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执法监管范文

农业执法监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5: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业执法监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业执法监管

篇1

二、加强农资市场执法检查,进一步净化我县农资市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

2012年我们围绕加强监管,服务“三农”宗旨,加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力度,全年共查处违法违规案件36起,罚没款5万余元,受理1起农资质量问题引进的农民投诉,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600元。在办理执法案件过程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能主动向局领导反映,向法制部门咨询,向兄弟县(市)学习,到目前为止,所查处的案件都得到及时处理,结案率100%,没有一起案件因执法不当引起的复议和诉讼。农业执法工作得到经销商和广大农民一致好评。

1、每年春耕生产,农资需求高峰期,按照上级部门制定的方案,加强对相应农资产品的质量抽检,今年对全县的农资市场进行3次抽样共69样品只检测出2个农药样品质量不合格,对其进行了处罚有效的打击和杜绝假劣农资产品上市。

2、采取销售旺季定期和常年不定期相结合方法对全县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种子等主要农资产品进行抽查监控,每年重点整顿规范县城农资批发大户,要求其建立台帐,对经营种子的要求健全经营档案,杜绝未审先推,一品多名,从源头上确保我县农资质量。

3、向社会公示举报电话和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净化我县消费环境。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于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作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部门,除了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另一重要工作职责就是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县农业局更是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和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农业执法大队和局主要站室长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1、对全县蔬菜、茶叶、水果、水产品抽样达384批次。合格率达95%以上,经过多年的整治,今年我县农药残留超标率明显下降。

2、是对种植业专项整治,重点开展农业生产环节用肥用药检查,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严厉打击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如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

四、热情接访维权。近年来,农民群众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接待因农业投入品质量问题而来访的群众也成为我们执法部门重要工作。我们对此项工作很重视,设立接访登记制度,对确因农资质量问题引起,在法定期限内迅速作好鉴定,仲裁和理赔调解工作,该立案查处的尽快立案查处,该理赔的尽快理赔,能调解的尽量调解,确保了不因此引发上访事件,既打击了不法经营行为,又保障了农户的合法权益,赢得了广大农户、农资经营户的一致好评。

五、存在的问题

1、执法装备简单,执法人员偏少,难对全县的农业投入品进行全面监管。

2、农产品质量监管各环节职责不明确。

3、无专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执法工作经费,按上级要求两项工作经费应纳入预算。

六、2013年工作计划

1、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不规范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经营、使用,逐步规范农资市场,保护农民和市民的合法权益,加强了对农业投入品经营网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环节执法监管。对农业投入品经营网点开展了全覆盖执法监管。执法检查中对杂交水稻种子产品的检查率达到了100%。

2、扎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工作。结合“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等日常和集中整治活动,切实搞好“元旦”、“春节”、“315”“五.一”、“国庆”、“中秋”等节日期间的食品安全集中整治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整治检查记录及其它监管档案资料

3、切实强化自身建设,通过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队伍的办案水平和案件的规范整理工作。同时,热情接访维权,树立良好外界形象。

篇2

方案明确了今年农药监管与法制建设年的主要任务:

——推进条例出台,完善配套规章。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农药管理条例》修订工作。抓紧组织起草《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确保条例规定的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加强源头管理,服务农业生产。开展蔬菜用药调查,推动蔬菜用药登记,确保蔬菜用药安全。加强农药使用安全事故处置工作,出台《农药使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培训,指导地方做好农作物药害事故鉴定,妥善处理药害纠纷。进一步加强高毒高风险农药管理,加快出台百草枯限制性管理措施,减少或避免误服中毒致死的风险。

——强化市场监管,整顿经营秩序。组织各地对市场上的农药产品进行抽查,同时结合近几年监管结果,开展部级农药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由农业部直接派员到企业抽取样品,发现生产经营假劣产品的,坚决依法严肃查处。组织开展高毒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专项治理行动,深入高毒农药生产企业,检查1586号公告高毒农药禁限用措施落实情况。强化农药经营管理与农业生产用药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制度,积极探索高毒农药条码管理,实现产品可追溯。

篇3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40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13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种子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1提高种子管理能力。以政企分开为突破口,建立健全种子管理机构,理顺管理职能,明确部门职责,完善管理制度,稳定管理队伍,改善执法手段。2提升种子产业竞争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加快国有种子企业改组、改制步伐,加强与种子集团联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促进种子产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构建种子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以规范行政许可为重点,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和“标本兼治”的方针,严格市场准入,加强质量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等各种违法行为,建立规范有序的种子市场秩序。

二、基本原则4分级负责。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分别成立改革协调小组,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协作,密切配合,精心组织,确保改革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按规定时限完成改革任务。5依法推进。各地要依据《种子法》、《*种子条例》以及国办《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实施意见》中明确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制定改革方案,坚持国有资产处置公开、公平、公正、规范操作,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6突出重点。本次改革的重点是在*年6月底前完成政企分开工作,建立健全市县两级种子管理机构,依法理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管理职能,落实种子市场监管的各项措施。7积极稳妥。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制定周密的改革方案,特别是要落实退休人员和分流人员的安置政策,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篇4

打造全县放心农产品基地

农业局长在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会议上的发言

尊敬的主任、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上午好:

感谢市农委一直以来对法库农产品监管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近几年,在市农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法库县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契机,构建了监管能力强、覆盖面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编织了保护网。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和各级领导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一定要以本次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创新手段,继续抓好全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提高监管能力

1、继续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搞好县农业监测站的升级改造,增加仪器设备,拓展检测范围。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区域站检测服务工作,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风险监测任务。积极引导农事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检测室,开展自检工作。

2、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及范围。秉承“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服务”质量方针,结合“双认证”到期复评审工作,将检验检测范围由过去的三项(土壤、肥料、农产品)拓展到六项(农产品、土壤、肥料、农田灌溉水、农田大气、植株),参数由过去的89个增加到162个,不断提升全县现代农业的服务水平。

3、进一步强化监控平台管理。将监控平台软硬件进行更新改造,安排专人负责平台管理。将全县重点农药商店、重点果蔬生产基地、所有检测室全部纳入平台监管,切实发挥互联网+农产品监管的作用。

二、进一步健全制度措施,落实监管责任

1、进一步加强农药经营管理。以源头可追溯为目标,按照先审查、后备案、再经营原则,对全县农药经销商店进行统一排查、备案管理。

   2、严格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由县农经局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农资市场拉网式打假整治和执法监管行动,加大假劣农资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

3、加大农产品风险监测力度。按照省市相关要求,制定监测工作方案,重点抽检树莓、辣椒、白菜、菠菜等重点品种,确保农产品安全产出。

三、注重品牌培育,着力提升品质

1、狠抓“标准化”生产。围绕出口树莓、辣椒、寒富苹果、西红柿等重点行业,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标准化示范园10以上,面积65万亩以上。制定标准化栽培模式图,逐村逐户发放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2、推动“品牌化”认证。以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重点,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并举原则,积极推动农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三品一标”认证工作。

篇5

[论文摘要]农村职业教育应定位于“富农”教育,而不是“离农”教育 ,但是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则刚好相反。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农为本”。为此,应做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等方面真正落实农村职业教育“以农为本”。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农村职业教育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只有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以提高农民的素质,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形势不容乐观,在发展进程中存在多种问题,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农村职业教育的特质,把握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定位,并据此剖析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发现问题,探析原因,提出对策。

一、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之原因探析——“脱农”

农村本来就是我国的薄弱环节,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受种种因素制约,比如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供求矛盾突出等。无论是何种原因,它的存在都会造成农村职业教育弊端重重,发展缓慢。在我们的生存环境中,每事每物都是矛盾体,都难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我们该做的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争取利益最大化。所以,我想,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更应该从它自身去找原因,反思农村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的根本所在,针对问题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大力解决问题或者把问题最小化,而不应仅从外界找借口,否则永远不会有发展,只会在倒退的基础上进一步倒退。只有切实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才会带来发展。从这点一切入,我主要分析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不得不提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偏见。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歧视:相当多的人认为普通教育是正规教育,而职业教育是“落榜生”教育或“差生”教育,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另眼相待;学习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因此抬不起头,觉得低人一等。为什么这些家长会有这种思想呢?固然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但是职业学校是否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呢?是否考虑过怎样扭转这种局面呢?或许考虑过,但是否是以广大农民的利益为重呢?为什么家长不相信职业学校会带给自己福音?家长都希望子女读书后能够有个好的工作,但是目前家长们看到的却是,大批的职业学校毕业生被输入沿海发达城市,美其名曰“分配到位”,之后就不管学生死活,一年半载之后,又有大批学生重返家乡成了待业青年。如此结果,家长怎能把希望寄托到职业学校上?这是否正是学校的不负责任呢?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更是对自己学校甚至是对整个教育事业的不负责。学生和家长从职业教育中得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自然就放弃选择职业学校,放弃接受更高教育的机会也就意味着农村的发展仍会发展缓慢,农民意识仍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更是岌岌可危,一旦形成这样的恶性循环套,农村谈何发展?面对这样的困境,农村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做些什么呢?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本无目的,因为有了需要才使它有目的。”职业学校的课程是否为农民所需?这就涉及到了我接下来要谈的问题,即: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是否真正体现了“以农为本”?

目前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其初衷相差甚远。农村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重点,不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有具有一定农业技术专长和经营管理基本知识的现代农民,而主要是应和学生和家长的急功近利思想和择业观念。为发达地区培养廉价的打工者,培养的学生是完全脱离农民身份的保安、软件设计员、数控机床操纵者之类的人才,忽视了农村可持续发展对新型农民的需要。这种严重的离农课程内容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从本质上说,农村职业教育应该是“富农“的教育,但在现实中却成了“伤农”的教育。目前的农村职业教育是用农村的教育资源为城市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实用技术人才,他们往往是付出了大量的劳动而得到的不是等价的报酬。这样只能使农民近期内增加了现金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但从长远看,是“富”了城市而“伤”了农村。

由此,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不言而喻,但是在农村职业教育的实施、发展过程中却壁垒重重,我们不得不深思: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农村职业教育脱离了“农”,怎样为农服务?而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了问题,探析了问题,怎样从问题的实质,去解决问题?

三、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如何“以农为本”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要在农村更好地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首先就要让职业教育为农民所认识,认可和接受。农村职业学校可以专门组织一个下乡小组,深入农村,进入农家做家长和学生的工作,让“科教兴农”思想渗入农民意识中,让他们明白,农村职业教育是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进而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同时,在农村定期开办农业知识讲座,让农民切实感受到科学知识的甜处,从而转变以往“不受教育也能种田种地”的观念,学习科学种田,科学务农。农村职业教育要做到“以农为本”,转变思想是最基础的工作,是下一步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更是所有农村职业教育者的首要义务。

(二)课程设置要“以农为本”

农村职教必须立足于农村,与农村经济社会紧密融合,才能更好地得到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对目前农村职业教育的诸多弊端,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努力,力争开创农村职业教育的新局面。

1.农村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应培养实用型人才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农村是以农业为自己的支柱产业,第一产业的专业与课程不能弱化或删掉,只能改造和强化这类专业和课程,才能使农村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在搞好第一产业的同时,应大力开发第二、第三产业,开发与此相关的课程,培养与此相适应的学生,以便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这就要求农村职业教育要兼顾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行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专业结构的改革,创新办学模式,把学历教育为主转变为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重、以短期培训为主,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合理调整原有培养目标,培养两个“新农民”,既培养科学兴农、建设家乡的“新农民”和培养脱离农村进城务工创业经商的“新农民”。

2.农村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新农村”建设积累资本。就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形态而言,我们不能将观念局限在必修课程的建设之上。不管哪个岗位,都要求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把所学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更有助于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在现代化职教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各种类型的选修课程的开发应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中包括具有地方特色、行业特点以及能够体现个人特长的选修。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起对专业的理解,又能照顾到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促使其向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

(三)以终身学习思想为指导,大力落实农村职业教育的“以农为本”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指人在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包括学习态度等应该如何开发和运用的全过程,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学习化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时刻都处于求知状态,不断的充实自己,以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只有不断更新办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农村的更容换貌做出贡献。

1.为了满足除义务教育之外的所有青年人的多种学习需要,为了帮助他们逃脱事业的威胁,学校应树立市场意识,设立专门的市场分析部门,以市场为导向来合理设置专业,对所需专业和所需毕业生的数量进行分析预测,从而确定办学方向和办学目标,并且吸引私人企业和社会团体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在与企业签订“人才订单”后,对学生的在职表现要跟踪调查,允许他们“回炉”以跟上技术上的发展,为自己培育市场也为企业的发展解除后顾之忧。必须特别关注不断增多的期望返回工作岗位的农村下岗职工,关注不适应现行工作之工人的再培训,应该建立一个更为广泛和灵活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包括公立和私立的,通常是两者的联合。

2.改革招生制度,扩大入学口径,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改革招生制度是增强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和适应性的重要措施。农村职业教育应该实行更加灵活的招生制度,有条件的学校应免试招收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农村青年,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和学分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同时,要重视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工作,及时为毕业生传递工作信息,给予工作选择指导,保持与离校单位找到工作的毕业生的联系。如果农村职业学校能够对学生多一点人文关怀,学生就会对学校多一点信赖,有了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指日可待了。

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500万人到6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没有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因此,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犹如建造一个容纳和调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蓄水池”,既可延缓和降低劳动力的供给和新生劳动力进入市场,缓解就业压力,又能够提高青年农民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农村事业的建设添砖加瓦。可见,农村职业教育之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篇6

1 农机技术推广在农业体制中存在的限制性弊端

1.1 在众多的农业技术推广运营模式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农机技术推广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与限制,尤其是农业政策,技术普及等推广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尤为明显。由于农业技术管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波动,会使原来的技术推广方案规划与实际执行的现实管理实行相去甚远,这会导致整体技术推广进度的延误,耽误整体技术的推广效率,影响整体技术政策的预算与结算。预算本应该与整套的技术推广管理方案相辅相成,但是技术推广结算效率的限制使得具体技术推广方案落不到实处,或者由于整体管理的方案的不合理导致整体资金的上下浮动,致使农机技术无法顺利普及。总体来看,技术推广者必须根据整体的农业流动状况制定积极有效合理的农机推广方案。

1.2 农机推广的运营方案的不合理和中途不断地改变也是导致管理方案不断改变的重要因素。整体的专项资金流动项目与整体的农机推广管理方案是相互配套实行的,一方面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另一方面的进度实施。但是在现实的农机技术管理中配套管理方案的规划往往成为了被忽略的重要因素,从而使整体的资金规划缺乏了整体管理方案的导航,导致整体资金运营效率的降低和方案落实进度的落后,不能如期进行农机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所以选择一个完美合理的设计方案是解决农机技术推广的首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为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随着农机技术推广的运营速度不断加快,建立技术管理中的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中的创新能力也是限制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如何解决好这一战略性问题,对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可靠有效的技术推广管理方案的创新属于现代农业管理的一部分,技术推广管理方案创新能力必然依赖于整体技术发展能力的提高。目前,众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推广运行的实际进度与整体农业计划的具体实行效果是衡量企事业单位农业方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指标。我国大多数的企事业单位农业管理在世界同期发达国家的农业运营管理排名中仍居于中下游地位。显然,我国存在明显的差距。虽然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我国的农业技术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技术推广管理的创新方面还是有着明显的不足。

2 农机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发展间二者的关系

2.1 农机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工作主业都与农业操作和农业规划有关。二者都在农业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都是在规划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都显现着农业发展的趋势,都在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2.2 社会实践的历史因素造成的。

在社会主义计划农业条件下,技术的推广的保持基本上由政府在整体的操控下完成,农业工作的管理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职能和区划范围不是很清晰。但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导了农机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同时也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建立与发展。

3 如何运用农机技术推广管理的创新方式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现代农业技术高效化的管理模式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制度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管理操作精细化,第三个层次组织分工合作协调化。技术推广创新化管理就是落实到每个人具体的分工管理责任,将管理精细化、方向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把工作做到位。要把具体的技术管理工作步骤化并保证每天的工作要完成,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技术推广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技术运作瑕疵等等。实质上的技术推广创新化管理是整个技术推广工作的运行核心。项目要做好,需要有效运用创新技术与手段来对整体技术推广运作进行精确指导、促进整体技术普及的有效运作。只有深谙创新的作用才能明白它的深刻内涵,它的精髓就在于:整体运作需要把握好细化推广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处理好技术管理工作与推广运作缺陷之间的关系,确保农业管理体系的运营,为整体技术推广的高效能提高奠定基础。它的创新性也在于:运作项目内部凡有分工协作和前后工序关系的部门与环节,其配合与协作需要精密;与整体的使用进度的发展环境的适宜性配合需要紧密配合,与其他相关联的机构关系也需要密切。创新性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整体的管理运作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积极有效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整体管理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当一个项目在确立了整体运营管理创新管理这一方向性的思路后,重要的就是结合技术推广实际现状,按照稳妥创新的思路,找准关键点、困难环节,分阶段有计划性进行,每阶段性完成一个体系,便实施运转、完善一个体系,推动相关体系有效发展,最终整合全部的技术推广模式,达到实施创新化推广在现代农业中的突出功能。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实施创新化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逻辑性与创新思维相结合的意识。创新的境界就是将管理中的不确定性与可操作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讲,创新化技术推广方式具有把现代农业发展引向成功的确定性方向。

篇7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控制;方法;关键技术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不断变革,传统的小规模生产模式已逐渐向大规模承包经营转变,这促进了大型先进农机设备的应用。对于大面积连片耕地来说,大型农机具有高效、优质、经济性好的特点,受到了生产经营者的广泛认可。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人力劳动的负担,就需要不断加强农业机械的自动化程度,使更多的先进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上来,农业机械的自动控制技术是高度自动化的必然要求。现阶段,很多农机产品都开始应用自动控制技术,使耕作、播种、收获等多种生产工序变得更加精确和便捷,也为农业生产的优化升级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1自动控制在农机生产的应用

近年来,自动化技术与传统机械技术的结合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认可,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定位技术等优化农业机械的控制过程,能够显著提高农机产品的性能,帮助农机产品向自动控制方向转变。在现阶段的农业生产当中、拖拉机、播种机、植保机等传统农机具广泛应用了多种自动化技术,例如对于播种过程的检测、对于拖拉机行驶位置的定位、对于植保无人机的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施药等。尽管只是部分实现了自动控制功能,但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获得了农机使用者的肯定与好评。如今很多农机装备作业符和国家政策要求,能够获得一定的作业补贴,为保证相关补贴发放的合理性,相关的农机装备了卫星定位系统,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做到对农机具的精准定位和产量预估。同时还能实现对农业耕地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等信息的采集,有利于农业产业的整体部署与调整。

2农业机械自动控制技术

2.1农机的自动驾驶技术

对于传统农机的自动化控制首先要建立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上,农机的自动驾驶技术比机动车的自动驾驶技术更为复杂。在目前的农机技术基础上,要实现农机的自动驾驶技术,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改变传统的驾驶系统机械结构,使机械结构能够实现自动控制需求;二是对行驶速度、转向幅度、行驶路线等重要参数进行精确的检测,以保证自动驾驶的精确性;三是具备完善的自动驾驶程序,保证机具的行驶特点附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自动驾驶技术的实施可行流程如图1所示。自动驾驶技术需要人工进行方案设计与决策,并帮助农机驾驶到工作田间的指定位置,此时嵌入式控制器执行作业决策,农机开始自动化行驶,通过CAN总线控制方向比例阀和油门比例阀开启适当角度,并通过多种传感器检测机具的运行状态和行驶路线,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控制器,进而实现对速度、方向等系统的控制。随着功能的丰富,在控制自动驾驶的同时,还能实现对液压系统、机具转速的实时控制,并实现自动驾驶与人工驾驶的自由切换。

2.2机具功能的控制与监测

在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础上,还要实现农业机械特定功能的控制与执行,例如机具或零部件位置的自动调节、传动机构转速的调节、功能开关的开启与关闭等。以精量播种机为例,要实现播种机的自动控制要求,首先要满足播种机动力的自动衔接与断开,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传感器的应用,实现对播种机转速、播种量、施肥量、剩余种子量等信息的实施监测,并帮助系统判断播种机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为实现信息传递的实时性,减少电路系统和信息传递的复杂性,控制系统与检测系统之间采取蓝牙数据连接的方式,利用无线传输技术提高传输效率。此外,为便捷的读取机具相关信息,还必须具备合理的人机交互界面,方便使用者能够实时获取播种量、株距、平均速度等相关信息,能够及时对作业方案进行调整。

2.3机具故障自我诊断技术

农业机械的故障自我诊断技术是保证自动化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现阶段应用比较广泛的农机自我诊断技术是对关键部位的振动状态检测技术。当农业机械的运转装置出现故障时,最直观表现出的异常就是振动状态的变化,例如齿轮损坏、不良等都能直观的在振动状态上表现出来。除振动监测外还可通过监测关键部件的应力、应变、压力、温度、转速、流量以及农机的速度、位置等参数实现对农机故障问题的诊断与检测,参数数值超一定范围,则报警提示,并返回故障代码(如图2所示)。异常信号的检测与提取需要传感器技术与通信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相配合,农机具的很多自我诊断项目可参照机动车相关技术(OBD)实施,但也应根据农机作业的自身特点增加适用于农业生产的诊断项目,以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根据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常见故障问题特征,农业机械的故障诊断系统设计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实施(如表所示)。

3农机自动控制的设计与实现途径

3.1控制系统功能设计

不同的农业机械设备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工作条件要求,因此农业机械的自动控制实施要采用总体技术设计与模块化设计相配合的方式实施。控制系统的功能包括农机设备公共系统的自动控制和专用机械功能的自动化控制。公共系统包括自动驾驶、动力系统检测、路径导航、故障检测、远程通信等;专用机械功能的自动化控制应针对农机作业工序展开系统的设计,以播种机为例吸盘取种、种子输送、排种、覆土镇压等各个工序展开控制系统的功能设计,以满足全程自动化控制需求。

3.2控制系统的硬件选择与设计

(1)控制器的设计。对于现阶段的自动控制技术而言,多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的核心,为保证自动控制系统对速度、温度、振动、故障等信号具有高效的处理判断能力,应采用具有高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强、运算速度快的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常用单片机品牌包括Atmel、ST、ARM以及国产宏晶STC单片机等。(2)电路设计与功能实现。为保证控制器功能的实现,电路设计要将脉冲输入口、数据交流口、复位电路、时钟信号的输入等位置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连接,并同时完成程序功能设计,将初始参数、判定功能逐步实现,以保证对正常驾驶和工作的监控,以及对超速、故障、油缺失、排种或植保功能失效等问题的判定。(3)通信技术及方式设计。农机自动化作业过程中,需要获取并实时传输大量的数据,单纯采用传统的有线传输,易导致排线复杂,错误率较高,而通过传统传输与蓝牙传输技术相配合的方式,不仅能便捷的实现数据共享,更能降低数据通讯的成本和资源消耗。

篇8

>> 农业部、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第1745号公告 农业部 公安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的工作意见 工商总局和公安部明确打传分工等21则 商务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农业部 质检总局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七部门关于推进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安部联合《关于网吧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等 改善外贸环境:商务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推八项措施 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命名首批16家“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 农业部等六部门印发《2014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六部门联合印发《2013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公安部 交通运输部通报4起重大事故 六部门印发《2012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 国家工商总局建设全国电商监管系统 公安部、安监总局要求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工作 公安部检查组到国家烟草专卖局检查网站安全工作 国家工商总局曝光今年十大传销和变相传销案件 农业部印发《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试行)》 国家工商总局反垄断公告 国家工商总局企业信用联网项目 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印发《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 农业部印发《2015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科技 > 农业部 工信部 公安部 国家工商总局 国家质检总局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印发2013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 农业部 工信部 公安部 国家工商总局 国家质检总局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印发2013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为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农资供应充裕、价格平稳、质量可靠,保障全年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针对当前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特制定印发本工作要点。 一、严格生产经营许可。各级农业、工商、质监、工信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的资质审查,严把农资市场主体准入关口。切实加强行政许可事后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行政相对人遵守法律和履行义务等情况。组织全面清查辖区内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资格,依法查处超范围生产经营行为,依法清理不具备资质条件的生产经营主体,依法取缔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单位。对需要审定、登记、审批的农资产品,要严格执行有关条件、程序和标准,严禁降低标准和越权审批。要强化信息制度,及时公告审批、撤销、注销、吊销等有关信息。 二、强化生产企业监管。各地各部门要突出源头治理,加强对农资生产企业的监管,强化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建立健全日常巡查、监督检查、飞行检查等制度,重点检查生产企业的生产资质、生产许可、原辅料使用、生产记录和销售台账等内容,依法严肃查处在生产过程中违法添加使用违禁物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无证生产或擅自受托生产等违法行为。要督促生产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生产经营档案,不断完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三、深化农资市场整顿。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农资经营门店的日常巡查,重点整顿规范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运销大户和乡村流动商贩。进一步加大农资广告的监管力度,重点查处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农机具等农资商品的虚假广告,防止虚假广告误导农民。加强对电视、网络、交易展销会等方式经营农资的行为的监管,依法查处不具备农资经营资格的物流企业变相经营农资的行为。继续抓好毒鼠强防范和清缴工作,克服麻痹大意思想,防止毒鼠强危害反弹。 四、开展质量监督抽查。各地要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有计划地开展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要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的区域、市场、产品和企业进行重点监测,提高监督抽查的针对性。要健全监督抽查结果的通报、反馈和共享机制,及时农资消费警示信息,提高农资质量预警能力。要实现质量抽检与依法查处的有效衔接,对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及其生产经营单位要及时立案查处,追溯制假售假源头;发现产品流入市场的,要查清产品去向,依法采取责令停止销售等措施,严防假劣农资流入农业生产领域。要进一步落实重点监控制度,对监督抽查发现的假劣农资生产经营单位重点跟踪监管。 五、狠抓假劣案件查处。要做好案件线索的排查梳理工作,完善社会监督网络,深度拓展案源渠道,落实保障激励措施。要集中力量,主动出击,按照“五不放过”原则,严厉打击制售假劣、侵权、非法添加等违法犯罪行为。要切实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对于涉嫌犯罪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配合做好鉴定检测工作,坚决杜绝“有案不移、以罚代刑”等行为。对制假售假涉及面广、数额巨大、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要采取联合挂牌督办、集中办案、联合查案等形式,限期查办,查必彻底。要继续加大制售假劣农资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起到查处一起、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良好效果。

六、推进放心农资下乡。各地各部门要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加强指导服务,推动农资连锁经营健康快速发展,构建现代农资经营服务网络,畅通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渠道,提高放心优质农资产品的覆盖面。要因地制宜,完善标准,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农资示范店培育工作。要切实落实农资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强化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守法意识。要扎实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农资经营企业信用评价,探索完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的分类、分级监管模式。充分发挥12316、12315、12365等服务热线作用,提高回应社会关切、满足群众诉求的能力。

七、全面开展专项行动。各地各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各项行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农资生产、经营环节的突出问题。农业部门组织开展种子“打假护权”行动,重点组织开展生产基地专项整治、基层经营主体综合治理、优良企业主推品种的品种权保护等工作,严厉打击品种假冒侵权等违法行为。继续开展“农药市场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强化监督抽查,稳步提升农药产品质量。公安部门继续深入开展“打四黑除四害”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农资领域制售假劣种子、农药、化肥犯罪和添加违禁物质犯罪,积极发动群众举报,狠抓大要案侦办,统一指挥,集中收网。工商部门组织开展红盾护农行动,突出重点,集中整治问题多、易反复、风险隐患较多的经营场所和品种,保持严管重打高压态势,不断提升农资市场监管效能。质检部门继续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利剑行动,严查坑农害农违法案件,推动农资区域整治工作。 八、落实监管工作责任。各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工作任务、措施、责任等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层层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不履职、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严厉打击地方及部门保护主义。要以检查履行监管职责到位情况为重点,通过专项督导、日常督查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的考核评价。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部际协调小组将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督导。

九、提升农资监管能力。各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将农资打假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农资打假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农资打假执法体系建设,改善执法条件和执法手段,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高基层执法人员的办案能力。大力推进农资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集信息采集、信用评价、动态监管、快速反应于一体的农资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农资产品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控制。

篇9

目前,正值秋粮生长发育的关键季节,也是病虫防控的关键时期。8月初以来,受异常气候影响,粘虫在东北和华北玉米产区暴发危害,稻飞虱,稻瘟病在南方稻区偏重发生,对秋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各地正广泛动员,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开展抗病治虫夺丰收。为切实保障防治用药供应,维护农民利益,实现“虫口夺粮”,全力以赴夺取秋粮丰收,近日,农业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紧急通知,部署加强农药市场和价格监管工作。

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大病虫害监测调查频度,严密监控虫情发展动态,特别是根据粘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及时病虫信息,科学制定防控方案,确定适宜防治用药品种和数量。同时,经营单位要积极协调生产,做好防治用药的储备和调度,确保农民用药需求。对用药量大的病虫害,要多方调度,保障供应。

通知指出,目前春玉米已开始灌浆,夏玉米正陆续进入抽雄吐丝期,植株高大、田间密闭、防控操作难度较大,各级农业部门要针对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用药指导目录和配套技术。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新闻媒体,指导农民选用适宜的农药品种和施药机械,加强对农民科学,安全用药指导,确保田间作业人员安全。

通知强调,各级农业部门要立即行动,开展秋季病虫防治用药专项监督抽查,确保防治用药质量,并联合工商等部门,加强农药经营单位的巡查,重点核查农药标签和经营台账。发现生产经营假劣农药的,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依法严厉处罚,对典型案件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公开曝光,震慑违法行为。

通知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农药市场巡查,加强对农药批发、零售各环节的价格监督检查力度,规范农药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价格行为,依法严肃查处串通涨价、哄抬价格、恶意囤积等价格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农药市场价格秩序,充分发挥农村价格监督网络的作用,提高农民群众维权意识,认真受理查处对农药价格的举报投诉。

篇10

关键词:现代农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

现代生态农业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为基本原则,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融为一体的综合农业体系,是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的成功模式。

一、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方向目标与基本要求

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目标。一是提高生态农业自身发展水平,即生态农业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二是改善自然资源环境的质量,即区域自然系统资源环境保证性与支持能力;三是生态农业发展目标与区域总体发展目标相一致,即能够满足更高级发展系统对其提出的外部环境要求。

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方向目标可概括为:通过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功能强化,建立起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良性生态环境体系、资源保护体系和生态农业管理体系,实现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成功构建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显著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实力与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使区域发展进入较高水平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阶段。以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带建设作为促进农业与农村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实现农业高效、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目标要求,把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要求:通过政策引导、部门协作、工程治理、技术集成、模式带动和法规保障,以强化生态环境、改善基本生产条件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现代生态农业为根本取向,以培育优势产业体系为核心,以现代科技与科学管理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与机制创新为依托,创建适应21世纪时代要求、具备区域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模式。

二、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1、生产结构“整体优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当地的生态条件和自然资源为依据,发挥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调整形成优化的区域农业结构。

2、生产过程的“清洁化。通过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使一个环节的废弃物成为另一个环节的可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生产安全食品。

3、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应用农业节水技术、立体种植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生物防治位术和农业设施技术等措施,提高区域水、土、生物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4、农产品“健康无公害”。通过生产基地建设,生产技术规范,控制环境污染,向社会提供健康、安全的无公害农产品。

5、生产技术的“综合集成化”。技术选择要从环境友好和生产高效两个方面考虑,一般要有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才能实现。

6、村镇的“环境优美化”。现代生态农业区域要求村镇、庭院保持清洁卫生优美的环境,这样才能体现整体生态功能。

三、现代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由于现代农业通过大量高能耗工业产品,如机械、化肥、农药、电力等投入来维系农产品的高产出,使得对农业生产过程的调控能力大为增强,农业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可以说创造了世界农业的奇迹。然而,现代农业在为保障人们的食品供给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在资源环境和生产成本等方面的负面效应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一是影响农业的长远发展。由于能源的大量消耗和商业能量的高投入,使农业日益依赖于现代工业和石化能源,而作为不可再生的石化能源,其储量的有限性和开发难度及生产的大量投入,使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能源紧缺和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农业的长远发展;二是食品污染。尽管农药防除害虫,可提高粮食和蔬果的产量,以满足人们的食品需求。但农化产品造成的残毒超标,影响人畜健康,招致疾病;三是水土流失。大量增施化肥是水土流失,土壤沙化之源,垦荒殖稼使植被破坏,森林减少,水土侵蚀;四是物种减少。高产品农业使种植过份集中在少数几个农作物的高产品种,造成种植狭窄,而森林面积锐减使野生动物无栖身之地,化肥农药的残毒又使大批害虫天敌和有益生物逐年来灭绝;五是环境恶化。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势必造成土壤板结和水质污染,农田遭受侵蚀或退化,土壤肥力下降,特别是大量氮肥的施用,在农田和饮水中残留过量的亚硝酸盐沉积,对人畜造成严重危害。

可见,现代农业由于片面追求农业的高产出而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力,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前些年,在大量增加农产品产量,保障人们的农产品需求的同时,由于忽视生态经济规律,正面临着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江河淤积、地力下降、能源短缺、水源紧张、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难题。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未来农业发展,于是“大农业”、“两高一优农业”、“飞鸟型农业”和“生态农业”等农业发展构想应运而生。尤以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的设想引起了决策、理论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广泛关注。

我国生态农业是一个“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对农业生产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组装和合理调整,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因地制宜地安排粮食作物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合理配置大田种植与林、牧、渔业的生产比例。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根据资源优势协调好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在吸收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开发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及农用机械等农业生产资料,积极推广人工设计的生态工程,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托全部农业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和持续增长。

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全国2135个县市区,绝大多数都有农业,不少县本身就是农业大县,而一般的农业大县,经济上都不发达,都普遍存在着脱贫致富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艰巨任务。一些贫困地区的贫穷不是单纯的食物供应不足,而是形成了一种“山光、水尽、人穷”的恶性循环;一些生态环境虽不很恶劣但却十分脆弱的地方,理应禁止人类的大量索取,但这些地方又恰恰面临解决最基本的衣食需求问题的压力。若按照“靠山吃水,靠水吃水”的理念去就地开发,以缓解即期需求,只能是环境更加恶化,人们将陷入难以解脱的“贫困陷阱”。开发难、不开发更难,已成为贫困落后地区消除贫困的两难选择。而发展现代生态农业,选择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着力建设人工设计的生态工程,对于消除贫困地区脱贫面临的两难选择,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2、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改变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环境人口承载力低下状况的可靠保障。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维持与保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发展生态的服务功能,而且强调这种维持与保护的生命力在于它不是追求一种较低交换层次的原始平衡,而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坚持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最优化方法设计多层分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在生产、增益、减耗和加工上,联结相对独立与平行的一些生态系统为共生网络,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充分利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充分发挥物质潜力,减少废物,根据自然、经济、市场和社会情况,因地制宜地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循环,使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得以重建与发展,从而使一定量的资源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即环境人口承载力大幅度提高。

篇11

《意见》指出,到2020年,建立起适应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支撑体系,基本构建起循环型农业产业体系。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不断发展,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农林废弃物处理资源化程度明显提高,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建设和推广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农业、林业和工农复合型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示范工程、示范企业和先进适用技术,总结凝练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典型模式,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力争到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5%,林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意见》指出,要重点推进资源利用节约化,推进生产过程清洁化,推进产业链接循环化,推进农林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意见》要求,各地要建立农业和林业节能减排政策制度,完善农业和林业生产的节能减排相关规范和标准体系。制订耕地质量国家标准,修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膜国家标准。制订完善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管理和废弃物处理的法律法规。加快制订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建立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考核制度,推动农业循环经济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要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在农业基础较好的地区,选择一批具有明确实施主体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基地)和企业,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清洁生产等农业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和领域开展示范工程建设。国家和地方相关资金要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

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回收废旧农膜,开展农作物秸秆、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推动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

要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农林牧渔循环经济的共性和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转化推广力度;组织专家队伍,对实践中应用效果好的技术进行论证比选,筛选一批成熟技术进行推广扩散。

要鼓励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中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林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协作,共同推进统防统治、种养循环、农林牧渔结合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和设施化。

要培育和扶持一批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行、技术咨询、推广、市场开发等服务的专业化机构。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信息服务业。加大对农业污染第三方治理机构的扶持力度。

篇12

2004年至2006年,省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在全省范围开展建设生态省决定和环境保护法执行情况的检查、跟踪督查。根据常委会的工作安排,今年省人大农业和资源环境保护委员会继续组织跟踪督查,重点是检查各地城乡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同时对历年来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审议中提出的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对各地落实污染物减排工作进行调研。6月7日,我们听取了省建设厅和省环保局的专题汇报;6月25日至7月5日,由常委会及农资环委领导带队,组织了5个督查组,分赴全省11个市进行了跟踪督查。听取了11个市,23个县(市、区)政府的汇报、实地察看了65个企业、单位和污染治理现场。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生态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取得新进展

从这次跟踪督查的情况看,省政府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全省执法检查中提出的意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搞好整改,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得到一定的控制,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局部地区明显改善。特别是过去的一年,各地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狠抓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生态省建设有序推进。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政策措施的完善,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区域协调、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去年,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省里出台了《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和《市级换届考察实绩分析操作办法》,把“万元GDP能耗及降低率”、“万元GDP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有关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指标纳入实绩分析量化指标内容,从机制上、制度上引导各级各部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动生态省建设。省政府在2005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去年又出台了《钱塘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省级财政专项补助暂行办法》,对钱塘江源头地区10个县(市、区)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责权利统一”、“突出重点,规范管理”和“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省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补助钱塘江源头地区的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加强生态补偿的政策措施,我省生态补偿工作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健康发展。去年,安吉县成为国家首个生态县,湖州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衢州市、桐庐、镇海等9个市县(区)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义乌市于今年5月通过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现场验收。全省已累计建成6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39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86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92个省级生态乡镇。

(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省政府高度重视省人大执法检查中提出问题的整改,开展了为期三年的“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年内如期完成。以编制实施流域污染整治规划为龙头,大力开展水系污染整治工作,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2007年上半年,钱塘江满足Ⅲ类水指标的比例从2004年的51.1%提高到64.4%,提高13.3个百分点。甬江流域余姚江水系经过整治,已经由原来的五类水恢复为三类水。以加快实施电厂脱硫工程为重点,着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北仑发电厂投资11.5亿元,对现有发电机组进行脱硫改造,今年已全部投入运行,每年可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8万吨以上。加快省级环保重点监管区和准重点监管区的整治和“摘帽”工作,已有8个重点监管区达到了整治标准,经省政府同意“摘帽”,有3个已经省整治办组织的现场验收,剩下的5个在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也有明显进展,全省味精行业已全面完成污染整治,率先实现省域范围内全行业COD和氨氮指标达标排放,削减氨氮排放量75.1%;水泥行业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全省关闭68条机立窑,提前一年完成机立窑淘汰任务。与此同时,各级人大以执法检查为契机,督促政府切实解决当地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目前,省人大挂牌督查的48个突出环境问题均得到了有效整治。特别是前几年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中提到的几个进展不大的老大难问题,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衢州沈家化工园区污染问题。衢江区政府经过艰苦的工作,提出园区整体搬迁方案并制定了搬迁补偿办法,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促进区内企业转产、搬迁。目前,园区内的49家化工企业已关停36家,其余13家化工企业已签订了关停承诺书,整治工作将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平阳水头制革基地污染整治,历经三年多,去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鳌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规划,确定了“削减产能,以环境容量控制生产总量”的整治思路,并于11月起对制革基地实行全面停产整治。经过半年多的企业重组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目前,已有38家企业完成内部改造并通过验收,恢复了生产。通过这次整治,生产企业由原来的169家重组为39家,减少76%;转鼓从原来的3300多只削减到469只,削减8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鳌江水质开始有所好转。此外,富阳造纸行业污染整治、东阳市南江流域医化行业污染整治和青田黄蝉钼矿矿区生态环境的整治等也都取得积极的成效。

(三)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管理逐步规范。这次跟踪督查,我们把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情况作为重点。从检查看,总的情况是好的。到2006年底,全省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市级和县城城市污水处理厂有61座,处理能力达525.1万吨/日,其中去年新增50万吨;已建成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68座,处理能力29543.3吨/日,其中去年新增5000吨。同时还建成工业危险废弃物无害化集中处置设施10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7座。针对前两年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中指出的各地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去年以来,省政府和各级政府进一步出台政策,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省政府明确列入“811污染整治行动”计划的27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年内必须建成。有关县市政府筹措资金,创新机制,克服困难,全力抓好工程建设。省级有关部门落实责任,深人现场,加强具体指导。从我们实地检查的几家在建污水处理厂情况看,工程进展顺利。在纳污管网建设方面,温州市从去年开始连续两年把管网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去年财政增加投入,市区新建管网30公里。市区杨府山中心污水处理厂一期污水处理率从2004年的40%提高到今年的80%。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厂,设计能力日处理污水30万吨,前几年由于纳污管网不配套等原因,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嘉兴市政府从去

年开始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管网建设,污水入网率逐步提高。目前市区污水管网覆盖率已达70%以上,每天污水处理量达25万吨以上。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去年省政府还出台了《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监督机制和收费政策,规范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制定行业标准,完善监控手段,切实加强对污水处理厂运行全过程的监管,全省污水处理厂水质达标率逐步提高。

(四)环保执法工作不断加强。近年来,我省加强了环境质量和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体系建设。“811污染整治行动”确定的6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100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已在今年6月底前全面建成。到去年底,全省已建成污染源在线监测装置1200套。这为加强我省环保执法能力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一年来,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强化执法工作,持续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百厂千次飞行监测”行动,今年五月份还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促进污染物减排”为主题的“红五月”环保执法行动,重点检查火电、热电企业、污水处理厂和历年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严肃查处,并在新闻媒体上曝光了一批超标排污企业。去年,全省共办结环境处罚案件9829件,处罚金额2.8亿元。今年上半年办结环境处罚案件4590件,处罚金额1.55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这次跟踪督查和“回头看”,也清醒地看到.虽然近年来我省在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当前我省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增长与环境容量的矛盾日益突出,江河的水质不容乐观,生态环境还相当脆弱,生态建设和污染减排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一是一些地方领导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还不到位。从我们这次检查接触的情况看,各级领导对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的认识总的较以前有很大提高,但是各地进展还不平衡。特别是在正确处理和把握经济发展与环境整治、污染减排关系上还存在差距。口号很响、行动迟缓;决心很大、措施不多;强调客观原因、回避主观努力等现象依然存在。如有的地方对挂牌的整治项目没有从治本上下功夫,这边整治完成,异地又冒出来;有的地方领导热衷于筹资去搞看得见的形象工程,而不愿意还欠帐,搞“地下工程”,以致于污水管网建设成为不少地方城市建设的瓶颈。还有的地方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缓慢,不从主观上找原因,片面强调土地指标紧等等。这些都说明,对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还需要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并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是污染减排任务相当艰巨。从我们调研情况看,省政府已将今年国家下达我省的污染减排两项约束性指标落实到各市。各地也都作了动员部署,层层分解,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但要真正落实。确保完成全年污染减排目标任务难度不小,主要是,在思想认识上,各地对污染减排工作重要性、紧迫性认识还有差距;在措施上,目前多数地方主要还是靠工程措施,仅仅在治理上做文章,还没有把工作重心切实转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上来。特别是我省产业结构中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占很大比重。今年以来这些行业快速增长,其中火力发电量同比增长24.4%,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压力。另一方面,部份河段水质还没有根本性好转,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污染整治任务仍然艰巨,部分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相对滞后。国家环保总局规定污水处理项目建成后需试运行三个月才能计算削减量。我省在建的27个项目即使年内建成投入使用,仍有相当一部分不能计人到今年的减排量。因此,减排工作形势十分严峻。

三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作为完成COD减排任务的关键环节,有关县市正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但我们也感到,在一些地方也存在重视工程建设、忽视管网配套,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如不注意解决,势必影响污水处理厂效益的发挥。特别在环保基础设施的运行管理上,还有不少污水处理厂投资和运营体制改革尚不到位,有的还未建立污水处理费征收机制,有的收费偏低,运行效率低下,甚至导致亏损经营。有不少污水处理厂同时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由于运营商对纳管的工业污水水质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和管理措施,时有大量工业污水未经处理或超标排放、偷排入网的情况,超过污水处理厂进水设计标准和处理能力,影响了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是农业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渐趋突出。近年来,我省一些江河湖库水质富营养化趋势加剧,个别地方情况严重。在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的同时,必须把治理面广量大的农业面漂污染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这方面,省里实施了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村镇环保基础设施薄弱,特别在山区,平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的一些好的措施较难实行。不少农村基本上还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同时,对一家一户的畜禽养殖和化肥、农药的使用管理还缺乏有效的手段,农村河道水葫芦疯长,淤泥堵塞现象严重,因此,整治农村生态环境任重道远。

三、进一步推进生态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规的自觉性。各级领导必须牢固树立以资源节约中求发展,从环境优化中求发展的理念,调整思路,摆正位置,正确处理加快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继续总结经验,拓展生态补偿的渠道和途径,认真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增强生态补偿的透明度,促进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要把污染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否决性指标纳入生态省建设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作为衡量各级政府执行力是否强,经济发展是否“好”的重要标准,加强检查考核,并将各地完成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全社会的监督。省政府要严格责任追究,对因工作不力,未能按期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环保重点监管区整治任务的市县,除了采取经济的手段督促其完成外,还必须严肃政纪,追究当地领导的责任,真正把生态建设和污染减排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下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省“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到年底即将结束。三年来,通过兴建污染治理工程,开展环境整治,削减了排污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从整体上看,我省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继续单纯依靠工程措施,仅仅在污染治理上做文章,要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新发展理念,运用污染减排这个倒逼机制,切实把工作重心转到调整结

构。改变增长方式上来,从源头上实现污染减排。省里要抓紧制定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划,以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为基础,以环境容量、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质量现状为依据,对不同区域实行不同的功能定位,以此优化城镇和产业布局。要按照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加强新建项目准入把关,实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总量削减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并做到“三同时”,切实防止边治理边污染,边还旧帐,边欠新帐。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淘汰小印染、小造纸、小制革、小化工等落后的生产能力,治小汰劣,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出台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不断降低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按照农业产业化规划,搞好畜牧小区建设和污染治理,推进农业“减量增效”工程的开展,抓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的实施,以及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处理。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强监督考核,确保全年污染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强化环保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和运行管理,着力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效率。到今年底,我省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厂将全部建成。下一步要把工作重点转到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网配套和运行管理上来。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投资和运营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项目代建制和特许经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专业公司参与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经营,改变目前多数污水处理厂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市场主体不健全的状况。要进一步完善收费制度,抓紧研究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加大征收力度,保证污水处理厂能保本微利,维持正常运行。切实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监管。省级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督促污水处理厂建立各项安全保障制度,完善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努力做到达标排放。同时,要采取措施,加强对排污企业人网水质的监控,确保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水质达到入网标准。对超标排污的,必须严肃查处,不仅要限期治理,还要加倍征收排污费。不断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和达标率。

篇13

为保障烟叶生产安全、烟草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和全国烟草农药药效对比试验结果,中国烟叶公司制定了《2013年度烟草农药使用推荐意见》,现予公布,请遵照执行。

各产区烟草公司要认真贯彻《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法规、规章,高度重视烟叶质量安全工作,严控源头,选择安全、经济、有效的农药品种;严管过程,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

各产区烟草公司要按照本意见,结合本地区烟草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趋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特别是《烟草行业招标采购活动廉政监督工作暂行规定(试行)》(国烟监〔2008〕127号)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一步规范烟草农药采购,保护国家利益、烟农利益和农药生产经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要公开招标、比质比价、统一采购,健全完善一整套报价、询价、比价模式。坚持质量相同价格优先;价格相同质量优先;质量、价格相同,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优先;质量、价格、服务相同,品牌信誉优先的原则,切实保证农药质量。

在购进合同中应强调产品质量保证和产品售后技术指导与服务,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药的使用。对于推荐使用以及暂停推荐使用的农药品种,要注意购买生产日期在登记有效期内并且未过保质期的产品。对于烟农自行购买农药,要加强技术指导,严格要求烟农购买有烟草登记的“三证”齐全的农药品种,引导并鼓励烟农购买推荐的农药品种。严禁使用禁止在烟草上使用的农药品种(或化合物)。

要强化政策措施(如合同约定、物资扶持、优惠政策等),认真履行《烟叶种植收购合同》中承担的相关义务,在烟叶基层站点张榜公布《2013年度烟草农药使用推荐意见》,积极向烟农宣传,自觉接受烟农及社会各界监督。

要继续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强化“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转变植保防灾方式,大力推进烟草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综合地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防治措施,构建烟草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体系。

要在全国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的指导下,积极推进烟草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工作,完善植保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体系。烟草植保力量薄弱的地区,可委托地方农业部门植保站开展烟草植保社会化服务。

要加强对技术人员和烟农的培训,推广烟草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对症科学合理用药,严格掌握施药剂量、方法、次数、防治时期和安全间隔期,注意轮换、交替用药,避免出现药害。

对农药管理、使用混乱的产区公司,擅自变更本意见的行为,国家局、总公司将严肃通报批评;对购进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农药引起药害造成经济损失,或农药残留超限造成不良影响的产区公司,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本意见自之日起实行,《2012年度烟草农药使用推荐意见》同时废止。

附件1:2013年度烟草上推荐使用的农药品种

(1)杀虫剂:5%涕灭威颗粒剂、2%吡虫啉颗粒剂、200g/L吡虫啉可溶液剂、20%吡虫啉可溶液剂

5%吡虫啉乳油、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7%阿维·吡虫啉微乳剂、3%啶虫脒乳油、5%啶虫脒乳油、3%啶虫脒微乳剂、3%啶虫脒微乳剂、5%啶虫脒乳油、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40%灭多威可溶粉剂、0.5%苦参碱水剂、5%氯氰菊酯乳油、25g/L溴氰菊酯乳油、25g/L溴氰菊酯乳油、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50g/L S-氰戊菊酯水乳剂、0.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

(2)土壤熏蒸剂:35%威百亩水剂、35%威百亩水剂、42%威百亩水剂。

(3)杀菌剂: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噁霉·稻瘟灵乳油、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2.5%腈菌唑微乳剂、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22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722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722g/L霜霉威水剂、2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68%丙森·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8%霜霉·络氨铜水剂、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剂、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20%噁霉·稻瘟灵微乳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50%氟吗·乙铝可湿性粉剂、10亿/g枯草芽孢杆菌粉剂、

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40%王酮·菌核净可湿性粉剂、0.3%多抗霉素水剂、3%多抗霉素水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多抗霉素B可湿性粉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9%噁霉·络氨铜水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57.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20%噻菌铜悬浮剂、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72%农用链霉素可溶粉剂、3000亿个/g荧光假单胞菌粉剂、0.1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细粒剂、8%宁南霉素水剂、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18%丙多·吗啉呱可湿性粉剂、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20%吗胍·乙酸铜可溶粉剂、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24%混脂·硫酸铜水乳剂、8%混脂·硫酸铜水乳剂、6%烯·羟·硫酸铜可湿性粉剂、0.5%氨基寡糖素水剂、0.5%氨基寡糖素水剂、2%氨基寡糖素水剂、0.5%香菇多糖水剂、3%超敏蛋白微粒剂、25%阿维·丁硫水乳剂、2.5亿个孢子/g厚孢轮枝菌微粒剂、0.5%阿维菌素颗粒剂、3%阿维菌素微胶囊剂。

(4)除草剂: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50%敌草胺水分散粒剂、50%敌草胺水分散粒剂、50%敌草胺水分散粒剂、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50%敌草胺水分散粒剂、72%异丙甲草胺乳油、40%仲灵·异噁松乳油、50%仲灵·异噁松乳油、450g/L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

(5)植物生长调节剂:125g/L氟节胺乳油、125g/L氟节胺乳油、125g/L氟节胺乳油、125g/L氟节胺乳油、25%氟节胺乳油、25%氟节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30g/L二甲戊灵乳油、33%二甲戊灵乳油、330g/L二甲戊灵乳油、330g/L二甲戊灵乳油、330g/L二甲戊灵乳油、330g/L二甲戊灵乳油、30%甲戊·烯效唑乳油、360g/L仲丁灵乳油、36%仲丁灵乳油、360g/L仲丁灵乳油、360g/L仲丁灵乳油、36%仲丁灵乳油、360g/L仲丁灵乳油、36%仲丁灵乳油、360g/L仲丁灵乳油、360g/L仲丁灵乳油、37.3%仲丁灵乳油、30.2%抑芽丹水剂、4%赤霉素水剂。

附件2:烟草上暂停推荐使用的农药品种

29%精喹·异噁草松乳油、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0.5%阿维菌素颗粒剂、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

篇14

关键词:目标管理 农业建筑 经济 应用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促进了我国建筑技术的提高,特别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建筑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完善目标管理技术,促进农业建筑经济的发展成为了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目前,因农业建筑施工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对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企业目标成本的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业建筑经济概述

农业建筑,属于建筑工程范畴,稍微偏重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或设施农业。农业建筑经济,主要就是农业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工程造价,预算、决算、结算控制,施工过程管理等,主要是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节约施工费用,同时提升施工效益与价值。农业建筑是指进行农牧业生产和加工的建筑,如粮库、畜禽饲养场、温室、农机修理站等,对于农业建筑来说,目前主要有以下的及中间那个类型:

1.1动物生产建筑

动物生产建筑是农业生产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饲养鸡、猪、牛,羊、兔、鸭、皮毛兽等禽畜建筑,鱼、虾、鳖等养殖建筑。根据不同的饲养工艺与气候条件,动物生产建筑一般又分为开敞式、有窗式、密闭式几种。

1.2植物栽培建筑

它主要包括温室、大棚、中小拱棚、人工气候室、组培扩繁室、食用菌生产间、工厂化育苗室等。它们通常采用玻璃、塑料、聚酯等透明覆盖材料,以透进较多的阳光,提高室内温度,达到春提前、秋延后或周年均衡种植的目的。

1.3农产品贮藏保鲜及其他库房建筑

它包括,果蔬贮藏库、种子库、粮库、饲料库、青饲料贮藏库、畜禽水产品贮藏库、农业机具库等。

1.4农副产品加工建筑

农产品就地贮藏、加工、增值是农民离土不离乡,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包括:畜禽肉、皮、毛、羽毛、谷物、粮油、水产、乳品加工,种子、饲养、果蔬等加工所需要的厂房建筑。

1.5农机具维修建筑

生产用房根据规模和任务分别设修理、铸造、锻造、焊接、木正、机加工等车间,属小型工业建筑。

1.6农村能源建筑

包括沼气池、太阳能、小型水力发电站、风力、地热利用等建筑。

2.农业建筑经济发展中目标管理的定义及作用

2.1农业经济发展中目标管理定义

目标管理是企业用人、留人最基本的保障。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人力资源配置合理现象,只有通过流动,才能达到企业资源配置合理,然而,这又可能使企业造成惨重的损失。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自己辛苦培养的人才,带走的不仅是企业的技术和经验,还有可能带去商机与更多的人才。目标管理的应用,不仅能使企业薪金合理、公平,更让人感觉能有所用,公平竞争,付出总有回报的合理要求,符合人的需求阶梯性发展。最终的结果,不但不能使企业在人才流动中受到损失,而且可能从中获益,引进更优秀的人才。

2.2农业经济发展中目标管理的作用

(1)对于人才选拔和招聘的作用

对于农业建筑来说,农业建筑的发展起步晚,要求施工人员的专业要求高,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对于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采用合理的目标管理,对于人才选拔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企业因扩大业务或因原有职位的员工离职而产生职位空缺时,往往需要从企业中进行选拔或从社会上招聘新员工。选拔往往表现为职位的晋升或薪资的增加,相应的,其所承担的责任也增大,所需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也更多,因此科学选拔制度的建立尤其重要,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选拔程序要科学;②选拔方法要科学。绩效考评既是对在岗人员工作的考核评价,又是对人员选拔结果进行验证,同时更可以用来作为企业提高招聘有效性的参考与手段。

(2)评价全面,充分挖掘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

采用企业目标管理,能够评价全面,充分挖掘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目标管理中的绩效考评制度,不仅考核员工的固有能力,还要考察员工的潜在能力,为全面了解每位员工提供了真实、详细的信息。如果仅凭业绩考核结果来进行人员选拔的话,可能会陷入“彼得原理”中,即企业的员工有被选拔到自己不能称职、不能胜任的职位上的趋势,业绩是过去行为的结果,业绩优秀表明该员工胜任现在的工作职位,但并不一定能证明他能胜任将来的工作职位,不同等级的职位要求胜任者的能力、知识、经验是不同的。所以采取目标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3.农业建筑经济发展中目标管理的应用

3.1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结合促进

农业建筑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将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围绕“静态的职责+动态的目标”两条主线展开,将企业的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一个岗位上,让岗位职责与分配下来的目标相互契合,建立起目标与职责协调一致的岗位责任考核体系。联想绩效管理的实施框架包括静态职责分解、动态目标分解、分解经营目标和考核评价方式四个部分。

(1)静态职责分解。静态职责分解是以职责和目标为二条主线,明确经营宗旨,确立部门职责建立工作流程,将具体职责最终落实到每个岗位上,形成岗位指导书。岗位指导书明确规定一个标准岗位的岗位职责、岗位素质、工作条件、岗位考核等。

(2)动态目标分解。动态目标分解就是将职责这条横线与时间、目标这条纵线的有机整合,使各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和工作关系有机地协调起来。首先,通过集团战略发展纲要、子公司战略、业务部门战略这三个层次进行战略规划,将企业目标具体化。然后,将各层的目标按职责分解到相关部门,采用目标任务书进行目标管理。

(3)分解经营目标。在“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细化”的思想指导下,要联想到企业业务规划的结果必须落实到每年的经营预算,各业务模块的预算财务标准都必须与业务规划建立联系。为了建立这种联系,集团管理部门协助建立了大量的各种运作和核算模型,最具特色的是“屋顶图”。“屋顶图”是根据管理会计原理,结合自己的产品成本构成,建立的一个量化的产品经营核算体系。

(4)考核评价方式。设定职责和目标后,利用制度化的手段来保证“说到做到”,以实现预设目标。具体有定期检查评议和量化考核、细化到人两种方式。通过绩效管理体系可以对农业建筑进行有效的管理,降低成本。

3.2目标管理在农业建筑经济发展中的控制作用

农业建筑工程与普通工程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 其对于人力资源和材料、 能源以及资金的需求十分巨大,工程项目的施工期限也相对较长。农业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着建筑的使用,同时也关系着建筑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对建筑施工企业最为直接的反映,需要引起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农业建筑企业施工中涉及的生产因素众多,变化迅速,同时施工期限较长,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尚且不够完善,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需要及时进行研究和改进。在施工前,明白施工的目标,进行目标管理对减少施工事故有着重要的作用。

4.目标管理方法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目标管理方法主要有事前控制、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质量控制主要取决事前空制和事中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起到关键和重点作用。

4.1事前控制

所谓事前控制,就是指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需要预先进行细致而周密的质量计划,在强调质量控制重点目标的同时,根据质量计划对建筑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有效地控制。事前控制是建筑工程施质量管理的关键和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的质量审查控制;对工程涉及单位和部门的行为管理控制;对工程所需材料的质量控制;对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检验和审查;对工程的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工艺进行审查;对工程的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的准备工作进行控制;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工作, 制定各部分的质量标准。农业建筑工程的管理部门必须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的部门进行统一的调配,确保其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从而使施工可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保证施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施工事中控制

建筑工程的事中控制是指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质量管理人员对于工程的施工过程有一个充分地了解,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分配;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技术作业的规范进行施工,并按照制度的约束完成施工计划。同时,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对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在事中控制环节,企业要坚持实行内部自控和外部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并以内部自控为主,充分发挥企业的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在施工中坚持以质量为根本,对工程的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事中管理一般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

(1)对工序的质量控制

农业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是由大大小小无数的工序组成的,人力、物力、工程设备、环境因素等的综合作用,就是工序的过程。因此,对农业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必须以工序为核心,对所有工序的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要以工序为控制核心,通过预先设立的控制节点,对工序进行预控,严格质量检查。目标管理方法强调的是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以客户满意为目标,追求对建筑使用功能最大限度的保障。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不仅要对已经完成的分项工程进行质量检测,还要对正在施工的分项工程进行实时追踪,加强对其数据的管理,从而实现对于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

(2)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主要是针对分项工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在对工程进行监督和质量管理,要用分项工程的质量来反映单位工程质量和工程整体质量,因此,对于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引起质量管理人员的重视。

(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对于建筑工程主要是指交付使用前的检测工作,要对工程的质量进行验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同时,将实际工程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发现不符之处的,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必须进行返工。在交付使用后,要对工程质量进行跟踪,为客户提供长期的管理服务,确保工程的使用质量。

5.结论与建议

总之,在农业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可以突出方案的预控质量,加强工程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整体质量,充分发挥农业建筑自身的功能和作用,确保建筑的实用性,对于农业建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以后的农业建筑经济发展中,一定要完善目标管理,在施工前期、中期、后期分别进行控制,尽量满足客户对于农业建筑的要求,让农业建筑更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文宝;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适用方法及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18期;

[2]杨荣光;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卢雯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4]米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及绩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谭学勤;施工项目目标成本控制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