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36: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企业内控审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目前在许多企业的管理方法中,内控制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管理手段,对于企业的管理效果及效率等具有直接的影响。为了确保企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应当整理出企业内控制度审计的要点和方法。实际上,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对于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内控水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企业的目标,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内控制度概述
企业内控制度实际上是一套制度措施,指的是将企业的内部活动进行分工处理,制定出科学且完善的内控制度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确保企业财会信息的完整和安全。这种制度不仅能够使各个部门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还能够保证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工作。根据工作目的和内容的不同,企业内控制度共由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种制度组成,其中会计控制能够通过一系列措施来保证企业内部的财产和财务信息的完整和安全可靠,以及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管理控制指的是采取措施确保企业能够将制定的决策和政策等得到贯彻执行,同时督促企业能够实现其制定的经营管理目标。这两方面的控制相辅相成,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加强企业内控制度
(一)树立起新的审计意识
由于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许多企业都加入了市场竞争的斗争中,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应当不断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审计,树立起新的审计意识。首先,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由于一些人利用法律法规的缺陷,或者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为企业甚至是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一定要充分发挥出企业审计监督的力量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稳步增长;其次,审计意识还应当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和外部的了解开发工作,尽量做到适应市场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现代企业应当保证所树立的审计意识能够适应现代的需求,现代企业的制度最关键的是要转换一下经营机制,做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由于现代企业的管理层非常多,而且复杂,因此更应该加强内部的控制和管理,内控制度审计能够将各部门的任务独立化,并且能够直接对各单位的活动的和成果进行监控,因此对于企业的管理和控制具有较积极的作用。
(二)建立全过程的审计范畴
在通常情况下,审计指的是事后的审计工作,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此类想法已经不再适用,尤其是目前内控制度审计的确立使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深化,因此相关的监督部门应当在事前、事中及事后进行全过程的审计。
对于事前审计来说,最主要的作用是未雨绸缪,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人们通常会忽视了事前审计的作用,而只是注重事中和事后的审计工作,实际上,事前审计能够为后面的工作提供有效的补充,可以说事前审计的作用有时候会比事中审计或者事后审计要大得多。比如说在签订供货合同时,必须要全面了解购货企业的经济实力及概况,同时需要监督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参与,保证内控制度审计的实施,否则可能会导致企业流失一定的经济效益。
事中审计的目的则是促进经营管理,内控制度审计能够对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难免会由于各种原因发生问题,而内控制度则可以使企业少走弯路,尽量减少损失。审计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多深入基层,认真监督和分析,并且多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找出企业在内控制度中出现的不足并且及时修正过来,尽量减少企业的损失,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事后审计在内容和范围方面都是比较广泛的,主要是提出企业的整改建议,通过一些常用的方法来对企业进行全面、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并且提出相关的且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建议,保证企业的稳定进步。
(三)建立全方位的审计约束
内控制度审计能够将原来的审计工作进行一定的完善,而且对于企业的人、财、物等都会有一定的牵扯,因此,应当建立起全方位的审计约束。首先,应当掌握企业内控制度审计的原则,因为只有遵守原则才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更有利于执行工作的进行;其次,审计的项目和种类之间联系紧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注意结合,而且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行为应当加强控制,严重的话要及时移交给纪检监察部门,强化内部管理机制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廉政建设;最后,随着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审计内容,企业内控制度审计的工作难度就越来越大,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好工作量大与工作人员不足的矛盾,突出工作的重点内容,全面促进企业的内部强化管理,从而保证企业经济高效益的有效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企业中,内控制度能够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起到一定的调节和制约作用,因此可以被看做是企业的“中枢神经”,尤其是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内部控制的作用就更为明显。对于一个企业,如果实施了内部控制,而且制度比较健全的话,企业的经营就会更加顺利,因此企业应当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一)没有全面的发挥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职能
在实际实施审计工作时,企业部分参与审计的工作人员自身有着相对习惯的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寻找错误且纠正错误的思想,无法全面的将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具体能力有效的进行发挥。例如,全面的评价审计内部控制的活动、全体等要素是审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的根本,可是部分审计工作人员还是将寻找错误且纠正错误的思想作为整个活动的重点,并且通过简化的“对号入座”的方式实施扣分的强制处理,同时没有理由的将具有全面性的评价指标进行分解,造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没能全面的发挥自身的职能。
(二)没有合理的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系统
企业在进行内控审计工作过程中不仅没能有效的将内控审计职能进行全面发挥,并且在企业内控审计目前的评价体系中还发现相对不科学的问题,出现在内控审计系统中的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1)没有科学的设计评价体系所需的分值,应该根据企业内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设定分值,并且确保所设定的分值能够对企业各部门执行的活动起到稳定的作用,但大部分的企业没有做到这方面的要求。例如,企业部分部门将百分制的管理作为部门的评价系统,但是仍然有一些部门没有遵循这种方式,导致企业的部门与部门之间有较大的随意性。(2)没有针对性的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情况下都是采取统一的方式处理企业出现的问题,没有全面的划分企业的分支机构。例如,企业在构建评价系统时只是根据企业某一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但没有考虑其他部门的具体情况,导致企业评价体系在执行时没能全面发挥自身的职能,出现这种情况最终会造成企业评价系统执行于内部控制系统仅仅是在表面上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具体的情况会与评价结果出现截然不同的结局。(3)对于新型的技术以及业务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给予重视的态度,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使企业在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审计工作时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三)没有全面贯彻整改工作
随着现代化企业的不断改革,企业应该将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工作作为重点。在这过程中,很多企业受到不同方面因素的约束,我国很多企业在整改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时均出现较多的问题,没有全面落实整改的具体工作,部分企业整改工作的效率尤为缓慢,经常出现无法全面改正企业存在的问题。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整改工作时没有完善的体系,造成有着相对缓慢的整改效果,同时进行审计的主要工作人员在认识且监督整改工作进行过程中有一定的区别,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整改工作,相对审计工作整改的最终结果,企业被审计的相关部门以及审计的相关部门没有能够统一的提出意见,企业被审计的相关部门同样也没有对于部门间需要改正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改正。
二、完善企业内控审计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内控审计的方法,增强内控审计的效果
随着进一步改革企业制度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进步,企业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其具体的要求以及内容同样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处于这样的形式下,企业为了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创新才能够确保企业能够稳定的发展,因此,需要在企业进行审计工作的相关部门构建必要的创新思想,防止传统审计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且改变审计工作的重点的方法,加大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活动时的监控力度,从根本上促进审计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并且从不同方面对内控审计工作进行转变:第一,企业在进行审计工作应该通过事前预防、控制以及改变逐渐代替审计工作常规的事后监控;第二,进行审计工作时采用全面性的检查监控代替常规性的检查监控;第三,采用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根本的审计工作代替以传统人工操作进行的审计工作。
(二)更新内控审计的专业知识,促进内控水平有效提高
企业所拥有的审计团队具备高层次以及高素质,为确保企业内控审计工作顺利进行以及有效防止审计工作的风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企业应该构建的审计团队应该具备优良的业务能力并且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必须加强培养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监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对于审计工作的实务、业务以及基础等方面的规范要全面掌握,并且熟悉国家规范审计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另外,企业应该在内控审计工作的工作人员中建立相关风险防范的思想,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从根本上将审计工作的职能全面的发挥出来,同时,要确保审计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判断思维。内控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时是否具有专业性取决于判断能力,并且在开始以及结束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贯彻判断能力,判断能力对于审计工作的最终结果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所以,企业应该通过不同方面的方法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工作人员在内控审计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促进自身的判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组织审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将较为进步的审计方式引进培训中,促进工作人员的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三)加大内部监督力度,增强企业防查能力
随着现代化企业的不断改革,有较多创新的内部控制制度逐渐代替传统的内部控制度。由于制度改革的时间较长,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成功,制度在进行改革的时间里企业内部的员工较容易出现做出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而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受到这些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约束。通常情况下,企业应该构建健全的系统,有效的控制以及防止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风险,在此过程中,加大控制以及领导的力度,同时还要确定整改内控审计工作的实际内容,对内部审计整改的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规范。另外,企业应该及时的健全内部审计整改的相关制度,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相互沟通,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改革能够获得理想的成果。审计工作人员在增强企业防查能力的过程中应该要做好几个阶段的工作:首先,对于追踪非审计现场与现场的内容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且确保能够提高整改内控审计的效果;其次,对于内控审计工作在执行过程中的资源信息要不断的强化,健全内控审计的资源信息;最后,企业审计工作人员应该不断的进行沟通,确保能够及时的反馈审计过程中的信息,促进内控审计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推动企业获得更快的发展。
三、结束语
关键词: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防范
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型企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通过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增长是我国现阶段实施的重要举措。科技型企业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国通过税收优惠及相关政策鼓励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科技型企业数量呈现逐年上涨趋势。与此同时,科技型企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内部控制方面,良好的内部控制是企业提高经济性和效率性的重要手段,而内部控制审计则是保证内部控制效果的重要手段。但从实践来看,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普遍存在,需要制定科学策略进行规避。本文的研究在丰富现有理论的同时也对内控审计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概念界定
1.1科技型企业的内涵
科技型企业是指具有较高技术含量与核心竞争力,能通过创新不断开拓市场的企业。科技型企业的科技人员、专业人员的占比高于其他企业,这与其主营业务具有较大关联;组织特征呈现扁平、哑铃型结构,这是因为科技型企业以研发为主要方向;具有高成长性特征,科技型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一旦研发成功,其附加值和市场份额都会提升。
1.2内控审计的定义、要点及目标
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评价的过程,从而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过程,并提出内部控制改进建议。从内部控制审计的要素来看,主要包含五个方面(见表1)。从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来看,总体来说,就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合法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方面进行审查和评价;具体来说,内控审计的目标是对内部控制的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价,审查其是否确保了企业资产、资金等方面的安全。科技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目标亦是如此。
2文献综述
从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文献来看,现有文献主要针对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王洁(2018)主要对科技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含内控意识淡薄、组织治理结构不完善和管理人员方面的问题,并在增强内控意识、健全机制和人员素质提升方面提出了对策。赵英(2018)指出了内部控制对于科技企业的作用,同时分析了内控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意识层面、体系建设、评价和监督层面提出了解决措施。姚永江(2019)指出了民营科技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点与难点,并从民营科技企业内部控制的全面性、精细化和实效性提出了内部控制策略。从企业内控审计方面的文献来看,现有文献专注于企业内控审计存在的问题、影响及引发的思考。陈俊涛(2018)指出了内控审计环境、手段和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体系建设、关注风险较大的流程和事项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边新城(2018)主要是针对内控审计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同时从内控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人员的专业性方面提出了内控审计的有效措施。云禄(2018)从信息化的角度论述了企业内控审计引发的思考,对信息化内控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内控审计信息化改革方法。王海燕(2019)主要从内控制度审计方面进行探讨,指出了强化内控制度审计的方案。从目前的研究文献来看,主要集中于对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以及对不同类型企业内控审计问题、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对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方面的研究文献几乎没有。本文通过对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恰好可以弥补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研究方面的空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3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探析
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既有一般企业的特征,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内控审计风险不仅会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正确的评价,而且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完善。本文主要从内控审计意识、审计独立性、内控制度审计和审计建议执行方面对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进行论述。
3.1内控审计风险意识不强
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内控审计风险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贯穿于内控审计的全流程。因此,内控审计风险意识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目前来看,科技型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对内控审计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主要是由于科技型企业的管理人员更加注重研发项目和成果转化,注重企业创新过程,因此会忽视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风险及其产生的不利影响。此外,科技型企业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也存在不足。从内控审计实践来看,内控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更加注重审计方案的制订和审计过程,往往忽视了内控审计风险。这样,不仅没有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而且可能会对企业内控的完善产生消极影响。
3.2内控审计独立性无法保证
科技型企业的内控审计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等方面做出审查,从而保证企业资产、资金等安全。从科技型企业内部来看,存在内控审计独立性差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内控审计部门容易受到企业管理层的牵制,有时会对部分审计结果进行隐瞒,不在公开的审计报告中显示。同时,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也无法保证。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有时会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影响,这时审计结果就会有失公允,同时内控审计质量也会降低。如果内控审计的独立性得不到保证,则内控审计结果就会失效,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的合法性、有效性等方面也得不到检验[2]。
3.3内控制度审计风险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导企业内控实践的重要依据,是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条件。因此,内控制度方面的问题也会为企业内控审计带来风险。一方面,科技型企业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与实际执行不匹配的情况,这样就增加了内控审计风险。在内控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无法依据内控制度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无法判断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这样就失去了审计的意义。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较为迅速,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很多都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情况[3]。在此背景下,相应的内控审计标准也不统一,增加了内控审计风险。
3.4内控审计建议执行不到位
从内控审计的实践经验来看,内控审计风险不仅存在于审计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后续审计建议执行阶段依然存在。审计人员对科技型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审查后,会根据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企业应当根据审计建议对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但是,部分科技型企业在收到审计建议后,并未严格执行内控审计建议,对内控方面的问题未及时整改。例如,某科技企业员工考勤制度执行不严格,内控审计人员依据企业情况给出了审计整改建议,建议企业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及奖惩制度,但是企业并未及时进行整改,导致内控审计失效。从这一层面来看,内控审计建议执行不到位也会引发审计风险。
4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防范策略
为进一步防范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本文提出了风险防范策略。科技型企业应当从内控审计风险意识提升、内控审计独立性、内控制度和后续跟踪机制完善方面推进内控审计风险防范策略。
4.1加强内控审计风险意识,提高审计质量
内控审计风险意识的提升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重要保障。一方面,科技型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内控审计的重视,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加深对内控审计的认识,充分认识审计风险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企业管理措施制定过程中,应当包含内控审计风险管理的内容,从多方面防范内控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内控审计人员应当不断提高风险意识。审计人员应当将风险意识贯穿于内控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中,充分认识每一个审计环节的风险,这样才能保证审计质量的提升。
4.2充分保证内控审计的独立性,提升审计结果的有效性
内控审计结果有效,才能发现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而审计独立性则是提升内控审计结果有效性的必要手段。无论是内控审计部门还是审计人员都应当保持独立性,在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不应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保证审计结果的有效性。这就需要科技型企业不断优化内部管理结构,避免内控审计部门和人员受到管理层的牵制,通过平行管理保证内控审计的独立性。另外,内控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样重要。内控审计人员应当定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避免在内控审计工作中出现徇私舞弊等行为及产生的不良后果。
4.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降低审计风险
一方面,科技型企业应当保证内部控制制度与实际执行相匹配。也就是说,科技型企业应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内控制度不能形同虚设,应当应用于企业日常运营与管理中。只有保证内控制度与实际执行的一致性,内控审计才能对内控制度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审计建议。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科技型企业管理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科技型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对企业风险的防控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对内控审计风险的防范也具有重要意义。4.4完善审计后续跟踪机制,督促企业执行审计建议从我国来看,很多企业仅注重内控审计方案的制订和审计过程,往往忽视了对审计建议的执行,造成内控审计形式主义问题普遍存在。所以,我国应当不断完善审计后续跟踪机制,督促科技型企业执行审计建议,对内控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审计后续跟踪机制不仅要对企业内控审计建议执行情况进行审查,而且要对整改后的企业内部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充分保证内控审计建议的落实。此外,科技型企业自身也应当提高对内控审计建议的重视程度,不能仅重视审计过程不重视审计结果,并且要根据内控审计建议对自身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进行优化,保证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
5结论与展望
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对内控建设并不重视,因此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风险。这就需要借助内控审计的力量,来提升科技型企业内控的有效性。其中,内控审计风险同样不容忽视,本文在分析了相关风险后制定了风险防范策略。加强内控审计风险意识,提高审计质量;充分保证内控审计的独立性,提升审计结果的有效性;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降低审计风险;完善审计后续跟踪机制,督促企业执行审计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随着理论的进一步丰富,还将对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防范提出更加科学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加强内控审计[J].纳税,2019(15).
[2]彭如倩.GYGS内部控制审计改进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8.
一、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
1.ERP系统本身存在缺陷
在企业业务流程设计中,如果没有对实际情况予以考虑和分析,并且在ERP环境下没有合理规划企业资源,那么ERP系统的使用效果将得不到发挥,并且可能能以开展审计工作。就以一个大中型生产企业为例,在ERP环境下,由于供应商对他们系统有所夸大,导致企业总经理功能要求备提高,进而在业务记录中容易由不断扩大的规模导致系统统计数据趋于崩溃,进而导致集成数据查询难以实现。如果不对这一问题予以考虑,那么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在管理效益审计、风险审计以及增值审计的过程中会导致获取属于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2.在认识上有多偏差
目前,ERP厂商与顾问的公关与选产能力都是非常专业的,有的公司经理对ERP软件系统的认识却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其无所不能。只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就可以使企业管理得到到改善,甚至有人认为ERP可以代替审计的功能,提出ERP环境内部控制审计的作用已经不复存在。显然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这会严重损坏审计的威信,打击审计人员信心,最后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ERP的实施并不代表一切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职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更新,严格控制业务流程,才能使ERP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其次,内部控制审计的职能并非是排出简单问题以防止舞弊,其具有的功能与作用是促进企业业务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3.行业标准与职业准则所有缺失
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这一工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必须保障使用概念统一,不断加固工作流程与技术。然而,现阶段由于缺乏可供参考的案例,相关标准与规范有所缺失,导致审计人员在探索过程中层次过低。与新标准相比,传统的审计标准在很多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造成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我们对此展开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
4.审计奉献与难度不断提高
基于ERP系统的企业数据处理逐渐由计算机用户程序来替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有效避免了各种舞弊与失误行为,然而这一造成一些问题的隐蔽性更强,审计风险与难度不断加大。值得一提的是,机遇ERP系统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不对此予以重视,将会造成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环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次,在信息系统传达过程中,企业战略目标可能窜在一定的风险;再者,有实施ERP系统,企业系统内部控制将会发生巨大改变,造成相关人员的控制作用以及对经济事项的监督有多削弱。
二、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对策
1.积极转变观念
相比于传统的电算会计系统,ERP财务系统存在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因此现阶段ERP财务系统中,审计工作不应局限于以前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必须对企业的ERP系统予以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并积极转变审计观念,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审计人员应对ERP的内部结构进行熟悉,ERP所体现的管理思想进行了解,充分掌握其功能、控制方法以及操作流程。??改变传统的静态审计,采用动态审计的方式,改变传统的输出方式,采用在线审计技术,改变传统的间断方式,采用连续审计技术。如此才能够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作用得到发挥。
2.不断加强风险管理基础工作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是基于正确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得以开展的。因此,必须不断加强风险管理基础工作每位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要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不断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中确保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得到保障,保障会计记录信息的正确性与可靠性,以此有效避免错误信息以及舞弊行为。其次,还要不断强化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环节以及后续环节的风险控制,不断提高审计报告的层次与水平,避免内部控制审计流于形式,提高审计的可操作性。
3.加强审计软件开发
随着信息系统ERP在企业管理与业务流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业务流程与会计信息的复杂性不断增强,如果仍采用手工的审计方式,那么审计人员往往难以有效开展内控审计工作。受限于巨大的工作量,传统的手工操作的方法往往难以保证效率,因此就需要加强审计软件开发,为审计深渊提供信息化平台,以此才能够有效提高内控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此外,在软件实施过程中,还要对此进行不断的研究,发现其中的不足并予以完善,使软件得到优化。
4.不断完善审计方式
对于企业而言,内部控制什么重要的作用,这与ERP系统的实施与否并没有直接联系。在ERP环境下,内控审计主要分为一般控制审计与应用控制审计两种。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同时,企业还应针对审计方式进行完善与创新,使内控审计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关联性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措施。而内部审计制度业作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能够帮助企业有效调控内部管理、完善内部制度、规范财政体系,是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等有力手段,也是企业加强自我约束的重要环节,更是企业内部发展的必然结果。下文将围绕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联及其建设展开论述。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理论支撑
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有效内部控制、加强内部管理以及规范财政制度,同时对于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企业内部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加强自我约束的重要环节。以现状来看,内部审计制度虽然在国内企业应用较晚,但对企业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但随着广泛应用和普及推广,再加上反复比较和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从而影响到了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在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发展期中,企业如果能够正视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建立起更加完善有效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将促进企业进一步实现良性发展。关于内部控制。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保障自身经营安全,各企业纷纷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以此来避免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为维护企业资产安全、保障会计资料准确、确保活动策划科学而制定的各种方法和制度的总称,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措施,其工作环节主要包括会计制度制定、控制方法设计等方面。从侧面来看,内部控制也是企业全员实施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控制目标主要包括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安全性等,而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点就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内审与内控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关于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一是能够监督企业内部控制,二是能够协助构建内控体系,弥补企业内控上的缺陷和不足。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就是监督职能,它能依据企业既定的战略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执行措施及执行政策进行审计监督,从而找出影响企业效率的原因,以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保证企业的高效运行。此外,还有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督检查,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与判断,从而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方式,逐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企业的各项政策和制度能够贯彻执行,保障企业的合法利益免遭损失。关于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内部控制作为一种自律行为,既是企业积极应对各种发展风险和挑战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关风险控制、制度管理的方法或者措施,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始终贯穿于企业发展和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是相关人员为了进一步维护企业运营和财会信息安全而制定的一些管理方法、手段或者措施。具体分为管理控制系统、结构控制系统以及会计控制系统。
三、内审与内控之间的主要关联
(一)内控是内审的大前提
现代企业为求发展,必须构建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不仅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而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其工作职能首要是核查内控制度的合理性。所以,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来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设置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内审职能作用,促其全面发挥出检查、审查作用,不受其他部门组织的管理和约束;而上述种种,也都说明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二)内审是内控的再控制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起着不可替代的监督作用,不仅能够持续监测并且评价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可以顺利进行并合理应对实际中出现的意外问题,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之一,负责审查和评价相关工作流程和结果,必要时还可以根据审计结果对内控体系提出改进意见,实现内部控制的再度执行。值得一提的是,要推动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有机结合,应当先行设置严密的风险管理评价体系,并按企业实际来设定标准,包括共性评价标准、行业分类标准、企业项目补充标准。要确保上述标准不仅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还应当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四、结束语
综上,关于如何促进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有机结合,共同作用于企业管理,首要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健全性等多个角度对进行科学评价,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加强制度建设;同时针对内审当中的薄弱环节,开展专项审计活动,对其报告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确保在内审工作开展中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进一步实现内部财务信息共享,以强化企业内外部监督与管理,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巧辉.试论内部审计在企业内控制度建设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3,12(2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