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5: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

篇1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音乐渗透

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改革创新已经成为了主流,广大教师针对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种种不足,进行了深入研究,集聚先进经验,改进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有效提升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尝试将音乐融合进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教学空间以及提升教学成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针对这一点进行简要分析。

一、运用音乐让课前热身环节“兴奋起来”

在体育课的新授训练之前,笔者都要安排学生进行一小段时间的热身运动,让学生的身心状态能够顺利进入运动境界。以往的热身运动中,笔者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固定动作的热身,学生在这一环节也是程序式的运动,参与兴趣较为一般。笔者针对这一环节进行了优化,将音乐引入教学活动之中,选取歌曲《天空之城》作为背景音乐,经过教研组合作,创作出了一段适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前热身韵律操,配合背景音乐进行运动,学生跟随教师,伴着歌舞的节奏进行热身运动。许多学生对音乐兴趣浓厚,音乐节奏感也比较强,有了这样的配乐韵律操作为课前热身运动,热情明显高涨,大家一起跳起来,起到了热身的效果,而且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为整节课的教学训练有效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这样的做法在全年级都得到了有效推广,并作为校级课题《快乐体育》的重要案例,多篇介绍这一教学模式的论文在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评比中获奖。

二、运用音乐让教学训练环节“活跃起来”

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项目训练环节无疑是枯燥乏味的,学生体力消耗较大,需要较强的毅力和恒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能够融入一些生动因素,改变体育训练枯燥的境况,对于教学训练成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在项目与技能训练环节,将音乐融入其中,起到改善气氛和活化形式两方面的作用。首先运用音乐来舒缓学生紧张的身心,让他们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寻找一些“乐子”,短暂调解之后更加投入体育训练之中。如前一段时期韩国鸟叔以一曲《江南style》红遍全球,笔者在学生紧张训练中穿插几个节奏动作,和学生在移动音箱的配合下,一起跳骑马舞,学生的兴趣被有效调动起来,对动作训练的枯燥一扫而空。另外,笔者在一些技能动作的训练中,增加背景音乐,或明快或舒缓,激烈运动的项目需要高昂的旋律作为激励的推动力,舞蹈等项目则需要轻松舒缓的旋律进行舒展,让学生的身体状态处于最佳。将音乐充分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能够较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对枯燥的训练模式增加趣味,提高学生的实际训练成效。

三、运用音乐让主题活动环节“热闹起来”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好主题活动的作用,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身心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如在室内课教学中,为了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从网络上下载了关于我国奥运健儿屡屡夺冠的精彩片段,学生在观看时无不欢呼雀跃,在播放这些视频补充信息的时候,笔者在课件中加入了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旋律激昂的背景音乐,以这样的音乐进行环境烘托,让学生的内心增强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为整个体育室内课教学创设身临其境的气氛,有助于加深学生的思想教育成效。有了音乐的配合,体育教学主题活动的氛围能够有效营造起来,增强学生内心体验,对于缓解学生体育学习的乏味感和疲劳程度作用较为明显。

四、运用音乐让竞赛游戏环节“奋进起来”

以赛促学一直以来在体育教学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游戏化的模式改进也是提高体育教学成效的重要抓手,这两个环节中,音乐都能够发挥重要的辅助和促进作用,让体育竞赛与游戏活动生动活泼起来。如在开展投篮训练中,笔者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为单位进行投篮比赛,学生进行训练竞赛时,运用移动音箱播放欢快的体育音乐,让学生身心放松,全身心投入竞赛,发挥出更好的状态与水平,音乐在这一环节较好地发挥了氛围营造方面的作用。再比如排球垫球训练中,为了改变学生的枯燥训练模式,笔者将其设计为四人组正面垫球游戏,组织学生以游戏形式进行项目训练,过程中播放轻音乐,让学生的身心处于一种较为愉悦的状态,能够提高学生的应激效果。

五、运用音乐让身心放松环节“舒缓起来”

体育课将要结束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放松动作的训练,让学生从紧张激烈的运动状态回归到正常状态,将对下一节课的影响尽可能地降低。这一教学环节,音乐大有用武之地。笔者专门为学生编排了一组放松操,以轻音乐为背景,以舞蹈动作和太极动作为基础,改编出36式舒缓操,随着音乐轻柔的旋律,学生或翩翩起舞,或凝神呼吸,整个放松过程实现了对音乐的深刻领悟与身心联动一体,较好地放松了身心。通过音乐配合的放松活动,学生能够将一节课以来的疲劳感基本消除,以良好的状态迎接下一节课的学习。许多学生都深有感触,融入了音乐的体育活动,在内心情感体验以及学习兴趣增加等方面的作用较为明显,音乐成为了体育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综上所述,广大体育教师应当深入研究音乐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途径与措施,注重创新,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尚永恒.功能音乐在体育运动中的研究和应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2]李靖,王旭东.音乐对运动训练及运动性疲劳影响的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6(05)

篇2

关键词:音乐课堂;有效提问;教学策略;课堂实践

一、目前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现状

1.课堂提问目的不明确

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

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好”等,课堂貌似热闹,其实华而不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课堂提问过于频繁

有时上一节课,教师就提问很多个问题,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虽然能起来回答,但只是敷衍几句,没有说到问题的点子上;有的学生心中没底,被老师叫起时,只是东张西望,看别人的意识来应答。可见,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它的提出是否有思考价值,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否有针对性。

3.课堂提问只针对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

课堂提问有这样的习惯:老师喜欢问积极举手的、课堂搞小动作的、讲话的。理由是:积极举手,说明是经过思考才举手的,回答的效果会好些,这样就不会耽搁时间;而搞小动作的、说话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已分散,一是想考验一下他们的集中力,二是想借此惩罚他们,给他们一个教训,好让他们以后专心听课。对于那些胆小的、性格内向的学生,有些一个学期都没有举过手,也懒得搭理。结果这些学生越来越不好意思举手了。这都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锻炼学生学习的胆识。因此,老师要尽量多给一些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

4.提问后马上让学生回答,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

部分教师为了节约时间,追求速度,提问后马上让学生回答,但由于提问突然,中间学生没有时间思考,结果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学生回答问题需要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强加给学生答案,就是一种“注入式、填鸭式”教学,长期下去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5.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问偏题

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这样的提问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思维难以展开,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有效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不能盲目地实施提问,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要考虑通过提问使学生学到什么、思考什么、达到何种要求。问题的切入点通常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以及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处和容易产生疑难的地方。提问中应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如“一问齐答”式,这种旨在追求热闹场面的表面性提问,还要避免“对不对”“是不是”这种盲目随意性的提问。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2.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好奇,让学生由好奇达到求知的目的。教学中,把所要解决的问题,不直接讲述给学生,而是先把前提条件交代给学生,然后提出疑问,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经过思考,追根问底,直到得出结论。

3.难易适度原则

教材内容通常情况下都有深浅难易的分别,同样的,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学习水平、能力以及生活阅历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也要遵循难易适度的原则,通过有效的提问方式,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适当难度的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当前的认知水平情况。如果教师提的问题是平铺直叙的,那么将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失去了课堂提问的意义。如果问题太难,将会让学生产生厌烦

和畏惧心理。

4.适时适量原则

课堂提问是提升课堂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然而把握好提问的时间却也是一门深厚的学问。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在导入新课、新旧知识转换,又或者是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的时候,教师都可以采取课堂提问的方式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实现深入的教学对话,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着更加宽广和深入的方向拓展,最终能够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5.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得出结果。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三、课堂有效提问的实践

1.用心备课,精心设计问题,为有效提问创设前提

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质量。教师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研究,对教材内容做到融会贯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有度。提出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并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的发展相适应,在合适的时候问学生合适的问题。问题要问得有度,更要问得有效。教师在备课中要把握问题的质量,需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问的目的要明确

有效提问首先要做到目的明确,问题的目的由教学目标所决定。教师在备课时要钻研教学目标,在设计问题时多想一想“我问这个问题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目的明确的提问可以帮助教师更

好地评价学生的反应。

(2)提问要增强学生的兴趣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源”。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音乐知识与趣味的内容联系起来,设计一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2.关注课堂,把握提问技巧,让课堂提问更有效

(1)面向全体,分层提问

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学生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可是在一些课堂中,有的教师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在几个优秀学生身上,对于跟不上的、能力薄弱和学习兴趣低的学生来说,几乎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余地。音乐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实践中可以进行分层提问,如:在初一年级欣赏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分以下几个层次的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使你感受到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你是从哪方面想到的?”这三个问题涵盖了几个层次,第一问题学生易答,可以直接说出音乐的情绪是欢快或抒情或悲伤或雄壮的等等,后两个属于拓展型问题,有一定难度,促使学生从音乐要素如力度、速度等多角度去认识、分析、探究音乐。这样分层提问的方式既捕捉到了后进生的闪光点,使其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树立信心,解决“吃不了”的现象及至因此而产生的学习上的恶性循环问题,又发挥了优等生的特长优势,以满足他们“吃不饱”的现象,激发他们学无止境的信念。

(2)把握时机,适时提问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必须抓住时机,相机诱发。问题设计得好,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若时机掌握不好,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一般来说,课堂提问时机选准与否,对学生的思考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什么时候的提问容易收到最佳效果呢?①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疑,善于激励学生思考,抓住学生的疑惑,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②提问于教学环节的关键处。所谓关键处,是指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是那些对学生的思维有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例如,在《唱脸谱》的教学中,乐曲中涉及的装饰音的知识点是难点,我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了一段京剧,而后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你听一听、选一选,再模仿一下,学生积极性比较高,特别想学,很快就感受到装饰音在这首歌曲中表现出的亲切婉转的音乐形象,并能很好地掌握它的演唱技巧。

(3)转换角色,自主提问

教学提问的最高水准是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系列的问题在大脑中浮现,就看教师是否给予他们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境,让学生带着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无疑是优质高效的,这样的放手和换位,使教师成为学生共同学习的参与者,是让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会欣赏音乐的方法,当学生走出课堂也会有意无意地在学习音乐、思考问题时自问自答,真正体验到自我在音乐课中的主体性。

(4)及时反馈,有效理答

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的有效分析和评价行为。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作出及时明确的反应,或肯定,或否定,或点拨,或追问。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闪光点,都应予以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让教师的想法及时反馈给学生,增强他们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和信心。特别是学习上有些困难的学生,他们的自怯心理比较重,压力很大,教师的一点点表扬,会像照亮他们前行的灯塔一样,给了他们目标、信心和动力。及时表扬认真质疑的学生,还可以追问,让学生获得荣誉感和成功的喜悦,学生更有自信心,更有劲头。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明确指出其不正确之处,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给他们再一次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勇气。答问时教师的微笑与期待、宽容与欣赏、激励与建议将会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只有及时的肯定反馈,才能活跃音乐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取得进步。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一种教学手段,一种教学艺术,也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只有根据音乐学科的内容和特点,精心设计问题,优化提问的时机和技巧,才能让精彩的有效提问演绎出精彩的教学,才能让音乐课堂风生水起,精彩无限,才能打造优质高效的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06.

[2]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2-02.

[3]孔凡哲,李莹.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中国民族教育, 2006(5).

[4]丹东尼奥.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宋玲,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07.

[5]李云吾.有效提问:教师有效教学的价值目标.教书育人,2009(4).

篇3

  学校音乐老师个人计划1

  1、开放的音乐教学

  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作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应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辩正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主带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开放音乐教学过程,应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创设广阔的自主创新的音乐学习环境。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

  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如《摇篮曲》一课,我抓住小朋友很想做爸爸妈妈的特点,准备了很多娃娃,让学生亲身体验做一天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从而进行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在活动中巧妙地将歌曲教学、创编表演、打击乐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而主题活动恰恰就能提供这样的自由。游戏、表演等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

学校音乐老师个人计划2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音乐学科教学研究的工作思路是:组织和引导中小学音乐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艺术教育工作工程规程》,进一步深入研究《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反思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的品质。要以提高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对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的指导和管理,以课题研究和教研组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和学科基地的功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搞好“器乐进校园”和各项艺术活动,努力促进我市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学研究,推进课程改革。

  1、继续认真学习和研究基础教育阶段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针对中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

  2、进一步健全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基地,充分发挥学科指导小组的作用,积极开展新课标、新教材的专题研讨活动。

  3、组织高中音乐教师对音乐鉴赏必修模块进行集体备课,开设研究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搞好省级课题《普通中小学音乐学科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践研究》,不断完善小学、初中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实施能力。

  1、继续组织好中小学音乐教师对课标本新教材的实践研究,组织和开展新一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培训。

  2、组织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学习常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建议,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预设的能力。

  3、搞好高中音乐各选修模块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工作。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5、组织中小学音乐教师才艺大赛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6、积极发现、总结、推介教学第一线音乐教师的教学经验。

  7、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

  (三)搞好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组织部分音乐教师结合音乐学科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设计和模块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

  2、研究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如何关注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关注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音乐表现,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入学生的音乐活动之中。

  3、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小学音乐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检测、初中学生音乐学业考核、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为抓手,组织课题组老师搞好省级课题《普通中小学音乐学科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践研究》,不断完善中小学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4、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专业技能方面的提高与进修,对青年教师的范唱、伴奏能力要有一定的考核要求。

  三、日程安排

  九月份

  1、召开小学、初中音乐学科中心组会议。

  2、思考器乐进校园有关事宜。

  十月份

  1、十月教科研月主题活动。

  2、武汉8+1城市圈交流研讨会。

  十一月份

  1、中小学音乐教师《会唱歌,唱好歌》专题研讨会。

  十二月份

  1、音美教师才艺大赛。

  2、小学音乐教师器乐进校园活动初步验收。

  元月份

  1、中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改革经验交流座谈会。

  学校音乐老师个人计划3

  本学期在结合上学期课题的基础上,继续研讨《小学艺术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创新的实践研究》这一持久性课题,力争将这一课题中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落到实处。

  一、指导思想

  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教学环境分析: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我校的音乐教育目标是:努力发展创造性教学,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发展思维潜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可我们学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可音乐教学设备不齐全,如:钢琴只有一台,打击乐器几乎都没有、说真的,要想把音乐课堂上的丰富多彩是很难的,只能进行了“互动式”教学实践,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3)班的音乐老师。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歌唱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四、教材分析:

  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已下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以审美为中心;

  3、以文化为主线;

  4、加强实践与创造。

  一年级下册共编成10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如:

  1、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如第六课《我有一双万能手》中歌词从我是一个谁?还会有什么本领?让学生自由想象。

  2、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点,如声音的强和弱(f强、p弱)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比较,再如利用乌龟和小兔子的特点,让学生区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区分。

  3、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4、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小花在开放”包括:今天表现真棒、音乐的感觉真好、我们班的小明星、老师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

篇4

  学校音乐老师工作计划1

  一、学生现状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到五年级十六个班的音乐课。从整体的情况分析,低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着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孩子年龄小、组织纪律性较差,学生的音乐素质存在个别差异,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中、高段年级学生则更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民族情感的培养。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都需要加强,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对上课的管理。执教的十六个班级学生音乐由于年级课程跨越比较大,我会在视唱练耳、音乐知识、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音乐教材内容有:歌曲八课,每课还包括“音乐欣赏”、“器乐”、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视谱等,其要求如下:唱歌:学习用正确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方法,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欣赏:欣赏优秀的歌曲、乐曲、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了解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的乐器和演奏形式,了解中外杰出音乐家。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器乐:各种器乐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的能力。视谱:通过学习认识弱起小节、长调、短调等。

  三、教学总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1、通过歌唱,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争做文明少年。

  2、让学生多唱歌、唱好歌,进一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

  3、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4、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5、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四、具体方法和措施:孩子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强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提升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1、深挖教材潜力,备好课,上好课,让每节课都有一个闪光点。

  2、采取适当的方式让孩子们既喜欢音乐更喜欢音乐课。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孩子们,在他们乐于接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3、孩子们很喜欢流行歌曲,但现在大多数流行歌曲都是“爱情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可以有选择的给孩子们多听听他们喜好的音乐形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处理好矛盾的“两面性”,在适当时间用通俗歌曲可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适当把握好这“度”!

  五、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常规教学

  第二周:第一课:教授新歌,了解调号拍号,歌唱形式

  第三周:歌曲的复习,知识与技能的检测,音乐欣赏

  第四周:第二课:教授新歌,了解调号拍号,歌唱形式

  第五周:国庆放假

  第六周:歌曲的复习,知识与技能的检测,音乐欣赏

  第七周:第三课:教授新歌,了解调号拍号,歌唱形式

  第八周:歌曲的复习,知识与技能的检测,音乐欣赏

  第九周:第四课:教授新歌,了解调号拍号,歌唱形式

  第十周:歌曲的复习,知识与技能的检测,音乐欣赏

  第十一周:第五课:教授新歌,了解调号拍号,歌唱形式

  第十二周:歌曲的复习,知识与技能的检测,音乐欣赏

  第十三周:第六课:教授新歌,了解调号拍号,歌唱形式

  第十四周:歌曲的复习,知识与技能的检测,音乐欣赏

  第十五周:第七课:教授新歌,了解调号拍号,歌唱形式

  第十六周:歌曲的复习,知识与技能的检测,音乐欣赏

  第十七周:第八课:教授新歌,了解调号拍号,歌唱形式

  第十八周:歌曲的复习,知识与技能的检测,音乐欣赏

  第十九周:音乐会表演

  第二十周:复习

  第二十一周:期末考试

  学校音乐老师工作计划2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音乐学科教学研究的工作思路是:组织和引导中小学音乐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艺术教育工作工程规程》,进一步深入研究《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反思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的品质。要以提高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对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的指导和管理,以课题研究和教研组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和学科基地的功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搞好“器乐进校园”和各项艺术活动,努力促进我市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学研究,推进课程改革。

  1.继续认真学习和研究基础教育阶段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针对中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

  2.进一步健全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基地,充分发挥学科指导小组的作用,积极开展新课标、新教材的专题研讨活动。

  3.组织高中音乐教师对音乐鉴赏必修模块进行集体备课,开设研究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搞好省级课题《普通中小学音乐学科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践研究》,不断完善小学、初中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实施能力。

  1.继续组织好中小学音乐教师对课标本新教材的实践研究,组织和开展新一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培训。

  2.组织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学习常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建议,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预设的能力。

  3.搞好高中音乐各选修模块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工作。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5.组织中小学音乐教师才艺大赛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6.积极发现、总结、推介教学第一线音乐教师的教学经验。

  7.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

  (三)搞好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组织部分音乐教师结合音乐学科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设计和模块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

  2.研究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如何关注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关注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音乐表现,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入学生的音乐活动之中。

  3.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小学音乐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检测、初中学生音乐学业考核、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为抓手,组织课题组老师搞好省级课题《普通中小学音乐学科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践研究》,不断完善中小学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4.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专业技能方面的提高与进修,对青年教师的范唱、伴奏能力要有一定的考核要求。

  三、日程安排

  九月份

  1.召开小学、初中音乐学科中心组会议。

  2.思考器乐进校园有关事宜。

  十月份

  1.十月教科研月主题活动。

  2.武汉8+1城市圈交流研讨会。

  十一月份

  1.中小学音乐教师《会唱歌,唱好歌》专题研讨会。

  十二月份

  1.音美教师才艺大赛。

  2.小学音乐教师器乐进校园活动初步验收。

  元月份

  1、中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改革经验交流座谈会。

  学校音乐老师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优先发展教育。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要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美育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音乐课又是是美育中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所以作为音乐老师,上好音乐课责任重大。

  在新学期以新的音乐课程理念为指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体制。通过培养

  学生在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陶冶情操,启迪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选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优势:

  1、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

  2、接受能力较强,敢于尝试接受新事物

  3、有主动学习动向和能力,有了细腻的思想感情

  劣势: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个别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意识淡薄,不喜欢学乐理,观念不正确。要根据其特点设计教学方案。

  三、教材分析

  我们采用的是山东教育出版社,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套教科书有以下特点:

  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明确小学教育目标,落实《标准》的各项要求,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体现基础教育观念,打破过分强调专业性的学科体系,面向学生的实际需要。3、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遵循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

  《教科书》采用单元的形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单元内容也贴近学生生活,主要分为唱歌和欣赏两大部分。“唱歌”、“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经精心设计,巧妙的被分布到各个单元,较容易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任务

  1、唱歌能够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欣赏能够欣赏我国各族和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并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

  3、合唱学习多声部歌曲,做到音准、和协、动听。

  4、乐理熟练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

  五、教学措施

  1、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及能力,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如奥尔夫教学法)

  2、以“教师的范唱美”、“语言美”、“节奏美”严格要求自己

  3、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吸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4、将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声势”、“旋律”、“图谱”、“游戏”等“原本性”教学内容与理念融入到教学中

  5、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为学生准备丰富精彩的音乐课

篇5

工作计划是包罗万象的,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职别,他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会不尽相同,那么所作的工作计划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仅供参考!

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工作,为了在教学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本学期制定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的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得到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谱的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6、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任务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部分

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学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一、学期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个几个方面的内容: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我国江南地区、非洲民族民间音乐和西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音乐感兴趣,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能够选择用欢快、热烈、轻快活泼、优美抒情、赞美等不同的情绪来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

3、能够用自然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4、初步了解变奏曲式、手法,认识变音记号等相关的音乐知识。

5、体验感受马林巴、非洲鼓等非洲民间乐器的音色,以及我国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

二、改进措施

1、转变教学思想观念,适应新课程。

2、在备课时,应紧抓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和围绕感受、体验情感这两点来设计教案。课前准备要充分,特别是教具的准备。

3、作好“培优补差”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优生的音乐特长。

4、在上课时,要多注重与学生间交流;以引导、启发为主,精讲。

5、严格训练课堂常规,切实为每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课堂效率。

6、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其它方面

1、认真参加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并做好记录。

2、认真开展艺术社团活动,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特长。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认真做好笔记。

4、苦练功,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一、教育教学方面:

由于各个小学的音乐教学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到初中之后主要做普及音乐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乐器的学习并不难,关键对于一些一点没有音乐知识、不识谱的同学就有些困难,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简单的音乐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学习的兴趣,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通过课件多媒体教学,先让学生熟悉、了解、听辩西洋乐器中的单一音色,对学生鉴赏作品有较大帮助;

2、在学习竖笛之前,先由教师示范演奏流行歌曲,这样使学生因为喜爱而想学这件乐器。不放弃每个学生,从简单到难,让他们有着自己的成就感。

3、教师充分利用影视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拓宽学生音乐视野。

4、适当放松课堂,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开办音乐会的形式,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展示自我。本学期是新生入学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在班级举行乐器演奏会,歌曲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充分积极的参与到音乐课堂当中来。

5、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特别是在小班额的实验班教学当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展示。

二、课堂方面:

本学期要举办二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这是学生充分展示个人才艺和特长的关键性活动,在音乐方面可分为舞蹈、器乐和声乐三个大方面:

1、舞蹈比赛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出群舞、双人舞或独舞,要出一台舞蹈专场,这种形式使班级荣誉和凝聚力集中的时刻,而且在校园可以使舞蹈百花齐放。

2、声乐比赛是放宽到有特长的同学就可以参加,进行初赛和复赛的选拔评出奖项,在由音乐教师组合参加汇报演出。

3、将在七年级各班进行班级的声乐表演,选拔唱的好的同学进行培训,组成小型的合唱队。

4、器乐比赛先在各班进行,然后统一学校进行比赛,乐器种类不限,每种乐器都可以参加,根据程度评奖。

5、选拔乐器特长的同学组织民乐队,和西洋管弦乐队,以便在市区的各项活动中组织大型的演出。

三、教科研方面:

根据区进修学校音乐教研的安排,全区音乐教师申请了中小学器乐合唱的研究,我现在正在进行器乐进课堂的探试中,许多课上、课下的进展都在进一步的尝试中,参加课题研究是一种成长,还可以把做的点滴都记录下来,为将来的器乐教学积累经验,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长处推动教学。在合唱教学方面,也要开始努力探索,虽然对于中学合唱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是肯做就会有成效。

篇6

【关键词】农村初中;小器乐;优势

传统的音乐课堂往往借助钢琴等大器乐来组织教学,很多时候都是教师的“表演秀”,忽视了农村初中学生的音乐基础,脱离了农村初中学生的音乐需求,久而久之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自然会变得索然无味。而在农村初中音乐课堂上引入小器乐,可以改善学生的音乐学习,促使音乐课堂走向高效。那么,农村初中小器乐进音乐课堂究竟有哪些优势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音乐课堂实效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采用教师传授的教学形式,很多时候就是单纯地进行歌唱教学,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缺乏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而日渐削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渴求,减少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小器乐,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热忱,再通过教师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必然会有进步,对音乐的节奏、音色等的感知与把握必然更为精准,对不同器乐所达到的艺术效果的理解必然会更为透彻,使得音乐课堂的实效性不断得到加强。

例如,把口琴这种价廉易学的小器乐引入农村初中音乐课堂,能够极大的愉悦学生,由于好奇他们定然想摆弄口琴,甚至希望通过自己的吹奏能够形成优美的旋律。源于这种心理,学生的学习兴趣定然高涨,学习积极性不言而喻。但是也容易出现因为学生好奇而演变成学生自主地胡乱吹奏,因此,运用恰当时机借助口琴展开音乐教学显得非常关键。譬如,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暂且不将口琴发给学生,以免造成课堂混乱影响教学,先可以通过教师对口琴的演奏激发出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让优美的旋律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然后再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一段口琴比赛录像,这样就更深一步地让学生陷入到对口琴学习的欲望之中,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开始对口琴的有关知识及吹奏方式等向学生娓娓道来,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口琴知识和操作技巧。接着还可以利用口琴进行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有趣游戏,来增强音乐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在口琴学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同时,也更好地激发了他们音乐学习的兴趣,促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丰富音乐教学形式

传统的音乐教学,普遍都是进行跟唱教学,教师借助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对学生进行演唱教学,让学生单纯地唱出歌曲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教师示范、学生跟唱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抹杀音乐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很难一下子就熟练掌握要领。而小器乐进入音乐课堂以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可以变得生动活泼,有时候可以让已经熟练掌握部分小器乐的学生针对教学中的某个片段进行全班演示,有时候可以分小组一起探究部分小器乐对音乐的作用,有时候可以现场让学生比对不同的小器乐发声的区别,甚至可以通过小器乐演奏让学生直接找到音准,等等。因为有新鲜事物的引入,加之这些器乐都是携带简便且易购买的,学生的参与自然会热情高涨,甚至可以带动学生课外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例如,把口琴引入农村初中音乐课堂,能够大大改善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课上,老师不仅能够唱给学生听,还能够进行口琴演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变了以往呆板的教学形式。口琴的演奏方式又可以多种多样,学生可以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演奏形式进行学习,这样充分扩展了个别学生的表演空间,使得学生在充分自由的音乐课堂中真正学到音乐知识,这样的教学形式更具有灵活性。

三、引入不同器乐资源,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传统的音乐教学纯粹以跟唱教学为主,以让学生会唱歌曲为教学目的,教学形式的单一导致了教学内容的单一。而课堂上通过引入合适的小器乐,可以让课堂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迎合了学生对于音乐的模仿等特点,在更加真实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领悟音乐,甚至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感受中去。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也学生了解和掌握了一门小器乐演奏,还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提升了其对音乐中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当然,在实际选择中,音乐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来确立使用何种小器乐,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要表现的主题,也能够让学生认知到更多的小器乐品种,拓宽音乐学习视野,丰富音乐学习内容。

例如,把口琴引入农村初中音乐课堂,学生在进行口琴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对音乐的一些知识进行简要了解,这种音乐学习方式更胜于传统的跟唱模式,在学习和吹奏口琴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将口琴引入到农村初中音乐课堂中,转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中进行音乐学习,有利于促进其音乐才能的施展和音乐知识的掌握。

四、不受任何时空限制,巩固音乐知识学习

课堂的学习时间总是有限的,教师无法保证每位学生通过音乐课学习就能完全理解音乐知识和牢固掌握音乐技能。再纵观以往,由于农村这一区域条件限制和一些家庭观念所致,很多学生根本无法通过钢琴等器乐进行音乐知识再学习,因而导致学生的音乐水平整体低下。而小器乐却是可以弥补这样的不足,携带方便,价格低廉,成为它的一大优势。学生也不必拘泥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吹奏小器乐,进而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去熟悉某种小器乐,或者去甄别不同小器乐的发声,或者通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等机会去认知小器乐,还可以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去认知,甚至是熟悉课本中所涉及的一些小器乐,对这些器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操作基础之后,就可以有效巩固课堂音乐学习。

例如,教学中难免会有一些意外,造成教学时间分配不当,结果导致音乐知识远没有达到预想的掌握程度。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自己在课外借助小器乐去消化课堂音乐知识或者技巧。譬如,借助口琴去演奏曲目,在不断地演奏中理解课堂上提及的音乐要点,领悟歌曲的内涵。

长期以来,农村初中音乐课堂一直遵循着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始终徘徊不前,但是小器乐的引入打破了这一传统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形式和内容,拓宽了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兴趣中自主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使得音乐学习更富实效性,其优势可谓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篇7

一、研究的意义及目标

所谓班级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它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定下来,以后,又经过赫尔巴特等教育家进行补充,使它进一步完善。

特长生是指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特殊的兴趣,有比一般人更好的表现的学生。

而此项研究就是基于在普通班级教学中,发现和发展在音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使其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音乐才能,有效地协调、补充班级学生在音乐领域中的和谐发展。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要关注那些有音乐潜质学生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家长对孩子全面发展的期待,许多学生都身兼特长,他们分布在每个班级中,形成了小的团体,那么怎样把班级教学与发展特长生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真正表现创造性的机会,即是此项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中遵循的理论依据

教育心理学依据:在普遍中照顾个性,只有有了个性发展普遍性才有发展。

现代教学论思想:确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认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由此引发出教与学是双边活动,教是为了不教,提倡教学民主,既研究教法也研究学法,既全面培养又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等等一系列观点。

学科教学论:现代音乐教学改革和创新中重要的问题就是,从音乐学科的特点及审美教育的高度,提出一切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学理念。

三、研究的策略及方法

为使研究有充足的实践基础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我们以科研课题为引领,建立总课题并产生子课题的分支实验方式,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为切入点,分别在四所中学确立实验课题《音乐欣赏教学长生与班级教学互补性研究》、《音乐课堂器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差异教学的探究》及《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实验教师分别在唱歌、欣赏、器乐等不同的教学领域,做了具体的研究工作,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四、研究的成果

1、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使教学方法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研究者的信念,在课题实践过程中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实验教师都在为每一堂课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而努力,每节课中都有亮点,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出来。

2、学生在课题实验过程中音乐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运用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音乐形象,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其在音乐艺术活动中体验到了快乐。研究过程中最典型的是在器乐教学领域,课堂上教师以在器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为中心,分组带动全班学生,在为特长生提供展示、提高空间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课堂乐器(竖笛),表现、抒发自己的情感,让每次演奏都成为学生内心情感更深层的流露。实验以来,学生体会到了音乐为学习、生活带来的乐趣,在音乐想象能力、音乐创造能力、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等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班级教学的大环境下,音乐特长生的比例也逐步增长。在班级特长生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喜欢并学习钢琴、吉他、二胡等课堂之外的乐器。而特长生比例的增长,也使课堂教学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学习方式更为开放,从而达到了班级教学与特长生教学互补的目的。

篇8

关键词:校本课程;促进发展;拓展渠道;本地音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B-0079-01

教材是学习音乐知识的重要载体,笔者所处的地区统一使用苏少版教材,由于不同地区都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统一的教材容易出现适用性问题,开发校本教材能促进学校结合本地人文环境和文化传统,使具有本土特色和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资源得以开发。教师如何精心拓展开发渠道,掀起音乐流行风,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呢?

一、以教材为载体,不断促进学科向深层次发展

苏少版初中音乐教材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教材,它的编写方向既体现本地特色,又要与全国通用的音乐教材接轨。在开发校本教材时,教师要结合现行教材,从横向和纵向去挖掘,让校本教材成为学生喜爱的教材。同时,教师利用现行教材进行教学时,发现教材上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内容,在开发时要让校本教材成为音乐教材的补充和拓展,使学生利用校本教材能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如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国龙吟》,教材安排了“龙的传人”“我是中国人”“竖笛练习”“金蛇狂舞”“红旗颂”“音乐沙龙”等,在教学时,我发现不少学生对这一单元的音乐很感兴趣,特别是当教师结合音乐主题创设情境,学生被深深地震撼,他们对中华民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初中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发展期,基于此类题材是校本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像《龙的传人》演唱的版本就有多个,在开发校本教材时,可以考虑将这些版本收录其中,通过欣赏、演唱不同版本的《龙的传人》,感受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的情感。同《我是中国人》类似的音乐曲目也是比较多的,如《我的中国心》《我爱你中国》《中国人》等,开发校本教材时收集爱国歌曲曲目,并以调查方式了解学生的喜爱程度,然后设计成专题,促使学生学唱爱国歌曲,传承民族文化。

二、积极利用各类渠道,不断拓展校本课程的开发渠道

音乐派系多、流传广,互联网存在海量资源,拥有海量的音乐作品和影像资料。校本课程是集文字、图文和影音为一体的,在开发校本教材时,教师要不断拓展各类渠道,但在收集资料时,教师要系统地编排目录,并根据目录收集资料,加工资料,最终做成一本可操作性强的校本教材。

如流行音乐是初中生课余时间经常接触的音乐元素,但在研究苏少版音乐教材时,我们发现教材内容相对有限。在开发时,教师可以以流行音乐为一个主题,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程度和课后经常接触的流行音乐,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目录的修订和调整。接下来,学校发动学生和教师的力量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收集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二次加工。传统意义上的校本教材是静态的图文资料,在信息技术时代,校本教材要突破传统的纸质媒体,将纸质媒体与电子媒体相结合,让音乐“动”起来。可以说,如果校本教材紧扣学生和教师实际,是师生共同制作的,校本教材的生命力就会很旺盛,并会在推广过程中得到师生的进一步修订。

三、以本地音乐为特色,让校本课程资源更接地气

由于目前学校使用的音乐教材是统一编排的,编者在编写时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地区的特色音乐,学生在课余生活又经常会接触到本地的音乐元素,这些音乐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要深入挖掘本地的人文资源,精心收集身边的特色音乐,并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收集本地音乐素材,既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又能让校本课程更接地气,更多元。

如民歌是初中音乐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了解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渠道,在开发校本教材时,教师要立足南通市的实际,以“南通地方的民间传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身边的音乐资源,利用学校图书馆,当地音乐博物馆、民族音乐传承艺人等资源了解南通民歌。像海门民歌,教师以海门民歌的历史与特色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挖掘:(1)海门民歌的历史渊源。了解它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随口即兴哼唱出来的,曲调比较淳朴自然。(2)海门民歌的分类和特色。主要分为号子、山歌、小调,并介绍它们的区别与特色。(3)民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借此激发学生对本地民歌的喜爱。校本教材作为最接地气的教材,一定要精心挖掘本地的优秀音乐文化,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学生了解本地音乐,传承本地音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编排,图文并茂将音乐元素融入其中,从而让学生对本地音乐有进一步的了解。

总之,校本教材更贴近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更接地气,它能促进学生学习音乐、表现音乐、爱上音乐。想让校本教材开发得更好,需要教师结合现行教材,深入研究音乐课堂上学生喜爱的音乐元素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教材向横向和纵向发展,并挖掘本地的优秀音乐素材融入其中,从而借校本教材引领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初中地方音乐课程资源校本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研究论文。

参考文献:

篇9

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青春期,身体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他们的声带增长迅速。特别是男生,他们对这种变化很不适应,原来的嗓音清脆动听,现在的嗓音象蜜蜂嗡嗡,而且稍微多说一点话嗓子就很疼。相对男生而言,女生嗓音的变化不是很大,而且人们不会比较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变化,但事实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因为声带的变化,引起他们的喉部也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如果青春期对嗓子不好好保护,就会诱发声带充血甚至水肿。这个时期的学生说话时都会感到有一些困难,主要原因是发声器官因为发育,还没有磨合好,没有协调发音,所以说话受到了影响。

在多年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我们发现:男孩子的变声期都比较长,而且非常明显;女孩子的变声期比较短,且不太明显。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拿我自己执教的初二(3)班为样本,我们班男生有30个人,女生有25个人。男同学一般都是从初一的第一学期快结束时开始进入变声期,到初二下学期都基本结束,整个变声期大约经历8~12个月的时间;女同学的变声期比较短,一般经历半个月~2个月的时间。有的孩子的变化非常典型,如我们班的王某某同学,先是音色纯正,再到沙哑、难听,最后又声音雄浑,成功地度过了自己的变声期。那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保护嗓子显得有为重要,如果保护不好,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而且这个损失是一辈子都无法弥补的。那怎样才能安全地度过这个特殊时期呢?有的人认为不说话,不唱歌,让学生悄然度过这个特殊时期,有人认为这个时期要巧发音,巧练习,让学生平稳地度过这个特殊时期。我们学校的音乐老师也是各执一词,于是我们学校选择了250个学生做样本,把我校的音乐老师分成两个组,同时邀请了有声乐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参加了我们的研究课题组,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觉得对于处在特殊时期的这个群体,第一种说法肯定是不妥当的,对于第二种说法大家最后都投了赞成票,都觉得音乐老师可以在变声期通过对学生进行细心指导而进行系统的声乐训练。最后我们课题组就怎样对处于特殊时期的学生施以特殊的教育进行了研讨,有几种做法想跟大家一起分享。

一、合理组织,克服生理缺陷

首先要精选内容:由于青春期学生声带的发育引起了学生发声的缺陷,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所选曲目的跨度不要太大,一般不要超过八度;所选曲目的音量也不能过大,曲调要保证流畅优美,不能“大跳”,以免学生叫喊。如果遇到不符合要求而又必须教唱的内容时,教师要动脑筋,学会转化,降低坡度,使学生唱适合自己的音乐。其次要注意科学练习,练声时要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气息唱,而不是扯着嗓子乱叫一通,还有就是练声时要尽量使用轻声,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护嗓子,同时还能在低声吟唱时体会音乐之美。当然练声时还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可以练哼鸣,可以男女声混合训练等等。第三还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因为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处于变声期,声带很容易疲劳甚至受到损伤。所以教师可以将一节音乐课分成几小段,先练练声,再讲讲乐理知识,再唱唱歌,或者再欣赏欣赏,这样学生的声带可以得到休息,同时又能增长学生的音乐知识,真可谓一箭双雕呀。另外教师还要要求学生时刻保护嗓子,课后尽量少说话,不要狂笑也不要大哭,更不要高谈阔论。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作为样本的学生出现了和其他班级学生不同的情况:会自我保护声带,会科学的发声方法,会简单的演唱技巧等等。

二、科学组织,克服心理因素

篇10

关键词:结题报告;多元化;分层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音乐学科的不断改革,音乐学科的考试制度也由单一的唱一两首歌曲、吹一两首竖笛曲改为多种考察、多重考核的模式。究竟哪种方式是最为科学的、最为客观的办法呢?这是研究者目前面临的问题核心。

(二)问题的解决:

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是以培养有素养的、有一定鉴赏能力听众为主要目的的教材。作为音乐老师,我们面临的是一群参差不齐的学生,这其中有得孩子音准很好,有得孩子却连最基本的C大调音阶都唱不准;有的孩子的乐感很好,能对老师播放的乐曲、歌曲轻松学会并加以处理,有的孩子却唱不准、听不出乐曲或歌曲中旋律、节奏的变化;有的孩子从小学习乐器,有一定的试唱与模唱能力,有的孩子从未接触过乐器训练,对简单的四小节模唱练习都很难唱准。面对这样的学习受众体,单一的考核模式是不能满足多角度、多维度评价学生的标准的,而对于学生而言,有长处就会有短处,每一个孩子都有欣赏音乐、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可以从不同层面评价学生的表现,从而达到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怎样着手建立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机制呢?

一、将课本内容有机的分块,为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打下基础

七年级的音乐教材分为上、下两册,每册有六个单元,每单元都有一定的歌曲演唱、乐器演奏、欣赏曲目与小组或自我创编的版块,音乐知识穿插其中。教师需要对本单元内容与教授意图有着通盘的考虑,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按一定梯级划分。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你同行》中,教学内容的分层划分:

1.音乐感受:声乐:童声合唱《校园多美好》《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2.音乐实践:(1)、曲演唱:《希望与你同行》《我们一起来》;(2)、器乐演奏:八孔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3)、音乐沙龙、露一手。

3.音乐常识:音乐一词由来;音符、唱名、音名、反复记号、上波音的作用;人声的分类;八孔竖笛初识;施光南简介。

这样可以将本单元的内容做一个有机的罗列,划分主次,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建立确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对号入座

正如笔者所述,多元化、综合的评价方法是让更多的学生在这种评价体系中找到自我、实现自我并能超越自我。“分层评价”是较为科学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要求第一条:以教学目标为基准。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达标度,因此,它评价的内容、方式等应以教学目标位准,各项教学评价和分数,进步程度、评语等,要反映学生达标的程度。”从这段选自《音乐学科教育学》的要求我们将教学模块按照学生的能力划分为A、B、C三个等级,既方便了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教学内容、重难点,也方便了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与课堂节奏。

三、深化“分层评价”的内容,将其与实际教授内容挂钩,将“分层评价”做到实处

作为教师而言,要想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在授课之前必须很精心的构思教学环节、撰写很详实的教案。“分层评价”也不例外,教师要想达到“人人有所得”就必须将“分层评价”的内容在教学环节中有所体现。

四、积极做好阶段性反思,将“分层评价”的效应与音乐课堂结合,达到教学互长的作用

《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中要求。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知识、技能发展变化的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演唱、演奏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结果的评价,在学期、学年末进行,主要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方式。

教师针对这一要求将学生对音乐课堂的评价常规化、制度化,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深入的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将学生的诉求第一时间传递给教师。当然,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最常规的试卷测评,也可以是小组互评、也可以是自我评价、也可以是同桌互评等等,但评价的目的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三)问题研究后的反思:

1.分层能否解决所有问题?

“分层评价”是整个课题研究的重点,但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问题是“分层评价”所解决不了的,如:学生的听赏习惯、学生的识谱、试唱、试奏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制约着音乐课的质量。而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他们的个人潜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分层是否“一层不变”?

我们现在多划分的评价标准大多是以教师的眼光看待学生,而学生是一个综合的个体,他们会随着知识技能的增加、情感价值的丰富而发生的变化。分层的标准也要随着他们的成长变化而变化。七年级的评价体重中关于知识技能的评价占了较大比重,在八年级、九年级的评价体系中创新与合作是否可以逐步加大比重呢?让学生们在“玩中学、玩中领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分层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这个课题从去年9月份投标开始到现在结题,研究与准备过程以超过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笔者按照分层评价的要求,认真备课、认真准备、认真反思,几乎是将之前的教学案例一一,在这一过程中,辛苦自不必说,更大的感触是收获:学生对于作品的较全面的了解、班级中小组合作、小组互评活动的开展、学生与老师之间亲密的合作等等。我想更大的收获是通过参加课题的研究让我重新认识了教材、认识了音乐课将要带给学生的是一个怎样的育人氛围。我想这可能就是“分层评价”最终的目的:创设让学生、教师都能成长的教学环境。

附:如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渴望春天》的分层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篇11

张东:贵阳十二中是贵阳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完全中学,1981年在贵阳市率先创办了颇负盛名的美术职业高中班,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美术人才。2014年,贵阳市政府、市教育局定位贵阳十二中音乐特色办学目标,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工作,已取得初步成绩。

近年来,学校坚持“素质成就未来,爱心构建和谐”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学生多元发展、学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遵循“惜时、厚德、笃学、尚美”的校训,形成了“求真崇信、睿思力行”的优良校风、“博学善导、立德树人”的优良教风、“勤奋乐学、致新求源”的优良学风。2014年以来,与北京三十五中建立了友好姊妹学校关系,与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北京艺术教育名师工作室、越声工作室在学校挂牌成立,经省教育厅批准,已连续两年面向全贵阳市招收高中音乐特长生。

学校音乐特色教育取得了较大进步,与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湖南张家界民族中学等联合成立了“全国中小学音乐特色教育学校联盟”, 组建了西南地区第一支中学生阮乐队,定期组织音乐夏令营;并创办了贵阳十二中“聆音赏乐”音乐大讲堂,不定期邀请全国知名音乐专家、教授到校讲学。目前,学校已被贵阳市教育局、贵阳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授予贵阳市艺术特色学校称号,还先后获得贵阳市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先进单位、贵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优秀学校、贵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优质学校、贵阳市文明校园、贵州省安全文明校园、贵州省模范职工之家等光荣称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8至2015年,获得贵阳市教育局高中教学质量“入出口”评估一等奖两次、二等奖四次、三等奖一次,实现了“低进高出”的办学目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记者:作为贵阳市的一所普通中学,贵校如何突破生源问题?

张东:按照小升初政策规定,初中划片区就近入学,而我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家庭教育方法都比较欠缺,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高中招生实行网上录取,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都报考示范性高中或报考地理位置处于中心区域的同类学校就读。因此,从我校的生源情况来看,总体来说质量偏低,入校成绩明显与一些中心区域的学校存在较大差距。

面对这样的生源,对学校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找准定位,办出特色,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才能得到长足发展,家长才会认可支持。近年来,学校除了加强管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外,还通过艺术特色教育、一对一数字教学、高效课堂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德育目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办学条件的改善等措施,加大学校的宣传工作力度,规划好学校的发展目标,提升办学质量,提高生源质量,切实办社会、百姓需要的好教育。

记者:如何在创新中鹤立鸡群?

张东:一是推行扁平化管理,使学校管理更加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二是坚定不移走音乐特色发展之路,力争经过三到五年时间成为贵阳市音乐特色示范性学校,五到十年时间成为贵州省音乐特色示范学校。三是进一步加强高效课堂建设,形成贵阳十二中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是实行初高中六年一贯制教育,将中学六年教育整体考虑,开发适合这种教育的课程体系,形成与其他中学不同的课程特色。五是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如2016年完成四百米标准田径运动场建设,规划建设艺术大楼等,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六是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学校建成学园、花园、乐园、家园。七是加大开放合作办学力度,进一步加强与贵阳一中、北京三十五中、北京育英学校、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等省内外优质学校的合作,拓展合作项目和内容,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考虑引进社会资本合作办学。八是将贵州民族音乐文化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记者:发展音乐特色教育,贵校有什么妙招?

张东:首先,发展音乐特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各种文件和措施促进中小学加强艺术教育,所以,我校发展音乐特色教育有着良好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环境。第二,我校发展音乐特色教育是贵阳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经过周密调研确定的,目的就是要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满足贵阳市民对优质音乐特色教育的需求。第三,我校发展音乐特色教育,有着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各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有些还是国宝级的亟待开发。学校积极寻求与高校、民盟、非遗中心、社会机构、民间艺术家等合作,共同将贵州省音乐文化推向世界。第四,加强对全体学生进行音乐普及教育,使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学会两到三项音乐技能,同时,在全校开展两到三件贵州民族乐器演奏训练,形成浓厚的音乐文化氛围。第五,高中音乐特长班从高起点做起,聘请大学教授、音乐学院研究生到校上课,选派优秀学生到北京、上海学习,支持学生合唱团、阮乐队出国出境演出等,提高学生的高考竞争力。

记者:人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贵校如何吸引人才并挽留人才的呢?

张东:首先,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省会城市,近几年来发展特别快,加上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宽松的就业环境,我校作为贵阳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对人才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其次,对于具有高级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可以通过“人博会”或绿色通道进行引进,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第三,我校发展音乐特色教育,为音乐人才搭建了更大、更高、更广的展示自身才华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同时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记者:对于音乐师资人才,作为校长,您觉得怎样的师资人才才符合学校的发展?

张东:首先,他必须得热爱教育事业,甘愿为教育贡献自己的才智,而不是把教师当成谋生的职业。第二,他要有理想、目标,初中或高中三年把学生带成什么样的水平先要有规划,然后按规划逐步实施,同时对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也要有目标和规划,三到五年要达到什么程度,十年达到什么程度等等。第三,要有组织领导能力,不仅要在自己的专业方面能独树一帜,而且还要有组织、协调、带领团队的能力,有组织、策划、开展大型活动的能力。

记者:什么样的学生才能报考贵校?

张东:我校初中是按南明区教育局划定的片区就近入学,高中面向贵阳市三区一地招生,网上录取。经贵州省教育厅批准,高中音乐特长生面向全贵阳市招生(包括三县一市)。音乐特长生先要经学校进行专业测试,测试合格者才能报考;中考文化成绩原则上要达到我校高中的最低录取分数线,特别优秀者可降分录取,但不得低于贵阳市划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记者:最后,您想对《小演奏家》的读者说些什么?

篇12

现行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学校和教师把智育凌驾于一切工作之上。如果把素质教育当做一项完整的工程,那么,现在社会上呼唤最强烈的德、体、美、劳这些方面的教育不能令人满意。这样看来,我们的现行教育并没有完整地实施素质教育。各学科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同样有着德育、智育、美育的义务和功能。德之所以放在首位,并不是轻视其它方面,而是只有在“有德”的前提下,人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才能实现和谐的发展。不如一些数学教师认为: “数学课就是要培养学生‘数与概念、测量与计算、解题与应用’等能力, 至于德育, 那就是思想品德课和语文课的事了。”这种人为割裂德育与数学学科联系的做法, 必然导致学生德育的不完善。

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忘记进行德育教育,即使能够想起来往往方法也是不够恰当的,可能有些老师会采取比较死板的说教方法,甚至可能会出现打骂等体罚现象,但是德育不是靠简单的说教,而是需要一定载体、一定情感的投入,才能让受教育者有所感悟。小学各个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特别是数学),相对来说, 显得比较隐性和单调。即使在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德育材料,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致使德育与学生生活的断层。

那么怎样才能在各个学科中悄然无息地渗透德育教育呢?这是笔者思考许久的一个问题,在下文笔者主要探讨语文教学、数学教学和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1.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有人曾经用雨水渗进墙壁的说法来诊释“渗透”,这是非常形象的,也是十分恰当的,只不过待到晴天时,墙壁会有明显的痕迹。而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应当是一种有意识地去达成“无痕”、 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效果的举措。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凸显以下策略。

1.1钻研教材,寻找德育渗选点

钻研教材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这一项工作尤为重要。要上好一堂好的语文课,最重要的应该是钻研教材,把握文本,寻找德育的渗透点,可以这么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程度。因此,教师始终要把这个工作放在第一位,要研究教材的依凭性、前瞻性和德育渗透性。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渗透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文本是怎么说的”,甚至要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这正是文本的价值所在。

1.2课堂互动,生成德育渗透点

课堂互动是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碰撞,通过课堂互动,能够生成德育渗透点,成为文本价值的拓展和提升的引子。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考虑课堂的互动,课堂如果没有了互动,学生的学习就肯定会显得枯燥、无味,教学将会陷人呆板的僵局.“三维”目标也就不能有机地结合。课堂互动与德育目标渗透并不是不可预测的。笔者认为,课堂互动与生成在于教师课前对教材文本的钻研程度,在于对学情的掌握程度,在于对教学环节的预设程度,在于课堂对文本价值的引导程度。课堂上,只有围绕文本的价值趋向,做到有效互动,才可以及时生成、有效生成,那么文本的价值达成才不会太远。这样,德育渗透也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1.3明理导行,落实德育渗透点

明理导行是指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逐渐明白道理,并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个人品德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落实。例如,在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时,需让学生深切领悟作者赤诚的爱国之情。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情感线去理解作者——20世纪20年代的革命志士,了解他当年的处境,体谅他的远行,体会他的心情。文中三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但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第一次是一种“离别泪”,第二次是一种“爱乡情”,第三次则是“报国志”。这里的明理和导行必须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才能落实,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从而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个人行为,养成爱祖国、爱学习、有理想的新一代的优秀品质。

2.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学

2.1通过教材挖掘德育教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并不象语文文本内容那样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例如,在圆的教学中,可举一出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伟大成就;再如教三角形,举出“勾股定理”等,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数学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为祖国建设事业刻苦学习的责任。

2.2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注意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不仅要发扬优良传统,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不仅要教学互动,还要引导学

转贴于

生讨论,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助协作关系,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盲从、不迷信、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

2.3利用研究型课题进行德育教学

德育不能只局限在教师的说教上,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汲取营养。一个研究性课题,一般要经历选题、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研究、课题结题等阶段;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传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而学生投入到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当中,教学过程更能体现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密切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尊重知识、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3.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3.1课型的选择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大鹿》、《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3.2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篇13

一、旋律创编的现状

近期,我对本校七、八、九三个年级36个班级进行了旋律创编兴趣试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学生希望能唱自己写的歌曲,90%以上的学生觉得难,80%以上学生想学习旋律创作知识,而只有寥寥无几的学生了解一点旋律创编的知识却不会运用。由此可见,旋律创编这一环节的效果很不理想。

二、旋律创编活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要让学生意识到旋律创编来源于生活,人人都是可以掌握的。为了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我在音乐课上播放了自己写的歌曲《中学生守则之歌》,告诉他们这首歌是我校学生演唱的,和他们是一个年级。学生很感兴趣,想知道是哪个学生演唱的,唱得这么好。这时我说,这首歌是我写的,他们的眼神里立即流露出惊讶、兴奋、羡慕的神情。我趁机说,想唱自己写的歌曲吗?他们异口同声地喊:想!我就告诉他们,旋律创编其实没有想像的那么难,就跟人说话一样,会说话就会写歌。然后,学生就开始迫不及待地想学习旋律创编。我说,我现在就教会你们简单的创作。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太阳,创作主题就是:太阳慢慢升起来了。我问他们,太阳慢慢升起来旋律线是上行还是下行,学生说上行。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上行线,问学生,音符应该是级进还是跳进,(先介绍级进和跳进的含义),学生说级进。我接着问,太阳升起的过程是慢的还是快的,学生说是慢的,我说,你们现在开始创作了。于是全班都进入了活跃的状态,有的学生开始唱出了旋律,有的学生在纸上写出了旋律,有的学生用手画出了旋律线。我让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创作的旋律,两位学生分别写出下面几个音:1)、11355224662)、1112212337

我先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一遍音符,学生不约而同地保持速度一致。我又让学生一边画旋律线一边演唱,再次感受太阳慢慢升起的意境。当唱到第二条时,有的学生哈哈大笑,我问为什么笑,学生说,老师,音的跳度太大了,感觉太阳突然跳出来了,不符合自然规律。我问大家这几位学生说的是否有道理,大部分同学大声喊:有-道-理-。我追问,应该怎样改变比较合适,学生就争先恐后地要到黑板上修改音符。让学生修改完再唱一唱,学生说修改过的旋律平稳一些,我笑着说,哇,今天这节音乐课,大家都变成了小小音乐家,太棒啦!你们现在讨论这两条旋律,应该选择什么拍号?有人说四四拍子合适,当有人说四二拍子比较合适时,立即有同学站起来说四二拍不合适,我问为什么不合适?有位学生说,四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四四拍子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我认为四四拍子强弱规律比较合适太阳慢慢升起的意境。当我用琴带着学生依次唱完四四拍和四二拍的旋律后,我再次问学生,四二拍和四四拍哪个拍子更适合时,学生齐声说,四四拍子合适。我接着说,创作还没有完成,现在请同学们为你们创作的旋律配器,如果你是作曲家,你将选择什么乐器,使这三条旋律表现力更丰富?同学们开始热烈讨论起来。甲同学说,早晨太阳慢慢升起,大地笼罩一片朦胧色彩,我选择大提琴,因大提琴音色深沉浑厚,和早晨朦胧的意境相吻合,在演奏时,运用缓慢速度和很弱的力度,能表现宁静的早晨;乙同学说,因为早晨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心情愉悦,钢琴音色明亮,所以,我选择钢琴,在演奏的时候先慢速很弱,再稍快,力度用中强来演奏,前面慢速表示宁静,后面快速表示心情愉快;在前面慢速时加笛子模仿鸟鸣声,或者用口技模拟鸟鸣声。丙同学说,我选择人声,用噜演唱旋律,一部分学生用纸模拟风声,一部分学生用肢体表示树枝摆动,一部分学生用矿泉水瓶子模擬小河流水,一部分学生再加上一小段诗朗诵。听完大家的描述,我就组织大家按照刚才三位学生的创意把这两条旋律演唱(演奏)了一遍。他们唱着自己创编的旋律,脸上洋溢着快乐自信的笑容。这节即兴创编课,从创编律动、创编拍号、创编音乐场景、创编旋律、创编配器等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创编能力,也发挥了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

2.创编活动要因材施教,能关注不同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感受。即兴创编活动应让学生自主参与,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旋律、节奏、配器、音乐场景、歌词等进行创编。如在欣赏歌曲《玫瑰三愿》时,让学生在视唱过程中感受模进的创作手法,并创编旋律片段。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不必急于求成,可以创编伴奏或创编歌词,尽量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

3.在游戏教学法中,提高效率,化解难点。在学习鱼咬尾知识时,我先和学生一起玩成语接龙的游戏。游戏结束后,我将青春舞曲的歌谱打出来,先请学生跟琴试唱一遍,再讨论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前部分旋律和我们刚才的成语接龙游戏特点一样,我又将七年级--九年级课本中出现的鱼咬尾歌曲的歌谱筛出来让学生寻找鱼咬尾旋律,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就这样,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了鱼咬尾的创作特点。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要求创作4-8小节的旋律,基础差的学生我设计了旋律填空题,填上一个单音让这段旋律变成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有简有难,寓教于乐,增强了愉悦感和自豪感,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4.教学评价有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巧妙运用启发、赏识等方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鼓励。当学生答不出问题时,我会笑着对他说,你是一位勤于思考的学生,坐下再想想;如学生不敢即兴演唱自己创编的旋律,我会对他说,你说话的音色很好听,唱歌也一定更好听吧,能不能给我们唱一唱。总之,教师要欣赏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表现,增强自信心。

5.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了课题研究扎实有效,教师要多参阅相关书籍、优秀论文,观看优秀教学录像课,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认真备课,了解学生的喜好,分析学情,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14

关键词:少先队 大队辅导员 专业化建设

中学大队辅导员是共青团依靠的重要力量,承载着少先队与共青团有效衔接的使命,是辅导员队伍中主要组成部分,更是青少年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实践体验的指导者、健康成长的服务者、合法权益的维护者、良好成长氛围的营造者。从目前各个学校来看,中学专职大队辅导员少之又少,有的是任课教师兼职,有的甚至没有这样的岗位,中学少先队活动难以展开。没有活动就等于没有少先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实践育人。实践是我们少先队建设最有效的途径。如何育人也就成为当今中学大队辅导员面临的新课题!所以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大队辅导员,更应该走向专业化。中学大队辅导员专业化是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少先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只有加快中学大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才能做好党、团、队的有效衔接,才能真正适应当代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需要,才能有效发挥团队组织指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功能。

一、当前中学大队辅导员专业素养现状的思考

我在团委兼职三年,担任大队辅导员一年多。面对忙碌繁杂的班队事务,少先队活动的开展总会感到无奈和无力。 由于自己的专业素养还不够扎实、对待工作还需要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探索与思考。我认为中学大队辅导员专业素养还存在以下不足:

1. 专业知识缺乏。中学大队辅导员对少先队的基础知识及常规工作程序不熟悉,给实际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并影响到少先队工作效果。

2. 教务工作繁重。大多数中学大队辅导员角色多,任务重。我担任初高中音乐教师,每周20多节课,音乐组工作繁多、细小,形成了辅导员工作的多面性,根本无暇顾及自身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提高。

3. 科研意识不强。辅导员任务繁多,要致力于研究少先队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问题的洞察力,对青少年中的新问题缺乏敏感性,难以准确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教育时机,没有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二、新形势下中学大队辅导员的定位

首先,中学大队辅导员应该是少先队员的亲密朋友,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指导者,是合格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少先队员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中学少先队员由于心理呈半成熟状态,所以辅导员更应该及时准确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少先队员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让其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辅导员同时还应该是少先队员生活的益友,真诚地为少先队员传道、授业、解惑。

其次,中学大队辅导员还应该秉公办事,为少先队员树立榜样。辅导员在处理问题时,要公正无私,不可感情用事。队员犯了错,辅导员必须给他指出来,并加以分析,使其明白是非,他们之间发生矛盾纠纷,辅导员应把事情原委调查清楚,站在公正立场进行裁决,不可有所偏袒。

再次,中学大队辅导员应该运用新课程理念下的“民主平等型”“表扬激励型”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体作用,使队员在与教师的平等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是新课程理念下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必备手段;辅导员要主动了解少先队员,了解他们的所思、所做、所为,要真诚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工作中以表扬激励为手段,使每个少先队员都能素质全面、人格完善轻松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中学大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建议

专业化建设是辅导员育人的关键。一个优秀辅导员,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论知识和组织活动能力,而且需要广博的学识、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本领。结合我的工作实践,对中学大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1.集中式培训、加强自身学习,用理论支撑起专业化建设的框架

集中式培训可以让辅导员们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学习少先队的基础理论,通过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可以和其他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各省市区多开展关于少先队基础理论,少先队政治理论、少先队业务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培训、少先队工作项目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培训,培训过程中可以聘请优秀辅导员对“新”辅导员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2013年7月我市在呼和浩特民族实验学校组织了全市大队辅导员培训,在培训中不仅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习了很多实践性的技能。例如国旗班应该如何护旗、升旗手应该如何叠旗,鼓号队基础知识与编排。这些内容正是像我一样的“新”辅导员渴望学习的。所以,作为新辅导员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各种相关的培训。用理论支撑起专业化建设的框架。除集中培训之外,加强自身学习。

2.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搭建“借鉴学习交流”平台

校际交流可以有效地学习优秀辅导员的工作心得及观摩成功的活动案例。校际交流活动,为辅导员搭建了 “借鉴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校际交流活动,辅导员之间交流教育教学中的体会,学习前沿的信息,在教研氛围中提高辅导员的研究能力。同时,校际交流也是青少年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我校曾开展与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土默特中学及北京一零一中学、日本玉琦县立不动冈中学等众多知名学校的校际交流活动。在交流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兄弟学校的育人模式,通过学习引发自己的思考,借鉴成功案例。与此同时,少先队员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展现了团队精神。例如在北京一零一中学举办的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大赛中,我校学生有四个案例入围,分别是《慈善公益新模式――“火箭”计划》《流浪动物救助站》《书香青城》《温暖校车》,学生们通过精彩的案例分析与答辩,赢得了各个学校的老师和小伙伴的认可,也懂得了作为当代青少年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我校组织的与日本玉琦县立不动冈中学的师生联谊植树活动中,中日小伙伴共植一棵树,自己挖树坑、抬树苗、栽树、浇水,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也让其懂得劳动的快乐了解绿化家园、和平友好的意愿。

3.以团带队,做好队与团的有效衔接

少先队员是共青团的后备力量,作为初高中一体学校,结合我校特点,开展“以团带队”工作。每年新生入学,学校团委、大队部都会举办隆重的欢迎仪式,让少先队员们重新找到自己的组织,感受“家”的温馨。少先队大队成立后,由高一年级的共青团员在大队辅导员的指导下,引导初中各个中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科技艺术节、读书节、新年合唱节等,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高一年级共青团员感受到了肩上的使命,积极地为少先队员们作出表率,初中少先队员也向往着加入光荣的共青团。每年五月四日、十二月九日我校都举行优秀少先队员入团仪式,在入团仪式上,新团员庄严宣誓,使命感油然而生。同时高一年级学生会、学生社团的社员也在发挥共青团员的作用,带领并指导初中少先队员参加社团活动,使得人人有岗位、个个都参与实践活动。少先队员们在参与活动时不仅学到了广泛的知识,个人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与精神生活。以团带队,体现在团队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好团队的有效衔接,是中学大队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4.结合个人特长,做有“魅力”的中学大队辅导员

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到了中学阶段,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不良习气、不利因素,使得学生们进入了“青春叛逆”期,小伙伴不喜欢和辅导员进行交流沟通。我以特长,力争做有“魅力”的中学大队辅导员。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展示”是大队辅导员与少先队员相互信任、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在课上让队员聆听一些经典音乐作品,感受真、善、美,陶冶情操。给他们提供展示个性特长的机会,每一个队员都有闪光点,有的会唱歌、会跳舞、有的队员会乐器,我利用自身特长和少先队员们融合在一起,共同载歌载舞,寓教于乐,多姿多彩的生活让每一个队员都沉浸在融合、快乐、和谐的氛围中,慢慢地辅导员就和每一位“小伙伴”很和谐、自然地在一起,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

5.课题式研究,让中学大队辅导员走向专业化

中学大队辅导员应积极申报课题,根据初中少先队员的身心特点、辅导员个人的兴趣,结合自身工作及校园文化,确定研究子课题。辅导员要深入实际,将日常组织的活动及时形成课题阶段总结,并深入思考,注意材料的及时积累和总结,并把课题研究得出的结论用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多开展具体的实践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及时把课题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行动,提高科研的实效性,加快中学大队辅导员走向专业化进程。

辅导员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门专业。中学大队辅导员应该是一个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服务理念的职业群体。贯彻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中学大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坚持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要发挥制度和机制的作用,探索其专业化发展之路,提升广大中学大队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使中学大队辅导员工作有信心,管理有方法,发展有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使辅导员工作真正实现专业化,最终实现少先队事业的繁荣和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