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与智能化范文

建筑工程与智能化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5: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建筑工程与智能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建筑工程与智能化

篇1

【关键词】电气技术;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需要不同行业的专家共同参与,除了业主之外,设计师、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人造智能技术及电气技术众多专家一起密切合作才能得以实现。

“弱电较弱”正是指在智能建筑中,整体弱电系统工程是建筑电气工程中较薄弱环节,无论是技术力量、人员素质、设计与施工、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监理等相对较弱。这对我国的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是很不利的。目前,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有一部分的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是不健全的,其原因一是在众多的总线标准中Lon Work协议是非常完善的控制面层的总线协议,它有完善的七层协议,BACnet协议则是系统集成层面的协议标准,但没有在我国得到很好运用;二是多种现场总线并存,系统集成当然很困难;三是中国的物业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较差,厂家在还能运行,一旦厂家支持不在时,系统很可能瘫痪。

针对目前智能建筑中电气技术存在的问题谈一下笔者的看法:首先是我国智能建筑缺少一整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现有的智能建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智能建筑评估标准》、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等。这些国家、行业标准对智能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还缺少智能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安全防范、计算机房等施工验收标准和规范。现行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智能建筑的可操作性还有些欠缺。这给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设计带来了较多的难点。

第二是智能建筑的设计应由具有智能化设计资质总承包单位的设计院来承担。再由集成商进行多次的深化设计并交设计总承包单位审查方可招标施工。这是因为设计院熟悉和掌握国家、行业、地方的设计标准,设计中始终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技术先进成熟、经济合理、实用可靠;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符合标准,且要求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可扩性,不是以追求高额利润和推销产品为目的。

设计院掌握设计程序和全过程,与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和业主沟通较容易,与各专业配合也密切。设计院能给集成商创造一个良好的建筑平台和环境,反之集成商并不了解智能建筑设计程序和全过程并与相关专业配合十分困难。集成商也不熟悉土建施工图绘制规定和表达方法。集成商由于自行设计、自行施工,施工图设计纸质量就较差,达不到施工图设计深度的要求。由于建设单位并不完全了解智能建筑的内涵,如系统众多、复杂、施工周期长、设备和线缆的性能等等。也不了解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重要性、综合性和技术难度大等特点。所以,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大多数是单独招标、独立签约,中标后集成商自行采购、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管理、自行约束,这种没有智能化资质的监理公司监理的智能建筑,将给今后的弱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带来无穷的后患。当前由土建监理公司代替有智能化资质的监理公司监理的现象还很普遍,它将会给智能化系统工程带来设计方案失控、采购产品失控、施工进度失控、工程质量失控等等弊端。

由于有关智能建筑的系统描述很多,目前尚无统一的概念。一般认为,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信、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集成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创造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生活或生产环境。智能化建筑应当具有四大主要特征,既建筑物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布线综合化。智能建筑的核心是建筑物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的系统集成。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可划分为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控制系统、人员出入监视系统、保安巡更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采暖通风与空调监控系统、给排水监控系统、变配电与自备电源监控系统、电力供应与照明控制、其他一切需要监控的系统(如广播、电梯、电缆电视、地震监控,煤气泄漏报警等)。从技术的角度看,这些子系统可以实现硬件设备资源共享,使管理信息和控制信息一体化,便于整体的控制、管理和维护,可以统筹规划和设计正常或异常情况下各设备控制方案,从而达到全面集中、智能监控的目的。

智能建筑中消防联动控制设备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执行部件,消防控制室接到火警信息后应能够自动或手动启动相应的消防联动设备,并对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根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和智能建筑防火灭火要求,智能建筑中应当具备以下全部或部分的消防联动设备:火灾报警装置与应急广播,火灾发生时警示或通知人员安全疏散;消防专用电话,火灾报警、查询情况,应急指挥,能与119直通; 非消防电源控制,备用电源控制,火灾应急照明和安全疏散指示标指控制; 室内消火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水喷雾灭火系统控制; 消防电梯运行控制,燃气泄漏报警监控;管网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和干粉灭火系统控制;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阀的控制,火灾时实施防火分隔,防止火灾蔓延。防、排烟设施、空调通风设备、排烟防火阀,防止烟气蔓延提供安全救生保障。消防疏散通道控制,确保疏散通道畅通。火灾时,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报警信息,消防联动控制根据火灾信息联动逻辑关系,输出联动信号,启动有关消防设备实施防火灭火。消防联动必须在“自动”和“手动”状态下均能实现。在自动情况下,智能建筑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按照预先编制的联动逻辑关系,在火灾报警确认后,输出自动控制指令,启动相关设备动作,同时向BA系统及时传输、显示火灾报警信息,且能接收必要的其它信息,这样也能更好地监控火灾现场情况、消防联动设备的运行状态、消防疏散通道情况等等。

最后,智能建筑要加强防雷措施。防雷内容一般可分为:防直击雷,防感应雷及防高电位入侵三个内容。就防直击雷而言,一般是在屋面易受雷击部位安装接闪器,然后通过引下线与接地电阻很小的接地装置可靠连接,安装时要注意屋面突出的金属部件与避雷针、带、网应全部可靠连接。目前一般利用屋面板钢筋作为避雷网,柱主钢筋作为引下线,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这是较为实用经济的作法。为了防止感应雷和高电位入侵的危害,可在电缆进出户处将绝缘子的铁脚支架可靠接地,同时安装避雷器或其它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下图系笔者参与完成的智能化建筑工程案例)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低压电器、住宅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房地产开发的规模急剧扩大,住宅建设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一个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局面已在中国大地上初步建成。新建住宅的功能已不再仅仅是提供吃住的场所,而是向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社交联系等更高层次发展: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正在兴起一个住宅智能化的浪潮。近年来,中国发达地区的小康住宅建筑也已初步接近智能化住宅的概念。而随着人民群众居住环境的改善,使人们对住宅的要求,由传统的面积、结构需要,开始转变为对使用功能的越来越重视。各种公用设施安装的合理程度及功能的有效配置,在新住宅区的建设中成为各方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

1、合理设计安装避免引发电气火灾

从近年来所发生的火灾看,由电气事故引发的火灾居各类火灾原因首位。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各式各样的,有电弧接地短路故障造成的火灾事故,有电气设备年久失修仍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短路、断路而引发的火灾事故,其中大多数原因是在建筑物内部装修施工时,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造成的。大量敷设不符合消防要求的电气线路和配电装置,有的将电气线路直接敷设在可燃、易燃材料内不进行穿管保护、有的采用易燃塑料或穿管保护不到位而留下先天性火灾隐患、还有的则是由于使用不当而造成的电气火灾,这些都是引发电气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综观这些电气火灾事故起因,大量的是由于施工不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但有些也可能是由于设计安装不完善或有缺陷造成的,这就要求在探讨这些起火原因的同时,在安装中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2、住宅建筑的智能化构成

住宅建筑的智能化系统主要由通信网络系统、家居智能化系统、小区安防系统、小区物业管理系统等子系统组成,下面将分别进行分析和讨论。

2.1、通信网络系统

智能化小区内的通信网络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小区综合布线系统小区综合布线系统是小区智能化系统的支撑平台。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实现智能小区各智能子系统的互联,为语音、视频、数据、监控信号的传输提供统一的通道。

2)小区电话系统通过用户程控交换机,向小区提供各种电话业务和基于电话线的接人服务(Modem、N-ISDN、ADSL等)。

3)小区电视系统利用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和CATV系统,向小区提供电视节目服务。

4)小区计算机网络在物业管理公司内部,以及物业管理公司与住户之间,实现计算机联网,便于各种信息的沟通。

5)小区接入网住宅小区接入网是小区信息网络与社会公众通信网网、因特网等)联系的纽带。小区网络的接人方式可以选择LAN、ADSL、HFC、FTTC、FTTB及DDN等。

2.2、家居与小区智能化系统

2.2.1、家居布线系统

在每个家庭中使用预埋的双绞线和同轴电缆统一布线,利用分布在家庭内各房间中的信息插座,可方便地实现电话、电视、数据、监控信号的传输和使用。

2.2.2、家庭控制器

(1)家庭控制器的功能:家庭控制器既是家居智能化系统的中心,又是小区综合管理系统中的智能节点。家庭控制器应具有如下功能:①自动抄表功能(水表、电表、煤气表);②安全防范功能(燃气泄漏、防盗报警);③联动控制功能;④电话通信功能;⑤CATV电视;⑥计算机网络接人。

(2)家庭控制器的组成:家庭控制器由一系列功能模块组成,大致可分成如下几个部分:①由中央处理器CPU、通信模块组成的家庭控制器主机;②由电话通信模块、计算机互联网模块、CATV模块组成的家庭通信网络单元;③由照明监控模块、空调监控模块、电器设备监控模块等组成的家庭设备自动化单元;④可实现水、电、气用量的自动测量,避免人户验表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实现住宅能耗的自动检测、计算、收费等的三表远传功能模块;⑤由火灾报警模块、燃气泄漏报警模块、防盗报警模块和安全对讲及紧急呼救模块等组成的家庭安全防范单元。

2.3、小区安防系统

(1)出人口监控系统(小区和楼宇出入控制):在建筑物人口处,安装配有电控门锁的安全防盗门和访客对讲主机,各户住宅内设置访客对讲用户分机,在住宅小区管理中心(或住宅小区保安值班室)配置楼宇访客对讲管理分机。根据需要,也可在住宅小区主要出入口设置可视对讲门口机。

(2)周界防范系统:在封闭式管理的住宅小区周边设置主动红外线报警探测器等报警探测装置,与小区管理中心的主机相连,可以及时发现非法越界者。小区管理中心能实时显示报警路段和报警时间,能自动记录与保存报警信息。

(3)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在住宅小区出人口、小区主要通道、停车场、电梯轿厢等重点部位设置摄像机。住宅小区管理中心对上述现场情况进行24h监视,并将监视的图像和信息进行记录和存储。

(4)巡更系统:在住宅小区相应位置设置巡更信息点,巡逻人员装备电子巡更器,管理中心设置巡更管理机,巡更人员的巡逻时间、位置能通过管理机实时记录与显示。

(5)住宅报警系统:住户室内设置燃气泄露报警、火灾自动报警、紧急求助按钮报警等功能。紧急求助按钮应分别安装在客厅、卧室和卫生间。报警时住户室内除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外,还可将报警信息传送至住宅小区管理中心,以便进行实时记录、处理与存储。设置门及阳台门窗磁控开关、室内红外线防盗探测器以及电话报警自动拨出装置。当家庭报警信息反映到管理中心的同时,该系统能够自动拨通事先设置的电话,通知有关部门与住户本人。小区安防管理系统通过联网,实现了对上述各安防子系统的统一监控和管理。此外,小区中的高层住宅及停车库应配置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2.4、小区物业管理系统

(1)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对小区内的公共设施、建筑设备(如停车库、电梯、供配电、给水排水、空调、公共照明、安防、消防等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并保证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2)停车场/库管理系统:采用计算机停车场/库管理系统,对出入住宅小区的机动车辆或小区停车场/库内的机动车辆进行管理,确保车辆安全。

(3)自动抄表系统:自动抄表系统采用具有信号输出功能的水表、电表、燃气表、热能表,实现远程抄表、自动计算、汇总、打单等收费管理功能,并能实现远程开关控制功能。

(4)小区一卡通系统:用汇卡取代小区管埋和生活中的各种证件及现金支付,方便住户和小区的管理。

(5)办公自动化系统: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对各种物业管理办公信息(人、财、物等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和处理。

3.电力供应及家用电器件选择

电力供应是多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家建设部、省建设厅都很重视这个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不断提高用电标准,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住宅电气设计用电标准,近几年由2.0kW/户提高到了5.0kW/户,此标准大大改善了家庭用电状况。一般家电、空调及电采暖等负荷目前已基本得到了满足,保证了电源供给,拉闸限电已成历史。住宅小区的建筑,用电标准以4.0kW/户进行设计。由于用电标准的提高,小区供电设施的基础建设也随之配套,随着人们生活当中使用的低压电器的增多,用户对低压电器的质量也越来越关注。每套住宅要配置5个双小型断路器与2个漏电开关。漏电保护器安装在浴室热水器;各种民用建筑物内的插座回路。照明系统中的每一单相回路,不宜超过16A,灯具为单独回路时数量不易超过25个,为了有效预防电气线路火灾的发生,应广泛使用新型的能阻止火焰蔓延,而且能离火自熄的阻燃、耐火电线电缆,尤其是装饰装修工程内的线路部分,应采用ZR阻燃电线和NH耐火电缆。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观念不断更新,对于住宅建筑的智能化需求也会与日俱增。而各种公用设施电器安装的合理程度及功能的有效配置,在新住宅区的建设中已成为各方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因而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加强对建筑工程低压电器与住宅智能化问题的探究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涛,智能建筑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7.

[2]刘军,智能建筑,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05.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弱电智能化;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弱电智能化的定义

一般而言,在建筑工程中的电气技术分强电和弱电两种:强电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用电,通常在220V50Hz标准及以上,以提供建筑以及日常生活的动力能源;而弱电主要是指可以传播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以及信息交换的用电,以信息传递为主,它的出现使传统的建筑工程智能化发生了跨越性的改革,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弱电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A+4C技术的在现代建筑中的快速发展,弱电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随处可见。从电话通信系统、空调能源管理、电视监控、停车管理系统以及背景音乐等等,这种弱电智能化的设计与应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弱电智能化系统实现了对建筑的结构、系统、服务及管理的最大优化,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合理高效、节能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

人们习惯性地把具有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系统的建筑简称3A智能建筑,如再加上消防自动化系统和安保自动化系统,将其称为5A智能建筑。常见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包含如下若干个子系统:

通信系统包括电话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

电话通信设施按传输媒介分为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弱电主要采用有线传输方式。有线传输按信息工作方式分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两种,模拟传输是将信息转换成电流模拟量进行传输;数字传输则是将信息按数字编~2aj(PCM)方式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建筑弱电工程中的通信系统的安装施工必须按规定预埋地下通信配线管道欺设配线电缆,并在楼内预留电话交接间、暗管和暗管配线系统。电话线路配线方式采用单独式,其特点是故障范围小。检修、扩建改造简单,在各楼层电话布线采用放射式。这样不仅通话质量高,又能满足用户上网的需要。

计算机网络主要由通信线路、网络交换及路由器、安全与审计等部分组成.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国内外建立远程数据通信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综合布线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楼字子系统和设备间子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构成。布线系统用以服务建筑物中所有通信和计算机设备,以智能建筑的现时和计划需求为依据。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PUS)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社会信息化为克服传统布线的不足而提出来的。也是办公自动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采用组合压接方法,星形布线拓补结构,遵循EIA/TIA标准模块化设计思想,使综合布线系统办有高度可靠、体系完整、维护方便、节省投资等多项优点。

广播系统属于有线广播系统,包括背景音乐和紧急广播功能。合理设置这些系统是实现大厦或智能小区“安全、健康、舒适”必不可少的条件。公共广播通常特定的功能,诸如背景音乐的连续播放、业务广播的定时播放、事故紧急广播的自动播放等。这螳特点决定了广播系统要特别考虑它的传输方式、功能要求和可靠性。广播系统根据实际要求应由计算机控制和管理其现智能化。

电视接收系统和P星电视接收系统的应用和推广、解决了城市高层建筑或电视信号覆盖区外的边远地区因电视信号反射和屏蔽严重影响电视信号的接收问题。有线电视网可分为大、中、小型。中、小型存线电视网通常采用电缆传输方式,而大型有线电视网已从电缆向光缆干线与电缆网络相结合的形式过渡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要使用同步卫星。

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包括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出人口控制系统、搂字对讲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等

电视监控系统。电视监控系统是一种先进的、安全防范能力极强的综合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来监视被控场所,并把监控图像、声音内容传到监控中心。并进行全方位.全天侯实时中央监控,实时录像及事后查询。

防盗报警系统。智能小区的防盗报警系统通常由周界联动防越报警系统和室内红外报警系统,当有非法入侵,管理处的管理机和计算机就会发出报繁声,指出报警区域、时间、显示电子地图等方式提醒管理人员。

出入口控制系统。出人口控制系统的功能是榨制人员、车辆的出入,还能控制人员及车辆在小区内的行动。出人口控制系统由三个层次的设备组成。第一层是人机接口设备(读卡器、出门按钮、地感线圈、栏杆机、电控门、门传感器等)用来接收进出人员、车辆输入信息,第二层是门禁控制主机,它将输入进的信息与存储信息比对,比对后向第层设备发出操作指令。第三层是个局网络,由各个控制器组成,可以管理整个小区的各个出入口及楼字的单元门出入,出人口控制系统的特点是每个用户持有一个独移的卡.这些卡可以是ID卡、也可以是IC卡、手机卡等,可以受予不同的权限,用来出入不同区城的出人口。这些卡的权限随时可以删除保证了因卡片丢掉再来的安令隐患。减少的人员操控,也提高了实际效率。

楼字对讲系统。楼字对对讲系统的作用是为来访客人与住户之问提供双向通话或可视电话,并由住户遥控防盗门的开头及向保安中心进行紧急报警的一种安全防范系统。对讲系统是智能小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之一从早期的简单的对讲。发展到今天的直按式对讲系统、小户型套装对讲系统、普通数码是对讲系统、可视对讲系统、联网可视对讲系统等。

电子巡更系统。电子巡更系统是在规定的巡逻路线上设置若干个地点信息钮,保安人员在规定时间,按路线用巡更棒逐个依次读取地点信息钮.并产生巡更记录。通过计算机中的管理软件可读取巡更棒中信息通过计算可以一目了然地观察到巡更人员的巡更情况。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主要包括空调与通风、变配电、公共照明、给排水、热源与热交换、冷冻与冷却、电梯等设备或系统的集中监控和管理。

通常冷热源的控制和空调系统的控制占到整个BAS系统一半的比例,下图为楼宇设备监控系统各子系统所占的造价比例: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建筑设备的自动管理控制,节约能源,降低机电设备维修、故障率,延长设备寿命,方便物业管理的目的。

据资料可查,通常大楼安装一套楼宇设备监控系统,可以实现空调器的节能率6%,冷冻机的节能率9%,照明系统的节能率1.5%,控制设备高峰期用电量节省2.2%-7.2%。一栋智能建筑一年可节约的费用 = 建筑面积 x 单位面积年耗能量 x 能量单价 x 节能率,一栋3万平米建筑,正常情况下3-5年可以收回楼宇设备监控系统投资。

建筑工程弱电智能化的管理措施

弱电工程中管理的重点或者难点之一是弱电工程界面的确定,也是系统开通的必要条件。工程界面的确定通常包括:设备材料供应界面的确定,系统技术界面的确定,设计界面的确定及施工界面的确定。弱电工程涉及土建、装饰、给排水、暖通、消防、供电、照明、电梯、柴油发电机等专业,就起本质来说弱电工程是配合工种,因此在工程现场必须与上述专业密切配合与协调,尤其在阀门、水管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水流开关及其安装、开孔位置、传感信号与相应执行机构的联动保护等,均须与相关工种的设计和施工相互协调配合。因此弱点智能化施工要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且该方案应与总施工方案相协调。

弱电工程中技术的重点或者难点就是智能化系统集成(或叫BMS)一般指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管理系统(SMS)的集成,以满足建筑监控功能、管理功能和信息共享的需求。技术工作人员需了解和确认各个子系统的协议及接口,应尽量采用主流国际标准或欧美标准,避免采用私有协议的系统设备给集成带来阻碍。常用的标准协议有:BAC NET、LONWORKS、MODBUS、ODBC、OPC、API等。一个设计良好的集成管理系统系统可全面有效的自动检测与优化控制,使智能建筑的所有设备处于一个高效、节能、最佳的运行状态。

弱电系统的技术管理工作应贯穿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良好的技术支持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相关管理及技术人员应根据合同和设计要求,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确定弱电各系统之间,以及每个子系统与机电设备、土建、装饰专业之间的工程界面,以及产品供应商、工种承包商及施工单位之间的工程范围,职责界面的确定,以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这些工程界面的修改调整和再确认工作。

智能化建筑弱电系统工程验收对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应依据可以参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对弱电工程的施工进行验收。做好系统调试,包括系统调试前文档检查;根据设计、规范、合同的要求编制调试大纲,经审查确认后组织实施;记录、检查、确认按上述要求的各项测试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提出措施,并经相关部分确认;严格按规范和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检查,严肃验收程序是确保工程质量及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相关管理及技术人员应重视调试工作。

四、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智能化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针对具体的大楼,我们应该采用哪些智能化子系统,还得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大楼的功能用途和投资规模来决定,总体上把握一个先进、可靠、实用的原则。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智能化;组织设计;质量控制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智能建筑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在美国,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正式建成,从此,建筑方面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衍生了智能建筑,它能够将建筑与科技相互融合。同时,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组织设计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要依赖于工程质量控制,从而实现施工工程的设计目标。

一、建筑智能化

(一)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一定意义上是指以建筑为依托,同时借助通信、办公、楼宇等自动化系统,实现并逐步优化了系统、服务以及管理,此外,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都被应用于智能建筑的建设中,其还为人们构筑了一个经济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管理的科学性、服务的时效性以及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目标。智能建筑源自于建筑、计算机科学等的有机结合,建筑智能化是其必要条件。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

在智能建筑中,智能化系统主要依靠的通讯及控制措施就是涵盖硬件与软件在内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基本的传输媒介为综合布线,将建筑内的自动化系统进行集成控制和管理,为人们营造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化的建筑环境。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中,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文件,以施工组织的总设计为指导,对象是一个单位工程,依据施工草图而进行编制。

(一)总体施工工序

在建筑施工中,其总体工序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首先,施工前需做好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安装准备事宜,准备进行材料的采购以及施工设备。

其次,对各个楼层进行配管、穿线作业。

再次,准备系统相关设备的安装。

最后,智能化系统安装后,及时进行调试工作。

(二)详细的施工方案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系统安装的工序相对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了配管、穿线、系统调试等。施工工程的承包方式多种多样,在施工前应尽量明确分配施工以及指导工序作业的相关负责部门或个人。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项目管理

1、施工进度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组织设计以及施工设备的供应与各个施工部门之间的进度配合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通常情况下,检查与管理的办法可以是建立合理、科学的工程进度表。工程施工顺序是施工进度表建立的依据。其中,安装图设计、配管铺线、施工设备的验收以及竣工验收是工程施工的主要工序。

2、施工界面

协调以及划分建筑工程的不同的施工内容界面是施工界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建筑智能化的各个系统中存在很多的接口界面,例如,空调设备的接口界面、消防报警系统的接口界面以及电梯监控系统的借口界面等,在工程施工时,经常也会有很多的问题出现,如何才能有效地防止问题的出现的任务迫在眉睫。所以,在施工中,对于一些相对薄弱的施工环节需及时进行管理控制,及时防范问题的出现。例如,l利用定期的工程调度会这一办法就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相关文件汇报机制。

3、施工组织管理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作业过程中,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设备安装人员等的进入现场的时间以及分配人数要有合理、科学的组织安排,保证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并有到位的质量控制。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质量控制

随着现代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加强全方位的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已经成为工程施工的首要任务。其中,还应说明的是,工程中的施工组织设计各个环节更应加强质量控制。

(一)施工设计质量控制

在进行施工设计时,对于智能化工程的各个系统的设计、功能、设备采购都需进行仔细的检查无误后确认,同时还应满足合同、用户等的规定和需求。此外,还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仔细核查交底资料是否达到相关的规范要求,例如,工程施工的各个专业以及系统之间的资料交接;详细审核施工设计图纸,力求施工设备清单、施工图以及监控点表三部分吻合一致。

(二)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是分阶段进行的,包括施工工艺控制、施工验收规范控制等两个阶段;依据相关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进行施工质量控制;详细记录以及认真验收电线、电缆以及一些隐蔽工程的施工作业情况;单体设备的安装工程应按照施工工艺的关键点来完成质量检查表;记录单体设备的测调工作要以施工设计以及产品说明书为依据。

(三)系统检查及调试

系统检查及调试主要包括:文档的检查;审核及实施调试大纲,该纲要需以相关的设计,法律法规规范以及合同的要求为依据进行编制;对于施工过程中要求测试的各项数据进行仔细确认,一旦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同时还要经由相关建设部门的审核。最后,依照相关的规范要求以及调试纲要,合理地进行检查。

(四)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1、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

工程质量就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对施工工程的质量监管要既抓全面又抓重点,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得到高效提高。企业应认识到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抓好每个施工环节,提高施工各方的质量管理意识。

2、严格审核设计与施工单位的承建资格

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施工设计,要严格审核设计与施工单位的承建资格,保证设计单位提出的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严格遵循审核程序。

3、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

4、做好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

总结: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首要目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建筑智能化的功用以及水平;建筑智能化工程能否顺利投入使用要取决于工程项目管理、施工质量控制以及合理、科学的竣工验收工序等。

建筑方面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衍生了智能建筑,它能够将建筑与科技相互融合。同时,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组织设计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要依赖于工程质量控制,从而实现施工工程的设计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志军. 智能化建筑的设计与施工管理探讨[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8,(03) .

[2] 黄鸣. 浅论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的项目管理[J]. 广西城镇建设, 2006,(09) .

[3] 程敏珍.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04,(04) .

[4] 刘宜梅. 现代智能化建筑的工程建设管理[J]. 建设监理, 2007,(03) .

篇5

[关键词] 建筑工程 电气自动化 智能建筑 接地

随着进步的日新月异,信息资讯已大量充斥到各个领域,智能建筑是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而诞生,且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建筑物的电气发展经过了电气化阶段、自动化阶段和当今的智能化阶段。

一、TN-S系统

TN-S系统是把中性线N和保护接地线PE严格分开的低压配电系统,是一个三相四线加PE线的接地系统。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除在变压器中性点共同接地外,两线不再有任何的电气连接。系统正常运行时,中性线N带电,而PE线不带电。该接地系统具备安全可靠的基准电位,PE线不允许断线,对地没有电压,故设备金属外壳接在PE线上安全、可靠。因此,TN-S系统可作为智能建筑的电气接线系统。在智能建筑里,单相用电设备较多,单相负荷比重较大,三相负荷通常是不平衡的,因此在中性线N中带有随机电流。另外,由于大量采用荧光灯照明,其所产生的三次谐波叠加在N线上,加大了N线上的电流量,如果将N线接到设备外壳上,会造成电击或火灾事故;如果在TN-S系统中将N线与PE线连在一起再接到设备外壳上,那么危险更大,凡是接到PE线上的设备,外壳均带电;会增加电击事故的范围;如果将N线、PE线、直流接地线均接在一起除会发生上述的危险外,电子设备将会受到干扰而无法工作。因此智能建筑应设置电子设备的直流接地,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及普通建筑也应具备的防雷保护接地。此外,由于智能建筑内多设有具有防静电要求的程控交换机房、计算机房、消防及火灾报警监控室以及大量易受电磁波干扰的精密电子仪器设备,所以在智能楼宇的设计和施工中,还应考虑防静电接地和屏蔽接地的要求。

二、TN-C-S系统

TN-C-S系统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第一部分是TN-C系统,第二部分是TN-S系统,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该系统一般用在建筑物的供电由区域变电所引来的场所,进户之前采用TN-C系统,进户处做重复接地,进户后变成TN-S系统。TN-S接地系统明显提高了人及物的安全性。同时只要我们采取接地引线,各自都从接地体一点引出,及选择正确的接地电阻值使电子设备共同获得一个等电位基准点等措施,因此TN-C-S系统可以作为智能型建筑物的一种接地系统。

三、交流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N线)接地。N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能与PE线连接。在高压系统里,采用中

四、安全保护接地

性点接地方式可使接地继电保护准确动作并消除单相电弧接地过电压。中性点接地可以防止零序电压偏移,保持三相电压基本平衡,这对于低压系统很有意义,可以方便使用单相电源。

安全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即将大楼内的用电设备以及设备附近的一些金属构件,用PE线连接起来,但严禁将PE线与N线连接。

在现代建筑内,要求安全保护接地的设备非常多,有强电设备,弱电设备,以及一些非带电导电设备与构件,均必须采取安全保护接地措施。当没有做安全保护接地的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时,其外壳有可能带电。如果人体触及此电气设备的外壳就可能被电击伤或造成生命危险。我们知道:在一个并联电路中,通过每条支路的电流值与电阻的大小成反比,即,接地电阻越小,流经人体的电流越小,通常人体电阻要比接地电阻大数百倍,经过人体的电流也比流过接地体的电流小数百倍。当接地电阻极小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几乎等于零。实际上,由于接地电阻很小,接地短路电流流过时所产生的压降很小,所以设备外壳对大地的电压是不高的。人站在大地上去碰触设备的外壳时,人体所承受的电压很低,不会有危险。加装保护接地装置并且降低它的接地电阻,不仅是保障智能建筑电气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有效措施,也是保障非智能建筑内设备及人身安全的必要手段。

五、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

在现代建筑中,屏蔽及其正确接地是防止电磁干扰的最佳保护方法。可将设备外壳与PE线连接;导线的屏蔽接地要求屏蔽管路两端与PE线可靠连接;室内屏蔽也应多点与PE线可靠连接。防静电干扰也很重要。在洁净、干燥的房间内,人的走步、移动设备,各自磨擦均会产生大量静电。例如在相对湿度10~20%的环境中人的走步可以积聚3.5万伏的静电电压,如果没有良好的接地,不仅仅会产生对电子设备的干扰,甚至会将设备芯片击坏。将带静电物体或有可能产生静电的物体(非绝缘体)通过导静电体与大地构成电气回路的接地叫防静电接地。防静电接地要求在洁静干燥环境中,所有设备外壳及室内(包括地坪)设施必须均与PE线多点可靠连接。智能建筑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越小越好,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10Ω;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4Ω;独立的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应≤4Ω;独立的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4Ω;防静电接地电阻一般要求≤100Ω。

六、直流接地

在一幢智能化楼宇内,包含有大量的计算机、通讯设备和带有电脑的大楼自动化设备。在这些电子设备在进行输入信息、传输信息、转换能量、放大信号、逻辑动作及输出信息等一系列过程中都是通过微电位或微电流快速进行,且设备之间常要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工作。因此为了使其准确性高,稳定性好,除了需有一个稳定的供电电源外,还必须具备一个稳定的基准电位。可采用较大截面的绝缘铜芯线作为引线,一端直接与基准电位连接,另一端供电子设备直流接地。该引线不宜与PE线连接,严禁与N线连接。

七、防雷接地

智能化楼宇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与布线系统,如通信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以及他们相应的布线系统。这些电子设备及布线系统一般均属于耐压等级低、防干扰要求高、最怕受到雷击的部分。不管是直击、串击、反击都会使电子设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严重干扰。因此,智能化楼宇的所有功能接地,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并建立严密、完整的防雷结构。

智能建筑多属于一级负荷,应按一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设计,接闪器采用针带组合接闪器,避雷带采用25×4(mm)镀锌扁钢在屋顶组成≤10×10(m)的网格,该网格与屋面金属构件作电气连接,与大楼柱头钢筋作电气连接,引下线利用柱头中钢筋、圈梁钢筋、楼层钢筋与防雷系统连接,外墙面所有金属构件也应与防雷系统连接,柱头钢筋与接地体连接,组成具有多层屏蔽的笼形防雷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雷击损坏楼内设备,而且还能防止外来的电磁干扰。

篇6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施工,验收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unceasing enhancement,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springing up have sprung up. The city of intelligence building alarm systems is the key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weak electric engineering of successful application and operation is intelligent building the sign of successful. Therefore, ba and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the concept of weak electric engineer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lligence buil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lectricity engineering key and project management focu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elv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measures.

Keywords: intelligence building, weak electr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智能化建筑及弱电工程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A+4C”(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计算机技术(Computer)、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图像显示技术(CRT),即所谓的“A+4C”技术)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知识的全面支持。智能建筑中的弱电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级控制电压等低电压电能,有交流与直流之分,如24V直流控制电源,或应急照明灯备用电源。另一类是载有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的信息源,如电话、计算机的信息。

二、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实施重点与项目管理重点

(一)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实施重点

1.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总设计

总体设计是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关键与核心所在,设计必须保证符合弱电工程的基本规范,符合国家或地方出台的标准,满足智能化建筑的功能要求。

2.承包商的选择

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标志就是弱电工程的正常运行,因此,承包商的选择是整个施工的关键所在。施工的成功与否就在于承包商的选择。

根据弱电工程的特点和目前国内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成败的分析表明,通常由系统集成商(主承包商)或者业主对各子系统进行总体协调、管理与控制的工程运作模式较多,选择一个称职的主承包商(集成商)是工程成败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系统集成商是技术能力、工程管理、组织能力三者有机的“集成”。

3.系统维护和管理

系统维护和管理不仅是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取得成果的基本保证,并且是智能化建筑的业绩与成果、投资回报的基础。

(二)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管理重点

1.弱电工程的设备管理

弱电工程的设备管理是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的重点之一。在施工前,首先应该根绝施工合同和设计图的具体要求,确定弱电各系统间各个子系统与土建、装饰、机电设备专业之间的工程界面,其次要确定施工单位与工种承包商、产品供应商之间的工程范围,职责界面的确定,最后要进行工程界面的修改调整和再确认工作。工程界面的确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技术界面的确定,设计界面的确定及施工界面的确定,设备材料供应界面的确定。在弱电工程的的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抓好技术和施工设计,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以及过程的顺利完成,要尽量避免或减少返工,尤其在整个施工过程要严格审核上述图纸、资料,从而确保智能化建筑中弱电工程合同上的设备清单、监控点表和施工图中实际情况保持一致,也就是监控点表的每一个监控点在图纸上必须有反映,而且其设备数量、型号、规格与图纸、设备清单一致,与受控点或监测点接口匹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弱电系统在硬件设备上的完整性,并符合信息通讯接口技术参数、联动、接口界面的要求。

2.工程管理

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工程管理首先要满足工程管理的基本要求,其次还应该注意一下几点事项的管理:

2.1严格审核专业资料以及工种之间的图纸。这是因为弱电工程设计所涉及的图纸以及专业很广泛,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前做好对施工设计和弱电工程技术的审核工作。

2.2加强工序之间的检查与验收

由于弱电工程的配管、线、槽和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及调试可能是由不同的施工单位施工, 因而当每个工序或工种施工完毕, 应填写相应的施工记录; 进行单体设备安装和穿线、接线时, 应按照隐蔽工程相应的工程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进行交接验收, 并填写单体设备的测试记录, 提交较完整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 分清责任, 避免相互推诿, 确保工程质量。

三、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目前,弱电工程的施工尚无国家标准,可参照GB 50307∀ 2002#国家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和一些地方性标准执行。

(一)电气线敷设与接地系统

主要为支架安装、线槽、电线、管线、线缆(电线、电缆、光纤)敷设电源设备安装、接地系统安装施工的工艺、规范验收的标准。尤其强调电源线与信号,控制电缆分槽、分管敷设。接地系统除特殊要求外可以共用一个接地体,但弱电系统接地干线必须与强电接地干线分开。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必须一点接地。

(二)智能化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篇7

【关健词】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科技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系统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其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虽然近年来智能化行业的行为有所规范,质量有所提高,但是在本人多年的质量监管工作中,发现仍存在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 严重影响智能建筑的质量,使得工程总体建设水平不高, 工程质量不能令人满意, 智能系统的开通率、无故障运行率、节能增效的情况与预期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这不仅不能带给用户现代科技的生活便利, 还给用户造成投资建设的巨大浪费, 损坏行业的声誉, 从而制约和阻碍智能建筑的健康发展。

1 存在的问题

1.1 对智能化系统的认识不深, 重视程度不够

在许多人看来, 智能建筑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对其实质性的内容、作用并不十分清楚,认为可有可无。另外,少数工程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认为建筑智能化系统一般不会造成群死群伤,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故对其施工质量不予重视,认为好点差点无关紧要,可以大着胆子在验收记录中签字,质量控制也就形同虚设。存在着重视结构安全、轻视使用功能实现的现象。

1.2 智能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严重

目前建设单位智能专业人员缺乏,在项目立项报批时,建设目的仍不明确, 提不出具体的功能需求及标准,定位不清,对功能的合理配置等方面缺乏规划设想。设计、图审机构缺乏建筑与智能化设计的复合型人才,部分图纸质量低劣,设计不到位,设计深度不够,图审走过场,设计图纸无法指导施工。施工单位缺乏建筑与智能化施工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总承包单位,绝大部分工程没有配备智能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目前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中分建筑专业和安装专业,智能监理工作基本由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承担,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队伍中大多为给排水、暖通专业或强电专业,智能弱电专业人员可谓凤毛麟角。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且愈来愈专业化,现有的专业配置已无法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因此,培养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智能专业监理队伍迫在眉睫。政府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由于未配备这一专业的监管人员,对建设、施工、监理、检测机构有失监管,尤其对检测机构,几乎处于空白。

1.3 功能需求不明确, 立项审批把关不严

除消防报警系统以外,其他智能化系统未能与建筑、结构、水、电、暖通同步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未经规划、建设等部门的评审;施工图未经图审机构审查。图纸滞后现象普遍存在, 有的工程主体结构已验收合格, 智能化设计尚未完成,或者边设计边施工,更严重的是无图施工。 严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 施工依据的合法性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施工质量的控制。

由于智能化施工图的严重滞后,涉及监测与控制节能的相关要求也就不能及时明确,使得节能设计专篇中这部分内容缺失,直接影响节能工程的实施与验收。

1.4 市场秩序较为混乱, 行为不够规范

目前建筑市场上仍有少数无资质的企业扰乱市场秩序,造成恶性竞争,既影响正规企业获得合理利润,又直接影响行业的良性发展和技术进步。不进行招投标的情况较为突出,如电话、电视系统,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存在不经过招投标承揽业务的现象。

智能建筑工程即使进行了招标,由于系统繁多,专业分包单位多,肢解发包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一个系统主干部分由一家单位施工,分支及末端由另一家单位施工,其中的衔接配合脱节, 缺乏系统的完整性,并给协调、管理增加了难度。市场的无序竞争,行为的不规范,造成的最终结果是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低劣,某些功能无法实现,智能建筑不“智能”,成为一个昂贵的摆设。

1.5 总承包、监理对施工质量把关不严

由于目前智能建筑分包工程大多数未纳入总承包管理,加上总包单位无智能方面的管理力量,不愿介入管理,对智能建筑分包工程的质量几乎不闻不问,各专业工种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和统一部署,各自为政,甚至相互阻碍、推诿扯皮;由于无智能专业监理,智能工程的质量监管几乎处于真空状态,完全靠专业分包单位的自律, 从监管制度上即存在严重漏洞, 其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本人在历次优质工程的检查中发现,有的工程土建、水、电、暖通都精心施工, 但由于智能化工程未实施统一管理,观感质量明显差,存在桥架、管路安装不平直、无支架、不接地,线缆敷设混乱,接线不规范等严重缺陷,甚至某些功能无法正常运行。直接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影响企业的信誉。

1.6 规范滞后不完善, 可操作性较差, 验收流于形式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一系列规范、标准相继出台,对规范行业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规范、标准的更新速度与技术发展速度未能保持一致,标准滞后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某些条款可操作性较差,使得规范的贯彻落实程度大打折扣,第三方检测大多数工程未能执行。又由于智能建筑的设备较精密昂贵, 一般在土建、水、电、暖各专业基本完成后才安装,调试工作相对滞后, 加上较长时间的试运行, 才进行系统检测。这势必延长建设周期,而建设单位往往急于投入使用,将智能建筑部分子系统甩项,致使部分工程智能系统未完工、未调试检测即举行了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另外, 验收组成员中往往缺乏智能专业人才,无法发现、提出问题。电视、电话、网络等系统涉及不同的运营商,他们相对独立,各自为政,其设计、施工、验收基本游离于整个工程管理体系之外。

1.7 维护管理跟不上, 影响智能化系统正常运行

据统计,在已建成的智能建筑中,建筑智能化系统没有发挥正常作用的约有三分之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系统交付使用后,维护管理跟不上。在一些智能建筑工程中,智能化系统竣工投入正常运行后移交物业公司,由于物业公司技术力量薄弱,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加上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复杂与高新,系统运行维护困难,有故障不会排除,不懂得调整优化运行模式以实现节能等控制功能。还有个别项目干脆将智能化自动控制改为手动控制,使智能化系统发挥不了作用,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建筑智能化产品、技术飞速发展,工程管理却跟不上的尴尬局面。因此,解决管理层面上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2 解决对策

2.1 提高认识, 加强行业引导和监管

智能建筑的定义为: 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 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1] 。通俗地讲, 就是通过IT技术和智能材料的应用,设法让建筑物具备一定的“智商”, 能像人一样“感知”建筑物内外环境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行动”[2] 。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智能建设规模、投资在不断增长,比重增加,一些具有高水准的智能建筑如奥运场馆、世博工程不断涌现,展现给人们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现代化的生活体验。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信息交互性、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1996年发展至今,建筑智能化已融入我们的生活, 与我们息息相关。人们的认知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以前看似高端的需求将变为常态需求,智能化技术将逐渐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事物,人们会像对普通的水、电安装工程一样来审视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若仍停留在目前的水平,则相关的质量投诉会不断增加。行业各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这一发展变化,未雨绸缪,重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建筑节能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正逐步得到贯彻落实。要使建筑设备节能运行, 除选用节能高效的设备外,还需通过对建筑设备的调节控制,使其达到最佳运行状态来实现,并通过对其用能情况的精确记录、分析,制定科学的能效管理策略。上述这些,需要运用BA 和系统集成技术,而BA 与系统集成属智能建筑的两个子分部,故建筑智能化技术是建筑节能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技术,建筑智能化的正常运行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技术保障。因此需要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的领导予以关注,以战略的高度来重新认识建筑智能化系统所起的作用,让建设、设计、总包、监理都来重视这块工作,重视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使其真正运行起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促进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引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上有所作为。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让业主、设计、施工、监理了解熟悉建筑智能化产品的种类、功能、作用及安装调试技术,普及智能的相关知识,提高人们的认知程度。

2.2 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智能建筑是高科技的产物,智能建筑学科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汇,有几十个子系统,涉及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控制、建筑设备及建筑结构等多门学科, 科技含量高,必须要由专业人才来实施才能确保其质量。目前部分高校已开设建筑智能化相关专业并培养了部分毕业生,加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智能建筑技术培训班,人才缺乏的情况将逐步得到改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物业等各有关单位应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岗位,提高相应的薪资待遇, 吸引高素质人才到这一行业中来。目前已设立机电工程专业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但专业划分还应细化;另外应设立智能专业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让具备智能建筑专业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人员来从事智能监理工作。或让目前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接受系统的建筑智能化理论和工程管理的培训,考核合格,方可承担智能化工程的监理工作。若这一设想能得以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扭转目前智能工程管理不到位的局面。

2.3 严格执行报批制度, 强化图审报批程序

由于智能建筑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汇,各专业、各系统之间相互关联,需要统筹兼顾,协调配合。因此,建筑设计必须与智能化设计总体规划协调同步。各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报批建设项目的把关,在建设项目立项申报时,建设单位应在立项报告中明确拟建项目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内容,立项报告获批准后,方可委托设计;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的评审中,应将建筑智能化的内容纳入评审范围,不应忽视;施工图设计文件应经施工图审查机构的审查,合格后方可实施。力求智能化系统与建筑、结构、水、电、暖同步设计,同步审批。使智能化设计质量通过制度、程序上得到控制。若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设计变更,则应由原设计单位重新出图并由建设单位重新报审,同意后方可实施。

2.4 规范市场行为

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凡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需招标的项目,均应采取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方式进行招投标,在引进竞争机制,打破垄断方面做一些工作,努力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设计、施工的发包必须考虑系统的完整性,不得肢解发包,对违规行为应严肃处理。只有先规范市场行为,质量行为才能得到有效规范。建设、监理应加强对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查。

2.5 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建设单位应加强协调,明确总分包关系。智能等专业分包工程应纳入总包管理,签署总分包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总包单位应对整个单位工程质量负责,分包单位对分包合同范围内的工程质量负责,总包对分包应实施有效的管理。总包、分包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配备强有力的项目管理班子,配备具有智能专业建造师上岗资格的项目管理人员,并到岗履行检查、验收等职责。监理应加强对智能工程质量的监管,督促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作,监督检查验收程序的落实,即分包自查、总包核查、监理验收,合格并在相关验收记录中签字盖章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实现层层把关。

2.6 完善规范和标准体系, 加强监督, 使验收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第5.0.4条规定, 智能建筑作为单位工程的一个分部工程,纳入了工程质量验收体系,分部工程验收合格是单位工程判定合格的前提条件[3] 。因此,只有智能建筑工程完成安装、调试试运行和系统检测,智能建筑和其他各分部工程验收合格,才能组织单位工程的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对竣工验收条件是否具备把关,不具备条件不应申报验收。智能专业设计人员应参加竣工验收的检查,建设单位还可邀请业内专家作为验收组成员,以充实检查力量。

检测机构应客观公正,提高检测能力、检测水平,树立自己的权威性,合理收费,提高服务质量。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对智能系统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施工图的报批审查情况,变更认可情况,施工、监理人员的到岗履责情况,工程实体质量及资料,竣工验收等内容进行监督;加强对检测机构的行为监督;加大处罚力度,对违规行为应及时予以制止,并责令改正。标准、规范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修订和补充,地方政府也可以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订地方标准, 完善规范体系,提高可操作性。改进评优办法,建议将智能化系统的运行检测结果作为评优的前置条件之一。加强优质工程评审中智能化内容的检查,智能化工程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评优。

2.7 加强物业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物业公司的人才引进,培养一支熟悉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系统运行维护队伍;制定系统操作规程、操作员责任界面、交接班制度等;推行持证上岗制度; 做好系统的故障维修和预防性维护,使系统设备的运行保持正常水平。

3 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需要在提高认识、人才培养、优化设计、规范市场、加强施工过程控制、提高运行维护水平等方面下功夫,需要行业内外共同努力,多管齐下, 促进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使之在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温伯银,赵济安,邵民杰,等. 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篇8

【关键词】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智能化应用;存在问题

前言:

随着时代的l展变化,建筑工程数量得以不断增加。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相对陈旧的工程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相应的管理方法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提高竞争力的必要途径,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而且它的发展关乎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的解决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相应的管理水平,使之实现智能化的应用,就成为了业内人士重点探索的方向。

1.存在问题

1.1 在合同规范方面

工程项目的承包和实施,都要有相应的合同进行支持,它是进行合理社工和保证双方最大利益的重要依据。但是,合同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相应的有成本合同和总价合同等,要想一个工程项目被具体的实施,建设企业要分别同施工,设计和监理企业进行合同的签署,在这样的交易过程中,建设企业与施工企业之间常常产生合同的纠纷,缺少相应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施工企业为了接下订单通常是盲目的签署合同,使得在施工的过程中,无法按照合同的要求进行全部义务的履行,从而扰乱了建设企业的相应制度规范,造成建筑工程市场的混乱,更为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施工的进程,导致经济利益的损失。这就是建设企业在合同方面的意识过于淡薄,没有相应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1.2 在监管工作方面

监管企业的工作就是根据建设企业的需求对整个工程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从相应的施工流程到质量保证,从工期,工序和材料文件等方面都要进行具体的管理。但是,在具体的工程实施过程中,却常常因为监管不善而导致问题的发生,例如,工程质量低下,无法按时完工等。这些问题的发生是由于监管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专业技能和对应的工作态度等的缺乏而引起的,为工程的顺利实施造成一定的影响。

1.3 在安全意识方面

一切施工任务的执行,都应该在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这是工程建设中的首要问题,也是最不可忽视的问题。在相应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设计企业的设计存在一定问题,导致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危险无法进行及时的避免,从而很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或者是监管部门在进行工程监管的过程中,由于工作的疏忽,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危险因素的存在,从而会造成安全问题的发生。也就是说,工程在施工中的安全问题遍布于整个施工环节中,只有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进行有效的防控,从而才能保证工程顺利安全的进行实施。

2.智能化管理方法的应用

2.1 明确工作目标

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针对上文提到的诸多问题,要想促进企业发展,就需要加强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应用。首先,应该先明确智能化管理应用的目标,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为社会提供较为舒适,快捷和安全的服务,与此同时,建立较为完善和科学的管理机制,从而可以进最大可能的降低相应的人工成本。这也是建筑智能化的建设目标。这样的发展方向是借助了时代的优势,着力发展相应的建筑信息管理,这也是符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促进经济较好较快增长的重要渠道。因此,要先建筑管理智能化,就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对智能化管理实施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从而实现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2.2 建立管理制度

在建筑行业中,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管理存在着彼此依存的关系,也就是说,将工程的智能化进行加强,就能够保证相应的工程质量进行提升,促进其他工作的正常实施。但是,相应的工程智能化管理中包含了较多的内容,例如在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要进行施工设计,这样的过程在相应的智能化管理中,就需要着重保证设计质量,要在智能化的管理中进行具体施工,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工程竣工之后,还要对相应的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保证售后处理,便于提供相应的依据和数据证明。

2.3 实施现场管理

在智能化管理中实施智能化的管理制度,能够对施工中的人员行为进行具体的规范和明确,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因此,要想实现建筑工程的智能化管理,首先应该从施工场地进行着手,促进各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加强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意识,将管理工作切实执行,从而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能够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员,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坚强各部门的监管工作,提高工程的实施质量。与此同时,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素质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和思想意识,增进管理的具体实施。并且要注意施工的顺序,要严格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实施,以保证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收工之后的质量问题。推进智能化管理工作的实施,还要对施工中的进程进行控制,发挥计算机的监管水平和计算能力,从而促进管理的实施,加强工程的质量,保证过程的安全。

2.4 统一管理信息

建筑工程的具体实施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相对于企业的,相对于工程的等等,它们的存在对于施工的进行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智能化的建筑管理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控制和管理,要对不同阶段产生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管理,使其形成独立的体系,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帮助信息进行完善。从而促进施工的正常进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结语: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管理的实施,提高工程的质量,就应该在实际的践行中应用智能化的管理方法,明确相应的目标,在实际的操作过程进行切实的管理,对档案信息等进行规划。从而有效的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促进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漪. 浅析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分析[J]. 电子测试,2013,13:103-104.

篇9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 engineering is promoted.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in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 engineering.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Keywords】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 project; integrate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2;F426.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54-02

1 项目集成管理应用于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 必要性

智能化的建筑工程荼厥羌成化和一体化的,工程中的各个项目相互关联,任何项目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项目。如工程造价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工程效益,也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与进度。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就要求管理决策者科学衡量工程的进度、成本、质量等指标。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在于满足用户需求,其本质就是协调好各个工程项目,使它们的呈现保持均衡状态[1]。因此,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项目集成管理应涵盖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满意度、安全、效益等全要素。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项目集成管理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现代工程项目各要素间的密切关联程度不断深化,所以,分析研究项目集成管理时应综合评估各个要素以及实施管理各项内容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整体性、系统性的管理思路就显得很重要。

1.2 可行性

①建筑项目的共性。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依托建筑主体,在其内部构建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通信自动化系统(CA)、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三大系统,这些系统优化整合了结构、服务与管理,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且实现了最低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可以说是集节能环保、高效、优质于一体。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应用项目集成管理是基于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管理结构的思路,同时建设工程是为了满足业主的要求,不同的建设项目要以满足设计功能为条件,优化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等指标。所以项目集成管理在协调工程项目进度、质量、环境、各参与方满意等目标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②理论与物质基础。第一,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项目管理理论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在其集成管理体系中融合了多种理论与模型,逐渐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都将为建设工程项目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因此应减少对细小环节的投入,减少相应的工作量。这就要求必须协调、统一各个项目,集成化管理各个项目。第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之间是是“协作、共赢”的关系,这就要求各参与方就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沟通,一致协商,以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目标为主线,相互配合,进而实现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集成管理目标,同时也使各参与方达到最大化利益。第三,信息的共享与流通是实施建设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的重要因素,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软件工程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夯实了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的技术支持,提高了集成管理的有效性。此外,计算机集成系统的快速发展,也为实施建设项目集成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工具。

2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集成管理体系设计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集成组织是由设计方、决策方、承包商、管理方、咨询方、建设施工方、运营维护方等多方组成的联合交叉组织。各个参与主体应充分发挥本领域的优势,统一各异构数据和工作模块,逐步形成标准化的同构数据,建立中央数据库,实现项目管理中标准、快速的诊断和决策。以此来强化各参与方在各个阶段的交流与沟通,提高统一性,实现预期的项目目标,同时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节约成本。下面具体分析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项目集成管理模型及要点。

2.1 项目集成管理模型

项目是一次性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组成了项目的生命周期。近年来,项目生命周期的发展和完善为项目管理的持续性及系统性提供了保障,全生命周期理念应运而生,推进了项目管理方法及模式的发展,夯实了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结合系统工程结构决定其功能的原理,系统化的项目集成管理必须实现非静态控制及灵活管理的组织形式。实现项目集成管理还要依托网状虚拟组织机构和集成化信息系统,实现与专业领域的快速融合,满足项目管理的特点和信息技术发展需求。网状的项目组织结构以合同体系的建立为基础,集成信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项目组织是有效控制信息的主体,确保了项目信息流的正确性与一致性。同时,协同外部资源,以结构成本和机动性优势顺利完成项目任务。此项目集成管理组织形式有效性较高且应用范围广泛,服务于整个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详见图1。

2.2 项目集成管理的实施要点

项目集成管理实施的重点以项目进行到不同阶段形成的整个过程为主,并在细分项目阶段各个过程中全面计划和整合人力资源、风险因素、信息等管理目标要素来整体优化项目。不同的组织、资源、信息及人力主导着项目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周期性几乎是相同的,论文基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管理特点和项目生命周期延伸,将其项目生命周期划分为以下5个阶段:

①决策阶段,该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项目的前期工作,如项目的设计及构想、项目的具体审核流程等;在该阶段,要注意具体的项目情况,结合工程项目明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标准,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同时要严格项目的审核流程和标准,提高工程项目的可操作性。

②设计阶段,该阶段主要是根据业主的要求来系统设计项目,一般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设计等内容,同时也涵盖了设备招投标、设计联络、设备调研、工厂监选等工作内容。在该阶段要注意设计方案的规范性与标准性,结合业主要求,需要细化的地方一定要细化,方便日后的施工作业顺利进行。

③计划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有编制合理、完善的项目施工组织计划及方案。通常将其归入施工阶段,由于施工计划在整个智能化系统项目集成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将其独立出来。

④施工阶段,此阶段就是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组织计划实施建设具体项目的阶段,其是整个工程项目的中间阶段和关键环节,包括设备安装、系统组成、单体调试、系统联调、试运行等内容。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核心环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统筹与协调,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等体系,有力支持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同时,衔接好各个施工工序,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和标准。

⑤运营维护阶段,此阶段是指智能化工程项目从开始使用到拆除的整个过程,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项目正常使用的维护、扩建和改建等。工程项目主要是服务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要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扩建和改建工程,尤其是要结合先进的技术优化工程项目的功能。

篇10

【关键词】建筑;电气;智能化工程;安全;质量问题

建筑电气和建筑智能化工程是现代建筑重要组成部分,安全及技术方面的要求较高。上述两项工程直接影响到了建筑施工的功能和安全性,如果其整体质量发生问题,则会危及到建筑使用寿命;如果施工过程中忽视安全管理,则同样会导致安全生产事故。近年来,我国电气及智能化工程系统失灵、火灾及设备损坏现象、施工中的触电、火灾及高处坠落等事故时有发生,必须要妥善处理好电气及智能化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问题,防止今后出现类似事故。同时,一些建筑承包单位不顾及工程质量,重基础和主体、轻安装和配套,难以解决电气和智能化工程低劣质量情况和改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状况。工程的质量影响着建筑和使用者的安全,而安全管理又影响着施工人员的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因此,消除工程安全及质量事故还应提高施工现场和施工人员的管理水平。

1.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工程安全和质量问题

1.1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1.1.1安全责任落实方面的问题

事实证明,凡是安全事故大多都与安全责任制没有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没有贯彻落实、安全培训不及时、安全检查不彻底有关。而在此基础上,安全技术交底是指导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必要程序,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安全技术交底往往是流于形式,照本宣科,并未根据每项工程的实际情况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交底和培训,这就导致了施工人员对施工中的安全控制要素不明确,处理现场意外情况的能力不足或方法错误,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1.1.2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往往疏于对现场的管控,加之施工人员放松对施工安全相关制度标准的执行,造成麻痹,有的在施工中甚至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特别是在智能化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往往认为这个是“弱电”施工,认为不会发生事故,从而放松了对安全的要求,这也为工程安全事故埋下了祸根。

1.2施工质量方面的问题

1.2.1管路敷设及线缆布放方面

管路敷设过程中,有些施工人员工作懒惰,不熟悉或不遵循相关规范执行。常会出现多层管路重叠、管口渗水漏水、弯曲处管线开裂或压扁等现象;管路接入配电箱后,箱内管口露出过长、管口长短不一或没有安装护口;螺纹连接处于中间接线盒没有合理焊接;管路敷设距离与配电箱开孔距离不统一而导致的错位现象也十分普遍。线缆布放过程中,多条导线接入一个接线端时,不使用压铜接线端子或按标准进行导线的合并绕线和锡封和绝缘防潮处理,而直接与插座、开关、配电箱接线端连接,导致端子上有多根导线;导线的火线、零线和接地线色标混淆;布放导线时金属管口的毛刺没有处理;管路中的导线存在接头;智能化工程的导线与BNC头没有焊接;线缆没有编号。

1.2.2箱体及箱体内设备安装方面

箱体(配电箱、智能箱、设备箱)最主要的问题是箱体安装标高和嵌入墙体的深度不满足规范,造成箱置和深度不统一,影响美观和盖板安装;安装时保护不够,引起箱体变形;有时未有效清理好配电箱中的垃圾和进行防腐处理,造成管路堵塞或严重损坏箱体。外挂箱体和墙面不够紧密、安装不牢固;箱体内没有回路编号,导致布线排列混乱。在设备与导线连接时,经常存在导线与设备连接不牢固导致短路、导线相序或顺序接错导致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或烧毁设备、箱体内未设置特定接地螺栓而无法实现有效接地的情况。在进行调试时,未全面检查各个环节便开始盲目送电,导致设备烧毁或火灾及触电事故。

1.2.3防雷接地方面

防雷系统实际安装时主要会存在避雷网焊接、钢质避雷针安装不符合要求;防雷引下线、接地母线焊接不符合要求;接地极安装不符合要求;等电位连接不到位、接地电阻超标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和使用者的安全。特别是在智能化工程中,等电位连接不到位已经成为机房及前端设备烧毁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接地极钉入地下时,由于交底不准确,损坏地下管线也是很重要的安全质量问题。

1.2.4前后端设备安装方面

这类问题主要体现在前、后端设备安装的不美观、不整齐、不牢固。如安装插座面板和开关时不够平整,同类面板高度不一致、线序错误;灯具、监控摄像机、传感器等安装不牢固、标高不一致、角度不正确;设备附件及螺栓不齐全;机柜内设备陈列不整齐、固定不牢靠;户外设备无防水措施等,这些问题除了会影响工程形象外,在运行中还会影响使用功能或者引发设备损毁和安全事故。

2.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工程安全及质量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加强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管理

2.1.1落实安全责任度,严格遵守安全工作程序

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建筑工程施工中,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落实各施工岗位的安全责任是安全工作的前提,在全面贯彻质量和环境保护体系基础上,要重视置业安全健康体系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必须履行正常的安全工作程序,强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隐患,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必须贯彻安全生产的奖惩制度,实行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2.1.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升人员安全意识和能力

必须坚持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根据国家安监和相关部门的要求,严格实行三级教育和班前班后安全会议相结合,必须坚持特殊岗位的持证上岗制度,通过严格的教育培训和考核,提升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危险条件下的处置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

2.1.3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会影响到建筑电气和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必须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责任意识。这就要求必须要不断地、循序渐进的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相关技术的培训,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工程施工时,质量检查需依据质量检验、操作规范和验收标准进行,严格控制和预防对电气工程质量有影响的各个环节。管理人员需将质量管理归于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内,加强现场检查,制定好责任制度、检验方法和汇报、讲评、奖惩制度。

2.2加强施工技术和工艺的管理

2.2.1管路敷设和线缆布放

管路敷设时,厚壁镀锌钢管必须在焊接时增加套管,并保证焊缝的密实度和饱满度,焊口要进行防腐处理;薄壁钢管必须保证锁扣连接牢固;穿线前要对管口进行临时封堵,防止杂物和水汽入内而堵塞管路或使电线绝缘层发生老化;安装线缆桥架时应当保证连接固定牢固,并在桥架连接处安装接地跨接线。进行线缆敷设前要清理打磨掉管线、桥架的毛刺,多股线缆必须保持平行,不得缠绕;在施工中一旦发现线缆绝缘层破损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多股导线安装在同一接线端时,要使用压铜接线端子,并使用与导线颜色相同的绝缘胶布或热缩套管进行包扎。施工人员要分清导线的色标并防止线序连接错误。在建筑智能化工程中,视频线连接BNC头时必须进行焊接;绝对禁止将设备自带的接线端子废弃而进行线缆直连;线缆编号必须清晰准确,绑扎整齐。

2.2.2箱体及箱内设备安装

箱体安装前必须确定标高和坐标等数据,潜入墙体的箱体必须采取支撑保护措施,防止变形;管线埋进箱体时必须进行护口处理;箱体内设备应安装整齐,位置合理,固定牢靠,方便线缆连接和拆卸维修;开关回路等应做明显标识,特别是建筑智能化施工中,线缆必须进行准确编号;箱体内线缆要绑扎整齐;保证连接正确、牢固。施工完毕后,必须经过检验合格方可送电。

2.2.3防雷接地

防雷接地施工中,防雷网、避雷针、防雷引下线、均压环、接地母线、接地极避雷带等需要焊接处必须焊接饱满,将残渣清理干净,饱满等缺陷。防雷网上的焊接处要进行防锈处理。在直接利用丝扣或对焊的主钢筋作防雷引下线时应在碰焊处按规定补一搭接圆钢。设备和电源的接地装置必须进行等电位连接。在进行接地极施工时,钉入接地极前必须掌握地下管线情况,不得盲目施工,这一点尤其在建筑智能化施工中尤为重要,在户外监控杆防雷接地施工时,与户外管线碰头的可能性非常大,尤其是电力和燃气管线,一旦损坏很可能酿成安全事故,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2.2.4前后端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前必须严格检查外观,详细阅读安装说明书。设备需要在墙体、棚顶、地面固定的,安装前应该进放线,保证同一区域同类设备的安装位置、高度相对一致,已达到美观效果。如在建筑物走廊中,灯具要成为一条直纵向线,地下停车库中,监控摄像机的高度要一致等;设备安装要牢固,保证安全及方向准确;户外设备必须保证防水功能良好;机柜内的设备陈列应当整齐,固定牢靠,间距应满足设备散热和检修要求。设备安装后应当先进行复查检验,确认线路连接正确后方可通电。

2.3做好工程检验管理

工程检验能够保障建筑电气和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检验人员应当每日巡回检验,以拉网式的方式不定期检查工程关键工序和重点部位。发现问题后及时整改,确保质量管理贯穿于建筑电气和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全过程。严格把握好工程验收关,并将管路预埋、线缆连接等隐蔽工程及箱体、设备安装等形象工程作为重要的验收项目。

3.结语

建筑电气及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是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不仅和技术人员专业水平有联系,而且和建筑工程组织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建筑电气和建筑智能化工程安全质量问题中,施工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管路敷设和线缆布放、箱体及内部设备安装、防雷接地、前后端设备安装方面的问题最为常见。应当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严控安全及施工技术管理,并做好工程检验管理。加强建筑电气及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力度,能够杜绝减少施工时出现的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提高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工程的安全和整体质量,为业主提供优质工程。 [科]

【参考文献】

[1]巫利雄.探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相关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18-21.

[2]高延波,蔡栋栋,年玉桂,王永超.浅析建筑电气工程安全及质量问题[J].华人时刊(中外教育),2011(11):23-26.

篇11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给排水工程;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TL3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三大系统之一,给排水设备是一种很重要的建筑设备,智能化建筑对给排水系统的运行可靠性要求很高,近年来“智能大厦”一词风行全国各大城市,究竟给排水工程与“智能大厦”有何关连?设计中又将如何配合?这是许多设计人员想要探究的问题。文章试图从“提出问题的角度对此做了初步论述,以便进一步展开、深化。

1.与之有关联的给排水工程

1.1 以下给排水工程应接入“智能大厦”的建筑智能化系统

①生活水系统 ②水泵的编号、状态(工作、备用、故障);系统的压力;水池及水箱的水位; 变频调速泵的频率、工作压力;③系统的简图及主阀状态;④各用户水表的读数。

1.2 热水系统

热水系统中水源的利用可采用水源热泵、地源热泵、太阳能技术。在采用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技术时,不得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和浪费。如利用地下地温地源自动供暖制冷系统,就是以表层地下水为载体,将这些地温热源传输到水源热泵中进行相关的能量转换。太阳能热水器的循环可以采用强迫式、自然式和直流式太阳能热水器这三种。太阳能热水器应设有温控装置,并且应该合理设定热水的温度。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能再利用与节水技术二者应该相互结合,达到最好效果。

1.3 循环冷却水系统

水泵将冷却水打进设备,带走空调主机冷凝器内冷媒散发的热量,这部分较热的水流入冷却水塔,通过和空气直接接触,并蒸发掉一部分水,使得剩下的水温大大下降,一般可以达到当时空气的湿球温度,然后这些冷却过的水重新流回水泵,循环使用。建筑智能化系统对该过程的①循环水系统 ②水泵的编号、状态(工作、备用、故障);系统的压力;水量及水温; ③系统的简图及主阀状态;④各设备的运行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统一调配。

1.4 消防水系统

将消防泵的编号、状态,所有报警讯号以及联动控制全部接入FA系统。《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规定生活饮用水箱应专门设置,与其它用水的水箱分开。因此,应单独设置消防用水水箱,并且要配备专用的补水泵,补水泵应从消防水池中取水。为了避免消防水箱中的水因长期没用而造成水质恶化,可以在消防水箱上另设一个出水管供道路用水或住宅绿化使用。

1.5 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的布置应全面规划,尽量做到:①排水沟道要处于控制面积的最低处,以求尽量自流排水。②根据地形应将排水地区划分为高、中、低等片,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排为主,抽排为辅。③排水干沟的出口应选择在容泄区水位较低和河床比较稳定的地方。④下级排水沟道的布置要为上级沟道排水创造良好的条件,干沟要尽可能布置成直线。此外,排水沟布置要避开土质差的地带,以节省工程费用并使排水安全及时。

2.设计的程序与配合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与通常讲的民用建筑工程在设计的程序与和阶段上都有较大的不同。一般应按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深化设计等3个环节,依次展开。

2.1 需求分析

用户需求分析是整个项目的基础。同样是智能化系统,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功能、投入建筑的资金、业主的不同表现等,最后反映在耗资规模上的差别也很大。一般来说,大型的公共建筑物,如酒店、写字楼等,要综合考虑各个用户的需求,特别要重视招商自身的需要,应该要具备较齐全的功能。而比较单一的建筑,如邮政、银行、出版等,则多有所侧重。此阶段的工作要注意把握好使用功能与实际需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切忌脱离实际提高标准。

2.2 系统设计

这要由相应专业设计人员来完成,给排水设计人员只是按常规的设计工序管理进行专业间配合。若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上述设计是同步进行的,系统设计则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去完成。目前智能化建筑工程比主体工程滞后较为多见,导致一些工程的局部不尽如人意,这虽然是难免的,但这样的事例当然少一些为好。

2.3 深化设计

与主体工程的设计不同,施工深化设计是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的。智能化建筑工程涉及通讯、广电、公安、环保等领域,直抵发展最迅猛的高科技领域前沿。一些工作的主导专业已是一种相当模糊的概念。在这些地方,许多相关的专业公司比之寻常按传统模式组建的设计院,与科技市场的联系更密切,因而在人员、最新技术和信息的拥有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建筑智能化系统从属于主体工程,须与主体工程的形象、性能协调一致,所以系统集成商应在该工程的原设计单位的指导下进行操作,该设计单位对整个工程负责。

上述三个环节中,给排水工程设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在第一和第二个环节。给排水设计人员应对给排水工程中的信息采集点、联动控制点的设置及其硬件的选用和安装负责。

智能化系统另一个重要的组成是结构化布线,它承载着语音、数据、视频传输的重要任务。这可以说是智能大厦的唯一共同之处。但结构化布线并不受给排水工程所制约,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人员不用考虑过多。

3.建筑智能化对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与给排水工程有关的地方并不是很多,但对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而言,我们有没有可能利用建筑智能化系统本身已具备的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来推进一些新的工程目标、亦或用一些新的技术方法来实现传统的工程目标?举例如下:

3.1 通过程序控制管理蓄水的进水和出水

①进水

传统的方式是用浮球阀来控制,当池内水满时会自动关闭进水。但这类方式有阻力大、动作频繁、易磨损、漏水量也大等弊病,造成频繁的维修,使用户不堪其苦。

在大厦内已有BA系统的条件下,利用电动阀门和池内的液位装置来取代传统的浮球阀,实现程序控制是合理而简单易行的。

②水池出水

同理,也可通过程序控制来管理水池出水。生活和消防水池通常合并设置,为了保证消防水量在平时不被动用,常采用抬高生活泵吸水管的方法,但此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死水区域水质易变坏;低水位时吸水喇叭口附近形成漩涡从而带入空气,导致水泵工作不稳定;此外,在泵房的竖向布置上也会产生一些麻烦。若通过程序控制来管理,使池内水位降到某一定值时生活泵自动停止,以上弊端即可根除。

3.2 给排水工程的目标

①优化变频调速供水装置的工作

作为一项节能技术产品,恒压变频调速供水装置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其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靠近水泵的压水管处,导致装置实际取得的节能数量远远低于节能的理论值。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种方式是开发、研制新一代变压变量变频调速供水装置,使水泵的工况点贴近该给水系统的管路特性曲线运行;另一种较简单的方式便是将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挪至该给水系统的最不利点,这样做系统虽则是恒压运行,实际上已扣减在非额定流量条件厂虚拟的水头损失,对水泵而言己实际变压变量供水,从而使节能效果向理论值大大靠近了一步。

②自动收费管理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已有好多自动收费管理的软件,我们没有理由使水费的管理置于自动收费管理之外。目前,我国如宁波水表厂已经研制出一种名为LXWJ-16流量的集中检测仪,可以完成远程计量。但由于微机在线动态测量和对物理过程进行监控以及图像、语音处理等,都只能识别和处理数字量。因此,上述模拟量必须经过A-D转换才能实现被控对象与CPU之间的信息交换。此外,在我们所讨论的特定环境,还必须能通过信息插座,结构化布线系统将信息传输到计算机,因此,这方面还有些工作要做。

4.结束语

加快“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建设,特别是“给排水系统”的智能化还十分滞后。然而不管是在耗资巨大的高档建筑,还是在事关国计民生的公共基础设施中(地铁,隧道工矿等),一方面是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体现建筑层次,品味的一种标志。智能建筑工程正方兴未艾,“给排水系统”的智能程控化建设已迫在眉睫。求实创新,有机配合,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有关部门、也是给排水专业的首要职责和任务。

参考文献:

篇12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the paper explore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ost,schedule and quality control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building intelligent project. Through studying their balance mechanism to find their balance points and at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project's quality and process,the construction cos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reasonably lowered.

关键词:智能建筑;进度;质量;成本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schedule;quality;cos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050-01

1智能建筑及建筑智能化系统

1.1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办公自动化系统(0AS)、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并广泛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图象显示技术、现代太阳能利用技术及现代绿色环保技术,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方便、经济的建筑环境。因此,智能建筑的实现目标便是在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中,用科学的管理,高效的服务,实现高额的回报。

1.2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在智能建筑内,以综合布线为基本传输媒质,以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局域网,包括硬件和软件)为主要通信和控制手段,对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等所有功能系统,通过系统集成进行综合配置和综合管理,形成了一个设备和网络、硬件和软件、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有机综合于一体的综合建筑环境。

2我国智能建筑概况

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智能建筑相关技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发展速度比较快,我国已建成不少智能建筑,但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已建成的智能建筑有70%以上运行不正常,造成投资浪费现象惊人。智能建筑运行不正常,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最严重的是系统处于停运状态,造成大量智能建筑不能正常运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对智能建筑定义认识不正确,有些是设计上的原因,有些是供货商的原因,有些是施工单位的原因,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施工过程中没调节好施工成本、施工进度、施工质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为了追求工程进度,而忽略工程质量及成本;为了节约成本,采用劣质产品等一系列问题。

3智能化工程成本、质量、进度控制

3.1 进度与成本控制的相互作用机制。进度与成本控制的关系 项目的工期和成本是施工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通常情况下,工程项目工期的长短及进度安排都会影响到施工成本。就某一施工项目而言,各工序之间存在着严格承继关系,工期变化将会导致相应费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施工总成本。因此,运用网络优化的方法,压缩关键线路上一些工序的持续时间,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各子项目之间的不同工期安排也会影响施工成本的发生。那些工期比较长,又包含许多子项工程,由于对各子项工程的工期安排不同,往往会导致不同的成本结果。

3.2 进度与成本控制的协调。加快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合理缩短工期,可以控制成本,早日发挥投资效益。但是,在特定工程造价内,提前完成工程项目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盲目地缩短施工工期,加快施工进度,只能是增加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工程项目成本。因此,合理确定工期必须考虑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支出。

工期与成本的控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工程项目使用科学先进的控制技术,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得工期目标提前实现,项目提前投入使用,尽早收回投资,提前实现投资效益。这时,工期控制已转化为成本控制。

3.3 质量与成本控制的相互作用机制。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成本之间也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如果项目业主对工程质量有较高的要求,那么就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如果业主过分地减少成本,工程质量就无法保证。同时,如果工程项目的成本计划制定科学合理,使工程进展具有连续性、均衡性,有利于获得较好的工程质量。许多工程项目,如大型体育设施等,要求项目建设必须在某一特定时间完成,这类项目投资和质量成为可以选择的决策变量。有些施工企业为谋求利润而使用劣质材料,或者偷工减料,导致工程质量下降,进而由于返工停工,也会加大施工成本。

工程质量与成本变化的关系:到达预定目标成本后,工程质量水平已接近目标质量,工程不应再追加过多的成本;到达预定目标成本后,工程质量水平远未达到,要保证工程质量,就必须增加成本;成本与质量成线性关系,增加一定的成本,就能达到一定的质量。

3.4 质量与成本控制的协调。根据工程项目成本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在确定其中一个目标值时,都会对另一个目标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质量与成本目标进行协调。协调的目的是为了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做到目标系统最优。协调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高所有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职工的质量教育、造价管理、施工管理及业务技能的培训,树立质量意识;二是建立责任制,把质量目标进行逐项、逐层分解,将质量目标落实到每个人头上;三是确定恰当的质量成本,不要因质量要求过剩而增加支出,也不要因为质量问题导致返工等增加工程成本。

4进度、质量与成本控制的协调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通过有效的程序和措施,在满足进度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使得工程施工成本最低。如果仅仅关注成本目标,工程管理人员往往陷在成本目标分解的各个层次上,顾及不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当发现实际成本超支时,通过盲目删除工程内容或者降低设计标准,进而导致工程的功能丧失或下降。

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的核心要素。要保证这三个要素的正常协调,必须处理好业主、施工单位、监理三方的关系。在工程实施总承包管理的情况下,业主既要为自己的工程把好质量关,又要为承建商的经济效益着想;施工单位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还要提高工程质量。工期、质量、成本控制将要达到的最终目目标就是降低工程成本和提高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变我国大部分智能建筑运行不正常现状,创建高质量、高效益的精品智能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施工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篇13

关键词:现代项目管理; 模式;建筑智能化;必要性

现代项目管理技术发展至今已比较成熟,每类项目管理具有共性,但也有其固有的特点,建筑智能化项目也不例外。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具有传统建筑电气工程的特点,又具有现代控制工程和信息化工程的特点。首先,智能化项目是建筑项目主体工程的一个分项,从进度安排上要求配合主体工程的进度要求;其次,智能化系统依附于建筑体内,与建筑的其它系统具有相关性,需要配合其它工程项目,同时需要其它工程的配合,是配合要求较高的项目,必须进行广泛的沟通和协调;再次,建筑智能化属于高科技领域的产物,其综合性强,系统结构和功能复杂,其科技内涵涉及的领域包括计算机学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声光学、系统集成理论等不同的学科,具有高科技特征和目标复杂的特征。因此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专门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政府主管部门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用经济性政策和服务、协调等手段引导和规范项目参与主体的行为,使建筑业市场运行和工程项目管理有章可循,使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业主应与设计方加强沟通,从工程项目的功能定位开始,到各子系统的技术定位,设备的性能选择、设备及工程费用的控制,使项目的总体功能,总方案设计、各子系统的设计更加合理优化、节约投资。应从设计开始,工程的每一子系统的配制都考虑到全系统的集成和信息互通,实行统一管理分步实施,使各子系统形成统一的整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避免各子系统自成体系或重复设置。

承包商从施工开始就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工程管理,制定整体实施计划和各系统实施计划,充分考虑各系统间的交叉作业,协调配合,使工程施工安排科学、合理,避免不必要的施工冲突或造成大量返工,节约了人力、物力,同时也对工程进度、成本和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

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是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整个建设过程划分为需求定位、深化设计、施工管理、工程验收、培训及运行维护等共五个关键阶段。从以上五个阶段可以看到,哪一个阶段和环节都会影响智能化工程的结果。分析以上问题,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智能化系统涉及技术复杂多样且日新月异,智能化工程协调配合关系复杂,参与工程建设的哪一方都不能全面把握。但进一步分析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二是标准和规范的缺位,市场管理处于无序状态;三是缺乏一套切实可行的工程管理模式。前两方面,目前已经得到极大改善,建设单位对智能化工程的定位越来越符合实际情况。建设部陆续颁布了相应的设计标准和验收规范,建设部从2002年开始对建筑市场进行了大规模整顿,对建筑企业资质进行严格管理,市场己经开始走上健康有序的轨道。但是在工程管理方面,是一个严重薄弱的环节,还需要总结十多年来建筑智能化工程中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下文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知识,首先总结一下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常用模式,并根据实际工作总结建议采用的管理模式。

1.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模式分类

目前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并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模式,国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模式:

(l) 工程总承包模式。这种模式中,工程承包商将负责所有系统的深化设计、设备供应、管线和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系统集成和工程管理工作,最终提供整个系统的移交和验收,这种模式也称交钥匙工程模式。

(2) 工程总承包安装分包模式。这种模式中,工程承包商将负责系统的深化设计、设备供应、系统调试、系统集成和工程管理工作,最终提供整个系统的移交和验收。而其中管线、设备安装将由专业安装公司承担,这种模式有助于整个建筑工程(包括土建、其它机电设备安装)管道、线缆走向的总体合理布局,便于施工阶段的工程管理和横向协调,但增加了管线、设备安装与系统调试之间界面,在工程交接过程中需业主和监理按合同要求和安装规范加以监管和协调。

(3) 工程总包管理分包实施模式。这种模式中,总包商负责系统深化设计和项目管理,最终完成系统集成,而各子系统设备供应、施工调试由业主直接与分包商签订合同,工程实施由分包商承担,这种承包模式可有效节省项目成本,但由于关系复杂,工作界面划分、工程交接对业主和监理的工程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否则极易产生责任推委和延误工期。

(4) 全分包实施模式。这种模式中,业主将按设计院或建筑智能化承包公司的系统设计对所有智能化系统分系统分包实施(有时系统集成也作为一个子系统分包实施),业主直接与各分包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业主和监理负责对整个工程实施工程协调和管理。这种工程承包模式对业主和监理技术能力和工程管理经验提出更高要求,但可有效降低系统造价适用于系统规模相对较小的项目。

2.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模式选择

以上这几种模式各有利弊,但就效率最高、效果最好而言应是工程总承包模式,原因有几个:

智能建筑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它是建筑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融合的产物。目前发展还不成熟,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不断涌现。像全分包实施模式,业主将智能化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分包,就要求业主具备很强的智能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施工管理的经验。而目前的情况是,一般单位的业主对智能化工程缺乏较深的了解。即使是一些大单位,在组织机构上设有基建处,有一些负责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但往往这些人熟悉的只是结构、电气、水暖等建筑的常规系统,而对新兴的建筑智能化方面的知识仍有欠缺。即使某些专业技术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等某一系统比较了解,但也不可能对智能化工程涉及的楼控、安防、卫星、有线电视等系统全都熟悉。这就难免造成对智能化系统的管理力不从心;各子系统不考虑对外开放通讯协议,造成总集成的麻烦。负责的人员费了很大的心血但效果不好,巨大的投资不能收到相应的回报。这种案例屡见不鲜。有些业主能招聘到一些具有很强智能建筑方面知识和施工管理经验的员工,但这也使业主的基建班子变得很庞大,而且一旦大楼竣工,这些专业人员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因此,业主单个系统分包的这种办法要求业主方面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而这又是目前实际情况很难达到的。

如果由土建总包商来进行智能化系统的分包和管理,可以使智能化和其他专业的配合更为紧密。但同样存在着目前土建总承包商缺乏具有智能建筑方面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问题。而且,目前国内的建筑行业的模式是设计院负责设计出图,土建总承包商只负责按图施工和现场管理,这就必然与智能建筑的承包商要求具有深化设计能力的标准相冲突。因此,以目前情况看,土建总承包商尚不能达到对智能化方面的技术和施工全面管理的能力。

由智能化总承包商对整个智能化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这符合国际上专业化的趋势,由于一直从事建筑智能化方面的工作,智能化总承包商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智能建筑专业技术和管理班子,这些人在多年的工程实践中已经具备很强的智能化各子系统的技术能力和对关键问题、关键点的把握能力。并且智能化总承包商是专业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追求自身的不断发展,他们会不断跟踪新技术,力求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化总承包模式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但凡事有利便有弊。对业主而言,如何选择一个合格的智能化总承包商是一个存在很大风险的问题。目前,随着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声称能做建筑智能化的承包商越来越多,在发展的大潮下,难免泥沙俱下,抛开没有“建筑智能化专业资质”的企业不说,就是具有“建筑智能化专业”资质的公司水平也良莠不齐。选择一个好的智能化总承包商对工程至关重要,这也是最终交工的工程能否达到业主要求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杨合湘,我国项目管理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3,11(8):22-25

[2] 乌云娜,张洪青,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工程咨询,2005,12:20-22

[3] (美)罗纳德・马斯特利,如何构建项目型企业-精意项目管理之道[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14

【关键词】建筑工程;智能电气;监督;控制

前言

在我国建筑系统迅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化电气成了人们最为关注和重视的话题,电气工程是一个复杂 的系统工程,其强 电系统主要设备有:干式变压 器、柴油发电机、高压配电装置、低压配 电盘、电线电缆 及动力照明等。进线系统一般为二路 10kV 独立电源进线,分列运行, 自动切换;配电系统大部分采用双回路自动切换方式,应急电源除了箱内设置 自动切换及整流装置外,还可能设置多套UPS电源。弱电系统主要有:楼宇自控、火灾报警、综合布线、 电磁屏蔽、安保监控、电视电话等。各系统本身设备精密,结构复杂,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

智能建筑工程建设中的投资、质量、工期目标明确,指标要求高,总体要创优质工程 。所以整个工程建设中 的投资、质量、工期 目标明确,指标要求高,总体要创优 的责任心严格要求,争创一流。在智能化综合大楼 的电 气施工中,着重抓住以下L个关键环节的监控,使大楼的电气系统安装达到了分项的优质工程标准 。

1.协调环节

1.1适时办理交接手续

专业队伍入场,总包单位就要求限时扫管,办理交接手续,否则不允许穿线。而专业队伍从自身效益出发,匆忙办理交接手续怕漏项,总是边穿线边扫管,拖延时问。针对这个问题, 管理人员一方面要要求专业队伍增加人力, 集中扫管, 抓紧办理交接手续:另一方面要做总包方工作,办交接手续后对漏做的管盒,只要是图纸上有的,定要补做,并要求双方顾全大局,互相体谅。

1.2 现场督促补管

在穿线过程中,经常遇到管路不通和漏做管盒的问题;开始总包方的对漏做的管盒处理比较容易接受,时间一长,就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拖着不补。为此,尽量要求弱电专业施工方将漏做的管盒一次查清、搞准确,并耐心与总包方说明: 大面积的管盒, 要求一次性查清,确实不易。甲方和监理要不怕麻烦,多找双方人员交流,深入现场,找部位、指地点,随时补管。并及 时组成一个 由双方参加 的临时小组,专门处理补管事宜,防止出现 互相指责,推诿的局面。

1.3 分清专业施工界面

强电和弱电的施工设计图纸界面往往分不开,及早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通知设计单位进行修改,让强电方施工有依据,避免扯皮现象。

1.4 耐心摩合,交错施工 .

专业的建设,调试,需要精心布置,早做分析,进行协调。如:电磁屏蔽工程建设的每一步前进,随着各专业的协调要求。电磁屏蔽挂网涉及民事风,水,电和其他专业的协调和专业一般只是为了自己的进步,自己的利益,施工方便,没有深厚的技术测试,导致互相埋怨,嘈杂的情绪。甲方,监理人员应深入到现场,掌握专业的施工进度,耐心,细致的工作,与风,水,电及其他专业人士必须监督土建施工,专业的施工建设前,应组织的电磁屏蔽团队汇签订,施工进度与发展的本地程序,检查落实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步微不足道。做专业的建设,逐步适应计划,以达到一个更好的运行中,高品质的保证。

2.设备环节

由于电气工程专业性强,在工程投资少、时间紧、作业面宽、工程繁杂、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若不分轻重环 节,“ 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在监控过程中,应认真学习、因地制宜、总结经验、分析工程 实际、抓住工程 中的关键环节、 坚持报难制度、处理解决关键性质量问题、 避免施工中的偷工减料和系统混乱状 态的发生。

2.1 配电装置

配电装置是 电气工程的核心,它如 同人的心脏,一旦出了问题,人员和设备就无法正常工作, 造成供电可 靠性下降, 整个工程失去安全感。 为此,对配电装置从设 备进 货到安装调试,都要毫不放松,严格 按图施工和规范验收。大楼 内变压器、 高压开关柜、 低压开关柜等设备都比较先进, 其生产厂家一般出较具规模,按常理是还会出现技术性 问题的。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经过认真检查,常常会发现低压开关柜内回路开关的动作整定 电流 与设计不符、 供货的开关大小满足不了要求等现象。因为整定 电流是保护下级设备和 电缆的动作值,整定电流小了, 开关容易跳闸、停电:整定电流大了,系统出现过 载和非金属性短路时开关不跳闸,造成人员和设备的安 全事故,施工 中来不得半点马虎。在监控过程中应仔细检查,核对图纸,消除事故隐患 。

2.2 电力电缆

电缆是输送电能的载体,若质量不高,就会造成火灾等事故的频繁发生。工程中使用的电缆绝大多数是沿竖井、桥架和沟道铺设,电缆集中、数量多,规格从 4~85mm 的三芯至五芯电力电缆不等,如不分门别类,严格审查, 就会出现施工混乱、以次充好,造成运行中电缆过热、发生危险的现象。如工程 中电缆型号有 GNHYJE22、GNHYJE、 GNHYJV22、 GNHYJV、 GZRYJV22、 GZRUJVZRYJV 等 , 施工单位在布放强 电竖井的电缆时,将 50mm~ 的 GNHYJE 型电缆换成了 GZRYJV 型 电缆,将10mmz的 GNHYJE 型换 成 了 GNHYJV 型电缆, 降低了防火标准和使用性能。我们及时通知了路工单位并更换 电缆, 追查责任,避免了类似现象的发生。

2.3 配电箱

配电箱是接受 电能和分配 电能的表量也是电力负荷 的现场在直接控制器 。要使工程中的动力、照明以及弱电负荷能正常工作,能配 电箱的工作性能至关重要。工程中配 电箱 型号复杂、数量多,大建部分配 电箱还受 楼宇、 消防等弱电专业的控制,箱内原理复杂、 上下级设制合严格。电气系统路工队但多各号业又有自己的使受 用特点,在设计 中受各方干扰的情况较多, 会造成 设计 修改通知集单增加, 配 电箱 内的设备和回路修改多。若 施工单位在订货时只专考虑按蓝图订货而忽视修改, 在 安装时只顾对号入座而不仔细地刊进行技术审核, 就满足不了有关专业功能的要求。甲方、监理方应对现场的 配电箱按设计修改通知单逐一核对,纠正开关容量偏大 或偏小,回路数不够的错误 。电气设备的上下级容量配 合是相当严格的, 若不符合技术要求,势必造成系统运行不合理、供电可靠性差, 埋下事故的隐患。

2.4 弱电设备功能

大楼 内弱 电设备多, 专业性强,每个弱电子系统均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安装调试, 监控管理人员一般对诸多智能系统不可能都精通, 应在抓好线管、 线槽施工质量的同时, 着重对系统设备的功能进行监控 。在签订合同过程中, 专业队伍为了竞争夺标, 往往提出实现系统的许 多功能, 许多测控点, 而报价又不高,以增加竞争优势。在施工时,为了省钱,往往去掉某些功能,忽略一些测控点。管理人员若不按合同监控,就会使工程少测控点、缺功能。

3.严格质量监控

电气施工安装中,管理人员只有努力提高 自身的素 质和专业能力,才能做好质量的监控。

3.1认真阅图是做好质量监控的前提

图纸是施工阶段的前提和依据,只有详细消化图纸, 对工程每一系统做到心 中有数, 才能在现场发现 问题和纠正错误,做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电气工程系统设备先进、管线繁锁。在电气施工前的每一阶段,都要仔细地审图和校图,特别是对每一份设计修改通知单,都要认真地进行管理,逐一描绘到蓝图上。只有利用这样的修改蓝图,进行工程质量的监控, 才能纠正错误, 保证 系统的安全性、 正确性和质量的安全可靠性。

3.2 熟悉规范, 把好质量关

电气施工质量规范条框较多,监控人员要结合工程实际,边干边学,不断积累,牢记规范条例。在监控工作中,一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仔细认真,不怕麻烦;深入现场 , 严格质量管理。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施工质量好坏的J关键, 要始终把材料设备质量 的监控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只有严禁伪劣产品用于工程, 才能保证电气施工工程的安全可靠。

3.3 实现质量目标的预控

既然质量 目标是优质工程,那么如何具体来实现呢? 我们认为:甲方、监理、施工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分清工程中的重点环节,凡事有预则明,有明则清。反之,不预则废,在 电气质量监控中,确定配电装置、电力电缆、配电箱三个重点设备管、 补管、 交接等重点协调环节,明确关键, 制订措施,根据规范进行超前监控,达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其次,必须在监控好重点环节后 以点带面,促进整个系统工程的质量监控。电气工程除了设备材料的施工质量外,系统的功能也是重要一环。在知识经济、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 先进的设备不断出现, 功能不断增强, 而同一产品,功能的差异往往造成价格的明显不同。所以,在监控中,一定要根据合同仔细推敲,严格管理,实现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成为分项的优质工程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