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36:0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中医基础理论全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内部交易;投资损益;抵消
一、准则讲解关于逆流交易中内部交易损益处理规定的解读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中指出:在逆流交易中,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对于投资企业与其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归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应予抵销,在此基础上确认投资损益。投资企业对外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应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长期股权投资及包含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资产账面价值进行调整,抵销有关资产账面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
(一)投资损益的确认和调整
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要随着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变动,这是权益法的精髓、要点。当被投资单位发生损益时,会影响到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方必须按照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收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在不考虑内部交易时,以产生净利润为例,在个别报表中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在考虑内部交易(逆流交易)中,存在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情况下(即有关资产未对外部独立第三方出售),由于被投资单位向投资企业出售资产形成的利润来源于投资企业,如果将此项交易形成的损益纳入被投资单位净损益中按持股比例来确定投资单位应有的投资收益就如自己赚自己的钱,会造成企业利润虚增。因此,对于该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归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应予抵销,在个别报表中会计处理为: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不论投资企业自被投资单位取得何种资产,在投资企业个别报表中产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消除均反映在长期股权投资中。如该资产出售给外部独立第三方即该内部损益得以实现,就应确认因该交易产生的损益中本企业应享有的部分。
(二)投资方资产账面价值的确认和调整
投资企业自被投资单位取得资产时,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入账。资产公允价值可能高于其在被投资单位的账面价值。从合并报表的角度来看,投资企业不应对持股比例内的公允价值高于原账面价值部分进行确认,否则会造成投资企业资产虚增,因为即使无此项交易,此部分价值仍为投资企业所有,体现在长期股权投资中,故应减少该资产的账面价值。实际上长期股权投资是不受影响的,影响的应该是投资企业具体资产。结合前述分析,站在整体看,如不进行调整,逆流交易使得投资企业资产和利润虚增。因此,必须进行会计处理来减少资产和利润,即合并报表中的结果应该为:
借:投资收益 贷:资产
由于前面在个别报表中调整损益时候已经进行相应会计处理。此处需要做调整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产
二、长期股权投资逆流交易的会计处理归纳总结
假设:20×0年,甲企业持有其合营企业股权比例为a(当年取得)。20×0年,乙公司将其原账面价值为B万元的资产以A万元的价格出售给甲企业,甲企业当年向独立第三方对外出售该资产比例为P,20×1出售该资产的比例为q。乙公司20×0有净利润,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因素。在原有会计处理(不考虑内部交易)的基础之上,甲企业在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中的的会计处理如下:
1. 20×0年甲公司会计处理
个别报表中的会计处理: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甲公司如有子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抵消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资产
抵消后,合并报表中的结果为:
借:投资收益
贷:资产
当时,取得资产当期全部出售,该资产的账面价值中不含有未实现内部投资损益,因此不做抵消分录。当时,取得资产当期均没有出售,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全部体现在持有资产的账面价值中。当时,取得资产当期部分出售。投资企业期末资产中含有未实现内部投资损益将会结转至下一年度,直接影响下一年度投资损益的确认即未实现内部投资损益可能在下期实现,按照持股比例增加下期投资收益,并调增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2. 20×1年甲公司会计处理
20×1年有20×0年内部交易事项取得的资产且该资产在本期出售比例为q,向独立第三方出售该资产使得未实现内部损益在20×1年实现且为,因此投资企业应调增的投资收益为,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当时,取得资产在20×1年全部出售,上期未实现内部损益全部实现;当时,20×1年没有出售该资产,上期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当期没有实现;当时,20×1年出售部分该资产,上期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当期部分实现。
当20×1年末仍有该资产时,应调整合并报表中该资产的金额为,应做如下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资产
对于20×1年末资产账面价值中含有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结转至下期的会计处理比照上述处理进行。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会计准则讲解中关于逆流交易中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处理相关规定的进行剖析并对其会计处理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发现对于此问题会计准则制定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是防止投资企业通过与联营、合营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虚增利润和资产。
主要参考文献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1.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是
()。
A.描述统计 B.理论统计
C.推断统计 D.应用统计
2.下列选项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是()。
A.服务满意度 B.员工人数
C.籍贯 D.利润
3.在抽样调查中,样本量是指()。
A.样本的个数
B.样本所包含的单位数
C.抽样框的大小
D.样本的可能数目
4.在抽样框中每隔一定距离抽选样本单位的调查方式是
()。
A.整理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5.在某一特定类别中的数据个数称为()。
A.均值 B.众数
C.标准差 D.频数
6.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是指()。
A.接受正确原假设
B.拒绝正确原假设
C.接受错误原假设
D.假设设立不正确
7.当总体为正态总体,方差已知,样本量为40,此时进行均值检验,应采用()统计量进行检验。
A.卡方 B.t
C.F D.Z
8.下列四个相关系数中反映变量之间关系最密切的数值是
()。
A.0.6 B.0.91
C.-0.8 D.-0.95
9.度量了因变量与k个自变量的总体相关程度的指标为()。
A.相关系数 B.多重相关系数
C.多重判定系数 D.估计标准误差
10.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绝对数量是 ()。
A.逐期增长量 B.累计增长量
C.平均增长量 D.增长速度
11.某企业2008年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是2004年的3倍,比2007年增长20%,那么,2007年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比2004年增长()。
A.250% B.300%
C.150% D.60%
12.时间序列中在一年之内的周期性波动为()。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循环变动 D.不规则变动
13.下列选项中属于质量指数的是()。
A.产量指数 B.价格指数
C.员工人数指数 D.销售量指数
14.用基期作为权数的指数为()。
A.拉氏指数 B.派氏指数
C.综合指数 D.平均指数
15.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40~50%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为()。
A.贫困 B.温饱
C.小康 D.富裕
16.国民总收入(GNI)的计算公式为()。
A.GNI=GDP
B.GNI=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C.GNI=GDP+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
D.GNI=GDP+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
17.在一个经济体中,影响家庭消费支出的最重要因素是()。
A.可支配收入 B.利率水平
C.价格水平 D.节俭程度
18.记消费为C,投资为I,政府购买为G,税收为T,政府转移支付为Tr,则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均衡公式为()。
A.Y=C+I B.Y=C+I+G+T+Tr
C.Y=C+I+G D.Y=C+I+G-T+Tr
19.利率是影响国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杠杆。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利率水平的提高会使国民收入()。
A.降低 B.提高
C.不变 D.不确定
20.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与GDP缺口之间存在一种()变动的关系。
A.正向 B.反向
C.不相关 D.不确定
21.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主要目标,平衡国际收支目标与其他三大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A.一致的 B.矛盾的
C.既有一致又有矛盾 D.不相关的
22.下列各种财政政策工具中,不具有内在稳定器功能的是
()。
A.累进税收制度 B.转移支付
C.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D.政府投资支出
23.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影响投资需求和总需求,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就业和价格水平的政策。货币政策工具不包括()。
A.公债与政府贷款 B.法定准备金率
C.再贴现率 D.公开市场业务
24.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下列各项中属于资本和金融项目的是()。
A.货物和服务贸易 B.收益分配
C.经常转移 D.专利权交易
25.假定一国非充分就业,拥有足够的闲置生产资源,则通过本国货币贬值会使当期贸易收支()。
A.改善 B.恶化
C.不变 D.不确定
26.下列各项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中不属于新凯恩斯主义的是()。
A.货币供应量增加
B.需求拉动
C.成本推动
D.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化
2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刺激长期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是()。
A.刺激资本形成的政策
B.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C.促进技术进步的政策
D.增加劳动供给的政策
28.经济波动的最直接原因是()。
A.经济体制存在某种缺陷
B.经济结构的变动
C.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
D.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不一致
29.以下会计假设中,对会计工作空间范围进行限定的是()。
A.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30.企业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A.可比性 B.实质重于形式
C.重要性 D.谨慎性
31.按照经济内容分类,以下属于“损益类”的会计科目是
()。
A.应收账款 B.存货
C.银行存款 D.主营业务收入
32.会计账户有四个指标,包括: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A.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
B.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
C.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
D.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33.“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其中“借贷必相等”的含义是()。
A.任何一笔经济业务记入借方账户的金额必须相等
B.任何一笔经济业务记入贷方账户的金额必须相等
C.任何一笔经济业务记入借方账户的数量和记入贷方账户的数量必须相等
D.任何一笔经济业务记入借方账户的金额和记入贷方账户的金额必须相等
34.企业购入不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一台,取得的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3 400元,发生运费1 000元,则计入固定资产的金额为()元。
A.23 400 B.22 400
C.24 400 D.21 000
35.收款凭证是用来记录()收进业务的记账凭证。
A.现金和金融资产
B.现金和银行存款
C.银行存款和金融资产
D.银行存款和有价证券
36.以下方法中不属于更正错账的方法有()。
A.直接涂改法
B.划线更正法
C.红字更正法
D.补充登记法
37.某公司在财产清查中发现材料盘亏1 800元,经查明,一般经营损失1 000元,能理赔的洪水灾害损失500元,不能理赔的洪水灾害损失300元,则最终记入“管理费用”账户的金额是()元。
A.1 800 B.300
C.500 D.1 000
38.以下属于资产负债表“非流动资产”项目的是()。
A.货币资金
B.固定资产
C.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D.未分配利润
39.利润表是依据()这一平衡公式,按照一定的标准和顺序,将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予以适当排列编制而成的。
A.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B.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成本
C.利润=收入-费用+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D.利润=收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
40.以下财务指标中,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是()。
A.总资产报酬率 B.净资产收益率
C.流动比率 D.销售净利率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答案,每选对一项得0.5分,全部选对得满分。多选或错选不得分。本题共30分,每小题2分。)
41.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有()。
A.统计调查
B.文献检索
C.实验
D.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
E.图书中数据
42.下列关于统计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统计表是组织数据的一种有效形式
B.表头放在统计表的上方
C.行标题放在统计表的第二行
D.统计表的左右两边不能封口
E.统计表可用来支持使用者的观点
43.评价估计量的标准为()。
A.一致性 B.无偏性
C.显著性 D.有效性
E.综合性
44.相关关系按其变动方向的不同可分为()。
A.完全相关 B.负相关
C.非线性相关 D.不完全相关
E.正相关
45.下面关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该指数可反映通货膨胀状况
B.该指数能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
C.该指数可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
D.该指数是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
E.该指数大于100,说明报告期与基期相比综合物价水平下降
46.一般来说,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A.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B.消费者的偏好
C.厂商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D.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E.相关商品的价格
47.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
A.政府干预 B.信息不充分
C.外部性 D.垄断
E.公共物品
48.从收入法来测量,GDP包括()。
A.劳动报酬 B.营业盈余
C.生产税净额 D.固定资产折旧
E.净出口
49.下列各项中没有被计入中国GDP的是()。
A.电力公司排放的污染物造成的环境破坏
B.海尔公司当前生产但未能销售出去的空调
C.某房地产公司购买一块土地
D.某饭店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
E.中石油设在外国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
50.货币有狭义货币(M1)与广义货币(M2)之分,下列各项中属于M1的有()。
A.纸币 B.活期存款
C.定期存款 D.货币市场存款
E.法定准备金
51.《会计法》规定的会计基本职能是()。
A.会计控制 B.会计检查
C.会计核算 D.会计监督
E.参与决策
52.以下账户中属于“资产类账户”的是()。
A.长期股权投资 B.固定资产
C.银行存款 D.累计折旧
E.预收账款
53.某企业购入原材料200 000元,收到了销售方开出的发票账单,企业已经开出转账支票200 000元支付料款,材料尚未到达企业。记录以上业务需要使用的账户是()。
A.原材料 B.在途物资
C.应收票据 D.现金
E.银行存款
54.对账工作的主要内容是()。
A.账证核对 B.账账核对
C.账实核对 D.过账与结账核对
E.账表核对
55.对实物资产进行清查时,可能使用的表单是()。
A.往来账款清查表 B.盘存单
C.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D.实存账存对比表
E.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
三、判断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56.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属于抽样调查的范畴,是非全面调查。
57.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
58.假设检验中拒绝域的大小与显著性水平有关。
59.假设检验的结果能证明原假设成立。
60.相关系数的大小与数据的计量尺度无关。
61.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62.若时间序列存在自然周期,在对其移动平均时,应根据周期确定移动步长。
63.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
64.负外部性使得资源没有实现最优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而正外部性则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
65.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最核心的指标。在GDP核算中,净出口应该计入当年的GDP总量。
66.GDP缩减指数(GDP deflator index)是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值,这一比值以经济体中全部的商品作为计算基础,可以较准确地用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67.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
68.根据IS-LM模型,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是IS、LM曲线的斜率。在LM曲线斜率一定的条件下,如果IS曲线斜率小(即曲线平坦),则货币政策的效应就大。
69.汇率的表示方法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两种,其中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对应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在直接标价法下,本币的价值与汇率的涨跌成反比。
70.如果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据此做出决策,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71.企业应该统一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不允许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设置会计科目。
72.在借贷记账法中,“借”、“贷”反映经济活动的价值量变化的增减性质是固定的,不随账户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73.会计凭证按填制程序和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
74.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如果发现现金账实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将短款或溢余记入“待处理财产损益―处理固定资产损益”,待查明原因后处理。
75.资产负债表“年初余额”栏内各项目的金额,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
四、综合应用题(以下每道综合应用题包括5道小题,每道小题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正确答案,每选对其中的一项得0.5分,全部选对得满分。多选或错选不得分。本题共30分,每小题2分。)
(一)2008~2009年间某超市三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数据如下表所示。
以2009为报告期,以2008年为基期。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76.经过计算2008年三种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为()。
A.11.4元/千克 B.19.2元/千克
C.15.8元/千克 D.16.8元/千克
77.2009年的销售额指数为()。
A.87.66% B.125.83%
C.97.85% D.135.94%
78.经过计算2009年的派氏价格指数是()。
A.95.25% B.105.68%
C.116.8% D.120.46%
79.经过计算三种商品的拉氏物量指数为116.4%,其含义为()。
A.报告期与基期相比,三种商品的销售额综合提高了116.4%
B.报告期与基期相比,三种商品的销售量综合提高了16.4%
C.以基期价格为准,该超市报告期销售额比基期多收入
14 380元
D.以报告期价格为准,该超市报告期销售额比基期多收入
14 380元
80.拉氏指数与派氏指数的区别在于()。
A.两者计算时采取的基期不同
B.在编制长期连续性指数数列时用派氏指数较方便
C.拉氏物量指数的解释更符合现实意义
D.派氏物量指数的解释更符合现实意义
(二)为预测我国居民家庭对电力的需求量,建立了我国居民家庭电力消耗量(单位:千瓦小时)与可支配收入(X1,单位:百元)、居住面积(X2,单位:平方米)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如下所示:
Y=124.3086+0.5464X1+0.2562X2
请根据上述结果,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81.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下假设中正确的有()。
A.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关系
B.随机误差项的均值为1
C.随机误差项之间是不独立的
D.随机误差项的方差是常数
82.回归系数2=0.2562的经济意义为()。
A.我国居民家庭居住面积每增加1平方米,居民家庭电力消耗量平均增加0.2562千瓦小时
B.在可支配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我国居民家庭居住面积每增加1平方米,居民家庭电力消耗量平均增加0.2562千瓦小时
C.在可支配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我国居民家庭居住面积每减少1平方米,居民家庭电力消耗量平均增加0.2562千瓦小时
D.我国居民家庭居住面积每增加1平方米,居民家庭电力消耗量平均减少0.2562千瓦小时
83.根据计算上述回归方程式的多重判定系数为0.9235,其正确的含义是()。
A.在Y的总变差中,有92.35%可以由解释变量X1和X2解释
B.在Y的总变差中,有92.35%可以由解释变量X1解释
C.在Y的总变差中,有92.35%可以由解释变量X2解释
D.在Y的变化中,有92.35%是由解释变量X1和X2决定的
84.根据样本观测值和估计值计算回归系数 2的 t 统计量,其值为 t=8.925,根据显著性水平(α=0.05)与自由度,由 t 分布表查得 t 分布的右侧临界值为2.431,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A.接受原假设,拒绝备择假设
B.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
C.在95%的置信水平下,2是由2=0这样的总体产生的
D.在95%的置信水平下,居住面积对居民家庭电力消耗量的影响是显著的
85.检验回归方程是否显著,正确的假设是()。
A. H0 ∶1=2=0; H1 ∶1≠2≠0
B. H0 ∶1=2≠0; H1 ∶1≠2=0
C. H0 ∶1≠2≠0; H1 ∶1=2≠0
D. H0 ∶1=2=0; H1 ∶i 至少有一个不为零
(三)某企业上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部分项目的年初数和期末数如下(单位:元):
该企业上年度产品销售收入4 000 000元,利润总额400 000元,应交所得税100 000元,利息支出15 000元。本年1月份发生的部分经济业务如下:
(1)企业销售A产品10吨,账面单位成本600元/吨,单位售价800元/吨,企业开出发票账单,货已发出,销售货款尚未收到。
(2)向希望小学捐款5 850元。
(3)购入不需安装的新机器一台,以银行存款支付价款及其他费用125 000元。
(4)结算本月应付工资总额86 000元,其中生产工人工资52 500元,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9 000元,企业管理人员工资24 500元。
86.发生经济事项(1)时,企业在销售实现和结转成本时需要编制会计分录有()。
A.借记“应收账款”8 000元,贷记“主营业务收入”8 000元
B.借记“主营业务成本”6 000元,贷记“库存商品”6 000元
C.借记“银行存款”8 000元,贷记“主营业务收入”8 000元
D.借记“其他业务成本”6 000元,贷记“库存商品”6 000元
87.上述经济事项(4)发生后,影响利润报表项目()。
A.“主营业务成本”增加52 500元
B.“主营业务成本”增加61 500元
C.“管理费用”增加24 500元
D.“主营业务成本”增加86 000元
88.上述经济事项(2)发生后,会对利润表()项目产生影响。
A.主营业务支出 B.其他业务支出
C.管理费用 D.营业外支出
89.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仅发生上述经济事项(3)后,与年初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相同比率比较,则本年()。
A.流动比率下降 B.速动比率下降
C.资产负债率下降 D.负债与权益比率下降
90.运用上年有关资料计算上年期末的以下比率,其中正确的有()。
A.资产负债率=43.33%
B.总资产报酬率=12.31%
C.销售利润率=7.5%
D.净资产收益率=15.79%
二一年度全国统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
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试卷标准答案(满分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1.C2.C3.B 4.B 5.D6.C
7.D8.D9.B10.C 11.C 12.B
13.B14.A15.C 16.B 17.A 18.C
19.A20.B 21.C22.D 23.A 24.D
25.D26.A27.B28.D29.B30.D
31.D32.D33.D34.C35.B36.A
37.D38.B39.D40.C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答案,每选对一项得0.5分,全部选对得满分。多选或错选不得分。本题共30分,每小题2分。)
41.AC 42.ABDE 43.ABD 44.BE45.ABCD
46.ABDE47.BCDE 48.ABCD49.CDE50.AB
51.CD 52.ABCD 53.BE 54.ABCE55.BD
三、判断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56.×57.√58.√59.×60.√ 61.√62.√
63.×64.×65.√66.√67.× 68.×69.√
70.√71.×72.×73.√74.× 75.√
四、综合应用题(以下每道综合应用题包括5道小题,每道小题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正确答案,每选对其中的一项得0.5分,全部选对得满分。多选或错选不得分。本题共30分,每小题2分。)
76.B77.D78.C79.BC80.AD81.AD82.B
利用法象药理学说研究并揭开更多的中药奥秘,为现代临床服务。
【关键词】 取象比类;法象药理;法象用药
Abstract: Making use of study on pharmacological method state theory for exposing more TCM pround mystery and better serving modern clinic.
Key words: comparative state; pharmacological method state; medication
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提出“唯象的中医学”概念,认为中医完全是从现象来总结、概括,而得出的系统的理论[1]。
1 取象比类
随着对中医思维方式研究的不断发展,唯象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所谓唯象理论就是中医的“取象比类”,也就是获取某一类或几类事物的“象”,然后把这种“象”进行“比类”——类比、推理,得出一定结论的思维方法[1]。
“取象比类”一词出自《周易》,其中象有两种涵义:一是指卦相,即八卦和六十四卦;二是指物象,即八卦所象征的事物和六十四卦构成的物象。“取象比类”就是取八卦的象和他们所象征的事物进行运思,借某种直观的形象作为诱导物,触类旁通、引思联想,经过推导而得出相关的结论。《内经》曰:“天地万物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援物比类,化之冥冥”,“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就是常说的“取象比类”。“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取象比类”是中医逻辑思维的基础。中医的理论体系源远流长,几千年来由于历代医家悉心的临床观察和诊疗实践的升华,形成了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使我们能参照前人的经验并应用于现代临床。“取象比类”的方法在中医理论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中医理论中的“取象比类”和现代控制论中的同构理论都是一种类比推理,中医的“取象比类”方法就是一种原始的同构方法,运用类比推理即“取象比类”推测说明阴阳、五行和人体各种生理、病理现象等,在中医学中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2]。如中医基础理论之一五行学说的归属理论,就是“取象比类”推论演绎的具体体现。按五行各原始特性的原理,自然之木具有升发、条达之性,据逻辑推断,凡具有此类特性或类似此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归属于木行。以春季而言,此季是万物生长旺盛的季节,日非一日,蒸蒸日上,这正与木之升发特性相近,理应归属木行。再如东方是日、月冉冉升起的地方,这也与木的特性恰好相似,而东方也就归属于木,诸如此理,不一胜数。中医取象比类法在中药理论中,作为一种独立的药性概念提出,即为法象药理。
2 法象药理
2.1 法象理论历史渊源
法象理论初步形成于宋代,当时受到宋儒理学的影响,大兴探讨药理之风。北宋末年的《圣济经》可为代表。在其“药理篇”一卷中就反映出当时的医药学者,观察动、植物之本性,探究物理造化之玄机,总结出“万物皆有法象”的思想,并对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推衍。法象理论兴盛于金元时期。宋代的药理研究,扩展了金元医家的学术视野。金元时期虽未出现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本草著作,但各路医家风格各异,多重实用,使此时的本草学具有临床药物学的特征。在法象理论发展方面,当推李东垣的《药类法象》和《用药心法》,张元素的《珍珠囊》和《医学启源》,他们在宋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药物奏效的原理,以药物形、色、气、味、体为主干,利用气化、运气和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一整套法象药理模式,极大地丰富了中药的药理内容,使临床由经验用药向理论用药迈进了一步。
2.2 “药类法象”与法象用药
中药的药类法象理论模式,是把药物的基本性能、功效应用与其气味厚薄、阴阳寒热、采收时月、质地色泽、入药部位以及药材生熟等联系起来,认为物从其类,同形相趋,同气相求。如有“皮以治皮、节以治骨,核以治丸”,“子能明目”,以及“蔓藤舒筋脉,枝条达四肢”等多种说法。如五皮散治皮水,《成药便读》云其“皆用皮者,因病在皮,以皮行皮之意”,借以说明药用部位与病位的疗效关系。
前人总结出这样的一个规律,动物治病是“以情治病”,而植物是“以形治病”,这也是对法象药理的一个总结。所谓情是指动物活动时所生活的环境、习性及自身特点等,而植物的形态是指植物用药的部位,来源等内容,临床治疗的疾病与这些有密切的关系。比如桑螵蛸的特性就是以产卵多为其特点,而在临床上我们即可用之治疗不育不孕证。再如植物中凡藤类药物,几乎都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止痹痛的作用等等。
法象药理认为药物的功用是由其形、色、味、体、质、所生之地、所成之时等自然特征决定的,在此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称为法象用药。药类法象认为:药的四气五味与天之阴阳、六、四气相应,与地之五行、五季的生、长、化、收、藏相应,又与阴阳、升降浮沉相属,结合气味厚薄、功能,将药物分作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五大类。用药定分两(剂量与君、臣、佐的关系)、用药酒洗曝干(炮制药性)、用药根梢身例(入药部位药性)、用圆散药例(剂型药性)[3]。
可以看出,这些理论的基础都来自《内经》,但经过整理而条理化,形成这样的模式。以细辛、白芷两药用药法象为例:细辛“气温,味大辛,纯阳,性温。气厚于味,阳也。无毒。少阴经药,手少阴引经之药”。白芷“气温,味大辛,纯阳,无毒。气味俱轻,阳也。阳明经引经药。”气味厚薄为两药的主要区别[3]。利用这样的模式,可以描述、识别一个药物的主要药性轮廓,并为功能识别提供基础。尽管对于一个药物的记载不是很全面,特别是功能、主治方面的具体内容,但有了用药法象,可以引伸,可以推导,可以较全面地认识了解这种药物性能。这种以法象思想为前提阐释的药效理论,对于归纳辨证用药规律和联想记忆药物功用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药物、方剂的功效方面,中医运用类比方法来阐明药物和方剂的功效主治。如由观察到水蛭吸血处的血流不止现象,而推论其有活血作用;天麻能在风中独立不摇,故又名定风草,前人由此推论本品有息风,定惊之功效。
2.3 “药类法象”与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基本内容之一,是指中药作用趋向。金人张元素坚持“药类法象”的认识方法,对前人所论“药物气味厚薄、寒热升降”之理论进行发挥,并绘有“药象阴阳图”。在药物分类方面,亦以先人气味厚薄之升降理论为依据,形成了以升降浮沉为中心的药类法象思想。如在《医学启源》中就将药物分列为“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五大类,让人们用药时遵循“四时之度,五行化生,各顺其道,违则病生”之原则。李东垣承袭了张氏理论并加以完善,在《药类法象》和《用药心法》中都记载了用药法象与天地阴阳、气味厚薄清浊的关系,药味与升降关系的药性要旨等内容。李时珍亦格外推崇法象理论思想,认为张元素大扬医理,用药当须“顺时气而养天和”。这个时期与法象理论相伴而成的升降浮沉理论,是其第一阶段的理论内容,对后世中药养生保健思想的确立起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医对脏腑生理病理认识的发展,后世医家在法象理论的基础上,又确立了现代的升降浮沉理论思想,即以脏腑辨证为理论依据,相对于病势来阐述药物作用的趋向性。从而进一步丰富了药性理论内容。
3 总结
早在金元时期刘完素就提出综合药性的概念,综合药性不是单一药性,而是一个完整、独立的药性理论概念,专指综合多种药性反映出一种药物或一个方剂的总体药性,或者成为这一药物或方剂全面的、多维、多层次的药性描述。这类总体的、全面的药性特征,有的文献称之为药物的法象[4]。
实际上,在综合药性这一理论上,自古看法有所不同,《医经小学》认为综合药性就是法象药理模式[6]。用药法象中所指的用药法象则是全部药性理论的总括。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综合药性除了包括药理模式以外,还包括药母学说(辨药八法)、药队学说及气臭学说等[4]。这一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取类比象”及法象药理是古人常用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法象药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经盛行,理论也很完备,但是简单的类比导致认识上的局限性,也极大地限制了中医理论的深入发展。比如,夏天的知了在树上不断地叫,它的嗓音仍然那么洪亮,利用这一特性,蝉蜕被用来治疗音哑的病人,古人是这样认为的,今天我们都知道蝉的鸣叫是翅膀振动的声音,与咽喉没有关系。尽管蝉蜕确具有疗哑的功能,但在解释上与现代医学的科学性比较还是很牵强。因此,我们应该在天人整体观这一中医理论精髓的指导下,利用法象药理学说加以深入研究,揭开更多的中药奥秘,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宏利,朱辉.中医“取象比类”思维之象的科学内涵[J].中医药学刊,2006,24(4):699700.
[2]李开生,王津生.中医思维的核心“取象比类”[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2):4142.
[3]王好古.汤液本草(上卷·东垣先生药类法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4]高晓山.中药药性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300.
关键词:五行;五材;相生;相克
相生相克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之一,中医用它来说明五行之间以及运用五行分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其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其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人们对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存在两种解释:一种是根据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本身属性来解释五行的生克关系,如金属可以砍伐树木是金克木。另一种是从季节的相生相间关系来说明五行的相生相克,如四季轮转、从春(木)到夏(火),故木生火。这两种解释哪一种更适合中医的五行学说呢?笔者认为,从时令季节角度解释五行的相生相克更贴近中医的精髓。
一、五材的起源及五材的生克关系
五材是指自然界中木火土金水等五种物质或材料。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的重要性,如《尚书·大传》载:“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并认识到这五种物质是不可缺少的,正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所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而且古人进一步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万事万物的物质来源,《国语·郑语》中说:“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说明古人已开始试图把木火土金水作为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材料或元素来把握世界的整体联系。
这种建立在朴素、感性的实践认识基础上的五材说使人很容易根据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本身属性来解释五行的生克关系。如在《白虎通》记载:“木生火者,木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土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山必生石,故土生金。金生水者,少阴之气润泽,流津销金,亦为水,所以山云而从润,故金生水。水生木者,因水润而能生,故水升木也。”可见,五材相生的关系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观察总结出来的,是人们在开荒垦林过程中,烧荒后土壤变肥是火生土,水滋润土壤使农作物生长是水生木等。五材相克关系,如同相生关系一样,也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观察总结出来的。因为水可灭火是水克火,火可让金属软化是火克金等。五材说来源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实践,融入了人们生活实践中的一些直观体验,生动、直观、易于理解,故人们在解释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时更喜欢从五材本身来说明。
但这种根据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本身属性来解释五行的生克关系却存在内在的逻辑矛盾,如按照五材说观点,“木生火”是因为钻木取火,同理火也可烧木,就可得出“火克木”。可见,用五材来解释五行的生克关系存在许多无法自圆其说的地方,这就使中医的五行理论难以让人信服。
二、五行与四季相配合的生克关系
另一种解释五行的生克关系是从季节的相生、相间来论述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天地之气,合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比相生而间相胜也。”意思是说,由于天地之气的运行,有了阴阳,才有了四季,有了四季,才有了五行。五行之间以季节相邻的次序相生,以季节相间的次序相胜,也就是相克。春、夏、秋、冬依次交替,没有春的生发,就没有夏的蕃莠、秋的收获和冬的收藏;同样,没有冬的潜藏,也没有春的生发,这是四季的相生关系。四季轮转,不可能一个季节在一年中常在,是因为有了秋的收敛,才能制约春的过度生发;有了冬的寒冷,才能抑制夏的一味暑热,这是四季的相克关系。同时,相生与相克是密切结合的,相生与相克相结合,就叫做制化,这是保持事物正常发展变化的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的条件。正如《类经图翼》所说:“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这样既生又克,就能维持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防止太过和不及。用四季的相生相克来理解五行的生克关系,更好地体现出相生与相克的密切关系。
事实上,在《内经》中将五脏、五行与季节的配属关系(肝-木-春、心-火-夏、脾-土、肺-金-秋、肾-水-冬)是一以贯之的。如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养生应顺应四时生长收藏之道。《素问·水热穴论》云:“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杀,金将胜火……冬气水始治,肾方闭,阳气衰少,阴气坚盛……”可见,《内经》一直是把肝、心、肺、肾四脏与春夏秋冬四时、木火金水四行分别对应的。
为了更好地把五行与四季相配合,人们又在四季中加一“长夏”。唐·王冰在《素问·六节脏象论》注释中说:“所谓长夏者,六月也。”在长夏,暑热未去,气候闷热潮湿,草木枝端已开花结果,正在化育种子和果实,此时正是夏秋之交由阳转阴的转折过渡期,按取象比类的方法,长夏与土性的生化、平稳相应,故长夏属土。这样,五行正好与季节相对应,随着季节的自然更替,五行也就有了以季节次序排列的相生关系;同时由于阴阳作用,季节之间又存在彼此抑制、制约的关系,呈现出一种以季节的相间次序的相克关系。
三、五行从季节角度理解生克关系更贴近中医精髓
3.1五行从季节角度理解生克关系符合中医“天人相应”理论中医把自然界看成一个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必然会影响人体,从而引起人体的相应反应,这种主张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的思想就是“天人相应”自然观。这种天人相应思想的产生是以天地阴阳和人之阴阳彼此相应为基础的,如《素问·天元纪大论》中提出“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天为阳,地为阴,人亦应之”。《灵枢·刺节真邪》亦提出: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故可为解”。《素问·宝命全形论》进一步论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些都体现了人随自然界四时阴阳的运动而变化,故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就是建立在“天人相应”的基石上,将人体与自然界相类比,以探求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内经》认为随着四时气候的寒暑更易,人体的脉象、气血也相应地发生升降浮沉的调节性反应。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说明春夏阳盛,人体之脉随之而浮大,气血也随之趋向于表;秋冬阳气内伏,人体之脉随之而沉小,气血也随之趋向于里。由此,《内经》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和于阴阳,调于四时”的命题,强调人类应主动地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养生。可见,在解释五行生克关系时把五行与时令季节相配更能体现中医的“天人相应”的观点。而且在《内经·四气调神》中也体现出对季节更替次序为准的相生思想。它提出如果春不养生则“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如果夏不养长则“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如果秋不养收则“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如果冬不养藏则“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在这里四季表现为一种依次更替的相生关系,五行也以这样的次序排列,相生的思想是很明显的。
3.2基于时令季节的五行观念是对中国农业文明的一种体现我国历史上是以农业为本的国家,在靠天吃饭的时代里,按四时五行时令节气进行生产被古人奉为最高准则。将五行从时令季节角度理解比从五材说解释要更符合中国的历史文化,这可从《尚书》两处关于五行的文献中得到有力佐证。一处是《尚书·甘誓》中夏启讨伐有扈氏的誓辞:“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如果说五行就是五材,显然说不通。因为对这五种东西,谁也无法“威侮”它们,要将其作为夏启讨伐有扈氏的理由更让人难以信服。同样在《尚书·洪范》有:“鲧矱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如果将其理解为五材也让人难以理解。但是如果将五行从时令季节角度理解则能够很好理解。前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是说,有扈氏作为一个重要的部族首领不遵从天地自然之道,不按四时五行时令节气祭祀天地、施政治国、指导农业生产,因而严重怠慢天地自然之神。这在今天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在当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虔诚自然图腾文化时期,违背天人一体、天人相应的自然法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忤逆和大不敬行为,所以“天用剿绝其命”,夏启要“潜天行道”,故“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后句“鲧矱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是说,鲧治水不懂天地自然四时五行的生克之道,不能根据时令季节雨量特点进行合理疏导治理,因而久治无功,最终震怒天帝。
另外,五行与天文历法范畴的时令节气的密切联系也可从其它许多文献中得到佐证。《礼记·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某日立夏,盛德在火”;“某日立秋,盛德在金”;“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史记·历书》:“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从这些文献中可以看出从时令季节角度理解五行学说要更符合中国农业文明历史的真实。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计算尼罗河水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一样,基于时令季节的五行说的产生,也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需要。之所以在认识确定四季时令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创立五行学说,是因为四季时令的确立只不过是对一年当中自然界客观物候变化的外象描述,没有在根本上涉及到四季形成的内在机制及其形成根源的诠释。这种仅对表象的局限认识仍然极大的限制着人们对自然物候现象发生规律的准确把握,因此他还不能主动、前瞻性的指导农业生产、预防自然灾害等。从人们切身的生存需要出发,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四季物候产生形成的内在机制,以及形成根源,以便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五行学说正是基于社会生产力客观发展的需要所产生形成,它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阐释四季物候变化的内在机制,以便前瞻性的把握天地的自然未来变化趋势。故我们认为五行学说是古人基于四季的认识而逐步形成的,从季节角度理解五行的生克关系更贴近中国的历史。:
3.3“五材”与“五行”的辨析五行说来源于五材说,五材说是五行学说的最初萌芽的形态,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五行说不等于“五材”,五行是基于“五材”而高于“五材”的。所谓“基于五材”,是说五行的特性是根据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某些性质概括出来的,如《尚书·洪范》所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所谓“高于五材”,是说五行的特性已从具体物质抽象化,并引申运用,实际上已超越了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本身,有了更广泛的内涵。五行学说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出于农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五行学说在“天人相应”自然观的指导下,结合天文历法范畴的时令节气的变化来阐释四季物候变化的内在机制和根源。五行之间的动态生态关系是在“五材说”之后慢慢形成的,这可从《洪范》中得到证明。因为五行的相生相克在《洪范》中并没有提到,而且其中五行的排列顺序是水、火、木、金、土,与五行说体系中的五材排列顺序不同,既非五行相生的顺序木、火、土、金、水,亦非五行相胜的顺序土、木、金、火、水,《洪范》之阐述又只言及五行各自单独的属性和功用,而对于五行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没做任何说明,这说明“五材”说并不能解释五行之间动态的生克关系,五行的生克关系是在后期历史发展与四季物候变化相结合而慢慢形成的。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正是借用这种五行观念来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详细阐释人体生理、疾病与自然息息相应的关系的,故从时令季节角度理解五行生克关系要更合理。
当五材发展到五行时,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字已由具体的五种物质或材料升华到能代表这五大类事物属性的抽象哲学概念;已由形而下的水平上升到研究万事万物普遍规律的形而上的水平,也就是由“器”的水平上升到了“道”的水平。如果在解释五行的生克关系还停留在“五材”阶段,用木火土金水本身属性的关系来解释五行的生克关系,那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火能使金软化是火克金,但火能烧木也可推出火克木”这些无法自圆其说的逻辑矛盾的问题。
综上所述,从时令季节角度解释五行的相生相克比从五材本身属性的关系来解释更贴近中医的精髓。
【参考文献】
[1]王新华.中医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40.
[2]赵棻.中医基础理论详解[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1.
[3]郝万山.关于五行的讨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6(1):10.
[4]谭春雨,方力行,陶御风.浅析3种常见五行本源认识论的逻辑矛盾[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12.
[5]方芳,粟明,王棱霞,等.五行学说内在逻辑矛盾[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7):1018.
[6]方力行,谭春雨.历代五行学说中土与长夏相配及五行顺序的探讨[J].河南中医,2006,26(12):8.
[7]申秀云.论“天人相应”与“天人合一”观之异同[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4,21(1):10.
[8]谭春雨,方力行,陶御风.五行与四时的文化相关性探考[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2):1570.
[关键词]音乐治疗 发展 现状
一、音乐治疗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音乐治疗思想及临床应用从全球范围来说古已有之,现代音乐学科起源于美国。“1950年美国成立音乐疗法协会(NAMT),标志着音乐治疗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式诞生。”(王旭东《我国当代音乐治疗学概述》,载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1958年英国也建立了音乐治疗协会。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则成立于1974年。据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统计,目前已有45个国家开展音乐治疗,有27个国家的150所大学开设了音乐治疗专业。其中,美国有八十多所大学开设音乐治疗专业,拥有6000多名注册音乐治疗师。
1980年美国阿利桑那州立大学音乐治疗教授刘邦瑞先生应中央音乐学院邀请来中国讲学,此次讲座开启了我国进入音乐治疗领域的大门。1981年,医院应用了以音乐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音乐电疗,随后又与传统针灸相结合,使我国的音乐治疗从一开始便具有与西方不同的特色。中国音乐学院在1984年成立了音乐治疗课题组,并进行了第一个课题“音乐胎教”的研究。198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疗养院开展的心理音乐治疗,为适应国内患者特定的文化背景,大量采用了中国乐曲。后来又与长沙医疗器械厂共同研制了心理音乐治疗机,并在全国推广。1985年,中华医学会音像出版社成立,开始出版、发行音乐治疗方面的音像制品。1986年,北京安定医院、回龙观医院与音乐专业人员合作,先后开展了老年忧郁症的主动治疗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操作性音乐治疗。
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张鸿懿教授倡导在音乐学系招收音乐治疗方向的专科学生,此后中国音乐学院建立音乐治疗专业,1989年正式招收专科生。同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在北京回龙观医院成立,有25个省市的100多个会员单位。这标志着中国大陆地区音乐治疗学科的正式建立。1996年,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了音乐治疗研究中心; 1998年,中央音乐学院设置音乐治疗学硕士培养方向,次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招收本科。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8所高校设置音乐治疗专业或方向,总办学规模在400人以上。此外,福州中医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医学院等近20所高校开设了音乐治疗的必修或选修课。
中国音乐治疗学会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自学会成立以来,共召开了8届学术会议,开办了6期中美音乐治疗培训班,还编辑、出版多种音乐治疗丛书,成为传播音乐治疗学科信息的窗口。学会现有来自全国28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会员647人。全国现有200多家单位(主要为综合性医院、社区医院、精神病院、心理医院、心理咨询中心、疗养院、康复中心、儿童特殊教育中心等)开展音乐治疗。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近 300 家医疗单位开展了音乐治疗,初步形成了音乐家、心理学家、医学家和其他专业人员组成的音乐治疗队伍,有了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专门的教育机构、专业的音像出版社和设备研制中心,可以说一个覆盖全国的音乐治疗网络已初步形成”。 (钟志廷《中国音乐治疗的发展与展望》,载于《中国冶金工业医学》2005年第4期)
同时,中国音乐治疗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也十分广泛和普及。北京、上海、广州、南昌、天津、成都、哈尔滨、武汉、福州等各大城市都有从事音乐治疗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其中张鸿懿研究员、留美归国的高天、首都师范大学的音乐心理学教授周世斌等音乐治疗学专家,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提出关于音乐治疗的学术思想,使得中国音乐治疗专业发展逐步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世态。
二、音乐治疗在我国取得的成效
目前,我国在医疗机构、文化教育、康体休闲、音乐理疗、心理诊所、儿童成长、职业减压、运动医学、康复护理、地震灾区等多领域开始应用音乐疗法,取得不错的成绩。
查询《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统计结果显示,“与音乐治疗相关的文章有6667 篇,我国对音乐治疗的相关研究文献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范巧珍《音乐治疗及其现状研究》,载于《艺术探索》2011年第1期)从这些专业论文看,音乐治疗的适应症包括:1、精神科疾病及精神障碍。精神病医院是我国音乐治疗应用最多、疗效最好、接受度最高的医学部门,因此,音乐治疗精神病的研究也最多,此类研究论文超过50%。2、内科的心脑血管疾病。3、神经系统疾病和障碍。多用于神经衰弱、失眠的治疗。4、各类疼痛。音乐治疗的镇痛作用是全世界公认的,尤其是中国的音乐电疗法,效果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较早使用音乐疗法镇痛的科目是无痛拔牙和无痛分娩。5、中老年保健。实践证明,音乐在中年人食欲不振、肥胖,及老年健忘、神经衰弱、中风后遗症等方面都有不错的效果。6、妇产科。音乐可以消除人工流产和生育时外界因素对心理造成的紧张,提高应激能力。7、胎教。我国运用音乐进行胎教比较早,成果颇大。如刘莉对 65 名 1.5~2 岁幼儿用儿心量表进行发育商测查,从胎教音乐刺激方面进行分析(胎教音乐选择卫生部优生优育协会推荐的《爱心胎教音乐全集》磁带孕妇篇),发现胎教育音乐刺激对婴幼儿发育商有促进作用(参见刘莉、张峰、刘纪平《胎教音乐刺激对婴幼儿发育商影响的研究》,载于《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年第1期)。8、儿科。音乐治疗智障儿童的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同时,音乐治疗对孤独症患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及孤独症行为的干预有积极的作用。9、癌症和临终关怀。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减少癌症患者化疗后的恶心持续时间,降低呕吐程度,改善肿瘤患者心理和精神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0、其他。近年来,音乐治疗还涉及戒毒、美容、亚健康状态、心理障碍等领域,成果众多,暂不详述。
三、我国音乐治疗存在的问题
我国发展音乐治疗二十多年来,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但也必须认识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有着发展中的瓶颈及很多困难需要克服。
其一,音乐治疗缺乏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音乐治疗学专业人才有音乐学院和医学院两种培养模式,授予的均为文学学士。这些人员临床上从事的多为医学治疗工作,毕业授予的却不是医学学士学位,也就无法获得临床执业医师资格,从业和发展上困难重重。其次,音乐治疗学科多数为音乐教育加心理教育和几门医学课程的拼贴式教育,该学科的交叉性、复杂性和系统性在教育过程中都没得到体现。故建立完整、统一的音乐治疗高等教育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发展音乐治疗学科的重中之重。
其二,基础理论水平薄弱,投入不足。
音乐治疗是由临床实践开始起步的,实践中有了疗效,自然不胫而走,广为效法。但作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只有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若理论基础薄弱,临床实践就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的几次学术会议科研报告,大部分是以对照比较的方式说明音乐疗法有一定的效果,而对治疗机制,也就是音乐作用于人心身的原理所涉不多。这是因为,进行这样的测试和研究都离不开新型的、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使得有些研究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从事该项工作的大部分是医护人员,他们忙于日常的临床治疗工作,又没有受过系统的有关基础学科及技能的训练,所以进行基础研究也比较困难。
其三,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紧缺。
我国目前从事音乐治疗的队伍分两大阵营:音乐界和医学界。这两大阵营的学术相容性较差,音乐界的不懂医学,医学界对音乐知之甚少。这势必削弱我国音乐治疗的学术发展,难以达到更高的学术水平。各高校音乐治疗学科带头人奇缺,多所院校临床实践中的教学指导和多病种的案例积累基本空白。
其四,影响有限,专业人才就业途径狭窄。
总体来说,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学科队伍多为临床附带从事音乐治疗的医学工作者甚至是护理人员。这种格局,客观上导致了一些学术上的盲点。如音乐与医疗不能有机地结合,音乐只能附着于医学,医生运用时对音乐没有确切掌握,音乐家运用时又缺乏医学知识。再者,在我国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音乐治疗人才没有医师资质,不能将音乐治疗作为医学方法用于临床。据了解,已有该专业毕业生的中央音乐学院、长治医学院(专科)就业现状并不理想,故建立更多的实践、实习基地尤显重要。
其五,学科缺乏科学发展规划和资料库信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