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皮影的艺术特点范文

皮影的艺术特点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6: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皮影的艺术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皮影的艺术特点

篇1

一、山西孝义皮影戏的概述

山西皮影戏最具代表性的是孝义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分为“纸窗皮影戏”和“纱窗皮影戏”两种。纸窗皮影戏中的纸窗屏幕是用大幅麻纸粘接而成的,固定在框架上;而纱窗皮影戏中的纱窗子的屏幕是纱质的。这两种在人物的外形上、唱腔上以及舞台艺人结构、舞台设置虽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材料却都是用牛皮雕制而成的。他们的表演都是利用投射到“窗子”上的影子来表演的。孝义皮影造型粗矿、线条简单、手法夸张,主要表现人物的性格。随时间的发展借鉴并吸收了陕西等地精细的特点,这就又形成了孝义皮影的新的艺术特点俏丽、活泼、线条繁简并用,并且在涂彩区分部位,有浓淡变化,使平面的人物雕刻出来复有立体感的感觉。

二、山西孝义纸窗皮腔影戏的艺术特点

(一)纸窗皮影戏的概述。纸窗皮腔影戏的故事脚大多都是封神榜戏;音乐唱腔是以小唢呐为主的吹腔音乐,乐器很少,在全国都很罕见,特别有自己的特色;表演技巧使用的是油灯、纸窗。在皮影人物的胸部都要安装一个主杆,它在屏幕上是不能转身的;人物造型上一般都有九块结构,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皮影人物造型形式,并且很具汉画像石的风韵。因此,纸窗皮腔影戏属于比较古老的影戏。

(二)纸窗皮腔影戏的头饰脸谱。纸窗皮腔影戏中的皮影人物通常是由九块或十一块组合结构而成的,然而头部是活动安插在一个身段上的,可以卸下来更换,这样就方便于每一个角色的运用。纸窗影人头饰脸谱都很有汉画像石的感觉,属具象,没有明显分出生、旦、净、丑等角色,然而是根据每个人物的具体职别、个性等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影人的造型手法通常采用粗矿夸张,非常强调神似。而人物总是有大额头,头饰都是向后倾的,采用的方法有阴雕、阳雕、阴阳雕等技法,比如有空脸(阳雕)、实脸(阴雕)、空实脸(阴阳雕)之分。而皮影脸谱在雕镂时通常是五分脸,比如正侧视(单眼人)、但也有少数的七分脸,这些常常用于刻画奸邪丑怪的人物角色。

(三)纸窗皮腔影戏的身段服饰。纸窗皮腔影人的体态和服装的装饰通常多用阴雕的手法,但也有阳雕的手法并用。从皮腔影戏表演的实用性上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透视关系五分脸的头部(大正面的侧视),七分身段(斜方向的侧视)。在皮影人物的造型表现上,比如头盔脸谱、景物道具、身段服饰等方面都不会离开各种各样的图案装饰,像金鸡独立等等;还有装饰的各种花卉,就像常见的梅花、牡丹花、等等;图案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像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金钱套、鱼肠带、连环套等等。皮影戏中的图案运用是非常大胆创新的,有些也会夸大或是变形,比如正面的龙头会放在一个侧视的人物的身段上,还有的会把字和花卉以一种巧妙的手法结合雕镂到侧视的人物身段上。

三、山西孝义纱窗碗碗腔影戏的艺术特点

(一)纱窗碗碗腔影戏的概述。纱窗碗碗腔影戏由于它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活方式等等都与陕西那边的有许多相似之处,后来又在长期的经济上、文化交流上交往平凡,所以纱窗碗碗腔影戏在唱腔音乐、表演形式、故事脚本、人物造型等等方面都与陕西有些相似。纱窗碗碗腔影戏的音乐唱腔非常好听,在故事表演上加上了大型景物的运用和玲珑剔透的人物造型,是整个画面更为生动有趣,深受人们喜爱。

(二)纱窗碗碗腔影戏的头饰脸谱。纱窗碗碗腔影人的头饰脸谱的装饰性特别强,不管头饰是简括还是精细,都非常的玲珑剔透、细腻精巧。脸谱种类有很多,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纱窗人物的造型一般额头较大、鼻子尖、嘴很小而且紧靠在鼻子下面,头饰上竖。纱窗影人不管是用阴雕、阳雕还是阴阳雕,在刻画人物的脸部形象、性格特点都巧妙的运用了线,戏曲中的人物都用线组合刻画,结构非常严谨,写意传神,惟妙惟肖。由于影人头饰要经常更换,来满足演出的需要,这就要求头饰脸谱刻画、雕刻精巧严格。这样就会显得程式化,变化就会受到局限。纱窗碗碗腔皮影人物造型非常丰富,用色也十分鲜亮,人物的个性鲜明,姿态优美,非常耐看,让人感觉如真人一般。在纱窗碗碗腔皮影人物中,头饰运用非常多,如做皇帝的都要戴皇冠,而通常头顶板的前后都要个挂十几串的珠子,形成珠帘,头顶板有直的、弯的等等,不同的头顶板和珠帘代表不同的地位和做的不同的事情。

(三)纱窗碗碗腔影戏的身段服饰。纱窗碗碗腔影人的特点是装饰性特别强,这点也体现在了服饰的装饰上,大体上分为男女铠甲、龙蟒官服、裙衩布衣、书生长袍等等。影人通常为斜侧,称七分身段,为十一块结构组合,有些动作不多的人,可由整体一块雕制或两块、数块组合结构。在皮影雕镂中短线用的多,常见的一些纹样有短线、月牙纹、月牙点、朵花、云纹、水纹等等。在皮影制作中镂空线不宜过长,为防止潮热变形断裂,因而大多都用阴雕为主的手法来完成雕刻。

除了上述艺术特点之外,还有山西孝义皮影戏中的景物道具也非常重要,在影戏的道具中,桌椅是非常重要的道具之一。而桌椅也分为许多的种类,桌椅在影幕上要摆放在影幕底部的一条线上。还有一些盆景花草来做装饰,常在花园亭树、书房绣楼、阁楼金殿等等中摆设。

篇2

【关键词】民间传统 皮影 艺术

1 皮影的起源

《汉书・外戚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因为汉武帝怀念亡妻李夫人,方士李少翁便在夜间设帏帐表演,请汉武帝在远处观看。这便是皮影艺术的原型。隋唐时期,皮影开始在民间广泛传播,至宋代皮影已逐渐发展成熟。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已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明清两代,随着民间艺人经验的积累、演技的提高,广泛的发展,各地逐渐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皮影。

皮影艺术发祥于陕西、山西、河南交汇的黄河流域,中国最有名的三大皮影分别为:陕西皮影、陇东皮影、山西皮影。

陕西,是中国皮影的发祥地,皮影出现较早,陕西皮影分为东、西、南三路,东、西、南三路皮影的形象和表演唱腔都不尽相同。陕西皮影在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中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雕刻技法,制作严谨,造型独特,形象生动。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线条优美,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

陇东,今为甘肃省庆阳市。陇东皮影是秦陇文化与周边族群文化相融合,是古老的道情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陇东皮影融入了当地的文化与观念,经过世代长期的艺术实践,又广泛地吸收了民间剪纸和传统的戏曲艺术的特点,日渐形成了趋于完美的造型风格和艺术语言。陇东皮影重视图案的装饰效果,图案运用灵活大胆,着色对比强烈,富有强烈的地方民间装饰特色。

山西皮影有着悠久的历史,分南路和北路二派。山西皮影戏主要分布在晋中,晋南地区。山西皮影雕刻工艺缜密而且精细,用线除了虚线、实线之外,虚实线、绘线及暗线的运用更为别致,线条优美生动,气韵十足。制作皮影使用的颜料极为讲究,多为皮影艺人自己制作而成,色彩鲜艳耐腐蚀,不变色。

2 皮影的制作

皮影的制作是极为复杂的,从材料的选择、加工,到具体操作,到最后做出完整的皮影形象,要经过了一套极为完整的制作程序,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皮影在长期的演变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本地区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但是皮影的制作程序大多相同,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皮影作品形体小巧,形体造型方面大胆夸张,巧妙变形。人物造型基本按照我国传统戏曲中生、旦、净、末、丑的模式进行设计。采用中国传统绘画工笔重彩方法设色,以镂线分色,固有色平涂分填,多次烘染而成,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多以大红、大绿、杏黄等颜色着色。色彩绚丽谐调,简洁明快。每个经过一系列的制作程序所制作出来的皮影作品都充分反映了民间艺术家高超的制作技巧和丰富的创造力。

3 皮影造型艺术特点

皮影来源于生活,皮影的创作者把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感悟用皮影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对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无论是各种不同阶层、性格的人物形象还是各种动物、鬼魅形象或夸张或精简,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皮影造型中有着以下几个普遍的特征。

构图与造型上的平面化是皮影艺术最显著的一大特征。皮影艺术受到中国剪纸艺术的影响。所有的造型采用统一的平面构图设计,没有前后的空间区别。只有上下位置的区分。皮影人物头像基本为侧面或半侧面的形象,身体基本为侧身。

皮影造型艺术化是皮影艺术的另一特征。夸张和变形成为皮影最常用的表达语言之一。皮影的造型多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进行设计。用色简练,对比强烈,平涂着色。在皮影的创作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夸张和归纳,把形象特征用简单的线条和镂空技术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典型的表现出各种不同类型性格和阶层身份,用极其简练的手法刻画出了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并用其鲜明的色彩,强烈地反映了人们爱憎分明的情感。民间皮影造型的夸张就是去繁求简的过程,对物象最特殊的处理,使形象更具特征性和艺术魅力。

皮影造型戏曲化也是皮影艺术的特征之一。皮影艺术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不仅在表现形式上,由民间艺人一边操纵皮影人物,一边用当地曲调唱腔讲诉故事,在皮影影人的造型表现方面,大胆的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脸谱以及服装造型,人物形象按照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创造,人物性格特点鲜明。但由于皮影艺术自身表现形式的特点,皮影人物在其形象塑造上又与传统戏曲人物形象有些区别,并不完全按照戏曲人物形象进行简单描绘,正因为这样,才使得皮影艺术形象更加的鲜明,也更具特色。

4 皮影的艺术价值

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皮影融汇了雕塑、美术、剪纸、戏曲、民俗等多种艺术形态,深得中国文化虚实意韵之美。其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在艺术长廊里,皮影艺术是一个独特的品种,也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参考文献

[1]许艺乙.身边的艺术[M].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193.

[2]王琥.装饰与民间艺术[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17-23.

篇3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230160)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皮影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艺术体系,但是却因为传播方式、表演形式以及表演内容与当下需求不符合而在现代的发展中进入困境。有效地保护与传承皮影艺术的发展,可以将其与动画艺术相结合,借助动画扩展皮影艺术的传播方式以及表现内容,丰富其表现形式,最终实现二者的共赢。

关键词 :皮影艺术;皮影动画;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TS93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210-02

皮影戏,又称为“影子戏”,是以兽皮裁剪成人物形象,在灯光的照射下活动支撑人物的木棍,实现达成人物行动,完成故事情节的一种戏剧表演方式。皮影是以纸张、皮革等作为基本材料,通过剪裁形成特定的形象。其创作的目的就是在于通过运动皮影造型形成戏剧般的效果。

一、皮影衰落原因分析

中国皮影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主要是在民间传播,并在清朝以及民国时期发展到高峰期,但是进入到近现代,中国的皮影艺术却与京剧以及其他戏曲艺术共同走向了衰落。

导致中国皮影艺术衰落的原因主要如下:

1.艺术形式与时代需求不符合。当下已经进入融媒时代,以电视、报纸、收音机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以及与电脑、电话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共同发展,信息传播开始进入“秒”的时代,人们更习惯通过多种技术方式搜索需要的信息,并进行信息的实时浏览,如通过手机随时观看视频等。而传统的皮影艺术更多的是通过搭台表演的方式,以固定的场地进行表演,观众需要到现场观看。而为了适应有效控制人物的需求,皮影的人物剪裁得比较小,需要观众靠近才能看清具体情况,这种近距离的表演方式不能满足大规模的表演需求;而如果通过大屏幕投影等方式进行演出,则与一般的视频表演没有差别,而且这种皮影演出效果容易受到环境、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可以发现,这些表演方式都不能符合当下人们获得信息的需求。

2.皮影的表演内容与方式与时代接受方式不同。作为传统的戏曲形式,皮影往往以民间传说的故事或者小说的故事作为表现题材,通过适当的编辑进行表演。而且在表演中,以皮影人物作为呈现出的主要对象,以一定韵律的唱腔以及念白作为主要演绎形式。这需要观看皮影的人对于其表现的故事背景具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皮影的演唱方式具有一定的认知。这其中,明确故事发展背景比较简单,关键在于理解唱腔。作为民间艺术,皮影唱腔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或者说具有很强的方言特征,其以代代相传的方式发展至今,出现了一些字词发音与普通话发音不同、断句以及语气与当前的说话方式不相符等问题。这限制了皮影的广泛传播,使皮影的受众只能局限在年龄较大的、接受过戏曲文化熏陶的群体中,而年轻一代因为语言障碍等难以接受。另外,皮影的动作通过人工控制进行,在一些打斗以及翻滚动作中表现不够形象,难以满足习惯接受3D电影场面的受众需求,这也影响其受众范围的扩大。

3.皮影艺术缺乏创新。皮影等戏曲艺术进入发展的瓶颈期,其传播与接受不畅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在于其艺术本身缺乏创新。当下,全国各地的皮影艺术基本都在演绎几个相同的故事,反复演出的故事形式容易引起审美的疲劳。且这些故事主要是讲述古代的事情,与新时代缺少必要的联系,故事的吸引力在不断地减弱,出现看过的人不想再看,没看过的人不感兴趣的问题。而新创作一个故事,需要从故事情节设定、表现手法以及皮影人物的制作等方面进行,创作时间长、难度大,一般的小型皮影团体难以完成。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内外多个方面的因素,导致皮影的发展后继无力。如何保护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促进中国艺术的多样性发展,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讨论。笔者认为,在皮影发展中,可以将其与动画结合起来,以动画的形式演绎皮影,在进行传播形式创新的同时,进行表现内容以及表演方式的创新。

二、皮影动画发展情况

皮影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其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在中国动画产业发展之初,中国皮影等元素也被大量地引入到动画创作中,并具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出现。

我国皮影动画主要有《张飞审瓜》《润泽》《镜花缘之女儿国》等作品。其中《张飞审瓜》属于流传范围比较广的。在《张飞审瓜》中,场景全部用皮影制作,且大量使用镂空的技术,如画粱等部分。人物造型具有典型的戏曲特点,这与皮影戏类属于中国戏剧的一种具有重要联系。在动画中,人物动作以及语言也具有皮影戏的特点,如行走中具有很强的节奏型,停顿突出,人物声音明显经过有意转变,表现出非常夸张的特征。这一类动画一经产生,便受到中国民众的好评,其意义不仅在于创新了中国动画的表现形式,更是促进了皮影艺术的传播,使接受动画的观众,尤其是儿童,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对于皮影的必要认知。

但是中国动画发展到当下,已经很少使用皮影进行创作,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皮影动画的群众基础不够广泛,创作这种形式的动画具有很大的风险;另一个原因就是创作皮影动画耗时耗力,远不如采用手绘以及电脑创作方便、快捷、逼真,商家出于利益的考虑,比较少的选择这一方式。

三、以动画保护传承皮影艺术的策略

通过上文的分析已经发现,皮影艺术的发展进入衰落时期,而中国动画的发展正处于兴盛时期,将动画中加入皮影的表现方式,能够促进皮影艺术的传播与发展。但是在经济时代,以动画保护与传承皮影艺术具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各个层面共同努力,才能保证这一方案的有效实施。

1.国家加强对于皮影艺术的重视,对于皮影动画给予必要的帮助与扶持。国家的扶持能够使传统艺术摆脱困境,走入良性发展的道路。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京剧在短暂的衰落后,在国家的思想倡导与大力扶持下,再次开始兴盛。发展皮影艺术同样如此,个人以及民间团体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国家加入保护皮影的行列,在思想上重视皮影,在实际行动中积极扶持皮影技术,如建立广泛的皮影艺术保护协会,将皮影艺术家纳入国家艺术家的范围,给予国家级艺术家的待遇,显然对于促进皮影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在以动画保护与传承皮影艺术的过程中,国家应该提高对于这种方式的重视,以政策性法律法规以及具体文件给予皮影动画创作中的种种便利,在皮影动画的具体创作与传播中,为其提供一定的人力以及物力支持,改变商家出于利益考虑不敢创作皮影动画的现象。而一旦在国家的影响下皮影动画的局面打开,其自然会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保护了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2.改变皮影的内容与形式。艺术的发展总是与时俱进的,不符合时代的艺术方式最终会被淘汰。显然皮影艺术当前的表现形式以及唱腔都不太符合时代审美需求。在皮影的发展中,传统的皮影技术可以结合时代特点以及地方特点增加新的内容,同时适当改变唱腔,以促进这一艺术的顺利传播。而在皮影动画中,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动画的创作对于皮影进行翻拍的思想,大胆创作一批符合时代特征的、体现时代思想的动画作品。作品以皮影作为主要形式,而在人物塑造中注重传统与时代的结合,增加人物象形的表现方式,改变传统皮影为了表演需要只以侧面表现人物的方式;改变人物形象大量镂空以充分投影的方式,改变人物衣物服饰领角突出,关节突兀的特点。因为动画赋予了皮影更充足的场地,更多面的表现人物的可能,因此在创作中应该将皮影艺术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做到继承的同时,有效地发展。在动画中,人物的唱腔以及说话方式应该统一采用现代普通话,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加入简单的唱词,且需要配以字幕。

总之,以动画的方式表现皮影艺术,不仅仅是对于传统皮影表演方式的简单翻拍以及一些技术手法的改进,更需要在内容、人物形象以及语言方式等方面全方位改进,才能使皮影动画真正地为观众所接受,完成皮影艺术从被动地保护到主动发展的过程。

3.将皮影艺术加入动画专业课程。皮影艺术在动画中的应用不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动画创作者皮影知识不充分,不能够进行有效的艺术创作。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考虑将皮影艺术加入到动画专业的教育教学内容中,真正培养一批既懂皮影又懂动画的人才,以促进皮影动画的长远发展。

总之,皮影艺术的衰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改变皮影艺术的困境,可以考虑通过皮影动画的方式对其进行传承与发展。在皮影动画的制作中注重联系时代特点,注重创新,最终实现皮影与动画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刘亚莉.传统皮影戏的魅力与动画的创新[J].艺术评论,2008(5).

〔2〕戴玲斐.传统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合理运用——以CG作品《桃花源记》为例[J].电影评介,2008(14).

〔3〕黄湘玲.皮影表演与声音艺术的结合[J].艺海,2007(2).

〔4〕陈程,常焱锋,白新艳.传统皮影艺术对现代国产动画发展的启示[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4).

篇4

关键词:泰山皮影 设计原则 旅游产品 2011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名称:《泰山皮影艺术受泰山文化因素影响的研究》

立项号:2011028

泰山皮影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泰山传唱了三百多年。前些年一直处于被人遗忘的状态。直到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国家的重视,文化产业政策和环境日益优化,泰山皮影发展有了转机。目前,作为能够真正掌握泰山皮影表演特色的范正安先生也正在积极的努力打破泰山皮影一贯以表演为主的艺术形式,结合时代特点,进行产业化发展,设计系列旅游产品,让它回归市场,创造价值。因此,泰山皮影旅游产品的设计不但能丰富泰山旅游产品的市场,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对泰山皮影的发展也是一种有效地促进。

目前开发了以泰山文化为中心的系列泰山皮影旅游产品,品种只有装饰性皮影、印有皮影图案的服装、挂件、钥匙链四类。在2009年中国北方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上,由泰山皮影艺术家们新研制的泰山皮影手机链、桃木镶嵌皮影获银奖。泰山皮影旅游产品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知名度,但仍处于设计的初级阶段,并且仍以自产自销为主,缺乏规范科学的宣传包装。设计水平也有待提高。在很多领域尚有大片空白,进行泰山皮影相关产品的研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通过对泰山皮影艺术特点的研究和当地旅游产品市场的考察,泰山皮影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围绕这些特点进行泰山皮影旅游产品的创新研发,应当把握规律,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艺术性原则

泰山皮影旅游产品必须具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所以在设计中要追求艺术的美感,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形式美。泰山皮影旅游产品要运用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等形式美法则。

对称与均衡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一种艺术美感,在民间美术被广泛运用,它常以等量等形或等量不等形的形态,按照中轴或支点的形式出现。在目前已有的泰山皮影装饰画中有很多产品,就运用到对称与均衡这一形式美法则。(图1)

图1 连年有余

变化与统一是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原理在艺术创作上的运用和体现。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应体现各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力求做到变化与统一的完美结合。即: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在变化中寻求统一。这是艺术美的重要原则。泰山皮影无论在造型、技法,还是在色彩上都运用了变化与统一。例如:图1的雕刻技法灵活多样,有阴刻,也有阳刻,点、线、面进行了合理的运用。这些都是各个局部的差异,可以说是变化的。而两条相同鱼的纹样、灯笼的外形以及由许多半圆形组成大的圆形,都是统一的表现。

其次,色彩美。色彩往往是产品给人的第一视觉印象。因此,色彩在产品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泰山皮影在色彩方面,颜色艳丽、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色彩的搭配与表现形式在矛盾中蕴含对立统一,使皮影更具审美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泰山皮影旅游产品在色彩设计上,应注重继承泰山皮影原有色彩搭配的同时,借鉴现代人审美习惯,在调和与搭配上有所创新。

二、创新性原则

“有一位设计师曾这样讲述他的设计观:设计,以人为本,传统为根,现代为用。以生活及自然设计,乃根本之设计;以文化及艺术设计,乃真正之设计。眼中盯着洋人,心里装着传统,手里握着现代,则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泰山皮影旅游产品的设计。这里所提出的创新,是指在保持原有泰山皮影精髓的同时进行的发展和创新。包括:造型的创新、设计的创新、材料的创新、工艺的创新等。目前现有的产品在材料运用,题材选择,表达形式上都比较单调,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改进,使其日臻成熟。

运用创新性原则,结合泰山皮影传统的选皮、用皮、绘制、雕刻等艺术特点,笔者设计制作了部分首饰,以下是耳环的两款不同设计。

图2 耳环

图3 祥云耳环

图2制作技法以彩绘为主,配以中国传统皮影图案凤的形象,既美观又实用。

图3制作技法以雕刻为主,配以泰山皮影中常用到祥云图案的形象。

三、地域性原则

旅游产品是带有特定旅游地特色的工艺品。因此,地域性特点是泰山皮影旅游产品设计中必须强调的要素。

旅游者希望买到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但目前全国各地的旅游产品,基本上“千品一面”,失去特色。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俄罗斯套娃、各种木质、塑料汽车玩具等。而民间美术最能成为旅游产品。像无锡的泥塑、贵州的蜡染、杨家埠的年画,无不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产品,受到游客的喜爱。因此,泰山皮影应与泰山文化很好的结合。无论如何设计,都要尽量以泰山为中心,融入具有悠久历史的泰山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让产品充分具有纪念意义。

四、实用性原则

美术主要分为两大类:观赏性美术和实用性美术。观赏性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实用性美术包括工艺美术和建筑。而旅游产品则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因此,泰山皮影旅游产品除了具有纪念性、观赏性、艺术性外,还应具有实用性。这样,就可以做到可赏、可用,达到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完美统一。

图4是笔者设计的“泰山皮影茶垫系列”。就是实用性较强的旅游产品。茶具放在茶垫上。因为茶垫的周边有包边,可以有效地防止杯子里的水倒多了,流到桌子上。再一点,杯垫的材质可以采用陶制,这样可以起到吸水的作用。当然,我们还可以使用非常具有泰山特色的泰山柏树、泰山槐树(泰山槐树是泰安市树)或泰山桃木(传说泰山桃木可辟邪)为原料,在上面进行雕刻。雕刻的纹样,主要是具有代表性的泰山皮影图案。

图4所示的茶盘图案是运用了泰山皮影的头茬图案,其雕刻技法,囊括了阴刻和阳刻的传统技法。在色彩上,运用了中国最富吉祥寓意的色彩——红色。底色为白色。红、白两色对比鲜明,素净而雅致。在颜色统一的情况下,图案有所变化,做到了形式美法则中的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在变化中寻求统一。一套设计精美的茶垫,让传统的图案和沁人心脾的茶香融为一体,人们在品茶的同时又能感受到皮影的文化魅力。

市场规律告诉我们,产品设计的生命力在于产品的个性特色和文化品味。这就要求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不仅要遵循设计的普遍规律,还要避免被动的模仿与简单克隆。

泰山皮影是一种独树一帜、令人震撼的艺术,它为今后的衍生产品开发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能否立足突出自身特色,突出泰山文化色彩,实现产品的实用功能与个性品位完美结合,是泰山皮影旅游产品研发成败的关键。只有立足泰山皮影独特文化优势,把握好设计原则,才能突破概念化、程式化的思维禁锢,创造出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优秀产品设计。

参考文献

[1]侍锦,彭卫丽.山东鲁锦[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9

篇5

【关键词】皮影戏;艺术价值;社会传承

一、皮影戏的渊源

“皮影戏”又叫“牛皮影戏”、”灯影戏“,它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戏,它是用灯光照射用牛皮、驴皮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以各地的地方戏为主。

相传在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最疼爱的妃子李妇人因病故去,武帝因思念爱人整日闷闷不乐,君臣为了解除武帝的思念召集各方人士商议,这时有位方士想出了个主意,他用木头雕刻出李妃的形象,在晚上,借用灯光把木人投影在汉武帝的惟账上,朦胧中汉武帝见轻盈袅袅的爱妃重现眼前,喜出望外,后来这种形式就在民间流传。

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用“皮影”代替了“木影”以兽皮或纸版做成人物剪影,加以彩绘,用线牵动头部,双手运动,用灯光将其投射到白幕上以供观看,演出时常以历史戏剧、神话、寓言等为内容,配上音乐和唱词,元初皮影戏曾作为军队的娱乐活动,常在军营中流动演出,明清两代,皮影已遍全国,十三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出皮影戏,后来随军传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国。从十八世纪开始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中国的皮影戏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的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二、皮影的制作

皮影脸谱的制作要经过十几个步骤,分别是杀宰牛皮或驴皮,药水卤制去水分杂物,晒烘干燥压平,刮成透明薄片,描绘制片,雕刻修形,调绘色彩,刷酮油,整压定型,手条,肢节及配具的拼合,有人物的生、旦、净、末、丑、动物、刀枪、桌、椅、亭、台、楼、阁、宫殿、车、马等道具。

影窗:也叫亮子,也就是照影子的幕布,是用方木做成长宽比例为二比一的长方木框,用白布包上绷紧,绷好的影窗固定在距地面高80公分的台板上或办公桌上。

影灯:过去用的是豆油灯,煤油灯做光源,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用日光灯做光源,吊在影窗的后上方,影人是在影灯的前面,影窗上表现,观众坐在影窗外面的观众席上观看皮影戏。

三、皮影戏的演出方法和内容

皮影戏演唱时在观众前面立一块屏幕,在屏幕后面点亮影灯,灯光照在紧贴屏幕的影人和场景上,再配上锣鼓弦乐和台词唱腔,达到唱影效果,弄影者藏匿于灯影之外,往往以一身兼任编、导及配乐等工作,还要连唱带说,一个人兼几个职能,脚打锣、手打鼓,口唱曲,一个人不但挑几个影子,还要身兼生、旦、净、末、丑各行当。

脸谱是皮影戏的核心部分,有王帽纱帽谱,文武花脸谱,神头妖精谱,文武花旦谱和帅盔扎巾谱六大谱系组成。

一般演出都以各地不同的地方戏曲剧种为主,在西北主要有秦腔、眉户、碗碗腔、道情等为主。不管那种剧种都以表现历史戏、现代戏、神话戏、寓言戏为主要内容。

演员在半透明的白布后,贴近幕布熟练操作皮影人的动作,并又说又唱,乐队伴奏,有声有色地表演剧情故事,尤其是表演民间神话故事,武打片,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上天入地的高难度动作,这是其它剧种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的喜爱,尤其是儿童百看不厌。

四、皮影戏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承传

由于皮影的制作是一个综合加工,雕刻彩绘的创作过程,具有较强的概括、夸张、写实和变形等艺术创作,是具有极美的艺术价值的工艺品,皮影外形轮廓的“整体美”中包涵了内部装饰的古典美,所谓整体美是指每一个人物造型的结构,曲线轮廓,身长高度,头身手臂和总身高的比例,在设计制作时由创作者赋予的艺术表现魅力,体型小巧,约在33厘米上下,造型夸张大胆,变形巧妙,除个别书童、丑旦以半侧面的双目出现外,其余大部分以侧面单目表现。面部有空面阳刻和实阴刻之分,正生正旦人物鼻尖口小,朱红点唇,若有若无,秀婉妩媚,皮影戏的造型,吸收了中国剪纸的表现手法,单从造型来看皮影戏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它和剪纸窗花是一样的表现方法,不同的是用牛皮或其它动物皮。它是用剪纸的手法表现戏剧人物形象和个性的。

人物性格则以平眉和立眉分别,平眉表现文人雅士的清秀文静,武生将帅则以立眉实现其英武强勇,头型前额突出,俗称“岩额”

更显神飞眉宇,气概非凡,生动有趣的艺术境界,男性的正面人物以大耳、宽肩、圆腰高大的形象表现阳刚之美,旦角的共同追求柳眉、纤腰、莲足式的阴柔美。

皮影戏在我国丰富的艺术宝库里,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深受人民的喜爱,流传之广泛,流派之多,堪称戏曲之最,有人把湖北、湖南、广东、浙江等南方省的皮影称南方皮影。华北、东北、西北,内蒙的皮影称北方皮影,北方皮影分布地域广阔,造型各异,又有人把北方皮影分为东路和西路皮影。

过去皮影戏在农村极为盛行,现在随着电影、电视,多媒体的广泛应用,皮影戏越来越少了,但它作为一个独特的戏曲表现形式,还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高超的艺术价值,由于它的可操作性,三五个人就能拉起一个戏班子,唱大戏,在农村仍有广阔的市场,一到农闲的时候,人们集聚到一起支起影窗,敲起锣鼓就唱起来,或者老人祝寿,新宅乔迁,出殡都用皮影这种方式进行演出。皮影戏到了灭绝的地步,除了现代影视的飞速发展、各种娱乐的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由于皮影戏所表现的都是古老的历史剧、神话剧和其它老的民间剧目,缺乏现代戏的内容,很多年轻人看不懂,这样看皮影的人就少了,看的人少了,演皮影戏的市场自然就少了,一场戏演下来挣不了多少钱没有利润的皮影戏也自然就少了。另外,现代影视是一门先进的综合艺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皮影戏相对比较简单,所以,缺乏吸引力。

现在电视的普及多频道、多功能、一般人们很少出门,广场放电影,免费都没有人去看,麻将、舞厅各种娱乐方式都代替了皮影的演出市场,人们都普遍忙于是生活。

五、皮影戏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老的皮影戏在中华丰富的艺术宝库中源远流长,需要不断地继承、发扬和光大,这一古老的艺术也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我们要不断地按时代的要求,发展皮影戏,改革皮影戏。比如原来的皮影戏都是古装人物的头饰脸谱,唱的都是古代的历史戏、神话戏,现在不但要继承这一传统的方式,又要加以改造、创新、创作出现代人的头饰脸谱,从材料的制作上不仅仅局限在牛皮、驴皮和其它动物皮上,而且要用新的透明塑料,彩色有机板等,新型材料制作出更加新颖的皮影道具,充分根据剧情的需要创作出适合人物形象,性格和特点的皮影作品,可结合动画片、木偶戏、卡通画等造型特点,创作出生动有趣,既有时代特点又能体现皮影特点的新型皮影,改革发展传统皮影的模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