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科技档案管理学范文

科技档案管理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5: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科技档案管理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科技档案管理学

篇1

关键词:科技档案;科学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比资产更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作为企业生产、技术科研和经营等活动的真实记录和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作为与企业同步发展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管理等各方面正积极地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一、档案管理工作的困难和重点

1、大多数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

许多人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就是简单的记录和抄写,然后把档案放在档案室里存档和分类,定期整理和补查,需要用时取出即可。大多数人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认识和研究,误以为档案管理工作就是以上的简单流程,所以对其不够重视,认为这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正是这种错误的观点,才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期停滞不前,更新缓慢。其实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把资料放到资料室正确的位置就可以了。档案管理工作在许多人看来只是普通的事务性工作,而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和重点工作。这需要我们认真审视,正确看待档案管理工作,承认其重要性。档案管理工作是整个单位工作的基础和根基,正是这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才为整个单位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档案记录了单位以及公司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个人资料,还记录了单位和公司的相关工作数据和大量重要信息,所以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十分有必要的。

2、档案交接制度不严谨

每年,巨大的档案变动、更新、调取和维护工作确实是档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档案的分类和存档并不困难,最容易出乱的环节就是档案交接时。如今,大多数单位的档案交接制度不够严谨,导致许多档案在交接时出现错乱和丢失,这样的局面是我们不想看到的,因为档案一旦错乱和丢失就代表着档案管理工作失去了大半意义,而且档案的重新填写和弥补是很复杂和费时的,会严重耽误单位工作的正常进行。在交接时,交接双方都应认真对待档案交接工作,一丝不苟地完成交接任务。档案管理工作者更应该负起重要责任,告知调取和变动档案的人员相关规定,敬告擅自调取或是删改档案的严重后果和所应负起的法律责任,做到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时刻以单位利益为重,重视档案交接工作。

3、许多档案管理工作者没有切实履行宣传档案重要性的义务

很多人由于缺乏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在面对档案工作时只是应付而已,甚至对本人的档案都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考虑到档案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性,等到真正需要档案时,才发现档案不完整或是没有及时更新,以至于影响了正常工作需要和职位调度,给档案本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充分说明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重要性宣传不够,许多档案管理工作者没有切实履行宣传档案重要性的义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明确的告知档案持有人有关档案的相关事项,明确档案持有人的责任和不重视档案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告知前来调取和填写档案的人员应该如何填写,并告诉他们应认真诚实的填写相关档案,如果不认真对待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想要弥补就会变得很麻烦。

4、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够现代化和信息化

多年来,档案管理工作依然是以纸质做为档案的重要载体,以手写的抄录为主要的记录方式。档案在填写时容易丢失,也容易弄脏弄乱。档案在收录时需要分类,分类时很容易把各类档案归在不相属的一类里,等到需要用时不能迅速的发现。档案的存储需要档案室,档案室不宜过湿,不然容易引起纸质的档案发霉或发潮,导致档案失真,档案室需要密闭,并且要防火防潮。由此可见,这种陈旧的档案管理方式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对于档案的准确性也很难保证,容易丢失和遗漏,一些不可预知的事件很容易导致信息的丢失。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急需引进现代化和信息化较强的技术来应带这种局势,比如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借助电子管理技术和相关程序应用,以电子计算机为硬件设备,以网络技术为先导,能够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技术应用性和各类工作的效率。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克服陈旧的档案管理工作的缺憾和不足,比如电子信息技术可以省去档案室的存在,将大量数据和档案存储在电脑中,保存完好,节省了人才财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简易性。

二、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1、强化档案管理意识,严格档案管理程序

强化每一名档案管理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意识,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同时在硬件设施上完善档案管理设备,每个单位都应配备单独隐蔽的档案库房,库房内加装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和电脑等所必须的应用设备和管理配件。为加强档案信息化发展,应在档案管理程序中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2、档案交接严格按程序进行

档案交接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档案丢失或失真,所以交接时应严格按程序办理。档案交接的正确手续应是:一是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账务相符;二是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三是对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类存放,应清理没有的材料,整理可靠的文件,汇编成案,认真将其排序后及时归档。只有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档案交接工作,才能确保档案交接工作的顺利完成。

3、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时应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杜绝档案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首先应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安全操作规范培训,使档案管理员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同时通过规范的操作,杜绝在人员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不该出现的漏洞。其次,应尽量统一各单位档案存储的格式、统一成相同的处理软件。这样能够防止文档在格式转换中由于软件兼容性问题被损坏或丢失。

4、建章立制,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如今,不同的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上的规定和标准各不相同,甚至许多单位缺乏规定和标准,这大大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度,造成工作效率低、档案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这大大减弱了档案的存取与调配的效率,也影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更降低了档案的应用。所以,建立相关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工作迫在眉睫,加强制度的建设和章程的规范需要提出标准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这个流程应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统一了规范和章程后,需要档案管理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认真遵守,规范其操作流程,认真细致的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在调取、更新和存储档案时更应该加强规范性,避免错误的发生。

三、结语

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根本性要求人们必须加强对其管理,更新档案管理的理念,实现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每一位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自觉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做到工作上一丝不苟,思想上始终以单位利益为重,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加强宣传,告知档案持有人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加强自身的文化水平,能熟练的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将电子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到自身的工作之中,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熟练性。在档案管理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加强信心,不断进取。

【参考文献】

[1] 张公诸。质量管理学[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林志航。计算机辅助质量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篇2

(一)医学科技档案的专业性较强

考虑到现代医学学科门类繁多、交叉领域广泛,因此医学科研的课题也是按照各专业门类来进行分配的。如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可以细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不同的科目;而在基础医学研究中,又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生化、病理、药理等专业。而医学科研活动都是在相应的专业科目内进行的,很多时候这种科目分类还可能进一步细化。这就造成医学科研内容的专业性很强,相应的医学科技档案的专业性也较强。

(二)医学科技档案专题突出,系列化强

医学研究方式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一般都是突出地以一个特定的专题作为研究对象。而且在对该专题进行研究时,着重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系列化、完整性的研究。这就使得相应的医学科技档案具有专题性强、重点突出的特点。同时,对研究对象的多层次完整化研究,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成套化的科技文件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层次分明但又联系紧密,可以作为一个系列进行利用。

(三)医学科技档案的学科综合性强且项目协作多

医学科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其跨学科、跨专业现象非常普遍。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研究本身就包含了众多的专业门类。同时在新形势下,大量的新兴科学技术和专业不断涌现,各学科的研究前沿领域正在不断发生交叉融合,医学研究也不例外。现代医学为了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地利用别的学科领域的有利条件,加强彼此的协同合作。特别是现在许多医学科研课题的综合性非常强,需要汇集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研究攻关。这些反映到医学科技档案,也使其具有学科综合性强且项目协作多的特点。

(四)医学科技档案载体形式多样且数量庞大

医学研究由于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造成研究结果的记录和保存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医学研究可以通过保存对象的标本或其组织切片来直接记录研究结果。同时,又可以利用各种音视频资料、化验单及仪器检测结果来间接保存。因此,医学科技档案资料的形式多样,记录医学科研成果的载体也非常丰富。

(五)医学科技档案具有保密性

医学档案资料与医学科研成果密切相关。作为医学档案记录的主要对象,医学科研成果往往包含了研究人员的心血和付出。这些成果具有知识产权,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必然要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对于记录了具有特殊价值的医学报告、临床资料及相关的文献等档案资料,需要根据国家保密法为其设置相应的保密等级,确保这些医学科技档案在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保密及限制保护措施。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对有关医学研究的资料、成果等进行收集、系统分类和编研,其基本原则一方面是要确保医学科技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要最大程度地开发好、利用好医学档案的价值,为医学事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的健康提供帮助。

二、以用户需求为最终目的的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方式的建立

为此,依据本部门的工作状况,并结合笔者多年的科技档案工作经验,理解相关文献,对以用户为最终目的的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方式的建议和探索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提高档案意识

有意识才会有自觉的行为,才会有目的的行动。首先,我们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不仅需要重视档案的保存和管理,更需要对医学科技档案的利用价值有明确的认识。档案管理部门要更新服务模式,努力开发医学科技档案资源,并建立相应的平台(如数据库和网站等),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档案室还应积极主动地向外界宣传馆藏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可利用的档案资源,以广泛吸引潜在的档案利用者,使档案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二)完善管理体制

所有的行为必须要有规范,而管理体制就是这些规范的保证。要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的利用效率,就必须要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健全的管理体制,是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的有力保证。立足于档案利用者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档案服务机制,丰富档案利用服务手段和方法,为各类人群提供多样和个性化的服务。我国各档案室为人们提供的服务主要有档案信息查询、借阅以及信息加工等,相对比较单一,也不够简便。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利用服务中,可以使得档案信息的查询和利用更加方便,也更符合当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可以有效地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医务工作人员等用户人群,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加强档案室基础建设

无论是保存、管理还是利用,基础建设都很关键。加强档案室基础建设也是提高医学科技档案利用效率的有力措施。各档案管理部门应采用多种手段强化基础建设,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便利的条件。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档案室基础建设。

1.优化档案室环境

安静、整洁的环境可以让医学档案利用者更专注地研究档案中的资料和信息,而宽敞明亮的场所也使档案室可以同时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在合适的地方为用户们提供打印、复印等服务也可以为有需要的档案利用者提供便利。

2.增加馆藏资源储量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医疗实践中产生的医学科技档案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一些科研人员的需求。各档案室应注重资源共享,引进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重要档案资料供研究者使用。

3.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化是未来医学科技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可以显著缩短档案利用者查询相关信息的时间,获取资源也变得更为简便。通过建立专门的档案资源网,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检索和利用档案室内的资源,而不用到档案室,省去了不少麻烦。档案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

4.对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

科学分类可以使用户的检索更加准确快速。档案室应充分了解各个档案的内容,并从多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对于医学科技档案,应根据专业、学科的差别对其进行详尽的分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功能全面的检索系统。通过这种方式,档案利用者可以对各类档案有初步了解,并根据自身需求,准确定位需要查询的档案资源,避免了无谓的时间浪费。

(四)调整档案编研体系

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的利用效率还需要重视档案的编研工作。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对于医学科技档案的编研提出了新要求。档案管理者需要充分发掘医学档案的潜在利用价值,并根据当时的医学研究发展情况,适时提出相关编研课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挖掘各类档案信息资源,编研出一系列具有高利用价值的成果。这些编研成果应具备高度的实用性,可以对医学科研和医疗实践进行指导。

(五)重视人才培养

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知识大爆炸,现代科技的发展深刻影响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知识型管理人才是强化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的重要基础。随着档案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技术的发展状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应对快速变化的档案管理局面,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医学科技档案包含的信息量丰富,只有熟练掌握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才能更好地建立和利用医学科技档案数据库和检索系统,帮助科研人员迅速准确地搜索到其需要的信息,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六)建立面向用户的新型应用平台

篇3

如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使得大量的档案资料因为掩埋而遭受重创,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2011年3月,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遭受持续的雨袭击,致使一部分公共机构及商业机构的档案文件受到一定程度的损毁,不过这些机构都能够科学有序地对于已经受损的档案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与修复。其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就是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的档案抢救应急预案。所以,我国各级档案部门要积极地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必须不断地提高档案应急预案的管理能力与水平,尽可能地降低各类突发事件对于档案的危害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和降低档案人员与各类档案信息可能遭受的损失。

1 加强应急预案管理是档案部门成功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基础和保证

档案的应急管理是指档案部门通过对于自然界与社会所产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原因、经过与后果进行综合分析,在有效整合档案领域当中有关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的一整套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事前防范、事中反应和事后处理的管理程序和手段。档案应急管理通常具有突发性和非程序性的特点,但同时又必须满足预见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的要求。所以应急预案也是成功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基础和前提。

1.1 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属于档案安全的最迫切要求。在过去,世界很多国家的珍贵档案资料,都曾经遭受自然和人为灾害的毁灭性打击,产生了巨大的难以估量的损失。如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让位于世贸中心的很多金融机构的计算机数据档案瞬间被毁。而各类频发的突发事件,不仅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难度,也为档案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这就迫切要求各级档案部门必须展开积极的行动,不断加大应急预案的管理力度,以便于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

1.2 应急预案管理能够提升档案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实践证明,应急预案是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各级档案部门通过制定和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从而规范档案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不仅有利于使各级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树立高度的风险防范意识,而且有利于及时鉴别和处理各类档案的安全隐患,并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在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上,在应急预案的各个环节上,都能做到未雨绸缪,并提高应急决策的主动性、时效性与科学性要求。

1.3 应急预案管理可以增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保障力。2010年5月12日,国家档案局局长兼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并根据《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与《档案馆防治灾害工作指南》等规定,明确要求我国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必须重视应急预案在档案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并明确了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完善应急预案管理标准和要求。这也表明,强化档案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能够促进档案安全体系的构建,并为提升档案管理安全增强保障力。

2 国外应对档案管理突发事件的有效设计

2.1 重视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与分工。在档案部门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国外非常重视档案人员的分工和合作,档案馆(室)的工作人员队伍通常非常精简,因此,要求各工作人员在平时的档案管理突发事件中,各项预防工作和应急处理都非常明确。如加拿大温莎大学所制订的档案防灾减灾计划把档案工作人员分成三类,分别是灾害预防小组和灾害行动小组以及灾后恢复小组,分别负责在档案灾害发生前的预警预防、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救援以及灾害后期的档案修复工作,并且均依据不同的职责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培训工作。

2.2 加强档案部门可能遭受的灾害研究力量。在国外,档案部门比较关注可能面临的灾害和突发事件研究,并热衷于突发事件对档案建筑和馆藏档案造成的危害,并高度重视各项预防策略。如美国档案机构就非常重视自档案馆(室)建筑和应急设备以及应急人员培训等各个方面来采取措施,以便于更好地降低对档案机构的各种危害。在2008年举办的国际档案大会上,日本某档案学界专家曾指出,对于文件管理机构来说,预防和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是保护档案文件资料安全的重要措施。全部文件保管设备都应当在紧急状况时,确保档案实体不会遭受严重的损坏。

3 目前档案部门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档案应急预案的严重缺失,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目前,很多档案部门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重视不够,很多还是缺乏高度的防范意识,即使制定有应急预案,在体系上还很不健全,甚至有很多的档案管理部门,根本就没有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另外,大部分的档案部门也大都将重点放在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制定上,往往忽视了事故灾难、社会不稳定事件和网络冲击等应急预案的制定,比如对于网络侵入和篡改等方面的威胁甚至没有丝毫防范意识,这就出现了档案部门应急预案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的状况。

3.2 应急预案内容空洞,风险评估体系不够合理。 现阶段的各级档案部门,在应急预案的内容方面,大多是因为仅仅注重形式而脱离实际,并且存在着相互抄袭的现象,结果造成在操作时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另外从总体范围看,由于很多档案部门尚没有完善的档案风险等级评估体系,还没有进行档案的安全分级管理,这就造成在各类档案的实际存放过程中,往往忽略将珍贵、重要的档案进行集中存放,这样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会乱成一团,反而使珍贵的档案得不到及时抢救,造成巨大损失。

3.3 没有明确的奖罚标准,缺乏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在各级档案部门已经公布的应急预案中,很多缺乏档案应急管理的绩效考核机制,这样就会对于考核标准的界定不够明确,缺乏绩效考核的标准和奖励机制,档案应急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与成就感就会明显下降。而应急预案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惩罚机制,主管部门对于失职人员的惩罚没有依据,无法实现绩效考核的公正和公平,使各项工作难以推进。

3.4 应急预案的演练流于形式,其联动能力缺乏协调和统一。目前,许多档案部门还处在“纸上谈兵”阶段,不能够实现应急预案的演练和应急联动能力的密切联系。而事实上,应急预案的演练不足,则应急联动的能力就必然较弱,结果造成档案应急处置中出现“不联不动,联而乱动”的混乱现状。在电子档案信息应急处理方面,往往在广域网外部线路中断、局域网中断,以及档案馆业务管理系统出现了严重漏洞,而造成业务数据错误和操作失误时表现得束手无策。这在实践中也必然会降低应急效率与水平。

4 档案部门应急预案管理体系的科学设计与构建

4.1 加快档案应急预案管理的职能和组织建设。要组建应急预案的编制队伍,具体负责应急预案的各项管理工作。要明确预案编制小组的具体职能,不仅要确定预案编制小组的人员和职责,而且对于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类别、范围和适用等还要做出明确阐述。至于编制小组的组成,最好邀请相关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人员参加,通过广泛参与和相互协作,真正实现明确分工,高效运行。

4.2 提高档案管理内在风险的监控,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当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大部分可以从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和预测。在特殊时期,档案信息技术部门还要加强对网站、网络运行和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密切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持续的监测。同时,还要从档案部门的自身出发,及时排除档案管理过程中所可能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风险因素产生的可能。

4.3 重视档案应急预案的编制,努力完善应急预案的管理体系。科学严密的应急预案,能够让档案部门的各项应急管理做到有条不紊和有章可循。档案部门在组织应急预案的编制时,应当对内容框架进行科学设置,并明确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和依据及实施的范围,力争所制定出的应急预案,可以应付所有的突发事件发生。同时,对于档案信息系统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其应急处置预案应当尽可能细化,比如,在档案馆官方网站或者微博中,出现非法言论和黑客攻击事件以及网络病毒感染等,都有积极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应急预案拥有完善运行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出积极功能和作用。

4.4 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活动,以检验档案应急预案的效果。实践证明,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是考验应急预案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最有效方式。所以,在档案安全应急演练开始以前,应当预先熟悉已经编制的预案,充分了解该演练所主要考核的各项技能,尽可能地掌握该演练的组织策划和进度控制等演练模拟方案的要点。应急演练结束后,还应当迅速针对应急预案的效果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只有通过这种方式的应急演练,才能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同时有效提高档案部门的应急救援水平。

篇4

关键词:农业科技;项目档案;科学管理

进入新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改革的不断深化,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发生了变化。农业科技档案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怎样适应新机制的需求及怎样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科学管理成为科技档案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农业科技档案,在振兴农村经济中有凭证、参考、借鉴作用,使农业档案的信息资源有效开发出来,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在搞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加快促进知识创新和农业科技快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针对农业科技档案的科学管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几点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的科学管理方法有效措施,从而保证科技档案的规范、完整、系统、全面。

1提高对农业科技档案的认识

随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广泛宣传,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也显得日益重要。农业科技档案是记述和反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科学研究、生产服务、技术培训记录等活动,经过档案人员整理并归档保存的有价值的重要科技文件资料。具体说,农业科技档案就是科技人员在生产、科研及技术推广活动中衍生出来的成果,是农业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具体包括文字资料、计算图纸、图片(照片)、音像资料、实物标本等。农业科技档案的主要特点是,工作大部分都是在田间地头第一线上进行,因此所研究的数据内容和分类也较复杂,而且农业生产的周期比较长、数据采集量大,从生产开始到中期、末期,所有数据都得记录、所有图片都需要保存,这就使农业科技档案的形成、积累有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农业档案的收集、保存工作做得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档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只有把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做好,才能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的作用,使之更好地为科技发展提供服务。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订出详细可行的农业科技文件及档案的归档范围,让档案管理者清楚地明白上报归档的材料是什么、要求是什么,认真对农业科技档案进行收集、保存和利用,使农业科技成果更好地被交流和利用,为科研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1]。

2农业科技档案科学管理的主要标志

按照“走上去,走下去”“引进来,放下去”的理念积极鼓励大专院校与农业企业进行合作,甘当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红娘”,大部分科研院所都有很多的科技成果掌握在手中没有进行转化,而一些农业企业空有资金和场地,但是亟需一些科研成果,因此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大事。通过转化科技成果可使农业企业增加效益,使科研院所的成果进行生根发芽,这个转化目标可以通过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的利用率来实现。农业科技档案作为科研工作的历史记录,是许许多多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和知识积累的精华,有较高的分析研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依据档案中的记载数据,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经验教训,使农业科研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2.1收集完整、整理科学、统计简便,便于快速查找

科研部门保管的科技档案,能反映出本单位技术活动的基本面貌,项目负责人在申请时提出计划,明确项目组科研人员形成积累有关科研项目文件材料的任务,并责成专人负责科研项目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项目组的科研人员从一开始的项目申报、项目立项、项目结题,在科研活动的每个阶段过程中,都积极地参与,要按照归档范围,认真收集、整理所形成的科研项目文件材料(包括一些文字、图片、实物、音像资料),并进行科研材料的建档归档,及时交给项目文件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应做到对科研项目档案内容、数量、编号、期限等做到统计简便,各类档案原则上按档号存放,保证统计精确性,建立统计制度,编制必要的、切实可行的检索工具。

2.2科学保管、存放安全,建有规范档案管理制度

科研档案应按期进行检查,按照档案管理“八防”(防火、防潮、防高温、防光、防尘、防虫、防鼠、防盗)做好工作。严禁存放与保护档案无关的各类杂物品,防止受到自然破坏,最大程度地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科技档案的核心内容是科技成果,大部分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很多档案都具有机密性,因此在存放过程中密字文档必须有加密措施,纸质文档加锁放置在柜中储存。文档传递、查阅、借阅要必须要有登记、签字手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归还,防止因时间长造成档案的遗忘或遗失。在处理废旧文档的时候,要先充分考虑其的安全性,严格按规定程序处理。

2.3现代化查询、检索系统,建有档案管理的安全

程序“精、准、广、快”是信息社会人们对科技档案信息需求的基本特点,运用先进技术手段管理档案是实现科技档案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科技计划档案数量多、面广、专业性强,需要不断完善服务方式和手段。现代社会是科技发展飞速的社会,科技档案管理者要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处理和网络技术,搭建起快捷、实用的查询检索系统,来满足农业科研工作者对技术档案的检索需求,提高档案服务效率、质量和利用率。

2.4信息数字化、配备现代化设备,保证数字真实可靠

科技人员在农业生产中通过生产积累了大量的真实、可行的资料,这些资料大部分都以纸质材料的形式进行保存,存放这些资料需要消耗很大的物力和财力,尤其是存放空间的选定,同时还在注意保管和存放。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档案工作也由传统手工操作朝着自动化方向发生了转变,档案的形式也由最初的纸质文本、实物向电子文档、图片和数据等形式发生了转变。档案数字化目前用的效率最高的是扫描法,经文字识别、校对后,转化为可编辑的数字化档案,便于广大科技人员查询使用[2]。

3实现农业科技档案科学管理的有效措施

篇5

(一)教学档案具有周期性。

技校教学工作的展开本身具有周期性,有正常教学期和假期,学制一般是二到三年,在教学期间需要制定一系列教学计划,包括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进度、学生学籍管理、教师教案存储、实践活动安排、学习结果审核等所有工作都需归档保存,每个学期,每届学生都需要进行有层次的分类,方便使用时查询。

(二)教学档案具有系统性。

技校从注册开始一步步发展起来,教学规模越来越大,所招收的学生和教师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档案数量越来越多,档案管理工作也越来越繁重,不管是制定专业课还是实践课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还是学习效果检验的工作都是一个逐步完善、循环渐进的过程,从前到后的资料具有连续性的,是一个整体工程。

(三)教学档案具有通用性。

同类型的技校之间的档案虽然教学课程和教学目标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教学活动、教学方式还是有一定的共性,一般来说技校的学习时间都是二到三年,前期比较注重理论知识,后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技校的招生在同一地区或是相近地区展开,教学课程更是具有相似性,对技校教学实践进行记录的档案全面反映了技校的教学过程,体现了其中的优势与不足,同类型的技校可以通过相互比较和学习,更好地改进本校的教学实践。

二、技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技校发展状况良好,学生和教师数量逐年增多,技校中的教学档案也日益增多,教学档案的存储和维护对技校的管理工作也造成了巨大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国技校档案管理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技校管理教学档案的工作量大。

由于技校的独特工作性质,传统专业不断改进,新型专业不断增加,学生人数逐年增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管理方式不断更新,专业课程种类和数量也在增加,每年的教学档案都需要进行筛选、不断更新、变动频繁,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

(二)技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程度较低。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依然是采用纸质材料分类存储,这种方式容易毁坏,保存难度大,整理查找不方便快捷,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信息技术已经走进校园,运用到多媒体教学等多个领域,同样信息技术也应该运用到档案管理中,进行有效的分类、整理、查找、储存,在档案管理和运用方面发挥新科技的优势。

(三)技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标准化程度不高。

一是大多数技校没有严格的档案管理模式和统一的制度要求,档案分散不集中,搜集和保存不完整,没有明确的责任人,材料有可能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遗失,也可能发生人为的损坏,没有成熟的管理计划,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二是多个技校之间缺乏互动合作,往往只是注重设立符合自身发展状况的档案管理制度和规范,适用于本校工作需要时查找利用,完全没有考虑到同类型学校之间的彼此借鉴,导致同区域各技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少数技校之间的档案管理制度完全相悖,这就造成技校之间无法互通学习,不利于管理工作的改革,管理技术发展缓慢。

(四)技校电子档案缺乏完整性。

有相当一部分技校已经采用了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但是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也由于实施时间的短暂,各方面的配合还不是很完善,管理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管理档案的技能不够成熟,很多技校虽然采用了信息技术管理教学档案,但是运用的程度极低,只是停留在表层,单纯运用查找、检索等基本功能,很多技校最后部分资料存档的都依然是纸质材料,由于纸质材料的损坏和遗失,都会导致教学档案不完整。技术运用不够成熟,安全等级不够,可能造成电子资料被盗,学生信息泄露等问题。各技校在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增强电子档案的运用技能有望解决这些问题。

三、技校运用电子档案的好处

(一)电子档案提高管理和运用资料的效率。

电子信息技术拥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大幅度提高技校管理教学档案的效率。技校的招生规模逐年增加,需要管理的教学档案的数量增多,同时管理难度也增大,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进行统计和分类,费时费力,在查找提取时也十分困难,容易出现错误,效率不高,无法配合发展迅速的教学水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学档案的管理应该引入信息化技术,提高处理档案的工作效率。

(二)电子档案方便技校之间资源共享。

电子档案存储、传输、下载方便快捷,可以实现各个技校之间教学档案相互交流学习。纸质的档案存储时间有限,查询繁琐,相互调阅工作量大,程序复杂,对比困难,可能会造成文件丢失,利用率较低,但是电子档案不存在这类问题,通过电子文档处理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查找和筛选,快速准确找到需要的资料,也方便学校之间进行资料传输,时间短、准确性高,整体提升了档案的利用率。

(三)电子档案存储条件低。

与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更容易保存。纸质档案的存储形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大,保存环境不合理可能造成教学档案的损坏,修复难度较大,而且大量的纸质文件需要的存储空间大,也造成资源浪费。

(四)电子档案能提高文档的安全性和时效性。

电子档案可以设计相应的读取密码等安全措施,保正文件只有相关人员能够进行查询,存储和传输速度快,运用及时。

四、电子教学档案存在的风险

档案保护的安全等级不够,由于电子档案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和储存,互联网载体也有保存寿命,会受到硬盘、使用不规范等问题的干扰,使文档损坏,影响数据的读取和使用,除此之外,最严重的是电子档案的安全等级不够,存在被无关人员盗取利用的风险,使学生身份资料以及一些教学内部资料流失。

五、解决电子教学档案风险的对策

(一)保护存储载体。

电子档案进行分级储存,及时进行备份,规范使用方式,采用统一的读写规范,避免损坏文件;同时加大电子档案的保护力度,采用较高的防护系统,建立电子档案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格的管理技术,加强档案在各个环节的安全性、保密性。

(二)建立标准操作体系。

规范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使用方式,使专业人员掌握现代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各项流程进行,为保证使用寿命使用多种媒介进行存储,限制工作人员职权,防止对档案进行无意删减。

(三)网络使用。

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使档案真正实现数字化,建立学校档案数据库,做到信息同步接受、同步归档,保证电子档案与数字信息完整归档,保证信息资源传递和信息查询的有效性,以便实现检索自动化。

六、结语

篇6

摘要:在实施科学化微机管理的今天,对计生档案进行合理地细化操作,是现今档案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文章结合当前的现状,从职责明化,制度细化,管理强化等方面入手,希望能同大家做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计生档案;档案管理;细化;法制意识;约束

计生档案,纵挂横联,牵扯到千家万户。在实施科学化微机管理的今天,加强计生档案的细化管理工作,对于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与微观操作,处理好工作中的突发问题与遗留问题,都有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导向作用与依据作用。

计生档案的管理工作,也经历了由手工档簿到微机管理的过程,即由原始的粗劣而简单的手工报表到先进的具有科学化的电脑操作,这期间的些许酸楚与艰辛、迷惘与探索,笔者曾于二十世纪末期《中国人口报》上以《走科学化微机管理的道路》为题阐述过自己的拙见。而今,实施微机管理档案的工作已有十个年头,人们从茫然中走出迷惘,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逐渐地由不熟知、不适应变为认识到位、得心应手。各级部门领导,各个层面的工作人员也从思想的根本上认知了计生档案工作在计划生育中的重要性,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明确专人,落实责任,加强管理,实现了计生档案工作管理系统网络化,有效地保证明人了工作的正常运转。

然而,我们也不难看到,目前的计生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诸如,在职责明化,制度细化,管理强化等方面还有不少值得探讨的东西,下面就本人在几年来的管理工作中所持的一些做法归纳几点不成熟的见解,以与同行共同商榷与探索。

一、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与任务。

确保档案的及时性完整性与安全性,是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责与任务,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在这方面我重点抓住了“四不”“三联”“二要”“一保证”等逐一加以落实。“四不”即确保档案不损坏,不丢失,不零散,不混乱;“三联”即联络其他乡镇,联络其他行业,联络村级基层组织,以防漏统漏报;“二要”即要工作经常化,持之以恒,要规范计生网络的基本体系;“一保证”即保证计生档案万无一失。

二、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规范约束。

档案管理工作,是人口计生工作的枢纽,建档不易,管档也十分繁杂。这就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加以规范约束。

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要保证镇处计生档案的准确无误,就要首先抓好包片计生干部与村级计生统计员等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起月考季评年累积的奖惩制度,坚持常抓不懈,紧而不松,从计生档案的收集、上报、整理、入档存档都要做到统一要求,统一标准,操作规范,准确及时。同时,还要建立联络服务制度,畅通反馈渠道,镇村级的计生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与计生服务对象沟通,以取得准确的第一手计生状况资料。另外,建立收集整理建档卡的时间制度,确保每个单位当日的资料不漏收,月报之前统计好,做到上报及时,统计准确,只有这样,计生档案才能完整安全。

三、树立法制意识,强化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人员须有“档案重于泰山”、责任大于天的思想,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个别抽档、改档乃至毁档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人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从根底入手,明察暗访,真抓实干,不徇情枉法,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以保持计生档案工作的纯洁性,以达到档案入档、存档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安全性。

总而言之,计生档案的管理工作,不是件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好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草率马虎,只有将工作方向细而又细,认真对待每一点,每一步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一、目标任务

整个分析检查阶段于2009年5月上旬开始,2009年6月底基本完成。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开展评议。要以档案部门“怎样服务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为主题,广泛征求意见,深入查找党员干部和领导班子中存在的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高质量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使之成为指导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的重要文件。

二、组织实施

这一阶段重点抓住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三个环节。

(一)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环节

一要明确会议主题。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要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紧扣乐清档案事业发展实际,认真查找个人和班子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二要广泛征求意见。会前要以“档案工作怎样服务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为主题,开展思想大碰撞,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向广大党员寻计问策。一是对象范围要广泛。征求意见、寻计问策的对象不仅是本局党员群众,而且要包括利用群众、基层单位档案员、退休老同志等各个层面。二是征求意见内容要全面。意见内容要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可涉及档案事业发展的各个重要环节,尤其要对民生档案工作建言献策。三是方式要灵活。采取召开座谈会、分析会、设置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邀请有关专家举行专题讲座、在乐清档案网开辟交流论坛等多种形式征求意见,同时局党员要以党支部为单位,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意见建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四是反馈要及时。对征求到的各类意见、所寻的计策要进行认真汇总和梳理,有针对性地反馈给个人或组织。

三要把握基本原则。民主生活会前,领导班子要相互谈心,交换看法,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撰写发言材料,做好充分准备。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多谈问题少谈成绩,多谈缺点少谈优点,积极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建议。同时要重在分析问题,重在总结经验,重在明确方向,对领导干部以往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要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既要严格要求,又不纠缠历史旧账,不纠缠个人责任,形成民主、团结、务实、创新的氛围。

四要通报民主生活会情况。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要在全局范围内进行通报。民主生活会情况书面材料要经市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审阅把关后,上报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环节

这是分析检查阶段的中心环节,是对前一段活动成果的集中概况和体现,是整改落实的依据和方向。要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形成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一要明确报告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明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档案局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形成了哪些共识;2、明确党的十六大以来档案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包括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取得的成效,应简明扼要概述;对存在的问题,应系统全面梳理。要分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方面的原因;3、明确档案科学发展的主要思路,列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可以立即解决的突出问题,列出经过努力在一段时间内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举措;4、明确局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

二要突出报告重点。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这个重点,防止写成一般的工作性报告,努力使分析检查报告成为一个指导乐清档案事业服务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文件。

三要注意吸取各方意见。局主要领导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初稿形成后,要以适当方式在局内广泛听取意见,并征求部分部门的意见建议,召开局班子会议讨论研究后修改完善,努力形成一份高质量的报告。

(三)组织群众评议环节

组织群众评议就是开门纳谏,汇集民意。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是发动和依靠群众找差距的过程,是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的过程,是扩大党内民主、发展人民民主的过程。

一要召开民主恳谈会。召开由局党员、群众,基层档案员代表,专家学者,服务对象代表参加的恳谈会,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部分代表也可采用书面评议的形式进行。参评人员要体现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要明确评议重点。主要是围绕五个方面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即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

三要根据评议意见认真个性完善。要将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正确意见体现到修改后的分析检查报告。修改后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及评议结果要在局内部公开,而且要向参加评议的各位代表公开,使评议过程成为充分发扬民主、倾听群众意见、凝聚群众智慧的过程。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向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上报。

三、重点措施

在分析检查阶段要重点开展三项专项行动:

(一)积极参与“千名干部进千企、共渡难关促升级”专项行动

积极参与“千名干部进千企、共渡难关促升级”专项行动,组织局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开展送信心、送政策、送服务、送资金、送平安等“五个送”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共渡难关,推动转型升级。要深入企业,帮助企业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并从企业最关心、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发挥部门优势,用足用好惠企政策,助推企业科学发展。

(二)开展“开门纳谏”专项行动

要召开一次民主恳谈会,每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主持或参加一次以上民主恳谈会。要邀请档案员代表、党员代表、服务对象代表等参加,面对面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对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汇总梳理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和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的重要依据。

(三)开展“共商对策”专项行动

针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要认真做好汇总梳理,开展一次“共商对策”活动。对照“六型机关”和“四好科室”创建标准,重点查摆机关党员干部在科学理论学习、服务基层能力、决策审批程序、部门协调合作、机关办事效率、勤政廉洁节约等方面的问题,邀请部分党员代表、档案员代表、服务对象代表等各个层面的对象,共同研究破解对策,及时加以整改落实。

四、具体要求

1、要巩固和运用好学习调研阶段的成果。要在前一阶段深入学习调研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思想实际和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摆正位置,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档案事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运用好在学习调研阶段形成的科学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对照检查和分析评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继续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关心干部群众工作生活,让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2、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把握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重点,要从分析检查阶段一开始就着手准备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工作,多渠道听取意见,多角度剖析问题,多形式组织评议,做到认真写、广泛听、充分议、反复改,真正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

篇8

一、制定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为了使学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在《档案法》的基础上,学校应当对传统的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以明文对档案工作进行规范,以适应现代化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还有对档案的使用、保管、销毁等工作进行相应的规定,从而使学校教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这样在明确的规章指导下,就能提高教务档案管理的水平。

二、树立良好的学籍档案管理的观念

更新观念,确立适合学籍工作发展需要的档案管理模式。要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学籍工作管理活动,及时发现了解学籍工作的发展动态,找准管理的切入点,积极地、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改进服务方式和手段,寻找适合的管理模式,以实现档案资源的最佳配置,走出一条档案管理新路,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好参谋助手。

三、建立学籍档案分类的合理化

档案建设的分类应遵循易保管、便利用的原则。一般说来,学籍档案可分为四类。一是招生档案的管理,包括学生报到、学校复查,复查合格后注册、发放学生证的档案;二是学生成绩档案,包括学生正常成绩的记载及补考成绩的记载等;三是学生学籍变更的档案,包括学生的休学、退学、转学、复学事宜的处理及相关档案;四是毕业证书发放的档案。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和《教育档案分类表》的分类标准, 结合学校和部门实际进行分类,并严格按类立卷,以便查找。

四、建立学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电子计算机是档案管理人员办公自动化的核心设备,它可以使学籍档案管理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向运用先进的现代电子技术进行档案现代化管理转变。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的自动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自动管理文件的收发工作、计算机自动整理编目、计算机自动统计、计算机自动检索、计算机完成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相结合,建立网络化的档案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远距离的档案检索,等等。如学生成绩、学籍档案管理, 管理人员可以使用软件设计人员设计的应用软件――“学生学籍管理通用程序”对学生成绩、学籍档案等教务资料实施有效的管理。

篇9

【关键词】档案管理;科学水平;现状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档案管理过程中,因受到诸多层面因素的影响,管理问题层出不穷,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就要注重科学方法的应用。

一、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性和需求分析

(一)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性。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有利于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促进经济建设的良好发展,并最终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需求分析。提高我国的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各行各业都有着其实际的需求。当前已经入信息化社会,各行各业信息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已经明显滞后于社会整体进程,只有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才能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高效服务。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是当前时展的必然要求。

二、档案管理的现状以及科学化管理的策略探究

(一)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从当前我国的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在诸多层面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档案资料归档过程中对信息的归集缺乏重心等。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价值还缺少充分的认识,如完整地收集档案的信息,就必然会影响档案自身的价值。

对档案进行管理没有注重相应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由于缺乏完善以及科学的档案管理机制,使得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缺少理论的指导,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规范性目标就很难有效实现。没有了完善的制度就会制约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并很难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些层面的问题的存在对档案管理效果有着很大影响。

再者,没有注重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水平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有专业化的人员,但是在实际中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有限,没有注重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的加强,在文化素质以及思想道德水平上都相对比较低,这些都会影响档案管理的整体效率。还有就是档案管理理念相对比较落后,这些也会影响管理工作的效率。

另外,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没有注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档案管理没有注重信息化的建设,这会从根本上影响管理水平和效率。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在数据上缺乏完整性,档案的共享度不高,以及软硬件的设备建设方面还没有得到有效完善,这些都会影响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档案科学化管理的策略探究。加强对档案科学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就要从多方面加以重视。

第一,加强对档案管理科学化观念的转变。要想将档案管理的质量水平提高,就要充分注重从思想观念上及时转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所以在档案管理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就要充分注重理性的分析,在思想观念上跟上时展步伐,要创新档案管理体制,及时更新管理制度,不断优化档案管理服务意识,实现档案服务的公益性以及社会性。

第二,对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目标的实现,就要从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上进行落实。档案管理人员在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素养上要不断提高,不断加强档案管理理论以及业务技能的学习,注重专业化的培训,熟练掌握档案管理的一些基础知识技能。在对档案的编目以及文书立卷等方面都要做到熟练操作。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

第三,加强档案管理的标准化目标的实现。在对档案的管理发展过程中,要从多方面重视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发展目标。在对档案的移交以及检查审批的工作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优化档案资料的保管环境以及保管条件。在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要加强投入,保障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业务的正常运转。

第四,档案管理质量水平的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只有实现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目标,才能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在传统的纸质档案的管理过程中,管理的效率相对比较低,影响了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处理,就能促使档案信息共享功能的充分发挥。

第五,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对档案的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注重管理制度的完善制定,结合实际细化管理措施,形成良好的档案管理氛围。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只有充分注重档案管理的效率的提高,才能保障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实施中,要紧密地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相应的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杨丽艳.浅析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6(13).

[2]计晓丽.提升设备档案管理水平的理论思考[J].科学中国人, 2016(24).

[3]郑丹.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J].黑龙江史志. 2014(07).

篇10

[关键词] 高校; 外事档案; 建立; 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5- 0077- 02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引领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我国各类型高校不得不面对来自国际、国内的双重挤压与竞争。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国际化在给高校提出挑战的同时,也赋予高校更多的发展机遇。在此形势下,高校的档案管理部门如何通过建立、管理外事档案,促进高校更好地开展外事活动,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成为高校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 高校外事档案的概念、作用及其特点

1.1 高校外事档案的概念及作用

外事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对外交流、教学、科研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外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对一所高校的发展和其在国际上的声誉具有重要影响。外事档案本质上是学校在与国外团体或个人进行学术交流、学术研究、友好往来、科研合作,聘请外教、国外专家来校讲学,参加国际会议、校际交流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具体形式包括外事活动通知、计划、总结、简报,上级关于外事工作的文件,礼品往来,国际学术会议论文等内容。

另外,高校外事档案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反映了高校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的全貌,对于提高高校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的水平和促进高校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以其丰富而真实的内容作为高校外事工作的可靠情报资料,将对高校的整体建设和发展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1.2 高校外事档案的特点

高校外事档案因其在形成过程中的特殊背景和目的,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1) 政治性特点:高校外事活动作为国家外事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对外政策的指导,由此,国家对外方针、政策等也要在高校外事档案中体现出明显的政治倾向性[1]。

(2) 保密性特点:高校外事活动以及外事档案所具有的政治倾向性,使得高校外事活动必然要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同时高校外事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机密性,因此外事档案具有较强的保密性。

(3) 多样性特点: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多,高校外事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增多,因此所形成的外事档案的类别也就多种多样。

(4) 复杂性特点:当前,随着教师自费出国出境人数增多,研究生、本科生交流不断增加,高校外事档案来源更加复杂,包括学校外事管理部门、各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及出国出境的师生个人等。

2 高校外事档案的建立

高校外事档案的收集、鉴定、分类立卷是建立高校外事档案的基础业务环节,每一环节完成的质量高低,将对整个外事档案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建立外事档案,就成为管理外事档案的一个首要问题。

2.1 广泛收集,确保外事档案不漏项

首先,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以学校在各种外事活动、外事管理中形成的材料对学校和社会是否具有参考价值和凭证作用为依据,建立一套具有较强指导作用的外事档案收集标准;其次,要明确外事工作上报制度,通过学校各部门上报,扩大学校外事档案收集来源;再次,为解决各部门开展外事工作上报不及时的问题,外事档案管理人员应经常与宣传部、国际合作处等外事部门保持联系,密切关注学校网页、校报等学校大事宣传媒介,从而第一时间掌握学校外事工作开展信息,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催促其及时将档案材料归档;最后,要严格按照外事档案归档范围,对所有相关活动进行筛选,将外事活动中有必要记录并保存的外事档案信息进行登记注册,进而便于后续鉴定分类等工作的开展,确保外事档案不漏项。

2.2 强化鉴定,确保外事档案分类明确

可以说外事档案的鉴定分类与收集工作是同步并行的。开展外事档案的鉴定分类,首先要明确收集范围,将日常所涉及的各类文件材料按收集目标进行清理,分类存放,同时也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其次要对经过初步鉴定分类的档案进行二次鉴定分类,将不要求办理的参阅文件,重份文件,未定稿、未生效、过时的各类文件、合同、协议、报表等不归档文件材料以及校内其他部门的文件进行剔除,将通过鉴定并认定有价值应归档的各类文件材料,在充分考虑其数量、密级、载体的情况下,依据不同内容、不同类型来分类组卷,从而便于后续归档工作;最后做好档案系统分类,以便于材料的保管、查阅和利用为前提,充分保持材料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外事档案细化为港澳台事务,团体来校访问,教职工因公出国,外教、留学生管理,政策法规,学校管理条例等门类,使外事档案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

2.3 注重归档,做好外事档案的保存工作

在建立外事档案的工作中,首先应做好包括存放地点、档案装具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同时在案卷封面上标注能够表明案卷内容的标题;其次要将已收集整理好的文件材料按照类别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案卷盒内;此外对各阶段密不可分的文件材料则按一定顺序进行排列,从而保持档案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为日后查档提供便利。

3 高校外事档案的管理

高校外事档案管理作为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外事档案的形成而产生。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外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管理好高校外事档案。

3.1 树立高校外事管理工作基本原则

履行工作原则是做好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同时良好的工作原则又能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为此,做好高校外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明确外事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高校的外事交流、有利于高校的国际间交流合作、有利于提高本校综合素质与国际知名度;二是明确不同部门应承担的责任,从外事工作的策划、组织、实施到最后的档案收集整理做到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三是树立方便于工作的原则,在外事档案的建立过程中,注重档案的建立与材料归档,便于日后取阅。

3.2 完善外事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

高校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结合本校外事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外事类档案管理规章体系,形成规范的、操作性强的外事档案立卷、归档、管理流程,从而确保外事档案工作的合理开展[2]。

3.3 建立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的外事工作队伍

高校档案工作的一个最基本特点就是要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外事档案的本质作用也在于此。这就要求高校要组建一支训练有素、懂技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通过加强培训、学习与交流,使得从业人员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熟悉合作交流的各方面工作,熟练掌握档案管理技能,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3.4 加强外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目前,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目前全国各高校档案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的步伐还很迟缓,还不能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各类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利用提供便利,因此,如何在外事档案管理中高效应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国高校不妨从建立外事档案信息网站、外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着手,将分散的外事档案信息资源链接起来,充分地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档案后期管理工作,使档案管理工作向无纸化方向发展,从而便于综合利用外事档案信息资源,并以快速、安全、可靠的途径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将高校外事工作中好的经验方法、取得的成果对外,从而提升高校的知名度,提升外事档案工作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当今时代,高校承担着教学、科研、管理三大任务, 外事工作渗透于这3个方面并与它们紧密相连,同时,外事活动所形成的外事档案也深深地刻上了教学、科研、管理的烙印[3]。高校应重视外事档案工作,加强外事档案的建立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让外事档案成为记录、查阅、提供战略参考的重要材料,并逐步提升高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龙勤. 高校外事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1995(z1).

篇11

婚姻登记档案是婚姻登记工作成果的直接体现,没有婚姻登记工作便没有婚姻登记档案。虽然婚姻登记档案的形成需要婚姻登记机关与婚姻登记当事人共同参与,但从根本上说,婚姻登记当事人的参与是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并进而享受与义务相等的权利。因此,婚姻登记档案的形成主体是婚姻登记机关,而不是婚姻登记当事人;婚姻登记档案不是个人所有的档案,而是国家所有的档案,是国家档案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加强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民政部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依法登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档案,这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明确婚姻登记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职责,加强婚姻登记档案的管理

民政部门作为婚姻登记主管部门,应当履行婚姻登记档案工作职责。但过去由于没有这方面的具体规定,就全国来说,婚姻登记档案工作处于一种自发状态,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制定本《办法》,就是要明确婚姻登记档案工作由谁主管,由谁指导,各相关部门应承担什么工作职责。体制和职责明确了,才能通过监督检查,切实加强对婚姻登记档案的管理。

(二)明确婚姻登记档案的管理方法,实现婚姻登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婚姻登记档案在来源、内容、形式等方面与文书档案有很大的不同,不能完全套用文书档案的管理模式,必须结合其自身特点,并遵循档案工作的有关规定,在归档范围、整理方法、保管期限和提供利用等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才能使各地婚姻登记机关按图索骥,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这样,既便于今后的检查指导,也有利于建立统一的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制度。

(三)严格遵循上位法,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使档案管理具有可操作性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部门规章从属于法律、法规。因此,《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必须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即上位法来制定,其具体规定应当符合上位法的规定或者规定的原则,不得出现不一致或抵触的情况。同时也要从工作实际出发,吸收工作中成功的经验,转化为具体的规定,使本《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加强婚姻登记档案管理要有明确的目的

树立科学的管理思想,确定管理的目的,才能实现正确的目标。

(一)规范婚姻登记档案管理

婚姻登记档案数量比较大,而且形成于不同级别、众多的婚姻登记机关,如果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婚姻登记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就无章可循,婚姻登记档案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作为《婚姻登记条例》的配套规定,对于完善婚姻登记制度具有重要作用。该《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共18条,确定了婚姻登记档案的定义、婚姻登记档案工作的管理原则和体制;明确了婚姻登记机关的档案工作职责;规定了婚姻登记材料的归档范围和归档要求、婚姻登记档案的分类和整理方法以及保管期限:规范了婚姻登记档案的移交、利用和鉴定销毁工作。此外还针对婚姻登记档案的特点,设计了6个格式文件,作为办法的附件,以统一婚姻登记档案的整理模式。《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必将使我国的婚姻登记档案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维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依法缔结或者解除婚姻关系,是保护婚姻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必要条件。婚姻关系是否依法缔结或解除,一是以婚姻证件为凭,二是以婚姻登记档案为证。婚姻登记档案是婚姻登记机关在办理婚姻登记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是婚姻当事人婚姻关系的真凭实证,又保存在婚姻登记部门或档案部门,具有绝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所以,从工作实践来看,婚姻登记档案对于维护婚姻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作用更为突出,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保证归档的婚姻登记材料齐全完整;二是保证婚姻登记档案的安全保管;三是保证婚姻当事人的查询利用,并保证其婚姻登记信息不被非法利用。

三、加强婚姻登记档案管理的科学依据

婚姻登记是结婚和离婚这种民事行为在法律上的体现,是促进婚姻家庭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法律保证。因此,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婚姻登记档案工作是时展的要求,是依法行政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要求。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档案法》是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根本大法,婚姻登记档案工作的原则、要求、方法等规定都不能违背它。由民政部和国家档案局共同制定本《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国务院各部门经国家档案局同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本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可以制定本系统专业档案的具体管理制度和办法。”

(二)依据《婚姻登记条例》。

《婚姻登记条例》是规范我国婚姻登记工作的行政法规,其有关规定是形成婚姻登记档案的重要保证,必然要体现在本《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中。《婚姻登记条例》第十五条也规定:“婚姻登记档案应当长期保管。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民政部门会同国家档案管理部门规定。”

(三)2003年9月24日民政部制定的《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民发[2003]127号),既是对《婚姻登记条例》的细化,也是对婚姻登记程序和内容的规定,特别是其中的制式文件,更是婚姻登记档案的主要来源。因此,本《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中的一些专用名词和程序规定,也参考或借用了《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中的内容。

四、坚持婚姻登记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五条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六条规定:“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档案事业,对全国的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这就是说,国家档案局对全国档案工作实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制定统一的档案法规和业务标准,提出统一的方针政策,实行统一的监督和指导。省、地(市)、县档案局可按照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统一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地区情况,制定本地区的档案工作规划、制度和办法,监督和指导本地区档案工作。

(二)各系统专业档案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

国务院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主管着全国或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个部门的工作,与其下属各单位和组织形成一个系统,每一个系统的档案工作都有其特殊性,每一个专业的档案也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既要对各个系统、专业档案工作进行宏观上的监督与指导,同时也要通过各专业主管部门来制定一些具体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并通过各专业主管部门的档案机构加强对系统专业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1991年5月30日国家档案局的《关于中央、国家机关档案机构主要职责与业务管理权限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中央、国家机关的档案工作,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下进行”,“某些行业管理较强或专业档案特殊的中央、国家机关档案机构,经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定同意,制定本系统、本行业、本专业或某些专业档案的管理办法、规章,以及档案业务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文件”,“中央、国家机关档案机构对本系统、本行业、本专业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时,应注意与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配合、协调一致”。这说明,行业主管部门和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对专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行业主管部门承担具体的领导与管理职责。

(三)乡(镇)人民政府的档案工作

篇12

关键词: 医院 基建档案 科学管理

Abstract: Hospit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rchives are original records showing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hospit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t is the important constituent part of hospital works how to plan, construct and manage. Therefore, the hospital should strengthen the form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rchives, and pay attention to scientific management, legel formation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rchives, positive making innovations and rigorous rules.

Keywords: Hospit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rchives Scientific management

医院基建档案是医院基本建设发展和科学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是整个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医院基本建设项目从酝酿、决策到建成投产(使用)的全过程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文件材料。它不仅是记录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涉及各方权益的凭证和依据。所以,对医院基建档案必须依照 《档案法》中的要求,进行科学管理。

一、医院基建档案的内容及特点

(一)基建档案的内容

从内容上划分为基建文件材料、施工文件材料和竣工文件材料三部分。基建文件材料是医院(建设单位)形成的有关建筑申请规划、征地、竣工总结等文件材料;施工文件材料是施工单位形成的施工许可证和有关地基、基础原材料的各种记录及竣工验收的有关材料;竣工图纸材料主要包括建筑、结构、设备、电气等专业的设计说明书和竣工图纸。

(二) 基建档案的主要特点

1.专业性

集中表现在基建档案的形成领域和内容性质都具有鲜明的专业性特点。

2.成套性

基建工程是以一个独立的工程项目为对象进行的,规律性地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科技文件。

3.现实性

指它具有较强的现实使用性。其他文件材料归档后,基本上完成了现行功能,多半是用来历史查考,而基建档案则不同,它不仅没有退出现行使用过程,而是在较长时间内发挥现行效用。

4.周期长

一个完整的基建工程项目要经过立项、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科技材料要经过主管机关、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许多部门,一般要经过几年时间。

二、医院基建档案的科学管理措施

(一)遵循规律, 依法制档

按基建程序控制好基建档案的每一个环节,从工程建设项目的提出、调研、可行性研究、评价、决策到计划的审批,基建部门的档案工作人员都应及时地建档立案,注意档案资料的积累,以保证资料的质量。因为工程建设周期长,收集资料多,且涉及面广、事后难以核实,因此,基建档案资料收集必须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

档案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的各个细节、各个环节应进行跟踪收集,要对工程项目的流程非常熟悉,对工程进展情况心中有数,对各种资料进行核实,对不符合规范的要及时更正、完善和补充,保证文件材料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准确性[1]。工程竣工后,所归档的基建技术资料一定要完整、齐全。从项目的建议书、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方案阶段的文件等前期一系列事宜,到工程的整个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所有技术、管理资料都要一一收集齐全。

(二)科学地立卷归档

建立电子信息平台,资源共享。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基建档案管理在新形势下也应加大硬件投入,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我们可以将三级目录全部录入计算机,能极大地方便档案的整理、检索等多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要求设计单位在交付施工档案的同时,提供电子化档案,这可以为数据录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可以将保存价值较高的文件资料通过扫描转化为电子化档案,方便以后直接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基建档案的组卷要遵循文件产生的自然规律,保持卷内各种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一般情况下,建设项目按单项工程组卷,按先文字后档案的顺序组卷。为了方便管理和查阅,通常要制定三级目录:总目录、分级目录及卷内目录。总目录里要按照档案分类标明总顺序号、工程名称及存放的柜号。分级目录里要标明每一卷的档案号及卷名。卷内目录里要列清本卷里所有文件资料的名称,并做好重要信息的摘要。这样在查阅档案时,就能一目了然,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文件资料。

(三) 推进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

先进的档案管理条件是提高档案利用率的基础,它具有操作简便、查询搜索快捷、统计功能强大和存贮安全等优点,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作为医学科研等机构,应该率先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切实把综合档案室建成医院的文件、文献资料信息利用中心,把档案管理从传统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广大利用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2]。

作为医院档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基建档案的管理也应顺应时代的需求,向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快步迈进。

确定扫描图像文件格式。基建档案经过扫描实现数字化转换,能够保留完整的档案信息和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这是确定文件格式的原则。具体可采用目前使用最广泛的GIF图像文件格式。

确定档案扫描层次和顺序。基建档案扫描时,以建筑物为单位设立案卷号;同一建筑物的不同案卷建文件夹;同一案卷内的每张档案,作为文件夹内的一份文件,是可以实现检索的最小单元。

为保证实现准确检索,档案扫描的顺序应与卷内文件排列顺序完全一致。确定档案扫描方向。基建档案形成格式不一,有横向和纵向,提供档案原件利用时,可视情况随时转换方向,但在网络传输中如此则显得杂乱无序。为此应明确规定以档案标题方向为正向进行档案的扫描。扫描工作结束后,应在刻录光盘前对扫描形成的数字化图形文本文件进行检查,保证最终的刻录光盘无病毒、无自生文件等“杂质”。最终刻录光盘一式多套,作为档案部门日常使用及留存备查等[2]。对一些形成年代久远、破损严重的基建档案,在扫描的同时应对原图进行复制,复制件与原图一同保存,从而在客观上对这部分档案采取了抢救和保护措施。

(四)提高法制意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制

领导重视、支持是提高基建档案工作的关键。把基建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立卷归档工作纳入基建规划。计划、管理制度中,在基建工程的目标中提出对档案材料的要求,并将其纳入基建人员职责范围之中,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做到专人负责管理,相关科室都要设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形成网络,责任到人,不断加大依法治档力度,保证基建档案工作的高质量[3]。

(五)严格执行制度,跟踪管理,确保资料齐全

建立标准化的基建档案管理制度是由其复杂性决定的,这也是基建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基础[4]。为此,要使各项档案管理工作环节都按一定的标准来进行。

三、结束语

医院基本建设档案是医院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转和日后改建、扩建工作的重要凭证和依据[3]。如果忽视了基建项目档案形成的各个环节,势必影响基本建设档案的成套性和完整性。

总而言之,基建档案是医院的宝贵财富,是医院基本建设的历史记录,它反映医院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基建档案工作是一项管理性极强的工作,其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医院的现代化程度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应从档案事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待医院基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做好医院基建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工作,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满足医院的整体需要。

参考文献

[1]刘丽梅.高校基建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14:211

[2]樊立新.基建档案电子文档一体化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2009,7:107

篇13

一、健全机制保障,明确管理职责

建立了由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公司专职档案员、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负责人及专(兼)职档案人员构成的档案工作体系。企业信息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列入生产经营活动的工作计划和各项管理程序,列入公司领导议事日程,列入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并将档案管理纳入各单位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以指标考核推动责任落实、任务落地。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改造优化档案楼,实现了库房、阅档、办公三分开,建筑面积达到3150.42平方米,其中库区面积1795.3平方米,配备了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使档案整体布局更加合理、功能分区更加科学、档案存储更加有序。建立大型档案展馆――电力博物馆,由1928年建成的南山电厂厂房改建而成的,是中国第一家依托发电厂房建立的电力主题博物馆,也是河北省第一家电力博物馆。电力博物馆总建筑面积44000平方米,其展品涵盖了中国有电以来的各个不同时期的电力图书、实物、图表等1000余件珍贵文物,系统地展现全国、京津唐、秦皇岛的电力发展历程。

三、执行更高标准,严格规范管理

为使档案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依据国家和电力行业标准,编制了《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档案管理制度》《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档案管理办法》《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档案标准化手册》《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档案分类方案说明》等,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指导档案日常工作,打牢档案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提升其管理手段的重要保证。为便于查找和利用档案建立了档案统计台帐,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对档案库存及档案借阅利用情况进行统计。为加强档案的动态管理,充分发挥档案的保存和利用价值,合理优化库存,成立了档案鉴定委员会,并制订了档案鉴定销毁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档案处置。近三年,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档案完整率、准确率均达到100%。

四、加快数字化进程,档案信息利用安全便捷

1.实施档案数字化战略

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目标,与公司信息化建设协调同步发展。2011年公司全面启用“协同办公档案管理系统”,使档案管理从传统的纸质载体向数字化文件存储、查阅转变,实现了档案管理系统在线收集、管理、利用、数据维护、系统权限设定等基本功能,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

2.推进历史档案数字化加工

由于产生时间较长、纸张种类多样,建国初期以及时间更早的档案有的已经处于非常“危险”(字迹模糊、破碎)的状况,如不及时加以挽救,很可能造成档案的损毁。为了更好的保管历史档案,2016年开始,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开始全面启动历史档案数字化加工处理及修复工作,截至2016年 11月,已完成文书档案1949年至1998年永久、长期档案案卷目录1780卷,涉及文件22948件、文字180651页;科技档案完成10152条数据录入和6223条文件材料及图纸扫描工作,会计档案条目全部录入完成;文书档案、照片档案、实物档案数字化率全部达到100%。

3.实现了档案查询检索网络化

将档案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互联,员工可以通过局域网随时调阅和查询系统中的档案信息资源,查阅档案的原图原貌、原文原件,从而大幅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网络安全方面,对档案管理系统所有用户作了规范限制,根据用户的不同身份进行了权限合理分配,同时加装了防火墙等安全保密措施,并由专人维护、提供技术支持,确保系统运行安全稳定高效。

篇14

关键词:会计档案;科学管理;财会部门

会计档案是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财会部门或会计人员在经济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按照统一规律保存起来备查考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材料,还包括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存储软件、会计数据磁盘、磁带、光盘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是重要的经济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单位的重要档案之一,它在会计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的利用价值,《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都对会计档案管理做出了规定。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的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有利于堵塞漏洞,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充分重视和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会计档案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会计档案在各项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1会计档案的特点及作用

1.1会计档案的特点

会计档案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原始记录性、信息性、知识性和价值性,但由于它反映的对象内容及业务性质不同,又决定了它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会计档案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1)来源的广泛性。会计档案来源于具有独立会计核算的单位。因此,凡是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财务收支的单位都会形成会计档案。

(2)内容的专业性。会计档案是通过会计核算的方法形成的,而这种方法是会计特有的专门手段。通过这种专门手段形成的会计档案是与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紧密相关的,其内容是直接反映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所有各项经济业务收支情况,表现出会计档案的专业性。

(3)形成过程的严密性。会计核算是利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反映和监督。因此,会计核算的严密性也就决定了会计档案形成过程的严密性。

1.2会计档案的作用

会计档案作为一种经济档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上市公司需要对外披露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其合法经营的全部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都储存在会计档案中。其次,企事业单位对外融、投资,都需要向协作单位提供几年的有关会计数据,而会计数据也都来源于会计档案。第三,司法部门查处违法乱纪、贪污受贿问题更需要财务方面的确凿证据。第四,国家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财务数据。不仅这些离不开会计档案,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活动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会计档案则保留了全部经济活动的痕迹,为日后分析经济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提供依据。只有加强会计档案的科学管理,才能充分发挥会计档案的重要作用,保证为国家、社会、各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2会计档案科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有的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对财务档案工作缺乏充分的认识,只注重内部财务项目的实施,认为只要出具了财务报告,提出了财务意见,作出了财务决定,该财务项目就结束了。相对忽视文件材料的汇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甚至认为财务工作过程中大量原始凭证的整理是一件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根本不把财务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形成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非常熟练,经常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和学习,但对档案知识,特别是对会计档案规范化赘理标准知之甚少。也没有参加过会计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不少单位重会计业务,轻会计档案管理,存在会计业务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的现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没有配备专人管理会计档案。有的单位甚至由出纳会计兼管会计档案,这是不符合规定的。

2.2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有些单位的财务部门,领导对资金的管理比较重视,而对会计档案的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建立一整套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借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无章可循。当今社会,企业经营机制不断转换,经营方式不断更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而与之配套的包括会计档案管理在内的机制并未有效建立和健全,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和监管办法。目前,我国在企业会计档案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会计法》、《档案法》中的少数内容以及不具备法律竞争力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而且一些规定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际不相吻合,没有专门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会计档案法律规范。在以法制经济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大环境下,这显然不能满足推进体制改革和实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2.3会计档案装订、立卷、归档不规范

会计档案不规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有些单位不能及时装订会计凭证,而是将会计凭证随意放置在办公桌上,或长时间放在一个纸盒里;第二,装订会计凭证不是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装订而是用订书钉装订,或用一根绳子穿起来;第三,活页账簿装订时无封面,也不按规定编好页码装订成册,会计报表各月份分散存放,未按要求按月装订;第四,会计档案立卷时不按保管期限分别立卷归档,而是统统装在一个档案盒里;第五,会计档案销毁难,会计档案越堆越多。

2.4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就目前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看,存在一些财会档案人员不坚持原则,甚至违法乱纪、伪造、篡改、变换记录凭证;开假发票、建假账、建账外账、虚列成本,想方设法偷税。这不仅给国家税收征管设置人为障碍,而且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进而影响了国家宏观决策、危害极大。

3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3.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单位要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要提高对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设立档案管理部门的一定要把会计档案同其他档案同等重视,规范管理,不能厚此薄彼。不具备设立档案管理部门的,应在会计机构中指定专人负责会计档案的装订立卷归档和保管工作,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按规定应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应当依照本办法管理会计档案。第4条规定:“各单位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单位都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如果不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各单位的领导一定要提高依法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意识,从法律的高度来依法加强管理,使会计档案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3.2制定规范,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要做好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并结合实际,建立和健全一整套相关的制度。首先,建立财务档案归档制度,明确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归档程序、整理方法、归档要求等;其次,建立和健全档案保管、安全保密制度,采用先进手段和科学方法保管档案,明确职责,确保档案不丢失、不损坏、不泄密。各单位要定期组织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检查,对做得好的要给予表扬奖励,充分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之,对于工作做得差的要提出批评,责令他们及时纠正,并予以必要的处罚。凡涉及到本部门房屋买卖、土地使用、财产划分、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经济积案、退休退职材料要另编检索工具,以便长久保管,方便查找利用。3.3规范会计档案装订、立卷、归档和销毁工作

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订会计凭证必须使用会计凭证装订封皮,粘封装订线,并在粘封处加盖会计人员印章。封皮表面的有关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装订完毕必须按月份的先后顺序放入会计档案(凭证)盒中,必须认真逐项填写档案盒面上的内容。第二,综合档案室的单位,财会部门应按综合档案室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将会计档案移交综合档案室保管。未建立综合档案室的单位,会计档案暂由财会部门妥善保管,要明确专人负责保管工作。要配置专用箱柜及防盗、防火、防霉、防蛀设施。第三,各单位的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要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财务会计部门共同鉴定,严格审查后,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机关和事业单位报本单位领导批准后销毁;企业单位经企业领导审查,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销毁。对于其中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由会计档案保管部门保管到结清债权债务时为止。

3.4加强会计档案人员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既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又包括职业道德。作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做到严格自律、廉洁奉公,保持独立公正的立场正确运用自己的职能和权力;其次,会计档案资料内容广泛,具有专业性、广泛性、严密性的特点。作为一种专门档案,不能视同一般档案,应按照专门档案进行专业化管理。会计档案的专业化管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学知识,还应具备财会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运用现代化管理软件。因此,除要搞好关于会计和档案的岗位培训外,还要搞好后续教育。主要是通过每年的轮训学习更新知识,一方面,提高会计档案法制意识和依法归档观念;另一方面,提高业务水平,使企业会计档案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更加有效、更加科学、更加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4结语

在财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统一思想,坚持科学管理和责任心,则可以有效地防范档案管理工作中诸多问题,从而使得财务档案相关信息在质量上得到较大提高,进而对企事业增强活力、竞争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M].北京:工商出版社,1984.

[2]马秀英.谈会计档案管理的规范[J].天津财会,2007,(4):40-41.

[3]张雪珍.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会计档案管理[J].财会通讯,2007,(7):73-74.

[4]时立真.试析改善职业院校财务档案管理的措施[J].内蒙古水利,2006,(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