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6: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篇1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是根据上级统一设置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由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通过某种固定模式来共同完成教与学的活动。依托网络搞教育,特点是资源丰富,教育与被教育者的距离拉近,交流方式由面对面变成了“点对点”,呈现出明显的互动性、开放性。同时,教育的覆盖范围、传播速度、存储介质、更新周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善于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但可以丰富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还可以提高教育效率,加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接近性。

针对官兵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教育者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优势,从培养官兵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入手,引导官兵自觉接受积极、健康的信息,拒绝有害的信息。网络上的有益信息与不健康信息混杂在一起,要保证官兵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就应该认真抓好创新理论的学习,帮助官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信息侵害往往是因为接受者对错不分、真假难辨、是非不明。要通过强有力的政治教育,使官兵保持清醒头脑,自觉做到不信、不看、不传有害信息,抵御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筑牢思想防线。

网络在信息传输、资料共享、知识更新、掌握动态等方面呈现出很大优势,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拓展了新的思路和领域。当前,不少部队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和单位网站。在网络世界里,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料信息比较齐全,教育者可以从这里轻松地收集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料。但由于受人力和信息资源的制约,有的部队网站信息更新的频率滞后于官兵的现实需求,许多教育信息已不完全或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教育课堂。因此,还要紧贴部队形势任务和官兵的现实思想,不断加快信息更新速度,满足部队教育和官兵学习的需求。网络信息要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就必须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系统的规范,坚持思想性、趣味性、可读性有机结合,选取和制作与部队任务、官兵思想联系紧密、富有特色的信息上网,及时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和过滤,切实达到规范、系统。此外,要加强对网上信息内容的监控,坚决抵制各种有害乃至有毒的信息在网络上传播。

篇2

论文搞要: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和载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日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文章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入手,探讨了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要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等措施。

1994年,我国正式成为接人国际互联网的国家,从此开启了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历程。深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关键在于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点,前提在于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重点在于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网络是指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实现便捷通讯和资源共享为目的,发展人的本质的虚拟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据此,本文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式和制高点,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方面。深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关键在于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虚拟性强。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空间、主体和环境都具有虚拟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是根据上级统一设置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由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通过某种固定方式来开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空间主要是互联网,形式多种多样,具有灵活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环境,但是由于其本身所具有鱼龙混杂、真伪莫辨的特性,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性显得更为突出。

(二)技术性强。互联网是一个传递信息的网络,不仅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而且需要通过变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和互动方式来不断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它必然会随着人类社会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三)隐蔽性强。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有隐蔽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实践性的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到网络环境下教育主体的广泛性和不可控性以及网络环境复杂性的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实现的目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的特点决定了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主要表现为:

(一)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积极良好的育人环境。互联网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空间,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为宽阔的发展前景。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性,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互联网高容量的信息环境、平等的交往环境和个性化的服务环境都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网络的应用和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网络给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带来了很多便利之处,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比较,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重要的载体即网络。近年来,关于网络思想教育的各类红色网站应运而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也建了不少,这些都为我们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三)信息网络技术给人们带来了积极的文化和思想观念。网络的开放性,有助于人们多元化观念和全球意识的养成;网络的超时空性,有助于人们收集和了解更为广泛和实用的价值形态;网络环境下的匿名性,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网络交往的自由性和平等性,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

与此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

(一)网络信息的混乱容易对网民产生误导作用。网络上既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信息,又包含宣扬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信息,还有一些“黑色”信息和“黄色”流毒充斥网络。如果我们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侵袭到网民的头脑中。

(二)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新的严峻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转变观念和更新知识的挑战,网络知识和信息的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人们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和大众传播媒体的狂轰滥炸都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

(三)网络技术特征容易给人们的心理和行为造成负面影响。网络的虚拟性容易导致人际交往失去真实性,长期“人机交往”下来,使人产生一些孤独、恐慌等心理疾病;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会导致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心理,弱化了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互联网的隐蔽性还容易导致人们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增多。

(四)网络文化对民族文化提出了挑战。网络具有的开放性和超时空性特点使各国不同的文化、观念在网上交汇,网民能深切地体会到网络中的文化冲突。可以说,网络已成为各民族文化、各种意识形态交锋的主战场,谁能让自己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进人网民的头脑,谁就会成为网络的霸主,赢得最后的胜利。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从内容上讲,要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在法制教育中,可以培养人们的网络法制意识,特别是增强网络空间的权利和义务观念,使其认识到任何科技成果包括网络技术,都要受到法律法规约束;在网络道德建设中,必须加强“网德网风”建设,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网络技术发展与人文精神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道德成为网络文明最坚实的依托。

(二)从形式上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搭起“美”的舞台。随着人们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必须追求内容上思想性和形式上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计成吸引人、教育人、娱乐人的易为网民接受的信息,从而努力在育人上做到润物无声。

(三)从方式上看,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思想教育活动。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开设各种交互式栏目,如在线交流、BBS(电子公告牌)、留言本、社区论坛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兼职人员或有关权威人士与网民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对话、讨论,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其排忧解难。

篇3

[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时代 思想观念 形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思想政治教育是古今中外一种普遍存在的实践活动,是人类阶级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即链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目的的重要纽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技术正在迅猛快速的发展,网络的出现为人类开创了另一个生存的空间,这个被称为虚拟空间的世界刚刚出现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让人们都来不及认真的适应和了解,就已经深陷在网络带来的巅峰刺激和新鲜快捷中。它的出现预示着旧的生活模式的改变,一个以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电子信息网络时代已经开始。 网络的广泛不但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逻辑和生活方式,人们还在网络空间中缔结了各种各样的关系,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心理发展,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产生了诸多深远的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的冲击不容忽视。

网络文化的最大特征是开放性,完全打破了民族和地域的界限,使世界各国人民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大量鲜活而真实的信息,以及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理念,另一方面又对我们在封闭环境中建立的意识形态体系形成巨大的冲击,甚至可以动摇和改变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少年之所以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与青少年这一特殊阶段的发展特点分不开。可以说,网络使用的种种特点正好迎合了青少年时期的众多需要,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键所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而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塑造期,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青少年精力旺盛、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但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逃避现实的最佳场所。青少年面对最多的现实是学习。学校学习具有强烈的竞争性,为了在这种竞争中获得优胜,中学生成为中国学习最用功的人群。

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下,青少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尤其那些在学业竞争中失败的人,更是迫切要摆脱所面临的一切,而网上社区是逃避现实的最佳场所。除了在学业竞争中必然有失败者外,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于单一,把学习的好坏作为评判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们很容易发现,学校中有两种青少年最容易网络成瘾。一种是学习失败的青少年,另一种是以前学习特别好,但随着升入高一级学校难以在竞争中保持原来位置的青少年。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也会迫使某些青少年在网络中寻求安慰。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探讨。

网络环境下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和根本措施是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分析辨别力,使他们能正确判断和分析遇到的各种事物的是与非。

1、在网络中多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争取最大化地占领网络信息空间。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信息;网络是一个新的工具,思想政治教育一样可以利用它;网络又是一块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占领它。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利用一些机会尽可能多的在网络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同时也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汇到其它网络信息之中,力争让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给网络上的人们,争取最大化的占领网络信息空间。

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网络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进行引导和启发。

网络增强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性。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已大为减少,但在虚拟空间通过网络的主客体的交流却是另外一种“面对面”。在这种网络交流中,教育客体能更真实地向教育主体表达思想,教育主体也就能够更具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主动与客体进行网上交流,可以通过进入聊天室和网络论坛与众多教育客体直接对话,可以通过QQ与个别教育客体进行深入探讨,也可以通过特定的主题引发教育客体的集体讨论与思考。所有这些方法都是针对网络环境下灌输式教育机会减少而采取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3、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

网站对于网民的作用不可小视,好的网站和点击率高的网站一定会给进入它的人们以持久的影响。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并以之为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空间,延伸了时间,扩大了覆盖面,提高了时效性,解决了部分“空白点”和“盲区”的问题,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召力。目前,诸如“红色网站”、“之家”、“红色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之窗”等思想教育及理论学习网站相继建立,己逐渐形成了一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声音和阵地。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网络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网站建设方面有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者应着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传播两方面的规律,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面改善,力争建设好一大批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青少年有自己的小环境,它既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大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依据现实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思政工作的具体内容做相应调整,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作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从而反作用于网络大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对青少年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下功夫营造多层次的校园文化,以高品位和高学术性为目标。广泛组织以思想、文化、娱乐、学术科技为基本内容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整体氛围。现时,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时,要用现代高新技术的手段来提炼,丰富和完善各种文化内容和形式?,使之更吸引学生参与。通过校园中这种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净化人们的心灵,鼓舞人们的精神,提高青少年的民族优秀文化的功底和文化品位,增强自身的抵御能力,使其不受消极网络环境的左右。

结语

本文以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从网络的起源和主要特征开始,依次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现状和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进一步的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指出了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网络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大对网络监管力度的同时,建立一些适合青少年的网站,家庭和学校也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以便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程华平.谈体育与德育的并行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 刘绿丝.高校人本德育的内涵、困境及实现路径探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3] 陈庆省.系统构建民办高校学生品德培养教育体系[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篇4

关键词: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在高校校园的普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思想政治工作者们只要能够充分、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工作将会更及时、更有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主要阵地。……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但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网络思想教育认识不到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改革与创新,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高校简单地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网站建设,认为开辟几个主题,上传一些照片就是做好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导致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不到位,效果不理想。

2、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影响力不够

各高校都建立了思想教育宣传网站,但是网站内容枯躁,形式单调,网站在栏目设置上只考虑“宣传”和“教育”,双向互动交流、在线交流少,对待学生问题采取回避态度,而涉及学生感兴趣的专业学习、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的内容却很少,不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因此往往点击率低,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使得我们思想教育工作收效甚微。

3、在网站管理上分工不明确

目前高校各部门都有自己的网站,这些网站更注重本单位工作在网站中的体现,而对于全校性的工作,如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却难以在各网站中得以实现。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缺乏一个整体的规划和部署,使得多数校园网定位不准确,主题不突出,结构不严谨。

4、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质欠缺

网络素质包括对网络的认识水平及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只有既懂网络知识又懂思想教育的“复合型”教师才能提高网络思想教育的吸引力。然而,在高校中普遍存在懂网络技术的人,缺乏思想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懂德育工作的人,又不懂网络技术。这使得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举步维艰。

二、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想出新点子、找到新路子,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革:

1、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各高校都应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识,增强使命感、紧迫感,把大学生思想教育网站当成是重要工程来抓,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明确方向,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建设、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工作方法等方面做全面细致的研究和规划,为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全面部署。

2、建立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网络服务育人的功能,帮助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开发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流量,定期更新、丰富信息资源,保持生机与活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要针对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开辟网上专题论坛,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重视网络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

相对于现实生活而言,网络上的约束力要弱很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其实,网络和现实一样,都有相应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虽然我国网络技术起步较晚,网络法制建设和网络道德规范建设正处于初期阶段,但这两者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并且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日趋完善,对广大网民的约束力也会进一步增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必须进一步重视网络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网络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网络法规,让大学生知法、守法,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4、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如果不能合理的处理网络与个人生活和学习的关系,就有可能在上网时忘记自己的角色和社会责任,甚至还有可能患上“网络成瘾综合症”等一些网络心理疾病。 因此,学校要有针对性的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广大学生正确的处理网络与生活、学习的关系,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对那些过分迷恋网络的学生,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寻找其沉迷于网络的原因,通过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有心理障碍或者疾病的学生及早走出困境。

5、加强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的长效性,就必须在人力、物力上加大投入。一是由学校分管领导牵头,组成由宣传部、网络中心、思想理论部教师、计算机教师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队伍,进行策划设计,保证网站内容的系统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二是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懂网络技术的复合性人才,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三是加大资金投入,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改革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顺应时展的需要。同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涉及到诸多方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与网络发展的特点,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由权威式、灌输式教育向自我需要转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及科技含量,在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的同时增加其自身魅力,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满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2001(5).

篇5

论文摘要:21世纪是网络信息的时代,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深远影响。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也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根据网络自身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互联网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聚集性,在学生中容易产生群体性效应

传统的媒体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覆盖面小,影响范围是有限的,并且通过管理容易实现宣传尺度上的一致性。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校园网建设的不断加快,大学生上网已成为非常普通而正常的事。由于网上信息已实现链接,任何敏感性信息和舆论都会在学生中产生广泛的影响。

(二)网络信息的多元性和虚拟性冲击着高校思想教育的价值标准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各类信息良莠并存,且反映着多元化的价值形态。由于网络上没有明确的价值参照物,使人在这样的虚拟世界里无法准确判断真假、善恶,容易在这样没有确定的价值标准、没有榜样的意义世界和效信准则的信息海洋里,感到迷茫和困惑,从而导致价值观混乱则成为必然。

(三)网络信息的互动性和平等性对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主导地位提出挑战

教育者不再神秘,权威在逐渐削弱。同时,网络的互动性和平等性激发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很多学生不再轻易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学生更愿意在平等互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切,寻找各自所认同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这使传统的单向传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开展有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网络工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这项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在人、财、物、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确保其实施。其次是加强网站建设,利用好现有的网站,在网页上设置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栏目,要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要有美感和高雅情趣,不能总是说教式的。

(二)坚持“三贴近”的网络建设原则,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多数学生对于网站思想政治教育是持接受态度的,但同时希望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具有生命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就必须以学生普遍能够接受的、受欢迎的方式去建设,内容不能就“思想”论“思想”,而是依托学生们所关心的心理健康咨询、就业指导、成才服务、法律咨询、学术科研等活动开展,进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唱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旋律

1、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模式,适应信息时展的需求;2、构建校园文化网络环境,健全校园信息体系。通过校园bbs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交流思想的场所,通过网络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为学生思想工作提供基础和保障;3、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4、关注学生网络行为,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教育和引导。

(四)加强校园网管理,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面对网络上各种思想、各种文化的传播和碰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实行校园网登陆“实名制”,对形形的信息进行严格的“过滤”和“把关”,切实优化网络环境,防止各种不良信息进入校园。同时,要在建立和完善网络使用和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采取“扬弃”的态度对待网络信息,教育和引导其提高网络信息的辨别力,树立网络空间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另外,要积极丰富学生的课外业余生活,通过形式多样的有形文化把学生吸引到有形集体生活中来,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其健康成才。

参考文献:

[1]池有忠,余顺兴.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念与举措[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6,(9).

[2]徐增勇.网络的挑战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北京,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