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财务绩效分析范文

企业财务绩效分析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6: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企业财务绩效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财务绩效分析

篇1

关键词:石化仓储企业 财务分析 财务绩效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际国内石油化工市场逐渐紧密联系,我国化工产品的需求旺盛,原油以及衍生产品进口日益增长,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进口原油2.54亿吨,据预计2013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作为石化行业重要的中间环节,石化仓储行业也随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仓储企业数量逐渐增加,仓储规模日益扩大,市场竞争越加激烈。企业的财务绩效分析作为分析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工具,在注重企业生产管理全过程管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分析评价企业生产经营动态过程,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提升企业管理的综合效益。

一、传统财务分析与财务绩效分析的比较

(一)财务分析的定义

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WaterB.Meigs认为,财务分析的本质在于搜集与决策有关的各种财务信息,并加以分析和解释的一种技术。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教授LeopoldA.Bernstein认为,财务分析是一种判断的过程,旨在评估企业现在或是过去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企业未来的状况及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台湾政治大学教授洪国赐等认为,财务分析以审慎选择财务信息为起点,作为探讨的根据;以分析信息为中心,以揭示其相关性;研究信息的相关性为手段,以评核其结果。东北财经大学张先治教授认为,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者、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财务分析方法常用的有比较分析法、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比较分析法中运用绝对值分析法、定基分析法、环比分析法等;比率分析法中主要应用结构分析法、相关比率分析法等。随着分析工具的发展,不断引入新的模型和方法,如杜邦分析体系、EVA经济增加值、ABC作业成本法等。

(二)传统的财务分析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通过财务报表等企业对外公布的数据就可以有效地分析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有用信息。获取相关数据容易,但是信息量较少,以财务数据为主。

2、由于充分使用了财务数据(货币计量的数据)和相对指标(各类比率),分析结果可以在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

综合上述优点,可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可以对经营成果进行行业比较,公允考量经营者的经营绩效。

(三)传统的财务分析的缺点

与此同时,传统的财务分析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

1、数据来源过于单一。数据来源局限于财务数据,没能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积累的大量非财务数据。尽管非财务数据不容易取得,但是未有效地积累、整理、分析企业的这些数据,对企业来说也是一大损失。

2、分析结果对经营者、所有者的经营决策帮助有限。经营者很难根据财务分析的结果来制定针对企业具体经营问题的对策方案,且信息相对滞后比较明显,仍然不能满足做出相应决策的信息需求。

(四)财务绩效分析介绍

传统的财务分析必须进行延伸,使其能够上升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删选并构建起决策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体系。企业财务绩效分析的内容是以企业绩效为准绳,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以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为支撑,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结果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分析报告内容格式不固定,形式比较灵活,在分析经营业绩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针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为加强生产经营某方面特殊需求,经过深入了解分析后增加专题分析,得出决策需要的信息和依据,为指导公司生产经营决策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经营者和所有者,属于企业内部资料。财务绩效分析更偏重于企业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

(五)财务绩效分析延伸的内容

1、立足企业绩效,切合企业发展战略。作为财务绩效分析,要把立足点放在企业绩效上,一切分析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绩效,促进企业发展。同时,在分析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不能就绩效论绩效,使绩效脱离了战略轨道。

2、多方利用生产经营数据,深入进行财务绩效分析。在财务绩效分析的数据来源中,要重视生产经营数据的使用。在所有的企业信息中,生产经营数据与生产经营最直接相关,是生产经营活动发生过程中最直接的体现。如果说以货币单位为表现方式的财务信息能够使不同企业相互沟通和相互比较,那么以其他多种计量单位为表现方式的生产经营数据就是企业真正个性化的价值内核。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财务绩效分析才能够切实深入地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

3、要专题专析。针对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具体的现实问题,进行集中的专题分析讨论。这种专题的分析方法能够直接指导具体问题的解决,而且在数据使用和分析方法运用上更加具有灵活性,且不会影响已有的财务绩效分析体系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二、石化仓储企业财务绩效分析体系指标

(一)石化仓储企业特点

篇2

一、医药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作用

财务绩效评价管理是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财务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有效的财务绩效评价管理可以为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和依据,对于提升医药企业竞争实力、明确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医药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特征,既是对医药企业其他经营管理活动的协助和支撑,同时对其他管理活动也具有战略指导意义。通过财务绩效评价管理能够进一步明确各个部门优势和不足,有助于优化完善财务绩效激励机制,改进工作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提升企业资源使用效率和管理质量。这主要是由于在医药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财务管理部门作为医药企业管理活动和经营活动的重要部门,既是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者和执行者,通过梳理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明确战略思想和方向,才能保障企业财务资源的充分发挥。

二、医药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内容和关键要素

一般情况下,医药企业进行财务绩效评价要重点围绕以下几个财务指标建设绩效评价体系,通过这些财务评价指标来全面准确地反映医药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具体主要是参照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现金比率、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以及总资产增长率等。医药企业建立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就是要围绕如何激励和开发企业财务资源,提高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推动企业管理决策科学化来开展。医药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作为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要重点围绕财务资源开发这一核心要素来开展工作。一方面,绩效评价管理的目标应当跟企业的战略组织目标和发展规划相适应,要体现出医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控制和组织结构的设计,并根据岗位工作的性质和内容进行岗位配置。同时,财务绩效评价的结果也应当在薪酬管理、人员配置、培训开发中有所体现,依靠考核评价的公平公正性,推动其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财务绩效评价管理跟单位的资源配置也具有关系,在组织和个人的绩效评价上,要将其对组织整体价值和运作效率的影响作为重要的考核对象,通过激励个人和职能部门的工作创造性、积极性,提升个人技能水平,推动企业整体发展。如何有效衡量和评价员工部门的财务绩效,提高员工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是企业财务绩效管理部门在构建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医药企业财务绩效管理部门在健全完善财务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时,还应当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要素,确保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的完整、有效、适用:一是要确保绩效管理工作体系的完善,将标准进一步细化和健全,结合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际,针对不同的部门和工作内容,分别确定其工作考核的标准,避免标准一刀切的情况;二是要围绕财务绩效管理,进一步推动部门职工和管理层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反馈,确保企业管理中上下层信息畅通,减少沟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三是要正确引导医药企业部门职工对财务绩效管理的态度和认识,增强企业员工对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的认同感,进一步优化医药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管理的范围,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减少企业员工对财务绩效管理的抵触情绪,通过财务绩效管理考核的公平公正,增强员工对财务绩效管理的认同;四是在财务绩效管理过程中,应当逐步推动考核的内容和形式统一,既要注重考核指标的设计,同时也要推进考核形式的完善,通过内容形式的统一,提升绩效考核的质量和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财务绩效考核结果的干扰。

三、医药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

医药企业实施财务绩效评价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设计和完善财务绩效评价的基本流程,进一步明确财务绩效评价管理的重点环节和关键要素,结合企业自身管理实际和行业特点,设计出符合企业管理需求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并提升管理流程的实用性和可行性。第一,制定财务绩效的考核计划。财务绩效考核计划是财务绩效评价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财务部门在制定考核计划时,要对财务绩效管理的目标和对象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同时根据管理岗位和部门的不同,结合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合理选择考核的方法和考核的内容,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同时在考核时间的确定上也要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需求进行科学地确定,采用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财务绩效进行考核。第二,优化选择考核人员。医药企业财务绩效评价考核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企业建立绩效管理体系需要对考核人员进行优化选择。要通过后续的教育和培训,确保考核人员准确了解和把握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并明确考核的内容和标准,同时掌握基本的绩效考核方法,对于绩效考核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能够有效的解决。绩效考核人员还应当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能够公平公正地对部门职工进行绩效考核,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性,企业在绩效考核人员的选择上应当符合上述要求。第三,积极收集相关的考核资料和信息。资料信息是企业对财务绩效进行考核的基础和对象,只有确保资料信息完整充分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考核指标体系进行打分评价,才能够对部门的绩效情况进行评价。因此,企业建立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需要将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作为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在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上要确保其完整、公正、及时、有效,并在此基础上切实提升财务绩效评价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第四,科学分析评价。分析评价是企业建立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最重要的环节,在分析评价过程中,要根据以下三个环节来实施相关的工作。一是要确定单项考核内容的等级和相应的分值;二是对于同一个工作内容和项目,要根据其考核的来源对考核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三是对不同的工作和项目的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确保财务绩效评价既结合了部门岗位的实际情况和工作性质,同时又能够体现出不同部门的财务资源量,确保财务绩效分析评价的完整和公平。

作者:金璇 单位:中国医疗器械山东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温素彬,黄浩岚.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的企业绩效评价[J].会计研究,2013(04).

篇3

一、企业管理能力财务绩效指标选择

当管理层在股东授权范围内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时,检验其管理能力强弱的财务绩效有四个:

(一)资本性支出行为能力的财务绩效指标 就财务的角度看,企业经营期间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可以理解为一项资本支出,包括购置存货、确定赊销、开出商业票据、购置固定资产以及与企业并购或设立的股权投资等。但就管理能力的检验标准来看,一般选择股权投资回报率,即“投资收益率”指标予以衡量。之所以选择投资收益率,有两个主要原因:(1)股权投资行为一般能体现管理层对公司发展的愿景或者战略规划,尽管这一规划是在股东批准以后才能实施,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投资项目,但在管理层与股东决策信息不对称的客观事实下,股东很难或者很少否决管理层的提议,因此,管理层对股权投资行为承担责任符合事实上的责任归置原则;(2)投资收益率反映能够反映管理层基于管理能力的资源利用水平。虽然在现实的股权投资中,管理层可能会基于种种需要而对投资收益率的关注并不强烈,但长期地看,特别是以资本经营为己任的企业,仍然要回归到对投资收益率的关注。当然,在具体的实务中,有些企业可能是出于战略目的而进行的股权投资,但这仍然不妨碍以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检验其投资效率。

(二)筹资行为能力的财务绩效指标 筹资既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也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起点。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管理层会因其资本性支出的需要而选择与之因应的筹资策略。但是,与筹资行为密切相关的是资金成本与资本收益率的比较。当资本收益率低于筹资成本时,管理者主导下的筹资行为是低效的。在财务指标的选择上,可以用总资产报酬率与资金成本率进行比较。选择总资产报酬率的原因是:企业营运过程中的总资产已经涵盖了债务资本,它能够反映企业的综合资本收益率。从逻辑上分析,如果一个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低于债务资金成本率,但公司仍然获利的话,这实际上是对股东资本收益率或者净资产收益率的一种侵蚀。

(三)营运行为能力的财务绩效指标 财务视角下的企业营运行为主要包括对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包括流动资产的周转率以及与流动资产相关的相关会计拨备(即所谓的减值准备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营运周期指标来评价管理者营运能力的强弱。这样选择的理由是:一个营运能力强的管理层,其资金,特别是流动资金在经营过程中的占用量相对较小,基于营运活动的短期筹资在量和频次上也将会减少,与之对应的财务费用也会得到有效控制,并进而提升企业的总体盈利能力。

(四)分配行为能力的财务绩效指标 企业广义的分配行为是以收入为起点所引致的成本消耗,比如,需要从营业收入中扣减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以及“三项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但从企业是股东的企业这一现实逻辑观察,与企业管理能力密切相关的分配行为财务绩效指标应该是企业给股东的回报,更直接的指标就是红利分配率。选择这个指标的主要原因是:(1)给予股东回报是管理层的基本义务;(2)只有当管理层给予了股东适度的红利回报时,其对股东的后续影响力才能加强,否则,管理层在要达成新的管理目标所需资源将缺乏股东的有力支持,在现实中的财务表现就是资产负债表上企业的资本类项目,包括股本和资本公积在相当长时间内可能在数量上没有任何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也可以当期企业的“管理费用率”这个指标来评价管理能力强弱,但本文并未选择这一方法,主要的理由是:寄生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是一种综合行为,单纯的管理费用率很难选择与之对应的直接变量。

二、管理能力视角下“中国远洋”亏损分析

中国远洋是一家有央企―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简称:“中远集团”)司持股达52%的一家A+H股上市公司。其A股上市时间是2007年6月,上市以后,中国远洋被“中远集团”定为为集团公司资本运作平台,即所谓的“资本中远”。自A股上市以来,中国远洋的财务绩效也曾经为业界翘楚,但好景不长,公司先后经历了三次亏损,分别是2009年亏损75亿元、2011年亏损104亿元和2012年亏损96亿元,特别是2011年和2012年的连续亏损导致其被“*ST”,作为航运业巨头的中国远洋来讲无疑是痛苦的,按其最高时的股价68.4元估算,迄今为止,其市值已经蒸发掉了6000亿元,这对中国远洋的利益相关者,特别是股东中的中小股东,痛苦尤甚。

尽管已有的分析基本上将其亏损归责于行业因素,但如果通过其2007―2012年的母公司报表分析(具体数据见表1),可以清晰地发现其管理能力不足才是导致其亏损的根本原因。

(一)投资收益持续下降使其资本性支出行为效率降低 表1显示,中国远洋2007年的投资收益率为42.7%,而2012年该指标已经下降到10.43%,超过4倍的降幅显示其资本性支出管理能力不容乐观。如果进一步地结合其母公司报表下的投资收益与股权投资额的关系分析,类似的趋势也是成立的,投资收益率从2007年的24%下降到2012年的不足1%(0.04%)。

结合表1和表2的数据可以进一步发现,即使是在公司投资收益率处于下滑通道,公司的资本性支出行为大幅提升(从母公司报表的角度看可能更清楚),从2007年的190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544亿元,累积增幅达186.32%;由此我们需要反思的两个管理问题是:(1)支撑管理者资本扩张行为的资源基础是如何保障的呢?(2)即使是在总体经营欠佳的2009年度和2012年度,公司的股权投资增长率还分别高达79.38%和35.66%,这究竟是管理层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期还是非理性的管理行为呢?但有一点可能比较明确,如果股权投资自身不能满足其收益的回报,可能的结果就是挤占用于其它领域的资源,比如市场营销拓展等,当这些领域的资源被挤占后,其盈利能力必然会受到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其整体的盈利能力,这或许是管理能力在资本性支出方面表现不佳而导致亏损的一个原因。

(二)总资产报酬率持续下降说明其筹资行为能力值得反思

从表1看,中国远洋2007年的总资产报酬率为16.73%,而2012年该指标是负的5.81%,绝对比率下降了22.54%。如果将其财务费用、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公司债券等因素综合考察,可以发现财务费用并非该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

表3表明,中国远洋2007―2012年均财务费用约7.7亿元,年均短期借款约31.5亿元,就此估算的资金成本率约24.44%,综合考虑到其银行信用、行业优势和国企背景等因素,实际的资金成本应该没有这么高,如果有,应该是长期借款的部分利息费用化;而根据表3的数据进一步计算的话,我们可以发现此期间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是负的1.37%。因此,无论从总资产报酬率还是净资产报酬率看,其筹资行为能力均值得反思,“财务杠杆”的负效应较为明显,这显然也不是一个具备较强管理能力的理性管理者应有的行为。

(三)营运周期不断延长显示其营运个能力正面临挑战 表1看,中国远洋2007年的营运周期是200天,而2012年则上升到318天。从财务的角度看,营运周期的延长一般可以看着企业营运效率的下降,更直接的意思就是流动资产的周转率在下降。在此情况下,企业要维持日常的运转,必然要投入新的流动资金,在自有资金不足时,借助短期融资来满足营运需要则是管理行为的必然选择,这或许可以解释2012年短期借款大幅增加的一个原因。

(四)股东综合回报率不高显示其管理能力有悖于股东的受托责任 表1的数据显示,凡是在盈利的年度,中国远洋都给予了股东一定的回报,这说明股东对管理者履行了应有的尊重。但遗憾的是,中国远洋2007―2012年的累积分红达只有57亿元(其中,2007年18亿元、2008年30亿元、2010年9亿元);从均值的角度观察,其对股东的综合回报率为14.5%,但这个比率是建立在当年可供分配利润基础之上的。按照现有的制度规定,当年可供分配利润一般需要至少扣除两个项目:(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提取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等。

如果按照其A股上市以来的净资产均值计算,其给股东的年均综合回报率仅有0.77%。如此低的回报率带来的后果就是:当管理层需要完成其战略愿景时,其所需资源只能源于自身的经营积累和举债两条路径。但从年报中我们发现,中国远洋2012年的盈余公积仅有6亿元,而未分配利润是负的101亿元,因此,靠经营积累基本无望;当然,也可以借助资本公积的留存来支持其发展,但其2012年的资本公积也只有284亿元,而这一数字在2007年以来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依靠股东层面的支持已经不可能,既往的发展只能借助债务资本的扩张,而与之相伴的是财务成本的大幅上升,并由此导致其盈利能力不得不面临巨大压力,特别是在市场环境向坏的时候,这种压力可能就更加巨大,因此,其2011年和2012年连续巨亏也就不足为怪了。

上述分析虽然在数据的计算口径上做了简化处理,但作为管理能力做导致的财务绩效总体不乐观这一事实能够确立,其巨亏虽然有市场的因素,但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包括资本支出行为、筹资行为、营运行为以及分配行为等能力欠佳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

三、中国远洋财务绩效管理提升建议

按照A股的市场规则,如果2013年不能扭亏,中国远洋将面临退市风险,其可能带来影响也是无法估量的。虽然包括证券分析等在内的业绩人士均认为其退市的难度可能比扭亏的难度更大,但与其将希望寄托在不确定性的制度层面,还不如从内部入手,从提升管理能力入手,改善公司财务绩效,从亏损的状态中走出来,为其定下的“资本中远”战略目标留下足够的腾挪时间与空间。就短期的情况来看,比较可行的办法有三个:

(一)以托管的方式经营亏损较大的业务板块 目前,中国远洋的业务板块主要涵盖了集装箱航运、干散货航运、物流、码头和集装箱租赁等。就已有的分析来看,目前的亏损大户是干散货航运。短期看,干散货要盈利难度极大,除了行业不景气等因素外,还有就是该业务板块较为庞大的固定成本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而比较可行的做法就是,以风险锁定的方式将其托管给特定利益主体,以此腾出管理资源集中做好利润稳定度较好的业务板块。

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在业绩低谷时贱卖资产的风险,毕竟此时出售这一板块,是很难拿到一个合适的价格的;当然,要找到这样的特定利益方,估计除了其绝对大股东―中远集团外,很难有第二个了。不过市场也宁愿相信,作为其绝对控股的大股东,是可以也应该承担这一义务。

(二)剥离盈利能力不佳的资产和与之匹配的债务,以减少财务成本 这有两个路径可以选择:一是在中国远洋名下成立专门的实体,然后将这部分资产与债务一并划入单独经营,在满足相应条件时,以通过不合并报表的方式将其不佳财务业绩予以剔除;二是将专门成立的实体以托管经营的方式委托给特定利益关系人经营。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条路径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得到债权人的同意,但相信以其尚存的商业信用、行业声誉和央企大股东背景,应该不难协调。

(三)重组现有管理机构与人员,以降低人工成本 就历史的经验来看,所有企业短期脱困的不二砝码均是“减薪”和“裁员”两个。从媒体的资讯看,中国远洋已有类似的行动,但鉴于其国企背景,裁员这个事做起来可能并不容易,因为市场可以接受其他企业裁员,但国企,尤其是像中国远洋这样的企业裁员,还是要顾及社会观感的;在减薪方面,必须有切实目标和行动,特别是高级管理层的示范效应,可能效果会更为明显。

当然,长期地看,中国远洋要为下一步创造一个好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不能坐等行业的回暖或者繁荣,相反,应想办法优化资本结构,包括债务结构。而债务重组可能是其选项之一,但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其能否给参与债务重组的债权人信心。经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相信,中远应该还是有它应该有的未来的。

参考文献:

[1]林毅夫著:《新结构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鲁桂华著:《看懂会计报表:从价值与信用入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篇4

关键词:电煤困境;发电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187-02

电力行业和煤炭行业存在很强的关联性。电煤困境突出体现在电煤价格不断攀升,使得发电的原材料出现供需不平衡,使得发电企业近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这种情况威胁着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发电企业如何走出电煤困境,不再出现局部地区的“电荒”现象,这对于企业走向更好的绩效和国计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协调好发电企业绩效与有限的财务资源之间的关系是关键。本文根据笔者在皖能合肥发电有限公司的多年财务管理工作实践经验,从目前我国电煤困境下企业的运营绩效出发,来探讨如何提升发电企业的财务绩效,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策略,以期对于完善我国发电企业运营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日前我国电煤困境下发电企业财务绩效存在问题剖析

在电煤困境下,发电企业的财务绩效存在提升的空间,而财务绩效又与其评价指标密切相关,在分析我国电煤困境下发电企业财务绩效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时,需要分析发电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和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发电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不完善

发电企业的财务绩效主要体现在发电企业在财务报表上,这种财务绩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表现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的状况由财务指标反映,但是还存在非财务指标,它不易通过具体数值反映出来,且存在相关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

在进行发电企业财务绩效衡量的时,没有综合考虑市场指标和会计指标;会计指标基于企业的年报而产生,考虑的是整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其年报数据具有易取得的特征,这就决定了会计指标能被广泛使用。而市场指标的存在使得企业考虑到了市场风险对结果的影响,而企业绩效作为一种结果,和市场风险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二)发电企业财务绩效变化的核算指标不完善

一些发电企业利用财务指标法来分析企业为摆脱电煤困境而发生的绝对控股行为前后企业的财务绩效的变化,以这些变化来判断企业并购行为对发电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这种方法克服了市场因素对绩效评估的干扰,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种方法忽略了发电企业对煤炭企业绝对控股后的风险变化,在选取经营绩效指标上也没有客观的基准,且难以剔除其它因素对发电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另外,发电企业的绝对控股之后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些财务指标数值发生了有利的变化,但是变化并没有体现发电企业实际创造价值的能力。实际中,一些发电企业的财务数据在绝对控股煤炭企业后可能会遭到人为的破坏。不同的发电企业根据其自身的情况,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所以用这种方法来评价发电企业的财务绩效有可能不准确。

(三)发电企业不重视协同效应导致财务绩效低下

当前一些发电企业在对自身进行财务状况评价时,只对企业本身的财务状况变化给予关注,较少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这样不利于全面的了解发电企业自身的财务情况。例如,发电企业在完成绝对控股煤炭企业后,应该吸取煤炭企业中较好的管理经验,以提升煤炭企业对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样可以较好的解决电煤困境下资源粗放利用的问题,发电企业管理技术层面上的提高将促进其财务绩效的改善。

(四)发电企业未持有闲置的煤炭资源而导致企业财务绩效不高

发电企业在完成绝对控股煤炭企业后,除了可以保证发电所需的煤炭资源外,还需要持有闲置的煤炭资源,但是现实中一些发电企业没有对此给予重视,进而无法为企业带来营业外的收益,也就无法反映企业的成长性。发电企业的成长性关乎其核心竞争力,这种成长性主要取决于作为其主营业务即发电的成长性,而这无法通过利润总额或净利润的增长率得到反映。

(五)负债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失衡恶化了企业的财务绩效

发电企业的偿债能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在绝对控股煤炭企业后,发电企业的负债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资产负债率可以衡量发电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一些发电企业不重视这个比例关系的合理性,其资产负债率要么过高,要么过低,并没有达到适度的水平。资产负债率过高使得发电企业债务负担沉重,使其面临着较高的财务风险,如资金链断裂等。过低的资产负债率使得发电企业没有利用财务杠杆获得较高的收益,这都不符合发电企业的根本利益。

二、若干提高发电企业财务绩效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发电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

在发电企业的具体运营管理中,应综合考虑市场指标和会计指标,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全面的评价企业的财务绩效。以往对于发电企业进行财务指标的评价,而财务指标反映的只是去年的绩效,并不能提供创造未来价值的动因。非财务指标则相反,他们往往是面向未来的。这些指标的改善需要管理层付出多年的努力,同时一旦上述指标顺利完成,将明显改善公司财务业绩。在具体的非财务指标设计时候,需要考虑为获得长期成功而应当采取的必要行动,也即企业的经营战略,还要联系财务绩效与股东价值,将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反映公司股东长期价值的增长情况。

(二)完善发电企业财务绩效变化的核算指标

电煤困境下发电企业财务绩效提升事关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具体的运营管理中,要重视企业财务绩效的变化,并关注并购行为前后的风险变化;在选取经营绩效指标上,要和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学习,制定更为客观的基准,分离出其他因素对发电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除此之外,要将会计科目上的人为操纵行为对发电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的影响控制在短期内,从而更多的体现财务指标法进行发电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的合理性。

(三)重视协同效应改善发电企业的财务绩效

发电企业的协同效应的实现,需要注意在完成对煤炭企业并购基础上保持其已有优势或者克服其弱点,防止可能的文化冲突,特别是权力冲突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对发电企业竞争力的损害,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保存目标公司的文化和为了实现并购目标而促进双方建立相互依赖关系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

发电企业在绝对控股煤炭企业后,要重视在管理上的协同效应,要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费用。要注重培养新的竞争环境下的管理人才,注重吸收煤炭行业的管理经验和利用资源的效率,在完成并购后,以达到两部门企业文化的良好融合,提高人员素质及管理效率,改善发电企业的财务绩效。

(四)持有闲置的煤炭资源改善发电企业财务绩效

发电企业持有的煤炭资源,也是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体现,这种管理理念将直接影响到发电企业的盈利能力,这也会给发电企业的股价带来正面的影响,因为一旦发电企业手中拥有了足够的原材料,会给投资者带来积极的市场信号,相应地,其市场价值将会得到增加,从而发电企业的股东权益也会实现最大化。

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事关资源是否浪费。为此,只有不断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步伐,通过互联网对数据进行汇总,进一步实现科学决策、资源共享和高效运转。

(五)重视负债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

一般地,发电企业可以通过速动比率来衡量其的短期偿债能力,高速动比率意味着发电企业拥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相应地,低速动比率则意味着发电企业可能面临较大的偿债风险。因此,发电企业存在大量的资金虽然会让企业在短期债务上获得安全感,但是这是以占用大量闲置资金为代价而实现的,这会导致企业经营的低效率,不利于改善企业的财务绩效,为此,要保持发电企业负债资本和权益资本达到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就需要研究和分析发电企业的速动比率,使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利于企业最大化利用自身资金的水平上。

篇5

[关键词] 乳制品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因子分析法;财务指标

一、引言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我国乳制品行业遭受重创,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的乳制品行业正在逐步恢复之中,企业投资人等利益相关者十分关注乳制品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此,设计一套简洁、公正、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体系对乳制品企业进行财务绩效评价能够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当前有关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绩效评价内容的拓展及关系优化;二是评价方法和模型的创新。现有的经典绩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杜邦分析系统评价法、计分综合分析法、沃尔评分法、平衡计分卡分析法、eva和reva分析法。但这些方法大都是直接使用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进行衡量,无法消除财务指标间的相关性问题,导致可信度不高。

因此,进行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时,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相互独立的财务变量。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观测多变量进行相关性研究,确定隐藏在观测变量中的一些更基本的、但又无法直接观测的隐性变量,用假想的少数几个变量(因子)来表示原有变量的主要信息。因子分析以最少的信息丢失为前提,将众多的原有变量综合成较少的几个综合指标。

本文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乳制品企业的财务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影响我国乳制品企业的财务绩效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尽可能少的、独立新变量(因子),而且这些新变量在反映信息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有的信息。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此种方法建立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是可行有效的。

二、基于因子分析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基于因子分析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是指对主要的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确定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的隐性变量(因子),再比较各因子得分,确定企业的财务绩效水平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一)数据标准化

四、结果分析

本文选择spss17.0软件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财务绩效评价,提取3个公因子,因子旋转后结果表明:第一个公共因子主要由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流动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合计、负债合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利润总额这些指标决定,代表了企业的财务实力;第二个公共因子主要由成本费用利润率、人均利润、资金利润率和企业亏损面这四个指标决定,代表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第三个公共因子由工业产品销售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这两个指标决定,代表了企业经营能力。

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企业样本各因子得分及排名情况如表2所示。由于f1包含信息较为重要,设定f1的权重为60%,f2的权重为30%,f3的权重为10%,据此计算总得分。

五、结论

由以下分析可知,内蒙古、河北、黑龙江和山东省乳制品企业的财务实力处于我国先进水平;f2因子排名第一的是河南省,说明河南省盈利能力在我国排名第一,然而河南省的财务实力有所欠缺,总排名第7。福建、上海、广州省的乳制品企业的经营能力较弱。总体来说,排名第一,蒙牛、伊利等大型乳制品企业都在内蒙古。黑龙江省总体排名第三,仅次于内蒙古和河北。作为乳制品生产和消费大省,黑龙江目前共有乳品企业137家,其中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82家,拥有完达山、飞鹤、龙丹、摇篮等一批知名乳品企业和品牌,在全国乳业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实力和地位。

通过系统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各省市乳制品企业的优点及不足所在,对企业日后改进有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投资者更好地认知企业有很大的帮助。

[参 考 文 献]

[1]王志国.中小乳制品企业构建基于ecr的供应链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0(7):107-108

[2]龙丽.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c].2009(2):6-11

[3]高岩芳.乳业上市公司市场绩效分析[j].财会通讯.2009(9):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