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临床医学生理学范文

临床医学生理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1: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临床医学生理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临床医学生理学

篇1

在师资培训上,一方面由学院组织外籍教师对老师进行英语“听、说”集体培训,同时根据生理学系师资的实际情况,学系领导制定了“重点培养,互相帮扶”的方案,帮助任课教师攻克语言关。选派部分教师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教育水平较高的英语国家进修语言,他们在回国后针对本校留学生英语的特点,对全系教师进行讲解和培训,加深学系教师对本校留学生的地方口音的了解。比如南亚如印度裔学生“t-d”“b-p”等清、浊辅音不容易区分,而非洲国家的留学生又有另外不同的地方特色发音特点和习惯等。方案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效果,易于师生双向交流,对提高学系教师的英语水平和教学开展有很大帮助。

生理学教学任务一向比较繁重和复杂,为保证任课老师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在整体水平上争取出色的教学成绩,学系建立了组织授课老师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的制度。在集体备课时,教师相互启发和解疑、相互借鉴课件制作和教学经验,使教学资源的利用得到最优化。对于一些教学难点和重点,如兴奋-收缩偶联过程、呼吸章节中胸内负压如何形成、尿液的生成中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和维持机制、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等知识点,由教师合作编制了大量动画课件来帮助学生的理解,获得了留学生的普遍认可。此外,在集体备课时组织老师观看国外知名大学如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相关教学录像,随后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和总结。这种集体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教师借鉴国外的课堂教学经验,其中很多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系总体教学水平有很大推动作用,并且使教师在专业英语的发音等方面也获益匪浅。

2教材选择

本校留学生在其本土主要接受的是英联邦教育体系培养。针对此,我们选择了根据英文原版医学生理学改编的生理学课本作为理论课的主要授课教材;在实验教学上,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生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学系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根据本校留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英文版生理实验讲义。与传统的中文实验教材相比,其特色体现在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更具有多样性,在保留经典的动物实验之外,增加了很多人体机能学实验,如肌电图实验、潜水实验、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等。

3教学经验体会

除了上述介绍,在留学生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得到以下几点经验体会。

3.1制作多样化多媒体课件,佐以实例阐述,而非知识背诵为留学生开设的生理学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课时方面都与本国学生有极大的区别,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之前“吃透”以前未接触过的生理学原版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为语言不足而带来的交流障碍,对教师和同学都能起到知识点的提醒作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在课件制作中,注意穿插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视频以及引入病例录像,来阐释原理和知识,而非单纯、大篇幅地进行理论和原理叙述,这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对生理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方法。

3.2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应用为了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更加主动的学习模式,国内外很多医学教育机构相继建立以问题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教学法来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教学分成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系统总结等若干步骤。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在部分章节引入这种教学思路,由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授课内容整理出涵盖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问题,提前发给同学。例如在讲授血型时提出“为什么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讲授心血管系统时提出“动脉硬化对人体会造成哪些伤害,如何去改善”,讲述内分泌系统时,引导同学结合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思考库欣综合症的临床表现、结合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思考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可以采取的治疗措施等。这些问题要求同学课前充分预习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并预先进行分组讨论,课堂上教师通过分析病例提出问题,同学以组为单位来回答,并由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补充回答不足之处,最后教师对学生回答和本节重点作出小结。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创造相对轻松活泼的学习和讨论氛围,较之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性,这不仅有利于理论学习,还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通过小组学习增强其团队合作能力、资料的查阅和归纳增强其综合分析能力等,为其今后开展临床医学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3留出思考和讨论时间,理论和实验相验证与本国学生相比,留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积极提问。针对这一特点,在课堂讲授之外,教师也鼓励同学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倾听同学提问,并留出时间和同学一起讨论寻找答案。生理学不仅是医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更是一门实验性学科,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都来自于实验。结合已知理论,在实验课上鼓励学生多做、多看,同学会对实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例如在做蛙心期前收缩和早搏实验时同学会提问“为什么有些心脏收缩曲线只有一个收缩波而有些则可观察到两个甚至三个波的叠加”;“锌铜弓对神经肌肉的刺激经由怎样的环路进行”;在呼吸调节实验中会问“临床上给呼吸失调的病人一个纸袋罩住口鼻,是利用二氧化碳调节呼吸的原理吗”等,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答极大地提高了同学应用知识的能力。

篇2

生理学作为本科临床医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兼具理论和实践价值,对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操作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生理学教学中,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通过对课堂教学精心设计和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在我院本科生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果。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新学期开始时(2016年8月),选取我院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2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60名学生,其中研究组60名学生中,男33名,女27名,年龄在18~22岁之间,平均年龄(20.20.3)岁;参照组60名学生中,男29名,女31名,年龄在19~23岁之间,平均年龄(20.40.5)岁,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显示结果为P>0.05,不具有意义。

1.2 方法

对两组学生开展生理学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其中对参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灌输式教学,学生按照老师教学安排进行学习,并以传统课本作业的方式对所学生理学知识进行巩固。而对研究组学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体使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明确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任务,老师在授课之前对教材进行仔细研磨,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制定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并将之公布在班级QQ、微信群中,并且以设置疑问的方式,凸?@教学重难点知识内容,促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自主学习的框架结构进行创设,也为后期学习奠定坚实基础;(2)制作微视频,这些微视频主要是针对某一知识点,也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对此进行应用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通过手机、电脑等直接下载和观看,可以达到加深认识,巩固知识的作用;(3)针对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留足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老师也可以运用视频、图片等创设情境,对设置的问题进行充分探讨,学生之间也可以以小组合作方式展开,最后由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突出疑问,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找寻答案,老师在这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自主实践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1]。

1.3 评价标准

通过问卷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翻转课堂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分,其中包含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践能力、生理学学习兴趣这四项内容,每一项内容分数为25分,20分判断为有兴趣和具备这项能力,总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对出现的计数资料运用t进行检验,以(%)表示,对计量资料运用检验,最终结果显示为P

表1 研究组和参照组学生学习兴趣和各项能力对比分析(%)

2 结果

对研究组和参照组学生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之后,学生学习兴趣和各项能力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临床医学学习兴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和实践能力均高于参照组学生,并且两组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近几年新课改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不断深化,翻转课堂作为新课改背景下应用效果较好的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加以应用,可以实现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并且将网络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积极性,同时在翻转课堂下,老师也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操作实践协同发展,进而推动学生全面综合发展[1-2]。

篇3

《病理生理学》涉及基础和临床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难教”、“难学”、“难考”的课程。目前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1)目前《病理生理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框架一直保持20年前甚至25年前的状态,长期以来并没有太大变化,明显滞后于我国医学及医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已经不能够适应现阶段医学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2)长久以来,病生的课堂教学都是以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为主,忽略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本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3)在教学过程中长期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极易形成依赖性的思维方式,使之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失去学习此课程的兴趣及动力;(4)缺乏实践、互动环节,造成理论与临床实际脱节等。为解决上述问题,达到培养目标,教研组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以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并取得初步成效。

2调整培养方案

作为临床医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我国重点医学院校本科培养计划中,一般将本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因为这学期的学生刚刚学习完医学基础课程,如本门课所要用到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对这些的基础知识仍较熟悉,这样的安排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相对容易;另外主讲教师可以减少在讲授过程中对以上所学知识的回顾,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这样的安排也有一定的弊端:这个时期学生还未接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等基础课和专业课,对具体疾病及其相关知识非常陌生,甚至一无所知,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困难,很多知识点不能理解,这也是学生感觉《病理生理学》非常难学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教学效果。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在培养计划制定上进行了创新性变化: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2009级起将《病理生理学》的课程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开设。经过3年教学实践,通过随机对临床医学专业570名本科学生进行问卷,结果表明:有一半以上学生表示在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同时学习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对理解本课程中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发病机制有很大帮助,同时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并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认识到了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显然,对培养计划的调整是适应该课程特点、符合学生认识及学习规律的,增加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3改革教学内容

3.1与其他课程紧密联系、有机融合

由于《病理生理学》涉及内容多、纵向内容深、外延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比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突出和强调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的联系与融合,这样可使各课程之间不再是离散的,而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帮助学生搭建对各专业课学习的整体框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不同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病理生理学》在临床上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在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明确地表明这种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授课教师也发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更容易带着问题来理解本课程,从而优化了教学效果。

3.2与临床专业知识密切联系

《病理生理学》内容非常丰富,单纯依靠60学时的理论课教学是无法全面讲解所有基本病理过程的,更无法要求所有学生完全掌握全部的知识点。因此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整合,将理论课教学与临床病例密切结合起来:尽量做到每个基本病理过程的讲授过程是与临床病例分析同步的,每个系统病理教学过程是与病例讨论同时进行的,让学生感到知识点不再枯燥难懂,而是愿意跟着授课教师一起分析每一个临床病例,从临床病例中学习本课程的知识点,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方法探索

4.1PBL教学法的应用

临床医学生今后从事的是与人打交道的具有很强专业性的职业,更加要求对其进行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培养,因此学习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这也是当今高等医学教育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是非常被动的学习模式,记笔记、看笔记、背笔记是传统医学生的学习三部曲。但是现代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所以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落伍。需要结合《病理生理学》课程的特点,对于基本概念和机制的学习以老师引导为主,但也必须认识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应大胆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从问题中学习知识。PBL教学法是较为先进的现代教学方法,它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从本质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引导学生以《病理生理学》基本理论为基础,围绕临床病例应用所学理论展开对病例的讨论,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由自发学习转化为自觉学习,最终具备终身自觉学习的能力,为生存和职业生涯打下基础。实践结果表明,PBL教学法不仅转变了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较好的根基,这种教学方法也获得大部分学生的认同。

4.2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篇4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但是由于其内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知识面窄,教法单调等原因,学生普遍感到难学、难记,并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得教学效果一般。因此,进行生理学教学改革是医学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旦老师将课程内容与临床案例相结合,学生往往会很感兴趣,并且记忆深刻,因此,学校试着进行了人体生理学教学改革,将临床案例运用在生理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我校2011级专科临床系学生215人,2011级专科临床系l班(45人)、2班(50人)、和4班(60人)、5班(60人)。其中1班、4班为实验组,2班、5班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临床案例教学法组织教学。两组采用材、统一授课计划、统一授课教师,并且入学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教学过程。整体设计思路我校生理教研室的教师共同参与建设讨论,形成了案例教学在生理学中应用的思路,临床案例的选取由教研室经过讨论、筛选。方法如下:

 

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法,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授课前一周将案例教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相关知识,并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自主探究。利用生理知识解释案例中涉及的临床症状。课堂以学生讨论为主,而任课教师要全程参与讨论和指导,适时作出点拨,引导学生深入问题的实质,避免学生将讨论的重心转向尚不要求的临床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形成自己的观点,选派一名代表讲解,要求对每一问题的阐述要紧扣生理学知识,而其他组可提出不同意见进行反驳或补充。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对学生进行评价、知识的总结。

 

3.教学效果评价

 

(1)问卷调查。在学期末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由我校设计的调查表,以无记名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发放调查表215份。回收215份。

 

(2)综合考核。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期末考试,试题从教务处题库中随机抽取,实行考教分离。试卷密封,试卷的评判根据提前制定的评卷标准和标准答案,流水作业进行评卷。

 

4.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学生成绩用表示。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理论考核。两种教学方法后学生成绩比较,如表所示,与对照组相比(79.6±4.13),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明显增高(87.6±6.58)(p<0.05)。

 

2.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案例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记忆能力方面、密切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联系方面效果较好,另外通过小组的配合,促进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网络的应用,可以摆正他们上网的心态,以前他们上网仅仅是玩,而现在他们学会了利用网络去学习,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完善人格素养起到深远的影响。

 

三、讨论

 

案例教学法源于20世纪初[1],由美国商学院所倡导,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目前国内的许多教学过程也在运用[2],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提供一个典型病例。让学生置身于该情景中,它将学生“被动学习”过程变为一个“主动学习”过程,然后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案例中给出的信息,运用基本理论去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牢固地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还能通过案例教学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各种能力。当前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在临床医学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3]。

 

在教学方法中,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我们选取的案例由本教研室结合临床教研室教师以及基层工作的带教老师共同讨论选取临床上较容易但又能反映生理学知识的案例,教师在上课时要及时引导学生不能喧宾夺主的把大量临床知识点的讲解上。另外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来选择案例,启发学生自觉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临床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业务和教学方法上从传统“教”的模式,向“导”的模式转变[4、5]。对于教师的培训,我们的带教老师每年进行半年的时间到附属医院进行轮训,增加临床知识,灵活的运用到讲课过程中。通过我们的实践发现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归纳为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尤其要提到的是增加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理运用网络的能力。

 

因此,可以说案例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时合适的、合理的,生理学的教学一直在不断的改进过程中,我们会一如既往的根据学生的情况改进我们的教法,适应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需要。

篇5

关键词 临床思维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oretical system of medicine has a strict logical structure, clinical thinking is a science, but also a skill, clinical practice relies on clinical thinking activity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aboratory medicine continuously improve health outcom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first an overview of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then discusses the current thinking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problems and the reasons,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current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problem solving thinking ability of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thinking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to provide their own thinking.

Key words clinical thinking; problem; countermeasure

现阶段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需要将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医学生临床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加强与医学有关的逻辑思维的训练,提升医学生临床医疗的思考能力,提升医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水平。

1 临床思维能力概述

临床思维是指以病人为中心,运用医学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行为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进行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进而通过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得到第一手资料,结合病人的家庭与人文背景,借助所有可利用的最佳证据和信息,将多方面信息进行批判性的类比、综合、分析、判断和鉴别诊断,形成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个性化方案,对这些方案的进行反思和修正,并予以执行和整合的思维活动过程。①

正确的临床思维在临床实践中意义重大。正确的临床思维是理论和经验在具体病人身上的结合,临床思维是诊治疾病的核心。手术成功的重要原因是诊断无误,其虽然与操作技巧有关,但手术方案得当,手术适应症准确更加重要,要做到这些,就需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造成误诊的一个重要主观因素就是临床医生的思维方法存在问题。医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才能适应复杂的临床工作,据有关资料统计,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无不需要临床思维去分析、决断与运筹,临床医生思维方法不当造成是误诊的主要原因,大约占到误诊原因的65%以上。②

2 当前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当前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由于理论或者实践方面的原因,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临床思维欠缺,这种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临床思维的片面性。一些医学生不能全面细致地对病人的体格检查、病史及各种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这是部分医学生在分析病例时的首要问题,考虑问题过于局限狭窄,对继发病、伴发病则很少思考,在诊断疾病中满足于原发疾病的诊断,以偏概全。有的直接得出疾病的诊断结果,或者一味依靠先进的检查手段去得到结果,忽视了整体的分析判断,导致对病人的诊治结果出现不准确的现象频发。③

其次,临床思维的被动性。由于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仍习惯处于被动状态中,不注重主动意识的培养,在长期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影响下,这种被动性更是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医学生每天都是在带教教师的指示下工作,由于不够主动,所以多数人只是做写抄抄写写的工作。老师布置任务,学生很少问“为什么”,只是被动地执行,说怎么做就怎么做,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很少在临床病例的处理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很少自己去思考背后的原理。④

再次,临床思维的混乱性。部分医学生思考问题缺乏条理逻辑性,仅仅是零星和松散的片面,对一个问题的回答逻辑性、层次性不够,进而显得杂乱无章。询问病史时要么东一下西一下,要么只会照本宣科,极易遗漏,没有条理性。在对某个诊断时觉得很多种疾病都有可能,稍为困难病人考虑什么病诊断可能性大时干脆以“某某待查”作为诊断了事,临床思维极为紊乱。造成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但是医学生自身的原因是主要原因,也和医学院不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有关。⑤

2.2 当前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造成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前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医学生自身的原因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⑥

首先,医学生自身的原因。医学生对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医学生临床思维问题的根本原因。部分医学生片面认为疾病的诊治只要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就够了,对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影响了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医学生在面对临床问题时由于缺乏分析问题的方法,虽已完成了医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医学生的思维模式仍然是被动的,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总是等待老师的指导。不善于培养独立的临床思维能力,只是被动听从带教老师的安排。同时,很多医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实习,在实习中不加于思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文社会科对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这些课程含有丰富的辩证逻辑思想,但很多医学生对此类课程不重视,成为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障碍。⑦

其次,医学教育的原因。医学教育方面,当前医学生缺乏对学科间融会贯通的学习训练,因为我国大多数医科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的临床思维课程,同时,医学生临床思维习惯的转变往往需要一个过程,由于医学教学模式是按照学科从病因到症状、从基础到临床进行的,所以医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是从原因到结果即正向的,而临床医生接受病人知识是非条理和综合的,造成了一部分医学生思维转换方面的障碍。

3 解决当前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问题的对策

激发学生灵活的、积极的具有创造性的临床思维在医学理论及实践教学中十分重要,针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3.1 激发学生临床思维的积极性

知识是一门科学,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思维方式求知,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富有针对性、质疑性、一环扣一环的课堂提问,思维总是从渴望解决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进而启迪学生的心扉,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提问,对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很大影响。教师不仅要从不同角度、层次和要求精心设计问题,抓住教材重点、难点,更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在课堂中创造良好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动启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急切想得到答案,从而使学生以积极思维状态中进入新课题的学习,使学生运用思维发现、理解、吸收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临床思维的积极性。授课后,留下临床前沿的技术问题,使学生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巩固学习的效果。⑧

3.2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灵活性

有些学生的思维缺乏应对临床变化的灵活性,局限于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病因、诊断、治疗的理论框架中,给未来的工作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摒弃旧的思维习惯,根据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及时用新的思维观点看待已经变化了的事物。如果缺乏综合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灵活性,只是照搬课本知识,则会在临床医疗中造成很多困扰。病例教学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灵活性。通过模拟临床解决问题的过程,由单一到综合、由典型到不典型、由简单到复杂的病例的分析,使学生从同一病例的信息源产生不同联想,训练学生临床思维的灵活性,进而从不同病例的信息源产生相同联想,变角度、变途径、变方向、灵活思考,提升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有效性。⑨

3.3 开拓学生临床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良好思维品质。具有广阔性思维的人,不仅能思考与问题相关因素,还能思考问题本身,不仅能思考问题的细节,还能思考问题的整体,思维的广阔性,指细致、全面地思考问题。医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为加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通过医患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不同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再共同讨论其正确性及是否存在其他可能性,使学生养成多途径、多角度、多方向思考临床问题的习惯。⑩

3.4 训练学生临床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是指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实施创造性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社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是创造力的竞争,而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考主要要求训练求异思维,临床见习能使学生从患者实际与理论知识的差异中产生求异思维,使学生由理性认识向感性认识飞跃,为其将来具有强大的创造力打好基础。临床见习时,可让学生找出与教材理论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对比资料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并分析相同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的表现为何不同的原因。学生能跳出教材的框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新观点、新设想,反复思维,理论联系实际,验证自己的思维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不断修正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寻求首创性的认识,提升自己临床思维的创造性。

注释

① 范玲,邹丽颖.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② 陈壮桂,李鸣,纪经智,陈昕,陈岩峰,唐宗玲,陈奋华,陈虹.临床见习中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09(2).

③ 陈自强,孙梯业,颜伟,徐迪雄,刘刚,郭海涛.我院急诊外科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2005(2).

④ 杨春红,黄小燕,廖唐洪,姬广林.构建医院临床教学动态管理体系,提高实习生培养质量[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5).

⑤ 刘尚清,蔡容,佘永华,康健,吴双全.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索[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4).

⑥ 朱卫民,黄文祥.谈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12(8).

⑦ 张健,青文婕,陈悦,侯倩男,赖婷,郄明蓉.浅议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9).

⑧ 丁焕然,闫和清,崔也平,唱丽荣,刘占凤.利用模拟教学训练学生临床技能培养临床思维[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2).

篇6

“临床”即“亲临病床”之意,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临床医学大专生简历范文,以供大家参考。

临床医学大专生简历范文一:四年大学的临床理论学习形成了我严谨的学习态度、严密的思维方式,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年的临床实习工作经历更提高了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医院给我提供了许多动手实践机会,使我对临床各科室的常见病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最佳的处理。强烈的责任感、浓厚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快,并且能够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使我赢得了上级医师的一致好评,更使我信心百倍,成为我今后工作生活中的“知本”。 我的努力同样也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肯定,获得了“三好学生”“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助学金”等荣誉奖励。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更形成了我沉稳果断、热忱高效的工作作风。大学各阶段,我一直担任班长职务等,成功地组织了无数次班集体校内外活动,工作得到同学的认可与老师的好评,我所在的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积极参加校运动会等组织活动,本人也多次赢得了“优秀班长”“优秀学干”“运动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临床医学大专生简历范文二:姓名:-国籍:中国无照片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揭阳身材:170 cm62 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4 岁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应聘职位:医药代表:医药代表    工作年限:3职称:无职称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月薪要求:2000--3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个人工作经历:2003.7-2004.5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各大科室做实习医生;

2004.6-2005.9在山西傅山药业有限公司(广州办事处)就职OTC代表:

公司主要陈李济药厂生产的《舒筋健腰丸》,负责东山区、天河区药店开发、维护。

2005.10至今在广州前茂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就职业务专员:

前茂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医疗器械产品销售公司,产品主要涉及麻醉科、ICU、抢救室、心导管室、神经内外科等,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独家美国ARROW公司重症医学导管及心导管系列、英国PORTEX气道导管系列和Pulsion容量监测仪、美国ARROW公司主动脉球囊反搏泵等产品。

在职期间主要负责ARROW重症医学导管及心导管系列、PORTEX气道导管系列等产品在医院的开发和维护;负责的区域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广州市肿瘤医院、清远、潮汕等地区,2007年转至医疗器械组,主要负责公司的器械及佛山勤联公司生产的《腹部牵开器》在全省的临床推广及销售工作。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湛江卫生学校最高学历:中专毕业-2004-07-01所学专业一:临床医学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2000年9月至2004年7月 湛江卫校 社区医学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一般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有一年的医院实践工作,三年的一线销售经验和广泛的医院客户网络,有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能独立完成医院的开发与维护工作;性格随和、乐观、慎重,待人诚恳,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对工作认真,责任心强,有较高的团队合作精神;充满激情,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勇于接受挑战。 详细个人自传 本人性格开朗,学习刻苦认真,自学能力强,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一年医院实践工作,更使我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掌握,两年的医疗市场销售工作,市场推广和客户管理等方面有了诸多实际经验,深深地体会到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完善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才是“革命的本钱”。

我正处于人生精力充沛时期,希望未来的几年里能在医疗销售市场上有一方作为,成为贵公司的销售主干。 个人联系方式 临床医学大专生简历范文三:姓名:-国籍:中国无照片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广州身材:160 cm 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6 岁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应聘职位:医院/医疗/护理/美容保健类:医学   生物工程类 生物   金融/证券/保险类 保险工作年限:3职称:无职称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月薪要求:3500--5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个人工作经历:2005.7-2007.12 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 医疗理赔

工作描述:负责人身险的理算工作,医疗核损及与客户的相关沟通工作,协助疑难医疗案件的调查及诉.,获总公司人身险四级审核权授权。

2003.8-2005.3

湖南省湘雅医院 住院主治医师

工作描述:负责管辖区域范围内住院病人的诊疗全过程。

1999.7-2000.5

北京市鼓楼中医院 实习医生

工作描述:各个科室诊疗处理方法及应急措施;熟悉医院各种临床诊疗设备的操作(如:X线,CT,MRI,R射线等)

1997.3-1999.4

北京市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 学生会宣传干事

工作描述:负责部门重大活动的宣传文件起草和策划工作,为学校学生课余体育比赛,文娱活动及学术活动经费向社会企业及学术界申请赞助。

1996.12-1998.2

北京市中医药大学针灸协会 协会会员

工作描述:受中国针灸协会专家的针灸培训,取得中国针灸协会会员证书。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湖南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最高学历:本科毕业-2003-07-01所学专业一:临床医学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1996.9-2000.7 北京中医科大学针灸骨伤学院 中医学

2000.9-2003.7

湖南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临床医学 本科(医学学士)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良好国语水平:良好粤语水平: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外语能力:优良的听说读写能力,口语一般,能在一般社交环境和职业场景运用英语进行沟通,能独立完成初级学术论文的写作和翻译。

计算机水平:熟练掌握OFFICE 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操作,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认证,能应对日常办公要求及数据统计工作,掌握网络操作技术,具备较强的分类整理及获取信息的能力。熟悉网络和电子商务,精通办公自动化,能独立完成日常办公文档的编辑工作。 详细个人自传乐观、待人真诚,自学和动手实践能力强;有较强责任心,工作认真勤奋,有耐性。

具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适应能力较强,善于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勇于接受多方面的挑战。

篇7

安徽中医药大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挑战杯”竞赛在学生工作中开展,并以此试点强化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参赛作品在校内比赛中一直名列前茅,获得安徽省特等奖一次,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二次,三等奖四次,获得全国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二次.

1.1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赛促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是培养具有中医与西医的知识、理论、技能,又兼容中西医两种医学思维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因此在知识结构上强调“复合”即中西医并重,要求较系统掌握中西医两套本领,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应用”是实施人才培养的两大关键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除了注意知识结构的培养外,还应注意能力的培养,即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根据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特点,我们将创新教学改革与“挑战杯”竞赛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第一,在竞赛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将“挑战杯”竞赛渗透到教学环节,改变传统观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正如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这种深刻体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进行创新活动的激情.第二,在选题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想在“挑战杯”竞赛中获胜,选择具有创新性的课题至关重要.而创新性科研课题的选择就是一个创新思维过程.选题时,应紧跟时展要求,要能提出自己新理论、新方法,题目不一定大,但一定要新.因此,选题过程能充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项目内容确定以后,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评议讨论,指导老师对他们的方案作点评,指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

1.2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素质教育的核心.然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需要依托于有目标、有体系的培养模式,应注重培养过程中认知-实践-发展-创新四个层次.在实施“挑战杯”竞赛的过程中,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把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入教学活动中.第一,搭建科技创新宣传平台.在班级中组建科技创新小组,宣传、组织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及相关赛事.学院层面着重介绍和宣传大赛目的、意义和实施内容,并组织有兴趣的同学观摩以往参赛录像和发表的论文,对同学的疑问和意见进行一对一的解答,让同学们了解、清楚和明确自己会在该项目的实施中需要掌握、了解和补充的知识和能力.在学校层面整体部署大学生科技创新实施方案,举办了大学生科技文化节、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站,定期举办相关讲座等.第二,建立具备专业知识特点的科技创新载体.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上,根据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特点,一是结合社区医疗服务,利用社区卫生资源,将院校教育与社会实践、课堂教学与能力培养、医学教育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注重实践性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与地方卫生部门合力育人,探索了构建独具我校特色的社区卫生实践模式.在社区卫生实践中,不仅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更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基础.二是将大学生健康知识宣讲教学引入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专业学习、资料收集整理、语言表达、总结回顾的过程,以若干名同学和带教老师组成专题宣讲小组,若干宣讲小组与实践顾问组成大学生健康知识宣讲团的形式立足社区,以基层、社区、学校、工地、农村广大群众为宣讲对象,围绕宣讲专题开展宣讲实践、专题研究的教学探索实践,使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学术研究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1.3建立参赛三级指导体系,保证科技创新成果

“挑战杯”竞赛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同时,在组织参加“挑战杯”竞赛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及指导体系是一部作品的灵魂.因此,建立一支较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科技创新成果,我们建立了三级指导体系.一是在班级层面指导体系中,以学生自主创新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在班级中组建课外科技创新小组,以课外科技创新小组为主体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前提下,提供一些教师研究范围内的课题,供他们在课外时间去做,既巩固了理论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又锻炼和培养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其认识到科学研究与一般的教学实验的区别和联系,使其入门科研.二是在学院层面组织专家对选题和立意进行筛选点评,对立意新颖可行性强的选题立项资助,配备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指导,并对项目进行开题论证,形成初步计划书,评估预期成果,及时反馈项目实施情况和研究进展.三是在学校层面对于优秀作品,组织跨学科专家论证,指导参赛团队了解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方法.

2从“挑战杯”竞赛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不足

近年来,我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围绕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从“挑战杯”竞赛中取得的成绩可以得到一定的反映,特别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纵观历年全国“挑战杯”竞赛成绩我校乃至中医药院校成绩整体平平,显示出我们在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上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自身的不足.

2.1中医药院校创新能力的先天劣势明显

当今社会,科技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学科专业相互交融和贯通.重要项目的科技攻关经常需要拥有不同专业知识的人才组成团队一起共同协作.中医药类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在团队合作方面有着先天的短板.一是专业设置局限,竞赛团队组建困难.中医药院校的专业设置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中医药而构建.这样的学科设置不利于跨学科之间的相互合作.同一学院或者同一专业的参赛团队不利于思维的发散,创新能力培养.因此也很难推动竞赛作品更深入的发展.二是科研力量不强,竞赛起步较晚.第一届“挑战杯”竞赛于1989年在清华大学举办,而我校在2004年才参与进来.中医药高等院校整体科研力量薄弱,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撑着一部优秀的“挑战杯”竞赛作品的完成,这也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2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不够健全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应该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目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还不够健全,就“挑战杯”竞赛而言,一是激励机制方面,“挑战杯”竞赛对竞赛作品要求严格,竞赛作品本身的竞争也是异常的激烈.指导教师作为一部作品的灵魂理所当然的需要花费巨大的心思.然而指导教师的投入与产出严重不成比例,这就直接导致了指导教师参与竞赛的热情不是很大.学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在培养其创新能力中对创新成果的重视程度大于创新过程,挫伤了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引导机制方面,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建立在专业基础之上,特别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专业性强,特色明显.然而,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引导上往往忽略专业学习与专业创新,甚至有部分同学为了参加比赛导致专业学习落后不能完成正常学业.这就失去了参加“挑战杯”竞赛的意义.三是反馈与跟踪机制方面,科技创新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挑战杯”竞赛实施过程中一方面缺乏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反馈和跟踪,往往是以教师的指导性代替学生的创新性;另一方面缺乏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深入和延续,往往是为了比赛而参赛,对于没有取得成果的作品缺少再研究的机会,对取得成果的作品缺少深入研究的机会,对于有特殊培养潜力的学生缺少破格深造的平台.

3以“挑战杯”竞赛为切入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3.1搭建竞赛选手交流平台,鼓励跨学科组建团队

中医类院校应该多与其它不同类型的学校合作,相互交流挑战杯的竞赛经验.鼓励校内的跨学科相互合作,同时鼓励学校之间的相互合作.学校应该为竞赛选手搭建平台,与兄弟院校举办联谊等活动,让本校的参赛选手与其它学校的参赛选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扩展参赛者的思维,鼓励其相互合作,提升竞赛作品的竞争力.

3.2营造全校师生的科研氛围,夯实竞赛的群众基础

中医药类院校应该将“挑战杯”竞赛融入到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努力营造全校师生参与科研的氛围,从而为挑战杯竞赛夯实群众基础.学校应该要求参加课堂教学的老师多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有问题应该多引导学生去研究,有价值的研究项目可以给予辅导并且鼓励其参加“挑战杯”竞赛.授课老师可以让每个同学都去寻找相应学科的问题进行研究.学生研究相关问题的好坏可以与相关学科的期末考试成绩挂钩.这样就可以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挑战杯竞赛的选拔过程中来.更多的同学在这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开发了思维.

3.3完善竞赛的奖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参与热情

学校应该健全挑战杯竞赛的奖励机制,让挑战杯的比赛成绩与指导教师的职称升迁、奖金挂钩,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可以专门创建一个小组,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估.对那些付出较多,竞赛成绩较好的指导教师,颁发证书并且给予资金奖励.对没有获奖的老师和学生也可获得奖励,以激励更多的老师、学生积极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此提高全校师生的参与热情.

3.4建立多元化宣传体系,提升普通学生对竞赛的认识

学校可以建立多元化宣传体系,多管齐下的去宣传“挑战杯”竞赛.可以印刷一些“挑战杯”竞赛的宣传册子,利用学生会卫检的机会发放到每个宿舍.可以为“挑战杯”竞赛开设专业讲座,不仅介绍“挑战杯”竞赛,而且可以启迪学生们的科研思维.也可以开设专门课程,主要介绍科研创作的大概流程,同时为“挑战杯”竞赛做宣传.

3.5构建师生的沟通桥梁,加强对竞赛选手的引导

学校应该创建沟通小组,这个沟通小组由学校有经验的优秀老师组成.该小组要定期了解“挑战杯”竞赛参赛选手的情况和信息.必要时可以开设专门的讲座对竞赛选手进行引导.也可以选派专门的教师为参赛选手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让其处理好学习和竞赛的关系.如果发现少数选手确实无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劝其果断退出,以免耽误了学习,舍本求末.

4结语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以1年级新生为调查对象。入校后第10周随机抽取临床医学专业792名学生进行调查。

1.2调查内容调查采用自制的《从医职业心理准备问卷调查表》,内容涉及与从医职业有关的8项内容:人文素质要求、对病人的尊重、与病人的关系、择业原因、职业风险、责任大小、辛苦程度、收入与付出比等共8个项目。每个项目有3个选择,从中选取1项。

2结果

医学生从医职业心理准备情况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医学生在“人文素质要求”、“对病人的尊重”、“与病人关系”、“择业原因”、“工作责任”以及“辛苦程度”等方面有了较客观的认识;而对“职业风险”、“付出与收入比”方面的认识则有待提高。

3讨论

在对人文素质要求的选项中,有51%的学生选择人文素质“非常高”,44%的学生选择“较高”,6%的学生选择“一般”。由此说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心理准备认可度比较高。医学既属于科学文化,又属于人文文化[1]。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览我国各医学院校的使用的教材,不难发现各科知识系统、材料完备,但就是没有或缺少人文精神的渗透[2]。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的健康、全心全意提高人的健康水平、诊治疾病的精神[3]。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如何,不仅意味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水平,而且能折射出我们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4]。在现行的医学教育课程结构中,人文医学的教育教学内容相对于病理知识、病理技术来讲要薄弱的多,而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心理准备认可度又比较高,这充分说明应该注重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对病人的“尊重”选项中,学生选择“特别尊重”的比例是60%,选择“较尊重”的比例是36%,选择“一般”的比例是4%。这说明多数学生认识到在以后的从医职业中应注意尊重病人。医学是人学[5],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在与病人交流的过程中,如何“尊重”病人,这是完成疾病诊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体现了医疗人员的人文素质。没有对病人生命的“尊重”,就不可能有和谐的医患关系,也不可能达到济世救人的医学目的。医疗人员对病人的“尊重”是虔诚的、毫无条件的对生命至上的“尊重”。这种“尊重”与金钱无关,与职位无关,与种族无关,与贵贱尊卑无关,而与医疗人员的德艺有关。“尊重”教育是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尊重”素质是医学生的职业需求,应该重视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尊重”意识教育。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和病人的关系是生命之托关系。在“与病人的关系”选项中,选择“一般关系”、“高于一般关系”和“生命之托关系”的比例分别是14%、19%和67%。说明多数学生对于这种职业的特殊关系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也有一少部分(14%)学生对于这种特殊的职业关系认识不到位,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提高“与病人关系”的认识应该是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择业原因选项中,选择“职业神圣”、“收入高”和“社会地位高”的比例分别是72%、13%、15%。由此说明多数学生是因为医学职业神圣和对职业的崇慕而选择医学专业,地位和收入并不是选择专业的主要因素。

在关于职业风险的选项中,选择“无风险”、“有风险”和“高风险”的比例分别是2%、52%、46%。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所有的医疗活动都是有风险的,医学上没有百分之百。在当今的法治社会中,只有做好充分的医疗风险心理准备,才能在医疗过程中正确决定医疗行为。关于“职业风险”选项的结果提示,多数学生对于医学职业的风险意识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但仍有少数学生(2%)对于医疗风险心理准备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强调和提示是必要的。

临床医疗工作责任非常重大。责任意识的心理准备对于做好临床医疗工作非常重要。一片药、一项化验、一个数字、一句叮咛都事关人的生命,不得有半点的含糊。在关于“工作责任”选项中,选择“一般责任”、“责任较大”和“生命之责”的比例分别是5%、16%、79%。这项结果提示,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从医职业工作责任重大和较大,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也有少数学生(5%)将从医工作责任等同于一般工作责任,说明这部分学生对从医职业的特殊性和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提醒和引导。培养医学生的医疗工作责任意识,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该予以重视。

篇9

1.1资料来源

随机选取该院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159份。试卷由教研室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从试题库中抽题组卷,基本覆盖了生理学教材(朱大年主编,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理学第七版)十二个章节的知识,试题层次包括了解、熟悉、掌握三方面,其中了解占8%,熟悉占15%,掌握占77%。并按照教学课时数统一分配各章节知识点所占分值,经教研室主任审核后,交由教务科统一安排和组织考试,采取专人监考,考生单人单桌考试。

1.2试题组成和评分方法

本次分析的期末考试试卷共69题,试题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类。客观题为单项选择题,共60题,分值60分;主观题分为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分值40分,满分100分。试卷评阅标准依据出题时制定的标准答案和评卷标准,客观题由教务科读卡机阅读,主观题由教研室组织任课老师集体阅卷,采用流水作业,由专人复核阅卷情况后统分,提交至教务科。

1.3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将159份试卷中每道题的编号、得分、总分和每个学生的学号输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并用Excel软件的函数公式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算各题得分均数、标准差和方差,分析本试卷的信度、难度和区分度,计算公式如下。试卷整体的信度α={k/(k-1)}×(1-∑Si2/St2)(k为试题总数目,Si2为第i题得分的方差,St2为总分的方差);客观题难度系数:P=V/W(V为该题的答对人数,W为参加测试的总人数);主观题难度系数:P=X/W(X为该题的平均得分,Y为该题的满分值);试卷整体的难度系数=各题难度系数的平均值;每题的区分度:D=2(∑Hi-∑Li)/nWi(将学生考试成绩由高向低依次排列,从两端各取抽样总人数的27%,分别为高分组和低分组。∑Hi为高分组该题得分总和,∑Li为低分组该题得分总和,n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总人数,Wi为该题的满分值);试卷整体的区分度=各题区分度的平均值。

2结果

2.1成绩分布

试卷满分100分,平均成绩81.00,最高分97.90分,最低分30.80分,标准差8.43分。学生成绩分布为30~49分2人,50~59分3人,60~69分11人,70~79分48人,80~89分79人,90分以上16人,由图1可见成绩呈负偏态分布。

2.2试卷质量的分析

2.2.1信度信度是指考试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程度,是衡量试卷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信度越高,说明试卷越能正确反映考生的程度,一般认为信度值α大于等于0.8的试卷信度非常好。本次试卷分析采用所有试题的一致性程度来计算考试的信度,本次试卷的信度为0.7920,表明本次考试成绩是可靠的,如实反映了考生的水平。

2.2.2难度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通常用难度系数表示,难度系数小于0.4表明试题难度较大;难度系数在0.4~0.7表明试题难度适中;难度系数大于0.7表明试题难度偏易。通过分析,本试卷的难度系数为0.7525,表明试卷总体难度适中偏易,本试卷中试题难、中、易分值比例分别为8%、53%和39%。

3讨论

篇10

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与临床教学密切相关,但是作为医学的基础学科其教学时间安排一般在接触临床之前,所以病理生理学教学与临床教学脱节严重,严重影响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质量。理论知识多且复杂,学科的深度和广度跨度大,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望而生畏,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性,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以考试为目的,教师教学方法落后,“填鸭式教学”以及“照本宣科”现象严重,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针对存在的实际情况与弊端,合同教务处、附属医院领导、教师反复研究,积极探索,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探索病理生理学与临床教学相结合的新思路,推动了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

2临床案例与病理生理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及教学改革

只有在掌握疾病的规律和机制的情况下,才不会被疾病的表象所迷惑,才能对疾病进行有效性、针对性的治疗。因此,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必须对病理生理学有很好的掌握能力。而结合了临床病例教学的病理生理学则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加强教学改革对于医疗教学的发展意义深远。

2.1教师要加强基础理论与临床的联系

我国老一辈的教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所以在基础教学中,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效果明显。相对于老教师,近些年留校的青年教师往往没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不能通过举例或者与学生探讨临床热点问题,把病理生理学的知识生动有趣的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受到影响,教师的信心下降。因此为了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要着重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青年教师进行脱产进修。由于青年教师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在融入临床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参与患者查房、临床病例会诊,与医师进行临床交流,结合自己的医学理论知识,实现理论和临床的有效互补,不断提高临床知识,了解临床热点问题,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开展临床专题性讲座,加强各科室的互动。通过临床的反馈,了解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哪些需要重点讲解,怎么讲解等等,为基础医学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通过临床进修,青年教师经验有所增加,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的热情得到了提高。

2.2增设病理生理学的临床见习课,让学生跟随教师查房

在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基础课程之后,与教学医院联系,由有经验的临床教师带领进行教学查房,在查房的过程中,使得学生通过实践巩固自己所学知识,达到理论学习和临床密切结合的目的。

2.3针对不同的专业层次,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

“内容过多,内容重复”是病理生理教学大纲存在的基本问题。同时公共课时增多,专业基础学时减少造成了内容与学时不相符,大大增加了教学的压力。因此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专业层次,了解各自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对教学大纲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例如针对培养的学生是要服务基层的实用型人才,重新划定考试的题型、范围,结合病理生理学的相关度,修改了授课大纲,使得教学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

2.4实施CBS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病理生理学的知识面广,内容抽象,在学习病理生理学时几乎没有接触过临床,对于临床的表现一无所知,学生为了考试及格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但是这样的结果造成病理生理学的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差,通过CBS与PBL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运用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解决临床问题,通过训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床的应变思维能力,实现了病理生理学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有助于培训学生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

2.5构建“第二课堂”学习平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构建病理生理学网络教学平台成为可能,由于资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习者通过教学平台可以自主学习知识,模拟临床病例,以及参与互动讨论。同时在学校中经常开设与临床病理生理学相关的选修课以及讲座,师生就临床疾病热点进行探讨和研究,如常见代谢病的病理生理,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等,通过互动性的探讨使得学生的基础理论得到巩固,知识面得到拓宽。网络学习平台是课堂教学的总要补充和延伸。

2.6科学评价紧密结合临床的教学效果

篇11

[关键词] 临床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c)-104-02

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未来就业尽管是临床工作为主,但不等于不需要创新能力,而科研是创新能力的最佳载体。我国医学研究生入学时的质量差距不大[1],一般具有较强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解题能力也很强,然而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研究生的教育中不注重创造性思维方面的培养,以学习已有的学说或学术成果为主要目的,持怀疑态度的非常少;而在临床学习过程中,研究生培养过分强调医疗规程和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创新能力的提高;目前许多单位引入人才时以论文为衡量标准,这使许多研究生放松了对能力的要求和培养,为发表文章不得不完成导师指定的课题以追求尽快发表文章,成为阻碍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目前研究生扩招造成研究生增长速度过快,有些导师被迫指导多个研究生,无法胜任研究生平常的教学工作,更没有精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认识。

1 培养研究生建立扎实的知识积累是提高创新思维的基础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和思维的最高形式,其本质特征是新颖性和开拓性;而创新品格是创新能力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严谨、自信心、激情、好奇心、乐观、容忍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等意志品质。知识积累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起点。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把当时已有的科学水平作为起点和前提的,包括: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技术的学习和积累;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科学问题的经验的积累。

从科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出发,一般意义上的知识积累主要有:

第一,科学思想。包括科学研究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的指导思想而形成科研选题的思想方法;

第二,科学理论。包括对所研究方向系统性、规律性知识的掌握以及研究方向的发展动态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等;

第三,科学方法。科学研究中人们认识与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规律和运用的技术手段;

第四,科学事实资料。包括某一研究方向所开展的工作,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正在进行的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所取得的经验及其教训等。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深入阅读专业的及其相关的知识,还要广泛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特别是阅读最新论著和开展研讨交流,上网查询。

2 培养研究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提高创新思维的工具

一般来说,研究生都要通过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文献资料的收集和阅读,摸清前人所做的工作及达到的水平,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随着信息沟通交流的便捷,研究生要努力打破学科之间的边界,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平台,扩大研究生的学习视野和时空,在多种层次、特别是在较高层次的科研中活跃创新思维。有专家指出[3],研究生不能像蚂蚁一样只是简单地收集,也不应像蜘蛛只会构筑资料网,而是应像蜜蜂那样,对所收集的资料,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把握有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拟定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提供基础。

3 参加学术交流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创新思维不是导师一个人所能胜任给予的,应该由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创造自由的学术氛围,鼓励研究生自由发表观点。导师应以培养学生个性为主,鼓励逆向思维。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借鉴他人优秀成果的同时,又不要拘泥于他们所有的条条框框,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从各种争论和怀疑中得到知识,充实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形式多、类型多、方法多。研究生一开始进入学术交流活动时不能像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员一样,可以先通过培养同级研究生的交流来实现。研究生之间专业或研究方向不同,但他们年龄相仿,认识问题也比较一致,比较容易沟通,在彼此的交流探讨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易于激发,为科研工作寻找新的突破点;同时同学之间彼此交流和激励,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意识,有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术风气;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倾诉有利于缓解工作、学习压力, 降低忧郁症的发病率,对于网络成瘾起到防止作用,又促进友谊,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大有裨益。

4 培养研究生的团队精神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外部环境

科研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难题,靠一个人单打独斗创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科学研究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努力[2],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解决问题。最新的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中,情商的作用远远大于智商,情商与智商的作用在一个人成功原因中所占的比例大约是7∶3。情商除了自我情绪调节与控制外,更重要的是与人的沟通、协作、配合、相处的能力。

5 导师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推力

由于本科教育没有固定的指导老师,而研究生阶段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实践,研究生导师的人格魅力、治学风格、学术水平和修养等对研究生一生的成长部分产生重要的影响。导师首先不能一味地将其学生作为临床工作的助手,或者完成自己科研项目的实施者。导师应该在自身研究方向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生更多的设计空间,引导研究生在正确的方向上发挥最大的创新能力甚至是想象空间,导师的最大作用在于引导而不是安排学生的科研工作[4]。导师应将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无形的课程,贯穿于整个临床和科研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工作中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寻求正确答案,指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研究生应善于向导师学习在其高超临床技艺背后的临床思维,临床医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学医,更重要的是学习临床思维方式,学习一种学习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法,医学虽然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学科,但同样离不开创新,简单的重复劳动是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的。实际上,导师的临床思维也是经过创新之后总结得来的。

6 培养研究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献身科学精神

正确处理科学和名利之间的关系,课题的参与者和论文的署名者,首先应为责任的象征,其次才是荣誉。个人名利的获得,必须严守职业道德规范,采用科学严谨的方法获得。创新成果的产生,必须在求实的基础上,进行周密的逻辑分析、严谨的试验设计和严格的试验操作。应当摒弃以学习成绩衡量研究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在科研上不能唯“SCI”成败论,一切为了“SCI”而不顾科学发展的自身规律只能出现类似韩国“黄禹锡事件”的发生,所以宽松而严谨的学习和科研环境将有利于研究生创新型思维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创新思维是创新的前提,质疑是创新的源泉,实践是创新的动力,自由的学术氛围是创新的保证[3]。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研究生创新教育并非一蹴而就,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丘天翼,陈芳.扩招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分析及建议[J].医学教育探索,2006,5(2):142-143.

[2]周华军,张浩.研究生寝室文化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医学与社会,2006,19(10):51.

[3]唐魁玉,白淑英.网络时代研究生创新能力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2004,(3):119.

[4]赵玉忠,张侃,高德海,等.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科研支持功能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4):103-104.

篇12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转化医学;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b)-0154-0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活动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加,我国科技创新高度活跃,但当前基础医学、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有效解决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缺乏有效合作机制的问题,缩短从基础研究成果到临床应用之间的时间,我国已开始建立国家转化医学平台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推动临床医学研究工作,促进多学科科研成果向临床医学转化。而转化医学平台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又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承担临床医学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和良好的临床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我国当前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中仍存在诸多问题[1],医学院校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中临床研究相关知识仍未形成完整体系,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临床研究实践机会较少,提示当前对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仍难以满足转化医学发展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1 转化医学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新理念,提出以临床疾病问题指导基础医学研究的走向,并将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之间建立桥梁联系,从而更有效地将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疾病的预防和诊疗[2]。转化医学的发展可以弥补基础实验研发与临床应用之间的鸿沟,通过实践多学科交叉,把基础研究的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实践,其中包括新药开发和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转化医学不仅需要一批优秀的基础医学科研人才队伍,同时也需要一大批具备一定临床研究能力的临床医师[3]。临床研究是涉及临床医学、伦理学、法律、管理和医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实践学科,临床研究实践也是催生新知识、新技术的基本手段,是推进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临床研究是将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医疗技术的必经之路,也是将临床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化的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

科技部在《十二五医学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在全国建立若干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促进转化医学学科发展。同时,教育部和卫生部也在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将培养“拔尖创新医学人才”作为的重要目标,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临床医师和医学拔尖创新人才,以满足国家医学创新和国际竞争对高水平医学人才的要求[4]。高水平临床医师的培养,不仅包括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还应该包括临床研究能力培养。而临床研究能力是区别于临床能力的一项综合技能,包括临床研究项目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项目过程管理能力等一系列基本能力,临床医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才能更好地承担临床医学研究任务。

2 临床研究能力培养的主要任务

自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学位(1998)6号],实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制度以来,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能力三个主要方面为核心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从目前来看,我国现行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强调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对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不足,多数临床型研究生不了解临床研究的基本流程和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质量,己成为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5]。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研究能力亟待提高。

2.1 培养提出医学问题和研究方案设计能力

发展转化医学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可在临床应用的诊疗技术的速度。要加快转化速度,必须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首先提出有价值的临床问题,再跟据现有的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设计临床研究方案,通过临床研究加快基础医学成果的临床转化速度。这就要求从事临床医学研究的创新型拔尖人才需要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医学问题并能够通过研究提出解决方案,而目前,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通常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而在非医学基础知识的培养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从事临床医学研究工作则需要更宽的知识面,要求学生具备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提出医学研究问题的能力和临床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6]。而这两种能力需至少需要两种基本技能:文献阅读技能和一定的统计学知识。只有经常跟踪医学文献,了解医学相关的科研进展,才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而任何严谨的临床研究的设计均要考虑的研究过程的中各类因素的影响,要求方案的设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统计学知识。

2.2 增强临床研究中遵循伦理学准则意识

伦理学意识和医德观念是医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应遵循伦理学原则,把保护受试者权益、保障受试者安全作为从事临床医学研究的首要原则。国际上曾先后制订了多个涉及人类受试者的伦理学准则,其中,最重要也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有《赫尔辛基宣言》和《涉及人类受试者生物临床研究的国际伦理准则》。当前,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较注重临床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常常忽视伦理学准则,在参与临床研究的过程中仅仅是以科学问题为中心,而把受试者的权益抛诸脑后。卓越的医生培养需要让学生掌握临床研究中的伦理学原则,通过培训,增强研究生在研究中遵循医学研究伦理学准则的意识,自觉的在临床研究中公正地对待每位受试者,尊重受试者的人格,力求使受试者最大程度受益和尽可能避免伤害[7]。研究过程中将受试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包括研究设计中确保受试者的安全性,对研究的利益和风险进行审慎评估,按照公正的原则选择受试者,按照有利原则对选择的受试者进行医学干预,严格执行知情同意,保护受试者隐私,对专业领域中的特殊问题也应按照伦理学原则进行处理。

2.3 掌握临床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规范

临床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规范均是为保障临床研究过程规范、质量可靠和保障受试者权益而制定的。世界卫生组织于1995年颁布的《良好临床实践指南》(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已成为全球性的有关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行为标准,其目的是保证研究过程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也保护受试者权益并保障其安全[8]。该指南已在我国、加拿大、日本、美国、欧盟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已被普遍实施,它不仅对伦理委员会、研究的申办方、管理部门等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而且对研究者的行为规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此外,原卫生部颁布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SFDA颁布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物研究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在我国临床研究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研究的研究者必须熟悉并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和规范才能保证研究过程顺利,研究结果才能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

3 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途径

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不仅包括临床研究的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还应该包括临床研究的工作流程、相关法规和国际规范培养。提高临床研究能力应是卓越医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学校和教学医院应通过理论知识培养、临床研究实践和受试者权益保护实践等多个途径的培养,全方位提高医生的临床研究能力。

3.1 强化医学和非医学类基础课程的学习,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一般情况下,研究生比较注重基础医学理论课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常常忽略科研方法课,如统计学等非医学类的基础理论的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知识是开展临床研究工作的基石,在培养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当注重非医学类基础课的培养,构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医学统计学是临床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良好的统计学知识储备是临床研究设计符合科学原则的保证和临床研究中少走弯路的必要条件。另外,良好的外语水平是开启医学研究之门的一扇窗,掌握了它才能紧紧跟踪医学文献,提高对现代医学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有助于提出有价值的医学问题[9]。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保障临床医生顺利开展临床研究的前提条件。所以,卓越医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强化非医学类知识的学习,构建有利于提高临床研究能力的知识结构。

3.2 参与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提高临床研究设计和组织能力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nvestigator initiated trial,IIT)通常指由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作为研究项目发起人的临床研究项目,它通常是由有一定学术地位或专业水平产较高的临床医生自行设计、组织实施的临床研究项目。研究生通过参与IIT项目可以启发其在临床工作中寻找研究问题的思路,拓宽开展研究视野。任何临床研究项目都是由不同专业的人员组成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的,通过参与临床研究,也可以培养研究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目前,各研究型的医疗机构开展的IIT研究项目越来越多,为临床研究生培养参与IIT研究项目提供了机会。因此,教学医院和研究生导师应将临床研究生的培养与IIT项目开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临床研究生尽早地熟悉GCP原则,同时也可以提高临床研究生的设计能力和临床研究项目的组织、沟通和表达能力[10]。

3.3 观摩临床研究项目伦理审查,增强受试者权益保护意识

任何一项临床研究都必须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伦理委员会对临床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是保护受试者权益的重要手段,任何未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的临床研究项目均不得在临床实施。原卫生部《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每个开展临床研究或新药临床试验的机构设立伦理委员会,承担各类临床研究项目的审查任务。伦理委员会的基本职能包括审查临床研究方案、审查研究者资格、确保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和保护受试者的尊严和权益,并对已批准的研究进行监督和检查。目前,由于临床研究生培养以临床技能培训为主,难以系统地接触到临床研究项目从立项到执行的整个过程,对临床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较为陌生,有些临床研究生甚至不知道一项临床试验开始前需要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也不知道使用患者标本进行研究需要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在临床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可集中安排其观摩伦理委员会会议,通过伦理审查会议了解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的重点和程序。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会议的观察不仅可以使临床研究生了解伦理审查的工作程序,还可以增强伦理意识,在临床研究中自觉保护受试者的利益。

3.4 通过参与新药临床试验,掌握临床研究相关法律规范和操作流程

药物临床试验已成为很多有临床试验资质的医疗机构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在各类临床研究项目中,新药临床试验的管理最为规范,也最为严格。新药临床试验需要获得SFDA的临床试验批件,方案设计一般由该专业领域的权威专家和统计学专家共同参与,研究过程包括对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定期监查、方案修订,需要伦理委员会重新审查和批准,甚至行政部门的稽查等。整个试验过程均应严格遵循GCP原则和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SOP)。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为其创造参新药临床试验的机会,让其接受GCP培训和临床研究实践,通过临床研究的实践使其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临床研究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GCP意识,可以快速提高临床研究生的临床研究能力。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化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教育也应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内容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以适应转化医学的发展。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制订一套培养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的方案,才能切实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临床研究能力,最终培养出一批能够在临床工作中提出研究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的卓越医生。

[参考文献]

[1] 刘仕勇,杨辉.医学研究生临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51-53.

[2] 张鹏,秦岭.转化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实践的桥梁[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8):3277-3279.

[3] 张宏家,刘欧,李艺影.转化医学理念下的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157-158.

[4] 李凯军,郭丽双,胡江平.“卓越医生”的培养与医学人文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5):643-644.

[5] 祖雅琼,陈洁莉,李丽剑,等.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7(289):526-528.

[6] 梁世雄.科研型医学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心得和体会[J].内科,2012,7(1):69-70.

[7] 詹启敏,赵仲堂.医学科学院研究导论(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1.

[8] 刘川.药物临床试验方法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5.

[9] 展玉涛.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08,22(5):1-3.

篇13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与专业认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职业胜任力调查问卷和专业认同问卷(SIQ)对381名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年级职业胜任力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职业胜任力不受性别、入学志愿和学位类型的影响;②职业胜任力与专业认同呈正相关(P<0.05);③环境适应、团队协作、沟通交往、责任心对专业认同有预测作用,R2=18.6%。结论医学院校应从职业胜任力和专业认同出发,结合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培养综合型医学人才。

关键词: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专业认同;相关性

职业胜任力是指绩效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通常具有综合性、可识别性、可衡量性和动态性等特征[1]。医院实力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具有职业胜任力的医学人才的培养。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我国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从表象上看,硕士研究生就业困难似乎是高校扩招导致的人才过剩的结果[2],但究其根源却是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不足所致。因此,提升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胜任力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专业认同是个体对自身职业角色的认同状态[3]。专业认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研究表明专业认同越强,学习投入就越多[4]。而较低的专业认同不仅会造成学生个人发展的障碍,也会使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本研究采用问卷对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了解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的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与专业认同的相关性,为制定提高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2级、2013级、2014级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381份,回收381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381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性209人,女性172人;研一117人,研二150人,研三114人;第一志愿316人,调剂入学65人;学术型硕士165人,专业学位硕士216人。所有受调查者均知悉本研究目的,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1.2方法及工具

职业胜任力调查问卷:采用王雷[5]的高校毕业生职业胜任力评价体系进行自我测试。问卷由核心胜任力、岗位胜任力、角色胜任力及其他胜任力等四个维度组成。核心胜任力包括创新能力、概念思考、分析推理、沟通交往四个子维度;岗位胜任力包括专业技能、学习能力、组织领导、环境适应四个子维度;角色胜任力由团队协作、责任心、执行力、影响力四个子维度组成;其他胜任力包括风险承受、自我控制、灵活应变三个子维度。问卷采用Likert五点量表,每项胜任力设计“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不确定”、“满意”、“非常满意”五个等级,依次赋值1分,2分,3分,4分,5分,总分15~75分。分数越高,代表其职业胜任力越好。专业认同调查问卷:采用秦攀博、郭成编制的专业认同问卷(SIQ)[6],问卷由适切性、认知性、行为性和情感性四个维度组成,共23题,总分23~115分。适切性4题,反映专业与自身的匹配程度;认知性5题,反映对专业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行为性6题,是对专业行为的表现;情感性8题,反映对专业的喜好程度。问卷采用Likert五点量表,按照“完全不符合”、“不符合”、“不确定”、“符合”、“完全符合”五个等级,依次赋值1分,2分,3分,4分,5分,分数越高,代表其对专业的认同度越高。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0.916,分半信度0.939[7]。调查方法:由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负责研究生教育的管理部门分别召集2012级、2013级、2014级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集中填写问卷。在问卷填写过程中及时复核以提高问卷的有效回收率。统计学分析: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处理,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比较

不同年级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研三得分高于研二,研二得分高于研一(P<0.05)。不同性别、入学志愿和学位类型的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与专业认同的相关性分析

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总分及核心胜任力、岗位胜任力、角色胜任力三个维度得分均与专业认同总分呈正相关(P<0.05)。

2.3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对专业认同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以专业认同总分为因变量,以职业胜任力的15个子维度:创新能力、概念思考、分析推理、沟通交往、专业技能、学习能力、组织领导、环境适应、团队协作、责任心、执行力、影响力、风险承受、自我控制、灵活应变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胜任力中的环境适应、团队协作、沟通交往、责任心依次进入回归方程(F=21.524,P<0.001,R2=0.186),即环境适应能力越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越好、责任心越强,其对专业的认同度会越高,最终对职业胜任力产生正性影响。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处于中等水平(48.30±3.213),研三学生职业胜任力高于研二,研二学生高于研一,说明随着学习的深入和课题研究的进行,学生职业胜任力在逐步提升,这与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相符。同时发现,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核心胜任力水平(10.99±1.484)普遍偏低,进一步分析显示,核心胜任力中的概念思考得分最低(2.25±0.730),其次是创新能力(2.51±0.752)和分析推理(2.94±0.706),说明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这三方面的能力普遍偏弱。相关分析显示,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总分及核心胜任力、岗位胜任力、角色胜任力得分与专业认同总分呈正相关。说明专业认同水平和职业胜任力相互影响,且呈互相促进的作用。回归分析显示,环境适应、团队协作、沟通交往、责任心对专业认同有25%的预测作用,说明职业胜任力与专业认同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可通过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交往能力,激发责任心等措施来提升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度,并进而促进其他职业胜任力的发展。美国学者Spencer于1993年提出了著名的冰山模型,该模型将人的职业胜任力分为六个基本部分: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与动机。知识和技能属于水面上的显性职业胜任力,这种职业胜任力易于发展与培养,而位于水面以下的隐性职业胜任力则包含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这些胜任力难培养、难测量,但却是区分优秀与平庸的关键要素。本研究中的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责任心等都属于隐性职业胜任力。在硕士研究生就业不容乐观的形势下,医学院校应根据经典的职业胜任力冰山模型,结合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去建立和完善提升学生职业胜任力的长效机制,以满足用人单位对综合型医学人才的需求,实现高等医学教育与社会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唐妮娜 孙乐栋 梁文丽 梅奕洁 林琳 余杨 夏欧东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皮肤科 广东药学院护理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教务处

参考文献:

[2]甘露,曾志坚.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问题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141-144.

[4]刘玉梅,薛勤,姜珍珍,等.医学生学习投入与专业认同关系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3):403-407.

[5]王雷.高校毕业生职业胜任力评价体系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1,11:91-97.

篇14

1医学生药学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1.1从事医学职业的需要

近年来,高校教育中重点强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根本。医学伦理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特点,密切联系医学生实际,符合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改革的实际需要,对医学生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医学伦理教育是对医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对医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医学院校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显示,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学教育课后医学生对心理咨询和治疗伦理的几个重要方面如专业能力、情感能力、知情同意、保密原则、费用和治疗设置、双重关系、心理测验的使用的判断均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伦理教育课后伦理意识越来越清晰、明确的趋势。

1.2强化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涉及药学的伦理教育

加强学生综合知识培养,研究生命伦理学的教学实践对学生普及基本的生命伦理学知识起到积极的作用。传统的伦理学教学内容多注重医学伦理学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医学伦理学教学内容对实践问题的应对能力培养,导致医学生认为医学伦理学理论空洞,难以满足他们的实践需求,因此对医学伦理学的学习缺乏兴趣。以临床用药实例形式讲解药学伦理课的内容,克服了抽象、空洞和泛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3医学生缺乏临床用药风险防范意识

医疗机构药学风险是医疗机构使用药品过程中由不确定因素导致损害发生的用药风险是与预期治疗结果相悖的不确定因素,可直接导致药品引发的医疗事故。临床医师正确认识药学风险并加以防范是摆在医疗机构面前的长期的重要任务。应强调医疗行为人的作用,强调道德伦理在临床诊疗实践的重要性,掌握用药风险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及规律,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是临床医师特别是刚刚参加医疗工作的年轻医师经常面对的。

2药学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2.1临床药物伤害的实例教育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品不良事件是医疗机构总是尽量避免发生而又经常发生的事情。避免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即安全用药也是药物应用遵循的三项原则之中最基本的要求。医疗机构的药品伤害事件源于医疗工作的粗心马虎、不负责任。

2.2药物临床试验的伦理原则

医学生参加临床工作后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是药物临床研究。药物临床试验是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项目,其首要原则是临床试验的伦理性大于试验的科学性,保障受试者的权益。涉及的伦理问题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保护受试者的权利,包括知情同意权、隐私保密权和公正权等;二是保护受试者的利益,即使受试者受益最大化、风险最低化,并且相对预期利益而言其风险是合理的。同时,也考虑到生物医学研究人员的利益、需求以及社会的公共利益。强调药物试验必须对受试者的个人权益给予充分的保障,并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受试者的权益、安全性和健康必须高于对科学和社会利益的考虑。结合实例将药物临床研究,系统的讲解涉及的伦理要求。通过直观的教育使学生产生深刻的记忆。

2.3药物临床应用的伦理原则

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是安全、有效、经济,用药安全体现了医学伦理的底线原则即不伤害原则,是对医师最起码的伦理要求,是应该做到的。其内容包括提高用药安全意识,维护患者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遵守国家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落实医疗责任,防止用药错误发生;加强道德修养,排除临床用药的趋利思想及不当利益干扰,努力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最大限度的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做到知情同意,合理用药,合理施治。

3药学伦理教育的方法和形式

3.1在《临床药理学》部分章节增加知识点

在《临床药理学》课程教学中涉及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事件、药物临床试验、临床用药管理等章节及知识点增加药学伦理内容,以多媒体教学对在医院实习的医学生充分展示图片形式的实例教育,给医学生以视觉的冲击。

3.2以临床用药医嘱分析临床用药的伦理原则

临床治疗经常会遇到药物的超适应证、超剂量、超疗程使用问题,面对饱受疾病痛苦的患者,也是医生面临的治疗抉择问题。《赫尔辛基宣言》附加原则指出,“当无现存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治疗患者时,若医师觉得有挽救生命、重新恢复健康或减轻痛苦的希望,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医师应该不受限制地使用尚未经证实的或是新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措施。”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临床医师需提供必要的临床证据如权威专著记载、专业学会的指南、临床大样本的试验结果以及必要的循证医学分析结果等,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确认该治疗是为了患者的健康权益而不是为了医学研究目的和其他目的之后予以实施。让医学生知道这种行为的是非善恶取决于行为的后果,并不取决于其性质,符合伦理学的后果论。如医院对已批准适应证为治疗进展期卵巢癌一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联合化疗失败的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紫杉醇,临床常用于治疗胃癌。虽然是超适应证使用,但是申请使用科室提供的中华医学会的诊疗指南,将紫杉醇联合使用氟尿嘧啶列为治疗胃癌的全身化疗常用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用于胃癌的治疗。

3.3药品不良反应伤害的实例教育

药品上市前的研究具有局限性,也可能带来伤害。一是从动物实验推测到人;二是临床试验存在病例数有限、观察时间短、受试人群限制、用药条件限制、用药目的单纯的缺欠。药物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也就出现1960年前后在欧美地区、日本治疗妊娠反应的沙利度胺药物事件,受害患儿人数超过1万人。在我院治疗1例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MALT型)Ⅲ期的患者时,医嘱R-CHOP方案治疗。先行给予止痛剂和抗过敏药处理患者,输注药物利妥昔单抗时,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恐慌感,逐渐加重,发生利妥昔单抗引起的罕见严重不良反应支气管哮喘。即刻停药处理,症状缓解,随医嘱改用CHOP方案药物治疗。

3.4药品不良事件伤害的实例教育

结合医院几年发生的真实的临床案例,将医疗机构经常见到的不良用药的表现形式概括为:处方药物不对症,药物选择缺陷、错用药,缺乏指南的规范性用药,缺乏循证医学支持的经验用药如超适应证、超剂量、超疗程使用药品,用法错误,药物配伍禁忌下用药、对已知药品过敏的患者使用该药等医师处方问题;发出过期药、错发药,发药不交代用法用量、不交代注意事项,未按照规定的标准储存药品而产生潜在的药品质量问题,未控制高危药品危险因素的用药风险,提供低质量问题药品等药师调剂问题;输液错误、打错针、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配制输液(药物溶解不充分、配置输液时治疗用药的剩余药液超过规定量)、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输液(避光输注、过快或过慢输注等)等护士操作问题。这些问题随之带来的是极易发生的药物伤害事件。临床的真实病例触目惊心,如一患者因手术后排尿困难,医生使用拟M胆碱药氨甲酰胆碱以消除尿潴留,药师误将去极化类肌松药氨酰胆碱视作氨甲酰胆碱发出,致患者呼吸衰竭死亡。由于床号错误,护士将其他床位患者的催产素误注射给正常临产妇,引发子宫强直收缩,被迫急行剖宫产。一男婴患者细菌性痢疾合并中毒性肠麻痹,医生在抗菌、补液治疗中,因腹胀加剧准备使用新斯的明注射治疗。医师将该药口服量看成肌内注射量开出医嘱,误用后数分钟后患儿面色发绀,出现意外事故。在医、护、药三个环节中均可能发生药物的伤害事件,上述的每一个案例都留有医院对患者的药物伤害事件的影子,对于实习医学生来说是生动的典型案例教育,这些案例也都渗透着患者的付出和伤害的代价。

3.5药物试验的伦理问题实例讲解

药物临床试验监督管理和遵守的法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CIOMS)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准则》,世界卫生组织《生物医学研究审查伦理委员会操作指南》等。综合几个药物试验案例,分析药物临床试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试验机构缺乏专职化人员;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改进和落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伦理审查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记录不完善和追踪有差距;临床研究结果有时被人为修饰;实验室的检验设备使用不规范,检验结果判定标准不一;实验方案、研究病历、病例报告表、日记卡等时机不当,可操作性差;试验用药及资料交接、储存保管、试验使用不当;数据不能及时、无误、完整的记录与保存,可溯源性差;部分受试者保护权益的责任落实没有到位等。目前虽然国家有较为健全的临床试验法律法规,但是在监管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药物临床试验的实验数据的真实性会因制药公司资助的临床试验而形成的报告产生偏倚。强化伦理教育,强化道德伦理的重要性,落实药物试验过程中的各个责任方的责任,包括行政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的管理者,作为临床医生的研究者,受试者,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和临床试验申办方。

4对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实施药学伦理教育的体会

4.1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能力

面对药物伤害的历史和现实,可以激起学生的怜悯共鸣,从而产生一种责任的冲动。临床治疗上的精益求精、工作上认真负责,需要行为人用点滴的行为具体表现,如果没有高尚的精神,很难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体现。就在这进步的过程中,起伏凹凸、阴暗光明、波峰波谷的映衬对比之下,或是或非、或正或误、或赞或叹,平和看来也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会给医学生一些警示。

4.2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事外功夫

案例分析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宽分析问题的思路,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疾病复杂致临床治疗中还存在着经验治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诊断和治疗都需要摸索,并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否则将无法进行。医生必须从多边缘学科汲取营养,包括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通过努力掌握本领,学生会感到莫大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事外功夫是结合自己工作的实践、体会、认识、感悟,广揽博收、厚积薄发、锲而不舍。事外功夫是内力的调动,完全是内心控制力的表现,是内心深处的情感调动,精神的升华。

4.3增强学生高尚医德的责任感

案例教育的作用是通过以往医疗机构发生的事件、产生的结果以及对内心的触动和感悟,产生一种强烈的记忆,其传递的真情会唤醒良知。通过案例式的系统介绍,能产生从生理向心理的延伸,能使人的心理获得舒适平和的感觉,能进一步促进行为人的理解力和进取心,使行为人变得善解人意、充满责任感。使医生在医疗这种职业行为中,在误解、曲解声中进行医疗活动,而没有怨言。

4.4掌握药学伦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基本应用规律

重点强调药学伦理将对学生们的医学伦理意识水平和敏感度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通过遵守道德法则、伦理法则的医疗活动,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不损害医患双方利益的前提下,合理诊治,合理用药。

4.5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的临床运用

行为人的思想意识提高了,运用药物使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于临床医疗实践会产生良好的结果。医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掌握药物使用的依据,并且依据相关的道德规范及治疗指南从事诊疗工作,会给患者带来益处,也会大大的减少药物引起的医疗伤害。

4.6有利于加强医学技术应用的伦理规范

医疗机构正在加强医务人员应用医学技术伦理规范管理,培养和加强自身的职业伦理操守,用自身掌握的医学技术知识从事符合伦理规则的事情。对医学生来说,强化医学生伦理规范意识,并使之成为其未来从业的一种职业要求。现实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医学技术应用规范纳入专门针对医学生开展的职业指导课程内容,并给予高度重视。

4.7有利于提高防止医疗药害的警戒水平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充分掌握药物知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合理诊治,合理用药,对患者处以同情心,多一份责任心,形成医、护、药多环节控制,就能够减少、避免临床药害发生。

5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