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36: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瘫痪病人护理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其中男28例,女30例,年龄48~91岁,平均年龄6±7.2岁。其中股骨头坏死13例,股骨颈骨折3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7例。其中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25例,全髋关节置换33例。所有病例手术均采用髋后外侧切口(Moore)入路。
1.2结果本组病例术后10~21d出院,出院时伤口均愈合拆线。其中3例术后出现伤口发红,经积极换药加强抗感染治疗伤口愈合良好;无致命肺栓塞发生;2例术后出现患肢肿胀、皮温减低,彩超检查发现股静脉和股浅静脉发现血栓,经抗凝治疗后,彩超复查血栓消失;1例出现褥疮给予换药加强护理后愈合出院;1例发生髋关节脱位,经全麻下手法复位。所有患者对手术疗效主观评价满意。随访6~36个月,均基本达到生活自理和不负重工作。
2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2.1感染感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6%,可导致关节置换术失败。常见原因有。
2.1.1术前检查不仔细,如是否有牙龈炎,甲沟炎等原发病灶;术前1d行严格的皮肤准备和手术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性用药可以降低感染率;无菌操作不规范,未反复冲洗、未放置血浆引流管;术后对非手术部位的感染病灶未及时处理,如上呼吸道感染。针对上述易感因素,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如检查口腔是否有牙龈炎、扁桃体红肿、咳嗽与否、留置尿管患者检查尿道口是否有异常分泌物。如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建议病灶处理后再进行手术。
2.1.2敷料被渗湿后未及时更换,大小便污染伤口,病人搔抓伤口。我科所发生的3例伤口感染,其中1例为小便污染敷料,家属未及时报告医护人员所致,余2例均为患者自行搔抓伤口所致。对于敷料渗湿、大小便污染伤口,应告知患者一旦发生此种情况,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并及时换药处理。对于部分农村患者因担心麻烦医生的思想,要进行宣传教育,告知患者对上述情况若不及时处理,将有导致手术失败的可能,增加其对感染危险性的认识,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因伤口生长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伤口瘙痒,患者搔抓伤口敷料,且部分老年患者不能有效配合医护人员的处理,可给与棉垫适度加压包扎,避免手指与伤口直接接触而污染伤口。对2例因搔抓出现伤口发红我们采用庆大霉素外敷伤口及棉垫加压包扎2天均未再出现发红。
2.1.3预防坠积性肺炎因术前、术后患者卧床时间相对较长,痰液集聚于低垂部位,且患者年龄普遍较大,肺功能较差,部分患者合并有慢性肺炎病史。故坠积性肺炎发生率较高。可采用半坐位,尽早鼓励和指导患者做有效的咳嗽、咯痰,吹气球锻炼肺功能。术前、术后采用我院自制中成药愈伤灵I号进行超声雾化吸入,一日两次,可达到化痰,利于痰液排除的目的。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有慢性肺炎病史者可加大术前抗炎力度。
2.2肺栓塞肺栓塞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为39%~74%,发生致命肺栓塞的几率是0.19%~3.4%,是引起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患者有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心绞痛、晕厥等是急性肺栓塞的常见症状,一旦发生,应立即给予吸氧、止痛,控制心力衰竭、抗凝和溶栓治疗,急救时做胸外按压,可直接作用于栓子,使之破碎。因此术中应做好血液动力学检测,及时发现短暂低血压发作,术后滴注右旋糖酐和补充足够的液体量,鼓励和指导患者尽可能早期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可起到一定预防作用。肺栓塞的栓子99%为静脉血栓,预防静脉血栓的产生是预防肺栓塞的关键。术后提倡使用止血药物。
2.3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粘滞性增加,血流相对缓滞,血管内膜损伤等,是DVT的三个条件。机体自身促进下肢静脉血液正常回流,不仅依赖静脉瓣本身的完整性,呼吸泵、肌肉泵及心泵等三大因素共同发挥作用来维持其正常运行。对术后病人,股骨肉泵的作用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1]:足踝的主动“环转”运动,屈伸运动,内、外翻运动均可应用于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DVT形成,主动“环转”运动的用最为理想。同时借助CPM机进行患肢被动功能锻炼,能有效地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
2.4髋关节脱位其发生率为3.23%,脱位发生的原因除与关节类型、手术人路、假体安放角度有关外,与护理的关系极为密切。术前指导,术后护理保持正确的髋关节位置、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及离床功能锻炼、自理能力训练;出院进行康复指导,并检查患者掌握后,方能出院。4周内禁忌患侧卧位和90°坐位,屈髋不大于90°,6周内免负重,休息和活动时注意避免两叉和盘腿,保持关节稳定[2]。
3讨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被认为是关节病变的最终治疗手段,且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在国内外医学界取得较快的发展,术前术后正确的护理对手术是否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科学地探索护理的经验,通过对58例患者的护理体会,作者认为,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要点是在于对患者术前健康、心理状态进行充分而有效的评估,术前术后合理充分有药,此外积极功能锻炼对每个患者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1(b)-0118-02
妊娠期糖尿病包括妊娠期间出现糖尿病或是糖耐量异常的现象,是妊娠期常见的一类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在临床中的重视度越来越高[1]。该类产妇在分娩时的麻醉方式对围术期的血糖浓度变化有密切关系,良好控制血糖是保证母婴安全的必要条件[2]。该次研究选取2015年1―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不同麻醉方法在围手术期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2015年1―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常有饥饿感,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均经临床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3];入选患者及其家属对该次研究和麻醉方式知情,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患者根据分娩时的麻醉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28例患者年龄在22~35岁,平均年龄(28.1±4.5)岁,孕周在34~42周,平均孕周(39.5±1.5)周;观察组28例患者年龄在22~36岁,平均年龄(28.8±4.8)岁,孕周在35~42周,平均孕周(39.0±1.6)周。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
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对产妇应用静脉诱导进行气管插管,按照1~2 mg/kg的剂量注射琥珀酸碱(国药准字H31020599),按照1~2.5 ng/kg的剂量注射丙泊酚(H20100645),按照1~2 mg/kg的剂量注射氯胺酮(国药准字H14020754)。在胎儿出生后,按照0.4~0.5 μg/kg的剂量注射舒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03688),应用七氟醚以吸入方式进行持续性麻醉。观察组:给予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在患者的左侧卧位L1~2间隙作为穿刺点,于头侧1~2 cm处进行置管,置管成功后注入3 mL浓度为1.5%的利多卡因,观察有无出现脊麻现象,根据产妇的情况酌情增加利多卡因的加入量至4~5 mL,使麻醉平面达到T 7~8。手术过程中若出现心率过快,则应用适量西地兰,若出现血压过低,应用适量去氧肾上腺素。
1.3 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产妇在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浓度:麻醉前(T0)、切皮时刻(T1)、胎儿出生时(T2)胎盘分娩出时(T3)、胎儿分娩后2 h(T4)、胎儿分娩后6 h(T5)。对两组新生儿进行Apger评分,主要包括呼吸、心率、肌张力、肤色以及对外界的刺激程度等5项进行评分,评分量表总分为10分,其中7~10分判断为正常,4~6分判断为轻度窒息,
1.4 统计方法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8.0?y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在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浓度比较
两组产妇在T1、T2、T4、T5 4个时间点的血糖浓度均明显高于T0;T3时刻的血糖浓度明显低于T0,在T0时刻两组产妇的血糖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T1、T4、T5 3个时间点的血糖浓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新生儿的Apger评分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Apger评分为9分所占的比例(42.86%)和10分的比例(46.43%)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9分(7.14%)、10分(2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生理条件特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给产妇和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在产程中需严密观察产妇的血糖浓度变化,若产妇出现低血压唐现象,给产妇和新生儿均有较大的影响[4]。妊娠期产妇机体内分泌大量胰高血糖素、垂体激素,使机体的血弹浓度明显升高。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由于疼痛造成很大压力,可能会使机体的血糖浓度继续增加,形成一系列循环,扰乱机体的血糖水平[5]。
【关键词】 推拿护理、卒中瘫痪、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28-02
对于我国而言,最为常见且发病率最高的老年疾病之一则是卒中,其发病率高达220/10万。其主要临床表现有猝然晕倒、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等,是一种典型的脑血管疾病[1]。可随着现如今我国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卒中瘫痪病人的死亡率大大减少,可是因得此病而导致致残的患者却越来越多[2]。众所周知,我国现在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卒中将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严重时更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命安全,会大大降低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使其完全丧失自理能力。本研究除了使用传统的益气活血法来治疗脑梗死之外,还配合中医特色的推拿护理,帮助卒中瘫痪病人恢复四肢肌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也使致残率有所下降,现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7月-2013年8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卒中瘫痪病人120例,诊断为中经络卒中,120例卒中患者均符合我国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的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70.3±5.2)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0.4±5.4)岁。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无论是上下肢活动、语言表达能力或自理能力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20ml的灯盏花注射液以及60ml的生脉注射液中分别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如果有血糖较高的患者可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静脉输注,每天1次,1个疗程为15d。当患者入院3d后,对患者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承山穴、涌泉穴等穴位进行推拿护理,并轻轻按压。护理人员应掌握简单的推拿方法以及取穴方法,当患者在静脉输注以后,对每个穴位进行按压旋摩,以病人出现酸、胀、痛为度,在进行推拿护理时,应首先顺时针10圈,再逆时针10圈,当患者经过1w护理之后,对其进行评定。
对照组:单纯使用20ml的灯盏花注射液以及60ml的生脉注射液中分别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注,每天1次,1个疗程为14d,对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定。
1.2.2评价指标
使用《中药治疗卒中临床研究指导》中标准,用尼莫地平评分方法对患者疗效进行测评,其肌力评定:显效:肌力改善3级。有效:肌力改善1-2级。无效:通过推拿护理后患者肌力无改善情况。
1.2.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 )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尼莫地平评分[n(%)]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对比
3 讨论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使用配三焦、肾经等穴进行推拿按揉护理,使总有效率达到93.3%,明显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86.7%,通过此次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1]郁秋华.推拿在卒中瘫痪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3(8):687-688.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2.08.015.
[2]Bukowski L ,张永 ,李宏建. 在卒中病人护理中综合训练的作用[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3,03:122-124.
【关键词】脑卒中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189-02
脑卒中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康复对脑卒中病人尤其重要,及早与正确方法的康复治疗不但可以促进脑卒中病人的康复,而且可以防治废用综合症,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5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材料
58例瘫痪病人中48 例为脑梗塞引起的偏瘫;10例为脑出血引起的偏瘫。男性39 例、女性19 例。年龄在47~79 岁,平均年龄63岁。
2 康复护理措施
2.1 心理支持 脑卒中患者由于脑实质的损伤和功能障碍的影响,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烦躁等心理问题。因此,要给予病人足够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难题,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使患者坚强地面对疾病,这对疾病的康复尤为重要。
2.2 肢体康复护理
2.2.1 放置和转移 正确的放置可预防和缓解痉挛,转移对改变全身血液循环,预防病发症等具有重要意义。偏瘫病人多采用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配合仰卧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健侧卧位有利于对抗偏瘫上肢屈肌痉挛和下肢伸肌作用,同时还方便对偏瘫肢体的被动活动。患侧位可以增加患侧感觉输入,牵拉整个偏瘫侧肢体,有助防痉挛,健手在上面可以自由活动。偏瘫病人多能自行取患侧卧位,容易造成长时间压迫患侧部位皮肤发生褥疮,故应多协助取健侧卧位,另外防止垂足,用沙袋等物品固定,防止下垂和内翻。
2.2.2 床上活动 床上活动分为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 被动活动的目的是抗痉挛,防止肢体僵硬、变形,特别是肌张力高的病人要进行被动肢体活动,多进行肩外展、外旋,肘外展,前臂旋后,腕背伸,指伸展,以及伸髋、屈膝、足背伸等运动。同时,可进行瘫痪肢体肌肉按摩、轻拍肢体的方法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和肌肉萎缩,增加肌肉营养,促进康复。主动活动可以增加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容量,有利于增加肌力和改善智力,是预防和消除废用综合症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活动形式主要有:①自动翻身侧卧;②健侧手带动患上肢运动;③床上桥式活动[1]。
2.2.3 物理治疗 运用低频脉冲和针灸治疗,对人体产生治疗效果[2]。低频脉冲治疗可于床上自主运动开始即可进行,每天1 次,每次30 分钟,通过刺激促进肌力的恢复。针灸治疗显示,针刺具有舒缩血管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能使气血通畅,脑组织灌注量增加,提高局部肢体细胞组织的营养,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2.2.4 基础护理 脑卒中急性期落实各项基础护理措施是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补充充足营养,给予易消化、易吞咽、富于营养的流质、半流、软食,必要时考虑肠道内营养和肠道外营养,补充充足的水分,防止便秘。
2.3 膀胱的护理 增强膀胱自主功能训练的建立,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在部分瘫痪病人中,排尿功能异常,经常采用留置导尿管来解决排尿问题,长期留置导尿管增加患者尿路感染机会,对病人进行自主膀胱功能的训练[3],首先我们将导尿管进行定时开放,一般3~4 h 开放1 次,观察膀胱充盈情况,防止膀胱胀满,1~2 个月后可改用间歇导尿,每日或隔日1 次。在两次导尿之间鼓励病人自行排尿,排尿困难可用膀胱区手法按摩,叩击耻骨上区,拍大腿等。当病人残余尿液超过100 ml 或尿液浑浊时,要进行膀胱冲洗。训练6 个月后病人可在1~2 个月冲洗1 次膀胱,甚至更长时间。
2.4 气管切开的护理 行气管切开,在护理过程中防止肺部感染是非常重要的,每日用75 %酒精在插管处由里向外,从底向上彻底消毒。经常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更换敷料,气温高时每日更换2 次。细菌产生抗药性时切口处往往有一种难闻的恶臭,我们用4 ‰的醋酸溶液,更换敷在切口上纱布效果极佳。气管切口处往往有一些肉芽组织,在消毒时易引起出血。用干棉球沾庆大霉素压迫止血,防止感染。为防止气管套管的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应2 h 气囊放气1 次。由于病人没有自主呼吸的功能,放气时病人非常痛苦,病人往往拒绝放气,有时每日只能放1~2 次气。当肺部感染加重时,除大量运用抗菌素外,还应增加放气次数,既有利于痰的排出,还能减轻肺感染机率。为了防止痰液粘稠,每日4~6 次给予生理盐水100 ml + 糜蛋白酶1 支+ 庆大霉素8 万U 混合液,用1ml由气管套管内滴入。
3 褥疮预防
3.1 减轻褥疮的护理措施:改变减轻垂直压,每2 h 翻身1 次,给予气垫床,鼓励病人借助双杠锻炼站立,以利全身血液的循环。减少摩擦力保持床整、无皱折、碎屑,翻身时抬起身体,避免推、拉、拖等动作[4]。降低及避免剪切力,经常保持床的水平位置,减少半卧位的时间,有红肿现象时,采用酒精按摩、擦干,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对护理不当已形成褥疮的病人,采用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治疗措施。对其疮面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检查,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用引流及敏感抗生素局部换药。
4 讨论
脑卒中病人的瘫痪是属于上运动神经元性的。此时脑部发生病变产生抑制,病变以下的脑干、脊髓则处于抑制释放阶段,它们产生的都是原始的、低级的属于病态模式。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治疗的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肌力训练。通过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措施,达到预防并发症、减少后遗症,调整心理状态,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达到生活自理,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燕铁斌, 窦祖林, 主编.实用瘫痪康复.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缪鸿石,主编.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
[key words] movement imagery;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paralysis; upper extremity
脑卒中病人常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病人的独立生活功能及生活质量下降。wwW.133229.COM上肢瘫痪是脑卒中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直接影响到脑卒中病人生活自理程度[12]。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减少运动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使之回归家庭或重返社会是康复工作者在疾病早期就应关注的问题。我院自2008年10月采用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上肢瘫痪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功能训练,取得明显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2009年9月,选择我院住院的脑卒中病人21例,将其随机分成运动想像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全部病例经颅脑ct或mr检查证实,并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病例入选标准:首发脑卒中,偏侧上肢瘫痪,经运动觉及视觉想像问卷(修订版) (kviq) [4]测试正常,能配合完成整个治疗周期的评价和治疗,并经“想像”练习合格。排除标准:病变部位在小脑、脑干,多发病灶;失语;认知功能障碍(mmse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接受康复科护理常规护理,执行良肢位摆放,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每日接受30 min常规的作业治疗,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诱发上肢分离运动训练、adl训练等。治疗组同时采用运动想像训练。运动想像训练在睡前和早晨醒来未起床时进行,房间应安静,随指导语进行训练。设计的指令要求为:假定一个舒适的坐位;以第一人称来想像运动,仿佛实际做这些运动;避免全身各部位运动或肌肉收缩,保持放松状态;想像跟实际运动一样看到及感觉到运动,强调病人要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利用全部的感觉进行训练,直到将正常运动模式储存在记忆中为止;在进行一组训练时要一直闭上眼睛;如果在每一组训练过程中精力分散,应睁开眼睛,放松片刻,然后从头开始;记住尽可能快而且准确地做动作;要求病人在日常生活环境中主动使用这种训练方法进行自我运动学习。想像指导语:首先设想一个温暖、放松的环境(如沙滩),用2~3 min 进行全身放松;想像坐位,上肢上举过头并保持伸直;想像坐在桌前,桌上有一水杯,用手握住水杯,用力向前将水杯推离自己,直至上肢向前伸直;想像坐在桌前,手握一支铅笔,在纸上快速点点,然后做手腕旋转环形运动;想像五指用力伸开,然后用力握拳;想像坐位下上肢自然下垂,屈肘90 ℃,手心向下,再翻向上,反复5次,最后将上肢恢复自然下垂;想像手拿木梳,慢慢梳理头后部的头发;想像拇指与每一个手指对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用力对捏;想像伸手拿杯子喝水的动作,手臂前伸同时,松开五指,握住杯子,然后缓慢送入口中,最后将杯子放回原位;想像躺在温暖舒适的沙滩上,腹部放置一只乒乓球,想像用手将它拿到自己的身体旁边。每一个动作重复想像4次。最后,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和周围环境,睁开眼睛,全身放松,共30 min。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治疗,共60 min。
1.3 疗效评价
adl功能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bi)[5],选用与上肢功能有关的项目:修饰、进食、穿衣、洗澡等评价患侧上肢adl功能,修饰及洗澡的评分为0和5分,进食和穿衣评分为0、5和1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上肢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6]坐位时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共33项,每项分3个等级记分(0~2分),累计最高分为66分。得分越高说明上肢的分离活动运动越好。上述评定均于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后进行。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1.5及ppms 1.5[7]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治疗组病人fma评分在治疗2~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4.394~5.445,p
治疗组bi评分在治疗4~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803~3.977,p0.05);两组治疗4~8周后bi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11~2.174,p
3 讨 论
运动想像疗法是指为了提高运动功能而进行的反复运动想像, 没有任何运动输出,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激活某一活动的特定区域, 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功能的目的[8]。由于脑损伤后运动想像功能也可能受损,因此在进行运动想像疗法前应该进行运动想像功能的评定。我们采用运动觉及视觉想像问卷,对病人的运动想像功能进行评估。运动想像与实际运动一样可以使皮质代表区发生变化。由于两者在激活皮质区域及神经生理的相似性,因此运动想像可以影响实际运动[9]。运动想像和身体训练相结合,可以促进运动的学习和改善活动功能,它可以改善肌力、耐力和活动的精确性[6]。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根据神经影像学的研究结果,运动想像疗法开始应用于脑卒中病人,近几年已经成为脑卒中病人康复治疗的研究热点。liu等[10]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研究了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病人的疗效,结果显示,接受运动想像训练的病人获得的训练和未训练的作业项目的功能均高于接受常规训练的病人,而且在训练疗程结束后仍然保持这种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开始出现疗效,fma评分在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运动想像训练可以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增强自信心,从心里层面认为患手可以做许多动作。我们认为进行运动想像疗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避免在治疗间隙不停地想像,以免导致焦虑发生;②运动想像前进行的放松训练,有利于预防或减轻患肢痉挛;③运动想像时利用全部的感觉将注意力集中于患肢。以往及我们的研究表明,运动想像疗法对瘫痪病人的康复是有益的,但需要与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运动想像疗法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6]。运动想像疗法因为不需要特殊设备、特殊场地, 入选标准低,所以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研究运动想像训练内容既包含上肢的所有关节活动,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病人比较容易掌握,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因样本数量有限,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stephen j p, peter l, sueann s, et al. a randomized efficacy and feasibility study of imagery in acute stroke.[j]. clin rehabili, 2001,15:233240.
[2]郭钢花. 脑卒中后肩合并症常见原因与康复对策[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4,4(10):1728.
[3]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 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379381.
[4]isaac a, marks d f, russell d g. an instrument for assessing imagery of movement:the vividness of movement imagery questionnaire (vmiq)[j]. ment imagery, 1986,10:2330.
[5]南登崑. 康复医学[m]. 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273.
[6]王茂斌, bryan j o’y, christopher d w. 神经康复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24444.
[7]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医用统计学软件ppms 1.5的组成和应用特点[j]. 齐鲁医学杂志, 2009,24(1):2932.
[8]decety j, grezes j. neural mechanisms subserving the perception of human actions[j]. trends cogn sci, 1999,3:17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