于工业企业而言,极为重要,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1 工业企业电气节能需要考虑的因素

1.1 适用性

工业企业在进行电气节能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一定要满足工业企业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动力和能源,优化供配电设计的时候应该按照用电设备对于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负荷容量等方面的要求来确定,有效地合理利用电能。

1.2 节能性

工业企业在进行电气节能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消除或者减少无关的消耗,这应该是节能的着眼点。例如传输线路上的电能消耗、电气设备的电能消耗之类。

1.3 经济性

工业企业在进行电气节能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合理选用节能材料及节能设备,用最小的投资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2 如何加强工业企业电气节能

2.1 照明节能

在工业企业的照明用电中,对照明用电进行合理的节能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应该在满足了显色指数、光色指数、照度指数之外,还应该尽可能地去采用高效灯具和高效光源。由于金属卤化物灯的使用寿命长,颜色失真度小,显色指数可达80~95,光色选择性好,色温范围广(3 200K~4 000 K),发光率高,对人的皮肤显色性好,所以笔者推荐各工业企业不再使用高压汞灯,转而采用金属卤化物灯,这样不仅能够美化亮化厂区,同时还能够节约一大笔的电能,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工业企业夜间安全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2 减少输电线路上的能量损耗

由于工业企业中的输电线路都或多或少会存在着电阻,一旦有电流流过这些电阻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就会产生有功功率损耗。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减少输电线路上的能量损耗。第一,大导线截面。增加导线截面,能够有效地降低电能的能耗。但是不是导线截面越大,消耗掉的电能就越小,我们应该按经济电流密度来合理地选用选取导线截面;第二,减小导线长度。输电线路尽可能少走弯路,多走直线,变压器也应该尽量地接近负荷中心,通过这些方法来有效减少导线长度。

2.3 选择高效节能的新型变压器

目前我国许多的工业企业中老变压器数量过大,如果全部一次性更换掉的话,费用太高,只能采取逐年更新的方法,首先淘汰技术特性最劣的变压器,选用新型高效节能的变压器,用有限的资金达到最大节电效果。全密封式配电变压器就是一种节能变压器,与普通油浸式变压器相比,取消了储油柜,油箱的波翅代替油管作为冷却散热元件,波纹油箱山优质冷轧薄板在专用生产线上制造,波翅可以随变压器体积的涨缩而涨缩,从而使变压器与大气隔绝,防止和减缓油劣化和绝缘受潮,增强运行可靠性,减少了电能的浪费,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免维护。波纹油箱表面经去油、去锈、磷化处理后用三防(防雨、防潮、防盐雾)漆涂装,适合在冶金、石化、矿山等环境下使用。

2.4 电动机节能

因为在工业企业中电动机耗电量大、数量多,所以电动机的节能极为重要。目前,节能电机是一个新的趋势。节能电机与标准电机相比,采用了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的设计理念,通过降低电磁能、热能和机械能的损耗,提高输出效率。使用节能电机的节能效果非常明显,通常情况下效率可提高4%。电机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电动机的全寿命周期,从电动机的设计、制造到电动机的选型、运行、调节、检修、报废,要从电动机的整个寿命周期考虑其节能措施的效果,国内外在这方面主要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电机的效率。节能电动机的设计是指运用优化设计技术、新材料技术、控制技术、集成技术、试验检测技术等现代设计手段,减小电动机的功率损耗,提高电动机的效率,设计出高效的电动机。

2.5 加强基础管理,做好电量计量

企业要把计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了解和掌握设备的能耗情况,找出重点耗能部位,为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改造指明方向。有实际数据才知道浪费在哪里,哪些设备是节能的重点,合理对生产工艺控制,提高设备利用率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通过对计量数据科学、准确的统计,分析为管理者制定节能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2.6 健全制度,完善节能正常运行机制

要实现节能的目标,必须有制度作保障,制定严格的节能考核制度尤为重要,在节能降耗工作中,应从强化管理入手,加大管理降耗力度,避免设备空运转,使设备的经济运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加强管理,完善节能机制,减少设备空负荷运行时间,同时也可以通过合理调度采取避峰用电以达到节约电费开支,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3 结论

总之,工业企业电气节能节能设计应把握“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满足功能”的原则,将节能技术合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建波.节电技术在化工企业发展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18):115-119.

[2]罗颖隽.化工企业电气节能方法综述[J].广东化工,2010(6):147-149.

[3]罗颖隽.化工企业电气节能方法综述[J].石油和化工节能,2010(6):156-158.

篇10

关键词:合成氨;节能减排;

1我国合成氨工业的基本情况

我国的合成氨工业目前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主要以煤为原料经济实惠。因其具有成本低,应用方便的特点,今后的仍然会是我国合成氨工业的主要原料。

2合成氨工业节能减排的探究

2.1分析节约能源的潜能

氨的热值大约是22.4GJ/t;合成氨的过程是一个消耗大量能量的过程,这也使合成氨工业成为高耗能产业之一。根据现在的局面可以看出,国外先进的合成氨工业和中国大型合成氨工业相比,我国合成氨工业耗40-60GJ能量才能够生产一吨产品氨,国外的能源消耗要比中国减少一半,因此我国合成氨工业的节能减排改造迫在眉睫。

2.2分析降耗工段

原料转化过程能耗最多的一个工段之一,在整个过程中直接影响合成氨综合能耗。另整个过程中热能的利用、换热、冷却过程的热量消耗也较大,70%以上的热能损耗都在这一环节。

2.3分析动力的耗能

全装置耗能和付出初级能源代价耗能在总能耗约占据37.68%,它们的消耗数量分别为3.21GJ/t和11.48GJ/t,其中合成气压缩机消耗能量超过50%。制造30%的动力能源就需要消耗一份初级能源,所以对这方面节能是非常有必要的。动力能源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装置阻力进行工艺气输送和提供氨合成工序氨合成反应所需的高压。从表面看,原料转化过程大部分能源消耗发生的阶段,但是氨合成工序实际上成为合成氨工业中动能消耗量最大的一个阶段。

3合成氨的节能措施

3.1改良流体输送设备

3.1.1采用汽轮机驱动提供合成氨动力源

我国电力大部分以煤为原料制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汽—电转化与电力输送、电—动力转化是能源消耗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转化效率不足70%,而汽轮机直接驱动离心透平压缩机、合成循环机及大型泵类提供动力源省去这一能耗过程,转化效率高达90%以上,是节能减排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3.1.2运用变频器节能

为了达到电机的调速而采用改变电机定子供电频率的办法,以这为主要原理的调速方法叫变频调速,它主要作用是增加和减少动平滑轮的速度,采用的方法是改变电机负载。异步电动机原有的特性变频调速差不多相同,转差率小是这两种调速的主要特点,因而保持特别高的工作效率,同时调整范围宽、精度高、无极调速都属于它的优势,节点效率也很出色,一般范围都可以保持在20%-30%之间。

3.1.3内馈斩波调速

内馈调速电机和斩波控制装置共同的装置,这种装置能够进行内馈斩波调速。高效节能是它的主要优点,高压大、中容量交流电机的调速等调速几乎都会使用这种调速方法,这也使最新型的一种交流调速技术。

3.2设备与技术的节能

3.2.1改良设备

将换热器与反应器结合,利用等温反应技术提高热能利用,如天然气换热式转化、等温CO变换等,另通过利用新型换热器的类别如板式换热器等,提高换热的效率是节能方法之一。采用径向反应器降低阻力减少动力消耗也是节能的有效方法。

3.2.2改造节能技术

合成氨工业是一个工序十分复杂的行业,进行全程性、综合治理的节能降耗是这个行业所必须注重的,选取合适的节能器械的设备和应用和推广节能技术必须是同时存在的。就目前来看,特别多的节能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运用。将余热的充分的利用是控制合成氨工业节能的重要环节,废气废水的余热利用制冷、冷却介质的余热利用与空冷降温、高温烟气的热管余热回收、化学反应余热利用等温技术直接产生蒸汽、都属于可以再利用的余热项目。另在气体净化方面采用低温甲醇洗、液氮洗技术降低合成气中惰性气(CH4+Ar)含量,使氨合成工序在低压下(12.0-14.0MPa)操作减少动力消耗、氨合成工序自产过热中压蒸汽提高热能利用率成为现实。

3.2.3原料节能由于我国能源物质贮量煤多油气少,合成氨原料线路的改变对于合成氨工业很重要,运用“油改气”、“油改煤”、“气改煤”技术改变原料线路是节能控制有效方法。煤资源在我国不缺少而且供给充足,新型煤气化技术如加压水煤浆气化技术、加压粉煤气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改变原料线路,改变能源格局的利用是节能措施之一。

4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宏观调控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布非常重要,根据我国能源分布可以了解到,低能源被高能源所牵制的现像将会是很常见的,我们为了防止何种情况发生而作准备。首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政府必须做到的目标。进行科学的开发新能源包括考察各个地方的情况。最后是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第一位,在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进行项目建设,研究完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然后才能够进行项目建设,哪怕是重大项目建设,如果对周边环境影响过大,则不予审批,全面鼓励和支持改善恶劣环境的建设。

5结语

合成氨工业既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工业,又是关系到民生的工业,在我国工业技术发展中意义非凡。我们在发展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节能联减排的思想,具体的实施要从原料的结构、生产技术、设备选型和管理等几个方面共同深化,逐渐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化章.合成氨工业节能减排的分析[J].化工进展,2011,06:1147-1157.

[2]谭恒俊,赵阳.合成氨工业节能减排的分析[J].科技风,2012,06:284.

篇11

[关键词]工业锅炉 节能技术 管理

中图分类号:TK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020-01

我国工业锅炉总装容量巨大,无论是从我国锅炉工业整体布局来看,还是从单台锅炉本身来看,都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即使是效率最高的电厂锅炉也仍有潜力可挖。

工业锅炉系统是集机、电、热、水、控制于一体的复杂系统,所涉及的技术较为广泛。而在动力或供热锅炉房中,大量使用了没有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临时工、季节工,工作没有连续性,难以做到正确的运行操作和设备保养。工业锅炉运行效率大大低于鉴定效率。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目前,中央提出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约束性目标,并部署了主要节能工程,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区域热电联产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列入其中。

1、工业锅炉节能应开展的几项工作。

一是进行结构性调整,使用汽、用热企业集中布置。拆除各个企业的低效小锅炉,建设联片或区域型高效锅炉的热电联产机组。二是在锅炉机组设计上,要做到热负荷与锅炉容量匹配,主机与辅机匹配,机械与控制匹配。三是在锅炉机组运行上,优化配煤,使运行煤种接近设计煤种。抓好锅炉热工试验,为节能技术改造提供基础数据。四是在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上。通过节能服务机构,对新建的或拟技术改造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对已在运行的企业开展能源审计,排查企业能量利用效率低下的根源所在,并实施技改项目,使节能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2、锅炉运行热效率分析

(1)煤质差,煤种多变;单台锅炉容量小,设备陈旧老化。

(2)锅炉运行负荷低,“大马拉小车”;锅炉运行仪表不全,自动控制水平低。

(3)锅炉水质不达标,结垢严重。

有相当数量的锅炉没有安装水处理设备,也未采用简易的锅内加药水处理方法,而是通过加大排污量的做法,企图获得较好的水质,结果适得其反,白白浪费了大量热能,得不偿失。

(4)锅炉辅机配套不当,产品质量不高;锅炉技术人员素质偏低,流动性较大。

(5)节能法规体系不健全,监管工作薄弱。

从总体上评价,目前我国的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检测技术标准体系以及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尚不够完善。

3、锅炉节能管理工作要求

为了加强锅炉节能管理工作,对于工业锅炉及锅炉房系统等附属设施存在的问题,锅炉使用企业单位和管理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制订整改计划实施锅炉节能。

(1)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锅炉运行操作人员直接操作和研究锅炉,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锅炉操作人员要树立以节能的主人翁意识。管理人员要采用先进的节能新技术和经验、节能先进管理方法,提高锅炉节能管理水平。对运行操作人员要进行节能专业知识、先进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使其能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如按锅炉负荷和煤质变化及时正确调整燃烧,加强水质监测,定期排污,按规定吹灰清扫,杜绝“跑、冒、滴、漏”,确保运行负荷要高于额定负荷的80%,提高锅炉热效率。

(2)健全管理制度,强化节能考核。

认真贯彻《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运用科学的锅炉管理方法,应用先进的锅炉技术手段,制订并组织实施本单位锅炉节能计划和锅炉节能技术进步措施,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建立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节能工作责任制,明确锅炉节能工作岗位责任,把能源使用管理制度化。

(3)配备锅炉监测仪表,提高自动控制水平。

仪表是锅炉节能及经济运行的“眼睛”,只有配齐相关仪表,才能对能源利用情况做到“眼明心亮”,才能挖掘节能的潜力,锅炉上的仪表除要根据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和《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的压力表、水位表、温度表等安全监视仪表,必须根据GB50041 《锅炉房设计规范》的规定,装设进水与出水温度表、燃料计量表、炉膛压力(负压)表、各种受热面进口与出口温度和风压表、排烟温度表、蒸汽流量计或热水热量计等,有条件时,还必须装设排烟含氧量检测表、经济核算仪表,以及各种能效指示记录与计算仪表。

锅炉必须安装自动控制系统,实现锅炉的自动控制,保持平稳运行。锅炉自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由热工检测、自动调节、操作控制、信号保护等设备组成的完整系统。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电气节能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6.

[2] 沈祥智、吴金星:工业及电厂锅炉节能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3.

篇12

关键词:炭素;节能减排;余热利用

1 炭素工业的节能减排要求

1.1 炭素企业节能减排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应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炭素制品下游行业的提质增效和节能减排上。首先考虑的应该是炭素产品的质量、规格的定位,然后再考虑炭素生产的过程。炭素制品的能耗并不高,然而单位产品的能耗指标同国外同类企业相比较高,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工序,如石墨化和焙烧,会消耗很大的能源,因此应从技术的角度,提高炭素制品生产的成品率、合格率和实收率,避免物料过程损失。在制定各种产品的工艺控制条件和工艺流程时,要根据原料性能和产品质量要求来确定,加强生产过程管理控制和在线监测,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检验制度。对于炭素生产造成的污染物的排放问题,应着重加以解决,目前因炭素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炭素生产企业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普通的工业生产不同的是,炭素生产较为特殊,在生产中的各个工序都会有废副品产生,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浪费,应科学利用废副品材料。

1.2 炭素生产节能概念与类型

1.2.1 炭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

炭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包括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及炭素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耗;能耗包括实物消耗和过程消耗;单位产品分为原材料制备、炭制品、石墨制品。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原材料与中间产品的管理,应尽量减少各生产环节的物料损失,尤其是在煅烧工段严格控制石油焦烧损。

1.2.2 炭素生产企业节能重点

炭素生产企业应积极依靠技术进步,配置先进的节能设备和节能新工艺,最大限度的提高炭素企业三大炉窑的热效率,减少能源损失,降低企业能源成本。

1.2.3 炭素工业节能过程演化

系统节能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节能方式,包括流程优化、技术节能以及管理节能。系统节能是在单体节能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将煤炭工业生产看作一个有机而统一的整体。目前炭素制品的生产流程正在向着高度集成、连续化、大型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这一点与钢铁工业有些类似,因此节能的思路和方法也需要随之改变,而系统节能正是适应了这一趋势和特点。

2 炭素生产过程主要节能技术

2.1 炭素生产设备的主要节能技术成就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相关研究的深入,我国的炭素工业生产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节能技术方面也获得了很大的提高。设备向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新型的节能材料被应用到炭素工业生产中,热工窑炉的结构也得以改进和优化,工序产品的质量获得很大提高。在某些技术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其中的炭素窑炉设备节能技术尤为突出。炉窑设备是炭素生产所需的关键设备,同时也是产生能源消耗的源头,因此为实现降低能耗的目的,优化设备的结构和改进生产工艺是其中的关键。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和研究机构都开展了对于炉窑设备的更新和技术优化,如实现配套设施自动化、优化生产操作工业、采用新型节能材料以及优化炉型结构等。研究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一些较为高端的科技如计算机仿真,已经逐渐应用到工业试验中去。

2.2 炭素生产余热利用

2.2.1 余热的种类

燃料是工业窑炉必不可少的能源,然而燃料燃烧的热效率却不高,不到总能耗的一半,而热量损失却很高。热量通常被高温的产品、烟气和炉渣带走,在冶金方面,可以利用的余热仅占燃料消耗量的1/3。余热是可燃物料和一次能源转换工程后的产物,属于二次能源。

2.2.2 炭素余热利用途径

余热是重要的能源,如果能恰当的应用,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当前,我国的炭素工业生产中,主要采用的是间接、直接,以及二者结合的综合法来利用余热。余热的利用通常是采用热媒作为载热体,生产流程中上下相关的工序、本工序直接预热燃料或者空气。还可以利用余热来制冷、供热水和供暖,生产蒸汽用于外卖或者生产,在发电中也可以利用余热所产生的过热蒸汽。在炭素生产过程中,一部分工序产生的余热热量非常大、温度很高,如石墨化、无烟煤电煅烧、石油焦煅烧、焙烧炭素制品等工序,所产生的价值非常巨大。当前,煅烧余热已经在很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而石墨化炉余热和焙烧余热的利用仍处于研究阶段。

3 炭素生产减排技术

3.1 主要污染源和治理方法

炭素生产产生的环境污染以大气污染为主,主要大气污染物是:沥青烟(含PAH)、颗粒物、氟化物、二氧化硫。其中沥青烟气较难处理,目前常用的处理技术有:沥青烟湿法洗涤净化法(水洗)、电捕器捕集法、干料吸附法、蓄热式焚烧法、黑法。

3.2 生制品沥青烟气治理技术

干料黑法吸附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技术,而生制品沥青烟气治理技术具有系统流程合理、简洁的特点,也是干料黑法吸附的一种。这种技术主要用于生产车间,所采用的焦粉可以循环利用。生制品沥青烟气处理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是一项自主创新的技术,使用起来安全可靠,吸附的效率很高。除此之外,在控制技术方面也较为先进,并且适用于新建工程或者生产线改造的项目。

3.3 焙烧烟气联合法净化

由多种烟气净化方法串联和集成的焙烧烟气联合法,是一种多级处理的烟气技术,可以将各种方法,如干法氧化铝吸附收尘技术、预除尘、电捕焦油、全蒸发喷淋等灵活运用,实现很好的净化和除尘效果。焙烧烟气联合法具有操作和管理方便、无二次污染、净化效率高的优点。经过该方法净化后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很低,甚至可以达到国际标准。

4 炭素生产节能减排技术新动向

当前,我国的节能减排技术已经获得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炭素生产中,所采用的减排技术则以沥青烟、BaP、SO2综合减排技术为主要的研究方向,而节能技术的研究则以炉窑节能为主。目前,这些技术大部分都在研究和开发阶段。

5 结束语

炉窑设备和工艺过程的污染物排放及节能降耗,是我国炭素行业实行节能减排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则是炭素材料产品下游行业的提质增效和节能减排。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仿真和优化技术也应用到炉窑设备的设计和优化中,将炉窑的炉型结构、工艺过程和操作参数加以分析和优化,从而实现降低能耗、提高设备性能的目的。余热的利用技术具有非常大的经济价值,且利用的方式和途径较为广泛,目前很多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需要研究人员和生产企业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推动我国炭素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绍文,杨景玲,等.冶金工业节能减排技术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李圣华.炭素厂的消烟除尘和噪声控制[J].炭素技术,2006(2):49-55.

[3]张志超.铝用炭素阳极企业节能[J].炭素技术,2012(4).

[4]张建华.炭素煅烧回转窑热平衡测试及节能减排途径[J].炭素技术,2011(6).

篇13

一、江苏省节能工作总体思路

(一)顺应经济发展内在需要,节能目标已成为江苏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推动力

江苏省长期以来发展势头强劲,无论经济发展规模还是速度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但“十一五”以来,资源、能源、土地等资源的制约越来越显现,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省委、省政府重新审视发展方式,寻求实现长期较快发展的出路。

江苏省经济结构长期偏重,2005年第二产业比重达到56.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9个百分点。2006年江苏省在刚刚明确单位GDP能耗下降20%目标时,多数人认为实现这一节能目标难度极大,特别是要扭转“十五”期间单位GDP能耗连续上升的趋势几乎不可能实现。江苏省委省政府及时转变发展思路,把节能指标完成情况作为检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标,成为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节能目标相结合的“倒逼机制”,制定具体政策鼓励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速发展。“十一五”以来,江苏省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分别提高0.82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和0.73个百分点。江苏省还加大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在江苏纷纷扎根开花,以延长产业链为特征的高附加值产业(例如钢帘线)和以节能新能源为代表的新技术产业(例如镍氢车用电池)等蓬勃发展,为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节能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协调好发展与节能的关系,一些地市政府把本地区单位GDP能耗指标作为招商引资的“标尺”,从严控制单位增加值能耗高于本地区平均水平的生产能力进入市场,加大对技术含量更高、产品附加值更高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本地区钢铁、水泥等企业退出,为发展新产业和服务业让出空间。节能指标已成为指引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指挥棒”,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推动力。

(二)“十一五”期间已尝试在工业领域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为了完成“十一五”节能20%的目标,苏州市在强化完成目标的措施上积极探索创新机制。除将单位GDP能耗作为考核县级市的主要指标外,还根据工业统计体系较完善、能源消费数据相对系统和准确的特点,针对不同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结构、“十一五”经济发展速度等,下达了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具体做法是根据研究、分析并预测县级市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确定目标期工业能源消费总量限制目标。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工业增加值可以超过预测值,但工业总能耗不能超过限制目标的原则,苏州市政府采用为县级市“发粮票”的做法,上高附加值项目的县级市允许增加工业能源消费量,否则不给“粮票”。 “十一五”实践的结果表明,设定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促使县级市政府以节能目标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作为筛选项目的基本指标,有效推动了工业结构向高附加值、低能耗调整和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对实现节能目标也起到了保障作用。

(三)对“十二五”持续设定20%的节能目标存在一定畏难情绪

调研发现,对于“十二五”继续设定20%的节能目标,政府和企业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主要认为,一是结构调整难度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江苏省工业化进程尚未结束,特别是江苏北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第三产业比重快速增长难度较大;沿海地区仍存在发展重化工业的区位优势,工业结构调整艰难。二是技术节能空间收窄,技术成熟、节能量大的节能技改项目越来越少;技术节能对高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节能投入的边际成本明显增加。三是“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节能主管部门面临的压力大、任务重、风险高,不希望在“十二五”期间继续下去。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一些外资或合资企业在“十一五”初期新上项目尽管工艺技术先进,有的甚至是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但通过第三方能源审计发现仍然存在5%以上的技术节能潜力;无论省级还是地市级均未开展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潜力的定量分析和研究,因此缺乏“十二五”节能目标要低于“十一五”水平的科学量化判断,也就难以确定“十二五”节能目标合理降低阈值。

(四)节能基础工作与环保相比差距大

目前,在政府主管部门方面,江苏省地级市政府节能主管人员一般只有2―3名,县级市机构一般只有1个人或半个人管理节能工作,县里没有专人负责节能,节能工作一般处于应付状态。同时,各级节能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专业人员不足的情况。

在节能执法队伍建设方面,江苏省52个县和县级市中,只有10多个建立了执法机构。基层人员执法能力和专业化执法知识也有待提高,急需专业化培训。

在企业层面,大部分地市企业能源管理处于“三分天下”状况:三分之一的企业设有专职能源管理岗位和专职的能源管理人员,且管理水平较好;三分之一的企业开展了能源管理,但工作力度相对较弱;还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企业缺乏能源管理人员,能源管理基本处于缺失状态。

在信息服务方面,节能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企业缺乏节能政策、技术、产品信息,面对市场上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大部分企业只能靠不断的尝试,寻找水平先进、信誉可靠、经济性较好、节能量有保证的技术和产品,造成企业直接面对技术和经济风险,难以满足企业对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的需求。

(五)既有国家节能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江苏省各级政府对我国现有的节能政策、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同时也提出了调整和完善政策的期望。我国2005年制定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有必要结合新形势尽快更新、修订;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有必要由国家制定统一的政策尽快出台,规范方法;节能量奖励资金“门槛”过高,不利于鼓励中小企业节能和深度挖掘节能潜力;鼓励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政策需更明确、重点更突出、力度更大;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报表还有待优化、简化,并进一步发挥报告制度的作用;节能目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实效性。

二、关于“十二五”节能规划的建议

(一)不断增强坚持不懈抓节能的信心

“十二五”节能目标应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指标不宜降低。“十二五”节能目标能否完成,主要取决于“十二五”转变发展方式的决心,更取决于坚持不懈抓节能的信心。

(二)在“十二五”期间开展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示范

认真总结苏州市级政府在实行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经验,尽快开展专项工作,研究并制定在省级或地级市开展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试点工作的方案;探索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实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法的地位和作用,为在“十二五”进一步推动节能工作,完成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奠定科学基础。

(三)按照基本国策的要求强化节能队伍建设

“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节能“高目标”、继续“打硬仗”,必须加强和完善节能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工作能力。建议参照环保、计生系统队伍建设,提高我国资源节约主管部门的级别,负责统一管理、组织、协调全国的资源能源节约工作,明确建立直属单位,为各地区开展节能工作提供支撑。作为过渡性措施,可酌情提高国家节能主管部门的级别,明确要求县级节能主管部门建立专职的节能管理机构。

进一步加强节能执法队伍建设,明确国家主管机构,完善执法体系,明确各省、省辖市、县(或县级市)节能监察队伍的职责划分和执法内容。加大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预算对节能执法装备和人员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明确省级、省辖市、县(或县级市)三级节能执法装备要求,把节能执法设备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纳入“十二五”期间国家和地方政府预算支持范围。

(四)提升节能政策措施的普惠性

建议尽早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版)》,完善重点行业能效规范、标准,进一步抬高行业准入门槛;调整高耗能项目审批权限,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重复建设;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落后机电设备的淘汰力度,结合高效节能产品补贴,开展淘汰低效落后小锅炉、变压器、电动机等专项行动。

进一步提高节能“以奖代补”资金投入,适当降低国家节能项目申报门槛,适当考虑把部分国家节能奖励资金的审批权下放到省级节能主管部门,并与节能目标分解和目标完成挂起钩来。进一步扩大高效节能产品税收优惠政策的产品覆盖范围。制定节能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参照综合资源利用企业的认定政策,研究节能设备(产品)生产企业的认定政策。

充分重视企业是节能主体,加强和完善企业节能管理要从目前主要依靠抓大企业,扩大到兼顾中小企业,实施推动中小企业节能的激励政策。强化企业能源管理制度,推广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国家标准。尽快建立能源管理师资格认定制度,组织能源管理师资格培训。

(五)增强政府服务水平,完善节能服务平台

篇14

目前,我国能源消耗已占到世界的第二位,能源利用率仅为33%,远低于43%的世界平均水平,单位GDP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许多。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大户,其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占发电总量的3/4。“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明确提出一系列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能源审计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企业节能降耗以及降低整个国家能源消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源审计是一套集企业能源系统审核分析、用能机制和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核算评价为一体的科学方法,它科学规范地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经济进行审计、监测、诊断和评价。为企业找出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寻找节能方向、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能源审计能摸清企业能耗指标底细,为政府制定宏观能源政策提供客观、真实的能耗指标数据;开展企业能源审计,是政府加强能源监督,规范企业能源管理,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国内外能源审计发展状况

1.1国外能源审计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引发了西方国家对节能的重视,在严峻的能源形势与沉重的能源费用负担面前,能源审计正是应这种需要而生。发达国家不断总结能源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能源审计在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实践已日趋成熟并广泛采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比如,英国政府多次制定和实施了推进节能的政府支持计划,把能源审计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80年代英国9万多个企业,有4万多个企业进行了能源审计调查,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日本免费对企业的用能设备进行节能诊断,促进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由于能源审计是企业申请节能示范项目或其他节能补助的有效依据,所以能源审计在国外深受企业欢迎。

1.2国内能源审计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能源审计机构少、专业性差,能源审计主要停留在一些大型能源企业,还处于推广阶段,企业存在应付差事的心理,没有实现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能源审计缺乏强制性,能源审计机构缺乏法律定位和权威,相应的配套制度和标准不够完善,没有形成体系,难以满足能源审计工作的急切需要,严重制约了我国能源审计的发展,因此我国能源审计与先进的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1.3机械工业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的状况

由于机械工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不高,企业规模不大,厂点分散等原因尚未引起政府和企业的充分重视,行业能源审计工作开展存在很多困难,主要体现在:

(1)机械工业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厂点分散,不利于开展能源审计,尚未大范围开展能源审计。机械工业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大于5000吨标准煤的企业数较少,目前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开展了能源审计,绝大部分企业尚未开展能源审计,行业尚未建立能源审计的节能机构。

(2)行业能源管理监督、计量、监测体系不健全。机械行业企业节能管理工作刚刚起步,能源计量和统计管理方面比较欠缺,缺乏专业的能源审计人才,大部分企业没有专职的能源计量、统计员。缺乏行业性专业检测监督机构、队伍、人员不健全,人员资格缺乏国家严格认证。

(3)行业标准体系不健全,特别是缺乏能效标准。机械工业各行业节能工作缺少可执行的相关标准,尤其是缺少各行业经济规模的行业准入标准、产品能耗标准、高能耗产品的淘汰标准等。

(4)工艺装备水平落后,装备能耗指标有待提高。机械工业技术装备良莠不齐,部分技术装备性能低下,生产工艺落后,导致制造加工能耗居高不下,总体用能效率低。尤其中小型企业因节能意识淡薄、缺乏技改投资等因素,仍沿用20世纪90年代甚至60~70年代落后的工艺装备。

(5)企业节能观念不强,能源审计的认识不足,能源审计流于形式。企业粗放式的耗能比较普遍,能源管理意识非常薄弱。对能源审计的认识不充分,造成能源审计容易流于形式。

2机械工业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思路与方法

2.1开展能源审计的基本思路

能源审计是对用能单位(单元)的生产、转换和消费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督,了解造成能量损耗和损失的原因、分布等情况,然后有的放矢地提出政策,制定节能方案,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增效”的目的。分析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寻找节能潜力,提出节能降耗的整改措施,能源审计思路可用一句话概况,即判明能源浪费和效率低的部位,分析产生能源浪费和效率低的原因,提出节能降耗的整改措施。要分析能源浪费和效率低产生的原因和提出节能降耗的整改措施需要从生产过程中能源利用的主要途径入手。从图1可以看出,一种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可以抽象成八个方面,能源利用率低和浪费的原因与这八个方面都可能相关。(1)能源:能源本身所具有的质量和种类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生产过程中能源利用的效率,因此选择与生产相适应的能源是能源审计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2)技术工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工艺水平基本上决定了能源的种类和数量,先进技术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或避免能源浪费。结合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节能降耗的一条重要途径。连续生产能力差、生产稳定性差或技术工艺水平落后等都有可能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和能源浪费的产生。(3)设备:设备作为技术工艺的具体体现,设备的搭配、自身的性能、设备的维护保养、设备的自动化水平等均会影响设备的运行效率,从而影响能源利用效率。(4)过程控制:过程控制对生产用能过程十分重要,反应参数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达到优化水平对能源利用效率都具有直接影响。计量检测、分析仪表不齐全或精度达不到要求,过程控制水平不能满足技术工艺要求,都可能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和能源浪费。(5)管理:能源管理系统不健全、管理水平低,这也是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要原因。(6)产品:产品本身决定了生产过程,产品性能、种类的变化也要求生产过程作出相应的调整。(7)员工:员工素质的提高和积极性的激励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8)废弃能:废弃能的循环回收和梯级利用都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2.2企业能源利用的四个环节

在能源审计中,企业用能系统可简化成一种标准形式,系统由能源供入企业,按照能源流向将企业能源利用的过程依次划分为购入储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四个环节。能源审计通过对用能单位(单元)的能源生产储存、转换、分配和最终消费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督,了解造成能量损耗和损失的原因、分布等情况,然后有的放矢提出对策,制定节能方案,以促进节能,制止浪费,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增效”的目的。图2表述了能源审计的思路。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是依据能量平衡与物料平衡的原理,对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统计计量分析,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调查、生产与管理现场检查、数据收集与审核汇总、典型系统与设备的运行状况调查、能源与物料的盘存查帐等项内容,必要时辅以现场检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封闭审计,分析各个因素影响企业能耗、物耗水平的程度,从而排查出存在的浪费问题和节能潜力,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根据企业能源审计的不同要求,按照审计工作的范围、目标、时间与对象的不同,能源审计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初步能源审计、重点能源审计、详细能源审计。无论开展何种类型的能源审计其目的就是挖掘企业节能潜力,提出节能整改措施,促进企业节能目标的实现。图3表述了实现企业节能目标流程图。

2.3机械工业开展能源审计工作的方法

(1)针对机械行业能耗情况,分级管理,抓好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建立健全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根据机械工业年耗能情况,将年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纳入节能监督体系,实行挂牌督办。对年耗能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进行建档工作,健全各项能源管理制度。积极支持重点用能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试点、完善能源管理人员队伍。全面开展能源审计工作,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加强主要工业产品耗能限额管理,开展主要工业产品、设备能效水平对标活动,督促重点用能企业落实节能管理措施。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开展行业能源审计服务,作为国家能源审计工作的重要补充。机械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不大,中小企业数量多。这种行业结构造成机械工业的能源审计工作很难重点依靠国家节能管理部门来全面严格监督和管理。作为政府和企业的纽带,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上联政府、下系企业的独特优势,建立健全机械行业能源审计工作机制:①积极申请能源审计机构资格;②培育专业化节能技术服务体系;③组织行业能源审计培训;④开展重点企业能源审计试点工作,通过试点企业总结机械行业能源审计工作的经验,逐步在行业中推广。并围绕试点企业,研究提出能源审计的激励政策机制。

(3)在全行业开展能源审计和能源审计宣传培训活动。在机械工业全行业开展能源审计宣传和能源审计培训活动,组织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和操作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等,提高行业节能意识和能源管理工作者的业务水平:①加强能源资源统计、计量工作;②举办企业能源审计专业培训班,举办能源审计专业培训班,为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做人才储备。

(4)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先进行试点工程。比如汽车行业、电工行业,进行能源审计试点,对目前的机械工业能源审计方法进行补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