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财务绩效分析范文

企业财务绩效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6: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财务绩效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财务绩效分析

篇1

关键词:石化仓储企业 财务分析 财务绩效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际国内石油化工市场逐渐紧密联系,我国化工产品的需求旺盛,原油以及衍生产品进口日益增长,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进口原油2.54亿吨,据预计2013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作为石化行业重要的中间环节,石化仓储行业也随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仓储企业数量逐渐增加,仓储规模日益扩大,市场竞争越加激烈。企业的财务绩效分析作为分析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工具,在注重企业生产管理全过程管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分析评价企业生产经营动态过程,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提升企业管理的综合效益。

一、传统财务分析与财务绩效分析的比较

(一)财务分析的定义

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WaterB.Meigs认为,财务分析的本质在于搜集与决策有关的各种财务信息,并加以分析和解释的一种技术。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教授LeopoldA.Bernstein认为,财务分析是一种判断的过程,旨在评估企业现在或是过去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企业未来的状况及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台湾政治大学教授洪国赐等认为,财务分析以审慎选择财务信息为起点,作为探讨的根据;以分析信息为中心,以揭示其相关性;研究信息的相关性为手段,以评核其结果。东北财经大学张先治教授认为,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者、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财务分析方法常用的有比较分析法、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比较分析法中运用绝对值分析法、定基分析法、环比分析法等;比率分析法中主要应用结构分析法、相关比率分析法等。随着分析工具的发展,不断引入新的模型和方法,如杜邦分析体系、EVA经济增加值、ABC作业成本法等。

(二)传统的财务分析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通过财务报表等企业对外公布的数据就可以有效地分析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有用信息。获取相关数据容易,但是信息量较少,以财务数据为主。

2、由于充分使用了财务数据(货币计量的数据)和相对指标(各类比率),分析结果可以在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

综合上述优点,可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可以对经营成果进行行业比较,公允考量经营者的经营绩效。

(三)传统的财务分析的缺点

与此同时,传统的财务分析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

1、数据来源过于单一。数据来源局限于财务数据,没能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积累的大量非财务数据。尽管非财务数据不容易取得,但是未有效地积累、整理、分析企业的这些数据,对企业来说也是一大损失。

2、分析结果对经营者、所有者的经营决策帮助有限。经营者很难根据财务分析的结果来制定针对企业具体经营问题的对策方案,且信息相对滞后比较明显,仍然不能满足做出相应决策的信息需求。

(四)财务绩效分析介绍

传统的财务分析必须进行延伸,使其能够上升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删选并构建起决策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体系。企业财务绩效分析的内容是以企业绩效为准绳,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以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为支撑,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结果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分析报告内容格式不固定,形式比较灵活,在分析经营业绩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针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为加强生产经营某方面特殊需求,经过深入了解分析后增加专题分析,得出决策需要的信息和依据,为指导公司生产经营决策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经营者和所有者,属于企业内部资料。财务绩效分析更偏重于企业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

(五)财务绩效分析延伸的内容

1、立足企业绩效,切合企业发展战略。作为财务绩效分析,要把立足点放在企业绩效上,一切分析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绩效,促进企业发展。同时,在分析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不能就绩效论绩效,使绩效脱离了战略轨道。

2、多方利用生产经营数据,深入进行财务绩效分析。在财务绩效分析的数据来源中,要重视生产经营数据的使用。在所有的企业信息中,生产经营数据与生产经营最直接相关,是生产经营活动发生过程中最直接的体现。如果说以货币单位为表现方式的财务信息能够使不同企业相互沟通和相互比较,那么以其他多种计量单位为表现方式的生产经营数据就是企业真正个性化的价值内核。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财务绩效分析才能够切实深入地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

3、要专题专析。针对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具体的现实问题,进行集中的专题分析讨论。这种专题的分析方法能够直接指导具体问题的解决,而且在数据使用和分析方法运用上更加具有灵活性,且不会影响已有的财务绩效分析体系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二、石化仓储企业财务绩效分析体系指标

(一)石化仓储企业特点

篇2

一、医药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作用

财务绩效评价管理是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财务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有效的财务绩效评价管理可以为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和依据,对于提升医药企业竞争实力、明确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医药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特征,既是对医药企业其他经营管理活动的协助和支撑,同时对其他管理活动也具有战略指导意义。通过财务绩效评价管理能够进一步明确各个部门优势和不足,有助于优化完善财务绩效激励机制,改进工作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提升企业资源使用效率和管理质量。这主要是由于在医药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财务管理部门作为医药企业管理活动和经营活动的重要部门,既是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者和执行者,通过梳理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明确战略思想和方向,才能保障企业财务资源的充分发挥。

二、医药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内容和关键要素

一般情况下,医药企业进行财务绩效评价要重点围绕以下几个财务指标建设绩效评价体系,通过这些财务评价指标来全面准确地反映医药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具体主要是参照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现金比率、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以及总资产增长率等。医药企业建立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就是要围绕如何激励和开发企业财务资源,提高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推动企业管理决策科学化来开展。医药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作为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要重点围绕财务资源开发这一核心要素来开展工作。一方面,绩效评价管理的目标应当跟企业的战略组织目标和发展规划相适应,要体现出医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控制和组织结构的设计,并根据岗位工作的性质和内容进行岗位配置。同时,财务绩效评价的结果也应当在薪酬管理、人员配置、培训开发中有所体现,依靠考核评价的公平公正性,推动其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财务绩效评价管理跟单位的资源配置也具有关系,在组织和个人的绩效评价上,要将其对组织整体价值和运作效率的影响作为重要的考核对象,通过激励个人和职能部门的工作创造性、积极性,提升个人技能水平,推动企业整体发展。如何有效衡量和评价员工部门的财务绩效,提高员工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是企业财务绩效管理部门在构建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医药企业财务绩效管理部门在健全完善财务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时,还应当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要素,确保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的完整、有效、适用:一是要确保绩效管理工作体系的完善,将标准进一步细化和健全,结合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际,针对不同的部门和工作内容,分别确定其工作考核的标准,避免标准一刀切的情况;二是要围绕财务绩效管理,进一步推动部门职工和管理层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反馈,确保企业管理中上下层信息畅通,减少沟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三是要正确引导医药企业部门职工对财务绩效管理的态度和认识,增强企业员工对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的认同感,进一步优化医药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管理的范围,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减少企业员工对财务绩效管理的抵触情绪,通过财务绩效管理考核的公平公正,增强员工对财务绩效管理的认同;四是在财务绩效管理过程中,应当逐步推动考核的内容和形式统一,既要注重考核指标的设计,同时也要推进考核形式的完善,通过内容形式的统一,提升绩效考核的质量和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财务绩效考核结果的干扰。

三、医药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

医药企业实施财务绩效评价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设计和完善财务绩效评价的基本流程,进一步明确财务绩效评价管理的重点环节和关键要素,结合企业自身管理实际和行业特点,设计出符合企业管理需求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并提升管理流程的实用性和可行性。第一,制定财务绩效的考核计划。财务绩效考核计划是财务绩效评价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财务部门在制定考核计划时,要对财务绩效管理的目标和对象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同时根据管理岗位和部门的不同,结合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合理选择考核的方法和考核的内容,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同时在考核时间的确定上也要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需求进行科学地确定,采用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财务绩效进行考核。第二,优化选择考核人员。医药企业财务绩效评价考核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企业建立绩效管理体系需要对考核人员进行优化选择。要通过后续的教育和培训,确保考核人员准确了解和把握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并明确考核的内容和标准,同时掌握基本的绩效考核方法,对于绩效考核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能够有效的解决。绩效考核人员还应当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能够公平公正地对部门职工进行绩效考核,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性,企业在绩效考核人员的选择上应当符合上述要求。第三,积极收集相关的考核资料和信息。资料信息是企业对财务绩效进行考核的基础和对象,只有确保资料信息完整充分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考核指标体系进行打分评价,才能够对部门的绩效情况进行评价。因此,企业建立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需要将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作为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在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上要确保其完整、公正、及时、有效,并在此基础上切实提升财务绩效评价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第四,科学分析评价。分析评价是企业建立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最重要的环节,在分析评价过程中,要根据以下三个环节来实施相关的工作。一是要确定单项考核内容的等级和相应的分值;二是对于同一个工作内容和项目,要根据其考核的来源对考核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三是对不同的工作和项目的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确保财务绩效评价既结合了部门岗位的实际情况和工作性质,同时又能够体现出不同部门的财务资源量,确保财务绩效分析评价的完整和公平。

作者:金璇 单位:中国医疗器械山东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温素彬,黄浩岚.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的企业绩效评价[J].会计研究,2013(04).

篇3

一、企业管理能力财务绩效指标选择

当管理层在股东授权范围内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时,检验其管理能力强弱的财务绩效有四个:

(一)资本性支出行为能力的财务绩效指标 就财务的角度看,企业经营期间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可以理解为一项资本支出,包括购置存货、确定赊销、开出商业票据、购置固定资产以及与企业并购或设立的股权投资等。但就管理能力的检验标准来看,一般选择股权投资回报率,即“投资收益率”指标予以衡量。之所以选择投资收益率,有两个主要原因:(1)股权投资行为一般能体现管理层对公司发展的愿景或者战略规划,尽管这一规划是在股东批准以后才能实施,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投资项目,但在管理层与股东决策信息不对称的客观事实下,股东很难或者很少否决管理层的提议,因此,管理层对股权投资行为承担责任符合事实上的责任归置原则;(2)投资收益率反映能够反映管理层基于管理能力的资源利用水平。虽然在现实的股权投资中,管理层可能会基于种种需要而对投资收益率的关注并不强烈,但长期地看,特别是以资本经营为己任的企业,仍然要回归到对投资收益率的关注。当然,在具体的实务中,有些企业可能是出于战略目的而进行的股权投资,但这仍然不妨碍以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检验其投资效率。

(二)筹资行为能力的财务绩效指标 筹资既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也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起点。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管理层会因其资本性支出的需要而选择与之因应的筹资策略。但是,与筹资行为密切相关的是资金成本与资本收益率的比较。当资本收益率低于筹资成本时,管理者主导下的筹资行为是低效的。在财务指标的选择上,可以用总资产报酬率与资金成本率进行比较。选择总资产报酬率的原因是:企业营运过程中的总资产已经涵盖了债务资本,它能够反映企业的综合资本收益率。从逻辑上分析,如果一个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低于债务资金成本率,但公司仍然获利的话,这实际上是对股东资本收益率或者净资产收益率的一种侵蚀。

(三)营运行为能力的财务绩效指标 财务视角下的企业营运行为主要包括对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包括流动资产的周转率以及与流动资产相关的相关会计拨备(即所谓的减值准备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营运周期指标来评价管理者营运能力的强弱。这样选择的理由是:一个营运能力强的管理层,其资金,特别是流动资金在经营过程中的占用量相对较小,基于营运活动的短期筹资在量和频次上也将会减少,与之对应的财务费用也会得到有效控制,并进而提升企业的总体盈利能力。

(四)分配行为能力的财务绩效指标 企业广义的分配行为是以收入为起点所引致的成本消耗,比如,需要从营业收入中扣减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以及“三项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但从企业是股东的企业这一现实逻辑观察,与企业管理能力密切相关的分配行为财务绩效指标应该是企业给股东的回报,更直接的指标就是红利分配率。选择这个指标的主要原因是:(1)给予股东回报是管理层的基本义务;(2)只有当管理层给予了股东适度的红利回报时,其对股东的后续影响力才能加强,否则,管理层在要达成新的管理目标所需资源将缺乏股东的有力支持,在现实中的财务表现就是资产负债表上企业的资本类项目,包括股本和资本公积在相当长时间内可能在数量上没有任何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也可以当期企业的“管理费用率”这个指标来评价管理能力强弱,但本文并未选择这一方法,主要的理由是:寄生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是一种综合行为,单纯的管理费用率很难选择与之对应的直接变量。

二、管理能力视角下“中国远洋”亏损分析

中国远洋是一家有央企―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简称:“中远集团”)司持股达52%的一家A+H股上市公司。其A股上市时间是2007年6月,上市以后,中国远洋被“中远集团”定为为集团公司资本运作平台,即所谓的“资本中远”。自A股上市以来,中国远洋的财务绩效也曾经为业界翘楚,但好景不长,公司先后经历了三次亏损,分别是2009年亏损75亿元、2011年亏损104亿元和2012年亏损96亿元,特别是2011年和2012年的连续亏损导致其被“*ST”,作为航运业巨头的中国远洋来讲无疑是痛苦的,按其最高时的股价68.4元估算,迄今为止,其市值已经蒸发掉了6000亿元,这对中国远洋的利益相关者,特别是股东中的中小股东,痛苦尤甚。

尽管已有的分析基本上将其亏损归责于行业因素,但如果通过其2007―2012年的母公司报表分析(具体数据见表1),可以清晰地发现其管理能力不足才是导致其亏损的根本原因。

(一)投资收益持续下降使其资本性支出行为效率降低 表1显示,中国远洋2007年的投资收益率为42.7%,而2012年该指标已经下降到10.43%,超过4倍的降幅显示其资本性支出管理能力不容乐观。如果进一步地结合其母公司报表下的投资收益与股权投资额的关系分析,类似的趋势也是成立的,投资收益率从2007年的24%下降到2012年的不足1%(0.04%)。

结合表1和表2的数据可以进一步发现,即使是在公司投资收益率处于下滑通道,公司的资本性支出行为大幅提升(从母公司报表的角度看可能更清楚),从2007年的190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544亿元,累积增幅达186.32%;由此我们需要反思的两个管理问题是:(1)支撑管理者资本扩张行为的资源基础是如何保障的呢?(2)即使是在总体经营欠佳的2009年度和2012年度,公司的股权投资增长率还分别高达79.38%和35.66%,这究竟是管理层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期还是非理性的管理行为呢?但有一点可能比较明确,如果股权投资自身不能满足其收益的回报,可能的结果就是挤占用于其它领域的资源,比如市场营销拓展等,当这些领域的资源被挤占后,其盈利能力必然会受到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其整体的盈利能力,这或许是管理能力在资本性支出方面表现不佳而导致亏损的一个原因。

(二)总资产报酬率持续下降说明其筹资行为能力值得反思

从表1看,中国远洋2007年的总资产报酬率为16.73%,而2012年该指标是负的5.81%,绝对比率下降了22.54%。如果将其财务费用、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公司债券等因素综合考察,可以发现财务费用并非该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

表3表明,中国远洋2007―2012年均财务费用约7.7亿元,年均短期借款约31.5亿元,就此估算的资金成本率约24.44%,综合考虑到其银行信用、行业优势和国企背景等因素,实际的资金成本应该没有这么高,如果有,应该是长期借款的部分利息费用化;而根据表3的数据进一步计算的话,我们可以发现此期间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是负的1.37%。因此,无论从总资产报酬率还是净资产报酬率看,其筹资行为能力均值得反思,“财务杠杆”的负效应较为明显,这显然也不是一个具备较强管理能力的理性管理者应有的行为。

(三)营运周期不断延长显示其营运个能力正面临挑战 表1看,中国远洋2007年的营运周期是200天,而2012年则上升到318天。从财务的角度看,营运周期的延长一般可以看着企业营运效率的下降,更直接的意思就是流动资产的周转率在下降。在此情况下,企业要维持日常的运转,必然要投入新的流动资金,在自有资金不足时,借助短期融资来满足营运需要则是管理行为的必然选择,这或许可以解释2012年短期借款大幅增加的一个原因。

(四)股东综合回报率不高显示其管理能力有悖于股东的受托责任 表1的数据显示,凡是在盈利的年度,中国远洋都给予了股东一定的回报,这说明股东对管理者履行了应有的尊重。但遗憾的是,中国远洋2007―2012年的累积分红达只有57亿元(其中,2007年18亿元、2008年30亿元、2010年9亿元);从均值的角度观察,其对股东的综合回报率为14.5%,但这个比率是建立在当年可供分配利润基础之上的。按照现有的制度规定,当年可供分配利润一般需要至少扣除两个项目:(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提取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等。

如果按照其A股上市以来的净资产均值计算,其给股东的年均综合回报率仅有0.77%。如此低的回报率带来的后果就是:当管理层需要完成其战略愿景时,其所需资源只能源于自身的经营积累和举债两条路径。但从年报中我们发现,中国远洋2012年的盈余公积仅有6亿元,而未分配利润是负的101亿元,因此,靠经营积累基本无望;当然,也可以借助资本公积的留存来支持其发展,但其2012年的资本公积也只有284亿元,而这一数字在2007年以来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依靠股东层面的支持已经不可能,既往的发展只能借助债务资本的扩张,而与之相伴的是财务成本的大幅上升,并由此导致其盈利能力不得不面临巨大压力,特别是在市场环境向坏的时候,这种压力可能就更加巨大,因此,其2011年和2012年连续巨亏也就不足为怪了。

上述分析虽然在数据的计算口径上做了简化处理,但作为管理能力做导致的财务绩效总体不乐观这一事实能够确立,其巨亏虽然有市场的因素,但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包括资本支出行为、筹资行为、营运行为以及分配行为等能力欠佳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

三、中国远洋财务绩效管理提升建议

按照A股的市场规则,如果2013年不能扭亏,中国远洋将面临退市风险,其可能带来影响也是无法估量的。虽然包括证券分析等在内的业绩人士均认为其退市的难度可能比扭亏的难度更大,但与其将希望寄托在不确定性的制度层面,还不如从内部入手,从提升管理能力入手,改善公司财务绩效,从亏损的状态中走出来,为其定下的“资本中远”战略目标留下足够的腾挪时间与空间。就短期的情况来看,比较可行的办法有三个:

(一)以托管的方式经营亏损较大的业务板块 目前,中国远洋的业务板块主要涵盖了集装箱航运、干散货航运、物流、码头和集装箱租赁等。就已有的分析来看,目前的亏损大户是干散货航运。短期看,干散货要盈利难度极大,除了行业不景气等因素外,还有就是该业务板块较为庞大的固定成本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而比较可行的做法就是,以风险锁定的方式将其托管给特定利益主体,以此腾出管理资源集中做好利润稳定度较好的业务板块。

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在业绩低谷时贱卖资产的风险,毕竟此时出售这一板块,是很难拿到一个合适的价格的;当然,要找到这样的特定利益方,估计除了其绝对大股东―中远集团外,很难有第二个了。不过市场也宁愿相信,作为其绝对控股的大股东,是可以也应该承担这一义务。

(二)剥离盈利能力不佳的资产和与之匹配的债务,以减少财务成本 这有两个路径可以选择:一是在中国远洋名下成立专门的实体,然后将这部分资产与债务一并划入单独经营,在满足相应条件时,以通过不合并报表的方式将其不佳财务业绩予以剔除;二是将专门成立的实体以托管经营的方式委托给特定利益关系人经营。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条路径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得到债权人的同意,但相信以其尚存的商业信用、行业声誉和央企大股东背景,应该不难协调。

(三)重组现有管理机构与人员,以降低人工成本 就历史的经验来看,所有企业短期脱困的不二砝码均是“减薪”和“裁员”两个。从媒体的资讯看,中国远洋已有类似的行动,但鉴于其国企背景,裁员这个事做起来可能并不容易,因为市场可以接受其他企业裁员,但国企,尤其是像中国远洋这样的企业裁员,还是要顾及社会观感的;在减薪方面,必须有切实目标和行动,特别是高级管理层的示范效应,可能效果会更为明显。

当然,长期地看,中国远洋要为下一步创造一个好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不能坐等行业的回暖或者繁荣,相反,应想办法优化资本结构,包括债务结构。而债务重组可能是其选项之一,但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其能否给参与债务重组的债权人信心。经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相信,中远应该还是有它应该有的未来的。

参考文献:

[1]林毅夫著:《新结构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鲁桂华著:《看懂会计报表:从价值与信用入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篇4

关键词:电煤困境;发电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187-02

电力行业和煤炭行业存在很强的关联性。电煤困境突出体现在电煤价格不断攀升,使得发电的原材料出现供需不平衡,使得发电企业近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这种情况威胁着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发电企业如何走出电煤困境,不再出现局部地区的“电荒”现象,这对于企业走向更好的绩效和国计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协调好发电企业绩效与有限的财务资源之间的关系是关键。本文根据笔者在皖能合肥发电有限公司的多年财务管理工作实践经验,从目前我国电煤困境下企业的运营绩效出发,来探讨如何提升发电企业的财务绩效,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策略,以期对于完善我国发电企业运营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日前我国电煤困境下发电企业财务绩效存在问题剖析

在电煤困境下,发电企业的财务绩效存在提升的空间,而财务绩效又与其评价指标密切相关,在分析我国电煤困境下发电企业财务绩效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时,需要分析发电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和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发电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不完善

发电企业的财务绩效主要体现在发电企业在财务报表上,这种财务绩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表现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的状况由财务指标反映,但是还存在非财务指标,它不易通过具体数值反映出来,且存在相关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

在进行发电企业财务绩效衡量的时,没有综合考虑市场指标和会计指标;会计指标基于企业的年报而产生,考虑的是整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其年报数据具有易取得的特征,这就决定了会计指标能被广泛使用。而市场指标的存在使得企业考虑到了市场风险对结果的影响,而企业绩效作为一种结果,和市场风险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二)发电企业财务绩效变化的核算指标不完善

一些发电企业利用财务指标法来分析企业为摆脱电煤困境而发生的绝对控股行为前后企业的财务绩效的变化,以这些变化来判断企业并购行为对发电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这种方法克服了市场因素对绩效评估的干扰,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种方法忽略了发电企业对煤炭企业绝对控股后的风险变化,在选取经营绩效指标上也没有客观的基准,且难以剔除其它因素对发电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另外,发电企业的绝对控股之后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些财务指标数值发生了有利的变化,但是变化并没有体现发电企业实际创造价值的能力。实际中,一些发电企业的财务数据在绝对控股煤炭企业后可能会遭到人为的破坏。不同的发电企业根据其自身的情况,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所以用这种方法来评价发电企业的财务绩效有可能不准确。

(三)发电企业不重视协同效应导致财务绩效低下

当前一些发电企业在对自身进行财务状况评价时,只对企业本身的财务状况变化给予关注,较少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这样不利于全面的了解发电企业自身的财务情况。例如,发电企业在完成绝对控股煤炭企业后,应该吸取煤炭企业中较好的管理经验,以提升煤炭企业对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样可以较好的解决电煤困境下资源粗放利用的问题,发电企业管理技术层面上的提高将促进其财务绩效的改善。

(四)发电企业未持有闲置的煤炭资源而导致企业财务绩效不高

发电企业在完成绝对控股煤炭企业后,除了可以保证发电所需的煤炭资源外,还需要持有闲置的煤炭资源,但是现实中一些发电企业没有对此给予重视,进而无法为企业带来营业外的收益,也就无法反映企业的成长性。发电企业的成长性关乎其核心竞争力,这种成长性主要取决于作为其主营业务即发电的成长性,而这无法通过利润总额或净利润的增长率得到反映。

(五)负债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失衡恶化了企业的财务绩效

发电企业的偿债能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在绝对控股煤炭企业后,发电企业的负债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资产负债率可以衡量发电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一些发电企业不重视这个比例关系的合理性,其资产负债率要么过高,要么过低,并没有达到适度的水平。资产负债率过高使得发电企业债务负担沉重,使其面临着较高的财务风险,如资金链断裂等。过低的资产负债率使得发电企业没有利用财务杠杆获得较高的收益,这都不符合发电企业的根本利益。

二、若干提高发电企业财务绩效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发电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

在发电企业的具体运营管理中,应综合考虑市场指标和会计指标,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全面的评价企业的财务绩效。以往对于发电企业进行财务指标的评价,而财务指标反映的只是去年的绩效,并不能提供创造未来价值的动因。非财务指标则相反,他们往往是面向未来的。这些指标的改善需要管理层付出多年的努力,同时一旦上述指标顺利完成,将明显改善公司财务业绩。在具体的非财务指标设计时候,需要考虑为获得长期成功而应当采取的必要行动,也即企业的经营战略,还要联系财务绩效与股东价值,将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反映公司股东长期价值的增长情况。

(二)完善发电企业财务绩效变化的核算指标

电煤困境下发电企业财务绩效提升事关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具体的运营管理中,要重视企业财务绩效的变化,并关注并购行为前后的风险变化;在选取经营绩效指标上,要和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学习,制定更为客观的基准,分离出其他因素对发电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除此之外,要将会计科目上的人为操纵行为对发电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的影响控制在短期内,从而更多的体现财务指标法进行发电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的合理性。

(三)重视协同效应改善发电企业的财务绩效

发电企业的协同效应的实现,需要注意在完成对煤炭企业并购基础上保持其已有优势或者克服其弱点,防止可能的文化冲突,特别是权力冲突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对发电企业竞争力的损害,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保存目标公司的文化和为了实现并购目标而促进双方建立相互依赖关系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

发电企业在绝对控股煤炭企业后,要重视在管理上的协同效应,要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费用。要注重培养新的竞争环境下的管理人才,注重吸收煤炭行业的管理经验和利用资源的效率,在完成并购后,以达到两部门企业文化的良好融合,提高人员素质及管理效率,改善发电企业的财务绩效。

(四)持有闲置的煤炭资源改善发电企业财务绩效

发电企业持有的煤炭资源,也是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体现,这种管理理念将直接影响到发电企业的盈利能力,这也会给发电企业的股价带来正面的影响,因为一旦发电企业手中拥有了足够的原材料,会给投资者带来积极的市场信号,相应地,其市场价值将会得到增加,从而发电企业的股东权益也会实现最大化。

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事关资源是否浪费。为此,只有不断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步伐,通过互联网对数据进行汇总,进一步实现科学决策、资源共享和高效运转。

(五)重视负债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

一般地,发电企业可以通过速动比率来衡量其的短期偿债能力,高速动比率意味着发电企业拥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相应地,低速动比率则意味着发电企业可能面临较大的偿债风险。因此,发电企业存在大量的资金虽然会让企业在短期债务上获得安全感,但是这是以占用大量闲置资金为代价而实现的,这会导致企业经营的低效率,不利于改善企业的财务绩效,为此,要保持发电企业负债资本和权益资本达到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就需要研究和分析发电企业的速动比率,使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利于企业最大化利用自身资金的水平上。

篇5

[关键词] 乳制品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因子分析法;财务指标

一、引言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我国乳制品行业遭受重创,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的乳制品行业正在逐步恢复之中,企业投资人等利益相关者十分关注乳制品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此,设计一套简洁、公正、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体系对乳制品企业进行财务绩效评价能够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当前有关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绩效评价内容的拓展及关系优化;二是评价方法和模型的创新。现有的经典绩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杜邦分析系统评价法、计分综合分析法、沃尔评分法、平衡计分卡分析法、eva和reva分析法。但这些方法大都是直接使用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进行衡量,无法消除财务指标间的相关性问题,导致可信度不高。

因此,进行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时,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相互独立的财务变量。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观测多变量进行相关性研究,确定隐藏在观测变量中的一些更基本的、但又无法直接观测的隐性变量,用假想的少数几个变量(因子)来表示原有变量的主要信息。因子分析以最少的信息丢失为前提,将众多的原有变量综合成较少的几个综合指标。

本文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乳制品企业的财务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影响我国乳制品企业的财务绩效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尽可能少的、独立新变量(因子),而且这些新变量在反映信息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有的信息。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此种方法建立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是可行有效的。

二、基于因子分析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基于因子分析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是指对主要的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确定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的隐性变量(因子),再比较各因子得分,确定企业的财务绩效水平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一)数据标准化

四、结果分析

本文选择spss17.0软件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财务绩效评价,提取3个公因子,因子旋转后结果表明:第一个公共因子主要由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流动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合计、负债合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利润总额这些指标决定,代表了企业的财务实力;第二个公共因子主要由成本费用利润率、人均利润、资金利润率和企业亏损面这四个指标决定,代表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第三个公共因子由工业产品销售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这两个指标决定,代表了企业经营能力。

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企业样本各因子得分及排名情况如表2所示。由于f1包含信息较为重要,设定f1的权重为60%,f2的权重为30%,f3的权重为10%,据此计算总得分。

五、结论

由以下分析可知,内蒙古、河北、黑龙江和山东省乳制品企业的财务实力处于我国先进水平;f2因子排名第一的是河南省,说明河南省盈利能力在我国排名第一,然而河南省的财务实力有所欠缺,总排名第7。福建、上海、广州省的乳制品企业的经营能力较弱。总体来说,排名第一,蒙牛、伊利等大型乳制品企业都在内蒙古。黑龙江省总体排名第三,仅次于内蒙古和河北。作为乳制品生产和消费大省,黑龙江目前共有乳品企业137家,其中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82家,拥有完达山、飞鹤、龙丹、摇篮等一批知名乳品企业和品牌,在全国乳业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实力和地位。

通过系统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各省市乳制品企业的优点及不足所在,对企业日后改进有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投资者更好地认知企业有很大的帮助。

[参 考 文 献]

[1]王志国.中小乳制品企业构建基于ecr的供应链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0(7):107-108

[2]龙丽.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c].2009(2):6-11

[3]高岩芳.乳业上市公司市场绩效分析[j].财会通讯.2009(9):21-25

篇6

【关键词】 企业并购; 财务绩效; 会计研究法; 财务指标

一、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回顾

(一)并购背景及动因分析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创建于1986年,总部设在杭州,是一家主要生产经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沃尔沃汽车公司创建于1927年,总部设在瑞典哥德堡,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也是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1999年被福特汽车公司收购。沃尔沃集团以其“品质、安全和环保”的核心价值成就了享誉全球的沃尔沃品牌,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之一,是安全汽车的代名词。

在并购沃尔沃之前,吉利在2007年至2009年销量及利润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但由于长久以来吉利汽车在品牌和价格上的“草根”形象,始终未能打入国际市场。为扭转这种尴尬的局面,吉利从2007年开始实施战略转型,即不打价格战并且将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重新定位为技术优势和品质服务。作为享誉全球的豪华品牌,沃尔沃掌握的先进技术和知识产权是毋庸置疑的,而它的先进技术、安全品质和绿色环保的特点正是吉利实现战略转型最需要的。

反观沃尔沃,1999年被福特收购后销售额并没有呈现大幅增长,相反,自2005年以来更是连续亏损,亏损额超过10亿美元。2006年,福特公司产生约127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为了摆脱这种困境,福特开始转变发展策略,集中发展福特自有品牌,并且提出了“一个福特,一个团队”的口号,迫切需要现金流以摆脱困境的福特不得已只能选择将沃尔沃出售。

(二)并购方式及相关内容

吉利并购沃尔沃是一个大规模的杠杆收购,其具体融资渠道如图1。

2010年3月28日,中国吉利控股集团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了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集团以18亿美元的价格并购福特旗下的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相关资产。吉利集团通过本次并购100%的拥有了沃尔沃品牌,具体包括沃尔沃品牌的9个系列产品和3个最新车型平台、沃尔沃在全球的2 500多个营销网络(包括经销商团队和供应商体系)以及沃尔沃的境外工厂和相关研发人才。除了股权收购,协议还包括了沃尔沃、吉利和福特三方之间在知识产权、研发以及零部件供应等方面达成的重要条款。

2010年8月2日,吉利集团与福特公司在英国伦敦举行了沃尔沃资产交割仪式。吉利集团支付了13亿美元现金并且开出了2亿美元银行票据,而其余3亿美元主要用于员工养老金和运营资本。至此,吉利圆满完成了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二、吉利并购沃尔沃前后的财务绩效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特定时期内获取利润的能力,通常可以由某一时期内企业收益数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来表现。与盈利能力相关的财务指标一般包括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对这些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够对吉利公司并购沃尔沃后的财务绩效变化看出一些端倪。

就销售净利率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销售净利率在2010年大幅下降,降幅达21.7%,随后开始逐渐回升,其中2011年较10年上涨6.10%,2012年较2011年上涨1.71%。销售净利率的变化原因可以从公司年报的综合收益表中找到答案。2010年的销售收入较2009年有大幅上涨,涨幅为42.86%,与此同时,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也大幅增加,从而导致企业净利润的涨幅较小,仅为17.49%,导致2010年的销售净利率大幅下降。此后两年通过吉利的努力,销售收入不断增长并且费用类的支出得到有效控制,涨幅较小,从而使销售净利率逐渐回升。

就总资产收益率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总资产收益率从2009年至2011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2012年则上涨,涨幅为4.98%。从吉利年报中可以看出,2009年至2011年的净利润和总资产都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总资产增幅明显大于净利润的增幅,因此导致总资产收益率呈现下降的趋势。2012年总资产的增幅较小而净利润则大幅上涨,因此2012年的总资产收益率涨幅较大。

就每股收益及摊薄每股收益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吉利的每股收益在2009年至2012年呈上涨趋势,其中2012年涨幅较大,基本每股收益涨幅为28.57%,摊薄每股收益涨幅达36.84%。吉利每股收益的持续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并购有积极的影响。每股收益的变化原因可以从公司年报的综合收益表中找到答案。2012年吉利公司的每股收益达到近几年来的最大值,其主要原因是2012年公司实现了大额的营业利润。2012年受吉利推出多个新产品、出口强劲增长、政府补助的支持以及公司完成收购主要经营附属公司额外8%股权带来额外溢利贡献的影响,公司的净利润达到20.4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上涨32%。

总的来说,并购后吉利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尽管每股收益呈逐渐上涨的趋势并且2012年的每股收益较前几年大幅上涨,但是它对于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则还需要未来一段时间的持续数据来进行分析。

(二)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经营运行的能力,即企业运用各项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企业资产周转越快,流动性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资产获得利润的速度就越快,企业取得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就越大。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这些比率不仅能够表明企业资产运营周转的状况,还可以反映企业对经济资源的运用效率,接下来将从这三个指标对吉利并购前后的财务绩效展开分析。

就总资产周转率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吉利的总资产周转率在2009年至2012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2010年的涨幅较大,涨幅达10.6%,尽管2011年较2010年下降8.9%但仍比并购前2009年的总资产周转率高。2010年总资产周转率的变化原因可以在年报里找到答案。2010年吉利共出售415 843辆轿车,较2009年上升27%,营业额高达201亿元人民币,较2009年上升43%。此外,吉利为了加快战略转型,增强发展能力,于2010年收购了慈溪基地、山东吉利变速器有限公司和沃尔沃轿车公司,从而使吉利的总资产增加,进而导致总资产周转率大幅上升。

就存货周转率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吉利的存货周转率在2009年至2012年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吉利2009年至2012年的年报中可以看出吉利的销售成本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与此同时,存货也在逐年增加并且增幅大于销售成本的增幅,从而导致存货周转率下降,流动性变弱。

就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吉利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2009年至2012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2010年的降幅较大,计算可知2010年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26天远大于2009年的19天。深入分析发现,2010年并购后吉利的应收账款同比大幅增长96.4%远大于销售收入增长率42.9%,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吉利并购后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这说明并购后吉利的收账能力有所下降。

总的来说,吉利并购后的营运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会使吉利的资金变现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影响的强度有多大、持续时间有多久,还需要未来的持续关注。

(三)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各种债务的能力。企业是否拥有支付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是决定企业能否长久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偿债能力是体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有效标志。通过分析偿债能力,能够了解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和面临的风险,有助于对企业的未来收益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企业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就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吉利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有着基本相同的变化趋势,在2009年至2011年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2011年的降幅较大,流动比率下降了17%,速动比率下降了19%,而2012年则有小幅上升。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相比,下降的幅度更大,这是因为速动资产不包括存货,而存货是提高幅度较高的一项资产,去掉以后,其他资产增加的比率都相对流动负债较低,所以降低了速动比率。从2011年的年报中可以看出流动资产同比增长8.43%,其中存货增长了37.60%,涨幅最大,而2011年流动负债同比增长27.22%远大于流动资产的涨幅,因此导致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大幅下降。

就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在2009年至2011年均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变化幅度都很小,而2012年则大幅下降。2012年吉利收购了英国锰铜控股有限公司的业务及主要资产,使得总资产大幅上涨13.71%,远大于负债的增长率4.19%,因此导致所有者权益也大幅增长30%,进而导致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大幅下降。2012年产权比率的下降是由以下因素的综合影响所导致的:吉利公司的可转换债券因2012年11月部分转换而大量减少;由于增强现金储备以偿还到期借款,吉利公司的借款因而减少;吉利于2012年因部分可转换债券转换以及认股权证获悉数行使而发行额外股份,并且净利润创下另一历史新高,从而带动股本上升。

总的来说,吉利的短期和长期偿债压力在并购后都有所增大,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吉利未来的债务筹资,尽管指标显示2012年吉利的偿债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吉利的偿债能力究竟会如何发展还需要对未来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四)发展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潜能和趋势。衡量企业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等,通过分析这些发展指标可以了解企业未来的发展潜能,从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接下来将从这三个指标对吉利并购前后的发展能力展开分析。

就营业收入增长率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吉利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在2009年至2011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2010年和2011年的降幅较大,而2012年则有所上升。从吉利的年报中不难发现该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吉利的汽车出口增速放缓,尽管如此,得益于中国轿车市场的强势增长和吉利日益扩大的市场份额,吉利全年的营业额大幅攀升至14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28%。此外,吉利2008年7月完成对主要附属公司股权的进一步收购后将其财务业绩与吉利完全合并使得营业额大幅上升。2010年吉利继续其猛增的势头,全年汽车销量为415 843辆,同比上升27%;销售收入达2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43%,但吉利的出口仍相当缓慢。因此导致2010年吉利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大幅下降。受2010年年底中国政府汽车刺激计划的结束和实施货币紧缩政策的影响,中国国内经济型轿车的需求得到了遏制。尽管吉利2011年出口市场持续复苏,但国内汽车销量有所下降,进而导致营业收入增长率大幅下降。2012年吉利受惠于经济型轿车需求的复苏,国内销售重拾动力,加上出口销售持续强势增长,从而使吉利的总销售量增长率远高于预期,营业收入也大幅上涨,进而导致营业收入增长率也大幅上升。

就净利润增长率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吉利的净利润增长率在2009年至2011年呈下降趋势,其中2010年降幅最大,而2012年则大幅上升。2009年政府实施刺激经济型轿车销售的政策,吉利抓住机遇进一步扩大了国内的市场份额。规模效益的显现以及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吉利的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都保持相对稳定,一定程度上抵销了由于出口减少和销售费用增加导致的利润流失,从而保证了吉利集团本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尽管2010年吉利的销售量大幅上升、产品组合得到有效改善,但是因年内吉利分别建设两家变速箱厂和新厂房、开发三个新产品品牌及其相关的分销网络使得费用支出大幅上涨,进而导致2010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同比大幅下降。2012年,受吉利推出多个新产品、出口强劲增长以及政府补助支持的影响,公司的净利润超过20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32%,从而使本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大幅上升。

就资本积累率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吉利的资本积累率从2009年至2011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2012年则大幅上升。尽管吉利在2009年至2011年的资产逐年增加,但同时负债也在以较大的幅度递增,因此使得吉利的资本积累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12年,受吉利推出多个新产品、出口强劲增长以及政府补助支持的影响,公司的净利润大幅增长,本年所有者权益也大幅增长,进而使本年的资本积累率大幅上升。

三、结论及启示

本文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采用会计研究法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吉利并购沃尔沃前后的财务绩效。经过分析发现,吉利并购后近三年内的财务绩效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在短期内甚至还有所下降,2012年的年报数据显示,吉利的财务绩效有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吉利的并购整合开始起到积极作用。

企业的并购整合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而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在发展方式、组织结构、管理风格、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企业并购交易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并购已经取得成功,衡量一个企业并购成功与否,并不单单是看其并购交易行为能否顺利完成,还要看交易完成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并购双方能否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稳定运营,从而提升企业的价值。由于笔者关注的只是并购后近三年的财务绩效,时间的局限性研究结论会有偏颇,选用的财务指标也不完善,所以结论并不能证明并购的成败,还需继续关注和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美娇.吉利并购沃尔沃:开局很完美[J].中国对外贸易,2012(4).

[2] 李佩瑶,林灵,代小敏.吉利并购沃尔沃案的影响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3).

[3] 张彦,张艳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J].中国商界,2010(2).

[4] 刘良坤.企业并购财务绩效及风险分析——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J].财会通讯,2012(4).

[5] 周世民.“中国青年”迎娶“欧洲公主”——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0(10).

[6] 莫苗苗.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2(14).

[7] 崔燕来,曾月明.企业并购财务绩效研究[J].中国市场,2010(44).

[8] 李井娟,陈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财务效应的实证分析——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J].中国电子商务,2011(8).

[9] 王化成.高级财务管理学[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9-34.

[10] 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M].第五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170-249.

篇7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审计;实效性;存在问题;整改措施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财务管理一直是企业的重中之重,对于企业能否正常地运转和发展发挥着聚到的作用。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本文将其总结为三方面:

(一)资金管理

资金对于企业的运转至关重要,如果将企业比喻为人体,那么资金就成为了人体中十分重要的血液。资金是企业得以正常运行和周转的基础,所以,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基础工作就是做好资金的管理。资金的合理利用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

(二)成本控制

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员工工资等都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利润,企业利润中成本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为了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财务管理人员需要科学地制定管理办法,控制不合理支出,其中包括产品的成本、职工薪酬、培训费用等,从而节省生产成本。

(三)管理监督

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是企业各项制度得以落实、企业得以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做好财务监督管理能够确保企业财务管理方向的正确性。企业通过利用监督体系能够通过投入较少的资金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企业资金。

二、工程财务审计常用方法

(一)全面审计法全面审计,指的是以国家、行业相关的规定为基础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编制进行预算计算和编制,然后审查全部项目的工作过程。工程量的计算和审查类似于施工图预算的编制,都要先全面对工程量进行计算,然后一一对比本人计算和审核对象的工程量是否已一直,与此同时要对审核对象单价进行估计和定额确定。

(二)分组计算审计法应用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审核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主要方法是先将需要审核的项目分类整理为一组,然后对某个分项的工作量进行计算审查,因为每组工程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故一次可以判断其他分项计算是否准确,这种审计方法大大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

(三)筛选审计法不同建设项目的均有自身独到特点,不过关于每个分项造价、工程量都大同小异,为此可以汇集工程数据,整理分析,筛选基本值作为建筑标准计算。

(四)分析对比审计法此方法主要用于有着类似工程的项目,造价相类似的工程。此方法需要以实际工程特点条件为基础确定是否适用。在审计中,第一,如果有相同的施工图,但是现场条件和基础如果不同的话可以采用对比审计法审计基础以上内容,可以分别采用审计法计算相应审计内容。第二,如果建筑面积不同但设计相同那么可以采用对比审计法审计两个工程量以相同的部分,对比审查每平米建筑面积以及各个分项工程之间的造价。第三,如果设计图纸存在差异但是拟审工程量和已审工程量有相同之处那么可以采用对比审计法审计相同部分工程量,根据图纸或者签证采用对比方式进行计算。

三、提高施工企业财务审计实效性的方法

(一)建立建筑材料价格的电子档案

由于建筑材料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很多材料都没有公开其价格,再预决算审计中也就大大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强建筑材料价格的控制,公开建筑材料的价格,让建筑材料信息能够被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审计部门了解,从而参考信息价格确定预决算审计中材料价格信息的准确性。此外,在材料采购中,需要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和供货商协调好材料的采购价格、调试和保养要求,采购人员需要对建筑材料和相关的机械设备、工艺要求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套用定额,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材料价格做好审查。

(二)制定标准化的财务审计制度

要想完善财务审计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首先,根据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审计制度;其次,完善施工企业财务审计部门,为财务审计提供独立的空间,不会受到其他部门的影响;最后,要依据施工企业管理中的热点问题,构建出科学的审计报告方案及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使得年报审计都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审计报告的监管作用。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财务审计部门,对工程施工的成本进行预测、分析,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审计控制目标,从而提高财务审计的准确性。

(三)构建高效的信息化审计监控体系

在财务审计过程中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把每次财务审计的结果在企业的信息化平台上,各个部门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络查审计的结果,如果发现与本部门具体情况不相符,要及时反馈给财务审计部门,以便让财务审计部门调查是哪里出现错误,有助提高财务审计准确性。同时还可引进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例如目前很多施工企业为提升企业的财务审计质量,引入了基于ERP企业管理系统的财务审计信息平台,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成本核算、财务监督、绩效考核等各个财务环节,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方便信息调取与管理,使审计信息更加透明化、公开化,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审计质量。

四、结束语

我国施工企业在现代建设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施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的管理,只有做好财务控制才能推动企业不断发展。财务审计能够优化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应当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材料价格电子档案,制定标准化的审计制度,加强监控。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财参考文献:

[1]尹军.建筑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以及关键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26):191-192.

[2]谢鑫.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6.

[3]彭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分析[J].财会学习,2016(02):83.

篇8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绩效;美铝公司

一、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同的企业根据其行业特性和不同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责任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世界银行对企业

社会责任给出了如下定义:“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价值观,遵守法纪以及尊重人、社会和环境的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结合,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方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国家电网公司的定义是“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简称,只企业为实现自身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遵守法律法规、社会规范和商业道德,有效管理企业运营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行为。”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所下的定义,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狭义的社会责任,即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专指经济和法律责任以外的道德的社会责任;另一种则是广义的社会责任,即将经济与法律责任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视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进行过研究,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财务绩效、非财务绩效)起作用;第二种观点认为是企业绩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起作用;第三种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绩效相互影响,由于他们之间关系密切,很难确定哪一个因素影响大。

我们在这里仅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

(一)企业社会责任作用于企业财务绩效相关观点。

关于企业社会绩效和企业财务绩效的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有两种相互冲突的观点。一种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正向决定企业财务绩效,另一种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反向决定企业财务绩效或者没有影响。

第一,企业社会责任正向决定企业财务绩效。

在任何时期,都存在相互冲突的两种观点。虽然这些研究使用的社会责任评价标准和样本选择都存在差异,但是总的来看,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积极关系的文章还是占多数。如:Frooman(1997)用次级资料结合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27 篇分析股市对企业不负社会责任和非法行为的反应的实证文章,认为股市对那些不负社会责任和违法的企业持否定态度,证明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企业财务绩效有正向关系。他们用财富名誉调查排行作为对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评价并依次作为回归方程中的因变量,用企业的销售利润、规模、以有毒废弃物排放报告为基础的环境绩效作为自变量,最后发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有着积极的关系。

国内也有相关学者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是正相关的,如大连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的张德南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种独立的竞争力,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陈立勇、曾德明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得出两者正相关的结果。

第二,企业社会责任反向决定企业财务绩效。

Ingram和Fraiziner(1983)、Freeman和Jaggi(1982)研究发现企业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呈负相关。他们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社会责任成本使企业在与不承担或者少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财务状况中。

第三,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无关。

Subroto和Hadi(2003)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印度尼西亚的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没有关系。Mcwilliams和Siegel(2000)用一种回归模型检验了企业社会绩效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他们用 DSI4000(又称KLD)作为企业社会绩效的评价,用企业的1991年至1996年年度价值的平均值评价财务绩效,以财务绩效为因变量,以企业社会绩效、产业、研发投资作为自变量,发现二者并无联系。

(二)上述观点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实证研究在使用样本、研究方法、指标体系建立等诸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结果的不一致。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并没有统一的观点,但比较各种研究成果发现,承认企业社会责任正向决定企业财务绩效的文章占多数,也就是说承担社会责任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促进企业的财务绩效的增长。

三、以美铝中国公司为例简述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

美铝是世界领先的生产氧化铝、电解铝和铝深加工产品的500强跨国企业,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包装、商业运输和消费电子品等领域有很多发明和应用,并且连续八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

(一)美铝中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带来巨大商业价值。

美铝中国公司在巴西开发亚马逊河流域的投资项目,是企业因履行社会责任而创造巨大商业价值的典范。亚马逊河被称为“世界之肺”,基本上不允许工业领域涉及到这个流域。但是美铝当时在亚马逊的开发不仅以商业利益为目的,而是考虑到整个流域环境保护问题。美铝的做法是,除了项目本身外,还附加了很多投资,采矿以后把植被全部保留下来,对动物种群进行全部采样,植被复垦的结果比原来更好。因此,美铝在亚马逊河流域的开发项目成为当地政府规定的样板工程,当地欢迎美铝这样的企业做项目,这就使得美铝具有无可匹敌的竞争力,得到了社区和政府的认可,也使它得以长期发展下来。美铝不但做成功了这个项目,而且让这个项目成为全球的典范,最终得以实现商业利益。

1.美铝履行社会责任从长远看并未增加其运营成本。

从长远发展来看,投身可持续发展并没有增加运营的成本。比如美铝中国在江苏昆山、河北秦皇岛、上海等地的工厂为了减排,投资500万美元,在短期的报表上看,一下子高了几百万美金的支出,企业本身不赚钱。但是从长远来看,天然气比石油便宜,降低了企业的长远运营成本。重要的是,减排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大得多。

2.美铝想尽可能把排放降到最低,这需要有信心和决心,需要领导者坚持信念。

对于我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社会给予我们的认可远远比我们想象大得多。很多人认为企业做环保、做节能减排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其实事情远非如此。以美铝为例,我们在澳大利亚减少排放和减少能源使用,就为美铝节省了6000万美元开支。

四、总结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商业利润的获得,企业想获得长效价值需要获得更多的社会肯定。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以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赢得美誉度的同时获得商业价值。很多企业已经将履行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文化和战略目标,让每一位员工都树立社会责任的观念,并且积极投身到社会责任的履行中,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参考文献:

【1】李正主编:《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报露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篇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在国家良好政策的扶持下迅速发展起来,而“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中小企业面临诸多制约它发展的因素,而资金对于企业的运行来讲,就犹如血液之于人体,一旦出现流量不足(资金断流),财务危机难以避免。而财务危机的出现将会给中小企业致命一击,最终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可见,有必要结合当前经济环境,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深入研究,对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进行分析以使得有效预防其发生。

二、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

(一)外部因素

1、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

在美国的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全球性的通货膨胀等国际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更加举步维艰。据统计,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造成中国近8.6万家中小企业因无法出口而最终倒闭,而且,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仅从2011年1月年到2012年2月,中国的出口产品遭遇了100多项贸易保护措施,这些都给本来“身单力薄”的中小企业致命的打击。

2、国家政策的影响。

国家会根据市场形势,提出相应的政策来影响稳定市场价格,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实行严格的信贷标准和上调存贷款利率等手段。这一系列的政策会促使商业银行处于紧张状态,导致本身贷款难度大的中小企业为解决“燃眉之急”,不得不转向利率高风险大的民间贷款。

(二)内部因素

1、风险意识缺失。

事实证明,我国诸多中小企业更看重的是盈利,普遍认为只要“机器动起来”,更多产品生产出来就会获得利润,从管理高层到财务人员几乎没有风险防范意识,更有甚者认为只要能盈利就一定不会出现财务危机。

2、决策缺乏理性,资本结构不合理。

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做决策不是通过市场调查后理性分析,而是感性地凭感觉“拍胸脯”做决策,甚至直接照搬西方管理模式。学习西方高负债比例的发展模式,导致资本成本较高,长此以往企业会因为过高的负债。

3、财务监督力度不够,财务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有些企业都是采用外聘记账模式,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去进行风险评估和防范,更难使得它自身形成良好的监管模式。另外,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监管体系不健全,无法对资金、固定资产等重要资产形成有效的管理,加大了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三、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防范

财务危机是由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引起的,建立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财务危机防范体系来检测企业的财务活动,有助于我们及时从财务活动中发现问题,为尽快处理潜在的危机赢得宝贵时间。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财务危机防范体系。

(一)强化风险意识,明确财务危机征兆

管理者树立风险意识,敢于面对风险,是对企业财务危机防范的前提保证。企业的财务报表就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晴雨表”,财务人员要密切关注财务报表数字所揭示的问题,例如:利润表上反映企业至少三年处于亏损状态,资产负债表中反映资产负债比率不断上升,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越来越慢,现金流量表中资金收支控制程度不理想等,看到这些不好的征兆,都需要企业引起高度重视,一定程度上体现企业有可能面临财务风险。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主要体现在筹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控制,资本回收风险控制,收益分配控制等。筹集资金这一环节要求企业在资本结构方面细心研究,把握好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之间的比例,避免造成筹资成本过高或者资金短缺。中小企业投资主要有经营项目投资、证券市场投资,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会有效的帮助企业考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并且会根据当前经济背景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及财务状况,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摆脱企业无计划,无目的的投机行为。资金回收是企业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环节,应收账款是企业最应该关注的一项,好多资金却无法变现只能依赖跟多的筹集资金,因此特别需要企业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回收管理,避免过多的垫支。分配收益是企业经营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内部控制系统,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进行合理的收益分配,企业决策者要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平衡公司与股东之间的关系。

(三)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

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所反映的问题,来预测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其中,偿债能力指标是基础性指标,例如,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在60%-70%是比较稳健合理的,若达到80%-85%,就应及时发出风险预警信号,也就是说资产负债率越大,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可能性就越大。营运能力指标中主要关注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等,当各项资产的周转率都有下降时,说明资金的流动性较差,这时如果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很可能造成存货积压,资金垫支过多,最终导致较大的财务风险。盈利能力指标主要通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来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当这些指标逐渐降低时,表明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下降,销售收入的收入水平下降,需要引起企业管理层的关注。

(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创立企业文化

篇10

一、什么是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运作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降低或中断企业的资金流,使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下降,不能达到预期收益从而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它是在特定的客观情况和特定的期间内产生的,包括企业外部环境的因素和内部经营条件等因素。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者没有重视到财务风险的问题,那么在它不断显现逐步恶化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演变成为财务危机,进而危机企业的生存。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是一支重要而活跃的力量,目前我省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2.1%,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扩大就业的主要载体、财政收入的重要税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中小企业在建设成长中,能正确识别企业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手段预防控制风险,是确保中小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

二、引起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分析

1.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是存在于企业之外的,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等。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严重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又一次冲击。在各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 2009年二季度以来,全球经济信心逐步恢复,经济增长预期上调,全球经济逐步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代”。为应对危机,我国2008年初改变货币财政政策,调高存款准备金,企业陷入了贷款难、利息高、无力偿还贷款本息的财务风险中,加之、中小企业的管理观念较为陈旧落后,没有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充足广泛的资金流,财务风险就更大。

2.企业内部因素

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有很多方面,首先,表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这是财务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很多中小企业中,大多数经营管理人员认为,只要控制好资金的来源和去向,搞好生产,能产生利润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这种思想明显是错误的。其次,经营决策上的失误也是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当前中小型企业大多属于民营企业,企业的投资者也是经营者,集权现象较为严重,在进行经营投资等决策时,没有经过股东的讨论决策,往往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决定,缺乏科学的投资理念和可行性的财务分析,不能很好控制企业的经营投资方向,产生经营决策上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再次,中小企业资本结构分配不合理也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又一因素,特别是依附大型国有企业而生存的中小企业,多数是垫款加工、供货,近年来由于危机不断蔓延经济不景气,国有企业资金紧张不能及时付现款,中小企业收到的是银行汇票、商业汇票,并且期限都是半年,导致企业资金短缺、周转慢,据我在工作中了解的情况,云南省60%以上的中小企业借款利率2分左右财务成本很高,这样相比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的负债资金高,由于没有计划性各阶段各种形态的资金分配不合理,致使企业还债能力差,负担重,严重时产生资不抵债的情况。从而产生财务风险。然后,企业的财务人员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财务知识培训,缺乏相应的会计知识和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风险意识较为落后,在财务管理中,没有考虑到资本的成本和结构,也没有对财务活动进行风险预测和分析识别,从而也就无法对财务风险进行必要的防范和措施。最后,中小企业的财务监管和控制体系的不健全也是引起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中小企业都没有一个系统而必要的内部监管控制体系和制度,具体体现在对现金的管理不严、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和存货控制薄弱上,这就容易产生财务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混乱的现象,这种资金不安全、资产流失严重和资金使用率低下的情况,很容易诱发财务风险甚至财务危机。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尽管中小企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外部风险因素和内部风险因素,但中小企业可以运用财务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来防范和改善财务风险,调整自身内部环境,适应外部环境,针对引发财务风险的因素,制定财务风险管理,来增强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提高财务风险意识

国家政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命脉,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云南省29个厅局根据云发【2012】12号文出台相应实施意见,全方位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时刻关注国家各种政策如投资政策、财税金融政策等的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对企业的投资经营项目、成本及利润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系统性预测,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根据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经营目标和方向,避免企业财务危机的产生。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有市场才能有经营,因此企业管理者还要关注市场体系的变化,控制经营成本的上升和预防资金链条的中断,正确决策企业的物资采购、生产经营和销售的方向。

2.建立财务风险防范系统

资金流量不足、偿债能力差、应收账款高、资金周转率低下等是中小企业主要存在的财务风险,针对这些情况,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系统,来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策略。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详细记录企业的在交易过程中的会计事项,分析会计报表中相应的数据,及时公布企业的财务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不良资产进行合理处置,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减少企业坏账的损失,控制存贷结构,提高应收账款的收取率以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率。

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的情况,具体表现在管理部门缺乏内部监控体系和约束制度,审计监督不到位等情况。要预防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要求企业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和会计控制制度,实行内部岗位相互牵制和回避制度,例如企业的会计和出纳不得由一个人来担任,并且会计负责人和出纳负责人不能是直系亲属,在支付款项时所需要的印章不能由一个人保管等。对一些重大的投资贷款要通过集体的研究分析并联签才能决策,还要建立成本费用预算制度,将实施成本费用的责任下发至个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费用要及时正确的入账,制备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方法,定期进行核对,对死账和呆账及时发现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4.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大多数中小企业靠举债经营,要使企业正常运营,就要求企业的流动资产数值至少是流动负债的二倍,如果负债过高或结构不合理,就很容易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触发财务危机,因此,优化企业资产与负债比例结构,避免负债过高而短期内不能支付,是避免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中小型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和数目,降低财务费用和资金运营,防范财务风险。

5.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

中小企业要防范财务风险,还要具有完善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的控制上,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内部的一个独立系统,用于评价企业内部经济活动是否合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当审计部门发现问题后,可直接快速的传递至管理层,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预测和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篇11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务管理;对策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线的世界性金融海啸来势凶猛,愈演愈烈,给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我国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从各行业内企业受到影响的程度来看,制造业、金融业、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内的企业受影响较大;而相对来看,科教文卫、餐饮住宿、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这些提供居民生活必需品及相对垄断性行业的企业所受冲击较小。在中国对外贸易的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服饰、生活用品等低附加值加工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再则金融危机带来的美元疲软和人民币呈单边升值,以及国内房价、租金、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导致了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优势不再,甚至已经是无利可图,从而导致很多外商企业、出口企业纷纷倒闭和歇业。据2010年《经济蓝皮书》,今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下降幅度大概在14%~15%左右,出口贸易的下降幅度大概是16%~17%,全年的贸易顺差大概是1800亿~1900亿美元之间,比上年下降了35%~40%。对于非出口企业而言,由于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购买力下降,产品销售受阻,企业生产开始受限,经济效益持续下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企业举步为艰。

二、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财务现状

自从金融危机以来,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有不少中小企业因效益不好处在亏损状态或倒闭边缘。究其原因,有相当部分企业是因财务管理薄弱造成的。为此,要对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 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融资难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在我国体制转型和结构调整的特殊历史时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目前很多中小企业都不具备向公众发行债券和股票的能力,直接融资的渠道对中小企业来说几乎没有。而且,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大多不健全,透明度差,可抵押资产又少,使得借贷信誉大打折扣。再加上,金融危机对银行的影响使我国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会更加严格。资金源的萎缩使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导致企业规模难以扩大发展,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2 投资缺乏明确的产业方向和科学论证

一方面,片面追求“热门”产业,有些企业甚至片面认为国家调控什么就应该上什么,肯定能赚钱。另一个方面,对项目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预测,仓促上马。由于中小企业对优秀财务管理人员的吸引力不大,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欠佳,导致最高决策者很难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的作用,造成了投资严重失误。一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收紧银行信贷,使得建设资金不能如期到位,企业就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3 财务控制薄弱,管理不到位

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风险意识不强,资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第二,资金回收困难,应收账款不能兑现;存货控制薄弱,存货过多,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形成呆账。第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也无人查找,资产浪费严重。

这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企业对财务工作不重视,很难吸引一些资深的财务人员,导致企业的财务工作仅仅是简单记记账而已,对资金的使用计划,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企业资金流的预测、项目可行性的分析,融资渠道的选择等,根本没有做到位。

4 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始终在高风险区运行。

(1)过度负债。有些企业在借入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进入了靠贷款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财务风险极大。

(2)短债长投。一些企业就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

(3)企业之间相互担保。这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不断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资金链条过紧并随时可能出现断裂。

三、金融危机下的财务管理策对策

1 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缺

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缺除需要一个良性的金融环境以外,还要靠企业自身苦练内功,强化管理来解决。

(1)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许多企业的资金出现了流动性危机。因此,企业应当高度重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健全产品赊销政策,组织一支高水平、高效率的清欠队伍,开展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清欠方式加强收款力度,减少坏帐损失,提高应收款周转速度。在采购环节尽可能实现间接融资即赊购的方式,注重采取多种融资渠道。重点加强国外客户授信管理,客观评估国外客户信用状况及支付能力,及时调整出口销售结算方式,严格控制因出口带来的坏账风险。

(2)强化存货管理,建立合理的库存储备。最大限度地压缩过时呆滞的库存物资,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定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以保证资金结构的趋向合理。

(3)建立和完善应收帐体系。对不可避免需要采取赊销形式,应力求加强对客户资信度的调研咨询,对已形成的应收账款要定期进行核对,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账龄。

2 稳健财务管理,科学投资

中小企业要靠持续地创新和不断地进行技术改进来巩固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思想要比大企业更为稳健,投资要更加理性化,切忌操之过急。当中小企业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适当扩大规模。同时,应进行比较详尽的可行性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风险。

同时,要关注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因为宏观环境的变化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投资方向有重大的影响。比如,宏观经济政策支持和鼓励的行业,在税收方面可能会有优惠政策等等,因此,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投资和税收都会有很大帮助。

3 加强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

在当前金融危机下,众多实体企业订单减少、资金短缺、利润下降,企业如何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营绩效,已经成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重中之重。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可以节约成本,直接增加经济效益,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以适应当今危机竞争的微利时代。

(1)加强成本的预算工作,实行成本定额管理。对影响成本费用升降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以全过程的先进水平和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为参数,进行科学预算,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成本定额指标。

(2)实行全员成本控制。建立目标责任制。为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年初对成本费用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横向分解落实到企业内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控制;纵向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个人进行管理控制,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成本费用管理网络,并进行严格考核。

(3)定期搞好全方位的成本费用分析。按月、季、半年、年度进行成本费用分析,确定成本费用可压缩空间,找出控制关键环节点,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必要时可通过裁减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来降低人力成本等。 4 重视现金流管理

企业资金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充分利用和管理企业资金非常重要。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要全面树立以资金管理为主导的财务管理理念,强化现金流管理意识,高度重视企业现金流管理。努力缩短资金循环周期,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资金运转安全。财务管理也应该运用科学的统筹的方法,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以及因金融危机的环境将带来的部分不利因素,采用谨慎性原则,防范资金链的断失所导致经营困难。

5 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人员

篇12

在企业不能一味追求自身利益发展的今天,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小企业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化,非国有企业占主体地位,决定当前中小企业工作以经济发展为重点,这使得中小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普遍缺失。2006年国家电网、中石油、中国移动等几家大型国有企业,率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随后大型央企纷纷效仿。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公司逐年增加,其中大型央企的披露状况最好,这些大型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社会的发展,使企业本身和社会达到双赢的良好局面。那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创造大量价值的众多中小企业,也应同样意识到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的原因除了其自身规模较小,管理不尽完善等原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领导层认为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会增加成本,对财务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如果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对财务绩效有良性的驱动,则企业倾向于披露。本文将以2008年在我国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00家中小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财务绩效的驱动性进行实证分析。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 Bowman和Haire(1975)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与财务绩效呈显著正相关。Robert(1992)发现利益相关者势力和公司盈利能力与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水平都显著相关。Frost(2000)对60家澳大利亚采掘业进行研究,发现利润高的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比利润较低的公司要好。Homer H. Johnson发现,公司在一定范围内履行其社会责任并披露相关信息,能够提升公司的价值并增加公司的利润,相反,不承担社会责任或其存在不合法的公司行为将对公司的财务表现产生负面影响。Bragdo (1972)、Cowen (1987)、Bannon (1997)在各自研究中提出:盈利目的与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矛盾,企业由于有逃避社会责任的动机,因此其信息披露也会受到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水平下降。对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经营绩效都有影响的,但对部分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获得的是一种未来收益。

(二)国内研究 李正(2006)发现从长期看,承担社会责任不会降低企业价值。徐光华、张瑞(2007)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理论演进过程的分析,提出了利益相关者模型,并证明了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沈洪涛、杨熠(2008)研究发现2002年以后,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开始具有正的价值相关性。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选取了2007、2008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交易的A股中小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经过筛选,最终选取100家上市公司作为本研究的样本。本研究的样本数据主要有:财务数据来自于沪深证券交易所网站关于样本公司2007及2008两个年度的财务报表及CCER一般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社会责任息披露信息来自于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数据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

(二)变量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

(1)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标评价。基于以往研究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方法的不同选择,结合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特点,本文选择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进行分析的指数评价法。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共分5大类,17小类,如表1所示。对每小类进行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如果披露了17小类中的任何一项,则分值为1,如果有相应的金额披露,则再加1,若内容和金额都没有披露,则为0。每个企业最高分(全部披露)为34分,最低分(零披露)为0分。

(2)变量确定。各变量的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1)因变量。即公司的财务绩效。本文来用会计指标来衡量公司的财务绩效,会计指标选用了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总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运营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以及反应公司成长能力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2)自变量。代表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变量,具体内容见表2。

(3)控制变量。根据中小企业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将股权性质作为控制变量。另外鉴于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企业规模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控制变量。

(三)假设提出与模型构建具体如下:

假设1: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得越多,其财务业绩越好

模型一:

Y1/ Y2/ Y1=a0 +a1VDI+a2Ln(SIZE)+a3OWN+e

假设2:对各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公司经营绩效部分正相关

模型二:

Y1/Y2/Y1=a0+a1VDI1+a2VDI2+a3VDI3+a4VDI4+a5VDI5+a6Ln(SIZE)

+a7OWN+e

四、实证分析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一方面,以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表现的公司财务绩效水平不高,均值分别为0.0802、0.8960及0.1702,处于一般水平,但是三者的标准差很小,说明各公司的财务绩效相差不大。另一方面,各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不高,均值只有14.59,并由标准差3.6957可以看出,各公司社会责任息披露情况差异较大。各利益相关者信息披露指数中,环境信息披露指标的标准差为2.1397,说明在环境信息方面各公司披露差异性较大,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均值差异不大,标准差相对比较小,说明各公司之间各利益相关者信息披露差异很小。

(二)相关关系检验 从表4模型一中可以看出:以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衡量企业财务绩效,则各公司社会责任总体履行情况与当期财务绩效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衡量企业财务绩效,则各公司社会责任总体履行水平与当期财务绩效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从表4模型二可以看出:企业对员工、消费者及其他债权人、银行、供应商的社会责任与总资产收益率反应的财务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对消费者、债权人、银行、供应商的社会责任与总资产周转率反应的财务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企业对环境,社区的责任与财务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

(三)回归检验 前文分析主要是对变量的相关性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小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公司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将因变量总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分别做多元回归分析与检验,运用SPSS统计软件得到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中可以看出, 模型一与模型二的F检验的显著性P值=0.000,可知两个模型的整体线性拟合显著;D-W检验值接近于2,可知两模型不存在序列的自相关性,R2接近1,拟合优度良好。通过回归系数显著性的T检验,公司总体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员工、消费者的责任披露与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回归系数估计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因此证明假设1和假设2均成立。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综合上述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其一,首先通过模型一分析沪深A股中小上市公司,其在选用总资产收益率与总资产周转率衡量公司财务绩效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公司财务绩效表现出显著的正向驱动性。其次通过模型二分析,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看,员工,消费者,债权人及供应商的信息披露对公司当年财务绩效表现出显著的正向驱动性。而环境及社区的信息披露与公司当年的财务绩效存在不显著的正向驱动性,这是因为环境责任与社区责任的履行等因素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存在滞后性,短期内正向的驱动性不明显,可以进行长期观察。由此可证假设1、假设2成立。

其二,沪深A股上市的中小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总体水平不高,其原因是由于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起步较晚,披露标准不健全,缺乏指导性和规范性。同时,规模越大的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越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国有控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优于民营企业。

(二)相关建议以上研究表明,中小上市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因此公司管理层应充分认识这一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尽量扩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范围,并对披露信息进行量化。在依靠中小企业自身进步的同时,政府及行业组织也要积极的行动起来。近年来,以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等为代表的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自愿性标准,如《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至此央企、纺织行业、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不断提高,获得社会各界的表扬。所以政府相关部门、相关行业组织应针对中小企业特点,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进行指导,如鼓励企业定期社会责任报告,引导企业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体系中等。同时,政府应鼓励中小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披露,如对社会责任意识强,信誉好的中小企业,在贷款、融资、保险、工商、质检、海关等环节给予特别地扶持照顾,为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优先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玉清、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5年第11期。

[2]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徐光华、张瑞:《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财会通讯》(学术)2007年第12期。

[4]沈洪涛、金婷婷:《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的现状分析》,《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

篇13

【关键词】小企业 财务风险 风险管理

一、分析小企业财务风险

(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财务风险形成不仅与财务活动息息相关,也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脱离不了关系。企业的规模决定了会有一些能力不足但是有关系的管理者,这些人不用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方式管理员工,而是凭自己的判断和员工的业绩进行控制。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就变成了类似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谁的人办谁的事,没有纪律,小企业就会出现管理漏洞,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一些小企业不知道岗位不相容制度,一人监管记账、审核、出纳等业务,严重影响了管理效果。

(二)财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面对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小企业自身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成为其在发展过程的障碍,这种处境有可能让它们成为被收购的对象,或者面临企业破产。面对着大中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小企业在规模和资金周转方面显现出的不足,使得小企业的持续生产能力低下且稳定性不强,从而也增加了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况且小企业主要是以短期筹资为主,只要可以维持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企业的资金问题便可以得到解决。因此,小企业的资金问题存在着较强的时效性和频繁性。在投资总额和投资效率来说,债权机构更加倾向于大中型企业。由于小企业急于市场竞争站稳脚跟,企业的领导者往往会根据企业灵活性强等特点进行投资,这的确是一个在短时间内提升企业市场竞争的途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一些隐患,如:企业如果没有在投资前对投资对象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企业的投资计划很有可能将付之东流。小企业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就必须将科技和人才的引进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否则,企业还是没有办法将设备的价值发挥出来,也就使得企业的效率不会最大化。在改革过程中,很多政策与现阶段的市场环境不相符,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导致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不能发挥其自身的价值。

二、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小企业外部环境的原因

要是财务稳定起来,好的政策环境是小企业的根本。国家政策的改变或与其他国家关系发生改变,直接影响着小企业的财务方面发生一系列改变。小企业的外部环境受很大的影响。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也有着很大的苦难和严峻的任务,当然这一类在还是无法预防的,也算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必出妥善处理善后。小企业由于自身原因,无法对重大的灾难给予缓解、解决。而由于经济市场的不断进步,财务风险也更加飘忽不定,小企业自身无法正确定位自己的财政问题。所以小企业的外部环境对其的财务风险,造成了很大的加剧。

我国的市场经济飞速发展,造成小企业的存在量加大,竞争压力更大。企业的不断发展需要自身的努力,设备、技术、员工素质各方面的提升才能有助于发展。但是小企业的资金问题始终是最大的难题,如何合理的筹集到款项是小企业在生产发展中面临的重要决策。即时是款项已经确定下来也很难保证企业在发展当中的资金稳定问题,小企业的信誉度也会遭到动摇。在发展的路上,小企业的支出越来越大,影响了自生的发育发展,宏观的调控的严重不足,造成了这些因素的产生。

市场的变动巨大,一些银行企业不敢给小企业进行资助、筹款,小企业的信誉进一步遭到了降低,企业的银行系统遭到了严峻的问题,我国的相应措施也并没有具体完善。国家银行的垄断政策面对小企业的存在有不重视,导致小企业的发展遭到了巨大的问题,筹资难,资金少是小企业在生存发展中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严峻任务,是小企发展路上的必须解决的首要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解决了资金问题才能让小企业得到发展。

(二)小企业内部自身的原因

我国的小企业发展时间短暂,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小企业几圈现象普遍。加上自身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经验不足,资金问题不成熟,小企业的自身发展遭到自身的因素影响巨大。加之管理层面的思想落后,企业的发展遭到巨大问题。

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也不高,企业没有自身的完善财务部门,即使拥有相关部门也不能完善相关权益。使得财务管理部门形同虚设,小企业的自身问题成为很难的解决办法。

我国小企业对自身的材料也不加管理造成自身的固定资产得到很大的冲击,从根本上没有重视自身的建设与维护,没有对损失的问题造成挽留和维护,对企业的损失进一步扩大。没有建立起具体的善后工作,严重的影响了企业在发展中的资金问题,造成了更大的资金压力,从而根本上导致我国的小企业发展受到限制,造成了我国小企业的发展不能稳步前进,反而遭到退后的地步。

随着自身的发展,资金缺口的问题越来越严峻,企业的员工开始对企业失去信心,对其的内部资金。内部资产开始产生窃取,引发人面上的财务危机,人员的流失和经济的流失双重压力,无形的给了小企业一把悬梁剑,让在发展的路上受到更大的限制,只有解决问题,加强员工素质才可以让此问题得到缓解。

就当进来看,我国的小企业是我国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各种困难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自身的问题还相继而出,小企业要得到发展,首要的任务便是改变自身的内部问题,攘外必先安内,把自身做好,解决自身的矛盾,加强员工的素质培训,只有解决了自身的内部问题,才能使得小企业得到发展。

三、我国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对策

(一)小企业要科学决策,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小企业最好有一些负债,可以调整小企业资本结构,给小企业盈利带来动力,但是有了负债,就有可能带来经济损失。所以对于企业负债比例应与企业的资金状况相对应并与生产经营状况相适应;合理预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正确选择相适应的筹资方式,来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分散企业筹资风险。小企业取得资金如果在投资时达不到预期收益,投资风险就出现了,并且给小企业带来亏损,这样就要在投资活动开始之初,对其分析并且预测未来要面临的各种情况,把高风险低收益的项目剔除,将资金投入有利于企业收益的可行项目中去,不能一味的追求高收益,这样才可以避免因财务风险的决定造成的误差。

有些跟财务风险有关系的负债需要拿现金归还,但是小企业的现金都涉及到流动资金,包括出售所得、投资收回等。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把有关流动资金的业务搞好,让资金流动起来,提高小企业的还债能力。现金比率跟回收应收账款的速度成正比,与财务风险成反比,所以,小企业要做好经营管理,降低存货耗费、控制好现金,来控制小企业资金的流动风险。同时,小企业要重视销售的制度和应该回收的货款,选择合理的销售方式和解决方式,拟定一项合理的政策并且改进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营业额比率。小企业要把企业坏账这方面的管理加强,降低其带来的财务风险,把小企业的盈利能力提上去,防范企业收益风险,制定出稳定的收益分配政策,加强偿债能力与筹资能力,完成资本结构的整合,这样财务风险就会降低。

(二)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与财务管理业务水平

企业在发展中,大多数管理者只注意到了提高生产和销售数量,并没有具体的研究财务管理,也没有对员工进行具体的素质提升培训,但是想要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并不能仅仅注意到生产和销售数量,应该同时加强员工的能力及个人素质,尤其是财务人员的管理业务水平。我国大多数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是一体的,并且许多经营者对管理企业都没有系统的管理理念,所以在现代化市场中与大多数大中企业相比更加显得没有竞争力。因此我们应该运用新的管理模式减少旧的经营模式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模式化的企业管理理念。

小企业要注重建设内部监督,加强财务核算,建立能准确传递信息的结构制度,为决策者提供有用可行的策略提供基础,从而降低小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小企业想要有更广阔的未来,很多经营者都会选择融资手段,但在我国融资这一块是小企业难以跨越的鸿沟。

(三)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大部分小企业都在流动资金上出现过短缺的状况,这是因为小企业一直都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而企业一旦出现资金流断裂,管理者就自觉的想着融资,去解决这一问题,殊不知企业内部存货管理不严谨,应该收到的货款没有收到,如此反复,提高了财务方面的风险,所以,增强企业对自身货款的收取意识,能够压缩企业管理方面占用的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注重人才培养及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基础。企业需要优秀的人才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在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结合下,及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赏罚分明来培养优秀的人才,只有把个人与企业发展紧密融合,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政府部门应出台关于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小企业的信誉度,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或企业联盟的作用,也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并且国家应制定有利于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带动小企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改进措施

一、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外部因素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1.当前,我国较为缺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其实,世界很多国家早已开始通过法律法规来确保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确需要进一步完善。

2.我国在税收服务工作方面,存在着“重大轻小”的现象,更为重视其他大型企业,导致中小企业承担了更重的税费。

3.我国为中小企业制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薄弱,以致于中小企业不能够及时获得相应的信息,进而导致企业的财务人员不能够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整体发展。

4.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我国没有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规模小、实力弱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也是其致命缺陷,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战略,经营效益低下,大多数都处于负债的状态,很难进行融资;各大金融机构缺少信贷风险定价以及相应产品服务收费的自,这些都严重地挫伤了其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导致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渠道融资。融资困难是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痛,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只有东拼西凑来维持企业生存,却不能促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资金支持。

(二)中小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目标定位狭隘

众所周知,企业经营的原动力就是不断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其规模小、实力弱、融资困难等特点,以致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承受损失的能力极为有限,这也使得大多数中小企业更偏重于眼前利益,希望能够尽快收回投资,在这种心态之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就成为了中小企业唯一的财务管理目标。为了尽快将投资收回,它们往往在投资时显得目光短浅,不能准确地掌握投资方向,以致于企业不仅没有收回投资,反而沦为倒闭关门的后果。

2.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较弱

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较为落后,对当前投资管理手段以及资本增值方法更是了解甚少,这必将严重浪费企业的有限资源。首先,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不能严格地管理企业现金,导致现金闲置或者严重不足;其次,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为了争取客户,不惜选用赊账方式来拉拢客户,却不能有效地完成催收工作,进而加大了企业坏账呆账的发生率;最后,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不能够有力地监管存货,没有制定相对应的存货计划,以致于存货占用大量资金,或者是发生存货不足的现象,影响企业资金运营的效率。

3.财务管理思想落后

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大多数都受到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影响,在他们理念中,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应该是高度统一的,企业的经营者必定是企业的所有者,这种管理模式必将严重地制约财务管理的绩效。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都不知道财务管理在企业整体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不重视财务管理,在设置机构的时候,往往权责不明,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呈现出一片混乱的现象。企业领导者忽视财务管理的建设,未将财务管理当成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一味地追求企业利润增长,将会计作为一种企业信息披露所需或者是记账方法,而没有将其当成一种关键的管理工具。更是没有聘请相应的高素质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导致整个企业内部都找不出一个财务管理专业人员,进而使得企业完全不了解当前的理财方式以及管理理念,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全面发展。

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措施分析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

通常情况而言,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都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与大型企业不一样的特点,比如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等,所以,中小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的时候,应该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所需来制定,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能淋淋尽致地发挥财务管理目标的导向、制约、评估等积极功能,才能引导企业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需要注意的是,中小企业在操作财务管理的时候,企业的经营者以及财务管理的负责人应该先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有了正确的目标,企业才能制定出与之相应的实施计划,然后通过贯彻落实每一个计划来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强化财务管理意识

中小企业的领导者首先就应该具备相应的创新精神,而不是顽固地停留在过往传统落后的财务管理理念之上。第一,务必要提高财务管理的自觉性,要敢于突破传统的“家庭式”,勇于接受最为先进的、科学的、实用的管理理念,并积极地将其灵活应用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当中。第二,务必要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第三,不断引进相应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并积极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促使其能够为企业带来最为先进的财务管理思想和方法,推进企业的整体发展。第四,由于行业性质的不同,每一个中小企业都具备与众不同的特点,在财务管理上也必定存在自己的独特之处,所以,中小企业在选择财务管理方式的时候,应该选择最合适的自身发展的方式。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中小企业应该增强依照制度进行财务管理的意识,强化企业内部对各项资产尤其是重要资产的管理工作,进而降低企业风险。第二,中小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岗位分工制以及轮换制,尤其是对于那些不相容的岗位,不应该让一个人担任,即便是同一个岗位,一个人担任的时间也不能够过长,应该实施轮换,这样有利于员工之间进行有效的监督工作,进而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高水准。第三,中小企业要对会计核算进行规范,保证会计科目的使用情况一定要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各个会计账目之间要互相勾稽,内容清晰,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情况。

(四)扩展资金来源

在现今的理财环境下,我国的中小企业想要获得充足的发展资金,应该尽可能地扩展自己的融资渠道,扩大自己的资金来源。第一,中小企业要切实解决贷款问题,要想成功从银行金融机构那里获取贷款,就必须想方设法地解决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加大银行对企业的信任程度,让银行认为企业是有能力按时还贷的。第二,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风险投资、创业板市场、民间金融、国家财政资金等,为此,企业应该积极争取各大社会筹资,不要偏执于一点,要不然得不偿失。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小企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并不是非常乐观,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严重地阻碍其整体发展。本文首先简要地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探讨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以此希望我国中小企业能够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促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瀚文.关于中小企业财务外包问题的思考[J].中国商贸 ,2013,(16):128-128,129.

[2] 李亚娟.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现状统计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3,(2):85-86.

[3] 龚科文.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商情,2013,(1):237.

[4] 宋立.浅谈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J].财经界(学术),2010,(1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