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35: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第二课堂要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本文从我校第二课堂所存在的问题入手,从深层次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学校应当全员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不断完善教师的绩效考评机制和激励制度,引入“学分制”来完善第二课堂的学生管理办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
一、中职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开课数量不足,学生参与面较低
我校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多年,很多老师还没有真正接受第二课堂活动,他们都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是额外的工作。部分老师抱着多做不如少做,少做不如不做的心态对待第二课堂活动。
另一方面,个别第二课堂小组的招生人数太少,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我校原有第二课堂管理办法规定,各小组的学生需要有一定人数要求就可以正式开课。部分老师单纯为完成任务最多只愿意招收几个人,甚至有些小组只招收三四名学生就不再招生了。小组的招生人数太少,学校总体招生数也就少,这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课程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在对我校没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进行问卷:对于学校第二课堂的安排是否满意。多数学生认为第二课堂的开课情况与平时上课没有区别。在这些学生的眼中,第二课堂就是第一课堂的补充。甚至有些人还认为是第一课堂没有讲完的,第二课堂来补。抱有这类想法的学生还不在少数。
为什么老师不开展兴趣爱好和文体方面的课程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老师们的兴趣爱好也不广泛,第二课堂知识不丰富,不能满足学生的时代需求。从现有的课程来看,大多数教师开设的是都是传统的第二课堂活动。这些“老掉牙”的内容,让学生们感受不到新意,也就不想参与到其中去了。
(三)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对第二课堂认识不足
学生反映之所以不愿意参与第二课堂是因为觉得第二课堂学不到什么东西,没有什么意思。有的学生认为来学校读书是家长要求来的,他来学校学习就是为了爸妈学习,没有意识到是自己要学。所以,在学校里什么事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问及为什么要参加第二课堂,他们大多的回答都是老师叫我来的,或者是学校安排之类的话,完全没有什么自主的意见。
二、中职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
1、学校不重视第二课堂,对教育教学的管理和评价机制不完善
对于第二课堂的重视仅停留在口头上。这就造成了领导和老师对第二课堂的了解还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认识不清。他们普遍认为每周的上课教学才是主要的,是主业。第二课堂属于附业,甚至是负担很重的“负业”。第二课堂可做可不做,最好不做。
2、教师知识陈旧,不能主动学习
为了搞活第二课堂,各职业学校就应加强师资培训。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的老师大都是不愿意或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学习的。上了年纪的教师因为年长的原因,生理机能减退,精力有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降低,他们不想学新知识;人到中年的教师上有老,下有小,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家庭和学校的压力都很大。他们大多习惯了现有的生活,如果让他们参加拓宽知识面的学习,他们不愿意参加;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老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学校给他们很多担子,他们不仅每天都有教学任务,而且还基本上担任了班主任,有管理学生的压力。如果让他们为了第二课堂而专门学习新的知识,他们就算是想学,也是没有时间去学习的。
3、学生基础太差,求知欲不强,学校宣传不到位
职业中学的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缺少人生目标。2013年我校一份对新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有一半学生处于“厌烦学习”状态。一部分学生读书是为了就业需要,另一部分学生读书是希望能够升人高一级学府继续深造,还有一部分学生读书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迫不得已在学校“混日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对知识的获取欲望不强,影响了他们对第二课堂的学习。
三、提高第二课堂活动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学校绩效考评方案,提升第二课堂的地位
第二课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培养人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具有覆盖范围广泛、组织形式灵活、突出学生个性、育人成效明显等特点,发挥着与第一课堂同等重要的作用。要想体现第二课堂的地位,就必须修改现有的学校绩效考评方案,即我们不仅要要求学生全员参与第二课堂,而且也应要求学校行政及全体教师也应全员参与第二课堂。
为了能实现师生全员参与第二课堂,激励老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要对学校绩效考评方案和第二课堂管理办法细则进行修订。应要求行政与教师一样上第二课堂,同时要拉开学校绩效考评各等级的差距,提高第二课堂在学校绩效考评的比重,修改第二课堂学生人数要求。
2、提升教师开展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和能力
学校应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学校还应当建立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现以纳入教师考核的必需内容,实行定期实习制度。有计划的安排部分老师利用正常教学时间外出培训,动员有条件的老师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各类培训,大力推广和发展“双师型”教师。
3、引入学分制,多渠道宣传第二课堂
首先,我们应当扩大招生数量。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水平的高低。如果能招收到更多更优质的生源,相信对于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也是有一定帮助的。为此,学校应当“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学校应积极响应国家的中职学生免费就读的好政策,通过各种渠道向全国各地多招生,招好生,以此来促进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其次,完善管理制度,引入学分制。要想做好第二课堂的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一种管理制度。由于原第二课堂管理办法操作性不强,管理细则不严谨,对老师评分人为性因素较大,导致学生不愿意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缺席无人管,课堂质量无法保障。
即整个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实现教学的学分制管理,修满学分,学生可予以毕业。其中“第二课堂学分制”作为“教学学分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合格,学生整个中职学习才合格。在具体考核中,为督促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将学生平时出勤表现与考核挂钩,如迟到或早退2次计1次旷课,旷课3次或平时表现被评为“差”则“总评”不合格,不能计入学分。这样,将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绩与学分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
最后,多渠道,多层次,加大第二课堂的宣传。加大宣传第二课堂学分制的概念,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第二课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错误认识。引导学生在重视第一课堂的基础上看待第二课堂,这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第二课堂的实施。
为了使师生更加了解和重视第二课堂工作,学校应利用多种场合,多种机会来宣传第二课堂工作。从学期初的学校工作计划开始,要将第二课堂相关内容写进计划当中的显著位置。一年级新生,在入学第一周就组织他们学习第二课堂学分制管理办法,进行考核。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学校广播站,校园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形式加大宣传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和相关内容等。相信通过这些措施,全校师生一定也能对第二课堂有更清醒的认识,更加重视第二课堂活动。这有助于提升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彭巧胤 谢相勋.《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第5期.
[2]《中职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党创新.《电子世界》.2012年第7期.
[关键词]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083-02
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人们已经达成共识,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全面素质教育,高校就是要为社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全面性、系统性的要求,使得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第一课堂无法完成所有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第二课堂也就成为素质教育的必需。作为高等教育者,要清楚意识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必须构建顺畅的协同机制,充分发挥两者的协同优势。然而现实实践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良好有效互动的局面还存在一定距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衔接还存在着矛盾和问题。鉴于此,通过数据调研,了解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存在的矛盾,针对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则是本文主要阐述的。
一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的重要性
第二课堂相对于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而言,是具有素质教育内涵的学习实践活动,即学生在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务计划课程之外有组织或者自愿参加的各类活动和项目,比如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科研创新活动、社团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能有效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的素质获得充分的展示与锻炼。调查研究显示有超过74.83%的同学表示,知道或者了解第二课堂。45.03%的同学喜欢或者非常喜欢第二课堂的开展。有54.97%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的帮助作用很大或者非常明显。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问题上,54.3%的同学认为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二者相辅相成,甚至有18.54%的同学认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同等重要。因此可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如何形成协同共建机制,共同发挥在学生教育培养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资源分配上的矛盾
调查结果显示,25.83%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内容与实际社会需求相脱节。47.02%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缺乏专业老师及时指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在于师资方面,教师自身的第一课堂教学和科研任务相当繁重,而第二课堂教学的工作量又存在难以确认、量化问题,使得教师很难把指导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内容。在管理层面上,一直将紧张的教育资源倾向在第一课堂之中,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缺少科学性的筹划与专业化的指导。虽然在教育总体导向中,特别强调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实际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仍然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另外,31.79%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资源相对不足,设施较为落后。在硬件方面,活动场所、设施等主要是为第一课堂教学配备,专用的第二课堂硬件设施相对匮乏。
(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内容设计上的错位
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很多课程内容都显得过于随意化。调查结果显示,37.09%的同学觉得第二课堂的开展活动与专业知识匹配度低,39.74%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开展活动形式单一没有吸引力。课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和建构人格的重要教育中介,目前的第二课堂在课程化的背景下进行建设,要求课程内容与各类活动相结合,学生必须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然而有效实现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能够与第一课堂的内容衔接化,或者对第一课堂的内容做一个好的延伸与升华,在现实活动开展中却没有做到。另外,有些时候为了片面追求第二课堂的覆盖面,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抛离了第一课堂的主引作用,产生了较多的与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不太吻合、活动层次较差的活动,影响了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也使得与第一课堂之间的互动变得越来越少。
(三)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评价标准的差异化
对学生评价标准的相对单一化导致第二课堂的培养功效得不到认可。目前,大部分高校虽然都是以第二课堂学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对学生的评价尚以学生的第一课堂学习成绩为重要甚至唯一的标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所取得的成绩不能得到很好的评价与考核,导致第二课堂缺乏对学生的激励机制。同时,第二课堂的评价标准相对较低,且评价主观化倾向比较明显。在第二课堂的开展过程中,往往前期设计或者课程安排比较满,在投入过程也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大多数时候是以课程或者活动结束作为考核标准,仅仅凭主观的感性评价作为考核结果。忽略了第二课堂对于学生的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忽略了课程的影响力或者影响深度。结果就导致了第二课堂的课程评价主观化,与第一课堂相左,第二课堂倾向于形式主义,使得实际的第二课堂功效没有得到发挥。
(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开展载体的不协调性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第二课堂 活动体系
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即需要高端研究开发型人才,也需要大批可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受到高度关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该类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用能力的积淀需要通过氛围熏陶和环境熏染,仅靠课堂教学无法完成,而第二课堂则具备充分的潜力。
虽然第二课堂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被提及,但对“什么是第二课堂?”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界定。王国辉等认为,第二课堂“是学生通过参加有组织的课余活动以达到陶冶情操、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教学形式,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1]。刘国存等认为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它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开展的一系列有益活动的总称”[2]。虽然对第二课堂的界定不统一,但多数相关文献有个共识,即认为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
对于第二课堂,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第二课堂作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等等,但缺乏对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整体构架。本文分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第二课堂的内在关联,并依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进行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建,旨在发挥第二课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第二课堂的相关性分析
吴中江等人认为:“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在本科专业学科的基本规范的基础之上注重人才的岗位性和职业性要求的本科人才,要求他们具有本科底蕴,实践能力强,专业特长突出,是通才基础上的专才。”[3]可知,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本质是学以致用,核心是应用能力,基础是知识,这些与第二课堂所培养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第二课堂教育主体性相关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第二课堂以“学”为主[4],通过自主选择、自主学习,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样,应用能力的构建依赖于主体在环境与实践中体验、总结和沉淀,表现为主体对知识和技能的动态运用,需要主体的控制作用。同时,应用能力的形成高度取决于主体己有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及个人经历等因素,具有高度主体性。
2.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第二课堂教育情境导向性相关
第二课堂的主体由各种具有明确目标的活动项目构成,大多项目“再现”了某些生活和工作中的情景,学生在情景中内化知识、获取综合素养。同样,由于应用能力的获得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体验和总结,是一种理论和实践融合的过程,具有高度的情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通过构建不同的情景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第二课堂教育实践体验性相关
学生在第二课堂中通过思考及实践的反复检验获得自身经验,并强化或内化已获得的知识,获得的是一种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以能否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作为应用能力培养目标的一个指标,可以发现,应用能力的获得具有实践体验性。
二、基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建
汪建华等人认为人才的培养必须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形成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发展”为根本,构建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5]。可见知识、能力和素质是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的要素。知识的获取通常通过课堂教学实现,但知识的内化,能力和素质的养成需要第二课堂完成。因此,本文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为主线进行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建,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结构图
1.内容体系
本文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人才结构要素,将内容体系划分为能力、知识和素质三个模块。各模块包括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第二课内容体系的具体内容
2.组织形式
以上三个模块内容需要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一系列组织形式实现,因此,该体系建设的另一项内容为组织形成,即第二课堂的实现方式。
(1)开设系列讲座。专业领域的专家为学生进行系列讲座,讲授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分享实战经验,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体系,可以针对科学素质、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基本能力、服务社会意识、创新意识等相关内容举办专题讲座。例如,邀请证券投资、银行等企业专家为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做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金融相关领域的理论前沿、最新发展或行业企业的任职要求,等等。
(2)组织竞赛活动。竞赛是大学生展示知识储备和应用能力的竞技舞台,也是培养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可以组织参加或者举办各种竞赛,通过此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助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竞赛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巩固知识和增加知识储备可以举办知识竞赛,培养专业能力可以组织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增强身体素质和可以举办体育比赛,等等。竞赛辐射的范围可小至班级,也可大至国家。以金融工程专业为例,关于专业技能比赛,可以举办证券模拟投资大赛或者参加全省、全国的比赛训练专业能力,学生通过比赛熟悉证券投资、金融、经济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证券投资的操作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获悉证券投资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3)开展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引领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进行自我完善。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各种问题,通过问题的自我解决有助于应用能力的培养。社会实践的展开可以通过暑期实践、社会调查、科技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同时为了确保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在活动安排上最好与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结合[6]。
(4)关注宿舍文化。宿舍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宿舍文化环境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第二课堂可以通过宿舍文化的构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例如通过举办宿舍文化节鼓励学生建设学习型宿舍、创新型宿舍等,鼓励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5)组织认知实习。认知实习是在学生在校期间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观摩,使学生能够在踏入社会前对企业现场操作有所了解。
3.保障体系
第二课堂活动的顺利实施需要可执行的保障体系,本文从组织、人员、设施和制度四个角度建立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保障体系。
(1)组织保障。为了保障第二课堂活动高效开展,学校应当成立专门的管理组织。例如学校成立第二课堂管理小组,负责制定第二课堂管理办法,负责与学校其他部门之间进行沟通,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的考评,等等。在第二课堂管理小组下面设立第二课堂执行小组,由于社团在学生中有很强的号召力,因此该小组可由学生社团组成,负责第二课堂活动的具体开展。
(2)人员保障。人员保障方面,应该将教师队伍纳入第二课堂教育中,将课堂教育与第二课堂教育结合起来,由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活动项目的设计、现场操作、解决问题等,有助于专业能力培养和基础知识掌握。同时,教师为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把握方向,便于第二课堂的管理。
(3)制度保障。为了保障第二课堂活动的可行性,应当制定第二课堂相关管理制度,如第二课堂活动申报制度、相关费用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学分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和指导老师管理制度等。例如制定学分管理制度,将第二课堂教学与学分制度相结合,调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主动性;制定考评制度,采用过程性考评与总结性考评相结合的方式,保障第二课堂的效果性。为了实现第二课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议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进行考评。
(4)设施保障。为了保障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学校应当提供活动场所和相关的基础设施。硬件方面,例如应当建有校内实训基地、实验室、活动室等实践和活动场地,提供实验实训器材、计算机等重要活动器具;软件方面,例如技能大赛需要的相关软件。
四、结语
在分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第二课堂相关性的基础上,本文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为出发点,构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第二课堂活动支撑体系,该体系包括内容体系、组织形式和保障体系三个部分,力图能够通过该体系的构建,发挥第二课堂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辉,陈明,等.高等教育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学分化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19.
[2]刘国存.对经管类学科大学生第二课堂地位及作用的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4):89-90.
[3]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4]韩流.从“因材受教”到“因材施教”――第二课堂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6):78-80.
[5]汪建华,俞贵邦.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5,15(2):68-69.
关键词:新课改 素质教育 第二课堂
一、第二课堂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一方面能弥补传统课程的缺陷,另一方面它为学生展现才华提供了条件与场所,使有特长的学生发展得更快,也更容易建立学生的自信心。第三,它的开展能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潜能。第四,它让学生与外界的联系大大增加,从而潜意识里帮助他们更快地建立人生观与世界观。
我们要有效地开展第二课堂,首先要对第二课堂的定义和特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广义上来讲,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学习以专业知识为主的教学计划课程之外所从事的一切活动,约等同于课堂教学之外的所有日常生活。而狭义上的第二课堂是指相对于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而言的,即在第一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学生在学校的统一管理、教师指导下所进行的旨在加深基础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开阔视野,发展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培养独立工作和创造的能力,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的一切教育活动。
第二课堂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自主性强。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并能在课堂上展现自己最具个性的一面,而不是拘泥于死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范围的发挥。第二,过程性强。这门课程能够让你积极参与到其中,而不是只是单纯地做一个旁观者。第三,实践性强。在第二课堂,学生才是主导者,教师只是辅导者。当学生碰到问题时,不再是单纯向教师寻求帮助,而是可以亲自实践,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获得直接经验。第四,综合性强。第二课堂其实是综合课程的具体表现而已,它具有综合课程的特点,综合性和灵活性强。它要求学生不是照搬课本上死的东西,而是要灵活运用所学到的各种知识,把它们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第五,互动性强。传统的课堂都是缺乏交流,互动性比较少,而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充分地自由交流,彼此间合作、竞争。第六,技能性强。第二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技能课程,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一些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真正学会利用它们,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开展第二课堂的基本要求
要有效开展第二课堂,还必须充分了解和遵循开展第二课堂的基本要求。首先,第二课堂的开展要基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因为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比如学生不同,教师不同,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办学条件不同,所以第二课堂的开展必须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开发出适合于自己实施的课程。其次,第二课堂的课程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第二课堂不像传统课程那样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它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都比较强,相对来说也就不好掌握。第三,第二课堂的开展过程要体现合作探究的精神。第二课堂的开展,既要有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参与,也应该有学生的参与,应该是以上人员的通力合作和探究。
三、第二课堂开展的具体方案
1.组织机构建设。要以教师为中心组织第二课堂开展工作委员会,学校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保证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
2.确定第二课堂内容。第二课堂内容的确定要建立在对学生发展需要评估的基础上,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需要为根本宗旨。第二课堂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社会经济发展相关联,使生活成为构成课程的重要素材,结合社会、学校、家庭的实际,使学生的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为知识、文化、经济搭起一座桥梁,使第二课堂成为学生获得有效的生存和生活本领的捷径,构建学生成才的一个平台。
3.第二课堂课程评价。第二课堂的评价可以实行动态管理评价,及时调整在实施过程中不适应的课程科目,建立健全课程评价机制,确保第二课堂课程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四、开展第二课堂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本科院校;应用型教育;第二课堂;支撑系统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A
Supporting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the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at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SUN Weiren, XU Minyu
Abstract: As the important carri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and expand their quality, the second classroom plays a more salient role in terms of fostering innovative awareness, stimulating potential, and shaping personality. Especially for undergraduate colleges focusing on develop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he second classroom has turned into a key component of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has the irreplaceable advantages in develop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anks to the subjectivity of activities, the universality of contents, the diversified forms, practical particip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limited time, space and contents. To ensure the full effectiveness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may establish the activity supporting system by improving the teaching structure, content, safeguard and appraisal systems for the second classroom.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pplication-oriented education, the second classroom, supporting system
高校第二课堂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潜能、人格塑造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对于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学校,第二课堂因其活动的主体性、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实践性、以及不受时间、空间、内容限制的特点,已经成为其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关于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相关研究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现状分析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具体是指在教学计划规定课程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有组织的各种有益活动(严毛新2006)。国内外第二课堂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第二课堂与学生能力培养”和“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展开。
(一)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关系方面
正确处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是有效开展第二课堂的前提。彭巧胤(2010)将二者的关系归纳为一般与特殊、理论与实践、以及智育与非智育等三种关系,并进一步提出通过第二课堂课程化设置,以促进与第一课堂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张科(2010)具体提出了以人为本、学分管理、资源优化等原则,来实现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孙东菱(2012)、赵瑞国(2010)等老师则分别结合具体课程,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二)第二课堂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
第二课堂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具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梁燕婷(2010)认为第二课堂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在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显著;时椿茹(2011)探讨了第二课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李蕾等(2012)则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发展方面
在第二课堂培养模式实践与创新领域,一些学者除了探讨第二课堂活动在教学理论、教学结构、师生交往系统、反馈方式及支持条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军,2010),以及对制约第二课堂发展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刘兵,2009)外,更多的研究集中在对第二课堂实践途径的探索,例如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尹业宏,2011)、情感教学模式(李林霞,2012)、网络教学模式(徐毓,2011)、项目管理模式(梁永飞,2011)、以及多元化体系模式(谢美清,2011)等。
(四)研究现状述评
综上,现有研究虽然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第二课堂与学生能力培养、以及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诸多有创见的成果,研究文献也颇丰,但并没有形成完整且成熟的理论体系,特别针对应用型本科学校,缺乏提出具有针对性且有效的第二课堂发展模式。另外对于制约因素的分析以及其发展对策,缺乏系统的视角,研究、探索和构建第二课堂活动的支撑系统目前并没有学者在已发表的文献中提到。
二、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状况分析
本课题组于2010-2011年对大庆地区4所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大多数本科院校,在实际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尤其是与专业技能教学相结合过程中(除个别专业),第二课堂这一环节不同程度遭受着被理论化、弱化、边缘化的情况,大庆高校第二课堂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第二课堂无论在运行体系本身,还是经费投入、人员配备以及设施完善等外部硬件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运行体系方面,大多数高校第二课堂教学与第一课堂教学严重脱节,随意性很大,管理欠规范,没有科学的运行机制;经费投入方面,一些学校第二课堂经费支出与教学支出比例相比明显过低,且经费使用方向上有待进一步优化;人员配备方面,专业教师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大多是一种临时性参与行为,甚至某些院校主要是由高校团组织和学工队伍来负责和实施,完全没有考虑其专业性质的特点,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基本形同虚设;设施建设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教学设施配备使用经常与第一课堂教学发生矛盾,导致第二课堂活动无法如期开展等。上述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解决,第二课堂的功能及优势作用将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必要对第二课堂教学内容重新进行设计架构,有必要对第二课堂管理机制层重新进行规范和引导,更有必要对第二课堂软硬环境重新进行调整和优化,研究、探索和构建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能够实现第二课堂活动有效开展的支撑系统成为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紧迫的教育教学改革任务。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活动支撑系统的构建
第二课堂活动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想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应该将第二课堂作为载体,通过构建一个完善的第二课堂活动支撑系统(包括第二课堂教学结构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保障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等,如图),来确保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支撑系统图
(一)第二课堂教学结构体系
1.基础实践教学平台
(1)思想道德模块。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时期,是养成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思想道德模块应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内容主要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
(2)基本技能模块。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基本生活、高效学习、创业思维、时间管理、情绪管理、有效沟通、团队协作、形象管理、情感生活、遇挫抗压等方面。
(3)职业规划模块。该模块主要是想从探索自我、了解工作世界和准确定位三方面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大学生求职就业的自信心和能力。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自我探索、工作世界探索、决策和行动、职业生涯管理等
2.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专业技能模块、专业实践模块和专业服务模块。由于各个专业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应结合各个高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与特色来确定学生应掌握的专业技能种类,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能够锻炼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第二课堂活动,并为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制定相应的配套服务。
(二)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体系
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沙龙论坛、科研课题、情境模拟、技能竞赛、社会实践、创业实践、学习团队、节日超市、未来学院等,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并注重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结合、自立性和导向性相结合、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创新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形式。各专业也应结合专业特性设计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市场营销专业可通过组建市场营销协会、市场营销系学生会等,以此为平台来设计第二课堂活动:一是定期举办与专业相关的研讨、交流等课外活动,掌握营销前沿理论,介绍国内外营销界的研究动态。如:企业家论坛、专家报告会,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来校向学生讲授营销前沿理论,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经营管理经验等。二是用营销理论分析市场现象。如:案例分析,选择典型营销管理案例,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解决方案;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研,扩大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和联系,使学生对课内理论知识有更加简明直观的了解,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推行,使它成为培养未来创业型企业家的摇篮。三是为企业提供咨询策划。如:按照企业的目的和要求,进行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及数据分析,并撰写调研报告,使学生的实验成果真正能为企业所用。四是主办校内公开发行的营销专业报纸《营销导报》、推销大赛、营销策划大赛、模拟营销经理大赛、营销沙龙、商贸文化节、管理者挑战赛、创业计划大赛、科技作品竞赛等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实战以及模拟的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营销实践操作能力。五是参与全国性的学科竞赛或媒体(广播、电视)、报纸专栏等组织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扩大视野,在相对更大的舞台上和社会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第二课堂教学保障体系
1.人员建设
人员建设方面,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第二课堂导师制度,将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有效结合起来,对专业教师分配一定量的指导任务,并折算成相应的工作量,让指导教师能够获得相应的工作量,使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持续稳定地开展。
2.制度建设
应建立完善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管理制度,包括组织建设制度、经费管理制度、奖惩制度、活动管理制度等,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制度化,保障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延续性。比如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管理系统,按学分制进行定量考核,变软性要求为硬性指标,促使学生重视,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第二课堂活动。
3.设施建设
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需要相应的活动场所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在硬件支持方面,应建立一些实践基地、活动场地和辅助设施等,保证第二课堂不再受到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方面的制约。
4.网络建设
互联网作为一种被逐渐普及的沟通、传播渠道,因其资源共享性、传播即时性、沟通互动性等,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第二课堂作为高校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学校网站开辟出一个“第二课堂”栏目,通过此栏目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引导,也方便学生通过此平台进行沟通交流。
(四)第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既然第二课堂是重要的教育环节,在总体规划中就应该不断关注教育的效果。对于第二课堂教育的成效,要从多方面的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即除了考查学生的满意度、活动的丰富程度、学生的参与面、各种校内外活动或竞赛参加情况及获奖情况等,还要从第二课堂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人格完善、对第一课堂促进、对就业能力的提升及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来考查,并且学校也应该充分考虑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影响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质量考评。通过建立质量反馈系统,对反映出来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改意见,使第二课堂活动真正实现由学生主导,由学生主动参加完成,贴近社会实际,帮助学生成才。
[参 考 文 献]
[1]吴怀涛.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J].职业与教育(实践与探索),2007(10)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要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已大势所趋。已逐渐开始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理解、动手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适应性和主动性。显然,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的正规教学活动,诸如听课、实验、作业、期中期末考试、外出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等,已不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因此,开辟第二课堂便成了越来越紧迫的任务。
二、调研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通过调研了解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对第二课堂的了解程度;河南城建学院学生以何种方式参与第二课堂;对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的更好开展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以便其更好地开展更有意义的活动。
(二)意义
1、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利补充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有时可能会脱离实际,需要进行较多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尤其是工科高校。我们发现,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对课堂上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可以轻松地找到具体的模型,直观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减轻了老师授课的困难,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和巩固知识之目的。
2、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方式。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看。首先,第二课堂活动改变了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在第二课堂中,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其次,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再由老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这样,学习就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探索式学习。
3、第二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4、造就合格的全面人才。第二课堂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讲话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使他们具备合格人才的全部素质,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调研基本情况
调查采用了非概率抽样中的定额抽样,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但以问卷调查为主。在河南城建学院校园内对学院的部分在校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965份,通过筛选和逻辑校验,排除各种情况的废卷,共得到有效问卷1541份,有效率为78.42%,基本符合问卷统计的一般标准,保证了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和代表性。走访65人。座谈共100人,在一定范围内对其他调研方面的完善和补充。调查结果采用统计分析、理论分析等多角度结合的分析方法。
(一)样本概况
样本整体中,男生占69.3%,女生占30.7%,样本整体男女符合河南城建学院实际比例;大一占41.5%,大二占35.4%,大三占18.9%,大四占4.2%;在专业分布方面,人文社科类占15.6%,理工科类占84.4%。
(二)样本分析
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在对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了解程度上,不了解的占39.1%,基本了解的占54.1%,非常了解的占6.8%。
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呈枣核型分布,即处于两极(长期参加和几乎不参加)的学生所占比例均比较小(总计25%左右),而偶尔参加(38.7%)和经常参加(37.3%)的学生占据了绝大多数(75%以上)。
对之前参与第二课堂的哪些活动上:社会实践的占30.0%;各类文体活动的占36.2%;创新设计型实验的占8.8%;其他活动的占32.2%。
从参与原因来看,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主要动因呈多元化状态。其中“通过活动提升自己多方面素质”所占比例最大,占47.9%,其次是“通过活动结识很多朋友,扩大交际面”占34.3%;“培养兴趣、愉悦身心”占29.3%;“打发空余时间、娱乐”占14.6%。而“没什么考虑,随大流”所占的比例则相对较小,只占5.4%。
在参与方式上,通过社团参与的比重最大,占36.8%,接着通过班级组织参与课外活动,占34.2%,其次是社团活动和个人自发行为,两者总比例接近50%。此外,党团组织也是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较为常见的渠道。
在参与时间上,在周六周日参与的所占比重最大,占51.3%;在周一到周五课余时间参与的比重也不小,占30.5%;而在节假日参与的最少,占18.2%。
在第二课堂的规划上,有13.1%的受调查者中认为自己对参加活动培养能力有明确的规划,有47.7%的同学在这方面不是很明确,这反映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在这方面缺乏认识。其余29.9%的同学具有加强指导其个人规划的需求,这是课外活动指导中心可以进一步加强工作的领域。其余的少部分同学则没想过,无所谓。
对于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上,选择“完善了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最多,占43.6%。选择“拓展了自己的视野”、“扩充了自己的人际关系”选项的同学数量基本相当,都在30%左右。
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关系上。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协调共同发展的比重最多,占50.1%;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占37.0%;以学业为重,基本不参与占8.1%;只要参与到自己喜欢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即使学习差点也无所谓的占4.8%。
在学校组织方面约48.0%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在发展校园组织方面现存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有计划、专业化的指导;另外各有约64.2%的受访者认为是学生组织资源不够、学校与学生组织之间交流不足和骨干培养缺乏连续性,有约9.0%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应当放权学生组织自主发展。
在对学校关于第二课堂的评价上:有13.2%的人认为做得很好;39.5%的人认为总体来说还可以;认为人需努力的占39.0%;不做评价的占8.2%。
这一结果是我们学校第二课堂的整体情况体现。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也了解到了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整体情况和发展现状,也知道了我们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四、结果分析
第一,按照文科和理科的学科因素进行分析。很多情况文理学科基本相同,但有的方面有明显差别。在“之前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上,文科在参加“各类文体活动”所占的相对比例要高一些,而理科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的相对比例较少;从参与原因来看,文科生“通过活动结识很多朋友,扩大交际面”所占的比例较高,而对于理科生“通过活动提升自己多方面素质”的作战比例较高;在第二课堂的规划上,文科生“有加强规划的需求”的比例最高,理科生对第二课堂“没有明确规划”的比例最高;对于“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上文科生各方面基本比例差比不大,但对于理科生“完善各方面能力和开阔视野”的比例较高;文理科之间的对比也反映了文理科学生在对待第二课堂和参与第二课堂上的不同,这也为以后河南城建学院更好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了依据。
第二,按照兴奋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发现文科男生在之前参与的创新设计型实验的比例较女生要高一些。在参与原因上,文科男生“培养兴趣,愉悦身心”的较文科女生要高一些,而在“打发时间和娱乐”方面文科女生要比文科男生要高一些。在是否经常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上,男生“不是很经常”的比例要比女生高出一些。在关于第二课堂的规划上,文科男生“有加强自己规划的需求”的比例要高出女生一些。
通过这些比较细致地对比,我们发现河南城建学院在文理科和男生女生在对待第二课堂和参与第二课堂的不同之处,男生动手操作的要比女生稍微强一点,但是相对于其他一些高校,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在参加原因上女生趋向于消遣,男生则趋向于兴趣的培养和身心的愉悦;在是否经常参与上,河南城建学院普遍都是“偶尔和不是很经常”,这也反映了河南城建学院的第二课堂活动还没有达到普遍性。在处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关系上,河南城建学院同学基本上都能理性对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对学校的第二课堂的监管工作和政策的评价上,认为学校做的“还可以的和仍需努力”的占大部分,这说明河南城建学院在第二课堂方面得到了同学了认可,但有的地方还是可能做的不到位,仍需要努力。
五、结论与对策研究
(一)结论
1、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对参与第二课堂有强烈的需求意识,但对于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活动了解不够,对自己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没有明确的规划。所以偶尔参与和几乎不参与的学生占了一定的比例。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黄金时期,也是成才的关键时期。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面对社会的需求和竞争压力,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在勤奋刻苦学习的同时,也应该更好的寻求拓展素质、全面发展的途径以便更好的完善自我,丰富自我。
2、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主体意识较强,价值取向差异较大。河南城建学院学生的主体意识日趋明显,表现出更强的参与意愿和获得群体认可的期望。从参与原因来看,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参与第二课堂首先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参与,都希望参与第二课堂能对自己各方面能有一个更好的完善,各方面素质能有所提高。从参与形式上,参与者并不希望第二课堂成为“组织者的游戏”或“精英的舞台”。不少同学提出希望增强第二课堂互动性,扩大参与面,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等。同时,在选择参加第二课堂的考虑因素时,多数的同学表示将首先考虑这项活动是不是对自己有意义,是不是有更大的自由度。这表明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这种多元化趋势是在基本认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以追求自我实现为共同目标的多元化。
3、学生对第二课堂组织的选择更加自由,参加第二课堂的方式多样。从调查情况看,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对第二课堂组织的选择趋于多元化,这反映目前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在参加第二课堂时有比较大的选择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参与第二课堂。同时,大多数同学认为,无论选择哪一种渠道,都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河南城建学院,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和结交更多的朋友,强调应该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参加第二课堂,这也反映了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选择更自由。调查还发现,网络在河南城建学院学生的第二课堂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大部分同学认为网络适应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能帮助广大学生了解各种第二课堂信息。
(二)问题分析
1、参与和不参与第二课堂的学生形成两个群体,第二课堂的参与度有待提高。从调查情况看,有将近一半的受访学生较少参加第二课堂,这和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的目标是差距比较远的。目前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一部分学生骨干和一些社团组织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还有很多同学没有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参与程度依然有待提高。如何改变这种情况,促进两个群体相互交流,使更多同学参与第二课堂,切实增强第二课堂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成为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问题。
2、同学们对第二课堂的要求呈现多元特征,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进一步完善。从调查情况看,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希望参加的第二课堂活动类型呈现多元化特征。这说明目前大学生对第二课堂有不同要求,希望第二课堂进一步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新情况,从组织、宣传到内容、形式等方面都不断进行创新,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3、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资金比较缺乏,第二课堂的物质条件有待加强。资金是第二课堂组织自身建设和活动开展的重要物质保证。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组织的资金来源途径有多种来源,主要是学校院系拨款、企业基金赞助和参与学生自筹是主要途径。这说明,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组织在解决资金问题方面颇有成效,基本摆脱了单一依赖拨款的被动方式,积极主动地通过外联、自筹、节俭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大多数同学希望学校充分保证第二课堂的经费,并科学引导和规范企业赞助,为第二课堂开展提供有利物质条件。
4、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联系不紧密,要进一步加强第二课堂中的学术科研活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活动作为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载体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调查显示,河南城建学院的课外学术科研活动基本和少有学生参与。因此,必须进一步促进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结合,加强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巩固、补充和延伸作用。
(三)对策分析
1、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和支持,为活动的健康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涉及学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大力协同、密切配合。学校要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在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指导,加大投入,整体规划,统一部署,为第二课堂提供有力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对第二课堂的指导,合理确定教学、科研、学工等部门在第二课堂管理指导方面的职能和关系,努力构建适应第二课堂特点的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加对第二课堂经费投入,探索建立第二课堂发展基金,为第二课堂提供有利物质条件;进一步做好对第二课堂的规划和扶持,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有重点地扶持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推动第二课堂稳步发展;健全第二课堂激励机制,将学生课外活动与学生评优、奖学金评定,先进班集体评选,以及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和指导老师以奖励。
2、充分发挥院团委的指导和协调作用,整合第二课堂的组织和资源,构筑规范协调的学生课外活动工作体系。第二课堂这种学生群众性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其随意性较强,组织性不够严密。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规划,有效协调各类第二课堂组织,增强第二课堂组织的工作能力;注意和课堂教学、科研项目的衔接与融合,使同学们自觉地实现学习书本知识和科技文化创新的结合;积极联合外界力量,寻求外部资源,开辟新阵地,助推校园和社会的双向互动。要充分发挥精品活动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广大同学的活动热情与创作激情,提高参与度与覆盖度。
3、以学生为本,不断创新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第二课堂具有自愿性、广泛性、灵活性、创造性的特点,必须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群体的主导意识,切合学生的需求,放手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让缤纷多彩的活动竞相开展;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意追踪大学生思想状况和社会生活的热点,使活动真正满足自我发展、完善的需要,真正符合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既要重视参与者在人际交往、能力锻炼、社会实践、学术科研上的实际目的,又要重视参与者在发展个性、蕴籍感情、闲暇愉悦、人文关怀上的需要,形成自发参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活动氛围。根据学生在年龄、专业、兴趣爱好、知识结构上的特点,以认识、普及、参与、提高为主线,不断创新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
4、以河南城建学院青年志愿者为主要力量,有效充实第二课堂的内容。志愿服务本身是一项提高思想修养,弘扬高尚品德的活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所认同。调查表明,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较高,对志愿活动的评价也很高。要充分凝聚和发扬志愿者精神,以志愿服务为锻炼平台,提升第二课堂的整体质量,以志愿精神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5、利用网络平台,拓展第二课堂的领域。在当今信息时代,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型媒体和信息技术早已进入学生日常生活当中,成为广大青年学子沟通交流、获取信息和丰富生活的便利工具,也已成为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运行载体和支撑手段。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广阔平台,开创传统第二课堂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新方式。针对部分同学反映的活动资讯无法获得的情况,可以尝试建立相关网站或网页,以此为媒介,开辟第二课堂信息传递的新途径,使内容能第一时间传送到校园的每个角落。要使活动内容和形式与新型媒体互动性、同步性、及时性的特点相兼容,让每个参与者体会到互动式参与的乐趣。
【关键词】活动日常 化训练课程化 教育制度化
“这么多年了,今年的学校生活真快活”。正在跳花样跳绳的五(1)班学生杨兴娜情不自禁地说。2012年秋学期开学后,祁连山脚下益民河畔的裕展寄宿制小学第二课堂活动月月有亮点,周周出新招,每月评选出的优秀学生作品把学校的美术室装点得琳琅满目,鲜艳的水彩画,逼真的素描,端庄的颜体字,俊秀的柳体字,构思新奇的剪纸,抒发心灵的电子琴声……特别是去年九月,整个校园成了百花争艳的花园,全校师生沉浸在展示师生风采的校园第二课堂的喜悦之中。武术、舞蹈、合唱、棋艺、篮球、书法等十二个兴趣小组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绽放出别样的精彩,素质教育的春天姹紫嫣红。你瞧!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用画笔描绘着美丽的校园;合唱兴趣小组的学生用歌声歌颂着美好的生活;舞蹈兴趣小组的学生用他们优美的舞姿展示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悠扬的琴声弹奏出和谐校园的交响乐,欢快明亮的呼啦圈编织着美丽的花环;武术、篮球、排球、乒乓球兴趣小组的学生用他们的拼搏奔向理想的彼岸……一到星期三下午和每天的课间、课外活动时间,宁静的校园顿时热闹起来。操场上打拳的,打篮球的,打羽毛球的,马路上跳绳的,玩呼啦圈的,留守儿童之家的学生拿了各种棋具正兴致勃勃的下着……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这是我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创建高品位、有特色寄宿制窗口示范校,致力于打造第二课堂活动品牌的剪影。
近年来,我校始终围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发展。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从重语、数、英,轻音体美的应试教育中跳出来,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改革,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努力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
一、我校以第二课堂活动为抓手,确立了“以艺体养德、以艺体促智、以艺体强身、以艺体健美”的总目标,按照“四个一”要求,即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第二课堂活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升,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特色教育,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第二课堂活动特色文化,扎实推进以第二课堂活动为特色的寄宿制素质教育,形成了我校的办学特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为了更好地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我校就课程结构进行了大胆改革。
1.第二课堂活动日常化。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第二课堂活动氛围。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子琴室、美术室、班班通教室和体育器械、场地、设施,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截止目前,全校325名学生都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健身活动,大力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科学健身理念,举办第二课堂活动健身大课堂,冬季越野赛知识讲座,宣传艺体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为使全校学生得到第二课堂活动更多的体验,学校开展了“五个一”活动:(1)学校每天早晨7:40进行晨训,全校学生按照学校规定集中到操场、马路等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了加大运动量,提高锻炼效果,学校要求武术队的学生跑步进场 ,加快节奏。同时在打武术之前,增加素质练习,如高抬腿,深蹲起立等。
(2)学校为保证学生每天90分钟的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特别开展了大课间活动,每天安排20分钟集中活动时间,开展各种体育锻炼。1—4年级学生安排打沙包、跳绳、跳皮筋、跳方格、踢毽子、滚铁环,立定跳远等趣味性体育活动及游戏。5—6年级安排健步跑、篮球拍运球、排球垫球、足球绕杆、跳绳、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项目。
(3)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把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日常教育教学计划,精心安排活动表并形成制度。以武术、呼啦圈、球类、棋类、剪纸、趣味类(花样跳绳、跳皮筋、跳方格等)为主。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周周有安排 ,月月有比赛的第二课堂活动长效机制。
(4)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一、二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体育课时间必须保证每周有3课时,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由教导处严格监控,不得随意调课、换课。要求体育教师依据体育课程标准,结合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份教案,扎实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坚决杜绝放羊式上课。
2. 第二课堂活动训练课程化。我校坚持“第二课堂活动进课堂、体育训练上操场”,大力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天做好一次眼保健操和广播操,每周举行一次阳光体育大课堂活动。每月看一场球赛或比赛;每学期听一场第二课堂活动知识讲座。每学期学会一次阳光体育专项技能,每学期举行一次第二课堂活动竞赛,每年评选一批优秀体育健儿。
3. 第二课堂活动教育制度化。我校利用重大节假日,认真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第二课堂活动。如“庆六一”阳光体育趣味运动会,“庆十一”阳光体育广播操比赛,“庆元旦”阳光体育越野赛跑等,使第二课堂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第二课堂活动的蓬勃开展,使孩子们真情得到投入,他们在活动中收获,在收获中快乐,在体验中不断成长。
鼓点激发斗志。今天在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我校将按照“拨亮第二课堂一盏灯,推动全面发展一大片”的综合改革要求,把建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作为创建学校特色品牌的主轴和灵魂,使育人、育心、育体、育脑与第二课堂活动融为一体,把授智、育德、审美、益身有机统一起来。紧紧围绕“打造高效第二课堂,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凸显阳光体育文化,提升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学校第二课堂特色品牌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坚定不移地走素质教育的创新之路,使素质教育之花在我校竞相开放,常开不败。
参考文献
关键词:第二课堂建设 独立学院 学分制
独立学院自1999年出现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当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与创新,是更好更快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教育部分别在2003年、2008年出台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和《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对它的法律地位、发展方向作出了界定,同时也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了它的政策与管理体系,对其办学行为作出了更加清晰严格的规范[1]。然而,其第二课堂的建设与研究在当下教育理论界是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那么现在以以浙江D高校的独立学院为例,浙江D高校的独立学院是1999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的独立学院。经过十年的发展,学院不断深化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改革。针对学生特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二课堂开展的很有成效。如在反映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数学建模、程序设计、会计信息化等竞赛和反映学生综合才艺的竞赛中,曾先后共有近68人次获省级以上各类奖项。
1.独立学院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性
第二课堂主要指大学生在课余通过各级团组织、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联合会、学生社团、班集体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和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活动总称。简言之“第二课堂”即指除第一课堂(日常专业教学)以外的一切学生活动,包涵面很宽泛。由于独立学院本身的特质使得它的第二课堂在教育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有别于一般的普通本科院校,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一般而言,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它建校晚、规模大,但发展很快的新型高校,据2007年教育事业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已有独立学院318所,在校生186.6万人,占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53.4%;其中,独立学院本科在校生165.7万人,占全国民办本科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88.7%[2]。其生源虽然在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方面总体上较一、二本学生要弱一些,但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资意识非常强,学生经历过高考挫折后有明显的知耻而后勇的奋发向上的学习意愿,且这类学生都有较强的活动能力;此外,从学科设置来看,它设置的专业一般都是应用性很强的热门专业。因此,从学生和学校自身的特点来看,建设第二课堂对促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成才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有助于专业能力的提高。专业设置方面区别于一般高校的地方在于它的专业应用性很强,大多数属于紧贴社会需要的热门专业,动手能力强是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第二课堂建设适应了这种要求。该特点在D高校的独立学院体现很明显,其专业多集中在会计、贸易、工商管理等,该学院的学生活动就有数学建模、模拟投资大赛、公务员模拟考试等,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就可以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在第二课堂的锻炼中提高对专业的认识,在应用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专业能力。
1.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活动与组织能力。多元智能理论表明,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文化课的学习主要反映出人的语言和数理智能。独立学院学生在这方面的劣势,却能体现出他们在人际、运动、空间乃至内省等方面智能的优势,这恰恰是第二课堂建设的基础。从浙江杭州D高校的独立学院看,该校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在所在的城市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如参加西湖新十景的评选、汶川地震伤员接待护理等活动中就受到一致好评。第二课堂不仅契合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还在此过程中锤炼了组织管理能力。
1.3有助于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就业率高也是独立学院生存优势,从D高校的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状况看,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就能立即从事实际的实务操作,特别是通过第二课堂开展锻炼的学生社团干部,有相当多的人能够自己创业。第一课堂的培养目标和优势在于提高青年学生的专业素质,即“一专”;而第二课堂的培养目标和优势在于帮助青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求培养或拓展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即“多能”。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恰恰第二课堂的素质拓展与能力训练对提高毕业生竞争力越来越重要。
2.独立学院第二课堂建设瓶颈
浙江杭州D高校独立学院第二课堂建设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发展瓶颈也非常明显。
2.1定位不明确,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要求其能够真正的独立发展,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现有的独立学院很多是不能完全独立,从而制约了其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发展。主要的表现是受制于其母体学校的发展定位,就浙江杭州D高校的独立学院看,由于D高校发展定位是教学科研型,对教学与学生第二课堂建设就显得有些薄弱,独立学院由于它的第二课堂建设受到上级组织发展定位的影响,这就造成其第二课堂定位不明确,重视程度因而不足。
2.2活动内容与形式单一,重形式轻实质。这个问题是当前大部分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普遍情况。就浙江杭州D高校的独立学院而言,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主要是以学生集体参与群体活动形式为主,很多活动集中在宣传造势上,锻炼的只是少部分学生的组织能力,多数学生从中受益较少,而且多数活动重形式轻实质内容。
2.3师资十分欠缺,无法做精。第二课堂的开展除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外,当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只有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乐于奉献、热心学生工作的教师的支持,才能提升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的水准。然而,目前独立学院第二课堂建设中师资缺乏是普遍现象,这是我们在与D高校的独立学院的团委老师访谈中多次听说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根据现行的独立学院的管理体制与师资配备,独立学院自己独立拥有的教师很少,并且依赖原有高校的师资,而这些教师一般都将工作的重心放在本部的高校教学与科研方面,缺乏投入独立学院第二课堂建设的热情与动力。
2.4校园内外活动缺乏相应的支持。例如D高校的独立学院要搞一个校际活动,即使有学校经济支持或某公司的赞助,但是如果学生活动的规模过大,就需要到相应的公安机关去审批,这种要求具体操作起来时非常麻烦,假如有其他意外发生,组织者或校方都要背负难以承担的责任。由于对集会管理的如此严格,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没有人愿意去组织这样的活动。这对第二课堂建设形成了外部的制约。
3.独立学院第二课堂建设的路径与建议
通过对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我们认为搞好独立学院第二课堂建设要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
3.1从管理体制看,要真正的独立起来。理顺它的管理体制,要使其与原来依托的高校明晰利益关系,真正独立起来。从而管理上摆脱不必要干涉和牵制;继而可以有专门专业师资保证第二课堂建设的需要。这样就一定程度上为其去除限制与干扰。
3.2从办学方向看,明确发展目标。其发展方向应该是培养一专多能、应用性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从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出发,必然要重视学生的实用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而第二课堂建设则完全契合这样教育的要求。结合我们前面分析的第二课堂建设对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性看,自然就会重视它的第二课堂建设。
3.3从具体操作看,第二课堂要学分化。有了自主办学管理体制与目标方向后,其第二课堂建设就要解决其主体的动力性问题了。第二课堂建设的主体就是学生,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建设的积极性,就需要将第二课堂要学分化。与第一课堂学分管理一样,应该把第二课堂的活动纳入学分管理,要求毕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第二课堂学分。D高校的独立学院目前在这方面的探索很有价值,例如把读百本书、参与学风讨论、听思想政治讲座等都折合成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具备一些学分才合格,该校的第二课堂的成效与这一制度是高度关联的。但笔者与该校团委的老师座谈中,深切感知目前制度还不够有力,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具体深化,还需根据不同年级有不同要求,如针对学生一年级阶段以引导为主,二、三年级要求参与为主,四年级的以自愿为主,将第二课堂主要载体融入实习基地建设、挑战杯等活动中。
3.4从外部环境看,应该相应减少对学生活动的限制。促进第二课堂建设还需要政府社会管制的放松,对于第二课堂建设而言,无须政府部门发文支持,只要相关部门对于学生聚会少给予限制。如对学生校际间的群体聚会活动,应将相关管理权限下放给学校,相信大学生有足够的理性和平安全地参与学生社团的活动,抛弃一有学生聚会相关部门就惶恐危及社会秩序的假设。
*课题来源: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教学研究课题“独立学院第二课堂教育的组织与管理创新研究”(编号:2008JK02)。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Z].2003. 中国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S].2008
[2] 教育部.关于《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工作说明[Z].2008.参见moe.省略/edoas/website18/28/
info1204509856970428.htm,2012年3月26日浏览
关键词:大学英语 英语第二课堂 自主学习
一、导言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相对于学校计划学时内的第一课堂教学而言,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智力、培养学生探索创造和应变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组织并以配合和推动课堂教学为目的的实践教育活动。它和第一课堂教学都是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际能力和语言知识教学的不同分工;二者相辅相成,后者为前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前者又有力地促进后者质量的提高,使之得到充实、丰富和发展。
第二课堂突破了课内教学的局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良好的英语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接触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机会,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因此,许多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辟了英语第二课堂。但是, 目前我们的第二课堂教学由于种种原因并没能发挥出其最佳教学效果。所以,如何解决第二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优化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目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众所周知,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交际。然而,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在重视第一课堂语言教学的同时,忽略了第二课堂活动的作用。一些学校虽然开展了一些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但是由于没有真正认识到它的作用,大多数同学并没有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许多同学要么一时兴起而参加,要么在活动中马马虎虎,应付了事。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2.教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缺位,活动流于形式。在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教学中,许多院校并没有安排指导老师具体负责。缺少了教师有效的监控、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多数学生虽然有学好英语的愿望,却不知道该学什么、怎么学。此外,老师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缺位导致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训练相互脱节。很多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组织起来以后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逐步消亡。
3.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管理混乱,缺乏系统性。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拓展,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弥补第一课堂的缺陷和不足。可是,目前许多院校并没有将其列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第二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多头管理,教师只负责自己承担的某个第二课堂活动,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第二课堂变成了盲目的、缺乏系统性的单纯意义上的“课外活动”。
4.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缺少规范的评价、激励体系。教学评估是教学活动的保障。对学生而言,评估可以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改进学习方法,确立努力方向;对教师而言,评估便于了解学生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从而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计划。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而许多院校对学生的评价依然以学生的第一课堂学习成绩为重要依据甚至唯一的标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所取得的成绩不能得到很好的评价与考核。再者,第二课堂缺乏对学生的激励机制,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学习策略、认知方式和其他的相关因素,无法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各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优化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措施
有效提高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质量,笔者以为必须把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教学有机地衔接起来,发挥其整体效应。
1.教育理念的衔接。教育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必须强化两大课堂既分工又协作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它所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所以,学生必须认识到老师在课堂上只是传授一些基本知识、进行有限的语言基本技能训练,而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自己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完成。那么,将第二课堂教学与第一课堂衔接,课上课下相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学习环境,正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教学的最优化模式的手段,将大大有利于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
2.活动内容的衔接。大学英语教学部门要把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纳入正常的教学日程,要从全局出发,依照大学英语各个阶段的不同教学重点与特点,对第二课堂活动作出整体的部署。其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要结合第一课堂教学,以巩固和加深学生第一课堂所学为目的;统筹安排每次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延伸和补充。此外,第二课堂教学要善于捕捉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服务。应开设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学生欢迎的能力提高活动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要求,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都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3.管理及保障体系的衔接。教学管理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需要加强宏观监控,制定周密细致的方案、管理措施和激励政策,建立和完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使两大课堂活动的部署、检查、评估等工作协调一致。
⑴加强教师的指导帮助和管理作用。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作用非常重要,也是第二课堂大学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因素。让学生自主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是作为参与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各项活动。大学英语教学单位可根据班级或系别按一定的生师比配备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听、说、读、写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学生情况组织辅导、有针对性地操练;教师还要经常登陆网络辅助平台了解学生都有哪些疑问,并及时作答。
⑵设置激励措施。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往往会重复产生愉快结果的行为,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获得再次体验成功的欲望。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宽容,要鼓励、引导他们,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使他们大胆参与语言实践,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树立自信心,从而注入进一步学习英语的新动机。学校可明确学生参加各种层次竞赛的奖励措施;也可以把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考核与学分体系切实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必须攒够一定数量的课外学分,方准予毕业。比如:每学期参加一定次数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同学可获得选修课程学分1―2分;参加全国英语竞赛获奖持证同学可获得选修课程学分2―3分等。这样,在能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感到英语学习贯穿于他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
⑶建立课堂教学多元评价体系。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要使课程、教学、评价之间形成一种健康、良性互动的关系,教师就要 “把课程与教学评价整合起来,贯彻到日常的课堂生活中去”。《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也明确提出评估要以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多样化评价体系。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把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和谐地统一起来。①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和干部的作用:由指导教师、学生干部、小组长形成立体化评价体系,制定第二课堂活动项目评分细则,定期对班级学生第二课堂学习行为、参与度及作业情况作出评价。这不仅可以使师生共同关注第二课堂,也可以为第二课的建设与完善提供保障。②组织学生对第二课堂自评和互评:学生是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也应是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学会评价他人和评价自己,便他们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清楚地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改进学习方法。
四、结论
作为英语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延伸,第二课堂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种隐性课堂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基本语言技能,不断拓宽学生英语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因此,优化并逐步完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使之与英语教学主渠道相辅相成,能够将枯燥的英语学习转化为丰富而有吸引力的学生活动,大大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改革英语教学观念,增强英语教学效果的理想途径。
参考文献:
[1]邓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李娜、杨馥卿:《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现状及教学方法探讨》,《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4。
[3]王雨梅、向前进等:《第二课堂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政法学刊》,2003.2。
[4]李华田等:《语言测试与外语教学》,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
[5]施丽华:《从PPP到TBL》,科学出版社, 2002。
[6]王立黎:《大、中、小学课堂英语教学情况调查分析报告》,《新世纪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4。
[7]益文杰、王海东:《新形势下全方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大学英语》(学术版),2005。
[8]徐红新:《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山东农业教育》,2006.3。
[9]李明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07。
【关键词】第二课堂 ; 高等教育 ; 创新型人才 ; 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55-01
可以说,在高等教育当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离不开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相互结合。特别是第二课堂的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良好人格的养成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第二课堂是高等教育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深入人心,在素质教育深入推广的今天,仍然很难将应试教育在人们心中彻底除掉,而直接导致很多的高等教育仍然是注重智育而轻德育,注重理论而轻实践,但由于社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于是部分高校已经注意到第二课堂的必要性,将第二课堂作为一个单独的课堂来建设,使之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
1.高等教育第二课堂的运行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
虽然截止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但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的第二课堂仍然不及第一课堂那般成熟,缺乏较为稳定的运作机制和系统的管理化机制以及辅导机制,使得第二课堂如同一盘散沙,由于学生自身的意识、素质和能力的限制使得大部分学生无法理解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另外第二课堂的各种资源短缺,无法形成系统的合理的资源配置系统,因此第二课堂的内容和运作形式需要进一步的深入规划和统筹。而且学生教育观念的深入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教育学习缺乏积极性,因此如何将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辅助教学显得非常重要。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改变的就是高校的在职人员对第二课堂存在的偏见,记住第二课堂已经与第一课堂同等重要,要把第二课堂的建设提到学校建设的首要位置,像抓第一课堂教育一样去抓第二课堂的实践,并设置相应的规章制度去系统的管理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的教学规范起来,重视起来。
2.大学生的创新素质现状分析
据统计,现在普遍的大学生创新素质不高,无法达到企业要求。但是有部分的大学生具有这样的创新意识,但由于在大学校园内的实践活动不够,因此也只是空有一番理论,却无法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来。大学生属于新生代的年轻人,很多人都具有丰富的创作灵感,却缺乏实践技能;有的大学生实践技能允许,却做起事来缩手缩脚,思维局限。
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来自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学生不会主动思考,只是被动接受。而且在高等教育当中,无论是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都没有给学生有进行思维创新的机会,只是一味的去灌输理论思想。虽说高等教育正在改革,但也只是“正在”改革,还没有完全改革过来,只是处于改革的过程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无疑是尴尬的,所以很多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处于混乱的状态之下,仍然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
3.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3.1以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据调查显示,本科生在第二课堂的学习上与研究生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这也要求我国的本科院校要加大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学习引导,在课堂设置和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师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灵活教育,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变化和学习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时刻以学生的学习为准,充分考虑学生对课程的要求,在上课的过程中经常引进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知识讲座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3.2注重与实践相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推崇第二课堂并不是说忽视第一课堂,第一课堂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相反的,我们更要利用第一课堂上的宝贵经验,为第二课堂的建设铺路,实际上第二课堂很大一部分是作为第一课堂的辅助教学,让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这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以第一课堂为主体,加强第二课堂的管理和教学,使之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因此二者之间是不存在冲突的。
加大第一课堂的理论教育的同时注重第二课堂的实践教育,第二课堂的主要目标就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让学生从被动接收知识的环境中走出来,向自主探索型学习转变,让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补充,在维持第一课堂的基础上,注重实践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第二课堂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
素质是一个非常含糊的存在,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换句话说,素质是教不出来的,它是在一定的环境下,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内在气质。而第二课堂就是为学生的素质养成提供了一个健康的环境,教育绝非仅仅是课堂教学,只是通过简单的课堂教学达到育人的目的根本是不可能的。通过在第二课堂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更多的是给学生们一个思想的熏陶过程,在不知不觉当中,让学生的思维有了很大的改变。高校的第二课堂,是学生自愿参加的,规定课程外的教育活动,第二课堂将教学搬到教室外,是一种在特定的环境下而进行的熏陶和感染过程,无疑,这样的影响是巨大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以育人为根本目的,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能力。
在高等教育越来越普遍的今天,推陈出新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显得尤为迫切,因此,第二课堂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下出现,是必然的。第二课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和人格养成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第二课堂的存在和运作状态依然是良莠不齐,需要更多的教职人员加入建设第二课堂的队伍中去,成为实践教育的有力保障。另外,保证第二课堂正常运转的同时,也要加大课程的推陈出新,通过多种多样的课程设置,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创新素质的提高,为中国的社会建设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桂英,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素质培养[J],教书育人,2008.1
【关键词】高职英语 第二课堂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126-02
要保证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使之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就需要把第二课堂纳入评估中作为一项内容。目前对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活动内容设计上,第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作为第二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缺乏衡量第二课堂质量的标尺使得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探索第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对于第二课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一)帮助认定第二课堂效果。评价体系是评价第二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尺。建立第二课堂评价体系有助于我们获取第二课堂实施情况反馈信息。通过对比第二课堂评价体系指标和第二课堂开展过程与结果,我们可以判断第二课堂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二)促进第二课堂的良性发展。科学的评价体系具有导向功能。对于高职英语第二课堂而言,学生可以从评价指标中获得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从而对学习方法、时间投入等各方面作出调整。教师也可以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分析,发现第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构建第二课堂活动评价体系,可以促进第二课堂朝着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目标良性发展。
二、评价体系指标设计原则
评价体系是学校衡量第二课堂质量的准绳,也是教师、学生反思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的指南。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指标体系的设计。指标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目标性原则。要突出以目的为中心,教师评价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水平为中心;学生评价要以更好地改进高职英语第二课堂为中心。体系中的每一指标的评测结果可以促使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按照指标内容和自身情况向更高层次改进,实现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能在第二课堂评价过程中不断内省。
第二,可测量性原则。主观化的评价指标会给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带来困难,因此指标应该尽可能数量化或者行为化,以提高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性。
第三,全面性原则。指标设置要考虑全面性原则,既要考虑教师因素,也要考虑学生因素;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要尽可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全面性原则有利于找出第二课堂中的短板和不足,使得第二课堂可持续发展。
三、评价内容
(一)第二课堂组织管理。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制度是稳定第二课堂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可以从指导教师队伍、规章制度建设与执行、课堂信息反馈与调控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这些指标更多的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对第二课堂进行评价,从制度上保证活动目标的实现和活动顺利进行。
(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第二课堂的内容是实现第二课堂目标的载体。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应该围绕第二课堂活动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能符合社会需求,紧跟社会需求的变化。可以从活动目标的针对性、活动内容的层级性和活动的创新性指标来衡量。
(三)第二课堂活动效果。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评价是第二课堂评价的核心内容。第二课堂是否达到了最终的目的,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水平,从活动效果就可以充分说明和体现。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评价。
四、指标的权重赋值
依据各个维度在第二课堂有序开展的重要性,赋予每个维度不同的权重,重要性越大,赋予的权重也越大,使得三个评价维度总和为100。每个维度下的二级指标也按照其在该维度中的重要性进行赋值,使得各个指标与上一级维度的权重相等。再将二级指标继续分解为若干个观测点,并根据重要性进行赋值,其赋值之和与二级指标的权重相等。然后根据学院的相关文件和规定,设立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对各个维度进行评级。
(一)第二课堂组织管理的赋值。教师队伍是课程建设的关键。第二课堂的良性发展,需要指导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支稳定且配置合理的指导教师队伍对第二课堂的良性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教师队伍指标可以在师资学历、职称上进行观测。师资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60%及以上的为优秀,40%及以上为合格,小于40%为不合格。
高职英语第二课堂体系不及第一课堂发展完备,缺乏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规范化运行机制,缺乏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系统管理机制和辅导机制。这些问题的存在,常常会导致活动进展不畅,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规章制度主要从管理制度和辅导制度建立和执行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有完善的第二课堂管理和辅导制度,并能严格执行的评为优秀;有第二课堂管理辅导制度,并能实施评为合格;管理和辅导制度缺失并执行不到位的定为不合格。
n堂信息反馈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指导教师若能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用来调控第二课堂教学,就可以提高第二课堂教学效率,避免无效劳动。有完善的课堂信息反馈制度并能够适时调整第二课堂活动模式、内容评为优秀;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并能执行的评为合格;未建立课堂信息反馈制度,或者建立但调控措施滞后的评为不合格。
(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赋值。高职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第二课堂活动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大量接触和实践所学的语言。活动目标的针对性,主要考查活动设计的内容是否符合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活动能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具有专业特色评为优秀;活动符合课程教学目标,但缺乏专业特色评为合格;活动设计随意,没有针对性评为不合格。
层级性是指设计难易程度有梯度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可分为适合全院学生参与的活动,如早读、英语书法、英语歌曲电影欣赏等,有适合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参与的英语演讲、英语角等。内容的梯度性可以为不同英语基础、不同爱好的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内容设计有梯度,切合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为优秀,部分内容有梯度评为合格,内容设计没有梯度设为不合格。
活动内容形式新颖,紧跟社会需求变化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并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根据需求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形式且每个学期能新开出3个以上的活动评为优秀;每个学期能新开出1个活动为合格;不能及时调整活动内容评为不合格。
(三)第二课堂活动效果的赋值。教师作为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者,可以就学生在整个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和活动效果作出客观评价。某项目学生参与率大于在校生人数的40%可以评为优秀;等于或大于20%的评为合格;20%以下的为不合格。在获得成绩上,每个学期获得省级比赛二等奖市级以上一等奖以上1人次及以上的为优秀;省级比赛三等奖市级比赛三等奖2人次以上为合格;没有获得省级或者市级奖励为不合格。
学生作为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可以从英语第二课堂组织活动效果对自己的影响这个观测点评价第二课堂的效果。从提高英语成绩、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提高英语兴趣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这四个方面进行考查。达到3点以上效果的为优秀;达到1点以上的为合格;均未达到的为不合格。
结合上述的各个维度的观测点,设计出来的英语第二课堂评价表如表1所示。
各项维度的主要观测点得分值的总和就是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等于大于80分评为优秀,大于等于60分评为合格,小于60分为不合格。
总之,评价机制的构建是推进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效开展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学校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学编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介绍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的评价体系对于各个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建立英语第二课堂评价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秀梅.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评估机制调查及建议[J].科教导刊,2014(12)
[2]吴婷.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J].读与写杂志,2012(6)
[3]刘林利.外语第二课堂实践教W理念与评估体系探究[J].现代传播,2012(7)
[4]黎永祥.形成性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 [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8)
关键词:第二课堂;应用型高校;英语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08-01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强调的是实际应用能力人才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就应该注重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从事生产和业务活动的能力。然而,目前大学英语课内教学很难达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难以符合当前国际化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应用型高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式的出现,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逐渐得到提高。但大多数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传统的大班教学无法顾及所有学生,加之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使90%以上的学生把四六级考试作为大学英语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有待加强。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求涉外工作人员要有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职场环境下的英语交际能力,如接待外宾、收集和翻译英语信息、来电来函处理等。如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英语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尤其是对其英语听说写的能力更为不满,认为多数毕业生不具备相关岗位所需的职业英语能力。
二、第二课堂对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确定以英语应用能力为核心的第二课堂教学内容
依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兴趣、英语水平和就业动向等,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的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现状,确定英语第二课堂的新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实施工学结合的英语第二课堂培养模式。按照不同专业(群)对语言能力的不同需求,设置模块式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展开从基础阶段到专业阶段的分层次推进。
(二)将课堂内职业模块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
创造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将课堂内职业模块内容与第二课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利用英语第二课堂多媒体网络平台、Moodle教学资源库、模拟实训室和语音室,创设真实工作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运用语言,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将课堂内职业能力模块与第二课堂活动有效地衔接起来,让学生在第二课堂过程中完成教师在课堂内布置的任务,同时将第二课堂完成任务以小组PPT的形式在课堂内汇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有效巩固课堂内所学知识,延伸课堂内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也有助于课堂教学更好地为第二课堂活动服务。
(三)建立立体化的第二课堂评价体系
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到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建立与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相适应的具体的、规范的、综合的评价体系,并以此建立立体化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合理的第二课堂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情况与学生的学分相挂钩,提高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务管理部门要将第二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对活动的内容、效果做出综合评价,使第二课堂建设合理化、系统化、科学化。
三、结语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的有效途径。构建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英语第二课堂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在实际岗位的英语应用能力,是提升应用型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学生就业目标的重要途径。应用型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建构以就业为导向、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综合性的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学习效果培养体系,促进学生英语技能掌握的最大化,提高学生就业品质。
参考文献:
[1]黄晓苑.英语角活动情况调查及建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5:172.
[2]杨敏,孔敏素.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8:133-135.
【关键词】高等药学专业;第二课堂;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79-02
药学是一门科技含量高、学科范围广、技术密集、应用性强的科学,已成为新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和世界经济竞争的热点。现今我国的医药事业发展很快,但人才却无法与之相配合,故急需要培养高端的药学人才,这也是新形势下药学教育面临的难点,在高等药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第一课堂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内容是过往一直被关注的,在各项设置上都很丰富,多年来的研究已经让此课程很丰富。但是现今对第二课堂的研究关注还不是很重视,其可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在新形势下,应重视此课程的重要性,应把其做为一项知识的延伸教育。将其开展起来可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故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挖掘第二课堂人才培养的内涵,培养药学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第二课堂的含义及其特征
第二课堂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教育早期的课外活动,其可作为是一次教育内容、形式的改革。学生在第一课堂进行学习,老师传授给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按照教育计划逐步开展教学,学生也循序渐进地接受知识,过往对其的研究内容很多,以各种形式对其进行充实。而开展第二课堂是作为第一课堂的一种补充,其不是教案中所安排的内容,其要带领学生进行各项对其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其可让对学生的教育更加丰富,让学生可以接受到更多的知识。其具有第一课堂没有的特点,其可以让学生的各项知识得到充实,并可进行实践的锻炼。其有利于塑造优秀校园文化,促进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进行药学教育开展第二课堂可具有如下几点主要的特征。
1.1 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灵活性、自主性。其开展起来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灵活性、自主性,所有学生都可按照自己的意愿考虑是否参加。一些活动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践。这类安排可让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其在实践中可更好地对内容有所了解。其可让学生有自主创新的动力。
1.2 其具有很强的延伸性。其在开展时可不受到任何的限制,其的空间、时间性都很灵活,其进行的教学也各种各样,学生在其中的参与度也非常的高。其可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其可动用自己的开阔思维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
1.3 其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在进行开展中,学生为整个活动的核心,而老师只是配合其完成,在旁给予其指导。
1.4 多元评价性。药学的学习很枯燥,长期进行学习会让学生产生枯燥感,从而对其缺乏了学习兴趣。但进行第二课堂的学习会让学生充满兴趣,其不用再苦读硬背,其的成绩也都只是对其进行评价,给予其进行建议,提高其的积极性。且在活动中可让学生的团体意识更强,重视团体的作用。
2.高等药学专业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
从文献分析来看,现今我国一些学校都已经开展了此类课程,已经对其的作用产生关注,以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一些学校也专门设置了一些课程供学生进行选择,但在开展红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其具有有如下几点:
2.1 学校对开展第二课堂的认识还很不深刻,纳入教学计划的系统性不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药学专业并没有对第二课堂做出教学计划,出现第一课堂重视成绩,而开展第二课堂只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教学,进行各项活动都没有深意,学生对其的兴趣不大,也没有开展第二课堂的系统性,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各行其是,从而呈现“两张皮”状态。
2.2 对第二课堂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引导。首先,高校对第二课堂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很多高校在药学专业教学设施配备等硬件建设的安排使用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第一课堂的教学需要,在药学专业的政策制定、经费投入、人员配备以及设施完善等方面,第二课堂往往处于边缘化的现状。其次,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老师非专业化居多,承担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部门是高校的共青团、学生处等组织,归属于学校的党政机关领导,这种格局的产生结果是第二课堂活动在很好发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职能。
3.建立药学专业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3.1 构建药学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
3.1.1 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要立足人的本性,关注人类自身发展需要,应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地位。在第二课堂建设中要提高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其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差异、性格差异和思想观念差异等因素,创造性培养人才,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好专才教育基础上推动通才教育。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
3.1.2 开放性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不再是围墙中的象牙塔,而是置身于“社会”这一大环境中。因此,第二课堂人才培养也需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内容上的开放,第二课堂的内容设计应紧密结合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而变化。
3.1.3 多样性原则。在专业教育模式下,第二课堂的目标须从学生获得全面的综合能力为着力点,这就要求第二课堂内容必须实现多样性,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以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全面发展其综合素质。
3.1.4 实践性和创新性原则。第二课堂教育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第二课堂的开展是以实践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是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以实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应注重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
3.1.5 系统性原则。坚持“三结合”的系统性原则:课内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避免“两张皮”现象,讲求工作实效。
3.2 构建药学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3.2.1 加强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首先,从领导层面加强重视,确立药学第二课堂在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指导,合理确定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生工作以及团学组织等部门在第二课堂管理指导方面的联系,构建适应第二课堂要求的运行模式和工作机制,探索建立第二课堂发展基金,健全第二课堂激励机制,构建促进第一、第二课堂和谐发展的完整体系,为第二课堂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着力解决第二课堂活动和第一课堂教学“两张皮”的脱节现象,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2.2 创新药学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第二课堂内容的设计以学生为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重追踪大学生思想状况和社会生活的热点,结合药学专业的特点,既重视大学生在人际沟通、岗位胜任力、社会实践、学术科研上的提升。体现出第二课堂活动的内趋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使第二课堂真正实现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3.2.3 创设活动载体,建立学生社团,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注重第二课堂教学与科研项目的衔接与融合、积极联合外界力量,寻求外部资源,开辟新阵地,助推校园和社会的双向互动,大力支持学生举办专题讲座、学生第二课堂电子学档个人与集体展,结合专业学习,开展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卫生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
3.2.4 开展学习时应用网络技术。现今是高度应用网络的时代,其的发展迅猛,学生对其的认识也很深,其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主体,而开展第二课堂正可以利用此项技术,利用这一平台对开展的活动进行宣传,学生可在此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设置网页,丰富各项内容,让学生对其产生更大的兴趣,丰富其业余生活。
3.2.5 加强师资力量的配备。当前我国药学第二课堂活动的普及工作还会遇到很多难点,其缺少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此项教学,一些教师自身的此项技术本身就不足,无法对学生开展更丰富的指导工作。且有一些教师因家庭等原因而没有更多的时间,故此项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药学第二课堂的质量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来指导。需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有创新意识、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团队。所以要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就应先对教师进行此项专业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 徐晓媛,吴晓明.中国高等药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展望[J].中国大学教育,2008,(1):24-26.
[2] 魏志渊,楼程富,毛一平.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5,9(4):65-66.
[3] 叶政.提高大学生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实效性浅谈[J].宁波大学学报,2005,5(6):87-88.
[4] 卢亚欣,朱元元,尹正,等.综合性大学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2010,26(4):51-52.
关键词 体育第二课堂 学校体育第二课堂 家庭体育第二课堂
体育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已成为学校核心教育的现实中,身体素质是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那么体育就自然成为了素质教育的基础,体育教育就成为学校课程体系设置的必要和绝对条件。面对日益沉重的学业给学生形成的压力,体育教育便越发显得的重要和必要,但是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遵循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作为学生最基本素质——身体素质的提高还要更多的通过体育第二课堂来实现。
一、阐述体育第二课堂
(一)什么是体育第二课堂
体育第二课堂源自于第二课堂的出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对产生。通常第一课堂是这样被认定的,指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按照事先规定好的课程,由指定的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相对而言第二课堂便是指,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定点,没有事先计划好的课程内容,所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在《新词语大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第二课堂的,第二课堂亦称第二渠道,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学生在教师或家长指导下所进行的旨在加深基础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开扩视野,发展科技、文体、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培养独立工作和创造的能力,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的一切教育活动。
依据对第二课堂的理解和其在词典中的解释,体育第二课堂可以理解为,除了体育课以外的,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学生在老师或者家长的指导下所进行的体育活动,旨在巩固体育课所学知识,加深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二)体育第二课堂的特点
体育第二课堂是体育课的延伸,体育课是第二课堂的基础。学生在体育课中所学到的卫生保健知识、运动技巧和身体锻炼的方法,在体育第二课堂中得到巩固和运用,弥补了体育课时间紧所学知识得不到完全实践的不足。体育第二课堂自身有着体育课不可比拟的特点。
1.时间自由、形式多样
体育课是在规定的时间进行的教学活动,而体育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外的,不受时间的限制,相对而言时间上更加的自由,而且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对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选择,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所选择的项目也不同。所以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运动形式也更加的丰富,克服了体育课的枯燥单一性。
2.实践性强、有助于提高学生能力
体育第二课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体育课的任务主要给学生传授体育方面的知识,而给学生自己身体力行所学知识的时间却不多,第二课堂在此与体育课相衔接,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及时体现了“学以致用”,同时通过第二课堂的体育知识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和运动技巧。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体育第二课堂的时间自由、形式丰富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热情和激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主、自愿的参加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保证了体育第二课堂的顺利展开,也给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打了基础。
二、阐述不同的体育第二课堂
体育第二课堂不但在时间上自由,在地点上也是自由选择。它不但可以在学校的操场进行,也可以在社区的广场的开展;不但可以由老师进行指导,也可以由家长来指导;它不但可以在学生中间开展,也可以在家庭成员之间开展。由此可以把体育第二课堂分为学校体育第二课堂和家庭体育第二课堂,分别对它们进行阐述。
(一)学校体育第二课堂
学校体育第二课堂就是由老师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学生中间进行,在学校组织下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第二课堂开展的优势有:首先,在学校的组织下开展的第二课堂,由专业的教师来指导,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到正确的指导。其次,学校第二课堂是在学生之间开展的,具有一定的集体性,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再次,学校体育第二课堂在教师的眼皮底下进行,对运动技能掌握的好、具有一定运动水平的学生可以做为学校选拔运动员的潜在力量,对那些想要有进一步发展的学生来讲第二课堂是一个不错的机会,能够激发他们更大的激情。最后,学校体育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利用的是学生的闲暇时间,在这段时间学生去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不但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学生之间无故事端的发生,减少了影响学校教学和学生正常生活的负面事件的数量。学校第二课堂的开展存在的不足之处是:首先,在第二课堂的开展中,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及时,或者不认真,这是教师认为第二课堂不在教学计划内的思想问题,要让教师认识到体育第二课堂对体育正常教学的重要性。其次,是要避免学生的从众心理,看到哪个项目参加的人多就去参加哪个,不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这样会导致从众的学生半途而费,第二课堂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有就是学校开展的体育第二课堂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这一点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已开展的体育活动的兴趣,争取让这一部分人参加到体育课堂中去。
(二)家庭体育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