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市化教学设计范文

城市化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5: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城市化教学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课程标准要求“运用相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一方面要理解城市化的内涵,要从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以及城市化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三个方面去理解什么是城市化。另一方面,要学会运用相关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相关的资料多以数据,表格,文学描述,地图,地理统计图等形式出现,要求学生从中概括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所处的阶段(初期,中期,后期),城市化特点(起步的早晚,速度的快慢,水平的高低),各个阶段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并找出相应有解决措施。

[教材分析]

本章为人文地理的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的最后一节,安排在《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后,城市的空间结构让学生知道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区位和合理的功能区布局,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功能,决定了城市的大小,城市的服务范围,以及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最后安排城市化,城市化包括土地城市化和人口的城市化,从功能区的形成上去理解什么是城市化。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城市化的表现就是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前面两节内容都是为城市化这一节做铺垫。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1)理解城市化内涵,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城市化的动力在于什么,城市化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教材在编写时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城市化的内涵,让学生对城市化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

(2)要求运用相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教材安排了五个资料用于解决这个问题,分别是:

1)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折线图和活动题;

2)城市化浪潮的阅读资料;

3)城市化进程的示意图;

4)英国美国巴西日本印度几个国家城市化过程图;

5)英国城市化进程的案例资料。

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说明全球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各国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出来的水平,速度上差异.通过这些资料分析,让学生对城市化进程有初步认识,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差异有大致了解,从中概括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就南京市沿江工业园区。对城市化中出现的拆迁,征地现象比较熟悉,感性认识比较多。要通过材料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读图能力方面,高一学生已经经过一个学期自然地理的学习,对于地图,统计图,文字说明,表格等统计资料并不陌生,加之第一章《人口的变化》部分的学习,训练,具备初步的图文转换能力,但是本章节的图表较多,城市和城市化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生看图,识图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一条经线,贯穿高中地理始终,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仍然是学生弱项,也是本节以及经后学习和训练的重点内容,不要求学生要本节全部掌握,但有培养材料分析的能力。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明确城市化的定义

(2)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3)城市化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4)运用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图和城市化进程图,说明城市化全球城市化过程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案例论证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和概括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图片 南京市林立的市区景观图(感悟南京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变化)

展示图片 南京市市区面积的变化,由早期的石头城,到建国初期的市区范围,再到现在的南京六城区(没有包括高淳和溧水)。

教师归纳 南京市市区面积的变化用地规模的变化,等级的提升,反映了城市化的过程。

[问题探究1] 1985年和2000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中,有哪些变化?

展示图片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

读图活动 学生从图中找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城市等级提升,城市数量增加。

教师归纳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城市化就是等级的提升,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城市化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

[板书]一、什么城市化。

学生看书回答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问题探究2]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为什么会向城市地区集聚呢?

读图活动 展示教材中P32“图2.18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学生描述城市化驱动力。

教师归纳 城市化进程的动力是推力和拉力,拉力是城市的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交通便捷,社会福利好,文化设施齐等等。推力是农村自然灾害,收入低,人口多,对土地压力大等。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的进步的表现。

[过渡]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向城市集聚,农村变成城市,使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升高,所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根据城市化水平高低和发展速度将城市化分为三个阶段。

[板书]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读图活动 展示教材中P32“图2.19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800-2000年)”,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1)城市化水平有什么差异,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2)1950年前后,城市化快速发展有什么差异。

(3)简单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学生分组评论后,由各个小组长提供答案。学生可以通过不同国家城市化水平增长曲线斜率的变化,回答第一、二个问题。结合P33的阅读材料回答第三个问题。

教师展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的对比表格,全体学生回答。

[过渡]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读图活动 展示教材中P33“图2.20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学生读图思考,

1)不同的阶段城市化的水平和速度有什么特征,会出现什么问题。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在什么阶段,在城市化发展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取每个阶段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斜率,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学生分组评论,由各个组长提供答案。

[案例分析]P34-P35案例4,以伦敦为例总结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问题。

教师展示图片,文字资料,学生描述伦敦城市化进程中的表现(城市用地面积的扩大,城市数目的增长,城市人口双重的上升)。

学生完成活动内容,教师讲评总结,提供参考答案。

[过渡]

从案例中可以得出英国伦敦已经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阶段。而目前绝大多数发达国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是后期,发展中国家是中期加速甚至是初期阶段,这反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化水映了经济发展水平,但也不是绝对的。

读图活动 展示教材中P34“图2.21 几个国家城市化过程”,分析几个国家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学生读图完成活动题:

1)城市化开始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2)目前各处于城市化的什么阶段。

3)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教师总结归纳,从图中可以看出巴西的城市化水平目前比美国日本的城市化水平还高,不是因为巴西的经济学水平高于美国日本,是由于人口增加迅速,大量的人口由农村涌向城市,使得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导致城市的畸形发展。

[总结]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城市化,各城市化阶段的名称的特征,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学生合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同时教师讲评。

[课堂反馈]略。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活动教学,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以南京市的城市化过程引入,提供大量的乡土教材,切合实际,容易激发的学生学习兴趣和认同感。重视采用案例教学法,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归纳教学内容,形成相对完整的思维过程。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过渡自然,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手段多样,灵活,能很好的突破难点,让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知识,很好的达成已设的三维教学目标。通过这这节课,让我更加相信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要让课堂活跃起来,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要由主导变成组织者,参与者,甚至是和学生一起参与的讨论者,合作者;教师要放下身段,给学生创造平等的学习环境。

课堂气氛的调动上,本人的教学语言达不到幽默风趣的水平,学生的积极没有调起来,要这方面,我应该多向学校有经验的教师学习,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我通过自己编写的学生管理系统,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主动回答的问题的人多了起来。但是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局限于少部分的同学。主要是因为高中学生的思想不像初中生,没有主动回答问题习惯了,因此我自己编写了这个管理系统,时时给出评价。学生对这个系统逐渐熟悉,不再有新鲜感,因而要时常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同时高中地理教师要加强基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学习,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去赢得学生的信任。

篇2

关键词: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交通工程设施设计

作者简介:陈队永(1977-),男,河北无极人,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讲师;温少芳(1979-),女,河北定州人,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讲师。(河北石家庄05004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061-02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是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方面的主要理论、主要知识和基本方法,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理论和方法基础。随着交通技术和交通学科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已逐渐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为此,信息化教学引入了“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在信息化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设计以及考核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规划,以实现“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的优化设计。

一、信息化教学优化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

1.要有具体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

任课教师要在课程学体目标的框架指导下,把教学总目标细分成若干个具体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单元和模块的教学内容细化为易于学生掌握的“学习任务”,通过这些小的“学习任务”来反映总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时,其教学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

2.“教学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结合学生现有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基本教学原则。对于新教学内容或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任务,教师最好事先演示或给出具体明确的关键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教学设计最好把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散到具体任务中,要尽量体现以“学生是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基本教学策略。

3.课堂上要注重营造适合的教学案例情境

在优化设计课堂信息化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要积极创设与当前课堂教学主题内容相关的、尽可能反映真实情况的学习案例背景,有意识引导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等原有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利用新信息去整合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4.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优化教学设计方案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猜想、联想和分析判断,并将其联想、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学习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方法手段。

5.要注重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整合

信息化教学设计通常以各种各样的主题“教学任务”带动教学,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各门相关课程的相互整合。这些“教学任务”总是把多门课程的知识内容和专业技能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强调各种资源信息服务于具体的教学任务,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成为学生获取相关信息、探索专业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所以,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体现课程和学科整合的理念,使学生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增强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的优化设计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内容涵盖了交通领域内的交通管理、交通安全、交通工程设施的基础理论,是全面掌握交通工程设计知识结构的综述性课程,课程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其中的基础理论对于初学者来说较为抽象,这就对教学设计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设计以及考核设计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1.课程教学设计

交通工程专业在不同的高校,课程设置有很大的不同,各有各的侧重点。虽然交通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是一样的,但是在课程的目标、对学生的要求还是要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进行设计。

石家庄铁道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就根据学校的优势学科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课程体系中安排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计算机绘图等课程,在“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设计过程中,强调学生不仅要知道现代交通管理的一般原则和手段,同时对于管理设置的依据也要有所了解。例如关于交通设施的学习,除了了解交通设置的类型外,还应该能够独立地进行交通设施设计,这些就是基于学生在大一、大二时学习的相关的建筑材料、力学分析等课程。针对这方面的训练,学校专门设置了一周的课程设计。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中另外两部分内容是交通规划和交通流分析,这两部分在设计过程中有很大的不同。交通流主要是将交通状态用数学的形式建模,学生在理解上略显抽象,主要是学生缺少对交通流的观察,另一方面是对数学建模的过程了解较少。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在课程设计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交通状态的分析及进行一些数学建模的讲解,使得学生在学习交通流过程中更有兴趣。在这部分课程的设计上应充分鼓励学生观察现实中的交通管理现象,并进行理论分析。

交通规划注重的是学生对于系统分配原理的应用,目前也多是采用规划软件进行规划设计。在这部分课程设计上,针对交通规划实际操作性强的特点,设置了一周的交通规划设计课,要求学生不仅知道规划的原理步骤,还能够应用相关的软件进行实际的操作。因为目前规划软件相对较为成熟,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的同时,将规划原理进行现实意义的模拟演示,扩大了知识应用面。

2.课堂教学设计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是一门基于交通现实状态,内容丰富的综合性课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将一堂50分钟的课上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任课老师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借助多媒体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多媒体工具的内容应该是多样化的,不是仅仅利用PPT,添加一些图片,一小段录像就可以实现的。信息化条件下应尽可能多的利用好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电子教学材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等)、电子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专题学习网站、题库等)和电子文献(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网络资源链接等)等。教师在课堂上应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加以综合利用,并要根据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上课的进度和内容,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否将真实的信息反馈给教师,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在“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中,老师讲解“交通三要素”时,将交通在自由流状态和强迫流状态下的交通录像播放给学生,启发学生描述这样状态下的交通对他们的影响如何,总结学生的说法,给出专业的理论定义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评,使学生对交通流的特点有了专业的认识,课堂的互动也是很活跃的,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学生自主学习设计

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意识也不断增强。教师在安排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时候,应该结合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作为专业教师也应该尽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学习,也帮助学生在搜索资料方面把一下关。在“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的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课后作业、课程小论文、交通设施调查方案的设计等,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观点,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

4.考核设计

课程考核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并采取提交作业、回答问题、平时测验等信息化考评方法,力争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多方位的考核,尽可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三、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根据“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企业形象画册设计;建构主义;教学做一体化;基于工作过程;双主模式

企业形象画册设计实践教学课是以静态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中图层蒙版技能的运用为教学内容,根据高职学生特点,用平面设计行业典型工作任务――企业形象画册设计项目驱动,以讨论学院形象画册创意与制作技能为案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师生协作、学生协作,实现对本专业核心技能――图层蒙版运用的掌握。

1 教学内容设计

1.1 教学内容为本专业核心技能

本课内容来自信息工程系多媒体专业、基础部艺术设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静态图形图像处理。本次实践课程所讲授的图层蒙版技能是图形图像无损编辑的核心技术,是平面广告设计、数码图像处理、网页设计行业中一个比较难掌握,但又必须掌握的工具。

1.2 以行业典型工作任务驱动――典型性、实用性

本次课以广告设计行业中实用性极强的企业形象画册设计项目驱动,通过对企业形象画册的设计与实现,掌握这种典型工作任务的实现方法,深层次地理解图层蒙版技能在企业形象画册设计中所起的无损编辑、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不但能够学会使用图层蒙版工具,同时具备企业形象画册的设计能力。

1.3 身边题材,创新设计――挑战性

本次实践课以本学院形象画册设计为实践任务,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应具有对身边事物的洞察能力,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掌握新技能,并配合原有技能,才能完成本次实践任务。本次实践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既要求学生掌握图层蒙版技能,也强调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性设计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1.4 基于工作过程――团队协作

本次课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行业实际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在创意分析中,需要小组讨论、统一意见。在样品制作中,需要小组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作为项目负责人,组长负责小组交流、协调、组员考核工作。通过小组作品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

2 教学目标设计

基于课程教学目标,企业形象画册设计实践技能课教学目标设计如表1所示。

3 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

3.1 教学方法和手段总体设计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3.2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教学过程――创设情景,任务驱动

理论依据:建构主义思想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f一定的情景),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

实施过程:本次实践课,教师通过大量课前准备(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资源整理等1,精心创设适于本学院学生特点的学习情景:学习情景以企业形象画册设计任务驱动,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自主探索、团队交流、师生会话,深度挖掘任务解决方案,建构知识意义。

实施目的:通过创设情景、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引导下,师生通过真实的工作任务,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解决教学难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实施效果:有利于教学知识与行业需求的接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 “教、学、做”一体化突破教学重点

理论依据:“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推进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内容。

实施过程:本次课以图层蒙版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企业形象画册的制作为实践教学重点。在教学设计中,该教学重点以本学院形象画册样本的实现为案例,通过案例制作展开,在技能的传授与学习过程中,使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师演示过程中,跟随练习,教师“一边教、一边做”,学生“一边做、一边学”,教、学、做同步进行。

实施目的:“教、学、做”一体化将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实践合成,适用于制作技能的讲解。

实施效果:有利于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符合学生对知识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符合学生喜爱兴趣学习的年龄特征。

3.4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理论依据:校企共建、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理想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统一,教学与就业无缝联接。

实施过程:教学以提出工作任务――讨论确定设计方案――设计样品制作――设计样品评价为主线,完全模拟平面广告设计行业工作流程。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设计团队工作环境。

实施目标:教学与就业结合、理论与实践统一。

实施效果: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运用,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交流、协作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与真实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全面接触,有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熏陶和养成。

3.5 “双主”教学模式,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理论依据:北师大何克抗教授的“双主模式”教学理论指出,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和学两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

实施过程:在本次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启发、技能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推动教学过程的进行,在整个教学中,利用教学艺术调动和组织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最重要的设计方案确定、样品实现、设计作品评价环节中,学生完全充当主体,教师仅仅是引导者、协作者,学生主要是通过自主探索、团队合作、独立实践等学习过程完成设计作品。

实施目标: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实施效果:“双主模式”通过教学设计与教师主导,让学生完全成为教学主体,使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4 教学过程设计

4.1 教学过程整体设计

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如表2所示。

4.2 师生双边活动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设计如表3所示。

5 结语

本次实验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学院多媒体实训设备与平面设计行业典型工作任务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和实施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积极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基于工作过程的双主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深化改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昊悦,高传喜.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10):24-25.

篇4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壮大和社会文明的进步[1]。市政工程是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基本内容,对任课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根据本校开设该课程的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与城镇规划专业的专业要求,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心理特征及该门课程的内容和重要性,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辅导员在对学生的管理上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旨在提高任课教师的授课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为城市的建设和基础设施的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向[2]。现在课堂上大多都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到处看,互动较少,学习效率不高,“教”和“学”不同步,上课成了一个彼此应付的过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掌握程度不高,往往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在工作单位要重新学习,没有发挥高等教育专业课应有的教育作用。

在市政工程规划中,管线综合设计非常重要,其涉及城市空间学、城市规划学、工程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它是一个多对象、多因素、多学科,且综合性很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与科技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密切相关,同时还受到社会历史条件、时间阶段、自然条件以及地域场所的制约,另外由于个体差异,也会导致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内容有所不同。如果设计不合理,就会对城市空间利用造成浪费,给工程留下不应有的遗憾,还会给施工、生产和生活造成不便,甚至会给管网的安全运行、经济的合理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市政工程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联想假设,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浅显易懂地把问题带出。安排专门的课程实践,多到施工现场去观摩学习。多查一些经典案例,结合知名设计师的设计思路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产生感性认识,逐步形成自己的设计思路。

三、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相结合

市政工程规划与设计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地上有居民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厂房的配水、配气、配电等的计算,地下有给水排水电力、电缆、电信等管线的设计计算,与实践联系紧密,对任课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要求很高,要将生活中常见的基础设施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因势利导、实时实地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于开关、阀门、管道材质和窨井内部结构等内容,需要使用现代化多媒体以动画和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比如管线综合时,如图1所示,需要明确各个管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南北方的区别,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口述出来,对于初次学习本门学科的本校本科生来讲势必很难理解,在有限的课时内手绘这两幅图显得不太现实。另外,对于教材里面没有列出有必要讲解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使用多媒体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四、教师的知识储备要与时俱进

在传统城市规划体系中,基础设施规划一直处于一个从属配套的地位。按照传统的规划编制方法,几乎所有的基础设施的规划供给能力都是以国标中确定的人均指标为依据的,指标体系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不超过指标,我们就不会去考虑资源的节约和使用的效率[3]。而水资源的储量和类型决定着使用方式,不同地方对于水资源的使用方式的规定不同,有些发达省市要求家庭冲厕、洗车必须使用中水而不能使用自来水,这已经纳入了法律范畴,如果使用自来水则属于违法行为,以此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保护水资源。因此,就要求教师用发展和与时俱进的眼光及时更新现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工作中寻求最适合当下以及满足与以后发展的规划方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思路,避免学生一味地服从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开拓创新,采取一种全面的、创新的方法,建立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体系。

五、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层次提高课堂的参与率和积极性

现在在校学生都是“90后”,他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和处理方式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作为教师需要转换角色,在课堂上是授业者,课下要和他们做朋友,让学生敞开心扉,真正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产生兴趣。在课堂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给予正面积极的肯定,让其有参与感,提高其积极性。《市政工程规划与设计》这门课程也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90后”学生胆子较大,参与性较强,因此可以将掌握程度为“了解”的部分让学生准备资料讲课,让全班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逐渐降低学生对理论和公式的恐惧感。课程设计时,让学生去现场了解管线铺设时的位置关系和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再进行课程设计,为就业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学生管理者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导向

进入大学,很多学生像脱了缰绳的野马,懈怠了学习,加上换了新环境、新同学,教师的授课方式与高中截然不同,又有许多的社团和活动,有些学生加入了学生会,有些学生做兼职,再加上现在智能手机又很普遍,各种软件、游戏、购物网站和网上形形有利有害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引诱着他们。而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职能是保障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学计划,使学校的教育教学顺利进行[4]。这就要求学生管理者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从学生的专业特色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疏导教师和学生间历来的紧张关系,缩小距离感,从心理角度出发使学生认识课程的重要性,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开发,为学生的成长、成功、成才搭建平台[5]。

篇5

【关键词】实践教学成绩管理,信息化,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9-0119-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9.024

随着近年来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高校网络环境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使得高校实践教学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数字化和网络化将成为未来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高校工程训练的实践教学成绩管理是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环节,成绩管理涉及到许多相关的工作,如何将大量的工作科学的组织起来,以满足工作中的不同要求,一直是教学管理人员的一个难题。工程训练的成绩管理同其它课程的成绩管理有很大差异,工程训练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其成绩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理论考试成绩、实际操作成绩、训练态度及实习报告等,并且实际操作成绩也是由多个训练工种的操作成绩的综合而成,因此成绩管理比普通课程管理复杂的多。

工程训练成绩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开发使成绩管理更适宜中心信息化的建设方向。高校实践教学的成绩管理的网络信息化的开发与应用为手段和方法,相关教学理念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建设行之有效的高校成绩管理方案。首先概述实践教学成绩管理系统建设中的相关教学理论基础:然后对成绩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内容进行分析;随后对开发与建设中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实现原理进行系统阐述;最后,针对高校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的特点,结合高校训练中心管理模式的个性化要求,分析了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更进一步地完善和深化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提出了初步探讨。

一 实践教学成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实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工程训练中心教学工作信息化的合理设计和规划,对高校实践教学的管理和教学部门的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其提供优质、高效的业务管理和事务处理效率,而且通过及时、准确、可靠地采集和传输教学信息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金工实习几乎是工科大学绝大多数同学的必修课程,从机械类、经济类,到人文类、生命医学院,覆盖了工科院校的绝大多数院系。一般高校的训练中心开设了电子、车工、钳工、数控铣、数控车等十多个工种的实习项目,每学年接待人数可达几千人。为高效率利用训练中心的实习设备,在保证实习时长与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每批次同学的实习时间,训练中心采用各工种同时授课的方法,参加实习的同学需要根据课程的时间安排在各工种之间轮换。每批次的学生首先被分为高等级的大组,分别参加不同类别工种的轮换:每一大组又会根据实际情况被分为若干次等级的小组,参加同一类别内不同工种的轮换。对于这种大规模、多批次的学生金工实习课程,学生成绩的登记、保存与计算是一项十分繁杂而要求很高的工作。在采用本套成绩管理系统之前,同学的签到与成绩记录采用纸质表格。每批次实习学生中每一小组都需要一份签到表与成绩单,随着同学在不同工种之间的轮换,这张表也需要在多位师傅手中传递、交换。这种方式下,成绩的记录、保存相当麻烦,为师傅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在最后统计每位同学总成绩的时候需要逐项加和、计算,过程繁琐同时容易出错。也即这种传统的工程训练成绩的评定是在学生工程训练结束后由各个工种将本工种的成绩上报,然后再由教学管理人员对各工种的成绩进行汇总得出实际操作成绩,在结合理论考核成绩最后给出学生的工程训练成绩。工程训练的项目多达几十个,训练内容及学生变换频繁。学生上课时教学指导人员和管理教师必须对学生实习结果进行成绩评定,再由各工种的教师来整理学生成绩,这样不仅效率低,难以掌控,而且教学管理工作也困难繁琐:另外,教学轮换表和成绩记录单材料都采用纸质打印,容易磨损丢失等等。因此,采用实践教学信息的实时系统,则会使得成绩的决策、管理和交流简化,更利于成绩评定信息在各个工种管理教师和教学指导人员之间传达,以利于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益。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与各实践教学的实施部门之间的信启、交接、教师或教学指导人员对学生的教学评价的统计信息交流则越来越频繁,适时地建立一个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来实现教学信息的和交流,实现在网上进行排课管理和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等功能的机械制造实习课程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二 实践教学成绩管理系统内容建设思路和内容

在实际的工程训练教学中,中心的教学计划都是由中心下达到管理教师和教学指导人员,采用教学轮换表和成绩记录单来实现成绩和实习信息的交互,由于训练项目较多,工程训练结束后很难将工程训练成绩及时进行汇总,学生不能及时得到工程训练成绩,信息反馈时间较长;成绩的登记、汇总等都由手工完成,对教学管理人员来说负担也是相当繁重,但是,无论是信息化的教学管理还是传统的管理,都需要一定的组织结构,即需要以不同的管理级别来保障教学有序进行。机械制造实习成绩管理系统由批次管理,成绩管理、工种管理和负责人管理四个子系统组成。其中,负责人管理包括新建负责人(可以设置角色级别)、重置密码和状态设置3个功能模块;工种管理包括新建工种、编辑工种和删除工种3个功能模块。批次管理管理子系统包括新建批次、编辑批次、删除批次、导入学生、分组管理、成绩管理、导出课表7个功能模块(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中分组管理包括新建大组,编辑大组,删除大组,课表设置,组员管理,小组管理和导出成绩,小组管理也包括对小组的编辑和管理等等。成绩管理包括按批次、按大组、按小组三个级别进行管理。

图文实时显示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将中心管理系统与各个工种的实习信息显示系统集成起来,实现教学计划信息和实习人员实习成绩信息的实时(如图4)。为管理教师、实习指导人员和学生实时的提供可靠的信息,保证了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高效性,进一步提高了工程训练中心的管理水平。另外,系统具备表格(课表、成绩单)的导出和打印功能,共通过设备连接直接进行打印,方便了信息的输出。

对于工种管理,此子系统包括新建工种、删除工种两个功能,点击操作按钮“工种管理”可编辑工种信息,为课程及课表安排服务。点击“新建工种”,可编辑工种信息,点击管理栏中“编辑”、“删除”,可分别对已建工种信息进行修改或删除已建工种。

对于负责人管理子系统包括“新建负责人”、“重置密码”、“状态设置”三个功能模块。在“新建负责人”模块中,根据提示框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在“角色”下拉菜单中选择“SuperAdmin”或“CourseAdmin”两种之一。在“重置密码”模块中可对已建负责人的登录密码进行修改重置。在“状态设置”模块中可对已建负责人账户状态进行管理,只有在“激活”的条件下该负责人才能使用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正常登陆。点击操作按钮“负责人列表”可以查看现有负责人信息,便于管理。

为使系统更为利于操作,因此开发具备了其他的辅助功能,如向系统导入批次名单时,系统能识别*.xls文件,但*.xls文件须有统一规定格式系统才能识别。这就要求在统计学生名单时*.xls表格文件格式规范化,系统除了用导入功能利用*.xls文件向系统导入学生名单之外,还可以通过手工操作向系统个别添加或删除任一学生,此操作可以确保学生补、退选课后,系统内学生名单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更新;导出的成绩单、课表除外,在任何一操作界面下利用操作按钮系统可进可退;系统之内设置有垃圾箱,个别删除或成批删除的学生信息可以从中恢复,这一功能的设置可以避免一些误操作造成的人工耗费或信息丢失;新建批次排在最前,这~功能便于查找任意批次,也便于对本学期新建批次进行操作:导入系统的学生名单自动按学号大小升序排列,此功能的设置方便对批次中的学生进行分组以及分组中学生的定位与查找;负责人可以对系统自动生成的按学号升序排列顺序进行调整或将此顺序打破,此功能设置便于根基学生实际情况与需要对个别情况特殊的学生进行分组:系统导出的表格(课表、成绩单)具有打印功能,共通过设备连接直接进行打印,方便了信息的输出。

三 系统模块功能的实现和优势

现在,计算机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项管理系统中,在这样的技术支持下设计一套实用、高效、准确和便于操作的成绩管理系统来服务于全校同学的金工实习统计管理工作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项目。

开发过程中选择JSP技术和Oracle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Red Hat Linux 9.0,Oracle9i作数据库服务器,Apache2.0.49作Web服务器,Tomcat5.0.18作JSP引擎,用JavaBean封装数据库连接及一些底层操作(如图5)。系统技术关键主要在于系统的实习信息管理流程和程序编写的结合,需要的硬件投入较小,但根据多个学期的试用,反映所设计的系统功能的优越,体现在中心学生成绩管理的各个方面。首先,系统可以自动实现成绩的备份与加权。此系统不仅可以方便、安全地保存学生信息以及成绩,在新建批次时设置好每个实习项目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系统就可以根据录入的各项成绩自动计算每位同学的最终成绩,便于操作,而且可以保证成绩计算准确无误。其次,系统为代课师傅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提高师傅利用网络平台的水平。采用网络平台记录、保存和计算学生成绩可以避免纸质成绩单在师傅中间传递,节省了上课前互相交换成绩单的时间,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训练中心的师傅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与电脑、网络的接触较少,所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管理这项技能也相对薄弱,采用这套系统可以创造机会让师傅们把网络资源引入自己的教学管理之中,提高师傅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水平。此外,系统的采用可以提高学生成绩的客观性。除了学生成绩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得到保证以外,由于学生每项实习的成绩由不同工种的师傅分别给出并录入系统,互不干涉,可以减小其他工种分数对师傅给分的影响,提高了学生成绩的客观性,相应也提高了本门课程的公平性。最后,系统可以提高整个训练中心对实习学生信息的管理水平。采用此系统后,每学年每批次实习学生的个人信息、成绩信息都可以完整的保存在系统中或由系统中导出另存,这对中心教学信息的存档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正在实习的当批次同学各项信息也可以及时在成绩管理系统中更新、保存,便于中心老师对每个学生情况的把握以及对实习教学过程的管理。

总之,对于中心每学年需要接待这种大规模、多批次的学生金工实习课程,学生成绩的登记、保存与计算是一项十分繁杂而要求很高的工作。该成绩管理系统的引入为老师的工作减轻了负担,也为同学金工实习过程顺利、高效的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系统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改进网络在实验管理过程的作用,提高了中心师傅们、老师们的工作效率效率,实现了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