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交通工程的理解范文

对交通工程的理解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5: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对交通工程的理解,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对交通工程的理解

篇1

关键词:交通工程管理;重要性;问题;改革;对策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economy,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more and more developed,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position also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s the key of construction of the traffic. But, because of the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our country in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Traff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from in the importance of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national economy,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present China's traff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has many defects, and points out how to solve in the future the difficulty of the current through reform and routes.

Keywords: traff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mportance; Problem; Refor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1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交通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交通工程管理,是公路建设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公路建设过程中有关施工和养护方面的组织与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基础管理环节。

交通工程管理中,交通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现时特点的施工质量管理方式和质量保证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已成为当务之急。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交通工程的质量。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技术管理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当前我国的交通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求必须具备一很强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设备。要想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地完成交通工程建设,就必须对工程质量事故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做好交通工程的施工管理。

我国交通也日益发达,公路的里程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公路的养护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涵盖了体制机制、养护工程、规费征收、路产保护、队伍建设、行业稳定等众多领域。如果说公路建设是前提,养护管理就是保障,建设成就越大,养护管理任务责越重,公路建设是积极的发展,而养护管理则是永续的发展。目前我国公路的修建只是解决交通问题的第一步,公路建成后为了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保证国家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必须对其采取非常完善的养护措施。如果只靠新建工程和规模扩张来发展交通事业,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也是无法做到的。只有切实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管理,通过养护尽最大努力延长现有公路的使用寿命,通过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公路设施的效率,才能更加有效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其它资源的消耗。

2我国交通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公路工程管理模式的不同和管理层次的多元化,在施工管理中存在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浪费严重,施工质量监管不严格,偷工减料的现象突出,延期完工的现象时有发生等很诸多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公路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目前我国的交通养护管理上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养护管理体制落后。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养护经费来源主要采用拨款形式,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这些方面己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其次,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有些地方甚至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造成了社会资源的重复配置,浪费了人力、物力。还有,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管理者对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人才的投入不足,造成养护人才短缺。另外,公路养护缺少养护定额的规范。由于全国没有统一的养护定额和技术规范,养护工程费支出没有考量标准、随意性比较大,引发并引发了许多管理问题。

我国交通工程管里模式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管理模式陈旧,由于体制原因,管理者实施项目中不能承担任何投资风险,导致管理者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次,管理机构重复设置,管理水平相对低下。管理班子往往是临时搭建,导致项社会资源的重复配置,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引发了许多管理问题。还有,政府监控不力,项目决策机制缺乏科学性。交通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组织实施管理和建设监管同位一体,不能保证规则制定的公正性、执行的透明性,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另外,由于政府投资无偿使用,项目实施能体现政府和职能部门政绩,容易诱发申请工程项目资源的争夺。政府部门面对相对有限的资源在外界干扰下较难做出科学的决策,不能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来安排项目,容易导致决策机制缺乏科学性。

3我国交通工程管理的改革手段

3.1交通工程管理中施工管理的改革手段

(1)首先要要抓好各施工阶段的管理,对施工单位的各施工阶段要定期检查评,制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质量管理小目标,具体细化每项工作。采取的措施首先一定要合理得当,让人信服,对存在的问题质监部门以书面形式发至施工单位,以提高工程质量。另外,根据公路项目招投标工作存在问题,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公开、公平、的招投标工作机制,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

(2)完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高度重视基层的施工质量,从质量教育入手,把“质量第一”的观点溶化到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中,要分层次,一级一级的落实下去,尽量将复杂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符合大众的口味,使职工们认识到质量问题不仅是经济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公司和国家的前途和发展。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经济损失。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

(3)做好工序管理工作,合理安排工序顺序。坚持开工前进行技术交流,在工程开工前,由技术负责人向工长及施工人员、机械人员详细讲述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技术标准及质量保证措施。加强现场工序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按顺序完成每一项工作。

3.2交通工程管理中养护管理的改革手段

(1)利用科技手段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

首先,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依据。其次,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分析更加快捷、准确。另外,学习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加强监管力度

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公路养护管理养护工程要建立竞争机制,要求养护人员要有竞争意识,具备全方位养护能力,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政府要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3)养护机械发展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公路建设与养护质量要求日趋严格。交通工程中新技术的运用,加速了建筑产品革新,对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机械化施工、科学管理才能保证工程任务顺利完成。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现养护机械化,需要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务。养护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适应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的作业要求。

3.3建立完善的交通工程监督制度

不断的更新交通工程管理的理念。要使新的管理方式更加有效,可以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其工作方式和办事程序改变,增强各个环节的连接。充分利用现有的管理经验及信息技术的互动,将交通工程市场监督好,提高其管理水平。

篇2

【关键词】交通工程 专业英语 教学创新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交通工程专业都为本专业高年级大学生开设了《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让交通工程专业大学生在大学英语、科技英语等课程学习后,能够将所学的交通工程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相结合,提高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实际应用能力。但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土建行业对外交流增多,对本科毕业生专业英语的实际要求已不再停留在阅读层面,而是提高到了掌握听、说、读、写、译等综合技能上。特别是现在经济全球化大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听和说的场合也越来越多了,故应该特别鼓励进行听、说方面的练习,从而使交通土建工程本科生较全面地掌握专业英语知识和应用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故在现今的《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讲授中,必须要注重学生对交通工程专业相关内容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能力的综合提升,这就要求在具体的课程授课过程中,注意安排好课程进度与知识板块的合理布局,各种需要培养的能力结合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知识的综合锻炼和提高。

一、“听、说”能力培养的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创新

现今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授课过程中,一般都仅仅是强调学生对专业文献资料的阅读和翻译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听、说”的能力培养,但实际而言,听和说对于交通工程专业学生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交通工程专业人才的输入输出,对交通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我国的交通工程行业在国外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但既懂外语又懂专业技术的人才极度匮乏,我们迫切需要专业能力强、英语听说又好的交通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直接与外方人员进行沟通和交通工程专业问题的直接交流。

另一方面,作为世界交通工程专业发展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交通土建工程业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了解交通工程世界发展的最新前沿,而这迫切需要培养出来的交通工程专业人才能够听懂在交通工程相关的国际论坛、国际会议中的专家、学者的讲座发言,不但能够听懂所讲的相关问题,更要能够用流利的英文就自己所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并消化吸收,这样我们才能够借鉴国外先进的交通工程理论和经验,结合我国城市发展实际予以转化吸收。

综上所述,在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的讲授中,每次课都要用15到2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进行学生听说的能力培养,就每次课所讲的主题,选择一些交通工程专业有关的国际会议或新闻纪录片等的影音资料,通过播放以及提问回答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比如交通工程的隧道或桥梁建设的相关主题,可选择BBC或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y)中有关交通土建的纪录片影音资料,精听和泛听相结合,根据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不通,提出不同的问题,由学生来作答。除此之外,要经常组织情景模拟实战演练,把学生分组,分别扮演交通工程生产实践一线的不同角色,设计场景,进行对话,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交通工程专业外语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团队协作,实战演练,在扮演角色中W习,在学习中体验掌握到知识后成功的快乐。同时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循序渐进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又掌握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和态度,故使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具有能够流畅地与交通工程相关技术人员的沟通、合作的能力,由此锻炼和提高学生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实际工作或进行更深层次的深入研究。

二、“读、译”能力培养的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创新

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读、译”的能力培养,同其他专业英语的传统教学方法相同,一直是关注的重点。对于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的阅读和翻译而言,需要强调以下几点内容:

1.注意具有精确和较窄含义的高技术化词汇。在一般通用的非专业英语中,一词多义和一义多词现象屡见不鲜,但是交通工程专业英语中的关键专业英语词汇必须选用精确严谨的形式表达其专业的要求,尽力避免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其专业英语词汇一般含义较专一,用以表达专业方面确切的含义。例如:stress,strain,simple beam,surrounding rock,ground pressure 等。

2.词汇含义专业化。在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中均有半专业性词汇,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词汇有相当一部分词汇来自通用英语词汇,但是在交通工程领域词义有所变化,用以表达专业技术含义。英语单词一词多义,学生习惯于用基础英语中了解的意义来理解专业英语,往往造成误解。例如:stress在基础英语中常翻译为“重压、强调”,而在交通工程专业英语中常以“应力”出现;boring不是“令人厌烦的”,而是“钻孔”;weather不是“天气”,而是“风化、侵蚀”;moment不是“片刻”,而是“力矩”。

3.专业英语词性中性化。同一般通用英语词汇相比较,交通工程技术专业英语词汇严谨周密,注重全面、客观地描述事物,可以表示肯定和否定,同时又由于其词义专一,没有“转义、喻义”的文学修辞功能,故无褒贬意义,不像通用英语词汇那样具有丰富的主观感彩。

4.使用生僻的非专业词汇。有时,为了避免某些常用的、具有明显相同意义的模糊或不精确,专业英语中常常倾向于使用一些公共英语中较少使用的非专词汇。

5.复合词及缩略词较多。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词汇的词义和构词与一般通用英语词汇基本相同,但是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词汇词义较专一、构词方式采用大量派生、复合、缩略等方法。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词汇中包含着大量的缩略词、复合词、派生词。例如:复合词:feed-back,same-sex,on-and-off-the-road,GIS-Based,biotechnology,biochemical。缩略词:maths = mathematics lab = laboratory,ASCE =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

通过区别、举例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讲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讲授过程中,尽量用英语来解释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学生对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的培养,例如建筑材料(Building Material)相关问题的讲解,涉及到的专业词汇有:(1)各种主体材料的名称:masonry unit(砌体)、timber(木材)、steel(钢材)、aluminum (铝材)、reinforced concrete(钢筋混凝土)、prestressing concrete(预应力混凝土)和plastic(塑料);(2)主体材料的组成成分的名称:brick(砖)、cement mortar(水泥砂浆)、clay(粘土)、conifer(针叶树)、silicon(硅元素)、manganese(锰元素)、resin(树脂);(3)材料的各种性能:elasticity(弹性)、stiffness(刚性) thermoset(热固性);(4)描述各种性能的指标:elastic modulus(弹性模量)、yield strength(屈服强度)、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极限抗拉强度);(5)各种材料所能建成的构件名称:beam(梁)、column(柱)、slab(板)、arch(拱)、curtain wall(幕墙)等等。这样在以后的使用中,才能更加贴近专业外语习惯和语境,更好地理解相关专业外文知识。

同时,也要注意介绍如何去通过交通工程专业词汇的关键词利用搜索引擎或相关外文数据库查找最新的交通工程专业文献,如Science Direct(http:///),Google学术版等等以交通工程关键词举例,介绍其具体的查找办法,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用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的知识去查找文献、筛选文献、阅读文献甚至翻译文献。

在阅读和翻译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文献时,可以把比较难理解的段落以书面作业或分组讨论的形式布置在课外,课堂上进行讨论,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认识,带着问题听课并加入互动讨论,有助于授课效果的提高,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很多翻译的技巧,比如直译、意译等方法,在学生学学英语阶段已经了然于胸,因此我们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仅仅侧重于这些方法的使用。但需要强调的是,因为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相比较于公共英语有其科学性、系统性、专业性等特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严格把握理解、重构、表达、校核等几个阶段,熟练掌握相关内容,尤其是要注意那些特别强调的约定俗成的词组短语的翻译。

通过对学生的交通工程R涤⒂镂南鬃柿系牟檎摇⒃亩梁头译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在需要解决某些专业问题或了解学科前沿的时候知道如何获取外文资料,如何更有效地阅读了解相关知识,同时通过自己的专业英语能力把先进的理论和交通工程实践技巧翻译过来,让更多的国内人士学习和掌握国际先进的交通工程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提升交通工程的实践水平。丰富的交通工程专业外语的读和译的能力培养所需要的交通工程专业知识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积累起来,而翻译技巧更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掌握。在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专业英语阅读阶段的任务,并使其认识到自觉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工作中仍需坚持不懈地学习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知识。

三、“写”能力培养的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越来越紧密,交通工程专业亦是如此,如今每年都有不通主题的交通工程专业方面的国际会议或国际论坛,需要撰写英文发言稿或是提交英文专业论文,作为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除了具有“听、说、读、译”的能力提升自己理解和掌握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理念、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同时,也要把我们的一些先进做法和在实际交通工程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交流探讨,集思广益,既交流了经验,也获得了解决办法。

交通工程专业英语写作要求用词准确,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方法,而且其造句符合逻辑及英语语法规则,同时格式也要符合各专业的英文要求,所以说交通工程专业英语写作是在学生掌握了“听、说、读、译”的能力之后,具备了夯实的交通工程专业基础背景同时又具有了坚实的专业英语能力的基础,这样在培养学生方面就要更进一步地朝着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而提出一个迫切要求――加强学生交通工程专业英语写作能力提升。通过大量的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英译汉的训练,掌握了交通工程专业英文的写作方法、技巧,并具有了专业词汇和短语的积累,这样在进行专业文章写作时就可以得心应手。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交通工程专业文章写作时,要教会学生其相比较于一般英文写作的区别以及其自身特有的基本写作套路,比如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行文主体部分等等,而且语法句法上一般用第三人称客观地描述交通工程相关问题、多用严格单一的语法结构、多用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等等;同时行文遣词造句一定要注意客观(Objectivity)、精炼(Conciseness)、准确(Accuracy),不仅提出问题,还要把问题解决好。

四、结语

在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授课时,注意讲授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的衔接关系、专业英语的特点( 语法特点、词汇特点、语言特点、结构特点等)、专业文献的翻译(专业文献翻译的方法、特殊句型的翻译、有关数量的翻译等) 等内容,做到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可以解除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畏难情绪,同时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交通工程是一门综合叉专业,该领域的研究涉及土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法律、社会学等专业学科,由此而带来的就是必须首先具备夯实的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之上来学习交通工程专业英语,合理地安排好课时,从听、说、读、译、写五个方面入手,准备丰富多彩的视听资料、搭建互动交流平台、精选专业外文文献,帮助学生循序渐进,不断提高,通过学习掌握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升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成为符合行业和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交通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贾冬云.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02):96-97.

[2]王清标,李庆学,初明祥,刘婵娟,胡永强.国际化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4(05):101-104.

【基金项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建设项目(A306011601180)。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CAD技术;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实践教学

1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现状

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社会性及动态性的专业,涉及交通管理及交通工程两个方面。交通系统是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密切相关并相互影响的复杂巨系统,其自身又是一个由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开放性的大系统。[1]而交通管理工程就是利用工程、教育、执法等手段,正确处理道路中的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交通尽可能安全、畅通、和谐发展。因此,交通管理工程是一个集工程技术与社会管理为一体,兼顾“硬”科学与“软”科学的综合性、实践性专业。

2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教育理念存在偏差。思想和理念是实际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我国高等教育虽有百年历史,但在思想理念上始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创新、重条件轻管理、重局部轻整体的观念。[2]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也普遍存在重视训练学生的警务执法技能,而忽略对决策性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一名卓越的警务人才,不仅需要灵活掌握警务执法技能,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决策性创新实践能力。(2)资源配置不佳,教学条件有待提高。随着公安院校办学规模、专业数量、招生人数的扩大以及交通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日益突出,对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要求也必须随之不断提升。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作为新兴特色专业,由原来的大专变为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配套条件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公安院校实习基地资源较为丰富,多为地市级公安局交通管理部门,但是校内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条件不佳,实验室建设、实验器材配备还处于初级阶段。(3)课程设计单一,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由于教学理念偏差、教学条件不足,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浙江警察学院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虽然也开设了相关交通工程设计类课程,例如交通工程学、道路交通控制学、交通组织与规划、交通建模与仿真等,但存在单个课程各自为政、课程间交叉融合不足,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对学生决策性创新能力的培养停留于理论认识层面等问题。交通管理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专业,目前的课程培养体系偏重理论讲授,学生缺乏对理论的综合应用及实践能力。同时,由于交通具有不可实验性和不可再现性,很难在实际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进行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计算机辅助以及虚拟再现的手段,可以为交通管理工程相关课程的实践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3CAD技术对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

CAD(ComputerAidedDesign)技术,又称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持,进行产品和工程的方案设计、解析计算、判断优化、分析评估和详细设计的一门技术。[3]CAD技术由于其综合分析能力、逻辑判断能力、优化评估能力以及虚拟仿真能力等特点,非常适合在交通管理工程这类综合实践性专业中进行应用,对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加深学生对专业基本概念及理论的理解。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包括交通工程及交通管理两大方面,课程涉及数学、物理、运筹、管理、工程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可以基本掌握专业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但是缺乏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创新能力。通过采用CAD技术进行实践操作应用,可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巩固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同时加深对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交通规划与管理”课程时,学生可通过对TransCAD软件的学习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交通规划“四阶段”模型。(2)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基于自身专业特点,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交通管理的卓越警务人才。学生在进入本专业学习时,对专业的认同感较低,认为交警的主要职责就是路面执勤,忽略了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的主要目标。因此,对于CAD技术的引入及学习,可引导学生开展专业相关的课程设计,例如交通设计、道路工程基础、交通事故勘测、交通仿真等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3)提升学生的专业培养效果。交通管理工程内在机理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这导致了解决方式的复杂与多样。[4]比如在交叉口设计或交通事故勘测中,一般都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绘制图纸。这些设计任务的完成,若用手算笔绘,工作量很大,花费太多时间,局限学生的创新思维。若在这些设计中增加CAD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理念与效率,也有助于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增强学生的公安实战技能。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培养的本科生毕业后基本都输送到公安实战部门,学生所需具备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在这样的大背景条件下,在专业培养中增加CAD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公安实战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复合型”的交通警察人才。

4CAD技术在交通管理工程实践教学中应用

4.1交通事故处理

AutoCAD软件是美国Autodesk企业开发的一个交互式绘图软件,主要用于二维及三维的绘图设计,[5]也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6]由于AutoCAD软件操作简单、绘图精确,且提供二次开发环境,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交通仿真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兼容,在交通行业有着非常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交通事故处理流程中,需要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现场勘测,绘制精确的事故现场图作为事故处理的依据。目前,交通实战部门人员主要通过现场手绘《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进行存档,绘图过程繁琐且不精确,绘制的图纸不易存档保存。因此,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可以借助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现场勘测图,如图1所示为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测图,图中可清楚详细记录事故现场情况,对事故发生时的地点、车辆运行轨迹、碰撞类型等信息一目了然。

4.2交通系统仿真

交通系统仿真可以动态地、逼真地模仿交通流和交通事故等各种交通现象,在研究出行者出行行为和各种类型道路交通流运行机理的基础上,复现交通流的时空变化态势,深入地分析车辆、驾驶员和行人、道路交通要素的特征,有效地进行交通系统的规划、组织与管理、交通能源节约与物资运输合理化等方面的研究。[7]交通警察作为城市交通的管理者,需要借助交通系统仿真对所提出的管控方案进行效果评估。因此,对于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也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增加交通系统仿真技术的学习及应用。如图2所示为行人过街行为仿真,通过VISSIM软件对设计的行人过街信号配时方案进行模拟仿真,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图3所示为道路交叉通仿真,模拟交叉口的实际运行状态,从而对优化方案进行评价。

4.3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

交叉通信号配时优化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缓解道路拥堵提升路网运行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交通辅助技术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的优化与评估,能够有效提升交叉口信号配时的效率与科学性,并能够进行事前评估与对比分析,更好地为交叉通管理提供有效依据。Syn-chro软件是一款交通信号辅助配时设计工具,并具备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仿真、区域协调控制、交叉口自适应控制等核心功能。同时,该信号辅助配时软件还具有与主流的交通仿真软件CORSIM、TRANSYT-7F、HCS等的接口,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价值。Synchro交通信号协调及辅助配时设计软件包含Syn-chro、SimTraffic、SimTrafficCI、3DViewer、Warrants等的组件,能够实现交通仿真、三维场景生成、独立交叉口评估等功能。Synchro兼容HCM2010、MUTCD2009等重要的国际重要规范标准,为交叉口的评估与信号优化提供了标准化的辅助决策流程。

5总结与展望

将CAD技术引入到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课程的建设中,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加强学生的公安技能培养,为交通警察队伍输送综合型、应用型的警务人才。作为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教育者,应该努力探索新的领域,挖掘新的技能。在专业培养的过程中,尽量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软硬件设计条件,将应用和开发结合起来,将CAD技术广泛并巧妙地应用于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6).

[2]康君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7-9.

[3]陈明辉.CAD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进展[J].广东科技,2002(5):22-23.

[4]邓明君,秦鸣.谈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J].交通职业教育,2009.4:16-21.

[5]戴学臻.交通工程CAD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3.

[6]尚守平,吴炜煜.土木工程CAD[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8.

篇4

【关键词】交通工程系统科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一、系统科学和交通工程学概述

一般系统论认为,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要素结合在一起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3]系统科学指的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通过描述“一般系统”的特征、类型及演化规律等,试图揭示系统的对应或相似性以及同构性等共性问题。[1]该学科从系统的角度,运用系统的方法去考察认识整个世界,是具有横断学科性质的新科学,[2][4]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应用。系统科学包含的内容较多,如一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和系统工程、耗散结构理论、超循环理论和突变论、非线性科学等。[2]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系统科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其研究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如协同学说的创立、钱学森的系统科学体系和复杂性研究以及混沌理论的新发展。[2]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具体的应用领域给我们带来重要影响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的改进。它利用数学工具,使人类的思维方式从定性概括开始向定量描述发展,从而更能精确揭示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一般规律。

交通工程学是随着交通科技的发展,为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而兴起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的目的是揭示交通运输这一社会活动的基本规律,从而能够提高交通的效率,节约资源和社会成本。它所研究的内容对提高公路和道路的交通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5]揭示了交通工程的研究内容,它是研究道路交通中各种交通现象基本规律及应用的一门学科,它是以人为主体、以交通流为中心,以道路为基础,将三方面的有关内容统一在交通系统的环境中进行研究,通过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方法,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与运输费用,从而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

从上面对于系统科学和交通工程的研究内容来看,两个学科都是力图揭示自然现象的一般规律,从而能够进一步利用这一规律,为人们的决策服务,因此两个学科从总体目标上来说是一致的。由于交通系统是一复杂系统,研究交通系统的非线性现象和复杂性特征一直是交通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系统科学的发展为现代交通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为交通工程的研究提供了诸多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有力的推动了交通工程的发展。因此系统科学和交通工程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近年来,随着交通科学的发展,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交通工程教学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对系统科学与交通工程间的关系理解不深,往往忽视了交通工程教学过程中系统科学方法的介绍,使学生仅仅学到了书本上的内容,知识面不能合理的拓宽,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鉴于此,在讲授交通工程课程过程中,引入系统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是非常必要的。

二、浅谈交通工程课堂教学中纳入系统科学的必要性

现代交通工程的发展是建立在交通科学发展的基础上。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交通科学不断和其它科学(特别是系统科学)交叉,产生了许多新理论和新方法。同时,这些新理论和新方法在实际的交通工程应用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为了培养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特别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需在交通工程的课堂教学中,融入现代交通科学的发展。系统科学作为现代交通科学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将其纳入交通工程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将系统科学的现展融入交通工程的课堂教学,首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例如,在讲授交通安全评价方法时,常规的方式是介绍课本上的方法,如绝对评价法、事故率评价法、模型评价法等。事实上系统科学中的评价方法有多种,并不仅限于书本上的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介绍一些评价方法的发展,如层次分析法、属性综合评价方法以及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并针对不同的评价方法,介绍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比较其优缺点。通过这样的比较和介绍,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其次,将系统科学的方法融入交通工程的课堂教学,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教与学的目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书本,逐步说明学习内容。这种导入,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引用一些重要的科学进展或是重大的实际应用,可消除这种十分沉闷的教学氛围。

另外,在交通工程的课堂教学中,引进系统科学的现展,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现代社会的科学研究是不断发展的,教材上的知识只是对过去研究的总结,教师在课上介绍最新的研究进展,可以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将学生直接带到学科的前沿,为他们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定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交通工程课堂教学与系统科学发展有机整合的尝试和建议

1.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校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面对这种需要,实验教学显得尤更为重要。目前,“交通工程”实验教学的大部分内容更新很慢,已不适应现代交通科学的发展。授课教师可以根据系统科学和交通工程中的相关内容,补充一些先进的、有代表性的实验内容。并有效的利用学校交通工程实验室的平台,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交通现象形成的机理及解决的过程。这样可以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重点、难点内容。

结合交通工程的专业特点,介绍现代系统科学在交通工程的应用。这样,可以大大丰富传统教学的内容,同时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毕业后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现代化交通工程的实验室,或是参观一些工程应用的现场。例如,教师在讲授交通流理论中关于交通模拟模型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交通工程的实验室,重点介绍一些应用系统科学中的交叉方法建立的交通模型。通过平台演示,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系统科学在交通工程中的重要地位。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结合书本内容,遵循系统原则介绍一些系统科学的新进展及一些重大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为此,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但会使学生对教学目的有个清晰的认识,也会让问题变得更加容易理解。例如,我们在讲授交通预测时,通常的方式是首先提出问题,如交通预测的难点在什么地方?存在什么样的问题?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之后分析问题的本质,包括问题涉及的相关要素,不确定因素等,如汽车的保有量,出行频率,出行时间等。最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介绍出行预测模型。实际上,系统科学中预测模型具有多样性,而课本上介绍的不会很全面。因此,可以进一步介绍系统科学中新的方法在交通预测中的应用,如基于混沌和神经网络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把问题讲解的很清晰,对学生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宽都是有帮助的。

3.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查询、课堂讨论等活动。课外查询一些有关系统科学和交通工程的相关内容,课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探索精神。例如,教师在教授交通流特性分析时,可以先让学生课外查阅相关文献,掌握和了解应用非线性系统理论研究交通流特性的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最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这样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需做一些必要的课外辅导工作。

四、结束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传统的“交通工程”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还要注意对系统科学方法的创造性传授。这样的教学不仅反映了系统科学的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又能与交通工程的实际结合,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齐磊磊.论“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科学”之异同.系统科学学报,2008.16(4):31~34

2周树杰.系统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初探.哲学百家,2006:155~157

3罗发奋、隋春玲.系统科学理论的发展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8(2):105~107

篇5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城市道路 规划与设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49-02

一、概述

城市道路指连接城市内部各地区且与公路连接,主要供城市内交通运输运行的道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城市道路的宏观规划与微观设计改造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是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共计48学时,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训练16学时,授课时间为3年级第1学期。

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了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措施,以达到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的目标。

二、课程存在问题

教学改革之前,本课程课堂授课过程枯燥,实践环节效果不佳,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存在脱节现象。

(一)课程关系不清

根据本院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本课程与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施工、交通工程学、道理勘测设计、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之间关系紧密。由于专业课程分由多位教师承担,故本课程授课内容存在空白,又与相关课程重复较多,重点不突出。

(二)授课内容针对性不强

本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先后包括:城市道路网规划、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设计、城市快速路、道路平面交叉、道路立体交叉、道路通行能力、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设计、城市道路景观与绿化、道路交通设施等。授课内容多,深度不足且与缺乏工程实践知识介绍,授课顺序和学时安排不尽合理。

(三)实践环节效果不佳

本课程原有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城市道路平面图、横断面图、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结构图,但考试中的绘图题特别是涉及道路改造的绘图题学生并不能很好绘制且标注错误较多。说明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难以匹配,绘图内容陈旧且与实际工程设计、改造衔接效果不佳,尤其缺乏教师示范讲解。

(四)教学手段和方法与工程实际脱节

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在理论知识基础扎实的前提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但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工程实际存在脱节;教材中的图示与实际道路标线不符,教学资源特别是图片、视频等非常有限,某些实际工程中的重要知识点教材没有涉及且教材没有附带课后练习。

三、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教学与实践改革

根据本课程在教学及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加以解决。宏观上需要优化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之间互补;中观上优化教学大纲,调整授课次序及内容;微观上优化课堂授课和实践环节。

(一)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课程关系分析,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是一门承上启下的关键课程,从整个课程体系出发实施改革的原则如下:①先修课程道路勘测设计以讲授公路线形设计为主,与城市道路相关内容仅作一般介绍;②本课程重点介绍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改造以及公交设施设计;③交通工程学重点介绍交通特性,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施工重点介绍交通设施,与本课程实现互补;④本课程适当介绍与后修课程相关的道路规划及交通管理的内容。通过上述调整明确了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授课的难重点。

(二)教学大纲修订

基于学生知识背景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将教学大纲内对知识点的要求分为(一般)了解、(深刻)理解、(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调整如下:①理论教学学时由32调整为36,实践学时由16缩短为12,目的是强化课堂授课效果,提高实践教学效率;②将原有城市快速路及高架道路设计、立体交叉设计、道路景观绿化设计、道路交通设施设计部分的知识点由理解调整为了解并缩短学时;③本课程为后修的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提供知识基础,故要求学生理解补充的交通管理知识;④将道路通行能力知识由理解调整为深刻理解;⑤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为道路主、次、支路设计以及平面交叉口设计,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或熟练掌握;⑥对新增的道路横断面改造设计、交叉口改造设计以及公交专用道设计等均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或熟练掌握;⑦由于道路的排水功能对建设海绵城市非常重要,故将原有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设计由了解调整为理解;⑧对要求理解或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大纲适当延长学时以确保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优化

在培养方案和大纲改革指导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以强化和补充本课程独有的重点内容,精简繁琐重复内容为主。教学内容改革如下:

1.调整教学顺序

①本课程前期介绍交通运输基础、道路交通管理以及道路通行能力知识;同一时期,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施工课程讲授道路管理设施设计;②本课程中、后期重点讲解城市道路网规划、城市道路及交叉口的设计和改造方法、公共交通设计;③本课程末期讲授道路排水、绿化及照明设计。通过上述改革理顺了课内和课程间的授课顺序,实现了课程互补。

2.填补教学空白

①本课程在介绍完概述内容后补充部分交通管理知识,既夯实基础知识也起到了启下作用;②课堂授课除介绍道路网规划的基本指标定义外,补充各指标在工程中的实际评价方法和使用限制;③由于学生未来就业后将面对大量道路、平面交叉口拓宽和改造的难题,这部分内容恰恰教材涉及较少,故在城市道路主次支路设计和交叉口设计授课完毕后分别补充城市道路及平面交叉口拓宽和改造知识;④在本专业培养方案相关专业课程中没有涉及公交专用道设计,由于公交专用道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课程重点补充公交专用道设计及评价方法。

3.精简超出培养方案要求的内容

①高架道路设计、立体交叉设计部分,以重点介绍交通组织形式、匝道及出入口设计等内容为主,其他内容仅做一般介绍;②道路交通设施设计和景观绿化设计部分内容与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施工课程相关内容重复,故该部分由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施工课程重点介绍。

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改革后的教学内容

(四)授课手段与实践训练改革

1.授课手段改革

由于国家规范有所调整且教材内容比较枯燥,课堂授课与道路交通现场之间存在脱节致使授课效果不佳,故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改革:

①收集国家最新的相关规范,修订多媒体课件确保多媒体课件规范性和时效性;②收集国内最新权威期刊杂志的相关信息、图纸并在筛选后编入多媒体课件;③收集城市道路实物照片,确保授课内容能够理论结合实际;④收集车辆行车记录仪视频、新闻视频、道路监控视频等资料,经筛选后有针对性的在授课中播放;⑤编制《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学习手册,手册中按章节编制教学重点、课后思考题及习题,收录了本课程额外补充的重点内容和图纸,能够配合教材对学生学习和工作起到辅助作用。

2.实践环节改革

鉴于绘图实践环节与课堂教学脱节且效果不佳,改革如下:

①绘图时间安排调整为:3学时每次,共4次,共计12学时,目的是让不同难度的绘图可以根据课时灵活调整;②每次授课均由指导教师示范绘图过程,而后再由学生绘制;③绘图实践内容依据课堂授课内容安排,包括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图、横断面设计图、交叉口设计图、道路及交叉口拓宽改造设计图以及公交专用道设计图等,确保内容调整后更贴近于工程实际。

(五)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为全面评价学生,本课程总成绩由期末成绩、作业成绩、平时成绩和实践环节成绩组成。其中实践环节成绩由绘图成果成绩和实践环节平时成绩组成。目前本课程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试题库,试题类型包括:问答题、绘图题、论述题等,能够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四、改革成果

通过对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及实践环节的改革,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教师能够在多门课的授课中灵活控制难度和深度,有效的提高了授课效率;其次,通过完善多媒体资料库和学习手册,为学生建立了系统的知识框架,提高了课堂授课效果;通过优化绘图实践内容,将理论课程与实践绘图结合,真正体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最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被充分调动,授课和实践在评教活动中获得了多方面的肯定。

参考文献:

[1]吴瑞麟.城市道路设计[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2]杨华.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大众科技》,2011(4):165-166.

篇6

关键词: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建立;教学优化;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各大交通工程中积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逐渐提升了交通工程的建设效率。然而,在交通工程进步的同时,却缺乏具备专业素质与较高技能的人才,这就需要交通工程专业教师建立良好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掌握先进的专业技能,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交通工程专业人才。

一、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建立与教学优化的现实意义

交通工程学科中,涉及许多基本概念与理论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帮助学生记忆概念,而无法使其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如果教师不能对此予以重视,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制约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然而,在交通工程专业教师建立实验教学模式并对教学进行优化之后,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课程联系起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交通工程各类技术,如交通工程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工程运营管理等。同时,交通工程专业教师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这是因为教师在优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以由浅入深地设计教学方案,并将基础知识与综合知识有效融合在一起,丰富交通工程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建立与教学优化的措施

在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育模式建立与教学优化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与适应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构建交通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框架

在构建交通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框架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其分为四个层次:交通工程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模式、专业技能实验课程模式、综合设计实验课程模式、创新研究实验课程模式;每个层次都要根据学生能力培养方案与应用实践等设置成若干模块。同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理解与掌握交通工程基础概念与理论后,逐步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此时,教师就要重点关注学生的综合设计与演练情况,培养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学生。

2交通工程专业基础实验课程的设计

交通工程专业基础实验课程的设计,是促进学生理解与掌握教材基本概念的依托。教师在设计此类课程模式的时候,必须融入一些基础的实验课程作为教学服务体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交通学、调查与分析等实验课程。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雷达测速仪或仿真模拟软件等工具,引导学生参与到交通调查实验中,学生在参与实验的时候,教师要细致编排基础实验流程,在各个内容相互关联的情况下,紧扣交通专业课程教学,并且可以与后续的专业技能实验相互衔接,这样才能提高交通专业实验课程实施质量。

3交通专业技能实验课程的设计

在交通专业开展实验课程期间,教师必须重视专业技能实验课程的有效性。此时,教师可以将专业技能实验课程与基础实验联系起来,利用基础实验的理论等,引导学生参与到专业技能实验教学中,深化学生对专业理论的认识。同时,交通专业教师还要制订专业基本技能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一些交通专业基本技能。例如:交通专业教师为学生设置调查、分析交通数据的实验活动,下发一些雷达测速仪器,要求学生在街道上利用手持式雷达测速器测量车辆的瞬时速度,在测量之后,要求学生将数据录入软件,然后利用软件分析数据,这样就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三、Y语

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专业技能情况,培养学生具备交通工程专业动手操作能力,使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浩,池秀文,陈先锋安全科学卓越工程师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8):193-197

篇7

关键词:专业教育; 交通工程; 参与性;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4010804

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主要学习交通工程及部分道路工程、交通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有关专业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基本能力。其主干课程包括了交通工程基础、运输经济学、道路勘测设计、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交通环境保护、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交通系统工程、道路交通安全、道路通行能力、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公路网规划、汽车原理及应用等。

文章以交通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运输经济学为例,阐明在学校学交通工程专业教学中已有的提高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积极性的探索,总结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并提出未来的探索方向和目标。

一、运输经济学课程概述

运输经济学是面向学校交通工程专业(班号代码:32201)和交通运输专业(班号代码:32301)在第三学年开设的一门学科专业课,其先修课程包括经济学、交通工程学和统计学。目前主要的参考教材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同济大学严作人教授等著的《运输经济学》(第2版)。

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探讨与交通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运输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在于:使

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经济理论与方法,与工程项目实践紧密联系,研究如何有效地在交通运输和其他经济活动之间分配资源,科学地认识交通发展和运作中的内在经济规律,掌握交通中经济问题的理论知识,提出可行的交通经济政策发展建议。

二、 已有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

(一)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

问卷调查主要分为2种类型,包括了第一节绪论课的经济学基础知识摸底调查和结课时的课程建议调查。

首先在第一节绪论课时,对学生进行经济学基础知识摸底,采用的是纸质调查问卷的方式,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便调整教学内容,针对其薄弱环节进行教学。参与的班级包括了0932201和1032201班,分别获取了28位和34位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情况,了解其对运输经济学的理解和期望。

在结课时,对学生进行运输经济学课程教学建议调查,采用的是email方式,从学生的角度了解其对课程学习的想法,想学到什么知识,对哪方面的知识感兴趣,并及时地反馈到以后的教学中。参与的班级为1032201班,34位学生中有24位提出了共计40条相关的课程教学建议。

学生所提的建议包括了加强经济学理论与交通实践的结合,重视课前预习,拓展专业阅读材料等方面,从中看出学生对运输经济学课程的不同需求,也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与科研水平,以满足学生的对知识的渴求。

(二)引入课题研究的新成果

及时将课题所研究的新成果引入到运输经济学的教学中,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引领其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另一方面可以使其接触科研,培养其研究兴趣及方向。

例如行为经济学中的前景理论应用在出行者方式选择行为和路径选择行为的研究中,可以分析出行者在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情景下的决策行为;同时,讲解如何将拥挤收费政策与国内的实际联系起来的应用及研究,以及计重收费政策的应用及其对超载货车用户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鼓励自选话题进行PPT演讲

鼓励学生自选与运输经济学相关的话题,通过资料查找、组织和PPT制作,最后开展演讲。其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文献检索、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自选话题进行PPT演讲,部分学生将演讲的题目经过调整后,作为本科毕业设计的题目和研究方向,例如对燃油税的研究、哈尔滨市CBD区域实施拥挤收费的研究等,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四)分组讨论与经典著作阅读

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共同进行经典外文文献的阅读、翻译以及读后感撰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外文阅读水平,从经典外文中品味运输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增强对课本中相关专业术语的了解和掌握,又能够加强其对经典外文的理解深度,深入思考运输经济学理论及交通经济政策的作用。

其中经典外文文献的选取以Transport Policy,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和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等交通领域的著名国际期刊为主,主要涉及拥挤收费、停车收费、公交收费、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的内容,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认可。

三、取得的经验总结

考核方式上,采用随堂测验和让学生讲课的方式。随堂测验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尽快消化和掌握。

让学生讲课有利于学生的检索、归纳、总结等能力的培养。

能力培养方面,将课程学习与毕业设计和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能力。

教学相长方面,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沟通师生间关系,教师要不断学习,将新知识教给学生。

四、 未来的探索方向和目标

通过学习和借鉴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W)的交通工程专业授课特色[1, 2-5],未来将在以下4个方面开展具体的探索和应用,具体包括教学设计的改进、理论与工程相结合、课后答疑的完善、分组与教材的补充。

(一)教学设计的改进

现有的教学设计一般是由授课教师准备,上交至教研室或院系批准,并在学校的教务处备案,但是学生对教学设计知之甚少。而在UW则有专门的Syllabus设计,第一节课人手一份,包括课堂要求、学习目的、考核方式、答疑时间等,标明上课的时间、学习的章节、课前预习的内容和需要阅读的材料,布置作业和收作业的时间等,同时每门课都有课程网站,实现了课程的网络化管理。

结合目前正迅猛发展的幕课(MOOC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授课方式,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教学实践,例如Ben-Akiva教授在MIT OPEN COURSE WARE上的课程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alysis: Demand and Economics[6],其中涉及了交通成本、定价理论、交通建设项目投资及评价等,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加入一些视频影像资料,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入程度,同时可以及时检查学习效果与反馈。

今后将在教学设计方面深化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预习内容的布置和补充学习材料的准备,二是考核方式的明确化。

(二)理论与工程相结合

目前在交通工程系的专题报告和讲座中有的是专家学者的总结性或专题性报告,与运输经济学的结合不紧密,同时时间安排有冲突,学生不一定有时间去听。而在UW的嘉宾论坛(Guest lecture),邀请与本课程相关的有专门研究或实践应用的专家和学者,其目的是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工程实践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提高其学习兴趣和扩展其研究方向。

今后将邀请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等相关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讲解工程经济分析、财务评价等内容,演示运输经济学中的相关知识运用。同时参照国家级教学名师张少实教授和黑龙江省教学名师徐崇泉教授的课题讲解经验,将自己在工程实践中的体会与学生分享,满足学生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需求。

(三)课后答疑的完善

现有的课后答疑与交流部分是课间休息和下课后就课堂内容进行交流,对学生的建议反馈不及时;而在UW设有专门的Office Hour,每周至少安排2个小时在教师自己的办公室和学生见面,为学生答疑和解惑,扩展和深化了课堂教学,促进了课堂和课堂后的有机结合,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特别重要。

今后将采用多种方式答疑,如网络答疑、预约答疑、固定答疑、集中答疑,每周设定固定答疑时间,并通过邮件和QQ的方式与学生交流[7]。对学生的课程建议,一方面通过邮件及时反馈教师给本人,另一方面调整和完善下一届的课程讲解内容。

(四)分组与教材的补充

在UW的课堂教学中,强调团队合作,通过学生自由组合再进行分组和讨论,每组3~4人,学生通过自行分配课题研究内容,合作完成某一项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研究结束的时候,各个小组分别做Presentation,由授课教师和助教共同打分。同时UW的专业课程讲授不受某一本教材的约束,而是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对课程的理解来安排课程内容和进度。教师会明确学生在下次上课之前课前阅读的资料,包括课本和网上资源Supplemental materials,具体到页数。

今后分组讨论和翻译的学生规模控制在3~4人,提倡组内讨论,有利于组员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同时参考Small教授等的著作The economics of urban transportation,将国外的理论和知识引进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其外文阅读能力。

五、结语

以交通工程专业主干课程运输经济学为例,借鉴华盛顿大学交通工程专业教育的特点,探索如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包括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引入课题研究的新成果、鼓励自选话题进行PPT演讲和分组讨论与经典著作阅读4个方面的探索,并总结了取得的经验,对未来的探索方向和目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以期为提高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提供参考和帮助。参考文献:

[1]Hu, X., An, S., Wang, J. Courses taught i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on the enlightenment of traffic engineering in China [C]. 2013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ctober 11-13, 2013, Weihai, China. 985-988.

[2]吴绍春. 从11门课程看美国大学的教学方法和理念[J].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08, 6(3): 15-18.

[3]黄云志.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性教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9, 31(增刊): 83-86.

[4]刘亮亮. 华盛顿大学和北京大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项目的比较[J]. 世界教育信息. 2006, (7): 35-36.

[5]Dubrow, G., Harris, J. Seeding, Supporting, and Sustaining Interdisciplinary Initiatives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Findings, Recommendations and Strategies. Seattle (WA): The Graduate School,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2006. (13 July 2006; http://grad.washington.edu/Acad/interdisc_network/ID_Docs/Dubrow_Harris_Report.pdf ).

篇8

[关键词]交通控制 交通管理 交通信息 交通工程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机动车保有量飞速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突出,改善交通运行环境、提升交通流运行效率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解决交通问题可以分为建设和管理两个层次: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在总体上增加交通供给能力,但由于土地、资金及建设周期等原因,从建设层面上解决交通问题是基础性和长远性的,对于目前我国城市面临的严峻交通状况,更多的需要从管理控制角度来考虑;交通控制可以为交通流运行设计合理的运行秩序、对交通系统资源进行科学分配,从经济性和时间性来讲,从管理控制的角度解决交通问题更符合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的现状,因此,具备现代交通管理控制技术的专业人才需要也在不断增加。

交通控制技术伴随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是培养现代化交通系统管理者和交通工程师的重要内容之一[1]。“交通控制技术”课程在昆明理工大学开设多年,是交通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和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之一,2012年我校将“交通控制技术”作为研究生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课程建设团队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从多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探索。

二、课程教学理念与特点

“交通控制技术”作为培养交通工程专业技能的主要课程,其研究对象包括人、车、路、环境,研究方法注重结合实际,培养手段应充分利用立体化多种教学,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城市交通现状,对不断出现的热点问题与时俱进、追踪研究,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现代化交通发展的交通专业人才。“交通控制技术”课程研究对象决定了课程教学思想上必须能够密切联系实际,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同时提高。这些教学理念要求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注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实验体系平台,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

同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道路网络复杂度不断提升,对于交通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加强。特别是在新一代交通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讯、数据处理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重要性逐渐突显,交通仿真等技术也成为交通控制技术的重要实现手段。针对研究生开设的“交通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对象是已经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储备的研究生,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差异化教育和整体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既保证总体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又允许学生有差异性的发展,为研究生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培养创新性提供平台。所谓差异化教育策略,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未来发展规划,有针对性的提供其发展可能,注重启发式和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整体管理策略要求所有学生能够对课程基础内容有全面把握,通过合理的考核体系将两者有机的联合起来。笔者通过总结发现,“交通控制技术”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1.实践性

交通控制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实际的交通管理系统,交通控制技术的发展也是伴随着城市交通管理系统而不断完善的。“交通控制技术”课程理论基础来源于实际交通问题,通过抽象、升华、总结后建立的交通控制理论的应用对象仍然是城市交通系统。因此“交通控制技术”课程的学习和教授需要紧密结合实际交通问题进行。

2.教学信息量大

“交通控制技术”课程内容的理论与实践包含了多个学科理论知识及众多的实际问题。它以交通工程学为基础,涉及到交通规划、智能化交通、系统工程等多个学科,要对“交通控制技术”课程形成深刻掌握,需要对相关知识有较好的储备,对老师和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同时交通控制技术对应的实际交通管理系统包括众多现实课题,如慢行交通、公共交通、停车管理、单个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与信号控制、区域交通组织与信号控制等,都包含在“交通控制技术”课程的核心范围中,而要对这些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案例分析才可能掌握,因此教学信息量较大[2]。

3.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

“交通控制技术”课程理论来源于实践的交通工程活动,同时为交通管理控制提供指导。这个特性使得本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必须紧密相连,通过理论学习掌握系统性知识,通过现场观测调研获得交通问题的感性认识,之后才可能利用交通控制技术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合理的策略和方案,最后还要通过实际应用效果进一步发现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的问题,进而升华完善理论知识[3]。比如交通控制中要解决的交通组织、交通渠化、交通信号配时等核心问题,都需要在上述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培养专业技能。

4.个性化突出

由于自然环境、经济人口水平、路网规模、交通参与者的随机性等原因,不同城市的交通问题往往各不相同,重点问题和主要矛盾也不一而足,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交通控制技术理论知识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它为解决交通问题提供了基础的模型和公式,但在实际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才能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达到理论学习为工程实践服务的目的。

三、“交通控制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1.偏重理论,缺乏实践

“交通控制技术”是一门服务与实际交通管理,面向工程应用的专业技术课程。但是传统的教学中,实际上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缺乏对理论知识应用的实践教学。本门课程对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没有很好的区分,甚至于在某些时候针对研究生的课程内容与本科生教学时基本雷同。交通工程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阶段一般已经学习过“交通控制技术”课程,对于基础理论已有了一定掌握,在研究生阶段后,更需要的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真正理解交通控制技术的精髓,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培养扎实的专业技能。

2.教学手法单一,教学实验较少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等原因,传统“交通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手段单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独立性的锻炼。教学实验以现场观测为主,由于涉及到室外调查安全性等问题,教学实验安排的较少,且没有针对性,难以体现不同学生特点的差异性教学方法。

3.缺少综合性实验平台

“交通控制技术”大部分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才能较好的掌握和理解,一个良好的综合性实验平台能够方便的为学生提供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环境。仿真软件、信号模型控制系统、交警指挥中心相结合的综合性平台是目前“交通控制技术”教学中所缺乏的。

四、“交通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设计

笔者在“交通控制技术”核心课程建设中,将该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定位为“在构建完善的工程实践实验教学平台基础上,以理论技术指导实践,实践反馈加深理论掌握,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教学方法,构建注重实践的教学体系”。针对“交通控制技术”课程特点与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上述教学思想为指导,设计的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几点改革措施:

图1:“交通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体系设计

1.构建综合通实验平台,为实践性教学创造良好条件

根据“交通控制技术”课程来源于实际、服务于实践的基本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说明课程实践的重要性,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能够获取实际交通控制经验,笔者建立了包括交警信号控制终端、视频监控系统、信号控制模拟系统、城市交通仿真平台等多个子系统的综合通实验实践平台。笔者通过与昆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合作,在学校实验室内建立昆明市交通信号控制终端、接入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即可实时获取昆明市道路交通流参数(流量、速度等);建立了交通仿真平台,可以进行宏观、微观仿真和实时仿真运算;通过与交通控制设备企业合作,建立了交通信号控制模拟系统。

综合通实验实践平台的建立,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室内直观观测交通信号控制方案运行过程;获取建立交通控制算法及模型所需的大量基础数据;实现了在实验室内通过视频监控进行某些交通调查,与现场调查效果进行比较;通过对仿真平台提供的综合性、全面的分析报告和仿真信息输出的统计分析,评价不同控制方案的优劣;通过信号控制终端优化调节交叉口信号配时,使学生获得宝贵的实际控制经验及控制技术效果反馈。通过综合通实验实践平台,保证“交通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效果。

图2 “交通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实验平台

2.充分开展学术及实践管理交流,多角度了解交通控制系统

“交通控制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完成,但在实际中交通控制系统的运行不仅需要掌握交通控制技术理论,还需要能够对交通系统运行有全面的把握,特别是对于有志于从事交通管理工作的研究生,能够获得实际交通管理控制经验尤为重要。因此笔者邀请一线经验丰富的交通管理人员开展讲座及交流,让学生可以从交通系统管理人员的角度,分析、探讨交通问题的根源所在,明确交通管理工作对交通控制技术的实际需求;邀请国内外知名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备企业(如SCATS、SCOOT、海信等)人员对学生讲解交通控制系统设计理念及实际方案设计、建设、调试、使用等经验,让学生开阔视野、提升专业素质、增加管理应用经验,培养能力全面的交通控制技术人才。

3.多形式交通调查与仿真软件学习结合

交通控制技术理论应用的基础是能够获取大量控制模型、算法所需的交通流等基础信息。一般来讲,交通控制技术应用所需数据需要由交通调查提供,在某种程度上,交通调查结果决定了交通控制技术应用的效果。因此,在“交通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强调交通调查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能够对交通调查的重要性有直观感受,将交通调查与仿真软件学习相结合。通过对比不同小组调查人员获得的基础数据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方案,并进行交通控制仿真参数标定,在仿真软件中控制方案运行效果与实际交通流运行对比,直观感受交通调查结果对交通控制设计的影响。

传统的交通调查方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在现场进行,由于受到调查人员精力、经费等条件限制,特别是由于交通现场的不可重复性,现场交通调查方法得到的数据在某些时候误差较大。笔者构建的综合通实验平台中的视频监控子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现场调查的缺陷。因此在“交通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通过对同一交通节点分别进行现场调查和视频监控调查,让学生充分比较两种调查方法的优劣,为不同条件下采用不同调查方法提供选择。

图3:“交通控制技术”课程视频交通调查与仿真软件

4.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由师生共同参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互动式问题分析与讨论教学法[4]。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分析与决策技巧,而不仅仅是获得理论技术等形式上的知识。由于城市交通问题具有个性化突出、随机性强、复杂度高等特点,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一直是“交通控制技术”课程的难点。案例教学法具有教学目的性强、情景真实度高的优点,使学生能够对典型交通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开阔思路,深化对交通控制涉及的各因素理解,训练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供合理方案的能力,将理论联系实际落到实处。案例库的建设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关键,笔者通过多年的项目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交通控制技术应用案例,在云南省内基本各个城市均有一定的交通控制项目经验,建设了包含各种交通问题及解决方案的交通控制技术案例库。

五、结语

“交通控制技术”课程是培养交通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由于现代化城市交通的飞速发展,交通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并要求交通专业人员即具备理论知识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社会需求及交通专业的实践特性决定了“交通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必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笔者在“交通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发现:提高学生交通控制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综合通实验平台,配合合理的交通控制系统人员交流及案例教学方法,将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兵,李晔.交通管理与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张国强,陈峻,王昊.“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改革[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134-136.

[3]孙耀东,冯建栋,赵晓晴.交通工程理论与实践互动教学探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1):77~79.

篇9

关键词 交通规划;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3-0143-02

1 引言

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而实践教学不仅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的一种延伸和继续,更是将理论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大学生操作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1]。

交通规划工程中既有定量计算,也有对不确定因素的定性分析,在交通规划的实际工程中,需要大量的现场外业调查取得基础数据,并且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与分析,对于操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本专业的学生需要的不仅是十几个学时的实践教学环节,更是一套科学的、系统的,能够真正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2 交通规划实践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交通规划课程课堂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但交通规划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其教学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交通规划的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规划相结合,能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实际项目的规划。

交通规划课程的实践应立足于交通规划的工程应用这一特点,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从应用角度出发,精心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2]。

因此,学生通过交通规划实践教学环节,应巩固和加深对交通规划理论的理解,掌握基础交通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的方法,熟悉仿真软件的使用和城市交通规划分析的具体内容及步骤,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简单的实际交通规划工程,并能发现和解决规划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3 交通规划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多种实践手段结合 内容和要求各异的各种实践手段相结合,能够由浅及深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交通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手段包括交通调查实习、软件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3]。

交通调查实习是实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交通规划中所需基础数据的采集能力,以及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主要进行的是交通流特征的调查、交通基础设施的调查和出行调查等。

软件实习是实践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交通规划软件的使用。交通规划常常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因此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的应用[4]。通过软件实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通过实际操作,交通规划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可以获得提高。

实践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是课程设计,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面对的是一个简化的交通规划项目。学生根据给定条件,结合在第一个环节即交通调查实习中采集的数据,利用所掌握的交通规划理论知识和在软件实习环节学习到的交通规划软件,完成一次简单的交通规划研究。该环节旨在加深学生对交通规划过程、交通规划模型的掌握,同时由于设计过程中会应用到交通调查实习中的数据和利用到规划软件,也能使得学生对信息采集和软件使用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毕业设计可以看作是学生毕业前的一次综合汇报,是课堂教学、交通调查实习、软件实习和课程设计几个教学环节的深入和外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强,因此毕业设计环节可以以校外实习基地或校内科研项目等条件为依托,让学生接触到更为复杂的实际规划项目,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交通规划的过程。

可以看出,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不是独立进行,而是具有紧密联系的,这使得实践教学能够循序渐进。交通调查实习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软件的应用和课程设计重在模型建立等理论知识的掌握,毕业设计因材施教,紧密联系工程。

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 交通规划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起交通规划的理论知识体系,而实践教学的核心问题则是学生能否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以及学生是否具备了对实际交通规划问题的操作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还要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信息的获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独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软件的操作能力、模拟和建模能力以及文字说明、图纸表达、口头表达等成果表现能力。

在交通调查实习环节,应要求学生根据调查内容亲自动手设计调查表格,列出调查工具清单等,并且在交通调查实习的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从方案设计到现场勘查等工作最大限度地交予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参与实习并进行及时的纠正知道,这对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很有益处。

软件实习环节,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编程,设计软件。对于有兴趣和有精力的学生,可以多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相关软件。

在课程设计环节,除软件应用部分,尽量要求学生手写说明书和手绘图,工程上不容半点儿马虎,严格的要求才能培养出严谨的学生。

考评方法的改革 考评不仅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交通规划课程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可以采用将理论课程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评办法,重点加强综合性较强的研究型、设计型习题、案例和项目设计,适当安排一些“无标准答案”的作业,不仅能达到考评的目的,同时也将考试变成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

交通调查实习与课程设计都需要分小组完成,对于这部分的考评,不能只注重最终成果的考核,要在实践的过程中追踪考核,是否有团队意识,在小组工作中是认真负责还是推卸责任,最终成果的取得是独立完成还是依赖小组其他成员,等等,都应作为考核的标准。对于实习成果和课程设计成果的汇报,采用答辩的形式进行,不仅能在答辩的过程考核学生是否独立完成,是否透彻理解所做的工作,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软件实习由于时间有限,不能将所有规划软件都学习到,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软件学习或自主设计软件,只要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不必拘泥于课程中所讲授的软件。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硬件保障。交通规划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与交通规划教学体系相对应,由交通工程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内科研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等组成。

交通工程实验室和计算机房是交通规划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部分。交通工程实验室用来完成交通调查实习等实践教学任务,还可以提供简单的交通模拟场所。计算机房为学生进行交通信息处理、应用规划软件、完成规划实验成果提供条件[2]。

校内科研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是交通规划实践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校内科研基地承担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任务,可以利用交通运输学科现有的科研队伍,借助学科组的交通规划类科研项目的开展,为学生提供能够接触到实际规划工程的良好的实践环境。

校外实习基地承担交通规划类课程的生产实习任务,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与交通规划研究所、交通指挥中心、运管部门等合作,建成包括交通管理与控制、城市交通、公路交通等交通规划研究领域的校外实习基地,为交通规划类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4 结语

培养应用性人才,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寻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途径,是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都应关注的问题。根据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与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交通规划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交通规划过程,基本具备交通规划设计所需要的操作技能和初步的交通规划工程经验,从而使交通规划课程的教学符合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3]。

参考文献

[1]叶向燕.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17(2):5-7.

[2]侯曙光,桑辰.浅析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开放实验的意义[J].科技咨询导报,2007(30):202-204.

篇10

摘 要:列车运行自动控制技术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本文首先介绍了列车运行自动控制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该课程的部分缺陷,然后,提出在理论课程中增加相关的上机实验教学内容、采用系统的理念和方法来讲授该课程,以及结合具体的信号设备来介绍该系统的功能等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最后,为了更好地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本文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基于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的CBTC仿真系统用于学生的上机实验。

关键词:列车运行自动控制技术 CBTC 教学改革 上机实验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a)-0000-00

作者简介:徐纪康(1983-),男,浙江嘉兴人,讲师。

罗钦(1982-),男,湖南浏阳人,讲师。

肖曼琳(1981-),女,四川德阳人,讲师。

1 概述

列车运行自动控制技术课程属于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既可以理解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工作原理,也可以巩固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多门专业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通过该门课的学生,学生可以深刻地理解信号系统的工作流和数据流的过程。

2 列车运行自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2.1列车运行自动控制技术课程内容概述

列车运行自动控制技术课程的内容,不仅包含各种类型的硬件组成结构,也包括软件系统如何结合硬件进行正常工作的过程。因此,本课程的内容丰富,知识点多而复杂,学生理解整个系统的工作流过程难度较大。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学生在整体上,理解把握整个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同时,也可以认识和理解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列车运行自动控制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

章节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二部分 列车运行自动控制技术原理

第三部分 基于轨道电路的ATC系统

第四部分 基于通信的CBTC系统

2.2 列车运行自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而且充实,但是,如果学生单纯地从理论上去理解整个信号系统,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很多概念、名词以及功能,无法理解或者理解不清楚;因为学生未解除过实际的信号系统,学生将各个子系统,甚至设备能够在信号系统中串联起来学习的难度较大等。所以,本人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提出了如下的几点建议和方法,从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

2.2.1 增加上机实验操作内容

由于该课程的理论多而复杂,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对整个信号系统的理解,开发了针对性的实验内容。具体的实验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列车运行自动控制技术实验内容

实验项目 属性(验证/综合/设计/创新) 学时

进路控制实验 综合 8

列车控制实验 综合 8

道岔控制实验 综合 8

时刻表功能实验 综合 8

站台控制实验 综合 8

移动授权实验 综合 8

故障模拟实验 综合 12

同时,为了让学生具体操作实验,开发了基于CBTC信号系统的仿真系统,用于以上实验。

2.2.2 结合具体设备和操作,理解在整个信号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如果单纯地跟学生在理论上介绍系统,可能学生接受和理解的内容比较有限,通过将整个信号系统划分成各个子系统,并针对各个子系统设备来介绍功能,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有助于提高该门课的教学质量。

2.2.3 灌输系统的理念

由于学生未学习过系统工程等相关课程的内容,所以,通过讲解信号系统内容时,给学生灌输系统的一些特点(比如,系统的基本特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以及更好地理解整个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功能内容。

2.3 效果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课的内容丰富,采用这种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有重点得讲解该专业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相关的内容,可以充分吸引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争取在交叉学科的道路上,有所创新的想法和思路能够产生和被发现。

3 结论

列车运行自动控制技术作为一门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的专业课,内容复杂,涉及到很多的软件和硬件知识。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了一些了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建议供参考。要想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大学工科专业基础课教学研究与实践[J].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7(2):61-63.

篇11

【关键词】BT模式;地铁建设;前期工作;

1 引言

BT模式,即建设-移交模式,是业主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将项目建设权力交给承包方,由承包商进行工程建设,当工程建设完毕、验收合格之后,业主再向承包方对回购款进行支付的一种融资建设模式。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BT模式近年来也在我国的很多地区中得到了应用。其中,地铁项目是现今城市重点建设,且资金量、工作量非常大的项目类型。在以BT模式对地铁工程进行建设时,就需要能够做好前期工程的推动工作,以此为工程的顺利建设作出保障。

2 BT模式下地铁建设推动前期工作的方法

2.1 征地拆迁

在项目建设中,征地拆迁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该项工作开展的顺利与否,将直接对施工工期乃至社会稳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对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第一,加强宣传。在拆迁工作开展之前以及拆迁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都需要加大该项工作的宣传力度。在拆迁目标区域,通过横幅以及标语方式的应用宣传拆迁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地铁工程建设完毕后对于群众出行的价值,以此使周边群众在政策的宣传下逐渐对该项工程的目的性产生理解,逐渐能够自觉配合征地拆迁工作的开展;第二,寻求多方支持。无论是地方经济还是群众的出行,地铁建设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对此,在地铁工程征地拆迁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在高度重视的同时要通过多方支持更好的完成工程任务。业主方面,施工企业需要以定期的方式将本施工段内拆迁工作的难点、重点等进行及时的汇报,通过同业主方的积极交流与沟通对拆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地方政府方面,施工单位在该项工作开展之前就需要来到地方政府的拆迁部门做好请示与汇报,使其能够在对该项工作意义产生理解的同时能够在未来工作开展中提供支持;征迁部门方面,征迁部门可以说是工程建设中专门对征地拆迁这项工作负责的职能部门,其有义务、有责任配合好施工单位做好目标区域的征迁工作。对此,在该项工作开展之前,施工单位就需要将拆迁工作的进度目标、实施方式以及布局特点等提供给征迁部门,通过同征迁部门的积极沟通、交流,更好的形成拆迁工作中两者的合力;执法部门方面,在工程拆迁工作开展中,在对补偿标准进行公开、召开价格听证会的情况下,也会有个别拆迁户会提出标准之外的要求,并因此使拆迁工作受到阻碍。面对此种情况,就需要施工单位能够获得执法部门的支持,对于干扰、破坏以及阻扰征迁工作开展的,甚至以闹事、打砸等方式阻碍征迁工作正常开展的,要依法予以处置。被拆迁户方面,在征迁工作中,操作内容主要有拆迁户的土地丈量、房屋拆迁以及林木砍伐等,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就需要施工方能够将征迁政策向拆迁户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使其在对政策理解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征迁工作的开展;第三,分清主次。征迁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样,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任务的主次之分,在抓住重点、攻克难点的基础上对问题逐个击破,保证工作开展的依法依规。

2.2 交通疏解

根据地铁工程自身特点,其往往需要在中心城区进行建设,具有着车流和人流量非常大的特点。再加上地铁工程施工量大、施工周期长,在城市中心建设时,往往会对该地区的交通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在保障工程顺利施工的同时保证该地区交通的顺畅性,则需要在工程开展的同时做好相关区域的交通疏解工作:第一,优化施工方式。在现行施工方式中,更多的是从施工周期、施工成本以及施工效果角度出发的,却很少有方式从城市交通的影响角度出发。为了能够对该种情况进行改进,在施工方案制定时,如果某个方案对城市交通情况具有较大的影响、且交通疏解代价较高,则需要在工程开展之前做好不同方案的比较与选择,并联系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目前,明挖法、盾构法、矿山法以及盖挖法是现今地铁建设中主要的几种方式,需要联系成本、交通、工期以及效果等多方面因素选择适当的施工方式;第二,修建临时道路。在地铁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施工区域的交通预测分析,如果经过分析发现现有的道路网络已经处于饱和、已经不能够有效的开展交通疏解工作时,则需要适当增加路网的密度,即在保留原有道路的同时根据道路实际新开一条道路,通过这部分道路的建设,对目标区域的交通缓起到解作用;第三,交通要道调整。在工程建设中,并不是以盲目的方式对区域交通进行疏解,而是要在充分掌握地区实际的情况下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部分重点城市要道进行改善。在市中心施工中,不同的道路具有较大的区别,而在交通疏解工作当中,需要重点做好交通主干道的疏解工作,即需要通过交叉通组织调整以及交通线路的优化保证主干道的交通效率,往往能够获得更为显著的交通压力缓解效果;第四,加强交通管理。在疏解方案制定完毕之后,则需要对方案进行良好的落实。而要想保障方案的落实效果,则需要有交通管理措施作为其保障。对此,就需要施工单位能够同当地的交通、执法部门积极配合,通过对疏解方案的严格执行、加大执法力度,保障施工区域道路的运行秩序;第五,加大宣传力度。由于地铁工程处于城市中心地带,且施工周期较长,不可避免的会对居民的出行产生影响,如公交线路调整、施工场地围挡改变以及站台位置改变等。对于这部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变化,为了能够使居民充分的了解、掌握,则需要在方案出台之后通过电视、报纸以及广告牌等多种形式做好宣传,以获得市民的理解与支持,在避免出现纠纷的同时保障工程的顺利开展。

2.3 地下管线

地铁工程是一种地下施工的工程类型,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类型多样的地下管线,这部分管线类型多样、深浅不一,并因此对施工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能够做好管线的保护、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则需要做好施工区域地下管线的迁改工作:第一,管线处理。在对施工区域管理进行处理时,仅仅依靠业主以及监理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施工中同当地政府部门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沟通,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也需要根据管线类型做好与电力、通信以及水务部门的联系,以多方的配合共同做好管线的迁改;第二,企业合作。当地企业对本地区的施工环境最为了解,对此,则可以通过同当地企业合作的方式加快迁改工作的开展效率;第三,全面调查。在管线迁改过程中,需要提前做好目标区域管线的分布以及埋设情况掌握,对于不影响施工的地段,可以在迁改的同时进行施工,以此获得施工效率的提升。

3 结束语

地铁工程的建设,关系到居民的出行,也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在BT模式地铁施工中,需要施工企业能够把握重点,通过前期工作的良好开展为后续施工的高质、高效进行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林湘.纵向倒边盖挖逆作法地铁车站设计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14(08):55-56.

[2]董存祥.基于综合监控系统的城轨交通节能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4(08):101-102.

篇12

一、经济管理的内涵及其作用

经济管理一词从表面意思上来理解,就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两门学科的合称。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工程建设因为互联网技术提供的便利条件,在进行经济管理与控制时也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做出的决策更加的科学。交通工程建设与其他的项目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事交通工程建设的人员比较复杂,包括施工人员、设计师等;二是建设施工的地点相对分散,联系不便;三是在技术、资金等的沟通上如果不运用互联网多有不便。由此可见,在工作中需要重视经济管理的相关工作,重点是要强调交通工程建设中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先进性,确保各项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的成本,确保各个工作可以有序地顺利开展,快速地达到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的既定目标。

二、大众对交通经济的管理政策参与

城市交通系统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居民可以根据平时的生活和出行经验有效地为城市交通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和切实可行的参考意见,对于城市交通建设朝着健康顺利的方向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强调大众的参与对于交通工程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交通建设中实施经济管理和控制可以先争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我国人民群众对城市交通的经济管理在政策的制定的参与程度上远不如西方国家,即使有也是形式主义,这种参与度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要的,亟需改进。交通工程建设得不到民众的广泛参与,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交通工程建设熟悉度低,有畏难情绪。二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交通工程建设中的经济管理与控制途径单一,很多人对于参与这件公共事业的渠道不甚了解,这就严重影响了参与度,影响了人们的热情,间接导致交通经济健康进步和发展。三是交通工程建设中的经济管理与控制在执行过程中被官方化,主管方在实施过程中没有考虑公众参与的情节,导致公众参与难以实现。

因此,在实际交通工程建设中的经济管理与控制要增加宣传公众,广开渠道增加公众参与度,增加与人民群众的互动等,通过这些活动改善大众对交通经济的管理政策参与现状。

三、交通工程建设投资成本的掌控

在交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每个小环节的失误都将会对整体的工程施工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投资成本掌控方面。交通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企业工程投资成本的控制一直蕴藏在交通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在交通工程建设的计划、设计、施工以及竣工等各阶段都涉及对投资成本的合理控制。在交通工程的计划环节,要对建设投资的每个细节提前进行详细的规划,对投资成本做一个合理、科学的预期。在交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工程消耗的各个细节包括人力、材料等进行及时的统计、核算,一旦发现有误尽快做好相关的应对和解决方案并及时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保障投资的整体平衡。在竣工后还要对本次的投资进行总结,归纳不足和收获,做好收尾工作。只有在各个环节注意交通工程建设投资成本的掌控,并作出及时、高效的应对措施,才能确保交通工程建设的目标顺利实现。

四、交通工程造价审核工作

业主单位要在进行招标工作之前就做好造价审核工作,交通工程造价的控制贯穿于交通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要想合理地把握造价这个度,就要在每一个阶段和环节落实好交通工程造价审核这项工作。一是在交通工程建设的投资阶段,业主在项目开始投入建设之前就根据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城市的发展态势,作出合理的可行的建设规划。二是交通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交通工程项目的设计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环节,设计的交通工程的大小、质量都是影响造价的最直接因素。这一环节对于交通工程建设中的经济管理和技术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居于建设的核心地位。三是在业主招投标阶段,需要经济管理上的权威的制度规划,制定相关的制度保障,利用之前的经验对交通工程的造价做到合理的控制。

五、交通工程合同管理应实现规范化

(一)要严格审查企业的资质与资格

在进行招标工作之前,业主就应该用严格的审查和审核机制对施工企业有无建设资质进行把关。这样才能有效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对施工方施以有效的约束,保证交通工程建设规定按照合同的内容和标准顺利开展。另外,在进行合同审查时要特别注意以下的几方面内容:建设项目和交通工程合同中写明的相关条件是否相符,交通工程合同中的内容是否严格符合法律条款的要求,并且按照法律条款的要求进行制定的;交通建设项目承办单位即签订合同的企业,以及实施过程中所规定的技术等级,是否符合国家相关工程建设中规定的标准;交通工程合同里的条款是否完整、有无争议;交通工程合同的相关签署手续是否完备……当然,还有很多的细节不仅仅是体现在合同里,最重要的是应该在平时的操作中就落实。比如业主单位在进行工程的招标时,就应该对相关竞标的施工企业的注册资金、企业信誉、财务状况、技术能力等进行详细的审阅和核查。

(二)在签订合同之前要做到合理的管理

近年来,我国关于交通建设项目的相关法律不断完善和发展,尤其是在合同管理方面提出了《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等有关交通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签订合同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文件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在于业主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业主和施工企业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对法律的有效执行。因此,业主和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业主要结合自身工程建设的特点,认(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真阅读签订合同的具体文本内容和国家颁布的这些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合同中一些存在歧义的地方进行必要的标注加以解释,以防止合同中的相关内容出现歧义,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和纠纷。只有做到这些,不钻法律的空子,依法办事,才能明确双方的权责,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保障双方的合法利益。

(三)业主单位签订合同要做到合同履行的规范

合同的履行在交通工程的合同管理中,是最具有动态性也是最重要和长期的一个工作。合同,就是利益双方就眼下的交通建设项目的一些意见达成共识,并自愿遵守的对涉及双方利益纠纷的一些说明和处理办法的文本保障。在交通工程建设中,由于业主单位与施工企业各自的利益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合同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必要的争议时,对于保障双方利益和项目的顺利实施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合同也是业主单位对工程实施有效监督的重要保障。业主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合同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跟踪工作,在交通工程建设中涉及项目工程量增减、变更相关条款等做好确认工作。对于施工工厂的生产能力以及相关的设备是不是满足技术要求做详细的分析,对于材料的运输定期检查,以保证供应商可以及时地提供质量优良的产品。对于违反合同规定的一些行为要进行认真的核查,并根据合同的条款进行处理,让双方的行为朝着合同的规范发展。

六、结语

篇13

关键词:交通工程设计;科研;教学模式

《交通工程设计》课程又名《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是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1]。由于《交通工程设计》课程理论概念多、知识结构复杂,一些高校老师提出了该课程改革的设想,探讨了多种新型教学模式[2]。但现状教学改革研究多为单纯的案例讲解和分析。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是对科研项目进行教学化再开发,使科研与教学融合的效果最大化[3]。考虑交通学科的综合性,将科研项目研究全面结合理论教学,有助于《交通工程设计》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交通工程设计》课程特性

《交通工程设计》课程涉及交通专业的交通规划、交通安全和交通控制等领域,且与光学、电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知识密切相关,因此该课程知识体系较复杂,公式和原理数量较多,学习难度较大。

二、基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的《交通工程设计》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旨在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交通工程设计方案,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队合作的科研精神,同时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探讨,引导学生自发进行文献阅读,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一)课堂理论知识教学依据教材内容,结合相关规范和指南,编制多媒体课件。同时采用视频制作软件,以驾驶员为第一视角,制作生动活泼的公路沿线交通工程设施视频。在此基础上,灵活展示交通安全设施、收费系统、监控系统、照明系统等交通工程设计方案。(二)案例式教学(1)依据教师参与的科研课题,进行典型案例探讨。引入“交通安全评价”、“交通安全专篇”等实际工程案例,结合科研成果,在教师进行案例分析后,组织以案例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该学习活动将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实际案例的优缺点,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2)开展师生专题案例研讨会。在讲解一定数量的案例后,要求学生归纳该类科研问题,提出《交通工程设计》课程涉及的若干研究方向。(三)科研项目研究(1)应用型科研项目研究。针对《交通工程设计》课程涉及的各个具体交通工程系统,设置特定的科研型课程项目。该项目研究周期短,研究目的明确。例如预先给定校园周边某条道路的初步设计方案,要求学生依据现行标准、规范和指南,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在课余时间完成现场调研,进而通过路线、路基路面、交叉口、交通特征等交通安全要素分析,进行该道路的交通工程系统设计。(2)研究方法培养。根据学生科研项目研究的进度与问题,教师及时讲解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研究方法,并指导学生有效处理相关工程材料,要求学生以标准格式撰写研究报告和画出CAD设计图纸。(3)团队精神培养。工程项目是团队合作的结果,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材料收集和数据调研,并能够在小组内部形成研讨的氛围。(四)项目成果汇报与点评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推荐一名代表进行项目成果汇报。在汇报过程中,要求其余学生发现项目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疑问,并让汇报小组现场回答。在各研究小组结束项目汇报后,首先教师总结本次项目研究的经验与不足,然后各小组进行科研效果自我评判。对学生而言,通过交通工程设计项目研究,可深入理解课程教学内容,同时了解交通工程设计的诸多专业技术。(五)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的典型成果。通过项目成果汇报与点评,发现学习与科研能力较强的学生,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指导他们参与学术论文写作。(六)指导学生作好课程学习过程记录要求学生在听课与实践后,完成学习过程记录。通过记录与总结,促使学生将该课程知识系统化,并能及时总结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进一步活跃,保证学习经验和方法得到稳固发展。课程学习过程记录包括理论知识总结、案例问题归纳、项目研究经验、项目汇报方法、学术论文撰写过程等内容。(七)考核方式改进根据学生的案例探讨深度、应用型科研项目研究能力、项目成果汇报效果、学术情况和课程学习过程记录,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将科研项目的内容适当放入期末试卷中,结合理论知识考核,给出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

三、结语

篇14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城轨车辆故障诊断维保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106-02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故障诊断的专业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要求高等学校的城市轨道车辆工程专业必须严格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精神不断深化教学领域的改革,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重视知识、能力与工程实践的融合,以培养满足企业急需的、合格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

一、故障诊断课程介绍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的城轨车辆故障诊断与维修(以下简称“故障诊断”)是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特色必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故障诊断的方法和基本原理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城市轨道车辆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和处理方法,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一)车辆故障观察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通过对故障表象的观察,运用检测工具对基本物理参数进行测量,挖掘故障的本质,从而建立掌握故障诊断的系统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

(二)车辆维修管理和制定规范的能力

对故障本质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根据现有的维修条件,提出恰当的维修时机和合理的维修方式。

(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故障现象的认识,分析车辆故障的特点,掌握必要的维修策略,通过规程的制定或修改,保障车辆的正常运营。

二、故障诊断课程优化与创新的必要性

根据故障诊断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结合“卓越计划”的特点,为培养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设计以及维保专业工程人才,“故障诊断”课程体系必须不断优化,既要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学生所学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具有较为明显的专业特色,又要体现满足学生个人需求,具有一定的延展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点,突出培养学生创业本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素质。因此,“故障诊断”课程的优化与创新应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必须注意车辆工程、运营工程、交通工程以及通信工程等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交叉,拓宽学生的视野,避免完全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单一型应用人才。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

为切实贯彻和落实“卓越计划”中“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的指导原则,依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的“卓越计划”培养标准,进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集成与创新,以强化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城市轨道交通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在故障诊断学习中,往往由教师预先设定讨论问题,比如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1222”侧面冲撞事故、上海轨道交通十号线“927”追尾事故,通过案例的讲解、分析,引出学生激烈的讨论,并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的观点不偏离,启发学生对故障应急处理机制思考,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故障处理思维方法和办事原则。通过这些师生互动,打破传统教学的灌输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课程的讨论,在讨论中发现对故障的现象、原因、危害以及相应的故障处理方法有了深入的认识。

这些教学方法的创新,离不开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通过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堂与现场相结合以及再回课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论和实践综合获益,培养满足卓越计划要求的合格工程型人才,力争使故障诊断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

四、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创新

(一)基础知识

这部分内容除了介绍故障诊断的内涵、故障诊断的基本过程等知识外,重点介绍故障诊断项目实施的一般过程,让学生能够从更高的层面上思考问题。

(二)故障检测专题

这部分内容包含传统的振动故障信号检测内容,还介绍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形式逻辑法、故障树法、振动的时域、频域法等),此外,为了让学生对这些方法有直观的印象,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转向架、车体、车钩、受电弓上的关键机械部件作为检测的对象,通过渗透检测实验、 磁粉检测实验、 超声波检测实验等三个实验,让学生对工程上如何发现故障有深入的认识,从而实现对故障的识别诊断。

(三)故障专题

这部分内容是“故障诊断”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要介绍机械、电气以及车辆运行故障。机械故障是由于采用均衡修等维修方式使故障率较低,但是出现的故障隐患还是较多,因此,这部分主要介绍转向架构架故障、车轮故障,让学生理解故障的成因、发展以及危害,尤其针对车轮故障,特别设计了车轮故障程度的辨识,扩展镟轮的有关知识。电器故障是城市轨道交通常常遇到的故障,尤其是车门电器故障,对车辆的运营影响较大,这部分内容除了介绍车门的故障隐私和因素外,重点介绍了车门的整改措施,采用动态调整预紧力、障碍物探测次数3改6、增加再关门功能等方法保证车门的正常功能的实现。车辆运行故障的诊断是本课程的特色内容,不仅仅通过实际出现的事故进行解析,还强调故障处理,引起学生思考故障应急处理机制等问题,使学生城市轨道车辆事故应急管理涉及的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有关内容有所了解。

(四)维修专题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内容是“故障诊断”解决问题的和途径。有别于一般的车辆维修的介绍,针对地铁维保部门“无规程、有工艺”的问题,本部分内容强调规程的设计的初衷,让学生理解维修体制的重要作用。

五、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的优化与创新

“培养、选拔、引进”等方式建设教师队伍是培养既具有教学经验、又有企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必经之路。所谓“培养”,即培养专职教师使其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实践能力,不一定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工作经历,但是,通过定期到地铁维保部门进行挂职锻炼,增加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还能促进高校与企业甚至行业的合作交流。所谓“选拔”,即选拔专职教师进行深入的校企交流,将产业链与企业链对接,夯实产学研合作的基础,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及时熟悉和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提高了课堂教学和科研的应用能力,打造一批具有丰富城市车辆维保背景的、丰富教学经验的以及丰富科研经验的优秀教师人才。所谓“引进”,除了要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更为重要的是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维保部门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或担任实习的指导教师,并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让专业教师作为这部分工程技术人才授课的助教,形成互补性教学的良好局面,这样,不仅满足企业量身订制其所需要的专业型工程技术人才外,而且还为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教师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六、 结语

“卓越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重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双师型教师培养等三方面课程建设,实现城轨车辆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的优化与创新,通过深入的课程介绍,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重视知识、能力与工程实践的融合,积极探索具有城市轨道交通特色车辆专业故障诊断课程的建立方法,实现对工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柴晓冬,方宇,郑树彬等.城市轨道交通特色专业群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5).

[2]汪泓.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1).

[3]方宇,师蔚,柴晓冬等.校企联合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卓越工程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