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政治哲学研究范文

政治哲学研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6: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政治哲学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政治哲学研究

篇1

关键词:古典政治哲学;现代政治哲学;政治哲学研究

前言: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高度繁荣的时代,在此种时代背景之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十分鲜明的社会价值。政治哲学作为一种建立在人们思想基础之上的一个精神事物,在社会发展以及构建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当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家的政治哲学研究起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中国到底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政治哲学体系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古典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古典政治哲学研究

(一)“善”

在古典政治哲学当中,其在实际的研究以及发展过程当中总是在探寻关于知识美好问题以及社会美好知识,简单的来说其实就是对“善”的问题进行研究。在此种思想背景之下,任何性质的政治目的其实都是从两个方面出发,一个是寻求政治变革另一个寻求政治保守。当人们采用变革的时候,是为了让事物的发展变得更好。当人们采取保守的时候,则是为了不让当下事物的发展变得更坏。从此种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我们可以看出,主导政治发展的因素不是更好就是更坏。这就是一种对于“善”的理解,因为在此基础之上,如果我们不立足于“善”的角度进行思考,那么就不可能进一步追求更好或是更坏,这是一个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的基本表现,也是发展的一个必然诉求。

(二)政治的哲学主导

所谓的政治哲学其实也不过是哲学内容的一个分支而已。从哲学的角度上来看,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所追求的其实是一种整全知识,简单的来说就是对世界所有事物本性知识的研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整全知识必将会后于整全意见,所以哲学会应用整全知识来取代意见。与此相关,政治哲学所要研究的其就是政治知识。但是政治在发展过程当中必将会受限于各种外部因素。所以其并不是中立的。而对于政治哲学来说, 发展的最终需要取得的是一个衡量标准,也就是关于善的知识。或者说是一个关于政治事物本性之间的政治因素知识,并且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利用这种政治知识来进一步的取代政治意见。这便是古典政治哲学之下的政治发展基本诉求。

(三)最佳政制

在古典政治哲学的基础之下,政治哲学的基本体现其实是一个最佳政制问题,所谓的最佳政治就是最佳的政治制度问题。从政治哲学发展的必然诉求来看,其最终追求的不是一个好的生活就是一个好的社会,或者从政治本文的角度进行思考,其最终所要追求的的应该是一个正当的政治秩序以及一个好的政治秩序。那么以上的诸多内容则是全部通过 “政制”来进行实现的,在现实的发展过程当中,所谓的政制其实不仅仅是指政府基本形式,简单的来说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民主制或是寡头制以及君主制等基本内容。因为哲学背景之下的政制在一定程度之上,其将会意味着一个综合组成部分,可以是社会当中的生活形式以及生活风格。也可以是人们的现实道德品味,或者是国家形式以及相关的法律精神等基本内容。

二、现代政治哲学研究

(一)政治正义以及共同善

在现代政治哲学的基础之下,所谓的政治哲学将会包含就对政治正义以及共同善问题的研究问题。因为正在此种背景之下,我们所谓的政治哲学将会与政治哲学的的基本作用本体或是相关的受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性。并且在实际的发展、演变以及作用的过程当中将会进一步受到基本作用本体或是相关的受众的直接影响,因为其在实际的应用以及发展过程当中将会随着不同社会内容从而发生不同的改变,所以,现代政治哲学的基础之下政治哲学最终需要研究以及探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之上其实是受众群体的问题。那么对于基本善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之后,其最终在现代政治哲学的基础之下则将会由原本的一个“善”演变为共同善知识问题。这也是政治基础的发展问题以及基本内容问题。当政治哲学最终作用在现代政治哲学体系之下,对于善的研究也就必将会发生改变。

(二)确立原则

在现代政治哲学的基础之下,将会进一步的确立规范政治制度以及相关政策安排所具有的基本原则。从古典政治哲学的角度来讲,这个基础之下的善其实可以说是一种针对于个人而言的研究。但是在现代政治哲学的基础之下,公共善概念的出现则是在进一步的针对政治制度或是相关的政策安排,简单的来说其是一种针对政府本体而言的一种知识研究。简言之,现代政治哲学正在试图为接受或者进一步拒绝政府特定相关的政治制度以及一些特定的政策安排进行理论根据的支持。

(三)人类理性的权威

政治哲学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对人类理性的基本求助活动是否可以取得成功既不取决于官僚机构或由传统和根深蒂固的习惯所确认的机构的评估,也不取决于由专家组成的机构的评估,而是取决于每一个公民对其成果的评估。因此,“政治哲学家并不比其他公民拥有更多的权威,也不能对民主社会中的政治正义问题做出裁决,就像由物理学家组成的机构不能对物理学理论做出决那样”[5]。

结束语:综上所述,中国想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发展,促进国家进一步繁荣,不仅仅需要在物质层面进行单方面的发展,还需要在精神世界上不断繁荣,。政治哲学体系的建立就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政治哲学体系的建立既不是全部顺从,亦不是空穴来风。立足于我们国家现阶段的本位内容进行思考才是关键。本文以上内容立足于古典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对于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希望可以通过对二者之间的内容解读,进一步促进我们国家的政治体系建设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亚明. 善与可能的善:从古典政治哲学到现代政治哲学的嬗替[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52-57.

[2]唐学亮,张再林. 古典政治哲学视野下的“亲亲相隐”问题研究――以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为中心[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42-51.

[3]R俊峰. 美好生活、政治与现代性――古典政治哲学的嬗变及其意义[J]. 科学・经济・社会,2004,01:80-82.

篇2

我们知道,在20世纪的相当长时期,西方大学体制中的任何院系都没有政治哲学的地位,因为西方学界曾一度相信,所有问题都可以由各门实证科学或行为科学来解决,因此认为“政治哲学已经死亡”。但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政治哲学却成了西方大学内的显学,不但哲学系、政治系、法学院,而且历史系、文学系等几乎无不辩论政治哲学问题,而各种争相出场的政治哲学流派和学说亦无不具有跨院系、跨学科的活动特性。例如“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在哲学系、政治系和法学院都同样激烈地展开,而“共和主义政治哲学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挑战”则首先发端于历史系(共和主义史学),随后延伸至法学院、政治系和哲学系等。以复兴古典政治哲学为己任的施特劳斯政治哲学学派则以政治系为大本营,同时向古典学系、哲学系、法学院和历史系等扩张。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则把文学系几乎变成了政治理论系,专事在各种文本中分析种族、性别和族群等当代最敏感的政治问题,尤其福柯和德里达等对“权力-知识”、“法律-暴力”以及“关爱政治”等问题的政治哲学追问之影响遍及所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后,女性主义政治哲学更如水银泻地、无处不在,论者或批判西方所谓“个人”其实是“男性家主”,或强烈挑战政治哲学以“正义”为中心本身就是男性中心主义,从而提出政治哲学应以“关爱”为中心,等等。

当代政治哲学这一光怪陆离的景观实际表明,政治哲学具有不受现代学术分工所牢笼的特性。这首先是因为政治哲学的论述范围极为广泛,它一方面涉及道德、法律、宗教、习俗以至社群、民族、国家及其经济分配方式,另一方面又涉及性别、友谊、婚姻、家庭、养育、教育以至文学艺术等表现方式,因此政治哲学几乎必然具有跨学科的特性。说到底,政治哲学是一个政治共同体之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的集中表现。政治哲学的兴起一般都与政治社会出现重大的意见争论有关,这种争论往往涉及政治共同体的基本信念、基本价值、基本生活方式以及基本制度之根据,从而必然成为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共同关切。就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再度兴起而言,其基本背景即是西方所谓的“六十年代危机”,亦即上世纪60年代由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引发的社会大变动所导致的西方社会文化危机。这种危机感促使所有人文社会学科不但反省当代西方社会的问题,而且逐渐走向重新认识和重新检讨西方17世纪以来所形成的基本现代观念,这就是通常所谓的“现代性问题”或“现代性的危机”。不妨说,这种重新审视“现代性问题”的基本走向,正应了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多年前的预言:“彻底质疑近三四百年来的西方思想学说是一切智慧追求的起点。”

政治哲学的研究在中国虽然才刚刚起步,但我们以为,从一开始就应该明确:中国的政治哲学研究不是要亦步亦趋地去与当代西方学术“接轨”,而是要自觉地形成中国学界的批判意识与独立视野。要而言之,中国学人研究政治哲学的基本任务有二:一是批判地考察西方政治哲学的源流,二是深入梳理中国政治哲学的传统。也因此,坊间已经翻译过来的不少西方政治哲学教科书,虽然对教书匠和应试生不无裨益,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其视野和论述往往过窄。这些教科书有些以点金术的手法,把西方从古到今的政治思想描绘成各种理想化概念的连续,却盲然不顾西方政治哲学中的“古今之争”这一基本问题,亦即无视西方“现代”政治哲学乃起源于对西方“古典”政治哲学的拒斥与否定这一转折;还有些教科书则仅仅铺陈晚近以来西方学院内的细琐争论,造成“最新的争论就是最前沿的问题”之假象,实际却恰恰缺乏历史视野,看不出当代的许多争论其实只不过是用新术语争论老问题而已。虽然我们并不否认当论对问题的表述和分析或许更细致,但我们更要强调的是问题本身的历史深度及其来龙去脉。我们以为,对中国学界而言,今日最重要的是在全球化的时代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学术自主性,戒绝盲目地跟风赶时髦的习气。有必要说明,本文库两位主编虽然近年来都曾着重论述过施特劳斯学派的政治哲学,但我们决无意主张对西方政治哲学的研究应该简单化地遵循施特劳斯派的路向。无论对施特劳斯学派,还是对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共和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等,我们都主张从中国的视野出发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地讨论。同样,我们虽然强调研究古典思想和古典传统的重要性,但我们从不主张简单地以古典来拒斥现代。相反,就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而言,我们以为更值得注意的或许是,各主要流派近年来实际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寻求现代思想与古典思想的调和或互补。以自由主义学派而言,近年来正明显地从以往一切讨论立足于“权利”而日益转向突出地强调“美德”,其具体路向则往往表现为寻求康德与亚里士多德的结合。共和主义学派则从早年强调从古希腊到马基雅维利的政治传统逐渐转向强调古罗马特别是西塞罗对西方早期现代的影响,其目的实际是要缓和古典共和主义与现代社会之张力。最后,施特劳斯学派虽然一向立足于柏拉图路向的古典政治哲学传统而深刻批判西方现代性,但这种批判并不是简单地否定现代,而是力图以古典传统来矫正现代思想的偏颇和极端。当然,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各派则仍然对古典和现代都持激进的否定性批判态势。但我们要强调的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各种流派都是从西方社会本身的问题出发,因而必然具有“狭隘地方主义”(provincialism)的特点,中国学人不应该成为任何一派的简单信徒,而是要以中国学术共同体为依托而树立对西方古典、现代、后现代的总体性批判视野。

篇3

?职称网

关键词:政治哲学;社会;个人

?职称网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1)03-0000-01

??

一、 政治哲学的含义及其发展

?实事求是的说政治哲学在今天也尚未成为一个让大家普遍接受的学科名称,德国哲学家们依然还愿意按照其学术传统使用“法和国家的哲学伦理学”或者“法和国家哲学”的名称。也有许多人认为政治哲学属于道德哲学或伦理学抑或是社会哲学。这些繁杂的现象让我们对政治哲学进行界定产生了较大的困难。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一直秉承欧洲理性主义传统,他曾在其代表作《什么是政治哲学》中指出“政治哲学就是要试图真正了解政治事务的性质以及正确的或完善的政治制度这两方面的知识。”韦伯在其《学术与政治》一书中直接从国家的角度着手分析政治,认为政治的核心体现为权力的分配问题,但是权力却是有其独特指向的。政治先于国家,而且政治的功能要远远比国家的功能和作用更为广泛、全面和深入。

?从本质上来说政治乃是人类社会在一定团体内部为了分配社会利益而产生的各种行为与制度,这些社会团体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具有一个最高的权力机构、统一的规章制度、一定范围的领土。由此可见,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国家便是人类政治的最为典型的表现。国家范围内政府、政党、社会团体或者公民个人的政治行为及其相应的原则与制度需要一定的观念作指导,这些观念可以有各种来源。于是,政治哲学研究上述政治行为所遵循和遵守的原则和制度,这些原则和制度所从出的规范和价值的观念,这些观念的基础,以及由这些原则和制度构成的基本结构;研究各种不同的政治哲学学派就此提出的各种判断和观点;政治哲学同时还研究有关上述问题的方法论。在这里,人们还就什么是社会、个人、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发生争论,这些争论不仅涉及事实,而且也涉及人们为自己的理解所建立的标准,而这些标准就属于规范问题,因而也在政治哲学的视野之下。

?

二、 政治哲学中的社会与个人的界定及其特征

?任何政治行为都发生于一定的社会之中,任何利益分配都是以人的社会性为基本前提的。所以理清政治哲学中社会与人的基本概念问题是我们其余的讨论能够深入进行下去的先行条件。

?在政治哲学之中,社会一词具有两个基本意思,一是指人类群体性的存在,各种语言、制度、观念、习俗、结构和历史等等物质和精神都是人类群体性存在。二是指与国家相对而言的人类有组织的群体,也就是除了国家行为、原则和制度以下,其他的都是社会的领域。事实上,国家行为在终极层面上都是强制的,这也是韦伯等学者们所强调的国家以暴力垄断为其根本特征的原因所在。那么,任何相对于国家行为而言没有终极强制性的行为都被称为社会的行为。举例而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种国家制度,慈善事业是一种社会行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必须要国家通过行使其税收职能来具体实行的,众所周知,税收具有固定性、无偿性和强制性的基本特征,是一种典型的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社会财富再分配。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的慈善事业,其资金与物资都来源于人们自愿馈赠的捐款和赞助,并且慈善事业的获益者也是由慈善团体根据其自己的信念与章程来指定的。

?在政治哲学之中,怎么去理解个人直接关涉到一系列基本的原则与制度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问题。关键之关键就在于个人是否是构成社会的不可再分的基本单位,换句话说,就是在一个政治性的团体中间,单个的个人是否是最为基本的权利义务的主体?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这种观念影响深远,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比如一个人出生在农民家庭,便就当然地只有农民户口,却不能选择居民户口。在欧洲亦然,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家庭,贵族和农奴的身份都是世袭罔替的。到了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认识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个人取代家庭成为组成社会的最为基本的单位,权利义务不是以家庭为单位分配的而是以个人为单位分配的,也就是说个人成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然而这并不是说所有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就拥有了政治权利。职能就一般情况而言,在公民社会里,法律规定的成年的个人应当是享有与所有其他人平等的政治权利的。由此观之,政治哲学中所谓个人便是政治性团体里独立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最基本的行为主体。

三、政治哲学中的社会与个人关系

?在政治哲学中,如何理解认识并进而规定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有着诸多分歧与争议的问题。关于社会与个人问题争议的主要的区别主要就在于,人们在确立社会基本原则与相关制度时,究竟是以社会还是个人为最基本的出发点的问题。因此,社会常常又被理解为国家或者其他诸如民族、宗教等某一特定的团体。一种观点认为,个人应该而且必须是社会基本原则与制度的出发点与归宿,持该观点的人认为良好而稳定的社会秩序与规范必须是建立在确保个人最基本的权利与自由之基础上,这些权利与自由拥有最优先被考虑的属性,坚决不能以国家的或其他社会性团体的名义来侵犯和践踏个人的权利与自由。这种类似于自由主义的观点今天渐趋流行。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一旦脱离了社会,个人便是一个没有办法规定的抽象的存在物。诸如国家等政治性的团体,其首要的目标就是要保证这个团体里所有成员的安全、权利和福利。从这个角度出发,所以社会的整体利益就必然高于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在现代社会的很多情况下,公民个人的权利与自由通常都是通过社会来实现的。除此此外,每一个社会性团体都拥有其共同的价值观与文化,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与文化相对于其成员而言就就具有天然的优先性。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中世纪欧洲的封建主义以及现代的社群主义都是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观点并不是要否认个人权利的重要性,只是认为这种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始终是有限制的。

?前文所论述的两种观点之间的争论,除了涉及到态度与立场之外,还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因为关于社会与个人关系的观点主要不是用来解释现实,而通常是用来设想或规划某种理想的社会秩序。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下,究竟是以社会为基本出发点还是以个人为基本出发点的选择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比如,通过为每个人平等地分配基本权利并且充分地维护这些权利,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是否就因此而能够建立起来?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举美国这样的以自由主义为主要观念的国家为例,基本权利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得到优先的维护和保障的,但是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美国是否就是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其次,如果它存在着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是否可以通过进一步维护和保障个人权利就可以解决?第三,在遭遇外部的危险时,美国的个人权利的保障还能维持不变吗?

??

参考文献:

?[1]马德普:政治生活中的应然逻辑——政治哲学的立论基础与方法论初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王南湜、王新生:从理想性到现实性——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之路[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3]唐小丁:社会个人与社会经济的双重关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篇4

人性理论是荀子政治哲学的基础。荀子对人性怀有悲观的阴暗意识,“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1(]《性恶》)他认为,人的天性本恶;后来之所以会有善的一面,只是人为所致。荀子对社会化、社会关系以及社会治理的思考均根源于此。概念的辨析有助于澄清思想的深度差异,正如徐复观所说:“先哲的思想,是由他所使用的重要抽象名词表征出来的。因此,思想史的研究,也可以说是有关重要抽象名词的研究。”[2(]P11)荀子所谓“性”,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没有经过任何人为的加工或社会的改造,即“本始材朴”。从这个意义来讲,人性应不具有道德伦理价值,也就无所谓善与恶。但荀子为何又断定“人性恶”呢?在荀子看来,善恶的判分并不能从自然角度来观察,而应从社会组织的观点来看待,只有相对于社会组织而言才有善恶之别。凡是促成社会组织、维持社会秩序为善,反之为恶。正因为人本性恶,如果顺任人的自然本性,必然会导致悖乱不已,争端纷起。这样,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的治理是互不相容的。这就促使了他对人性中另一方面即社会性的思考。荀子的“性恶论”试图修正孟子的“性善论”。孟子的“性善论”存在着一个两难悖论:人性先天而善,如果保持这种逻辑一贯性,后天自然而善,就置圣王、礼义于无用之地,或即使有了圣王、礼义,对社会的治理也毫无用处;如果先天性善并不意味着后天就一定能善,不意味着在现实中自然而善,那又失去了这种逻辑一贯性。而荀子的“性恶论”弥补了这一缺憾,他断定先天“性恶”,并认为任其自然发展也是恶,而“善”完全是后天人为的结果。从“自然”的出发点到不加干预的自然结果来说,荀子的逻辑保持了先天自然性恶,后天自然而恶的一贯性。这样,对于孟子而言,人的善的过程,是从自然性到自然性的过程,现实之善是克服后天之恶而保持和恢复先天性善的过程;而荀子的人的善的过程,则是从自然性到社会性的过程,现实之善是通过人为的方式克服先天之性恶而新生的过程。将人的从善的过程放在社会中度量是荀子政治哲学的特点所在。虽然荀子对人性充满了悲观,但他却很乐观地看待社会理想。他崇圣,且希望借此达到一个以合群明分、仁义、礼乐和王道为表征的理想社会。孟子曾明确地把“圣”界定为“人伦之至”。圣人与人同类,是人群中用义理武装起来的典范,且没有像基督教中上帝与人之间那种不可逾越的距离。在这一点上,荀子与孟子一致,他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圣人是圆满地实现了“人伦”的人,或者说是人伦的完满无缺的体现者。圣人依然是一般人升华而成,而不是天命的产物或天生而圣。在儒家的思想传统中有一种“圣人情结”,圣人理想与盛世理想是统一的。有圣人,就有盛世,在盛世也就意味着有圣人。在荀子时代,由于社会政治的极度混乱,个人对社会政治难有作为,致使圣人理想与盛世理想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断裂,个人只好选择自我完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但从大体上讲,荀子还是保守了“圣人情结”的统一结构(即一般所说的“内圣外王”),依靠君子、贤人和圣人等道德榜样来实行国家和社会的治理。荀子社会理想的核心就是推广仁义、德礼和王道,像孔子一样,他强烈希望建立一个道德理想国和王道国。我们知道,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与“天下”是不同的,荀子则凸显这种区分,“圣王”相应于“天下”,而“诸候”相应于“国家”,主张只有圣王才能担任举天下之重任,才能立为天下效法的普遍之道。天下可以从治一国开始,但只能通过王道才能最终取得。荀子相信,虽然人性恶,但通过礼乐的教化,通过隆礼重法的社会治理,天下王道的社会理想指日可待。荀子的“圣人情结”中蕴含着一种对人高度期望的乐观主义,但是,一向主张人性恶的荀子却恰恰忽视了人性转易的难度。人与难以割舍的自然天性同生共息,又置身于纷繁混杂的社会环境,从圣只是一种精神的向往和追求,它需要性悟与提升,不可能依赖于某种外在的约束或某种具体行动而达成。荀子对人性移易难度的低估直接使他的崇王道、重德礼的社会理想陷入了空想。荀子持性恶论,却又对社会理想极其乐观。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荀子从悲观的人性论跨越到乐观的社会理想呢?其实,这主要源自于荀子对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从“先天之恶”向“后天之善”转化的自信。这种转化实现的可能性,我们可以从荀子关于政治社会化、社会关系和社会治理等的思想中找到证据。

二、去性存伪的政治社会化思想

“性”对荀子而言,是一种人的自然的生物属性,如饥而择食,寒而取暖,劳而欲息,趋利避害等。这是一种人的本能行为,无所谓善恶。如果放纵人们任其本性无节制地自由发展,必然要导致社会的纷争和动乱,从而就要导向恶。这种人的自然性与社会秩序的不和谐,是荀子断言人性恶的根基所在。孟子的性善论揭示了人类道德行为的可能与根据,它的实现有赖于后天的修为,而荀子则设定人性恶,需要社会的礼法规范来抑制人性中恶的因素以实现社会的善。荀子认为,孟子之所以倡性善,主要是因为孟氏没有看到“性”与“伪”的区别。而荀子的性恶论恰恰以“性伪之分”为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里的“伪”非贬义,非“虚伪”之“伪”,而是“人为”的“为”,正如荀子《性恶》篇所言:“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在《正65名》篇中荀子再次重申:“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换句话说,“伪”是通过人的思考和学习后天习得的,而场所就是社会。更具体地讲,“伪”实质就是作为社会规范与制度的“礼义”。可见,“伪”从本质上具有与自然性相别的社会性。所以荀子说:“伪者,文礼隆盛也”。[1(]《礼论》)荀子提倡去性存伪,实际上就是要在社会中,针对人性本恶,通过社会规范、制度和法律来改造人,通过学习、思考和训练来矫抑人性,使之与社会和谐。这是一个将人的生物属性改造成为具有“礼义”的社会属性的过程,也就是政治社会化过程。这个社会化过程为荀子从悲观的人性论向乐观的社会理想的理论跨越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为他对社会关系和社会治理思想的论述做了理论的铺垫。荀子十分关注政治社会化实现的途径,尤其对五个因素着重笔墨:其一是社会环境。荀子认为,人的社会化就是以这个环境为基点,它对人性的塑造有着巨大的影响。而恰恰这个环境人们是不可选择的。荀子例证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修,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1(]《劝学》)其二是社会习俗。社会风气与习俗往往根深而蒂固,它在人们步入社会之前就已经横亘在那儿,它不但可以改变人们的思想,甚至可以使人由于长期为习俗所累而丧失本性,荀子说“习俗移志,安入移质“就是这个道理。其三是礼义教化。荀子重师法,认为没有师法,人的本性就会任意地发展而趋向恶;有了师法,才能积礼义而向善,正所谓“人无师法,则隆性矣;有师法,则隆积矣”。[1(]《儒效》)其四是学习,《荀子》开篇即为《劝学》足见学习的重要,“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劝学》)学习不仅可以开智,更可以识礼知法。当然,荀子的“学”偏重道德与礼义,而不是现代意义的“学习”。其五是道德积累,荀子认为,无论是君子还是圣人,都有一个道德积累的过程,“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积反货而为商贾,积礼义而为君子。”[1(]《儒效》)有一点值得注意,在荀子的理论体系中,“伪”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甚至高于“性”。荀子不仅认定人性本恶,更强调人之能“伪”。圣人若不能“伪”,与常人无异;常人若不能“伪”,则与禽兽一般无二。“伪”被提高到可以赋予人以属性的地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尽管荀子高扬性恶论,但他不否认恶人可以为善,因为“涂之人可以为禹”。如果不承认这一点,去性存伪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就毫无意义,社会的伦理道德也失去了合法性,恐怕连社会也无从建立。总之,性恶论为荀子的政治哲学提供了理论立足点。与性善论积极地成就善不同,性恶论消极地防止恶,通过社会化过程来去性存伪,将自然的人改造成为社会的人。这就解决了社会人伦道德的根据问题,也将从政治社会化置于必要的地位。这样,荀子实现了理论跨越的第一步。

三、群分相合的社会关系学说

荀子十分关注“群”这一观念。万物并存于宇宙之中而形体各不相同,为什么只有人类才能群居和一?在他看来,“向群”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特征,是人类的自觉行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也是他所力倡的去性存伪的政治社会化过程的终点和归宿,就是一个有序的“群”之社会。荀子将“群”与人类等级名份和组织结构是紧密联系的,“荀子把群体理解为一种等级结构,并由此出发来规定个体,从而使个体进一步从属于等级序列,就此而言,荀子似乎有较孔孟更接近于整体主义的价值原则。”[3(]P85)他将“人力不若牛,跑不若马,而牛马为用”的原因归结为“人能群,彼不能群也。”[1(]《王道》)人要生存,必须战胜自然,而若想战胜自然,就必须过一种集体的、社会的生活,离开群体的人就不可以称其为人,所谓“人生不能无群”。同时,对于怀抱“圣人情结”的荀子来说,这个王道之国的管理者即君主也必须“能群”,所谓“君者,善群者也”。[1(]《王制》)应该看到,荀子试图识别人的真正属性,但荀子并没有揭示出“人所以为人”的本质,他的思维还没有达到认识人与动物的本质差别在于人能从事劳动,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这个高度。但毕竟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是第一个启用“群”作为人社会性特征的思想家,这也使得荀子的政治哲学独树一帜。“人能群”思想表明荀子认为,人类初始是以“群居”的形式而不是“个体”形式存在的,人由于本性向群而群居,但随着人类智识的提高,个体人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逐渐对自身有了一定的认识,可能会萌发独立出群体关系的微弱愿望和要求,这样,基于人本性而自发构建的原始群体组织就有可能在人本性的冲发撞击下分崩离析;同时人本性的无限欲求与物质资料的匮乏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这就使人类的生存面临挑战。人们必须思索新的生存出路。由此,深谙时代之音的荀子提出了“分”的应对策略。“分”的思想在荀子政治哲学具有重要地位,“是对孔孟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推拓”。[4(]P12)在孔子那里,“分”这个范畴是隐而不彰的,孔子强调“礼”,且“礼只是一个‘分’字”,[5(]P230)以厘定人已之分的宗旨,但对“分”这个概念并未展开。而在荀子看来,“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分别”、“区别”之义,而有其丰富的内涵,其涵摄范围之广,弥纶宇宙天地、社会人生,无所不包,只要有异可别,便有“分”蕴其中。所谓“明分使群”也只是“分”在群体关系中的一个外化而已。荀子“分”的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原始社会从内部发生贫富分化发展到社会大分工的历程在荀子思想的一个映射,这是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对于“分”的力量源自何处这个问题,荀子却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唯心论。他认为,圣王是“明分使群”的发动者和主宰者。圣王有超凡的力量不受社会规范控制,又可超越礼义。这种“圣人情结”是荀子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一个难以祛除死结。[6(]P35)经过“分”(依据社会分工和角色定位进行划分)以后的社会形态较之划分之前的社会形态(即“人能群”的原始状态)是一种扬弃,一种超越。荀子知道仅仅个体简单集合而成的“群”并不足以构成社会,更不能使之长期维持下去;再加之人自然本性的局限,要想避免纷争与群乱,建立有序之“群”,必须利用“分”,即对“群”进行必要的社会分工与角色定位。“分”即是“群”的前提,又是基础,荀子言道:“人何以群?曰:分”。只有群分结合,才会有和谐的社会关系。荀子的“分”底蕴甚广,但具体到社会关系中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社会分工,二是角色定位,三是伦理关系。首先,荀子认为社会分工必要而可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不能为简单的需要所满足,只有多技能、多样化的工作才能满足人们日趋多元的社会需求,所以说“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同时,个体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所以说“能不能兼技,人不能兼官”。只有社会成员之间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发挥专长,互相依赖,才能维持和发展一个正常而有序的社会关系。而社会角色定位主要是指一种等级的差别。荀子强调这种等级差别,并主张不同社会等级的人应享有不同的政治待遇。只有承认这种“维齐非齐”的等级合理性,才能使人各安其职,保证社会正常秩序。[7(]P48~51)由此,荀子重批墨子的“兼爱”之说。荀子的理论虽有为现实等级制度辩护之虞,但从社会关系的实际境态出发,正视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并努力在这种不平等中求秩序,荀子之说恐怕要比墨子更为深刻,这一点在当代社会理论中已受认同。[8](P82~89)荀子进一步将“分”引申至伦理关系层面,认为人与其它生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有“辨”,即区别君臣、父子、夫妇等社会伦理关系。他甚至对每一角色的行为规范都做了详细规定,如人君要“以礼分施,均偏而偏”;为人臣者要“以礼待君,忠顺而不懈”,为人父要“宽惠而有礼”,为人子要“敬爱而致文”,为人兄要“慈爱而见友”,为人弟要“敬诎而不苟”,做人夫要“致功而不流,致临而有辨”,为人妻要“夫有礼则柔从听侍,夫无礼则恐惧而自竦”。[1](《君道》)荀子认为各个方面“偏立而乱,俱立则治”,哪个方面都不可偏废。这一定论就等于将社会政治中的等级关系视为一种伦理关系。荀子此一“分”点刻出中国社会独有的伦理基质,自此,这一特质被尊为社会正统意识永远地镌刻在儒家道统的丰碑之上,这恐怕是荀子始料不及的。这个伦理学说对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说荀子开启了此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的所谓纲常名教实不为过。[9(]P69~75)在荀子的理论中,“群”与“分”是社会关系中两大基本要素,只有群分结合才能建立和谐而美好的社会关系,其中“分”犹为重要,只有“明分”才能“使群”,“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但怎样才能建立这样的社会关系呢?荀子认为,除内在的修为外,还需要“义”,即外在的社会规范。社会群体之成立与发展,“不可顷舍礼义”。由此荀子提出“隆礼重法”的社会治理思想。

四、隆礼重法的社会治理方案

篇5

矛盾的分析方法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战无不胜的法宝,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尤为重要。首先,矛盾分析法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法。矛盾就是对立和统一,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我们在采用矛盾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中,必须把握好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认识和把握问题。第二,矛盾分析方法是内外因分析法。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内因决定的。因此,我们要把立足点放在内因上,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外因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坚决抵制忽视外因作用的错误思想。第三,矛盾分析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我们在研究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时,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坚持两点论的前提下,坚持重点论。

(一)通过矛盾分析来找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设工作重点当前,大学生是接受大学教育一个特殊社会群体,是国家培养的具备综合素质、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这个群体掌握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结合高校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突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环。校园文化理念体系强调的是塑造校园文化精神,这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精神动力,因此,把塑造校园文化精神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在精神的提炼、宣传上下工夫,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推动高校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主要矛盾转化决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设工作重点转移主要矛盾不仅能确定工作重点,而且主要矛盾的变化还会决定工作重心的转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分,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互相转化。原来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或基本解决了,其他矛盾就会突出起来,上升为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及时转移工作重心,去完成新的任务,去制定新的工作方法和建立新的价值理念,集中主要力量去解决新的主要矛盾。在高校建设初期,学生的思想建设是高校价值体系的主要矛盾,只有首先“从思想上改进”才能彻底纠正各种不正确的思想。但是在新时期,从青年学生所处的环境看,他们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多元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持学生思想的先进性上升为目前的主要矛盾。

(三)矛盾分析时要抓住工作重点的中心环节在众多矛盾中,区分主次矛盾是基础,还要深入到矛盾内部,分析矛盾诸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区分矛盾的主次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不仅决定主要矛盾的性质和方向,而且决定着整个事物的性质和方向,是重点中的重点。因此,最重要的是善于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它,就是抓住了工作重点的中心环节,就能取得好的工作效果。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探索方面均取得了积极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之处,矛盾的普遍性还相继存在。如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的功利意识突出、管理者的思想认识比较片面等现象。文化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凝聚力、弘扬校园文化价值体系理念的同时,我们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养成学术自由的风气,只有抓住各种矛盾的中心环节,才能进一步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设推进的科学化研究

(一)加强校园文化理念体系宣传宣传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得到深入的重要手段。文化建设的落实和宣传思想工作是密不可分的,要让体现核心价值的校园文化理念真正进入每个人的头脑,就要落实在每个人的言行上。例如可以推行典型示范,在学生中发现能代表校园精神的闪光的人和集体,抓住他们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通过典型示范来具体阐述校园文化理念体系,对先进典型进行大力表彰和推广,树立榜样,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

(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特点,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书育人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本质所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基础。而育人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和魅力,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的完美的人格。二者是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二者缺一不可。例如在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建设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社会,做到学以致用,并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良好的校园风气建设,把校园风气建设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良好的校园风气有助于创建和谐的校园,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让教师作为良好风气的带头人,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将校园风气建设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加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

篇6

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也是促进高血压病、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等疾病。2005-02—2006-09,笔者以不同剂量葛根煎剂治疗高脂血症患者12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1.1.1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1],在正常饮食下,停服一切调脂药物及有可能影响脂肪代谢的药物,连续2周各检测血脂1次,2次总胆固醇(TC)均≥6.0mmol.L,或甘油三酯(TG)均≥1.54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4mmol.L,女性≤1.17mmol.L即可诊断为高脂血症。

1.1.2纳入标准年龄18~65岁;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至少最近1个月未采取调脂措施。

1.1.3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6个月内曾患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重大手术后及严重创伤患者;急慢性肝胆疾患、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影响脂肪代谢的疾病;纯合子型高胆固醇症患者;由药物引起的高脂血症;合并其他原发病者。

1.2一般资料将120例本院内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30例。葛根大剂量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33岁;病程2个月~24年。葛根中剂量组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1.65岁;病程3个月~20年。葛根小剂量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29岁;病程3个月~23年。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0.69岁;病程2个月~20年。4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血脂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治疗前后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1.4治疗方法

1.4.1治疗组葛根小、中、大剂量组每位患者的用药量分别为30、60、90g,准确称取,加水量分别为139、278、417mL;分别以规定量的冷水浸泡30min,用煎药机煎煮,待煎药机温度达到110℃时,保持温度在(110±5)℃,继续煎煮30min后榨渣取汁,分为等份,早晚餐后1h温服。

1.4.2对照组脂必妥胶囊(成都地奥制药公司九泓制药厂,批号041103),每次3粒,每日3餐后1h温水送服。

1.4.3疗程及其他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治疗前后检测4组患者血脂变化情况。观察期间避免使用影响脂质代谢的其他药物。

1.5疗效判定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高脂血症的疗效标准[1]。①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脂检测恢复正常。②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血脂检测达到下列任何1项者: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20%。③有效: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何1项:TC下降≥10%但<20%,TG下降≥20%但<40%,HDL-C上升≥0.104mmol.L但<0.26mmol.L,LDL-C下降≥10%,但<20%。④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变,血脂检测无显著变化。

2结果

4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4组疗效比较(略)

与葛根中剂量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葛根小剂量组、对照组比较,**P<0.01,*P<0.05

表1经统计学处理,4组总有效率进行多样本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葛根大剂量组和葛根中剂量组比较临床控制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葛根小剂量组和对照组临床控制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葛根大剂量组和葛根小剂量组、对照组比较临床控制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葛根中剂量组和葛根小剂量组、对照组比较临床控制率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脂血症属中医学痰浊、湿阻范畴,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中医学所说的脾是以消化系统为主的功能单位,脾虚是以消化系统机能障碍为主,涉及多器官系统的功能低下的病理过程,因此我们将本病的脏腑定位在脾。葛根甘、凉、平,入脾、胃经,升清降浊,正如《用药发象》有云“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有健脾胃、化痰浊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葛根能扩张冠脉血管和脑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和脑血流量;葛根总黄酮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氧供应;葛根能直接扩张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葛根素能抑制血小板凝集;葛根有广泛的β-受体阻滞作用[2]。同时,实践证明,葛根的用量以每日60g为宜,超过60g临床控制率并无相应提高。

葛根在我国种植较广,而且可以制作成各种食品,口感较好,药食两用,易为患者接受,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脂血症膳食疗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的患者也逐年上升,而且逐渐年轻化,患病率大约为30%~50%[1],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居于死亡率原因第一位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高脂血症是冠心病发病的一项危险因素,防止血脂升高已成为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1膳食疗法

1.1一般营养原则(1)控制食物总能量的摄入,能量摄入过多,多余的能量就以脂类的形式储存在体内,在正常的情况下,应该使摄入的能量基本等于消耗的能量。(2)控制食物中总脂肪的摄入量,使其不超过总能量的25%,动物性脂肪中饱和脂肪酸较多,它能促进肠道胆固醇的吸收和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过多,可使甘油三酯升高,增加血液粘度并加速血液凝固,促进血栓的形成。植物性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它有利于降低胆固醇,但也不能过多摄入,因为会引起体内较多的氧化损伤[2]。(3)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总量和比例,使其占总能量的60%,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可转化为甘油三酯,并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因此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如主食、粉条、精糖等的摄入量要加以限制[2]。

1.2科学的饮食方法(1)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提供的能量要占总能量的11%~15%为宜。同时给予充足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膳食纤维可以吸附肠道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并加快肠道的蠕动,有利于减少脂类物质的吸收,促进排泄。(2)减少酒精的摄入,酒精可以促进内源性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导致血脂升高。酒精本身也是能量物质,在体内可转化为脂肪,因此要减少或者不饮酒。(3)控制盐的摄入,盐中的钠离子可导致血压升高,导致血管壁硬化,加重血脂紊乱,专家建议,每日食盐6g以下。

1.3改善生活方式加强健康教育,要求做到生活有规律,睡眠控制在8h以内,1日3餐(或4餐),定时定量,不可暴饮暴食和缺餐少顿,根据自己的体能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保持身心愉悦。

2结果

目前临床上对血脂异常的患者大多采用药物治疗,疗效是肯定的,但也有局限性。膳食疗法主要是饮食控制,采用科学的饮食方法以及生活方式的调节,膳食疗法不仅可以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同时也是调脂药物治疗的基础,因此,膳食疗法是高脂血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3讨论

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脂升高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饮食不当是引起血脂紊乱的主要原因,国内外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实验均表明膳食因素与成人的血脂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无论是否采取药物治疗,都应辅以适当的营养饮食措施,注意饮食也是改善血脂紊乱的基础[3]。总之,膳食疗法是防治和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春晓,张学冰.老年人高脂血症的治疗.中国全科医学,2008,11(3):38.

篇8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疆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 观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2008年1-7月收治的522例高脂血症住院患者,分析其中医证型在年龄、性别上的分布特点。结果 通过分析,归纳出新疆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型以秽浊痰阻证多见。结论 新疆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新疆的地域、气候、饮食结构相关。

【关键词】 新疆;高脂血症;中医证型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TCM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hyperlipemia in Xinjiang. Method Five hundred and twenty-two hyperlipemia patients during January 2008 to July 2008 in Xingji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were observed, and their TCM syndrom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in sex and age was analyzed. Result Phlegm-turbidity syndrome is the main syndrome in hyperlipemia patients of Xinjiang. Conclusi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TCM syndrome of Xinjiang hyperlipemia patients is related to the region, climate and diet structure of Xinjiang.

Key words:Xinjiang;hyperlipemia;TCM syndrome

高脂血症主要表现为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促发因素,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首要病因。为加深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和研究,我们对2008年1-7月本院国家级心血管重点专科收治的522例高脂血症病例进行了中医辨证分析,并就证型特点作了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1-7月住院患者。522例患者中,男323例(61.88%),女199例(38.12%);平均年龄(61.16±12.39)岁。

1.2 合并病种

冠心病203例,占39%;高血压162例,占31%;糖尿病68例,占13%;慢性支气管炎10例,占2%;脑梗死10例,占2%;其他13%。

1.3 西医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诊断参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血清TC>5.72 mmol/L(220 mg/dL)或/和血清TG>l.7 mmol/L (150 mg/dL)或/和血清LDL-C>3.64 mmol/L(140 mg/dL)或/和血清HDL-C

1.4 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结合本院临床经验将所有病例辨证分为4型。秽浊痰阻证:主证为头重,肢体困重,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次症为食少多寐,胸闷恶心,口干而不欲饮,形体肥胖或偏胖,呕吐痰涎。气滞血瘀证:主证为时常头痛眩晕,时常胸闷或时有胸痛,舌质黯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次证为失眠心悸,面唇紫黯,耳鸣耳聋,胁肋不适或刺痛。脾胃虚弱证:主证为乏力气短汗出,舌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细弱;次证为面色萎黄少华,纳食不馨,胸膈痞满,大便溏薄。肝肾阴虚证:主证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次证为头痛,胁痛,健忘,目涩。

1.5 纳入标准

①符合高脂血症西医诊断标准者。②符合中医辨证分型标准。③原发性高脂血症。

2 研究方法

2.1 检测指标与方法

空腹肘静脉取血检测TG、TC、HDL-C、LDL-C,由本院检验科完成,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日立7600)检测。

2.2 统计学方法

将患者的姓名、性别、族别、年龄、中医证型等资料录入计算机,在Excel软件支持下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结果

522例高脂血症患者各证型构成比见表1。不同性别高脂血症患者证型分布特点见表2。不同年龄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见表3。表1 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表2 不同性别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例)表3 不同年龄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例)由表2可见,不同性别的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均以秽浊痰阻型居多,平均占总构成比的66.09%;男性、女性患者秽浊痰阻型分别占其构成比68.73%、61.81%。不同性别的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无明显差异,χ2=6.19,P=0.103>0.05。由表3可见,不同年龄的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均以秽浊痰阻型居多,平均占总构成比的66.09%;不同年龄组高脂血症患者秽浊痰阻型分别占各自构成比的68.97%、65.22%、62.73%、65.45%、67.65%、79.17%。不同年龄的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无明显差异,χ2=14.71,P=0.473>0.05。

4 讨论

高脂血症属于中医“痰浊”、“血瘀”范畴。从病证分布角度认为,本病散见于胸痹、眩晕、心悸、肾痹、风痱[3]。众多医家对高脂血症进行分型论治,由于采用的辨证体系、分型层次、学术流派等不同导致所分证型有所差异。由于新疆所处地域、气候的特点,其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与内地多有不同,其高脂血症的辨证分型也有特殊之处。通过我们对522例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型的归纳和分析,发现新疆高脂血症患者以秽浊痰阻证多见。这与新疆的地域、气候、饮食结构相关。

新疆西北风盛行,扬尘、扬沙以及沙尘风暴频作,居民易感受沙尘、花粉之邪,秽浊自外而入;又新疆居民多嗜好吸烟,烟草为辛热之品,最易损伤肺脏,更加导致津液代谢失常,而肺与大肠相表里,燥邪伤津气,肠道津枯,失其濡润,大肠传导失职,秽浊自内而生。

新疆居民有其特有的饮食习惯,以肥甘厚味、辛辣炙煿之品为主,喜食牛羊肉、高脂、高糖、高蛋白制品,且喜饮烈酒,少食蔬菜等副食品。肥甘厚味太过则伤脾胃,因肥能生热,甘能缓中,肥性滞,甘性缓,肥甘可窒碍胃肠,影响脾胃升降,阻滞中焦,使中阳不运而生湿,湿又生痰化热,形成湿热和痰热之患;肥甘厚味可助阳生气生阴,生阴者,转化为脂液,浸脉道,而血脉不利,气之运行不畅,气结血瘀,痰浊阻滞脉道,进而阻遏经气运行致心脉不畅,而过度饮酒,酒热之气损伤脾胃,酿成内湿内热,促成本病。另一方面,随着新疆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疆居民体力劳动减少,脑力劳动增加,而膳食中动物性和油脂类食物不断增加,致使营养过剩,脾胃功能受损,水湿不运,积湿生热,痰浊内生。

上述原因使脾肺功能受损,脾失运化,肺不布津,从而内生痰浊;津液代谢障碍,水液停滞,则聚而生痰湿秽浊。痰湿秽浊阻滞脉道以致气血运行不利,故而发病。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522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分析,归纳出新疆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秽浊痰阻证多见,其与年龄、性别无相关,说明新疆的地域特点与此密切相关,也充分体现了《内经》因地制宜的思想。本课题是对新疆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型的初步分析,为加强对新疆高脂血症患者的认识和研究提供参考,可为丰富高脂血症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3.

篇9

关键词:高粘滞血症;芪参;血液流变

高粘滞血症是由于血液粘之因子升高,使血液过渡粘稠、血流缓慢造成,以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为特点的临床病理综合症。芪参胶囊为纯中药制剂,临床具有益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笔者采用芪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患者,并就其对高粘滞血症患者的血液影响进行观察研究,现报告取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本观察80例高脂血症患者均为笔者门诊收治患者,收治标准参照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文献[1]标准执行。即连续2次/w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5.7 mmol/L;甘油三酯(TG)≥1.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者。

1.2一般资料 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29~73岁,平均年龄(48.37±3.29)岁;病程1.5~11年,平均病程(3.84±0.76)年。其中TC增高者13例,TG增高者17例,HDL-C降低者6例,TC合并TG增高者4例。对照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46.54±2.76)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3.34±1.13)年。其中TC增高者14例,TG增高者15例,HDL-C降低者6例,TC合并TG增高者5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临床具有可比性。

1.3方法 治疗组给予芪参胶囊治疗,即0.3 g/片×3片/次,3次/d,于饭后温开水口服。对照组给予脂必妥片0.35 g/片×3片/次,3次/d口服。两组患者均以6 w为1疗程。

1.4疗效标准 拟定[1]:显效:TC下降值较治疗前≥20%;TG下降≥40%;HDL-C恢复值≥0.26 mmol/L。达到,3项中任意1项以上即可。有效:较治疗前TC下降值10%~20%;TG下降20%~40%;HDL-C恢复值≥0.104~0.26 mmol/L。达到3项中任意1项即可定为有效。无效:临床实验室检查无改变或加重。

1.5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治疗后血脂情况比较,见表2。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

3讨论

中医学认为,高血脂为血中之痰浊,脾肾之虚致脂质壅滞。外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内因脏腑机能减退,脾失运化[2]。芪参胶囊为中药制剂,由君药:黄芪、丹参;臣药:人参、三七、川芎、山楂、蒲黄;佐药:茯苓、水蛭、红花、何首乌、葛根、黄芩、玄参;使药:甘草等众药组成。方中,重用君药黄芪,大补脾气,脾气旺,则促血行。丹参为活血化瘀之要药,广泛用于各种瘀血证。临床研究[3]表明,丹参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性,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及抗脂蛋白氧化,抗凝血,因而具有降血脂的作用。另外方中水蛭、山楂等中药均为降脂之佳品。众药相伍,益气活血,相得益彰,配以臣药、佐药等,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降脂之功效。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89.

[2]玄瑞英,杨光全.高脂血症的病因及证治探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1):32.

[3]林秀芬.中药丹参药理的研究进展[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4,10(1):60-62.

篇10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粥样硬化; 脂蛋白; 载脂蛋白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5.017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类有全身脂质代谢异常引起的,主要累及大型、中型肌弹力型动脉的血管硬化性疾病。及时了解和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可以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更好的依据。近些年的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且其病变的出现与主动脉粥样硬化几乎同步进行。因为颈动脉位置相对表浅,易被超声所检测,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测指标。为了进一步研究血脂正常患者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与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之间的关系,为颈动脉斑块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更多依据,笔者进行了下列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3月30日-2011年3月30日在本院体检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且血脂水平正常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1例,女69例,年龄38~59岁,平均(43.89±8.56)岁。所有患者均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通过肝功能检查发现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均正常。

1.2 分组方法 选择体检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的1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未见颈动脉斑块的1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5例、女75例,年龄30~60岁,平均(43.82±6.79)岁。两组待检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进一步对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观察组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通过测量颈动脉斑块的CT值并按照下列标准来评估斑块的稳定性:CT值

1.3 检测指标 于体检时抽取观察组和对照组待检者上肢静脉血5 ml,加入EDTA抗凝处理后,4 ℃、3000 rpm离心10 min,取血清检测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检测时采用购买于德国Bio-Rad公司的试剂盒,按照说明书逐步规范操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上述数据中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液检查结果 两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颈动脉斑块的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载脂蛋白A-Ⅰ(ApoA-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观察组不同斑块性质患者血液检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斑块性质越硬,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越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载脂蛋白A-Ⅰ(ApoA-Ⅰ)水平越低。见表2。

表2 观察组不同斑块性质患者各项检查结果比较(x±s)

斑块性质 LDL(mmol/L) HDL(mmol/L) ApoA-Ⅰ(g/L) ApoB(g/L)

软斑块(n=61) 2.87±0.28 1.08±0.09 1.19±0.12 1.59±0.18

中间板块(n=52) 3.38±0.47 0.89±0.07 0.98±0.10 1.81±0.13

钙化斑块(n=47) 4.10±0.39 0.71±0.09 0.73±0.08 2.08±0.35

F值 8.565 7.125 11.589 9.896

P值

2.3 观察组不同狭窄程度患者血液检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管腔狭窄程度越重,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越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载脂蛋白A-Ⅰ(ApoA-Ⅰ)水平越低。见表3。

表3 观察组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各项检查结果比较(x±s)

狭窄程度 LDL(mmol/L) HDL(mmol/L) ApoA-Ⅰ(g/L) ApoB(g/L)

轻度狭窄(n=57) 2.75±0.25 1.12±0.10 1.32±0.18 1.63±0.15

篇11

[关键词]志愿者;就业竞争力;研究

当前,随着大学生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屡创新高,他们的就业成为了高校、家庭和社会的焦点,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而随着志愿服务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在从事志愿服务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个人素质,也希望为日后就业积累社会经验。然而,志愿者服务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吗?本文章将结合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与提升大学就业竞争力展开探讨研究,并提出有益的建议。

一、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与就业竞争力的含义

(一)大学生志愿者

志愿者指的是自愿参加相关组织,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活动的人。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是由团中央发起并在全国高校中广泛开展的以倡导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志愿无偿地参与扶贫帮困和社会公益事业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社会服务活动,志愿者精神概括为八个字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就业竞争力进行了解释。例如,Howard认为就业竞争力是指雇员具有的劳动力市场和雇主所需要和认为有吸引力的能力;Fuguate认为就业竞争力是指个体在其职业期间确认和实现其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职业机会的能力。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以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内化了的经过整合的知识技能和道德修养为核心的,以实践动手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及心理健康素质为基础的,以适应社会变化能力为环境的,体现个人在就业市场上所拥有的有价值的、独特的就业竞争能力。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的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

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有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

1.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提升个人修养。高校一直以来重视大学生德育教育,但形式大多是以灌输说教的为多,致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是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帮助有一定需要人。在大学生在为社会、为他人送去温暖的同时,感受到被他人需要和肯定的自豪感,意识到自己的奉献是有价值的,而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使他们将这种无私奉献的品格不知不觉的融入到个人品格中。正如托克维尔所说,对公共利益和社会福利的增进不是靠强迫和说教,而是大众在正确追求个人利益过程中的结果,它是一种内生动力的外溢结果,较命令强迫和动员说教更具持久长效性。

2.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利于塑造职业品格。要使志愿者服务顺利地完成各种任务,仅凭爱心是不够的。而是要将各个服务项目任务进行分解、组织内部分工合作,使每个志愿者在行动中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需要以饱满的热情、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全力以赴参与服务活动,才能完美执行志愿者活动。这种在志愿者服务中所经受的长期坚持与锻炼,不但培养了学生踏实肯干、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积极主动、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同时无形中塑造了学生勤勉认真、积极奉献的职业品格,而这一切正是毕业生步入职场所不可缺的基本素质要求。

3.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提升学习能力。在科学技术、网络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仅满足于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全面的知识储备,成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具备人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维持学习的本领和动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一方面是大学生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过程,另一方面它又体现了社会的要求和服务对象的需求,而要不断充分满足社会与服务对象的要求,反过来也就推动志愿者要自发地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以适应志愿者服务活动。对大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个社会化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获新知”的学习过程。志愿者服务的长期锻炼,不断的反复这种研究性学习或自主学习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有助于提升基础竞争力

1.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提升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同时大学生在求职和应聘的过程中,只有具备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才能够尽快做好角色的转换,适应职业进而谋求更大的职业发展。

2.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利于团队精神培养。团队精神在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基础上,全体成员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团队精神是现在很多企业都看重员工的职业素质,这对其今后的就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大学生志愿者一般参加的都是有组织的服务活动,而这种活动组织的方式就要求志愿者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善于倾听善于沟通,在组织中合理的给自己定位。多次的志愿者活动磨炼及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篇12

[关键词] 血液净化;连续性;脓毒症;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2(a)-0028-03

脓毒症是全世界范围内住院患者致病和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报道全世界严重脓毒症的年发病率在3‰[1],病死率为30%~60%[2]。治疗的常规应该包括全身灌注的维持及感染源的根除。本研究对ICU中因感染导致的脓毒症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或抗炎性介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血液生化指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的变化,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CBP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长沙市第四医院ICU行CBP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7例(CBP组),选择同期未行CBP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7例(非CBP组)为对照。所有患者资料完整,CBP组起点为患者行CBP治疗前24 h,终点为患者转出ICU或院内死亡。所有治疗均经过患者同意。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参照美国1992年胸科学会和危重病学会(ACCP/SCCM)联合会议制订的标准[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按脓毒症治疗原则采取目标针对性治疗。在病因治疗基础上根据病情给予控制感染、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呼吸、循环等支持治疗。CBP组采用经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行床旁CBP治疗。CBP采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方式。前稀释法,碳酸氢盐置换液,置换速度4~10 mL/h,血流量150~250 mL/min。根据血气分析及生化检查结果调整置换液中电解质含量和碳酸氢钠用量,其中碳酸氢钠从另一血管通路输入。抗凝剂使用依患者凝血状况而定,使用普通肝素抗凝、低分子肝素抗凝及无抗凝方式。

1.3 观察指标

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体温、中心静脉压(CVP),测定肌酐(SCr)、电解质、C-反应蛋白(CRP)等血液生化检查,进行APACHEⅡ评分[4](评分方法采用陈道军2002年编写的APACHEⅡ评分系统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5]),得出分值。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计算病死率,分析预后相关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呈偏态分布者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α入=0.05,α出=0.10。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参数比较

治疗后两组心率、呼吸、CVP、SCr、PO2/FIO2等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CBP组MAP[(88.3±12.5)mm Hg]、CVP[(12.7±5.0)cm H2O]、SCr[(225.0±113.2)μmol/L]、CRP[(103.3±82.3)mg/mL]、PO2/FIO2[(2.51±0.72)]、APACHEⅡ评分[(22.8±6.3)分]与非CBP组比较[(81.9±15.1)mm Hg、(14.1±3.9)cm H2O、(172.3±141.8)μmol/L、(150.9±109.1)mg/mL、(1.91±0.46)、(28.4±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CBP组较非CBP组对容量负荷及溶质清除效果更为显著,反映疾病危重程度的APACHEⅡ评分等明显下降,治疗效果CBP组优于非CBP组。见表2。

2.2 两组患者转归与预后

以患者转出ICU、院内死亡及放弃治疗为终点,CBP组与非CBP组比较,转出ICU比例较高,病死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3 患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将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无急性肾功能衰竭、CVP、SCr、CRP、APACHEⅡ评分等参数为自变量,患者是否死亡为因变量,将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赋值后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以及平均动脉压是独立危险因素,见表4。

3 讨论

目前,对脓毒症的治疗除了常规治疗、糖皮质激素、抗炎性介质药物和抗凝药物治疗外,血液净化已成为治疗重症脓毒症的重要手段。CBP治疗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及脓毒症等各种危重症已取得了较明显疗效,被列为20年危重症抢救的重要进展之一[5]。CBP能清除炎性介质,持续、稳定的控制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对血流动力学无不良影响[6]。本研究比较了血液净化和非血液净化两种不同方案对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也显示CBP组较非CBP组能更有效的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CBP对炎症介质的清除包括对流、滤过和吸附。血液滤过可以降低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从而阻止炎性介质级联反应的过度激活,加之对其他炎性介质的清除,从而下调整个过度激活的炎性反应系统,保护重要脏器免受过度激活的炎性反应损害。因此,血浆中的炎症指标(如CRP等),结合反应机体整体病情变化的APACHEⅡ评分,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脓毒症病情变化的病理生理过程。有研究表明,CBP治疗脓毒症后,APACHEⅡ评分逐渐下降,炎症指标水平逐渐回落[7],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炎症介质的清除可以终止细胞因子的级联反应,避免炎症介质对器官的继发损伤,从而改善预后[8]。本研究结果显示,非CBP组患者虽然心率、呼吸水平下降,但反映疾病危重程度如APACHEⅡ评分、PO2/FIO2无明显改善。而CBP组患者心率、呼吸、SCr水平、CVP下降的同时,APACHEⅡ评分和PO2/FIO2也有改善,说明血液净化方式更能降低机体的基础代谢率及氧耗量,增加机体组织的氧供,提高各重要脏器的功能。

目前普遍认为行CBP的预后与治疗前疾病严重程度及开始治疗时机有关,早期CBP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9-11]。本研究进行多因素回顾性分析也显示与脓毒症预后相关的因素为治疗前患者的PO2/FIO2、APACHEⅡ评分、MAP水平,再次证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但由于脓毒症患者往往处于严重感染、酸碱失衡、高分解代谢等不稳定状态,确定患者CBP治疗时机和治疗剂量尚无定论。随着CBP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疾病的特点,进一步探索CBP治疗脓毒症的时机把握和剂量的选择等,充分发挥CBP应用于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Martin GS,Mannino DM,Eaton S,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sep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79 through 2000 [J]. N Engl J Med,2003,348(16):1546-1554.

[2] Angus DC,Linde-Zwirble WT,Lidicker J,et al. Epidemiology of severe sepsis in the United States:analysis of incidence,outcome,and associated costs of care [J]. Crit Care Med,2001,29(7):1303-1310.

[3]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Consensus Conference:definitions for sep sis and organ failure and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innovative therap ies in sep sis [J]. Crit CareMed,1992,20(6):864-874.

[4] Knaus WA,Draper EA,Wanger DP,et a1. APACHEⅡ:a severity of classification system [J]. Crit Care Med,1985,13(10):818-829.

[5] Gibbons SJ,Verhulst PJ,Bharucha A,et al. Review article:carbon monoxide in gastrointestinal physiology and its potential intherapeutics [J].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3,38(7):689-702.

[6] 王锦权,陶晓根,高玉华.连续性血液净化对细胞因子清除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2,22(10):615-616.

[7] 刘志红,郭啸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及脓毒症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3,12(2):3-9.

[8] Venkataraman R,Subramanian S,Kellum JA. Extracor poreal blood purification in severe sepsis [J]. Crit Care,2003,7(2):139-145.

[9] 林勇军,熊滨,吕立文,等.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1,33(5):536-539.

[10] 刘红,邹建洲,滕杰,等.血浆N-末端前体脑钠肽水平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负荷状态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5):578-581.

篇13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低钠血症;临床治疗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7.063

Study on clinical treatment of cirrhotic ascites complicated with hyponatremia patients JI Qun-ying.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 Shandong Province Heze City Municipal Hospital, Heze 27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irrhotic ascites complicated with hyponatremia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85 cirrhotic ascites complicated with hyponatremia patients accepted in digestive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43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2 cases).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strict control intake of water and sodium,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ormal sodium diet, with serum sodium ≤120 mmol/L patients for 3%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 by intravenous drip for 3~7 d, and serum sodium 120~130 mmol/L patients for oral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 for 2 times/d. Both groups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for 2 weeks, and observation were made 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ncidence of related complications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patorenal syndrome and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95.35% than 73.81%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Cirrhotic ascites; Hyponatremia; Clinical treatment

肝硬化腹水是一类由慢性肝炎等疾病发展而成的终端疾病, 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且预后不良, 因为肝硬化腹水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微弱并受到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使其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 从而导致低钠血症[1-3]。有研究显示[4, 5],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的发生率高达45%~58%, 这是导致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 并且可诱发或加重患者的肝性脑病症状, 使病情恶化, 同时可能诱发脑水肿等一系列并发症。临床上治疗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的常规治疗方法有限水、限钠、排尿利钠、放腹水等, 临床研究发现, 这些治疗方法往往容易加重低钠血症, 且治疗效果有限[6, 7]。本研究选取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5例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5例, 女30例, 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中男28例, 女15例, 年龄39~68岁, 平均年龄(53.5±8.4)岁。对照组中男27例, 女15例,

年龄40~70岁, 平均年龄(55.0±8.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肝硬化腹水标准, 低钠血症为血清钠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保肝、利尿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严格控制入水量并限制钠盐的摄入, 对照组患者给予正常含钠饮食, 血清钠≤120 mmol/L者给予3%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治疗3~7 d, 血清钠120~130 mmol/L者给予口服氯化钠溶液2次/d[8]。根据血清钠检测结果, 并通过治疗将血清钠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治疗2个月后进行B超复查,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并对比分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2周后根据B超检查结果判断临床疗效:显效:腹水消退或症状明显改善;有效:腹水部分消退或程度减轻;无效:腹水未见消退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在代偿期较容易发生低钠血症症状, 近年来, 临床研究发现, 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原因如下:①肝硬化腹水患者进食少, 限钠饮食导致钠盐摄入过少导致低血钠症状;大量使用利尿剂, 呕吐、腹泻、反复抽放腹水等治疗方法使血钠丢失;肝功能减退使内分泌紊乱, 体内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水平升高, 水潴留多余钠潴留, 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9-11]。临床研究发现,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的发生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 并且会加重患者的肝性脑病症状, 使病情恶化, 同时开会诱发脑水肿等一系列并发症。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是由于患者血液内血清钠浓度过低, 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 影响肾小球的循环血容量, 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使尿量减少, 尿素氮排出减少[12-14]。此外, 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使脑细胞发生水肿, 颅内压升高, 同时由于低钠引起的呼吸性碱中毒、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肝性脑病的发生和发展。临床上治疗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的常规治疗方法有限水、限钠、排尿利钠, 放腹水等, 但这些治疗方法往往容易加重低钠血症, 治疗效果有限[1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补钠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 明显高于采用限钠治疗的对照组73.81%, 且研究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以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4.65%、2.33%、23.26%,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19%、16.67%、52.38%, 差异均具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于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应用补钠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并提高临床疗效, 相对于限钠治疗有较明显的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郭霞.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护理干预. 中国医药指南, 2013(3):318-319.

[2] 安桂凤.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临床分析. 慢性病学杂志, 2010, 12(1):30-31.

[3] 莫慧萍. 36例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体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16):2164-2166.

[4] 李大军.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吉林大学, 2012.

[5] 陈艳凤.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研究. 吉林大学, 2011.

[6] 李钊, 陈达勇, 杨琴, 等.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2):181-182.

[7] 林秉滔, 林丽花, 庄海珍, 等.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73例临床分析. 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21):3284-3285.

[8] 端另波.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102例临床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14):2063-2064.

[9] 张鸣. 68例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当代医学, 2014, 20(23):109-110.

[10] 李先慧, 赵波.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临床分析.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 22(6):658-659.

[11] 董志超.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当代医学, 2011, 17(26):82.

[12] 韩建高. 50例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临床治疗分析. 医学信息, 2014(29):234.

[13] 杜文娟. 肝硬化腹水并发低钠血症46例临床治疗体会[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8(12):127.

[14] 陆兆炯.肝硬化腹水合并不同程度低钠血症患者的并发症与治疗效果分析.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5):115-116.

[15] 吴景迪, 张琴, 肖宏, 等.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补充钠盐治疗的临床意义.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9, 4(2):118-120.

篇14

[关键词] 重度脓毒血症;乌司他丁;炎症因子;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2-001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Ulinastatin’s curative effects on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Ulinastatin treatment group(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microcirculation, and 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APACHE II score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pre-therapy TNF-α, IL-1,IL-6, IL-8, microvascular turnover, vascular perfusion proportion, PT, APTT, Fib, PLT, APACHE Ⅱ score, body temperature and heart rate between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not statistics significant; The post-therapy TNF-α, IL-1, IL-6, IL-8, PT, APTT, APACHE Ⅱ score and body temperatu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Severe sepsis; Ulinastatin; Inflammatory factor; Curative effect

脓毒血症发病机制与机体感染后出现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有关,极易进展为重度脓毒血症,死亡率极高且预后极差,故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改善脓毒血症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2]。乌司他丁为尿胰蛋白酶抑制剂,具有抑制炎症介质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危急重症的治疗,但目前对其在重度脓毒症中的应用报道较少[3,4]。本研究采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与常规治疗对比,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治疗的90例重度脓毒血症患者,入选标准:①经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血常规和细菌培养确诊为脓毒血症;②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③排除3个月内行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乌司他丁联合常规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和感染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并配合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乌司他丁注射液药品说明书同时参考倪红英等[5]给予乌司他丁注射液(商品名:天普洛安,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0133)治疗,1万U/(kg・d),静脉滴注。两组治疗方案均以10 d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炎症因子和凝血酶原等指标。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②病情评估采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根据急性生理学评分、年龄评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标准评分,三者总和为患者APACHEⅡ总得分;③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④微循环功能指标包括微血管流动率和灌注血管比重等;⑤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消化道症状及过敏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炎症因子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重度脓毒血症患者治疗前的TNF-α、IL-1、IL-6和IL-8无明显差异,治疗后TNF-α、IL-1、IL-6和IL-8水平均明显下降,显著低于治疗前(P

2.2 微循环功能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重度脓毒血症患者治疗前微血管流动率和灌注血管比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均显著升高(P

2.3 凝血功能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重度脓毒血症患者治疗前的PT、APTT、Fib和PLT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研究对象PT和APTT均显著降低,Fib和PLT均显著升高(P

2.4 APACHE Ⅱ评分及临床体征比较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重度脓毒血症患者治疗前的APACHE Ⅱ评分、体温和心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APACHE Ⅱ评分和体温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PACHE Ⅱ评分和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P

2.5 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均耐受良好,未见白细胞减少、消化道症状及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均无死亡病例发生。

3 讨论

脓毒血症发病机制、发生发展及预后与炎症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紧密相关,相关的炎症因子包括hs-CRP、TNF-α、IL-1、IL-6和IL-8,这些炎症因子水平可作为脓毒血症的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6,7]。脓毒血症时内毒素刺激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通过磷酸化级联反应产生炎症反应,激活内皮细胞和白细胞。IL-6来源于IL-1和TNF-α诱导的细胞和组织,可激活中性粒细胞,刺激肝脏合成分泌hs-CRP,加重炎症介质的产生[8];IL-8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其水平增加导致中性粒细胞活化并迁移,同时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延长增强中性粒细胞的炎性效应[9]。脓毒血症炎症因子的激活导致脓毒血症加重,故炎症因子的下降预示疾病得到有效治疗。乌司他丁作为一种尿胰蛋白酶抑制剂,目前广泛应用于炎症疾病的治疗,治疗作用与抑制炎症密切相关,可显著抑制多发伤患者炎症反应,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10,11]。本研究中,重度脓毒血症患者治疗前TNF-α、IL-1、IL-6和IL-8显著高于正常水平,常规治疗后明显下降,证实炎症因子在脓毒血症中的临床价值,而采用乌司他丁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表明乌司他丁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而提高疗效。

本研究中,与单独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以及对症治疗比较,加用乌司他丁的观察组患者的微血管流动率和灌注血管比重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PT、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Fib和PLT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和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些证据表明,乌司他丁可显著改善重度脓毒血症患者微循环和发热等症状,说明乌司他丁治疗重度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尚无报道表明乌司他丁对微循环功能具有直接的改善作用,基于乌司他丁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我们推测其改善重度脓毒血症患者微循环功能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有关[12],另外乌司他丁自身不具有抗生素作用,故临床上仅作为抗生素外的辅助治疗。

乌司他丁作为一种尿胰蛋白酶抑制剂,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可显著抑制多发伤患者炎症反应,同时调节患者机体抑制炎症和促进炎症平衡,广泛应用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许建强等[13]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后并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炎症介质及心肌损伤的影响,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CA术前及术后使用乌司他丁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时产生的炎症反应。王兵[14]发现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可显著抑制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并降低病死率,同时提高疗效。雷亿群等[15]观察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第1、4、7和10天血浆的TNF-α、IL-6和CRP值,发现TNF-α在乌司他丁组第7、10天明显低于对照组,IL-6和CRP在治疗第7天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些证据表明,乌司他丁可显著降低炎症性疾病的炎症因子水平,可显著改善炎症失衡状态。基于重症脓毒血症为全身炎症反应的一种,以及乌司他丁在炎症疾病治疗中的价值,本研究结果为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脓毒血症提供客观科学的证据。

[参考文献]

[1] 伍方红,许得泽,韦继政,等. 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检测在术后重度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J]. 广东医学,2013,34(9):1369-1371.

[2] 陈文毅,李燕玲,杨自力,等. 脓毒血症对大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广东医学,2013,34(6):848-850.

[3] 杨秀林,周厚荣,刘海健,等. 乌司他丁对大鼠心肺复苏后细胞因子和心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 重庆医学,2013,(29):3515-3517.

[4] 陈键林,陈琪,马远,等. 乌司他丁腹腔灌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7):2887-2889.

[5] 倪红英,方强,章云涛,等. 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及疗效评价[J]. 中国急救医学,2008, 28(4):342-344.

[6] 李滔,张平安,梅冰,等.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联合炎症标志物在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作用[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3,28(3):53-57,60.

[7] 陈炜,赵磊,牛素平,等. 不同炎症因子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4,26(3):165-170.

[8] 殷晓娟,李大鹏,尹其翔,等. 血清PCT、IL-6水平及SIRS对严重多发伤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临床研究[J]. 临床急诊杂志,2011,12(3):186-188.

[9] 姚雪萍,张建龙,龙梅,等. 黑木耳提取物对脓毒血症大鼠细胞因子TNF-α、IL-1的影响[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2,35(4):472-475.

[10] 周昌娥,方志成.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临床研究[J].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4):647-648.

[11] 王珊珊. 乌司他丁在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721-1722.

[12] 吴颖. 乌司他丁对人脓毒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的影响[D]. 河北医科大学,2013.

[13] 许建强,梁健球,袁满娟,等. 乌司他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炎症抑制作用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0):3406-3408.

[14] 王兵. 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老年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562-4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