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阅读学习方法范文

阅读学习方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5: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阅读学习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阅读学习方法

篇1

小学数学 阅读学习 阅读习惯

一、数学阅读学习方法与教师指导

1.训练科学的阅读方法

“阅读学习方法”核心是方法。小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阅读量的积累,阅读理解能力逐渐提高。而且,到了中、高年级,一般还能自发地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但是,由于经验的限制,他们还不能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来提高数学阅读学习的效果,更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老师给予科学的、合理的指导。依据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可着重运用提纲挈领法、咬文嚼字法、融会贯通法几种方法进行训练。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自主学习,是阅读学习方法的本质。一般情况来说,阅读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只有当学生真正确立起一种超越兴趣的阅读观,基于学习的不同需要而主动阅读时,阅读学习方法的优越性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同时,还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当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阅读学习的能力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自觉阅读的习惯

自觉阅读,是主体从无意识投入逐渐转变为有意识投入的过程,它既能激发起学生对信息获得与理解的心态,又能跃动起深层次的理性思维。从心理学角度看,即使非自觉目的的随意阅读,也常常能通过这种自觉的心理趋势,使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从而使阅读过程从兴趣到乐趣,再升华为志趣,实现理解力的飞跃。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自觉阅读习惯应从课前预习阅读和课后温习阅读入手。

(2)阅读思考的习惯

阅读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就是按照一定的思路、顺序或步骤去感知信息。更重要的是透过表面的文字信息理解其表达的内涵,通过充分的分析与思考,去获得理性的概念或结论。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只读不思,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其义”也很难“自见”。就数学学科而言,由于其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无一不是思维的结晶。离开积极的思维,根本无法掌握数学知识,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3)读练相结合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促进理解、减少数学学习困难的有效手段。而解题练习又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与其它基础学科相比,数学学习尤其需要操作、练习。在阅读学习中,最好做到读做结合、读练结合,也就是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中的阅读学习环节

阅读学习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阅读学习方法也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学习内容与场合。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学习目标、任务、内容的不同,学习方法也应该有所变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依据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变化、学习内容的不同,适时提出阅读要求,力求使阅读学习方法发挥更佳的效果。总体来说,可在以下一些教学环节中进行阅读学习。

1.为引新而读

小学生学习新知识,不仅需要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且也需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恰当地安排一个阅读环节,常常能激发起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从而产生新知学习的“自我需要”。

如求“平均数”,学习时要求学生先通过阅读,自己解决教材中的准备题:三个笔筒里装着铅笔,怎样移动才能使每个笔筒里铅笔支数同样多?学生被题中的问题所吸引,纷纷动手画图或实际操作,很快大部分同学找到了“移多补少”的方法。

这一阅读操作环节更为巧妙的作用在于,不少学生阅读准备题的同时,也悄悄地阅读了例题的解题过程。此时,认知矛盾产生了:当笔筒个数超过了3个甚至更多时,“移多补少”还方便吗?例题中的求平均数方法与“移多补少”有什么联系?这时教学例题,学生的思维就会非常活跃,因为新知的学习已成了其自身的需要。

2.为探路而读

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常常因为认知水平的限制或思维方向的偏差产生思维阻滞,此时引导阅读教材,常常能使学生突破定势、激活思维,深入理解学习内容,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如“圆锥的体积”,在认识了圆锥的一些基本特征后,教师提出求圆锥体积的要求。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很快认识到应该设法把圆锥转化为熟悉的形体,从而得到求积方法,甚至也能意识到这个“熟悉的形体”应该是圆柱体。但怎样才能把圆锥体转化为圆柱体呢?学生一筹莫展。此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从阅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读了课本上介绍的实验后,顿时恍然大悟。不待老师要求,纷纷拿起课前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进行实验。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愉悦溢于言表。

3.为释疑而读

主要是指在听课、讨论、解题中出现怀疑或困惑时,而进行阅读。由于这样的阅读通常是学生在学习进程中,自发进行的,需要一种不迷信、不盲从的独立思考的品质来支撑,因此教师要注意保持儿童的好奇心与怀疑精神,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章节,从而达到自我释疑的目的。

4.为悟法而读

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方法

1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首先,英语在高考中越来越侧重阅读理解,相比于之前大纲教学对词汇的要求,新课改对我们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阅读方面所占的分数比重日渐上升;其次,学好一门语言就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它,学好英语当然不只是为了应对高考,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能力,可能会成为以后找工作的一块敲门砖,成为自己的优势;最后,在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下,我们更应该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沟通能力,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增强自己获取相关英语阅读中的有效信息,学会用英语进行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更好的了解时代要求,更好的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

2当前英语阅读学习中的问题

2.1传统的思维方式难以改变:

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认为,单词和短语是英语语言意义构成的基本单位,片面强调了单词的作用,而忽视了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新课程改革下,虽然很多的老师刻意对这一方面进行转变,但是传统的思维教学模式一时难以改变过来,而且学生们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阅读能力欠缺。

2.2阅读材料单一,阅读量不够:

学生用的阅读材料除了教材上的课文外,大多数是来自阅读练习题,而这些练习题中的阅读材料基本上都是带有说理意味的,很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多买一些课外书增加阅读量。

2.3课本资源处理不合理:

阅读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无比重要的,当下的英语阅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你不要重视细节,而忽略了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能一味地将知识告诉给学生而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自己思考,自己得出知识。

3阅读的学习与方法

3.1有效学习课外阅读活动:

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也是无法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特别加以关注。要研究平衡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与“课程结构化”之间的具体关系。把握其中的联系,抓住关键。词汇是学习的基础,词汇构成句子,这就需要学生们开阔视野,增强阅读量。

3.2充分使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的学习英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我们提供了庞大的信息知识系统,我们应该充分使用好这一条件。借鉴网络上的教学资源、阅读资源,让学生更大限度的接触实际生活中的英语,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技能,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他们接受外来的先进事物,增强自己的知识面,促进个人能力的提高。

3.3加强文化的跨国际交际意识:

新课程改革以后的课文大多数都是中外专家合作而写成的,教材中不仅展示了外国国家的特色,而且与我们的国家特色相结合,因此学习需要在了解外语文化的基础上来进行基础教学,不仅传播西方的文化知识,而且了解中国历史,增强历史责任感,

4结束语

篇3

阅读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数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中,经常出现两 种倾向:一种是放任自读,不给必要的提示检查,缺乏明确的训练目标;一种是与讲读文等同起来,不分轻重 缓急,削弱自读能力,影响学习效果。阅读文与讲读文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讲读文是语文训练的重要材料,需要教师启发点拨揭示规律,重点处要做必要的讲解,目的在于给学生新鲜准确的知识。而阅读文则是讲读知识 的迁移,是讲读知识的补充训练,使单元知识得到练习。由此观之,阅读文能使讲读文的学习信息得以反馈, 因此,探索改革阅读文的教学方法,是摆在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速读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

阅读文在一般情况下,安排的课时少,通常是一节课或不安排课时,要想在短时间内捕捉所学信息,必须 加强速读能力的训练。速读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只摄取主要信息,对次要信息有所忽视。只要能抓住揭 示主题的文字与段落,快速了解文章全貌,如主要事件、人物、观点等,学生就能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速读的基础上再进行精读,精读时需要理清文章层次,弄清重点段落,紧扣重点段进行分析和揣摩。运 用讲读课得到的学习方法去体会文章重点,概括知识点,揣摩阅读规律,注意理解关键句子和词语的深层次含 义以及写作上的独到之点。这样速读与精读结合,不但能快速完成自读任务,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二)梳理归纳法。

完成阅读文教学任务,必须要有讲读的基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他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 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应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性。如在讲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 语文课本的基本内容是通过不同的文学样式反映客观事物这一规律,之后又让学生基本了解反映客观事物的主 要方式有:记叙、说明、论说。就记叙文而言又包括:记人、记事、写景、状物。这样就能理清课本内容形式 的体系。在此基础上,发挥单元教学的优势,使学生理清单元课文的一般规律,根据单元内容列出知识点,梳 理单元内的相似系统与类别,通过学几篇文章梳理出同类文的共性。如记叙文中无论记人、写景、状物都要抓特征。通过找一类文的规律特点来体会本篇课文与同类文的方法规律特点。如:第二册里的第六单元的五篇课 文(《猫》《斑羚飞渡》两课是讲读课文,《华南虎》与《马》是阅读课文,),在表现手法上都是运用托物抒情方法,在写作目的上,都是通过对小动物的叙述揭示一个哲理,教育学生关注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教师讲读前两课时,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梳理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 ,学生自读其余课文时有了自学入门的钥匙,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很容易自学成功。

(三)比较阅读法

在学生梳理归纳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相似课文作详细的解剖分析、比较。如《蜘蛛》、《春 蚕到死丝方尽》、《巍巍中山陵》、《海光》都同属第三册第二单元,其相同点都是抓住事物特征来说明事物 道理的,都用了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的方法,但说明顺序不同。《蜘蛛》是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特征的,《春蚕 到死丝方尽》是按蚕生长过程说明的,这两课都是对生物习性的说明,而《巍巍中山陵》是按空间顺序说明的 ,是对静态建筑物的说明。《海光》是对动态事物并以小标题形式按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在梳理归纳基础 上进行比较阅读,就能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会鉴别,在鉴别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四)目标阅读法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B·F斯金纳提出的“小步子”的原则,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内容分解成前 后联系的一连串的小问题,并要使相邻的每两个问题之间的坡度不陡,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困难就不大,如同 迈了一个“小步”,容易掌握。教师把学期教学内容分成几个单元,在每个单元里再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再 划分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综合应用和灵活应用等不同程度的具体目标,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下达各自能 达到的目标,让学生在“阅读文”中进行达标阅读,这样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五)边读边思法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发展学生智力。他认为“智育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智 力”,“学生的主要智慧努力不应该为用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在思考上”。很多学生读书只“读”不“思”, 不会边读边思,多读多思。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自己的思维、好学生的思维代替了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因此,在 自读文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训练学生以自学提示和学习重点为指导,以课 后练习为思读线索,在边思边读中,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4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水平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教师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学习竞赛式、情境创设式、多媒体教学等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进行《借书》这一课的教学前,教师可以收集整理的生平资料,通过抒情短文的形式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深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教师所表达的情感中去感悟鞠躬尽瘁的精神,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与文章贴近,从而主动去品味词句。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内在驱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老师。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不容忽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发现,兴趣在学生中的持久作用力较弱,因此还需要教师加大对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的调动。主要表现为:1.在学生对原有层面上的课文内容及问题进行充分思考后,教师可以将加深思考的问题适时地提出;2.在学生思考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地给予点拨指导;3.当学生不愿意思考时,教师应以争论性问题的提出,来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4.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辩证,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调动一切主客观因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发展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效率等方面,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既能促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主动的阅读,又能在遇到阅读困难时,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人受益一生。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小学教学阶段开始就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包括:阅读前认真预习的习惯;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阅读的习惯;讲究方法解决阅读困难的习惯;广泛阅读的习惯等。

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时,要掌握学生的知识层次,并注意引导方式的选用。例如,在阅读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对的人生经历不熟知,使得他们在阅读课文中就会出现一定的困难。这时候,教师应在进行阅读教学前,让学生对的生平以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收集整理,从中加深对人物和时代环境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学生进行课文阅读的理解。通过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养成这种阅读习惯,将这种资料收集的习惯带到其他课文的学习当中,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

三、培养阅读质疑、解疑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对文章哪些地方不够理解,便于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在学生角度上,对文章进行质疑、解疑,有利于对文章的全面掌握,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在培养学生阅读质疑、解疑的能力时,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在何处质疑。通常情况下,质疑点应设置在文章的重点、难点处以及学生自己所不懂的地方。例如,在进行《蝙蝠和雷达》一文的阅读教学时,质疑点设置在了蝙蝠与雷达间的关系,及“蝙蝠的眼睛没有用,但为什么却还长着眼睛”等问题上。

对于这些质疑点,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还要在解决疑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互助解疑能力,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共同提高。

四、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成长环境不同、学习能力与学习基础的不同等,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认知、思维意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认知,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课堂问题与练习等的分层设置。

五、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学习氛围

篇5

【关键词】小学阅读 自由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38-02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方法也在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以前的填鸭式教学已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新颖,更加灵活,更加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新式教学手法。其中,合作学习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小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未达到能够独立进行自学的层次。所以合作学习是非常好的一种选择。合作学习以探索、合作、主动的学习方法为主,更加注重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合作学习能够更加显著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

一、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一)自主思考得出自己的观点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认字,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和分组表演课本剧等都是合作学习的表现形式,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释放学生的个性。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获取知识,然后进行分享和思维的碰撞,学生们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侧重全员参与和人格教育

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合作学习能力,在班级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是不相同的,都是性格迥异的个体,学生之间要相互带动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在合作学生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会合作,引导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

(三)展现学生自己内心对文章的理解

小学生的阅历是有限的,对于文章的主旨内容和中心思想很难全面的理解,老师单方面的传达,学生没有思考的过程也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所以在合作学习下,学生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取长补短,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对文章进行理解,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怎样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

(一)合理分组

开展小组学习时,首先进行合理分组,然后选拔组长进行分组时老师不能随意划分,要根据在平时对学生的观察进行合理的分组,一般分组需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

等为依据,一般每组最佳人数为4-8位学生。分组完成之后,可以由学生推荐小组长,在选组长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关注的是能力和责任心而不是和自己的关系。

(二)制定小组合作的纪律

在合作学习的小组中首先要有明确的分工,小组内要有组长、记录员和汇报员,小组组长负责活动的组织、人员的协调和监督作用,记录员负责将小组的讨论结果记录下来,汇报员负责将讨论的结果回报给全班学生,角色的分配不是长期不变的,要定期轮流执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担任小组内的每一种角色。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对小组学习中要注意的事情进行指导,建立小学生的自律意识,但除了这些还不够,在合作学生是自由的,但是不是为所欲为的,所以在小组学习中要有纪律性。

(三)把握合作交流的时机与技巧

小学教学内容并不是都适合合作学习的,所以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文章内容选择相应的方法。首先老师要对教材内容反复专研,合理安排合作教学的时机,将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其次合作学习是需要交流的,交流也是有方法的,不能一窝蜂的都在说自己意见,要有秩序的进行交流,要尊重他人,别人发表观点的时候要懂得倾听,对于学生的回答要使用鼓励的语言,我在对学生发言后,要提取学生的两点进行表扬,又要找出不足中肯的提出建议,让合作学习有和谐的氛围。

三、小学阅读合作学习的具体实践应用

小学阅读是为语文学习打基础的学科,必须强调质量。在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能够大大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合作学习具体在教学中的体现方式如下:

(一)设计目标、明确任务

老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时首先要提出本堂课阅读教学的目标,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小组根据问题分配任务,让每一位组员都能开动自己的思维,找出问题的答案。

(二)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是非常有想象力的,也是非常好问的,语文老师要将学生的这个特点带到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来,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在合作学习中营造轻松的氛围,增强学生敢于质疑的信心,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敢问、善问,并把质疑的精神拓展到课外和没门学科中去。

(三)小组讨论,形成认识

在独立思考之后,学生对要讨论的内容有了自己的理解和问题,小组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学生在组内能够发表自己的任何观点,出现问题共同解决。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问题学生思维的方法都是不同的,最后将所有成员的观念进行整合就能形成相对完整的答案。

(四)全班交流,分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