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35: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外账会计和内账会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海外经营外账成本差异
【中图分类号】F275/F279
海外经营中会计核算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经营的成败,而高质量的外账核算为税务策划等各方面工作创造了前提。本文以笔者最近八年派驻阿尔及利亚的工作经历,分享在海外经营进行“外账”核算工作的体会,对海外经营会计核算中以上对外账、内外账关系、内外账成本差异,以及外账工作几个原则等进行了分析,并相对于其他中资公司普遍采取“聘请当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外账核算”的方法,而首创了“外账自己做”的成功经验,在驻阿中资企业中独树一帜,吸引许多兄弟公司交流取经,并受到中国驻阿尔及利亚使馆商务处的表扬。
一、海外经营中的外账和内账
本文中论述的“外账”,是“企业依据海外经营所在国家不同于中国的会计制度、会计政策和税务法规等建立的会计核算账务系统,并以这套系统的核算结果向所在国报税”。中国外经企业一般称此为“外账”。
相对于“外账”,“内账”即是“在海外经营时,需要按照中国的会计制度、税务法规和会计政策进行会计核算的系统,并以此系统的核算结果向中国投资者报送报表和向中国税务部门报税”。
以国有中资企业在海外经营企业为例,一般要同时编制外账和内账两套账。
二、外账的编制方法
下面从多个角度分析外账的编制方法。
(一)从内、外账关系分析
1.部分两套账法
本人也称部分两套账法为“调整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内、外账会计制度和会计政策差异不多,仅对差异相关部分的会计科目设置两套账,进行调整核算。
例如,在有些国家或者地区,绝大多数核算规则都与中国一致,仅少部分有差异,例如,人工待遇,当地工资标准高,而中方企业制订的中方员工工资标准低。针对此编制方法有两种:
一是以外账为主全面核算,在内账中对有差异科目进行冲抵核算。对于中方员工工资差异的核算,外账主要涉及到“工资”和“货币资金”等会计科目(社会保险等涉及会计科目先忽略);内帐仅涉及“货币资金”、“工资”和“其他收入”三个科目核算。在外账按照当地标准核算的应发中方员工工资,实际不发放,而直接收入到内账“货币资金”科目,再按照企业工资标准从内账发放中方员工工资;外账和内账工资的差额计入内账“其他收入”科目。期末,外账无调整,直接按照核算结果向当地政府报税;而把进行了部分调整的内账和外账合并后,作为内账核算结果报回中国。
二是以内账为主全面核算,在外账中对有差异科目进行简单冲抵核算,期末,内账无调整,直接将核算结果报回国内,而把进行了部分调整的外账和内账合并后,作为外账核算结果向当地政府报税。
笔者倾向于使用第一种方法,即以外账为主全面核算,并以外账加调整成为内账的方法。
2.单一账套法
对于在某些国家或者地区经营,当地政府要求企业严格按照当地制度和法规编制会计账,企业必须认同所在国会计政策和法规,不允许搞两套帐。向当地政府和中国政府报送的是在同一系统核算的同一结果。
单一账套法也在某些免税国家或者在非免税国家实施的免税项目中使用。例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为吸引外资,国家实行免税政策(关税除外),企业无需编制外账,只编制内帐上报企业的投资方即可。利比亚政府对某企业在利比亚实施的铁路项目实行免税,也无需编制外账。
3.完全两套账法
“完全两套账法”是指依据所在国和中国的不同会计政策和财税政策,对每一会计事项进行两次会计处理,分别进行会计核算,不进行任何调整,直接依据两个账套核算产生的两个核算结果,分别报送当地政府和中国政府。
完全两套账法多在所在国和中国的会计制度和财税政策差异较大、差异事项较多的政策环境中应用。如果按照部分两套账法进行调整核算,需要调整的东西过多,容易造成核算混乱,不如彻底分开两套账进行会计核算为好。
(二)从账务编制基本要素分析
1.编制语言的确定
编制外账要使用所在国公布的官方语言,例如,英语、法语、葡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都可能是编制外账语言。可能有的国家的官方语言不止一种,那么就要事先确定在会计核算语言具体的规定。即使在香港、澳门等中国特区,编制外账也不能简单地使用中国大陆的简化字,而必须使用繁体字。
2.核算本位币的确定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企业在海外经营也需要了解所在国的政策,确定记账本位币。一般把所在国货币作为本位币;也有少数国家要求在包括所在国货币和几种国际自由货币中选择一种作为核算本位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事先调查、了解当地会计政策,确定核算本位币。
笔者认为,在多种核算本位币可选择的情况下,以发生收支频率多的币种、而不要以金额大来确定核算本位币。以新加坡为例,核算本位币可以选择新元,也可以选择美元。而企业经营收入为美元,虽然数额大,但笔数少;而日常大量收支为新元。那么,为减少核算中折算工作量,还应以新元为核算本位币。
3.会计制度的区别
借贷记账法世界通用,无变化;但具体的核算方法、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政策和中国的会计制度一定存在区别。许多中资公司涉足的非洲国家多沿用法国和英国的会计制度。因此,到某一个国家经营,财务会计人员首先要了解、学习这个国家适用的会计制度,并在核算中熟练运用。
4.会计政策的区别
要了解和掌握经营所在国和中国会计政策的差别。如中国提取教育费附加等规定,中国规定的组成固定资产价值、折旧率等政策规定,在经营所在国有没有,经营所在国家的规定是什么。都需要了解、知晓区别所在。
税务政策的差别也是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5.会计年度的区别
各国家规定的会计年度不尽相同,中国会计法规定会计期间是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日历年度,也有不少国家实行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的非日历会计年度。企业在进行外账工作时要注意会计年度核算的时间区间。
(三)编制外账的主体
编制外账主体是谁,即谁来编制外账,在海外经营中普遍采取的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由当地会计师事务所代为编制。由于“走出去”企业欠缺海外会计核算经验,对所在国的会计制度和政策法规不甚了解,加之语言障碍,大都采取花钱聘请当地会计师事务所编制外账的方法;甚至许多在海外经营多年的老牌中资外经公司,也都是采取此种方法。
二是自己做外账。除了聘请当地会计师事务所的方法外,也可以采取“外账自己做”的方法,但难度较大,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经验要求高。采用此种方法编制外账的企业极少。
三、外账工作难度分析
外账工作难度主要表现在编制难度和内外账成本差异两个方面。
(一)外账编制难度不一
如前所述,有的经营所在国家或者地区,只按照当地制度、政策进行外账核算,内账相同,会计报表数据一致,盈亏结果一致,反倒没有难度了。
也有的经营所在国家或者地区,虽然要分别进行内、外账核算,但是,外账核算管理不严格,做外账不需要附原始单据,用复印件即可,加之其他特定因素,都为外账核算达到我们理想的结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导致外账核算难度也不大。
难度最大的表现在,同样要分别进行内、外账核算,严格的外账核算要求对每一会计事项的会计处理,都需要以原始单据作为核算依据,而以复印票据进行内账核算。如此,在完全的外账核算的同时,企业还要有完全的内账核算;账套需要两个,会计凭证需要区分内、外账两种,报表需要编制两个,大大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二)成本差异是难度关键
鉴于经营所在国的会计政策对成本列支的限制,一部分在外账受限制列支的成本支出只能计入内账,导致外账利润和内账利润结果存在三种可能,一是外账利润和内账利润相同,多发生在单一套账、或者内、外账会计和税务政策完全一致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二是外账利润比内账利润大,多发生在内、外账会计政策差异大、外账成本少于内账成本;三是外账利润比内账利润小。以本人的经历评价,第一种鲜有,第二种多有,第三种未见。
以第二种情况为例,核算结果的外账利润要在当地缴纳所得税,而外经企业一直沿用外账所得税支出在内账核算中作为成本或者费用列支的核算方法,直接增加支出,影响内账利润数额。因此,在内账核算中,要把不能在外账列支的一部分支出和外账所得税支出全部计入,内账体现了经营的实际全额支出、收入和最终利润;此利润是企业的实得利润,是可以交给投资者的利润。因此,如何解决内外账成本差异,是外账编制的难度关键。
四、影响内、外账成本主要因素
在外账编制中,解决内外账成本差异难度很大,受所在国会计政策限制计入成本或者费用的事项很多。
(一)固定资产核算差异
以阿尔及利亚为例,内、外账固定资产核算中的主要有三个差异,
1、组资价值低
阿尔及利亚政府规定的固定资产组资价值低,以前连一个价值200多第纳尔、约折2.7美元的电脑鼠标都要按照固定资产核算;政策规定的出发点是只要能够长期使用的物品,都必须按照固定资产核算。2009年政策修改,也只放宽到3万第纳尔、约折416美元以上价值的需进行固定资产核算。而在中国新的会计准则指导下,外经企业还一直沿用1993年1月15日中国财政部的《对外经营合作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单位价值在1000美元以上;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组资价值偏低,导致了按照中国政策规定本可以一次列入成本的价值,而按照阿尔及利亚政府的规定,必须按照固定资产核算、分期计提折旧进入成本。形成差异。
2、折旧率低
除了固定资产组资价值偏低外,阿尔及利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也偏低。参见下表:
从上表可看出外账折旧率普遍低于内账折旧率,造成分期计提折旧进入成本的数额不同。形成差异。
3.部分价值不能计提折旧
阿尔及利亚政府还有一些特殊规定,例如,超过一定价值的资产被定义为“奢华资产”和“普通资产”的差额部分不能计提折旧。例如,政府规定普通汽车资产价值为800万第纳,如果企业购买了价值1000万第纳尔的汽车,即属奢华资产,核算时组资价值为1000万第纳尔,但计提折旧的基数只能是800万第纳尔,超出的200万第纳尔价值部分不允许计提折旧计入成本。而中国的会计政策没有此类规定。形成差异。
以上三因素造成了企业外账固定资产的原值高于内账,而折旧率又低于内账,加之有部分原值不能计提折旧,决定了在固定资产核算中,外账成本一定低于内账成本。
(二)所在国境外费用被限制比例计入外账成本
还以阿尔及利亚为例,经营相关的阿国境外费用最多只能按照营业收入的1%计入成本,造成一些相关的实际支出不能计入成本,导致外账成本减少,利润不合理增加。
(三)合理避税致使成本少计
成本劣势中有前述所在国会计政策与中国会计政策差异导致的,但也有为了合理避税我们主动追求的因素在其中。
再以阿尔及利亚为例,这是一个医疗、社会保险及其他福利待遇很不错的国家,但是,国家要求个人和企业缴纳的数额也很高。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例,参见表2:
从表2可知,企业员工每收入100第纳尔的工资,就要向阿尔及利亚社会保障局缴纳48.095第纳尔的社会保障基金等;其中个人缴纳9.38第纳尔,企业缴纳38.715第纳尔;而作为外派中方人员的社保基金则全部由企业承担。而建筑行业所得税为19%,低于48.095%的社保基金缴纳比例;考虑合理避税问题,以及中方员工都是短期在阿尔及利亚工作生活,无法享受长期或者退休后社会福利的实际问题,企业在缴纳19%的利润所得税、还是缴纳48.095%的社保基金两个选择上,一般都选择了前者;企业采取了将中方员工的当地工资(向所在国政府的报税工资)定在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线上、以缴纳尽可能低的社会保障基金的做法。而中方员工高于报税工资的实发工资及其他待遇等全部在内账列支,外账人工成本大大低于内账,形成差异。
内、外账的成本差异,可能导致利润的外账多内账少,甚至外账盈内账亏。
五、外账核算工作的四个原则
通过海外工作的实践,我总结了进行外账核算工作的四个原则,供读者参考:
(一)先外后内的原则
如何对待海外经营中的会计核算工作,很多企业出现过偏差。由于上级单位要求定期上报的报表、下发的制度和提出的许多要求、企业内部审计检查,以及年度的指标考核等,基本属于内账管理范畴,以内账结果为凭;而由于国内上级单位或者投资人对经营所在国的情况不甚了解,外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财务人员到达现场后自己调查、摸索;很容易在内账工作的要求和压力下放松了外账工作,加之对外账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财务人员误认为达到内账工作要求、先做好内账、向投资人报完报表即可。而当被忽视和滞后的外账工作的不良结果出现时,企业甚至无法挽救,只能蒙受损失。
针对此种状况,笔者提出在海外经营中的会计核算工作,要坚持“先外后内”的原则,到达一个新的海外经营地区,一定要立即着手进行外账工作的调研和确定外账核算方式。具体到每个会计事项,要首先考虑怎样进行外账核算,然后才是内账核算。财务人员一定要转变思路,提高对外账工作的认识,牢记在海外经营中外账是影响经营的硬任务,必须按时完成,如期向当地政府报税。
(二)只要不是违法的支出统统进入外账的原则
由于被派往海外独挡一面的财务人员大都具有很丰富的中国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经验,导致对待会计事项处理多带有中国色彩。对待发票问题就可见一斑。
不像在中国每笔支出都可以取得发票,企业在海外经营则不能保证。因此,一般企业都制定了“无据报销”制度解决此类支出的无发票报销问题。但由于财务人员中国核算管理的惯性思维,不敢将无据报销单据作为报销凭证进行外账会计处理,而只在内账做会计处理进行核算。例如,运输物资的货船到港卸货,一般都是直接雇佣在港口待工的零散装卸工,卸货后直接支付工钱作罢,没有正式发票。我们分析一下按照此种方法核算的将产生什么结果。
企业的库存现金是100000第纳尔,购买办公用品支出2000第纳尔,支付无据港口装卸费50000第纳尔。列表如下:
上表显示,对支出①在内、外账同时记录;但对支出②只在内账记录,而不在外账记录,导致内、外账的现金余额不同了,内账为48000第纳尔,外账为98000第纳尔;库存现金在内账与实际相符,但在外账与实际不符。
此种核算方法不仅导致外账现金账实不符,还可能使企业外账成本缺失。本人认为,既然港口有这类人员的存在,就说明有市场;中国公司要用到这类人员,当地公司也同样要用到,都会发生此类费用。因此,应完善对无据支出的报销手续后,大胆地列入外账;亦应在报税时据理力争,合理抵税。
如果有些成本费用支出抵税的合理性比较模糊,财务人员也要改变思维,大胆地计入外账核算。如果依规确实不能抵税,在报税时进行纳税调整即可,而在会计账中不必剔除;虽然按照税法调整后的纳税基数变化了,但是保证了货币资金的账实相符。
(三)敢于驾驭会计师的原则
初到海外工作的财务人员,由于对当地的许多政策法规不了解,对当地会计师事务所比较惧怕。例如,本人服务的企业曾经遇到在会计核算中,会计师事务所对临时进口设备不计提折旧进入成本,本人认为不要盲目地听从。
进口设备有永久进口和临时进口之分。永久进口设备在当地可以出售,可以报废在所在国;而临时进口设备使用结束,即使报废了,也必须运出所在国;海关对此有严格的监管,有清楚的临时进口记录。但在计提折旧、合法进行成本核算与永久进口设备没有任何区别,很多国家都如此。在以理陈辞后,问题也就解决了。
在海外经营的财务人员,要应对不同国度的不同情况,一定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调查、了解所在国的政策法律,拿出自己的主见,据理力争,敢于向当地会计师说不。
对于临时进口设备的管理,海外经营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如果出现问题,经营利润汇出都要受到限制。
(四)与当地会计师同步核算的原则
海外经营财务人员在外账工作过程中大体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懵懂阶段。
刚到海外经营的企业一般都要聘请当地会计师事务所编制外账,企业财务人员要非常辛苦地做好提供资料的工作,复印原始单据,编制收支流水清单;将原始单据按照清单序号编号,并附于清单之后,然后交外会编制外账,周而复始。至于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做账、是否有遗失单据的情况、已有单据有没有入账等情况不尽了解,只等年度报表或者项目竣工报表编制完毕,企业才知晓核算结果。
某企业驻阿尔及利亚分公司获得的第一个项目,在近3年的实施过程中,自己手中没有掌握任何一个会计期间的外账结果。在项目结束时,内账显示盈利144万美元;而最终得到项目外账竣工决算的盈利结果后,将需缴纳当地利润所得税记入内账成本后,却变为了亏损30.87万美元。教训是极为深刻。
第二个阶段,启蒙阶段。
外账工作完全交给当地会计师做,自己不能掌握实时的、甚至是一定期间的会计结果,使得外账工作非常被动。
笔者初到阿尔及利亚工作时,处在学习、掌握当地的会计制度、会计政策和财税法规的阶段,按照前任做法,继续雇佣当地会计师事务所编制外账。但同时制定了一个简易外账核算办法,设计了简易账套,在送给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单据编制外账的同时,自己也编制一套简易外账进行核算,虽然数值不尽准确,但也能粗略地掌握一定时段的核算结果,对外账核算大体心中有底。
第三个阶段,清醒阶段。
[关键词] 内账;外账;管理会计;解决思路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着多套账现象。企业出于不同的目的,为了满足不同要求对同一个会计主体编制了两套或者两套以上多套账。准确地说,是同一会计主体对同一个会计期间发生的经济业务,采取不同取舍,或者使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分别在不同套账中反映,每套账的会计报表结果不一致。大多数企业分两套账:内帐和外账。
所谓内账,是指仅仅提供给投资者和管理者使用的、比较完整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内部账套,它反映每一笔真实的经济业务,只要发生了,不管是否合规合法,有无票据都要反映出来,内账是完整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外账就是对外的账套,是提供给税务、银行等外部机构使用的账套,外账是根据会计制度及税法规定记录的,每张记账凭证都是真实、合规、合法的账。但是外账并不一定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虽然众所周知的多套账现象长期、普遍存在于会计实践中,但会计理论界所做的研究极少,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第一,不少学术界人士认为设置多套账本身是个违规、违法的做法,内账与外账并存现象并没有得到公开的认可,所以缺乏科学严格的定义。第二,设置多套账的企业极其隐蔽而戒备,对此讳莫如深,很难取得公开的研究资料。再次,设置多套账的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往往与偷税漏税行为有关,学者们研究多套账现象的时候,专注于多套账与偷税漏税手法、研究账外账涉税检查手段等方面。笔者为研究这个现象,在不同的会计论坛上展开过讨论,曾到数家相熟的公司做实地调查,曾对任教过的、现在在会计岗工作的学生发起问卷调查,我认为,多套账形成的原因极其复杂,后果各异,还需要社会各界献计献策,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二、多套账形成的原因及属性分析
(一)多套账形成与中小企业发展历程有紧密相关
为数不少的大中型企业是从小微型家族企业成长起来,家族企业从家庭作坊式的管理开始,老板对外跑业务、做销售,老板娘对内理财,掌控会计、出纳,会计工作从流水账开始。随着企业不断壮大,税收从核定征收到查账征收,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到一般纳税人升级,会计设置的账套慢慢分化为按照税务部门以票控税的要求设置了规范的账套(外账)和以前的流水账(内账)。
不过,从企业进一步发展来看,如果该企业发展壮大到需要成上市的股份公司,最终必然要将内外两套账完全合并。
(二)税收政策的刚性是产生外账的直接原因
首先,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税收政策为主的外账,必须适应税法规定,取得经营收入、发生费用支出、列支生产成本,都需取得发票作为会计记录的合法凭证。在税务部门征管工作中,采用核定征收方式是以票控税;查账征收时,依然是发票管账簿,以账簿管税收。税收政策刚性强,政策导向的结果是虚开发票和假发票的现象频繁出现,屡禁不止。税收政策的刚性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企业会计发出“到底应按会计准则做账还是按税法做账”的疑问,本来,作为会计工作的大法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对各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也应该是以会计准则或者会计制度为准绳,但现在,无论如何做账,年末都要依据税收政策加以调整,以致于许多企业干脆以税法为准绳处理经济业务:开具发票就确认收入,收到发票就确认成本费用。
典型的案例是山东兴民钢圈股份有限公司IPO进程中,被证监会发现延期缴纳所得税,其真实原因是该公司会计核算是直接按税收发票进行记账,结果实际交纳土地使用税等地方税大于实际应承担的应纳税额,造成公司账面反映为多缴土地使用税等地方税,而迟延缴纳2005年和2006年企业所得税。
(三)企业内部管理需要是内账存在的根本原因
1.内账的目标是反映企业经营运作的实际情况。因此,内账核算的重点是实质,不是形式。例如:企业向个体户或者农户零星采购物资,无法取得发票,白条无法入账;企业所有者或者管理者的一些个人消费,也从企业中出账;业务员为拉业务为客户支付的公关费用;向不需要发票的客户提供销售或者服务,取得收入;其他没有取得正式发票的现货交易等等。这些业务都需要在内账中反映。
2.内账本质是管理会计。虽然形式上具有流水账的性质,但本质还是管理会计的性质。年终决算的时候,尤其是对业务人员年终考核与奖励,其业务员销售成绩计算、折扣多少、业务费用花费多少、最终应该兑现多少奖励,都是依据内账计算出来。中小企业投资决策的时候,管理者需要测算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外,还要考虑社会公关方面的隐形成本,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数据也主要来自于内账。
(四)设立多套账成为避税、偷漏税的手段
2013年7月,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企业税费负担较重,综合考虑税收、政府性基金、各项收费和社保金等项目后的税负达40%左右,超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①企业为了减少税负,在外账核算时,采取少计收入,多记成本费用等的方法来达到少交各种税费的目的。因为是无论查账征收还是核定征收,我国税务部门核查税收的重点在于发票。发票本是真实经营活动的凭证之一,是在真实交易的基础上,向付款方开具的收款凭证。而且增值税专用发票还是购货方据以抵扣税款的法定凭证,对增值税的计算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市场交易中,有无发票,交易价格会有明显不同,“不要发票的话价格就便宜一点”的现象存在,成为企业的现实选择;市场仍然有虚开发票、买卖发票的现象存在,成为企业偷税漏税的诱因。通常做法是:在外账中隐瞒收入,将购货方不需要发票的销售业务反映在内账;从市场购买或者从关联企业虚开发票,计入外账中,虚增成本费用,却不在内账反映。(中国行业研究网2013年7月的《中国企业综合税负数据报告》显示,相比日本、韩国和美国的企业约20%左右税负,中国企业的税负过重。http: // chinairn. com / news / 2013 07 25 / 110106846. html)
三、多套账的处境及危害
(一)多套账的处境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帐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帐簿登记、核算”。显然,私设的内账是违法的。该法第四十二条还规定了具体的违法惩罚细则。
因此,设立多套账的企业无一不是讳莫如深,隐藏极好;而工商部门和税务部门常常依据税收申报情况查账,根据企业现金流量或者经营规模,寻找蛛丝马迹,严厉打击。不少中小企业在这场猫和老鼠的游戏中感到疲于奔命。笔者有不少学生、朋友从事会计工作,在调查中向我吐槽:为了隐藏内账,不少企业机关算尽,有的内账还是用手工做,有的将内账与外账设在企业不同的办公地点,有的企业干脆将外账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记账机构做,自己的会计用笔记本电脑做内账,以便随时转移。
(二)多套账的危害
首先,是无形中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我所调查的会计人员没有一个不痛恨多套账做法的。有不少会计人员需要在多套账之间不停的切换,但仍然不能保证不出差错。在2012年打击商业贿赂专项行动中,广州某企业被工商管理部门从一笔本该计入内账、没有开具发票的销货款中查出问题,发现该企业私设内账,给予重罚。
第二,多套账的存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增加了整个企业管理的工作量。由于要应付工商、税务部门的检查,应付每年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所得税清缴鉴证工作,财务人员重复录入凭证,针对收付款凭证需要核对一致,核对工作量大;销售部门与仓储管理部门基本上都是准备两份材料,而且要与每份合同相对应。企业管理的工作量增大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第三,多套账的存在,催生了一些造假行为的市场。不少会计培训机构在开展正常的会计业务培训同时,开办内账外账会计实务培训班,名曰“真账实操”,宣称:运用真实企业会计案例开设多套账教学,相当于进行企业实习培训,是会计入门的最佳捷径。这些所谓的做账技巧,大多数都是传授一些经营业务如何与财务合谋造假的做法,是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
第四,多套账的存在,使得员工没有安全感。无论是业务员还是会计人员谁都怕做内外账,会计人员日常核算中会计凭证和账册都需要分别放置。企业员工做多套账尽管是在企业管理者的授意下行为,但是一旦被工商税务部门查处,属于违法行为,会计从业资格被吊销,会计人员不可能从劳动合同中得到合理保证,也不可能从企业得到补偿,他们经常为此提心吊胆。
四、解决多套账问题的思路
(一)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允许不合规的票据作为凭证入账
建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诸于“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类似条款,允许不合规的收据、发票作为凭证入账,但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的时候,应该做为纳税调整的内容予以扣除,这样才能为企业内部和外部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从而消除内账。
(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永远是会计账务处理的准绳
第一,当会计与税法处理出现差异,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是会计账务处理的准绳。面对经济业务要做账务处理,经济业务的实质是会计账务处理的起点,而税法只是界定经济业务的税收义务,税收义务最终需要通过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3年联合印发《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明确了对会计与税法差异进行处理的原则: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规定对各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的确认、计量标准与税法不一致的,不得调整会计账簿记录和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
第二,应适当减少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在各大会计论坛上,广大会计工作者列举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差异至少包括借款费用的处理、销售收入的确认、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无形资产的摊销、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五险一金”的核算等10多种差异,都需要做纳税调整。尽管会计和税法两者的立法基础不同,但是减少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仍然有不少的可以改进的地方。
(三)建立切合实际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推进企业管理会计的规范发展
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②,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从财务会计单纯的记账、报账和核算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与筹划未来的有机结合,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理论研究必需联系实际。中国的非上市企业,很大程度上都是只关注税务筹划和自己观念中的企业利润,企业的发展也带有很强的高层自身的个人色彩。打破这种局面,就需要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引导企业规范管理与发展。(2014年7月31日楼继伟为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组织的“中国管理会计系列讲座”所作首场报告中指出,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建设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任重道远。参见财政部网站http:// mof. gov. cn / zheng wu xin xi / cai zheng xin wen / 2014 08 / t20140829 _ 1133308. html)
1.设计科学实用的内部会计管理报表体系。中小企业业主更重视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入与流出、利润与成本费用的分析比对、预算执行分析以及企业内部的绩效考评分析等,设计使用而科学的管理会计报表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理想的管理会计报表体系包括:现金流量及其分析报表、经营成果分析报表、内部的绩效考评统计与分析报表、税务分析报表、融资分析报表、资产权益和债权债务报表。最终,这些报表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相结合,朝着综合绩效考评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
2.设计科学实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引导中小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最终做到两账合一。从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着手,按照合规经营的基本要求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在班组核算、责任中心管理、预算管理等基础工作做得较好的企业可以直接按效益性要求构建内部控制框架,内部管理转化为财务管理控制,内账逐步成为财务管理控制工具与手段,最终实现两账合一。
五、结语
以会计准则或制度为主的外帐与以管理需要为主的内帐并存,是当下企业常见的现象,多套账形成的原因纷繁复杂,后果各异。外账不一定全是虚假的,内帐也不一定全是真实的。依靠高压手段严厉打击,彻底消灭多套账现象是不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合理引导,强调会计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尊重经济业务的实质,同时,发展管理会计理论,帮助企业建立科学实用的管理会计体系,才能最终消除多套账现象。
[参 考 文 献]
[1]胡伟,刘科.中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的发展[J].财会月刊,2013(4)
[2]吴正荣.私营企业的“两套账”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0(20)
关键词:境外施工企业 账务管理
一、账务管理分类
根据中资企业财务报告报送对象的不同,可以简单地分为境外项目所在国账务与中国会计准则下核算的账务,其中境外项目所在国账务在实际中称为“外账”,中国会计准则下核算的账务称为“内账”。
二、前期调研
当一家中资施工企业进入新的境外市场,其财务人员需对该国的会计准则、税法、外汇政策等进行前期调研,以便于分析采用合适的账务管理模式。
(一)所在国会计准则
了解所在国的会计准则,主要了解关于建造合同、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会计科目体系、资产减值准备等方面与中国会计准则的具体差异,针对实务中的经济活动进行一一对比,以便于区分内外账核算的范围。
(二)税法
所在国税法主要应从施工行业所涉及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预扣税、关税等了解其征税的范围、税基、税率、申报与缴税期限,以便于在所在国依法纳税、合规经营。
(三)外汇政策
了解所在国关于外汇管制方面的法律法规,是否对资金自由兑换、出境限制、外币资金在本国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范围及程度。以上政策有可能关系到建账涉及本位币的选择及后续资金保值等工作,可以通过与国际化的商业银行、当地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咨询,尽快收集、了解、掌握相关的政策。
三、选择合适的财务软件
施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员紧缺,大部分企业不可能委派过多的中方财务人员,而日常财务工作又非常繁琐,这就需要企业在选择财务软件时应适应公司逐步属地化经营。所以在选择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软件的语言
财务软件按语言分为中文版和英文版,随着施工企业境外经营业务的扩张,属地化经营越来越成熟,这要求在财务软件的选择上不能再单纯地使用中文版,而应该向使用程度更高的英文版转换,以实现不同国籍的财务人员均可使用的目标。
(二)财务软件的应用环境
财务软件按硬件结构类型划分可划分为单机版财务软件和网络版财务软件。
单机版财务软件一般指数据管理仅在一台电脑上进行操作,无法与其他用户的财务数据进行共享。该版本适合应用于仅委派一名会计核算人员的项目部。优点是操作速度快,购置成本较低。
网络版财务软件是指各用户可以共同对财务数据分别进行操作,且财务数据可以实现共享。一般情况下又可划分为传统局域网环境财务软件和远程控制环境财务软件。传统网络版财务软件仅能在办公室所在的局域网范围内访问服务器,对财务软件操作,达到财务共享,可适用于人员职责清晰,需要分别处理各自账务的公司总部财务部门。远程控制环境财务软件是更高要求的管理型财务软件,用户可以在更为广阔的网络环境下进行操作、共享财务数据,可适用于任何对财务数据管理要求的项目部、公司总部或集团公司,但成本较高、受个别区域网络环境影响较大。
(三)集团对于财务软件应用的限制
目前,一般大型的施工企业集团开发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财务软件,各单位在应用上可选择性就较差,且一般无法满足境外用户的使用要求,这需要向集团提出语言版本的转换需求,加大语言版本的开发力度,集团层面在选择财务软件的同时也应该配合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需求,不断提升财务软件的应用范围,以更好地服务生产经营和财务决策。
(四)软件功能选择
对于境外经营来说,由于涉及的项目会逐步增多,在分工程项目核算的情况下,为便于后续账务管理,应考虑具备以下功能的软件:
(1)凭证的导出、导入;
(2)分项目建账情况下,集成账套可否建立,以便于后续各项目会计科目、辅助信息的统一,便于各账套数据归集至集成账套,以便于数据汇总、查询和报表报送;
(3)财务软件的稳定性,关系到数据查询的准确性、维护成本、报送数据的质量。因而,选择时应重点加以测试。
四、聘请满足国际化管理的外籍会计人员
中资企业在国外拓展业务的过程中,要求人员外语水平高,专业素质水平强,但稳定性较差,而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在非洲、中东、东南亚及南美拓展市场,当地用工成本普遍较中方员工成本低,为迅速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将日常琐碎的财务、税务等工作进行属地化管理成为一种趋势。
一般情况下,聘请国际化管理的外籍会计人员,可以选择在当地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过且英语或中文水平较好的人员,或者在其他中资企业工作过的外籍会计人员,他们一般对会计政策、税务和中方相关的财务管理等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迅速规范外账的管理。
五、分包商管理
(一)分包商分类
在境外经营,分包商可以分为当地企业及中资企业,此处的中资企业指在所在国未注册成立的分支机构;而有注册分支机构的中资企业视为当地企业。
(二)当地分包商管理
境外施工企业在境外选择具备资质的分包商参与项目实施,是最能体现该公司属地化经验管理能力的一个方面,且便于财务管理。一方面对方可以按照所在国的规定提供合格的发票,双方根据税法要求各自申报纳税;另一方面双方核对往来简单,且在核算中不会存在内外账差异。笔者以为,中资施工企业境外经营应优先利用当地优质资源,这样会最大程度地降低境外经营风险。
(三)中资企业分包商管理
中资企业境外经营上往往选择在中国境内经常有业务往来的单位实施项目的分包,而这些分包商一般不具备境外经营的资质。因而,无法在项目所在国注册公司、开立银行账户,为境外账务管理提出了难题。笔者认为,分包商在境外承揽的合同中应规定:
(1)要求实施中开具票据以总包方的名义;
(2)为分包方开具银行账户,实行专款专用,总包控制,确保外账现金流与票据匹配;
(2)分包单位的利润或票据有合同额之间的差额部分产生的税费,由总包方按照所在国税法予以扣缴。
六、外账管理
(一)所在国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差异较小的情况
根据前期调研情况,对可以预见的差异情况设置不同类型的会计凭证。如果所在国接受中国的会计科目体系,可以要求雇用的当地会计人员按照中国的会计科目体系及记账方式进行账务处理,具体分以下几类情况处理。
(1)认同所在国境外发生的费用及所在国境内发生的费用,可直接计入外账处理,登记为A类凭证,作为内外账共用凭证;
(2)不认可境外发生的费用,例如与中资分包单位办理的结算,不在外账中进行账务处理,而仅在内账中录入,登记为B类凭证,作为内账专用凭证;
(3)会计政策与中国会计准则政策在折旧、减值准备等方面存在差异的,按照各自的准则要求分别登记为B类凭证,作为专用凭证;
(4)中资企业分包单位的费用为便于核算往来、税款等,可根据实际需要,外账中专设登记为C类凭证。若涉及的分包单位过多,可对相应的科目设置“单位往来”核算。
(二)所在国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差异较大的情况
根据所在国的会计准则,无法适用于现有的科目体系,这就要求当地会计完全按照当地会计准则进行记账,以便于报税、审计。
七、内账管理
(一)所在国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差异较小的情况
此种模式下,会计核算体系基本按照中国会计准则记账,利用会计软件将内外账共用凭证即A类凭证转入到内账账务系统,并对支付给中资分包单位的工程款在内账中予以调整,外账专用B和C类凭证不转入内账系统。至此,完成内账凭证的整合,可据此出具财务报表。
(二)所在国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差异较大的情况
此种模式下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方法。
(1)加强对当地有潜力员工的培训,在原始凭证中即登记中国会计准则下的会计科目编码,让对方按此标准录入凭证,并加强凭证复核工作,逐步培训出一名可以正常录入内账凭证的当地会计人员。
(2)在雇佣当地会计不现实的情况下,只能由中方会计或借调集团内部单位会计人员根据中国会计准则录入凭证。
【关键词】越南工程所得税筹划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F812.42
一、境外工程项目所得税税收筹划的目标和主要思路
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对企业境外经营所得规定,从与中国签订了税收协定的国家取得的经营所得,当年在该国缴纳了企业所得税,国内企业可以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进行限额抵扣,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照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5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笔者认为国内企业境外项目的税务筹划总体思路是:减少境内外应交所得税的时间差异、金额差异等,使境外缴纳的所得税得到相应抵扣,同时利用境内外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项目的所得税税率,提高该工程项目盈利的空间。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内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境外工程项目当年在境外已缴所得税总额与按中国税法缴纳的所得税额尽量趋同;二是境外所得的境内外纳税义务时间差异尽量缩小;三是项目前期境内应缴纳所得税应尽量小于、等于境外缴纳的所得税;四是有效利用两国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协定的有利条款,降低工程项目的所得税税负。
二、内外账收入成本费用的所得税时间性差异及解决方法
(一)时间性差异原因分析
中越两国在收入成本费用方面的会计核算方法、企业所得税法的计算方式的不一致,导致越南工程项目在计算所得税时存在时间差异。(下文“内账”是指按照中国国内会计、税法等规定进行的核算;“外账”是指按照越南会计、税法要求进行的核算。)
1.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方法不同产生时间差异
国内税法要求在计算缴纳所得税时基本上按照建造合同确认的收入减去成本及合理的费用损失等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简称建造合同法);而越南税法则按照业主工程结算确认收入及成本(简称业主结算法)。
(1)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业主结算滞后于工程实际完成。建造合同法按照完工百分比确认收入,业主结算经过审批时间相对滞后。如果项目存在国内采购后出口到越南的设备,因进出口业务本身所用时间较长,内账已经按照核算方法确认收入,但是业主收到设备,确认结算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2)在工程结算时,建设单位一般会扣留结算金额的5%~20%,作为保留金至工程项目完工,即:在项目完工前,外账核算的开累收入有5~20%的业主计价金额滞后于建造合同法下开累确认的收入。
(3)建造合同法实现的毛利在整个工程项目中是均衡的,但是业主结算法却因同一项目的分步分项工程毛利存在差异,不能达到均衡。
因此,在两种不同的收入成本费用核算方法下,可能会导致越南项目实际缴纳所得税的时间性差异。
2.资产界定标准及其会计估计不同产生的差异
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等在中越两国的确认标准、折旧年限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导致计入工程项目费用的时间存在差异。
(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
例1:越南某项目合同总价2 500万美元,工期2014年4月~2015年3月,项目毛利20%,2015年项目全部完工并结算完毕,不考虑纳税调整及其他事项,全部使用美元作为记账本位币,具体财务数据差异对比如表1:
项目在整个工期按照越南和中国税法计算的应缴所得税均为95万美元。由于中越税法在核算收入成本方法上不一致,(1)2014年度,在越南应当缴纳所得税额50万美元,在中国应当缴纳所得税额75万美元,在越南缴纳的所得税50万美元可以全部抵扣;(2)2015年度,在越南缴纳所得税额45万美元,按照中国税法应当缴纳所得税额20万美元,越南缴纳的所得税45万美元只能抵扣20万美元,剩余25万美元留抵下年,但该项目已经完工,只能按照分国不分项的规定,可以用于公司其他项目的抵扣,实际上就造成了该项目的所得税增加25万美元,该项目负担所得税总计120万美元,综合所得税税率31.58%。如果在该国没有后续项目的话,该公司多缴所得税25万美元。
从以上案例可以发现,在内外账核算的项目所得税前利润相同条件下,项目前期内账确认的利润多于内账时,该项目抵扣同一年度境外缴纳所得税后,在国内仍须补缴所得税,但在国内补缴的所得税部分不能在外账中税前抵扣,增加了越南项目的企业所得税负。反之,项目前期外账利润高于内账时,在国内则会产生留抵境外所得税额,导致项目资金提前流出。
(三)时间性差异的解决方法
1.合理调低外账利润。外账利润高于内账时,境外缴纳所得税较高,项目产生留抵额。如果金额不大,可以考虑下年留抵;如果金额较大,可根据越南税法规定:应缴所得税较大,影响到企业经营时,符合条件的,可申请部分税金的延期缴纳,延缓项目资金提前流出;如果预计未来留抵额不能抵扣时,可以考虑下面的永久差异解决思路。
2.合理调整内账利润。在内账利润高于外账时,境内缴纳所得税较高,项目资金提前流出。可考虑延缓确认项目的完工进度,降低内账利润。
3.加强与业主结算管理,减少内账下的工程结算借差额(即已完工未结算部分),及时将已发生的收入成本按照越南所得税法规定记入外账,使外账入账时间接近内帐入账时间。
4.加强项目合同商务谈判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积极做好双方合同协商工作,争取获得更高的结算比例,降低境外所得税在项目结束后不能抵扣的风险。
三、内外账收入成本费用的永久性差异及解决方法
(一)永久性差异原因
内外账成本费用永久性差异是指部分成本费用不能在外账核算所得税前扣除,导致外账下项目成本费用虚减,所得税税费增加的问题。
1.前期开发费用无法计入外账。在项目注册成立前,实际发生的与项目有关的成本费用无法计入外账,导致项目外账成本虚减。
2.以下成本费用无法计入外账:
(1)项目在国内发生的一些项目成本费用,如项目人员在回国时,国内支付的交通、住宿、通讯费等不能计入外账。
(2)职工薪酬不能全额计入外账成本。①境外项目员工的国内工资不能计入外账;②超出越南规定社保缴费种类、比例的社保不能计入外账;③项目计提的工会经费不能计入外账。
(3)国内采购,带入越南使用的工具、材料、办公用品等不能计入外账成本。
3.项目上级管理费用不能全额计入外账。越南税法允许税前抵扣的上缴公司管理费用比例为2%,高出部分不得计入外账。
4.汇率变动损益影响不得计入外账。内账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外账采用越南盾作为记账本位币,而越南项目一般采用美元作为核算单位,在结算支付过程中,产生的汇兑损益不得计入外账。
(二)永久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
例2:在越南某工程施工中,通过与税务局沟通,总承包商争取到了该项目上缴管理费税前扣除政策,即:承包商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后,则可以按规定比例上缴的管理费用在境外缴纳所得税前扣除,扣除的管理费用=外账当年收入×总承包商上级公司管理费用/总承包商上级公司营业收入。
假如2013年度该项目业主结算5 009万美元,总承包商2013年度上级公司的管理费用10.39亿元,营业收入201.37亿元,该项目外账税前可增加抵扣管理费用= 5 009×10.39/201.37 = 258.45万美元,境外可少缴纳所得税258.45万美元×25%=64.61万美元。
永久性成本费用差异必然导致外账成本费用虚减,工程项目利润虚增,导致境外缴纳所得税高于境内应缴所得税,并且多缴部分不能完全抵扣,产生了重复性纳税,降低项目的利润。
(三)解决内外账的成本费用永久性差异的方法
1.有的放矢,重点解决。针对每一项差异应认真学习两国税法要求,总结分析,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1)如有后续可持续的项目,可以考虑成立法人公司,而非分支机构,项目前期开发费用可以计入当地法人公司成本费用;(2)优化组织机构,增加越南当地人员的聘用,减少中方人员的聘用;(3)项目有关的费用尽量在越南发生,除非越南不能提供的,或者越南发生成本高于国内发生成本的25%及以上并且金额较大的情况外;(4)中方人员的薪酬尽量在越南当地发放,减少国内发放。
2.充分利用越南税法规定及认定的灵活性,加强与越南税务机关的沟通,争取更高比例上级管理费用能在税前扣除。针对越南税法规定,外国承包商可以扣除合理的一定比例的上缴上级公司的管理费用,一般为2%,如果证明其真实并且合理,则可以相应提高扣除比例。
四、税务筹划的其他途径
(一)合理选择越南税法下的纳税方法
根据越南税法规定,对越南非居民工程承包商可以申请适用简易计算法计算应交所得税,计算方法:应交所得税=工程结算收入×(8%×25%)。根据这一规定,可以计算出当工程项目利润>8%时,选择简易征收办法,会缴纳更少的所得税。反之,则使用非简易计税计算方法,以降低项目应缴纳的所得税。
(二)充分利用双边税收协定
中越在签订《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后,2013年越南为促进经济发展,对该国的所得税的实际征收率降至22%(临时优惠减免),按照双边税收协定,国内企业境外项目可以享受税收饶让抵免。
例3:越南某工程项目2013年度内外账核算的税前利润均为100万美元,2013年度,在越南应交及实际缴纳所得税100×22%=22万美元。国内应交所得税=100×25%=25万美元,根据国内所得税法抵免规定,越南政府给予的税收优惠,视同在越南已经缴纳,允许抵免境外所得税100×25%=25万美元。在国内则不需要再补交所得税,实际综合所得税税率为22%。
五、总结
越南工程项目所得税的筹划是一项系统工作,贯穿于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这涉及到两国的税法和会计核算,在很多情况下,所得税的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都不可控。要做好越南工程项目的所得税筹划,首先应当明确所得税筹划目标;其次应该加强对中越税法差异的学习与研究,指定专人负责税务筹划的管理,如有必要可以聘用当地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提供咨询及服务,建立税务筹划管理的程序,制定详细税务筹划管理、实施流程,根据项目特点建立分析模型,切实细化所得税筹划工作,做到超前预测,事前计划,事中调控,事后总结,进行全过程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唐永峰.境外EPC总承包项目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J].财会学习,2003(09):56-58.
我国明清时期出现的各种金融机构中,最有代表性和引人注目的是山西票号和江浙钱庄。红顶商人胡雪岩正是从创办阜康钱庄起家,创造了让世人惊讶的经济奇迹。钱庄主要分布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福州等地,北方称为银号。早期钱庄的业务主要是从事银两与制钱的兑换。规模较大的钱庄,除办理存款、贷款业务外,还可发行庄票、银钱票、凭票兑换货币。而小钱庄,则仅仅从事兑换业务,俗称“钱店”。江浙钱庄会计在我国民间会计发展历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对此研究不多。
一、山西票号与江浙钱庄
票号和钱庄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初期都是货币经营资本,但是它们以后的发展历程和最后的结局却有很大不同。钱庄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也发生过因政治、经济的影响而倒闭的事,但是没有像票号那样在较大范围内受到挫折和发生危机,钱庄的存在一直延续到全国解放。解放后,钱庄多数停业,上海等地未停业者则于1952年12月实行公私合营而成为公私合营银行。
票号与钱庄的本质差别不大,它们都是我国前资本主义时期的金融机构,是一种旧式的信用机关。但从业务经营方面考察,票号与钱庄却存在许多不同之处:(1)在业务经营方式方面,票号重于汇兑,发放纸币,而钱庄重于货币兑换,而后更发展到办理汇划、签发庄票等信贷活动。(2)在与官府的关系方面,票号与清政权关系密切,票号国库职能,其对象为国库和省库,而钱庄力图摆脱清政府的控制与约束,直到清末才开始收存道库和县库生息存款和相应的垫款。(3)在营业对象方面,票号的存款以官款为大宗,放款只借给钱庄、官吏及殷实商家;而钱庄的存放款对象,主要是商人和商业。(4)在放款性质方面,票号与官吏关系密切,业务往来频繁,主要是信用贷款,而钱庄主要从事兑换,买卖金银,以及交换票据等业务活动,抵押贷款与信用贷款兼行。
钱庄在前主要起着调拨资金的作用,适应了中国社会各省之间商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后,钱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钱庄较多地依附于外国资本势力,从帝国主义对华贸易中获得的好处甚多。总的来说,钱庄的资本不断壮大,它的业务范围逐渐辐射外地。许多钱庄以开设分支机构或代办钱庄的方式,把自己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外地。与此同时,钱庄的经营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在前,钱庄主要经营货币的交换业务;后,它摆脱了货币兑换业务,而集中在存款、放款、办理划汇、签发庄票等信贷活动上。
二、江浙钱庄的会计组织机构
江浙钱庄的基本组织机构可以按其活动职能划分为会计、业务与文书三大部门。在三大部门之中,会计部门占据重要地位。在三大部门间,会计部门制约着业务部门,在会计、业务与文书之问,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协调一致的关系;在会计部门中,负责主要账簿记录的会计系统(清账)与负责银钱收支的出纳系统(洋房)相互制约。江浙钱庄会计组织的一般构成如下:
清账:有些钱庄也称之为内账房。主管清账房的全部会计工作,如登记总清账目、编制月结、计算存欠户利息、编制红账、决算年度盈亏以及审查年终损益状况等。清账房对洋房及整个业务部门都有制约作用。
汇划:有些钱庄也称之为外账房。主要负责考核往来户的存欠款项、保管进出票据,对期票进行登记、到期票据的收付与汇划以及汇划流水账的登记。从具体的工作职能分工而言,汇划属于业务部门,但从其工作的内容角度考察,也包含一部分的会计账簿登记工作,故也可将其纳入会计系统。
洋房(有些钱庄还另设钱房):主管银两、钱币之出纳,负责银钱流水账目的登录。其下设有帮洋房,协助洋房处理日常账务及出纳工作。
在钱庄的整个组织机构中,内账房是要害部门,它对钱庄的业务经营活动起反映和控制的作用。从账务分工方面讲,内账房抓钱庄的总核算,如登记总账、计算利息、编制月结和年终决算时的红账,以及对红利进行分配等。外账房负责日常核算,如系统登记各种原始账簿、辅助账簿、审核各种单据等。洋房承担现金出纳与保管的责任,每日详细登录现金流水簿,与内外账房相互制约。
三、江浙钱庄的账簿设置
中国的银钱业,在数百年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自己的特色。清代钱庄业运用的一套会计方法,在民间会计中也处于先进地位。
围绕着货币业务经营的特点,在钱庄业的会计核算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账簿组织系统。不过,由于钱庄业的陈规陋习颇多,地区行业用语差别颇大,加之出于对外保守秘密的需要,它们的账簿名称各异,名目使用不一。为便于阐述起见,本文以江浙地区经营规模较大的一些钱庄为例,就其主要账簿体系加以介绍。
1.基础账簿(一)――外账房所设草流
在钱庄业的账簿组织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账簿是汇划账房所设,总称为“外账”的各式流水日记账,这些账簿所记载的内容与钱庄业务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是关于钱庄经营活动的原始记录。
2.基础账簿(二)――洋房所设现金出纳账簿
钱庄的主要经营业务便是银钱的兑换,银为银洋,钱为铜钱,根据不同的货币种类,钱庄分别设置了洋房和钱房。钱庄的洋房(俗称“银房”),其专司银洋之出纳,钱房则专司钱币之出纳。规模较小的钱庄,这两房便合二为一,其账簿设置亦合二为一。
根据经济业务内容的不同,将现金出纳账分为洋汇和洋草两个部分。洋汇专门反映到期的各种银洋款项的收解情况;而洋草则专门反映现钞和现洋的收付情况。在这两种账簿的基础之上,设置了全面的银洋流水账,称为洋总(俗称“千金”)。此账根据洋汇和洋草两种原始记录汇总后过入,每日轧算一次,用以考核银洋逐日应存之总数。并以洋总为依据,定期对银洋的收付情况进行归类整理,过入洋房的总清账,即洋清簿。
另外,钱庄还从现银收付的角度专门设置了记录现款收入来源的“入银”簿和记录现款支出用途的“出银”簿。
钱庄钱房账簿的设置与洋房的账簿设置相似,主要设有反映钱币收支的流水账“钱总”,以及根据钱总归类整理过入的钱房总清账“钱清簿”。与洋房不同的是,钱庄的钱房还设置有用于登记各种钱币兑换业务的“兑换”。用于登记钱庄发生的零星费用支出的“零用”簿,以及用于记录钱庄全体职员及其司务薪俸开支内容的原始记录簿“薪工”。这些账簿所记载的内容,均在每月月底结算一次,归类整理过入总清账。
3.骨干账簿――内账房所设总清账
在钱庄业的账簿组织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的账簿是由会计部门,即清账房所设的各种分清账(即总清账的明细账)。具体包括反映各类日常经营活动分类登记的各式总清账、反映各类经营活动留底的备查账簿,以及记录各项资本、负债及损益的损益类账簿。
各账均以各种原始账簿为基础记录,通过它全面地、系统地进行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考核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及其成果,故清账房所设置的账簿是整个钱庄账簿设置的核心,是整个账簿体系中的骨干。其主要账簿设置如下:
(1)总清账。由各种分清账组合而成。这些总清簿是以外账房的日流账为基础分类整理过入的,属于哪一类款目,便过入哪一类分清账。其主要分清账有以下几种。
克存信义。钱业简称“克存”,清末民初便直接改称为“定期存款”。此账专门记载各往来客户的定期存款,其总数反映存款之总额,能够说明钱庄的基础巩固与否。故被钱庄主看作最重要的一册账簿。 “克存信义”中按人名和行号设户,其账目直接由“日流”整理过入。
利有攸往。钱庄的盈利,主要依靠放款取息,此簿取名“利有攸往”便含有放款取利之意。由于用它记载钱庄的主要收入,是企业核算财务成果的重要依据,所以,此簿也是清账房里的主要账簿之一。
“利有攸往”之中,亦按人名或行号设户名分别反映对客户的长期放款或货物不动产之抵押放款。此账是根据日流和银汇两种账簿登记的,这三种账簿共同反映和控制着放款业务。凡放款,先登记汇划簿,再转登于日流,最后由日流过入“利有攸往”账之付方。凡放款收回,则在收方冲抵,并计算出应收之利息,将其登入该账之收方。
资富永年。即资本总清账,用以记录钱庄资本之收付事项。
往来存款。或称“信用往来”,或称“客户往来总清”。因有些钱庄主要与本埠各商号发生往来,故又名“各号清总”或“各号总清”。此账按往来客户分户记录,分别反映各客户的活期存款数额,每日结算一次,按月计付利息。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内账之外,钱庄根据日常经营活动的需要,另外还设有总括反映与其他庄号之间的汇划账项的汇划誊清又称“汇划总清”或“各庄清总”。按照钱庄内部确定的费用开支项目,系统反映钱庄的全部费用支出的各项誊清,又曰“各项总清”,或称“庄用”。以及专门用于反映呆账的追索、收回及其报损处理的回春簿,又名“往则有返”或“合浦珠还”。
(2)备查账簿。备查账簿主要是对与钱庄业务相关的各类经营活动进行留底,以备日后查验。该类账簿主要有以下几种:客户存折的留底簿,称为“存折留底”(各往)簿,用于登记各种定期和抵押款项,注明期限、利息和抵押品的货价,以便日后清算的“票押便查”簿、用于计算一月内的存欠利息,以及票贴的确实数目,为核算各项利息服务的“子金”簿,以及用于专门记录钱庄同业拆票的拆息的“银拆”簿。
(3)损益类账簿。损益的计算不仅是账房工作的关键,而且是整个钱庄的关键所在。它关系到钱庄的前途、利益和对内、对外银钱往来关系的全面处理。因此为了
胡雪岩像便于记录钱庄的各项收入进账、各项费用支出,计算钱庄一段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并根据相应的规则分配利润,钱庄设置了相应的损益账簿,主要包括:
日增月盛。或称为“月结”、“月总”。此账为钱庄整个账簿组织的总枢纽。从经营规模较大的钱庄讲,凡往来客户全月存欠总数,本庄发生的全部费用,钱庄所存现银、现洋总数,以及上月盈余等等,均分类列于此簿。到一定时期,将上下收支事项相抵,可以计算出本期盈亏之数。
红账。又称“鸿账”、“彩账”、“结彩单”、“年总”和“盘总”等,它是钱庄业的决算报告书。到年终,在经理人的直接指挥下,由清账房的主管,以各总清账目为依据进行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