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区经济前景范文

社区经济前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5: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社区经济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社区经济前景

篇1

一、社区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不同规模、不同档次的住宅小区层出不穷,居民也出现多元性,许多原来的“单位人”如今变成了“社区人”。而维持整个城市正常运转的数以万计的外来流动务工人员的生活和管理问题,因人口老龄化而带来的一部分离、退休人员和独生子女的生活问题,大批因经济转轨而纳入社会保障救助体系的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的管理问题,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落实与实施问题等等,都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以往以区、街道为组织的管理体制对许多工作已无法进行管理,更落实不到基层和居民身上。近年来,经过尝试和探索,许多城市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社区建设这一行之有效的做法。因为,把社区建设好了,不仅可以使广大居民在生活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得到满足,而且,在健康娱乐和社会治安等万面也可以满足需求。可以说,社区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必然产物,搞好社区经济建设好处多多。

二、发展社区经济前景广阔

2005年国家14个部委在联合提交的《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文件中指出:社区服务的宗旨在于为民解愁,为国分忧,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使社区居民生活事有所便、难有所帮、居有所安、闲有所乐。一部分经济学专家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将重点发展五大服务产业,即旅游业、物业管理业、社区服务业、教育培训产业和文化产业。社区服务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便民利民是它生存的基础。而这反过来又为它营造了足够大的发展空间,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一部分社会调查中得到证实。《经济日报》2005年上半年刊登报道:有经济工作者调查证实,64%的城市居民需要社区服务中的家政服务,50%的居民认为车辆寄存有待重视,18%的居民需要出租生活用品、物品等服务,62%的居民需要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电风扇等家用电器的维修,42%的居民需要自行车、钟表、照相机等日用品的机械修理。还有42%的居民需要学习微机操作、书法绘画和烹调等。由此可见,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越来越渴望在家门口就能直接享受到更多、更便利的服务。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于服务性商品的吸纳性已越来越强,可以说提供多少就能消化多少。社区经济的特点决定着它是一种关联带动能力较强的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发展前景是最好的。同时,社区经济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也不是很高,劳动强度相对较小,需要的投资也不多,可以说,它正适合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资金不足、下岗失业而导致劳动力资源过剩的现状。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当前社区经济还处在较低的层面上,如,一些较大型的连锁超市、销售公司等还没能走进社区,集约化经营水平更是远远不够,商业覆盖区域也跟不上社区建设日益扩张的步伐,这种现状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从发展的眼光看,社区必须邀请那些大型从事社会服务的企业广泛参与进来,通过大型企业资金、技术的投入,扶持社区兴建超市、连锁店、专卖店、代销等,并且,发展“名、特、精”小商店,甚至可以兴建信息互联网络,开展电子商务等。当然,随着社区建设规模的扩大,金融、教育、IT、健身休闲场所、影剧院等也要走入社区。这些企业进入社区后,社区经济一定会迅速地发展起来。

从发达地区发展社区经济的经验看,有四种经营形式比较适合我省的社区服务业发展:一是统一经营型。对社区基础较好,社区干部擅长经营的,可由社区服务站统一经营或承包经营,利润定额并按比例上缴。二是资产租赁型。把街道和社区闲置的房屋或开发的服务基地租赁给经营者开办服务业,企业实行自负盈亏,街道只收取租金。三是统分结合型。社区实行统一管理,企业自负盈亏,税费由社区管理组织代收代缴,社区适当分得一些手续费用。四是完全自负盈亏型。社区对企业扶持多,但基本上不要任何回报,社区手握服务及收费标准,任由企业自己发展。但是,不管哪种经营形式,都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围绕社区居民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以及文化、体育、娱乐等,突出服务业的“小、全、快、优、廉”的特征,广开经营门路,这样,就能不断拓展发展的空间。

三、社区经济应该纳入有序的轨道

社区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经营方式。发展社区经济应防止出现两种倾向:

第一,要防止出现挂靠现象。由于社区经济是个新生事物,服务业又是微利经营,所以,与办理个体工商执照相比,办理社区服务证可以省去很多前置审批环节,而且缴费也较低,这就使得很多不属于社区服务范畴的经营户想方设法济身其中,通过挂靠社区这一途径,捞取“社区服务证”带来的部分非法“实惠”。一些街道、居委会也将此作为创收的来源,只要缴费就给办理“社区服务证”,这样做的结果是无原则地扩大了“服务”范围,出现了“挂羊头、卖狗肉”现象,造成一部分国家税收流失,损害了守法经营者的利益,造成不公平竞争,进而,扰乱了市场经济和税收秩序,长此下去,会严重影响社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篇2

【关键词】 居住区;景观设计;空间环境

一、现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景观设计尺度不宜人

小区景观的设计在图纸上往往表现的美妙绝伦,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

2.重平面忽视立体

如果只重视平面景观的规划设计,忽略了立体,那么这也是有缺陷的设计,合理的景观规划应摒弃华而不实的绿化面积,应以满足功能为基础,与平面布局有机结合,设计中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必要的可进行人为塑造)。乔灌木、建筑小品、花架立体绿化等来塑造立体效果。大片绿地则可利用成片乔灌木、竹林等来塑造,立面设计也应考虑到动态透视效果,以取得移步换景的良好效果。

3.绿地成为观赏景观

按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小区中必须考虑留有一定的绿地面积,开发商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在绿地率和绿化率等文字上大做文章,用绿地率代替绿化率误导消费者,片面地追求绿地面积,大种草皮,没有树木,可以节约用地,可以降低成本。草地上禁止入内,本来可以游憩的草坪却成了只能观赏的景色,失去了绿化的本质意义。

二、改善的措施

1.景观开放式设计

小区的景观设计必须要结合小区周围环境的特点,突破传统围墙式设计,涉及更大范围的设计领域。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考虑其设计,并时常以普通游览者的身份和视觉角度来审视和修改自己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才能具有和谐之美。

2.重视人文气息的培养

现在居民在选择自己的居住环境时,不仅考虑硬件设施而且还要考虑具有良好的人文气息。

3.小区景观设计应该赋予居民参与的权利

在小区环境设计时应该主动邀请小区居民参与设计,听取意见,不但可以集思广益,有利于获得更好的设计方案,更重要的是加强小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更加热爱小区,自觉维护小区的环境,有利于小区的长期管理和发展。

三、趋势

1.注重空间形态的变化

(1)高程变化。居住区的高程变化可以产生有趣的景观效果,甚至在立体层次上更为丰富。对于原有地形就有高程变化的基地,需要在规划中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对于较为平坦的基地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土方调配,有意识地在高程上寻求一些突破。

(2)节点处理。整个居住区户外环境应通过网络步行系统进行划分,在住宅出入口、会所周围以及主要组团内部形成规模不一的“节点”区域,为交通组织、公共交往和休闲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这是户外环境中被使用频率最高的地段,所以与居住区中的其它空间相比,“节点”的景观处理会更加精细。

(3)道路景观。居住区的交通系统是车行系统和绿色步行系统的叠加,呈网络状分布。从美学角度说,与直线形道路相比,曲线形道路所呈现的是不对称的画面构图,随着视点的移动,景观逐渐展现,更具含蓄美。

2.注重景观的“时间性”设计

绿化以常绿为主,增大乔木种植数量,特选常绿大树冠香樟为骨干树,辅以灌木花卉坪翠竹。在植物选择上注重其观赏性、多样性和地域适应性,尽量考虑到花期交错、四季连续的品种搭配,形成层次感丰富、高低错落、色彩纷呈的绿化景观,满足不同季节都有景可观的要求。

3.注重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均能享受这些共享资源;其次要营造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具有归属感的良好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4.注重环境景观的文化性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区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设计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与文化的延续性。

篇3

关键词:消防车取水口,消防车取水井,消防用水量,虹吸。

1.前言

在当前建筑给排水设计中,消防给水的设计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一项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消防给水设计部分往往占了相当部分的比例,因此解决好消防给水问题是建筑给排水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一个环节。消防车取水井作为消防给水的一个设施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常常会碰到,本人就以工程设计中的心得,谈一谈消防车取水井的设计。

篇4

关键词:社区 经济体制 信任机制

一、引言

当前各国的经济体制主要由市场和政府这两大组织形式构成,不论是市场还是政府,对经济的作用是显而易见。市场通过自发的交易来协调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通过价格信号来协调人们的逐利行为从而使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而政府则是通过其拥有的合法的强制力来对经济进行调控,配置资源。有些商品如国防,监狱,道路等是无法通过市场来提供的,只有通过政府通过税收来提供。

而经济学界对经济体制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市场作用和政府功能的研究上。不论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还是凯恩斯的政府干预,不论是以哈耶克、弗里德曼、卢卡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者所主张的自由化、强调市场自由、反对政府对经济的任何形式的干预,还是以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学者以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为前提,提出市场往往会出现失灵需要政府力量进行调控的主张。这些研究虽然对市场和政府的侧重点不同,但是仍然只是局限在市场和政府这一二元经济体制中。

当前经济学界对社区经济的研究相当少,其作为发展经济学的前沿研究也就在速水佑次郎和神门善久的《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有过相对系统的论述。在世界各国的实际经济活动中,社区经济仍然没有得到重视。而社区经济对于市场和政府的补充作用是明显,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助力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将强对社区经济这块领域的研究,从而为各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二、社区的界定

由于当前社区经济仍属于发展经济学的前沿性问题,对其研究的深度广度都还不够,对其定义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在Ron Shaffer, Steven C. Deller, David W. Marcouiller的著作Community Economics: linking theory and practice中对社区的界定则是:社区它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个多方面的组织,它并不局限于解决贫困问题,也不是工业招聘的同义词。社区与市场和政府两大经济组织体不同,它并不旨在利用资源以攫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社区提倡合力克服危机,并且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它的核心主旨是全面参与解决失业、贫困、环境退化以及社会控制力丧失等问题。

在速水佑次郎和神门善久的《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对社区做了一个抽象的定义:社区经济是在相互影响密切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信任联系在一起的一组人。从理论上讲它可以是一个家庭,也可以是一个村庄部落、工作场所、母校、教堂或是消遣俱乐部,甚至可以是一个国家或是整个地球。社区是在加强人际关系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引导社区成员自愿合作的组织,它是在协商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来实现劳动分工和资源分配的。

三、社区经济体制的相对优越性

我们通过博弈论中简单的囚徒困境模型来展开论述。

图1中我们假设的是两家进行一次易的企业(甲和乙)采用的两个战略(即合作与违约)的损益矩阵。在矩阵的每个单元格中,上行的是甲企业的损益,下行的是乙企业的损益。如过甲企业和乙企业都选择合作,那么他们都能获得3单位的利润。如果甲企业和乙企业都选择违约,那么他们将获得-2单位的利润(即亏损2单位)。如果有一方选择合作,另一方选择违约,则选择合作的一方获得-5单位的利润(即损失5单位),选择违约的一方获得5单位的利润。我们现在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若乙企业先选择合作,那么对于甲企业来说选择违约策略是占优策略,因为此时甲企业能获得5单位的利润而继续合作只能获得3单位的利润;若乙企业先选择违约,那么甲企业肯定是选择违约策略,因为此时违约所造成的损失是2单位而继续合作则是损失5单位。同理,如果甲企业先行选择,乙企业也会做出上述策略。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甲企业和乙企业都见选择违约,每家企业都遭受2单位的损失,尽管双方合作会给每家企业带来3单位的利润。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在缺乏充分信任和信息的市场中,要建立起合作关系是相当困难的,这就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那么单纯的市场体制作用和政府体制作用能否解决这个信任问题呢?从理论上说是完全可以的,但是所花费的成本是巨大的。我们从市场机制作用来看,一般都是通过签订书面协议来规避违约,达成合作。如果书面协议中能够很详尽的规定出各个细节问题,同时在发生违约时可以向法院等第三方请求调解,那么可以防止上述困境的发生。但是一般来说,影响交易的因素很多是偶然的,而“有限理性”的人类是不能事先对所有的偶然性事件都作出相应的对策和书面协定[1]。特别是对于技术上相对复杂的新产品来说,研发过程中的偶然性更大,根本无法作出全面而详尽的书面协议。因此单纯通过市场体制是很难克服上述困境的。

我们再从政府机制作用来看,一般通过法院等司法机关来严厉打击违约行为,从而克服上述困境,使交易双方达成合作。但是这看着可行的行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又是困难重重。首先,立法就如同上述签订书面协议一样无法达到全面而详尽的程度。其次,第三方调解,特别是正式的法院程序调解所要花费的成本是巨大的。而在发展中国家,其交易一般都是小规模的,所涉及的金额一般较小。因此通过法律手段来调解显然是不合适的。

显然,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无法很好的解决上述的囚徒困境。但是,通过社区机制却可以很好的解决。如果甲企业和乙企业是同一个社区内部的,由于社区是一组相互影响密切的人所构成,他们之间容易产生信任机制,因此也就不存在主观的违约风险。当发生突发偶然情况时,甲乙企业也会如实的重新谈判,以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如果甲企业在某一社区内部而乙企业则在另外一个社区内部,那么由于社区内部的成员是信息共享的,甲乙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对方企业以前同本社区其他成员的交易情况来分析是否与其交易。也就是说此时的社区机制将上述简单的一次性囚徒困境改变成为一个随机结束的重复博弈模式:第一阶段采取合作策略,在第t阶段,如果前t-1阶段的结果都是(合作,合作)的,则继续采用合作策略,否则就停止交易。通过社区机制,这前t-1阶段的结果完全可以通过本社区内的其他成员提供的信息来确定。速水佑次郎曾指出“从道德感情和风险两方面来看,那些基于信任而从交易中受益的人不愿和他所知道的曾经背叛过其商业伙伴的人打交道。在人们相互联系密切、信息高度分享的紧密的小心社区里,这种被社会轻蔑和排斥的成本将会特别大。对社区的社会约束力的担心越强,同一社区成员间确立的承兑合约的惯例就越稳固。如果特定个人间的相互信任因此被提升为一种社会的道德规范,就可以大大节约交易成本。”[2]

六、总结

社区经济体制作为一个古老的形式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以至于当前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仍然是少之又少的。然而,社区在共享信息、构建信任机制方面的作用却是显著的。社区经济体制对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经济体制的补充作用也是令人瞩目的。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本国独特的文化和社会传统寻找一个社区、市场和政府连接的契合点,从而是本国的经济得到长足而稳定的发展。

注释:

[1]Williamson, O.E.(1975), Market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 A Study in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l Organizations(New York: Free Press)

[2]速水佑次郎 神门善久,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参考文献:

[1]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发展经济学――从贫苦到富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迈克尔P.托达罗,斯蒂芬C.史密斯.发展经济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

[3]罗伯特.帕特南.独自打保龄――美国社区的衰落与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

[4]谢识予.经济博弈论(第三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

篇5

【关键词】:街区,传承,文化内涵,景观

[ Abstract ]: every city has a historic cultural city, is the culture container. City culture should be covered in every corner of the city, including city landscape. A given culture landscape is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armony, is the public to accept. Nanjing south to catch hall cultural street landscape design based on history and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without losing the flavor of the times, we should learn from.

[ Key words ]: block, heritage, culture,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1前言

提及街区景观,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街区到底是什么概念。当现代化的都市节奏吞没了我们曾经关于胡同、大院生活记忆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正在一点一点被掩埋。传统的入户式的交流方式已经不能够被现代人所接受了,因此,人们需要一种新的交流模式,这就是街区。

然而,纵观现在被现代化高楼大厦所充斥的城市,很难找到能够供人们休息交流娱乐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间轰隆的机器声不仅仅吞没了我们的记忆,也在一点点吞噬着我们的城市历史文化。

社会的进步给景观设计师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和广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全球化的进程所带来的是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矛盾,在保护好历史古迹的同时,发展创造适合我们新时代生活得景观作品是每一个设计师所面临的课题。

本学期的园林综合STUDIO,我们对校园进行了环境改造。在前期的调研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的校园景观其实也缺少一种校园文化的底蕴,并且缺少能够供学生交流的公共空间。我想,一个没有以地域文化作为设计背景的景观只是一个躯壳而已,经不起时代的考验。在做每一个景观规划的时候,我们都应遵循着一个设计原则,那就是充分认识项目的本质特征,有效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将功能和艺术及维护密切地结合起来,以创造出个性化、本土化的并具有时代特征的景观作品。

下面,我想赏析一下由荷兰尼塔设计集团主持规划的对南京南捕厅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

2项目背景

2.1城市背景

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与更新一直是南京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散落在南京各城区的历史风貌区与环状的明城墙风光带以及民国、明故宫、南唐三条历史轴线一道,绘就了脉络清晰、泱泱大观的南京历史文化地图。

南京共有10片这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颐和路、梅园新村、复成新村、慧园里、甘熙故居……本世纪以来,南京本着整体保护、修旧如旧、用活用好的思路,对历史街区进行了创造性的保护更新。这使得南京从单个的文保建筑保护,延伸到历史轴线的保护,进而扩展到整个风貌片区、历史街区的保护。风貌浓郁、街坊整饬的历史风貌区,成为文化南京的闪亮名片。

甘家大院是老城南整治最大的亮点。有“九十九间半”之称的甘熙故居,是我国大城市中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清代中期民宅。2001年,南京曾抢救性保护甘熙故居,腾迁住户,开发为南京收藏民俗物品,弘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民俗博物馆。2006年5月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重新命名为“甘熙宅第”。然而甘熙故居的周边环境,与其作为“国宝级”文保单位的地位极不相称。故居周围建筑历经时代变迁,风雨沧桑,年久失修,原来典型的江南风格的街巷和建筑美感已经荡然无存。

2.2基地概况

景观设计前期对场地的分析不应仅仅局限于场地本身,而是要包括更大范围的土地。

南捕厅历史文化街区地处南京老城南部,是体现古都南京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历史地段。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熙故居”。街区临近新街口商业中心,以及瞻园、夫子庙、中华门、朝天宫、莫愁湖等名胜古迹,区位条件良好,保护利用价值高。

南捕厅历史文化街区三期项目位于街区东南片,东至城市主干道中山南路,北至平章巷路,西至老坊巷,南至升州路,规划范围约2.5公顷。

南捕厅三期项目作为南捕厅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甘熙故居进行的保护性开发项目,总体功能定位是融入传统特色的现代文化商业街区。街区建筑布局为院落街巷格局,建筑风格为具有传统 特色的“新中式”。

2.3功能定位

南捕厅三期项目面朝中山南路现代商业区,背倚甘熙故居历史名宅,是南京老城内又一处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为一体特色街区。

围绕甘熙故居,基地北部――内向庭院建筑群组成的创意园区

基地中部――条形建筑为主,主要为企业会所

基地南部――院落与街巷布局的建筑

功能以餐饮为主体,混合购物、办公、酒店等其他业态,打造金陵特色的历史文化风尚街区。

3景观设计赏析

3.1设计理念赏析

设计者以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切入点,并结合街区建筑风格、功能使用等因素,通过景观环境设计,将传统与现代、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打造了一处既具有文化底蕴,又流露时尚气息的整体环境。我想,这正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们不能把设计思维局限于传统的视觉空间。人们对景观的期望在不断提高,景观设计的范畴已经扩大到对整个生态环境和生活空间的改造以及对整个城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利用。

3.2设计表现手法赏析

与周围的自然和谐的景观才是真正自然的。对于文化街区景观,能够与周围的历史传统文化相辉映的景观才是和谐的。

设计师选取门、厅、堂、园、廊等典型传统建筑空间形式,与甘熙故居有机地融为一体,毫不突兀,并且使传统建筑的室内与室外空间、公共与私密空间相互融合,既将建筑空间环境化,又将环境空间建筑化。

景观元素不只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石材与各类植物的配置,更深层次地挖掘场地的历史文化沉淀、环境的限制因素及人的体验尺度,以现代的手法重新定义和诠释。如特色高杆灯、月洞门、竹篱强等,在文脉传承中不失现代感的造型追求。

3.3景观设计元素赏析

3.3.1“门”的元素

门的元素主要体现在南部广场空间,形成标志性的入口区域。

以月洞门作为景观空间界定,将现代都市与传统民居巧妙的衔接在一起。月洞门轴线两侧分别布置不同功能分区。以月洞门作为景观空间界定,引导视线,强化主入口的场所性。入口阵列的灯具设计,把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元素和符号灵活运用于景观小品中,既丰富了景观小品的形式,又把文化表现于现实生活中,作为街区的标志出现。

3.3.2“厅”的元素

借助于建筑“厅”的概念,展现其功能,空间不大,设计需要一定的弹性,满足进入街区的半私密性要求。

“厅”位于保留的民国建筑一侧,是精品酒店的一个重要出入口。设计中并没有大肆渲染中式园林气氛,而是使用与“门”相似的阵列灯具和大面积的水面作为设计中心,使人在不经意间得到现代的景观体验。

3.3.3“廊”的元素

“廊”分为窄、宽两类。

较窄的“廊”,由建筑围合形成,强调通过性,在建筑立面上装饰,形成窄巷空间的特色,加强领域私密性。较宽阔的“廊”,用于连接各广场空间,并使其成为室内空间的延续。

作为商业空间向外延伸的通过性空间,采用景观元素设置框景效果,以小见大,丰富空间层次,庭院植物与建筑门窗巧妙结合,塑造框景。内街绿化采用竹子与粉墙相互掩映,作为院与院的间隔。在尺度较大的空间内,增强场地的使用弹性,白天是通道,夜间可以转化成露天的咖啡吧或是建筑后花园。

3.3.4 “堂”的元素

传统建筑院落以“四水归堂”形成景观精神文化。景观设计中,在该空间依据建筑形式,应用“四水归堂”的情感线索。通过空间的划分,构成不同的功能分区,满足现代商业的需求

3.3.5“园”的元素

“园”为内部广场空间,由于周边建筑功能属性关系密切,相对稳定,因此可以营造广场本身特色,形成景观焦点。

作为街区内最为开放的空间,设计方案赋予“园”空间更多可变的弹性设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园,它提供了公共活动开展的场地。此处区域可以供人们进行交流休憩、休闲娱乐。

4感悟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文化底蕴深厚,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是一个很奇怪的社会现象是,有些开发商却对外国的文化有一种偏执的追求。法式的蔚蓝海岸,意大利的美丽的小城,普罗旺斯的度假村……他们真的适合扎根于我们这座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吗?

中国有这么好的文化,其实更应该从自己的文化中去发掘属于自己的风格。我们做设计,应该尊重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不仅仅是做具有视觉效果好的景观,更要做具有文化内涵,满足人们需求的景观。

天安门一带,政治氛围十分浓烈,建筑不仅大气磅礴,而且传统文化气息很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视自然之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在景观上,即最好应不露痕迹地融入周围环境,既让人眼前一亮,又不觉孤立突兀。美国社会学家,城市规划师刘易斯芒福德曾说过一句名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

作为北京甚至中国的代表长安街,聚集了北京大多数代表性建筑:体现当代西方文化的西单文化广场,炫耀资本的东方新天地广场,前卫怪异的国家大剧院,以及不断刷新北京城市高度的中央商务区……长安街用全部空间来压缩历史,更新记忆。

运用景观传承文化,运用文化指导景观设计,这才是我们应该好好解读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中外景观――城市街区景观,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 景观之道――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李建伟主编,EDSA Orient组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篇6

[关键词] 社区经济 经济增长点 发展

早在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倡导发展运动后,世界各国的社区发展运动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从以美国的经济发展为领头羊的新经济形态来看,社区经济的优势已展露无遗。相比之下,我国的社区意识却萌芽较晚,在传言,人们只知道有单位而不知有社区,只把社区当作单纯的居住的场所,而很少将其看作社区成员的一种利益共同体予以关心和关注;就政府和社会组织层面而言,社区只有服务功能和社会控制、管理职能,至于社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则是国家和政府部门的事,社区则处于被动地位,无所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在当前形势下,社区服务业更是作为最具吸纳空间和最少投资需求的产业。特别是社区体育这种最受大众欢迎的社区服务业。可以为再就业工程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机会。为多种经济形态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活动舞台,为启动和完善住宅消费市场提供更现实的购买动力。

一、社区体育消费的差异性

体育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体育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以及对社会生活多方面的渗透和影响不断地增大。社会发展趋势,决定了体育健身事业在我国社会综合持续发展、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的事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民健身可持续发展中,经济基础和体育健身消费观念是关键环节。

在经济基础雄厚、体育意识较强的欧美国家,体育健身是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内容,占有家庭消费的相当比重。消费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人们必须通过消费保持生命力、劳动能力和其他创造能力。消费是满足人们生存活动的各种需要,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关键,也是社区体育可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依据。

二、社区体育作为社区经济发展的认识

1.带动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就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来抓,社区经济作为一种市场需求和关联带动能力很强的产业,可以促进商业、饮食、文娱、信息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既可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又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是第一产业中极具有发展潜力的综合性行业。社区体育以其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兴趣爱好人群的服务为中心,以健身、娱乐消费为特点。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生活质量大为改观,人们的体质在增强,技能在发展,心理状态在改善,余暇生活趋向健康和充实,人际关系得到建设性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体育事业统计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大中城市居民对社区体育服务普遍具有较高的要求。1994年~1998年,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消费增加了115%,1998年的城市社区体育消费额是1994年的2.1倍,达到1000亿元。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0%以上,城市的社区体育已成为提高城市居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也就成为社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社区体育服务成为再就业工程的重要解困措施之一

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程来看,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将逐步减少,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将逐步增加,特别是第三产业将日益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导部门。在第三产业中,对于再就业人员来说,最具吸纳空间和最少投资需求的就是社区服务业,而社区服务业中体育服务市场最有前途。社区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内容而成为服务性经济,也就是说,运动健身、娱乐观赏和经济三者经过有机整合而构成发展体育产业的权力。

3.社区体育服务对推进住宅商品化、市场化、启动住房消费市场起积极作用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启动经济的决策。据统计,在总需求中,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占三分之一的份额,而消费则占一半甚至更多,其中住房消费成为政府寄予厚望的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因此,要想加快城镇经济商品化改革步伐,启动住房消费市场,必须抓好居民住宅区的配套建设,加强发展社区文化和各项事业,以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教育、文化、健身运动、娱乐、服务等方面的需要。

三、社区体育作为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

社会发展体育,体育促进社会建设,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这既是已往社会实践中可以观察到的规律,也是对社会生活建设未来建设的合理预期。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当口,强调社区体育建设,对促进社会生活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对于社区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上所述:社区体育作为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文化中体育消费观念的自我发展和合理引导。(2)运动文化的多样性和城市社区稳定特色的合理形成。其中包括:中青年男子和妇女运动形式的稳定特色;老年体育的稳定特色;儿童、少年体育的稳定特色;婴幼儿体育的启蒙和开发;社区之间或社区内运动竞赛的组织和管理。(3)资金投入的长短流程与习俗和体育馆等硬件建设发展的合理引导;(4)社区体育服务市场的合理引导以及建立与发展,包括业余体育服务人员的因时、因机培训和专业体育工作者及专业体育服务机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永祥:《社区发展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05

篇7

[关键词]居住小区 景观 设计

中图分类号:S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283-01

我国建国以来,住宅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只停留在解决多少人的居住问题上,还没有从简单的需要走出来,大都只是满足于斗室之中便可,而忽略了环境效益的综合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文化程度的落后。今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也给建筑师、规划师们提出了更新的课题。

1 居住小区规划的现状

目前,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单一的同一方向的行列式排列,即典型的“兵营式“住宅,这种住宅在单体设计上多采用了一梯两户的梯间单元式住宅。此类型住宅可以给住户创造一个安静、互不干扰的室内居住环境。由于这种居住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只采用一种类型的建筑,使得小区景色一模一样,从而造成一种单调的居住环境,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学说,使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和生态学互相渗透,从而强调人与环境自然的有机结合。目前的绿化形式一般都是在两栋住宅之间载种乔木,这给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营造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却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社会安定、邻里交往等较高标准的因素。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

2 居住小区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变化,概念地产(主题地产)开始出现,如景观主题地产、环保主题地产、文化主题地产、休闲主题地产、智能主题地产等。与传统相比,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居家环境。

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洁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

3 居住小区的规划

3.1 规划设计过程

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硬软景观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值得指出的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景观基本上是建筑设计领域的事,又往往由园林绿化的设计师来完成绿化植物的配景,这种模式虽然能发挥专业化的优势,但若得不到沟通就会割裂建筑、景观、园艺的密切关系,带来建筑与景观设计上的不协调。所以应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初即对居住区整体风格进行策划与构思,对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作专题研究,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这样从一开始就把握住硬质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使景观设计的风格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因此景观设计应是发展商、建筑商、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

四方互动的过程。

3.2 规划设计原则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2.1 空间组织立意 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

3.2.2 体现地方特征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居住区整体景观的和谐与否,要看建筑的风格与周围景观的风格是否统一在整体景观构思之下。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要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人工为辅,要以借景为主,建景为辅,着力创造能优化人群身心素质、富有地方特色和丰富多彩的居住环境,从而提高城市总体景观的品质。

3.2.3 点线面相结合 ?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

3.2.5 绿化规划要简单自然 居住区环境不仅成为整个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的整体水平及质量,而居住区环境中,绿地景观环境又是居住者对居住区外环境的第一认识。其实,居住区绿地及绿化配置具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拓展生活空间等诸多作用,是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基础,因此,人们对小区绿化环境、生态环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总之,住宅区的设计要建设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居住小区,只要我们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要建设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居住小区是完全可能的考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总体规划,从城市用地、建筑布点、群体空间、结构造型、改变城市面貌以及远景规划等全局考虑,并融合意境创造、自然景观、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总体环境,精心设计每一个部分,给人们提供一个方便、舒适、优美的居住场所,将居住与建筑、社会生活品质相结合,使住宅区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点”。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的有限资源,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让居民区与城市自然地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 《居住区详细规划》编者:王仲谷、李锡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居住区规划设计》编者:《居住区详细规划》课题研究组编.

[3] 《市镇设计》编者:[英] F・吉伯德等著,程里尧译.

[4] 《国外城市规划》1999年第二期.

篇8

关键词:小区;景观;照明

引 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生活小区的灯光也由单纯照明演变为景观照明系统工程,人们不仅仅追求灯光的亮度能提供夜间基本照明,更重要的追求视觉和身心感受.改善建筑物的功能效益和环境质量,并能增加环境空间美感、节约电能,同时还能抑制眩光的产生、避免光污染等,使景观照明与其它因素来共同营造优雅而自然的环境,创造和谐的环境空间气氛和意境,在该种情况下景观灯光设计也逐步成为一门系统科学而在小区景观设计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1、景观照明的分类

重点照明:该类照明是指在公共活动场所适当位置而设置的能够起画龙点睛作用的特色灯具,用该类灯具来突出建筑小品、庭院或道路的出人口等细节性的东西或是某建筑需要突出的部分;

工作照明:其为小区室外照明的主要构成部分,主要由需每日开启的门卫工作等等常用设置和仅在举办活动等特殊情况开启的必备设置,设计中对于常用设置的工作照明应避免其对其他照明效果破坏的影响;

环境照明:其是为小区内人们生活提供光线,能够看清周围环境的照明设备,该种照明应该为柔和的并且弥漫在空间的,而不能专门对某些工作场所和某个地方设置的照明。

2、照明景观设计的原则

2.1 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作为城市整体照明部分的景观照明项目其既要体现所处的局部区域的特色又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每个小区或节点的照明既应体现出各自的特点还应与区域景观风格及形式协调。因此在景观照明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从不同的空间尺度模式来确定其定位与风格,既能保证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统一又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2 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小区景观照明设计不仅要考虑灯光在不同距离、不同角度观赏的效果同时其不能破坏景观白天的效果以及其安装可靠性、维护的便捷性和运行的安全性等,即应充分实现技术与艺术相统一,避免因照明灯具安装而影响了原有的建筑美感或由于照明灯具安装角度和位置不合理而增加施工及维护难度,甚至对行人造成安全威胁等。

2.3 技术与经济的统一

小区景观照明设计中应最大程度的采用符合绿色照明条件的技术、材料和产品,尽量采用节能性好、稳定性好的新光源,既能从源头上实现节约能源又可采取一定措施提高照明效率,同时在管线布置敷设以及灯具安装方面应考虑人的安全及防火、防盗性能;在开关控制上应尽量采用定时自动控制并通过性价比来决定灯具类型等以保证其经济性等。

3、主要景观照明设计

3.1 中心景观广场照明

由于中心景观是小区内人员活动中心因此其也是照明设计的重点,设计中首先应保证其照度以保证夜间该部位的照度高于周围建筑物;在光色上应充分考虑到休闲游乐性也可充分采用彩色灯进行美化;在灯具选择上应做到美观大方、造型生动并应尽量避免眩光,以及产生光污染;由于该部位为人员集中区域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灯具及管线的安全性。

3.2 主干道路灯设计

小区主干道照明灯具多采用高杆灯或庭院灯,设计中应注意其高度应根据路灯的布置方式、路面宽度、灯具配光及光源功率等因素确定,灯具间距应与其安装高度相统一,高杆灯间距一般在30m左右,庭院灯间距一般在15-25m左右,设计过程中应结合景点及路径布置以保证达到良好的照明效果,并应尽量采用节能灯,灯具选型应结合整个小区内的建筑时代气息,达到选配协调、美观、舒适的效果,既能从空间与平面上勾勒和美化小区景观也能够让夜间行人有良好的安全感。

3.3 喷泉及水景照明

目前部分高档小区在内部设置了大片水景及喷泉来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水景一般有喷泉、跌水等静止和流动型两种,在设计过程中一般静止水面和池塘采用浸在水下的投光灯具照明,流动式瀑布照明灯具则可装在水流下落处的底部,踏步式水幕则可在每个踏步前设置管状灯具,通过灯光颜色来改变使局部景观更加生动活泼等。

3.4 草坪及雕塑照明

小区内草坪灯的主要作用是起点缀景观环境的作用,其特点是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单灯功率小等,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根据时间段、季节的不同对其采取分项、分组控制,实行有主次功能的分组分别开关等;小区内雕塑、凉亭等小品可采用局部投光灯的照明方式,并应充分了解景观设计师的总体构思,对景点确定其主次,以便于对整体思想、内容以及照度水平、照明方式、光源及灯具、照明设备等进行确定。

4、供电、控制、安装应注意的问题

1)室外单相220V支路线路长度不宜超过100m,220/380V三相四线制线路长度不宜超过300m,并应进行保护灵敏度的校验和电压降的校验。2)安装于建筑内的景观照明系统应与该建筑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一致。安装于室外的景观照明中距建筑外墙20m以内的设施,应与室内系统的接地形式一致,距建筑物外墙大于20m宜采用TT接地形式。3)室外分支线路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4)水池照明应采用交流电压不应大于12v供电,并做辅助等电位联结。5)在灯具安装位置方面,尽可能的做到“见光不见灯”效果。

篇9

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与施工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of common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how to improve.

Keywords: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blems improv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虽然“以人为本、回归自然、崇尚环境”的设计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景观设计就做好了,质量就高了。事实上,由于一些设计过于简单化,细部做法欠深入推敲,加上施工的粗糙,造成一些景观过早的出现破损。

一、小区内道路系统

小区的道路分为三类,即主要供车辆使用的车行道,供人们直接到达目的地的人行道,居民休闲散步用的景观步道、健康步道。其中车行道的损坏是最常见的,道路大面积的损坏多属过载使用及施工质量问题,但一些边缘和局部的破损往往因为构造技术,易出现问题的部位有:

1、小区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处

问题:小区出入口至城市干道之间路段,路面容易出现碎裂和塌陷;与干道相接处出现拱起和碎裂,损坏严重。

原因:①道路设计标准不当。小区道路一般是根据小区内车辆特点设计的,车流量和轴载较城市干道小,而在出入口外常有不进入小区的车辆停靠,使车流量较内部高,同时干道上错车或掉头等原因,也会使其受到重车的碾压,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行;②道路间的接缝未做处理。常见交接处整浇相连,由于两条道路的走向不同,在变形的影响下接缝处发生破坏。

改进措施:①设计中将这段小区道路按实际车流情况或按相连干道的标准设计和施工;②在与干道的交接处设变形缝。沥青混凝土路面可加铺平石与干道的路缘石相连,两石间留适当的缝隙;③现浇混凝土路面可在接头处用钢板留缝。缝内下部填缝板(如木纤维板、沥青橡胶嵌缝条),上部30mm-40mm填沥青橡胶等。

2、小区内车行道与人行道的垂直交接处

问题:车行道在与人行道或健康步道交叉口处路面出现纵向和斜向裂缝,进而下陷。

原因:人行道和健康步道一般路基较薄,路面常用渗水好的材料,在交接部位雨水容易渗入车行道路基,使路基承载力降低,造成道路下沉开裂。当较高的人行道向车行道找坡时,在接口处雨水径流较多,破坏情况更易发生。

改进措施:将道路交接处的路缘石深埋,减少渗水对路基的影响;将车行道基层向人行道加宽,在交接处铺不透水的平石或地砖。

3、道路的边缘

问题:车行道路面在靠近立缘石处开裂,并随着车辆的碾压出现翻浆和下陷。

原因:立缘石构造处理不当造成。在小区内一些构造较薄的道路中发现,立缘石安装既无基础又没铺在道路基层上,而是直接放在土基上,下面仅垫干砂,外侧回填杂土,造成立缘石固定不牢易向外倾斜,水从立缘石与路面间的缝隙及立缘外侧进入路基土层,使土层软化,路面开裂,进而水从裂缝进入路基造成翻浆下沉。

改进措施:严格按道路工程的要求施工,立缘石做灰土基础或铺在道路的基层上,并用石灰砂浆粘结,外侧用足够厚度的灰土固定,立缘石间用水泥砂浆粘结,立缘石与路面的接缝用沥青填塞。道路较薄时可将立缘石处的基层局部加厚。

二、小区户外活动场所

户外活动包括体育运动、散步、休息、邻里交往、儿童游戏等。许多场地在安全和舒适性上存在问题。

1、活动广场

问题:雨后广场地面积水时间过长;局部地面和排水口周边塌陷,影响居民活动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原因:广场地面不平整及没做适当的排水坡,造成排水不通畅;地面垫层不均匀密实,排水井壁没做防渗处理造成塌陷;地面材料选择不当造成积水时间长。

改进措施:①做好场地的找坡。较小场地应向周边找坡,较大场地分区找坡;②组织好排水。较大场地内部需设排水明沟或暗沟,排水沟除了位置选择要合理外,明沟与地面的交接要圆滑,暗沟排水口的位置要怡当;③做好排水口井壁和井底的防渗处理,防止外部土壤流失造成地面塌陷。可用混凝土浇筑;砖砌井壁应用水泥砂浆砌筑。井口水蓖子空隙应在20mm以下,避免轮椅的小轮和拐杖的尖头掉入;④合理选用地面材料,除有剧烈体育活动的场地选用硬质地面外,休闲活动场地宜用透水或半透水地面,避免积水。

2、池壁与隔墙

在休闲和游戏场地上的涉水池、沙坑等常有池壁和隔墙,其构造不容忽视。

问题:池壁、隔墙等构件断面形式、连接方式存在锐角尖刺等危险隐患,构件的尺寸或色彩不当,易造成忽视和错觉而发生危险。

原因:构造设计欠细化和深入,施工操作欠妥。

改进措施:①设计中对于儿童接触的构件,表面应选光滑或有弹性材料(如面砖和橡胶),棱角处做成倒棱或圆角,最好用橡胶保护层;②金属焊接应将焊点磨光,螺栓连接应控制螺杆长度并用回头螺母封头;③高度较小或相对尺寸差别较小的构件要醒目。

三、小区绿化系统

1、挡土墙构造

当地面有较大高差和设花坛时会用到挡土墙。

问题:清水砖墙表面泛碱、风化,混水砖墙饰面空鼓剥落。

原因:土中的水从背部和底部进入墙体,造成墙面泛碱、风化,在高温或冻涨作用下造成墙面的起鼓剥落。

改进措施:①优先采用混凝土墙或石墙做挡土墙;②砖砌挡土墙,应用水泥砂浆砌筑,与土接触的内侧做防水层(如用防水砂浆抹面后涂热沥青两层),在墙内高于地面180mm处设防潮层,墙上留泻水口。为使块材地面铺设时调整方便及接缝隐蔽,挡土墙根部可内收。

2、景墙

在造景中,为遮挡视线、屏蔽噪声常设置景墙,墙体多呈独立状态,四面临空。

问题:粗糙的墙体表面污染严重。在贴面类饰面中饰面层空鼓剥落。

原因: ①墙体污染主要是顶部灰尘被雨水冲刷渗入墙面引起,也有空中灰尘的附着;②装饰层剥落有面层粘结不牢和基层未干透就做饰面等施工原因;也有因顶部或底部构造不合理造成渗水,在冻涨作用下造成开裂,寒冷地区尤为明显。

改进措施: ①顶面面砖铺贴尽可能减少接缝并做排水坡;顶面面砖压盖侧面面砖,避免出现朝天缝,墙面采用光滑密实材料,面砖接缝要密实。若顶部能做挑檐效果更好;②采用砖、砌块等多孔材料砌墙时,墙脚处应做防潮层,防止地下水气进入墙身。

在居住区环境中,虽然“绿地景观环境是居住者对居住区环境的第一认识”,建造森林、草地、水面这些软质景观固然重要,但多数情况下“住宅是为老年人和儿童准备的”,他们需要活动场地和游乐设施,居民也需要运动空间。因此,小区景观人性化的设计也应体现在硬质景观的细部构造上。居民对于居住区环境的整体水平及质量的认识,会随着在小区居住时间的增长而发现硬质景观对日常生活影响更大。设计者和施工者都不应忽视它们的质量,要做好点点滴滴构造,用小处的精细体现大学问。

[参考文献]

篇10

使景观更好的为人服务。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设计原则

在现代社会,住宅对于人们越来越重要。人们在选择住房时,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区是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场所, 城市人一半的时间花费在居住区中。景观环境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及精神生活。在全球生态普遍退化,人类日益脱离大自然的背景下人们回归自然、亲和自然的愿望日益强烈,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房地产开发商和居民的重视。在选择住房时,不仅看楼房本身质量,还要看楼房的外部环境。

1 目前居住区环境的普遍问题

居住环境的优化在居住区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居民选房时,除了考虑房型、住区外部环境(交通、教育、购物)之外,居住区环境已成为决定因素。环境设计已不是房产开发的附属品,而已成为房产增值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居住区环境设计及建设方面,还存在问题。

1.1 在景观设计中缺少细化处理

我国居住区环境建设出现了从早期极端的不重视景观到目前过度重视景观的现象;在景观设计中,出现了过于强调景观化的潮流,追求视觉效果;过度强调平面构图,忽视立体空间;过分追求观赏性,忽视功能要求;过度运用硬质景观,忽视植物在造景中的功能;同时偏重于塑造大尺度、豪华的人工空间,追求气派和宣传效果,而缺乏宜人的小空间及邻里交往空间,缺少细节处理,具体体现在用地界面和小品设计不够,对它们与周围建筑的关系,诸如色彩、形体关系等,缺乏研究[1] 。

1.2 居住区景观规划缺少文化传统的传承

在居住环境设计中不能表现地方特色,不能有效利用原有自然资源。在工程施工时,填埋基地中原有水体、挖掉山体。忽视研究发掘其深层文化内涵。居住区环境特色的创造不应脱离城市文化环境和周边自然环境。然而在许多居住区环境规划中,地域特色、周边环境等没有得以继承和发展,使得居住区环境缺乏个性和特色。任何场所都有其鲜明的本土特征,而景观设计师的任务便是保留和发挥这种精神[2]。然而,在现代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结合原有地形地貌,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彰显地域文化的精良之作却并不多见。相反的是,违反当地自然地理规律,盲目移植、模仿国内外其他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风格和手法屡见不鲜。

1.3 忽视"以人为本"

目前,景观设计多数重视的是形式和绿化量,出现了过于强调形式主义的潮流, 但是这些表面化和图形化的设计,缺少亲切、贴近的情感投入。许多居住区景观规划强调绿量和形式, 缺少对居民的行为活动规律和心理等精神方面的研究,对人们闲暇时间所需求的健康、娱乐、体育、文化等设施和活动场地及游憩项目研究不够,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休闲的需求,进而未能做到"以人为本"。居住区室外的空间环境是环境主体(人)和客体(物质环境)行为的统一[3],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也是居民实现社会交往、思想交流和文化共享的场所。居住环境所追求的不应是由硬质景观堆砌出的磅礴气势,或者是由抽象构图形成的视觉冲击,而应是处处以人为本、为使用者着想、关注人的尺度,营造亲切的人性空间 [4]。

2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2.1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塑造成具有浓郁居住气息的家园,使居民感到安全、温馨及舒适,产生归属感,被居民所认同。阿尔卡地亚小区在塑造居住氛围方面是有建树的,相邻两座楼之间的空间被充分利用。在绿化的基础上,绿地呈现一定坡度,在坡顶处布置亭子和乔木,使景观富有变化性。同时,乔木围合亭子,形成一定的私密空间。居民身处其中,能感到安全感。在中轴的小广场上,布置景墙和绿化,围合成半私密空间,游人可以在其间的座椅上放松心情。

2.2 传承地方特色的原则

居住区环境的规划,要考虑突出地方特色。水文化、山文化和历史文化等,这些特色在规划时都可以加入进去。居住区环境的规划要把握地方特色,同时居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原有自然资源,创造出富有特色的景观空间。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的基础,在住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对地势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树木的保留要因势利导,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

阿尔卡地亚在景观设计中,融入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入口正面结合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感受特点,设计迎面而来的是一个立体的喷泉瀑布跌水景观,突出小区大气的主人口空间,并且与绿化搭配一起,动静结合,令人感觉到小区的精致,完美生活的灵气给人贴近自然,满足人们天生喜欢亲近水、玩水的愿望。

2.3 生态的设计原则

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利用基地特色,对原有土地、植被、河流等要进行保护和利用,注重对地形地貌的利用。在介质使用上,应尽量少用人工构筑物和硬地,加强软质景观(植物)的营造,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在植物配置上强调多样性,尽可能使乔灌草复式绿化、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相结合,做到四季有花、四季有香、四季常绿,形成优良的植物群落和生态效果。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也是居住发展的基本方向。居住区景观设计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对原有土地、植被、河流等要素进行保护和利用;要进行自然的再创造,即在人们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规划人工景观。

3 设计思想

阿尔卡迪亚小区一期的环境景观设计以人工河道为景观主轴,以沿岸道路绿化景观构成完整的居住区景观体系。人工河假山等流线型的开放空间,为住户提供亲水的大面积活动空间;在重要节点处安排较大的浅水池,构筑丰富水景的同时渲染场地气氛。

1) 道路设计。

道路以入口景观轴线为中线,向两侧围合,联系宅前路,形成便捷的步行交通。居住区内部实现人车分流, 驶入车辆直接进入地下停车场,避免行车对居民的干扰,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以水道为主,沿岸布置连续的休闲步道。

2) 绿化设计。

以水系为中心沿岸布置集中绿地,加上住宅前的院落绿地及道路周边绿地,形成完整的绿化系统。在竖向布置上,进行分层设计,形成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的空间模式。树种选择适地适树,树木的种植考虑结合地形,利用起伏的地形,营造富于变化的绿化景观。

3) 设施与小品设计。

在小区绿地中布置各种休闲设施( 亭廊和带有坐凳的花架)、体育设施(健身器材)及卫生设施(垃圾箱)等,在造型和色彩上采用简洁、明快的现代化形式,巧用匠心, 既满足其使用功能要求,同时也成为小区景观中点缀的靓点,提升小区的品位。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兼顾。采用石材的硬质景观(小品、雕塑、铺装等)利用绿化、水体造型的软质景观相结合。

4 结语

通过调研阿尔卡地亚小区,了解到景观设计在居住区规划中的重要性。小区的品质高低,不仅要考虑住宅设计的合理性,还要考虑居住区景观的质量。从文化到景观,用景观表现文化,是景观设计师的首要任务。营造一个令居民满意的生活、休闲环境,从规划初期就要把居住区景观作为居住区规划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进行总体布局。在满足人性化要求的前提下,对居住区环境景观各个要素进行合理规划,达到居住区环境功能性、合理。观赏性和生态性的统一,才能为居民提供一个适合居住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李文.居住区外环境设计的探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3,31( 3):75-76.

[2] 贺坤, 张明欣, 张志国等. 浅析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塑造[J].北方园艺,2006,(5):

150-151.

篇11

关键词:居住环境 , 景观 , 建筑设计

Abstract: the landscape in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ity people about two-thirds of the time to spend on settlements,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quality directly affect people's psychological, physical and spiritual life. This paper analyzes modern residential area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status, and how to live in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n the reasonable configuration and design public buildings,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with the organic union,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and belonging to a series of problems were introduced, which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on a higher level.

Keyword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landscape, build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居住区环境景观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情趣和美化居住区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居民对美的需求,对于提高居住区的人文质量,改善居民邻里关系和人际交往也有重要意义,并且还可以使居民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时下的景观设计多数限于规划设计和重平面规划却忽略景物塑造的园林设计。景观设计上也存在着片面追求风格形式、重人工轻自然,注重景物单体的形态塑造而忽略景物与环境之间的整体形态的塑造与平衡等等问题。

1 原先的居住区环境景观

居住小区引入我国以来,对住宅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大多采用居住小区模式。但封闭性是居住小区建筑模式的局限性:为了保证给居民提供一个安垒、宁静的居住环境,建筑设计师尽量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将小区独立于喧嚣的城市生活之外。这样城市道路遇到小区时不是嘎然而止就是绕道而过,不能顺畅地穿越通行,或者将高层建筑沿周边布置在小区的外侧并利用裙楼与外部分隔,内部则安排多层住宅和公共设施,身处其间虽然安静,却难免有闭塞郁闷之感。而且以这种相近单一的模式来规划设计城市居住区,很容易造成简单模仿、千城一面,缺乏地方特色。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居住形式与风格。建筑、景观设计师应尊重与延续本地历史“文脉”,克服居住小区单一模式与历史“文脉”延续性间的矛盾,保护利用好历史“文脉”在旧城里业已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和街巷空间等历史文化地段。通过建筑设计师的巧手,突破小区单一模式,使住宅小区设计融入城市的传统之中以增强归属感,保证新建的人造环境既符合时代要求又恰当沿袭当地历史“文脉”,都市旧城改造中的文化传承、古迹保护、社区特征等得以持续。

2 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居住环境得到了空前的改善,然而由于有关居住区环境的景观设计研究滞后[1],且开发商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眼力,再加上大量非专业以及专业素质不高的设计人员加入到这一行业,使居住区环境设计出现了诸多弊端,导致居住区环境塑造走入一些误区。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

2.1风格与环境的协调的忽视。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尊重地域文化背景及居住区周边环境状况。然而,设计师们看到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欧陆风、草坪风等风格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追求西方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成为了风气。在我们的居住环境中适当引入国内外居住区环境景观的一些特点,特别是对外籍人士现在生活、活动频繁的区域,适当营造欧式居住环境,对丰富我们的居住区形态,满足多元的居民审美需求会有所帮助。但是成为“风气”和“时尚”,就走入了误区。

2.2环境景观的生态效率的忽视。

自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草坪风久盛不衰,许多居住区的绿地系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疏林草地,忽视了乔木、灌木、地被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采用单一的草地,不但结构单一,生态效率低下,而且为大面积草坪的养护管理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一些设计师们往往忽视了居住区景观环境诸要素在各种不同空间的具体要求及相互冲突。没有在各种环境空间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围绕着提高生态效率来处理好各种要素之间关系。

2.3功能和空间的多样性的忽视。

设计师往往花很大精力去研究居住区环境的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过于强调居住区视觉形象营建方面的作用,却常常忽略了它的功能。设计的出发点往往不是为住户营建亲切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而是为了追求强烈、震撼的视觉刺激,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不注重从功能要求上合理安排开放和隐蔽空间,导致出现过于空旷、单调的空间效果,缺少空间的多样性。

2.4人性化设计欠缺,缺乏亲切感。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因此人性化设计在居住区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忽视居住区人性化设计的情况不在少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者和用户缺乏沟通,不尊重居住者的需求;居住区的安全性问题考虑不周,诸如预防火灾、水灾的系统建设,预防突发事件的绿色通道系统和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建设等;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设计没有足够重视,如日照、通风、防尘、消除噪音等问题。

3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

小区公共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除满足功能需求外,更多地应满足归属性原则。归属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源自于人对母体的眷恋。将这种眷恋扩展到建筑学领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归属感。在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实际过程中设出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形态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3.1 建筑与空间宜人的尺度和比例

尺度比例虽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爆炸性的颜色、怪异的形体,然而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里。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3.2 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与富有层次的空间

在一些旧居住小区是很难找到视觉兴奋点的,满眼都是排列整齐的一模一样的行列式住宅。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捉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怎样不一定,但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3.3 个性化的建筑设计

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公共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公共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3.4特定场所的营建

场所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来活动的地方,这里将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居住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也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公共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他们多的是闲暇时光,渴望的是相互交流,他们希望能有个地方坐下来,欣赏一下小区的景观,或者只为看一下热闹的人群。

4结语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项较新的专业领域,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建筑设计、园艺设计等密不可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要求居住区不仅有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如何以全新的生态环境观念,创造宜人的、富有精神感染力的居住区环境,并使居住区环境更完美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是建筑师与规划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虎志强.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探讨[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篇12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生态原则人性化原则

1 居住区景观设计展望

居住空间相对于其它城市空间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安静与祥和,因而居住区的规划与建设要着重研究并确定合理的建筑空间尺度。有利于增强人们对小区的归属感;小区应有合适的规模以利于配套和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并且要创造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环境意象。此外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要让人工的痕迹少一点,自然的成分多一些。要塑造简洁温馨的视觉形象。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要尽量体现自然之美,充分发挥和利用自然的优势,让自然的本原的东西发挥作用,把自然更好的放在景观设计中,让人们不出家门就能享受自然。因此居住区的建筑形象应该是令人愉悦的,在居住区的色彩总体上应是明快温感的,那么建筑形体及其细部处理应突出简洁清新。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创造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标志特征,形成富有生活情趣而个性鲜明的空间环境形象。

2 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居住区的生态景观设计的宗旨是不断满足人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休息游览和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促进人与自然健康的、共同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人性化和当地文化与特色的原则。

2.1 生态原则

(1)居住区环境建设应尽量保留原有植被,尽可能将它们组织到居住区的生态环境中去。新增的植物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多样化植物种类,避免植物种类间的直接竞争,使之形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种群稳定的复合群落结构。建造具有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

(2)居住区环境设计应尽量结合现有的溪流、湖泊、池塘等水文特征,减少对原有自然排水的扰动。努力达到节约用水、控制径流、补充地下水、促进水循环并创造良好小气候环境的目的。

2.2 人性化原则

(1)环境设计最终是为居民服务的,设计必须符合人们日常活动的需求。居住区居民公共活动场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老年人休闲中心、成人健身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等,这几类活动常常交叉组合进行,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活动类型,使居民各得其乐,让人性化得以充分发挥。

(2)根据居住区的功能分区和居民生活上的需求,进行绿化规划布局时,必须根据小区总体特色及分区功能,搞清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从居民的行为习惯出发,根据使用区之间性质差异处理动和静、收与放和四季色彩变化等逻辑关系,营造一个有序、自然、收放自如的整体绿化环境。

2.3 当地文化与特色原则

设计应符合当地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只有将这些融入到设计中,才能使小区景观设计作品更加完美。居住区景观设计应遵循“人与天调,天人共荣”的理念、将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有机结合,为人们创造诗意的场所和个性的空间。

3 现代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新的趋势

3.1 重视城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功能性的完善

现代城市居住小区区别于以往的小区园林绿化设计,住区景观环境规划应与住区城市规划和住区建筑单体设计并重,并把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单独立项予以委托,是构筑高质量住区景观环境的前提。景观设计师把对住区景观环境规划的理解,与建筑师、规划师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三师的结合,同时介入地产开发,是规划设计高质量住区的保证!也是营造真正高质量住宅小区的基础之一。所以,在项目规划时,强调景观规划的早期介入可以保证小区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植被等资源,保证景观元素的合理分布,保证小区园林绿化与建筑的和谐统一,使小区的园林绿化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得到充分满足。

现代城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区别于以往的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另一个特征在于注重小区功能的完善。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1)亲地空间,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2)亲水空间,居住区硬质景观要充分挖掘水的内涵,体现东方理水文化,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3)亲绿空间,硬软景观应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4)亲子空间,居住区中要充分考虑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培养儿童友爱、合作、冒险的精神。

3.2加强生态环保意识,创造和谐自然景观

生态设计也被称为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基于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对生态的破坏反思的基础上的,主要的宗旨是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创造健康的居住环境。绿色设计意味着设计可以节约原材料、使用的材料可以回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废气、不会造成对水资源和自然生物的破坏,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安全性能等。今天,评价城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优劣,不再仅仅是美观、漂亮、豪华或雅致。人们已经更多地考虑到它是否环保、是否节能等。许多国家现在已经把健康和环保纳入到景观设计的法规之中,都制定了严格的政策来限制那些不符合环保的产品和材料的使用,超过了环保规定的材料已经在设计中被消费者和设计师了所拒绝。

现代城市居住小区区别于以往的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在于它因地制宜,注重营造原生态设计集群。树长不好何来秋色,植物长不好,水质又是一片浑浊,哪会有什么夏威夷和威尼斯呢!贯彻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随着时代的不同的表现形式,时尚园林景观应该是以现代、简洁的手法,创新具实的思路与中华民族文化相融。是具有科学内涵、文化底蕴、艺术结构、园林外貌的综合体,以此可达到经济、环境、社会三大效益的同步提高。上海中心城区人多绿地少,长成高大树木更少。当前亟待建造许多稳定的生态群落,让每个市民随处都能感受到绿色关爱,让环保的春天早日到来,共创和谐家园。

3.3 “以人为本”注重园林景观设计的共事性

当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精神享受,当设计师设身处地地融入当地环境,当设计的对象具有特定功用和意义时,我们方可重归人性的场所,现代园林景观应多注重尺度‘宜人、亲人’,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文脉。不能违自然而行,不能违背人的行为方式。既要继成古代文人、画家的造园思想,又要考虑现代人的生活行为方式,运用现代造园素材,形成鲜明的时代感,不同的时代要留下不同的符号,如果我们一味的推崇古代园林,就没有进步。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篇13

关键词:居住区水景;开放空间;自然;人性化;生态性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1、居住区水景设计

1.1居住区水景

水景主要是指住宅前后的水,包括借景,借城市的原有水系河湖的景;还有造水,如挖人工湖、小溪或建人工水景的住宅。水景就是水体景观,是以水为构景主体的景观,附以其它建筑形式的景观。居住区水景设计的主题是水体,一切设计都是围绕水来进行的。

1.2住宅水景的景观特点

居住区空间的限定与划分主要依赖于建筑墙体、道路、绿化等手段,空间形态体现了理性与秩序,但缺乏变化与活力。水体的可塑性与趣味性可以活跃气氛,打破了居住区环境单调感,空间变化强烈。由于水只是从平面上进行空间限定,水能分隔空间,却不能阻挡视线,保证了视觉上的连续性与渗透感,是空间划分的极佳手段。

1.3居住区水景的存在形式

水体的形式根据建筑与绿地的需要而设定,形态相对自由,具有柔性的艺术美感。

(1)点状水景――主要是指居住区内重点的水景场所。如水池、喷泉、叠水等,起到了点景的作用,是空间视线的焦点和会聚点。可单独设置,也可结合花坛、平台设置。

(2)线状水景――以小溪流为主,曲曲弯弯、静静流淌,给人“无穷尽”的感觉,将建筑、景观、环境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水景是一条连贯的小溪,而建筑则依它而建,形成了线性的序列,仿效自然,无规则,水面狭而曲长,驳岸或平直或成自由曲线状态。

(3)面状水景――大面积的控制性景观,水面的形式主要通过曲折多变的岸线来表达,便于体现轻松休闲的生态型居住环境。有的沿水岸线布置住宅单体,欣赏湖区风景,成为居住区水景的经典作品。但是由于北方地区缺水,住区内很少有大面积的水域,因此一般是将线形的水面在适当的节点扩大,布置环境景观小品。

1.4居住区水景的势态

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可以塑造静态的和动态的景观,带给居者不同的感官和体验。

(1)静水――安静、平和。可以让人感受水面的开阔、平静、秀丽、清纯。

(2)流水、落水、跃水――丰富的水姿,提高观赏性。潺潺流水可以使环境呈现出活跃的气氛和充满生机的景象。居者听溪水叮咚、看潺潺流水,可以宁神安眠、陶冶性情。叠石落水带来的潺潺的水声可以带给人无尽的遐想,体现了水的自然美、富有活力,吸引了大量的人气,愉悦了观者的身心。经过调研证明,动态的水更能吸引居者。

2、北方地区的住宅水景设计常见问题

调研发现几个小区内的水景设计尺度较合理,布置在阳光较好的地段,多数居民能方便地使用,并且一般为浅水景,水面与路面普遍高差较较小,满足了人们亲水性及参与性的要求。但是,干旱缺水的北方地区过热追求居住区的水景建造,同样给后期使用和维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1)对使用者的人性化关注不够,设计考虑不周全。辅助设施缺乏。孤立地造水景,周围缺乏适宜的休憩娱乐设施,利用价值不高,不能很好地为使用者服务。

(2)设计与治理缺乏同步考虑。很多水景设计只考虑景观手法和文化表现,较少考虑水质问题。不按照自然水理设计,大多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几无自净能力,在外来物质的影响下富营养化,最终水体变质。水池和人工河道底部往往用混凝土,岩石和细碎卵石铺砌,破坏了水池和河道的自然性和生态性。

(3)冬季可观性差。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偏低,低温地区水面结冰,或因冬季地面径流减少补充水不及时而干枯,水景冬季可观率低。水体缺乏流动,人们便不能体会到潺潺流水的愉悦,水景空间的活力大大下降。

(4)日常维护成本高。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加上地下水位低、渗透严重。由于供水形式单一,现在的水景水源的补给与更新较多使用清水,而我国严重缺水,因此造成一定的水资源浪费。由于自来水价节节攀升,换一次水要花费上千上万元钱还要支付电费、工人的工资等等,开支较大。

3、北方地区居住区水景设计注意事项

3.1建设原则

居住区水景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控制适宜的尺度,体现水体的特质,与周围的环境良好的融合,创造适宜使用者休憩、交往、娱乐的环境空间。从而满足人们亲水、近水的天性,节省能源,最终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3.1.1因地制宜

水景设计应该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因地制宜。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分析,要找出有价值可以用的景观,确定不利因素。而只有通过对内部场地的认真分析,才能使水景的营造有的放矢,确保水体能真正地成为小区有魅力的景观。

3.1.2宜人尺度

片面追求大面积的水域和专供观赏而设计的平面构图主义的做法是不适宜的。水面尺度要与居住环境的规模相适应,因为水体面积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的生态小环境、营造及维护的成本,其深度更与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安全性等因素相关联。除居住区自然形成的或已具规模的水面外,一般的人工水体应在设计中根据北方的气候环境,把握水的尺度,仔细推敲所采用的水景设计形式、表现主题、周围的环境景观。小尺度的水面较亲切宜人,也是居住区中较常采用的形式。

3.1.3注重细节、把握水的特质

由于北方地区缺水,一般设置小面积的水景。加强小面积水景的艺术性设计。同样能愉悦居住者的身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居住环境的微观气候及环境品质。小面积的叠石落水带来的潺潺的水声可以带给人无尽的遐想,体现水的自然美、富有活力。

3.1.4与周围植被、环境小品结合

孤立地造水景,利用价值不高,不能很好地为使用者服务。水景应和住宅小区的绿地、树木、交往场所、活动空间结合起来。各类水体,不管是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都离不开植物、石、雕塑、桥,亭等景观元素来创造意境。

适当的与绿地、树木、交往场所、活动空间结合的水景不仅可以当作良好的观景点,还可以为游人驻足休憩、交往提供适宜的空间场所。比如廊架、亭。一方面因其优美的造型及合适的空间尺度丰富了水景的空间环境,另一方面能够消除散步者的疲劳,也可以延长人们在滨水地带的逗留时间,从而促成丰富活动的发生。

3.2日常维护

3.2.1创造流动性的水体

在居住区调研过程中发现,动态的水景基本保持水质较好,而静态的水景则较差。水面的流动和跌跃可以吸收空气的氧气,使水体中含有一定的氧,可以增强水体的循环以达到自我净化。因此在景观水池中以喷泉作为动力,创造水位高差,让水体自然循环流动,产生溢流等动态水景观,增加水体与大气的接触,提高了水体的含氧量。水体不缺氧,才能达到良性循环,做到流水不腐。

3.2.2创造生态性水景

水生动植物系统在控制藻类的过度繁殖,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可以依靠水生植物来改善水质,比如昌蒲、水竹等都有净化水质的功能。根据水面的大小在水边种植灌木及芦苇等喜水植物,比如睡莲、王莲等浮水植物。一方面可以体现水的生机,另一方面各类植物和浮游生物可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3.2.3雨水收集、中水利用

由于北方地区缺水,将雨水通过草地或渗透性强的保水地砖渗透补充地下水,屋面雨水通过虹吸雨水管网收集,经过初步弃流后直接排入水域作为补充或水源。另外,设置集中的中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水可以进行灌溉,也可以蓄水成景。

3.2.4冬季维护

主要是在水景设计方面,根据气候特点,首先北方地区不易设置过大的水面,以防冬季结冰后丧失景观作用,同时减少孩子滑冰带来的危险性。

4、结 语

由于缺乏良好的设计以及后期维护,很多居住区中的水景都是“名不副实”、形同虚设,不但没有达到水景应有的改善居住区环境的作用,反而损害了环境的品质同时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违背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水景设计应遵循节省资源以及生态、可持续的原则,使水景与住区的其他环境融合而又有自身活力,更好的衬托社区环境,使建筑实体更好的存在于建筑和环境中,充分体现它的价值力和表现力,满足人们亲水、近水的天性,从而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毛培琳,李霄,水景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2][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第四版)[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欧阳东,“水景”住宅受欢迎的背后[J]城乡建设,2001,8

篇14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趋势发展

中图分类号:s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227-01

景观设计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它必须具有两个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它必须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独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二是社会属性,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应,即所谓景观效应。景观设计的宗旨就是为了给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

1、使用新型环保材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 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重视色彩的表现;复合材料的使用;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另外,还必须考虑居住者的需求和特定地段的需要等因素。

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还应注意应用建筑废弃物,就地取材,变废为宝,这样不但能建造起伏蜿蜒的实景,也能节约成本。

2、环境景观的艺术性

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已从追求欧陆风情式(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发展为回归历史的趋势。现今,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居住区景观设计开始提倡现代造园手法与古典园林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

3、环境景观的共享性和均好性

目前,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共享性和均好性,在环境景观规划时,根据城市的气候特点、居住者生活习惯和对户外活动要求不一等情况,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到这些优美环境,已成为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的一大趋势。

在景观设计时,应追求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如合理配置乔木、灌木、草坪等绿化植物的比例;应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4、环境景观的文化性

目前,崇尚中国文化历史及地方区域特色,已成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如今,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升温和地域特色,居住区景观设计不仅开始朝着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发展,而且还充分利用居住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5、环境景观的一步一景与季节变幻相映衬

目前,园林规划已经从简单的植物铺陈发展到现在的应景设计。这种景观特色主要体现在植物上,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无限的风光,而不断变幻的景观、季季不同的园林,能让社区保持更多的新鲜感与活力。

应景能带给居住者更多的审美情趣,每走到一个地方都可以通过不同角度领略小区的景色,不会感觉乏味,这就是一步一景。当前楼盘景观设计运用得最多的是营造缓坡 ,让人感觉面积增大了,植物绿化面积也更多了,小区园林更有层次感。另外,在小区的绿化上,用在四季植物中配有常绿植物,不但能让一年四季的景观在园林社区里得到更好呈现,也能满足在冬天净化空气的需要,使不同的阶段都有美的表现手法,让居住者感受到季节的自然变化。

6、环境景观的植物布局与水景点缀相结合

目前,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已从大型水景的流行变为点缀式水景的广泛运用。据调查,有大型喷泉和景观泳池的居住区是2000年左右开发的,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开发商和居住者把居住区水景的多少作为判断园林好坏的标准。

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提出节能节水等计划,且部分城市的水费也在逐年上涨,因此在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开发商和景观设计师们不再把水景多少作为环境景观设计的目标,在设计上变为“以绿化为主,水景点缀为辅”,即植物布局与点缀性水景并举,则成为现代楼盘造景的新风尚。

7、环境景观的鲜活风情与建筑特色相匹配

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已经着重强调充满乡土味的设计特征与国内外知名机构相结合。现今,随着居住者的眼界与景观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其对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开始追求品牌价值和品质感;且开发商已意识到园林景观比户型设计带给业主的感觉更直接。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发商一方面不断创新园林设计,使现代的园林和建筑遥相呼应,所有的造景都围绕一个主题,提出了夏威夷风情、北欧森林、西班牙风情、印尼风情等概念景观,如以热带风情为主题的居住区,以棕榈类植物和水景为主;以打文化牌的园林景观,以古典雕塑为主等,使居住者直观感受到整个小区的居住氛围。另一方面花重金让国外知名设计机构为园林布局造景,成为了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发展趋势。

8、加强环境景观的赏心悦目与实用价值

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已从简约式园林发展为名贵树种的大量引进。现今,逐渐被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所应用,由于名贵树种、稀缺植物不仅可更好的衬托居住区的品质,为居住区增色;还能使居住区引起轰动效应,因此其开始成为目前居住区园林发展的新趋势。目前, 很多开发商的首选便是高大的古树。

但当对居住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不应进行盲目的堆砌,而应按照植物群落来布局。周围的建筑类型对栽种何种类型的树木有很大的决定作用,这就是应景的设计手法,如古典风格的楼盘适合种植芭蕉树,现代建筑体则适合几何形状的乔木等等。让人赏心悦目又能给居住者创造实用价值的树种才是最可贵的造景方式,过分追求稀缺品种或者洋品种并不是健康的楼盘园林发展趋势。

9、景观设计是发展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首先,握住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之间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

其次,景观设计要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建筑风格是景观设计风格的基础,景观设计的风格趋向必须考虑建筑的特色,因此应将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展现居住区整体的持久魅力。

另外,最好要先规划好整体环境,再用建筑去巧妙的围合和分隔空间。围合感的塑造应与空间性质的不同而细致地变化;分隔,即层次感,其是评价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居民处于一个围而不闭,疏而不透的空间氛围,为其提供各级私密空间,并使各层次之间有平缓的过渡。

综上所述,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候,不仅仅体现了回归历史的发展趋势,还结合了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展现环境景观的艺术性,共享性和文化性,并且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能够顺应现代化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潮流,创造了优美的居住区环境,这样不仅直接提高人们的居住生活质量,还能消除都市的喧嚣,松弛神经安抚情绪,从而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进而从整体上可提高城市环境的景观质量。相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会有更多的新趋势出现,使之创造出具有历史文化、地方特色和现代时尚等特点的优秀景观。

参考文献:

[1] 袁栋.浅谈居住区绿化设计.城乡建设.1999,(4).

[2] 杨向杰.居住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住宅科技.1997,(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