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36: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音乐学科素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基本习惯的养成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基础
1.音乐课堂有着其他课程都需要遵守的基本习惯和要求,比如课前准备要做到整队快、静、齐。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
2.音乐课堂因为其自身特殊性,有着其他科目课堂没有的特殊习惯和要求。然而,要形成某种习惯,我们需要多次重复和强调。尤其是小学生,而在小学阶段通过多次训练习得的习惯,更容易延续到今后的学习。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我们需要重视基本习惯的养成。那么,音乐课堂特有的习惯有哪些呢?依笔者浅见,应该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正确的坐姿。尽管其他科目的课堂也要求正确的坐姿,但音乐课堂要求坐姿正确有着更重要的含义。比如,在平时音乐教学中,学生离不开歌唱。然而,正确的坐姿可以直接影响到歌唱时的气息状态,因此,音乐课更加强调学生保持良好的坐姿,注意发声时的坐姿以及演唱时的坐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留意学生坐姿是否正确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姿势。二是收放自如的“开口”。在音乐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看到一首新歌,尽管完全不会唱歌曲的旋律,但总喜欢拿起书本就开口哼唱。这种“开口”不利于培养学生认真聆听教师说话和歌唱的习惯,也不利于课堂纪律的组织。因此笔者认为,在音乐课堂上要特别留意学生的无意识“开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放声歌唱,但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而非扰乱秩序的胡乱哼唱。
二、音乐兴趣爱好的激发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催化剂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音乐兴趣爱好的激发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对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组织书本内容、多样化的呈现音乐表达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除书本内容,可以搜集更多的资源给学生欣赏。尤其是在学生接触民族音乐的时候,可以渗透一些文化性内容,增强学生的兴趣,避免枯燥的学唱。
三、唱歌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
唱歌教学牵涉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根据笔者浅薄的经验,将唱歌教学中的学生素质培养总结为以下几点:
1.养成认真聆听的习惯。在学唱之前,为了让学生对音乐作品形成大致的印象,我们需要让学生聆听作品。在小学阶段,笔者认为,要强调在学唱之前认真聆听音乐旋律的习惯。在最开始的聆听中,学生应尽量减少随意哼唱,为后面的学唱奠定基础,也为听赏教学形成良好的习惯。
2.形成良好的节奏感。小学生学唱能力强,旋律易上口的旋律很快就能学会,但在节奏感方面,教师应当多强调。在教学之前,可以针对某作品出现的节奏进行训练。通过模击节奏,在歌唱中划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当学生出现抢拍、托拍等情况时,教师需要重点教学击破难点。从小学阶段重视节奏的训练,肯定能为学习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注意歌唱状态。歌唱状态指的是声音的状态。在平时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会一首歌后,喜欢以喊叫方式进行歌唱,一味强调音量,忽略了与音乐情绪相吻合的声音状态。而且在喊叫中,学生容易走音、跑调。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我们需要重视歌唱状态的培养,这是学生提高音乐素养的重要方面之一。
4.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每首音乐作品都在表达一定的情感,音乐教育也是情感教育。因此,在学完一首音乐作品后,教师需要强调音乐应该如何表现更好,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多鼓励学生上台表演,以个别带动集体,挖掘表现力丰富的学生。
四、创造力的培养是音乐素质的翅膀
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在音乐教学中,尝试把创造性思想运用于课堂实践中,努力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这不仅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长处,还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激励学生锐意创造的开拓精神。
音乐教育改革以后,各种版本的音乐教材内容的编写都重视对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教师更应当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方面能力如果在小学阶段不及时培养,我想学生越长大就越难拥有创造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设计为歌曲旋律填写歌词、旋律创编接龙等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了音乐创造力这双翅膀,我想学生的音乐素养才能算真正上一个台阶。
小学音乐教育不是单纯的唱歌教学,而应该本着为学生终身爱好音乐、学习音乐的目标前进。小学音乐教育也是为今后学校或学生自己学习音乐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都应当思考如何从小注意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并为之奋斗。
一 、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必须以声传情、以情育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提高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
1、音乐教师首先应具备深厚的音乐知识素质。音乐知识实际就是音乐理论的掌握,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音乐学科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个精通语文、数学教学的教师不一定精通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乐理知识,教学中把自己掌握的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否则,长此下去,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2、音乐教师还要具备过硬的音乐技能素质。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声乐、演奏和指挥。声乐就是要求音乐教师要懂得怎样唱歌,不要求教师有多甜美的嗓音,最起码要能利用方法来唱歌,而且句句在调,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唱歌像说话,张嘴就跑调。演奏技能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本领,音乐课上能利用乐器如钢琴、手风琴等为学生伴奏,虽比不上演奏家但能让学生调动起学习兴趣。
3、音乐教师要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这种能力对音乐教师来说比其他课程更加重要。相对来讲,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的兴趣要大。因而,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往往不好控制。出现这种状况,教师不能简单地迁怒于学生,而是要因势利导,变“废”为“宝”,充分体现音乐教师应有的教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强烈的学习兴趣,是巨大的动力,兴趣使学生去思考研究他所喜爱的学科。在教学中,运用直接兴趣,把枯燥的乐理知识用有趣的方法形象地传给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注意了解学生个性和特长,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激发大家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1、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如在《数鸭子》一课中,我根据情境教学的原理,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充满色彩的自然画面:大屏幕上是一个美丽的池塘,池塘边上有各种各样同学们熟知和未知的花朵,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许多小草和小树,当学生走进教室,漂亮曼妙的自然景象首先出现在大家面前,引起同学们的无限遐想和极大兴趣。借助这种被点燃的兴趣,让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数鸭子》这首歌歌谣,配上我美妙的钢琴伴奏,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高涨,学习效果极佳。
2、注重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愉悦学生的身心。教师教学方法的应用直接决定着兴趣的高低。所以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在强烈的心理状态下,体验情感、参与学习,激发互动,这样能收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3、灵活运用教材,让教学内容充满童趣。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灵动,对新鲜的事情有着浓厚的好奇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充分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是多媒体,可以是情景剧,也可以是打击乐伴奏等等。
4、教学方式以游戏为主,让学生在“玩”中学。如在教学《大树妈妈》时,我先给学生欣赏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因为熟悉这首歌,学生兴趣盎然,还摇头晃脑地跟唱,然后我根据歌词表达的意思,把学生分成几组,以游戏的方式展示歌曲内容。又如在教学《郊游》这首歌时,我首先问学生:喜欢旅游吗?你喜欢去哪儿旅游?喜不喜欢到大自然中去玩?然后让学生准备到野外旅游的道具,我用钢琴弹奏着《郊游》,学生模拟野外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音乐素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1、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实现的保障音乐欣赏是学生音乐审美的过程,学生只有学会了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才能分辨出这首音乐作品里所蕴含的情感和审美因素,才能得到美的享受。要实现音乐对学生的教化作用,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包含的情感和审美效果,只能经过音乐欣赏来实现。因此,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爱好、扩大学生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鉴赏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我认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导,采用动静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的音乐认知途径和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第一,要引导学生“乐”听“会”听;第二,发挥视觉效应,视听结合欣赏;最后,我们可以采取结合表演欣赏音乐的方式来锻炼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2、对小学生音乐审美的锻炼
音乐审美的锻炼是新课标的本质要求在所有的音乐教育中,首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表现的各种要素,才能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然而,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只是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手段。而非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最终目的,它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培养具一定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人。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学习的基础阶段更加如此。对他们而言提高音乐的学习爱好及音乐素养是首要任务。因此,音乐课的教学应是以审美教育为主、德育为辅的教学。《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来锻炼学生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的丰富多彩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他们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音乐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通过音乐的熏陶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品行修养各方面不断得到教化和提升,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态度。
3、对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新课标的基石音乐离不开节奏,节奏是音乐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所有表现力的基石、灵魂、生命。因此,音乐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学生节奏感能力的培养,为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在培养和加强学生节奏感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着从生活中探寻节奏,并通过模仿和感知,去体会其中的节奏美,并能初步区别不同节奏之间的差别,来培养和锻炼他们感知节奏的水平。在模仿中学习,学生不一定要有高超的技能或出色的音质,每个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让学生在模仿学习中感知音乐的节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4、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课音乐素养
罗杰・诺斯曾说过“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①,音乐不仅可以让我们充实、愉快、轻松,它还可以调节我们的心情,陶冶我们的情操,锤炼我们的意志,以及培养我们的个性。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②。的确音乐它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整和人格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单一的去教授学生知识,更因该注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什么是音乐素养?他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什么作用?
“音乐素养”它包括了音乐素质与音乐修养,简单来说“音乐素养”是指人的全面、综合音乐能力 , 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基础。通常的音乐素养课程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名曲欣赏、作品分析、和声学等。(但是在小学里我们主要是学习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即能够演唱已学儿歌的谱子,在高段还要求可以听记简单的单音。)。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正是青少年成长期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营养,艺术在美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也有其非凡的位置。然而在音乐课上加强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意识的培养、集体合作意识的加强等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音乐素养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形成技能的过程中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二、为什么说音乐课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最好途径呢?
第一、学生仅仅通过学校里的音乐课来学习音乐素养是远远不够的,除了音乐课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外,我们还要结合家庭和社会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学校里我们可以通过节日里举办文艺活动,来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在家里学生可以参加一些特长班的学习,像声乐、小提琴、钢琴、等。通过各种途径,来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合作、探究、交流、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发展艺术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艺术素养,最终使其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趣,健全的人格品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人。
第二、我们要肯定音乐课是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最好途径。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首好的音乐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美化人们的情操,激发人们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④。例如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在非常的时期起了积极的作用及影响。但是现在的学生受网络和电视的影响,小小年纪唱情歌得现象很普遍,对于这种现象只能说明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还有所欠缺,这就需要我们做老师的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对于流行音乐我们既不能盲目的全部接受,也不能一杆子打死,而是要将其区分对待。
三、如何通过音乐课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完善评价机制⑤。本着这一原则为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第一、加强音乐理论的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尝试着改变以往一贯的教学方法死记硬背。例如:在学习《机器猫》这一课时,我不让学生看书,先给出一个没有附点节奏的乐谱,让学生打着节奏读歌词,再给出带有附点节奏的乐谱,让学生读歌词,请学生说出两次读谱有什么不同。学生们都说前一次比较死板,后者充满活力。当问到为什么时候,却没有学生能够说清楚,这时候我在来讲什么是附点节奏,它应该怎么读,为了让学生记忆深刻,我还讲了它是怎么来的(当然这是我依据理论知识自己创编的),我先给出两个八分节奏,问一个八分节奏等于几个十六分节奏,学生说等于两个十六分节奏,我将两个八分节奏中的一个八分节奏换成两个十六分节奏,接着我告诉他们有一个十六分节奏他很淘气,把自己抱成团就变成了一个小圆点,于是就变成了附点节奏。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学会了歌曲的演唱,还记住了什么是附点节奏,以及它在乐谱中的作用。还有一些其它的知识如切分节奏、力度记号、强弱记号等,我也是利用相同的方法来进行的,这样既使学生容易理解,又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提倡健康音乐的学习与欣赏。健康的艺术能使人生更加丰厚,良好的音乐则可以使人的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但是在小学阶段,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一上来就要求学生欣赏那些交响曲、小奏鸣曲、小夜曲等,而是应该由低段到高段循序渐进,从一些简单的欢快的儿歌开始,逐渐的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例如《多来咪》(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最美丽》、《溜冰圆舞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种太阳》等歌曲。到了高段也可以听一些健康的向上的流行歌曲,像前面提到的罗大佑的校园歌曲、配合节日创作的歌曲等。
第三、教学方法是获得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活动,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从人类有教学活动开始,也就有了教学方法的创造和应用。每次在备课时我都会问自己几个问题,(1)、这节课该创设什么样的情境?(2)、怎样引导学生讨论知识点?(3)、通过什么方法去表演歌曲?针对不同的课,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河北民歌《对鲜花》我采用了创编法来学习歌曲,先教第一段歌词在让学生根据日常知识来创编歌词,最后自学其余三段歌词;《蜗牛与黄鹂鸟》我采用了表演法,先学会歌曲的演唱,在进行小小音乐剧的表演,既锻炼了学生的动脑能力,同时也因为要做道具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当然和音乐的特性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心理感知是分不开的。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是最早的,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家,在他的教育哲学中,道德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其中“乐”即取得和谐的意思,他提倡的是以音乐来提高品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强调音乐对人思想的净化作用,他说:“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⑥。他认为,音乐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教育以外,还承担把人教育成美的人、完善的人。所以,一个人从小到大,对音乐情感的体验会随着社会实践、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而得到提高,同时也将会从中丰富自己的情感。
参考文献
[1]选自《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2009总第204期
[2]选自《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2009总第205期
[3]贝内特.雷默(BennettReimer).走向音乐教育的改革[M],音乐教育的哲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3
[4]教育部《音乐教学大纲》
【P键词】学前教育;音乐素养;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208-02
一、陕西省地方高校学前教育本科生音乐素养调查的重要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素养是指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过程中形成的音乐方面的素养和修养,主要包括幼儿音乐教育理论素养、幼儿音乐欣赏素养、幼儿音乐表演素养和幼儿音乐教育技能素养。开展陕西省地方高校学前教育本科生音乐素养调查,具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一,契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需求。在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过程中,音乐素养教育从默默无闻的边缘化角色越来越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技能。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就是全面深入地把握学前教育学生音乐素养的真实状况。唯有如此,才能构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接地气的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方案。
第二,契合用人单位的新要求。随着学前教育专业的遍地开花,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数量呈井喷式增长。陕西省所有地方高校都已开设学前教育专业,这其中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最为明显。陕西教育学院在2012年3月改制更名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后,举全校之力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使得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迅速扩张。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6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675人,2017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为867人①。陕西省2016年学前教育招教考试人数为1000余人。面对供求失衡的现状,用人单位相应提高了用人标准,对毕业生的音乐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陕西省地方高校学前教育本科生音乐素养调查基本情况
从2016年9月开始,课题组在咸阳师范学院、渭南师范学院、西安文理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等学校开展调研。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电子邮件调查等。共计发放问卷650份,有效回收610份;面对面访谈15人次,电话访谈24人次,电子邮件调查36人次。问卷发放对象、电子邮件调查对象主要为陕西省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对象包括陕西省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本科生。
(一)陕西省地方高校学前教育本科生音乐素养基本现状
第一,先天不足,学生入校前的音乐素养普遍较低。调查可知,入校前学生的音乐素养普遍较低,87%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在入校前未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仅有15%的学生选择“学过舞蹈、钢琴或其他乐器”。85%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接触音乐途径是通过网络、电视、电影等方式,82%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接触的音乐类型是流行音乐。这些现状造成的结果是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在接触音乐课程时,普遍感到特别吃力。在学习乐理知识时,识别五线谱需要近一个月时间;学习钢琴时,手指较为僵硬;学习儿歌时,唱歌屡屡跑调;学习舞蹈时,身体僵硬,动作呆板。
通过深度访谈,课题组对此现状的原因作了归纳。首先,大部分学生是通过文科或理科招生的口径进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文、理科招生中,考试内容并不涉及音乐素养相关知识,因此学生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语、数、外等文化课上,仅将音乐作为休闲放松方式;其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收入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乡镇中小学音乐教学水平较弱,音乐课程往往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学效果一般。对于农村普通家庭而言,课堂外的音乐学习费用较高,是一笔难以承受的支出。
第二,后天失衡,入校后的音乐学习效果偏低。在问卷调查过程中,84%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认为音乐学习效果较差。除基础教育阶段积累不足外,对于大学阶段学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访谈过程中,许多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任课教师反映课程缺乏相应的标准,例如钢琴学习应当达到的水平或者舞蹈学习应当达到的水平等,缺乏清晰明确的规范性,这造成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学习舞蹈和钢琴时缺乏严格的考核制度,导致学习效果较差;再次,音乐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学前教育隶属于教育学科,在陕西省地方高校中一般开设在教育科学学院,该学员师资队伍以教育学和心理学背景为主,具有音乐学背景的教师较少,且一般处于边缘化位置,对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缺少话语权。
第三,音乐教材质量总体偏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教材基本脱胎于专业钢琴教材,弹奏内容基本来自《拜厄钢琴基础教程》《哈农钢琴练指法》《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和《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等。这些练习曲目并没有契合学前教育专业特性,未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将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标准简单移植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标准上,造成学生音乐学习的畏难情绪和倦怠感。
三、陕西省地方高校学前教育本科生音乐素养提升策略
陕西省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音乐素养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这主要包括建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优化学前教育师资结构、
编写学前教育音乐教材和提升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这几个方面。
(一)环环相扣,建构逻辑严密的音乐课程体系
以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和省级幼儿园招聘要求为标准,遵循宽口径、强技能的指导原则,有机建构逻辑严密的音乐课程体系,将乐理、钢琴、即兴伴奏、舞蹈、声乐等课程科学合理地安排在不同学期。并且,明确每一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保证每学期课程的内在合理性和外在衔接性,即课程内在的教学目标富有操作性和合理性,契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课程外在的目标富有衔接性,符合音乐素养形成的客观规律,保证钢琴、舞蹈学习的循序渐进。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弹自唱的良好习惯,使其适应幼儿园弹唱结合的教学要求。保证琴房开放式管理,确保学生每周有足够的练习时间。从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出发,“理解音乐情感是重要的入门环节。音乐作品的创造者、表演者、聆听者都有各自不同的情感倾向和情感体验。”②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师范唱、学生跟唱”的教学方式,深入分析儿歌的情绪和内容,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分层次进行教学,综合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基本功训练,帮助学生解决动作协调性和舞蹈心理障碍等问题,提升学生舞蹈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二)因地制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编写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音乐教材
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不可或缺的条件是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的学前教育音乐师资队伍。一方面,引进外援,通过招聘高水平的音乐教师提升音乐队伍师资能力;另一方面,内部优化,通过系统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中力量,编撰适应于学生实际需要的学前教育音乐教材。“课程与教材编制是具有生成性和不确定性的动态形成过程。”③
优质的教材承担课程目标,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学前教育音乐教材要以学生为主体,应当避免过多的学理性阐述,而偏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教材选择上,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音乐水平,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在乐理训练时加强对学生五线谱识谱能力的锻炼。在钢琴曲方面,尽量选取内容简短、形象鲜明、朗朗上口的儿歌配合钢琴练习曲同步进行,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内容选择上,尝试加入本土文化资源,以富有民族特色的母语文化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度和文化自豪感。
(三)探索创新,采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
探索引用奥尔夫教学法,将钢琴学习、舞蹈学习与身体律动、节奏有效结合,在地域性文化和多元性文化中寻找平衡点,实现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情感性、律动性、传承性、趣味性的有机整合。奥尔夫教学体系是对现代音乐教育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其“教学主要特色总结为:节奏教学、身体教学和情感教学。”④理性建构契合陕西具体情况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其与陕北民歌、陕北秧歌、秦腔、华县皮影戏、关中道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路径,在其中寻找律动性、节奏性强的音乐片段,开展奥尔夫音乐教学。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融入富有陕西特色的方言、儿歌、童谣,促使奥尔夫音乐教育贴近幼儿生活世界。理性探索契合陕西具体省情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学方法,例如从“西安”、“咸阳”等地名入手,运用声势教学进行节奏朗诵;与奥尔夫乐器相结合,配合使用幼儿自己制作的简易乐器,进行节奏教学;与实践性、体验式、情境式相结合,开展融入幼儿生活世界的游戏教学。教学评价是音乐教育的反馈环节,我们要理性研究契合陕西具体省情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学评价,以提升W生综合素养为指导,摒弃传统的技能型单一评价模式,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目的人本化。
参考文献:
[1]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就业网.2016、2017届毕业生信息表[EB/OL].http:///,2017-3-2.
[2]于丽.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理论重构和实践生成[M].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2016.113.
[3]黄瑾等.比较研究视角下的学前课程与教材编制及其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1):61.
[4]于丽.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要特色[J].音乐时空,2015,(05):139.
作者简介:
白 婷(1995-),女,陕西洛川人,咸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
一、延展内容,拓展知识,自主选择,全员参与
以往的音乐课外活动,大多是为了应付学校及上级的各项工作,比如组建音乐团队等进行活动,参与面也非常窄,只培养了一部分的尖子生,内容也只是局限在合唱、舞蹈与器乐等方面。因此,从学生成长的需要考虑,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大胆地设计了一份音乐课外活动方案。先让教师与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音乐活动,然后根据教师的特长确定各个项目的指导老师、活动场地、活动时间,再根据学生的选择确定参加人员。这样,内容丰富了,知识延展了,参与面扩大了,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
二、挖掘与利用各种音乐人力与物力资源,做到细水长流,潜移默化
1.充分挖掘与利用社会音乐人力资源
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仅仅靠学校的一两个音乐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调动与挖掘社会音乐人,成为学生课外音乐活动的教师。为此,我们一方面因地制宜、因师制宜,引导学生对音乐有良好的接触和愉快的体验,同时也鼓励学生到社会优秀的音乐教师那里,进行一些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从而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的课外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了,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充分利用媒体资源
(1)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组织进行音乐知识普及讲座,让学生了解音乐的一些基础知识。
(2)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同时,着力介绍和提供一些优秀、经典作品的录音录像带,CD、VCD唱片等,供学生欣赏与借鉴。
(3)利用校园广播有计划地播放优秀歌(乐)曲,让学生时时感悟到音乐的魅力,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会用音乐来审美的能力。
3.充分利用宣传阵地
学校的宣传阵地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窗口。我们通过校园橱窗、黑板报、图书馆、阅览室等向学生介绍音乐知识,给学生创造成果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也从音乐家的身上汲取到许多优良的品质,陶冶情操。此外,还可以通过校园教育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课外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三、实效开展,形式多样,成效显著
1.拓展微型的音乐活动
这里所指的拓展微型的音乐活动是从音乐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发展而来的。学习完新的歌曲之后,可以建议学生把新学到的歌曲唱给自己的父母听,并且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表演,带上丰富的表情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这种微型的活动,不仅愉悦了学生自己,也给家庭带来了欢乐。
2.专题集体的音乐活动
此类活动以集体组织形式进行,基本上以班级为单位,具有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内容的多向性、活动形式的时代性等特点。由于面向全体学生,又具有很强的德育功效。这类活动主要包括:一方面是与节庆相结合的音乐活动,另一方面是与学校的专题教育相结合的音乐活动。这类活动需要与学校的各个部门紧密合作开展。
3.张扬个性竞赛性的音乐活动
竞赛张扬个性的音乐活动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选拔音乐特长生的最佳载体,可分为两类。(1)个体性竞赛。具体做法是:在班级选拔的基础上举行校园比赛。这样的活动,为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提供最佳的表现舞台,同时也进一步激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磨炼意志和毅力,增强参与竞争的意识和能力。(2)集体性竞赛。为了遵循面向全体的活动原则,我们经常开展一些班级音乐活动竞赛,要求全班参与人数不少于总人数的98%,如“校园歌曲演唱”班级大比拼、校园集体舞等。
4.充满趣味性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富有趣味性,就会调动起学生参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艺术实践中,学生的听、唱、奏、跳等兴趣得到满足,才智才能得到有效发挥。我们曾开展过一个“音乐大闯关”活动,形式类似于游园:先在每个教室里设置关卡,然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和爱好选择闯相应的关,顺利通过的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学生积极性很高,活动效果不错。
5.营造全员性音乐活动
全员性音乐活动在我校具有代表性的是“校园集体舞”活动。该活动是全校性的活动,全校师生人人都可以参与。学校利用每天的课间操时间,先集体学习一套规定动作,再由教师带领各班的学生,根据本班的特点编排一套具有本班特色、与众不同的舞蹈。各班在队形、动作上都有变化,在区级比赛上获得好成绩。
6.坚持服务性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不仅能让自己得到快乐,同时也能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这样就能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发挥音乐本身的服务。此类音乐活动主要包括组织慰问演出,如到福利院演出,为孤寡老人、弃婴残婴送去快乐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音乐教育 素质培养 素质教育
作为音乐教师怎样通过音乐教学来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呢?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及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对其进行教育、引导。
一、音乐教育有利于净化、升华人的心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它取材内容的广泛性及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学形式的趣味性,当你翻开教材仔细阅读,你会发现德育的内容非常广泛,无处不在。音乐教师巧妙设计构思,精心备课,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一堂课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启迪学生的心灵,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去影响、去改变学生、让他们在音乐中仿佛置身其中,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的谴责、热情的歌颂,全身心的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唤起他们的热情,培养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
二、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智能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认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认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开发人类智力、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们奋进的特殊工具,已被普遍认同,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纷纷加入到学习音乐的行列。经现代医学专家研究认为,认得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甚至有些科学家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音乐教育对开发右脑、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因素起着其它科学无法代替的作用。孔子、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不仅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而且对音乐的研究都有很深的造诣,正因为音乐对其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才帮助了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登上了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础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演奏时通过手指的灵活运用,对大脑的神经系统进行锻炼,使大脑更灵敏、更聪慧,同时训练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开阔音乐视野,获得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打好基础。
三、音乐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可以陶冶大学生的艺术情操,可以愉悦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浓厚审美情趣。当然,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是一个非常长期、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这种过程需要坚持,血药持之以恒的不断积淀。大学生应该明白自然和谐、社会良好秩序和社会正义,要抛弃自己那些比较龌龊的、阴暗的、低级趣味的想法,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自己高雅、文明、自然、和谐的人生品格,通过音乐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养成自己最有意义、最有人生价值和最有社会价值的价值取向。音乐艺术通美的结晶,启迪人类的思想内涵,感染人类的关爱情感。通过音乐教育这种非常轻松,非常美丽和非常爽心悦目的方式传达思想道德教育的真谛。因此,音乐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音乐教育可以给大学生一活生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音乐教育有助于身心健康素质的培养
优秀的音乐能使精神愉悦、情绪振奋,同时通过音乐听觉器官穿入大脑皮层,起到较强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增进健康的作用。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如跳校园集体舞、随着节奏做健康游戏、练习唱歌、学习乐器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环节学生的学习压力,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集体协作能力,对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都非常有益。
更多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多数受到过良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今天,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那些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美、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小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重视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五、借助教材,让学生感受美
一、教师层面
对于农村小学而言,音乐学科也列为“小三门”,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状:专职音乐教师配备数量与学校现状不符,配额远远不足;由于对音乐学科的不重视,音乐教师素质停滞不前;音乐教师因学校的教师队伍比较薄弱的原因,不得不变得一师兼多职,音乐老师兼职语数外的现象此起彼伏……音乐教师正逐渐丧失着以音乐育人的使命,学生成为“虚假”的主题。
“艺术素养监测”这一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项目的到来,让“小三门”之一的音乐学科教师如沐春风,焕发生机。她们开始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1.审视自身,重新准确定位
音乐教师在独立的音乐课堂中,扮演的是体验音乐的引领者,而绝非书面知识的灌输者。随着农村小学对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音乐教学所需的教学设施日渐完善,作为农村孩子的音乐引领者,我们教育孩子的不仅仅是歌声,也不仅仅是分析音乐,最重要的是找回音乐课堂最初的也是最核心的定位:以音乐育人。
2.明确音乐素养测试内容,充实课堂教学
在农村小学的音乐学科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为了避免出现音乐课被其他科目挤占,教学任务完不成的尴尬局面,众多的农村小学音乐课题出现这样一个失衡的现象:音乐教师更加侧重于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而经常性疏忽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农村孩子即使上了音乐课,却还是不会识谱,还是五音不全,音乐科目的学习不是全班性的学习,而是个别学生的爱好课……而事实上,音乐素养测试的内容,要求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两个方面双向提升,作为一名专职的音乐教师,我们在执行艺术素养测试的同时,实际上重视了音乐感知能力教学的教学空间,使得音乐课堂教学更加充实和全面。
3.及时自我充电,更好地帮助学生
学生音乐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其音乐课堂上的引领者的影响。作为农村小学的教师,我们更应该明白自身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力。曾获得全国首届新课程小学优秀课例评选一等奖的温州市教坛新秀陈怡老师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她执教的《赛马》中,从给学生介绍二胡的演奏技法、到揭题、再到模仿演奏体会作曲家思想等多处留白,给了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和艺术知识体验。再如瓯海区燎原小学林佳佳老师执教的《小星星的变奏》一课,学生在仅有的40分钟课堂中,既扎实掌握了两个声部旋律、节奏和配合,还欣赏到了音乐引领者林老师娴熟的钢琴技艺……作为学生而言,他们的收获往往比其他农村小学的学生多得多。全身心教育学生自己所拥有的已经远远不够,要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我们农村音乐老师更应该及时充电,时刻保持学习状态,这样才能慢慢缩小与城市间学生的音乐素养差距。
二、学生层面
随着素质教育方针的实施,艺术素养测试结果将分别作为小学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艺术评价的主要依据,同时也作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今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堂上,看到的再也不是因学业压力而肆意放松的场面,学生们普遍提高了对音乐课的重视,尤其是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更是用心体验音乐。
【关键词】小学音乐信息技术整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数字化校园”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信息技术为音乐学习创造了新的境界,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和已势在必行。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将改变以往音乐欣赏教学目标单一、内容陈旧、教学方单调、教学评价不全面、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等的弊端,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感受到信息技术创设的真实情境,针对问题,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浏览音乐欣赏专题网站,搜集相关的音响、文字、图片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处理,获得全面、立体的审美体验,了解相关文化,提升审美素养,同时也会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二、课题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近年来,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下,借助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的,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条件日臻成熟。
二是探究合作学习策略,所谓探究合作学习,就是根据学科教学内容确定问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实验、搜集和处理信息,与小组同伴合作交流信息,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课题实验研究目标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合作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自学了解与音乐作品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作者生平等,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聆听和感受音乐,使他们感受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的运动中的美和丰富情感,体验心灵的感动。同时,让学生依托网络资源,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而真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应用技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网络公德,从而真正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
3、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掌握运用 软件制作音乐欣赏专题网站的方法。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4、探索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学科整合是新课改中一个全新的理念,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我们试图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为推进音乐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全面整合、促使音乐新课改向纵深发展作出一定的理论贡献
四、课题实验研究的内容、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摸式,建立音乐欣赏专题网站,学生在计算机教室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网上自学、小组协作探究、会话讨论等一系列学生参与活动,建构起学生自己的音乐欣赏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我校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以五年级三班为对比班。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够比较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上网。
五、结论
我们进行的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题探究,探索的是在建构学习主义理论指导下,运用探究合作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在计算机教室中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新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通过实践研究我们认为:这种新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比传统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先进,课题研究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课题研究也锻炼了我们的教师队伍,同时课题研究的开展也加深了我们对小学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认识,解决了一些小学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中的技术性和理论性问题。 (上接第204页) 五、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体验。
关键词: 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教学现状 创新教学
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推行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通过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的音乐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音乐的情感和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情感共鸣中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但是,一些地区的小学音乐教学远没有落实课程标准,音乐教育效率不高。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下,学校往往忽视音乐等学生综合素养训练培养的学科教学,只是为了落实有关部门课程开设的要求而已。这样把音乐当做小科、副科,音乐课成为文化课的调剂课,这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是很不负责任的。学校层面的不重视,势必影响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导致老师轻视音乐教学。不少老师不管什么类型的音乐课,都是一样的教法,不重视学生学习情感的调动,使得本应充满活力情趣、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老师不能改变教材创新教法,不能联系学生的生活与时代特点,死板地就教材教学,使得学生渐渐失去音乐课学习的兴趣。学生没有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严重影响音乐教学效率,而且让学生失去很好的学习能力训练和提升的机会。当然,音乐课被语文、数学等文化课占用,有些家长对学生的音乐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等也是实情。
二、小学音乐课堂创新教学的思考
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素养,使其终身受益的活动。因此,我们针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应该调整心态,重新定位音乐教学。从教师的层面积极打造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素养的课堂。
1.教师引领,让学生爱上音乐学习。
教师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音乐老师首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地位,发挥专业特长,让学生感受音乐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美感,获得对音乐的学习和审美兴趣。如我在《春天的歌》教学中,就重视发挥引领价值,一上课,我就哼唱《嘀哩嘀哩》,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并在倾听中获得音乐的内容。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这首曲子中春天是如何表现的,让学生思考“嘀哩嘀哩”的部分是模仿什么的?然后,我提醒学生可以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加上动作,等等。让学生们再次倾听,并在“嘀哩”处加上“创意”的动作。如此,学生会生出音乐不仅好听,还比较好玩的情感。于是,他们就有了学习兴趣。而在学唱歌曲《春天来了》的时候,我还是自己演唱,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音乐表现能力,激起学生们想唱的情感。之后,让他们谈在歌曲中听到的内容,跟随教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如此,学生们就有情感投入,有学好音乐的渴望。
可见,我们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示范引领中感受音乐的美,从而有学习、交流和展示的欲望。
2.注重熏陶,让学生找到学习方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概念和理论,但音乐的魅力更多表现为只可意会的,是靠学生的感受、体悟和想象完成有效的个性化学习的。如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很少会识谱,因此,他们在音乐学习中基本是模仿学习,很难有学音乐的方法。我针对这样的情况,尝试重视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形式多样地学习一首歌曲,等他们都能听会了,唱熟了,然后让他们对照乐谱自己读读唱唱,在不断的操练中让学生像唱词一样唱谱。如我选择《茉莉花》作为训练的歌曲,孩子们会唱之后,进行小组合作,寓教于乐中他们学会看乐谱,注意对音高的认识,从而掌握这一概念。
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情感的调动,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听音乐,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诱导,让学生们在音乐享受中掌握知识,获得自主学习音乐学习能力。
3.学会欣赏,让学生获得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学习的较高要求是学生能对音乐有一定的欣赏评价的审美能力。这一能力是建立在学生能够听出音乐的乐感,能够在情感体验中获得个性化的所得。因此,我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如在《雪绒花》这首歌曲教学中,我没有空洞介绍这首歌曲的背景,而是先播放《音乐之声》中的相关片段,让学生们自己感受音乐的背景,在视觉冲击中感受雪花之美;在《雪绒花》倾听中使小学生感受到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首歌曲,从而培养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当然,音乐欣赏和审美能力需要学生体验的参与,学生只有体验才能获得音乐的感悟、欣赏和与美感。如《时间像小马车》学习中,我就先让学生谈谈马是怎么跑的,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然后视频展示自由的小马跳跃、奔跑的场景,让学生们在歌曲的倾听中融入自己的动作。如此,学生能够感受到乐曲传递的欢乐与愉悦,也能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可见,我们要增强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效果,需要创新教学思维和方法,也就是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的预设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兴趣爱好,把音乐教育与学生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在具体教学中,要根据学生音乐学习情况设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注重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引导感知音乐作品,在创新的教学设计中引领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艺术化的整合和加工,形式多样地开展“观看”“聆听”“学习”“演练”的课堂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度感知和创造力,让学生获得音乐素养和音乐的创新思维。
总之,虽然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但是教育者应该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引领学生爱上音乐学习,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学习的指导,加强学生学习情感的投入。发挥主动性,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体验融入,从而强化音乐听唱、表演和欣赏评价能力,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音乐欣赏信息技术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数字化校园”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信息技术为音乐学习创造了新的境界,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和已势在必行。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将改变以往音乐欣赏教学目标单一、内容陈旧、教学方单调、教学评价不全面、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等的弊端,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感受到信息技术创设的真实情境,针对问题,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浏览音乐欣赏专题网站,搜集相关的音响、文字、图片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处理,获得全面、立体的审美体验,了解相关文化,提升审美素养,同时也会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二、课题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近年来,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下,借助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的,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条件日臻成熟。
二是探究合作学习策略,所谓探究合作学习,就是根据学科教学内容确定问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实验、搜集和处理信息,与小组同伴合作交流信息,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课题实验研究目标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合作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自学了解与音乐作品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作者生平等,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聆听和感受音乐,使他们感受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的运动中的美和丰富情感,体验心灵的感动。同时,让学生依托网络资源,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而真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应用技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网络公德,从而真正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
3、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掌握运用软件制作音乐欣赏专题网站的方法。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4、探索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学科整合是新课改中一个全新的理念,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我们试图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为推进音乐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全面整合、促使音乐新课改向纵深发展作出一定的理论贡献
四、课题实验研究的内容、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摸式,建立音乐欣赏专题网站,学生在计算机教室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网上自学、小组协作探究、会话讨论等一系列学生参与活动,建构起学生自己的音乐欣赏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我校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以五年级三班为对比班。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够比较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上网。
五、课题实验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5年2月至7月)
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成员包括:一名教导处副主任、专业音乐教师三人、专业计算机教师二人,课题组成员要进行相关资料查阅、整理,要学习相关的资料、文章、制定可行性研究方案;学习并制作出冀版小学音乐第九册十册各单元音乐欣赏的专题网站,网站内容包括乐曲不同版本的音响资料、与乐曲相关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作曲家的图片、背景文字资料等。
2、实验研究初级阶段(2005年9月至2006年1月)。
这一阶段为初级探索阶段,在计算机教室中,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实验,对这种欣赏教学的模式进行设计,根据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对实验方案、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修改。
3、实验的深入阶段(2006.2——2006.8)
定期开展实验研究的研讨活动,如观摩课、研讨课,定期进行形成性的检测和阶段性的小结,并在实验的基础上整理典型的课例,教案、总结经验。
4、总结思考阶段(2006.9——2007.1)
六、研究成效
1.通过研究,提高了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协作能力得到加强,这主要表现在:
(1)通过在计算机教室中,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学生不仅能欣赏到不同版本的同一音乐作品,而且还能通过动画、图像、文字等信息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有效提高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鉴赏能力,拓展了学生对相关文化的了解,
(2)在计算机教室中,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音乐欣赏专题网站上的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得出结论,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得到充足发展。
(3)学生学会了“数字化”的学习,音乐欣赏专题网站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根据确定的主题自主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归纳、概括,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及处理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在网络上怎样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这比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都重要
2.通过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这主要表现在:
(1)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他们和学生一道操作,一起讨论,一起攻克电脑操作难关,其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有效提高了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2)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理解、掌握了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念和方法。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3.我们依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题研究,经过反复的实践、总结、反思、修改,探索出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网上探究——协作交流——知识(能力)建构——拓展延伸。
七、结论
我们进行的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题探究,探索的是在建构学习主义理论指导下,运用探究合作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在计算机教室中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新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通过实践研究我们认为:这种新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比传统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先进,课题研究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课题研究也锻炼了我们的教师队伍,同时课题研究的开展也加深了我们对小学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认识,解决了一些小学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中的技术性和理论性问题。
八、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在我们这次课题研究中中,我们研究的是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实验,只是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一个方面,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还应包括很多内容,例如: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如何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上的浩瀚的音乐资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在现代音乐学习新境界中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等等,这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希华:《现代学习理论评析》开明出版社2003年版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是教育的重要环节,落实素质教育,发展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审美教育课程之一的小学音乐学科,其改革与发展,同音乐教师队伍是密切关联的,结合本区音乐教育教学,将从学科教研团队建设及三级网络教研模式进行详细论述,力求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将学科教研与师资培训相结合,进行音乐学科研训有益探究,构建小学音乐学科研训一体化模式。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研团队;研训模式
教育是立国之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保障者,是教育改革的深入者,是新课程的实施者,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音乐课程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随着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具备高素质的综合性专业素养——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广博的文化知识、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这对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音乐学科研训模式,是我区全面推进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多年的音乐学科教学研究、师资培训工作中,我结合本地区音乐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对小学音乐学科研训一体化模式进行一系列探究与实践。
一、以点带面——学科教研团队的建立
(一)成立小学音乐学科中心组
为了更好地开展全区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实施审美教育,促进音乐学科全面发展,决定成立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音乐学科中心组。中心组由教研员领衔,现有成员九名,成员包括市级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校级音乐教研组长、校级骨干教师。学科中心组的成立旨在于发挥教研团队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服务带动全区小学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音乐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建立小学音乐学科片区教研队伍
我区地域较广,包含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以及新建城区三大区域,各区域的学情、师资、教学硬件配备等等都有巨大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开展研训工作,我们根据全区的地理地貌、交通线路、学校布局、音乐师资配备等客观因素,将全区划分为三大音乐教研片区,第一片区以中心城区为主,第二片区以新建城区为主,第三片区以城乡结合区为主。每个片区由片区教研组长负责,教研组长由音乐学科中心组成员担任,并配备教研组长助理协助开展本片区教研活动。每个片区由若干教育集团或学区构成,片区教研组即由片区教研组长、教育集团龙头学校音乐教研组长和学区中心小学音乐教研组长组成,片区教研活动由教研组组织开展。这样,既适应了不同区域对研训工作的差异性要求,又实现了全区研训工作的有组织、有实效的开展。
(三)组织小片区音乐教研小组
教育集团由若干区直独立校组成,并把其中一所综合实力强的作为龙头学校;学区由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和若干完小组成。教育集团或学区为相对独立的小片区,小片区内音乐教研小组由各校专任音乐教师组成,日常教研活动由龙头学校或中心小学组织开展。从音乐学科中心组,到片区音乐教研组,再到小片区音乐教研小组,形成阶梯式的音乐教研团队,各级音乐教研团队即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它的建设是音乐学科研训活动的重要保障。
二、从线到面——三级网络研训模式的构建
(一)师徒结对,共教共研
师徒结对是学校采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教师培训方式,是培养青年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直接性、简便性、有效性等特点。小学音乐教师徒弟结对在全区各校全面开展,我们根据各校师资情况,为刚入职的音乐新任教师安排一位本校或外校的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直接在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引领。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则遵循自愿的双向选择原则,由年轻教师自主选择指导教师。师徒结对后双方以指导教学设计、相互听课、评课等日常教学活动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研讨。同时,根据年轻教师教学成长情况,由指导教师指导其准备一节较高质量的校内观摩课或小片区教学研讨课,统筹小片区内音乐师资,共同备课、磨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小片区教研中产生的好课、优课,则进一步向片区或区里推广,以更高的平台锻炼教师,展示教师的风彩。
(二)片区联动,协作研讨
在学期音乐教研计划中,各片区每学期至少开展一节教学研讨课。每学期初召开教研工作会议以统筹安排各片区教研计划。
(1)注重研讨前的准备工作
开课教师选定开课课题,做好备课工作,并准备好教学资料和教具。音乐教研员、片区教研组长、片区骨干教师与开课教师进行集备,以试上、评课议课等方式调整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磨课。
(2)重视有效课堂的生成
日常的教学研讨课中,我们注重课堂的实效性、注意引导儿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儿童的学科兴趣的培养及音乐能力的发展。
(3)关注课后的评课议课
课后开展的说课、评课、议课活动是教师专业进步的重要途径。开课教师简单概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观课教师进行本节课的评课议课。通过对课堂教学中优缺点的深入分析研究,借助研训一体化这一平台共同解决教学问题。
(4)强调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反思即是对教学业务的反思,也是对教师自身的反思。课后教师的一系列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手段是否恰当、教学策略是否适当,教学效果如何,以及结合观课教师的评课议课内容,对本课部分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深入思考都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不竭动力。
(三)骨干引领,示范教学
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加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突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骨干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师德修养高尚、专业理论与技能扎实、课堂教学能力强、教学科研能力强。小学音乐学科也应当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骨干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研讨课、学科讲座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专业成长体会与感受,从而带动其他音乐教师的成长和提升。
(1)教学研讨课
教学研讨课是骨干教师展示教育教学能力的方式之一,具有直接性、有效性等特点。一节好的优质课,是骨干教师智慧的结晶,从课题的选定到教学的设计,从教法的运用到策略的灵动,从课堂的生成到教学的升化,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是骨干教师精心的设计,这样的一节课展示在观课教师面前,仿佛它不是一节课,倒像是一件“艺术品”。听完这样的一节课,澎湃之情油然而生,心中充满赞扬、充满期许——期许开课教师以后把课开得更好,期许自己也能把音乐课上得更精彩。由此可见,骨干教师的教学研讨课具有很好的模范榜样作用。
(2)学科讲座
开展学科讲座,讲究时效性,应反映当前广大教师在教学上急需充实的内容或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学科讲座要注重专题性,就教育教学的某个方面或某个点进行展开,即要有宽度也要有深度。音乐教育教学含概音乐教学论、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策略、音乐教学评价、音乐教学研究等方面。每位音乐骨干教师都有自身的优点,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学科讲座就可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擅长的一面。以新课标专题讲座为例,2011年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2012年区教师进修学校即组织专题讲座——新课标学习与解读,主讲者为区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精彩的授课赢得了阵阵掌声,朴实的语言不乏精练的词藻,可见主讲教师深厚的理论素养。通过这次讲座,大家清晰了新旧课标的异同,明确了教学方向。通过骨干教师的教学研讨课和学科讲座,形成辐射效应,带动其他教师增强专业发展意识,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大胆实践,敢于前进,为祖国的艺术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三级网络研训是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引领下,根据本区小学音乐学科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究而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音乐学科研训模式。这一模式通过教研团队建设,分级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在教研中强化了师资培训;通过教学引领,示范教学,提升教学研讨有效性,让教师在研训中获得了成长。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审美教育,以点带面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辐射圈,在研训一体化进程中,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曾霖声 单位:福州市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曹理.曹理音乐教育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音乐教学 音乐教师的责任 改善音乐教学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每个学生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并在音乐的作用下健康成长,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
一、音乐学科教学是音乐教师学习提高的教学
音乐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音乐教师把音乐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搞好音乐学科的教学。
1.音乐教师肩负的责任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其间主要学习我国优秀民族音乐作品,接触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初步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增强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和鉴赏力,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音乐教育以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使之淡化厌学情绪,激发学习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发展身心潜能;还能通过爱国主义歌曲的学习和演唱,加速德育内化过程,寓德于乐。
人的艺术素质如何,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从这个角度看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也是在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音乐教学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
音乐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音乐教师把音乐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搞好音乐学科的教学。在音乐课的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国家人才的起源, 音乐教师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能够启迪学生爱好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音乐教育是学习提高的教学
从教以来善于学习补充知识,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向老师学习,听优秀教师的课。从中发现有不少教师在读大学时,音乐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担任学校校乐队队长,专门负责学校各种演出节目的排练,对声乐表演及多种乐器演奏的技能在大学四年的校园和学习生活中得到充分发挥。当教师后发挥音乐特长的机会少了许多, “三天不练手生”,这句话说出了音乐教师需要练功和展露,展露之前的准备就是练功,所以音乐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尤为重要。近年来市区教育局加强中学音乐教师的培训,各级教育部门经常举办教师基本功竞赛,为中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提升、进步的平台。我也在这样的强化训练中,多次获得省市区教学竞赛第一名的好成绩。这对于提高中学音乐学科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中学生音乐人才的培养亦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改善音乐学科教学的途径
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来源于环境的影响,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与相应技能的发展更来源于环境的陶冶。“好汉难做无米之炊”这句话说得不错。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即使是专职教师,没有一定的教学工具,就拿不出相应的教学手段,没有一定的教学设备,就酝酿不出良好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音乐爱好,音乐专长得不到锻炼,也就无所谓发展,得不到发展,也就无所谓有效教学。学生的音乐素质就不能很好地得到发展,学校的音乐人才就不会展露出来,学校为此专门设置了音乐教室,努力实现音乐教学专业化。
以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手段服务于教学,不断开创教育教学的崭新局面。
1.应把初中音乐课设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即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音乐课作为与语文、数学等科目同等重要的学科来上。
2.应进一步激发音乐教师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音乐教师钻研教材、教好音乐的意识。多给音乐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这样做的目的是教师得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
3.应使学生在音乐方面应得到系统的、正规的、有效的教育,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国家未来的音乐人才的培养创造先决条件。
4.师资培训部门应给初中音乐教师搭建更多的培训平台。大部分音乐教师在音乐方面是有一定基础的,但他们对音乐的教学经验不足,对音乐知识与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还不能融会贯通。拓展音乐教师培训平台,提高音乐教师水准,从而使音乐教师对音乐课进行有效的教学。
5.应配备相应的音乐教学器材。音乐教学器材除了播放仪器外还应包括乐器,并且后者是很重要的,中国乐器和西洋乐器自然尽在其中。
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有各种各样的乐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比教师教唱几首歌或讲授简谱知识要高。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驱使下,有了这些乐器,他们就会主动有效地学习音乐方面的知识,许多爱好不同的学生迫切希望能掌握其所选乐器演奏的情况下,教师只要轻轻破解,学生就能弄清楚有关知识,同时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音乐人才,或许是以往教学中难以想像的。
音乐教育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搞好音乐学科的教学,能陶冶学生情操,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提高学生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并在音乐的作用下健康成长,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当前教育改革及发展的方向,也是教育新形势下对教师的更高要求。同时音乐教育方法要现代化,教学内容要现代化,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增选具有时代气息的新作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贴近学生,让中学生在音乐教育的天地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教学大纲
[2].音乐教育与教学法 谢嘉幸 郁文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 曹理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关键词:音乐课堂;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在各行各业都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也不甘落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渗入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课堂教学的主流。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及其融入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是每位音乐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重构课堂标准,打破教学与学生素养脱离的局面
一般的音乐课课堂,都是教师教学生简单的唱完课本上的歌曲就算完成了课堂任务,学生只要上课学会了一首歌就算是最大的收获。现《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音乐课时要从审美、兴趣、个性发展、弘扬音乐文化等各个方面出发;针对每个年级段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此一来,想要上好一堂音乐课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好音乐课也不是只要教会学生歌曲这么简单。音乐科教师需要重构课堂标准,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应着眼对学生学习方式上的研究和改变,改变以往那种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在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如:现在学生喜欢流行音乐,随着各种电视节目传播,《中国好声音》、《超级女声》等受到学生们的追捧。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需要老师的点拨。教师应该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流行音乐带到课堂来,指导学生鉴赏,使音乐课堂成为时代潮流与价值精神的展现舞台。实践证明,中小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要有宽阔的视野,保持开放的态度。音乐教师要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去体会理解音乐的内涵。如《保卫黄河》有着非常鲜明、生动有力的音乐形象,它以跳动起伏,生气勃勃的战斗精神构成它的声调特征,表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英雄儿女斗志昂扬的奔赴抗日救国战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巨浪的热烈场面,生动的刻画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在这一刻学生一定会受到心灵上的震撼,激发出爱国主义热情,以及顽强的斗志。又如欣赏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传说《梁祝》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被这优美的旋律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深深的吸引、打动。这些健康的音乐作品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此外,课外音乐教育环境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达到神与形的完美统一等等。我们必须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向学生进行音乐教育。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的素养
新的音乐课标为音乐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潜能的广阔空间和一个更有意义的教学领域。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经常给学生表演和表现的机会。唱得好不好是一回事,敢不敢唱是另一回事。表演的好不好是一回事,敢不敢表演是另一回事。鄢、爱跳、爱表现这本来就是孩子们的天性,这种天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渐渐地被磨灭了。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教师必须让孩子们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敢于大胆地歌唱、表演,就是一种自信心的培养,一种做人的勇气的培养,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培养。在小学音乐课程中,人文主题与知识机能的关系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音乐课程要求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同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有机地结合。其别重要的是,知识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发下才能够成为智慧。音乐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艺术的本质、特性,音乐课程应体现出其他学科所不能触及到的方面。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失掉了情感就没有了艺术。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触到音乐的本质,也才能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如《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手拉手”,通过《让我们手拉手》、《大家来唱歌》等歌曲,引导学生表现他们丰富、有趣的生活,反映他们的感受,学会同学之间互谅互让,珍惜友情,共享快乐,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懂得相互欣赏和共同分享,达到情感体验和提高审美素质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促进个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6801
音乐,作为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是其追求的首要目标。但是,在一些实际音乐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不注重优化课堂教学,导致学生缺乏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甚微。笔者认为,要想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更有效,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情境教学因其独有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之中,而音乐本身就是与一定的情境分不开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学生创设出适宜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这浓厚的情境气氛中,深刻感受到音乐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进而提高音乐学习的效果。
如在教学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下雪啦》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歌曲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主要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段《雪花飞舞》的录像,把学生很快带入冰天雪地的情境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乐曲是怎样把纷纷扬扬的大雪花表现出来的?”最后,教师再引领学生学习歌曲《江雪》。由于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适宜的浓厚的学习情境,学生很容易产生共鸣,并在欣赏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乐曲所表现的下雪时的淡淡的忧愁等等,由此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创设情境对于助推学生的音乐学习是功不可没的。
二、注重体验,引导学生亲身参与
新课标特别重视学生对各学科的体验感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教材的特点,为W生创造切身体验的机会,让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深深打动学生,使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达到有效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效果的目的。
如在教学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欢乐的鼓声》这部分内容中的《龙腾虎跃》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到鼓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鼓的喜爱之情,并通过鼓乐《龙腾虎跃》的欣赏,让学生真正领悟到鼓乐所流露出的情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在课堂教学时,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主要采取了引导学生体验参与的教学方法。课前准备好拨浪鼓、铃鼓、小军鼓、大鼓等乐器,然后让学生在亲自敲打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鼓的乐声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尽兴敲打真正感受到不同鼓声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基础上,教师再带领学生欣赏《龙腾虎跃》。这样教学,学生的参与意识浓厚,很容易被鼓声所表现出的氛围与情感所打动,比起教师费劲地讲解鼓的作用,可谓是费时少,效果好。而且这种亲自体验的学习方式也会使学生觉得音乐学习有趣、好玩,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多元融合,拓宽学生认知广度
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在音乐教学时,教师要具有融会贯通意识,注重音乐与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融贯通,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达到有效拓展学生的认知广度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目的。
如在教学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上册《闪闪的红星》中《嘎子嘎》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欣赏《嘎子嘎》歌曲的过程中,试着用音乐节拍为其伴奏,并从中感受到乐曲所流露出的情感。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要用开放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音乐学习。首先,教师询问学生“你们认识嘎子吗?你们对嘎子都有哪些了解”,然后向学生简要介绍电影《小兵张嘎》的主要内容,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嘎子的看法。这样一来,学生在了解《嘎子嘎》乐曲创作由来的基础上,再来学习音乐,感受定然会更进一层。通过多元融合以后,学生集历史学习、口语表达等为一体,有利于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