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级课堂教学范文

高级课堂教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5: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级课堂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级课堂教学

篇1

关键词:高级英语 课堂教学 课前 课中 课后

一、研究背景

一直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一个极大弊端是学习者缺乏使用英语的真实环境。但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电子载体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日益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张伟远,2013),为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而真实的语料资源,电影则是其中之一。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英文电影融合了图形、声音、文字,以多媒体形式向学习者营造真实的社会----文化交际情景,满足了学习者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和情景挂钩,使学习的任务情景与现实生活中的任务情景相似的要求,从而有利于改善传统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也倡导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基于英文电影的教学,“实践证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各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广、合理使用这些教学手段”。

大量的研究和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的大学生普遍读写能力强,而听说能力弱,“哑巴”英语现象突出。尽管国内的高校也尝试开设大学英语听说的相关课程,但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主要采用“教材+录音机”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采用的听说教材主要是依据中国学生的特点而编写,不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目标语输入,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而,传统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有其突出的弊端。然而,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课程中采用电影教学的模式能很好的克服传统英语听说授课模式的众多弊端。目前,国内有关电影教学的研究主要涉及理论阐述(卞喜玉,1995),很少涉及实证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进行了电影教学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实践的研究,并对电影教学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具体教学效果进行检验:

(1)电影教学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产生什么影响?

(2)电影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信心及焦虑产生什么影响?

二、研究设计

我们以我校87名大学一年级非英语专业新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基于英文电影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实验。其中,对照组包括53名学生,他们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采用传统的听说教学模式;实验组包括34名学生,他们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采用电影教学的模式,依托教材《英文电影赏析》(沈渭菊,2012),主要以电影教学具备的七大特色开展教学,课内以电影精选片段教学为主,课外以整片观影学习为辅,具体如下:

(1)视觉图像:教师在某个电影场面暂停,要求学生依据图像信息预测或推断故事的发展。(2)语言解码:教师关闭声音和字幕,要求学生将英文对白翻译成汉语;教师给出汉语,要求学生翻译成英文,然后与电影原文比对。(3)准确的运用语言:教师选定某个交际场景,要求学生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恰当的表达法。(4)非语言情境:教师关闭声音,选定具有肢体语言的场景,测试学生对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理解及其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进行交际的能力。(5)文化比对:教师选定某个文化场景,要求学生进行中英文化的比较。(6)多渠道表达信息:教师依据某个电影场景,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依据图像和字幕等信息,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讨论得出最佳答案。(7)降低情感过滤:电影的趣味性能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使学生能够长时间操练电影对白,直至背诵而不乏味。针对其特点,教师播放一段对话后,要求学生写下对白,教师对其进行修正,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三、结果和分析

(一)电影教学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影响

篇2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级英语;PBL;自主学习

一、概述

基于项目学习起源于20世纪初期,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从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出发,所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项目(设计)教学法。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第二次基础科学教育改革背景下,设计教学法重新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并逐u从基础教育领域渗透到高等教育领域。

在外语教学中,PBL(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语言体验的真实环境,提高其学习动机,锻炼其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其协作探究能力;通过扩展课外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思辨思维的目标,使学生掌握完整而具体的知识,进而获得全面发展。由于PBL项目式学习非常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所以它不仅成为国外“外语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模式”,在我国的外语教学领域也越来越受欢迎。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PBL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金城学院高级英语课程在2013年进行教学改革,是基于网络平台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两年时间内,高级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达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高级英语课程组的教师群策群力,制作了大量课前翻转课堂的微课视频,促进学生课前对于课文基本概念知识、词汇、句式和课文背景知识的自主学习,真正将课堂转化为鉴赏型课堂。然而,翻转课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微课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课堂活动的实施。因此,本教改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的PBL(项目式学习或基于项目的学习)学习模式在高级英语课程的实践,试图解决学生在课前进行微课学习翻转之后,在课堂上开启更为有效的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达到翻转的最佳目的,使课程改革效果达到最大化。邹申教授在对英语类专业的新国标解读中提出“新国标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人文与科学素养,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学生应具备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思辨、创新和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而PBL项目式学习,正好契合了这一要求。“项目”最早是管理学领域的名词,在教学领域得以延伸和发展。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指的是学习者利用各种认知工具,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围绕某一个现实主题,检索和筛选学习资源,在动手实践、思考内化和探索创新中掌握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培养专门技能并获得全面的学习。项目学习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符合内部心理机制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条件,这不仅是语言发展所需要的,也满足了社会交际的需求。大数据背景下,基于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等现代学习理论,将翻转课堂和项目式学习两种模式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进行融合,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项目任务中,从而进行真实的语言学习活动,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国内外有大量专家学者针对PBL教学模式,从概念定义、理论基础、应用实践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PBL是国际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也是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研究的前沿课题。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PBL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翻转课堂的PBL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探究实现知识的内化,并在课后开展成果汇报和反思评价,这将有益于培养学生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该特征,高级英语课程教改的教学模式分成课前知识传递、课中知识内化和课后知识固化三个阶段。

1.课前知识传递。(1)设计制作微课。教师根据高级英语课程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并制作微视频,完成具体教学情境的设置。(2)微课自主学习。学习者通过观看微视频,自主学习基本概念知识,参与信息平台的在线答疑、讨论,达到主动传递知识的目标。(3)提出反馈问题。教师从网络平台上获得学习者反馈,在后续课堂活动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同时协助学习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课中知识内化。在高级英语课程组的教改实践中,我们将PBL的课中知识内化部分总结为选择项目主题、制订项目详细计划、进行项目活动协作探究、作品制作四个步骤。(1)选择项目。PBL模式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学生对承担新的角色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比如,做一个好奇的求知者和配合的合作者。运用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第一个任务就是确定项目主题。这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2)制订详细的计划。制订详细的计划时,需要对项目学习的时间和具体活动做出总体的规划,并提前安排,这有利于教师引导和调节整个项目活动。(3)进行项目活动协作探究。学生需要随时记录项目进程并提出自己的假设,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加工相关的有用信息,验证提出的假设并解决问题。(4)作品制作。在此阶段,学生运用在项目学习活动过程中掌握的知识技能来制作作品。作品可以是图片、调查研究报告、PPT、模型、网页和戏剧小品表演等多种形式。

3.课后知识固化。(1)成果交流。在作品制作完成之后,小组间交流讨论项目学习成果和所获取的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成果交流可以是作品报告会、展览会或比赛等,形式多样。(2)活动评价。PBL教学模式必须结合定量与定性、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几个方面的客观评价。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应该建立学生学习的跟踪档案。评价应该由教师、同伴以及学习者共同完成。评价的内容涉及多方面,是对综合能力的测评,比如,探究问题的选择、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学习计划安排和成果展示等。

四、结论与展望

将高级英语教学改革置于教育信息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实现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满足英语类专业新国标的培养要求,培育出创新型、合作型、反思型的国际化人才。项目式学习和翻转课堂的融合为网络环境下的高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新路径,即基于翻转课堂的高级英语PBL课堂教学模式。对于金城学院高年级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将项目学习与翻转课堂结合起来,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也可以让翻转课堂更大程度地实现翻转,使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提高语言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对于教师而言,设计和指导学生做项目也要求教师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同步进行着各个环节;对于英语专业教学而言,PBL将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升华,使英语专业的学生习得优秀的语言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Beckett,G.Teacher and student evaluations of projectbased instruction[J].TESL Canada Journal,2002,19(2):52-66.

[2]张文忠,夏赛辉.“English Through Projects”:两个三合一教学思路的课程探索[J].英语教师,2010(11):54.

[3]仲伟何.《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J].外语界,2015(3):2-8.

[4]冯秀琪,朱玉莲.基于网络的项目学习的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03(5):6-7.

[5]Boud, D. J.& G. Feletti.The Challenge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M].London: Kogan-Page, 1997:13-20.

篇3

关键词: 高级英语课堂教学 语言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训练

一、引言

高级英语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和写作能力的必修课程,目前我校采用的教材为杨立民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现代大学英语》5、6册,教材所选取的文章,无论从内容到语言,都有明显的深度和难度,需要学生对这些名家的作品细细品味。因此,教师要想真正搞好高级英语教学工作,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达到课程要求,就必须意识到: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其效果到底如何,最终取决于学习者的自身因素和各种学习能力。基于此,教师应学会授之以“渔”,也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策略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们成为主动高效的英语学习主体。

二、语言学习策略的内涵及其分类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根据个人基础与特点,以及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而采用的达到一种或多种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揭示学习中各种变量与学习方法的关系。学习策略是可以加以训练的,其训练的过程就是学会学习的过程。

为了便于人们对学习策略概念的理解,加深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专家们采用不同标准对学习策略进行了分类。国外最典型的标准及分类主要有以下三种:有Oxford和Cohen的二分类和O’Malley & Chamot的三分类法。

Oxford根据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将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Cohen从运用策略的目的出发,把学习策略分为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O’Malley和Chamot根据信息处理的理论将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

三、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策略训练

学习策略训练(learner training),即教师鼓励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所做的努力,旨在鼓励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更为独立。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学习策略训练是指利用学习策略训练培养学生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能力,以便既能采用更依赖自己能力的态度和方法,又能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学习。

我建议在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交叉式的训练模式。这种模式将一般的策略性知识与具体的学科内容结合起来,根据具体学习情境的差异,要求并提示学生把所学的策略运用于具体的知识学习中。教师可进行如下操作。

(一)调查。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清楚学生到底需要进行怎样的策略训练,如:面谈、书面问卷、观察、口头报告、日记、电脑跟踪等。

(二)策略培训。将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讲习班与课堂讲解及示范相结合。讲习班采用的教学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讲座、课外阅读、小组讨论、策略运用的实践活动等。课堂讲解及示范重点在于解释和示范学习策略。如教师可在篇章阅读前向学生示范自己在阅读此文章时运用的策略:预测策略、猜测策略、推断策略、图示策略、解释策略等;教师也可示范说明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三)讨论。引导小组或全班学生对已示范的学习策略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运用于策略练习中。

(四)策略练习。学生对学习策略进行的练习在合作学习中完成效果会更佳。这类活动的特点是在意义不可预测的背景下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如解决问题、讨论等,涉及学习者合作,有目的、体验的语言使用活动。例如,要完成高级英语课堂上的文化背景知识交流任务,学生就必须运用元认知策略计划和安排学习;要运用认知策略收集和使用相关英语参考资料;在准备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运用社交策略为小组相互合作;为了向全班报告自己的任务结果,必须运用认知策略先记忆和排练;在报告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则要运用情感策略降低焦虑;最后,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进行自我评价。

(五)归纳总结。学生们归纳出适合自己的或自认为最为有效的学习策略,并坚持将之贯穿自己的学习过程中;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策略交流会,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最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策略在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自主地开拓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么学习策略指导的目的就达到了,因为学生已经能调控自己的学习了。

四、结语

学习策略训练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效地促进高级英语课堂教学。在加强学生策略训练的同时,教师还应与时俱进,将更多高效的训练策略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促进策略培训的有效途径,提高高级英语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建华.英语学习策略训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7):102-104.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徐勰.《课程要求》下的外语学习策略训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51-52.

[4]余祖晨.高级英语课堂学习策略训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6):76-78.

篇4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是课堂教学方案的主要运作者,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才能达到我们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功能

一、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在讲授新课时,我们可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活动铺垫了基础。

2.在数学问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上要形成“问题中心”,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搬进课堂内进行研究,使课堂成为问题展示平台、讨论与辨析的场所。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带着探索问题的强烈欲望来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他们的大脑就会处于积极活动之中,他们所得到的知识就比较深刻、扎实。教师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教学全过程,紧密结合教材中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实际问题渗透学生自主创新性的研究型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反思;促进学生讨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培养质疑精神;促进学生自觉地把问题专题化。

我们开展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身体验问题。数学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我们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许多研究的方向,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都是渗透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

二、在课堂教学中协调《新大纲》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1.多样性和创新性

《新大纲》的特点是精选内容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对传统的初等数学进一步精简其次要的,用处不大的内容,如删减了指数方程,对数方程,部分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三角方程,极坐标,幂函数,反三角函数,参数方程,立体几何中的面积与体积计算等。同时降低了某些内容的要求,如可以删减部分定理的繁难证明和偏怪的习题。更新部分知识、讲法和教学手段《新大纲》增加部分新知识,如向量、概率、统计和微积分初步等。这些知识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而且也是有着广泛应用的数学知识。更新传统内容的讲法和部分数学语言,应更广泛地使用集合语言,逻辑联结词以及使用向量工具处理某些传统内容等。如引进向量后可以改变使用综合法处理立体几何的传统讲法。更新教学手段也是这次《新大纲》重视的问题,中学数学应该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2.统一性

培养和发展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应当在学目的的基础上,允许在教学的具体要求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即在统一目的下的因材施教。在学习和实施《新大纲》中要充分理解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也就是不仅要重视必修课而且要重视选修课以及活动课。否则,我们就回到老路,体现不出多样性。

3.辨证关系

《新大纲》同时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二者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在学习和实施《新大纲》中要继承我们传统的优势,但还要适应时展的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不要把数学教育现代化理解为单纯的增加现代数学的内容,这样会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形式主义,应当理解为为四化的需要打好基础。

三、倡导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

1.课堂教学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四十五分钟的内容在四十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篇5

关键词:会计专业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理论联系实际

学校内部的改革,除了管理改革之外就是教学改革,而改革课堂教学策略则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计课堂教学策略是指会计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措施。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法,又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然而从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来看,多属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其表现形式为理论联系实际差,课堂教学为满堂灌。这样严重地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着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就会计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方法来看尤为严重,教学模式属“传授——接受”方式,忽视会计理论知识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沟通,忽视专业思想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的统一,忽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意志)的培养,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我常听到前几年在我校毕业的学生说“有好多会计知识我们在学校里没有学过”,或者说“学校书本上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差别太大”。现在学生就业由国家统分转向市场竞争,如不改变这种落后的育人模式、陈旧的教学方法,不仅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还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为此,笔者试图从会计教学方法入手,探索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道路。

一、改革会计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它反映了教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可使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师易于掌握的实施方案,具有指导教师、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功能。

以往的会计教学模式是“传授—接受”式的,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本子上记。这样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新构建的会计课堂教学模式应从三个维度来思考(如下图)

1.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个层次;

2.操作机制:即指课堂教学的操作,会使师生互动来完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应采取教师精讲——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学生课堂练习的方式;

3.课型载体:指为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如会计学原理课、会计知识练习课、社会实践课,其达到教学目标的方式应略有差异。

在使用这一模式时,入格与出格的统一。所谓入格指开始时一定要按照模式进行讲课,一旦掌握得很熟练时千万不要受模式约束,可以以我为主发展创造,这样才可形成一个开放的教学模式体系。

二、坚持会计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中的任何一个理论都是人们从生活、生产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具有同类事物共性,共性又可指导我们认识个性,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我们在会计教学时,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否则其教学效果就会大大降低。其一,教师要善于精讲与多举案例相结合。这样可收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如我在讲会计原理中的记账规则内容时,就连续举了以下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例一、从银行提取现金1000元备用。

例二、向银行借款10000元偿还前欠外单位货款。

例三、从外单位赊购一批材料,金额为15000元。

例四、以银行存款15000元偿还前欠材料款。

通过对上述实例的分析,最后归纳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会计记账规则,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坚持这样做下去,教师就会起到“能近取譬,可谓仁也”,学生收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效果。

其二,教师在会计教学中要根据所讲会计的内容,创造条件与会计部门联系,进行实地参观或见习,同时加大校内实训实习力度,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

三、会计课堂教学要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指人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表示着人的聪明程度。人的思维能力固然与遗传有关,但后天的培养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在以往的职业教育教学中却被我们忽视,为培养合格的中高级财会职业技术人才,现在会计课堂教学也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紧密地联系教材,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说只死学书本就会呆板,思离开了书本就是空中楼阁;其次,学生思维能力要从思维的过程入手,即注意—观察—概念(原理、法则)—想象。心理学家认为,注意是思维的触觉,观察是思维的大门,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在会计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各种资料,从观察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某个特性。在讲会计概念时,可指导学生用丰富内涵的方法去分析综合出这一会计概念的定义,这样既防止了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做法,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笔者认为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哲学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哲学的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能力、认识事物要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工作中以点带面的能力等;逻辑思维中的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比较异同的能力等。

四、会计教学要与发展性学习相结合

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创造性工作能力,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的某一重点内容,联系学生周边的事物,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位学生每学期可自拟题目,在课外进行有目的地研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又增强了学生适应人才市场竞争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孔焱.高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2]曾富全.高职高专成本会计教学策略.分析与选择.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篇6

【关键词】实证分析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133-01

一 绪论

高中数学基础课有自身特点,其基础课内容枯燥、难度大。解决这个问题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措施,有的学校直接降低教学难度;有的学校则改变考试办法,由原来的闭卷考试变为开卷或半开卷考试;有的学校搞“类似题”战略,考前讲解与考试内容类似的题型等。这些办法都是治标不治本,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从长远来看这些办法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水平与质量,也会影响高中的学习风气。

搞清问题背后隐藏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对大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找到了影响高中生基础数学学习的主要因素。这相当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根据这个实证结果我们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支持新教学模式更有效果的结论。

对于新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作用方面的探索,刘黎清认为:“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则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课程重构和实现有效的交互过程。”对于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各方面因素,朱浩亮和张建明都各自总结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些因素,但他们都没有对这些因素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也没有进行对比实验。本文的论述不仅支持了刘黎清的结论,还找到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并用对比实验证明的有效模式。

二 数据,课堂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课堂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其中用到的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问卷的对象是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级环境与能源学院一年级新生,发出问卷110份,有效回收问卷97份,问卷回收率88.18%,问卷有效率100%。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年龄、性别、学生原来所在中学级别、学生来自哪个区、是否喜欢数学课、是否喜欢数学老师、父母学历情况,以及高考数学成绩。其中外地生源的高考成绩不是以150分为满分的,以150分为满分的标准进行折算。是否喜欢数学课打分标准是:不喜欢分值为-1分,对这门课程感觉一般分值0分,喜欢这门课分值为1分,比较喜欢这门课分值为2分,特别喜欢这门课分值为3分。是否喜欢数学老师打分标准为:不喜欢分值-1分,感觉一般分值为0分,喜欢这门课老师分值为1分,比较喜欢这门课老师分值为2分,特别喜欢这门课老师分值为3分。父母学历情况打分标准为:父母中最高学历为高中毕业以下分值为-1分,为高中毕业分值为0分,高中毕业分值为1分,研究生毕业分值为2分,博士毕业分值为3分。学校级别打分标准为:普通学校分值为1分,区重点分值为2分,市重点分值为3分。

三 应对策略:课堂结构设计

根据实证结果,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让高中数学基础课程本身变得有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让老师自身更有魅力,让学生亲近教师;第三,合理改善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学习效率下降问题。所以新教学模式第一条,每节高中数学基础课都可开展用这节数学内容解决一个现实世界通俗数学问题的活动;第二条,教师每两小节课用严密的数学逻辑分析一个现实社会热点问题;第三条,合理安排第一条与第二条内容的时间点,以解决因学生注意力下降而引发的学习效率下降问题。

四 对策效果分析

主要结果的评价,大样本的调查数据,严密的计量实证过程,保证了实证结论的可靠性;对比实验的精心设计,保证了对比结果的可靠性,这可以充分证明新的高中基础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与方法无论是对教学研究者还是对二本类高校高中数学基础教学都有指导意义。但由于一些条件所限,这个研究没能让每个环节尽善尽美,也可能存在某些可以更完善的地方。另外还有一些可以继续研究的问题,比如这个新的教学模式对其他学科的高中教学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效果,这个模式是否有推广价值等。

参考文献

[1]刘黎清.论大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5):144~146

[2]朱浩亮、冀桐.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学与管理,2006(12):57~59

[3]赵军、张建明.发展性课堂教学决策有效性的归因与策略探析[J].教学研究,2012(4):107~112

[4]魏宗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370~391

[5]威廉·H·格林.计量经济分析(上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32~239

[6]劳伦斯·汉密尔顿.应用STATA做统计分析[M].重庆:重庆高中出版社,2007:182~187

篇7

一、“翻转课堂”的教学特征

“翻转课堂”也称作“颠倒课堂”,2007年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其教学模式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师传授知识的程序借助于现代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而置于课外完成,而学生的知识内化手段如作业、操作及实践过程则由原来的课外实现转到课内通过教师协作、同学讨论合作而完成,从而实现了整个传统教学过程的颠倒。“翻转课堂”的典型教学特征在于:

1.师生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是中心、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器,而“翻转课堂”的模式让教师退出教学舞台的中心,变成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协助者、评价者。教师为学生这个学习主体设计提供科学的学习脚本,学生成了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他们需要通过实际的参与活动来完成其知识认识过程的构建,从而实现其知识的内化。

2.教学程序的改变

“翻转课堂”模式完全颠倒了传统的教学程序,即将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知识导入转变为学生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课外知识学习,而课后的复习理解则转变为学生知识构建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并转移到课堂加以实现。这种教学程序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从属地位。

3.知识构建方式的重建

“翻转课堂”模式为学生知识学习的构建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认知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灌输的形式帮助学生去建构知识学习的认知过程,而非学生个体真实的认知路径。因此,“翻转课堂”重建了学生知识学习的自我认知过程,充分尊重其认知需求,更符合认知规律。

二、高级英语的传统教学模式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主干课程,其教学对提高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的要求,高级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是既要训练学生的综合英语技能如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又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其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然而高级英语文章体裁广泛,内容庞杂,修辞手法丰富,课堂学时数有限,这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长期以来,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以教师输入为主,学生笔记为辅。长期被动的教学模式不仅让教师筋疲力尽,学生更是激不起一点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提高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高级英语教学模式尝试

J.Piaget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认知理论认为,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但学习者对这种知识的理解并非总是一致认同。真正的理解只能是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而“翻转课堂”就为个体学习者提供了基于其自身背景的知识构建环境。高级英语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个体学习者的知识构建环境需求。因此,“翻转课堂”如一股清新之风吹散了高级英语教学中的迷雾。()近年来,笔者尝试着引入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从教学设计到实施进行了模式上的重建,并开始取得较为可喜的效果。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级英语教学对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学习环境进行了重建。

1.课前学习环境的重建

首先,借助于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提供的交流平台,建立师生、生生交流群。教师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任务进行精心设计并传达到个体,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内容、方法、学习资源与学习效果测试等。在优质开放的教育资源中寻找与本课教学内容相符的背景知识资源,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其次,针对该课文的理解设计合理的讨论问题及练习,帮助其完成课前知识学习的构建准备,并通过课前小组讨论使学生以自身经验背景在知识构建中发现问题,初步完成个体认知构建过程。

2.课堂教学互动环境构建

教师收集课前小组讨论的结果,确定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课堂引导,并通过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合作来协助学生完成其在自主学习环境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整个互动环境的构建要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为指导思想,充分尊重其学习的独立性,利用对话、商讨的方式来鼓励发展个体思维,保护其思维创新性。课堂教学宽松的互动环境构建可为个体学习者在其知识构建过程中消除学习不利因素。

3.课后的学习反思

教师所设计的学习任务的结束并不能代表个体学习者知识构建的成功。因此,让学习者学会反思所学知识是一个进一步完善知识构建的必要过程。通过反思,个体学习者能查找其学习中的漏洞,这将有利于其对下一个新知识的学习构建。反思性学习能使学生独立思考,是其自省自为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完成每篇课文的教学任务之后,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反思情况,并对收集到的反思问题及时做好解答,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的构建。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级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在近两三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已取得较为可喜的效果。首先,由于建立了授课班级网络交流平台,师生、生生的交流不再限于课堂并且变得十分频繁,这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其次,网络资源的开发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他们不仅可以从自己教师所提供的资料中进行学习,还可以自己有目的地进行网络资源搜寻学习,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认识,许多学生还因此激发了研究兴趣和欲望,为毕业论文的写作也打下了基础;再次,从学生的课堂辩论和测试结果来看,其思想的深度也有了较大提升,个性化的理解也更为坚定,整体的英语运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四、“翻转课堂”模式带来的挑战

“翻转课堂”使许多个体学习者纷纷受益,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对教学带来的极大挑战。这主要表现在:

1.对教学媒介的挑战

“翻转课堂”实施的前提是要有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支撑保 障。目前,在我国即使是在高等院校,也并非都有条件提供这一设备和网络技术的支持,而没有这一新媒介的保证,“翻转课堂”就无法实现。

2.对教师素养的挑战

“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合理设计教学脚本,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对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也要熟练,才能做出生动有趣的教学视频,才能在网络平台保持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对传统教学模式下(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师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对年长的教师。

3.对学生自觉性的挑战

“翻转课堂”要求个体学习者在自主学习教师布置的内容后思考问题并带入课堂进行互动解决,这就要求学习者要有极强的自觉性:在电脑前观看、学习,在网络群里交流思想。这对一部分勤奋好学的学生来说不是问题,但对于自控性较差的学生来说却是其知识构建的第一道关,教师需要特别加强管理。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多媒体网络技术下的产物,但它更尊重个体学习者,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研究热情。基于“翻转课堂”的高级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平台,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与热情,更增强了他们学习这门课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应筱艳,吴星阳。信息技术助力英语“翻转课堂”[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0)。

[2]刘庆元。“高级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云梦学刊,2012(03)。

[3] Jean Piaget. 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M].商务印书馆,1997.

篇8

一、善于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所需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我们活泼可爱的学生,但他们由于努力程度、接受教育渠道、自身接触环境不同,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就不同。现在我们提倡的学案导学、生本教育,都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都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体现。因此,我们要了解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英语课堂设计中统筹兼顾,全面考虑学生差异,合理设计,尽量使每位学生掌握知识。在情景计中以学生为本,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创造力,使其依据课本知识,结合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开展自主学习,把应试教育的“要我学”转化为素质教育的“我要学”。

二、更新英语新课程教学理念

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更新,用新课程的理念“武装”课堂。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是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输入。而生态化的英语教学强调师生关系和谐,教师与学生通过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具有个体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各自有各自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生态化教学评价摒弃了传统的教师和考试成绩的评价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的评价内容。从评价主体来看,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从评价内容来看,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通过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逐渐加以解决。

三、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英语能力

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提高英语教学的关键因素。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方法也很多,多媒体教学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法。随着现代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这些新兴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直观、交互、生动、图文并茂。多媒体的应用帮助教师拓展了教学内容,学生在互动学习活动中,创造力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挖掘。比如:多媒体展示几幅连续的动画,让学生看后用英语描述出动画里的内容。当学生们开始思考直至他们能表达出动画里的内容时,他们其实是在创造。多媒体在应用教学中的使用,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我们知道,想象力越丰富,知识的学习储备就越多。比如:多媒体呈现出一个生活对话场景,学生根据对话场景自己想象,编一个新的对话。多媒体教学也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比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然后利用多媒体设置的掌声鼓励,表扬学生学习的效果。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辅助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

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有很多途径,从宏观上来讲:首先,我们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真正按照新课程教育来开展教学活动;其次,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每个学生都有相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再次,我们的教师要学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话语权,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活动;最后,广大的教师们在对学生回答出的问题进行反馈时,要注意呵护他们的自尊心,从正面给予评价。而从微观层面上讲,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始终伴随着对话、课文、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展开。从近几年省质检书面表达题考查的抽样结果来看,学生的整体情况离预期的水平还有差距。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写作习惯,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五、有效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要让学生学会模仿英语文章的谋篇布局。西方学术比较崇尚脉络明朗、清晰,文章一开头就喜欢直抒己见,然后渐渐展开,可谓“开门见山”;发展段中,英语句子要“枝繁叶茂”;结论段往往要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文时,尽量撇开汉语作文的模式。尽可能使学生接触大量的、与他们发展相适应的英语语言材料,以便于他们丰富自己的英语知识。这是写好英语作文的前提条件,因为写作方法不是短时间内能学会的,要多模仿、多练习。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书写的规范化训练。在高考中,书写笔迹过乱,以致难以辨认甚至影响交流的作文,其得分将被降低一个档次。因此,在训练学生书面表达时,教师要督促他们养成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的好习惯,这有利于学生在高考中提高得分。

篇9

运用多媒体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进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要增加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就要使教学过程变得有趣生动、具体可感,这样才能增强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才能放松,进而进行高效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恰当运用多媒体,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积极、愉快的状态,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新课程改革教学下,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的作用。但是它在教学中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以下谈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不足。

1.只重视多媒体演示,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一味追求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教师的讲授,模拟整个教学过程,从导入新课到传授新知,再到巩固练习,每个环节都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过分强调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这样的教课方式让教师脱离课堂,只是按照事先预备的程序播放一遍,这样的授课模式由传统的“人灌”变成现代化的“机灌”。教师只热衷于教学形式,没有了师生之间交流,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将会对学生智力的发展,直观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想象能力等培养造成不利的影响,很容易让教师在课堂中失去存在的意义。

2.多媒体教学助长了学生的惰性,进而影响到他们思维的发展,知识的积累,优良品德的形成以及理想的实现。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会一边讲授知识,一边将重点内容列成板书,而学生是边听讲,边记笔记。而在使用多媒体投影的课堂上,教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李全甫(广西武鸣县锣圩高级中学530107)在设计问题的时候由于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节奏,电教媒体的使用反而会起到消极的作用,不能让学生很好地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学生也容易养成不愿意思考的习惯,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惰性就很容易表现出来,遇到问题不愿意去思考和探究,也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3.教学资料缺乏灵活性与实用性,课堂效率下降。有的教师把教学课件制作成了教科书的简化翻版;还有的教师会照搬和参考网络中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出的课件基本上是统一的模式。这些会使教师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僵化学生的思维,束缚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得学生和老师都成了多媒体的控制品。本末倒置势必影响教学质量,这样的课堂其实还是在填鸭,甚至使教学目的弄巧成拙。

三、结束语

篇10

最近十年间,翻转课堂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院校所接受,并因此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浪潮。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学生先在课前自主学习由教师提供的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资源,然后在课堂上与教师共同解决问题或探究案例的协作交流式的教学模式[1]。

与其他课程相比,高级财务会计专业深度强、理解难度大,其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特殊的财务会计问题。该课程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和实务基础的高级财会人才,而且能全面反映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果。

一、翻转课堂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首先,翻转课堂可以创建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新型关系里,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合作者,使得学生的畏难情绪得到化解。

其次,翻转课堂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效果。传统课堂上,面对教师当堂所呈现的知识,绝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及时理解和掌握。而翻转课堂中,学生课前根据自身的习惯和能力学习课程内容,并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教师给出的学习任务;课堂上师生通过答疑、案例探究和协作交流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这种模式使学生不仅愉快、高效地获得了知识,也提升了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最后,翻转课堂有利于教师充分展现自身的才华、发挥自身的能力。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从讲授者转变成了设计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及对整个学习环节的设计、指导及促进能力。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策略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旨在通过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化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设计的同时,借力信息技术整合开发视频及其他教学资源,构建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进而结合教学实践,改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效果。

1.教学分析。通过对往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和教学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实施改革。

2.整合、开发、视频资源与学习资源。结合翻转课堂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屏幕录像、PowerPoint等软件,基于已有课件等教学资料开发视频及其他学习资源。开发完成后,通过QQ、网盘等平台软件给学生,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

3.设计教学活动和环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科学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充分利用丰富的校内及社会教学资源,建立全新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

(二)教学分析

笔者在研究初期以往届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问卷并完成了问卷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68份,收回有效问卷250份,旨在收集已经学习过高级财务课程内容的学生的学习经验,为教学分析提供依据。

1.教学内容。问卷调查中,通过让学习过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的250名学生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中较难的章节进行选择,得到难度排前三位的章节是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企业合并、外币会计,且在所有学生当中,有49.6%的学生认为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是最难的章节;调查还发现,有62.8%的学生认为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采取课堂教学配合视频教学的方式将对学习产生帮助,通过对该部分学生认为需要配合视频教学手段的教学内容进行统计,得到需要进行改革的三个章节与前文学生一致,说明学生对于课堂学习有难度的章节还是希望有其他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来辅助其学习,而这也与本教学改革的目标相吻合,因此本次将选择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企业合并和外币会计三个章节作为试点。

2.学习者的特征。问卷调查显示,有68.6%的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是考前一次性复习,没有预习温习,且有47.2%的学生表示主要依靠自学,这样惊人的比例一方面暴露出了当代大学生缺乏课前预习课后温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学生强大的自学潜力。然而,正因为学生有着一定的自学能力,作为教育者更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加以合理利用,通过改善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翻转课堂的模式可以在课堂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在课堂内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调查还发现,94.4%的学生平时学习课程内容的工具是教师的PPT,使用课本的学生也占到了92.8%,只有12%的学生还会借助网络寻找文字资料,而在本次调查的250名学生中,使用网络视频资源的只有2名。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同时与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高度相关,2014年国家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后,目前教学使用的教材与实务脱节的情况越发明显,仅仅依靠知识陈旧的课本和信息容量有限的PPT是无法深入学习这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高度依赖课本和PPT这样的教学工具,而翻转课堂将课堂教学内容由理论学习变成了在课前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实际案例研讨,这看似弱化了学生对传统教学工具的依赖性,实则对学生使用课本、PPT以及视频等先进工具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构建。Ease和Platt(2000)首次提出翻转课堂的概念[2]。此后,美国高中教师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以及可汗学院的创始人Salman Khan将翻转课堂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获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翻转课堂被The Globe and Mail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3]。

美国学者 Gerstein(2011)最先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该模型将课堂教学活动划分为四个阶段:体验学习、概念探究、意义建构以及展示应用[4]。我国的学者张金磊(2013)最先在国内系统地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并构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型[5]。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结合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需求以及学习者特征,构建了如下图所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图。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程序

笔者基于前文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整个教学流程。

1.分析实施条件。本次课程教授对象为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会计专业大三学生;授课前,教师分析班级人数和组成,以宿舍为单位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目的是结合学生的条件营造协作交流、自主学习的氛围;学校具备改革实施所需要的基本的硬件与软件设施,可以保证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开展。

2.课前。教师在课前要进行教学资源准备工作,包括制作PPT、开发视频课程和撰写教案等,其中开发视频课程是核心内容,主要是利用Camtasia Studio 软件进行视频的录制和后期制作,该软件画面清晰且操作简单。根据每节课的课堂目标,教师为学习者准备一个或若干个视频,每个视频旨在介绍一个知识点或者呈现一个案例。开发完成后,将视频和其他电子资源到网盘;完成后,教师通过通信平台将课前学习任务告知学生,汇总学生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追踪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篇11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活力课堂

一、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具有素质高、综合能力强,能面向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

而在我国,绝大多数高职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基础课程上,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中心,教会学生课本中的知识,是教师的最高目标”的倾向,无论教师是以黑板还是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并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但最终学生仍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失去兴趣,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睡觉、开小差现象日渐严重,导致教学效果极差,这样便偏离了课堂教学的本来意义,背离了教育的宗旨。

针对这一现象,开展以高职基础课为研究对象,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就要积极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的角度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去构建一个“活力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形态的转变。

二、活力课堂的特点体现

“活力课堂”是通过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以情境创设、课堂提问、探究活动等多方面的内容来充分展示教师的“导演”才能,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教学目标:采用边讲边示范的形式,让学生明确授课内容的要求、步骤、规则等,让学生从活动中更好地去理解和领会知识及原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教学方式:采用分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团队协作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创设情境意识,充分体现学生“自演”的天性,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热情,唤起学生对学习的自觉追求,从爱学、会学最终到乐学。

教学过程:采用精心导学、创设问题和议论情境、变静为动的教学形式,教学流程采用导入、分层、鼓动、引导、巡视、检查和小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平时与学生的心理交流,真心地去关心和体贴学生。变“一师主讲”为“师生互动”,解除“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观念,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吸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多边合作的关系。

教学评价:采取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综合性评定,给出评定内容和结果,从而反映出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否得到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更大的提升,学习习惯是否得到进一步培养。

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上,“活力课堂”正以崭新的教学理念撞击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因为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高职基础课的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1、恰当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力课堂使课堂成为师生实现活力成长、人生意义提升的具有吸引力的场所。师生在课堂中体验着智慧的交锋、情感的碰撞、价值的共享,课堂充满着民主、平等、安全、愉悦,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活力课堂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自主意愿的同时,及时发现学生潜藏的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创造所带来的活力乐趣,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科学的教学设计能创新高职基础课程体系结构

“活力课堂”的构建能有利于统一规范和创新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新标准、创新教学设计、改革教学评价,进一步增强职业素质培养基础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对做好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基础课程的统筹设置和合理安排,在有限教学时数内建立较完善的高职学生培养基础课程体系起到积极的作用。

4、解决教学工作者的困惑

在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后,我们深深地意识到,要切实落实教育活力化,课堂应成为学生成长的最重要的平台,并实现课堂的活力化,使其溶入活力化的光环之中。同时,对于怎样设计和选择适应教学中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分析总结并给教师提出更实用的意见。

5、通过实践和交流,可以推广到其他有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上

“活力课堂”中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能有效地应用推广于各类专业基础课中,对促进高职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总之,活力课堂其特殊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实施过程可以应用推广到高职教育相关各类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去,其模式中学习资源的应用设计也可以广泛运用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去,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效果,提高职业化教育水平。同时,也能初步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及学习资源选择上的困惑,提高教学效果及备课效率,也为国内同类院校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提高高职院校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曦.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9).

篇12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六、基本训练序列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点和儿童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②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③习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④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例如:为引人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以上六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实施这六条基本要求,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提高数学记忆效果十法

许多数学知识,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要让学生记住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的效果呢?下面介绍十种方法。

(一)归类记忆法

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分类,以便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学完计量单位后,可以把学过的所有内容归纳为五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前四类包括公、市制和换算,第五类包括世纪、年、月、日、分、秒及其进率。这样归类,能够把纷纭复杂的事物系统化、条理化,易于记忆。

(二)谐音记忆法

这种记忆法即是利用某些识记材料的谐音来进行记忆,使学生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三)比较记忆法

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是很容易混淆的,可以应用一些概念的对立关系,抓住概念中关键地方进行比较,便可帮助学生区别和记忆。

(四)歌诀记忆法

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比如,识记分数乘、除法法则,就可编出这样四句歌诀:“分数相乘很分明,分子分母各相乘,分数除法不一样,除数颠倒再相乘。"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不仅容易记,而且记得牢。

(五)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一种有效的最基本的记忆方法,丰富的数学知识,靠死记硬背是容易忘记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记牢。因此,对概念、性质的概括、法则的得出、公式的推导等过程都必须一清二楚。比如,各种面积公式,其中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最基本的,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都可以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中推导出来。学生理解了推导的过程和关系,就容易记住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了。

(六)规律记忆法

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比如,识记公制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现单位的化法和聚法。化法和聚法是互逆联系,即高级单位的数值×进率:低级单位的数值,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掌握了这两条规律,化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而记忆牢固。

(七)列表记忆法

就是把某些容易混淆的识记材料列成表格,达到记忆之目的。这种方法具有明显性、直观性和对比性。比如,要识记质数、质因数、互质数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就可列成表来帮助学生记忆。

(八)重点记忆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要想全面记住,既浪费时间且记忆效果不佳。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记忆重点内容,学生在记住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比如,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关系中只要记住了第一个数量关系,后面两个数量关系就可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来。这样去记,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九)联想记忆法

就是通过一件熟悉的事物想到与它有联系的另一件事物来进行记忆。比如,从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联想到小数加、减法的法则,由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联想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联想可以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篇13

一、依据教材大纲,灵活处理教学内容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把教学内容体验情境化,以易于接受理解。我们花点心思在教材处理上,将课程目标要求的、学生需要并能够掌握的知识内容蕴含在一定学习情境中,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情境的引领下,通过探究活动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和不断的自我发展。所以,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以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感受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直观性和形象化。

二、详解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组合教学方法

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抑扬顿挫,致力于点拨、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因素。引入新课要生动活泼、清晰流畅。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或材料导入新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引导学生乐学。如此便可以扣住学生的心弦,驱动他们的好奇心,接下来的新课讲授学生便能很容易接受了。教学设计要合理有序,要恰当运用教学方法。讲课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同学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操作实习。老师应在教室巡视,以便解答学生个人的疑难问题,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看书或同位相互帮助解决;对于大多数同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再统一讲解、示范指导。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三、重视课堂教学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篇14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实施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在改善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特别是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境以及组织课堂学习等。但是面对“花样百出”的教学“尝试”,许多学生在所谓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无所适从,找不到方向,不懂如何学习。因此,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任何创新教学法的运用前提,只有保障学生能学得会、学得懂,才能实现学得好。

一、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为课堂教学目标是指导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设计的指向性目标,并且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时,一些经验欠缺的教师常常将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相混淆,制定的教学目标有些表述过于笼统,难以把握,也不易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量化性考核。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读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1.注意把握学情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需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积累水平、理解能力以及教学大纲等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制定而成,在设计教学目标过程,需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纳入考虑范围。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价值,按照学生的需求去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方案安排。

2.注意因材施教

高中生在学习本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时,虽然在初中阶段多有接触,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各个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不同,不同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上的接受力和理解力也不同,这就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差异。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就不能够进行“一刀切”,而是需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层次性因材施教,可以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体现层次性。例如可以把“学生能用图形表示表格数据”“学生能用表格格式进行数据筛选和计算”作为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目标。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的设置,能够快速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浓郁的学习欲望。但是,实际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情境创设与学生超出理解范围以及与教学目标脱节等问题。因此,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很有必要。

1.紧密围绕教学目标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能够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学好知识,教学情境不能脱离教学目标而存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下功夫。例如在教学“利用internet搜索信息”创设教学情境,就可以讲述学生去图书馆结束,怎样能用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法找到自己所需的书籍,利用internet搜索信息就能实现。这样的情境创设即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又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符合学生认知范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进入普通家庭,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对于大多数高中生并不陌生,但是作为一门新兴的高技术学科,高中生掌握基本的入门技术比较容易,但是更深层次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他们来说仍然具有挑战性。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范畴,不能让学生不知所云。

三、发展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于学生是否乐于去学习这门课程,以及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到什么,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1.合理运用教学活动

开展教学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不能使之流于形式。简单的教学活动,不仅是浪费师生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会对教学质量的实现造成阻碍。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合理运用教学活动很有必要,但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为提升教学有效。

2.讲究课堂提问策略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组成部分,也是组织课堂的有效形式,是推动教学实施的重要动力。因此,教师要掌握课堂教学课堂提问的策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问要注意难易适度,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考虑进来,注意提问的层次、递进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行探索性学习。

结语

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通力合作,教与学双方缺一不可。当然,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现实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虽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调动了学生的参与,也使课堂氛围比较融洽,但是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参考文献:

[1]张定贵.信息技术新课改的策略与方法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8)

[2]王建国,张立颖.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