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7:51: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脊椎侧弯的治疗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退行性脊柱侧弯;矫形;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8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c)-028-02
Interbody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scoliosis
ZHAI Honglia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uimin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Huimin 25171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body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scoliosis in patients with the clinical results. Methods: From 2005 to 2009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scoliosis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87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3 cases of spinal decompression using a simple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maining 44 cases were treated by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treatment,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s well as improvement of Cobb angle of the investigation summary, the use of SPSS 18.0 software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wo groups in gender, ag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contrast (P>0.05), comparable. Results: The average Cobb angle in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The control group of 43 patients had 12 cases ineffective, the treatment rate was 72.1% good, 4 ca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effective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rate was 90.9% excellent. The SPSS 18.0 statistical software, χ2=5.13, P
[Key words] Interbody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Degenerative scoliosis; Orthopedic; Effect
退行性脊柱侧弯是一种发生在成年人身上的特殊类型的脊柱侧弯。患者多是由于椎间盘退变引起椎体半脱位,导致根性痛和椎管狭窄,体现为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1]。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多数伴有滑脱或侧方位移,所以治疗上较为复杂。由于该病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所以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本文对本院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评估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2009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患者共87例,随机分为两组。将采用单纯椎管减压术进行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50~74岁,平均61.4岁。44例患者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组。实验组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51~75岁,平均62.1岁。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46例患者前屈动作症状不缓解,76例患者感觉减退,46例患者腰椎为右侧弯,41例患者上腰段和下腰段2处弯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手术取常规背部正中切口,显露锥板、关节突等附件后,进行狭窄段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对受压神经根进行松解,对于患者中央型椎管狭窄且范围较广的患者,采用一侧半椎板减压的方式进行治疗,尽量保留其侧方的关节突,并对锥板深面的骨质及黄韧带进行切除。实验组患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术前方案,取常规背部正中切口后,以发生脊柱侧弯最明显处为中心,在导航系统的定位下,于需减压部位的上下阶段植入4枚椎弓根螺钉,并在需减压椎体植入椎弓根螺钉。植入椎弓根螺钉后对患者突出或狭窄阶段行半推板或全推板减压,剔除咬除的锥板及棘突软组织备用,并摘除椎间盘。手术过程中尽量将软骨终板全部刮除,实现松解受压神经根,对狭窄的神经根管进行彻底的减压。将连接杆按腰椎的生理弧度进行预弯,并安装在钉槽内。为实现对侧弯的理想矫正,安装完成后要利用加压装置对凸侧进行加压或在凹侧进行合理的阶段性撑开。将摘除下的备用碎骨从患侧植入椎间盘摘除后留下的间隙,探查神经根。放置引流管后结束手术。术后两组患者均进行抗感染和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定期复查。
1.3 疗效评定方法
以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分数为准,改善率为100%时为治愈,改善率大于60%为显效,25%~60%为治疗有效,小于25%为治疗无效。同时对患者Cobb角改善程度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有数据均进行计算机输入,以SPSS 18.0软件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以及Cobb角改善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后,详细结果见表1。
对照组43例患者有12例治疗无效,治疗优良率为72.1%,实验组中出现4例治疗无效,治疗优良率为90.9%。经SPSS 18.0软件统计,χ2=5.13,P
对两组患者Cobb角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后发现,对照组大部分患者在复查期间内侧弯、矢状位畸形以及半脱位均没有加重现象。实验组患者术前平均Cobb角度为39.11°,经治疗后平均角度为23.06°。
3 讨论
退行性脊柱侧弯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阶层,以椎间盘退变为发病的使动因素。患者由于椎间盘退变引发的撕裂磨损、椎间隙高度丢失后,使脊柱的后柱受力加剧,导致小关节突关节面磨损和退变严重,小关节的方向走行发生异常,咬合关系失常,进而引发小关节位置改变[2]。由于椎间盘关节突关节角度异常以及椎间盘高度改变等原因造成韧带松弛,椎体发生倾斜,非对称性的椎间隙塌陷在冠状面上形成侧凹,凸侧张应力加大,凹侧压应力加大,导致关节突关节的退变更为严重,关节突肥大增生,引起中央椎管和椎间孔狭窄,椎体稳定性丧失,椎管形态与神经根的关系发生变化,形成对神经根的压迫。神经根受压的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麻木,椎管或椎间孔狭窄的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3]。
对于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治疗要遵循稳定脊柱为首、矫正畸形和改善外观为次的观点,以保证患者脊柱稳定性为治疗原则[4]。内固定术自20世纪80年代首次报告被成功应用以来,由于其自身与组织良好的相容性、稳定可靠的固定作用以及较高的安全性等原因,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在保证患者脊柱稳定的同时,实现良好的畸形矫正和外观改善,并发症和复发率较低,应用前景非常理想[5]。本组病例中,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其Cobb角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矫形效果明显。在治疗效果上,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也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0.9%,证明了上述说法。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作为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治疗效果显著的方法,其手术过程也较为复杂。医师要根据X线片对冠状位、矢状位畸形、节段性椎管狭窄程度以及椎体半脱位的侧移距离进行准确了解,判断患者疼痛来源,确定减压位置。同时也要对患者的骨质疏松情况进行了解,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郑杰,张冬生,杨永宏,等.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25(6):705-706.
[2]王珏,王义生,刘宏建,等.退行性脊柱侧弯不同手术方式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6):18-19.
[3]何祖胜,白靖平,锡林宝勒日,等.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系统评价[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28(5):420-421.
[4]郝定均,温世明,窦榆生.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3):145-146.
[5]刘海鹰,周殿阁,王会民,等.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外科治疗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2):1066-1067.
1临床表现
临床上多见受凉、腰部扭伤及其它病因引起腰痛患者。患者主诉多为腰痛,向前弯腰时明显。查体可见脊椎侧弯,腰椎向肌肉痉挛侧侧弯,腰椎棘旁压痛,腰部功能明显受限。
2治疗方法
银质针治疗,局麻下于腰脊椎旁压痛点进针,约20支,以YRX-1B银质针加热巡查仪加热30min,嘱其针孔三日不沾水,休息三日后继续治疗,期间针刺部位予微波照射治疗。
3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 治愈:腰部疼痛、侧弯完全消失,腰部活动正常。好转:腰部疼痛减轻、侧弯好转,腰部活动基本正常。无效:症状无改善。
4典型病例
患者,女,47岁,反复腰痛10年,加重20天入院,下肢放射痛以左大腿后侧明显,查体:腰椎侧弯后弓畸形,腰椎脊旁压痛,以L34、L45、L5S1明显,直腿抬高试验双侧70°/(-),“4”字试验(-),双下肢肌力感觉正常,跟、膝腱反射对称存在,巴宾斯基征阴性。入院查X线片示腰椎骨质增生,腰椎左侧弯畸形(腰3椎体为中心侧弯14°),曲度反弓。
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入科,予0.9%氯化钠注射液加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5静滴抗炎,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滴脱水,两组1/日,3日,患者腰痛有所缓解,第四日予银质针治疗,局麻下于腰脊椎旁压痛点进针,约20支,以YRX-1B银质针加热巡查仪加热30min,嘱其针孔三日不沾水,休息三日后继续治疗,期间针刺部位予微波照射治疗。一次后疼痛缓解,三次后腰椎侧弯、后弓好转,四次治疗结束后出院,回访无复发,行走时无侧弯体态。
5体会
受凉、腰部扭伤可引起腰部疼痛,疼痛致一侧椎旁肌痉挛,从而破坏了腰部原有骨骼、肌肉、韧带的系统平衡,即可导致腰椎恻弯。 转贴于
银质针疗法使针刺与热疗结合,通过热的传导至病变部位扩散至周围病变部位,疏通经脉,行气活血,改善体内深层软组织病变部位发生的血供不足及营养代谢障碍[1],从而达到消除炎症反应、增加局部血供、松解肌肉痉挛3种功效。研究表明,银质针传导热能远比一般金属快的多,银质针艾火灸时皮肤进针点温度多在43℃~51℃之间,组织温度37℃左右,热能传导直接作用到病变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治疗后病变组织血流量增加50%~100%,达到消除或减轻肌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病变,促使肌痉挛自然消失,达到无痛或减轻征象,通过此机制解除炎症致痛、缺血致痛、痉挛致痛,达到“去痛致松,以松治痛”的治疗作用[2~3]。
生物体在微波场的作用下其带电粒子与极化分子剧烈运动而相互摩擦产生热效应。热效应可使局部组织血管扩张,血循环加速,组织代谢增快,白细胞吞噬作用加强,促进局部病理代谢产物吸收,产生消炎、清肿作用。温热作用又可解除肌肉痉挛,清除堆积乳酸而使疼痛缓解。
故银质针联合微波具有解痉、消炎、止痛的作用,对于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腰椎侧弯有着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施锋.温热银针治疗腰臀部软组织损伤87例.中国针灸,2000,20(3):178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
中图分类号:R68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2)05―0051―02
CSS是由于椎体发育缺陷导致的脊柱畸形。根据椎体发育的异常可分为3型:椎体形成不良(半椎体或楔形椎)、椎体分节不良(单侧骨桥或融合椎体)和混合型。半椎体畸形是先天性脊柱侧凸中最常见的类型(46%),临床上常见的半椎体有3种形式:半椎体上、下端生长板发育良好,称之为完全分节型,仅有一端生长板发育,另一端与相邻椎体融合,称为半分节型,半椎体无生长板,两端均与相邻椎体融合,称为未分节型。半椎体本身具有生长结构,有导致脊柱侧凸或者侧后凸畸形的潜在影响力。半椎体是CSS的最常见原因,保守治疗常无效。对CSS的治疗方式多样,我院骨科自2009年8月―2010年8月共采用单纯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治疗CSS患者30例,随访显示均获得了满意的矫形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6~15岁,平均11.8岁;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完全分节半椎体23例(5例为2个以上半脊椎),部分分节4例,未分节型3例。下肢感觉过敏(伴侧后凸)1例,术前有下肢感觉减退、肌肉萎缩1例。合并椎管畸形12例,脊髓栓系9例,脊髓空洞6例,脊髓纵裂3例,泌尿系畸形5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
1.2术前准备(1)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凝血、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检查。(2)术前拍全脊柱站立正侧位片、左右Bending位片。测量Cobb角,评价脊柱柔韧性,预测侧弯矫正度数。(3)术前均行脊髓MRI、CT等检查,确定半椎置及与相邻椎体的关系,了解椎管内有无畸形、脊髓纵裂。(4)心肺功能检查,并评估手术耐受程度。
1.3手术方法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取俯卧位,腹部悬空,以顶椎为中心做后正中切口,骨膜下剥离显露脊柱后方直至双侧横突。经透视确认,于半椎体上、下相邻的1~2个椎体内植入椎弓根螺钉,并于凹侧置预置棒,然后去除半椎体后方棘突、椎板,显露和保护该平面的硬脊膜和神经根。c形臂透视确定半椎体椎弓根入点,开口器扩口,冰盐水冲洗下用磨钻沿椎弓根向下磨除,随时探查椎弓根内壁以保证内壁完整,磨钻向前磨至半椎体上下终板出现,刮匙小心清理半椎体松质骨后凝胶海绵止血,去除椎弓根外侧壁并磨薄椎弓根内壁,于椎体横突基底部截断横突,胸椎则要切除肋横突和肋椎关节,于凸侧固定棒并压缩关闭椎间隙,注意观察脊膜有无皱褶及骨性挤压,凹侧辅以撑开固定,如有前、后凸畸形亦同时矫正。术中唤醒患者,确认双下肢运动正常后,将切除半椎体的自体骨行椎板植骨融合。切口留置引流管,逐层关闭。术后3、6、9、12个月复查站立位脊椎正侧位片,佩戴支具6个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Cobb角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60min,术中平均出血500ml。应用自体血回输机,输血平均100ml,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无神经症状及内固定断裂病例,畸形获得良好矫正。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手术治疗指征和时机一般情况下先天性脊柱侧弯起初发展缓慢,随着脊柱的两个生长高峰出现,侧弯度数会快速发展,以至于出现神经系统、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损害影响生活质量。Akbarnia M等根据200余例各种类型、不同部位、未经任何干预的CSS患者的长期随访,认为骨桥合并对侧多发半椎体畸形进展最快,而单侧骨桥要比同侧多发半椎体畸形进展更为迅速,畸形进展最快的部位在胸腰段,某些畸形并不恶化,如融合椎、闭型半椎体等;某些部位畸形应尽早手术,如腰骶部畸形,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倾斜;某些部位畸形需要定期随访,如胸段半分节型半椎体或楔形椎,如畸形进展则应及时手术。本组病例均为T10~L4节段完全分节型半椎体畸形,根据AkbarniaM等的结论,具备手术指征。
关键词:360°全椎体;肿瘤;切除;重建
脊柱肿瘤发病率占全身骨肿瘤的5%左右,以胸腰椎肿瘤多见,并且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手术干预是主要的治疗手段[1]。术式主要有:全脊椎切除术,蚕食切除技术,蛋壳切除技术[2]。三种技术各有利弊,相比之下全脊椎切除术被国内外学者公认为理想术式,对于同时波及附件和椎体的脊椎肿瘤能够一次性通过从后路联合后外侧入路行全脊椎360°整体切除与椎弓根固定重建,成功规避开胸的风险,减少创伤,减少手术次数[3]。2008年2月~2012年4月,我院对5例胸椎骨肿瘤患者成功实施了后路一期手术 360°椎体全切重建术,手术成功,疗效佳,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35~65岁,平均53岁。病程4~21个月,平均13.5个月。肿瘤波及单个椎体3例,相邻2个椎体2例。病理类型: 3例单一椎体T6,T8血管瘤,1例T9和T10相邻椎体血管瘤,1例T10骨巨细胞瘤。
1.2临床表现 5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胸背部刺痛,伴随夜间痛,严重者疼痛在短时间内进展迅速,严重影响夜间睡眠,口服止痛药无效,肌注降钙素疗效一般。其中 3 例表现为慢性脊髓压迫症状,体检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锥体束受损,膝踝反射亢进,行走时呈痉挛步态;病变椎体不同程度的压痛和叩痛,感觉障碍平面不确定,双下肢肌力Ⅲ~Ⅳ级。按Frankel分级,D级3例,E级2例[4]。
1.3影像学检查 3例血管瘤X线平片均未见典型椎体型的栅栏样改变,可见椎体压缩骨折;CT片均可见骨小梁密度增高,稀疏和残余骨小梁代偿性增生。1例T10骨巨细胞瘤X线片示溶骨性改变、囊性破坏、椎体塌陷[5]。5例患者常规行ECT全身骨扫描,了解肿瘤病灶有无转移及其全身分布情况。
1.4方法 积极术前准备,术前行X片、CT、MRI等检查,确定肿瘤的位置,累及的范围,有无软组织浸润,因术中切除椎体时出血汹涌,强烈建议术前行血管造影,了解血供情况,尽量行术前血管栓塞,术前备血至少3000ml,术前活检明确肿瘤性质,若为血管瘤,术中建议使用自体血回输装置[6]。术前予以支持治疗,调整机体内环境,严格掌握手术指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性锁骨下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桡动脉穿刺检测动脉压,及时反映血容量和心功能的变化,减少误差。取俯卧位,采用后正中入路,显露病椎上下三个椎体的椎板和关节突,仔细剥离竖脊肌,尽量减少出血,至少上下各两个节段植入合适规格的椎弓根螺钉[7]。至此进入此术式关键性的两步操作:第一步全椎板的整体切除,整体切除全椎板可明显减少出血,并减少肿瘤细胞播散,术中注意彻底清除病椎周围的软组织,紫世霞清楚显露神经根管和椎弓根,避免损伤,使用静脉针套管引导无齿骨科线锯紧贴椎弓根内侧壁穿过,直视下神经剥离器保护神经根,截断一侧椎弓根,同法截断另一侧,骨蜡封闭椎弓根断面,仔细操作保护好神经根。第二步前方椎体的整体切除,钝性分离椎体前方的软组织,注意保护上下腔静脉和主动脉,压肠板预弯建立临时工作通道,保护前方重要软组织,置入线锯切割一半椎体,安装预弯的连接棒,切割另一半椎体,自上一椎体的下终板和下一椎体的上终板切断,操作别注意保护好脊髓,小心取出整个椎体,将填充好骨质的钛网置入(最好取髂骨植骨),安装另一侧已预弯的连接棒,适当加压,注意此处间距不能大于正常间距[8]。此处出血量大,加快输血输液速度。冲洗后进行鼓肺试验,术中术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术中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术后维持,逐步减量;神经节苷酯营养神经,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9]。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复查,检查双下肢触痛觉及肌力,常规摄X线光片和CT检查,了解椎弓根螺钉及钛网有无松动、椎体高度有无丢失,病灶是否复发、脊髓功能恢复进展和疼痛缓解程度[10]。
2 结果
手术时间 280~400min,平均300min;失血量为950~5350 mL,平均2050 ml,术中输血800~5400ml。本组未发生1例神经根和脊髓损伤的并发症。5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3.5年.平均27个月。5例患者均等到稳定固定,术后近期和远期椎体高度无丢失,胸背部疼痛和下肢神经压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前Frankel分级,术前D级2例,术后1例恢复至E级,1例仍为D级;木前E级2例,术后仍为E级。随访中,未出现椎弓根螺钉及连接棒断裂,钛网松动及脊柱失稳,植骨融合良好(如图1~4)。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恶性肿瘤的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尤其是骨科内固定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导航介入技术的日新月异,这些都促使过去不能手术的患者成功的进行手术成为可能。
360°全椎体切除技术和蚕食及蛋壳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①从椎体外逐步咬除椎体骨质的蚕食技术和从椎体内逐步刮除的蛋壳技术都不可避免的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并且手术时间明显延长,进一步加大出血量;360°全椎体切除技术可明显减少出血量,并且术前可行介入手术栓塞供应病椎的血管[11];②术中蚕食技术和蛋壳技术因为不能分辨肿瘤界限,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术中肿瘤播散;360°全椎体整体切除有效规避了这个风险。③360°全椎体切除技术一次手术解决肿瘤切除和后路固定两个问题,减少多次手术的创伤。但是肿瘤涉及超过3个以上的连续节段成为本技术的相对禁忌证[12]。
此技术中有两个关键性操作步骤:第一步全椎板的整体切除,第二步前方椎体的整体切除。这两步操作要直视下进行,要格外小心,仔细保护好脊髓和神经根。
参考文献:
[1]廖诗尧,陶惠民.脊柱转移性肿瘤外科治疗及其预后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6):1618-1619.
[2]肖建如.脊椎整块切除术给脊柱肿瘤治疗带来的思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8):620-621.
[3]蒋成,叶俊武,蔚芃.经后路全脊椎切除同期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5):547-550.
[4]范彧,赵宏,仉建国,等.脊柱转移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探究[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2,5(1):27-31.
[5]何晓斌.胸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术方法探讨[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5):487-489.
[6]李建民.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现状与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23):2203-2204.
[7]沈彬,孟阳,赵卫东,等.症状性椎体血管瘤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3):251-256.
[8]肖建如.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12,22(9):652-657.
[9]张彬,湛梅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后路360°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25例[J].医学信息,2011,24(9):6234-6235.
[10]薛文,钱耀文,刘林,等.全椎体切除治疗合并脊髓压迫的症状性脊柱血管瘤[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0,9(4):359-362.
【关键词】 椎弓根内固定;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
胸腰椎骨折患者会伴随神经损伤或脊髓损伤,其中最为普遍的是脊柱损伤。对于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重建胸腰椎稳定功能非常关键。而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对胸腰椎的畸形矫正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减压彻底、固定峰强、安全的优点。本文在3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实践中,对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治疗进行了探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3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包括20例男性患者和14例女性患者,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8.6岁。34例患者中有8例T12骨折,15例L1骨折,5例L2骨折和2例L3骨折。根据Rrankel分级将有无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A、B、C、D、E五个等级的分级。A级(4例):损害完全,骶段S4-S5没有感觉,运动功能未保留;B级(5例):损伤不完全,骶段S4-S5感觉存在,运动功能欠缺;C级(4例):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D级(11例):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至少一半以上的肌力大于三级;E级(10例):运用功能与感觉良好。
1.2方法
1.2.1经椎弓根内固定装置:连接横杆、自锁螺钉、正反螺纹角度螺栓和螺纹套筒等组成 AF系统。在螺纹套筒中角度螺栓通过延长发挥轴向撑开作用,运用角度螺栓恢复脊柱的生理弧度对螺帽进行拧紧锁定。横连器、矫形棒、“U”形椎弓根螺钉组成FJ 脊柱内固定系统,将恢复椎体的高度撑开,运用矫形棒预弯的弧度对骨折后的后突畸形进行纠正,对脊柱骨折的不同程度损伤都有有效的治疗。
1.2.2方法:患者取俯卧位,连续硬膜外麻醉,中心为骨折脊椎作后正中纵形切口,将皮下组织、皮肤切开,沿棘突两侧对胸及腰背筋膜进行切离,实施椎板骨膜下剥离,向两侧对骶棘肌至横突处进行剥离,运用自动牵开器牵开。依据椎弓根定位法,在伤椎上下脊椎两侧的进针点处,用手钻定点钻孔,凭借掌力转动钻入,进针方向与椎体终板平行、与椎体后缘垂直,向中线倾斜l5。插入,其插入深度为30mm,并对周壁进行探针探测,对正确的定点定向进行提示。进针方向由摄片证实,对4枚椎弓根螺钉进行植入。应用AF的患者,对角度螺栓套筒组合进行安装,已植入的椎弓根螺钉随钉尾球面螺帽的旋入,作30。的扇面运动,对所规定角度的角度螺栓进行固定,矫正骨折的畸形,对生理弯曲进行重建。针对压缩性骨折,沿纵轴撑开,充分伸展后纵韧带、纤维环以及前纵韧带,对椎管内骨块进行牵动以复位,使椎体高度得到恢复。使用FJ的患者,预弯矫形棒,拧入椎弓根螺钉,钉尾的“U”形槽内进行矫形棒的置入,顶丝旋入,进行防胀帽圈的安装,下端螺钉锁定,沿纵轴撑开上端螺钉处至合适长度后,将上端螺钉锁定。减压患者可行椎管减压,并对横连器进行安装。置负压引流伤口,逐层对切口进行缝合。
1.2.3术后处理:患者取平卧位,给予抗感染,脱水、止血,内服养血活血之剂,48小时内将负压引流拔除,术后锻炼腰背肌,8 周后带腰围可下床活动。
2 结果
34例患者中,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等并发症未出现,骨折及后凸畸形在X线平片检查显示为复位、矫正良好。通过5个多月的随访,患者的神经恢复评定为:A 、B 级各1例患者的恢复不明显;C级2例患者的恢复不明显;D级全部患者恢复良好。
3 讨论
常见胸腰椎骨折的致伤原因有交通事故伤、高空坠落伤、重物砸伤等。作为胸腰段脊椎骨折的治疗,胸腰段脊椎的序列和椎管容积的正常恢复尤为重要,通过受压脊髓进行减压,得到可靠固定。但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应用最为关注的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虽然该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非常有效,但该方法得不到有效应用时就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目前,椎弓根钉的内固定系统较多,特点也不同。操作较为简便的是AF,且固定可靠。通过临床实践,表明内固定系统的种类选择应满足操作的便捷要求,并且医生对手术的操作要非常熟练,以有效发挥手术的治疗优势。在胸腰椎段脊椎骨折的治疗中,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创伤较小、简单的解剖、少量出血都是该手术方法的良好特点。另外,依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骨折复位、减压、椎管探查等处理,可有效恢复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对手术的成功和疗效有很好的作用。
总之,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非常的好,其手术简单、解剖位置明确、对骨折的复位和纠正非常有效。此外,在术后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可促使病情的进一步康复。
参考文献
[1]严小虎,常山,刘站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选择[J].实用骨科杂志,2008,14(11):673-674.
[2]杨雄健,吴俊哲,苏培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手术固定加中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0例[J].江西中医药,2010,41(7).
[3]吴占勇,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失误和并发症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