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范文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6: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新兴经济发展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新兴经济发展前景

篇1

关键词:低碳经济;结构调整;新兴企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1-0123-02

低碳经济,顾名思义,就是减少对碳的使用,采用新的,清洁的,高效的资源发展的一类经济模式,也顺应了如今社会对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的追求。

1 低碳经济背景下新兴产业具有的特征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产业多以燃煤为主,因此,要想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新型产业的兴起,就要对以燃煤为主的传统工业企业进行限制甚至合并,在此同时还要多发展以旅游、服务为主的新型第三产业,大大减少碳的排放。对于新型企业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1 低能耗,低污染

低碳低碳,就是要减少对碳的排放,此必定要减少以煤炭、石油为主的传统能源的使用,开发新型的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等,摆脱以传统能源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使产业的发展,城市的进步,符合如今社会对低碳生活的要求。现如今大力发展的新兴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更注重发展过程上的变动,在低碳环节上更具有优势。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新型产业能够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使我国的传统经济更好更快的像低碳经济发展转变。

1.2 节约能源资源,能够减少废弃物排放

要想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满足低碳经济的要求:低碳,低排放,低能源,低消耗,高清洁低污染。因此,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减少了碳的排放,还促进了新能源的发展与利用,减少了能源消耗及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满足了人们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活要求。

1.3 科技投入高,能够促进技术创新

我国经济的传统发展模式就是消耗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资源的发展,耗能高,污染高,能源利用率低,因此,要想在新的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争取主动权,就必须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技术的创新。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是低能源低消耗的低碳经济,这就需要运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去开发新型的清洁型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燃煤燃油后碳气的排放量。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优化发展需要低碳技术创新的支撑和推动,低碳技术代表了未来技术与经济发展模式的方向,因此,我国必须加大科技投入,重视低碳技术的发展创新,使我国在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获得先机,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1.4 对我国经济体系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现在低碳经济愈演愈热,其发展趋势势不可挡,未来必定是新兴企业的天下,低碳经济将占据主导位置,一定要发挥好新兴产业的带头作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进旅游业、服务业、新能源产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如今,国家为鼓励新兴企业的发展,还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扶持与支持力度,这一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新兴企业的出现与发展。与传统产业相比,低碳经济下的新兴企业将发展的重点放在经济、社会人类的和谐共处上,带动低碳经济的蓬勃发展,带领国家的经济朝着新型的经济体系发展,为以后的社会进步铺好路,为国家的美好未来与社会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低碳经济下的新兴企业是未来我国及其世界经济的领头者,是完成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重要途径。

1.5 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我国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比较落后,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效益。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不完全利用,极大地破坏了自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新型的低碳经济就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经济对自然环境的无限掠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新兴企业要重视绿色发展,提高自然能源的利用率,创建可循环、低碳、低污染的发展模式,采用新型创新技术,生产处低污染甚至无污染的产品,既能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又能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2 低碳经济背景下新兴产业的发展途径

如今环境污染严重,气候变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低碳经济自然就被提出并蓬勃发展。而低碳经济下的新兴产业就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与碳的排放,它们必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基于对这以问题的认识,我国应积极做好应对准备,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借鉴其他国家在这一方面的应对措施,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我国经济情况的应对方案。而且国家还要在政策及制度上给予高度的支持,制定出适合新兴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使它们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开好头,创造出更高的效益。

2.1 为新兴企业的具体发展做好计划

基于我国人口众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来看,低碳经济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首选方案。我国工业的发展以传统能源为主,不仅耗能大,而且污染严重。再者,这些煤炭、石油等的传统能源,数量有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若是我国还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然延续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必然要受到能源资源的约束,而且如今的环境状况也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因此制定合适的发展计划迫在眉睫。低碳经济下的新兴企业将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大潮中居于主导地位,现在我们首先要制定好它的发展目标与途径,加大科技投入,出台政策法规,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2 积极发展新型低碳产业,做好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做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第一、二产业还占据主导位置,要想充分利用经济危机带来的机遇,势必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首先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扫清障碍;然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节能减排技术,从根本上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再者制定严格的奖罚措施,对那些排放超标,有污染现象,但效益较好的企业实行惩罚措施,促进他们进行结构调整或技术创新,同时还要对那些低污染、低能耗、高收益的企业予以奖励,鼓励他们的发展。但这些措施一定要落实到位,不能只是一席空话,不然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最后加大对低碳产业的扶持制度,使他们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中顺利发展。

2.3 加强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

要发展低碳经济,新型的低碳能源肯定要被提起。那么什么叫做新型能源呢?百度百科解释说:“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新型能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清洁、高效、可再生。这些新能源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问题的发展,还可以带动新的产业的发展,引领新的经济增长点。

2.4 建立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外界环境

新兴产业要取得较好的发展前景,不仅需要从根本出发,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的政策支持,先进的经验技术,则是外部环境的首推,要想在这次的产业调整中抓住机遇就必须要重视这些。

首先,国家一定要大力支持低碳经济的新兴产业发展,可以制定颁布实施一些积极的政策,如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对发展较好的新兴产业实行奖励制度;提高办理新兴企业相关事宜的办事效率;还可以调整相应的税收政策,对碳排放量较高的企业进行税收惩罚,提高他们的税收,对碳排放量较低的企业进行金钱上的奖励,减少他们的税收等。这些政策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碳的排放量,不仅促进了新型低碳产业的发展,而且还促进了产业的结构调整。再者就是先进的技术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则是关键,因此要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低碳技术。

根据我国现在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首当其冲的是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资源。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使用能耗较高,污染较大,浪费也比较严重,所以技术研究的重点应放在能源如何更好的利用上。国家和企业不应只是口头提倡技术创新,还要有实际行动,首先就是资金上的大力支持,然后就是大力推广低碳技术,扩大其应用范围,使国企、私企等企业都明白到低碳技术的好处,在此基础上促进自己的企业研究出一套符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推动创新技术的应用,以此生产出新型产品,从而促进我国的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

2.4 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应用国外先进技术

只有引领国际技术的潮流,适应国际发展的新趋势,集中攻克关键技术和重点工艺,积极研究开发组织科学技术,才能够保证低碳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我国发展低碳产业,当然也离不开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但实际情境中,却并非如此。比如,如今发达国家凭借着它独特的资金、政策、技术等优势,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的兼并、扩张、垄断,从而使其低碳企业高度集中,促进其向着专业化、高度化、丰富化的方向发展,占领了世界低碳经济市场。我国的低碳产业要想迅速发展,就必须立足如今的趋势,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企业的研发。

2.6 建立健全碳排放交易体系

要使企业将低成本的传统能源替换成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促进产业在清洁型能源上的开发与利用,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那么,必须建立健全的碳排放体系。目前,国内很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已经建立了合适的体系。公平的竞争,透明的交易环境,有效的法律法规等,为资源的合理利用、低碳下新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推动了低碳技术的使用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金砖四国VISTA五国;新兴国家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089-02

1 “金砖四国”风云崛起

“金砖四国”(BRIC)即: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BRIC恰好是这四个国家首字母的缩写,因其发音类似于英文单词中的"brick"(砖块),故得名“金砖四国”。

美国高盛证券的高级分析师吉姆・奥尼尔在2001年11月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2003年10月,该公司又在一份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中指出,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经历剧烈洗牌,全球将会形成新的六大经济体,即:美国、日本、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而届时,英、德、法、意将被淘汰出局。高盛公司的这份报告使得“金砖四国”作为新兴的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受到了世界更多的关注:韩国前总统卢武铉曾率上百名韩国重量级政商人士展开“金砖四国外交”;G7财长会议于2005年首度邀请了金砖四国列席;日本丰田汽车等跨国企业的全球策略因此重新部署;美国IBM公司在金砖四国的员工总数达到11.3万。

当然,在众多的呼吁声中,也不乏反对者认为金砖四国只是经济学界为促动投资而精心打磨的“人工钻石”。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震荡后,包括金砖四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原本乐观的发展前景也被蒙上了阴影。但回顾历史,1820年中国的产值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印度占16%,而欧洲四大国占17%,美国则不到2%。按照高盛的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夜。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出占世界的20%。到了上世纪70年代,印度的份额却下降到3%。既然一个多世纪前由于封闭导致了经济的滑坡,那么一个世纪后为什么不能由于开放而重新获得失去的历史地位呢?不管怎样,我们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金砖四国”在当今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上虽然不能够说是可以呼风唤雨,但足以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了。

2 “展望五国”崭露头角

就在“金砖四国”热还在鼎盛之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08)》中又提出了“展望五国”正在成为继“亚洲四小龙”和“金砖四国”之后来自发展中世界新的成长之星和潜力之地。

“VISTA”五国是由日本“金砖四国”经济研究所学者门仓贵史于2007年8月撰文提出的。而所谓的VISTA五国就是把越南(Vietnam)、印尼(Indonesia)、南非(south Afri―ca)、土耳其(Turkey)和阿根廷(Argentina)五个新兴经济体放入同一个箩筐,采用国家英文首字母所构成的。VISTA在英文中有“展望”、“远眺”之意,故VISTA五国又称为“展望五国”或“远眺五国”。门仓贵史认为“展望五国”将继“金砖四国”之后成为下一批有潜力的新兴市场国家。他推算,从2005年至2050年,西方七大工业国(G7)的GDP总值与现在相比最多扩大2.5倍,VISTA五国则有望成长28倍。可见,这五国的经济会有飞速发展,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也相当诱人。

按照门仓贵史的说法,新兴经济国家要具备五大经济条件;天然资源丰富;年轻劳动力有增加的趋势;对引进外资持积极态度;政治稳定;中产阶级正在崛起,个人消费增长。而在这五个条件中。最重要的是中产阶级的崛起。所谓的中产阶级是指那些从事脑力劳动,受过良好教育,靠薪金或工资谋生。追求一定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同时又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与修养的人。这些人的崛起不仅提升了一个国家综合环境的质量,为社会提供了更广阔的消费市场,更重要的是也使这些国家能够凭借自身的力量维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金砖四国已经具备了上述所有的五项条件,展望五国也大体具备了全部或其中四项条件。所不同的是,与率先发展的金砖四国相比,VISTA五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对落后,9600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也只不过占金砖四国总和的1/4。但从另一方面说,也就意味着VISTA五国今后发展的余地要比金砖四国更大一些。这也刚好解释了“金砖四国”研究所的推算结论。我们应该明确一点,展望五国的崛起对金砖四国乃至整个世界来说,与其说是一次较量,不如说是一个契机来的准确。

3 “展望五国”得天独厚,发展前景拭目以待

那么这五国究竟存在着怎样的潜力以吸引投资者呢,门仓贵史认为,展望五国的共同点中最重要的是中产阶级的崛起。但我们不难发现,金砖四国和东欧不乏符合这些条件的国家,而投资者们的眼光却没有落到他们身上。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眼下最匮乏的是自然资源和年轻人口。而上帝偏偏厚爱VISTA五国,这五国都是资源生产大国。对经济危机大规模爆发的今天来说,通胀的威胁越大,自然资源为代表的实物资产就越值钱。

再看消费市场,与“金砖四国”不同的是,VISTA五国拥有众多的年轻劳动力,也助长了拥有购买力的中产阶级抬头。阿根廷的民众消费水平稳定增长,个人消费增长率达8.92%,居“VISTA五国”之冠;越南人倾向于将收入的70%用于消费;土耳其全国62%人口在35岁以下,是人口老龄化的欧洲不可企及的;印尼作为世界第四的人口大国,消费潜力可见一斑。

与“金砖四国”尤其是中国不同的是,这几国也有其各自的特色。南非作为2010年世界杯的举办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进口问题上都下了大功夫,政府的公共投资至少增长10%;自加入WTO后,越南的经济发展也成为最受瞩目的焦点,被形容为“变化中的力量”;土耳其积极争取加入欧盟,如果美梦成真,一系列的优惠待遇和经济改革也将有助于长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五国分布于亚、非、南美及中东不同地区,一方面不容易造成风险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另一方面也能受益于所属区域的经济发展。例如:越南和印尼可以借助东盟与中国在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阿根廷依托全美自由贸易区享受自由化的好处;南非借助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经贸关系获利。

我们也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很多的发展中国家依然在战乱与分化中勉强度日,他们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被边缘化。而在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无论是自身受到能否抵御住危机的质疑也好,是发达国家押宝于世界货币流动性过剩的避风港口也好,是经济学界为促动投资而精心打磨的“人工钻石”也好,是金砖四国的延续或是突破也好,这一切都将是展望五国在机遇与挑战中的抉择。只有立足于自身才能找到符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发展模式。总而言之,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门仓贵史,VISTA,el~l为何能成为有潜力的国家[J],经济学人,2007

篇3

论文关键词: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必要性,路径

一、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的内涵

培育壮大城市增长极,对于区域经济的振兴,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佩鲁(1955)从技术创新与示范效应、资本的集中和输出及聚集经济三个方面分析了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如果把发生支配效应的经济空间看作力场,那么位于这个力场中推进性单元就可以描述为增长极。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因此,增长并非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这些增长点或增长极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

在此基础上,布代维尔(1955,1972)又从两个方面丰富了增长极的内涵:一是作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产业;二是作为地理空间上产生集聚的城镇,即增长中心。并尤其强调推动型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因此,他定义:增长极是指在城市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他认为,经济空间是经济变量在地理空间之中或之上的运用,增长极在拥有推进型产业的复合体——城镇中出现。主张通过“最有效地规划配置增长极并通过其推进工业的机制”,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此外项目管理论文,缪尔达尔(G.Myrdal)、赫尔希曼(A.0.Hirschman)等经济学家对增长极理论都进行了不断的补充与完善论文怎么写。在繁荣区域发展理论的同时,也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持。然而,随着国际发展格局的演变,现有的相关理论在适应当前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形势,并对之提供相关的指导与借鉴等方面,出现了欠缺。基于此背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提出创新性概念: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

当前形势下,就产业的发展方向而言,世界各国在不同程度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各国走向经济复兴的选择和重点。对我国而言,在综合考虑当前世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以及我国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更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促进区域协调共进、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则是依托新兴战略性产业,培育壮大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

作为本课题提出的创新性概念,“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增长极,它主要指:城市发展的源动力来自于关键核心技术,通过充分利用现有和潜在的优势,实现产学研的结合,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并且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能够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城镇发展规模和建设时序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城市、城市群或城市带。它以经济实力雄厚、产业聚集水平高、城市之间的协作度强、产业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完善、科技实力强、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与社会和谐共进等为基本特征;它着眼于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瞩目于城市内生增长潜力的培育。它是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的载体、是利用外资的平台、是对外贸易的窗口、是加大经济技术合作的桥头堡。因此,通过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的培育,以此来成为撬动区域经济崛起的支点,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社会和谐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2009年,是我国区域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从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开始,接连有近20个区域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或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具体规划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支持福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沈阳经济区获批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等。上述这些规划,在地区分布上,遍布了全国的东、中、西、东北等各大区域板块;在产业发展格局上,着眼于产业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着眼于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事实上项目管理论文,这一系列规划,无论是基于产业发展,还是基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其实施进程以及预期效果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这一区域发展平台的培育与发展。通过打造新兴战略性城市增长极,对于集聚区域力量,改变产业同构性严重、重复建设、过度竞争、资源配置效率低等恶性循环,摒弃各自为政、盲目发展、“诸侯割据”的区域混战局面,提高产业实力与区域竞争力,实现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的培育与发展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

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的培育与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实体支撑。而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的“新型性”与“战略性”决定了其主导产业需要摒弃过去“三高四低”——高资源消耗度、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低附加值、低要素回报率、低竞争力的粗放式城市发展模式,转为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为城市发展的源动力,以关键核心产业的发展为载体,以产学研的结合、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的结合为途径,充分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优势,推动传统产业的高新化、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优势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通过产业布局的科学统筹规划、产业链的延伸、主导产业的增长、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企业实力的增强,发展壮大一系列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高、市场前景广的产业项目,推动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并且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注重推进节能降耗,推行清洁生产,促进资源利用的循环化,以此来有效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进程,进而在实现城市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此外,通过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的培育与发展,石化、钢铁、电子信息等战略性产业,制造业、纺织轻工和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金融、航运、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和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在区域经济的振兴过程中可以得到科学的发展规划,实现合理的空间布局,进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而在区域增长极的新型化带动产业发展的高端化的同时,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论文怎么写。

2,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的培育与发展有利于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力

当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在行政区划经济的大环境下,一味追求GDP增长而导致的空间开发无序现象严重。区域经济的数字增长以过度占用土地、矿产、水等资源和环境损害为代价,众多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盲目开发现象,致使资源更加匮乏项目管理论文,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威胁。目前由于过度开采、粗放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其正面临的经济与社会转型发展的诸多难题,就是有力的证明。同时在区域体内部,省与省之间、市与市之间甚至县与县之间都存在着“诸侯割据”,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现象。上述问题的存在,既制约着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进程,也成为提高城市发展综合承载能力的掣肘。

而培育发展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通过合理规划城镇发展规模和建设时序,以创新与科技的蓬勃发展为核心,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各类别的城镇、产业园区、经济协作区为载体,以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繁荣、经济活动联系的日益紧密,产业关联度的日益增强为媒介,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由局部到整体,依次推进的破除行政区划壁垒,提高城市之间的协作度和对内、对外的开放度,强化科技与创新对城市的承载力。进而有效弥补现有行政区规划的不足,以差异化、互补化、协作化的竞合发展,破解诸如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分工与合作度低、基础设施共享度差、资源等要素自由合理流动不足、环境保护协作度弱,等难题,弱化产业同构、重复建设等导致的投入产出率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外部性问题。以区域发展的新型化、战略化以及科学化发展路径模式,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力。

3,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的培育与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发展的生命力

无论是佩鲁,还是布代维尔,亦或其他的经济学者,在增长极相关理论中,都瞩目于主导产业的发展,强调产业的关联效应,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事业、公共事业,给予的关注度较少。当前我国的区域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侧重于经济的增长,对于社会事业、环保事业等公共事业则重视不足,从而导致我国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尴尬局面。社会事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正在日益显现,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

而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项目管理论文,它既着眼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着眼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既着眼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也着眼于对资源的保护和环境承载力的提升;既着眼于城市实力的提高,也着眼于城乡之间统筹力的提升;既着眼于区域物质文明的建设,也着眼于精神文明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总之,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是一个融合了城市竞争力、产业支撑力、城乡统筹力、环境承载力、文化软实力等多元因素的有机体系。因此,通过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的培育与发展,一方面,可以有效加快城市周边的中小城镇、县域经济以及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增强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与带动力,扩大城市发展的外溢效应,缩小城乡差距。另一方面,还可以推进城乡社会公共服务网络体系的建设,加快形成和谐、平等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同时,还有利于开发、弘扬当地的文化资源,通过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彰显地域民俗风情,突出城市发展的个性化与特色化,增强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力;此外,也有利于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完善生态涵养,保障生态安全,通过对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达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治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社会发展系统与经济运行系统,三大体系的良性循环,进而增强城市发展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力。

总之,通过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的培育与发展,有利于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力,增强区域发展的生命力,对于加快建设发达城市、生态城市、和谐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快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的培育发展的建议

正是基于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加快其发展建设步伐,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现状,综合考虑国际与国内日益变幻复杂的形势,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改变“唯GDP是上”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区域发展评价指标系统

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的培育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甚至在一定的发展历史阶段项目管理论文,受财政预算、产业成长历程、治理成本等因素约束,财政收入、税收等凸显地方政府政绩的一些指标还会出现增长放缓甚至停滞。而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在一定辖区的者,二者之间的委托——关系使得地方政府官员既面临政绩考核压力又面临一定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利益的代表者和具有自身独立利益的主体者,还面临着同层级的地方政府之间激烈的竞争博弈关系。积累足够政治资本的愿望,竞争的压力、政治晋升的动力以及实现增长的执行力,这些都强化了任期有限的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实现辖区发展的各种政策与行为的期限性、时效性和功利性论文怎么写。而这些政策和行为与培育战略性城市增长极的政策和行为并非总是呈一致性,甚至在一定的情况下,还会呈现相逆性,从而不利于城市战略性增长极的培育与可持续发展。例如:培育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需要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技与研发进程,推动城市发展向创新驱动型、科技驱动型转变。而这是件耗时、耗财、耗力、风险大、见效慢的长期工程。一届政府任期最多只有五年,地方政府官员作为“理性人”,不会去从事“自己耕耘,他人收获”的行为。这是直接导致目前我国诸多城市创新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再如,培育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就需要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培育一批具有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资源消耗等特征的主导产业。这种情形下,一方面,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见效缓慢;另一方面,需要对现有产业发展格局进行有进有退、有保有控的调整。在“退与控”的过程中就会有财政的损失、就业的下降。在“指标决定政绩”、“提拔干部看数字”的习惯思维影响下,地方政府缺乏主动“退”、甘心“控”的积极性,也缺乏积极“进”、尽心“保”的主动性。因此,在过多突出城市经济运行的规模,而忽略城市运行的内涵与质量的地方政府政绩评估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带来的弊端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构建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区域发展评价指标系统,迫在眉睫。

鉴于此,就需要改革当前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过程中对地方年度国内增加值和增长幅度、财政收入和增长幅度、吸引内外资额和增长幅度、外贸出口完成额和增长幅度等一系列刚性指标的过度重视,建立并完善科学、客观、合理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例如,考核地方政府官员,既要看GDP和增速等经济指标,也要看城镇失业率、人均收入水平、产业附加值、投入产出回报率、资源利用效率、科技创新成果、品牌数量、集群效益、市场秩序、环境保护力度、企业污染度、社会保障事业的支出等反映国计民生、社会进步、生态建设的指标。并且还要“善于用全面、历史、客观的眼光评价政府的工作成果。不仅要肯定政府的“显绩”,也要考察政府的“潜绩”。评估政府工作得失,不仅要观察当前的效益,也要分析长远的影响……淡化预期性指标,强化约束性指标,为地方政府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树立正确航标。”[②]从而为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的培育营造宽松、宽容、宽广的发展环境。

2,调整产业结构项目管理论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夯实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的产业基础

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的一系列特点决定了其要以内生型集约化的经济发展方式,日渐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为重要内容。过去那种粗放的、高污染、高资源消耗、低投入—产出比率、低产业附加值的外延型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三次产业比例失调的产业结构,对当前城市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日益凸显。例如:过高的第二产业比重,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能源与原材料,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造成严重的生态压力,使得城市环境不堪重负;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就业量的增加,也制约着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产能的过剩与消费的不足,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国际金融危机表面上是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旧有经济发展方式和落后产业结构的冲击。因此,旧有的经济模式与产业结构已经不适合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的需要论文怎么写。这就使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向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内涵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合理化调整,积极培育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低资源投入的创新驱动型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必然。

鉴于此,就需要充分发挥地方的各种优势,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变比较优势为后发优势,变专项优势为综合优势,变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以创新引领产业链升级,强化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等高端附加值环节,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此来推动园区经济、集群经济的规模化、集约化运行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进程。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还要扩大居民消费,突出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缩小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差距、地区发展之间的差距以及城乡发展之间的差距。总之,要以科学化、信息化、高端化、服务化、品牌化、集约化、内生化、社会化为指导,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此来夯实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的基础。

3,破除行政壁垒,创新城市之间的合作体制与机制

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的培育与发展,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其发展历程离不开其他城市的协调与合作。然而,在我国项目管理论文,无论是长三角、珠三角,还是京津冀都市圈,亦或其他区域板块内,省与省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行政分割导致的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的现象都非常突出。各个行政体都保持着自身经济活动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从而既导致了区域合作机制的缺乏和产业分工的不明晰,也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流通不畅和能源的浪费,从而影响了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区域整体效益的发挥。有些省区之间原本具有优越的分工互补基础,但是由于行政界线的分割,使产业聚集与扩散受阻。过度的竞争,低度的合作,不仅造成要素配置效率的低下,也造成了区域发展的“两败俱伤”。

鉴于此,培育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就要破除省与省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行政壁垒,细化城市之间的一体化发展规划,推进各城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协调与整合,逐步建立并完善一体化的商品要素市场。而这其中的关键则在于,创新地方政府的资源分配机制、利益共享机制、政绩考核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等相关的利益统筹分配体系,解决好合作中增长的GDP分享、财政分配、投资分担等重大问题。以开放的区域运行环境,一体化的产业运行体系,日益密切的城市间的经济社会联系,来搭建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的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弗朗索瓦·佩鲁,经济空间:理论与运用[N],《经济学季刊》,1950(1)

篇4

关键词:网络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经济调控

只有互联网技术得到充分发展,通信网络经济才能得到有力的技术支撑,由于通信网络经济的出现,传统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都发生了前所未的变化,同时对人们的文化意识与生活生产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通信网络经济必然会导致人们形成新的价值观与社会观,将会彻底颠覆人们意识中的传统经济意识,出现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充分发挥通信网络经济的作用,大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摆在当前工作人员面前的主要任务。

一、信息通信技术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中的作用分析

空间布局、区域产业、就业等三个方面的结构当中,信息网络的作用不容小视。创建合理的产业结构包括下面二种做法:一种是外延式,一种内涵式。外延式指的是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公共信息服务业、通讯产品、市场调压得到了充分发展。内涵化指的是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生产型功能逐步弱化,但关于信息的应用、公共关系策划等得到了明显增强。因此企业要想收到较好的运行效益,主要有下面这些方面的表现:第一,农业生产逐步实现集约化与科学化,在农业生产中大力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最新科学技术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第二,传统工业也逐步引进最新科学技术,应用信息化科技手段,更新当前技术设施,保证技术设备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利用上述有效措施,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最新科技信息,创建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环境,才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第三,第三产业逐步实现多元化。第四,积极发展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其他产业发展。

二、通信网络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帮助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实现了升级

利用网络经济形式可以改变当前企业经营模式,为传统企业生产经营注入新的活力。通信网络经济的发展导致大部分企业当前已经拥有了企业内部网与外联网,使企业享受的网络服务越来越多,不但改变了资金流与信息流,而且企业利用网络技术的引入可以大力推出新产品,使产品研发与应用加快了速度。在企业内部利用网络可以实现即时的沟通,同时依托网络,企业也可以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可以及时掌握丰富的市场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2.帮助企业实现了创新

通信网络经济的发展导致企业内部经营方式出现变化,利用引入内部信息网络,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不再适用,而转变为当前的水平网络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效率,企业由此着力于开发部门的投资,精简了管理过程中的中间环节,使企业管理变得简单易行,企业内部管理全部实现了系统化与网络化,提高了管理效率。网络发展也促使企业的生产方式与制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在生产过程中广泛引入计算机,当前的物资产品也拥有了计算机软件特点,同时利用计算机有效控制产品生产过程。由于计算机的引入,使很多企业的生产实现了自动化,批量生产已成为现实。有效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这种特点也使得当前市场越来越透明,大量企业逐步进入价格上的竞争,笔者认为如果只重视生产速度的加快,那么在市场竞争中不会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只有利用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提高企业的创造价值才能使企业切实提高核心竞争力。

3.实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通信网络经济有着方便快捷的特点,而且网络当前普遍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当中,因此不同地区的竞争成为可能。通信网络经济主要依靠数字化信息的传播,是一种不具备具体形态的知识。经济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地区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及时获得世界经济发展状态,原来消息落后地区可以利用网络直接与消息发达地区实现对话。通信网络经济具有一定的创造力,不需投入过多的资本,因此信息产业不会拥有浓厚的资金优势,同时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也有限。因此区域经济利用网络技术使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不发达地区拥有的信息相同,相互间的竞争更为合理,可以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取得一定的发展。

三、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优势完成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最近几年,信息通讯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创建了有利机会。研究我国外部经济环境发现,我国当前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自内涵方面开展研究发现,只有具备充足的信息支持才能推动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通信技术的作用可以帮助偏远及落后地区经济实现发展。笔者对区域经济发展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包括更大的范围,甚至可以进入世界范围内,而且在不断调整过程中,不同区域经济可以重新整合。通信技术可以使不同区域产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同时可以在深入研究区域地理位置与资源分布的情况下做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的网络信息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只有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才能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区域经济发展才能实现个性化。自当前研究可以看出,通信技术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区域经济借助通信技术可以得到迅猛发展,甚至有的经济领域在充分利用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可以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因此在区域经济建设过程中,只有认真对待通信技术及其设备的引入工作,努力开发通信技术当中包含的丰富信息,区域政府在此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利用政策的调整保证通信技术的健康发展,使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网络环境下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1.使区域经济与整体经济有机联系在一起

通信网络经济与区域经济结合在一起,使区域经济与外界经济加强了联系,有利于区域经济依据全球经济的发展眼光看问题,保证了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再有,通信网络经济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与企业实现联合,有利于借助企业的生产规模推动经济发展。利用通信网络经济企业的运行机制更加多样化,不但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当前市场竞争,而且也可以及时引进先进的运行机制,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在市场中得到快速发展。

2.通信网络经济推动了改革创新

随着通信网络经济的发展,政府体制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现状,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同时也有利于社会进步。信息在生产力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信息也处于不断更新过程中,而且随着网络经济进入社会政治当中,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网络经济发展必然会要求政府行政管理与时俱进,帮助政府及时转变职能,在监管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防止发生各种行为,可以保证区域经济在健康的环境中得到持续性发展。通信网络经济将区域经济与市场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在文化教育改革与提高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结束语

总之,随着通信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经济已不适应于当前的社会环境,只有及时转变观念才能推动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利用通信网络可以及时发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确定经济发展的核心,制订与当地经济发展相一致的战略方针,才能使区域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本文主要论述了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中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策略,希望对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童玉芬.人口、Y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经济学分析视角探析[J].人口学刊,2014(06).

篇5

关键词:会计 经济发展 有效措施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会计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要求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近两年来,国际经济大环境复杂多变,我国内的各项经济发展呈现的困难增多,要求会计人员更应该正确判断和把握时下的经济形势。要使我国经济形势扭转困境,从而尽快恢复平稳发展的态势,增强战胜、克服困难的信心,不断提高财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我们迫切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需要转变思想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讯息万变的发展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步伐加快,一系列政治经济活动对会计工作处理和财务管理方式方法、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认识以及知识结构等方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会计人员需要转变传统的封闭性思维方式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也不断更新。这些加快信息告诉我们,传统的守旧的思维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当下新形势经济的要求,需要我们用一种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快应变的新思维工作方式。要求我们会计人员改变从前只管算账、记账、报账的“账房先生”的形象,由从前的报账型转向预测型、管理型、决策型,由被动型转向主动型、能动型,开拓出具有前瞻性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提高对经济工作的财务管理能力,这是当下现实经济形势向每个会计人员提出的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迫使会计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性知识结构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社会经济呈现出史无前例的知识融合性和行业融合性,要求企业必须有一大批“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我们每一个会计人员需要更新恶补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结构,尤其提高专业素质,不仅要精通专业,还要了解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结构和现代的先进管理水平、法律知识、国家的方针政治各方面的社会科学知识等。

(三)在新形势下需要财会人员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

会计工作的职能已由服务监督型上升到管理型,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中心作用。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应掌握电算化操作技能,掌握相关行业的政策,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密切相联,面对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依据自身优势主动参与经营,调查研究,搞好经济活动分析,当好领导的参谋与助手。

二、当下经济形势会计人员应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会计行业作为炙手可热的职业,面对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更应该加快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本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适合经济发展的新型会计模式,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

(一)会计人员转变思想观念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前提

为了适应当前知识经济时展的需求,会计人员必须改变观念,抛弃一些陈旧的、墨守成规的、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运用全新、符合时展的思维,开拓出一系列经济时代需求的、全新的会计理念。通过着眼于新的经济实践和新的经济发展,着眼于实际经济问题的理论思考,从而实现对财务会计结构体系创新、方法创新和理论创新,勇于参与经济决策,做好财务管理决策。

(二)会计人员提高本身素质和专业能力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基石

会计人员的本身素质是做好财务会计管理的基石,正确的思想素质是正确做出处理业务决策的基石,业务能力素质的高低则验证着一名合格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1、会计人员应该熟练运用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趋势,它大大加快了会计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会计业务操作能力,能够准确、及时地进行会计成本的预测、核算和决策,有效地、准确地实施成本控制,成本分析。会计人员应该及时提高业务技能,才能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胜任当前岗位的需求而不致于遭受淘汰。

2、会计电算化更要求会计人员提高思想素质

会计工作电算化处理后,电脑软件完成了大部分数据处理,大大地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利用计算机舞弊的危害了,而且不容易被人发现,因此电算化条件下必须加强内控制度,此外,更需要会计人员提高本身的思想素质。

(三)会计行业应该建立适合经济发展的新型会计模式

1、建立强化会计治理的会计模式

我国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企业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势必要建立强化会计治理的模式,这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证。

2、建立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相协调的会计模式

为了应对政府部门运用经济法规、经济政策等对企业进行调节和规范,而不是直接干涉企业具体的经营活动,要建立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相协调的会计模式,这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

3、建立面向市场、面向国际的知识治理型的会计模式

企业要融合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国际间的经济和技术交往,要建立面向市场、面向国际的知识治理型的企业会计模式,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迫使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国际经济大环境,正确地、客观地认识和分析经济形势变化的原因和走势,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使我们会计人员肩负着公正处理各阶层经济利益关系的艰巨任务,面对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会计人员将应是兼容科技与管理知识,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在飞速变革的时代真正发挥会计职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J].会计研究,2010;2

篇6

关键词:循环经济;资源现状;自然循环系统;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10012603

1 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

“循环经济”一词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K.E.Boulding)在《宇宙飞船经济学》一文中提出来的,他把地球比作一艘宇宙飞船,认为在不借助太空帮助情况下,尽管地球资源系统大的多,地球寿命也很长,但也只有在对资源实行循环利用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上述目标。K.波丁格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思路,在此基础上,循环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

1968年,罗马俱乐部提出人类增长的极限。1972年.英国生态学家爱德华.哥德尔.史密斯出版了《生态的蓝图》。1976年,日本经济学家坂本藤良出版了《生态经济学》等,标志着循环经济的研究进入生态经济学阶段,把经济与生存系统相联系。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撰写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专门写了“公共资源管理”一章,探讨实现资源的高效率、再生、再循环。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发展局在发达国家中提高推广了3R原则。2005年3月26日~30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世界“思想者论坛”上,有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28名学者共同提出了从3R向5R原则转变,从而也标志着人类对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循环经济学阶段。此时新循环经济概念主要是以系统论理论为基础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把依赖资源消耗的增长方式转变成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

2 循环经济概念新解

新循环经济强调的是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和回收的全程中,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性资源循环来发展,从而维系和修复生态系统的经济[1]。其主要是从社会角度而言的。从自然角度来讲,循环经济可以被定义为:人类的活动不影响自然循环系统内部的良性循环。它主要强调的是人类开采资源不影响资源的再生性。

3 发展新概念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3.1 循环经济的本质要求

从社会角度讲,循环经济主要是实现经济活动“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资源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最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降低环境的负荷,所以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从自然角度讲,其最终目标也是促进和谐,两者都是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其本质是一样的[2]。

3.2 循环经济的开始点和落脚点是资源

不管是从自然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来讲,循环经济都是在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开始的。最终也落脚到合理利用、保护资源,见图1。

图1 循环经济模式

3.3 流动性资源也存在灭绝的危险

流动性资源限定为那些在充分短暂的、与人类相关的时间间隔内可自然更新的自然资源:包括水、大气、动物和植物、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流动性资源还可以再分为无临界带的流动性资源和绝对可更新资源;另一个类型是当使用不超过其再生能力时可无限更新的流动性资源,也可称为相对可更新资源。但是,有临界带的资源有可能被掠夺到灭绝的程度,如果使用的速率超过自然更新的速率,那么此类资源就不可能实际上再被开发,就像任何矿产资源一样。

3.4 我国自然资源稀缺性

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是有限性的反应,但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又有区别,它反映一定时空范围内自然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其原始的含义是指一个社会的资源有限性致使该社会不可能生产出能够满足所有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其衡量指标主要是通过稀缺度。稀缺度的计算公式为:

x=n/m.

式中x为某种资源的稀缺度;n为某种资源的需求量;m为某种的资源的拥有量。

图2 石油资源的稀缺度

图3 煤炭稀缺度

图4 天然气稀缺度

从图2、图3中可以看出,虽然石油的稀缺度在2005年之后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但我国3大主要能源的稀缺度总体上是呈先下降又上升的态势,与我国的经济、生产力的发展矛盾性更加突出,对经济的制约性增强。

3.5 “5R”原则的要求

新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建立新的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体系GDP(绿色GDP),即:

GDP=Ind1+Ind2+Ind3+Ind4-Ip+Cu+If+Iei+Ep,

Ie=(Gp*A1)/Te*Pr*Rr.

其中GDP为国内生产总值;Ind1为第一产业的增加值; Ind2为第二产业的增加值; Ind3 为第三产业的增加值;Ind4为第四产业的增加值;Ip为进口总值;Cu为居民与政府的消费;If 为基本建设的投入;Iei为生态修复的投入;Ep为出口总值;Ie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子;Gp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A1为人的享受程度系数(01);Te为有益于生态系统技术应用系数;Pr为稀缺资源评价;Rr为资源再生利用系数(01)[3]。从上述的式子可以看出,资源稀缺性的程度与生态系统的影响因子成反比,稀缺性的程度与环境有强烈的相关性。

4 结语

新概念循环经济它强调的不是开发资源后,注意清洁生产,回收资源充分利用,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它是从自然资源自身角度而言,强调的是在资源开发这个过程中尽量不破坏自然的循环系统,使它处于良性的循环中。从社会角度来实行循环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但从自然角度实行循环经济,它是社会发展所需资源的基础,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彭 秀,陈柏福.新循环经济的“绿色效率”及其实现机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1):94~97.

[2] 刘 波.大兴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C].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2009.

[3] 何 青,翟绘景,龚子柱.循环经济理论新探析-5R理论的创新[J].现代情报,2007(10):32~34.

[4] 谢高地.自然资源总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 沈 镭.资源的循环特征与循环经济政策[J].资源科学,2005,27(1):32~38.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New Concept of Circular Economy

Li Leyi,Wang Weidong,Qin Jie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Xianning College,437100,China)

Abstract:In all the published articles on circular economy, the defini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has been presented widel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echnology paradigm, economic patterns, etc. Howerver, the mainly discussed topic is the recycle of resources from a social point of view, which formes a feedback process of “resource - production - consumption - renewable resources”.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resources of China,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the circular economy from a new angle of mak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work better.

篇7

1、建筑行业经济的重要作用

建筑经济包括国有建筑经济与非国有建筑经济,非国有建筑经济又包括民营建筑经济与私营建筑经济,国有建筑经济与非国有建筑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并为我国增加大量的财政收入。目前我国的建筑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终极力量。

2、建筑行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2.1建筑行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①扩大市场: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建筑业不仅在设计理念方面还是在施工技术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许多大型建筑企业都在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施工技术,为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产业规模积极备战。②扩大产业规模: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且产业规模不断提高,通过统计,在2010年,建筑企业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已突破9万亿元,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9千多亿,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③发展非国有建筑:国有建筑经济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近几年非国有建筑经济不断崛起,使劳动者自主合作、自筹资金、自主经营以及自负盈亏,并在容纳劳动就业、完成建筑总产值和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④建设成就辉煌: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成就辉煌,目前,建筑业不仅在设计理念、结构造型上有所创新,而且在技术含量、施工难度上也不断提高,

2.2建筑行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①缺乏认识:目前民营建筑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和国有建筑企业一起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着贡献。但一些民营建筑企业,不能按照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行事,不惜缩短工期、减少质量安全生产的投入,使建筑工程不能有效保证施工质量。②人才短缺:在我国大多数的建筑行业中,人员多为农民,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技术水平较低;有些企业为了减少时间和资金的消耗,没有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工作,人员不能应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导致建筑工程的施工缓慢。③行为不规范:有些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利益,没有依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施工,一系列不规范的行为严重制约了建筑企业的发展,例如虚假招标、恶意压价、压缩工期、出卖资质等等,影响了建筑经济的发展。④缺少发展能力:建筑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着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而目前一些建筑企业的技术水平落后,并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能合理利用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这些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⑤管理制度不完善:有些国有建筑企业和私营建筑企业们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利益,在管理上缺乏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与管理体制,而即使一些单位制定了,也是着眼点较近,在制度的制定上不能对工程建设做长远的统筹和规划,从而影响建筑经济的发展。

3、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3.1拓展国际市场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进入国际市场既是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最佳选择。因此,我国建筑企业首先要加快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竞争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紧迫性。其次,要联合商务、外交等相关部门,为开拓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此外,要大力发展越南、柬埔寨等亚洲新兴市场和南非、西非地区的市场,争取扩大中东市场覆盖率,而对于欧洲、北美等壁垒较高的地区,可以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积极与国际知名承包商合作,学习较为先进的管理经验,为挺进欧美建筑市场做准备。只有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才能为我国的建筑经济注入更多的资金。

3.2培养高素质人才。

我们知道科技进步的关键在于科技人才的培养,建筑行业要想更快更好地发展,就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这里所说的高素质人才是指参与整个建筑工程的每一个人,上到企业经理,下到建筑工人,只有打造高素质施工队伍,才能在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上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整个建筑经济的产业效益,推动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基于这一点,政府和建筑企业要重视人才的培养,要不断通过教育、培训、技能训练以及国际人才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建筑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更好地为建筑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3.3加强规划和引导。

为了保证我国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要加大管理力度,首先要根据国家科技与经济发展规划组织制定建筑业中长期技术研发与应用规划,为建筑业的技术与科技创新指明方向。其次要通过正确的政策引导、宣传教育来规范建筑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及其行为的价值取向,推动建筑业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通过技术扩散等相关法规政策,促进我国建筑业在国际建筑市场的传播与应用。

3.4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要遵循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则,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是建设工程的生命线,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不仅是建设问题、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政治问题。建筑经济要想发展创新,首先要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为此,建筑企业要制定并完善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例如,完善监管立法体系,进一步完善立法和规章制度建设;完善联合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执法水平;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对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违法行为,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只有制定并完善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才能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才能推动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

3.5完善市场体系。

首先要完善建筑业法律法规体系,因为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使相应的建筑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所以要完善建筑业法律法规体系,尽快修订《建筑法》,完善相关法规,从而明确相关工程承包制度的法律地位,加大对业主行为的规范力度、以规范建筑市场行为、解决市场主体违法行为界定不清和执法效力弱等问题。其次,要提高自然准入壁垒,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具有大量资金和符合标准的企业进入建筑市场,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和调整产业结构。再次,要改革企业资质评级方式,建立不同资质等级企业的市场分工制度,以此规范企业市场行为,充分发挥资质管理对建筑企业择优汰劣的作用,从而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和高效率。

篇8

我国农业已进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阶段,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旋律。我国政府支持新型肥料的研究是极为必要的,是促进肥料品种多元化、提高施肥效益、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对于我国农业的集约、清洁,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新型肥料的发展趋势与农业发展趋势密切相关,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粮食和农产品需求量增多,只有加快新型肥料的发展速度,才能保证农业生产沿着高产、优质、低耗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新型肥料是有别于传统的,常规的肥料,是指加入新材料,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变原有品种或剂型而创制的提高肥料利用率,适合多种土质和作物的化肥产品。新型肥料有别于常规肥料,首先在于肥料功能拓展或功效提高,除了提供养分作用以外,还具有保水、抗寒、抗旱、杀虫,防病,除草等其他功能。其次是形态更新,是指肥料的形态出现了新的变化,除了固体肥料外,根据不同使用目的而生产的液体肥料、气体肥料、膏状肥料等。此外是新型材料的应用,其中包括肥料原料、添加剂、助剂等,使肥料品种呈现多样化、复合化、功能化、易用化和高效化。

当前金融危机余波未平,市场需求乏力,化肥行业处于尿素持续低迷,磷复肥大面积亏损的困境中,产能过剩形势严峻,产业调整刻不容缓。专家指出。从本质上说,目前的化肥产能过剩其实就是基础肥料的过剩,而随着我国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更需要走一条复合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肥料发展道路,基础肥料总量应该控制,在新型肥料上加大开发力度才是根本出路。各种新型肥料正在迅速发展,正曰益得到市场认可。从肥料品种到产业格局的角度,发展新型肥料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在化肥产业调整大力发展新型肥料的机遇之下,新型肥料有望突破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制约。产业必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以下介绍国内近期生物酶活化磷肥、硝基腐植酸生态肥、多肽尿素、双酶尿素,水溶性肥料等一些最新研制品种的开发及应用情况。

1 生物酶活化磷肥

生物酶活化剂是在生物酶解磷菌的基础上,加入了促进磷分解的活性有机物而制取的高效活化剂,生物酶活化剂与磷矿粉均勻混合后,即可生产生物酶活化磷肥,成为一种新型的低碳环保肥料产品。用生物酶活化剂能代替硫酸生产磷肥,可节酸降耗,与普通磷肥生产相比,其生产工艺无磷矿粉与硫酸的混合、化成过程,无需专用设备,只需普通的混合设备,整个生产过程可在一个密闭的搅拌混合设备中完成,没有任何固、液、气态的污染物产生,且磷矿粉和活化剂对设备没有腐蚀。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生产过程,而且还能充分开发我国难以利用的中低品位磷矿,大大扩充我国的有效磷资源库。这种生物酶活化剂还可以用于现有磷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各种磷肥的生产。使其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一般可节肥20%,高者达30%,而肥效不减。与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传统磷肥相比,活化磷肥肥效高而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磷活化技术具有突出的减碳效果,不仅可以降低磷肥生产中的能耗物耗,还可以大幅度提高磷的利用率。

生物酶活化技术的研制成功顺应了全球性的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突破了国内外的经典技术框架,在常温常压的温度条件下即可生产活化磷肥,这与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强酸、高温煅烧等激烈反应条件有很大区别。活化磷肥的生产过程既可免除强酸、高温煅烧的高能(碳)耗物耗,又可获得适度、均衡的水溶性,不用对过高的水溶性进行缓释处理,因而可以减少对环境污染而提高肥料利用率。与钙镁磷肥、磷矿粉,过磷酸钙、磷铵相比,生物酶活化磷肥水溶性磷动态释放特性非常明显,靠需求拉动释放,从而大大提高磷的利用率。是一种长效缓释的肥料。这种活化态肥料不仅在生产环节具有节碳低能效果,而且在使用环节也有节碳环保效果。

用生物酶活化剂生产的生物酶活化磷肥与普通磷肥相比,其优势非常明显,通过添加生物酶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有效减缓或逆转磷与土壤中的钙,铝、铁等发生沉淀反应,避免土壤中磷浓度大起大落的波动,在植物生长期内维持磷的供求平衡,从而提高其利用率,也避免普通磷肥施用过多的游离酸而造成农田板结。

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实验站与华南农业大学开展的肥效对比试验表明,施用生物酶活化磷肥的地块,作物产量和品质明显优于施用过磷酸钙,可使小麦增产9.4%、大豆增产15.4%~32.2%,水稻增产10%,甘蔗增产30.9%,辣椒增产4.6%~8.8%、菠萝增产2.9%~8.1%,西瓜增产22.7%。尤其是在甘蔗,西瓜等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糖类的作物上,生物酶活化磷肥的施用效果更为明显。

为进一步研究发展和推广应用生物酶活化剂及低碳环保肥料生物酶活化磷肥生产技术,北京中农瑞利源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实验站、华南农业大学新肥料资源研究中心、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四家单位近期共同成立了中国首家肥料低碳技术研发中心。目前北京中农瑞利源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新肥料资源研究中心已经联合开发成功生物酶高科技产品生物酶活化剂,并推出了采用生物酶活化剂技术生产的新型活化磷肥产品,生产成本比普通磷铵每吨低280元左右,市场竞争力强,是传统磷铵的升级换代的理想产品。目前该肥料已获得中国专利和美国、俄罗斯等国际专利,并荣获第十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

以生物酶活化剂为载体生产的生物酶活化磷肥,现已分别在湖北吉顺磷化有限公司、钟祥福林化工厂、湖北农乐化肥有限公司相继投产,年总产能达到30万吨。同时此项技术也与湖北龙祥磷化工有限公司,湖北金明珠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届时将形成年产50万吨的生产规模。

2 硝基腐植酸生态肥

21世纪是绿色革命时代,开发及生产绿色生态肥料至关重要,近年来,经过众多的科研机构和腐植酸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利用腐植酸类肥料改良土壤、提高化肥肥效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腐植酸在农业上的科学合理应用及腐植酸产品开发与生产,是我国发展有机一无机复混肥料切实可行的途径。实践表明,腐植酸生产的复合肥在提高化肥利用率,改良土壤,增加作物的抗逆性能和改善农产品质方面的作用逐步 受到人们重视,腐植酸绿色生态肥以实现农作物目标产量的同时追求肥料投入的最经济为目的,彻底改变传统肥料配伍观念、施肥应用模式,被称为是第三代化肥。

硝基腐植酸(NHA)外观为黑褐色粉状,微溶于水,呈酸性,含有羟基,羧基,酚羟基等活性基团,是任何煤种经硝酸氧化后生成的一种高活性腐植酸的产物。在所有的煤种中,褐煤的氧化活性最高,硝酸氧化后,褐煤的腐植酸收率都明显提高。利用泥炭、褐煤,风化煤等含有腐植酸的低级别煤在硝酸作用下,其中的腐植酸被硝化和氧化,生成具有较高化学活性和生物活性的多环硝基芳香羧酸的混合物硝基腐植酸。硝基腐植酸中腐植酸含量≥45%、水分≤15%,盐基交换容量(以干基计)≥205mol/mg,可增强作物体内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刺激生理代谢,具有改变化肥特性、改良土壤结构、增强抗逆特性、改善果实质量等特性。

硝基腐植酸的生产工艺为将原料煤粉碎后与硝酸,水在反应器中混合、加热,在90℃下反应1小时左右,离心分离后过滤,将固体干燥,得NHA产品,每吨产品成本约900元。硝酸废液含有黄腐酸和各种无机盐,可用于提取黄腐酸或制造液体肥料,由于硝酸来源较少和价格高,只有在充足硝酸资源条件的地方才适于用该方法加工。此外,为节省硝酸且不排放废液,最好采用干法工艺,即固/液比不超过0.5。美国和日本采用生产硝酸过程中产生的含有HNO3蒸汽、NO2、NO,N2O4气处理低级别煤来生产硝基腐植酸、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可减少环境污染。此外,硝酸反应尾气(主要是NO和NO2)有毒性,尾气处理无疑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除采用碱液吸收,分子筛吸附及催化还原法除掉大部分NOx后,可用泥炭+碱(氨或石灰)吸附残余尾气,获得较好的;争化效果,吸附饱和的泥炭还可用于制作肥料。

作为制备高效有机一无机复混肥的原料,硝基腐植酸对肥料有明显增效作用,如将尿素100℃下熔融后加入硝基腐植酸,混合后得到具有较好缓释性能、质量稳定的硝基腐植酸尿素。又如用硝基腐植酸生产的硝基腐植酸铵复合肥,是一种有机和无机混合的多功能复合肥料,既有有机肥料的长效性,又兼有无机化肥的速效性,还有改良土壤的特效性,是一种理想的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产品的新型肥料。这种肥料中含有腐植酸(以干基计,下同)≥10%、N≥7.2%、P2O5≥6.4%、K2O≥6.4%、水分≤15%,除富含腐殖酸铵、黄腐酸、氨基酸,多肽等水溶性有机物外,还按作物生长需要配进氮、磷、钾、微量元素,能提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氮、磷、钾和钙,镁、硫以及锌、锰、钼,铁等微量元素和生长刺激素,既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获得增产,又有改善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增产节肥、增收节支上,一般增产率达15%~20%,最高可达30%以上。

除可用作化肥增效剂,生产多功能高效复合肥料外,硝基腐植酸还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可用于土壤改良剂、水稻育秧调酸剂、石油钻井液处理剂、陶瓷泥料添加剂、混凝土减水剂、重金属吸附剂等方面。低级别煤生产硝基腐植酸及绿色生态复合肥。是变废为宝的高效利用途径,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矿肥结合的方针和产业政策,对于我国现行化肥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深化有机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特別适合环境治理、生态农业建设、无公害农业生产,绿色环保产品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

3 多肽尿素

肽是一种有机两性化合物,由氨基酸脱水而成,含有羧基和氨基,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氨基酸分子脱水而成的肽为多肽。多肽的相对分子量在1000—3000之间,是涉及生物体内各种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肽键是氨基酸在蛋白质分子中的主要连接方式,肽键金属离子化合而成的金属蛋白酶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酶是生物发育成长不可缺少的催化剂,因为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所有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生物催化剂酶的作用下完成的。金属蛋白酶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因此可节省植物在转化微量元素中所需要的体能,大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酶鲜明地体现了生物的识别、催化,调节等功能,可激化化肥,促进化肥分子活跃。

多肽尿素是一种淡黄色,无嗅,粒状结晶体。其制取是在尿素形成过程中,在尿液中加入金属蛋白酶、聚天冬氨酸或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经蒸发器浓缩造粒而成。也可以将多肽增效剂直接与熔融的尿素混合,然后在尿素造粒塔造粒。其中多肽的重量含量为0.01%~1.5%,尿素的重量含量为,98.5%~99.99%,多肽尿素的产业化生产工艺,与普通尿素生产工艺比较,无新增废水、废气、废渣排放,符合环境保护标准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作为无毒、无害、无残留属环境友好型产品,多肽尿素真正实现了施肥成本降低,尿素含量不变。施肥方法不变,节约肥料、能源、水资源,提高化肥利用率、农作物产量,农作物品质和增加农民收入,在为农民提供高性能尿素的同时,也为节约国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2002年10月,河北石家庄中农兴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介入此领域研究,经科研人员多年努力,开发出超过美国的同类产品仿生多肽,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商标,并在全国29个省作了大量田间试验。2003年,山东禹城中农润田化工有限公司与北京中农瑞利源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实验站联合研发了多肽尿素,专家鉴定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被誉为普通尿素的换代产品。

目前国内生产多肽尿素的厂家有山东鲁西化工,中盐安徽红四方、江苏华昌化工,河南心连心化肥,济南山东明水大化集团明泉化工等。在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公司52万吨/年尿素生产装置,中国石油宁夏化肥厂52万吨/年尿素进口装置、中国海洋石油海南富岛天然气化肥厂52万吨/年尿素上均进行过多肽尿素工业试验,已取得成功,产品推向了市场,目前国内已有山东华鲁恒升、山东中化平原、湖北三宁化工、山东瑞星,山西晋丰,山东齐鲁一化、河北正元等多家尿素企业计划新增多肽尿素生产装置。

多肽尿素主要功能特点是智能缓释,根据作物生长需要供给养分,防脱肥防早衰,平均提高肥料利用率30%以上,并且能改善作物品质,促进蛋白质合成。果实饱满,作物增产增收20%以上。多肽尿素能与任何肥料掺混水溶性、无残渣、pH中性,解决了肥料工业与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难题。经试验,施用多肽尿素,由于节省了微量元素的氧化物和盐类在植物体内的转化时间和植物体能消耗,植物一般可提前5~15天成熟,如玉米提前5天左右,棉花提前7~10天,西红柿提前10~15

天,且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农作物品质等。具有同量增产(与施用同量尿素相比,作物增产15%~20%),同价增效(施用80千克的多肽增效尿素与施用100千克普通尿素效果基本相同,作物产量且有所提高),提高肥效20%左右,改良上壤、改善作物品质、绿色环保、使用广泛等特点。

4 双酶尿素

双酶尿素是通过对原有尿素生产装置工艺和设备的改造,在普通尿素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多肽金属蛋白酶、生物辅酶、双歧因子等营养成分加工而成的一种高科技含量的草绿色颗粒状尿素新产品。主酶即多肽金属蛋白酶,辅酶即非金属生物酶。在作物生长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在酶的催化参与下,主酶和辅酶二元协同互补,相辅相成,同时存在时才能起更好的作用,如果二者单独存在时均无催化作用。作物可以自我合成内源双酶,当外源双酶的王酶和辅酶同时补充或替代时,作物便可以更有效加快新陈代谢,而多肽尿素只补充外源主酶仍靠植物的内源辅酶起作用。当作为外源的尿素中同时加入了具有催化和调控功能的双酶主酶和辅酶后,作物便会节省自我合成双酶所需要的时间和能量,这样不仅能加快作物的生长和成熟过程,而且还大量节省为提供作物自我合成双酶所消耗的化肥量,提高了肥料中各种养分的利用率,并能够激活土壤中被固化的氮、磷、钾等多种养分被作物重新吸收利用,真正实现了节肥增效的效果。

除了能提高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肥效外,双酶尿素还具有自主生物调控功能,能根据作物生长各个过程中的不同需肥特性,自主调控各种养分的释放速度,使作物前期不疯长,后期不脱肥。并且能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抗逆性和抵抗恶劣天气的能力,大大减少了各种灾害对作物的影响,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一种新型尿素产品。

双酶尿素适用广泛,可应用于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豆类,油菜,瓜果,茶叶、药材、土豆,大蒜、葱、姜,花生、花卉,水产,畜牧等,在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方面作用明显。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实验站在禹城市安仁镇赵集村“郑单958”夏玉米上进行肥效试验,同时与附近农田设置大田进行对比示范,实验结果显示,与普通尿素相比,在等量施肥的情况下,玉米能增产6.60%。减量50%施用,仍能增产0.89%。施用双酶尿素作物品质也有了较大改善,表现为小麦面筋增加,水果蔬菜中果糖、氨基酸等含量提高,口感好,色泽美,耐贮存。此外,双酶尿素施用方便,可穴施、抛施、冲施、滴施,使肥料中的营养成分更好地作用于作物的根部并被吸收利用,而且还可对作物进行叶面喷施,促进光合作用。双酶尿素可提高化肥利用率20%以上,减少能源浪费和氮磷钾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过度用肥造成的土壤板结、水系污染的弊端。

国内山东禹城中农润田化工有限公司与北京中农瑞利源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实验站采用低碳技术对多肽尿素产品进行技术升级, 目前已研制成功并推出双酶尿素。在产品问世之初,生产企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实验站、山东禹城市土肥站合作做了大量的田间试验,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土壤与不同作物上进行多点试验,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依据。仅就中农润田生产双酶尿素28万吨/年计算,农民可减少普通尿素用量28万吨,可节省标准煤14.76万吨/年。如果全国推广双酶尿素,对于节约煤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减轻环境污染将起到明显的作用。

在取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后,2010年春季,中农润田公司才正式推出这一新产品,深受各地经销商欢迎。在2010年4月12日召开的“山东禹城中农润田化工有限公司双酶尿素产品推介暨全国订货会”上,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有关专家一致认为,双酶尿素的研发成功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推动普通尿素的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尿素相比,双酶尿素利用率高,营养全面、速效长效、绿色环保,节能低碳,从真正意义上破解了氮肥利用率低的难题,是多肽尿素的更新换代产品,符合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 水溶性肥料

水溶性肥料(Water Soluble Fertilizer,WSF)是一种可以完全迅速地溶于水的多元复合肥料,更容易被作物吸收,而且其吸收利用率相对较高。水溶性肥料可以含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钙、镁、硫以及微量元素(添加的微量元素主要有硼,铁,锌,铜,钼,其中以添加螯合态微量元素最优)等全部营养元素,由于根据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需求特点科学的配方,不会造成肥料的浪费,使得其肥料利用率差不多是常规复合化学肥料的2~3倍。水溶性肥料不但配方多样而且使用方法十分灵活,一般有滴灌、喷灌和无土栽培,土壤浇灌,叶面施肥三种。更为关键的是水溶性肥料还可以应用于喷滴灌等设施农业,实现水肥一体化,达到省水省肥省工的效能,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水溶性肥料具有使用方法简单、使用方便,营养全面等特点。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外,被广泛用于温室中的蔬菜和花卉、各种果树以及大田作物的灌溉施肥,园林景观绿化植物的养护。高尔夫球场,以及家庭绿化植物的养护。在国内,由于其高价位影响了农民的接受和使用。但近年来由于我国花卉业和观赏园艺的飞速发展。也已经被广大专业种植者用于盆花、草花,鲜切花种植及一些高尔夫球场等。在一些大型的种植业农场,安装喷滴灌设施等现代化灌溉设备后,要达到水肥一体化,则必须施用水溶性肥料。

国内直到2007年开始,相关企业才开始关心国际上已经普遍使用的全水溶性肥料,并且开始有了初步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我国农业部也已经开始水溶性肥料的登记批准。水溶性肥料的种类主要有通用型、高氮型、高磷型,硫磷酸铵型,硝基磷酸铵型等。国内生产厂家有陕西巨川富万钾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永通化工有限公司、山东粮源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武汉格林凯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北萌帮水溶肥料有限公司,南京加农和信植物保护有限公司等。

水溶性肥料并不是几种营养元素通过简单的物理混配就可以生产,而是采用化学合成方法生产。要实现全化学反应,必须在生产系统的液相中进行化学反应。然而,单一物质的溶液容易掌握,存在两相、三相甚至更多相的循环溶液,在低温冷却结晶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共结晶现象,也就是产品在析出过程中实际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复盐,直接导致产品氮磷钾的养分出现波动,不会按照设想的配比析出产品。化学反应合成的水溶性肥料相对于简单物理混配的产品,具有外观好、品相均匀,纯白结晶的特点,可以真正确保100%全水溶。

篇9

我国农业已进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阶段,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旋律。我国政府支持新型肥料的研究是极为必要的,是促进肥料品种多元化、提高施肥效益、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对于我国农业的集约、清洁,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新型肥料的发展趋势与农业发展趋势密切相关,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粮食和农产品需求量增多,只有加快新型肥料的发展速度,才能保证农业生产沿着高产、优质、低耗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新型肥料是有别于传统的,常规的肥料,是指加入新材料,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变原有品种或剂型而创制的提高肥料利用率,适合多种土质和作物的化肥产品。新型肥料有别于常规肥料,首先在于肥料功能拓展或功效提高,除了提供养分作用以外,还具有保水、抗寒、抗旱、杀虫,防病,除草等其他功能。其次是形态更新,是指肥料的形态出现了新的变化,除了固体肥料外,根据不同使用目的而生产的液体肥料、气体肥料、膏状肥料等。此外是新型材料的应用,其中包括肥料原料、添加剂、助剂等,使肥料品种呈现多样化、复合化、功能化、易用化和高效化。

当前金融危机余波未平,市场需求乏力,化肥行业处于尿素持续低迷,磷复肥大面积亏损的困境中,产能过剩形势严峻,产业调整刻不容缓。专家指出。从本质上说,目前的化肥产能过剩其实就是基础肥料的过剩,而随着我国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更需要走一条复合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肥料发展道路,基础肥料总量应该控制,在新型肥料上加大开发力度才是根本出路。各种新型肥料正在迅速发展,正曰益得到市场认可。从肥料品种到产业格局的角度,发展新型肥料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在化肥产业调整大力发展新型肥料的机遇之下,新型肥料有望突破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制约。产业必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以下介绍国内近期生物酶活化磷肥、硝基腐植酸生态肥、多肽尿素、双酶尿素,水溶性肥料等一些最新研制品种的开发及应用情况。

1 生物酶活化磷肥

生物酶活化剂是在生物酶解磷菌的基础上,加入了促进磷分解的活性有机物而制取的高效活化剂,生物酶活化剂与磷矿粉均勻混合后,即可生产生物酶活化磷肥,成为一种新型的低碳环保肥料产品。用生物酶活化剂能代替硫酸生产磷肥,可节酸降耗,与普通磷肥生产相比,其生产工艺无磷矿粉与硫酸的混合、化成过程,无需专用设备,只需普通的混合设备,整个生产过程可在一个密闭的搅拌混合设备中完成,没有任何固、液、气态的污染物产生,且磷矿粉和活化剂对设备没有腐蚀。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生产过程,而且还能充分开发我国难以利用的中低品位磷矿,大大扩充我国的有效磷资源库。这种生物酶活化剂还可以用于现有磷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各种磷肥的生产。使其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一般可节肥20%,高者达30%,而肥效不减。与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传统磷肥相比,活化磷肥肥效高而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磷活化技术具有突出的减碳效果,不仅可以降低磷肥生产中的能耗物耗,还可以大幅度提高磷的利用率。

生物酶活化技术的研制成功顺应了全球性的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突破了国内外的经典技术框架,在常温常压的温度条件下即可生产活化磷肥,这与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强酸、高温煅烧等激烈反应条件有很大区别。活化磷肥的生产过程既可免除强酸、高温煅烧的高能(碳)耗物耗,又可获得适度、均衡的水溶性,不用对过高的水溶性进行缓释处理,因而可以减少对环境污染而提高肥料利用率。与钙镁磷肥、磷矿粉,过磷酸钙、磷铵相比,生物酶活化磷肥水溶性磷动态释放特性非常明显,靠需求拉动释放,从而大大提高磷的利用率。是一种长效缓释的肥料。这种活化态肥料不仅在生产环节具有节碳低能效果,而且在使用环节也有节碳环保效果。

用生物酶活化剂生产的生物酶活化磷肥与普通磷肥相比,其优势非常明显,通过添加生物酶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有效减缓或逆转磷与土壤中的钙,铝、铁等发生沉淀反应,避免土壤中磷浓度大起大落的波动,在植物生长期内维持磷的供求平衡,从而提高其利用率,也避免普通磷肥施用过多的游离酸而造成农田板结。

近年来,

受到人们重视,腐植酸绿色生态肥以实现农作物目标产量的同时追求肥料投入的最经济为目的,彻底改变传统肥料配伍观念、施肥应用模式,被称为是第三代化肥。

硝基腐植酸(nha)外观为黑褐色粉状,微溶于水,呈酸性,含有羟基,羧基,酚羟基等活性基团,是任何煤种经硝酸氧化后生成的一种高活性腐植酸的产物。在所有的煤种中,褐煤的氧化活性最高,硝酸氧化后,褐煤的腐植酸收率都明显提高。利用泥炭、褐煤,风化煤等含有腐植酸的低级别煤在硝酸作用下,其中的腐植酸被硝化和氧化,生成具有较高化学活性和生物活性的多环硝基芳香羧酸的混合物硝基腐植酸。硝基腐植酸中腐植酸含量≥45%、水分≤15%,盐基交换容量(以干基计)≥205mol/mg,可增强作物体内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刺激生理代谢,具有改变化肥特性、改良土壤结构、增强抗逆特性、改善果实质量等特性。

硝基腐植酸的生产工艺为将原料煤粉碎后与硝酸,水在反应器中混合、加热,在90℃下反应1小时左右,离心分离后过滤,将固体干燥,得nha产品,每吨产品成本约900元。硝酸废液含有黄腐酸和各种无机盐,可用于提取黄腐酸或制造液体肥料,由于硝酸来源较少和价格高,只有在充足硝酸资源条件的地方才适于用该方法加工。此外,为节省硝酸且不排放废液,最好采用干法工艺,即固/液比不超过0.5。美国和日本采用生产硝酸过程中产生的含有hno3蒸汽、no2、no,n2o4气处理低级别煤来生产硝基腐植酸、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可减少环境污染。此外,硝酸反应尾气(主要是no和no2)有毒性,尾气处理无疑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除采用碱液吸收,分子筛吸附及催化还原法除掉大部分nox后,可用泥炭+碱(氨或石灰)吸附残余尾气,获得较好的;争化效果,吸附饱和的泥炭还可用于制作肥料。

作为制备高效有机一无机复混肥的原料,硝基腐植酸对肥料有明显增效作用,如将尿素100℃下熔融后加入硝基腐植酸,混合后得到具有较好缓释性能、质量稳定的硝基腐植酸尿素。又如用硝基腐植酸生产的硝基腐植酸铵复合肥,是一种有机和无机混合的多功能复合肥料,既有有机肥料的长效性,又兼有无机化肥的速效性,还有改良土壤的特效性,是一种理想的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产品的新型肥料。这种肥料中含有腐植酸(以干基计,下同)≥10%、n≥7.2%、p2o5≥6.4%、k2o≥6.4%、水分≤15%,除富含腐殖酸铵、黄腐酸、氨基酸,多肽等水溶性有机物外,还按作物生长需要配进氮、磷、钾、微量元素,能提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氮、磷、钾和钙,镁、硫以及锌、锰、钼,铁等微量元素和生长刺激素,既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获得增产,又有改善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增产节肥、增收节支上,一般增产率达15%~20%,最高可达30%以上。

除可用作化肥增效剂,生产多功能高效复合肥料外,硝基腐植酸还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可用于土壤改良剂、水稻育秧调酸剂、石油钻井液处理剂、陶瓷泥料添加剂、混凝土减水剂、重金属吸附剂等方面。低级别煤生产硝基腐植酸及绿色生态复合肥。是变废为宝的高效利用途径,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矿肥结合的方针和产业政策,对于我国现行化肥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深化有机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特別适合环境治理、生态农业建设、无公害农业生产,绿色环保产品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

3 多肽尿素

肽是一种有机两性化合物,由氨基酸脱水而成,含有羧基和氨基,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氨基酸分子脱水而成的肽为多肽。多肽的相对分子量在1000—3000之间,是涉及生物体内各种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肽键是氨基酸在蛋白质分子中的主要连接方式,肽键金属离子化合而成的金属蛋白酶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酶是生物发育成长不可缺少的催化剂,因为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所有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生物催化剂酶的作用下完成的。金属蛋白酶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因此可节省植物在转化微量元素中所需要的体能,大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酶鲜明地体现了生物的识别、催化,调节等功能,可激化化肥,促进化肥分子活跃。

多肽尿素是一种淡黄色,无嗅,粒状结晶体。其制取是在尿素形成过程中,在尿液中加入金属蛋白酶、聚天冬氨酸或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经蒸发器浓缩造粒而成。也可以将多肽增效剂直接与熔融的尿素混合,然后在尿素造粒塔造粒。其中多肽的重量含量为0.01%~1.5%,尿素的重量含量为,98.5%~99.99%,多肽尿素的产业化生产工艺,与普通尿素生产工艺比较,无新增废水、废气、废渣排放,符合环境保护标准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作为无毒、无害、无残留属环境友好型产品,多肽尿素真正实现了施肥成本降低,尿素含量不变。施肥方法不变,节约肥料、能源、水资源,提高化肥利用率、农作物产量,农作物品质和增加农民收入,在为农民提供高性能尿素的同时,也为节约国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2002年10月,河北石家庄中农兴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介入此领域研究,经科研人员多年努力,开发出超过美国的同类产品仿生多肽,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商标,并在全国29个省作了大量田间试验。2003年,山东禹城中农润田化工有限公司与北京中农瑞利源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天,且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农作物品质等。具有同量增产(与施用同量尿素相比,作物增产15%~20%),同价增效(施用80千克的多肽增效尿素与施用100千克普通尿素效果基本相同,作物产量且有所提高),提高肥效20%左右,改良上壤、改善作物品质、绿色环保、使用广泛等特点。

4 双酶尿素

双酶尿素是通过对原有尿素生产装置工艺和设备的改造,在普通尿素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多肽金属蛋白酶、生物辅酶、双歧因子等营养成分加工而成的一种高科技含量的草绿色颗粒状尿素新产品。主酶即多肽金属蛋白酶,辅酶即非金属生物酶。在作物生长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在酶的催化参与下,主酶和辅酶二元协同互补,相辅相成,同时存在时才能起更好的作用,如果二者单独存在时均无催化作用。作物可以自我合成内源双酶,当外源双酶的王酶和辅酶同时补充或替代时,作物便可以更有效加快新陈代谢,而多肽尿素只补充外源主酶仍靠植物的内源辅酶起作用。当作为外源的尿素中同时加入了具有催化和调控功能的双酶主酶和辅酶后,作物便会节省自我合成双酶所需要的时间和能量,这样不仅能加快作物的生长和成熟过程,而且还大量节省为提供作物自我合成双酶所消耗的化肥量,提高了肥料中各种养分的利用率,并能够激活土壤中被固化的氮、磷、钾等多种养分被作物重新吸收利用,真正实现了节肥增效的效果。

篇10

关键词: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进步;战略选择

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一种区域经济类型,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系到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因此,在自主创新进程中有必要深入研究,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依据自身客观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有所为有所不为,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资源型地区向创新型地区转变。

一、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征

(一)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是生产力基本要素匮乏的低度市场化地区

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是生产力基本要素匮乏的低度市场化地区,主要指我国中西部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区和较贫困地区。总体上讲,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落后不仅仅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落后,更突出的表现是资金投入不足、资源利用率低下、科技人才和熟练劳动力匮乏、缺乏市场体系规则及运用市场机制调控经济运行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

(二)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可利用资源较丰富的资源型地区

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是资源尚未枯竭、可利用资源较丰富的资源型地区。虽然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但其优势在于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由于早年未遭到破坏性的开发,在现今资源、能源紧缺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发展经济的后发优势。

(三)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是科学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相对落后地区

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从客观上来说,科技力量薄弱、国民文化教育水平不高,是科学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相对落后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除少部分地区(如陕西西安周边地区、四川成都周边地区)以外,绝大部分地区科研技术开发能力非常薄弱,应用能力也捉襟见肘。这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做不强、做不大,高科技企业招不进、优质资金引不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研究在这样的科技条件下,此类型地区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

二、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除了存在资源型城市和欠发达地区区位优势不明显、信息相对闭塞、中高层次人才不足、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之外,以吉林省敦化市和磐石市为例,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主导产业群聚集效应不强

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以资源的开发、利用的企业数量较多,但企业规模多为中小型企业,产品趋同,在市场竞争中往往会自克。资源共享、协作分工不够,缺乏整合,没有形成整体的区域竞争力。以吉林省敦化市为例,2002年全市有工业企业3270家,其中大规模及以上企业66家,仅占工业企业数量的2.0%。

(二)接续性产业的选择尚不明确

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资源型城市在开发现存资源的同时,虽然居安思危,考虑接续产业的选择和发展问题,以保证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但接续产业的选择尚不明确。以磐石市旅游产业为例,2004年全口径收入9600万元,仅占全市GDP的1.1%,发展速度缓慢,还不能成为接续性主导产业。

(三)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完善

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不足,企业内部科技研发机构的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层次不高,无法对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影响了企业产品的更新和质量的提高。同时,在自身无法进行科技创新的情况下,企业还缺乏与域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合办科研的意识,影响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四)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

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其资源处于开采期,必然要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资源型城市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办企业、上项目发展工业的同时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这不仅需要政府、企业、全体市民具备良好的环保意识,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这无形中给全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了企业产品和生产经营的成本,造成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三、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战略选择

(一)实施特色资源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延伸主导产业

特色资源战略即差异化资源战略,其强调的是由于地区的土地、气候、水、矿产等条件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资源,通过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形成特色经济区域,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获得竞争优势。

吉林省敦化市是一个资源型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市,地处长白山腹地,远离大中城市,交通不便。20世纪80年代,立足长白山特色自然资源,引进新技术发展了制药业、木制品加工业;90年代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了特色食品加工业。目前,这三个产业已成为敦化市的主导产业,产值占GDP的51.3%。特别是敖东药业等医药企业在吉林省以至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优势,使敦化市成为吉林省三大药城之一。敦化市成功发展经济的例子表明,在实施特色资源战略的同时,要不断地利用科技进步,与时俱进地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特色产业的生命力,才能使区域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二)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产业集群主要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非常有效的、非自觉的制度选择,会带来经济的外部效应或外溢效应,实现范围经济,使区域具有经济发展的低成本优势、技术制度创新优势、市场优势,尤其对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更具有使其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意义。如印度提若普尔地区的针织产业集群的发展,该地区充分发挥集群对促进企业衍生和增加集群内资本积累、技术创新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成为全印度棉纺织品加工出口中心,产品占据印度国内市场的85%,并且在同期实现出口产品的多样化和生产技术的世界领先水平。

(三)实施区位品牌规模战略,营造区域品牌效应

区位品牌规模战略是区域政府通过对区域某一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的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以品牌资产为纽带,将诸多的小型同类企业捆绑在一起,借助品牌营销手段,以获取集聚规模经济效益。

如吉林省敦化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宜的气候条件使敦化市成为全国优质小粒黄豆主要出口基地,占全国出口量的90%,使敦化市小粒黄豆的品牌效应享誉海内外。敦化市以此为契机发展相关特色食品深加工产业,把全市大小特色食品加工企业捆绑在一起,做大做强长白山腹地特色食品加工业,打造敦化特色食品城。

(四)实施区域借用发展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实力

区域借用发展战略是指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远离大中城市,经济不发达,信息较为闭塞,缺少其发展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为增强经济发展实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吸引资金,把科研机构和营销网络设置在发达地区,借助发达区域的资金、技术、人才来增强实力,发展经济。

吉林省敦化市近些年一些企业把研发基地和销售网络总部设在北京等大中城市,本着“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发达地区的科技资源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信息条件,为敦化市经济发展创造支撑条件;而地处山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东阿阿胶集团由于地处偏僻地区,经济条件差,高级专业人才请不来,留不住,在发展过程中,曾一度为人才的缺乏而感到困惑。集团领导层从实际出发,把技术创新和人才的吸引瞄准了社会科技资源,到高校科研院所借人才买技术,走企业出题目、出资金,对方出技术,协同攻关的路子。靠技术引进,阿胶集团在生产工艺方面进行了一项项改革,先后获得了2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和15项国家专利,一直领导着阿胶生产技术的新潮流。

(五)实施大区域战略,构建区域经济中心

大区域战略是指通过在大区域范围中科学地对本区域的功能进行定位,突破本区域范围,打破传统狭小区域概念,实施大区域战略,整合资源,努力创造和争取区域内外资源的协同效应,充分借助周边区域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资金等生产要素,为本地区发展经济服务。

资源型经济欠发达地区虽有一定资源优势,但资源毕竟具有稀缺性,只有通过整合,将分散的资源变成集中的资源;闲置的或低效的资源变成活性的和高效的资源;外部资源变成内部资源,充分利用周边资源确定主导产业和上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集聚,创造良好的吸引资源、人才、技术的政策环境,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使之成为区域经济中心,从而走出资源型地区从繁荣到衰退的怪圈。如敦化市实施大敦化战略,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使周边地区的资源、人才、技术不断向其聚集,成为了区域经济、文化中心。200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99元,高于延边州7100元的人均水平;农民人均收入达2901元,高于延边州、吉林省的平均水平。

(六)实施循环经济战略,推动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

循环经济战略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

一般说来,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大都会经历开发建设―中兴鼎盛―经济衰退―产业调整―繁荣发展这样一个过程。在前两个阶段,资源型城市的问题还不是很突出,在经历了中兴鼎盛之后,资源型城市往往会暴露出许多问题:资源消耗速度增加、转换和利用效率低;经济结构畸形、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治理设施不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城市社会问题突出。解决资源型城市资源与环境问题应从经济发展入手,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如义马市初步建立了以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率、废弃物最终处置降低率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出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建设的道路,力争实现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和社会形态的顺利转型。

参考资料:

1、黄景洲,饶超.对欠发达地区战略选择问题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

2、吴晓军.论产业集群对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意义[J].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4(3).

3、张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J].中国软科学,2003(1).

4、陆立军.区域经济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现代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5、黄本笑.科技进步与区域发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6、M.波特.竞争论[M].中信出版社,2003.

7、毕军贤.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途径分析[J].城市问题,2002(4).

8、张志云,朱小虎.生态城市――城市发展的必然[J].山西建筑,2004(11).

9、陈朝宗,张春霞.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战略思考[J].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3(9).

篇11

关键词:通信行业;竞争发展;战略调整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以通信行业为分析重点,经营战略的合理调整至关重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各个通信行业都在对调整战略积极部署,为的是将稳定发展的局面充分实现。通信行业在我国的建立以来,拥有着较大的发挥作用,可是由于竞争的不断加大,在对经营效益保持其稳定以外,还需要对经营战略优质探索。所以,通信行业的竞争发展及其战略调整具有着现实性意义。

一、技术竞争和战略调整

1.分析通信行业的技术竞争发展趋势

通信行业在技术竞争方面拥有着较大的竞争趋势,起初普遍受到人民群众关注的是TACS技术,接着逐渐应用到了GSM技术,一直到2001年,在通信行业中不断的开展了2G和2.5G的GPRS技术。在现阶段,我国的各个通信行业普遍都应用了3G业务,并且以3G业务为主导进行了激烈的技术竞争。所以,在我国通信行业所进行的技术竞争方面,一直在激烈的发展,技术的拓展不断蔓延。

2.通信行业中技术竞争的战略调整

对于当前我国激烈的通信行业技术竞争,所突出发挥的则是自身的独特优势,并以自身的优势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独占鳌头。其中在我国通信行业中的移动和联通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中国联通所进行的3G技术模式,主要是先推行GSM,再推行CDMA,最后广泛开展3G技术。然而,中国移动的3G技术发展模式为:先推行GSM,再推行GPRS,最后推行3G技术,纵然拥有着相应优势的归CDMA莫属,可是在一定程度上却存在着庞大的投资额,同时在GSM要想对3G业务进行使用的时候,对于GSM的号码是需要更换的,通过细致的比较可以分析出,GPRS技术拥有着较少的投资额,同时还能够对GSM充分兼容,在对其使用的过程中较为便利[1]。

所以,中国移动通信业务对自身的技术优势相对看重,对新产品的推出是较为积极的,相对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具备的竞争力较为强大。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在技术竞争方面实施了有效的战略调整,在社会需求不断转变的情况下,确保了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二、价格竞争和战略调整

1.分析通信行业的价格竞争发展趋势

价格竞争在通信行业中是较为重要的竞争方式之一。例如:通信行业对全业务有效落实之后,中国电信由于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开展,使得中国移动运用价格竞争的战略与其比拼,将神州行、动感地带等业务中的返还金额不断提升。在此时,中国联通也加入了价格战略,主要将预存话费中的返还金额有所提升,对网通接手后,还将固网宽带服务型费用大幅度降低。所以,通信行业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运用价格战略模式成为了首选。

2.通信行业中价格竞争的战略调整

针对通信行业而言,需要将竞争战略展现其科学性,也就要将竞争的重点和难点认清,对于价格竞争的过分依赖性需要逐渐降低。因为利用价格战略可能会暂时的获得较为显著的利润,可是对于通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存在不利影响的,在新产品研发方面也会受到阻碍。例如:在现阶段,我国的人民群众逐渐提升的经济水平,对于一部分的产品价格很少去关注,虽然国产的手机价格较为低廉,可是人们还是会选择LG、三星、苹果等品牌手机,价格方面虽然较为昂贵,可是对于质量和功能方面提升了关注度[2]。

所以,通信行业需要将竞争的中心有所转化,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对于新产品的开发上要积极主动,抓住人们的需求点,将和人们需求相符的产品开发出来。运用这样的方式才可以受到人们的肯定,抢占先机,对通信行业的相对核心竞争力也会增强。在将服务质量有效提升的状态下,才适合使用价格战略,也就是将“物美”先保证,再确保“价廉”的关键,使用这样的方法才可以将稳定的通信行业发展模式得到保障。在战略调整的过程中,虽然对于服务质量严格关注,可是也不能够对产品的价格有所忽视,也就是对竞争重点的转移,不说明一定要将价格竞争放弃,纵然我国的人民群众经济水平上涨,可还是会显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还是会有小部分的人存在较差的经济条件[3]。

并且,人和人之间所具备的消费观念也不同,一部分人虽对产品质量相对看重,可是对于产品价格也不会忽视。那么,通信行业有必要进行产品的合理分层,将高档、中档、低档价格产品推出,从而对不同类型群众有所适应,同时要让产品质量得到保证。

总结

根据以上的论述,通信行业想要在严峻的竞争意识中稳固运营,就一定要将科学合理的竞争战略充分制定,并要对竞争的重点提升认知度,将服务质量增强,对新产品的研发积极开展,同时还需要进行产品的分层,让不同类型人的需求都能够适应,实现价格低廉、质量优质的原则,力求将技术优势有效发挥,从而将通信行业的竞争力增强。

参考文献:

[1]刘军.当前如何充分发挥行业监管部门的行政指导作用——兼谈通信行业规划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通信世界,2013,12(09):213-214.

篇12

关键词:建筑材料;应用;发展前景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new building materials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variety of products, product quality and technical updates, new building materials is a new genera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 produced in the traditional building materials based on the. The modern new building materials should be with the time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secondly to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ith ecological features can be helpful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new building materials is the development of pillar industry of building materials,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foster new economic point of growth,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 building materials;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s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能耗量也逐渐增加。面对能源问题的日益紧张,建筑节能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而建筑离不开材料,开发研制建筑节能新型材料,是建筑节能的根本途径。建筑节能就是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建筑能耗包含广义的建筑能耗和狭义的建筑能耗。目前所说的建筑能耗,常常指的是狭义建筑能耗。因此,现在我们讨论的建筑节能新型材料指的是维持建筑物正常使用过程中能耗低的建材。

一、发展节能新型材料的战略意义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降低建筑物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已越来越被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节能新型建材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建筑中合理采用各种节能新型建材,一方面可提高建筑物的隔热保温效果,降低采暖空调能源损耗;另一方面又可以极大改善建筑使用者的生活、工作环境。因此,大力开发和利用各种高品质的节能新型建材,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更是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 我国节能新型建材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更好、更快地发展,在品种、质量、规格、系列等方面能适应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需要,是我国建材行业所面临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节能建材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近年来,在科技部等支持下,针对我国具体情况,对绿色节能建材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绿色节能建材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建立了科学的绿色节能建材评估体系,形成了绿色节能建材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全过程控制的观点和与之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实施指南。

二、节能新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1、新型节能墙体新型墙体材料的品种较多,从目前的应用状况来看,新型墙体材料在墙体材料中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渐增加。新型墙体材料主要包括砖、块、板三个大类,如粘土空心砖、掺废料的粘土砖、非粘土砖、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复合板等等。从目前建筑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各地需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新型节能墙体,通过改变墙体材料结构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在这方面欧美国家的发展情况很值得借鉴,欧美国家的砖产量目前已经趋于稳定,并且在技术上向着大孔洞率和薄壁的方向发展。各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在欧美国家都有着比较好的发展,如混凝土空心小砌块主要向着装饰、轻质和保温隔热的方向发展,而加气混凝土则向着轻质和高硬度的方向发展。另外,国外加气混凝土容重普遍在 400—500kg/m3,非承重产品容重降低到 300kg/m3,且原材料大量采用工业废渣。另外,其他的一些新材料,如STP外保温板,粉煤灰砖在国外建筑市场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2、节能门窗门窗是建筑物热交换和热传导最活跃的部分,因此成为建筑热能消耗比较大的部分。因而,节能门窗的使用,对于建筑业的节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以采暖居住建筑的能耗为例,建筑物的热能消耗量主要由建筑物围护周围结构的传导耗热量和通过门窗孔的空气渗透量两部分构成。而使用节能门窗,一方面通过门窗型材自身材质的选择或增加断桥或穿条等办法提高门窗框的热功性能,同时通过使用中空玻璃、Loe玻璃保证玻璃的气密性和隔热性,另一方面,通过发泡保温材料减小门、窗边框和建筑物搭接之间的缝隙,减少由于门、窗的空气渗透而造成的热量流失。

3、节能屋面屋面也是热量损耗的重要通道之一。一般情况下,屋面的节能保温是通过将容量低、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并且有一定硬度的保温材料铺设在防水层和屋面之间实现的。因此,可选择的保温材料有很多,可以使用加气混凝土块、膨胀水泥板块、水泥聚苯板、聚苯板、挤塑板等板块状材料,还可以使用膨胀珍珠岩、陶粒、浮石、炉渣等散料加入水泥进行现场浇筑。再者,还可以采用膨胀珍珠岩、玻璃棉、岩棉等松散料装进袋中,铺在屋面或者吊顶上部。最后,还可以采用硬质聚酯泡沫塑料和粉煤灰、水泥为主的泡沫混凝土等材料进行现场泡发浇筑。

三、节能新型材料的发展对策及前景 目前,我国节能新型建材能否发展关键在节能住宅的推广以及相应带来的技术效应。当前导致节能新型建材发展遭遇尴尬的重要原因是,以前政府对节能住宅建设没有一个明确的导向,社会缺乏良好的节能住宅认识的氛围,消费者缺少选择节能型住宅的意识。针对节能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有如下具体对策。1、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宣传不到位,观念的转变滞后,造成目前推广的被动。利用广告宣传牌和宣传画廊,拍摄墙改和节能专题录像片,开办墙改和节能之声专题广播和墙改专栏电视节目,举办墙改和节能成果展览,多种形式做广泛宣传采用新型墙材建造节能建筑,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全民墙改选择节能型住宅和建材的意识。2、进行技术创新,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好建筑的基石就是建材以及墙材的快速发展。加快技术开发,重点组织开发高性能节能保温新型材料,以及大量利用固体废物生产的新型材料的技术、工艺和设备。还要通过对节能建筑材料的发展,结合建设发展的实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充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促进节能材料的技术进步。3、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政策措施

要健全法规,四部委要加快研究制定推进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管理法律法规,推进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管理法律法规的研究制定,各地建设部门、材料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抓紧制定相关的法规和实施细则,用足用好现有的政策,落实完善国家鼓励新型材料发展的税收政策。4、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技术标准

建设部和中国建材工业协会新成立的全国材料标委会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和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屋面、节能玻璃及其他节能建筑材料的标准体系,要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产业产品不断升级、规范产品技术的市场准入、规范节能建材产品的市场、淘汰落后、结构调整方面要作出积极贡献。 要适应建筑应用的需要,将节能新型材料的发展与提高建筑性能和改善建筑功能结合起来,使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新型节能材料,从而达到节能、保护耕地、利用工业废渣、促建筑技术发展的综合目的。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中采用了大量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这给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带来深刻的影响。以上仅对外墙外保温、新型节能门窗等新技术应用例证,从中已经看到施工技术与传统施工技术的不同,本人认为建筑节能工程的实施将带来建筑围护结构施工的巨大变化,部分施工工艺及标准随之也应做适当改变。 四、结束语:近年来,建筑工程领域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给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这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不但解决了过去传统施工技术无法实现的技术瓶颈,推广和引导了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的出现,而且新的施工技术使得施工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要勇于创新,大胆应用,并结合现代化科学管理,在建设工程施工生产中不断取得好成绩。同时,为不断推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加大建筑业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的力度,对建筑业新技术内容也应加以调整和补充,不断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参考文献:

[1]蔚鹏飞,建筑节能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2008.(12):125-125

篇13

[关键词] 新形势 发展 农村集休经济 现状

[中图分类号] F3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027-01

农村集体经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利于兴办村级公益事业,改变村容村貌;有利于发挥集体经营,更好地为农民提供服务;有利于提高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和威信,增强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有效化解农村矛盾、促进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

1 村级集体经济现状

1.1 农村基本情况:我市共辖76个乡镇,64个街道办事处,其中辖村的乡(镇)、街共98个,1385个行政村,农户558282户,农业人口2035265人,现有村办企业129户。

1.2 集体资源情况:全市农村可利用土地面积915万亩,其中农户承包面积676万亩、村集体机动地11.5万亩,村集体林地面积170万亩,集体拥有“四荒“及其它可利用土地面积95万亩。比例为71:1:18:10。

1.3 村集体权益情况:全市村集体权益累计261558万元。其中:村集体资产231457万元,资金51740万元,实有债权178366万元,实有债务200005万元。村集体权益平均最高的县区为高新区、其次为丰满区,分别达到3237万元和1512万元。城区平均高于外县市。

2 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2.1 缺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多数村既无资源也无资产,又无区位优势,没有可转化为集体收入的资源条件,发展集体经济无从着手。

2.2 缺少集体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有些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收入也比较高,但村班子及带头人的收入没有与村集体经济发展业绩挂钩,干多干少一个样,村干部创收积极性不高。

2.3 缺少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展后劲。有些村虽然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但大多数为资源发包或土地征占获得一次性收入,不具有持续性增长能力。

2.4 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超20万元的村占15.2%,总收入占88.4%;超百万元的村占1.2%,总收入占55%。村集体收入主要集中在几个有实力的村中,且大多都是城郊村、城中村,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张,在土地出让中获得了原始积累而迅速发展起来的。1385个村中,绝大多数的村除中央转移支付外,集体收入很少或基本没有。

3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及建议

3.1 明确目标任务

3.1.1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统筹推进。加强基层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组织保障。

3.1.2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通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

3.1.3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统筹推进。通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

3.1.4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乡村文化建设统筹推进。通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兴办农村文化事业,推进乡风文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3.2 加强政策支持

3.2.1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同时,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鼓励村集体参股领办创办建立在合作制基础上的经济实体、企业或其他新型经济组织。鼓励村集体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技服务组织以及农业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合作。

3.2.2鼓励村集体开展集体资源经营开发。鼓励村集体将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引导经济薄弱村利用集体所有的土地等资源,投资或参股开发收入相对稳定的产业。

3.2.3鼓励开展村集体土地整理。鼓励有条件的村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宅基地整理和零星自然村迁并。村集体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所增加的耕地,由村集体按照规定用途使用。支持有条件的村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村庄整治腾出的建设用地,在满足农村各种发展建设用地后,要首先复垦为耕地,经批准可将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调剂到城镇建设使用,其土地增值收益必须及时全部返还给村。

3.2.4实行村级发展留用地政策。市、县(市、区)要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预留用地空间,根据建设项目计划情况,年度土地利用计划要分配一定用地指标,保障农村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实施征地,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本地实际,对被征地农民探索采取留地安置等方式安置农民。

3.2.5稳步推进集体物业经济发展。鼓励“城中村”、“城郊村”等具有区位或资源优势的村,采用单独建设、异地购置和开发利用等方式,通过建设标准厂房、商业用房、市场摊位、仓储设施及盘活闲置校舍、旧厂房等固定资产发展村集体物业经济。

3.2.6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各类产业发展资金和优势资源向农村流动,鼓励各级各类人才、企业人员、城市居民,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支持或参与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对依法兴办各类经营服务设施、兴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等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按照出资比例,与村集体享受同等的贷款担保、贷款贴息、税收奖补等优惠政策。

3.3 加大推进措施

3.3.1财政扶持。由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专项资金,通过项目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每年重点扶持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同时,县(市、区)要安排相应配套资金,加大扶持力度。

3.3.2专项扶持。各级政府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基础设施、村级公益事业、土地整理、宅基地复垦、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等涉农资金项目,能转化为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要优先予以立项和扶持,并依法依规纳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管理和经营范围。

3.3.3奖励扶持。村集体新办企业三年内上缴的税收,由县(市)、乡(镇)政府在所分享的税收增量中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对村集体给予奖励扶持。

3.3.4扶贫开发。创新完善财政扶贫开发机制,探索建立扶贫开发与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结合的有效载体。对极少数缺乏发展条件、没有发展空间的特困村,可以县(市、区)为单位,通过在中心城市购置商业用房等方式,帮助村集体获得固定的经营或租赁收入。

3.4 强化集体经济管理

3.4.1建立风险规避机制。规范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运营管理,完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内部治理结构或组织管理机构,形成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四权”制衡机制。加强投资管理,明确责任主体,确保资金安全。各级农村审计部门要在开展村级财务常规审计监督的基础上,重点对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投入资金和收益管理等情况进行审计。

篇14

关键词: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重要性;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P309

网络与信息安全,是指计算机系统运转正常,不受到攻击、破坏,数据不被窃取、泄漏,网络服务正常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会的信息化,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网络和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它关系到了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用网和信息安全带来了威胁,计算机病毒层出不穷,人们个人信息泄露严重,这都给人们的经济和精神带来了重大危害,人们对于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所以,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完善十分重要。

1 网络信息安全的涵义

网络信息既有存储于网络节点上的信息资源,即静态信息,又有传播于网络节点间的信息,即动态信息。而这些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中有些是开放的,如广告、公共信息等;有些是保密的,如:私人间的通信、政府及军事部门、商业机密等。网络信息安全的涵义经过学术界的研究,已日益丰富起来并逐渐取得共识,通常大家认为主要应该包含如下四个方面:

1.1 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不丢失。就是说网络中的信息安全、精确且有效,不因人为的因素而改变信息原有的内容和流向。保证信息的完整性是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而破坏信息的完整性则是对信息安全发动攻击的目的之一。

1.2 真实性。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信息的可信度,主要是指对信息所有者或发送者的身份的确认。

1.3 可用性。可用性指网络资源在需要时即可使用,不因系统故障或误操作使资源丢失或妨碍对资源的使用。网络可用性还包括在某些不正常条件下继续运行的能力。影响网络可用性的因素包括人为与非人为两种。前者如非法占用网络资源、切断或阻塞网络通讯,通过电脑病毒或蠕虫降低网络性能、甚至是网络瘫痪等。后者如灾害事故(火、水、雷击等)和系统死锁、系统故障等。

1.4 机密性。网络信息的机密性是指网络信息的内容不会被未授权的第三方所知,即防止非法用户闯入系统、修改和窃取信息。从技术上说,任何传输线路,包括电缆(双绞线)、光缆、微波和卫星,都是可能被窃听的。电缆的窃听,通过电磁感应或利用电磁辐射来实施,其方式可以是接触式的,也可以是非接触式的。

2 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共享逐渐在全球得到了实现,与此同时网络与信息安全也受到了更多的威胁。网络与信息安全所受到的威胁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2.1 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征。互联网的本质就是通过计算机的联接实现信息共享,这种开放性的本性使得互联网在构设之初就忽略了信息的安全性因素。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信息共享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电子化商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隐私信息的安全性在互联网上需要得到保障,这与互联网的本性相悖。

2.2 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病毒。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病毒也逐渐成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要威胁。计算机病毒常常具有隐蔽性、潜伏性,而且还会随着信息共享而传染给其他的计算机,破坏性十分强大,会造成信息泄露、损坏,甚至导致网络堵塞等社会性危害。

2.3 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存在漏洞。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在程序编制上都存在漏洞,这些漏洞是黑客攻击计算机的入手点。黑客攻击计算机,窃取、泄露用户信息或造成其他破坏,给用户带来经济和精神上的损失。

2.4 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就我国来说,在网络与信息的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且网络处罚条例也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3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

3.1 互联网技术在经济领域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网民人数早已成为世界第一,而且人们对于网络的应用,越来越集中于商业性应用。电子商务近年来发展迅速,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创造了巨大的其经济产值,并且电子商务还会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建设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十分重要。

3.2 网络信息安全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关系密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渐应用到了我国各个领域,国家安全事物和人们生活与之息息相关。所以,网络与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关系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引起了国家和人们的广泛关注。

3.3 用户安全意识提升。由于计算机病毒层出不穷而且具有传染性,很多用户的电脑都遭受过病毒的攻击,遭受到了或大或小的损失。此外,一些公司不注重客户信息的保护,出现了信息泄露事故,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这些问题,都促使用户对个人信息的安全越来越重视。

3.4 网络发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未来会走向多样化,但是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征,信息共享程度增加的同时网络与信息安全所受到的威胁也会加大,所以网络信息的安全技术会一直被互联网需要。

4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

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和互联网发展的需要,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会是一片光明,但是其发展过程也会存在一些曲折。

4.1 市场需求逐渐增加。安全类软件的市场发展迅速,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逐渐增长,已经成为软件市场的重要卖点之一,并且市场上安全软件的需求还在稳步上升。例如在用户的移动设备方面,大量的垃圾信息和隐藏在应用软件里的病毒等都让用户们逐渐意识到安全软件的重要性。近年来,移动客户对于安全软件的需求骤增,移动运营商们也加大了对于移动设备安全软件的开发。

4.2 用户范围广。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普及,网络信息的安全保护不止普通网络用户需要,企业和国家的各个部门也都需要。所以网络信息安全软件的使用者很广泛,并且还有大量的潜在用户。现在,中小企业对于网络信息安全软件的需求很受重视,各软件开发商都在努力争取。

4.3 安全软件的开发向多元化发展。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有很多种,例如防火墙技术、虚拟加密网络技术、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软件开发商所开发的软件除了上述技术对应的软件外,还有杀毒软件、系统安全性检测软件等。不同的软件投资力度、收益率、市场需求均不同,导致软件市场存在多样性的竞争。因此,软件开发商们应该综合考虑自身资金、对口技术等实际因素,选择适合的软件开发方向,做好发展规划。

4.4 软件市场逐渐形成垄断性竞争。在软件市场上,虽然软件开发商越来越多,但是大企业对市场的垄断越来越强。一方面,由于大企业资金雄厚,对软件的开发投资力度大,并且软件技术具有垄断性,所以在软件开发水平上大企业越来越领先。另一方面,小企业的运行策略不成熟,影响力不足。安全软件市场上大企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现阶段可以促进我国安全软件的投资力度和开发水平,但也要防止大企业形成较强的市场垄断。

4.5 我国安全技术水平仍较落后。虽然我国在网络信息安全软件的研发方面发展很快,进步也很大,但总体水平仍落后与发达国家。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和软件的用户满意度都有待提高,所以,我国的软件开发商们要多多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增加合作机会,互帮互助,提高国产软件在本土的市场占有率。

5 结束语

互联网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使得网络与信息安全受到了多方面的威胁,所以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十分重要。而且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也要注重分析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光明又不乏曲折的发展前景,促进各安全软件开发商认清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软件开发方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安全软件的开发水平。

参考文献:

[1]陆成长,钟世红.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前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