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筑行业商业模式范文

建筑行业商业模式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5: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建筑行业商业模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建筑行业商业模式

篇1

关键词:购物中心,购物林荫道,体验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商业建筑是现阶段人们物质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商业建筑也经历了从百货市场,超级市场,连锁店到大型商业中心的发展过程,商业中心作为较成熟的新型商业模式,是许多地区目前所追求的最佳商业模式。

1,购物中心的基本概念:

所谓购物中心的概念是从英文单词“mall”翻译而来,“mall”指的是欧美的一种郊区大型娱乐购物中心,跟中国历史上的“瓦肆”类似。特指规模巨大、连成一体、包罗众多专卖店和商铺、集购物、休闲、娱乐、饮食为一体的商业中心或加盖的林荫道商业街。单词的解释原意是“林荫道” ,近代经常与“购物中心”的意义连接起来,引申为“购物林荫道” ,意指在“mall”里肯定有一条或多条步行街,身临其境购物、消费或漫步,犹如在林荫道上闲逛一样舒适和惬意。

2,沈阳星摩尔购物中心的几点分析:

现代人们对于商场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购买商品的场所,更多的是一种茶余饭后的休闲体验场所。人们也渐渐接受了商场成为除去广场外的另一个集会休闲的场所,商场的功能和意义于此同时变得更加复杂。国内的许多新兴商场的建筑形式也渐渐的向购物中心所靠拢,但是始终无法诠释出它的真正含义。不同于单纯集合体的概念,沈阳星摩尔购物中心诠释了“mall”的真正含义,一种惬意的林荫道式的商业步行街式的建筑。

沈阳星摩尔购物中心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北二中路6号,是由国际知名的土耳其商业地产开发商特克莫公司(Turk Mall)以及国际著名综合集团菲巴集团(FIBA Group)联手在中国投资开发的第一个大型项目,总建筑面积为325,716平方米,是以大型综合购物群体为主的集旅游、购物、休闲于一体的大型多功能生活广场。作为大型综合性商业广场,沈阳星摩尔购物中心就如一个微缩版的小型城市。除了一般购物中心常见的设施外,这里还设有室内花园、数码广场以及中式和土耳其式两种完全不同感觉的SPA等。更有特色的是,这里还设立世界各地的特色区,融合各国文化。室内花园、小桥流水等元素应用到了商场的各个环节,让逛街购物像逛花园一样的舒适。

星摩尔购物中心真正的做到了“购物林荫路“的效果。它采用了所谓的“岛式”布置方式设置业态,商铺集合成组团,各组团间相互独立不粘连,由走道和过街天桥相互连接。在首层购物时,相互独立的“岛式”组团好像不同的街道建筑,随处可见的花园,以及为了达到自然通气的效果,在步行街内采用的全透明、自然采光和屋顶开气窗的设计使得人们真的好像置身与城市商业街一般。在上层购物时向下看,被商业组团所分割成的走道好像城镇内的路网,整个商场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小城镇中舒适的生活一样。商铺的排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按功能或者类型统一排布,而是貌似毫无规律的将不同功能的店铺放置在一起,这种毫无规律的打乱并没有显得突兀,在转角处突然出现的休憩咖啡厅或者十分有特色的工艺品木屋真的达到了让人们眼前一亮的效果,好像在旅游小镇一样新奇的体验。

3,总结:

现代社会的人们对于公共建筑更多的要求是在于体验方面。建筑是否给予人们舒适惬意的体验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现在人们评价建筑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商业建筑作为接待大规模人流的场所,应该更加需要重视顾客体验方面的问题。整个商业建筑的模式不可避免的朝情景式体验消费的方向发展。在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购物心情与人们的情感成了决定一个商业建筑是否深得人心的唯一评价条件。新型的商业建筑应该注重商铺与顾客之间的互动,设计一些增加乐趣的“节点”,商铺的排布方式越自然越容易亲近顾客,集中的将同类型的店铺堆积在一起反而会造成顾客的视觉疲劳。新型的商业建筑应该做到更加的人性化,以人为本的顾客体验才是现代商业建筑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过程控制;商业银行;营业费用;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0.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3-0054-02

营业费用(以下简称“费用”)是中国商业银行活性最强、最为可控、也最为敏感的财务资源。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商业银行陆续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加大了对费用监督和内部控制的力度。与此同时,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费用管理方式逐步从粗放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例如:对费用预算主体进行了细分,费用预算的方式逐渐摒弃了先前单一的定额控制方式,对费用的投入产出分析水平有所提高,开始按照成本中心核算费用等。但是,由于受历史因素、管理理念、系统支持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的费用管理方式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费用配置和经营导向不尽吻合,当期费用开支和战略转型没有进行恰当的衔接,存在操之过急、影响主业发展的情况等;费用审批的内部控制还不健全,特别是基层分支机构的费用开支监督权和审批权没有进行有效的分离;费用开支的透明度还不够,存在跑、冒、滴、漏的情况;对费用投入产出的分析还不深入等等。

一、过程控制方法和商业银行费用作业过程分析

过程控制的基本理念是:重视作业环节和日常控制,对影响预定目标的作业过程进行分解,并针对性的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变量进行分析和控制,从而确保目标的实现。借鉴这一理念,商业银行在进行费用时,首先要结合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对费用开支的作业过程进行分解;然后针对每个环节的不同特点,采取分门别类的控制措施。

从现实情况来看,商业银行的费用管理也不外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主要步骤。其中,事前主要是指编制费用预算,保证费用资源的总体配置符合商业银行的总体经营导向;事中主要是指执行费用预算,也就是费用实际开支的过程,这是日常费用管理的着力点,事中管理直接体现了费用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事后主要是指对费用开支结果的考核分析,在这个过程要强化费用管理的约束力,并为后续经营决策提供足够的论证和支持,发挥着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的作用。上述每个步骤又可区分为更为细致的作业环节,针对每个环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便造就了以过程控制为主导的商业银行费用管理模式。

二、构建以过程控制为主导的费用管理方式

(一)强化编制费用预算环节的过程管理

1.编制费用预算时要充分体现经营导向。围绕经营开展费用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业务发展,是费用管理的终极目标。否则,再充足的财务资源,再灵活的管理方式,都无济于事。在这个环节,要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预算主体之间的关系。各经营单位、业务条线、业务品种、员工个人都是费用预算的主体。编制预算时要细化预算单位,把费用资源层层分解到各预算主体,并在相互之间建立良好的对接,避免出现简单的费用切块做法。二是提升盈利能力和战略转型的关系。充分结合自身经营情况,重点鼓励优势业务发展,确保把资源投入到效益好、风险小、发展前景好的业务上,突出业务发展优势,提升盈利能力;适当鼓励战略转型,在保持盈利能力持续提高的前提下构建新的盈利模式,切忌操之过急。这对中小型股份制银行来讲特别重要,要避免盲目扩大对见效慢的个人业务的投入,避免盲目扩大网点布局和增加人员等。三是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的关系。固定费用虽然是刚性支出,但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和变动费用的转换;变动费用可控性强,但是在一定时期内又是相对固定的。

2.实行集体决策、专业人员审核。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是科学决策的表现。对于宝贵的费用资源,在编制费用预算时,更是要实行集体决策、专业人员审核。一方面,编制预算时,应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沟通的顺畅。财务审查委员会牵头负责全行费用预算。具体编制时,先由各业务条线管理部门、经营单位分别结合经营目标编制自身费用预算,上报至上级行财务部门和总行业务条线主管部门;上级行财务部门统筹全行费用预算,报财务审查委员会审议修改后,反馈给业务条线和经营单位。经过层层反复沟通确认后,形成全行费用预算。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预算编制、审核人员的专业能力。

3.采取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在编制费用预算时要对费用的属性进行区分,并分别采取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预算之前已经可以确定具体标准的固定费用(如人工费用、办公用品等),可以采取标准成本法,根据费用事项和预算主体逐项核定费用预算;未来期间预计要发生的固定费用,以及费用项目确定但通常情况下会有小幅变动的,可以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弹性成本法,根据现有标准和预计会发生的小幅变动核定费用预算;而与业务量密切相关的变动费用,可以以经营指标预算为基础,在总结分析历史数据的基础上,采取边际成本控制法,或者根据利润费用率、收入利润率计算费用需求后编制预算。

(二)强化执行费用预算环节的过程管理

1.严把事前审批的关口。事前审批是预算执行的关键环节,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是结合费用性质审批费用。对于已经实行“标准化”管理并纳入费用预算的事项,要严格按照费用预算据实审批;对于采取弹性成本法编制的费用事项,要做好对审批人的逐级授权,规定可以审批的弹性幅度,对于超出弹性幅度的应规定由上级审批人审批。二是要以事前的投入产出分析作为审批费用的依据。特别是对于大金额的单笔支付,应在费用管理办法的层面规定所需提供的投入产出分析报告。有权审批人验证费用申请部门的分析报告后,作为审批费用的直接依据,涉及经营指标变动的,应同步调整经营指标考核指标,做到有承诺、必兑现则奖,有承诺、无兑现则罚。

2.设计合理的审批流程。本环节需要注意的管理方式包括:一是根据费用开支金额进行逐级授权金额,大额变动费用开支实行集体审批;二是审批流程应符合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过程,特别是大额费用开支,要由价值创造各环节的部门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共同参与审批过程,以提升费用开支审批的专业性,促进效益的提高,降低盲目开支的风险;三是要赋予相关成本中心负责人的费用审批、确认权限,让成本中心负责人事前知晓其成本耗费情况,并对计入其成本中心的费用开支充分发表意见;四是上级行要加强对分支机构费用开支的监督力度,借助网上报销系统、网上扫描传真等现代管理方式,上收大额费用开支的审批权,从根本上解决同一分支机构内部审批人权限高于监督者权限的错位监督情况。

3.改进采购方式。对单项大额财务开支,均纳入招投标管理;对于装修类项目,要聘请外部会计事务所进行决算审计;对常规采购,采取了招标确定长期供应商的做法,采购时由双人在长期供应商中三方询价的方法,提高各项开支的透明度,把资源摆布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公开监督,提高其配置的合理性。

4.推行零库存管理。为了杜绝库存环节的成本失控,减少资金占用,建议推行业务用品“零库存”管理的方式。全部业务用品由相关部门按照各部门使用计划集中采购,集中采购的物品不再入库存,而是由供应商打包配送到各使用部门,采购成本直接计入各单位成本中心。这一管理方式可以一举夺得,不但可以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促使各部门充分掌握自身成本耗费情况,主动压缩开支,避免库内消耗;而且可以减轻行政人员的管理库存的压力,提高配送效率。

(三)强化费用考核分析环节的过程管理

1.确保成本中心数据的准确。由于商业银行比一般制造业具有更高的共同成本,如何把这些共同成本准确分摊到相关的部门和产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离不开合理的成本分摊方法和强大的系统支持。只有在全面分析商业银行价值创造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成本动因分析,合理分摊作业成本,才能有效地加强成本投入产出分析。为此,商业银行应合理设置成本中心,做好成本分摊工作,为成本考核提供数据支持。一是成本中心的设置一定要符合部门属性。对于综合性的部门,应根据部门职责进一步细分成本中心,以便成本能够在后续的数据加工过程中可以准确的归集到各预算主体,支撑商业银行对经营部门、业务条线、业务品种和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二是优化财务会计的业务流程,实现内部费用核算系统和核心系统的有效对接,把最基础的单个客户经理、单个客户作为最基层的核算单位,在核算的起点就根据后续分析的需要对每笔业务分别输入不同的业务识别信息,以便于通过后台的分析系统,将其归属到不同的客户经理、客户和业务条线、业务部门,实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有机结合。

2.加强费用考核的力度。对费用投入进行考核,是增强费用预算的约束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费用开支透明度的需要。为此,建议把全部费用开支(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全部纳入对经营主体的考核。其原因在于:(1)直接费用是直接用于经营主体的开支,成本中心对其可以控制,理应纳入其考核。对于擅自超权限开支费用的予以扣减考核利润或者采取其他纪律措施进行惩罚。(2)间接费用有的虽然是业务支撑部门发生的,对经营主体并不可控,但是若将其纳入对应经营部门的考核,则一方面可以全面反映同一个商业银行内部各经营单位真实的成本耗费情况,真实反映其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经营主体对间接费用有足够的认知,提高营销部门对管理支撑部门的监督意识,也提高管理部门的自律意识,从而增加费用开支的透明度。

3.做好费用开支分析。历史数据往往是费用预算的基础,事后的费用开支对后续费用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在此环节,应注意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做好费用预算差异分析,结合预算主体的各项费用预算,逐项计算分析其执行差异,提交决策层参考。二是做好事后多维度的投入产出分析,通过“本量利”分析法,全面深入地分析网点、业务品种、客户的投入产出情况,并作为改进经营管理和调整战略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李蕾.新形势下中国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改进思路[J].华北金融,2008,(9).

[2]钱彤彤.论中国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改进[J].新疆财经,2006,(4).

[3]高雷,宋顺林.公司治理与公司透明度[J].金融研究,2007,(11).

[4]方芳.国有商业银行成本管理模式创新[J].西南金融,2005,(2).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商业建筑;低碳环保

Abstract: green building with energy saving,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the theme, the use of all natural resources to a minimum degree. Based 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s the theme of today,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Commercial building for the mainstream mode today, will be green building techniques of implant. This article take the green commercial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status quo, with green energy-saving build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commercial building the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alue, and found the importance of green building.

Keywords:green building; Commercial buildings;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商品种类的增多和交换的频繁发展,商品建筑的类别也不断增加。商业建筑是社会文化媒介传递的一种形式,是商业文化的一种特别意义上的表征,是以实现商业文化的强势传播途径。绿色节能建筑是遵循气候设计和多种能源节约的基本演绎法,其中包括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建筑规划的分区,平面布局要利于自然通风等。绿色节能建筑是以人文、自然、建筑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天然条件的利用上施以适当的人工手段,创造良好舒适环境的同时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平衡人类向大自然索取以及回报。

一、绿色商业建筑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商业建筑发展较晚且发展缓慢,而早期的绿色建筑只是一味单纯追求建筑的自然特征或是以“绿化”来代替“绿色”这一建筑特性。仅仅是低层次的扩大“绿化”面积增加“绿色”程度,并没有从根本上达到“绿色”的根本意义。

而近年来的商业建筑行业已经开始大范畴的将“绿色建筑”标注成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商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上,往往将商业建筑挂上“低碳环保”、“绿色无污染”的牌子。有关部门对于“绿色建筑”的制定标准和评估尚未有明确的量化规范,加之建筑行业的业内发展日新月异,绿色商业建筑是否是成为通往低碳环保生活的康庄大道。我公司设计主要结合绿色建筑设计的主导理念思想,将商业建筑、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的紧密相关性再次提高。绿色商业建筑的合理布局,对居民生活与城市环境的设计都是息息相关的。

二、绿色商业建筑的优势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综合型与专业的具备、空间秩序的把控、商业模式的布局模式都是绿色商业建筑的优势。

以人为本的商业建筑及其环境创造是将从建筑物的设计构思出发,这也是目前为止检验商业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商业兼职的设计以积极主动的发挥其更多的功能和发现更多的可能性需求为面对,受众群体可从设计者提供的结构设计中发现更多的需求,更多的发现他们的真正需求。商业建筑的便利之处在于成熟商业环境带来的长远发展前景,情景主体体验的营销模式应用,经营特色的鲜明比对,商圈模式互补与项目的定位,在科学合理的铺位划分人流动线的设计。商业建筑群的建设中,大多综合与专业相结合,尤其是一些新兴服务行业的开拓会对商业建筑锦上添花。

在我国传统的空间意识中,对称没、有层次感、发展部分的手法都喜欢赋予戏剧。建筑设计想要拥有强烈的空间秩序,在以人员大量流动为主的商业建筑中,节奏感与街道所保持的统一性会使建筑熠熠生辉。对于传统的陈列布局,哪怕是程式化的经营流程提高,都有利于对受众群体言明。本文中的商业建筑布局点是将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落实到设计本身,在建筑样式上既有机相连,又富于变化,形成建筑景观。

重点利用商业建筑的原有优势,在建筑设计本身加以“绿色”概念,让商业气息与“绿色”概念相互萦绕,按照绿色建筑的设计标准,将绿色技术用于商业建筑中,从根本上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

三、商业建筑中的低碳环保价值

商业建筑中需要向大自然获取和开发巨大的自然资源,而绿色建筑是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如果建筑能够有效的利用自然风险,比如写字楼具有白天集中办公的使用特点,可根据这一特点引进新型冷暖气系统,制冰时间与冰块融化吸热的时间可有序分开,通过管道输送冷暖气体,大大降低了空调的使用频率从而节约用电。在新型商业建筑中,太阳能能够代替部分电能和煤炭为商业建筑供给热水,在采暖、除湿、供电方面都有一定作用。目前因房地产开发占用土地,土地滥用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多数优质土地资源被占用。绿色建筑技术中提倡节约土地资源,优质的粮田更加不能占用。在建筑的设计、创造、施工的过程中,绿色建筑技术杜绝盲目开发,合理的规划建筑用地早已成为绿色建筑的必经之路。

绿色商业建筑的新价值在于脱离传统建筑行业竞争的群体,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进入了行业中的一片新天地。我省多数建筑公司在以绿色经济为前提的背景下将绿色建筑技术融入商业建筑中,对传统的建筑元素进行筛选,缔造出绿色思维,从绿色商业建筑的需求出发,满足社会及广大群众的绿化需求,将低碳环保引入所创造的价值中,树立公司良好的品牌与信誉度,实现价值飞跃。

四、绿色商业建筑的重要性分析

1、绿色建筑技术的广泛应用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宾馆、饭店、写字楼、大中型商城等大量兴建起来,绿色节能技术在商业建筑中推广、使用。目前,我省建筑普遍存在高能耗的问题,例如工业建筑所推广的绿色节能技术是刻不容缓的,尤其是在商业建筑行业,绿色节能技术在商业建筑中的应用是直接影响到民众安全的问题。减少损耗才能迎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措施,推行绿色技术。

绿色节能技术是追求卓越,以最小的能源、资源、环境为代价,获取高校舒适的建筑环境。绿色节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体现出了人与自然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现象,将绿色节能技术应用于建筑行业体现出资源、环境的集成思想。在能源节约,有效利用等方面均有所帮助,在营造一个安全、健康、高效的舒适商业空间。绿色建筑技术为基础,达到琢磨建筑、人、城市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目标。

2、绿色建筑技术的重要意义

绿色建筑设计在我省乃至我国都发展的越来越多,慢慢的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真正理解绿色节能设计技术,而不是简单的将低碳、节能、环保描绘成城堡。绿色建筑技术可在商业建筑中实践到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根本转变在绿色建筑技术的商业模式下实现思想的根本转变,减少建筑施工中的资源消耗与物质排放。

绿色建筑技术需要充分的阳光以及大自然的资源所协作,为受众群体营造一种清新自然舒适环境。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也会因绿色建筑技术有所改善。商业建筑技能经济发挥出良好的局面,对循环经济理论来讲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节约了投资成本,这便是以科学的手段达到理想的效果。设计在商业建筑当中的实现与应用要把资源高消耗、高污染的建筑发展模式转变为生态建筑经济模式,选择减少物质资源消耗的方式,注重以开发新的建设资源来促进建设工程的经济增长。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绿色能源技术在商业建筑中的应用还处于年轻的起步阶段,在商业建筑中运用绿色建筑技术,可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绿色商业建筑中不断完善、更新。绿色节能技术融入商业建筑的思想已经成为一个较好途径,既能够实现与应对社会环境的日趋严重负面影响,还可以对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得到一定的维系。总之,绿色建筑技术植入商业建筑还在摸索与实践中,绿色节能技术的在商业建筑中都的实施与应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

参考文献:

[1]宋建明.探讨绿色节能设计在商业建筑当中的应用[J].文摘周报,2007.(8)

[2]唐卫华,基于“十二五”规划的建筑施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初探[J].建筑经济.2011.(4)

[3]黄庆瑞.全面造价管理与绿色节能设计[J].工程项目管理,2006.(4)

篇4

建筑业在拉动我国经济需求、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2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6.83%,比上年增加0.08个百分点,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位列第5,建筑业支柱产业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不仅体现了行业科技进步的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整个行业的综合实力。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与整个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大量节省资本,提高效率,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入WTO后,我国建筑企业在获得更多国际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着与国外大型工程承包企业的竞争。若想缩小与国外同行的差距,并与国际接轨,我国建筑业迫切需要加快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从建筑行业的管理现状来看,需要用标准化、信息化和企业的党建文化提升建筑业的实力,打造品牌, 这也是江苏如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如云)的使命。

江苏如云成立于2013年1月18日,由南通六建集团、金狐软件及自然人共同投资组建。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拥有3000平方米IDC及办公区域,现有员工100余人,其中85%为本科以上学历,5%为硕士以上学历,2%为博士以上学历。江苏如云还是江苏省信息化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江苏如云公司秉承“扎根如皋,立足江苏,面向全国”的经营思路,坚实“创新、激情、诚信、务实”的企业精神,树立“视员工为企业第一生产力,通过员工对客户的增值服务,确保股东利益的可持续增长,同时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价值观,采用“运用一流的技术、开发一流的产品、提供一流的服务”的管理方针,以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即服务为基石,融合建筑行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引领中国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步入云计算时代为使命,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建筑行业云计算服务商。江苏如云专注于云计算、物联网产业的研究和开发。云计算允许用户通过互联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更高效、更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服务。

江苏如云公司为政府及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云计算不但是多种新技术的结合,更是一种业务模式的创新,用户可通过网络以便利的、按需付费的方式获得高可靠、高扩展的IaaS、PaaS、SaaS服务。

江苏如云IaaS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IT基础设施服务,包括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租赁、灾备、负载均衡、网络加速、综合信息等服务。江苏如云旨在帮助客户快速构建更稳定、安全的应用、存储环境,降低开发运维的难度和整体IT成本,使客户能够更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创新。江苏如云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IaaS服务提供商,成为政府与企业信息化、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聚合者 。

江苏如云计划三年内建成3000平方米绿色数据中心,为如皋市及周边区域软件企业提供平台即服务(PaaS)服务,促进本地软件企业自主创新,为提升如皋市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江苏如云的PaaS产品提供了一个基于云的安全协作式环境,支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更快地进行应用开发、部署和交付。江苏如云的PaaS产品能够支持各行业、各企业、各业务模式的各种应用要求。平台即服务的延伸模式应运而生,它扩展了按需服务,并实现了客户可根据需要自定制应用程序,也是改变应用程序开发的一个途径。

江苏如云融合多年积累的建筑行业信息化先进理念、务实的建筑企业管理经验,推出中国第一个“建筑行业云”服务平台,推动建筑企业管理优化升级,带动建筑行业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同时,江苏如云运用服务企业与政务的经验,依托云计算技术推动商业及社会进步,帮助政府、企业实现更为卓越的创新及运营,为追求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目前,江苏如云自主研发的、服务于建筑行业产业链的建筑行业云管理软件,在市场上深受建筑行业圈内的客户喜爱。江苏如云建筑行业云平台融合管理2.0思想,助力行业生态圈内的企业创新及运营,实现跨行业、跨平台、跨系统的信息化整体协同,整合信息及信息系统,以达到高效的互通互动,打造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社会化、业务活动协同化和建设管理集约化的行业平台。此外,江苏如云的产品依托云计算中心,将行业平台、移动平台、社交平台跨网融合,真正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随需掌握信息并决策的目标。江苏如云的产品对IT资源的集中和整合使用,将减少设备规模,并降低运营成本,让更多的用户从云端以服务的形式按需随选获得资源,将资本费用转变为经营费用,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的效率。江苏如云拥有专业的建筑行业云计算服务经验,可为建筑企业提供成功运营所必需的具有战略洞察力、独特的竞争力、持续增长的执行力和灵活力的服务方案。

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江苏如云把握大数据机遇,助力政府转型,加强监督管理,建立起了创新型、高效、优质、便捷的监督服务平台。

江苏如云将云计算中心建设、运营的经验与如皋本地化的应用需求相结合,打造了“电子政务云”,为如皋市提供一流的超级计算平台、政务信息处理平台、数据存储处理平台,并为如皋及周边区域的各个行业领域、政务信息化和民生改善提供一流的服务。

篇5

这个产品名为“工付宝”,其中一个功能是支付。他们希望围绕建筑劳务供应链需求开发更多服务,比如针对农民工的考勤记录、记账、薪资支付跟踪、金融、生活服务、行业动态等,进而采集用户行为数据,再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控制金融风险、生成用户画像。

他们这么做自有依据。2014年,中国建筑行业总产值为17万亿,建筑工人接近3800万人,工人的薪资发放高达4万亿,劳务成本约占建筑总产值25%,但老旧的商业模式、项目信息不透明、传统的薪资模式是这个行业一直存在的问题。

刘伟斌对此深有体会。他生于1983年,2013年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留学回来后,开始接手父亲的公司成龙建设集团,该公司去年产值40亿元。

接手后,刘伟斌发现集团经营了20年,商业模式与管理模式始终未变。一个建筑项目层级,第一层是项目经理,负责整体项目,包括材料、资金、预算、施工进度计划、人员调配等;第二层是轻包老板,主要承接分包劳务,包括接单、结算、人力资源调配、垫资;第三层是带班,主要来盯现场;最后一层是建筑工人。“这些人是很松散的关系,规模大的有千人以上,规模小的可能就是百人左右。”刘伟斌说。

此外,他发现建筑工程行业里信息高度不对称,整个流程、交易方式、运作方式,甚至是在这个环境当中生存的人,都完全与互联网无关。

发现问题后,该如何寻找切入口?刘伟斌做了很多尝试,包括做社交软件、招聘平台、工伤险,甚至结算等方向,但始终不如人意。

直到遇见麦硕,刘伟斌的探索才柳暗花明。麦硕是国内最早一批进入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人之一,先后担任优酷、新浪视频等互联网企业的高管,创业前最后一份职务是迅雷看看的副总,有丰富的互联网产品、技术和管理经验。

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2015年4月。当时,麦硕也想创业。听完刘伟斌的介绍后,他做了判断:第一,这是一个海量市场,仅劳务薪酬就有4万亿元;第二,这是一个蓝海市场,除了ERP财务管理软件,还没有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进入。

事实上,企业要进入一个新生市场,一定要抓到最关键的流向。建筑市场有三个流向,一是人员的流动,二是物料的流动,三是资金的流动,而资金流是最优先的选择。

建筑市场能抓到的资金流是工人的劳务工资。“劳务工资有两端,一个是B端,可能是项目经理或者轻包老板,另一个是C端,就是工人。施工单位接了业主的项目后,需要先垫资施工,再根据项目进度回款,造成B端永远在垫资,资金压力较大,C端则每天惦记什么时候能发钱,两端都在为钱烦恼。”麦硕对《创业家》记者说。

这看起来是一个有痛点的金融生意,但前提是能不能找到资产方、资金方,以及合适的风控模型。刘伟斌介绍,B端没有太多资产,能抵押的资产就是房和车,但C端的工资是B端来发的。那么,能不能搭建一个支付平台供B和C端使用,通过B端在平台上给C端发工资的数据,倒推出其应收账款数额,根据数额大小,工付宝再给出贷款授信。

这是做好风控的一个重要来源。麦硕介绍,工人每个月只领生活费,生活费是其劳务收入的1/3,劳务收入又是劳务产值的1/4,通过项目的劳务产值就可以推算这个轻包老板到底靠不靠谱。“比如,轻包老板一个月发了20万的薪酬,工付宝给他贷款10万元还是很安全的。”

目前,工付宝提供给B端的借款额度控制在50万到500万之间,首个订单支付工资30笔,总额6万多。对于营利模式,刘伟斌介绍,工付宝做的是资产端,通过核心数据把风控做好后,压缩资金端的成本赚取利差。他还希望未来把C端闲置资金贷款给B端,形成一个闭环。

篇6

尽管用工成本居高不下,但这部分支出却又是必须的,因而只能从其它方面想办法节省开支,尽可能地用减少其它成本来填补人工的高额支出。现实中,各建筑企业都开动脑筋,依据自身特点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以应对不断攀升的人工成本。这些应对措施的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却不能从根本上破解人工成本节节攀升的难题,治标不治本。

工厂化生产是应对人工成本攀升的良药

那么何为治本之策呢?龙信建设集团的答案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向科技要效益,以科学技术应对不断升高的劳动力成本。具体而言,龙信集团采用了代表建筑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工厂化生产方式,这种如同生产汽车一样地将建筑产品进行工厂化的建造方式,不仅大量地减少能源损耗,而且能从根本上解除用工成本持续攀高的忧患。

所谓工厂化生产是指建筑产品的模块化和部品化,即构成建筑物的所有组成部分均可以在工厂里通过信息化、电子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按照设定的工序和流程来制作完成,随后通过运输、现场安装,最终使建筑物实现其使用功能,以人海战术搞建筑施工将逐渐走进死胡同,而那些人员配备较少,以工厂化生产配件、现场装配模式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建筑企业将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生力军。

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在工厂化模式里,如同大大小小的各种配件通过组合装配最终形成一辆完整的汽车一样,建筑物成了一个庞大的通过系统性组装而成的终端产品。建筑业工厂化生产主要是运用自动控制系统和机械化,许多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的人工才能完成的现场建设工作都会由更加自动化的设备依据设定的程序来完成,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较少。这就使建筑企业从根本上摆脱了传统建筑产业模式下对大量人工劳动的严重依赖,让建筑工人(农民工)变成产业工人,也就成为根治日益增长的劳动力成本痼疾的一剂良药。从住宅工厂化十分发达的日本来看,其率先开展工厂化生产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劳动力的不足。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的住宅需求急剧增加,而建筑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明显不足,为了使现场施工简化,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便对住宅实行了部件化、批量化生产。当然,我们这里所谈的工厂化生产也仅针对民用住宅建筑而言,龙信集团当前也只专注于住宅建筑。

龙信集团工厂化生产的路径抉择

龙信建设集团走上工厂化生产之路得益于自己所选择的“客户中心化”商业模式——“两面市场模式”。两面市场是具有龙信特色的商业模式,是指龙信集团根据自己的资源和能力,综合商业群的资源来满足消费者在生活中的理想,同时综合消费群的资源来实现商业界在生意上的意愿,变产品中心化为客户中心化,即了解双方面客户的能力及需求,综合资源分别为双方提供新价值。这是龙信集团应市场的需求,变传统的建筑承包商为综合服务商的智慧抉择。对于龙信集团而言,成为综合服务商的重点就是要打造一个整合资源的平台,即住宅产业化基地。经过不懈努力,龙信集团终于成功申报了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依托产业化基地这个平台,可以通过资源整合,打破设计院只注重设计、建筑承包商仅注重施工、材料供应商仅注重材料设备和部品件供应的概念,从而架起了各产品间沟通的桥梁,增强了相互间的适应能力,突破了行业间较为明显的界限,形成了研发、设计、施工、服务的一体化经营。依托于住宅产业化,龙信集团的工厂化生产也就是在打破行业界限,协调、整合设计、物资、建筑、物业、先进技术等资源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龙信通过工厂化生产缩短了工期、减少了物资成本消耗、增加了效益,也较为轻松地化解了人工成本节节攀升的难题。

龙信的工厂化生产实践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龙信集团已基本上能够实现民用住宅建筑全过程的工厂化生产。龙信在江苏海门市集团总部所在的龙信大厦建立起了住宅产业化基地以满足住宅建设的工厂化生产需要。以该基地工厂化生产为依托的海门龙馨园、南通龙馨园、龙信家园三个共60多万平方米成品住宅小区的开发试点,带来了工程施工本质的变化:产品精度高、工程质量好、施工工期短、无污染、时代感强。通过部品件的工厂化生产,使单一材料的组合发展为不同材质、不同产品的复合集成,多元化组合在工厂完成,减少了现场的组合次数,增强组合体的完整性。装饰施工(龙信建设集团以全装修总承包为经营发展模式)中各种现场免漆饰面工艺从根本上改变了现场油漆作业所带来的有害污染,使工程竣工即刻能使用。不仅如此,原本预计的施工人员已有1/3因过剩被转移到集团所属的其它工地,从而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

目前,集团正在重点进行工厂化生产模式中的PC体系和CSI体系试验。PC体系是以设计为始,从结构入手,构建新型的结构体系,让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包括成品、半成品实行后场化、工厂化生产制作,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多层建筑不再采用传统的砖混结构而选取预制框架结构,高层及小高层建筑的框架设计成剪力墙或钢结构。CSI体系是将住宅的结构支撑体和内填充体完全分离的一种全新的住宅建筑体系。解决了传统住宅寿命短、耗能大、质量通病严重以及二次装修严重浪费等问题。CSI住宅外部结构支撑体采用高耐久性材料以延长使用寿命,并预留空间使隔断墙与各种管线自由分布。土建施工时厨房、卫生间、内隔墙不定位,住户可根据需要随意安放。CSI住宅内部填充体主要包括内隔墙及装修、整体卫浴、整体厨房、门窗、架空层、套内设备管线等部分,具有可变性。这些部品真正实现了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保证了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并且减少了现场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工成本。

工厂化生产亟需解决的问题

工厂化生产不仅是解决人工成本不断升高的有效途径,而且代表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是大势所趋,是建筑企业转型升级、走质量效益之路的必然选择。然而,现实中,我国建筑行业的工厂化生产推进依然艰难,一些阻碍其发展的突出问题尤需早日解决。

标准化问题。目前,我国对住宅产品、设备和设施开发、生产和安装方面缺少统一的标准。尤其是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建筑部品标准不一致,导致各部品件、各个建设环节的不相衔接,无法在更大规模和更广层面上推进工厂化生产。在发达国家,住宅的各个部分都有通用部品。仅就日本而言,其住宅部件标准化程度极高,有齐全、规范的住宅建筑标准,建房时从设计开始就采用标准化设计,产品生产时也使用统一的产品标准,因此建房使用部件组装应用十分普及。我国要想与这些国家尽快缩小差距,就必须把标准化问题早日解决。

生产设备落后,技术装备率低。技术装备是科学技术应用的载体,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而众多的建筑企业进行工厂化生产的设备较为落后,也难以在国内市场上寻找到先进精良的技术装备。因而,要想企业拥有重大专用技术设备、特种专用机具,就必须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借鉴和利用制造业的成果和经验,并发展自己的专有技术和设备,同时加强与制造行业间的横向联系,尤其鼓励大型制造企业加入到工厂化生产设备的研发中来。

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要想工厂化生产在全行业内蓬勃发展起来,就必须有一大批懂技术、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当中坚力量。而现状是,这样的人员严重地缺乏。因而,必须要加大相关人员的培养力度。

篇7

一、矩阵分析法概述

矩阵分析法就是以矩阵的形式列举出企业所面临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与自身内部条件,然后进行知己知彼的分析,制定出若干个可行性的财务战略方案,最后通过定量化的方法选择出一个切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的最优方案。外部因素评价矩阵是对企业的生存环境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找出关键外部因素,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求出企业的总得分,以此评价企业的应变能力。内部因素评价矩阵按照同样的步骤对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弱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根据得分情况判断企业的竞争实力。SWOT矩阵是在外部因素评价矩阵与内部因素评价矩阵列举出关键外部内素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分别将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内部弱点与外部机会、内部优势与外部威胁、内部弱点与外部威胁相结合,得出SO战略(发挥优势,利用机会)、WO战略(利用机会,克服弱点)、ST战略(利用优势,回避威胁)和WT战略(克服弱点,回避威胁)。SWOT分析的目的在于产生可行的备选战略,而不是选择或确定最佳战略,并不是所有在SWOT矩阵中得出的战略都要实施。

二、建筑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

(一)外部因素。1.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正处于全面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投资这架“马车”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全社会每年超过50%的固定资产投资通过建筑业转化成为新的生产能力和使用价值。因此,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向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10多个区域经济规划推出与实施的情况下,建筑业的行业规模仍将不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环境改造、能源建设市场等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2.行业分割、地方保护阻碍了全国性建筑市场的形成。我国建筑业长期沿袭旧的管理机制,国家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方政府均有相应的建设管理部门、建筑企业,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盛行,统一的大市场管理模式和体制远未形成。3.行业集中度低,建筑业产业运行低效。据统计,2013年我国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79528家,大量规模和实力相近的企业,其业务领域趋同,企业之间更多的是越来越激烈的价格竞争,建筑业市场带资、压价、拖欠工程款现象仍然屡见不鲜。恶性竞争造成了建筑企业的“优不胜、劣不败”局面。(二)内部因素。1.在经营理念上,重发展规模轻发展质量。很多大型企业管理层把企业收益的快速增长作为最重要的工作目标,把争夺承揽数量视为头等大事,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研究如何使企业营销收入不断增加、业务领域不断拓展,为了扩大企业规模不惜采取超低报价等手段,其后果是企业经营生产规模上去了,但效益水平没有得到同步提升。这种粗放性的经营方式导致财务战略制订偏重投资规模、忽视投资质量,多以自有资金和举借外债方式来维持企业运营,资金结构不甚合理、现金流动不畅,财务资源配置没有得到优化。2.在管理模式上,企业规模较大但商业模式单一。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大型建筑企业的规模也迅速扩大,总体上,由于我国建筑业产业链被割裂为设计、施工、管理等不同层面上,不同产业链相互渗透存在诸多壁垒。而建筑企业基本集中在施工层面上,具有完整价值链能力的企业屈指可数,导致商业模式单一。大部分建筑企业仍然挣扎在业主招标、企业投标、砍价杀价、企业中标、项目实施,最终项目微利、甚至亏损的商业模式中。3.在人力资源上,人才总量大但高端人才不足。大型建筑企业人力资源较为丰富,工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较高,人才质量不断提高。但是高层次人才相对较乏,围绕企业自身专业优势的核心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还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创新。4.在内控建设上,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许多建筑企业内部结构松散,缺乏凝聚力,企业财务管理上过度分权,未达到系统化、一体化的高度,不少建筑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未构建整体的企业财务战略和财务监督体系,难以有效编制全面预算和进行财务分析,难以从企业整体发展的高度来统一开展筹资和投资活动。5.在资金融通上,自有资金短缺、筹资渠道单一。拖欠工程款或支付比例偏低,是建筑行业普遍问题。工程款拖欠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持续增加,企业经常性现金流短缺。除部分上市公司外,我国建筑企业筹资渠道单一,基本集中在银行贷款上,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成本。(三)矩阵分析法在财务战略制定中的应用。为配合企业总体战略,建筑企业财务战略的重点应分为两部分:一是以发展为中心,主要帮助达成战略发展计划;二是以利润为中心,主要支持实施战略运营计划。制订内容是要将企业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相结合,对企业的资金筹措、投放目标、渠道、结构、方式等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谋划,从资金上确保企业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在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上,有了SWOT矩阵分析的结果,就可应用定量化矩阵进行筛选,确定最佳财务战略方案。应用定量化矩阵时,需对投资战略、融资战略和股利分配战略分别进行分析。

作者:严春燕 单位:山东水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毕玮.财务战略矩阵模型在公司中的应用探讨———以某机械装备制造公司为例[J].中国总会计师,2014(6).

篇8

关键词:金融平台 商业模式 政策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在无数案例中看到了商业模式的威力及其孕育的惊人创造力。目前,中国企业正处于转型与升级的紧要关口,商业模式创新已被赋予更多的期待。对于目标客户为中小型节能企业的低碳产业园区而言,经历着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余波未平、以及新一轮全球经济衰退的双重考验,传统而单一的发展模式压力重重。因此,搭建金融平台以优化商业模式刻不容缓。

一、低碳产业园区经营现状及困惑

(一)节能环保企业普遍表现为实力偏弱的小微企业

截至2009年,我国专业从事节能服务的企业约有400余家,但资本金过亿元的不超过10家,且大多只能提供单一技术的节能改造服务,尚无法上升到国际大公司所提供的总体解决方案层面。同时,由于节能环保行业集中度较低,竞争非常充分。如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前三名企业行业集中度仅为6%;垃圾焚烧发电日处理能力过万吨的企业仅5家,行业集中度不足8%。而发达国家的这组数字分别为40%和30%左右。因此,低碳产业园集聚的节能环保企业普遍实力偏弱。

(二)低碳产业园的运营模式基本表现为传统商业模式

目前低碳产业园的建设招商模式基本表现为:融资——建设——销售回款。虽然经过几年的开拓积累,已形成一定规模。然而,当宏观经济发生变化以及货币政策收紧时,园区项目显著表现为建设期融资难度较大、销售回款期收款压力巨大,整体表现为资金压力较大、盈利能力偏弱,难以实现企业快速的滚动式发展。虽然企业一方面加强工程管理以期加快建设进度、降低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开辟各种渠道进行多种形式招商、加快资金回笼。然而,在始终无法解决企业自身盈利增长点以及客户作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情况下,这些传统的管理办法在强大的经济环境面前收效甚微。

(三)困惑:如何破解低碳产业园的发展瓶颈并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从小微节能环保产业的融资需求出发,现有金融机构对于低碳园区及相关产业缺乏对应的金融产品及政策,所谓“绿色信贷”之类的行业信贷多停留于概念阶段。从低碳产业园的运营融资环境而言,国家在信贷行业分类中往往将低碳园区建设类的节能建筑行业视同于房地产。因此,当国家实施房地产信贷政策紧缩时,经营低碳产业园区的企业融资环境比较艰难。在不改变商业模式的情况下,资金问题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

二、困惑背后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低碳产业园的发展模式一直在探索中不断前进,融资渠道和办法也在不断扩展,然而目前尚不能较好地解决产业园自身以及入园节能环保企业的融资发展需求,尚不能有效地集合金融力量助推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主要原因如下:

(一)从低碳产业园自身而言,未形成系统的创新融资模式

1、企业重视主业经营发展的同时,尚未充分运用资本运作及投资类相关手段,以期与主业形成良性互动

在全民PE的大环境下,没有资本运作类项目为主业输送超额利润及现金流,则主业本身的积累是长期而缓慢的,快速发展的目标也较难以实现。当融资环境恶化而规模扩张机遇来临之时,该问题表现得尤其突出。

2、企业对金融工具的运用比较单一和零散,未能形成系统及合力

目前企业无论对自身融资的需求、还是对园区内客户的融资需求,往往应用的都是单一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并且由于金融服务几乎完全依赖于银行,因此融资渠道单一及融资风险较大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二)从融资大环境而言,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足

1、园区内小企业客户在银行信贷融资中始终处于弱势,该问题的突出表现直接影响了销售回款的资金流及经营业绩

实践表明,虽然各大银行纷纷成立了中小企业业务部力推小企业贷款,然而在整体银根紧缩的现实面前,小企业始终很难抢到贷款额度。何况大量中小企业并不能完全满足银行传统的贷款条件模式、或者无法承受颇费时日的银行审批流程。

2、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创新动力不足,另一方面雄厚的民间资本暗潮涌动

对传统金融机构而言,金融创新在现有体制下始终是难点,并且缺乏内生性动力,所谓金融创新往往停留在“换汤不换药”的阶段,甚至只是简单的名称变更。而对民间资本而言,逐利和创新是其显著特点。在房地产业遭遇长期坚定调控的大背景下、以及“国进民退”等制度性壁垒的确立,直接导致民间投资领域匮乏,进而导致民营资本去产业化,并在逐利本性驱动下直逼金融灰色领域。于是,民间高利贷狂欢、影子银行膨胀、承兑汇票迷局扩散,等等。以温州为典型的金融乱象时时浮出水面。在这冰火两重天的背景之下,如何弥补传统金融机构的创新不足、如何聚集并引导民间资本的合理投向,是有效集合金融力量的关键问题。

三、关于搭建金融平台优化商业模式的探讨

针对产业园经营现状及目前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围绕搭建金融平台助推商业模式优化的课题,相关政策建议探讨如下:

(一)国家层面

建议国家应从战略高度细分传统金融机构中的客户行业分类,将节能园区类的节能建筑行业从房地产行业大类中划分出来,与节能服务行业、环保行业等一并归为享受优先、优惠政策的国家鼓励性行业,以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战略配套。同时应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针对节能环保行业在金融产品创新、担保形式多样、审批手续简化等方面提供适合行业特点的创新,并且,在机制上和考核上为金融机构注入动力。此外,国家还应积极引导民间资本的金融投资热情,规范其渠道及方式,以成为国家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也利于成为企业金融平台建设的生力军。比如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鼓励及业务逐步放开的政策,需进一步深化并加快发展的速度。

(二)企业层面

建议企业应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金融平台建设对于优化商业模式的助力功能,并且作为长期的战略布局进行筹办运营。目前国内不少大型企业集团纷纷构建这样的金融体系,作为节能行业这类急需创新力的朝阳产业而言,尽早的搭建平台将为企业的商业竞争增添有利的砝码。

(三)金融平台打造建议

1、提供组织制度及人才保障,在战略规划、风险控制、专业水准等方面重点关注

从大型集团搭建金融平台的经验表明,这一系统工程的打造不可操之过急,只有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认真布局,并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则这一系统创新工程才有可能循序渐进地逐步推进。

2、打造丰富产品池,汇集国家金融产品及民间资本资源

金融平台的内容之一是汇集各种可操作的金融产品资源。经过专业性筛选后纳入体系的产品可涵盖适合中小企业的各类传统信贷产品,还可包括信托、债券、基金等等。同时,还可通过打造IT平台,借力将产品池以市场细分的定位进行推广,以实现“有限客户”的“无限化”。

3、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尝试以小贷公司为核心,以发展的眼光打造金融上下游产业链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准金融机构,经过几年试行以来正迎来逐步开放的政策。浙江省作为全国率先的试点,在2011年11月颁布的最新文件中,已明确鼓励小贷公司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当小贷公司逐步获取相应政策后,产品池中的金融产品则可望顺利融入公司业务),同时明确指出发展一批优质小额贷款公司获取金融牌照,甚至鼓励有条件的小贷公司通过上市进入资本市场。因此,虽然小贷公司的组建和运行比较复杂,规范性条款颇多,行业洗牌和竞争也比较激烈,同时还与政府的支持力度密切相关,但其从实质上实现了规范民间资本合法投资的功能,是符合国家政策及金融布局引导方向的。对于公司涉足金融领域也具有战略意义。此外,以小贷公司为核心,自然派生出的金融上下游产业链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4、打造金融产业链上游业务——金融咨询及管理咨询服务类业务,增强园区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在节能园区规划的配套服务中,金融服务本就是吸引客户、体现差异化的园区核心竞争力之一。在实践过程中,园区组织的银企业务洽谈会等金融服务取得了客户良好的反响,只是未能形成体系。因此,结合小贷公司进行金融平台的打造将整体提升服务内涵,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在条件成熟时也可适时策划为低碳产业园新的利润增长点。

5、打造金融产业链下游业务——集聚优质的投资孵化类项目,集聚多种形式的资本运作类项目资源

篇9

【关键词】低碳建筑;能效;建筑企业;能耗;低碳经济

一、低碳建筑的概念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在中国,低碳建筑思想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已写进国家的发展规划中。欧洲近年流行的“被动节能建筑”可以在几乎不利用人工能源的基础上,依然能够使室内能源供应达到人类正常生活需要。这在奥地利、德国等国家,已经成为现实。低碳建筑受到市场的认可是指日可待,没有绿色低碳内容的项目终要被市场淘汰,而积极筹划运营开发的低碳项目将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

二、为什么要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低碳建筑

伴随着城市化高峰的到来,建筑能耗的比重越来越大,并成为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建筑物所涉及二氧化碳的排放,不仅包括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还包括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从建筑行业的产业链条来看,要实现从高能耗发展方式向低碳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抓住低碳建筑的开发、建设和推广等环节。从长远发展来看,低碳建筑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将逐步获得市场的认可。低碳建筑蕴藏着许多节约能源、节约资金、创造工作机会的经济效益之外,低碳建筑是构建未来低碳生活方式的必经途径。

毫无疑问,建筑行业必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模式,直接或者间接地降低能源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成为低碳经济时代的中流砥柱。因此,推广绿色建筑,实现节能发展,刻不容缓。

三、我国低碳建筑发展现状

低碳建筑是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低碳建筑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理念和象征。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工业的模式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和重污染,这种模式使我们不堪重负,同时也给全人类构成了极大的生活压力。和世界其他的国家相比,尽管我们以牺牲大量的资源为代价,那么在城市化进程推进过程中,建筑行业在未来会超越工业、交通等部门而处于社会能源消耗的首位。

在中国,目前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左右,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这个比例将迅速扩大。中国目前每年新增建筑面积为20亿平方米,高楼大厦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这些建筑大多数都没有采用节能设计,现有的建筑也没有开始节能改造。比原有的建筑还复杂的设计和材料,例如不通风的房型、导热系数极大的落地窗、外飘窗等都成为了流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攀升,建筑总耗能总量大增,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我国房地产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今天的30%。住宅建设也是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户,目前住宅建设工业化程度低,施工仍以现场手工式操作为主,生产效率低,并造成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产业的集约化程度,降低能耗、物耗水平,促进住宅建设整体水平提高。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终端能源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并且上升势头迅猛,如果不加以节制,按照目前的发展,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达到我们难以承受的程度。

四、发达国家低碳建筑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建筑业发达。目前在全球提倡低碳环保的大背景下,推行节能住宅,是欧美国家当前推行城市低碳化的一大热点。

英国政府在推动建筑节能方面可谓是下足了功夫。首先,是公共建筑。从08年起要求将博物馆、展览馆和政府办公大楼等大型建筑的能耗情况张榜公布,以推动社会力量加强监督,促进全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其次,在个人家庭住宅建筑节能方面,规定新建筑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光照、风力等各方面的节能问题,开工前必须有获得当地政府批准的建筑能耗分析报告,否则将被拒绝施工建造。同样,德国也规定,消费者在购买或租赁房屋时,建筑商必须出示一份“能耗证明”,告知消费者该住宅每年的能耗。

美国大力实施绿色经济复苏方案,主要涉及六大绿色基础设施领域,尤其是在目前形势严峻的建筑和制造业部门的关键性领域。比如翻新建筑物,以提高能源效率,通过投资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战略创造大量的工作机会。同时,美国环保局也对有利于节能的建筑材料授予“能源之星”标志。美国采购法规定,政府必须采购有认证标志的产品。

日本的具体做法是创设住宅领跑者计划的制度。制定“低碳化住宅建设标准”并且要求开放商实施。这些标准包括采用高效率节能的住宅装修设备,利用太阳能发电和地热的标准和数值目标,安装可以显示并掌握电和煤气的消费量的系统设备,以及根据“人体传感器”管理并控制家庭照明系统的标准设备。修改住宅贷款减税条例,对节能型住宅实行税制上的优惠。

五、我国建筑业发展低碳建筑的方法与策略

1.建筑设计上

在建筑的设计理念上,必须树立低碳意识。在建筑施工设计图纸上、方案中,屋顶、外立面、楼内的照明、供暖、甚至楼外的绿地都要尽量考虑到低碳。必须达到我国工程建筑环保标准,在建筑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逐步提高这个标准。

2.建筑企业经营上

建筑企业应当形成低碳思维,从更广阔的角度看,中国建筑企业为已经到来的低碳经济时代,需要用低碳思维重新考虑企业的生存和竞争力的问题,包括怎么应对未来更加严厉的环保和碳排放的政策法规要求,怎么应对未来产业内部低碳的标准,怎样应对未来消费者对低碳住宅和服务的购买倾向。一旦建筑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对建筑行业企业有低碳方面的要求,那么建筑企业必须从战略上调整其商业模式运作。

3.经济政策上

国家应该对符合低碳建筑标准的建筑工程,给予在税收上和政策的扶持,鼓励建筑企业推广并发展。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评价体系和推广方面,在政策和税收上鼓励还是要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与实际,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具体的低碳评价体系和政策。

篇10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重要性;要点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行业也随之发展迅速。但是,在这些工程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问题,特别是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建筑行业的质量检测在建筑行业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人们的人身安全。工程的质量检测需要建筑行业的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否则建筑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而就目前来看,各建筑质检部分存在很多问题。安全第一是建筑行业首先应该遵循的基本宗旨。人类发展建筑行业,改造自然环境就是想要拥有更好的生活,因而,安全问题必须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排除在质量检测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是解决质检问题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建筑投入使用后没过多久就出现了裂缝,路面也经常出现断裂,这些都是因为在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时存在的不足造成的。为防止这类问题更多的涌现,保障居民的居住环境,建筑工程的质检必须得到重视。

1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现状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工程施工选择材料时,经常向有特殊关系的人员购买,从而忽视了对材料质量的检测,导致工程的建筑原料存在很大问题。对于这个方面,应该按照标准的商业模式来购买建筑材料。第二,在选择施工队伍时,特别是一些需要外包的小工程,应该对其进行严格的要求,选择专业水平高的建筑公司,不能因为亲缘或者为了节省施工费用,而忽视了对其专业性的要求。第三,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施工中要注意对周边环境的维护。第四,质量检测时检测手段不规范也会引起很多问题,很多建筑企业一味追求工程的按时交工,在施工时,把提高施工速度当作重点,因此,忽视了对质量的要求。第五,样品选择的真实性,检测单位在样品取样时,没有按照样品取样的相关规定,经常存在一袋水泥陪半袋涂料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检测结果不能够准确的判定产品质量。

2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所需要的投资较大,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影响较大,而且和各行业都有联系。建筑工程的质量好坏关系到人们的人身安全。在展开各部分的工程建设时,我们经常会听说一些地方在施工中出现了问题,造成了跨楼塌桥的现象,近年来由于地震频发而导致的建筑倒塌人员伤亡现象,也都是因为建筑在使用时,没有达到基本的检测标准,即使是基数较低的小型地震也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另外,在接到关于工程质量问题的投诉、举报时,相关部分会让质监部门到现场进行调查取证,与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研究探讨,并通过对建筑进行质量检测来判定工程的质量。因此,质检工作在工程的质量检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建筑工程质检的要点

3.1 重视工程质检,强化对建筑企业的领导

建筑工程的领导者决定着整个工程的方方面面,他们自身的素质水平决定着工程是否能够圆满的完成。而对于建筑企业领导的监管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领导是整个企业的最高领导者,有权对所有决定提出裁决,他们的决定关系到上上下下的利益,因此,领导之间的相互监督非常重要,他们的领导方案决定着整个企业的发展和整个建筑行业的前景。因此,领导对质检工作的重视能够推动之间工作的进度,他们在实施相关的决议时,对质检工作的重视程度决定着整个工程最终是否能够圆满的完成。因此,应该加强建筑行业个领导的领导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于质量检测工程的重视,激励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良好运转。

3.2 企业内部对于工程质检的监管

工程的质量好坏决定建筑工程最终能否顺利的交工,而且也关系到公司各个部门的利益,因此,建筑行业对工程质量的监管非常重视。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工程能够顺利的完成: 对于工程的施工单位,应该建立一套具体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对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的机械设备、建筑工人、施工方法、建筑材料的选择、施工环境等因素的管理,加强对于工程施工中各方面的控制。对于质检人员,应该加强对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技术水平的管理和培训。检测人员是建筑工程检测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是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最终进行者,加强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才能够保障监测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另外,建筑公司可以对施工质量的检测采取责任制的手段,强任务分配给个人,提高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实现工程检测工作的规范化监管。

3.3 加强质监部门和施工企业各部门的协调沟通

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部分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他需要公司各个部门的共同配合及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首先,项目企业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对于工程的质量检测的重要作用,对于出现的质量检测方面的管理问题,应该各方面协调解决,保障质检工作顺利的完成。其次,应该创新建筑质量检测的新模式,做好质量监测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从体系、人事、技术等各方面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建筑之间的管理。最后,监理部门应当发挥其对质检的技术监理。做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主要工作,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建筑工程质检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监理权利和义务。

3.4 对建筑质检的技术支持

建筑行业的工程质量检测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才能够达到对建筑的质量控制目的。在对建筑的主体进行检测时,由于以往技术落后,在混凝土的强度检测、钢筋的配置参数、建筑原料中氯离子的含量等检测中,这些主要因素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检测,而且,检测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当对建筑主体也产生了很大的破坏。提高对工程质检的技术支持,可以大大的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减少对于建筑主体的破环程度。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决定建筑工程的一切,它的形成是一个系统性的有序的过程。涉及到建设部门、监理部门、勘察设计部门、以及施工部门的各项工作。只有各部门之间协同工作,才能够打造出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当前我国政策在不断的变化,建筑行业在公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我国的建筑工程师也在建筑规模和建筑速度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质监部门作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更应该做好各部门的协同工作,较强队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管理,为人们提供更为安全舒适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梁卫. 提高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的策略探析[J]. 企业技术开发.2011( 16) .

篇11

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是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暖的又一个重要时刻,对中国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契机,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的最佳战略机遇期。低碳建筑是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低碳建筑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理念和象征。所谓低碳建筑,是指在建设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使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在中国,目前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左右,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这个比例将迅速扩大。中国目前每年新增建筑面积为20亿平方米,高楼大厦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这些建筑大多数都没有采用节能设计,现有的建筑也没有开始节能改造。比原有的建筑还复杂的设计和材料,例如不通风的房型、导热系数极大的落地窗、外飘窗等都成为了流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攀升,建筑总耗能总量大增,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我国房地产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今天的30%。住宅建设也是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户,目前住宅建设工业化程度低,施工仍以现场手工式操作为主,生产效率低,并造成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产业的集约化程度,降低能耗、物耗水平,促进住宅建设整体水平提高。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可减排30―50%的温室气体。

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终端能源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并且上升势头迅猛,如果不加以节制,按照目前的发展,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达到我们难以承受的程度。

二、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低碳建筑的必要性

伴随着城市化高峰的到来,建筑能耗的比重越来越大,并成为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建筑物所涉及二氧化碳的排放,不仅包括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还包括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从建筑行业的产业链条来看,要实现从高能耗发展方式向低碳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抓住低碳建筑的开发、建设和推广等环节。从长远发展来看,低碳建筑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将逐步获得市场的认可。低碳建筑蕴藏着许多节约能源、节约资金、创造工作机会的经济效益之外,低碳建筑是构建未来低碳生活方式的必经途径。

毫无疑问,建筑行业必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模式,直接或者间接地降低能源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成为低碳经济时代的中流砥柱。因此,推广绿色建筑,实现节能发展,刻不容缓。

三、发达国家低碳建筑发展现状

英国政府在推动建筑节能方面可谓是下足了功夫。首先,是公共建筑。从08年起要求将博物馆、展览馆和政府办公大楼等大型建筑的能耗情况张榜公布,以推动社会力量加强监督,促进全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其次,在个人家庭住宅建筑节能方面,规定新建筑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光照、风力等各方面的节能问题,开工前必须有获得当地政府批准的建筑能耗分析报告,否则将被拒绝施工建造。同样,德国也规定,消费者在购买或租赁房屋时,建筑商必须出示一份“能耗证明”,告知消费者该住宅每年的能耗。

美国大力实施绿色经济复苏方案,主要涉及六大绿色基础设施领域,尤其是在目前形势严峻的建筑和制造业部门的关键性领域。比如翻新建筑物,以提高能源效率,通过投资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战略创造大量的工作机会。制定“低碳化住宅建设标准”并且要求开发商实施。这些标准包括采用高效率节能的住宅装修设备,利用太阳能发电和地热的标准和数值目标,安装可以显示并掌握电和煤气的消费量的系统设备,以及根据“人体传感器”管理并控制家庭照明系统的标准设备。修改住宅贷款减税条例,对节能型住宅实行税制上的优惠。

四、我国建筑业发展低碳建筑的方法与策略

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建筑的先进经验,本人认为,中国发展低碳建筑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筑设计上

在建筑的设计理念上,必须树立低碳意识。在建筑施工设计图纸上、方案中,屋顶、外立面、楼内的照明、供暖、甚至楼外的绿地都要尽量考虑到低碳。必须达到我国工程建筑环保标准,在建筑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逐步提高这个标准。如果在设计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楼的楼间建立风力发电设备,以保证楼宇内的照明等基本用电自给自足。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全部通过地源热泵实现,并充分利用太阳能。

2、建筑企业经营上

建筑企业应当形成低碳思维,从更广阔的角度看,中国建筑企业为已经到来的低碳经济时代,需要用低碳思维重新考虑企业的生存和竞争力的问题,包括怎么应对未来更加严厉的环保和碳排放的政策法规要求,怎么应对未来产业内部低碳的标准,怎样应对未来消费者对低碳住宅和服务的购买倾向。一旦建筑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对建筑行业企业有低碳方面的要求,那么建筑企业必须从战略上调整其商业模式运作。比如万科地产在低碳发展、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的研究与实践,部分体现了推进低碳工业化住宅和精装修方面,以实际项目为原型建立实验楼,并最终推广至实际的工程项目。房地产开发商是建筑产业群的整合核心,像万科这样的开发商具有对这个行业很强的影响力,对其他建筑企业来说,万科的举动也起到了一个警示作用。

3、经济政策上

篇12

在近日召开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上,国务院总理表示,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致力于集约、低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镇化。并建议中欧双方要加强在绿色建筑、智能城市和交通等领域合作。此外,发改委主任也表示,中国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是智能、绿色、低碳。据统计,到2015年,全球绿色建筑市场总投资额将达到1200亿至1450亿美元。

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建筑既可以提高建筑舒适度和管理效率,又兼顾了节能减排需求,近几年在新建建筑中占比不断提高。短期来看,公共建筑对智能化管理和节能需求更迫切,是行业发展主要推动力。据机构测算,目前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渗透率仅为17%,按照欧美60%的渗透率水平计算,到2020年公共建筑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200亿元。

2014年的国办1号文件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发展超过10亿平方米的绿色建筑,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并明确对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补贴,星级越高,补贴越多。如果实现上述推广目标,到2015年末,我国的绿色建筑将占全球绿色建筑的一半以上,绿色建筑将承担起全国减少碳排放主力军的作用。

市场广大 助推智慧园区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建筑能耗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7%,在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9%均属于高耗能建筑,按照国际经验和我国目前建筑用能水平发展预测,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将达到35%左右,或将超越工业用能,成为用能的第一领域。

就在日前,国务院还转发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

巨大的市场也让国内本土智能化企业竞争激烈,像施耐德、西门子这些外资亦纷纷进人建筑节能智能化市场。国内的企业则开始考虑建筑智能及节能服务贯穿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前期设计、施工一直到建筑投用后的运营维护,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模式以及长期运营维护、风险控制管理的能力,这样有利于智慧园区的健康发展。

系统解决方案完善建筑节能产业

从智慧城市评价的指标体系中,可以看到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提出了高要求。低碳园区除了要求将城市生活智能化、便利化之外,如何可持续发展也是关键问题,越来越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智慧城市、园区建设要走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线。这方面,建筑节能受到了市场关注,成为了智慧城市、园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要做到“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下降50%”。而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要求更高,要做到“采暖或空调能耗不高于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面对这样的节能标准,当前建筑业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有问题了。当前建筑业是将设计、施工、运营分别交给设计院、工程商、物业管理单位,而智能化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供配电系统又分别交给不同的设计和施工单位。分散开来,就很难达到国家要求的建筑节能要求。如此一来,就需要建筑节能解决方案服务商来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达实智能提供的“一个目标、两项认证、三大系统”的建筑节能整体解决方案,就满足这些需求。具体说,就是以建筑节能为目标,为用户提供国际及国内两项绿色建筑认证咨询服务,并围绕智能化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供配电系统三大建筑能耗系统提供设计、建设及运营管理服务。同时,他们还为用户配套融资服务,并承担运营维护责任。另外,他们在合同条款中,和用户约定能效保证条款。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能效保证型合同能源管理方案,以此帮助用户实现建筑机电设备全范围及全生命周期节能。

建筑节能提升智慧园区竞争力

篇13

继上海站(11月20日)、北京站(11月27日)、深圳站(12月5日)的成功举办后,广州站是2014年第15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的最后一站,也是规模最大的一个站,分了A、B两场。广州站吸引了更多的行业人士参加,A、B场人气完全爆满。对于这次的峰会,同样以“如何抓住智慧城市建设大潮中的机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和企业与个人创富”等展开内容,从而成为了智能建筑、智能家居、安防、照明、系统集成等行业人士非常关注的话题。

在本次展会上,吸引了智能建筑行业各大系统的知名品牌,包括美国西蒙、德特威勒、邦奇、罗格朗、Tridium、施耐德电气、河东电子、太川、视得安罗格朗、清华同方、罗森伯格、新和创、广东泛达、同方泰德、麦驰、英飞拓、美电贝尔等到现场参展。同时,更邀请了品牌的代表发表演讲,以及接受媒体采访。代表们在采访间根据媒体的提问,并结合市场和行业的实际状况,以及公司的综合实力、新产品的技术等进行逐一回应,给予了现场媒体一份满意的答案。

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历经15年的发展,每年一度的报告与演讲主题都侧重分享智能建筑行业技术与产品创新,无论是行业专家报告、还是品牌厂商的技术演讲,都围绕着技术创新、产品创造、商业变革主线向观众传达新的理念,2014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广州站亦是如此。智能建筑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为传统的建筑技术注入了全新的内涵,其为之相配套的产品设备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千家网作为智能建筑行业第一媒体平台,经过十多年来的积累和不断地自我优化,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俨然已经成为下一年智能建筑行业市场的风向标!。

01 SIM2在穗家庭影院新机NER03

继今年9月美国CEDIA展之后,SIM2选择在广州音响唱片展上首次2015年新品,同时也高调宣布2015年为SIM2成立20周年庆,会有更多惊喜带给大家。SIM2总裁CINI先生表示,一直以来SIM2的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升品质及技术来满足客户对解决方案、质量和表现力的需求。家庭影院对于SIM2来说不仅是商业目的,更多是对其注入的感情所在,也是公司最初创建的根本。在过去的20年,SIM2在市场上推出了很多创新产品,从传奇的HT200到更先进的HT380、HT3000,直至单片DLP产品中出色的NER01和NER02。NER03则是一款融合了LED光源与单片DLP技术的崭新之作,采用了目前最稳定的PureLED技术,带来目前最高的亮度、最宽广的色域(高达135%NTSC模式),还内置最新的视频处理技术以及时尚典雅的外形设计。另外,NER03使用了一款具有较大缩放比的镜头,同时能够实现镜头水平及垂直位移功能,这将会对安装更加方便简单,预计将于2015年3月在中国上市。

02 金柏电子Primare PRE60/A60旗舰新品

2014年11月27日,金柏电子有限公司在广州东方宾馆举办Primare PRE60/A60旗舰前后级功放新品会。在会当天,主办方邀请了国内多个主流IT/影音媒体共同参与活动,并特别邀请了Primare公司的销售与市场经理Siemen Algra先生到场为大家担任新品特性介绍工作。

据Siemen Algra介绍,PRE60/A60不仅追求无妥协,还追求多功能性和高效能。其中,PRE60前置放大器在设计上集合了D/A转换、流媒体和前置放大器于一身。数字部分可通过蓝牙、USB界面、S/PDIF、光纤以及网络接口输入数字音频信号。同时,D/A转换部分还支持DSD音乐档案的播放。模拟放大部分则采用分立元件制作且为全平衡放大,而信号传输以最短路径方式设计,以减少信号在传输过程当中的损失。同时,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全部独立供电,可减少相互间的干扰,并专门订制了超低噪音的变压器作供电。不仅这样,为了方便用家使用,Primare制定了专用的App来控制PRE60。

在A60后级方面,采用开关电源和D类放大线路。A60的最大特色就是采用PFC电源技术和第七代UPFC技术,不仅高效、低失真、低噪音,还能在输出大功率的情况下缩小功放体积。A60的输出功率为250Wx2(8欧姆),驱动绝大部分的音箱都没有问题。

在会结束后,Siemen Algra还邀请在场媒体一同体验PRE60/A60的声音。现场驱动的音箱为KEF Reference 5。从现场所重播的声音效果来看,PRE60/A60的声音细腻、温暖、自然,而且干净、速度叉快,完全就是一种Hi-End级的声音。

05 INESA高清激光电视“智”胜传统电视市场

中国第一家消费电子生产商仪电电子,近期重磅推出全球首台3D智能激光电视――INESA智能激光电视,旗帜鲜明地展开了对电视显示技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超大屏影院级电视将从此走向千家万户。据介绍,激光电视具备激光显像光源,采用超短焦技术,只需要距离墙面不到42cm的空间便可投射出100英寸以上的显示画面,让超大屏幕显示进入20平方米客厅变成了现实。它克服了人眼长时间观看CRT、液晶电视直射发光源造成的不适感,用户看到的是屏幕的反射光线,而且因配备无源仿生屏幕,不受环境光限制,可全天候观看。与传统家庭投影需要吊装施工相比,它安装简单,无需布线;在观看距离方面,85英寸超大屏幕电视收视距离要6米以上,而它的最佳观看距离在4米左右,并且具备智能电视系统,这都是传统家用投影无法实现的。因此,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需要有新的显像技术的出现。而激光技术的问世攻克了以上难题,成为继黑白、彩色CRT和液晶平板之后,全球第四代显示技术。

06 哈曼音乐畅想之旅Open Your Music

2014年哈曼中国“音乐畅想之旅Open Your Music"全国路演活动火热进行中,活动为期3个月,覆盖全国13个城市的核心商务区域及高校,共计100多场。所有巡展经过城市的音乐爱好者和发烧友都可来现场视听试戴现场展出的JBL、AKG、Harman/Kardon音响及耳机产品,感受其经典时尚的设计和惊艳的绝佳音质。

12月18日,广州达宝大厦的路演隆重开幕,此次活动的主角是Yurbuds运动耳机,为此,在活动现场,哈曼还为观众设置了充满音乐的趣味甩头活动,让大家体验真正运动中的耳机使用感,每场活动都会为挑战成功的观众送上全新的Yurbuds耳机。Yurbuds采用独特的旋锁技术可有效地将耳机牢固贴服在耳朵内,让用家尽情地享受运动音乐最具韵律的!此次“音乐畅想之旅Open Your Music”巡展云集了众多设计大奖传奇之作,包括Harman/Kardon Sabre 35、NOVA音乐珍珠、Voyager音乐飞碟、SOHO耳机等。

07 百里登带来秋季新品出新意

在广州国际音响唱片展开幕前夕,律动影音中国大酒店率先举办“2014年Paradigm百里登秋冬新品会”。来自全国部分地区三十多家经销商代表及多家媒体应邀参加。律动影音总经理郏众海先生为三款全新型号:Prestige“威望”系列、Millenia LP挂墙扬声器、Soundscape“声霸”系统揭幕并作演示;百里登集团亚太区高级总监蔡哲宇先生也受邀来到了会现场,为Paradigm 2015年新品上市预告。DolbyAtoms杜比全景声、智能无线家影佳音系统、全新加强版和精英版系列定制安装音响、新参考系列Reference Series极品影院等新型产品,将会在2015年陆续。

08 秀于外而蕴于内雅马哈HI-Fi产品S2100系列鉴赏会

一年一度的“2014广州国际音响唱片展”上,来自日本的著名音响品牌YAMAHA(雅马哈)隆重举行了一场以“秀于外而蕴于内”为主题的Hi-Fi新品S2100系列鉴赏会。《家庭影院技术》及“影音中国”应邀参加本次活动,鉴赏会现场亲身感受到S2100系列出色的声音表现能力,对于YAMAHA重现完美音乐的不懈追求更是击节赞赏

YAMAHA推出全新立体声音响S2100系列,它是S2000系列的全新升级,包括立体声放大器A-S2100和SACD/CD播放机CD-S2100,外型都参考了YAMAHA早年经典的音响设计,当然内在却是全新技术配置了。继承旗舰S3000系列的音质和尖端技术,S2100系列在创造卓越音质的新型“高保真”组件的过程中应运而生(这些组件只有世界顶级的乐器生产商雅马哈才能创造出来)。在本次鉴赏会中,可以近距离欣赏到了这套系统所创造出来的完美音乐感。

09 Vivitek(丽讯)"V影院”3D数字影院新概念

一年一度的音像界盛事广州国际音响唱片展在广州东方宾馆隆重举行,来自全球数百家著名的视听品牌及优秀商云集展会,展示最新的高清影音视听设备.台达旗下的投影品牌Vivitek(丽讯)在展会首日针对家用投影机产品线,隆重了全新“V影院”概念,受到了众多媒体、业内人士和现场观众的广泛关注。

继去年在展会上了多款家用投影机新品后,VMtek(丽讯)今年再次联合中国区家用投影机总商网庭影音机构推出了全新的“V影院”系列投影解决方案,使得VMtek(丽讯)家用机产品线更加丰富和立体。在“V影院”会现场,网庭影音机构董事长张庆红先生首先向在座的媒体朋友介绍了“V影院”这个全新的概念,他表示“V影院”与传统家庭影院最大的区别就是打破了传统投影厂商对于家用高清产品的用户定义,将过去的“家庭影院”只局限于个人用户的概念扩展为“个人家庭”及“中小数字商业影院”范围,不仅满足了个人家庭用户,也同时为国内中小型商业数字影院经营者提供了各类具备高性价比的投影解决方案。

10 迎来十周年生日

2014年度十大发烧唱片榜颁奖典礼盛大举行

由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2014年度十大发烧唱片榜颁奖典礼于2014年12月14日在广东星海音乐厅隆重举行,这是音乐、音响界每年一度的盛事,立足于推动中国音乐、录音作品走向世界,让中外音乐人相互学习、交流,让大众更好地了解世界音乐文化。作品的评选,依―贯的宗旨,以唱片的“音乐艺术表现、创新音乐元素、录音制作水平”为基础,综合音乐作品创作、演唱演奏水平、录音艺术品位等,评选出2014年度十大发烧唱片奖作品及各单项奖专辑。获得第十届2014年度十大发烧唱片榜“十大发烧唱片奖”的作品有10个专辑,分别是:《满D.圆号专辑》、《低音C的诱惑.王晰》、《二十三岁的泳叹调,李黎》、《李小沛.录音作品珍藏.续》、《想要跟你飞.费玉清》、《独弦.雷滢》、《一个人旅行.曹芙嘉>、《李沛小提琴专辑》、《桃花源.腾格尔》、《岭南半新旧.广东民族乐团.指挥:张列》。值得一提的是,颁奖典礼上采用了力高音响所提供的Hi-End发烧级音响设备对部分获奖曲目进行回放,出色的声音表现让在场听众拍手称赞。

篇14

作为国内黑色金属流通领域最大的综合服务商,五矿发展(600058.SH)在行业低迷期选择了拥抱互联网,主动踏进并不熟悉的线上丛林。

这家公司最近在股价上并没有太多强劲的表现,但是其基本面却发生了变化:其一,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达2032.59亿元,同时实现全年大幅盈利;其二,适应市场变化,创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服务平台――鑫益联。

互联网浪潮袭来,已有很多实体企业进行主动变革,而五矿发展的线上战略又是怎样进行的?进军线上,是否有利可图?其建立电商的商业逻辑是怎样的?

钢铁“缓冲区”

曾几何时,钢厂处于一个非常强势的地位,贸易商如果要从钢厂拿到货,必须先交保证金,还要签订采购的长期协议,明确规定每年向钢厂的采购额度,如果购货不足,达不到协议量就要扣除保证金。

彼时的钢贸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尽管提前全额付款,但是钢厂仍旧会借助优势地位对贸易商百般刁难。比如:控制发货节奏,控制商品种类。

随着市场的变化,现在钢厂很难再要求贸易商全额预付,也很难再要求签订长期协议。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五矿发展董事长姚子平将钢贸定义为市场的“缓冲区”。

“甚至有些钢厂要求与我们合作销售,也就是货物先放在五矿这,不用付全款,等卖完之后再根据盈利状况来分享盈利、风险共担。”姚子平对《英才》记者说,这是五矿发展预付款项数额减少的原因。

2012年华东地区出现了“爆仓”事件,对于存货的控制引起了钢贸商的重视。

“过去,这种存货风险主要体现在冒领、重复质押等方面,这几年,五矿发展加大了工程钢材的配供。”姚子平讲。

所谓工程钢材配供,就是将钢材直接供货给建筑施工工地。由于建筑行业对钢材需求规模大,因此要求配供企业在全国有较多的仓库,较为雄厚的资金支持,以便于大型建筑企业采购,同时降低成本。这些单位对钢材的品质、企业的资金实力要求比较高,自然愿意与五矿这样的企业合作。

大型建筑企业在全国各地都有项目,五矿发展具备强大的采购、物流和资金等多种给予配供能力支持。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加了存货周转,使得库存风险降低。这对大型建筑企业非常有吸引力,此项业务发展很快。

但与此同时,五矿发展应收账款剧烈增加。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下游业主是甲方,建筑企业是乙方,而建筑企业对五矿发展来说又是甲方,五矿发展是乙方。

“由于建筑行业有工程垫资开工的普遍特性,所以五矿发展的赊销比较多。”姚子平解释称,“这几年我们的预付降下来、应收上来,和业务模式转变有直接关系。这是一种主动变化,不是被动‘挨打’。我们有心理预期。而且我们赊销的对象是中建、中铁建、中交建等中字头的大型国有建筑单位,五矿发展对应收款有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

对于民营企业,五矿发展也找到了规避风险的方法,那就是要求私营企业主以个人名义承担连带责任。

五矿发展还借助信保公司的力量应对应收风险。公司每年都要花费一定的信用保险费用,如果出现违约,信保公司会核定额度,进行赔付。信保公司并不是孤立的,其与银行体系相连,一旦违约,企业就会进入信保公司的黑名单,这从根本上杜绝了企业主动违约的可能性。

挺进线上

短期看,钢贸赊销的模式不会变化。五矿发展需要有更好的商业模式。

“电商和物流体系的结合再辅之以金融服务体系,就可以一定程度解决这个问题。”姚子平对《英才》记者说。

2014年5月20日,由中国五矿打造,以钢铁产品为突破口的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鑫益联正式商用,全年计划完成交易额100万吨。

其实,中国五矿尝试电商平台早有苗头。2010年,中国五矿制定新的发展战略,规划了五矿发展电商发展的路径,2012年成立中国钢铁流通E联盟,2013年中国五矿推出电商平台,2014年正式商用。“上线后前两个月的交易量就达到了40多万吨。这是实实在在的数据,没有任何水分。”五矿发展副总经理、电商平台主管喻恩刚对《英才》记者表示。

对于鑫益联的电商模式,有市场分析认为其类似于淘宝,亦有分析认为其更像是大宗商品界的京东商城,因为五矿发展有自己的仓储物流。

而喻恩刚给出的答案是――更像天猫。因为鑫益联的卖方并非只有五矿发展一家,而是所有通过审核的钢厂、钢贸企业,这一点并不是京东的主要模式,而天猫似乎更与这一点相吻合。

对大宗商品电商来说,仓储物流至关重要。而在短时间内建立如此庞大的大宗商品仓储物流体系,还不现实。

姚子平给《英才》记者举了个例子:以钢材为例,物流体系的配套建设投入是一个非常大的数量级,一个仓储物流园的投资就要将近十亿元,全国要建立庞大数量的网点才能实现24小时配送服务。

于是整合就变成了必然的选择。中国五矿采取了行业联盟的形式,由五矿发展牵头引领,由鑫益联对进盟的仓库进行数码仓改造。

鑫益联特有的数码仓挂牌销售模式,要求货主必须先将货物运进联盟里的数码仓。数码仓的仓储管理系统与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具有视频监控等相关技术手段,加之现场驻守的监查,货物一旦入库,电脑就能够即时显示,卖家才能顺利挂单,锁定货物,为现货交易打下了基础,同时也锁定了风险。

与此同时,数码仓还要接受三级监管,分别是监管总部的稽查、监管大区的巡查和现场驻守的监查。

之所以这么注重数码仓的真实可靠,因为这是仓单融资和订单融资的基础。

当货物进入数码仓之后,卖家在鑫益联平台上挂单,但是挂单之后并不能保证马上成交,对于卖家来说会有资金周转的问题。此时,真实的仓储体系便提供了融资的可能。

“银行通过鑫益联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货物的品种、规格和数量,然后乘以即时的成交价,这笔货物的价值就出来了。以此来作为折现基础,自动支付到卖家账户。卖家轻松实现仓储质押和资金的融通。”姚子平对《英才》记者描述。

银行方面对这种有实物质押的形式非常欢迎,鑫益联通过数码仓可以轻松实现产业与金融的对接。

目前鑫益联需要以各种形式增加各地数码仓的数量。除了自建,加盟是最主要的方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