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36: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中医方剂学基础,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3—0088—01
化学知识比较繁杂、零散,初学化学的同学会感到难记易忘,因此,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寻找记忆的载体,提高记忆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把大量的知识压缩成少量的文字或符号来记忆,就是利用载体记忆的方法之一——压缩记忆。如“盐的溶解性”表,如果不加指导,让学生死记是很困难的。如果让学生认真寻找表中的内在规律就会发现:盐酸盐除氯化银外都溶于水;硫酸盐中除硫酸钡不溶、硫酸铅微溶外都溶于水;硝酸盐全部溶于水。碳酸盐中的钾盐、钠盐、铵盐溶于水,其余不溶。这时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前三种酸几乎全溶于水,碳酸盐多数不溶于水,能否找出一个记忆的载体呢?许多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发现,前三种酸属于强酸盐,碳酸盐属于弱酸盐,这一现象可总结为“强溶弱不溶”。但碳酸盐中的钾盐、钠盐、铵盐溶于水,它们可看作是由强溶解性的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形成的盐,其他碳酸盐则是由溶解性弱的碱形成的盐(钡盐除外),也符合“强溶弱不溶”的规律。这样把溶解性表的内在规律归结为这五个字,就是该表的记忆载体。将这五个字背熟了形成口诀,就会终生不忘。当然,还要理解这五个字的内涵和外延。“强溶”中也有不溶的,如氯化银、硫酸钡;“弱不溶”中也有溶的,弱酸盐中的钾盐、钠盐、铵盐可溶于水。为了让学生记住盐的溶解性的同时,把氯化银、硫酸钡这两种盐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硝酸的特性也记住,不妨称它们为“不溶明星”,因为它们出现的机会太多了。这样,就使这两种典型的盐通过“不溶明星”这个载体得到了强化记忆。
对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含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不少资料都总结了许多记忆该实验操作步骤的口诀,这些口诀多则上十句,少则四五句,学生要花许多时间去背这些顺口溜,因此并不实用。实际上让学生记住四个字就可以了:“氢灯灯氢”。这四个字不但直观地提醒你“请等等氢”,也直观地告诉你做这个实验的步骤:先通氢,再点灯;先撤灯,后停氢。这些步骤的规定、原理就要通过这四个字为载体去联想记忆了。
在讲解实验基本操作中的药品取用时,首先要讲到:对实验室中的药品要做到“不闻、不触、不尝”,对实验完毕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不回、不丢、不拿”,取用药品的量如无特别要求应取最少量:液体1至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底部。这些内容可以用“提示口诀”为载体来记忆:“药三不,剩三不,最少用量要记住”。取块状固体时可用三个字概括操作要点:“横(试管先横放)、放(用镊子将块状药品放在试管口)、竖(将试管慢慢竖起)” ;取用粉状固体也是三个字:“横(试管先横放)、送(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竖(将试管竖起)”;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可概括为:“放平、视平、再读数”;取液体药品用“倾倒法”时可概括为:“一塞二签三瓶口”,以提醒学生记住三个注意点;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和滴加液体时分别概括为:“先捏、再伸、后松手”和“上悬、下直、再挤滴”;对于取用药品的工具可提示学生:“块用镊子粉用匙”。这样就把药品取用时复杂的注意点用少量的文字概括出来了。这些提示语连起来也是一个完整的顺口溜:“ 横放竖,横送竖,放平视平再读数;一塞二签三瓶口,先捏再伸后松手;块用镊子粉用匙,上悬下直后挤滴。”
一、坚定信念,锻炼记忆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这种自信心。人的记忆力强弱,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肌肉越锻炼越发达,人的记忆力也是如此。
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也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说:“真糟糕,我的记忆力太差,看书总是记不住。”也有的学生平时精神饱满,但一读书就“头痛”起来。这些大多不是因疾病引起的,而是对自己记忆力缺乏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
二、身心健康,增进记忆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神经系统是记忆机制的基础,就会明白健康的精神对正常记忆的作用。”在记忆的艰苦劳动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因此,教师应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保持乐观镇静的情绪,也可以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因此,教师应告诉学生,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惶惑,会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水平,影响记忆;心胸开朗、愉快乐观,则使人思维活跃。
三、理解融会,增强记忆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如对于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一定要理解“只有气体物质,在标准状况下,一摩尔的体积才是22.4升”,而不要靠死记硬背。
四、适当复习,强化记忆
“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五、利用联想,提高记忆
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
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例如,对于酸酐的记忆方法,若掌握规律“对于一种含氧酸,它失去所含的水分子剩余的那部分就是该酸的酸酐,对于直接不能失去水分子的酸,可以扩大该酸中各元素的倍数,然后再失去水分子,所剩余的部分便是该酸的酸酐”,就不必逐一记住多种酸的酸酐,只要联想到关于“含氧酸失水”的规律,就会想起好多种酸的酸酐。
六、浓缩知识,择要记忆
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挈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必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如讲授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可概括为:“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等”(正反应速度和逆反应速度相等)、“定”(反应条件一定,各组分百分含量一 定)、“变”(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被破坏了,此时正、逆反应速度不相等,各组分百分含量也发生变化,直到在新的外界条件不变时,又建立一个新平衡)。
七、语言用韵,利于记忆
韵律化的材料,富于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记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凡用韵之处,可增加信息冗长量,利于记忆。如把硫酸的工业制法概括成“三阶段、三方程、三设备、三净化、三原理”就利于记忆。
八、注意集中,容易记忆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心理学家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课前布置预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通过思考,在上课时有意注意教师的讲解。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还可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或运用多种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九、不断运用,巩固记忆
针对医学高职高专中医学基础教学现状,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有兴趣学习法、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比较学习法,以期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医学高职高专;中医学基础;教学方法探析
在医学高等专科院校中,中医学基础教学最突出的问题是教材内容多,课时少。它是中医专业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专多门主干课程教学的缩写版,授课学时仅仅54学时,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医学基础全部内容难度非常大,因而,在中医学的讲授过程中往往侧重于中医学基础知识的讲解。该课程存在理解困难、内容多且抽象、文字难懂、知识面较广等特点,再加上医学高等专科院校的学生中医基础薄弱、知识积累较少、学习兴趣不浓、学校安排课时相对较少等现状,对学生而言要想在短时间学习、理解、掌握如此深奥的知识,难度可想而知;对老师来说,传统的讲授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普遍较差。笔者在中医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探求,总结了几点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兴趣学习法
这种方法重在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兴趣,才会认真听讲,才可能学好。中医学基础作为学习、认识中医的入门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比较难理解和记忆。作为老师,首先应把难于理解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而不是照搬课本。比如在讲解时适当运用“示意图”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加深理解和记忆,如讲解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时,可利用五行相生相克表描述相生相克关系:相生就是顺时针相邻相生,相克就是隔一行克一行。这样结合图表用一种简单的语言描述,学生容易理解。再如在讲解阴阳学说中阴阳互根互用时,可举例“阴和阳的关系就像生活中没有白天,就不会没有黑夜;没有黑夜,也就不会有白天”,以这样通俗的语言讲解,学生能够较为愉快的接受且理解。
2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集体中相互交流各自的观点或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授课生动性及学生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开展交流意见,互相启发,弄懂问题。例如在讲解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时,可把学生分成5组,并让每一组各自讨论并举例说明其中一个基本内容的的含义。再如讲解病因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六七情的致病特点,然后进行相互交流。分组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1]。教师在授课时可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在讲授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具体案例来说明课堂所讲授的内容,案例教学法中最常见的就是病案讨论,它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形式,变过去教学中教师单向传授的被动模式为师生双向沟通、相互促进的积极教学模式,活跃教学气氛,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的能力。该方法是让学生首先对病案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内容的要求进行讨论,最后老师进行讲解的方法。案例可以是学生常见的病理现象,也可以是临床中常见的病例,例如在讲解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时,可列举“某急性热病的病人,入院治疗时突然出现体温骤降,问该病例体现了阴阳学说的什么内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该病例从而得出问题答案。再如在讲解完气与血之间的相互关系后,可问“一位贫血的病人去一家中医诊所看病,中医医师在处方上除了开补血药之外又加入了补气的药物,请用气血关系来解释为什么需要加入补气的药物?”通过这样真实的案例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了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活跃了教学气氛。
4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放在一起,辨别异同,认识本质,通过“教”与“学”双方主动参与以揭示规律的教学方法[2]。与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不同,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思考主体的自身潜能,认识事物本质,从而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抽象、难以理解、记忆内容繁杂。医高专的学生一般对西医知识较为熟悉,且中医和西医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故在讲授中医某些知识时可通过中西医的对比来讲解。如讲解“心”的生理功能时,中医“心”的主血脉功能就相当于西医生理学中心脏的泵血功能;主神明功能却和西医不一样。这样一比较,学生就容易把中医西医常常混淆的教学内容区分开来。再如在解释“辨证论治”的含义时,由于初次接触中医的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这一中医特有的治疗基本原则,笔者在讲解过程中常常把“辨证论治”和“警察破案”对比讲解,看似不沾边两个内容实则有着相同实质内容。“辨证论治”就像警察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往往需要先搜集证据在根据证据来判断真正的罪犯,从而确定并实施逮捕方案。在这一教学法中,思考、联系和启发是教学的主要方法,学生通过联想比较,建立了与以往知识体系不同的、较为清晰的概念,明确了差异,避免了概念的混淆,使所学知识更加浅显易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在中医学基础教学工作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直观性、启发性、实践性、创新性,从而使学生最终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津,闫润红.浅谈中医基础类课程教案设计思路[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0):81.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成绩欠佳的应届毕业生,还有一些是有过打]:经历的往届生,他们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基础差,知识层次不一,对学习毫无兴趣。因此.让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便成为中职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笔者担任中职学校计算机号业课教学已有十多年,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结合计算机课程的自身特点,总结出几种有效的方法.将这几种方法综合运用,可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理论讲授法,化难为易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其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讲授法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问内获得大量而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计算机这门课本身比较抽象.有不少基本概念和理解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令学生感到枯燥、理解记忆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理论课时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肓,抓住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想像力丰富”特点,将抽象、费解、空洞的教学内容表述得生动、浅显易懂,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计算机基础》模块二任务的“计算机工作原理”,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程序和数据由输入设备(键盘、鼠标)输入到电脑,存放在存储器中,然后将这些数据送到运算器中进行运算,运算后再将结果返回到存储器中,最后南输设备(显示器)显示出来.控制器在整个运算的过程中都在发出指令,协调各部分的r=作。”这样的讲授,学生一定不会听明白.更不会乔懂。如果教师把计算机比作人的大脑,人脑中的信息由眼、耳、鼻等感官输入,相当于电脑的“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捕仪等)。人脑能够记忆并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相当于电脑的“主机”。人脑中的信息要南口、手输,相当于电脑的“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把主机及内存比作人的大脑.书本比作外存.以此来启发学生,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计算机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更形象地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在学习“文件和文件夹”这一如识点时,要求学生了解“于文件夹”和“父文件夹”的慨念。我们可以利用“背包——钱夹——钱”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钱是放在钱夹中的,所以钱是一个“文件”,钱夹是一个“文件夹”:钱夹又是放在背包里的,所以背包也足一个“文件夹”。但两个文件夹中背包是装钱夹的,所以它针对钱夹来说,就是“父文件夹”;钱夹是被装在背包里的.所以它针对背包来说.就是一个“子文件夹”。对于条件较好的学校,我们除了可以这样举例讲解外.更好的方法是可以让学生通过“新建文件夹”和“在父文件夹中建立子文件夹”的具体操作来理解“父文件夹”和“子文件夹”之问的关系。
再比如讲“只读存储器”和“读写存储器”时,可以用银行存钱、取钱来比喻读和写的区别。如此之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主要是看教师如何灵活运用好讲授法,让理论教学摆脱填鸭式教学的老路。
二、现场演示法,化抽象为具体
理论课只用讲授法是不够的,因为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特别是职业中学的学生没有很好的控制能力,如果纯粹足口头上讲解的话,学生一定会觉得枯燥、烦闷,现疲劳、注意力涣散的现象,对所学的知识也不好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用演示法加以辅助,使之生动形象。
演示法是教师运用实物、教具或教学设备(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和计算机等)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其获得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培养观察、思维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计算机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感性材料。为了让学生科学有序地观察发现、充分感知和理解这些材料,教师的演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颖生动的课件演示和示范.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好的演示,往往使学生过目不忘,有助于学生牢圊地掌握知识,激发其学习计算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很多刚进职高的新生毕业于农
村中学,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他们虽然上过信息技术课,但根本不熟悉计算机,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第一章时.教师讲到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这些学生对“示器、主机、主板、cpu、内存”等名词模糊不清.教师不如把学生带到实作室,针对具体的部件具体阱解,这样效果会更佳。
同样,在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时,我们可以用flash做一个动态演示闭,将整个运算的过程通过箭头的指向一步一步地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实物,学生也好理解。当然,为了更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这个工作原理.教师还可以采取角色表演的方法:找5个同学,分别扮演输入设备(如键盘)、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出设备(如显示器),再找几个同学来扮演数据,然后让这些“数据”扮演者在“控制器”扮演者的口令下进行移动。这样的演示方式,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进行学习和了解。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也就能够很好地掌握
三、实作练习法,化知识为技能
新课程教育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计算机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尤其对于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教师只是在理论上泛泛地讲解,学生很可能什么也听不懂。就如同学游泳,如果我们只在岸上学习游泳的理论、游泳姿势、游泳技巧,而不下水实践,那永远也学不会游泳。计算机的学习也是如此。计算机学科以实践为主,上机时间占70%,学生只有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体会计算机的奥妙。教师要结合理论教学的进度,给学生留下实验题目并及时指导.做到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相结合。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中大家可能都会有类似的体验.对于有些操作规程,比如: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听起来或看起来觉得挺简单,但在自己实际操作时却觉得非常笨拙,这时才感觉到原来并不是想象得那么简单。而只要亲自动手去试一试,实际操作一下.就会从内心感觉到计算机并不是那么神秘。也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地自己动手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不会成为“口有理论.动手无能力”的“理论家”。
学生在学习五笔字型打字时,记忆字根困难.导致打字速度很慢,天天打字也会觉得很枯燥.慢慢地热情下降,变得不耐烦。为帮助学生记住字根,活跃气氛,笔者把字根表编成顺口溜。并将一些生动的故事和有意义的寓言故事建立文档.然后要求同学们通过“打字高手”程序进行录入,并将结果同步显示。这样的方式,营造了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产生了竞争意识及奋斗目标,原本枯燥乏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经过一段时间的竞比,学生的打字速度有明显提高。
四、任务驱动法,化“学”为“用”
计算机课是职高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科,但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都存在着“不知道该怎样学?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的知识又能做些什么”的问题。“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任务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实现自我的空间。
在教学word“图文混排”时.考虑到中职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都有勇于尝试的探索精神。于是,笔者预先设置了任务:请同学们自行设计一张贺卡。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搜索各种资料与图片,遇到问题及时请教教师、查阅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轻松地学会了如何在word中捅人图片与艺术字、如何设计版面。
而在excel教学中.笔者先请计算机班的学生帮班主任老师一个忙:在规定时间内,将班级所有同学期末考试的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再将计算机成绩大于95分的筛选出来.老师给予表扬:另外再制作一张课表。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马上积极行动。任务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自我价值实现与内心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要做好作品的评价,评价时,可以先让同学们发表一下对作品的看法,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以鼓励性语言为主,不能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再总结出学生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同样,在教学powerpoint时.笔者先做了一个电子相册展示给学生观看,随即布置任务让学生也做一个电子相册。学生的创作灵感马上被激发,随即就去搜集照片开始制作。制作完毕进行交流展示,教师给予评价。
五、小组协作法,化被动为主动
针对中职学生生源复杂,知识基础高低层次不一致,在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小组协作学习法。小组协作学习法就是在实作课时把学生分成一些小组.布置一定任务后,由组长组织小组同学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样成绩好的实作能力强的同学就可以带动并指导学习差的实作能力差的同学,以达到学生指导学生的目的,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在小组协作学习中也可以培养学生团体学习,互相帮助的意识。比如在教学计算机组装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几名同学协作共同组装一台计算机。随后教师进行评价。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成绩欠佳的应届毕业生,还有一些是有过打]:经历的往届生,他们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基础差,知识层次不一,对学习毫无兴趣。因此.让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便成为中职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笔者担任中职学校计算机号业课教学已有十多年,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结合计算机课程的自身特点,总结出几种有效的方法.将这几种方法综合运用,可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理论讲授法,化难为易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其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讲授法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问内获得大量而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计算机这门课本身比较抽象.有不少基本概念和理解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令学生感到枯燥、理解记忆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理论课时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肓,抓住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想像力丰富”特点,将抽象、费解、空洞的教学内容表述得生动、浅显易懂,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计算机基础》模块二任务的“计算机工作原理”,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程序和数据由输入设备(键盘、鼠标)输入到电脑,存放在存储器中,然后将这些数据送到运算器中进行运算,运算后再将结果返回到存储器中,最后南输设备(显示器)显示出来.控制器在整个运算的过程中都在发出指令,协调各部分的r=作。”这样的讲授,学生一定不会听明白.更不会乔懂。如果教师把计算机比作人的大脑,人脑中的信息由眼、耳、鼻等感官输入,相当于电脑的“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捕仪等)。人脑能够记忆并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相当于电脑的“主机”。人脑中的信息要南口、手输,相当于电脑的“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把主机及内存比作人的大脑.书本比作外存.以此来启发学生,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计算机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更形象地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在学习“文件和文件夹”这一如识点时,要求学生了解“于文件夹”和“父文件夹”的慨念。我们可以利用“背包——钱夹——钱”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钱是放在钱夹中的,所以钱是一个“文件”,钱夹是一个“文件夹”:钱夹又是放在背包里的,所以背包也足一个“文件夹”。但两个文件夹中背包是装钱夹的,所以它针对钱夹来说,就是“父文件夹”;钱夹是被装在背包里的.所以它针对背包来说.就是一个“子文件夹”。对于条件较好的学校,我们除了可以这样举例讲解外.更好的方法是可以让学生通过“新建文件夹”和“在父文件夹中建立子文件夹”的具体操作来理解“父文件夹”和“子文件夹”之问的关系。
再比如讲“只读存储器”和“读写存储器”时,可以用银行存钱、取钱来比喻读和写的区别。如此之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主要是看教师如何灵活运用好讲授法,让理论教学摆脱填鸭式教学的老路。
二、现场演示法,化抽象为具体
理论课只用讲授法是不够的,因为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特别是职业中学的学生没有很好的控制能力,如果纯粹足口头上讲解的话,学生一定会觉得枯燥、烦闷,现疲劳、注意力涣散的现象,对所学的知识也不好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用演示法加以辅助,使之生动形象。
演示法是教师运用实物、教具或教学设备(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和计算机等)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其获得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培养观察、思维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计算机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感性材料。为了让学生科学有序地观察发现、充分感知和理解这些材料,教师的演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颖生动的课件演示和示范.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好的演示,往往使学生过目不忘,有助于学生牢圊地掌握知识,激发其学习计算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很多刚进职高的新生毕业于农
村中学,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他们虽然上过信息技术课,但根本不熟悉计算机,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第一章时.教师讲到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这些学生对“示器、主机、主板、CPU、内存”等名词模糊不清.教师不如把学生带到实作室,针对具体的部件具体阱解,这样效果会更佳。
同样,在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时,我们可以用Flash做一个动态演示闭,将整个运算的过程通过箭头的指向一步一步地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实物,学生也好理解。当然,为了更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这个工作原理.教师还可以采取角色表演的方法:找5个同学,分别扮演输入设备(如键盘)、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出设备(如显示器),再找几个同学来扮演数据,然后让这些“数据”扮演者在“控制器”扮演者的口令下进行移动。这样的演示方式,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进行学习和了解。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也就能够很好地掌握
三、实作练习法,化知识为技能
新课程教育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计算机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尤其对于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教师只是在理论上泛泛地讲解,学生很可能什么也听不懂。就如同学游泳,如果我们只在岸上学习游泳的理论、游泳姿势、游泳技巧,而不下水实践,那永远也学不会游泳。计算机的学习也是如此。计算机学科以实践为主,上机时间占70%,学生只有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体会计算机的奥妙。教师要结合理论教学的进度,给学生留下实验题目并及时指导.做到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相结合。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中大家可能都会有类似的体验.对于有些操作规程,比如: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听起来或看起来觉得挺简单,但在自己实际操作时却觉得非常笨拙,这时才感觉到原来并不是想象得那么简单。而只要亲自动手去试一试,实际操作一下.就会从内心感觉到计算机并不是那么神秘。也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地自己动手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不会成为“口有理论.动手无能力”的“理论家”。
学生在学习五笔字型打字时,记忆字根困难.导致打字速度很慢,天天打字也会觉得很枯燥.慢慢地热情下降,变得不耐烦。为帮助学生记住字根,活跃气氛,笔者把字根表编成顺口溜。并将一些生动的故事和有意义的寓言故事建立文档.然后要求同学们通过“打字高手”程序进行录入,并将结果同步显示。这样的方式,营造了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产生了竞争意识及奋斗目标,原本枯燥乏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经过一段时间的竞比,学生的打字速度有明显提高。
四、任务驱动法,化“学”为“用”
计算机课是职高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科,但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都存在着“不知道该怎样学?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的知识又能做些什么”的问题。“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任务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实现自我的空间。
在教学Word“图文混排”时.考虑到中职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都有勇于尝试的探索精神。于是,笔者预先设置了任务:请同学们自行设计一张贺卡。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搜索各种资料与图片,遇到问题及时请教教师、查阅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轻松地学会了如何在Word中捅人图片与艺术字、如何设计版面。
而在Excel教学中.笔者先请计算机班的学生帮班主任老师一个忙:在规定时间内,将班级所有同学期末考试的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再将计算机成绩大于95分的筛选出来.老师给予表扬:另外再制作一张课表。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马上积极行动。任务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自我价值实现与内心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要做好作品的评价,评价时,可以先让同学们发表一下对作品的看法,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以鼓励性语言为主,不能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再总结出学生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同样,在教学Powerpoint时.笔者先做了一个电子相册展示给学生观看,随即布置任务让学生也做一个电子相册。学生的创作灵感马上被激发,随即就去搜集照片开始制作。制作完毕进行交流展示,教师给予评价。
五、小组协作法,化被动为主动
针对中职学生生源复杂,知识基础高低层次不一致,在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小组协作学习法。小组协作学习法就是在实作课时把学生分成一些小组.布置一定任务后,由组长组织小组同学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样成绩好的实作能力强的同学就可以带动并指导学习差的实作能力差的同学,以达到学生指导学生的目的,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在小组协作学习中也可以培养学生团体学习,互相帮助的意识。比如在教学计算机组装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几名同学协作共同组装一台计算机。随后教师进行评价。
探讨了一直为医学界翻译人员最为关注的中医方剂名称的翻译问题。笔者认为如果译者严格按照翻译原则和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去翻译中医方剂名称,中医方剂名称翻译将会日趋标准化,译者对于方剂名称的翻译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关键词】 方剂名称;翻译;原则与方法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at the translation about the name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rescriptions is a vital issue that the interpreters show their greatest concern to.The present writer attempts to discuss if the interpreters closely abide by the three translating principles and properly adapt the translating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of the name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rescriptions,they will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is translation and their translation levels abou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rescriptions will be improved a lot.
Key words:the names of the prescriptions;translation;principles and approaches
在中药方剂学翻译中,方剂名称的翻译一直是医学界翻译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由于方剂名称的命名法较为复杂,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使中药方剂学走出国门,便于国际间进行学术交流,中药方剂名的准确英译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翻译方剂名时应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1 中医方剂名称的翻译原则
中药方剂名称构成的方式概括起来约有十几种,如由所含诸药的名称所构成的方剂名“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等四味药)、以功效命名的方剂名“温脾汤”、以用量命名的方剂名“七厘散”等等。由于方剂名构成的复杂性,目前中医方剂名翻译中存在俗而不真、合名法却失原意的翻译问题。因此,在翻译方剂名时要用简洁性、信息性与回译性三原则来指导中医方剂名称的翻译。[1]
1.1 简洁性原则
在翻译中医方剂的功效时,所描述和解释的译语应力求简洁,如果与原方剂进行比较,译语太长且复杂,那么交际功能就差。因此,在翻译时应避免繁琐冗长之弊,力求简明扼要。[2]例如,附子汤 Aconiti Praeparata Decoction 省略了Radix。又如,桑菊饮 Mori and Chrysanthemi Decoction 省略了Folium和Flos。
1.2 信息性原则
中医方剂名称具有对其所指代的方剂的组成或功效有直接或间接的说明作用,承载一定的信息,这样的名称使人能见词明义,很有实用性。因此,翻译时应使译名同样具有信息性,在方剂实际翻译中,应灵活运用这一原则。例如,“碧玉散”译作“Jasper Power”,不但满足了简洁性原则,而且也符合信息性原则。对“泰山磐石散”这一方剂名可根据药物的功效译作“Power for calming Fetus”。
1.3 回译性原则
回译性原则指的是英译的方剂名称在形式上尽可能与其中文形式相近,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一般来说,以中药命名的方剂名称的译名都具有回译性,如人参汤 Ginseng Decoction,五仁丸 FineSemen Pill,止痉散AntiSpasm Powder,地黄饮子Rehmanniae Decoction等,翻译时,应具体灵活运用,不要犯以形害意的错误。
2 方剂名称的译法
2.1 中医方剂剂型
中医方剂剂型比较多,如汤剂译为Decoction,散剂译为Powder,丸剂译为Bolus(大丸)、Pellet(小丸)或Pill,浸膏译为Extract,药露译为Syrup,片剂译为Tabet 等十几种剂型。笔者认为虽然中医方剂都为复方方剂,英译时应按约定俗成为佳,统一译为Formula欠妥。从翻译原则和实践来看,掌握这十几种剂型译法,对于方剂名称恰当翻译有一定帮助。
2.2 方剂名称的译法
在翻译方剂名称时,应以翻译原则为指导,采取直译、意译及音译等方法。[3]中医方剂名的翻译要根据方剂名的内容和前人完成的方剂译名总结出来的一些汉英翻译公式来进行,这些翻译公式有助于帮助译者解决翻译方剂名所遇到的难题。[4]
2.2.1 直译与意译
就直译与意译而言,方剂名称英译可以有用以下公式来进行翻译。以方中君药命名的方剂译式为:君名+剂型名,如“苍耳子散”可译为Xanthii Power;以主治病症命名的方剂译式为:病症名+剂型名,如“宫外孕方”可译为Extrauterine Pregnancy Decoction;以动物命名的方剂译式为:动物名+剂型名,如“白虎汤”可译为White Tiger Decoction;以借喻法命名的方剂译式为:借喻物+ 剂型名。如“玉女煎”可译为Jade Maid Decoction;以功效命名的方剂译式为:功效+ 剂型名,如“回春丹”可译为Resuscitation Pill;以服药时间命名的方剂译式为:时间+剂型名,如“鸡苏散”可译为Roosterwaking Powder;以主药加功效命名的方剂译式为:主药+剂型名+for+功效,如“百合固金汤”可译为Lilii Decoction for Strengthening Lung;以颜色命名的方剂译式为:颜色+剂型名,如“碧玉散”可译为Green Jade Powder;以加减方式命名的方剂译式为:君药+剂型名+plus(加)或minus(减)+加上或减去的药物名称,如“桂枝加(减)芍药汤”可译为Ramulus Cinnamoni(或Cinnamon Twig)Decoction Plus(或Minus)Radix Paeoniae(或Peony);以方中所含诸药数加功效命名的方剂译式为:所含诸药数+剂型名+for+功效,如“五味消毒散”可译为Fiveingredient Decoction for Eliminating Toxin等。
2.2.2 音译
适合音译的方剂名称有许多,如以方中所含诸药的组成命名的方剂名称,及以比喻、传说或与五行配设相关的方剂名称等。在翻译时,应首先考虑直译或意译,然后再考虑音译。
为了避免译出的方剂名称过长,影响交际,采取直译更为合适,译名也更加简洁明快。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译为Banxia Baishu Tianma Decoction,“枳实白桂汤”译为Zhishi Baigui Decoction,“天王补心丹”译为Tianwang Buxin Pill,“左归丸”译为Zuogui Bolus,“玉液膏”译为Yuye Paste。
3 结语
方剂名称的翻译原则是简洁性原则、信息性原则、回译性原则。只有掌握这三个翻译原则,熟悉各种剂型的英语译名,才能为方剂名称翻译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医方剂名称翻译是人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过程,随着人们对中医方剂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对外交流的增强,中医方剂名称的翻译将会日趋标准化,对方剂名称的翻译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94402.
[2]张昀.中药方剂名的英译技巧与原则[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7):664665.
关键词:初中化学知识;概括记忆法;浓缩记忆法;极端记忆法;总结记忆法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9-0185-01
化学是一门实验和记忆相结合的课程,九年级化学的特点是知识多而散,许多概念,实验现象又有相似之处。学生们经常抱怨,“化学课听起来津津有味,学起来零零散散。”这说明学生们缺乏有效的记忆方法,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之一。这不仅能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而且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本素质,如果教师能善于抓住知识重点,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给学生减轻了一些记忆化学知识的负担,让学生从怕学不会学转变为乐学巧学。笔者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一直潜心研究并总结化学知识的记忆法,并将这些教学心得付诸于化学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我将所采用的方法及点滴经验叙述如下,期望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一、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如记忆空气的成分组成时,我将其编为:空气组成别忘记,主要成分氮氧气,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俙气,还有两个零点零三,二氧化碳和杂气,以上数字指体积,莫要当成质量比。再如稀释浓硫酸可编成这样的口诀:稀释浓硫酸,应防酸飞溅,要把浓酸注入水,同时在搅拌。
二、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记忆。如记忆地壳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中由多到少的顺序:氧硅铝铁钙,纳钾镁氢。谐音为:养龟铝铁盖,哪家没青(菜)?又如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可谐音为:父亲养羊。液态氧的沸点-183℃,液态氮的沸点为-196℃,谐音记忆为:一把伞,依旧漏。用谐音记忆,可以吧某些零散的,枯燥的,毫无意义的材料形成新奇有趣的语句,在大脑中很容易输入和方便提取。学生爱记爱学,教师省时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三、概括记忆法
概括记忆法是在对知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将所学的内容加以系统总结和高度概括。把识记的内容按原顺序概括叫顺序概括,如固体块状或颗粒状药品德取用口诀:一横二放三慢立,又如天平使用口诀:一放平,二调零,三加砝码,四移游码,五记录,六放回,七归零。还有用数字概括识记内容的叫数字概括。例:催化剂概念要点是一变二不变。化学药品取用要遵守三不原则。用剩药品处理“一要三不要”原则等,概括记忆法的特点就是大大简化记忆的材料,减轻记忆的负担,提高记忆效率。
四、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抓住主要头绪,紧扣关键的字眼,把较复杂的知识加以概括和压缩来进行记忆的一种方法。如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可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流程浓缩记为:取加沉滤吸投。做电解水的实验时,与电池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氢气,与电池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氧气,氢氧体积比约为2:1,可浓缩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运用此法,只要牢记要点,结合联想,并加以必要的扩充,就能较全面地再现完整的内容。
五、会意记忆法
会意记忆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然后去记忆。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又如用量筒量液体体积时,俯视,仰视读数都造成误差,这个误差可会意记为:高看偏高,低看偏低”。再如把化合反应记为多变一,分解反应可记为一边多等。会意记忆法对编者要求较高,必须要在充分理解抽象概念的基础上再进行构思,加工。内容既要形象有趣,有要符合事物的本质规律。
六、对比记忆法
“对比”是识记知识,掌握知识及应用知识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只有比较才有鉴,才能区分。对于易混淆的化学概念、理论、定义等,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比较,寻找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抓住其内在属性。例如:分子与原子:相同——微粒,不同——物质与变化。混合物与纯净物:相同——物质,不同——组成。单质与化合物:相同——纯净物,不同——元素。H2COCH4:相同——色、态、味密度比空气小,溶解性,可燃烧性,不同——燃烧产物。等等,通过列表形式进行比较,学生对比分析,学会了比较方法,对任何易混记的概念都能得到清晰认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化学知识掌握的也比较准确。
七、极端记忆法
将“最大”“最小”“最多”的特征抓住,将有助于记忆。如含量之最: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八、总结记忆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074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学生学好数学学科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其他学科学习也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积累了很多有助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尤其新课改也提出了很多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下面,笔者就几种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展开论述。
一、树立“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开展教学的理念
在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持有何种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作为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树立“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开展教学的理念,这样才能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部分教师经不住诱惑,可能将精力转移到其他事项中去,对教学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不现实的。教师只有认识到身负的重要责任,认识到数学学习对学生的重要意义,才能使之产生更强的责任心,才能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
在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多种方法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如果用新的、与现代教学相适应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势必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教学理念,并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进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意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为了使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数学学科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教师也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其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学习与其他学科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学生有效掌握基础知识只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而想要顺利地将数学题目解出,还需要学生能够对基础知识进行灵活应用,而能否从众多个知识点中找出能够解出数学题目的知识点,就要看学生是否有解题思路,因此,解题思路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点难度适中,正是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路的大好时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引起重视。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思路,教师可以从各方面入手,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题目的解题步骤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一边告知学生解题步骤,一边告知学生解题的思路是什么,使学生逐渐产生关于解题思路的概念,也逐渐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
四、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同时数学也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学科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继而更好的进行运算。而就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本人发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占用较多的时间,而在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点的思考方面却不足,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大,这也就影响了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
为了更好的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当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也应该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达到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的目的,同时也能够达到通过思考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的目的。一方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有效思考,教师不应该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应该将学生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出进行独立思考的r间,使学生通过有效思考对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回顾,检测自己是否有效掌握了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如果发现有不理解或不懂的知识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补救。
五、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打造趣味课堂,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之于其他学科,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抽象性都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依然有很多十分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一)通过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提升教学趣味性
为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如果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自然整个课堂教学十分枯燥,如果教师能够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不同的环节让学生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整个课堂教学十分有节奏感,那么,就很好的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引入初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化学知识 记忆方法
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世间的一切知识,只不过是记忆。”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捷克人夸美纽斯也指出:“假如我们能够记得曾经读到、听到和我们的心里曾欣赏过的一切事物,并且随时可以应用,那时我们便会变得何等的有学问!”培根和夸美纽斯所强调的正是记忆对于人类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明天就会忘记;明天学到的知识,后天又忘了,他们总是抱怨自己的记性差,哀叹自己不是学习的料。相反,另一些人,他们对学过的知识记忆很深,需要之时能够随时调出来。记忆是以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的方式对经验的反映。“记”是外界信息在大脑中贮存、编码的过程,“忆”是在头脑中提取信息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强化“记”,必须有效地“忆”。
初学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入门的关键,必须记忆。而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需牢记,否则无法应用。那么怎样来记忆化学知识呢?
一、简化记忆
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复杂,学生们在处理时易东扯西拉,记不全面。克服它的有效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几个关键的字或词组成一句话,或分几个要点,或列表来简化记忆。如:用七个字:一点、二通、三加热。这一句话概括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在研究氧气化学性质时,同学们可把所有现象综合起来分析、归纳得出如下记忆要点:燃烧是否有火或火焰;燃烧的产物是如何确定的;所有燃烧实验均放热。抓住这几点就大大减少了记忆量。
二、编顺口溜记忆
初中化学有不少知识容量大,记忆难,很适合用编顺口溜的方法来记忆。如记忆化合价是同学们比较伤脑筋的问题,可编这样的顺口溜:氢、钠、钾、银+1价;钙、镁、钡、锌+2价;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要记真。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这样主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就记清楚了。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操作步骤有七个步骤: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装入药品;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给固体加热;⑤收:收集气体;⑥离:将导管从水中取出;⑦熄:熄灭酒精灯。在学到这部分的内容时,我采用谐音记忆,比如:茶、庄、定、点、收、利、息。学生们记得很快而且很有兴趣。
三、关键字词记忆
这是记忆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础上,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如:在学习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时,初次学到催化剂的性质,能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速度(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二不变);这一催化剂内涵可用“一变、二不变”几个关键的字来记忆。
四、总结记忆
将化学中应记忆的基础知识,总结出来,写在笔记本上,使得自己记忆目标明确、条理清楚,便于及时复习。如将课本前四章记忆内容概括出来;27种元素符号的写法、读法;地壳中几种元素的含量;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常见的化学式及其表示的意义。
五、对比记忆
“对比”是识记知识,掌握知识及应用知识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只有比较才有鉴,才能区分。对于易混淆的化学概念、理论、定义等,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比较,寻找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抓住其内在属性。例如:分子与原子:相同――微粒,不同――物质与变化。混合物与纯净物:相同――物质,不同――组成。单质与化合物:相同――纯净物,不同――元素。H2、CO、CH4:相同――色、态、味,密度比空气小,溶解性,可燃烧性;不同――燃烧产物。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等等。通过列表形式进行比较,学生对比分析,学会了比较方法,对任何易混记的概念都能有清晰认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化学知识掌握得也比较准确。
六、原始记忆法
这一类记忆可以说是纯粹的死记硬背,并无“诀窍”可言,也无捷径可走。
一种是事物的固有特性。如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等。这类型的记忆一般来说是无方法可循的,也很难依靠做深入的解释来帮助学生记忆。如上述“为什么原子由这三种微粒构成?”“为什么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等等,起码在中学阶段是无法解释的。
[关键词]方剂学;网络药理学;网络生物学;中药配伍理论;方剂功效物质组;中药现代化
[收稿日期]2014-12-1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CB5184)
[通信作者]*范骁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Tel: (0571)88208596,E-mail: fanxh
Network formulaology: a new strategy for modern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e
FAN Xiao-hui1*, CHENG Yi-yu1, ZHANG Bo-li2
(1. Depar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 &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China;
2. Tianji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current status and major scientific challen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ormulaology research. To promote formulaology research, a new strategy and corresponding technology, network formulaology, were proposed to reveal the complex interaction between functional chemome and biological responses network. The research framework and directions of network formulaology were also summarized and prospected.
[Key words]formulaology; network pharmacology; network biology; compatibility law of TCM; functional chemome of TCM formulae; TCM modernization
doi:10.4268/cjcmm20150101
方剂是凝聚着中医原创思维精萃的临床治疗复方药物,也是历经千百年发展形成的医药宝藏。自《五十二病方》和《黄帝内经》始,各类文献所记载的方剂总数达40万余首<sup>[1]</sup>,已成为我国防治复杂性疾病的重大战略资源。长期的临床实践与深入的科学研究使人们认识到,方剂通过多种药效物质协同互济,融拮抗、补充、整合、调节等多种功效而起到治疗作用<sup>[2-3]</sup>,研究表明方剂的疗效取决于其功效物质组与机体生物调控网络间复杂的网状交互作用。因此,方剂学领域当今的重大科技问题是:如何高效率地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开发中医药宝藏,使用高技术工具挖掘知识源泉;如何将巨大的祖国医药资源转化为临床医疗优势,构建源自于方剂的新药创制技术体系;如何通过“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理法方药一致”途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阐明中药方剂配伍理论;如何研究揭示方剂化学成分网络与机体生物分子调控网络间的网格关系,诠释中医原创思维的科学内涵,建立创新中药的发现方法与设计理论。
网络生物学(network biology)<sup>[4]</sup>、网络药理学(network pharmacology)<sup>[5]</sup>以及大数据科学(big data science)<sup>[6]</sup>的快速发展为解决上述科技难题提供了新技术和新方法。笔者认为,应当运用创新理念审视方剂学领域问题,聚焦于辨识功效物质与其生物效应相关性,见图1,以宏观整体把握与微观具体辨析相结合策略,采用网络科学、整合生物学、大数据科学及知识库等新方法对方剂功效物质、生物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开展网格化、集群化、系统化的整合研究,力求在方剂学继承与创新研究2方面取得整体进展。
图1方剂功效物质组与机体生物网络间复杂的网状关系示意图
Fig.1The complex interaction between functional chemome and biological responses network
据此,本文在简要论述方剂学发展现状及瓶颈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网络方剂学(network formulaology)理念及研究策略,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1方剂学研究现状及瓶颈问题简述
粗略地看,方剂学研究方向可分为两大类:方剂现代基础研究和源自方剂的创新药物研究。前者试图研究揭示方剂功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诠释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后者侧重于从方剂知识出发,创制中药新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药物分析学、现代药理学、分子生物学、数据挖掘等大量现代科学技术的引入,方剂学在这两大类研究中均取得了一定进展,已逐渐形成了古籍文献分析、临床经验总结、实验方剂学研究等若干各有侧重的释理性研究方法<sup>[7]</sup>。
1.1方剂知识整理与发掘研究方剂知识的整理与发掘是当前方剂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除了常规的古籍文献中药性、归经等统计与分类,文本挖掘、古文语义识别、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 KDD)等人工智能技术也被陆续引入到本领域的研究中,用于药味频次排序、高频药对发现和组方优化等。这些新技术可快速分析大量方剂数据,并挖掘出被传统统计分析方法所忽略的用药规律。方剂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尚不多见,有必要从经典古籍数据出发,构建方剂知识库,开展相关研究。
1.2方剂化学物质基础研究近年来,方剂化学物质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一大批方剂的化学物质基础得到了剖析。相关研究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分离纯化结合波谱解析为主要技术手段。这类方法能够对微量成分进行富集,鉴定结果准确性高,但耗时费力,而且需要针对不同的方剂样品探索不同的分离纯化流程。另一类研究主要依靠联用分析技术,尤其是液质联用对方剂提取物进行色谱分离后依靠多级或高分辨质谱数据进行结构推断。这种研究模式具有所需样品量小、实验周期短、成本低等优势,但存在推断结果准确性依赖人工经验等问题。总体而言,相关研究存在“方剂味”不浓的问题。许多研究者更注重新化合物发现或微量成分分析,而对组方前后的成分变化关注不多,尤其缺乏对方剂化学成分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方剂功效物质发现及配伍规律研究带来了困难。
1.3方剂功效物质基础研究发现功效物质基础研究是阐明方剂作用机制、制定质控指标及标准的前提。活性追踪法、活性筛选和活性物质快速辨识是当前方剂功效物质发现的主要研究策略和方法。研究人员采用这些策略从方剂中发现了大量活性成分。前2种研究策略大多与系统分离相结合,虽然相对全面,但存在周期长、成本高的缺点。活性物质快速辨识法筛选效率远高于前述2种传统方法,近年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已发展出细胞膜色谱、亲和超滤、磁珠吸附、在线流动注射等多种手段。但这些研究策略大多以某一体外活性或药效为指标,脱离了中医“方证”的概念, 未能从整体上反映方剂的功效,难以阐明方剂化学组成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sup>[8-9]</sup>。
1.4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是近年方剂学的研究热点。早期配伍规律研究侧重文献挖掘与理论探讨,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致力于通过拆方、组分敲入敲除等实验手段诠释“君臣佐使”、“七情合和”等配伍规律的科学内涵。其中,拆方研究是当前最为常见的研究策略,具体方法包括全方拆方、药对拆方、撤药拆方以及基于实验设计法的拆方等。但相关研究大多遵循还原论的思路,与方剂的系统性、整体性理论呼应不足<sup>[10-12]</sup>。
1.5病证结合研究“法随证立、方从法出”。证是方剂学研究的核心概念。然而中医症候高度依赖医生的主观经验,标准化难度高,为方剂现代研究带来了困难。病证结合被认为是方剂学研究的潜在突破口。目前,相关研究主要涉及证的病理形态学及生物学基础、证的动物实验模型制备等,尚待深入。如能构建病证网络,将证与机体生物网络相融合,有望诠释方剂化学组成与其所治的病证病机之间的关联关系。
1.6源自于方剂的新药创制研究方剂在治疗复杂性疾病方面具有整合调节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已经成为我国创制多靶点新药的重要源泉<sup>[13-14]</sup>。吴以岭院士根据络病学说成功创制的多个中药新药就是这一研究思路的典范。近年来,依据组分配伍理念分析临床有效方剂已经成为中药新药创制的有效途径<sup>[15]</sup>。方剂组分与其生物效应间的定量关系是这一新药创制策略的核心,其辨识结果的准确性和整体性将直接影响组分配伍优化结果。
据此,无论是方剂功效物质基础研究,还是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诠释,或者是源于方剂的创新中药研发都应以辨识方剂功效物质与其生物效应相关性为突破口。然而,现有的释理性研究模式大多采用简化的线性研究策略,宏观与微观割裂,与方剂研究中化学组成及机体生命系统的双重复杂性难以匹配,无法有效揭示方剂功效物质组与机体生物网络间复杂的交互作用,亟待创建和发展新的方剂学研究策略。本团队的前期探索结果[13-14,16-26]表明,将网络科学等与中医方剂学特点相结合,有望剖析方剂化学组成与机体间复杂的网状关系,诠释方剂的配伍规律和科学内涵。
2网络方剂学研究框架
笔者认为,为阐明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其临床使用方式,应当采用网络科学、整合生物学及大数据科学等方法对方剂功效物质、生物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开展网格化、集群化、系统化的整合研究,科学发展中医方剂学,可将这一研究方略姑且简称为“网络方剂学”。网络方剂学的研究框架见图2。
图2网络方剂学研究框架示意图
Fig.2The diagram of research framework of network formulaology
范骁辉等:网络方剂学:方剂现代研究的新策略
2.1网络方剂学主要研究目标探索方剂组方的功效物质组合规律,构建“理法方药”关联网络,揭示方剂功效物质组的化学组成规律;辨析方剂功效成分网络与机体生物分子调控网络间的网格关系,阐明方剂功效物质组与其生物效应相关性,诠释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建立方剂知识库系统,创建源自于方剂的创新中药发现及设计方法学。
2.2网络方剂学研究路径①依据“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理法方药一致”研究思路,以辨析方剂组方的功效物质组为切入点,构建“病-证”与“方-证”及“理法方药”关联网络,阐释方剂功效物质组的化学组成规律。②采用实验数据与文献信息融合分析方式,运用网络理论、大数据分析技术、系统生物学等方法,以“整体动物实验-组学数据辨析-分子网络建模-关联实验-多源信息融合辨识”5段式研究策略,探索揭示方剂功效成分群与其生物效应相关性,诠释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③以“药-方-证-病”为主线,系统梳理古籍文献、实验研究及临床验案等方剂相关研究资料,再整合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成果,构建方剂知识库,并建立功效物质组库,进而依据化学组成与生物效应相关性定量辨析出与临床疗效相关功效物质组,最后通过组分配伍优化得到中药复方新药。
2.3网络方剂学支撑技术除分析化学、药理学等经典学科外,网络科学、大数据科学、系统生物学及整合生物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为开展网络方剂学研究提供了众多支撑技术。目前,已有大量的基础数据库和软件工具可用于研究网络方剂学。相关基础数据库主要包括中医药数据库、天然产物数据库、疾病、通路、蛋白相互作用(PPI)数据库等,见表1。此外,Cytoscape,MCODE等网络可视化及分析工具可用于分析方剂网络,挖掘隐含知识及规律。
3方剂学创新研究方向
综上,网络方剂学可为阐释方剂科学内涵、研发现代中药提供全新的视角。据此,笔者建议方剂学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如下。
3.1方剂知识库构建技术研究为从海量的方剂文献及实验数据中发掘有价值信息、发现蕴藏知识和认识隐含的科学规律,极有必要开展方剂知识库构建技术研究,建立方剂知识库,为开展方剂学创新研究奠定基础。本团队以仲景方为对象,从药-方-证-病多个层次入手,初步构建了仲景方知识库<sup>[27-28]</sup>,包括药材-证候网络、药材-疾病网络和成分-疾病网络等3个不同层次的网络,以及涵盖240余首方剂和15 000余个组分的仲景方方剂实体库。研究结果表明,将3层网络中成分、药材、方剂和证候、疾病这些元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可用于探索传统研究思路所无法挖掘的仲景方组方规律及其隐含的化学组成规律。
3.2病证结合网络构建技术研究开展中医证候研究,从整体上把握病因、病机及其传变规律是方剂现代研究的科学基础。现代医学已经在分子水平取得了系列进展,多种复杂性疾病的生物网络已有报道<sup>[22-23]</sup>,但病证结合研究尚不多见。若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病证结合网络的构建技术研究,既体现西医疾病病理变化特点和疾病表型与生命大分子的关系,又考虑中医的证候特征,成功构建病证生物网络,有望用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助力方剂学研究。
3.3方剂功效物质组整合调节机制研究阐明方剂功效物质组的整合调节机制,是方剂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常规的药理学研究大多侧重研究单一信号通路或单一病理环节,或者只关注方剂给药后引起的差异基因等组学变化,并未能从“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角度揭示方剂功效物质组的作用机制。因此,应当开展针对性研究,建立方剂功效物质组整合调节机制研究技术体系。例如,在构建相关病证网络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基因芯片等组学技术测定方剂及其主要成分干预后模型动物的生物效应谱,从中筛选出关键靶点和通路,并结合文献和体内外实验进行验证,可阐明方剂成分-靶点-通路关系,有助于诠释其整合调节机制[20,24,29]。
3.4类方网络方剂学研究方剂中由传统名方衍化发展而成的类方,集历代名医应用之精华,尤受历代医学大家所重视。清代医家徐灵胎认为“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知其一定之治,随其病之千变万化而应用不爽”,因此将类方思路应用于《伤寒论》的研究,并著有《伤寒论类方》。显然,以一组类方为对象,采用网络方剂学研究策略,构建类方与病证靶标间的网络模型,进而对网络模型中各方化学成分与作用靶点及通路的相随变化情况进行深入比较,研究类方的内在异同,有望反映类方的组方思路和配伍规律,是诠释中药方剂科学内涵的潜在突破口[26-28,30-34]。
3.5方剂肠道微生态及宏基因组学研究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肠道菌群与宿主和外环境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统一关系。人体全身的整体代谢实际上是其体内自身的基因组和其肠道内共生的微生物组活动的整合。因此,开展方剂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研究,采用宏基因组测序等方法开展研究方剂肠道微生态,有助于揭示方剂化学组成与肠道微生态间的复杂关系。
3.6源自方剂的中药新药创制将巨大的祖国医药资源转化为临床医疗优势,构建源自于方剂的新药创制技术体系是方剂学的重要研究方向。若采用网络方剂学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可望发现方剂的新功能主治或创制组分中药,丰富创新中药发现及设计方法学<sup>[17]</sup>。例如,本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创建了基于定量组效关系的计算机辅助方剂配伍优化方法[35,36]。该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比例组合物的药效,根据组效关系模型,优化方剂配伍配比。根据测定药效学指标的多寡,本团队在研究中相继建立了单指标和多指标优化策略。显然,其优化结果与所测药效指标直接相关。如果选取的药效指标不合理,优化结果必定不佳。为克服这一缺陷,本团队又根据中药整合调节特点,研究提出了机体平衡及失衡网络构建方法,并据此创建了基于网络平衡的中药配伍优化方法[21,26]。该方法根据药物对机体失衡网络回调程度来优化方剂配伍配比,能更完整和准确地反映方剂的功效。
4展望
继承并创新发展中医药理论,让古老而又年青的方剂学焕发更大活力,是方剂学研究人员的重大历史使命。为破解方剂功效物质群与机体生物网络间相关性辨识难题,本文提议用创新科技理念审视方剂学领域问题,研究建立网络方剂学,从而对名方进行阐述、对验方进行优化和对大方进行精制。这一研究策略集宏观整体把握与微观具体辨析于一体,不仅有助于诠释方剂科学内涵,为中药临床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将开拓现代药物研发思路,丰富方剂学的研究内容,促进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张家玮, 鲁兆麟. 方剂学发展溯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3): 6.
[2]王阶, 王永炎. 复杂系统理论与中医方证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9): 25.
[3]张伯礼, 王永炎. 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J]. 中国天然药物,2005(5): 258.
[4]Barabasi A L, Oltvai Z N. Network biology: understanding the cell's functional organization[J]. Nat Rev Genet,2004, 5(2): 101.
[5]Hopkins A L. Network pharmacology[J]. Nat Biotechnol,2007, 25(10): 1110.
[6]张引, 陈敏, 廖小飞. 大数据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S2): 216.
[7]谢鸣. 方剂学科发展与思考[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 19(2): 2.
[8]唐于平, 段金廒, 丁安伟, 等. 中医方剂物质基础现代研究的策略[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5): 20.
[9]屠鹏飞, 史社坡, 姜勇. 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J]. 中草药,2012(2): 209.
[10]蔡春艳. 中药方剂核心药物及其配伍规律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4(20): 131.
[11]吴嘉瑞, 张冰, 杨冰, 等. 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颜正华诊疗失眠用药规律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24): 1.
[12]于友华, 王永炎, 赵宜军, 等. 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1,26(4): 3.
[13], 高秀梅, 张伯礼, 等. 论建立基于网络生物学的现代中药创制方法学[J]. 中国中药杂志,2011, 36(2): 228.
[14]Wang Y, Fan X H, Qu H B, et al.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for multi-component drug design from medicinal herb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 Curr Top Med Chem, 2012, 12(12): 1356.
[15]张伯礼, 王永炎, 商洪才. 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理论和方法[J]. 继续医学教育, 2006(19): 89.
[16]范骁辉, 赵筱萍, 金烨成, 等. 论建立网络毒理学及中药网络毒理学研究思路[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21): 2920.
[17]李翔, 吴磊宏, 范骁辉, 等. 复方丹参方主要活性成分网络药理学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1, 36(21): 2911.
[18]吴磊宏, 高秀梅, 程翼宇, 等. 基于中医主治关联的中药饮片网络药理学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21): 2916.
[19]吴磊宏, 高秀梅, 王林丽, 等. 附子多成分作用靶点预测及网络药理学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21): 2907.
[20]Wang L L, Li Z, Zhao X P, et al. A network study of Chinese medicine Xuesaitong injection to elucidate a complex mode of action with multicompound, multitarget, and multipathway[J]. Evid-based Complement Altern Med, 2013, doi: 10.1155/2013/652373.
[21]Wu L H, Wang Y, Nie J, et al. A network pharmacology approach to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Chinese medicine using genome-wide transcriptional expression data[J]. Evid-based Complement Altern Med, 2013, doi: 10.1155/2013/915343.
[22]Wu L H, Li X, Yang J H, et al. CHD@ZJU: a knowledgebase providing network-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Database(Oxford), 2013, doi: 10.1093/database/bat047.
[23]Yang Z Z, Yang J H, Liu W, et al. T2D@ZJU: a knowledgebase integrating heterogeneous connections associated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Database(Oxford), 2013, doi: 10.1093/database/bat052.
[24]Li X, Wu L H, Liu W, et al.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f Chinese medicine Qishen Yiqi to reveal its underlying multi-compound, multi-target, multi-pathway mode of action[J]. PLoS ONE, 2014, 9(5):e95004.
[25]Wang L L, Li Z, Shao Q, et al. Dissecting active ingredients of Chinese medicine by content-weighted ingredient-target network[J]. Mol Biosyst, 2014, 10(7): 1905.
[26]Wu L H, Wang Y, Li Z, et al. Identifying roles of "Jun-Chen-Zuo-Shi" component herbs of QishenYiqi formula in treating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by network pharmacology[J]. Chin Med, 2014, 9:24.
[27]Xiao S, Hao C, Ai N, et al. Deciphering the differenti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alogous formulae by parallel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oupled with microplate-based assays[J]. Anal Methods, 2014, 6(23): 9283.
[28]Xiao S, Luo K D, Wen X X, et al. A pre-classification strategy for identification of compound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alogous formula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 J Pharm Biomed Anal, 2014, 92: 82.
[29]Zhang Y F, Shi P Y, Yao H, et al. Metabolite profiling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herbal compounds following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 cardiovascular multi-herb medicine (Qishen Yiqi pills) in rat[J]. Curr Drug Metab, 2012, 13(5): 510.
[30]Wang S F, Chen L L, Leng J, et al. Fragment ion diagnostic strategies for the comprehensive identification of chemical profile of Gui-Zhi-Tang by integrating high-resolution MS, multiple-stage MS and UV information[J]. J Pharm Biomed Anal, 2014, 98: 22.
[31]Wang S F, Chen P H, Jiang W,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effective constituents for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Ju-Zhi-Jiang-Tang, an anci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J]. J Chromatogr A, 2014, 1348: 105.
[32]Wang S F, Chen P H, Xu Y M,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Da-Huang-Gan-Cao-Tang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ry[J]. J Sep Sci, 2014, 37(14): 1748.
[33]Xiao S, Yu R, Ai N, et al. Rapid screening natural-origin lipase inhibitors from hypolipidemic decoctions by ultrafiltration combined with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 J Pharm Biomed Anal, 2015, 104: 67.
[34]Li Z, Xiao S, Ai N, et al. Derivative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and single herb calibration approach for multiple components qua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alogous formulae[J].J Chromatogr A. 2014: doi:10.1016/j.chroma.2014.12.024.
关键词:古汉语:汉语言基础知识:《方剂学》教学
一
古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由于古代人民的口头语言,现在已经无法听到,我们常说的古代汉语只是指书面语言。现存的最古可识并用于文献记录的文字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众所周知,方剂课是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之一,在整个中医学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熟记一定数量的方剂是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基本功之一。增强古汉语知识,对于更好地理解《方剂学》里面的知识,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增强记忆是尤为重要的。
古往今来,牢记方剂的组成配伍为医家所重视,例如《汤头歌诀》等,对中医方剂的传承和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些歌诀受诗歌韵律等规则的限制,语言雷同,内容呆板,没有趣味性。学生通常需要反复背诵很多次才能记牢。而在中医药高等院校,课程日益增多,方剂课时逐年减少,要求学生在短短半学年中掌握熟记大量方剂组成实属不易。
针对学生提出的“课上一听就懂,课后一放就忘”“上方剂课轻松,过方剂考试难”等现实问题,方剂学精品课程课题组教师与学生一起,历经三年时间,结合古汉语基础知识尤其是记忆培养的知识,摸索出一整套融合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等内容的培养方法,并逐渐在教学中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准确牢记大量方剂,消除记方剂的痛苦,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真正打造出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
二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教师要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利用课堂抽问,或者课后的抽背等形式进行检查。告诉教学生最好在晚上进行方剂的识记,第二天早晨的时候复习,这样的识记效果最好。其次,教学生将方剂识记内容分组归类,减少记忆的无序性,这样就较容易记住。
1.理解是记忆的基础,理解越深记得越牢
例如,同为脾胃虚寒证的证型,泄泻、呕吐、脾胃虚寒证的代表方剂选用理中汤,而胃痛脾胃虚寒型的代表方却选用黄芪建中汤。若死记硬背,学生必然感到内容繁多,即使当时记住很快也会忘记。
2.利用语言的音韵和节律来帮助记忆
根据方剂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等内容,可以编撰成幽默诙谐、工整对仗、寓意风趣的顺口溜或短语。例如小柴胡汤,方剂由半夏、生姜、柴胡、大枣、黄芩、人参、甘草组成,可编为顺口溜:夏姜胡枣芩人草;或者趣编为:下江湖找情人草。
3.运用汉语言的知识
(1)读写看听结合,并同时用脑思考,即对不同的方剂进行分析综合、分类比较、抽象概括等。尤其对同一大类方剂,或不同类但组成相似,功效、主治却不同的方剂,或组成、功效不同而用以治疗同一类疾病的方剂,加以分析、比较、概括等。例如,五苓散和猪苓汤、麻黄汤与桂枝汤、桑菊饮与银翘散等。在方剂教学中,教师也要正确运用思维的方法组织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采用想象的方式教学。有人比喻“联想、想象是挂资料的钩子,方便放置和提取”。方剂学中尽量利用事物的相互关系,通过想象形成联想帮助记忆。
(3)学生方剂学的成绩好坏、背方数量的多少,不仅与他们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有关,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是否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这就是意志。在对大专医学生的教育中,教师要努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同困难作斗争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挫折的适应能力。
学校作为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十分重要,所以一方面教师的品行、性格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方剂课的教育目的,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全方位教育的同时塑造每位中医类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
在方剂学的教学过程与活动中,广泛应用古汉语和汉语言的基础知识,不仅能深挖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启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方剂的积极性,解决现代中医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大量医方的困难,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从而打造出完美的方剂课精品课程。当然,这种将这些汉语言基础知识运用于方剂课教学的方法并非十全十美,其中可能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得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高校教师仍需继续求索。
参考文献:
[1]张玉娟.方剂学记忆教学法浅析[J].新余高专学报,2008,(04):117-118.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187-01
1教学模式
1.1边讲边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纸上谈兵",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的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烦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自己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在自己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被动接受教学时要多得多,而且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掌握更为牢固。这样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操作主动的思考。
1.2耐心辅导,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我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但是我深知: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接了当地回答,有的演示一遍操作过程,有的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有的则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辅导过程中,我注意与他们站在平等的角度,小心保护他们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并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1.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随着近几年来电脑热的兴起,不少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家里购置了电脑,甚至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了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接手班级时,首先作好了这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行安排。在讲授一些常见的知识点时,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我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免试测验、小竞赛、提高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如:电脑绘图、打字游戏。此外我还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的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了较多时间对基础差的同学多指导,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我布置的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初中计算机教学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巩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应用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思维以及自学能力。在有限的条件下,根据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利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还是有其可行性的。
2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只要能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
2.1比喻说明法。
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地址时,可以这样讲: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2愉快教学法。
众所周知,汉字输入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往往在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就不能达到要求的输入速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进行指法训练。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来我为每一台学生用机安装打字游戏软件。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通过几次游戏,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就可以教会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以后可以再安装上汉字输入的测速软件,搞几次分组或全班学生的输入竞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关键词】化学方程式;记忆;方法
在中考中,化学方程式所占的比例较大,这充分说明了化学方程式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化学方程式的教学。
化学方程式既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又是化学计算应用的基础,而且它还是国际上通用的表示化学反应的一种简明语言。因此,化学方程式的各类知识便成为中考考查的重点。但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和正确书写始终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我总结了如下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夯实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基础
化学式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重要基础,如果在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打牢基础,那么学生越往后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就越为困难,以至于到后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始终难以攻克,成为夹生饭。因为,利用化合价口诀,根价口诀正确书写化学式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夯实基础,让学生切实掌握,以便于学生学习、记忆化学方程式时能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
二、依据实验现象记忆化学方程式
1、磷和氧气反应,这个实验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白烟,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学生就可以知道磷和氧气反应后的产物是一种白烟,而白烟是五氧化二磷,这样反应物和产物就记住了,在进行配平。
2、硫和氧气反应,这个实验的现象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硫,那么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硫,这样学生记记住了现象,又同时记住了反应物和产物。
3、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现象是铁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变为了浅绿色。红色的物质是铜,浅绿色的溶液是硫酸亚铁,这样产物就记住了。当然这个反应,用置换反应来记忆也是很简单的。
4、电解水的反应:可以连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的记忆,反应物都是配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两只试管产生两种气体,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那么产物就是氢气和氧气,化学计量数比也是2:1。
三、据共同特点进行记忆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有三个:首先记住反应物的化学式,过氧化氢(H2O2),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这个三个化学方程式的共同特别,都是分解反应,反应物都配2,都要制出氧气。那么从第一个开始,H2O2中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开始反应,那么H2O2和谁长得像呢?H2O,那么第一个产物就是水,这个反应要制什么呢?制O2,于是产物就都写出来,同时反应物已经配2,分解反应,后面就很好配平了。
第二个利用KClO3制氧气,条件是加入二氧化锰并加热,产物的记忆方法,把“KCl/O3”分成两部分,前一半变成氯化钾,后一半变成了O2,再根据已经配平的反应物就可以配平了。第三个,高锰酸钾制氧气,让学生读出化学式,KMnO4,那么请同学们记住KMnO4(按字母读)加热后分解出K2MnO4,那么这个反应为什么没有加二氧化锰呢?因为它自己产生了二氧化锰,最后制出氧气,这样产物就都出来了。
2、Ca(OH)2 + CO2 = CaCO3 + H2O对学生来讲记忆是比较困难的,我是这样帮助学生记忆的,把反应物分成三部分,钙离子,氢氧根离子,二氧化碳分子,前面有二氧化碳,后面容易出现碳酸根离子,那么先写出CO3,但是碳酸根是阴离子,需要得到阳离子,那么只有钙离子可以和它配对,于是得到了碳酸钙,也就是看见的浑浊物,还有氢氧根离子没有去处,于是变成了和它很像的水分子。同理推出2NaOH + CO2 = Na2CO3 + H2O,二氧化碳变成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结合阳离子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所以钠离子需要两个,氢氧根离子还是变成水。
3、Ca(OH)2 + SO2 =CaSO3 + H2O
二氧化硫的反应教给学生去想二氧化碳,例如上面这个反应先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Ca(OH)2 + CO2 = CaCO3 + H2O,第二步,把C改成S就好了。同时练氧化硫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四、依据反应类型进行记忆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在初中阶段特点比较显著,可以用现象,特点等方面帮助学生巧记。
置换反应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C=AC+B,如:Fe + CuSO4=FeSO4 + Cu简单的看,就是铁和铜交换了位置,再从现象上帮助学生理解,正二价的铜离子形成的溶液都是蓝色或蓝绿色(如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正二价的亚铁离子形成溶液都是浅绿色(如硫酸亚铁、氯化亚铁、硝酸亚铁)。铁表面析出的红色物质是因为生成了铜单质。
复分解反应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CD=CB+AD,两端结合,中间结合,例如,HCl + NaOH = NaCl +H2O,两端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中间的氯离子和钠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钠,这样就很容易记忆了。
还原反应的记忆,还原反应是一种夺氧的反应。
例如: H2+ CuO =Cu+H2O,还原剂要夺氧,氢气夺走了氧化铜的氧,变成了水,氧化铜被夺走了氧元素,变成了铜。
五、利用反应实质进行记忆并配平
1、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那么让学生练习NaOH和H2SO4反应的书写,由于一个氢离子结合一个氢氧根离子生成一个水分子,那么一个氢氧化钠分子中只有一个氢氧根离子,而一个硫酸分子中有两个氢离子,怎么办,学生可以得出给氢氧化钠配2,这样就是两个氢氧根离子和两个氢离子反应得到两个水分子,再练习Fe(OH)3和H2SO4反应,学生很快可以得出需要六个氢氧根离子和六个氢离子反应得到六个水分子,这样就使得中和反应很容易配平并记忆。
2、碳酸盐和酸反应的实质是CO32-+2H+=H2O+CO2,例如:Na2CO3和HCl反应,一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一个氢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那么一个碳酸根离子肯定需要两个氢离子,所以HCl的前面肯定需要配2,得到一个水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再如:Na2CO3和H2SO4反应,一个硫酸分子已经提供了两个氢离子,那么反应物就不用配了,已经平了。
3、碳酸氢盐和酸反应的实质是HCO3-+H+=H2O+CO2,例如:NaHCO3和H2SO4的反应,是一个碳酸氢根离子和两个氢离子的反应,那么根据1:1的关系,碳酸氢根离子就需要两个,于是生成两个水分子和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再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得到另一个产物硫酸钠。
六、熟读化学方程式的宏观读法
其实很多化学方程式,学生只要会读就能很容易掌握它的书写,当然需要有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基础,在读出宏观物质的同时,还可以强化学生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基础,例如,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这样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基本会读就会写,不失为是记忆化学方程式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在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中,有些老师教完后就让学生强记化学方程式,在老师的督促下,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忆,聪明的学生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效果非常差,甚至就像被单词句子一样,用字母数字从头背到尾,然后很快又忘记,完全不懂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如果老师没有在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上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方法或技巧,那么对于不少学生来讲,化学方程式无形的加重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反复记忆,却不牢固,甚至到后期学生对放弃记忆化学方程式,以至于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有些我们觉得很简单的东西,但是对学生来讲却很难,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帮助学生寻找规律,总结技巧,帮助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美容方剂学教学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 教学思考
笔者所在学校自2009年起新增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成为四川地区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立足于培养具备医学基础知识、美学基础知识,掌握各类美容技能,热衷从事医疗美容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笔者主要负责该专业美容方剂学教学工作,该课程为该专业必修课、考试课。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与传统中医类专业在方剂学教学上有很大的不同,如按照传统中医类专业方剂学教学方法进行该专业美容方剂学教学,一方面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另一方面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现提出对美容方剂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习美容方剂学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审美意识的增强,全球出现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美容热。“美容回归自然”已成为21世纪全球医学美容的呼唤,纯天然美容疗法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中医药美容也已成为一门非常引人注目的学科。中医药美容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前人对美的不断追求下,传统中医药已经在美颜护肤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而宝贵经验,其以标本兼顾、安全无毒、疗效可靠等优点愈来愈受到国内外美容界人士的密切关注与高度评价。美容方剂学是中医方剂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中医美容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阐明和研究中医美容治法与中医美容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学习中医美容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美容方剂学与中医美容临床紧密相连,起着沟通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作用。美容医疗技术专业开设美容方剂学相关课程,可以使学生有效掌握我国传统中医药在美容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为今后的实际运用和进一步研发打好基础。
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习美容方剂学的困难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美容方剂学时存在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学习热情差、方多学时少等困难。美容方剂学必须具备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等相关知识。该专业学生中医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进程缓慢,效果差。学生中医基础薄弱的原因主要与课程安排有关,我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中医基础概论与美容中药方剂学教学安排在同一学期。学生在学习美容方剂学时,中医诊断学的相关内容还未全面掌握,这就为整个美容方剂学的学习设置了很大的难题;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热情差。笔者发现该专业学生总论部分学习时热情很高,但一旦涉及各论及具体方的学习时往往缺乏热情。通过不断的教学反馈,笔者发现导致学习热情下降的原因为:具体方剂讲解时涉及临床症状、辩证、治法、中药等内容,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感觉在“坐飞机”,老师讲授后很难完全理解消化;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为非处方专业,学生毕业后无处方权,所以学生觉得学得再好也没用;所学方和美容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学生觉得实用性较差;美容方剂学知识点较多,记忆起来相当困难。美容方剂学学时较少,学生基础差,要想把具体各方讲深、讲透相当困难。我校美容方剂学按大纲要求共45学时,需掌握重点方43首,熟悉方30首,了解方36首,课时相当有限。笔者在实际教学过中已选择最基础的,与专业契合度最高的方进行重点教学,但知识点多,课时少,学生基础差,自学难度大,教学任务完成存在很大困难。
三、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美容方剂学学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