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生态环境范文

经济生态环境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1: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经济生态环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经济生态环境

篇1

1.1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经济指标内容

(1)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经济指标涉及内容能够非常多,包括各种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城市建设发展的目标、资源的合理配置等,下面介绍福建省生态环境建设经济投入的组成部分如图1。(2)要发展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加大投资规模,它的发展需要经济支持。生态环境建设是为了城市发展,不是单纯的谋利益行为,而且投资回报效果不是很明显,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显现。要发展福建省的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结合区域特点进行开展活动,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工业发展、城市规模等采取有效措施。政府投资建设生态环境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投入和产出的关系,然后评价各项建设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判断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的合理性。下面介绍生态、社会效益以及国家建设该项目所获得的效益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如图2。(3)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存在很多动态因素,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项目建设时间进行调整,计算出投资与效益情况,可以采用现价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确定合理方案。

1.2指标结构图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指标,它分析沿海城市的特点,然后综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规划目标,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指标如图3。

2对策建议

要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需要注意各方面的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就可以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①在经济建设中要注意合理使用资源,资源不是无限的,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环境,生态环境对于城市建设同样非常重要。②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需要注意对环境的伤害,环境污染一般都是人为行动造成。要实现协调发展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使用,让资源发挥其价值,杜绝浪费行为,保护生态环境需要掌握方法。分析福建省生态环境建设经济指标体系,可以采取有效措施。

2.1合理利用经济资源

2.1.1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合理配置资源的使用可以把法律作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力保障,现在国家出台了很多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就是希望可以改善目前现状。有了法律保障,可以监督建设工作的情况,对于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或工厂,可以加大管理力度,让他们重视环境保护,特别是工业污水的排放、废气的排放等。同时可以宣传生态环保意识,对于城市生活中的污染,可以通过给居民讲解污染的危害、对环境的破坏等,让他们在生活中注意各种问题,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相关的环境保护部门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环境监督工作,严格要求各大企业重视污染问题,发现不良情况,加大惩罚力度。生活中的垃圾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可以研发绿色环保产品或者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的消费品,这样也可以在一点程度上降低污染情况。2.1.2规划发展方向合理规划城市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做到经济和环境之间和谐发展。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事先制定计划,同样城市的发展也需要制定计划。要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需要制定完善的发展目标,什么阶段做什么,目标是用来指导和监督计划实现情况的。在发展福建省经济的同时要对生态环境采取保护措施,做到发展、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福建发展规划内容包括土地、水的规划,资源、能源合理使用,工业造成的污染处理,绿化建设等。2.1.3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和气体,经过国家检测达不到要求的企业,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造成的污染问题。国家鼓励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处理好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我国虽然是资源大国,各种资源比较丰富,可是无节制地使用和浪费现象,最终也会使得资源供不应求,这要求在使用资源的过程中注意方法,根据福建省各企业的特点采取改善措施。例如有的企业产生的废物可以循环利用。自身企业不能使用,可以给其他企业使用,这样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可以采取设备处理污水,然后再循环使用,生活中可以鼓励城市居民注意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还可以把城市与郊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城市资源合理应用。

2.2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治理

2.2.1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绿化建设是生态环境主要内容,它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问题,美化城市。(1)公路交通两旁和郊区绿化;(2)城市住宅区加大绿化;(3)在河流等地区进行植树造林;(4)主要基础设施场所绿化工作。福建省大面积发展林业,截止到2013年底,建成的风竹林面积就达到50万hm2,工业材料基地达到70万hm2,森林公园80多处,还重点保护自然景区、滨海湿地等,福建省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态系统,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福建省生态环境发展良好,还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例如旅游、水产养殖、生物公园。2.2.2转变福建当前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需要立足具体情况,福建省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根据现状进行调整。(1)鼓励农业发展,福建省的农业发展迅速,而且种类很多,由林业、畜牧业、水果、水产品等,加强对这些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2)福建省的传统工业存在污染严重情况,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进行改善。主要的工业有火电、石化、建材等工业,而且资源比较丰富,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3)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也占有很大比重,要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把福建省各个行业结合起来一起发展,形成一条综合发展的道路。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应用先进技术为各行业服务,处理好经济和环境之间的问题,提高整个城市的发展水平。

2.3生态环境建设方案

(1)综合各方面的指标情况进行对比,确定城市生态环境投资建设的主要项目。(2)分析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各项目情况,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开展项目建设,例如有的项目时间比较长、效益不高,有的项目投入超过实际预算投入等,都需要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建设。(3)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项目需要分出建设的先后顺序,主要根据项目的回报率、贡献率和项目具体情况。(4)根据投入和效益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把效益和贡献率最佳的项目优先进行建设,其他项目根据难易程度和其他情况进行分析建设。

3结束语

篇2

一、从金昌市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

金融生态组织结构中国有银行一家独大,其它相关机构和组织很少介入。按照金融学理论,通常一个地区的存款余额可以作为地区金融可利用存量的重要指标,同样货款余额也可以反映该地资金的利用能力。最新的社会融资总量指标显示金昌市外银行贷款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增幅达48.94%。在金昌市金融机构贷款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市外银行贷款已经超越本地金融机构贷款规模,成为金昌社会融资的最大来源。整体上看,2011年,金昌市社会融资总量422.08亿元,同比增长28.73%,呈现较好的增长势头。根据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建设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及广泛性,中长期贷款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昌金融机构信贷供给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建设的程度。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07—2009年,金昌市中长期贷款供给增长明显,但是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国家整体稳健货币政策出台的影响,自2010年以来中长期贷款整体增速下降非常厉害。金昌市金融机构信贷显然无法实现有效地供给,以金川集团为首的大型企业只能通过不断增加外部地区的银行信贷申请及时补充资金缺口。2011年以来,以循环经济产业为主体发展的金川公司由于处于循环经济项目密集建设期初期,继续大量建设资金,为了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只能通过债券融资来决解燃眉之急。通过对市内企事业单位的调查,该市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供给不足。在产业项目规划中,该市共需要建设和科研资金900多亿元,而通过现有的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的金融供给渠道仍有较大的资金缺口,这就需要加强金融生态外部调节作用,尤其是社会信用环境和地方行政环境的鼎力支持。

二、金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金融生态问题

首先,通过对近五年来各项贷款余额的统计,金昌市用于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贷款80%以上的主要是工、农、建、中这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其它金融机构比例很小,这不管是对产业的长远规划还是对金融机构的长远发展来说,都不是好现象;其次,上述四家商业银行都有其相对固定的经营对象和稳健的信贷政策,如果他们将资金大量投入到利润相对较高但回收期限较长的循环经济项目,那么,借贷成本和管理费用较高的其他项目就会很少得到资金的支持;最后,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自成立之初就已经确立了实行总分行制,这样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大规模的资金调动只有总行、省级分行才有权利,而市级分行则没有调配、使用的能力,这就使得地方产业资金投入极其不稳定,相对来说,金融支持的路径模式也比较单一。相对东部沿海地区,甘肃地处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除金融机构通过大量授信、放贷来支持金昌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以外,就是当地省市级政府及小部分企业自有资金的投入。目前,在国外市场已经运用的非常广泛的债券、股票融资等资本市场融资方式在金昌市出现,也只是处于摸索阶段,这种主流的国际市场融资方式,并没有像吸引外资和技术一样得到相关政策支持;与此同时,金昌市目前还存在缺少如信托、租赁、风投、P2P、基金等各种各样的现代金融工具。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资金则以地方省、市级政府财政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为主,这样就算是满足基础的土建等工作,后期的大量资金投入从何而来?应该引入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Build-Own-Operate(建设-拥有-经营)等新的融资模式。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特征与金融生态自我调节矛盾突出。循环经济产业其根本与其他产业一样,通过将传统的工业、农业等产业整体升级为新型的产业模式,要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就必须贯穿其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该环节应该包含了所有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首先,在资金支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中,商业银行出于盈利性原则,对管理成本较高和相对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明显区别对待;其次,资金供给者面对循环经济产业相对较高的流动性风险和科技转化成果风险,出于资金安全性的要求,更偏向于提供中、短期流动性贷款,长期贷款的积极性严重缺乏。信用体系不完善。信用体系是金融生态环境优良标准评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中金融支持体系建立的基础保证。金昌循环经济产业金融支持的方向应更多有的放矢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完善已经暴露,并逐步成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近年来,虽然人行金昌市中心支行实施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实验区建设工程———针对金昌经济开发区,利用企业征信平台在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建设和信息共享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中小企业其他信用信息采集难度较大,应该由当地政府出面,协调相关部门,促进信用体系进一步深化。金融中介和金融服务机构无法满足本地发展。租赁公司、投资咨询、信托基金、会计事务所、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用评级等金融中介和金融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及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支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效率有极大的影响,尤其是拿到“全牌照”的金融中介机构是金融生态环境构成的重要要素之一,但金昌市目前的金融中介机构和组织不仅数量少、规模小、服务体系也相对滞后、这就造成了风险识别能力较低的现象。

三、金融生态发展支持金昌市金融循环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篇3

 

今天,生态环境的恶劣是全球高速经济发展的结果,自由经济制度促使各国疯狂掠夺自然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为代价来获取其高额利润创造财富的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已造成全球物种急速减少消亡的趋势,为阻止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蔓延,为保护生态平衡和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以新计划经济拯救生态环境设想”的论调。

 

1.“新计划经济”的概述

 

“新计划经济”是在我国60、70年代已经经历过的计划经济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一种全新的个人理念设想,有区别于我国60、70年代的计划经济的。

 

原则上“新计划经济” 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取缔不必要的物品生产(塑料袋一类的),减少对衣、食、住、行、用的产品总数量的生产,但这些产品的品种、科技含量、价格、经济增长速度等等均由市场来决定。未来的经济绝对不应该是以数量取胜的,应该是以质量和科技立足的。

 

假设我们已经进入了“新计划经济”时代,那么我们的资源消耗速度将会慢下来,我们不在那么过分追求手机、电脑的更换速度,不在快速的换衣、换车、换房,我们的精力将会转向其他方面,比如向农业、军事、教育、医疗、计算机、软件、硬件、机械、智能、宇宙等尖端科技、高端领域进发。

 

“新计划经济”的宗旨是:能创造但不轻易制造。

 

这样我们既能保持在强敌环饲的列国有立足之地,也能在各国角逐中有一抗之力,打消了放缓步伐进人“新计划经济” 时代的种种顾虑,可以相对放心的以“新计划经济”拯救生态环境的历程迈进。

 

2.“新计划经济”拯救生态环境的步棸

 

2.1国家指令性干预

 

国家以保护整体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为目地指令性干预市场,通过限制部分产品总数量,规定其标准、质量、投资方向、竞争等政策矫正如今的经济运行模式,以克服市场缺陷,促进经济环保健康发展。

 

(1)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2)细化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使触犯生态环境法的企业、集体和个人有法量刑。

 

(3)法律规划生态环保监测机构的执法力度,不作为者依法追究其法律刑事责任。

 

(4)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衣、食、住、行、用的产品总数,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减少资源原材料的总体消耗,全民进人节俭型生活模式。

 

(5)取缔制造塑料袋和一次性碗筷、牙刷等用品,取缔不必要的产业链。

 

(6)禁止市场投放过度包装的商品,应把包装规定在方便物品运输就行。

 

(7)禁止企业过快的向市场投放新型的手机、电脑、衣物、饰品,特别是以塑料、铜、铁、铝等材料制成的装饰品。

 

(8)精细化回收垃圾废弃物,实行建筑等其它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治理制度.

 

(9)致力探索废弃垃圾再利用,再还原原材料技术。

 

(10)政府不以房地产和过多开发矿产资源为经济增长点,官员不以破坏生态环境而创造的财富为任期内的政绩,国家更不该以此为考核标准,节省土地、矿产资源。

 

(11)禁止人为巨资打造各种观光旅游景观,违反规定者依法追究法律刑事责任。

 

(12)有计划的开采国内现有资源,有计划的进行伐木、养殖、捕捞、采摘、猎杀。

 

(13)对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资源分阶段、量化高效重复利用,并进行定期质检,对污染源进行治理消灭,对造成污染的企业和个人依法追究法律刑事责任。

 

(14)充分利用我国地理环境,按我国原有动植物种类和生长区域特性培育繁殖生态环境循环圈,逐步养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2.2企业承担

 

企业是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阻止生态环境恶化的进程,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也理应由企业来主动承担.

 

(1)企业一切活动理应考虑环保法实行。

 

(2)企业应树立节能、环保、高效、可循环使用的发展理念。

 

(3)企业应积极组织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

 

(4)企业应积极参与国家的环保项目开发。

 

(5)企业应主动放缓短期财富指标,以发展兼顾生态环保为己任,生产制造节能、高效、环保、可循环利用型产品。

 

(6)企业应在产品创造和制造期初就想好产品废旧了怎么回收处理,做在实处。

 

(7)企业要积极自助开创、探索节能、环保、高效、可循环利用的新产业新链条模式。

 

(8)企业要致力于环保产品的上市和售后服务问题。对自己的产品负责,要质量稳健

 

(9)企业要以生产实用耐用型产品为己任。

 

2.3规范民众行为

 

民众是生态环境的破坏者和承受着,为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和健康更应该积极生态保护环境,始终把节约、节能、保护环境,做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把这种生存理念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1)民众要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不乱砍乱伐,随意捕捞、浪费自然资源。

 

(2)社会、企业、学校要主动承担教化、灌输节能环保理念和健康环保的消费观念。

 

(3)从娘胎开始灌输节能环保理念。

 

(4)从小树立孩子健康环保的消费观念。

 

(5)从小开始培养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6)从小教育孩子垃圾分类投放。

 

(7)从小带孩子一起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

 

(8)全民进人无纸化办公。

 

3.结语

 

尝试通过“新计划经济”发展模式的方法,探索发现一条可以节约资源,阻止破坏,又不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道路,借助国法、企业、民众的共同力量,建立完善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健康消费生活模式,真正起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

 

篇4

【关键词】生态发展 经济发展

一、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统一的

(1)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关于经济活动,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是人类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的过程,经济生产和生态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2)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会给生态带来影响。如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而要保持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如把经济建设投资用于环境保护等。

(3)实际上,无非是这样4种可能:既未取得经济效益,又未取得生态效益;获得或多或少的经济效益,同时却给生态带来不得已的影响;获得生态效益,同时却使经济效益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既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又获得好的生态效益。

二、我们要既讲究生态效益,又讲究经济效益

(1)马克思曾经还指出:“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提供劳动的材料,而劳动则是使材料变为财富。”这说明人类的生产活动,是由两个侧面形成的:一边是人及其劳动,另一边是自然及其物质。马克思的上述观点不仅说明物质生产和自然界有着内在联系,而且物质生产本身归根结底就是人类通过劳动同自然界进行的物质变换。

(2)要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我们应该在现有条件下想出更多好办法以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力求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意改善生态状况,取得生态效益;在力求取得生态效益的同时,注意经济效益;通过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强改善生态效益的力量,通过建立对我们的建设更加有利的生态条件,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什么是真正的发展

(1)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在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生态效益。仅仅看到经济效益的一面,看不到生态效益的一面,是形而上学的、片面的观点。

(2)正确认识和运用生态规律,处理好生产过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辩证关系,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之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既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又收到较好的生态效果,这才是人类社会诸方面的发展与进步。而只有经济增长,没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质量的改善,不能算是真正的发展。

(3)真正的发展,应该是一种全面、持久、协调的发展。它包括:第一,发展不仅指社会总产品的增长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且应该包括有关人类生存和进步的各个方面。也就是说,真正的发展包括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普遍提高和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第二,发展应该是持久的发展。发展必须有利于保持基本生态过程和保护生命维持系统,保证人类对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这是未来发展的基础。要在发展的每一步都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注意发展过程中从自然界取出的资源不超过环境容许的限度,决不能以破坏资源的污染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发展。否则,这种发展是不能持久的。第三,发展是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只有这样,经济发展才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又不危害环境,既满足当代人的福利,又保护子孙后代的利益。综上所述,真正发展的指标应该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合理化,科学技术进步,持续不断地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是人类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的过程。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势在必然。

(1)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了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全球化改革刻不容缓。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培育正确的政绩观、消费观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建设文明生态。

(2)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赖以生存先决条件,发展经济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是一致的,而且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体现满足人类需要的全面性。也就是说,要满足人们的需要,不仅仅在于增加物质、文化的享受,而且还必须为其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要树立“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观念。

(3)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地位十分重要。要努力探索生态农业模式,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实现农业向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生态化的现代农业转变。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纽带作用,打造品牌加工基地,做强主导产业,实现提档升级,带动农民增收。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产业结构。我们要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结合产业结构的特点,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区域内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污染物排放最小化,开展废弃资源、能源重复利用,延伸产业链,实现循环发展。重点要加强电力主导型和建材主导型循环经济工业体系建设。

(5)利用现有资源,促进偏远地区经济建设。要支援偏远地区,改变经济落后,重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教育。当前要以产业生态化为指导,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发展模式从高消耗、高污染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变,以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为重点,推进生态产业体系发展,逐步摆脱贫困,建设小康社会。

(6)保护生态环境,打破原有废旧模式,实现经济和谐发展。原有的废旧经济体系已不再适应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发展滞后。只有建设好的生态环境,我们才能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同时,我们要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发展模式从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从高消耗、高污染型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转变,做到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双丰收。

(7)利用客观优势,开拓创新,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要利用原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特色农业资源,优化工业布局,发展旅游和观光。要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避免盲目开发;要科学合理规划,防止滥用资金;要提高环保意识,在原有生态环境基础上大力弘扬生态经济发展。

五、生态环境战略探索

人类由于自己活动的不“慎重”,而使大自然遭到了破坏和污染,发生了生态环境危机,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但是,人类是自然界有意识的存在物,不仅能正视现实,而且能通过自己的活动去改变现实。

(1)我们的生态环境战略是:既建设富裕的经济,又不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真正的发展,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2)实现上述发展战略,要有以下几项措施:①对环境进行科学管理。所谓科学的环境管理,就是按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办事,用行政的、经济的、技术的、法律的和教育的手段,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调节和控制,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既发展生产又保护环境的目的;②对工业生产进行生态设计。这种设计指的是,用生态工艺代替传统工艺,以解决资源保护和工业污染问题。生态工艺,既无废料生产工艺,是以闭路循环的形式,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充分和合理利用,使生产过程保持生态学上的洁净。当然,这里所说的无废料是指不排放对生物体有害的物质,把生产过程纳入生物圈物质循环系统;③对农业生产进行生态设计。农业生产生态设计就是自觉地运用生态学原理来设计和安排农业生产,即所谓的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个生物种类比较多、食物链结构比较合理和健全的人工生态系统,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速度快、效率高,输出的产品品种多、质量好、数量大,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④控制人口。由于人口的增长,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给生态环境施加了沉重的压力,因此必须管制人口增长,制定正确的人口政策。现在世界上有两种不同的人口政策:一是少数人口出生率低国家,实行鼓励生育,扩大家庭人口的政策;二是多数国家实行控制人口,缩小家庭规模的政策。后一种是当前人口政策的主流。

篇5

关键词:区域金融;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经济发展

一、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

生态环境,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虽然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在含义上十分相近,但两者并不等同,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被包含关系。将生态环境这一自然科学的概念引入金融领域,与金融这个社会科学的概念相结合,便产生了具有崭新内涵的金融生态环境这个概念。

从理论上讲,金融生态环境是个仿生概念,是借用生态学上的提法对金融环境进行的描述,通常指金融运行的一系列环境要素。广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宏观层面的金融环境,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主要强调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是金融运行的一些基础条件;狭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社会诚信状况、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的发展状况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则是指某一个区域内的金融生态环境,即某一区域范围内金融运行所涉及的所有影响因素,其状况的演化与变革是整个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优化的前提和基础。由此,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既包含通常意义上的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也包括整个金融市场得以生成的环境。与通常的金融市场的概念相比较,金融生态环境更强调金融系统与所处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以及协调发展。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从生态角度看金融发展问题,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观念的体现。

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良好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地区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对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同样重要。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提出改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必然的要求。

(一)促进地区经济与金融和谐发展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我国金融生态环境本身基础差,起点低,加上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观念下遗留的弊病,各地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尚远不能满足该地市场经济环境下金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有些企业利用破产法的不完善,以破产逃避还债,导致银行内大量坏账的产生;由于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及其相应的管理系统,银行在通过借款人信用对贷款风险作合理评估方面还有很多困难;由于会计、审计、信息披露等标准不高,“骗贷”现象依旧屡禁不止;相关的中介行业的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容易被买通作假。所以,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改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达到金融与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适应新形势下对内、对外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对各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各地区吸引外资的手段基本一致,即通过优惠政策(主要是税收和土地两个方面)鼓励外资到本地进行投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这种在所得税、土地等生产要素上,对内资、外资有不同待遇的政策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差异的继续存在将对本国以及本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不利,对国家和本地区的税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经过这二十年的发展,国内可利用的资金总量也达到了相当水平。因此,下一阶段的发展就应该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扩大对内开放,逐步实现包括企业所得税在内的内外资优惠政策体系的并轨,逐步把外资的激励机制由优惠政策转变到公平竞争的软环境上来。而建设公平竞争的软环境的关键之一就是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三)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正反馈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不仅能促进区域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金融核心作用的发挥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会推动对区域金融的发展,从而形成两者良性互动的正反馈机制。因此,应该采取措施,不断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实践证明,一个金融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必然吸引资金。地方政府要想吸引资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把加强和改善本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

三、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

(一)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实力

加快本地区经济市场化进程,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努力培育本地区的市场经济氛围,不断改善经济运行环境。加快地区经济结构调整,要根据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和地区经济发展优势,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切实加强和支持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使地区经济真正实现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积极深化本地区企业的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完善公司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规范财务报表行为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进而提高企业赢利能力,从根本上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

(二)健全地区社会信用基础

健全维护金融债权的法律和执法体系,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规范交易主体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体系,在立法上要充分体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原则,特别是在企业合并、分立、中止等过程中,要突出和强化银行权益,切实保证债权人权利。建立和完善多种形式的信用征信和评价体系,各级有关部门要充分整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信用评价机构,制定出统一的信用体系、规范标准和查询体系,提高信用数据的开放共享程度,使信用度真正成为银行在考察贷款申请者时所能依靠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重塑“诚实守信”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把强化信用意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加强全民信用教育,强化道德约束,提高民族信用水平和信用素质。

(三)加快地区金融市场建设

要发展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构建多类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利用地区经济发展优势,借助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树立区域金融机构的优势;规范发展社会中介服务机构,要提升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和诚信水平;要从政策上鼓励和扶持与金融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专业化的中介机构的发展,培植一批诚信水平高的有代表性的专业化中介机构,形成良好的中介行业道德风范;要继续提高审计、会计、信息披露等标准,在向高水平国际标准看齐的同时,结合我国自身行业和企业制度特点,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标准的审计、会计、信息披露标准;同时还需要在标准的执行方面进一步改进,努力保证审计会计准则不论在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中都得以真正严格执行。

在建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前瞻性地认识到资金按市场原则流动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入发展形势下的客观必然性,高度重视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对增加信贷投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把争取金融支持的重点放在主动地、超前性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上。地方政府应重视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中对本地区的看法,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自己的评级等级,以此争取商业银行在资金调度、信贷授权等方面对自己给予支持。同时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行政务公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规范政府服务收费,取消不合法的收费项目,合并或取消重复设置的收费项目,进一步简化抵押、评估费用和手续,降低企业经营和信贷成本。

参考文献:

1、徐亚军.优化区域生态环境的思考[J].上海金融,2006(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