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皮影的艺术特点范文

皮影的艺术特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6: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皮影的艺术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皮影的艺术特点

篇1

一、山西孝义皮影戏的概述

山西皮影戏最具代表性的是孝义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分为“纸窗皮影戏”和“纱窗皮影戏”两种。纸窗皮影戏中的纸窗屏幕是用大幅麻纸粘接而成的,固定在框架上;而纱窗皮影戏中的纱窗子的屏幕是纱质的。这两种在人物的外形上、唱腔上以及舞台艺人结构、舞台设置虽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材料却都是用牛皮雕制而成的。他们的表演都是利用投射到“窗子”上的影子来表演的。孝义皮影造型粗矿、线条简单、手法夸张,主要表现人物的性格。随时间的发展借鉴并吸收了陕西等地精细的特点,这就又形成了孝义皮影的新的艺术特点俏丽、活泼、线条繁简并用,并且在涂彩区分部位,有浓淡变化,使平面的人物雕刻出来复有立体感的感觉。

二、山西孝义纸窗皮腔影戏的艺术特点

(一)纸窗皮影戏的概述。纸窗皮腔影戏的故事脚大多都是封神榜戏;音乐唱腔是以小唢呐为主的吹腔音乐,乐器很少,在全国都很罕见,特别有自己的特色;表演技巧使用的是油灯、纸窗。在皮影人物的胸部都要安装一个主杆,它在屏幕上是不能转身的;人物造型上一般都有九块结构,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皮影人物造型形式,并且很具汉画像石的风韵。因此,纸窗皮腔影戏属于比较古老的影戏。

(二)纸窗皮腔影戏的头饰脸谱。纸窗皮腔影戏中的皮影人物通常是由九块或十一块组合结构而成的,然而头部是活动安插在一个身段上的,可以卸下来更换,这样就方便于每一个角色的运用。纸窗影人头饰脸谱都很有汉画像石的感觉,属具象,没有明显分出生、旦、净、丑等角色,然而是根据每个人物的具体职别、个性等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影人的造型手法通常采用粗矿夸张,非常强调神似。而人物总是有大额头,头饰都是向后倾的,采用的方法有阴雕、阳雕、阴阳雕等技法,比如有空脸(阳雕)、实脸(阴雕)、空实脸(阴阳雕)之分。而皮影脸谱在雕镂时通常是五分脸,比如正侧视(单眼人)、但也有少数的七分脸,这些常常用于刻画奸邪丑怪的人物角色。

(三)纸窗皮腔影戏的身段服饰。纸窗皮腔影人的体态和服装的装饰通常多用阴雕的手法,但也有阳雕的手法并用。从皮腔影戏表演的实用性上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透视关系五分脸的头部(大正面的侧视),七分身段(斜方向的侧视)。在皮影人物的造型表现上,比如头盔脸谱、景物道具、身段服饰等方面都不会离开各种各样的图案装饰,像金鸡独立等等;还有装饰的各种花卉,就像常见的梅花、牡丹花、等等;图案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像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金钱套、鱼肠带、连环套等等。皮影戏中的图案运用是非常大胆创新的,有些也会夸大或是变形,比如正面的龙头会放在一个侧视的人物的身段上,还有的会把字和花卉以一种巧妙的手法结合雕镂到侧视的人物身段上。

三、山西孝义纱窗碗碗腔影戏的艺术特点

(一)纱窗碗碗腔影戏的概述。纱窗碗碗腔影戏由于它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活方式等等都与陕西那边的有许多相似之处,后来又在长期的经济上、文化交流上交往平凡,所以纱窗碗碗腔影戏在唱腔音乐、表演形式、故事脚本、人物造型等等方面都与陕西有些相似。纱窗碗碗腔影戏的音乐唱腔非常好听,在故事表演上加上了大型景物的运用和玲珑剔透的人物造型,是整个画面更为生动有趣,深受人们喜爱。

(二)纱窗碗碗腔影戏的头饰脸谱。纱窗碗碗腔影人的头饰脸谱的装饰性特别强,不管头饰是简括还是精细,都非常的玲珑剔透、细腻精巧。脸谱种类有很多,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纱窗人物的造型一般额头较大、鼻子尖、嘴很小而且紧靠在鼻子下面,头饰上竖。纱窗影人不管是用阴雕、阳雕还是阴阳雕,在刻画人物的脸部形象、性格特点都巧妙的运用了线,戏曲中的人物都用线组合刻画,结构非常严谨,写意传神,惟妙惟肖。由于影人头饰要经常更换,来满足演出的需要,这就要求头饰脸谱刻画、雕刻精巧严格。这样就会显得程式化,变化就会受到局限。纱窗碗碗腔皮影人物造型非常丰富,用色也十分鲜亮,人物的个性鲜明,姿态优美,非常耐看,让人感觉如真人一般。在纱窗碗碗腔皮影人物中,头饰运用非常多,如做皇帝的都要戴皇冠,而通常头顶板的前后都要个挂十几串的珠子,形成珠帘,头顶板有直的、弯的等等,不同的头顶板和珠帘代表不同的地位和做的不同的事情。

(三)纱窗碗碗腔影戏的身段服饰。纱窗碗碗腔影人的特点是装饰性特别强,这点也体现在了服饰的装饰上,大体上分为男女铠甲、龙蟒官服、裙衩布衣、书生长袍等等。影人通常为斜侧,称七分身段,为十一块结构组合,有些动作不多的人,可由整体一块雕制或两块、数块组合结构。在皮影雕镂中短线用的多,常见的一些纹样有短线、月牙纹、月牙点、朵花、云纹、水纹等等。在皮影制作中镂空线不宜过长,为防止潮热变形断裂,因而大多都用阴雕为主的手法来完成雕刻。

除了上述艺术特点之外,还有山西孝义皮影戏中的景物道具也非常重要,在影戏的道具中,桌椅是非常重要的道具之一。而桌椅也分为许多的种类,桌椅在影幕上要摆放在影幕底部的一条线上。还有一些盆景花草来做装饰,常在花园亭树、书房绣楼、阁楼金殿等等中摆设。

篇2

【关键词】民间传统 皮影 艺术

1 皮影的起源

《汉书・外戚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因为汉武帝怀念亡妻李夫人,方士李少翁便在夜间设帏帐表演,请汉武帝在远处观看。这便是皮影艺术的原型。隋唐时期,皮影开始在民间广泛传播,至宋代皮影已逐渐发展成熟。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已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明清两代,随着民间艺人经验的积累、演技的提高,广泛的发展,各地逐渐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皮影。

皮影艺术发祥于陕西、山西、河南交汇的黄河流域,中国最有名的三大皮影分别为:陕西皮影、陇东皮影、山西皮影。

陕西,是中国皮影的发祥地,皮影出现较早,陕西皮影分为东、西、南三路,东、西、南三路皮影的形象和表演唱腔都不尽相同。陕西皮影在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中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雕刻技法,制作严谨,造型独特,形象生动。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线条优美,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

陇东,今为甘肃省庆阳市。陇东皮影是秦陇文化与周边族群文化相融合,是古老的道情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陇东皮影融入了当地的文化与观念,经过世代长期的艺术实践,又广泛地吸收了民间剪纸和传统的戏曲艺术的特点,日渐形成了趋于完美的造型风格和艺术语言。陇东皮影重视图案的装饰效果,图案运用灵活大胆,着色对比强烈,富有强烈的地方民间装饰特色。

山西皮影有着悠久的历史,分南路和北路二派。山西皮影戏主要分布在晋中,晋南地区。山西皮影雕刻工艺缜密而且精细,用线除了虚线、实线之外,虚实线、绘线及暗线的运用更为别致,线条优美生动,气韵十足。制作皮影使用的颜料极为讲究,多为皮影艺人自己制作而成,色彩鲜艳耐腐蚀,不变色。

2 皮影的制作

皮影的制作是极为复杂的,从材料的选择、加工,到具体操作,到最后做出完整的皮影形象,要经过了一套极为完整的制作程序,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皮影在长期的演变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本地区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但是皮影的制作程序大多相同,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皮影作品形体小巧,形体造型方面大胆夸张,巧妙变形。人物造型基本按照我国传统戏曲中生、旦、净、末、丑的模式进行设计。采用中国传统绘画工笔重彩方法设色,以镂线分色,固有色平涂分填,多次烘染而成,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多以大红、大绿、杏黄等颜色着色。色彩绚丽谐调,简洁明快。每个经过一系列的制作程序所制作出来的皮影作品都充分反映了民间艺术家高超的制作技巧和丰富的创造力。

3 皮影造型艺术特点

皮影来源于生活,皮影的创作者把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感悟用皮影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对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无论是各种不同阶层、性格的人物形象还是各种动物、鬼魅形象或夸张或精简,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皮影造型中有着以下几个普遍的特征。

构图与造型上的平面化是皮影艺术最显著的一大特征。皮影艺术受到中国剪纸艺术的影响。所有的造型采用统一的平面构图设计,没有前后的空间区别。只有上下位置的区分。皮影人物头像基本为侧面或半侧面的形象,身体基本为侧身。

皮影造型艺术化是皮影艺术的另一特征。夸张和变形成为皮影最常用的表达语言之一。皮影的造型多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进行设计。用色简练,对比强烈,平涂着色。在皮影的创作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夸张和归纳,把形象特征用简单的线条和镂空技术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典型的表现出各种不同类型性格和阶层身份,用极其简练的手法刻画出了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并用其鲜明的色彩,强烈地反映了人们爱憎分明的情感。民间皮影造型的夸张就是去繁求简的过程,对物象最特殊的处理,使形象更具特征性和艺术魅力。

皮影造型戏曲化也是皮影艺术的特征之一。皮影艺术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不仅在表现形式上,由民间艺人一边操纵皮影人物,一边用当地曲调唱腔讲诉故事,在皮影影人的造型表现方面,大胆的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脸谱以及服装造型,人物形象按照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创造,人物性格特点鲜明。但由于皮影艺术自身表现形式的特点,皮影人物在其形象塑造上又与传统戏曲人物形象有些区别,并不完全按照戏曲人物形象进行简单描绘,正因为这样,才使得皮影艺术形象更加的鲜明,也更具特色。

4 皮影的艺术价值

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皮影融汇了雕塑、美术、剪纸、戏曲、民俗等多种艺术形态,深得中国文化虚实意韵之美。其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在艺术长廊里,皮影艺术是一个独特的品种,也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参考文献

[1]许艺乙.身边的艺术[M].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193.

[2]王琥.装饰与民间艺术[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17-23.

篇3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230160)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皮影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艺术体系,但是却因为传播方式、表演形式以及表演内容与当下需求不符合而在现代的发展中进入困境。有效地保护与传承皮影艺术的发展,可以将其与动画艺术相结合,借助动画扩展皮影艺术的传播方式以及表现内容,丰富其表现形式,最终实现二者的共赢。

关键词 :皮影艺术;皮影动画;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TS93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210-02

皮影戏,又称为“影子戏”,是以兽皮裁剪成人物形象,在灯光的照射下活动支撑人物的木棍,实现达成人物行动,完成故事情节的一种戏剧表演方式。皮影是以纸张、皮革等作为基本材料,通过剪裁形成特定的形象。其创作的目的就是在于通过运动皮影造型形成戏剧般的效果。

一、皮影衰落原因分析

中国皮影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主要是在民间传播,并在清朝以及民国时期发展到高峰期,但是进入到近现代,中国的皮影艺术却与京剧以及其他戏曲艺术共同走向了衰落。

导致中国皮影艺术衰落的原因主要如下:

1.艺术形式与时代需求不符合。当下已经进入融媒时代,以电视、报纸、收音机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以及与电脑、电话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共同发展,信息传播开始进入“秒”的时代,人们更习惯通过多种技术方式搜索需要的信息,并进行信息的实时浏览,如通过手机随时观看视频等。而传统的皮影艺术更多的是通过搭台表演的方式,以固定的场地进行表演,观众需要到现场观看。而为了适应有效控制人物的需求,皮影的人物剪裁得比较小,需要观众靠近才能看清具体情况,这种近距离的表演方式不能满足大规模的表演需求;而如果通过大屏幕投影等方式进行演出,则与一般的视频表演没有差别,而且这种皮影演出效果容易受到环境、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可以发现,这些表演方式都不能符合当下人们获得信息的需求。

2.皮影的表演内容与方式与时代接受方式不同。作为传统的戏曲形式,皮影往往以民间传说的故事或者小说的故事作为表现题材,通过适当的编辑进行表演。而且在表演中,以皮影人物作为呈现出的主要对象,以一定韵律的唱腔以及念白作为主要演绎形式。这需要观看皮影的人对于其表现的故事背景具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皮影的演唱方式具有一定的认知。这其中,明确故事发展背景比较简单,关键在于理解唱腔。作为民间艺术,皮影唱腔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或者说具有很强的方言特征,其以代代相传的方式发展至今,出现了一些字词发音与普通话发音不同、断句以及语气与当前的说话方式不相符等问题。这限制了皮影的广泛传播,使皮影的受众只能局限在年龄较大的、接受过戏曲文化熏陶的群体中,而年轻一代因为语言障碍等难以接受。另外,皮影的动作通过人工控制进行,在一些打斗以及翻滚动作中表现不够形象,难以满足习惯接受3D电影场面的受众需求,这也影响其受众范围的扩大。

3.皮影艺术缺乏创新。皮影等戏曲艺术进入发展的瓶颈期,其传播与接受不畅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在于其艺术本身缺乏创新。当下,全国各地的皮影艺术基本都在演绎几个相同的故事,反复演出的故事形式容易引起审美的疲劳。且这些故事主要是讲述古代的事情,与新时代缺少必要的联系,故事的吸引力在不断地减弱,出现看过的人不想再看,没看过的人不感兴趣的问题。而新创作一个故事,需要从故事情节设定、表现手法以及皮影人物的制作等方面进行,创作时间长、难度大,一般的小型皮影团体难以完成。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内外多个方面的因素,导致皮影的发展后继无力。如何保护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促进中国艺术的多样性发展,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讨论。笔者认为,在皮影发展中,可以将其与动画结合起来,以动画的形式演绎皮影,在进行传播形式创新的同时,进行表现内容以及表演方式的创新。

二、皮影动画发展情况

皮影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其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在中国动画产业发展之初,中国皮影等元素也被大量地引入到动画创作中,并具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出现。

我国皮影动画主要有《张飞审瓜》《润泽》《镜花缘之女儿国》等作品。其中《张飞审瓜》属于流传范围比较广的。在《张飞审瓜》中,场景全部用皮影制作,且大量使用镂空的技术,如画粱等部分。人物造型具有典型的戏曲特点,这与皮影戏类属于中国戏剧的一种具有重要联系。在动画中,人物动作以及语言也具有皮影戏的特点,如行走中具有很强的节奏型,停顿突出,人物声音明显经过有意转变,表现出非常夸张的特征。这一类动画一经产生,便受到中国民众的好评,其意义不仅在于创新了中国动画的表现形式,更是促进了皮影艺术的传播,使接受动画的观众,尤其是儿童,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对于皮影的必要认知。

但是中国动画发展到当下,已经很少使用皮影进行创作,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皮影动画的群众基础不够广泛,创作这种形式的动画具有很大的风险;另一个原因就是创作皮影动画耗时耗力,远不如采用手绘以及电脑创作方便、快捷、逼真,商家出于利益的考虑,比较少的选择这一方式。

三、以动画保护传承皮影艺术的策略

通过上文的分析已经发现,皮影艺术的发展进入衰落时期,而中国动画的发展正处于兴盛时期,将动画中加入皮影的表现方式,能够促进皮影艺术的传播与发展。但是在经济时代,以动画保护与传承皮影艺术具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各个层面共同努力,才能保证这一方案的有效实施。

1.国家加强对于皮影艺术的重视,对于皮影动画给予必要的帮助与扶持。国家的扶持能够使传统艺术摆脱困境,走入良性发展的道路。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京剧在短暂的衰落后,在国家的思想倡导与大力扶持下,再次开始兴盛。发展皮影艺术同样如此,个人以及民间团体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国家加入保护皮影的行列,在思想上重视皮影,在实际行动中积极扶持皮影技术,如建立广泛的皮影艺术保护协会,将皮影艺术家纳入国家艺术家的范围,给予国家级艺术家的待遇,显然对于促进皮影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在以动画保护与传承皮影艺术的过程中,国家应该提高对于这种方式的重视,以政策性法律法规以及具体文件给予皮影动画创作中的种种便利,在皮影动画的具体创作与传播中,为其提供一定的人力以及物力支持,改变商家出于利益考虑不敢创作皮影动画的现象。而一旦在国家的影响下皮影动画的局面打开,其自然会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保护了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2.改变皮影的内容与形式。艺术的发展总是与时俱进的,不符合时代的艺术方式最终会被淘汰。显然皮影艺术当前的表现形式以及唱腔都不太符合时代审美需求。在皮影的发展中,传统的皮影技术可以结合时代特点以及地方特点增加新的内容,同时适当改变唱腔,以促进这一艺术的顺利传播。而在皮影动画中,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动画的创作对于皮影进行翻拍的思想,大胆创作一批符合时代特征的、体现时代思想的动画作品。作品以皮影作为主要形式,而在人物塑造中注重传统与时代的结合,增加人物象形的表现方式,改变传统皮影为了表演需要只以侧面表现人物的方式;改变人物形象大量镂空以充分投影的方式,改变人物衣物服饰领角突出,关节突兀的特点。因为动画赋予了皮影更充足的场地,更多面的表现人物的可能,因此在创作中应该将皮影艺术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做到继承的同时,有效地发展。在动画中,人物的唱腔以及说话方式应该统一采用现代普通话,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加入简单的唱词,且需要配以字幕。

总之,以动画的方式表现皮影艺术,不仅仅是对于传统皮影表演方式的简单翻拍以及一些技术手法的改进,更需要在内容、人物形象以及语言方式等方面全方位改进,才能使皮影动画真正地为观众所接受,完成皮影艺术从被动地保护到主动发展的过程。

3.将皮影艺术加入动画专业课程。皮影艺术在动画中的应用不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动画创作者皮影知识不充分,不能够进行有效的艺术创作。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考虑将皮影艺术加入到动画专业的教育教学内容中,真正培养一批既懂皮影又懂动画的人才,以促进皮影动画的长远发展。

总之,皮影艺术的衰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改变皮影艺术的困境,可以考虑通过皮影动画的方式对其进行传承与发展。在皮影动画的制作中注重联系时代特点,注重创新,最终实现皮影与动画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刘亚莉.传统皮影戏的魅力与动画的创新[J].艺术评论,2008(5).

〔2〕戴玲斐.传统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合理运用——以CG作品《桃花源记》为例[J].电影评介,2008(14).

〔3〕黄湘玲.皮影表演与声音艺术的结合[J].艺海,2007(2).

〔4〕陈程,常焱锋,白新艳.传统皮影艺术对现代国产动画发展的启示[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4).

篇4

关键词:泰山皮影 设计原则 旅游产品 2011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名称:《泰山皮影艺术受泰山文化因素影响的研究》

立项号:2011028

泰山皮影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泰山传唱了三百多年。前些年一直处于被人遗忘的状态。直到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国家的重视,文化产业政策和环境日益优化,泰山皮影发展有了转机。目前,作为能够真正掌握泰山皮影表演特色的范正安先生也正在积极的努力打破泰山皮影一贯以表演为主的艺术形式,结合时代特点,进行产业化发展,设计系列旅游产品,让它回归市场,创造价值。因此,泰山皮影旅游产品的设计不但能丰富泰山旅游产品的市场,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对泰山皮影的发展也是一种有效地促进。

目前开发了以泰山文化为中心的系列泰山皮影旅游产品,品种只有装饰性皮影、印有皮影图案的服装、挂件、钥匙链四类。在2009年中国北方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上,由泰山皮影艺术家们新研制的泰山皮影手机链、桃木镶嵌皮影获银奖。泰山皮影旅游产品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知名度,但仍处于设计的初级阶段,并且仍以自产自销为主,缺乏规范科学的宣传包装。设计水平也有待提高。在很多领域尚有大片空白,进行泰山皮影相关产品的研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通过对泰山皮影艺术特点的研究和当地旅游产品市场的考察,泰山皮影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围绕这些特点进行泰山皮影旅游产品的创新研发,应当把握规律,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艺术性原则

泰山皮影旅游产品必须具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所以在设计中要追求艺术的美感,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形式美。泰山皮影旅游产品要运用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等形式美法则。

对称与均衡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一种艺术美感,在民间美术被广泛运用,它常以等量等形或等量不等形的形态,按照中轴或支点的形式出现。在目前已有的泰山皮影装饰画中有很多产品,就运用到对称与均衡这一形式美法则。(图1)

图1 连年有余

变化与统一是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原理在艺术创作上的运用和体现。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应体现各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力求做到变化与统一的完美结合。即: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在变化中寻求统一。这是艺术美的重要原则。泰山皮影无论在造型、技法,还是在色彩上都运用了变化与统一。例如:图1的雕刻技法灵活多样,有阴刻,也有阳刻,点、线、面进行了合理的运用。这些都是各个局部的差异,可以说是变化的。而两条相同鱼的纹样、灯笼的外形以及由许多半圆形组成大的圆形,都是统一的表现。

其次,色彩美。色彩往往是产品给人的第一视觉印象。因此,色彩在产品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泰山皮影在色彩方面,颜色艳丽、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色彩的搭配与表现形式在矛盾中蕴含对立统一,使皮影更具审美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泰山皮影旅游产品在色彩设计上,应注重继承泰山皮影原有色彩搭配的同时,借鉴现代人审美习惯,在调和与搭配上有所创新。

二、创新性原则

“有一位设计师曾这样讲述他的设计观:设计,以人为本,传统为根,现代为用。以生活及自然设计,乃根本之设计;以文化及艺术设计,乃真正之设计。眼中盯着洋人,心里装着传统,手里握着现代,则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泰山皮影旅游产品的设计。这里所提出的创新,是指在保持原有泰山皮影精髓的同时进行的发展和创新。包括:造型的创新、设计的创新、材料的创新、工艺的创新等。目前现有的产品在材料运用,题材选择,表达形式上都比较单调,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改进,使其日臻成熟。

运用创新性原则,结合泰山皮影传统的选皮、用皮、绘制、雕刻等艺术特点,笔者设计制作了部分首饰,以下是耳环的两款不同设计。

图2 耳环

图3 祥云耳环

图2制作技法以彩绘为主,配以中国传统皮影图案凤的形象,既美观又实用。

图3制作技法以雕刻为主,配以泰山皮影中常用到祥云图案的形象。

三、地域性原则

旅游产品是带有特定旅游地特色的工艺品。因此,地域性特点是泰山皮影旅游产品设计中必须强调的要素。

旅游者希望买到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但目前全国各地的旅游产品,基本上“千品一面”,失去特色。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俄罗斯套娃、各种木质、塑料汽车玩具等。而民间美术最能成为旅游产品。像无锡的泥塑、贵州的蜡染、杨家埠的年画,无不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产品,受到游客的喜爱。因此,泰山皮影应与泰山文化很好的结合。无论如何设计,都要尽量以泰山为中心,融入具有悠久历史的泰山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让产品充分具有纪念意义。

四、实用性原则

美术主要分为两大类:观赏性美术和实用性美术。观赏性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实用性美术包括工艺美术和建筑。而旅游产品则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因此,泰山皮影旅游产品除了具有纪念性、观赏性、艺术性外,还应具有实用性。这样,就可以做到可赏、可用,达到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完美统一。

图4是笔者设计的“泰山皮影茶垫系列”。就是实用性较强的旅游产品。茶具放在茶垫上。因为茶垫的周边有包边,可以有效地防止杯子里的水倒多了,流到桌子上。再一点,杯垫的材质可以采用陶制,这样可以起到吸水的作用。当然,我们还可以使用非常具有泰山特色的泰山柏树、泰山槐树(泰山槐树是泰安市树)或泰山桃木(传说泰山桃木可辟邪)为原料,在上面进行雕刻。雕刻的纹样,主要是具有代表性的泰山皮影图案。

图4所示的茶盘图案是运用了泰山皮影的头茬图案,其雕刻技法,囊括了阴刻和阳刻的传统技法。在色彩上,运用了中国最富吉祥寓意的色彩——红色。底色为白色。红、白两色对比鲜明,素净而雅致。在颜色统一的情况下,图案有所变化,做到了形式美法则中的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在变化中寻求统一。一套设计精美的茶垫,让传统的图案和沁人心脾的茶香融为一体,人们在品茶的同时又能感受到皮影的文化魅力。

市场规律告诉我们,产品设计的生命力在于产品的个性特色和文化品味。这就要求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不仅要遵循设计的普遍规律,还要避免被动的模仿与简单克隆。

泰山皮影是一种独树一帜、令人震撼的艺术,它为今后的衍生产品开发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能否立足突出自身特色,突出泰山文化色彩,实现产品的实用功能与个性品位完美结合,是泰山皮影旅游产品研发成败的关键。只有立足泰山皮影独特文化优势,把握好设计原则,才能突破概念化、程式化的思维禁锢,创造出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优秀产品设计。

参考文献

[1]侍锦,彭卫丽.山东鲁锦[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9

篇5

【关键词】皮影戏;艺术价值;社会传承

一、皮影戏的渊源

“皮影戏”又叫“牛皮影戏”、”灯影戏“,它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戏,它是用灯光照射用牛皮、驴皮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以各地的地方戏为主。

相传在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最疼爱的妃子李妇人因病故去,武帝因思念爱人整日闷闷不乐,君臣为了解除武帝的思念召集各方人士商议,这时有位方士想出了个主意,他用木头雕刻出李妃的形象,在晚上,借用灯光把木人投影在汉武帝的惟账上,朦胧中汉武帝见轻盈袅袅的爱妃重现眼前,喜出望外,后来这种形式就在民间流传。

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用“皮影”代替了“木影”以兽皮或纸版做成人物剪影,加以彩绘,用线牵动头部,双手运动,用灯光将其投射到白幕上以供观看,演出时常以历史戏剧、神话、寓言等为内容,配上音乐和唱词,元初皮影戏曾作为军队的娱乐活动,常在军营中流动演出,明清两代,皮影已遍全国,十三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出皮影戏,后来随军传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国。从十八世纪开始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中国的皮影戏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的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二、皮影的制作

皮影脸谱的制作要经过十几个步骤,分别是杀宰牛皮或驴皮,药水卤制去水分杂物,晒烘干燥压平,刮成透明薄片,描绘制片,雕刻修形,调绘色彩,刷酮油,整压定型,手条,肢节及配具的拼合,有人物的生、旦、净、末、丑、动物、刀枪、桌、椅、亭、台、楼、阁、宫殿、车、马等道具。

影窗:也叫亮子,也就是照影子的幕布,是用方木做成长宽比例为二比一的长方木框,用白布包上绷紧,绷好的影窗固定在距地面高80公分的台板上或办公桌上。

影灯:过去用的是豆油灯,煤油灯做光源,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用日光灯做光源,吊在影窗的后上方,影人是在影灯的前面,影窗上表现,观众坐在影窗外面的观众席上观看皮影戏。

三、皮影戏的演出方法和内容

皮影戏演唱时在观众前面立一块屏幕,在屏幕后面点亮影灯,灯光照在紧贴屏幕的影人和场景上,再配上锣鼓弦乐和台词唱腔,达到唱影效果,弄影者藏匿于灯影之外,往往以一身兼任编、导及配乐等工作,还要连唱带说,一个人兼几个职能,脚打锣、手打鼓,口唱曲,一个人不但挑几个影子,还要身兼生、旦、净、末、丑各行当。

脸谱是皮影戏的核心部分,有王帽纱帽谱,文武花脸谱,神头妖精谱,文武花旦谱和帅盔扎巾谱六大谱系组成。

一般演出都以各地不同的地方戏曲剧种为主,在西北主要有秦腔、眉户、碗碗腔、道情等为主。不管那种剧种都以表现历史戏、现代戏、神话戏、寓言戏为主要内容。

演员在半透明的白布后,贴近幕布熟练操作皮影人的动作,并又说又唱,乐队伴奏,有声有色地表演剧情故事,尤其是表演民间神话故事,武打片,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上天入地的高难度动作,这是其它剧种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的喜爱,尤其是儿童百看不厌。

四、皮影戏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承传

由于皮影的制作是一个综合加工,雕刻彩绘的创作过程,具有较强的概括、夸张、写实和变形等艺术创作,是具有极美的艺术价值的工艺品,皮影外形轮廓的“整体美”中包涵了内部装饰的古典美,所谓整体美是指每一个人物造型的结构,曲线轮廓,身长高度,头身手臂和总身高的比例,在设计制作时由创作者赋予的艺术表现魅力,体型小巧,约在33厘米上下,造型夸张大胆,变形巧妙,除个别书童、丑旦以半侧面的双目出现外,其余大部分以侧面单目表现。面部有空面阳刻和实阴刻之分,正生正旦人物鼻尖口小,朱红点唇,若有若无,秀婉妩媚,皮影戏的造型,吸收了中国剪纸的表现手法,单从造型来看皮影戏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它和剪纸窗花是一样的表现方法,不同的是用牛皮或其它动物皮。它是用剪纸的手法表现戏剧人物形象和个性的。

人物性格则以平眉和立眉分别,平眉表现文人雅士的清秀文静,武生将帅则以立眉实现其英武强勇,头型前额突出,俗称“岩额”

更显神飞眉宇,气概非凡,生动有趣的艺术境界,男性的正面人物以大耳、宽肩、圆腰高大的形象表现阳刚之美,旦角的共同追求柳眉、纤腰、莲足式的阴柔美。

皮影戏在我国丰富的艺术宝库里,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深受人民的喜爱,流传之广泛,流派之多,堪称戏曲之最,有人把湖北、湖南、广东、浙江等南方省的皮影称南方皮影。华北、东北、西北,内蒙的皮影称北方皮影,北方皮影分布地域广阔,造型各异,又有人把北方皮影分为东路和西路皮影。

过去皮影戏在农村极为盛行,现在随着电影、电视,多媒体的广泛应用,皮影戏越来越少了,但它作为一个独特的戏曲表现形式,还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高超的艺术价值,由于它的可操作性,三五个人就能拉起一个戏班子,唱大戏,在农村仍有广阔的市场,一到农闲的时候,人们集聚到一起支起影窗,敲起锣鼓就唱起来,或者老人祝寿,新宅乔迁,出殡都用皮影这种方式进行演出。皮影戏到了灭绝的地步,除了现代影视的飞速发展、各种娱乐的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由于皮影戏所表现的都是古老的历史剧、神话剧和其它老的民间剧目,缺乏现代戏的内容,很多年轻人看不懂,这样看皮影的人就少了,看的人少了,演皮影戏的市场自然就少了,一场戏演下来挣不了多少钱没有利润的皮影戏也自然就少了。另外,现代影视是一门先进的综合艺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皮影戏相对比较简单,所以,缺乏吸引力。

现在电视的普及多频道、多功能、一般人们很少出门,广场放电影,免费都没有人去看,麻将、舞厅各种娱乐方式都代替了皮影的演出市场,人们都普遍忙于是生活。

五、皮影戏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老的皮影戏在中华丰富的艺术宝库中源远流长,需要不断地继承、发扬和光大,这一古老的艺术也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我们要不断地按时代的要求,发展皮影戏,改革皮影戏。比如原来的皮影戏都是古装人物的头饰脸谱,唱的都是古代的历史戏、神话戏,现在不但要继承这一传统的方式,又要加以改造、创新、创作出现代人的头饰脸谱,从材料的制作上不仅仅局限在牛皮、驴皮和其它动物皮上,而且要用新的透明塑料,彩色有机板等,新型材料制作出更加新颖的皮影道具,充分根据剧情的需要创作出适合人物形象,性格和特点的皮影作品,可结合动画片、木偶戏、卡通画等造型特点,创作出生动有趣,既有时代特点又能体现皮影特点的新型皮影,改革发展传统皮影的模式。

篇6

[关键词] 豫南皮影;造型特征;民俗文化;传承延续;创新运用

[中图分类号] J827 [文献标识码] A

1 豫南皮影艺术的发展

豫南皮影艺术正是以其独有的造型特点,承载了中原大地的文明,告诫后人历史的变迁。从形式上看,豫南皮影制作精细、工艺细致、造型粗矿,上小下大,带有中原文化气息,既有使用价值,又有欣赏功能、教育功能;从内容上来说它是广大民众的精神食粮,寄托了人们对平安吉祥的期盼和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在现今日渐衰退的发展形势下,豫南皮影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兼具视觉与听觉、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性,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看,都有深入探究的必要。

豫南皮影的造型艺术、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都有自己的特征,但是受到了时代的影响,如果要传承下去,有创新,才能有出路,而创新的前提必须是对传统的了解。基于我对皮影的考察和研究,以及对各地域皮影在造型形式、手法、材质、工艺、色彩运用、地域文化特色等进行的比较,以期使豫南皮影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并能得到很好的传承。

2 豫南皮影艺术的发展与民俗文化

豫南皮影包括罗山皮影、桐柏皮影、商城皮影、信阳皮影、固始皮影、新县皮影等小剧种。豫南以其神秘而厚重、原始而瑰丽、古朴而概括的特殊艺术形式、不断地吸引着专家学者的探源追踪。豫南皮影具有朱仙镇的木板年画、淮阳的泥狗狗、南阳的画像砖、开封的汴绣、灵宝的剪纸艺术等艺术形式给予的感染和启示。

豫南皮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历近千年,特别是豫南皮影的民俗文化对豫南的民众信仰和民俗活动有很深刻的影响。

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豫南地区自古就有“礼”(礼仪、礼数、礼节),本身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乡俗礼仪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各种娱乐方式的丰富,人们对皮影戏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豫南皮影戏的存活空间更多是以酬神还愿,“愿影戏”的方式存活在人们的生活中,给民众所看到的是“皮影是神”,可以给予一切,保佑人们的生死安宁。

3 豫南皮影的造型与色彩特征

豫南皮影风格质朴简洁,装饰性意味极浓。影人一般高50厘米至60厘米左右,人物的造型的外轮廓多以长直线或是长弧线,这样可以使人物造型好看,但又不流俗。从人物脸谱的五官到衣服发饰的图案,女则花云草凤,男则云龙马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生旦净丑,一应俱全,每个人物造型都是匠人深思熟虑、精心雕画出来的,细腻精巧。

豫南皮影人物造型分为六个部分:人身造型、面部造型、动态造型、关系造型、角色造型、动物景片造型,与河北、山西等地方皮影不同的是,豫南皮影中的帽子和头脸造型是分开的。

对皮影性格的塑造,主要是通过人物头脸的造型特征来展现,豫南影人面部造型很注重眉、眼部分细节处理,进行强调夸张、夸大化,给予眉毛、眼睛故意拉长刻画。豫南影人的形象,从人物的头部开始有较大的变形,眼鼻夸张,是影人角色、性格特征的展现,适应观众的视觉要求,更能表达造型的特色性。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行规,在豫南皮影艺术造型中,角色造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脸部造型区分角色、头饰造型认识角色。豫南皮影的人物头脸造型人物面部的刻画不但可以展现人物的地位和身份,面部某些细节的特写更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自古民间就有神秘的“面相术”。

豫南皮影作为影戏的一种道具,它的造型特征与我国传统戏曲人物中的造型一脉相承,但是它与传统的戏曲真人造型又不同,因为它是在牛皮上进行造型设计,有自己的艺术特色。皮影在许多造型上采用了装饰变形的方式,尤其在人物造型,影人服装处理上,多采用这种方式,即用一些抽象的装饰花纹来造型,例如点、线、面,和由点组成的线,由线组成的面,在运用过程中,有韵律、疏密和形式的结合等等,使之有更丰富的意蕴美,这种变形方式不同于现代艺术的变形方式。现代艺术变形是受审美意识形态的支配,变形是自觉地,是经过艺术科学的结构变形或抽象的变化,形式美的法则,是大众媒体所支配的。而皮影的变形处理是受具体思维方式和实用功能的支配,做不自觉的意象或象征变形,是自然而然的变形。并且以几何方式造型,在皮影中多数是采用这样造型手法,用几何分割的造型方式,并非自然几何结构的直接模仿,而是从具象的动植物形象变化出来,或者说是经过高度概括出来之后,加以修饰、夸张、幽默巧妙组合变形,最终形成了豫南皮影特有的造型特征:简单的脸谱化、夸张的艺术化、质朴的生活化、精妙的象征性、优雅的装饰性等特征。说是绘画,又别于绘,说是镂刻品,又带有装饰性,有着豫南的山村气息。通过与豫西皮影、唐山皮影、山西皮影、陕西皮影各个地域皮影造型特征的比较发现:无论哪个地域的皮影造型对当地的文化、美术、戏曲等都有启示和推动作用,皮影的造型元素和手法可以相互借鉴和运用。

4 豫南皮影的传承保护与创新运用

经过长期的发展,豫南皮影浓厚淳朴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点始终被保留,并受民众所喜爱。但由于当今社会现代化和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豫南皮影显露出了自身的不足和缺憾。皮影戏的文化生态链面临着随时可能断裂的危险,其传承与发展让人担忧。豫南皮影的发展带动了豫南民间民俗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民众生活情趣。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知识普及,传统皮影艺人失传,皮影渐渐被排挤在外。豫南皮影戏正常的表演时间和影响范围在日益衰减,皮影剧团的运作停滞不前,整个皮影的发展举步维艰。从豫南皮影的生态环境角度出发,没有太多的生存空间和环境。

面对这样的现状和困境,只有容许和尊重民间的信仰空间,皮影及其相类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留存其适宜生存延续的文化土壤。

4.1 用传承的方法,与现代科技结合,培养皮影接班人,改良皮影剧目和环境。有了传承,当然也要有保护的措施。

4.2 加强政府职能,提高皮影艺人的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年轻影人。

4.3 提高皮影的收藏价值,皮影本身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不需要包装,便被广大民众所喜爱。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

4.4 更好地利用皮影装饰艺术,在现代的影视动画中,很多作品都借鉴了皮影的造型特征、表演方式、剧目引用等。除此之外,皮影的造型元素已很广泛的应用于平面的设计当中,“中西结合,古为今用”,可以使皮影更好地再现。

5 结论

豫南皮影艺术的造型特征,是集多种民间艺术,如剪纸、戏曲、绘画、年画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虽历经千百年,豫南皮影依然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在豫南大地发展着,它的存在记载了大别山区民间文化的点点滴滴,是豫南地区民间文化的结晶。豫南皮影的历史及发展单单靠这些创造者记录的文字少之甚少,但是却承载了民众最为直接、最为实际的思想和理想。如果想保留传统的元素,又要符合时代的发展,必须让传统与现代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品种。

参考文献:

[1]魏力群.皮影艺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3:121.

[2]罗山县政府罗山县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3:86.

[3]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58-59、67.

篇7

[关键词]陕西皮影 动画 角色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104-01

一、陕西皮影在动画人物设计中的应用

(一)陕西皮影元素在动画人物造型中的应用

现代动画人物设计更注重用最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最具特色的动画人物,人物造型生动趣味,线条简洁,能通过形象的设计特点表现出人物内在的性格,这是现代动画人物设计的发展趋势。陕西皮影中的人物造型也多是以线条为主,用线条勾勒出人物各自独有的特点,整体线条优美,有虚有实,既注重整体又不忘细节,人物造型生动形象。而且陕西皮影戏本身就是一种工艺品。

(二)陕西皮影元素在动画人物表情的应用

动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表情的夸张,通过夸张的面部表情可以让观众更深切地感受到动画人物的内心情感,同时增加趣味性,激发观众的兴趣。

陕西皮影中包含了浓厚的戏曲元素,人物表情夸张生动,或怒目圆睁,或眼神迷蒙,在许多优秀的中国皮影动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在动画《猪八戒吃西瓜》中,角色表情生动,时而眼睛细弯时而惊恐圆睁,表情刻画简单表现情感却丰富生动,充满趣味性,这正是陕西皮影人物表情的体现,可以将其应用到现代动画角色的设计中,为现代动画设计增添新的活力。

(三)陕西皮影元素在动画人物色彩中的应用

在生活中,不一样的色彩能带给人不一样的内心感觉。同样,在动画的人物设计中,色彩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现在许多的动画作品却往往忽略了色彩的重要性,色彩搭配或单一沉闷,缺少活力,或幼稚低俗,缺少艺术性。

陕西皮影特别是它在色彩的应用上体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中最惯用的颜色是红、黄、绿三种颜色,颜色鲜艳纯粹,然后以墨色加以柔化,并用大量镂空作为白色进行调和,色彩浓而不沉,丽而不俗,虚实相和,再加上特殊的牛皮材质,颜色更沉淀有韵味,体现出了浓厚的中国民俗特点。在动画人物设计中完全可以融入陕西皮影的这些色彩特点,改变现在动画人物设计中的一些缺点,为中国动画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皮影动画《桃花源记》中,充分运用了陕西皮影的色彩特点,颜色华丽而不庸俗,多采用传统颜色再加以留白作为调和,虚实有致,别有韵味。将颜色与人物的性格特点相结合,如里面的穷苦渔夫,整体颜色暗沉,给人以沉闷困苦的感觉,而善良的老者,却用温暖舒适的黄色,给人以温和的感觉。这部动画中的人物设计虽融入了皮影元素却又不完全照搬皮影,形成了更符合动画剧情发展的风格特色。所以,我们在借鉴传统艺术的同时也要充分融入自己的设计理念,两者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加吸引观众的优秀动画作品,体现出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融合的特点。

(四)陕西皮影元素在动画人物运动中的应用

陕西皮影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机械式的运动,皮影艺人通过手里的控制杆操作皮影的运动,由于皮影本身制作上只在主要关节部位设置活动轴,所以在运动起来就没有真人那般灵活顺畅的动作,而是机械化的动作。随着科技的发展,三维技术的广泛应用,动画的形式日益丰富精彩,给观众带来了新的视觉感官体验,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动画在中国大受欢迎的重要原因。近些年,西方国家的动画作品中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元素。在《功夫熊猫2》中,片头的孔雀王国回忆部分完全采用了中国的皮影风格,运用陕西皮影的造型特点以及运动特点,这种机械式的美感使《功夫熊猫》充分做到了将中国传统的皮影元素与三维技术的优势相结合,为动画发展开辟了新的视角。

二、陕西皮影元素在动画人物设计中应用的发展前景分析

(一)发展中的皮影动画

《猪八戒吃西瓜》是我国1958年上映的第一部皮影动画片,后来又有了《人参娃娃》等十几部优秀的皮影动画作品。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高校动画专业的开设,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学生皮影动画作品,如《三英战吕布》《落井》等,这些皮影动画都融入了皮影元素,有着浓厚的传统皮影特色,包括人物造型以及角色运动规律等,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也为中国的动画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篇8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戏俗称灯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形式之一。然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使几乎所有的传统文化艺术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冲击,纷纷在困境中寻求着现代语境中的生存之道。

1中国皮影艺术与数字动画结合发展的必然性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皮影艺术综合了戏剧、戏曲、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人物雕刻精细、神态栩栩如生、形象俏丽多姿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美术的特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失的瑰宝,但是现如今,它的生存和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困境。而我国的动画在多方面压力的夹击下,再加上自身存在的诸多缺陷,致使其发展之路崎岖坎坷,令人担忧。在这严峻的形式下,为这二者寻求适合它们立足和发展的最优路径就迫在眉睫。“传统的皮影艺术与动画都是一门视听艺术,无论是皮影造型还是现代动画中的造型都是构成视觉的基础,二者有着共同的特点。总体上来说,现代动画的题材和皮影的题材都一样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而且皮影戏在表现手段、制作流程、社会功能和故事来源等方面,均和动画有极大的相通之处。同时,皮影戏与动画在创作理念和表演方式都具有娱乐性都能够传承文化,都是一种平面艺术、屏幕艺术。因此,皮影与动画的结合对二者来说都是一项崭新的突破。”

2中国皮影艺术与数字动画的耦合性

数字动画设计与皮影文化传承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耦合。将数字动画设计应用于皮影文化中,可促进皮影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历史性传承。由于当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娱乐形式的增加,传统皮影艺术由于其自身制作工艺与操作程序存在局限性,正面临着失传的尴尬局面。将数字动画设计技术应用与皮影戏的制作中,不仅可以真实再现皮影戏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特性,展现其文化精髓,还可以根据不同时代背景下,受众的不同审美需求和偏好对皮影造型进行随意的修改和完善,而且用数字动画技术模拟传统皮影人物的造型,不仅解决了只有传统受过训练的老艺人才能制作和操纵皮影的狭隘面,也为数字皮影动画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例如,《铁扇公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封神榜》等美术片,都是汲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形成浓郁的民族气息。

中国传统皮影艺术的造型手法具有艺术夸张和艺术典型化的特色,皮影造型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在这一点上与我国的绘画艺术有着共通的妙处。人物的装束与容貌、情态夸张幽默、浪漫诙谐,却又不失生动形象、逼真写实。

从皮影戏的表演剧目上讲,长久流传下来的皮影戏,经历了千锤百炼,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和推敲,可以说个个都是精品,包括每部戏的布局、道具、一招一式、唱腔念白都是专业而考究的。将皮影戏引入动画,必将提升我国动画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价值。

3二者结合发展的历史梳理

纵观皮影艺术与动画结合的发展历程,二者最早结合运用是在1941 年我国上映的《铁扇公主》。1955 年根据明朝马中锡的《中山狼传》改编而来的《东郭先生和狼》上映,这部动画作品采用皮影艺术的表达方式来制作,全长仅 4 分 15 秒,却制作精细巧妙,更加充分地展现出皮影戏这一表演艺术的独特魅力。同年,我国还制作了另一部皮影动画《会摇尾巴的狼》,片长 5 分钟 17 秒。这两部动画也都是我国比较早期的皮影艺术与动画结合表现的作品。此后的20余年里,中国皮影动画的发展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成绩。直到 1980 年又一部以皮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动画作品《张飞审瓜》出现,该片取材于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时长30分钟左右。

篇9

据史料记载,皮影戏起源于两千年前的西汉,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已盛行于宫廷市井。黑龙江望奎是黄河以北第一家全国诗词之县,自古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江北派的望奎皮影素有皮影之乡的美誉。美轮美奂的影人、铿锵顿挫的唱词、高亢委婉的唱腔、娴熟默契的配合,构成了望奎皮影戏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它宣讲的是以对国言忠、对亲言孝、对子言慈、对友言信等为代表的警世教化。

欲将望奎皮影戏与幼儿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除了要考虑选取对幼儿有益的内容外,还需要注意内容吸收的难易程度。我们知道,在幼儿期,幼儿的语言、认知等心理过程刚刚萌芽,幼儿学习的对象必须是直观的知识,而不是中小学所采用的系统的学科知识。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还能够培养幼儿对养育自己的这一方水土的热爱之情。笔者以此为出发点,设计了望奎皮影戏的主题活动。

活动一:欣赏皮影戏

活动目标:

1.知道皮影戏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深受世界人们的喜爱;

2.简单了解皮影的特征及制作过程;

3.了解皮影文化的现状,激发孩子表演皮影戏的兴趣。活动过程:

1.欣赏皮影戏《龟与鹤》片断(中间穿插与幼儿的引导性对话);

2.认识皮影,了解皮影戏的表演方式:(1)出示皮影,认识皮影,知道用这些皮影表演的戏叫皮影戏。(2)了解表演皮影戏需要的道具;

3.观察皮影,简单了解皮影的特征及制作过程;

4.观看皮影制作过程课件(取皮刮皮浆皮造型构图镂刻着色涂油);

5.了解皮影文化现状(讲解皮影文化,插放皮影舞蹈《俏夕阳》)。

活动二:自己动手做皮影

活动目标:

1.在看看、摸摸、做做中探索皮影的特点,并初步尝试制作简略的皮影,从而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皮影;

2.在活动中,积极地看、说、做,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动手、合作的能力。

活动过程:

1.了解皮影好玩的特点:身体各部位会活动;

2.分组观察皮影提问:皮影为什么会活动?它是怎么制作的?皮影都是什么部位在动?

3.集体讨论皮影的特点:将皮影放在投影仪上,让幼儿观察,教师提出问题,记录幼儿的观察和回答结果;

4.探索皮影的制作:接下来和幼儿一起学做这个皮影。引导幼儿创作自己的皮影人偶,为下一个活动做好准备。

活动三:属于我们的皮影戏

篇10

皮影艺术是一种民间二维艺术,它源于战国兴于宋,其流行范围非常广泛,据考证其主要流行地区就有26个省300多个市县区,可见其艺术魅力之大。因每个地域的方言、俗曲和文化的差异,各地的唱腔和皮影造型也不尽相同,再加上皮影戏不断地发展创新,使得各地剧目和雕刻影人的方法都有差异,为了适应剧目对造型的要求,民间艺人们创造了许多不同的雕刻方法,这些都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本文通过对皮影的艺术特征加以抽象与提炼,从而归纳出三点皮影较为突出的艺术特点。

(一)人物造型注重性格的刻画

皮影戏在演出时,艺人通过对皮影的控制,配合当地的特色唱腔来演艺不同的剧目。因为表演是一种比较直接的形式,所以在人物的性格表现上,这就需要运用直白或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不同人物的特点。自宋代就有对皮影人物“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行,盖亦寓褒贬于其间”的造型理念。如东北皮影在表现人物性格时多用黑脸代表包公这类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人物性格;冀东皮影在表现人物性格时,多用白脸、大胡子、戴方相纱的造型出演曹操、秦桧等奸相的角色。通过直白或象征的手法演艺不同人物的性格,使观赏者更明确地判别剧中人物的善恶美丑,从而使观众对表演的内容有更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但在后期皮影的发展过程中因受雕塑、佛教壁画和各地域民间戏曲的影响,皮影的造型略显程式化和脸谱化,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也略显程式化。

(二)人物整体造型内繁外简

皮影人物在外轮廓的造型上多呈流线型,外轮廓线条显得整体流畅,有势有序。内部造型以镂空为主,留实为辅,简约而不空洞,体现了中国传统服饰中图案装饰服整体形象的古典美。如人物的头茬雕镂,多见短线、圆点、月牙纹、梅花图、不规则图形等多方连续纹样,人物的衣服上多见万字纹、人字纹、鱼鳞纹等传统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图案。图案有的遍布于全身,有的只存在于领口、袖口、裤脚处的边角部分,有的呈对称出现。从部分组合成整体,图形纹案的组合繁简相得益彰,变化却又统一,整体而又协调地体现了造型的秩序性和装饰性。

(三)色彩灵动,率真鲜明

皮影在用色方面多用纯色来表现皮影的色彩,主要有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颜色之间不调和,不分深浅,采用平涂的上色方法,颜色交相呼应,显得浓艳而又灵动,率真而又鲜明。镂空部分自然计白,色彩与色彩间的碰撞融合,色彩与镂空间的和谐统一,使整个造型浑然天成。由于皮影戏也属于戏曲表演的一种,所以戏曲角色的传统观念和人们的主观意识也对皮影的着色起到一定的影响。比如,曹操白脸,奸诈阴险;包公黑脸,正义无私;关羽红脸,英勇忠义;强盗绿脸,凶顽猛烈。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角色类型,根据人们的传统观念和认识,色彩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寓意,色彩语言也有它自身的识别符号。皮影人物上出现的颜色有些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传统观念,有些是艺人们内心强烈的自我取向。感性与理性的相互交织使皮影表现出率真、朴实的艺术特点,更让我们感觉到它的亲切和艺术感染力。

二、皮影的艺术特征与现代平面设计理念的结合与创新

随着传统文化的不断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强调民族性的设计理念。但是多数人一味地模仿传统元素,不对传统元素进行革新,而是浅显地照搬,没有融合现代设计理念。靳埭强先生曾说:“要把中国传统的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这种相融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因此,如何将皮影的造型特征更好地应用于现代的平面设计之中,如何更好地将其率真的色彩、古韵的纹样、精湛的镂空技艺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体手段相结合,需要我们进行不断深入地探索。

(一)传统皮影图案的创新应用

皮影的造型极具特色,也有很深的文化象征意蕴,在图案纹样、造型、用色等方面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皮影服饰的设计上多用蝙蝠、桃来表达福寿双全的寓意,有的也采用老虎和狮子的图案来表达武将锐不可当的豪气。传统的皮影纹样,颜色不拘一格,采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不同人物性格,将纹样和颜色进行精心的排列组合,从而组成一个独特的皮影形象,其中不同纹样的寓意和不同的排列方式,都是平面设计的优秀素材。我们可以将这些艺术形式举一反三,把它们运用到平面设计之中。

1.排列原图形传统的皮影形象,本身就具有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皮影的自身形象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无需改变它的原形,按照设计的需要改变素材的大小、方向、颜色,调整素材的位置,再结合其它的设计元素,将其设计成一件设计作品。还可以通过对皮影形象的提炼,根据设计的需要截取或抽象出皮影形象的某种元素加以设计,并添加其它设计元素,突出皮影的时代性。如笔者的毕业设计,就利用皮影艺术设计了书签。我将皮影的头茬的一部分截取为一个图形,打破完整的汉字结构,通过对汉字笔画的重新排列组合,组成一个完整图形,再对文字进行竖式排列,将皮影四种主要的色彩填充到边框内。通过设计虽然使皮影失去了自身的功能性,但是却使皮影与现代设计结合,形成赋予现代感的新形象。

2.图形的概括传统的皮影形象带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点,为了使传统皮影的艺术特点更好地与现代设计的时尚元素相融合,这就需要将传统皮影的形象典型化、抽象化、几何化,以精简准确地表达自身特色,使其经过概括后提炼出的元素体现时代特色,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如《皮影字体挂历》获得2004年靳埭强设计奖铜奖,这件作品采用现代平面设计方法,以皮影的形象为基础,用各月份英文单词的首字母为标注,对皮影的形象加以概括、抽象和创新,作者参照皮影的特有色彩,用渐变的方法填充图形并与字体设计相结合,使作品既有传统文化韵味又有现代的设计风情。

3.平面升华皮影是二维的平面造型,用现代设计手法对其进行升华、表现,会使其表达方式耳目一新。也可以对皮影戏中人物、场景片、道具图案纹样的组合特点和色彩要素进行提炼、简化,并将提炼简化的元素进行整合处理后应用于服装的装饰图案或背包的装饰图案或织花的工艺上,逐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品。皮影形象在平面中的升华还表现在包装设计、标志设计、适合纹样设计乃至涂鸦创作等方面,可以运用传统皮影的头茬、纹样和轮廓等特征,并将这些特征进行再处理、整合、优化,能使皮影的艺术特征更加丰富。

(二)皮影色彩的延续和润色

传统皮影在色彩方面多用红、黄、绿、蓝、黑五种颜色来表现人物形象与特征,五种颜色加上镂空计白的部分构成了皮影的整个色彩系统。如皮影的传统色彩不加以润色,直接运用到设计作品中,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颜色的运用方面,如果颜色纯度过于高,就会给欣赏者一种不安和狂躁的感觉。在笔者的毕业设计中,就尝试着将皮影的代表色彩经过“润色”后再运用到笔记本的设计中。将“润色”过的色彩作为笔记本封面的背景,借用皮影的原形通过对颜色渐变的方法,将皮影的形象设计为白色,把设计好的白色皮影形象作为笔记本封面的图案,叠加在有色背景之上。经过降低色彩的纯度,改变色彩的饱和度使设计效果柔和唯美,极具现代感,传统的皮影用色经过现代设计方法设计后凸显出时代特征。

(三)镂空表现的艺术应用

镂空技术是皮影精湛技艺的有力表现,镂空计白的雕刻手法让皮影的活力更强,视觉想象力更广。皮影镂空部分的图案,是平面设计中镂空设计的重要素材。在平面设计中镂空设计多以不同的材料为依托进行设计,可以利用皮影镂空部分图案的装饰性和秩序性,或者利用皮影图案的重新组合来进行设计。如在书籍设计中用镂空的表现手法雕刻书的封面或内封,或是形成具体的形状,或是用图案的装饰性搭配不同风格的设计需求,或是设计图案的正负形或是表现特殊的局部效果。镂空的设计在笔记本的封面装饰上也有相应的应用,利用镂空的表现方法,透过镂空部分,来表现镂空部分与后面的部分相结合所出现的图案,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从而表现出设计作品新奇、动感的艺术效果。

三、结语

篇11

【关键词】皮影;元素;二维动画;制作

中图分类号:J52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090-01

一、结合带来的耳目一新

(一)造型语言――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人物造型上,不仅保留了二维动画外轮廓清晰线条的制作方式,而且加入了皮影戏艺术中常用的镂空技术,使得人物在外形表现力上更加清晰,也方便对人物进行上色。加入皮影艺术的镂空技术,可以将内部约线条镂空,综合使用阴刻法和阳刻发,例如《钟馗嫁妹》中的钟馗妹妹的角色,便采用了中国戏曲中旦角的发饰着装造型,使得角色更加体现出传统文化。

(二)动作表演――机械性与灵活性的结合。皮影人物在制作的时候就是拆分成一个个零部件,如:头、上身、下身、两腿、两手等,这些部件的组合主要靠关节点,所以皮影艺术家通过控制关节点控制角色的运动。采用皮影人物的接合方式,将二维动画的人物制成元件,并建立元件库,这样就可以随意拼贴各种形态。根据运动规律以及动作的技巧和趣味性,先设计动作原画草图,将绘制的原画草图扫描到电脑里,将元件按照草图进行拼贴,从而组成一套序列帧。

(三)音效对白――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结合。当代二维动画的配乐已经十分成熟,既有各种情绪渲染的背景音乐,又有包罗万象的音效。中国二维动画应该将我们传统的民族乐器运用到二维动画中,使动画背景音乐更具民族性、地方性特征。这样才能让观众在看动画片的同时,耳目一新,同时让“中国特色化”更为深刻。例如《钟馗嫁妹》主要采用鼓和擦。

皮影戏在演唱时可采用“假声”和“捏嗓”,这也是戏曲的主要特点之一。将戏曲语言的方式运用到二维动画中可以拓展出配音的一种新模式,同时让观众熟悉中国的各种戏剧。

皮影戏在表演的时候通常使用方言来演唱。在动画片中也经常看到方言的使用,例如《钟馗嫁妹》也是采用的河北方言来演唱。由此可见,方言在艺术表现上可以增强影片的趣味性,使艺术更加贴近生活,使动画更具地方特色,让世界知道中国多彩的语言文化。

(四)故事来源――古老与现代的结合民风民俗。从古至今,在各类庆典或节日中我们都能看到皮影戏的踪影,可以说皮影戏的产生与人们的风俗文化活动脱不了关系。二维动画也可以做一些有关节日题材的动画,不仅能增添传统节日气氛、保护非物质文化,同时还能拓展二维动画的发展空间。皮影戏中许多剧目都来自于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是一种口头传播的故事,汇聚了人民群众丰富的想象力,情节夸张充满幻想。这些多样化的故事为二维动画的剧本创作提供丰富的题材。

二、皮影元素在当代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造型轮廓。在动画作品的设计中,角色形象一向简单明快,并且带有活力。简单的线条勾勒出鲜活的形象。皮影的重要特点就是外形简洁,线条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其外形特征与动画有着相同之处。皮影是用灯光打在幕布上体现外形轮廓的,显得非常有表现力,这种夸张的特点非常适合用在动画中,以很少的造型表现出更多的形态情感等。与皮影艺术相结合的动画比以往的动画更具有特点,也更具感染力。

(二)面部表情。情感的表达,一般依靠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动画人物的面部表情更为重要。西府皮影中,人物的面部表情极为夸张。将这种表情元素融入动画作品中,对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等方面的表达会更加生动。

(三)动画色彩。色彩代表着不同的感受,动画设计中,人物的色彩总是从侧面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等问题。以往的动画颜色相对比较单调,而西府皮影虽然只有五种颜色,但是颜色的叠加创造除了更多的色彩。动画设计中,也可以利用皮影的这个特点,在主色上用不同的颜色叠加,以达到丰富人物色彩的目的。同时也能展现出民族艺术的特色。而二维动画制作,主要运用到的软件有Animo,Adobe Flash Professional,Adobe Photoshop,TBS(Toon Boom Studio)等。

三、传统皮影戏的文化意义给动画的启示

皮影戏是文化和道德等精神文明的传播媒介之一。皮影戏的故事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及忠孝等精神,在观看皮影戏的同时,也将这种精神传达到了每个观众,潜移默化在人们的思想中产生了一定的好影响。动画也同样具有这种传达理念和精神的作用,它传承的是前人的思想和艺术,表达着某种感情与主题。在内容表现上,一把皮影可以唱尽千年兴衰,然而动画的创作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内容上也应具有时代性。

作者简介:

篇12

装饰图案的再运用

皮影艺术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种类,它的造型内涵丰富多彩,造型的夸张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源自于中国古老文化千百年的沉淀,来源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色所形成的审美观念。传统皮影手工艺人将夸张抽象、繁冗而不杂乱的装饰纹样巧妙地简化、排列、组合,各种纹样在一片小小的皮影上和谐显现。这些都是可以考虑借鉴、运用到现代装饰设计之中的。

(1)原形附属。提取需要的图案原形作为载体,附属在新的材料上。根据新材料的特点、工艺及用途,与装饰对象融为一体,形成新的设计语言。例如,皮影造型的雕塑,采用的是传统皮影造型,用新型的透明材质代替传统的牛(驴)皮制作材料,舍弃其色彩,放大其比例,专以雕塑的形式展现。它没有了传统皮影的功能性,但却是以一种新的载体将传统的皮影艺术融入现代生活之中。

(2)基础简化。为了满足现代装饰的需求,将传统皮影图案纹样变形简化、抽象化、几何化、典型化。把复杂的图案纹样简化,以适应现今快餐文化的需求。这种简化可以使装饰简略但富含意蕴。如获2004靳埭强设计奖铜奖的《皮影字体挂历》。这套挂历大部分运用了传统皮影的造型装饰图案,将其提取、简化,用现代化色彩进行填充并与设计了的字体相结合,形成了新鲜而又和谐的视觉效果。

(3)平面升华。将平面化方式表达的二维装饰图案,以新的艺术形态给予体现,成为一种新的艺术表达。吸取皮影人物、花卉和其他装饰搭配物的形态特点和色彩组合,将这些图案整合处理,通过或印花或绣花或织花的手段,应用在各类丝绸家纺中,制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如今在很多的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和书籍装帧上都能看到传统皮影头茬的运用,经过对头茬的再处理,使其在造型、线条、色彩上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镂空计白的艺术转化

皮影的精湛技艺主要在于其千变万化的镂空技术,镂空一方面丰富了皮影造型装饰的可视性和欣赏性;另一方面在表演时,光线的投射使得皮影更加晶莹剔透,增强了丰富的画面感和层次感。

(1)与新材料结合的表现。把纹样镂空作为主要的装饰形式、手段之一,运用在新材料上,让镂空计白部分,成为新的装饰图案的组成内容。如在硬性材料中,利用皮影镂空的秩序性和装饰性,或者单一纹样的重组,或头茬造型的直接应用,其丰富的纹样可以作为现代家具——屏风的装饰元素——以镂空的方式丰富空间层次,增强空间的文化意蕴。在软性材料中,如2008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金奖作品,设计师就是根据皮影的艺术特点加以创造,将镂花艺术以空心、实心、半空半实等形式体现的。

(2)与光影结合的表现。把原本幕布上的视觉效果,以同样的光影原理,在不同的场所给予再现。如我们在设计灯具的时候,就可以借用皮影的光与影的艺术形式,在灯罩上特意使用传统皮影那种镂空的精细花纹。再如将皮影形象置于雕花玻璃上,其传统的元素使用现代的方式体现,就能增添空间的文化意蕴。

传统艺术与现代媒体手段相结合

受当代文化的冲击,皮影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其演出市场逐步萎缩直接威胁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但作为一门装饰艺术,它可以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我们在现实中能够看到许多将皮影艺术和现代媒体艺术相结合而派生出来的新的艺术形式。如数字化皮影动画,就是利用数字化手段,真实再现了传统皮影中光与影的原理,使得形象更加丰富生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它能够克服传统皮影的种种局限,依据社会需求做出调整与修改,这就打破了传统皮影的沉闷,赋予了新生的艺术力量,并能被大众消费所接受。以此为例,不仅仅是中国的皮影可以数字动画,其他类型的数字动画造型设计也可以从皮影中吸取借鉴的东西,如面部造型、头饰造型、服饰装饰、夸张的身体比例等,都是可以将这些带有皮影文化特色的元素巧妙地运用到中国动画造型的设计之中,提高其文化底蕴,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的。此外,还有关于皮影的互动游戏、皮影雕塑、皮影广告灯箱等新的艺术形式,也是有益的尝试。

传统色彩的保留与转化

皮影造型中的色彩运用极其讲究,特别是巧妙地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晕染着色方式。一方面,从现代平面设计的角度上看,皮影恰当的色彩运用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感受,色彩纯正、对比鲜明、深浅层次分明。另一方面,传统的皮影用调趋于浓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现代装饰设计中,应从传统引出现代,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根据市场与作品的特定需求,将传统的配色加以调整,做出相应的改善,走出既定的“五彩”模式,使作品凸显现代气息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的意蕴。

结语

篇13

皮影艺术是众多的传统艺术形式中最具独特审美意义的艺术样式之一,并且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在景观设计中,因现代各种设计造型手法的迅猛发展,景观设计造型也更加多元化,从而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是不可置疑的是,在现今的景观设计中,随着制作及技术方面的不断完善,景观设计的情感韵味却在逐步萎靡,这对于景观设计来说无疑是一种缺陷与打击。而皮影艺术作为我国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更是人们精神的寄托与表达,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韵味。现代景观设计如融入皮影这些传统特色的文化符号,不仅能表现出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审美意蕴,还能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

皮影艺术的特征

皮影艺术作为一种鲜活的民间艺术形式,不仅蕴涵了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还蕴含了中华民族所独有的精神风貌和价值体系。

1.刀味与皮质美

皮影艺术讲究刀味和皮质感,以牛皮、羊皮、猪皮或驴皮为最佳选料,经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再涂上桐油,运用镂雕等雕刻手法,并结合传统的绘画形式,刀凿并用而完成。

2.玲珑剔透与光影美

皮影艺术语言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所有形象都是在玲珑剔透的形式中塑造,通过操作者对色调平衡、层次过渡等进行控制,并运用独特的阴雕阳镂、明暗相辅的手法,塑造出类似剪纸 “透光”的特点,这种光与影的效果结合,营造出了良好的立体三维动态空间感觉。

3.变形与夸张美

皮影艺术强调影廓优美和造型夸张,以纯粹的二维空间艺术―点、线、面构成各个不同的艺术形象,将具象的形态高度概括成抽象的形态,目的是夸大突出美的因素,是我国民俗艺术中的惯用手法。

4.粗犷细腻与装饰美

皮影图式常提炼戏曲中脸谱的元素,观众可以通过脸谱形象来分辨人物身份,且常用“半边脸”或“五分脸”,线条明快,轮廓犀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色彩上常会借鉴年画的着色手法,选用绿、蓝、红、黄、等纯度较高的颜色为主色,以浅蓝、粉绿、橙黄等颜色为辅色,笔墨浓厚、色泽沉着,这是民俗艺术特有的感染力,深刻体现出粗犷细腻的装饰美感。

皮影艺术形式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从皮影图式分析

皮影图式种类繁多,有以生、旦、净、末、丑等为代表的人物形象,有以花、鸟、鱼、虫等为代表的动植物形象,且图式多运用吉祥如意等寓意来表达人们对生命的关爱。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如能对皮影图式中的元素进行提取,并进行加工处理,使这些元素通过直接、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成为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新型元素。如以平面的形式表现通过地花、浮雕等景观小品把图式物化;以立体景观小品的形式呈现皮影形象的之间对话,这不仅保留了皮影传统的艺术风格,同时又给现代设计增添了传统的设计理念。

2.从皮影造型分析

皮影在造型方面具有很强的装饰韵味,它的造型吸收了民间刺绣剪纸、纸扎、窗花剪纸、民俗服饰、木版年画等民间艺术的精髓,通常采用夸张、变形、雕镂精细的设计方式,且地方韵味强烈、风格独特,展现了中国皮影艺术的价值。不同地区造型特点也不尽相同,或身条纤瘦精细秀丽、细眼细眉樱桃小口或身材圆厚淳朴粗犷、或环眉凤眼细唇尖翘。现代景观设计如与皮影这些“抽象”、“虚幻”的创作意境和手法结合,可以通过叠加、镂空等新技术形式来实现,从而激发我们的想象力,为景观设计添光加彩,赋予景观设计更为深远的意义。

3.从皮影色彩分析

皮影艺术常用对比色、补色等色彩关系来进行处理、色彩艳丽、极具特色。与年画类似,但是皮影较之年画更加把这种感染力推向极致,因为皮影是由镂空的雕刻手法巧妙地运用光、影、色三者的无穷变化来夸张渲染其艺术,而不是简单的通过色彩来表现。这种色彩手法应用在景观设计中,可以使原本冰冷的景观作品虚实生动、厚重沉着、层次丰富,艳而不俗,给人以强烈印象。

“传统”皮影形式与“现代”景观设计结合的价值体现

1.动态到静态的转变

皮影表演用五根竹棍操纵,表现形式灵活自如,皮影这种五彩斑斓光舞影动的表现形式常给人眼花缭乱、真实动人的感觉。而景观小品往往是静态的表现形式聚多,两者相结合实际就是一种皮影灵动的“动”到静止景观小品“静”的转变。

2.平面与立体的交汇

皮影艺术是一种传统的平面造型艺术,而景观小品既是平面的艺术更是立体的展示,将皮影艺术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中,正是二维艺术与三维设计的穿插交汇,从而展现出平面与立体的统一之美。

3.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现代景观设计从传统皮影艺术中提炼、筛选出具有形式美感的图形和色彩元素,又运用几何形的组合方式进行重构形成了既有传统质朴的艺术效果,又有现代审美要求的现代景观设计作品。这种对于皮影传统图形的提炼和重组方法,在赋予传统图形现代美感的同时提升了现代景观设计新的感染力。

结语

篇14

[关键词]皮影戏 皮影艺术 计算机动画 发展

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一颗璀璨明珠。但是。在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这种古老艺术的生存空间却越来越狭窄。然而,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动画已经悄然兴起。并且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文化形式。文章希望通过借鉴现代计算机动画技术手段对皮影戏进行提升、改进和创新,来推动这种古老艺术的跨越式发展,使皮影艺术之花枯木逢春,重新焕发青春和活力。

一、皮影戏与计算机动画

(一)皮影戏

所谓皮影,是用牛皮、羊皮、驼皮等皮质。通过洗、熨、刻、漆、装等数十道工序制作的,在光的作用下,一种能模拟人和动物活动的民间艺术。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因其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广大民众,所以流传甚广。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皮影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和戏曲化的综合处理。皮影艺术分布广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当地的民俗相融合,形成了自己地域化的特点。皮影艺术继承了中国优良的传统民间文化,更被艺术家赋予了艺术的形式,是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的奇葩。

但在现代文明发展的今天,皮影戏的生存空间却越来越狭窄,皮影戏市场日益萎缩。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今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了,电影、电视、影碟机和计算机的普及,年轻人对皮影戏不感兴趣,皮影戏的观众群只限于中老年人;二是皮影戏多年来缺乏创新,目前演出的节目主要围绕农村的结婚、生子、祝寿、丧葬以及搞封建迷信的许愿、还愿、请神、祈雨等方面。

(二)计算机动画

动画是运用“视觉暂留”原理,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像。计算机动画是借助计算机软件制作的平面动画。计算机动画的制作,可以先将画在动画纸上的动画线稿和画好的背景色稿,通过逐幅扫描计算,再运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分别对所扫描的动画线稿着色和对背景色稿加工处理并进行叠加合成;也可以直接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动画的表现手法越来越丰富。制作越来越容易,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泛。

(三)皮影戏是动画的古老形式

皮影艺术与动画艺术代表不同时代的流行文化,从创作的理念和表演方式上看,皮影可以说是动画的古老形式。皮影戏与动画在创作理念和表演方式方面有很多相同点,都具有娱乐性。都能够传承文化,都是一种平面艺术。都是一种屏幕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改变,皮影与动画又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特色。

二、计算机动画的优势

计算机动画作为现代流行文化,有着它的时尚元素与优势,而皮影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有它的民族性与局限性。与皮影戏比较起来,计算机动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传播范围

皮影戏的传播时空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是由皮影自身特点决定的。由于受到演出场地的限制,演出时容纳的观众是有限的:皮影产生是光照投影原理,这就决定它只能在黑暗的环境下演出,皮影在演出时虽然是用玩具的影人代替表演,但现场需要真人操纵。需要演员在幕后现场操纵与配音才能使皮影戏正常进行。

计算机动画的传播借用现代传媒技术。以电影、电视、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进行传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时候向全世界范围进行传播,这是皮影所不能的。

(二)表演方式

皮影戏表演是演员通过竹签棒来操纵皮影玩具,使它们完成机械的动作,即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幕后演员的现场操作。

计算机动画的表演是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电脑软件的应用与现代传播媒体。它的表演方式呈现出简单化与自动化,人物动作的完成都是借助计算机和现代媒体自动完成的。

(三)制作过程

皮影的制作精细繁琐。皮影的制作过程一般包括设计、制皮、描样、雕镂、着色、熨平、上调和订缀等八个环节。这些过程非常复杂。持续时间长,制作时还需要精湛的技术做保障。如果某些过程或工序出现了差错。错误很难及时弥补,损失也很难挽回。

计算机动画制作就非常简单、方便。制作时主要借助计算机和其他媒体工具。制作过程主要包括原画的产生、动作的自动完成、着色和成品的完成四个环节。完成的动画可以在电脑上不断预演。发现有不合适的地方,能够及时修改,出现了错误也基本没有损失。

(四)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又包括角色设计、色彩设计以及声音运用三个方面。

1、角色设计

皮影的人物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息浓厚,具有造型平面化、卡通化、地域化和戏曲化的特点。

计算机动画的角色设计除了平面化、卡通画的特点外,它还强调形式化和创新。动画中的人物不仅能表现侧面,还可以以不同视角多方位表现。人物造型可以简化成线条。造型的形态和表情十分夸张和简练。动画的角色注重符号化、形象化,个性鲜明。

2、色彩设计

皮影的色彩更趋于守旧和传统。皮影的色彩使用规律主要受中国民间五行五色的主宰。即阴阳五行中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的五种原色。

计算机动画的色彩则大胆、夸张,不拘于传统。色彩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直接用加色、减色法原理进行配置。二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原色。在色彩设计上,可以使用无色及灰色来表现画面,也可以使用鲜明的多色彩来展现,色彩种类可以高达1670余万种。

3、声音运用

声音主要取决于语言、音乐、音响三个因素。

(1)语言运用

皮影中的语言有两个特色,就是唱腔和行话,在表演时人物对话一般是用说唱的形式表现,带有很浓的地方特色。计算机动画中的语言没有局限于戏曲的风格,它追求一种展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其对白诙谐、幽默。同时语言的主体得到了无限的延伸,无论是客观世界存在的还是主观创造的物体,都可以具有语言的功能。

(2)音乐运用

皮影艺术中的音乐独特,其主奏一般是用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而且唱腔不同所用的乐器也不同,因此它的音乐更具民族性和地方性 特色。计算机动画中的音乐一般具有夸张性和喜剧性,音乐的主奏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民族乐器,还可以是多种音乐的叠加与合成效果。

(3)音响运用

皮影中的音响效果不多,它一般通过乐器或者表演者的口技来制作。计算机动画中的音响则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或由特殊软件制作。效果非常丰富。

三、运用计算机动画推进皮影戏跨越式发展

传统的皮影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譬如,皮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给它的制作带来了极高的难度。皮影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长时间的日晒会使颜料褪色,温度、湿度的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皮影戏对表演的技艺也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要培养皮影表演人才。或成立一个皮影剧团。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正因为这样,我国目前仅存的皮影剧团屈指可数。

传统皮影的表演方式及传播方式显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和人们的需要,也很难让我国古老而独特的民间艺术皮影艺术在现代信息社会发扬光大。相比之下,计算机动画可以帮助皮影打破这些局限,为皮影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一)将动画穿插于皮影表演中,提高其表现力

动画与皮影的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风格艺术,两者的结合可以产生全新的艺术效果和视听效果。这种结合是现代艺术文化与传统艺术文化的交流。动画的设计艺术是将世界上各种流行文化相互融合,在它的艺术风格中主要表现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皮影戏是古老的民间文化。不管其内容和造型上都有传统文化的影子,将动画与皮影的同时表演,使人在同一时间欣赏到两种不同的文化。丰富了皮影艺术文化的内涵。这种结合还拓展了皮影的表演空间。在皮影戏表演中,它的屏幕是有限的,而且是静止不动的,这是现代艺术格局的最大障碍。使用动画作为表演背景,赋予背景以动感,使皮影表演的空间和时间得到了无限的延伸。比如在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与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共同创编的《来自中国的三个传说》,该剧将动画作为表演背景,不断改变,使故事跨越了三个时代。表现了一千年的时空转换和穿梭。动画中的夸张的想象,闪回的形象给皮影戏赋予了新的魅力。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扩大了皮影戏表演领域。

(二)开发皮影动画

皮影动画可以说是皮影艺术的现代版,它是将皮影直接用动画来表现,吸收了皮影的外部形式,调用了动画元素。与传统皮影相比。皮影动画有以下优势:

1 皮影动画简化了传统皮影的制作与表演过程。

皮影戏是通过手工制作与工作人员的现场表演来完成的,但皮影动画中它不再仅仅是皮影戏,也是一种动画。目前制作计算机动画的软件以Flash为代表,它们的运用简化了背景与造型的制作过程。在皮影动画背景与人物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直接选择合适的图片用照相机、扫描仪直接导入电脑中。不需要手工的精雕细琢。如果不合适可以用手工绘制再导入或者在计算机中直接绘制,动画软件提供了各种绘图工具和修改工具,这样就可以随时存储、检索、修改任意画面。皮影动画中人物的动作完成完全依靠电脑软件的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员的现场操作。比如用flash软件制作一个皮影动作的过程,我们是将影人的各部分以符号的形式打散,通过改变它们的位置和相对关系在时间轴上造成的动势。而这位置与相对关系只需调动各符号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不需要花费精力去考虑中间过程的制作。同时循环动画的使用可以使重复的动作简化。动画中不仅可以表现人物位移的变化而且还可以是形状、颜色的改变。在动画制作中,调色板提供了很多色彩。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调出合适的颜色。而且描色准确、不需要晒干,绘制好直接可以用,若不合适可以直接修改和替换。在表演之前。可以利用动画预演功能,检查动画中的错误,便于修改。还可以将成品存在电脑上或刻录成光盘长久保存。

2 皮影动画打破了皮影戏作为传统艺术的陈旧,赋予大量流行元素。

皮影戏的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的改编,这些故事往往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再加上地方戏的唱腔,使它的观众只局限于老年人。而对现代的年轻人没有吸引力,但皮影动画的故事不只来源民间故事,而且是在民间故事上的大胆创新,适合现代的流行文化,它的语言更加幽默,动作滑稽可笑。故事的人物个性更加夸张,符合现代的审美情趣。

3 皮影动画创造了影视艺术时空。

皮影动画应用影视艺术中的创作手法、创作风格、运动镜头以及蒙太奇组接艺术,演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动作更加完美,画面过渡更加自然。比如皮影戏在表演人物从远及近时有两种方法,一种直接将皮影人物从影窗左侧慢慢移动到影窗右侧;第二种方法是配音演员直接用语言来告诉观众。这种表现形式机械,不流畅自然。而皮影动画中用拉镜头就可以使人物从远到近,而不需要人物的移动。表现得非常自然。现代故事的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很大,皮影戏局限的空间和表演方式不能适应。皮影动画中利用蒙太奇组接艺术,使现代故事更容易表达。

4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拓展皮影的传播时空。

皮影动画中的载体不仅仅是电影屏幕,还可以是现代电视媒体、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媒体。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皮影更具时代特征,更适合在现代信息社会传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