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6:00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0引言

新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针对平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断进行归纳总结,探讨新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从而寻求教学效果的理想化。如何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最大吸收率、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的最高达成率,达到促进教学工作、减负增效、高校教学之目的,真正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时效的目标是极其值得研究的问题。这篇文章以初中地理教学为切入点,对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针对地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仔细分析,对教学策略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并且对以后课堂教学策略的模式进行了探究,希望可以为以后的地理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实施方案,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效果达到完美的效果。

1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的必要性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对于我们来说是必要的。首先这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不应该只是教学观念的转变,也应该收到实际的教学效果;其次这是中学发展的需要,只有实现课程教学研究策略的重大飞跃,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然后这是教师提高的途径,教学策略的不断突破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一个优秀的老师就应该不断与时俱进,增强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重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促进老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最后这是学生学习的需要,目前学生学习时间长、负担重、效率低、压力大,厌学情绪浓,这与尊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格格不入,因而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则显得更加必要。

2初中地理课堂低效的现象与原因

2.1老师的教学方式存在缺陷:

虽然当下正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学生的课程压力依然很大,如果老师不能很好的备课授课,极易使学生失去上课的兴趣。有的老师对教材认识不足,教学时考虑不周密,对于一些地理现象不能站在客观的角度做出解释,仅仅依靠那些空乏的定义来进行解读,这就极大的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有的老师片面拘泥于教材,不能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没有有效的教学策略激起学生的兴趣。对于地理而言,这是一门需要“行走”的课程,需要老师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去亲近大自然,去真正领略这些地理现象,才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有的老师上课为了赶进度、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进行交流时,大多是选择成绩好的来回答,表扬能力好的学生,后进学生往往被冷落、忽视,这也是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的重要原因。

2.2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不足:

在升学率的压力下,学生们关注的依然是成绩的好坏,对于学生们而言,他们依然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课程,认为地理是副科,所以用大量的时间来复习主科,仅仅在快要考试的时候来突击地理这些副科,有的同学还在上地理课时做其他科目的作业,使得课堂效率大大降低;有的学生认为地理这种学科属于背诵的学科,不需要理解,因此对一些知识掌握不到位,即使当时记住了,过一阵子也就忘了,这就使得课堂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3高效教学策略模式研究

3.1老师改善教学思维模式:

老师应该认真的备课,根据课本教材,对于知识进行深化探讨,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出相应的问题:一是从生活导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二是从情境导入,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这个情境之中,再提出问题,引入教学。情境的创设务求真实,可以虚拟,不要创设虚假的情境。教学策略上多采用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到实际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一堂课以一个问题为中心分步展开教学,运用各种教学策略,这样会使得学生自主性提高,课堂活动不断丰富,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讲课过程中,要对学生以启发式教育,不要急于告诉学生们答案,让他们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有利于他们对于知识的记忆,也有利于调动他们上课的积极性。

3.2学生要有自觉学习的意识:

学生应该抛弃传统的偏科现象,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是经过教育部的研究决定的,都是对我们的成长有所帮助的,就比如地理这门学科,它可以让我们领略到各种奇异的地理现象,带领我们领略斑斓的世界,同时也对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地理现象进行解释,带领我们领略自然地奥妙。因此,学生应该加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从主观上接受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课下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进行查询,通过咨询老师,询问同学等方式学到更多的知识。

4结束语

通过融合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理论,在对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在以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在生源基础不好的情况下,教学要能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规律,因材施教,要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减少教学的讲授量,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要有选择性地讲授,不能面面俱到,要让学生学到终身有用的知识,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内的知识,还应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寻找学生生活情景的切入点,并对教材中的具体情节作适当的调整、改编,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问题来导学,从而拓宽和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于以后的地理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海平.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2:128.

[2]蔡春芳.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2,28:45.

[3]黄启杰.浅谈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5,06:29.

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377-0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作为现代教育理念集中体现的研究性学习,除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形式存在外,还必将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能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切性地应用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和探究性。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问题,只要学生有兴趣,同地理学科有关、有助于学生发展又可以研究就可以。要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学习地理对自己的发展有实际意义,目的是既使课程标准得到落实,又使学生得到发展。

2、地理教师的素质提高需要研究性学习。

长期以来,受评价机制及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中学地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停滞不前,没有很好的发展机会。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参加者,在这样的角色环境下,要求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和改进上,用于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上。这对教师的发展必定会大有帮助。

3、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

地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的课程内容适合学生进行研究,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而且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关心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学生关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可以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和策略

1、在学科教学中适时穿插专题研究单元。

在不破坏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一种形式。具体选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1)在研究教材过程中酌定研究课题。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对人类是已知的,但是有些结论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内容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研究课题。这种课题选择时必须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搞研究,而且还要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2)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并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在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的这种形式,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

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具体可采取如下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具、学生分组学习的材料等。然后向学生说明发现的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其二,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基础,这时教师要巡回视导,积极做好引导工作。

其三,学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或结论,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作进一步的探究。

(2)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科学探索史,启发学生思辨的内容。

篇3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效果 课堂实践 提升策略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地理属于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初中学生的成绩以及今后的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初中地理教学中却存在着课堂教学效果欠佳的问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虽然许多中学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引入了新的地理教学模式,并在改善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回避的。其主要表现为:1.教学理念的陈旧。理论是实践的指导,虽然新课程标准根据现代教学的发展要求,已经对初中地理提出了明确的素质教育理念,但是许多学校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如有些教师单纯地坚持“以教材为纲”,将学生的知识范围以及思维空间限制在课堂教学中,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有一些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对学生展开“题海战术”,使学生在身心疲惫中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乐趣。2.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授知识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在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为维持所谓的课堂秩序,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从而使学生在被动的学习中,逐渐失去了自主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实践了新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其对新教学方法的内涵理解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了其在教学过程中徒有形式,限制了教学方法作用的发挥。3.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初中生而言,教师的素质在其综合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一些中学在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要么缺乏重视,导致其在教学中缺乏积极性,要么缺乏发展意识,使得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发展的需求。这些教学问题虽然角度不同,但是它们却直接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而要想改善初中地理课堂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地理教师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与实践。

二、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新知导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心理和知识两个方面做好探究新知的准备,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课堂导入,并根据不同的地理知识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例如在分析地震、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单刀直入”的方法,利用教学视频或者图片展示直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从而让学生在直观的视听感受中,形成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对地理知识进行讲解,如让学生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分析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学科之间建立联系,进而提高其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地理教学模式

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基本理念,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主动变革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认真研究新型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并大胆地应用于实践。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模式有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等。以探究式教学为例,教师在“认识地球”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先利用“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前对中国古代“天圆地方说”、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进行收集、思考、讨论,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讲述故事,并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结合亲身体验来探究“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最后,利用小组合作、讨论,汇报探究结果。恼庋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可以从人类认识地球的理论发展中认识、学习到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也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感受自主探索的价值,并逐渐形成探索的能力。

(三)发挥地图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几乎每一个章节都有地图,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挖掘地图中的教学资源,有意识地将地理知识融入到图形中,让学生学会“看图说话”。例如某教师在“等高线与地形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提出了问题“如何在平面图上表示山地的起伏趋势?”“为什么珠穆朗玛峰会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值呢?这两个高度值又是如何测量得到的呢?”,通过问题引出等高线的概念,然后又引导学生对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的进行深入理解,进而形成理解并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而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等高线的意义,还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等温线、等压线等图形奠定基础。

(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将实际生活中的自然风光、生活模式、工农业发展状况等内容结合地理知识表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价值的认识,增强其知识运用能力,例如在“气温和降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实践任务,即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个星期内的气温变化情况以及降水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观察笔记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进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地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在初中地理的教育上主要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力等问题,因此,我们只有针对目前初中地理学科的现状进行改革,才能真正的提高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真正的实现新课改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曾佩青.初中地理教学如何构建高效生本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8).

[2]申雪梅,李兴远.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08).

篇4

【关键词】初中地理;微课教学;策略研究;意义

所谓微课,指的是教师把某一学科的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通过视频或音频的方式,进行录制,制作成一种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其中的知识点可以是学科的重点、难点或者是考试中常考到的知识点。教学环节可以是课堂教学中所组织的教学活动或者教学任务等。由于微课一般把时间控制在5到10分钟左右,而且一节微课讲授的内容往往只涉及一个知识点,所以它常常呈现出一直点状或者碎片化的形式。通过微课,教师可以把学科中的重点、难点录制下来,让学生反复观看,也可以通过微课把学习的方法等内容传授给学生,因此,微课可以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课堂教学补充,十分有利于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本文从笔者的实践出发,从初中地理的角度,探讨如何做好初中地理的微课教学,希望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微课教学的优点

(一)时间短

考虑到初中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同时为了提高微课的效果,把微课的时长设置为5至8分钟,最长为10分钟。因此,较之于传统的一堂课要40多分钟而言,微课可以看作一堂课的一个片段。

(二)内容少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一节微课的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少,它更加地突出对学科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或者更加反映教学中的重点环节或活动,因此,也可以把微课看作微课堂。

(三)容量小

微课一般采用音频或视频的方式进行存储,由于它的时间比较短,相应的资源容量也比较小,一般只有几十兆左右。微课的格式可以采用当前的主流播放格式,十分有利于学生在家里的电脑、手机、mp4等设备上播放,实现随时学习的目的。

(四)相对完整

微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学科的教学目标为要求,内容相当比较完整。它不仅包括学科内几乎全部的重点和难点的教学,而且还包括教学中的重点环节与活动。从而营造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真实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学习。

二、做好初中地理微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选择微课的课题内容

教师要做好初中地理微课的教学,第一步要做的便是要选择微课的课题内容。这就需要教师要深入地筛选学科内容,要认真判断各个知识点值不值得制作成微课。教师要能够准确地把握住初中地理的教学任务与重点难道,要能够把握学生学习地理的大致状况。

(二)对微课进行设计

教师在确定好了要制作的微课课题内容之后,就需要对其进行设计。设计时要与学生学习的顺序相适应,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流程要清晰,要尽量采用简洁、明快的语言,直奔课题的关键内容。为了达到利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教师也可以设计多种模式,来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三)微课的制作

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使用尽可能简单、易操作的界面,利于学生的观看与学习。画面的质量尽可能地清晰,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在微课之中加入一些与微课内容相关的小知识、小游戏。

(四)微课的使用

微课制作完成之后,学生就可以进行观看和学习了。通常录制的视频微课,播放都是线性的,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回顾和停顿要求。为了避免视频只能重头播放和暂停的特点,教师应该在微课的录制时,加入分段播放功能,利于学生根据实际学习的需要,进行回顾和停顿。

(五)案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的微课教学

在进行地球公转这一知识点的课堂教学中,涉及到一个难点内容,便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许多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笔者把这一块的知识点做成了微课,同时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加入了分段播放功能,最大程度地有利于学生对于该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该微课具有非常清晰的界面,并且在微课的左侧加入了完整的知识结构目录,十分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结构。学生可以通过用鼠标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的微课进行点击播放,对于没有看懂的播放,学生可以通过点击对一部分视频进行重复的播放,达到反复学习的目的。

(六)运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对微课进行分段

教师可以运用Camtasia Studio软件,给微课加入分段播放的功能,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把已经制作好的微课导入到软件之中。

第二步,选择适当的位置,对视频和音频进行标记。教师可以先点击Zoom in,把视频和音频流程进行放大,便于找到最合适的位置。找到了需要标记的位置之后,点击轨道菜单,选择添加标记,然后写上标记名。

第三步,生成需要的文件。点击生成,对生成进行设置,可以选择生成的文件格式。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就可以实现对微课进行分段的目标。

三、开展微课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生的发展

首先,微课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微课是对学生的学习资源的一种补充,它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零碎化的时间通过微课进行学习,这种形式既方便,又可以让学生查漏补缺,或者深入研讨,进行充分的学习,而且微课这种形式又是学生所接受且喜欢的,所以,通过微课进行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学习的乐趣,而且还能获得知识。

其次,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不同需求。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微课的学习,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探讨,提高学习知识的深度,扩展知识的宽度。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而言,若是对课堂上的教学没有能够消化吸收,那么,可以利用零碎化的时间,通过微课,对课堂的教学重温,以便消化吸收课堂的知识。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类似的学习资源,多角度的对课堂知识进行理解,从而缩小学习的差距,提高学习的成绩。

最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微课,学生可以在相关的移动设备上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在课堂之外,可以自主的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的需求,通过微课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在某节点暂停播放,对相关知识思考。学生也可以随时退回去播放,或者播放数遍,直至自己能够理解且消化吸收相关知识为止。微课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促进教师的发展

首先,助力教师提升专业的素养。由于要制作微课,所以,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对课题、对教学内容等等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便要求教师在制作微课之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精心策划教学设计,提炼教学的语言。这些都在无形中促使教师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其次,帮助教师拓展了知识面。为了能制作更好的微课,教师也是不辞辛苦,多方寻找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丰富了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也拓展了自身的知识面。制作一个好的微课,既帮助了学生可以更好地从多个角度接受吸收知识,也拓展了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

第三,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在制作微课时,要对相关的教学知识点,相关课题等及制作微课的各方面进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采取了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方法,通过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反思等过程,逐步取得相应的成果,教师们的研究能力也不断的得以提高。

最后,促使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制作微课的过程,需要教师运用许多相关的信息技术,例如,对相关软件的操作等等。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操作,教师对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熟练,对微课的制作也相应的越来越熟练,这也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也更好地帮助了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陆纪燕.怎样做好地理微课――以“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的设计为例[J].地理教育,2015,01

[2]郭春喜.给地理微课把把“脉”――地理微课的几个认识误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0

[3]李佳星.论地理微课教学的“高质量”与“成熟化”[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0

[4]郭庆彬.利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和PPT课件轻松录制地理微课[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01

篇5

一、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境是由人的主观因素(认知、情感等)和客观环境因素(时间、空间、设备等)所构成的情和境的总和。课堂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由于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若在课堂教学中能精心创设地理学习的良好情境,让学生借助一定的情境来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策略。例如,在讲“经纬网”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茫茫的大海中,有艘海轮遇到风暴失去控制,船长命令立即发出呼救信号,报告出事的详细地点,可使邻近的船只及救援人员迅速准确地赶来救护。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报出准确的位置呢?这一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对经纬网的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就可抓住时机进行知识的传授。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还经常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课引入方法:地理新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国内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头脑冲浪法,教师提出地理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游戏引入法,利用课件或制作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

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实现主动式、交流式合作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和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探索精神,变讲堂为学堂,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施教之功,在于诱导;学习之功,在于领悟。”我们教师只有做好自己的主导工作,把学生引导到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地位,学生才能发展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把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学,要求学生在自学前提下经过分析、归纳和综合写出阅读提纲,并把不懂的问题设计成题目向同学讨论或向教师质疑,然后教师再答题和精解,使学生多向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培养和发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作风。教师讲课要“小而精”,要做到设问精,讲解精,点拨精、让学生有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的时间和空间,而不只是把知识死记硬背。让学生根据问题的难度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地支配学习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三、巧用地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获得有关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以及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如何使学生准确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我认为,除了运用某些教学方法之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1.展图。在教学过程中,将地理挂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或教师画黑板略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或板图上指出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2.说图。利用挂图或板图,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解。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这节时,教师利用“东西半球图”让学生先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然后教师再进一步讲清哪个是东半球,哪个是西半球;东西半球各分布有哪几大洲,各大洋被哪几大洲包围;各大洲分别临近哪几大洋等。这样可使学生明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进一步加深印象。

3.绘图。当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开始让学生在本子上描绘出相应地图的轮廓,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填图,学生在本上独立填图,并用幻灯展示学生的作业,进行相互比较,让学生自己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程度。

读图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没有图,就没有地理学。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等,有机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地理与其他学科不同,除了文字系统以外,尤其要重视“图像系统”的学习。这是因为这些图像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借助读图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进一步理解地理概念原理。通过学生在读图、思图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有效提高了地图的利用率,加快了他们的思维节奏,促进了学生的主动交流。在由简单的问题过渡到复杂的问题中,课本中的知识得到消化,读图的水平也在提高。地图成为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的天地。

四、制定激励措施,引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篇6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做出了新的规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从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入手,讨论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策略,谋取为地理学科建设提供借鉴。

教育既包括能够提高人的知识技能,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包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育活动的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教育作为国之根本,需要经历长期的发展过程并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教育工作者编纂的教材更加符合时代特征,更加适应当代学生和教师的需求,使命题人员的工作有了依据,教育部门有了评价教育工作水平的标准,这也是国家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由试点教学到普遍范围内实行的实施过程,其内在的可行性逐步得到了认可,必要性也逐渐显现。古语有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用来形成人的知识渊博,无论是“天文”还是“地理”指的都是现在的自然科学,可见地理学科在我国教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初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也在改革的深化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使学科的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

一、教学策略的含义

教学策略指的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特定的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具体内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达到内容、形式、方法的结合,有较大的灵活性。

二、地理教学目标的制定

针对新课标对地理学科的要求,教师制定的教学方案需要在灵活变化的同时,保持知识的整体性不变。传统教育形势下初中地理教学的时间相对较短,教材内容和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教师经常把全部时间用在知识的讲解上,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很短,增加了课后的学习负担。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提出让学生“减负”的理念,教师的教学内容上的制定要更加符合学习需要,在有限时间内既做到知识的传授又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如在学习“地球表面温度带划分”知识点之后,需要给学生2分钟时间进行笔记整理和知识点要点的记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案的拟定中做好对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并在课堂教学中依照既定目标组织教学,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做好及时反馈,依据具体情况及时变更教学目标。做到在教学目标制定上,遵循整体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丰富地理学科教学组织形式

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模式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设置了严格的界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课程标准中提倡“探究与合作”,它既是一种学习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能够打破与学生之间的界限加强交流,师生间共同探讨教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模式的前提是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知识的探讨;教师还可以采用分组教学,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组别的划分。户外教学的开展则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内容,与自然界的具体实物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教师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山上观察植被覆盖情况和岩石构成,在同学领略大自然的奇妙之时,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见识,这也是教学地理的另一初衷。另外,这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等高线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必学内容,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对等高线不太了解。为了让学生了解,可以制作一个假山模型,在教学过程汇总,以此模型为依托,在教学时通过教学米尺绘制等高线。同样,在此次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这也是初中地理地图上必须学习的地理基础知识。通过知识的讲解,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四、地理教学方法上的灵活多变

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选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不但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老师的负担,也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高。为什么有的老师自身知识水平很高却不能够教出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选取好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可以采用传统的任务型教学法: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以任务的形式交代下去,再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我总结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也可以实现富有新意的交际教学法:增加学生在地理课堂的参与度,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换位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老师工作的辛劳,教师也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认识到自身教学方面的不足。

如在学习地球“经纬度”划分时,可以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画图比较。除了以上两种教学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将范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研讨法和非指导性教学法等方式灵活地综合运用,避免单一教学方法的枯燥,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越来越浓。

篇7

【关键词】地理课堂;优化教学;方法探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而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该时期是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心里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心理活动具有较大的可变性,这些心理特点和心理品质对我们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如何做好教材和学生的桥梁,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以达到地理课堂的最优化呢?

一、进一步挖掘视听素材,提高地理课的艺术欣赏价值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的过程中讲解讨论理的时间不宜过长,难度过大,否则会造成老师领着几个学生在动,大多数学生不是不动就是乱动。可适当精选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和风光片作为欣赏和调剂很有必要。比方讲亚洲地形时,选择播放刘欢和韦唯演唱的1990年亚运会主题曲《亚洲雄风》,并把歌词打在投影片上,让大家一起跟着唱,唱过后乘着学生的兴奋点马上利用歌词来和学生一道分析亚洲地形的主要特色。总之在选材的过程中要力求有鲜明特色,画面优美,解说风趣,学生喜闻乐见。太正统古板的介绍片一般不宜选播,否则既费时间,效果又不佳。另外在看之前一定要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或投影片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收听收看,另外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否则有学生就会坐不住,注意力分散。再则音乐、片源可以是来自学校的电化教室、教师自己搜集,也可发动学生一道来搜集,扩大资料来源,还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二、借鉴语外史政等课的活动经验,把表演引入地理课堂

过去我们主要搞过一些课堂5分钟地理知识介绍,但形式比较单一,以演讲为主,加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效果并不理想。细细想来,学生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不是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导游和演讲家,不妨把多样的表演引入地理课堂,比如可让唱歌好的学生,课前找个音乐伴奏带,在课堂上领唱独唱一首特色民歌,效果一定比播放一个现成的音带效果好,象《北国之春》、《铃儿响叮》、《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牧羊曲》等民歌都是不错的选择。会拉琴的同学来一段独奏,而平时调皮又有一定表演才能的同学不妨来个外国民俗表演,如澳大利亚毛利人的碰鼻礼、三大宗教的不同祷告形式,不同国家的舞蹈。在讲国家地理时,可分别请一些同学事先准备好熟知一些国家的主要地形、气候、河流、物产、城市、工业产品、娱乐风俗等常识,然后来个吹牛比赛,夸夸×国好,几个同学分别代表不同的国家,谁把牛皮吹错掉就自动下台。有条件的活,可组织学生来个世界风情表演大会,把全班大多数同学调动起来,参与唱各国民歌、演讲、地理小品、民乐演奏、时装表演、地理游戏等活动。结合学生民主评议和专家评审来评比优秀节目。

三、通过摄影照地理、美术画地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及观察能力

各国有各国的特色风光、服饰、建筑、娱乐活动……利用课堂的部分或课外时间,也可让学生画一画反映各国各地区各自然条件的典型动物、建筑、风光、娱乐、服饰等图画。可在适当地点进行展出或评比,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可让师生一道来搜集中外地理风光及风土人情照片及资料,在地理教室举办小型展览或竞赛。也可以利用画地图来学地理,课前可要求学生准备一张透明纸,描绘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轮廓,然后讲到一个知识点就把它写画在图上,一个国家或地区讲完,它的每个知识点也就相应画在了图上,比直接用现成的地图讲记忆效果更好,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画得好的同学,还可上黑板来进行板图比赛。这样喜欢画画的同学又有了地理课上一展才华的机会。

四、通过竞争激烈机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表现欲望

篇8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3.07

当前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新教改的实施和深入推进,初中地理学科在课堂授课的有效性方面急需提高。课堂的教学是教育实施的基础也是必备的的环节,怎样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问题。所以,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完善教育教学的管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势在必行。本文简单阐述一下当前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详细的提出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初中地理的现状

1、初中地理的现状

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应该是大部分教师共同感受,在新课改实施的推动下,课堂教学急需进行改变。当前的课堂现状表现在:首先,费时多,效率低的现状明显,在课堂上老师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讲课,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欠缺。这种教学模式完全是田园式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的开拓,出现费时有效率低的现状。其次是机械的记忆,理解操作的少。初中的地理会有大量的地图需要记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进行机械的记忆,而且效率低下,在实验室里的实际操作动手,观察模型进行记忆。另外,有些老师为了应付考试提高学生的成绩,划重点的教学模式,遗漏很多的教学知识点,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能够借助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在新教改的指导下,课堂的有效性是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当前的形式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1、以新课标为基准,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新课改的的要求是以学科课程标准替代沿用多年的教学大纲模式,分学科的进行有针对的教学,是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新教改的大纲中分学科的标准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标、方法、进度、内容要点、注意事项等问题,针对相应的学科进行适时地调整。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有效性实施的主体,教师首先掌握教学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备课,了解新增进的内容和以往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在自己的教学实施中摸索出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根据地理课堂的自身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启发授课、探究式、体验式、讨论式、研究性学习等多种的教学方法,这些的教学方法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穿行相应的教学。在这些方法中没有哪一个绝对是最好的,这就需要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达到教育的目的。地理的课程是一种人文兼备的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如,地理区位因素的内容设计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课型,在学生阅读后能够总结出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然后再对案例进行深入的理解,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通过师生对话、学生间的互动合作,采用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在长期的深入实践中达到教学的目的。

2、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在地理的教学中图形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不仅会看图更要学会画图,通过自己动脑、动手画图能够明确区域中的地理位置。在以往的教学中仅仅通过对地理位置的记忆,印象不深容易弄混弄错,记忆的相对模糊,通过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纸上画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根据自己绘画相对应的的区域掌握相应的人文地理知识。在课堂中进行绘画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绘图进行记忆,还可以借此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进行知识相补的学习。地理知识的学习就是能把理论与知识结合起来,如,星体日照图气候锋面图等等,绘画的过程是学生实际动手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记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发散的能力。

3、创新教学模式,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地理的知识贯穿于实际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公路上行车,你要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意识,能够很好地掌握前进的方向。还能够了解季节的交替、昼夜的交替这些自然现象是怎么形成的,这些是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形成的;海市蜃楼、日食、月食的成因等常识。再如了解地表外力作用的程度与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地形地貌等因素有关,进而引导学生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另外,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生产和生活的热点问题,主动地把地理知识与社会热点紧密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觉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结束语

在新教改下提高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新的政策的指导和带领下,需要教师队伍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变换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学的的能力。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总结,高在教学中的能力,促进地理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潘操.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1)

篇9

关键词:情景体验;初中地理;教学理念

由于在初中阶段学生所学习的地理知识仅仅局限于对简单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掌握,因此在学习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必须调整教学策略,在学习体验和具体地理知识的感知上必须牢牢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以促进地理学习更加高效。

一、情景体验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背景

1.初中地理知识的划分决定了地理教学需要学生具体感知对应的知识

也就是说,针对初中地理知识,学生首先必须对相应的地理知识有一定的认识,比如在了解我国的各个省份的基本版图和基本的人文情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对应区域的风土人情,这样学生对我国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华北、华南等不同地理方位的大致划分区域标准和对应的人文地理情况都会有很好的了解,学生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既可以是学习者,又可以是传递者,这显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此时情景体验教学刚好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好地吸引过来,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率。

2.情景教学可以提升地理教学效果

由于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主要集中在对一些简单地理知识的讲解上,而情景教学的关键要素在于通过模拟场景让学生对具体的知识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比如在讲解经纬度概念时学生对这样的知识内容的认知在前期显得比较枯燥,但是如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将经纬度概念与具体的区域环境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就会变得容易理解并且更加有趣。比如教师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地图上寻找北纬30度所跨越的国家、大洲、大洋,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基本了解纬度的概念,还可以加深其对世界大洲、大洋的记忆,显然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该纬度上不同地区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应的局势,让学生在学习中从某一个知识点引出其他知识内容,以上纬度的概念本身属于自然地理的概念,而教师让学生在地图上横向寻找就可以了解该纬度所跨越的国家以及不同大洲的情况,从而进一步了解对应区域的基本人文状况,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地理教学效果。

二、地理情景教学体验的具体策略

1.设置一些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对应的思考

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对一般地理知识的理解仅仅只是通过课本去认识。比如在讲解土地沙漠化时,课本上讲解的主要原因是乱砍滥伐以及过度放牧,而学生理解这些因素还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说明。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对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去理解,比如沙漠化的区域分布规律以及开始时间;人口增长与土地沙漠化的关系;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地理教学中与学生进行讨论的主要内容,由于学生参与了沙漠化的讨论很容易形成良好的教学体验,并且教师与学生在这类问题上也可以展开一定的知识交流,而更为重要的因素在于,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教师可以将地理知识中不同范畴的知识结构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地理知识,以上案例中的沙漠化问题涉及人口、自然、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这三者之前存在的关系也是地理教学中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之一,所以说学生在学习中应很好地将自己的角色融入具体的教学中,以此来提升教学效率。

2.运用多媒体设备

在地理教学中,在讲到山脉和河流的基本概况时,教师如果只是通过课本上的一些介绍去了解这些知识内容显然是无法很好地掌握特定山脉河流的准确信息的,但是在情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具体山脉的卫星图以及俯瞰场景,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山脉河流的走向,还可以提升其对于相关事物的直观感受,这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比如长江的源头以及昆仑山脉的概况,如果教师通过视频展示出这些事物的风貌,那么学生的具体教学体验也会变得更为明显,同时还可以加深其对具体事物的直观感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的来说,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情景体验教学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对具体地理知识的感受程度,并且明确体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将不同范围的地理知识进行联系整合解决一些地理问题,而对于教师而言,这种体验教学的运用刚好可以从侧面加深学生对该阶段地理知识的认知,为学生创造新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篇10

初中的各门学科几乎均是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次序帮助学生强化学习的内容。笔者通过多次的课堂观察,发现很多时候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问题:“低空扫描”形式主义的提问、自问自答不给学生思考空间的提问、惩罚性提问、随意发问等。这些不恰当的提问往往会严重挫伤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如临大敌大气不敢喘担心被老师提问,有的因知道教师不可能问到自己而漫不经心,课堂因此一片沉寂。教师还纳闷,自己的地理课堂怎么会如此低效?学生们怎么不积极参与?要知道,一个好的提问方式,能让学生容易接受,使教学事半功倍。

一、提问应简明扼要,绝不拖泥带水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向学生发问时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绝不是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最好写出详细的课堂教学设计,将需要问的问题写清楚。在提问时可以先给出问题再由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也可以让学生在给定的图形、文字及表格等材料中思考后回答教师展示的问题。教师切忌提问过于烦琐、??嗦,一定要简洁,绝不拖泥带水。

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时,笔者就日常生活中与地球运动相关的现象加以罗列,要求学生思考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现在是白天,10个小时后是什么现象?为何产生该现象?阅读教材中关于天体运动的材料后你有什么感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有哪些?地球公转和自转分别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以上一些问题简明扼要,直接和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对接,在给出学生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探究后学生能够得到大部分答案,学生们在教师简洁的问题指引下顺利达到学习要求,既有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也可以得到一些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获得感”。

二、提问应由浅入深,体现分层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时需要尽量考虑问题的深浅难易程度,适当设置门槛,顺次发问,将学生的思考不断引向深入。若我们不注重提问的层次,把较难的问题先发出则很可能使学生一时难以找到思考的角度从而产生畏难情绪,课堂很可能因此卡壳。

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地图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关于地形的概念,在教师展示了多个关于地形实地照片后要求学生指出地形的不同类型,接下来转入等高线的知识,思考相对高度、不同地形部位的问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参照教材画出不同地形的等高线(教师演示其中一种画法)。若条件允许还可以带领学生或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认识不同地形,对应所学等高线知识。

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由简单到较难、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若教师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很容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受阻,教学节奏很可能被打乱。

三、提问应双方互动,改变传统提问

虽然新课改的热潮还没有退去,但是在很多学校里,教师的教学偏重于传授具体的知识技能而缺少在学生思维习惯、方法、体系、创新、深度、广度上的培养。因此,课堂上大多数是由教师设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完成教学。虽然有的课堂里提倡学生质疑,但是质疑流于形式。通常是在下课前五分钟,教师才象征性地提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深度思考。譬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就《欧洲西部》的导入设计可以通过一组图片(国家分布图、旅游景观图、饮食图等)提问:“结合教材,针对刚才的一组图提出问题。”有的学生提出:“这儿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旅游资源?”有学生问:“当地人正常的饮食习惯受到什么影响?”等。此时,教师的提问实际是为了学生的提问,这种互问能够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可以追问甚至深问。

四、回答后合理点评,注重引导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需要做好点评,尽量寻找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闪光点,注重思维方法和习惯的引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要避免一语带过,轻描淡写的点评,这种“廉价”的点评通常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回答问题的热情。

篇11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1.新课改环境下的地理教学

(1)学生存在的问题。因为中考和高考制度的关系,学生从初中开始就认为地理并不是一门主要的学科,而且随着新课改环境下课本内容的改变,让更多学生找不到正确学习地理的方法,无法掌握方法就意味着成绩无法提升,进而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对地理课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师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环境下,老师还是用之前的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教师不能依然沿用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因为教材的变更,虽然看上去与以往并无差别,但是实际上存在本质的区别,书本上的知识变得简明扼要,但是学习的难度却和原来一样,教师只有掌握新教材的知识内容,找到合适的教学切入点,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否则因为无法把握新教材内容,教学方式单调等问题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学存在的问题。教育的施体和受体都存在一些问题,教育的过程和方式也不能例外。新课程标准的教材更注重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尤其是在地理教学方面,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加入一些实践课和考察课,让书本上所展示的知识都在学生眼前鲜活起来,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也解决了因为课程乏味而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问题。

2.新课改环境下的地理教学策略

(1)让学生成为主体。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大环境下,不能一直沿用教师作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而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这就意味着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和老师互换角色,让学生去体验做老师的感觉。这一过程中学生要进行课程准备,要充分理解自己所要讲解的这一部分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充分而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了。在新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用新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对地理学习和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对地理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不应该生硬地只讲解书本上的内容,而不考虑是否容易理解,所以教师应在备课时查找真实且易于理解的素材,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活跃性。

(2)巧妙改进教学手段。新课程标准改革带来的不仅是教材的改变,也带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它所倡导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教学工具来辅助提高教学的效率。比如,在学习地理时,经常要记得我国很多省的简称以及省会,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省的特点,编一些谐音的歌谣,或者根据当地的情况讲解这些简称和省会背后的故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去联想记忆,而不是仅靠死记硬背去记住知识。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一个省的特点,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对这样的知识有了一个深刻的记忆。

(3)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样的,甚至有的有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的时候因人而异。也许有的学生对某一部分知识有兴趣,所以理解能力很强,这部分知识也学得很好,但对于有的知识,由于觉得枯燥乏味所以完全学不进去,这时就要老师去理解这些学生对待知识的理解方式,找到能被他们所接受的教学和讲解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新课程标准的知识内容中获益。

地理教学贴近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是有的知识领域从未涉足,而这些未知的知识可能恰恰是那些理解起来比较艰难的。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的方向调整自己教学的方式,让他们在学知识的同时能够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教师一定要有准确并且合适的教学思路,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根本上达到新课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 洋.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地理的图像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4(02).

篇12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物理教师只重视对于物理习题的讲解和物理理论知识的灌输.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地解决传统物理教学存在着桎梏,在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地意识到,只有充分地重视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让学生可以通过对于物理实验知识的学习,抛开物理现象的表象,把握住物理实验表象下所具有的内在规律,进而才能有效促进初中生的物理实验能力的稳步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研究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在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研究相应的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探究出有效的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方法,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效率,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物理学习理念和方法,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实践应用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和学生知识体系存在一定的脱节情况截至目前为止,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初中物理教师不够重视对于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这就导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往往存在着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习惯的脱节情况.具体的来说,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考核的内容和物理实验知识并存在着很大的关系,这就导致初中物理教师还没有形成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明确目的,错误地认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就是一个应付上级检查的事情,相应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理念也没有完备的形成.从该问题的核心角度进行考虑,和初中物理教师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初中物理教师没有理解到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要求形成正确的认知分不开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所制定出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脱节情况就逐步地显现出来,这也就导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与此同时,截至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充分地考查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而导致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学习兴趣持续下降,进而影响到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看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还存在着很多区域亟需完善.

2.没有形成高效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截至目前为止,虽然初中物理只进行两年教学,但是,物理成绩仍然在中考中占据了重要角色.与此同时,物理学科所涉及的理论性知识和习题的难度也相对较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初中物理教师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考核要求,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就格外重视学生的物理考试成绩,对于考核不是重头戏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就会采用忽视的态度,这也就导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难以得到有效的研究.与此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师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重视到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的总结研究.

三、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

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地结合初中生的实际特点,以激发学生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索研究物理实验教学为根本目的,来制定出合适的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并在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过程之中贯彻“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精神,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快速提升.例如,可以在进行初中物理“浮力”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地结合学生对于物体的受力情况比较好奇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在水之中悬浮的物体,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让学生进行对浮力问题的深度思考,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偏离教学的中心目标,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进而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物理实验知识的基本运用能力,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升.

2.合理规划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为了保证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的应用效率,在进行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研究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地结合初中物理知识的具体知识点分布构造,进行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首先,要保证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可以合理的串联在一起;其次,要保证物理实验机械内容和教学大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最后,要保证规划好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结构可以有效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在PPT课件上建立一个物理实验的大体的操作示意图,并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对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主体操作步骤研究工作,让学生自己动脑进行对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关键点的分析.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防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死记硬背,又可以保证学生形成对于初中物理实验知识的总体认知,进而有效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结束语

篇13

关键词:初三化学 学习策略 策略训练 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193

本文对江阴市某实验中学初三年级的100名学生进行初三化学(人教版)课程中流行性策略训练的实验探究,为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江阴市某实验中学初中三年级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对他们进行学习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

1.2 研究工具

针对学习策略包含的内容,本研究采用的量表包括实验前、中、后三个方面。实验前包括计划性和准备性两个维度;实验中包括意识性、执行性和方法性三个维度;实验后包含总结性、反馈性和补救性三个维度。其中方法性又包括一般方法、听课方法、预习方法、练习方法以及复习方法等五个亚维度。因此,本量表包括三方面,八个大维度,十二个小维度,并且用SPSS8.0进行全部数据的统计处理,具有高信度、高效度等的优点。

1.3 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法是本次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在具体的实践中又分为准实验法和对比实验法。

2 具体研究过程

2.1 理论模型

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学习的心理特点以及初三化学的教学大纲,对课堂教学实验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设计,采用自评和他评共用的方式,达到促使学生主动运用相关学习策略的实验目的。

2.2 实验中的变量

本实验中的变量包含因变量和自变量两种,其中因变量是本实验研究对象的化学成绩,自变量是研究对象的学习策略训练。

2.3 实验过程

首先,以一个真实实际的化学实验入手,要求研究对象写出解决本实验问题的具体实验设计方案,通过实验设计可以看出学生实验设计的意识以及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要指导研究对象备课,并进行教学自评和互评,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立既稳定又有效的实验策略。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反省的经验交流,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交流找出自己实验中异常现象及错误实验操作的原因,在反省和再修改的基础上写出正确的实验问题解决方案。

3 实验结果

3.1 学习策略的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在准备性、听课方法和预习方法这三个维度上,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并不明显(P>0.05);其他维度实验组的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

3.2 多元回归分析

选取本次研究中学生们的化学实验成绩为因变量,学习策略的各维度为自变量,展开多元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学习策略的各维度特别是计划性、执行性、方法性、反馈性和总结性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水平明显较高。具体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学习策略各维度对学生成绩的标准回归系数(β)和t检验分析结果

4 讨论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学习策略具有很强的可训练性,通过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对学生进行流行性策略训练,就能够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学生解决实验问题的计划性明显增强,实验意识性也更明确,并且能够根据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灵活及时地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解决化学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在实验之后实验组的学生比对照组的学生更加懂得自我反思和经验总结,说明实验组的学生具有更好的学习策略性。本次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法,通过回归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学习策略对学生成绩的重要作用,说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策略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有很大帮助的。

5 总结

本次初三化学(人教版)课程中流行性策略训练的实验探究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更加明确流行性策略训练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性。可以从教与学的方式改革着手,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包括计划能力、准备能力、调控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龚少英.我国学习策略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心理科学,2003,(1).

[2]梁笑桃.对初中化学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思考[J].新课程(教研),2010,(10).

[3]陈灵志.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9,(3).

[4]韩勇.化学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研究”[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6).

篇14

关键词 个案研究 学习策略 听力理解 初级汉语水平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1.1 选题原因

随着汉语国际化的不断推广,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得到深入发展,它的研究重点已经从怎样教转变为怎样学。学习策略的研究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听力理解学习策略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因此,本文拟研究初级汉语水平越南籍留学生汉语听力理解学习策略,希望其结果能为汉语学习者和教师提供一点切实有效的帮助。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初级汉语水平越南籍留学生听力理解策略的研究来探明初级汉语水平越南籍留学生在听汉语时,常常使用什么策略,较少或不使用什么策略;听力理解策略与听力成绩两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听力成绩高的越南籍留学生和听力成绩低的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是否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差异是什么。这对明确初级汉语水平越南籍留学生听力理解策略的共性特点,为教学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发现哪些策略对提高汉语水平更有效,更能帮助学生取得学习良好的效果;取得最好的教学成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3 学习策略的分类

本次研究采用了O’Malley & Chamot(1990)的分类方法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是指通过制定学习与思考计划、监控语言学习过程和评估语言学习结果来协调学习活动。认知策略是指运用于语言学习活动中的技巧或处理语言学习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生词、语法、笔记、推理、联想、预测和依赖母语等方法。情感策略是指学习者管理规范情绪和与他人合作交流来促进学习的方法。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初级汉语水平越南籍留学生,这里的“初级”是指零起点的越南籍留学生。选取来自右江民族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同一个年级、班级,入学成绩相同的2名被试,对其进行为期10个月的跟踪调查。

2.2 研究工具

本文研究工具为初级汉语水平越南籍留学生的听力理解策略访谈提纲、听力理解测试卷和听力理解策略调查问卷(越南语版)。访谈提纲由如何学习汉语听力、如何完成汉语听力理解、遇到了哪些听力难题及其解决途径四个核心内容构成。听力理解测试卷为《新汉语水平考试HSK三级》(样卷)听力部分。听力理解策略调查问卷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三部分,共30题。题目主要来自xford(1990)的SILL(语言学习策略调查表),并采用莱克特的五级量表,要求被试根据自己听力学习时的实际情况,在每道题后的括号内填写1,2,3,4或5。其中,1“表示从来不这样做”,2表示“基本不这样做”,3“表示有时这样做”,4表示“常这样做”,5表示“总是这样做”。

2.3 调查实施

2012年3月-2013年1月期间,每月对10名被试进行一次访谈。2013年1月对被试进行了听力理解测试,之后马上要求被试完成听力理解策略调查问卷(越南语版),并收回测试卷和调查问卷。对访谈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进行定性分析。发放问卷收集到的数据和听力测试成绩,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听力理解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

对听力理解学习策略进行平均数的描述性统计,得出了被试学生使用各类策略的频率。

表1显示,三类策略平均值均在2.5以上,说明这些策略几乎均为学生有时使用的策略,没有学生从不、基本上不使用的策略。认知策略的使用率最高,其次是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排在最后。通过对访谈收集到的数据所进行分析,也得出被试学生在听汉语时,三类策略均被使用。但对三类策略使用的侧重点不同,其顺序为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

3.2 听力理解学习策略和听力成绩的相关分析

为了解听力理解学习策略是否和听力成绩具有相关性,对二者进行了相关分析(见表2)。

统计显示,三类策略均和成绩呈正相关,其中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成绩显著相关。通过访谈收集到的数据显示,被试学生主要采用课堂学习、自学、查词典、听新闻、看影视节目等方式来学习汉语和提高汉语水平。

3.3 听力成绩高的学生和听力成绩低的学生在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差别

对高分被试和低分被试三类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T检验。结果,我们发现成绩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高分组与低分组在元认知学习策略、认知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情感学习策略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通过对访谈数据,我们发现高分学生比低分学生更具有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意识。高分学生对自己的听力学习有一定的计划性,会考虑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便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高分学生和低分学生都经常使用认知学习策略,但侧重点不同。高分学生更多地用到预测、推理、联想和语法策略。低分学生则更多地使用生词策略和依赖母语策略。

4 结论

本次研究表明,初级汉语水平越南籍留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意识不高,特别是是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计划,很少监控、评估自己的听力学习情况。我们知道,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者获得第二语言听力能力具有潜在的作用,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因此,越南籍留学生和从教老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元认知策略中的目标和计划策略,并积极运用到学习和教学活动中。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策略的使用对学习成效具有直接、显著的作用。帮助初级汉语水平越南籍留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认知策略进行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完善,这将会极大地提高其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O’Malley & Chamot,潘裕高译.二语习得中的听力策略[J].国外外语教学,1992(2):16-17.

[2] O’Malley,J.M.Chamot,A.U.and Kupper,L.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pplied Linguistics,1989 V.10:4.

[3] 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23-227.

[4] 文秋芳.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的策略(导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