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核算案例分析范文

会计核算案例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6: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会计核算案例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会计核算案例分析

篇1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会计处理;可比性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PerformanceContracting),简称EPC)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基于市场的节能新机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合同能源管理定义为: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相关政府部门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企业的扶持力度,国内节能服务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众多节能服务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会计核算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公众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合同能源管理业务较为特殊,具有多种运营模式,包括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融资租赁型、混合型等不同类型。目前,《企业会计准则》及其指南、讲解、解释等尚未就其会计处理进行明确规范,会计实务中存在多种核算模式,各种会计处理方法差异较大、对会计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给会计信息可比性和资本市场稳健发展带来较大挑战。本文将以一家拟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挂牌公司的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作为典型案例,针对其会计核算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案例背景

某节能服务公司(乙方)拟在新三板挂牌,其于2014年9月与某钢铁公司(甲方)签订“烧结厂烧结余热利用工程项目合同”,合同约定:1.甲方提供项目建设场地、余热资源及各类接入点,乙方负责余热发电项目投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等服务。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三台烧结环冷机各设一套余热锅炉装置、一套汽轮发电机组(即“三炉一机”),并设置一个主厂房。2.该项目在建造、运行和转让(BOT)的基础上实施,项目建设及投资风险由乙方承担,余热发电收益归乙方所有,甲方以收益分享的方式实现收益。3.新建余热电厂建设期1年,运行期8年。合作期内乙方拥有该项目形成的动产、不动产的一切权益(不含土地);合作期满项目相关资产的所有权无偿转让给甲方。4.项目运行期内,双方按协议价格就共同确认的当期实际产出的电量计算本期款项,由乙方提供电费增值税发票,甲方支付相应款项。

二、案例解析

1.观点一:认为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之混合销售业务进行核算。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向用能企业提供节能设备、负责安装并提供售后服务,其实质类似于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节能设备并提供后续节能服务的混合销售;由于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能够区分且能够单独计量,因此销售节能设备应作为销售商品核算,提供节能服务按照提供劳务核算。2.观点二:认为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规定参照BOT项目处理方式进行会计处理,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准则核算。项目合同明确规定“该项目在建造、运行和转让(BOT)的基础上实施”,节能服务公司需要履行“建造—经营—转移”的完整过程,具有明显的BOT特征,类似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规定的企业采用建设经营移交方式(BOT)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业务。交易合同对节能服务公司的经济影响也与典型的BOT合同一致,二者仅存在法律形式差异。因此在建造期间,节能服务公司应当就其提供的建造服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确认相关收入和成本;在运营期内,节能服务公司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确认与后续经营服务相关的收入。3.观点三:认为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进行核算。从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模式分析,节能服务公司的主要经营活动包括建造活动和发电运营。由于乙方本身并非一家发电企业,实质为一家专门从事节能环保和合同能源管理的公司,余热发电项目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公司在节能技术和能源管理领域的专长和经验;公司实际主要为客户建造余热发电装置,并以与余热发电量挂钩的变动对价作为建造合同对价。因此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的相关规定进行核算。本案例中,合同总价款取决于未来8年运营期的实际发电量,由于时间跨度较长,预期经济利益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项目建设阶段建造合同的结果无法可靠估计。因此不能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需要根据《建造合同》准则第25条的规定判断成本是否可以收回,分别作出相应会计处理: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予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合同费用;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合同费用,不确认合同收入。4.认为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中的融资租赁进行核算。根据合同安排,该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系节能服务公司按用能企业的要求建造一项特定的固定资产,建设的资产及设施具有专用性,仅供用能企业使用,履行该协议依赖于上述特定资产;该项目合同期为9年,合同期内资产所有权仍归节能服务公司,用能企业拥有使用权,且未来收益不能合理确定。因此可以确定该项协议包含租赁业务。运营期满后项目资产无偿转让给甲方,可以合理推测乙方在运营期内按照合同约定收取的价款实质已经相当于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中“租赁资产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承租人(用能企业)”关于融资租赁的确认标准。因此,该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本质上属于融资租赁,与租赁资产相关的风险报酬已经全部转移给承租人(甲方),而乙方通过收取节能经济利益作为租金以回收相关投资价款,应当按照租赁准则中融资租赁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一)讨论与分析

对比上述不同会计处理,均能将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商业实质与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相结合进行分析,都具有事实依据和一定的合理性。由于节能服务公司从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是提供节能服务解决方案,具有多元化、综合性,与一般混合销售业务、建造合同业务、BOT业务以及融资租赁业务存在显著区别,需要深入研究、全面分析,从而得出较为合理、公允的会计处理结果。1.关于“观点一”,根据项目合同规定,节能工程项目在建设结束、完成安装、试运行成功且验收合格后,项目资产的所有权仍归属节能服务公司(乙方),项目资产的所有权并未实质发生转移。节能服务公司是否能够收回投资并取得合理利润取决于节能项目未来能否创造节能效益,而且节能效益的具体金额取决于项目资产未来实际的发电量,未来实际的发电量具有不确定性,导致收入金额不能可靠计量。因此上述交易不符合混合销售的收入确认条件,不能按“观点一”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准则进行会计处理。2.关于“观点二”,《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的通知》(财会[2008]11号)规定,企业采用建设经营移交方式(BOT)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涉及的BOT业务应当同时满足三项条件:(1)合同授予方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或政府授权进行招标的企业。(2)合同投资方为按照有关程序取得该特许经营权合同的企业。合同投资方按照规定设立项目公司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项目公司除取得建造有关基础设施的权利以外,在基础设施建造完成以后的一定期间内负责提供后续经营服务。(3)特许经营权合同中对所建造基础设施的质量标准、工期、开始经营后提供服务的对象、收费标准及后续调整作出约定,同时在合同期满,合同投资方负有将有关基础设施移交给合同授予方的义务,并对基础设施在移交时的性能、状态等作出明确规定。前述项目合同确有规定“该项目在建造、运行和转让(BOT)的基础上实施”,但BOT业务的合同授予方必须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或政府授权进行招标的企业,本案例中交易双方皆非“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或政府授权进行招标的企业”,也未设立单独的项目公司,建造的标的资产也非公共基础设施;BOT项目建成后项目公司仅取得特许经营权,并不拥有标的资产的所有权,而本合同管理业务中不存在上述特许权。因此,根据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原则,上述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不能按照“观点二”参照BOT业务进行会计处理。3.关于“观点三”,由于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具有多种运营模式,节能服务企业分享的节能效益可以是变动对价,以运营期内的实际产出为基础进行确定,如本案例所示;也可以是固定对价,比如根据资产建设完成后甲乙双方共同进行一个月测试确定月度节能收益且在运行期内月度节能收益保持不变。因此,合同能源管理核算的争议主要集中于节能服务企业是“自建资产并提供给客户使用”还是“为客户建造资产并提供后续运营服务”,根据前述分析,后者缺乏充足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行性,因为在建设阶段很难对建造合同的结果做出合理估计,甚至难以确保可以收回成本,而且这种处理模式涉及大量的会计估计和职业判断,将为相关会计核算和审计鉴证带来极大挑战,难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此外,《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建造合同是指为建造一项或数项在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等方面密切相关的资产而订立的合同。一般来说,判断企业的一项交易是否适用《建造合同》的主要标准为:当买方可以在相关业务开始前指定专业结构元素的设计和/或在建设过程中可以指定重大的结构性变化,则该类业务合同通常情况下应当适用《建造合同》准则,如房地产建造合同。本案例中,用能单位(甲方)只能选择节能服务公司(乙方)所指定的设计选项,仅有有限的能力影响所建造资产的设计,且指定设计相对基本设计仅有轻微变化,因此该类业务合同也不应适用《建造合同》准则。4.关于“观点四”,该合同能源管理交易依赖于特定资产(即主厂房、三炉一机等节能设备以及依附于该设备的专有技术等),且节能服务公司授予用能企业对建造的节能资产使用的控制权,符合IFRS体系下的IFRIC4关于《确定一项交易安排中是否包含租赁》所规定的判断一项交易安排中是否包含租赁成份的判断指引,因此该交易可以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在该交易中,所有的租金都是根据各租赁期的实际发电量计算的或有租金,且租赁结束后资产无偿转让给甲方,因此乙方能否获取报酬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即与租赁资产相关的风险仍由乙方承担,并未实质上转移给承租人(甲方),而且乙方无法对合同期间可获得的节能收益作出合理估计,不能将上述交易认定为融资租赁。因此不能依照“观点四”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中的融资租赁进行会计处理。

(二)会计处理建议

综上,本文建议将案例企业的合同能源管理业务视为节能服务公司自行建造长期资产并为客户提供后续劳务进行会计处理。在合同期内,项目资产的所有权归属于节能服务公司(乙方),且由乙方负责余热发电项目投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等活动,乙方视为自行建设项目资产,确认为自身的固定资产,并提供给甲方使用;项目在运营期内,根据双方事先确定的协议价格就共同确认的当期实际产出电量计算各期节能收益,按照《收入》准则确认电费收入;项目合同期满,节能服务公司向用能企业无偿转让项目资产,视同节能服务公司处置固定资产进行会计处理。具体会计处理如下:(1)项目资产的会计处理建设期内,节能服务公司按照建造成本确认在建工程成本。在项目资产经验收合格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在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结转为固定资产并开始计提折旧。(2)节能收益的会计处理运营期内,节能服务公司根据双方事先确定的协议价格就共同确认的当期实际产出电量计算各期节能收益,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确认当期电费收入。(3)项目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项目合同期满,节能服务公司向用能企业无偿转让项目资产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视同节能服务公司处置固定资产进行会计处理。

三、小结

篇2

(1)安全成本的过程控制。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过程复杂,每一个过程都可能导致安全成本的发生,这也决定了安全成本的控制必须贯穿在每一个过程中。(2)安全成本数据采集复杂。安全成本可能发生在建筑产品生产的每一个过程中,因此安全成本数据的采集就要随时进行。另外,安全成本数据的数额跨度较大,小可以到几分几厘,大可以到成万上亿,但它们都是成本的发生,因此都应当准确采集,并且这些数据可能来源于引起成本发生各个方面,收集难度较大。(3)安全成本成本源复杂。影响安全成本的因素涉及方方面面,并且每项安全成本的成本源往往并不单一。安全成本和安全成本源的对应关系存在几种:一损一源、一损多源、多损一源、多损多源。这种不同的对应关系,特别是多损多源,使得成本源变得很复杂,难以准确确定。(4)安全成本归集复杂。成本源的复杂决定了成本归集的复杂。(5)安全成本难以准确计量。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成本中有相当多的都难以计量,比如安全事故后引起工人心理阴影,造成工效降低,这种安全成本就不容易计量,进而造成安全成本的不准确。

2.施工企业安全成本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

2.1 安全成本责任中心的确定

构建合理的责任成本管理体系的首要问题就是科学地划分责任中心,以分清各部门的责任,克服各责任中心之间权责划分不清的弊端,避免推责争权的现象。责任中心的设置应按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和单位现有机构编制及内部管理层次、劳动组织来确定。根据建筑施工工艺及特点,本文认为其责任中心可划分为项目部责任中心、工程队责任中心和施工工段责任中心。

2.1.1 项目部责任中心

工程项目部既是本级的责任中心,又是下一级施工队的汇总部门和管理部门,其中心实际是以项目经理为最高领导者、组织者和责任人,项目管理班子协同进行管理,负责整项工程的施工。其责任主要包括:(1)制定项目总体控制计划和阶段性目标,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保证业主或工程师的满意;(2)组织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3)履行合同义务,监督合同执行,处理合同变更;(4)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组织、计划、指导、协调、控制,具有内部职责。权利就是根据责权一致、以责定权的原则,为了更好地承担以上责任,本中心必须拥有相应的权利。包括:(1)生产指挥权。有权按照工程承包合同的规定,根据项目随时出现的人、财、物资源变化情况和工程进展情况进行指挥调度;(2)劳动分配权。对项目部班子及工程队管理及作业人员的选择、考核、聘任、奖惩、指挥有绝对的权利。项目部责任中心的利益首先是经济利益,它是项目管理具有能动性的重要因素。该中心的利益主要取决于工程项目与工程处的分配、核算形式。在责任成本管理下,可采取独立核算、成本包干的形式,根据目标责任成本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2.1.2 工程队责任中心

工程队责任中心实际上是工程队队长负责的中心,以责定权,以责定利。对机械使用成本控制负责,同样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本责任中心的职责应以施工队长为总负责人,对提供施工生产计划、组织施工生产、控制成本中心及施工工段成本费用、考核施工工段的业绩以及会同项目部、业主、监理工程师进行施工监督等方面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责任相对应,施工队责任中心拥有如下权利:(1)组织施工生产权。施工队根据施工现场及施工环境的具体情况,有权安排施工计划,具体组织进行施工生产,如机械设备的调度、人员的调度;(2)部分材料采购权。在主要材料由项目部责任中心代购代管(或由建设方统一提供)的前提下,本中心应拥有对其他材料的采购管理权,在某种程度上,这样才会使材料按需采购,有利于施工的按计划进行;(3)材料验收权。为了保证权利的相对集中和资金的统一管理,主要材料由项目部责任中心的材料部统一进行采购,但施工队及施工工区有权对其所采购材料的质、量以及价格进行验收,对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有权拒绝接受。本中心的利益取得和分配与项目部保持一致,执行以权定责、以责定利原则。

2.1.3 施工工段责任中心

本级责任中心是在工程队领导下对其所负责工程段进行直接施工管理,根据具体的施工项目情况,可把施工队划分为各施工工段责任中心,各中心的负责人为各工段段长。尽管各工段是独立施工,但每一工段具体施工时都要根据施工工艺进行。因为不同的施工阶段、施工环节的成本控制考核的具体内容不同,各自的责、权、利均不相同。

2.2 安全成本目标的确定

制定目标是目标管理的第一步工作。目标是目标管理的依据,制定既先进又可行的目标是安全目标管理的关键环节。制定安全目标包括确定企业安全目标方针和总体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对策措施三方面内容。

2.2.1 企业安全目标方针

企业安全目标方针即用简明扼要、激励人心的文字、数字对企业安全目标所进行的高度概括。它反映了企业安全工作的奋斗方向和行动纲领。企业安全目标方针应根据上级的要求和企业的主客观条件,经过科学分析充分论证后加以确定。

2.2.2 企业总安全目标

总体目标是目标方针的具体化。它具体地规定了为实现目标方针在各主要方面应达到的要求和水平。只有目标方针而没有总体目标,方针就成了一句空话,也只有根据目标方针确定总目标,总目标才能有正确的方向,才能保证方针的实现,目标方针与总体目标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总体目标由若干目标项目所组成。这些目标项目应既能全面反映安全工作在各个方面的要求,又能适用于国家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每一个目标项目都应规定达到的标准,而且达到标准必须数值化,即一定要有定量的目标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职工的行动方向明确具体,在实施过程中便于检查控制,在考核评比时有准确的依据。

2.3 安全成本目标的控制与评估

明确了安全成本管理的目标,执行的好坏,不能等到完工后算账再说,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控制,及时分析,及时考核,及时与目标比较差异,采取措施,保证目标安全责任成本的实现。也就是说,控制与考核是一个统一的、同时进行的过程,控制与考核是动态的。对各中心所选定的考核指标为实现企业总目标产生重要影响,所以需建立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并应对管理中心如项目部责任中心和施工队责任中心,生产成本责任中心如施工队责任中心、施工工段责任中心和生产班组分别进行,其考核指标因此而不同。考核各中心时,这些指标以责任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比较执行结果来进行,同时因各安全成本项目在成本总额所占比例不同,所以在综合取分时,取其加权值。但考核奖惩总分需确定底线,如综合加权分值警戒线确定在30分左右,即总分高于130分或低于70分可能要在其他方面找原因,需认真分析节超原因。同时在进行安全责任成本考核时,鼓励各责任主体积极参与成本控制,其工资奖金所得与其控制绩效相挂钩,实行成本否决。

总之,如果能够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的安全进行反映和披露,将它不仅有利于企业维护自身形象,严格履行职责,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 李红霞,田水承等.企业安全经济分析与决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 白文元,赵云胜.基于安全经济学的安全投资决策分析[J].安全管理,2004,7:24-26.

[3] 刘雪晶.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控制体系探讨[J].财会通讯,2008,8:75-76.

[4] 扬永丰.安全会计理论体系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21):99-101.

篇3

[关键词] 金融资产;固定收益证券;债券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0- 0004- 01

金融资产是以信用为基础的所有权凭证,其收益来源于其所代表的生产经营资产的业绩,金融资产不构成社会的实际财富。金融资产同其他资产一样,具有“收益性”和“风险性”(预期回报的不确定性),在财务管理上金融资产按照其收益的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固定收益证劵、权益证券和衍生证劵。本文将通过综合案例探讨固定收益证劵(以债券投资为例)在会计核算中的对比分析。

1 债券投资会计核算的分类

《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不准备长期持有,准备立即出售或在近期出售,属于短期获利方式的债券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其他的债券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本文针对债券投资的案例,分别划分为以上3种金融资产进行会计核算。

[案例] 2011年1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面值总额为2 000万元的债券。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2 088.98万元(其中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10万元),另外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该债券发行日为2011年1 月1日,系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年利率为4%,每年l2月31日支付当年利息。该债券201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 100万元。

针对本案例的会计核算解析如下(金额以万元计)。

2 若将该债券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并于2012年3月15日以2 250万元对外出售,款项已经收到

(1)2011年1月1日初始取得:借:交易性经融资产——成本 2 078.98,应收利息10,投资收益10;贷:银行存款2 098.88。(2)201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 100万元,借:交易性经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1.02;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1.02。(3)2012年3月15日以2 250万元对外出售,借:银行存款2 250;贷:交易性经融资产——成本2 078.98,——公允价值变动21.02,投资收益150。同时,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1.02;贷:投资收益21.02。

3 若将该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编制2011年1月1日到2016年1月1日的会计分录

(1)2011年1月1日初始取得: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 000,——利息调整88.98,应收利息10;贷:银行存款 2 098.98。(2)2011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3.56,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6.44。(3)2012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2.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7.1。(4)2013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2.3,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7.77。(5)2014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1.51,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8.49。(6)2015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0.77,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9.18。(7)2016年1月1日,债券到期,收回债券本金。借:银行存款2 1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 000,——应计利息100。

4 若将该债券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于2012年5月20日以1 950万元对外出售,款项已经收到

(1)2011年1月1日初始取得: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2 000,——利息调整88.98,应收利息10;贷:银行存款2 098.98。(2)2011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3.56,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16.44。(3)201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 100万元,账面价值为2 072.54(2 088.98-16.44)万元。借:可供出售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7.46;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7.46。(4)2012年5月20日以1 950万元对外出售。借:银行存款1 950, 投资收益15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2 000,——利息调整72.54(88.98-16.44),——公允价值变动27.46。同时,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7.46;贷:投资收益27.46。

通过案例分析,清晰明了地呈现了债券投资划分为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进行会计核算。通过案例的形式对债券投资会计核算进行对比分析,使得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浅显易懂。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13.

篇4

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产业经济的全面进步,实现了产业运营的多元化,进而致使企业结构变得愈发复杂,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愈发具有挑战性,培养更为专业性、高素质的人才是关键。在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仍旧保持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是制约会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面对以上问题,应将案例教学应用其中,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会计教学;应用

会计是现阶段教育体系中最为热门的专业,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旨在为社会输送专业性、职业性人才,以满足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效果平平,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课堂缺乏趣味性与个性化色彩,致使会计教学受到严重制约。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会计教学实现了教学的个性化与创新性,将更具趣味性的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会计专业领域,进而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分析

(一)构建案例情境

案例教学法是现阶段教育领域最为常见的教学模式之一,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学效果显著。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借助真实案例来辅助与诠释教学,让学生深入到案例之中来学习和感知会计知识[1]。真实的案例涉及到专业的会计知识,可让在学生在处理相关会计问题时能从容面对,在案例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能在具体的案例呈现中吸收与见识到会计专业课程的规范性操作,可大大提高会计教学水平。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提出,强调“以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重在课堂参与,及时解决会计教学中所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在会计领域方面的实践性与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二)锻炼学生技能

通常情况下,案例教学的开展考验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知识点考查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通过相关案例情境的设计,能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全面锻炼,在案例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财务报表制作能力、财务数据核算能力、财务信息化系统操作能力等,其直接关乎着学生的专业素质,可见,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具有实效性与规范性。

(三)强调讨论研究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其训练与应用的点不仅仅在于实践参与和程序锻炼方面,还在于案例分析与讨论,只有通过有效的案例分析与讨论才能将案例中所要考查的会计知识点进行提取,是培养与锻炼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案例分析过程中,注重的不是案例的结果,而是案例实际情况的分析过程,在分析时会迸溅出大量的思想和观点,也就不会重视什么是正确答案,重要的是案例分析的过程。在开展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予以激励,重视学生个人的发展[2],对一些个性化的观点应予以鼓励和支持,以激发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会计课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注重案例与课程讲解的融合

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中的应用,应注重案例与课程讲解的相互融合,打造更具规范性的案例教学模式,在应用案例时,应融入相应的案情导入元素,教师应给予足够的讲说与授课,及时将本节课的新知识点巧妙的融入到案例之中,能在呈现案例的过程中让学生吸收新知识,会计教学不存在刻意性,而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能让学生更为深度而高效的学习到会计专业知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融入相应的问题来牵动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3]。例如,在学习会计核算的相关知识点时,若运用以往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切入主题,为学生讲述会计核算的方法。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应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做好问题导入,教师应先将案例中的经济类业务告诉学生,要求学生根据相关的数据进行核算,此时学生会产生疑问:会计核算应怎样操作与实施呢?此时,教师应给予相应的讲授,为学生讲授有关账户的相关知识,在讲授中设置相应的问题,可引起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

(二)强调案例与合作学习的搭配

新时期,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在不断的创新与优化,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其中,注重案例教学法与合作学习法的有效结合和搭配,制定更为合理的会计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法中渗透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展开小组讨论与分析,以实现对会计案例的深度剖析与解读,对学生会计专业知识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案例教学与合作学习的相互融合,是两种高效教学模式的强强联合,能为会计课堂增添色彩与乐趣[4],对学生会形成有效的吸引力,提高会计教学质量是必然结果。例如,在学习“会计恒等式”的相关内容时,教师提出了相关的案例:“A企业若想要创办其下属的原料生产厂,在前期的资金问题上应如何处理?”然后小组内的学生就该案例展开分析,通过小组的讨论得出:企业若想运营,必须具备足够的运营资金,投入的资金来源可由企业自行承担,也可由其他企业进行投资,若向他人借入,会形成债权关系,向债权人借入资金,然后会形成债权人权益,则A企业则处于负债的状态;若招商引资,则会形成所有者权益。通过分析,小组内的学生形成了更为完整的答案,也展现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三)提倡案例与多媒体的有效合作

在案例呈现时,可以选择图片、文字和动画等形式来丰富课堂,更具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及时对会计实务的操作课程予以全面的了解,及时总结会计实务的操作要点,提倡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其能自行动手去操作,进而突显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价值。例如,教师可将职场环境下的会计实务操作流程制作成小视频,让学生观察与学习小视频中的案例,对职场环境下的会计操作失误情况予以了解,也可对学生产生警示性。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会计课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呈现,运用多媒体教学予以辅助,使得案例呈现更为生动、具体,更具趣味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会计课教学现状的有效分析,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等,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导致会计教学质量不高。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会计课专业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应将职场中的案例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锻炼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模式相互结合,进而得到更为高效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

作者:徐静 单位: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敏.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02:67-68.

[2]俞福明,刘平荣.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8:164.

篇5

【关键词】财务会计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247-02

一、财会实践教学的基本特征

我们通常讲的理论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采用传统理论教学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是照本宣科,严重缺乏培养实践能力过程。而实践教学对会计实践当中的案例解析、实际操作发生的问题从实际角度出发,教育和引导财会专业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从实际实践当中来,不但提升了教学理论同时提升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实践理论,教学当中使得学习的认知和理论不断升华,在实践当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这种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学理念的导向按照一定的教学方法以及步骤,选择相对应的实践材料以及相对应的组织实践教学,不断地拓展学生获得知识获得能力,在实践教学当中不断改善和提升财会教学的效果。

二、如何强化会计学科创新实践教学

1.培养财会核算能力

财会人员最基础的能力就是严格的审核、准确的会计核算、准确的财会记账以及编制报表,核算能力是在校学生应具备基本的专业能力。我们所学习的会计理论都是在现实的社会经济活动当中,具体的活动规律当中提取升华书本理论知识,而那些鲜活的生动的案例是具体的实践运行规律,都能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教师实践模拟教学的过程当中,直观地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当中,参与到模拟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的教师与模拟实践的学生完全可以同步进行实践,实践教学过程结束,达到学生模拟实践学习,最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培养模拟教学核算能力的过程,促使学生不断的把财会技能基础知识有效的融化到自己知识的体系。对于在实践当中记账凭证的填写,教师完全可以放手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记账凭证登记,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实践的机会。

2.不断提高财会教学质量

我们的教学如何在学生这个主体当中发挥更佳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学习的实践当中更加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在教学实践当中积极的参与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就是教育最终的理想目标。具体到我们在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提高会计核算的能力,不断调动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师有效的相结合,充分在实践前、实践当中、实践后整体过程当中,不断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实践教学当中案例的实践操作彻底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不断的提高分析和解决财务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财会学习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我们在倡导财会创新分析解决财务发生问题过程当中的有效方法,让学生成为解决财会问题的当事人,让学生在实践当中身临其境融入到实际案例里,学会解决的实际状况下的问题。

3.财会实践过后总结方法

财会实践教学不仅在实践前、实践过程当中让学生亲历亲为,实践以后还要不断总结,分析案例整体带来的问题,以及解决案例方法是否合理或者更加有效,我们实践教学的事后总结,结合案例的结论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财会发生的问题相对处理能力。同时教师在做案例分析和引导学生分析的过程当中要给于工作上的评价和概括总结,促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更佳的分析方法,从而能力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教学实践案例分析过程,学生更要积极主动加入到总结和分析工作当中来,个人总结与小组讨论通过教师的综合指导和评价,结合学生的总结,不断改进财会学科创新实践教学的方法,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的实践能力,加快提升财会学生在现在社会实践当中的运用能力。

三、总结

在现有的会计实践工作当中,案例教学要渗透在整个教学当中,实践是我们社会经济必须不断发扬改进的教学方式,在会计学科培养建设当中意义非凡。它能够使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不断扩展,也能促进我国高校在教育改进过程当中不断的有实践教育意义,有更多的创新意义,又为我们国家培養出来跟多的实践性人才,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在企业一线为企业服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在高校期间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作者:杜丹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高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

一、高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会计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设置该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高级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奠定会计理论基础,提高其应用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因此从高级财务会计培养目标来看,定位不仅应为会计学专业的专业课、必修课,还应将其作为学生已有会计知识的进一步的升华课和应用课。而要达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显然难以取得成效。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国外MBA教育实践之中,是在学生学习和把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较高的综合性、高度的启发性、模拟的实战性和有效的互动性等特点。一方面,这些特点恰好能满足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复杂、多样、可研究等要求。比如所得税会计的核算问题,要求学生至少应同时具备会计和税收两个学科的知识,既掌握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准确计算出会计利润及递延所得税,又要掌握现行企业所得税法有关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从而最终准确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另外一方面,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就业需求使该课程案例教学实施具备条件。高级财务会计一般是在学生系统学习完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主干课程后开设的,学生已具备学习高级财务会计必要的知识储备,如财务管理中的年金、现值等知识就为学习租赁会计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并进行案例分析打下了基础。学生在学习完财务会计的相关基础课程后,需要对已有的财务会计的相关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并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没有涉及的一些特殊领域、特殊业务和特殊阶段的会计核算有所涉猎,这样为接下来的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这时大多数学生又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产生了审美疲劳,因此适时采用既生动活泼又能收获新老知识感悟的案例式教学无疑是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当下学生的诉求。

二、高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具体的教学模式

1.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案例的几种类型

(1)导入式案例。即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每一章的开头都安排一个导入式的案例,以便激发学生对本章知识的关注和兴趣,理解其在整个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和作用。如在讲述外币会计之前,可以导入一个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或人民币升值的背景案例,使学生对外汇和汇率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为接下来讲述外币交易的账务处理打下基础。

(2)核算型案例。高级财务会计是中级财务会计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因此论述特殊业务、特定阶段和特定领域的会计业务核算是其主要内容。核算型案例在高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基础地位不言而喻,只有通过核算型案例掌握了账务处理,才能为分析、讨论打下基础。如在讲述股份支付内容时,只有通过举例分别把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账务处理弄懂,才能比较分析出二者的区别联系,从而进一步讨论其适用性。

(3)综合分析型案例。这种类型的案例是高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快速提升的一个环节,它所涉及的理论不仅包括高级财务会计,可能还来自于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资本经营的前期已学的相关课程。如讲述完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的内容后,就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的财务思考”这一综合分析案例,不但可以加深对企业合并的认识,还可以通过分析讨论如何计算企业价值这一命题。

2.高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具体教学模式

以上三种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案例各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那么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实现,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中心目标是高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研究的重点(1)对于导入式案例,应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设计,一般要求选择来源于现实的、经典的、耳熟能详的案例,既可以是成功的案例,也可以是失败的案例,或者是有争议的案例,引导学生对于新内容的学习兴趣。编写时讲求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并适当辅之以视频或音频加深印象。导入过程中最好能边分析边设问,使学生带着好奇和疑问进入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

(2)对于核算型案例,还是应该以书本的虚拟企业的核算例题为主体,辅之以课外的实体企业的案例。在选择书本的虚拟企业核算例题时教师除了常规的理论讲解外,重点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关键步骤账务处理的原因及相似例题账务处理的区别和联系,这种例题讨论分析的空间不大;对于课外的实体企业核算的案例,教师要有意识的选取一些有争议的,背景较复杂的开放型核算案例,当然这种类型的案例不宜过多,否则会混淆学生已有的确定性的账务处理过程,毕竟大多数会计核算还是属于确定性的问题。

篇7

短期投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与长期投资相对应的投资方式。从动机上看,短期投资无疑是获取投资收益,避免资金的闲置。从时间跨度上看,短期投资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年。从投资对象上看,短期投资的对象较为多元化,有国库券、债券、股票等等。从投资主体来看,既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个人。因此,我们可以将短期投资的定义确定为:企业或个人基于获取投资收益的目的,对国库券、债券、股票等投资对象进行的为期不超过一年的投资。无论从我国范围内来看,还是其他世界各国的范围来看,短期投资都是一种颇为常见的投资现象。从本质上来看,短期投资其实就是一种短期的理财行为,因为如果企业或个人将闲置的资金放到银行,其获取的收益相对较低,甚至不足以冲抵通货膨胀。

2短期投资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短期投资业务操作不规范,监督机制缺乏

从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实际状况来看,除了一些大型企业设立了投资部门对短期投资操作业务进行管理之外,其他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部门负责短期投资的操作和管理,通常由企业的财务部门或会计部门兼职进行操作或管理,这意味着短期投资会计核算在内部控制程序上就面临着严重的隐患。专门短期投资管理部门的缺失,会导致短期投资会计核算操作不规范,从而导致徇私的现象。

(二)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规范性缺乏

当前短期投资中还存在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规范性缺乏,在短期投资过程中,证券公司向企业提供的每笔成交单是短期投资重要的外来原始凭证,其是企业进行短期投资会计核算的科学依据。但有的企业在收到证券公司向其提供的成交单,并没有将其交付给会计部门,作为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还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向证券公司要求提供成交单,在短期投资的会计核算中仅以每个月的对账清单为依据。

(三)核算体制不规范

我国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在针对有价证券和款项的收款和付款的过程中,应当先办理相应的会计手续,然后再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企业的会计部门并没有依据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只是在企业内部的业务记录上有相应的记载,很多短期投资在这个环节不仅仅产生了收益差额,形成账外账,还在亏损之时,为了迷惑投资者和股东,虚报各项利润,这直接违反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相应规定。

3加强短期投资会计核算的对策与建议

(一)规范短期投资业务流程,加强监督机制建设

首先需要在业务流程上做出相应的规定,从企业层面要求专业的人员对短期投资进行相应的操作。与此同时,会计部门也要做好相应的会计控制工作,要求相应的短期操作人员必须将原始的成交单以及各种凭证交付给会计部门进行会计审核。会计部门在收到相应的凭证之后,对短期投资进行详细的确认和分析,发现是否存在私人暗香操作的行为,进而保障公司短期投资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短期投资会计核算的监督。没有监督必然会导致徇私或腐化,建议由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不定期对短期投资的会计核算事项进行抽查,一旦发现会计核算有问题,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以此避免企业的投资损失。

(二)增设二级科目,保全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

当前我国针对短期投资的会计核算并没有增加二级科目,进而出现了各种会计核算的漏洞。因此,设置专门化的二级科目,保障存款户内的投资存款,是当前短期投资会计核算中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基于此,建议增设"其他货币资金--XX证券公司资金户存款"科目,如此就可以将短期投资资金像银行资金一样进行控制。在增设二级科目之后,重点就是要注意三个方面的核算工作:一是资金划入划出核算;二是申购新股的核算;三是二级市场上股票买卖的核算。

(三)规范核算体制

篇8

摘要: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实现会计本科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构建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专业主干课程为核心、涵盖多种实践教学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期为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践教学;主干课程;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会计本科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技能的系统工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各大高校对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都有采用,但在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范围程度、时间安排、考核标准等方面均无统一标准,“各自为政”。笔者认为要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一步加强每个具体实践环节。我国的会计理论界对会计专业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较多,对会计教学方法理论的研究较少;国外虽然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早,但目前尚无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本文试图以会计本科教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为核心,结合各主干课程的开设目的、内容特点、时间安排、学生在各阶段的学习兴趣及特点等,将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如,同步实训、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校内模拟实习、公司实习、实验室综合实习等)纳入其中,构建一个与主干课程紧密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供参考与进一步探讨。

一、以主干专业课程为基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

图1列示了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括号内标明了应采用的与该课程配套的实践教学形式。图中箭头表示各课程间的递进关系,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之前,必须完成对“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学习。括号内以斜体字列示的为建议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及对实践教学的不同要求决定是否采用。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实施

(一)应开展配套实践教学的课程

1.会计学原理

“会计学原理”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建立和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如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等。

作为入门课程,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这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除了采用多媒体教学外,还应开展配套的实践教学——同步实训。同步实训是指在完成课程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所进行的阶段性实务训练。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使学生在学完一个内容后,对相关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有个直观了解,帮助学生及时、深刻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会计学原理”的同步实训内容应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结账和错账更正,简单财务报表的编制等。通过实训,学生直接接触各类仿真或真实的凭证、账簿及报表,既可以避免理论课的乏味,又可以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加深对会计的理解。实训资料可以自行开发,也可以直接选用相关的“会计学原理模拟实习”教材,分段选取使用。在时间的安排上可根据进度灵活处理,实训成绩应单独考核。

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用角色扮演这种方式。例如,在讲授采购人员预借差旅费的业务时,可以设定采购人员、审批领导、出纳、会计人员等不同角色,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经济业务的实质,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令学生在“玩乐”中轻松地学习理论知识、增长实际技能。

2.中级财务会计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入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和规范体系;掌握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的具体处理方法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该门课程实务性很强,涵盖了从事会计核算工作所必需的主要理论和技能。因此,这门课程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处理会计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职业敏感性、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应开展的配套实践教学形式为:

(1)同步实训。相对于“会计学原理”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对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其同步实训内容可以结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践性强的问题展开设计,包括存货计价、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流转税税务会计处理、股东权益的会计处理、收入的确认与计量、所得税会计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等等。比如,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同步实训,可以设计、提供股权转让协议、资产评估报告、产权转让交割单、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等多项相关原始凭证和法定依据,让学生接触、分析、运用这些实务中真实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相关凭证,培养学生运用原始凭证进行职业判断和会计处理的能力,贴近实务,增强真实感。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掌握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和后续计量方法,给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利用计算机将同步实训项目开发成可供学生根据教学进程及个人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实验内容的开放型实验项目群,并配备多媒体实习指导课件及自动阅卷评分功能,使师生及时检测教学效果。目前,“中级财务会计”的相关实训资料基本上是各校自行开发的。在时间安排上应根据进度与课程同步,其实训成绩应单独考核。

(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融合启发式、互动式和探究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其目标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知识进行整合及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在讨论中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与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由于“中级财务会计”较强的务实性,其每章对应内容均应分析讨论一至两个相关案例。该课程的教学案例比较容易取得,有的教材自身就附有配套案例;也可以自行开发,或选用专门的案例分析教材。案例教学应该与课堂教学同步,成绩可以单独考核,也可以作为这门课程的平时成绩进行考核。

(3)校内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是在校内进行的以企业的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及相关资料为基础,通过编制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教学形式。“中级财务会计”详细地阐述了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课程结束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完成一套模拟实习资料,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个流程有清晰、直观的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内模拟实习应该手工与电算化并行,结果进行相互验证,使学生清楚各会计程序之间的相互联系。该课程的模拟实习资料可以选用以上市公司为题材编写的会计模拟实习教材(商品流通行业或服务行业均可)。时间应安排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结束后的下一个学期,成绩应该单独进行考核。

3.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悉企业成本计算的方法、成本计划与控制、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战略成本管理等。

该课程应开展的配套实践教学形式为:

(1)同步实训。成本会计的同步实训内容应包括: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计算的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通过实训,使学生接触各种成本计算单据,了解成本核算流程,掌握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并对不同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应用,使其对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重点及特点有个直观了解。该课程相关实训资料多为各院校自行开发,时间安排上可根据进度灵活处理。实训成绩应单独考核。

(2)校内模拟实习。“成本会计”课程结束后,应安排学生完成一套工业企业模拟实习资料,以对全套成本核算流程进行完整演练。

该课程的模拟实习资料可以选用以工业企业为例编写的会计模拟实习教材。时间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的下一个学期,成绩应该单独进行考核。

(二)建议开展配套实践教学的课程

以下课程的配套实践教学形式各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要求决定是否采用。

“财务管理”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财务信息的收集、选择、分析的过程,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审计学”课程通过同步实训、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审计程序和方法实际运用的过程。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通过同步实训、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掌握特殊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及运用国际会计惯例处理复杂会计业务的方法。

“国际会计”课程通过同步实训、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会计模式、国际会计领域中的一些前沿问题,以及财务报告披露的国际差异和跨国经营活动中的税收问题等内容。

(三)应开展的、与课程无配套关系的实践教学

1.公司实习

公司实习是指直接让学生到实习单位或校外实习基地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教学形式。公司实习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具有专业性和高度综合性,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了解、熟悉专业操作和工作流程,是其他各种实践教学形式无法替代的。通过实习,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培养学生各种职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公司实习是与课程无配套关系的实践教学方式,应在所有的专业课程结束后进行,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结束后的寒假或第六学期结束后的暑假进行。实习结束,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成绩应结合报告内容及其在实习单位或实习基地的表现单独进行考核。

2.实验室综合实习

实验室综合实习是指在校内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完成的综合性实习,一般可采用ERP模式模拟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日常经营流程。与校内模拟实习相比,从深度上讲,除了基本业务,还应涉及特殊业务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如租赁业务、债务重组业务、合并业务等;从广度上讲,不仅局限于会计专业知识,还应将审计学、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税法等多门课程及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实验室综合实习对实践内容进行了拓展和提升,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验室综合实习应该在学生完成所有专业课程后进行,实习成绩应该单独考核。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实践形式,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采取社会调查、参观等其他形式进行相关实践教学活动。

构建科学、成熟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完善我国会计理论,保障会计本科教育目标实现,加速会计教育改革进程的重要问题,这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及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讨和深入研究,以期尽早形成科学、权威的结论,对会计实践教学进行统一规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王国付.普通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财会研究,2008.12.

[2]张妙弟,江小明.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应用型大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3]洪荭,廖联凯.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08.6.

篇9

关键词:银行会计 特殊性 优化

一、引言

金融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其中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目前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是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结算办法的规定,根据业务往来帮助交易双方或多方组织并及时办理支付结算的清算中介。目前我国已经不再采用专门的金融企业会计准则,而是与一般企业通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但财政部根据金融企业的特殊性制定了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商业银行会计课程以《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为指导,以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流程为核算对象,其中包含了业务活动中各环节的账务处理和风险控制点。这门课程是在会计学原理和财务会计等专业基础课完成之后的专业课,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与一般企业没有太大差别,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特征为出发点进行讲授,强调会计核算的特殊性以及对其重点难点进行解析。

二、银行会计与一般企业会计核算的区别分析

商业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与市场经济其他部门的会计核算方法原理相同,然而从商业银行的业务核算流程来看,这些基本核算方法的具体运用存在较大差异,与一般企业相比有很多特殊性。

(一)会计科目设置存在差别。一般企业会计都通用会计准则中的标准化一级科目,而商业银行则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各个总行会制定更加详细和具体的科目名称。例如根据账户资金的性质,一般企业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权益类和收入支出损益类五种,而银行会计由于会计主体所处交易地位的不同,增加了多个资产负债共同类科目,包括联行往来账科目、辖内往来科目等,这些账户日常交易频繁且资金量大,是根据其期末借贷方余额来判断其科目属性。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时感觉非常不习惯,科目难记也容易混淆。

(二)商业银行会计的会计凭证设置和填制具有特殊性。关于会计凭证的种类及编制方法上,银行会计中设有专门的借方凭证和贷方凭证,分为现金借贷凭证、转账借贷凭证、特种转账借贷凭证和表外科目借贷凭证四大类,共八张凭证,由于每笔账务至少涉及两个会计科目,在编制过程中,需要根据会计科目,分别编制转账借方凭证和转账贷方凭证,也就是说,在一般企业会计中,一笔账务可以体现在一张会计凭证上,而在银行会计中,一笔账务至少要体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凭证上,并且对同一笔经济业务的凭证,无论编制几张都需要编列同一凭证顺序。

(三)关于“存款”账户的资金性质问题分析。在所有商业企业里,银行存款属于资产性质账户,资金数量增加记入借方,减少记入贷方,余额在借方,这既适用于一般企业也适用于商业银行,然而在银行会计中,除了自有资金外,很大一部分负债来自于储户存款,即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等,这类存款账户属于负债性质,资金增加记入贷方,体现商业银行对储户承担的负债业务,将来需要支付本金及存款利息,其资金记入方向与一般企业正好相反。但是由于学生在初学时不熟悉商业银行业务,经常会发生将“银行存款”科目与“活期存款”等科目相混淆的情况。

(四)账务组织和账务处理程序方面特殊性分析。一般企业会计当日营业结束,轧平当日账务后,会计凭证按照时间顺序专夹保管即可,而银行会计则设置了“科目日结单”,用来汇总当天发生的所有科目凭证发生额和笔数,以此为依据登记总账,并要求将所有科目凭证附在相应科目日结单后面。这里需要跟学生特别强调的是,现金科目日结单的编制方法,因为专门已经有了现金收付凭证,所以在编制会计凭证时只需要填制一张与现金科目相对应的账户凭证,而现金科目不再单独编制凭证,所以该凭证只能附在非现金科目日结单后面,而现金科目日结单后面不再另附凭证。

(五)会计业务流程方面特殊性分析。一般企业会计只需将目标企业作为唯一的会计主体,授课时只需要讲述其在某一笔业务处理过程中需要选择的会计科目及记账方向,而在商业银行会计授课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笔业务需要为几个会计主体记账的情况,例如在资金清算业务中,既有同一系统内不同地区的商业银行记账行为,也可以有同一地区两个商业银行之间的资金往来记账问题,如果再涉及到跨区域、跨行之间的资金流转,则会涉及到商业银行与人民银行之间的往来账,不同交易角色的银行使用的会计科目不同,记账方向也会根据其角色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可能会遇到三个或者更多银行的会计分录及凭证录入。

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普遍问题分析

(一)教材选择问题。没有哪一本教材可以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教材上没有而讲课过程中出现的,有些学生仍然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热衷于记笔记,从而导致不思考,没时间在课堂上领会授课内容,导致课堂上的效率较低。

(二)新的概念多,易混淆。商业银行业务复杂,会计主体多,概念多。例如商业银行会计账簿按其提供会计核算资料的详细程度不同分为总账、日记账、分户账、余额表和登记簿。分户账按其账页格式的不同,分为甲种账、乙种账、丙种账和丁种账四种。这些内容都与一般企业会计不同,所以学生需要用较长的时间理解并记忆。

(三)案例分析的需求量大。教材上的内容理论化程度较高,例题相对较少,学生普遍反映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加强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支付结算原则中,其中一项为“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看起来这一知识点很简单,学生也认为比较空洞,缺乏指导性,但实务中会出现交易中发生企业间互相负债的情况,或者银行贷款不能及时收回的情况,这时就有可能出现为收回资金而违反支付原则的情况,即截留有关资金,如果能够以实际发生的案例进行讲解,就会加深学生对这一原则的理解。

四、优化《银行会计》课程教学对策分析

(一)体验式授课方式。目前教材上关于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讲解有些抽象,对于没有接触过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来说,会感觉有些枯燥和难以接受。较好的体验式授课是能够给学生提供银行业务流程的相关视频,或者为了能够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各类资金清算的账务处理过程,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简单明确若干会计主体,在不同结算环节亲身实践其会计核算。

(二)利用流程图的方式授课。流程图法的特点是直观、明确,特别是在银行支付结算业务部分,包括银行票据,三种支付方式等,讲授的过程中,通过流程图标注出各个交易方,以箭头线路方向表示业务传递的过程,按照交易步骤分别讲授不同会计主体的会计科目选择、会计分录编制以及会计凭证的填制等。

(三)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既可以是模拟的习题,也可以是实务过程中发生的真实交易,或者是借助于电算化手段采取上机实训的方式,经验表明,通过增加实际操作环节的练习,学生的学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J

参考文献:

1.谢晖颖.银行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探析[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9-22.

2.朱静平,段进.问题式教学法在银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1):72-73.

3.郑军玲.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问题探讨[J].企业研究,2014,(10):94-95.

4.张丽娟.完善金融会计教学与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思考[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59-60.

5.李斌等.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核算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基于湖南省人民银行会计核算差错案例的分析[J].金融经济,2013,(6):173-175.

篇10

关键词:会计实训 高校课程 改革

一、高校会计实训课程现状分析

会计实训是建立在基础财会理论知识及计算机基础应用之上,其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会计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模拟的会计环境中学习会计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流程,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对经济业务进行模拟的会计核算、审计、税务及财务管理等。广义的会计实训课包括所有与实践相关的课程,如相关案例分析、实验模拟课程。

目前,各高校已经意识到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会计实训课程已成为高校的会计专业必修课程。高校会计实训课程主要以会计实务模拟和会计电算化为主,辅助有相关税务、审计、财务管理的案例及实践课程。会计实务模拟手工账的处理流程,以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实训材料,运用会计工作中的证、账、表对会计核算中的各个步骤进行系统操作实验。会计电算化运用财务软件的各个系统功能模块进行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及审计业务,目前国内高校普遍使用的软件是金蝶和用友。另外,高校配套的还有报税软件、审计软件、沙盘模拟实验室等。

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会计实训课程的设置也有所不同。经笔者调查,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有:(1)厦门大学特别重视专业理论和实践综合能力较强的会计人才的培养,会计实训课程有:财务信息系统、电算化审计、会计模拟、财务会计案例分析、财务管理案例分析、税法案例分析、审计案例分析等。 (2)东北财经大学重视全方位财务管理型人才的培养,会计实训课程有:会计信息系统实验,企业战略规划模拟,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企业供应链管理综合实验,计算机审计实验,财务模型分析与设计,证券、期货、外汇模拟实验等。(3)上海财经大学重视数据信息在会计中的运用,会计实训课程有:会计信息系统、金融机构数据分析、会计信息的经验分析、数据库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审计案例分析等。(4)中央财经大学开设的会计实训课程有:会计电算化、审计电算化、会计实务与案例、审计实务与案例等。(5)重庆科技大学的会计实训课程有:手工模拟会计实务、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成本会计实验、管理会计实验、会计职业上岗证考试综合训练、纳税申报实习、会计综合业务技能训练等。(6)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的会计实训课程有:计算机模拟手工、会计手工实验、会计信息系统、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ERP沙盘模拟,辅助的还有企业报税模拟实验和审计实验,未开设独立课程,在相关课程后期进行实验。

二、高校会计实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备相关的专业实践能力。高校开设会计实训课程有利于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既能培养新型专业性人才,又能提高学校的就业率。目前,会计实训课程在我国高校教学中有很大的发展,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方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重理论轻实训。会计是一种实践经验占主导的工作,会计行业稀缺的就是操作型人才。但是,目前的高校会计实训教学,仍然是以讲授理论课为主,学生动手实践时间有限,长篇大论的理论教学,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太过平面化,感觉知识与现实脱节,理论与实践难以统一,使学生渐渐丧失了学习的乐趣与动力。这种重理论轻实训的教学模式,不能使学生真正地学会实训课程教授的知识,更无法熟练的运用。例如: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会计系开设了税务实险和审计实验,但是只给了最后两次课的时间,学生只是上机了解了一下相关软件的操作流程,并没有真正的动手操作。

第二,不能反映完整清晰的会计工作流程。高校会计实训课程与实际工作有联系,但它仅仅能反映日常会计工作的一部分。所以学生所学的实训知识相当片面,无法与会计工作的其他业务流程联系到一起,更无法把所学到的实训知识与会计工作融会贯通。经调查,许多高校开设的会计实训课程主要是手工模拟和计算机模拟会计实务,对于审计、税务方面的实训课安排较少。会计实务中涉及企业存货管理、资金管理、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利润计算等方方面面,但在实训教学中分工很难明确。学生每人一套实习资料,在操作中充当各种角色,到最后感觉混乱,对企业财务的运作没有清晰的思路。

第三,重核算轻监督。目前会计模拟实验基本都是要求学生完成“证-账-表”的循环工作,学生拿到资料后,直接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缺少了审核、监督原始凭证这一重要环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教材没有准备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供学生审核,使学生从观念上就没有重视这一重要的审核工作。显然,这样的会计工作程序是不合格的。另外,对于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工作也不重视,只有少数高校专门开设了计算机审计课程,如厦门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

第四,重专业轻法律。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重视专业理论知识,而忽视相关的法律知识的贯穿,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实训课程中填制凭证或是做账时,没有法律约束的意识。但是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任何经济事项的记录都是有法可依的。

第五,高校缺乏有经验的实训讲师。高校教师一般都要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许多教师毕业后直接从教,并没有从业经验。所以高校的教师往往都是偏于理论型的,很多现实中的问题无法展示给学生。

三、高校会计实训课程的改革策略

(一)改善会计实训课的教学方法。目前,高校会计实训的教学方法一般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单项操作可以教师先讲授学生后操作,学生在教师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操作,综合操作可以让学生操作教师指导,训练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另外,还可采用情景仿真模拟教学,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职,让模拟真实化,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岗位轮换,体验不同岗位的任务、职责及其联系。

(二)完善会计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目前的会计课程主要有会计模拟手工和会计电算化,不能反映一个整体的会计工作流程,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学习重庆科技大学的会计实训课程安排,将课程细化,加强课程之间的关联程度,从会计上岗培训,到经济业务处理,到财务报表分析,再到纳税处理等,形成一系列的会计实训模拟实验,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实际工作的流程,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合理安排课时,选用合适教材。学校要为学生安排足够的课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时间。大部分高校都是在大三或大四才开始会计实务的训练,这么短的时间其实学不到太多东西,值得借鉴的是河南高校黄淮学院,其会计实训课程安排从大二就已经开始,学生更早的接触到了手工,有更多的时间了解会计工作流程。而且实训课不能只是走形式的开几节课,要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练到。同时,学校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选用合适的、内容丰富的教材,并且要与时俱进。

(四)分阶段开设会计实训课程。例如:基础会计课程上完后,配合会计基础教学的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会计业务操作:认识并审核原始凭证,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更正错账等;财务会计上完后,分岗位进行实训,练习各类较复杂的业务,认识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业务往来和各种财务关系,可在开设ERP沙盘模拟、税法课程后,开设纳税申报实验课程;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等课程结束后,都安排相应的实训课。

(五)会计实训课程的教育要增强法律知识的贯穿。重专业轻法制是我国大部分高校普遍暴露出来的问题,这使得会计系的毕业生一时难以适应实际工作,因为会计日常工作涉及经济法、税法等法律问题,处理不当,情况严重。所以,会计实训课程要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就要加强相关会计法律知识的教授,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会计实际工作。

(六)改善会计实训的教学环境,加强硬件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引进或借鉴先进高校实训室项目,不断加强会计实训室的各种设施建设,最好有与企业有业务联系的配套的外部机构,如开户银行、税务部门、运输部门等,让学生尽量摆脱只能在实训室“做账”的境况,使学生能更加全面、完整地了解整个会计工作流程,能够把所学到的会计实训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在一起。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去学校的合作企业去观摩或实习,使其真正接触到会计岗位。

(七)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扩充和提升师资力量。很多高校都缺乏真正在第一线接触会计工作的讲师,学校实训课程需定向招收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同时也需要对实训教师组织定期的培训,创造机会让教师参加会计后续教育学习,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或暑期实习。最好能够实现校企联合,教师有机会能够深入实际工作,一方面服务企业 ,一方面对于实训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另外,还可以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指导模拟实验,以增加会计模拟实习现场的真实感。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的不断完善,会计实训课程设置将更加趋于合理化,会计类学生通过会计实训课程的仿真模拟,实战能力将大大提高,这对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人才都是非常有利的。

参考文献:

1.杨春华.信息化时代会计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07).

篇11

一、母子公司体制下的项目工程核算

一般而言,建筑子公司具备承接建筑工程的建筑资质,由于子公司具有法人地位,可以对外签订民事建筑合同,必须在子公司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也就是所,如果子公司承接的建筑工程项目是通过其自身的建筑资质而中标的,则该工程项目显然是通过子公司进行独立财务会计核算,子公司直接与建设方或甲方进行决算,所有的工程项目收入和成本都以子公司作为会计主体进行核算,在工程所在地缴纳营业税,在子公司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

但在实践中存在一种现象:子公司承接的工程项目是以母公司的资质进行中标的,或子公司自身找的项目,由于自身资质不够,必须以母公司的特级资质进行中标的。对这种工程项目应该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呢?总的核算原则是: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应采用纯建筑劳务分包(或叫清包工)的形式进行处理。具体核算建议如下:

(一)建设方或甲方与母公司进行工程项目决算,母公司给建设方或甲方开建安发票,收入在母公司进行核算。

(二)所有工程项目的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和期间费用必须在母公司核算,人工费用由子公司开建筑劳务发票给母公司进成本,子公司只做建筑劳务收入的账。

基于母公司根本没有参与工程项目的施工,所有的建筑施工工作由子公司运作完成,但建筑合同是母公司与建设方或甲方签订的,施工成本在子公司而母公司没有施工成本的考虑,子公司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以母公司的名义去采购建筑材料,租赁各种建筑设备,必须要求材料供应商和设备租赁方开具以母公司为抬头的材料发票。也就是说,子公司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和期间费用(诸如业务招待费用、评审费用、咨询费用等)必须开母公司的抬头发票,至于人工费用,子公司应该视同建筑劳务分包,给母公司开具建安发票入母公司的人工成本,子公司只做劳务收入的账。

(三)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应该签订总分包合同,并到工程所在地的地税局进行备案,子公司以母公司的名义在工程所在地地税局,开一张抬头为建设方或甲方名字的建安发票,同时开一张抬头为母公司名字的建安发票,母公司代替子公司(相当于分包方)扣缴纳建筑业的营业税,并在给子公司支付劳务费用时进行抵扣。

案例分析:母公司——乙建筑公司的子公司丙,以其母公司乙的资质从甲公司投标一项工程,工期10个月,总承包收入8000万元,完全由其子公司丙公司承建,其中人工费用为2000万元,丙公司完成工程累计发生材料费、机械费和期间费用等合同成本5500万元,项目在当年12月份如期完工。其账务处理如下:

1、母公司——乙公司的会计处理

(1)子公司丙完成项目发生成本费用,并把所有开具以母公司名义抬头的材料费、机械费和期间费用发票,交给母公司时,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55000000

贷:原材料等55000000

(2)收到甲公司一次性结算的总承包款时,

借:银行存款80000000

贷:工程结算80000000

(3)计提营业税金及代扣营业税时

计提营业税金=(8000-2000)×3%=180(万元)

应代扣营业税=2000x3%=60(万元)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1800000

应付账款——分包方(子公司丙)6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2400000

(4)缴营业税及附加纳时:

借:应交税费2400000

贷:银行存款2400000

(5)与分包方子公司——丙公司进行工程完工验工结算时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20000000

贷:应付账款20000000

(6)向子公司支付人工费用时

借:应付账款19400000(20000000-600000)

贷:银行存款19400000

(7)乙公司确认该项目收入与费用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750000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5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80000000

(8)工程结算与工程施工对冲结平时

借:工程结算80000000

贷:工程施工——合同成本75000000

——合同毛利500000

2、子公司丙建筑公司的会计处理

(1)收到母公司的,人工费用时

借:银行存款1940000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6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00000

(2)将母公司扣缴的人工费用的营业税计入成本时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6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600000

3、有关材料款支付问题

由于母公司没有参与施工,是子公司全权进行施工,为了更好的操作,母公司应该与子公司之间签订授权委托书,母公司授权子公司进行材料采购、设备租赁等事项,所有材料款、设备租赁款必须从母公司账上打入材料供应商和设备出租方。

二、总分公司体制下的工程项目核算

由于分公司没有法人地位,不可以对我签订民事建筑合同,因此,实践中的总分公司之间的所有工程项目建设,都是以总公司的名义进行招投标的,建设方或甲方只认总公司而不认分公司,即在工程结算时,建设方或甲方只与总公司结算而不跟分公司结算。在总分公司体制下的工程项目如何进行核算,在实践中因分公司是否财务独立核算而不同。现分述如下:

(一)分公司财务独立核算下的工程项目会计核算

所谓分公司财务独立核算是指,工程项目的收入和成本都在分公司核算,分公司以分公司的名义建立会计账本进行成本和收入的核算,而不独立核算是指分公司以总公司的名义建立会计账本进行成本和收入的核算。分公司财务独立核算下的工程项目会计核算应按照以下办法处理:

分公司以工程项目的存续为生命周期,在账务上,与总公司的款项往来属于“内部往来”,分公司对项目的核算制度要求与总公司保持一致,每个会计期末,总公司需要将其纳入编制汇总财务报表。

案例分析:甲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系一家具有特级施工资质的总公司,于2012年1月与客户签订了一项总额为5000万元的公路施工承包合同,该工程全部由其分公司乙公司承建,该施工3月份已全面开工,计划在2013年9月完工,预计该工程的总成本为4500万元,2月份根据合同预收工程款300万元已如期到总公司的账,假设至2012年末工程实际发生成本2700万元,全部由总公司支付给其分公司乙的账上,总公司与建设方已结算工程价款1800万元,假设采用完工百分比法进行核算,该公司工程项目的会计核算处理如下:

1、总公司甲的会计核算

(1)收到预收工程款时的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300万

贷:预收账款300万

(2)缴纳预收账款的营业税时:

借:应交税费——营业税9万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9万

(3)登记发生成本时:

借:内部往来——分公司乙(合同成本)2700万

贷:银行存款2700万

同时,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2700万

贷:内部往来——分公司乙(合同成本)2700万

(4)年底确认收入时:

完工程度2700÷4500=60%,收入为5000×60%=3000万元,毛利为(5000-4500)×60%=300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2700万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300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万

(5)提取收入的营业税金时: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90万

贷:应交税费——营业税90万

(6)登记已结算工程款时:

借:预收账款300万

应收账款1500万

贷:工程结算1800万

(7)2013年9月完工,总公司与甲方结算工程款时

借:应收账款3200万

贷:工程结算3200万

(8)2013年收到结算款时

借:银行存款4700万

贷:应收账款3200万

应收账款1500万

(9)工程结算与工程施工对冲结平时

借:工程结算5000万

贷:工程施工——合同成本4500万

——合同毛利500万

2、分公司乙的会计核算

(1)收到总公司拨付的工程款时

借:银行存款2700万

贷:内部往来——总公司(工程款)2700万

(2)登记发生成本时:

借:内部往来——总公司(工程款)2700万

贷: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等2700万

当然,如果分公司要反映收入,则必须总公司与甲方必须商量好,甲方同意把工程款直接打入分公司账上,分公司以自己而不是总公司的名义与甲方结算并开具发票给甲方。但到年底,总公司还是要编制汇总财务报表,按照总分公司企业所得税预缴分配管理办法进行报税。

(二)分公司财务不独立核算下的工程项目会计核算

对于分公司财务不独立核算下的工程项目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很简单,总公司在各分公司所在地设立银行分账号,对分公司实行收支两条线,各分公司承建总公司招投标的项目,一律以总公司的名义建账,以总公司的名义进行会计核算,而且可以考虑全国各地分公司的财务人员,特别是财务负责人全部由总公司进行派遣,即实行分公司财务人员由总公司派遣制度。

(三)实行母子公司和总分公司非独立核算相结合的办法

由于子公司具有建筑资质承接工程项目的能力,所以子公司需要母公司的建筑资质进行招标的情况不是很经常发生,为了更好的进行工程结算,建议在子公司所在地再注册一个分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制度。即母公司的子公司与母公司的分公司在一起办工,一套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只是多了一套以母公司名义建立的账本,使财务人员累一点而已。凡是需要以母公司的建筑资质进行招标的工程项目,以财务非独立核算的分公司进行核算,即按照上面(二)项所谈的会计核算办法进行核算。

三、挂靠体制下的工程项目会计核算

被挂靠企业对挂靠工程可以实行以下两种财务核算办法[1]:

(一)报账制:挂靠工程财务核算功能在被挂靠企业范围内进行施工,挂靠方作为一个普通的项目管理部提供核算的原始单据,最终的财务核算经营成果是合同管理费。

案例分析:某“挂靠施工”工程造价10000元,发生合同成本8000元,营业税费率3%,双方商定的管理费率2%,工程质量保证金(尾款)500元。不考虑期间费用。被挂靠方核算过程如下:

1、被挂靠方的会计核算

(1)发生工程成本支出(收到挂靠方转来的材料发票等)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8000

贷:银行存款等8000

(2)工程竣工结算

借:应收账款-建设单位10000

贷:工程结算10000

(3)收工程款9500(暂扣工程尾款5%)

借:银行存款9500

贷:应收账款-建设单位9500

(4)剩余利润=工程造价-管理费-合同成本-工程造价×营业税率

=10000-10000×2%-8000-10000×3%=1500

(说明:此剩余利润为已扣除承担的营业税费的净额。挂靠方开具建筑劳务发票缴纳的营业税费,应由挂靠单位自己承担。)

挂靠方开具劳务1500元发票给被挂靠方时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1500

贷:应付账款——挂靠单位——项目1500

(5)支付剩余利润(暂扣尾款质量保证金500于工程保修期满支付)(=1500-500尾款)

借:应付账款——挂靠单位-项目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6)收取建设单位工程尾款,支付挂靠方尾款质量保证金

借:银行存款500

贷:应收账款——建设单位500

借:应付账款——挂靠单位——项目500

贷:银行存款500

(7)确认收入、费用、营业税费用、计算税前利润

借:主营业务成本95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300

贷:应缴税费——应交营业税300

税前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

=10000-9500-300=200(实行报账制度,被挂靠方向挂靠方收取的管理费用自然就形成税后利润,不需要再缴纳营业税)

(8)缴纳营业税费

借:应缴税费——应交营业税300

贷:银行存款300

(9)建造合同完成,冲销“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

借:工程结算10000

贷:工程施工——合同成本95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500

2、挂靠方的账务处理

挂靠方在所有的该工程项目的采购活动中,应以被挂靠方名义取得合法有效票据,并交给被挂靠方进行报账。

(1)挂靠方收到被挂靠方的工程款时,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8000

贷:其他应付款8000

(2)挂靠方将成本票据(含该项目工程管理费)的结算单交付被挂靠单位时,凭签字认可的票据结算单处理为:

借:其他应付款8000

贷:银行存款8000

(3)挂靠方开具劳务1500元发票给被挂靠方,收到被挂靠方支付的剩余利润扣除质量保证金500元时

借:银行存款1000

其他应收款——质量保证金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500

(4)收到被挂靠方从建设方转来的质量保证金时

借:银行存款500

贷:其他应收款——质量保证金500

篇12

【关键词】 资产;确认;后续计量

在会计核算与处理中,会计要素特别是资产这一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判断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基础。在日常会计核算时,如果资产这一要素的确认不准确,则会影响到负债或损益的确认。

一、关于资产定义的变化

分析《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1993版与2006版中对资产这一要素的定义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准则对该要素的定义发生了重大的调整。

1993年版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资产的定义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强调的重点是“拥有或控制”与“以货币计量”这两个要点,强调企业对资产的权利,重视交易历史形成的结果。

2006版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资产的定义调整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强调“拥有或控制”与“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等要点,除了交易历史形成的结果外,还强调未来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增加了对未来利益获取能力的判断。至于准则定义中未列示“以货币计量”,可能是考虑到某些事项无法以货币计量的特例,如生物资产中需要以名义价格计量的情况。

二、关于具体案例的会计实务处理分析与探讨

(一)案例“高尔夫俱乐部会员资格证支出能确认为资产吗”

1.案例背景:目前由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相应的各种休闲或交际型活动也大量出现,如高尔夫俱乐部。在我们接触到的实际案例中,许多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为了自己消遣及与客户应酬,购买了高尔夫俱乐部会员资格证,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可能高达数十万元。该会员资格证一般不规定有效使用年限并可以转让、或继承。每次消费时可能需要另行支付费用,也可能支付低于未购买俱乐部会员资格证的消费者费用水平的费用。

2.案例分析:该笔购买高尔夫俱乐部会员资格证的支出是确认为一项资产进行分年摊销,还是确认为费用,实务中存在较大的分歧,即存在一个资产确认问题。

资产确认时,应当依据具体会计准则的规定,当具体会计准则未作出规定的(含《企业会计制度》),就应当依据基本准则中对会计要素确认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上述问题在具体会计准则中是未作出相应规定的,所以我们从基本准则中对资产要素确认的规定上分析是否应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

2006版《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的定义的要点是三个,一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二是拥有与控制,三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该笔支出如果确认为资产,是满足第一、二个资产确认要点的,但不满足第三个要点。该笔支出能否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呢?这是问题的焦点。有人认为,该俱乐部会员资格可以转让这也是一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情况,所以可以确认为一项资产。但笔者认为,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应当是指在将该笔支出记录到会计账簿与财务报表列报时,企业管理层如何对该笔支出所产生结果的判断,即管理层的“认定”(包括如何使用该项资产,该项资产以何种方式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如果管理层在支出该笔购买俱乐部会员资格证时目的就是为了在其未来增值转让以获取其增值收益而不是为了自身消费的,则表明管理层“认定”为以出售该项资产的方式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可以确认为一项资产。如果管理层购买俱乐部会员资格证时目的仅为消费,则表明管理层“认定”为不需要处置该项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应当确认为一项费用。如果管理层购买时主要为了消费,兼有在其增值后出售的(包括不需要时),则表明管理层“认定”为以自身消费为主,不是以出售该项资产的方式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管理层出售的意图是不确定的(包括出售时间的不确定),因此,不能依此作为资产确认时的条件,也应当确认为一项费用。

笔者认为,确认资产这一会计要素时主要判断该项支出是否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其一是“拥有与控制”,拥有表明企业对某项资产的权利是完整的,包括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控制表明企业对某项资产具有决定其相关方(被控制方)的经济利益的权利;其二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预期应当是在资产确认时就有充分证据表明管理层运用该项资产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意图,包括时间、方式等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可以确定的经济利益。只要不符合这两个要点中的一个的,则应当确认为费用。

(二)案例“银杏树能列为固定资产吗”

1. 案例背景:某企业是机械制造业企业,购买了4棵银杏树,共计130万元。企业将该4棵银杏树列为固定资产,按10年计提折旧。

2. 案例分析:这一问题同样是资产确认问题,但与上述高尔夫俱乐部会员资格证确认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资产确认是可以依据《固定资产准则》进行的。

类似的问题还涉及购买字画支出、古董收藏支出等。实务中对这类支出是确认为一项资产还是确认为费用也存在较大的分歧。

这一案例中对4棵银杏树是否能确认为固定资产存在不同看法的双方对4棵银杏树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中的两个条件是不存在较大争议的,即具有实物形态,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对“使用”的理解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暂不讨论);对是否符合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这一条件则存在较大争议。

依据固定资产确认的经济意义而言,企业拥有固定资产目的是取得劳动手段,为企业产品生产、劳务作业提供工具,银杏树等资产(非会计意义上所说的资产)是否属于劳动工具需要分析其在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目前会计准则及其他相关文件中都未从会计核算方面对“生产”给出相关的定义,所以要分析银杏树是否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需要确定“生产”的含义。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七十二条有关项目解释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1994]财税字第051号)中规定:“凡未改变原商品的形态、性能、成分的,均属于从事商品销售业务,不应确定其为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国家税务总局的这一规定是从税务征管的角度来看待“生产”的实质性要素的,其角度虽与会计准则不同,但并不妨碍将其作为本案例中作为分析的基础。从前述规定可以看出,在机械制造业企业中,银杏树显然是不可能在机械产品的形态、性能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的。

从持有固定资产为“经营管理”所需的角度分析,我们同样遇到了会计准则及相关文件中未有对“经营管理”给出相关定义的困难。按照管理科学中对管理的一般含义,经营管理是一种活动过程,包含决策、计划、组织与实施、协调等功能。企业持有固定资产为“经营管理”所需,则应当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或数个功能中体现其实际作用,否则对经营管理过程不是必须的,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确认。显然,上述银杏树是不可能在企业经营管理功能中发挥作用的。

从以上对“生产商品、提供劳务、经营管理所需”的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出,判断某项资产(非会计意义)是否应当作为“固定资产”(会计意义)予以确认时,应当分析其在企业业务活动中是否对直接形成业务成果或在业务成果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必要的作用或功能,而不是看价值是否足够高、存在时间是否长等外在因素。

从对本案例中银杏树的分析,笔者认为银杏树不能确认为资产,应当确认为一项当期费用。

对某些企业购买的古董、字画等收藏品是否能确认为资产的问题,也应当按照是否符合资产的定义来分析判断。

如果一般企业购买此类物品目的在于获取未来增值收益,应当确认为资产,进行会计处理时可以自行增设“其他长期资产”科目予以核算(见《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 P 155),财务报表列报时,记入“其他非流动资产”。对于其他长期资产的后续计量,《企业会计准则》中未予规定,依据资产的持有目的是获取其增值收益而不是在生产(业务)、经营管理活动中予以使用并发挥其作用这一点上分析,笔者认为不应分期摊销,但应当定期作减值测试。

如果在以经营古董、字画等收藏品为主业的企业中,则应当将其确认为存货;如果古董、字画等收藏品对企业经营业务发挥作用的(如高星级酒店)可以确认为固定资产。此时其后续计量应当按照存货或固定资产准则规定进行后续计量。

(三)案例“一条高速公路能否采取两种折旧方法”

1.案例背景:某公司有高速公路一条。其折旧方法为,路面价值采用车流量法,路基价值采用平均年限法。这一案例涉及的是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问题。

2.案例分析:2006版《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 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五条)。”

笔者认为,确定同一资产中各组成部分的不同使用寿命并采用不同折旧方法的基础是区分固定资产的物理空间,只有清晰区分固定资产各组成部分的物理空间,才能确定其提供经济利益的方式,从而确定不同的资产价值并判断各自不同的功能与折旧方式,或确认为不同的资产。例如,土地使用权与房屋建筑物的物理空间是可清晰划分的,土地使用权与房屋建筑物各自的功能是独立的,各自价值是可以分别确定的。

在本案例中,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为路基与路面两个部分。从公路的横截面分析,路基结构与路面材料结构是不同的,路基主要由泥土与较大的石块组成,路面由沥青或水泥与配比适度的石子(包括粒度与混合比例)组成,物理空间是可以清晰区分的;从功能分析,路基功能主要为承重,路面及车辆的压力垂直于路基,路基损坏较少(除非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路面功能主要是承受摩擦力的,车辆行驶时对路面的作用力是平行于路面的(当然也有承重功能),由于车辆的频繁摩擦,路面磨损较快,高速公路的路基与路面对车辆通过公路的行为提供了不同的服务方式;从使用寿命分析,路基的使用寿命显然高于路面的使用寿命。再看折旧计算,从折旧计算的基础之一即账面原值角度分析,当路面建造完工并经养护后需要经建造监理方的鉴定后才能敷设路面,路基与路面建造之间需要间隔一定的时间,因此一般情况下,路基与路面的账面价值是可以区分的。所以,从物理空间、使用寿命、提供经济利益的方式、账面价值的确定等方面分析,路基与路面均可清晰区分,各自形成核算基础,符合采用不同的折旧方式的规定,路基适用按使用寿命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路面则适用车辆量法。

笔者认为,在分别确认不同固定资产时,应当考虑资产是否符合物理空间清晰、功能或作用、价值确定、提供经济利益的方式等要素明显不同等条件。只有符合这些条件,才能确认为不同的资产,适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使财务信息使用者清晰了解资产及其后续计量情况。

(四)案例“收购小型发电机组的支出能否计入大型发电机组的建造成本”

1.案例背景:某股份企业(非发电企业)为了建造大型发电机组,从其他发电企业购买了国家规定应当关停的小型发电机组。购买时给予出售企业的款项中包括资产价值与职工安置补偿款。购买后按规定对小型发电机组进行了报废处理,从而获得大型机组的建造许可。按照相关政策规定,此项购买小机组的行为是合法的。

2.案例分析:对该项购买小型发电机组的支出是作为当期损益核算还是作为大机组的建造成本核算,存在不同意见。

认为该项支出应当构成大机组建造成本的会计人员认为,该笔支出所购买的小机组按照相关政策应当淘汰,其行为同时是建造大发电机组的前提条件,如果不淘汰小发电机组,则不能建造大型发电机组。这一政策性规定表明:取得一项该等资产(即任何一项大发电机组)的必要支出中包含原为非发电企业购买小发电机组并予以清理小发电机组的相关支出。

认为该项支出应当作为当期费用支出的会计人员认为,购买小发电机组后应当将其作为固定资产清理进行处理,清理支出应当作为当期损益进行核算。因为小发电机组与大发电机组虽然功能相同,但小发电机组购买或清理支出并不构成会计核算中的“必要支出”的普遍意义。所以应当作为当期损益。

笔者认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建造大发电机组必须淘汰小发电机组”这一规定在任何企业建造(取得)大发电机组资产实体时都是一项前提条件。这一前提条件规定了对不同的企业(即发电企业与非发电企业)取得相同资产(即大机组)的相同的法律环境,但不同企业从不同来源取得资产的成本是不同的,即原发电企业淘汰其原有的小发电机组属于固定资产清理,清理结果计入当期损益;但对购买小发电机组后建造大发电机组的企业而言应当属于大发电机组的建造成本。

会计准则中所说的“必要支出”应当理解为:会计主体在其所处的经济法律环境内的众多规定中的最基本规律。在具体会计核算时,应当视具体企业、具体资产、具体取得来源及具体法律法规的规定分析判断是否属于“必要支出”,而不应当机械地运用“普遍意义”作为会计处理时的判断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篇13

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会计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和准则,进一步全面地,系统地介绍企业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操作技能。本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到技能,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对财务会计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财务会计;教学改革;高职

0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在经济领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有关部门对未来10年人才需求预测结果表明,今后我国将需要的各类人才中,排在首位的是会计类。会计专业是这些年热门专业之一,从学校的招生人数来看也是逐年增加。形势是良好的,那么如何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人员,那么做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课程上。那么最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财务会计应该如何进行改革。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1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过于理论化

会计专业的课程过于理论化。教学内容大多是根据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转换成教学内容,没有结合学生的特点,内容过于理论化。学生刚刚学完基础会计,有的还没有学明白,又来学习理论化很强的财务会计,一方面学生感到很茫然,另一方面感到枯燥,进而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1.2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有很大差异

好多学生学完了财务会计,都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更明显的是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了,虽然学了财务会计,但是最基本的财务工作却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是教学内容实践性差。

1.3教学方法陈旧

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原来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为主。练习也是偏重与给出业务描述,然后让学生编制会计分录的形式。这样上课就不够生动,学生学习兴趣差。针对现在90后学生的特点,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财务会计》课程改革

2.1重新进行课程定位

为了准确定位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我们针对性地面对北京地区的大型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了调研,同时走访毕业生、相关院校的同类专业、中小企业、会计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个体工商户等,召开了相关的座谈会就近年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社会需求、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发展作了深入分析。分析出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岗位。(1)初始岗位———财务助理,包括出纳、会计助理、审计助理、办税助理。(2)升迁岗位———2至3年的岗位晋升:会计核算岗位(往来会计,固定资产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报表会计,会计信息化会计)、主管会计、审计、办税员。(3)进一步升迁岗位———4至5年的岗位晋升:财务经理、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2.2明确财务会计课程目标

基于对岗位的分析,我们会计专业的老师对整个课程目标进行了重新的梳理。财务会计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资金运动,理解企业会计的岗位分工,在全面了解企业会计循环过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能够依据各岗位职责对本岗位的企业基本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准确的会计处理,熟练进行财产清查工作,能够完成期末的结转和调整工作,并能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报表。培养学生形成严谨、规范的工作习惯,使之具备基本的会计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2.3明确教学载体

教学载体拟选择资金流转过程中每个经济业务的发生,经历的过程,和最终完成后的货币清算整个循环过程为具体载体,这些教学载体涵盖了财务会计知识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涵盖了财务会计这门课程实操实训的相关内容。(1)账外资金案例,承载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基本内容以及货币资金清查的方法,银行结算等相关内容以及货币资金核算方法的基本技能等。(2)渝太白案例,承载所有者权益、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的具体概念、特点、主要内容等知识点和具体的账务处理技能。(3)法莫尔虚构存货案例,承载了存货、应付账款的基本概念、具体内容以及掌握处理的基本技能和管理的方法。(4)蓝田股份固定资产案例,承载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累计折旧的具体内容和核算方法。

2.4重新梳理课程内容

根据会计岗位的特点和财务会计具体内容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体系理实一体化,密切结合会计实际工作,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以岗位为主线进行了重新设计。(1)企业财务岗位介绍,主要介绍财务会计的相关岗位,以及各个岗位的主要工作,以及相关关系。(2)出纳岗位的核算,结合出纳岗位的主要工作主要讲授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企业货币资金业务的核算。(3)往来结算岗位的核算,主要讲解往来岗位相关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以及其他应收应付款的核算。(4)材料岗位的核算,主要讲解材料和商品的收发业务的核算。(5)固定资产岗位的核算,主要讲解固定资产增加、减少、折旧、清理等业务的核算。(6)职工薪酬岗位的核算,主要讲解工资的核算方法。(7)资金岗位核算,主要是资金筹集业务和投资业务,涉及到的内容有借款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投资类账户的核算。(8)会计主管岗位,主要是财务成果的核算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

2.5教学方法改革

《财务会计》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学科,要尽量体现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交往,同时注意教学目标中知识、技能、态度的三位一体。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应用信息搜集与模拟企业资料、讲授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总结归纳法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加强激励作用,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2.5.1情景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实际工作的模拟情景,由学生担当不同岗位角色去完成任务。为完成任务,学生必须熟悉企业会计岗位工作,然后按计划实施操作,让学生通过学习、分析,在实践中总结并形成能力。

2.5.2课件讲授与启发引导

精心制作的课件等教学资料展示、必要的课堂讲解释疑,加深学员对会计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注意教师的讲授应更具启发引导的效果,帮助学员逐步达到自觉学习、自主运用涉税知识理论。

2.5.3示范教学法

在课程开始阶段,学生对登记账簿的程序并不了解,这时应采用示范教学法,教师首先根据学习任务设置,给学生做出示范,引导学生入门。案例分析

2.5.4角色扮演,实践实训

本门课程重在对会计核算方法的掌握,学生可模拟扮演企业会计不同岗位角色,对不同经济业务进行处理,要多做、多练、多实践,在做的过程中加深对账务处理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5.5案例分析

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员对这个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校本研究方法。在现代管理原理与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是促进学习和提高教学的有效方法。

3结论

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从事财务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知识基础。必须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本文结合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和多年的教学经验。不但从内容上改革也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探索。并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作者:高红梅 邓晖 李春艳 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毛腊梅,张艳《.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6.

篇14

    分享到: 本站编辑:admin 日期: 2010-10-28 20:10 点击:次

    [摘要] 案例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各界的公认,本文以会计专业课的特点为切入口,从会计专业课教学的内容、目标、效果以及会计知识的运用环境四个方面论证了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关键词]      案例教学   会计    必要性

    运用案例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其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早已有之。到了20世纪初美国哈佛商学院运用案例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众多企业管理的精英。现在,案例教学已经被愈来愈多国家的教学实践所运用,已经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具有特殊效果的教学方法。那么会计专业课的教学是否有必要采用案例教学呢?本文将以会计专业课的特点为切入口,论证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会计专业课的特点

    1、制度性强

    任何一个国家的会计工作,都是在一定环境下,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方式和制度进行的。在一定条件下的会计,要受到各种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各种环境对会计的影响内容,首先是影响会计工作,进而影响会计理论和会计教育。比如:经济环境影响会计的范围、形式、内容、职能、因素、特征、关系、要求和变化等;科技环境影响会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法律环境影响会计工作的内容、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具体经济业务,同时也影响各方面的经济关系、经济秩序及会计核算与管理的作用;管理环境影响会计的基础工作,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会计工作发挥核算、监督和其他职能的作用等。同时,环境对会计教育也会产生影响。环境因素会影响会计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规模、水平、地位和条件等。经济活动及对外经济活动管理的多元化、多层次特点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会计人才。要满足社会对多方面、多层次的会计人才的需要,就必须建立培养各种人才的会计教育体系,包括中等会计教育、高等会计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会计核算工作总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环境下进行的,如会计法、税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等,实务中,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不但要合理,而且要合法,不能违反我国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

    2、学科的交叉性较强

    从学科间的关系来看,现代会计学是以多科学为其支柱的。其中经济学是建立现代会计学的理论支柱,现代管理科学与数学是建立现代会计学的方法支柱。从会计学科的研究内容来看,现代会计学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门类,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都涉及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如金融、税务、生产运作、投资、经济法律等。以财务会计为例,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而资金运动贯穿于企业或非盈利性组织的各项活动的方方面面,涉及到采购、生产、销售、物流,需要核算成本、费用、效益,还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核算应缴纳的各项税费。管理会计更是要考虑资本市场、各种融资理论和工具、消费市场预测、成本控制等多个学科的理论。

    3、实践性很强

    会计学是微观经济管理学科,具有实务性强的特点。学习会计学,必须理论与实务并重,强调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深入理解与牢固掌握。对会计的各种方法和技能,课堂上既要讲清楚其原理概念,又要用实例说明其操作程序。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会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既会动口,又会动手。

    4、内容比较抽象

    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资金的运动,而不是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实物的运动,需要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实物甚至是一些非实物性的资产(如 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商誉等)的变动抽象为资金的运动,这是初学者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现代会计核算使用的是复式记账法,这对已经习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单式记账法的初学者来说也是一大挑战。

    二、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必要性

    课堂中为什么能够运用案例教学,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探寻了其理论依据,这些理论包括迁移理论、信息加工理论、认知弹性理论与认知弹性超文本理论、教学交往理论、顿悟学习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只是说明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但不能说明其必要性。笔者将结合会计专业课的特点来论证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必要性。

    1、从教学内容来说,案例教学适用于复杂知识、专业知识的教学。简单知识即简单的概念与事实,学生只要求能够在相同或相似的情境中再现,再认,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比传统的教学花费更多的时间,不适于应用案例教学。如生字、单词的教学就宜采用讲授。而复杂知识的学习,学生仅凭借传统的教学只能记忆再现,而难以真正理解掌握,而通过案例的学习,学生将复杂的知识嵌入生动的具体情境中,在学生的亲自参加的分析、讨论中将新的复杂知识的融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并建构新知识结构。会计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抽象,知识比较复杂,并且学科的交叉性和渗透性也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而案例教学对于加深学生对有关复杂知识的消化理解显得非常必要。另外,案例教学也适用于理解并掌握某一理论的原理或基本概念。案例完全可以用来展示有关理论,解释为什么这个事件应该这样处理而不应那样处理。一旦案例当中隐含的理论问题或基本原理被揭示出来了,就可以用它来考察新的案例,说明那些己经变化了的情形。这样,先前案例中的理论就变成了面临新情形所产生的新挑战。会计学专业课中用很多的原理和基本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不容易理解的,这时适当的运用案例教学就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这些原理概念,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因此,在会计学专业课教学中,恰当的选择出能够说明某些会计原理、理论的案例来帮助学生加强对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2、从教学目标来看,案例教学适宜于旨在以培养学生们能力为主的目的。会计课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合格的会计人员,而今天的会计人员已经由过去单纯的簿记人员、财务信息的制造者转变成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的重要角色。这一改变,要求会计人员增强个人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修养,从而满足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的要求。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作为培养未来会计专业人才最直接的方式,必须适应商业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会计职业界认可的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会计从业人员。会计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采用案例教学能为传统的会计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够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可以针对案例中所反映的情况,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模拟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进行综合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问题解决能力是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中,学生发展了自学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与同学竞争与合作人际沟通的能力,消化运用知识与经验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分析决策的能力等等。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同时各方面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又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计学是微观经济管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务性特点,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学习会计学,必须理论与实务并重,强调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深入理解与牢固掌握。对会计的各种方法和技能,课堂上既要讲清楚其原理概念,又要用实例说明其操作程序。这样,通过配合使用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做到既会动口,又会动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