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医方剂学基础范文

中医方剂学基础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6: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中医方剂学基础,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医方剂学基础

篇1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3—0088—01

化学知识比较繁杂、零散,初学化学的同学会感到难记易忘,因此,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寻找记忆的载体,提高记忆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把大量的知识压缩成少量的文字或符号来记忆,就是利用载体记忆的方法之一——压缩记忆。如“盐的溶解性”表,如果不加指导,让学生死记是很困难的。如果让学生认真寻找表中的内在规律就会发现:盐酸盐除氯化银外都溶于水;硫酸盐中除硫酸钡不溶、硫酸铅微溶外都溶于水;硝酸盐全部溶于水。碳酸盐中的钾盐、钠盐、铵盐溶于水,其余不溶。这时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前三种酸几乎全溶于水,碳酸盐多数不溶于水,能否找出一个记忆的载体呢?许多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发现,前三种酸属于强酸盐,碳酸盐属于弱酸盐,这一现象可总结为“强溶弱不溶”。但碳酸盐中的钾盐、钠盐、铵盐溶于水,它们可看作是由强溶解性的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形成的盐,其他碳酸盐则是由溶解性弱的碱形成的盐(钡盐除外),也符合“强溶弱不溶”的规律。这样把溶解性表的内在规律归结为这五个字,就是该表的记忆载体。将这五个字背熟了形成口诀,就会终生不忘。当然,还要理解这五个字的内涵和外延。“强溶”中也有不溶的,如氯化银、硫酸钡;“弱不溶”中也有溶的,弱酸盐中的钾盐、钠盐、铵盐可溶于水。为了让学生记住盐的溶解性的同时,把氯化银、硫酸钡这两种盐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硝酸的特性也记住,不妨称它们为“不溶明星”,因为它们出现的机会太多了。这样,就使这两种典型的盐通过“不溶明星”这个载体得到了强化记忆。

对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含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不少资料都总结了许多记忆该实验操作步骤的口诀,这些口诀多则上十句,少则四五句,学生要花许多时间去背这些顺口溜,因此并不实用。实际上让学生记住四个字就可以了:“氢灯灯氢”。这四个字不但直观地提醒你“请等等氢”,也直观地告诉你做这个实验的步骤:先通氢,再点灯;先撤灯,后停氢。这些步骤的规定、原理就要通过这四个字为载体去联想记忆了。

在讲解实验基本操作中的药品取用时,首先要讲到:对实验室中的药品要做到“不闻、不触、不尝”,对实验完毕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不回、不丢、不拿”,取用药品的量如无特别要求应取最少量:液体1至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底部。这些内容可以用“提示口诀”为载体来记忆:“药三不,剩三不,最少用量要记住”。取块状固体时可用三个字概括操作要点:“横(试管先横放)、放(用镊子将块状药品放在试管口)、竖(将试管慢慢竖起)” ;取用粉状固体也是三个字:“横(试管先横放)、送(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竖(将试管竖起)”;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可概括为:“放平、视平、再读数”;取液体药品用“倾倒法”时可概括为:“一塞二签三瓶口”,以提醒学生记住三个注意点;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和滴加液体时分别概括为:“先捏、再伸、后松手”和“上悬、下直、再挤滴”;对于取用药品的工具可提示学生:“块用镊子粉用匙”。这样就把药品取用时复杂的注意点用少量的文字概括出来了。这些提示语连起来也是一个完整的顺口溜:“ 横放竖,横送竖,放平视平再读数;一塞二签三瓶口,先捏再伸后松手;块用镊子粉用匙,上悬下直后挤滴。”

篇2

一、坚定信念,锻炼记忆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这种自信心。人的记忆力强弱,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肌肉越锻炼越发达,人的记忆力也是如此。

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也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说:“真糟糕,我的记忆力太差,看书总是记不住。”也有的学生平时精神饱满,但一读书就“头痛”起来。这些大多不是因疾病引起的,而是对自己记忆力缺乏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

二、身心健康,增进记忆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神经系统是记忆机制的基础,就会明白健康的精神对正常记忆的作用。”在记忆的艰苦劳动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因此,教师应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保持乐观镇静的情绪,也可以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因此,教师应告诉学生,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惶惑,会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水平,影响记忆;心胸开朗、愉快乐观,则使人思维活跃。

三、理解融会,增强记忆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如对于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一定要理解“只有气体物质,在标准状况下,一摩尔的体积才是22.4升”,而不要靠死记硬背。

四、适当复习,强化记忆

“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五、利用联想,提高记忆

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

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例如,对于酸酐的记忆方法,若掌握规律“对于一种含氧酸,它失去所含的水分子剩余的那部分就是该酸的酸酐,对于直接不能失去水分子的酸,可以扩大该酸中各元素的倍数,然后再失去水分子,所剩余的部分便是该酸的酸酐”,就不必逐一记住多种酸的酸酐,只要联想到关于“含氧酸失水”的规律,就会想起好多种酸的酸酐。

六、浓缩知识,择要记忆

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挈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必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如讲授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可概括为:“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等”(正反应速度和逆反应速度相等)、“定”(反应条件一定,各组分百分含量一 定)、“变”(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被破坏了,此时正、逆反应速度不相等,各组分百分含量也发生变化,直到在新的外界条件不变时,又建立一个新平衡)。

七、语言用韵,利于记忆

韵律化的材料,富于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记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凡用韵之处,可增加信息冗长量,利于记忆。如把硫酸的工业制法概括成“三阶段、三方程、三设备、三净化、三原理”就利于记忆。

八、注意集中,容易记忆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心理学家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课前布置预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通过思考,在上课时有意注意教师的讲解。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还可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或运用多种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九、不断运用,巩固记忆

篇3

针对医学高职高专中医学基础教学现状,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有兴趣学习法、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比较学习法,以期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医学高职高专;中医学基础;教学方法探析

在医学高等专科院校中,中医学基础教学最突出的问题是教材内容多,课时少。它是中医专业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专多门主干课程教学的缩写版,授课学时仅仅54学时,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医学基础全部内容难度非常大,因而,在中医学的讲授过程中往往侧重于中医学基础知识的讲解。该课程存在理解困难、内容多且抽象、文字难懂、知识面较广等特点,再加上医学高等专科院校的学生中医基础薄弱、知识积累较少、学习兴趣不浓、学校安排课时相对较少等现状,对学生而言要想在短时间学习、理解、掌握如此深奥的知识,难度可想而知;对老师来说,传统的讲授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普遍较差。笔者在中医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探求,总结了几点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兴趣学习法

这种方法重在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兴趣,才会认真听讲,才可能学好。中医学基础作为学习、认识中医的入门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比较难理解和记忆。作为老师,首先应把难于理解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而不是照搬课本。比如在讲解时适当运用“示意图”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加深理解和记忆,如讲解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时,可利用五行相生相克表描述相生相克关系:相生就是顺时针相邻相生,相克就是隔一行克一行。这样结合图表用一种简单的语言描述,学生容易理解。再如在讲解阴阳学说中阴阳互根互用时,可举例“阴和阳的关系就像生活中没有白天,就不会没有黑夜;没有黑夜,也就不会有白天”,以这样通俗的语言讲解,学生能够较为愉快的接受且理解。

2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集体中相互交流各自的观点或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授课生动性及学生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开展交流意见,互相启发,弄懂问题。例如在讲解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时,可把学生分成5组,并让每一组各自讨论并举例说明其中一个基本内容的的含义。再如讲解病因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六七情的致病特点,然后进行相互交流。分组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1]。教师在授课时可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在讲授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具体案例来说明课堂所讲授的内容,案例教学法中最常见的就是病案讨论,它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形式,变过去教学中教师单向传授的被动模式为师生双向沟通、相互促进的积极教学模式,活跃教学气氛,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的能力。该方法是让学生首先对病案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内容的要求进行讨论,最后老师进行讲解的方法。案例可以是学生常见的病理现象,也可以是临床中常见的病例,例如在讲解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时,可列举“某急性热病的病人,入院治疗时突然出现体温骤降,问该病例体现了阴阳学说的什么内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该病例从而得出问题答案。再如在讲解完气与血之间的相互关系后,可问“一位贫血的病人去一家中医诊所看病,中医医师在处方上除了开补血药之外又加入了补气的药物,请用气血关系来解释为什么需要加入补气的药物?”通过这样真实的案例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了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活跃了教学气氛。

4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放在一起,辨别异同,认识本质,通过“教”与“学”双方主动参与以揭示规律的教学方法[2]。与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不同,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思考主体的自身潜能,认识事物本质,从而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抽象、难以理解、记忆内容繁杂。医高专的学生一般对西医知识较为熟悉,且中医和西医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故在讲授中医某些知识时可通过中西医的对比来讲解。如讲解“心”的生理功能时,中医“心”的主血脉功能就相当于西医生理学中心脏的泵血功能;主神明功能却和西医不一样。这样一比较,学生就容易把中医西医常常混淆的教学内容区分开来。再如在解释“辨证论治”的含义时,由于初次接触中医的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这一中医特有的治疗基本原则,笔者在讲解过程中常常把“辨证论治”和“警察破案”对比讲解,看似不沾边两个内容实则有着相同实质内容。“辨证论治”就像警察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往往需要先搜集证据在根据证据来判断真正的罪犯,从而确定并实施逮捕方案。在这一教学法中,思考、联系和启发是教学的主要方法,学生通过联想比较,建立了与以往知识体系不同的、较为清晰的概念,明确了差异,避免了概念的混淆,使所学知识更加浅显易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在中医学基础教学工作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直观性、启发性、实践性、创新性,从而使学生最终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津,闫润红.浅谈中医基础类课程教案设计思路[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0):81.

篇4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成绩欠佳的应届毕业生,还有一些是有过打]:经历的往届生,他们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基础差,知识层次不一,对学习毫无兴趣。因此.让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便成为中职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笔者担任中职学校计算机号业课教学已有十多年,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结合计算机课程的自身特点,总结出几种有效的方法.将这几种方法综合运用,可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理论讲授法,化难为易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其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讲授法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问内获得大量而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计算机这门课本身比较抽象.有不少基本概念和理解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令学生感到枯燥、理解记忆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理论课时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肓,抓住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想像力丰富”特点,将抽象、费解、空洞的教学内容表述得生动、浅显易懂,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计算机基础》模块二任务的“计算机工作原理”,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程序和数据由输入设备(键盘、鼠标)输入到电脑,存放在存储器中,然后将这些数据送到运算器中进行运算,运算后再将结果返回到存储器中,最后南输设备(显示器)显示出来.控制器在整个运算的过程中都在发出指令,协调各部分的r=作。”这样的讲授,学生一定不会听明白.更不会乔懂。如果教师把计算机比作人的大脑,人脑中的信息由眼、耳、鼻等感官输入,相当于电脑的“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捕仪等)。人脑能够记忆并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相当于电脑的“主机”。人脑中的信息要南口、手输,相当于电脑的“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把主机及内存比作人的大脑.书本比作外存.以此来启发学生,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计算机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更形象地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在学习“文件和文件夹”这一如识点时,要求学生了解“于文件夹”和“父文件夹”的慨念。我们可以利用“背包——钱夹——钱”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钱是放在钱夹中的,所以钱是一个“文件”,钱夹是一个“文件夹”:钱夹又是放在背包里的,所以背包也足一个“文件夹”。但两个文件夹中背包是装钱夹的,所以它针对钱夹来说,就是“父文件夹”;钱夹是被装在背包里的.所以它针对背包来说.就是一个“子文件夹”。对于条件较好的学校,我们除了可以这样举例讲解外.更好的方法是可以让学生通过“新建文件夹”和“在父文件夹中建立子文件夹”的具体操作来理解“父文件夹”和“子文件夹”之问的关系。

再比如讲“只读存储器”和“读写存储器”时,可以用银行存钱、取钱来比喻读和写的区别。如此之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主要是看教师如何灵活运用好讲授法,让理论教学摆脱填鸭式教学的老路。

二、现场演示法,化抽象为具体

理论课只用讲授法是不够的,因为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特别是职业中学的学生没有很好的控制能力,如果纯粹足口头上讲解的话,学生一定会觉得枯燥、烦闷,现疲劳、注意力涣散的现象,对所学的知识也不好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用演示法加以辅助,使之生动形象。

演示法是教师运用实物、教具或教学设备(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和计算机等)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其获得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培养观察、思维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计算机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感性材料。为了让学生科学有序地观察发现、充分感知和理解这些材料,教师的演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颖生动的课件演示和示范.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好的演示,往往使学生过目不忘,有助于学生牢圊地掌握知识,激发其学习计算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很多刚进职高的新生毕业于农

村中学,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他们虽然上过信息技术课,但根本不熟悉计算机,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第一章时.教师讲到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这些学生对“示器、主机、主板、cpu、内存”等名词模糊不清.教师不如把学生带到实作室,针对具体的部件具体阱解,这样效果会更佳。

同样,在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时,我们可以用flash做一个动态演示闭,将整个运算的过程通过箭头的指向一步一步地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实物,学生也好理解。当然,为了更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这个工作原理.教师还可以采取角色表演的方法:找5个同学,分别扮演输入设备(如键盘)、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出设备(如显示器),再找几个同学来扮演数据,然后让这些“数据”扮演者在“控制器”扮演者的口令下进行移动。这样的演示方式,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进行学习和了解。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也就能够很好地掌握

三、实作练习法,化知识为技能

新课程教育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计算机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尤其对于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教师只是在理论上泛泛地讲解,学生很可能什么也听不懂。就如同学游泳,如果我们只在岸上学习游泳的理论、游泳姿势、游泳技巧,而不下水实践,那永远也学不会游泳。计算机的学习也是如此。计算机学科以实践为主,上机时间占70%,学生只有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体会计算机的奥妙。教师要结合理论教学的进度,给学生留下实验题目并及时指导.做到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相结合。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中大家可能都会有类似的体验.对于有些操作规程,比如: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听起来或看起来觉得挺简单,但在自己实际操作时却觉得非常笨拙,这时才感觉到原来并不是想象得那么简单。而只要亲自动手去试一试,实际操作一下.就会从内心感觉到计算机并不是那么神秘。也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地自己动手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不会成为“口有理论.动手无能力”的“理论家”。

学生在学习五笔字型打字时,记忆字根困难.导致打字速度很慢,天天打字也会觉得很枯燥.慢慢地热情下降,变得不耐烦。为帮助学生记住字根,活跃气氛,笔者把字根表编成顺口溜。并将一些生动的故事和有意义的寓言故事建立文档.然后要求同学们通过“打字高手”程序进行录入,并将结果同步显示。这样的方式,营造了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产生了竞争意识及奋斗目标,原本枯燥乏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经过一段时间的竞比,学生的打字速度有明显提高。

四、任务驱动法,化“学”为“用”

计算机课是职高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科,但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都存在着“不知道该怎样学?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的知识又能做些什么”的问题。“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任务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实现自我的空间。

在教学word“图文混排”时.考虑到中职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都有勇于尝试的探索精神。于是,笔者预先设置了任务:请同学们自行设计一张贺卡。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搜索各种资料与图片,遇到问题及时请教教师、查阅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轻松地学会了如何在word中捅人图片与艺术字、如何设计版面。

而在excel教学中.笔者先请计算机班的学生帮班主任老师一个忙:在规定时间内,将班级所有同学期末考试的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再将计算机成绩大于95分的筛选出来.老师给予表扬:另外再制作一张课表。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马上积极行动。任务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自我价值实现与内心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要做好作品的评价,评价时,可以先让同学们发表一下对作品的看法,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以鼓励性语言为主,不能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再总结出学生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同样,在教学powerpoint时.笔者先做了一个电子相册展示给学生观看,随即布置任务让学生也做一个电子相册。学生的创作灵感马上被激发,随即就去搜集照片开始制作。制作完毕进行交流展示,教师给予评价。

五、小组协作法,化被动为主动

针对中职学生生源复杂,知识基础高低层次不一致,在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小组协作学习法。小组协作学习法就是在实作课时把学生分成一些小组.布置一定任务后,由组长组织小组同学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样成绩好的实作能力强的同学就可以带动并指导学习差的实作能力差的同学,以达到学生指导学生的目的,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在小组协作学习中也可以培养学生团体学习,互相帮助的意识。比如在教学计算机组装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几名同学协作共同组装一台计算机。随后教师进行评价。

篇5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成绩欠佳的应届毕业生,还有一些是有过打]:经历的往届生,他们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基础差,知识层次不一,对学习毫无兴趣。因此.让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便成为中职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笔者担任中职学校计算机号业课教学已有十多年,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结合计算机课程的自身特点,总结出几种有效的方法.将这几种方法综合运用,可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理论讲授法,化难为易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其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讲授法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问内获得大量而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计算机这门课本身比较抽象.有不少基本概念和理解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令学生感到枯燥、理解记忆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理论课时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肓,抓住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想像力丰富”特点,将抽象、费解、空洞的教学内容表述得生动、浅显易懂,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计算机基础》模块二任务的“计算机工作原理”,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程序和数据由输入设备(键盘、鼠标)输入到电脑,存放在存储器中,然后将这些数据送到运算器中进行运算,运算后再将结果返回到存储器中,最后南输设备(显示器)显示出来.控制器在整个运算的过程中都在发出指令,协调各部分的r=作。”这样的讲授,学生一定不会听明白.更不会乔懂。如果教师把计算机比作人的大脑,人脑中的信息由眼、耳、鼻等感官输入,相当于电脑的“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捕仪等)。人脑能够记忆并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相当于电脑的“主机”。人脑中的信息要南口、手输,相当于电脑的“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把主机及内存比作人的大脑.书本比作外存.以此来启发学生,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计算机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更形象地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在学习“文件和文件夹”这一如识点时,要求学生了解“于文件夹”和“父文件夹”的慨念。我们可以利用“背包——钱夹——钱”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钱是放在钱夹中的,所以钱是一个“文件”,钱夹是一个“文件夹”:钱夹又是放在背包里的,所以背包也足一个“文件夹”。但两个文件夹中背包是装钱夹的,所以它针对钱夹来说,就是“父文件夹”;钱夹是被装在背包里的.所以它针对背包来说.就是一个“子文件夹”。对于条件较好的学校,我们除了可以这样举例讲解外.更好的方法是可以让学生通过“新建文件夹”和“在父文件夹中建立子文件夹”的具体操作来理解“父文件夹”和“子文件夹”之问的关系。

再比如讲“只读存储器”和“读写存储器”时,可以用银行存钱、取钱来比喻读和写的区别。如此之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主要是看教师如何灵活运用好讲授法,让理论教学摆脱填鸭式教学的老路。

二、现场演示法,化抽象为具体

理论课只用讲授法是不够的,因为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特别是职业中学的学生没有很好的控制能力,如果纯粹足口头上讲解的话,学生一定会觉得枯燥、烦闷,现疲劳、注意力涣散的现象,对所学的知识也不好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用演示法加以辅助,使之生动形象。

演示法是教师运用实物、教具或教学设备(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和计算机等)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其获得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培养观察、思维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计算机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感性材料。为了让学生科学有序地观察发现、充分感知和理解这些材料,教师的演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颖生动的课件演示和示范.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好的演示,往往使学生过目不忘,有助于学生牢圊地掌握知识,激发其学习计算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很多刚进职高的新生毕业于农

村中学,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他们虽然上过信息技术课,但根本不熟悉计算机,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第一章时.教师讲到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这些学生对“示器、主机、主板、CPU、内存”等名词模糊不清.教师不如把学生带到实作室,针对具体的部件具体阱解,这样效果会更佳。

同样,在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时,我们可以用Flash做一个动态演示闭,将整个运算的过程通过箭头的指向一步一步地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实物,学生也好理解。当然,为了更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这个工作原理.教师还可以采取角色表演的方法:找5个同学,分别扮演输入设备(如键盘)、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出设备(如显示器),再找几个同学来扮演数据,然后让这些“数据”扮演者在“控制器”扮演者的口令下进行移动。这样的演示方式,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进行学习和了解。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也就能够很好地掌握

三、实作练习法,化知识为技能

新课程教育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计算机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尤其对于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教师只是在理论上泛泛地讲解,学生很可能什么也听不懂。就如同学游泳,如果我们只在岸上学习游泳的理论、游泳姿势、游泳技巧,而不下水实践,那永远也学不会游泳。计算机的学习也是如此。计算机学科以实践为主,上机时间占70%,学生只有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体会计算机的奥妙。教师要结合理论教学的进度,给学生留下实验题目并及时指导.做到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相结合。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中大家可能都会有类似的体验.对于有些操作规程,比如: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听起来或看起来觉得挺简单,但在自己实际操作时却觉得非常笨拙,这时才感觉到原来并不是想象得那么简单。而只要亲自动手去试一试,实际操作一下.就会从内心感觉到计算机并不是那么神秘。也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地自己动手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不会成为“口有理论.动手无能力”的“理论家”。

学生在学习五笔字型打字时,记忆字根困难.导致打字速度很慢,天天打字也会觉得很枯燥.慢慢地热情下降,变得不耐烦。为帮助学生记住字根,活跃气氛,笔者把字根表编成顺口溜。并将一些生动的故事和有意义的寓言故事建立文档.然后要求同学们通过“打字高手”程序进行录入,并将结果同步显示。这样的方式,营造了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产生了竞争意识及奋斗目标,原本枯燥乏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经过一段时间的竞比,学生的打字速度有明显提高。

四、任务驱动法,化“学”为“用”

计算机课是职高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科,但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都存在着“不知道该怎样学?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的知识又能做些什么”的问题。“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任务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实现自我的空间。

在教学Word“图文混排”时.考虑到中职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都有勇于尝试的探索精神。于是,笔者预先设置了任务:请同学们自行设计一张贺卡。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搜索各种资料与图片,遇到问题及时请教教师、查阅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轻松地学会了如何在Word中捅人图片与艺术字、如何设计版面。

而在Excel教学中.笔者先请计算机班的学生帮班主任老师一个忙:在规定时间内,将班级所有同学期末考试的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再将计算机成绩大于95分的筛选出来.老师给予表扬:另外再制作一张课表。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马上积极行动。任务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自我价值实现与内心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要做好作品的评价,评价时,可以先让同学们发表一下对作品的看法,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以鼓励性语言为主,不能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再总结出学生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同样,在教学Powerpoint时.笔者先做了一个电子相册展示给学生观看,随即布置任务让学生也做一个电子相册。学生的创作灵感马上被激发,随即就去搜集照片开始制作。制作完毕进行交流展示,教师给予评价。

五、小组协作法,化被动为主动

针对中职学生生源复杂,知识基础高低层次不一致,在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小组协作学习法。小组协作学习法就是在实作课时把学生分成一些小组.布置一定任务后,由组长组织小组同学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样成绩好的实作能力强的同学就可以带动并指导学习差的实作能力差的同学,以达到学生指导学生的目的,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在小组协作学习中也可以培养学生团体学习,互相帮助的意识。比如在教学计算机组装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几名同学协作共同组装一台计算机。随后教师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