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35: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会计核算定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当前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购置的会计核算
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既体现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也借鉴了企业会计核算的部分内容,虽然比事业单位复杂,比企业简单,却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医院的成本和结余。
如:购入固定资产时:A单价在10万元以下(包括10万元),借记“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公用支出——专用设备购置费”或“管理费用——公用支出——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图书资料)购置费”,贷记“银行存款”;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B:单价在10万元以上,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贷记“银行存款”;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这样的会计科目设置,使购入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存在两个问题:
(1)这种会计核算方式比较陈旧,两组平行的会计分录之间没有必然的钩稽关系,容易漏做“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这组分录。从而少记固定资产。
(2)当购置的固定资产单价在10万元以上时,列入净资产科目“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中支出,没有直接计入当月损益,从而造成医院当月的“收支结余”不真实。
(3)《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和使用年限,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大型修缮。在会计核算时,提取借记“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维修费——提取修购基金”,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的结余,若为借方余额则反映“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的超支。目前,由于医院的固定资产规模越来越大,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使得医院“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累计赤字很大。还有些医院通过少提或多提“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人为地改变医院的成本,随意调节“收支结余”。
2.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核算
医院的固定资产核算的明显不足之处,没有设置“累计折旧”的会计科目。《医院会计制度》中不要求计提折旧,医院的“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反映的是现有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计提“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与计提“折旧”,不仅在提法上不同,而且在会计核算方法上也大不相同。
计提“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反映在净资产中,它不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不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即折余价值),以致医院的资产负债表不能真实地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形成医院固定资产账面原值越来越大,固定资产老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账面上却无法反映。另外“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的使用比较含糊笼统,这样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也不能给医院管理者提供客观的固定资产评价依据。
3.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
(1)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处置,没有设置“固定资产清理”会计科目。在医院发生捐赠、报废、转让、损毁等固定资产减少的情况时,全部通过“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来进行核算。
如:报废固定资产时,按固定资产原值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发生的变价收入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贷记“银行存款”。由于专用基金科目是按基金类别设置明细账,根本不能反映哪项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保险赔偿等所产生的损益情况。
(2)对于固定资产的减值,也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科目。随着医疗设备的日新月异,许多医疗设备很快就淘汰了,发生固定资产减值是必然的;而《医院会计制度》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科目,若遇到固定资产减值或提前报废,就会出现账实不符的状况。
二、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改进建议
1.在购置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时,借鉴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不再通过“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固定基金”这样的净资产科目核算。只有这样才能使医院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真实化、规范化、标准化,缩小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会计核算的差距,使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
2.医院会计核算中,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每月增加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会计分录借记“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公用支出——折旧费”,贷记“累计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中,将“累计折旧”作为备抵科目列示,两者相减,就是固定资产的净值,这样在会计报表中就反映出固定资产原值及净值,固定资产的增减情况一目了然,以便如实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规模、新旧程度和实际价值。
3.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处置,增设“固定资产清理”会计科目。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准确核算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清理费用,能够真实、详细地反映其损益情况。
论文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原来的医院会计制度尤其是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局限性开始显现。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我国大部分医院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来源渠道不同,贵重医疗设备较多,这就要求改革完善原来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使其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济能力,同时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给医院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现状与新制度的修改
1、原医院固定资产标准过于偏低,造成核算范围过宽,带来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准确。原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市场化和现代科技的更新发展,医疗设备设施价值已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标准。另一方面,同样的设备,金额小于800元,单件购入为低值易耗品,批量采购就是固定资产,不便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新制度定义固定资产为“单位价值在1000元及以上(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将原划分标准提高后,使大部分办公、通用设备等价值较低的设备划出医院固定资产核算范围,作为当期费用处理,使医院固定资产的界定不过于繁杂,更能体现医院资产的特点,更便于专业设备的核算、统计与管理。
2、原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原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购置的核算为,购入固定资产时,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同时资产类科目“固定资产”与净资产类科目“固定基金”同时增加。实际工作中很容易漏作后一笔分录,导致少记固定资产,而且因为没有相应的钩稽关系,往往造成少记后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发现。另外,医院固定资产一经入账,直到报废,会计报表的固定资产净值一直等于原值,只是提取一定的修购基金,其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净资产中,它不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因而固定资产的老化程度也无法在账面上反映,造成净资产虚增会计核算,不能客观地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也就不能向医院的管理者提供客观真实的财务分析和风险评价。新制度增设“累计折旧”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科目的备抵项列示,规定“医院原则上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计提折旧的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规定或审批”站。从而相对客观地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价值。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
医院固定资产多而杂,对专业性要求较高,而医院领导及医护人员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资产管理工作大多由财务人员兼管,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而财务人员日常工作繁琐,往往无暇顾及更深入细致的核对监管工作,故强化固定资产制度化管理尤为重要。
1、加强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在固定资产盘点中我们往往发现,资产存放地点变更或移交时,管理人员不按规定程序进行移交,导致盘点时科室台账与实物不符,给盘点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医院一方面要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购置、验收、发出、使用、报废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加强职能部门监管。另一方面应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责任心,强化业务知识学习,提高资产管理水平。规模较大的医院应设置资产管理中心,逐步对各项资产进行登记、清产核资,管好用好本单位的固定资产,使资产管理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有重点、有步骤,做到账卡、账账、账实相符,扎扎实实地推动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
2、完善固定资产购置可行性论证。医院固定资产中医疗设备占的比重较大,其投入资金大,投资回收慢,其投资能很大程度的影响医院的业务发展,所以固定资产购买前应由设备管理、资产管理、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等共同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效益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资产进行分析、预测,以避免盲目投资,造成资金的浪费和资产的闲置,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其主要指标有资产总值、总资产结构、资产完好率、设备平均使用率、万元资产净收入、单台设备投入产出等。
3、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系统管理。医院固定资产种类多,数量大,必须通过信息化系统,才能更好地规范管理。实际工作中大中型公立医院已基本实现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但还存在信息共享程度较低的问题。医院内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职能部门、使用部门以及维修部门之间的信息脱节,信息没有达到共享,获得信息的成本较高,直接影响了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的高低,同时财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重复劳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4、加强固定资产监管。大部分公立医院是国有事业单位,资产保值增值,上级主管、主办部门审批报废,各级部门对强化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定期对医院的固定资产及其效益进行审计,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营运收益。审计固定资产是否提足,是否有帐外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流失现象。切实解决固定资产保管不善、账实不符、闲置浪费以及非法侵占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卫生部:新《医院会计制度》,2010年12月
[2]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2009年8月
[3]财政部、卫生部:《医院会计制度》,1998年11月
[4]李玉萍,《论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湖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李艳萍,李艳丽,《浅谈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08期
[6]马翠莲,《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代经济,2009年18期
[关键词]医院 固定资产 会计 ;核算
当前,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的会计制度,在医院广为执行。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有些条例的局限性开始显现,尤其是在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面。固定资产不仅是医院开展各项工作(医疗、科研、教学等)的物质基础,也是对医院规模大小、经济实力以及医疗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反映。目前,由于医院固定资产的来源渠道日趋复杂,医院里的贵重医疗仪器设备也再逐渐增加,众观许多医院,不少资产单位价值已超过千万元。因此,准确核算医院财务状况首先得向完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制度方面下手,这表明医院需要对现有的固定资产核算模式进行改革,使其能够更客观、真实地对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济能力进行反映。
一、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1.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在建造过程中发生费用时,借记“在建工程”,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完工交付使用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同时,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贷记“在建工程”。
2.改、扩建固定资产。改扩建过程中发生支出时,借记“在建工程”,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发生变价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完工交付使用时,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贷记“在建工程”,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科目。拆除部分价值,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
二、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面现存的问题
1.固定资产购置时会计核算存在的缺陷。在现行《医院财务制度》中规定,按原始价值或重置完全价值对新增的固定资产进行计价,对固定资产提取减值准备没有作相关规定,也不能根据重置价值对其进行账面上的调整,除了出现减少实物,如出售、捐赠、报废、盘亏等情况外,基本不对固定资产科目余额作变动,固定资产在会计核算时按原值入账,账面反映的是固定资产采购时的价格。购置时,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同时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贷:固定基金。这样的会计处理会产生很多麻烦。当固定资产金额较大,导致提取的修购基金不够时,将造成 “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余额中巨额赤字的出现,使得医院的净资产出现严重虚减。此外,现行的《医院财务制度》固定资产还没有对 “累计折旧”科目进行设置,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科目只可以对原始价值进行反映了而不计提折旧,不能反映出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不能体现出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新旧程度,也不能对资产净值进行反映,导致实际价值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出现严重背离。
2.没有设置“累计折旧”会计科目。“累计折旧”科目未在医院的固定资产核算中设置,提取修购基金时只是根据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进行。从购置到报废的固定资产在这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对资产价值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就出现了问题,即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已发生损耗,这必然会出现减值现象,然而在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科目中显现的仍然是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
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建议
1.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由于当下,对现行的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太低,这样会给医院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对符合广大医院实际的确认标准进行严格的制定,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医院固定资产的确认与现实状况相符合起来。而且在各医院具体核算过程中,按照国家标准把固定资产进行确定后,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对符合本医院的固定资产具体价值标准另行制定,在国家确认标准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进行细化分类,以实现加强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的目标。
2.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作“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在医院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栏目下增加“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净值”两项,反映固定资产折旧与净值情况,避免固定资产虚增。
3.取消“固定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原在“修购基金”中列支的大型维修,改通过“预提费用”科目进行处理,修改医院资产负债表净资产相关栏目,避免净资产虚增。
4.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终时医院应当全面核查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合理预计,这样做是为了有效避免出现虚盈实亏,能够确保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假如固定资产出现减值, 通过“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医院可以对其进行核算。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参考《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按固定资产帐面价值――已计提修购基金(累计数)――预计可收回金额。在以后各期提取的修购基金(或累计折旧)中应当按固定资产已提减值准备金后的账面价值还有预计尚可使用的年限重新对提取修购基金(或累计折旧)进行确定。总而言之,对医院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改进完善,使其能够为医院的经营管理进行更科学、更合理、更好地服务,让现有的资产粗放型经营模式向企业化、市场化、经济化管理靠拢,相信这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卫生部.医院财务制度[M].北京:财政出版社,1998
[3]朱荣荣.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研究[J].天津财会,2010,(1)
[4]李花玉.浅谈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改进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3)
[关键词] 金融资产;固定收益证券;债券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0- 0004- 01
金融资产是以信用为基础的所有权凭证,其收益来源于其所代表的生产经营资产的业绩,金融资产不构成社会的实际财富。金融资产同其他资产一样,具有“收益性”和“风险性”(预期回报的不确定性),在财务管理上金融资产按照其收益的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固定收益证劵、权益证券和衍生证劵。本文将通过综合案例探讨固定收益证劵(以债券投资为例)在会计核算中的对比分析。
1 债券投资会计核算的分类
《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不准备长期持有,准备立即出售或在近期出售,属于短期获利方式的债券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其他的债券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本文针对债券投资的案例,分别划分为以上3种金融资产进行会计核算。
[案例] 2011年1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面值总额为2 000万元的债券。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2 088.98万元(其中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10万元),另外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该债券发行日为2011年1 月1日,系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年利率为4%,每年l2月31日支付当年利息。该债券201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 100万元。
针对本案例的会计核算解析如下(金额以万元计)。
2 若将该债券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并于2012年3月15日以2 250万元对外出售,款项已经收到
(1)2011年1月1日初始取得:借:交易性经融资产——成本 2 078.98,应收利息10,投资收益10;贷:银行存款2 098.88。(2)201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 100万元,借:交易性经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1.02;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1.02。(3)2012年3月15日以2 250万元对外出售,借:银行存款2 250;贷:交易性经融资产——成本2 078.98,——公允价值变动21.02,投资收益150。同时,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1.02;贷:投资收益21.02。
3 若将该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编制2011年1月1日到2016年1月1日的会计分录
(1)2011年1月1日初始取得: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 000,——利息调整88.98,应收利息10;贷:银行存款 2 098.98。(2)2011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3.56,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6.44。(3)2012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2.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7.1。(4)2013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2.3,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7.77。(5)2014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1.51,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8.49。(6)2015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0.77,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9.18。(7)2016年1月1日,债券到期,收回债券本金。借:银行存款2 1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 000,——应计利息100。
4 若将该债券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于2012年5月20日以1 950万元对外出售,款项已经收到
(1)2011年1月1日初始取得: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2 000,——利息调整88.98,应收利息10;贷:银行存款2 098.98。(2)2011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3.56,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16.44。(3)201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 100万元,账面价值为2 072.54(2 088.98-16.44)万元。借:可供出售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7.46;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7.46。(4)2012年5月20日以1 950万元对外出售。借:银行存款1 950, 投资收益15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2 000,——利息调整72.54(88.98-16.44),——公允价值变动27.46。同时,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7.46;贷:投资收益27.46。
通过案例分析,清晰明了地呈现了债券投资划分为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进行会计核算。通过案例的形式对债券投资会计核算进行对比分析,使得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浅显易懂。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13.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 固定资产核算 解读
2010年12月31日财政部的《医院会计制度》是结合医院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进一步规范医院财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医院资产中固定资产占相当大的比重,是开展医疗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规范的核算,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也为医院强化成本控制,考评医疗服务效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旧《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所规范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所带来的账面反映医院资产信息不真实、不利于固定资产更新和日常管理、不利于成本核算和领导决策等等一系列问题[1]早已为业界诟病,本文不再赘述。本文试就新《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固定资产核算方法进行解读。
一、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分类
新制度明确了固定资产的概念,将医院固定资产划分为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四类。通过对新制度有关固定资产核算内容的分析,现从不同角度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分类。
1、按照取得方式不同分类
包括:(1)外购的固定资产;(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3)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大型修缮后形成的固定资产;(4)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5)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6)无偿调入或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
2、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不同分类
包括:(1)使用自有资金购入的固定资产;(2)使用财政补助资金购入的固定资产;(3)使用科教项目资金购入的固定资产;(4)使用其他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
3、按照使用部门分类
包括:(1)临床服务类科室、医疗辅助和医疗技术类科室使用的固定资产;(2)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3)具有多种用途、部门混合使用的固定资产。
4、按照使用情况态分类
包括:(1)使用中的固定资产;(2)未使用的固定资产;(3)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二、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不同阶段的划分及主要科目设置
新制度对固定资产从进入医院财务核算系统到退出该系统,按照所取得的方式及服务对象等不同情况下的核算进行了详细的规范。
1、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同阶段包括
(1)取得阶段;(2)正常使用阶段(含为增加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或延长使用寿命的后续支出和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而进行的修理);(3)处置阶段(指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无偿调出、对外捐赠等);(4)定期清查盘点阶段。
2、与固定资产核算有关的科目设置及其核算范围
“固定资产”科目,核算医院固定资产的原值;
“累计折旧”科目,核算医院固定资产所计提的累计折旧;
“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医院为建造、改建、扩建及修缮固定资产及安装设备而进行的各项建筑、安装工程所发生的实际成本;
“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医院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及其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等;
“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医院已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
“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医院在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各项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
“待冲基金”科目,核算医院使用财政补助、科教项目收入构建固定资产等物资形成的,留待计提资产折旧摊销或领用发出库存物资时予以冲减的基金。
以上科目的设置,结合了现阶段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实际状况,搭建了医院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的主要科目框构,且便于理解和实际操作。
三、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的改进及其现实意义
1、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
这一规定彻底改变了沿袭多年的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模式。通过 “累计折旧”科目,将固定资产价值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消耗转移的部分体现出来,在资产负债表中也能直观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从而避免因制度不完善带来的虚增资产、净资产以及人为调节业务收支结余等问题的发生。新制度还规定,医院的图书参照固定资产管理,不计提折旧,其他固定资产在使用年限内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以系统分摊固定资产成本,计提折旧时不考虑预计净残值。为解决不同来源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成本分摊问题,新制度同时规定,应在固定资产明细帐中登记每项固定资产原价中财政补助资金、科教项目资金、其他资金的金额及所占比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方法、计提基数及折旧年限的确定,最大限度减少财务核算的可选择性,有利于合理分摊固定资产成本,增加不同医院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创造性地采用“待冲基金”科目
通过该科目医院就可以把财政资金和非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区分开来,对财政资金和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资产进行过程性管理。从资金循环来看,待冲基金是财政及科教资金留在医院尚未消耗的部分,该金额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 “净资产” 要素下的“待冲基金”项目得到直观反映,对“待冲基金”明细科目的分析,可确定核算期间医院使用财政资金和科教项目资金购入固定资产的具体金额及两项资金承担的医疗成本,有利于真实反映医院的医疗成本,有效解决了由财政补助资金、科教项目资金所形成的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
3、医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分析,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
新的医院财务制度重点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要求,对成本范围、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4、新制度对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的改进和成本报表参考格式的推出,使作为临床服务科室医疗成本构成重要组成部分的固定资产折旧也像人员经费等项目一样能反映在成本报表中,使成本构成要素更清晰明了,便于对各要素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这将引导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像关注卫生材料、药品等有形消耗一样关注固定资产折旧,必将重视在以科室为考核单位的固定资产界限划分和混用固定资产的成本分摊原则和标准问题,从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保管和维修,使其为在开展医疗活动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5、新制度将于2011年7月1日起在国家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改革施行,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的医院施行
新制度的贯彻实施必将促使医院对包括固定资产在内的医院资产进行彻底的盘点和清理,掌握实际存量,以适应新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的客观需要。固定资产成新率的合理核定将关系到应提折旧额的大小,是相关部门重点考虑的事项,同时新制度对由财政补助资金和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采用新的方法进行核算,这意味着要求医院重视对这部分资产的管理。
6、信息化建设在现代医院管理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作了改进,为确保计提折旧基数的准确性,对信息化软件进行重新设置将成为必然
信息系统要能对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的具体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和区分,如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不考虑预计净残值,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仍需计提折旧,已经提足折旧但仍在使用的固定资产无需再提折旧等,同时因形成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不同,计提折旧的时所对应科目也不一样,这些都需要设置核算的相关功能,以便计算机能进行分类处理,准确完成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任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