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三语文重难点范文

高三语文重难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5: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三语文重难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三语文重难点

篇1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电子白板,可以在已经制造好的课件上用不同颜色、不同笔型的笔迹进行标注讲解,甚至可以随心所欲的在上面写、画、插入视频剪辑图片、改变背景图和颜色、进行放大和缩小等等!还可以在白板上随意有所板书,而且随意放大放小,又可以保留下来,当需要的时候,又可以重新调出来。可以说,电子白板为教学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教育平台,其交互性为语文复习课堂教学增添了魅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更利于教学过程中难点的分解和重点的突破,在高三语文复习课堂上使用电子白板可以彰显高三语文复习课堂的魅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教学更加有实效。

一、电子白板使课堂教学更灵动,为师生互动创设了条件

高三语文复习课堂教学给一般人的印象则是枯燥乏味,难以发挥师生的自觉能动性和主动创造性。在高三语文复习课堂中,教师也经常使用多媒体课件,但也造成了教师奔走在黑板和鼠标之间,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时间就显得很少,甚至没有。而电子白板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手指或电子笔代替电子笔触摸大型显示屏,教师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对课件的运用更自主,更适合当前的课堂设计,从而使课堂教学更灵动,彰显了高三语文复习课堂的魅力,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二、电子白板使课堂教学更丰富多彩,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设了条件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很多是采用多媒体课堂来教学,但实际上更多的是教学的演示功能,而且这是由教师在课前备课时,提前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生成的。因而其内容一般无法随意改变,所以学生无法过多地参与课堂教学中。

在我的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中,我利用电子白板技术,让学生在我制作的“课件”上,根据教学内容,在计算机界面、网页上和光盘播放界面上进行书写和勾画,实现师生互动和讨论。在遇到错题时,就及时修改错题;遇到问题时,就及时把遇到的新情况融入到教学课件中去,使学生随机产生的学习灵感成为课件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又有收获。

例如,我在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有关“诗歌表达技巧”时,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能够随时点击补充与之相关资料,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引领学生利用材料去体会如何回答“诗歌表达技巧”这一种题型,使学生对这一复习内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和交流,使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

三、电子白板使课堂教学更有效,为师生提供了回顾与反思的机会

篇2

一、“三案六步”在高三语文课堂中呈现的异象

1. 省略过程,回归传统

老师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习惯性回到传统课堂,一张导学案六个步骤一人滔滔不绝连唱带演、全程包办。有的按照“三案”内容和“六步”流程念导学案,有的干脆直接给学生对答案,起不到参与探究,启发思维,提升效率的作用。

2. 流于形式,只走过场

部分老师为操作方便,严格按照高效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但是每一步仅仅是为了完成既定的任务,方向和目标并不明确,不能突出课堂的重点难点,最终只能算是走了过程,而实际师生一起玩了场“猴子捞月”、“竹篮打水”的游戏。

3. 倚重模式,生搬硬套

高三语文复习课有自己的特点,老师不顾知识章节的需要和班级情况按部就班套用“三案六步”模式,将该忽略的或减省的内容步骤劳神费力地一一铺开,将该重点落实的内容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达不到高效的目标。

4. 轻质轻量,效果打折

有的老师用的导学案设计一个课时,而在课堂上不足半节课已经被学生“啃光”,内容的设计上难度偏小或者探究的问题太少,训练的数量不够,都会导致时间的浪费和效率的打折。

5. 过度开放,激励不够

学生能够围绕某一问题展开探究,各抒己见,打开思维的门扉,调动参与的积极性,本是高效的表现,可是老师在对问题和答案的把握上没有原则地应和甚至肯定,容易误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同样老师如果不及r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也会导致学生自我价值丧失。

二、“三案六步”在高三语文对课堂中的创新运用

1. 老师的观念要创新

“三案六步”不适合高三语文课堂实际是一种错误观念,因为无论课程本身具备何种特点,对于优秀的教学模式而言只要用得好一样可以发挥最大效力。所以老师只有认识到高效课堂模式绝不是师生集体的表演和作秀,而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练兵,不是只能老师讲学生练,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知识盛宴,才能彻底改变语文课堂的陈旧气息。高三语文复习对性强,高考考点覆盖对归纳运用知识、训练提升能力的考查,而高效教学模式正是对这种考查要求的最大满足。所以语文老师应该与时俱进,从观念上进行创新,将“三案六步”的核心理念理解透彻,利用其高效优势为高三学生的复习备考保驾护航。

2. 导学案内容编制要创新

“三案六步”作为一种模式,其包含的导学案覆盖的知识点系统全面,行进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清晰可操控,这一点基础课和复习课并无明显区别,可不同在于到了高三每个班级的学生情况差异较大,语文基础也呈现参差不齐的状况,因此在导学案的编制中可以适当增删内容,亦即二次备课时定要考虑班级特色。

3. 教学的形式要创新

高三的复习任务相对较重,因此一堂课的容量不能太小,否则达不到最终效果,在“三案六步”教学过程中遵循六个步骤时也不能完全受形式约束限制,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重难点适当增加举例、拓展、训练,比如在讲诗歌鉴赏形象知识专题时,可以拓展到小说中的形象、传记中的形象,进一步延伸到作文中如何刻画形象及其意义,使学生对同一知识有自己全新的认识:原来可以这样刻画人物,刻画人物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也可以适当删减或改变部分形式,如课堂容量较大时,可以减少展示的数量,降低点评的频率。

篇3

【关键词】高三语文教学 师师合作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2-0098-0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谈到“合作”,我们马上想到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而教师与教师的合作(以下称“师师合作”)却鲜有人提。笔者认为师师合作,不仅指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也指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本文仅就高中语文教学的特殊阶段――高三,语文教学师师合作的现状、意义、策略谈谈一己之见。

一 师师合作的现状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目前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学生轻视语文,甚至有的语文教师也自轻自贱,造成语文课堂效率低下。除了高考压力,更主要的是教师自身水平的差异。工作中,我发现以下两种教学现象:一种是同一学科的老师,有部分知识丰富,教学也有独到之处,可以说是先“富”起来的教师。但他们却不愿带动“穷”人共同致富,请教他们就说“都是瞎教的”。另一现象是同一个班级的几位任课教师,没有整体的全局意识,教师大肆挤占学生的课外时间,讲义资料满天飞。这一门学科成绩上去了,其他门学科的成绩就可想而知了,班级的整体成绩并没有得到提升。

二 师师合作的意义

高三语文课堂主要是在复习、训练,为高考备战。如果说高一、高二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那么,高三就是教师如何教导学生运用这种意识来解答试题。因此,高三语文课堂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老师会不会教,抓住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抓住了切实提高课堂效率的金钥匙。

1.同学科教师的合作

由于社会环境、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之间存在互相竞争的现象。因此,许多教师都有自己的“自留田”,这就造成了教学的无序,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若能从精心打造优秀教师队伍出发,加强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真正共享,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课堂效率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2.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

高三教学是一盘棋,俗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在一个班级里,如果一个学科出现了问题,就可能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教学理论中的“短板效应”说的就是这个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讲,不同学科的合作协调更重要,合作的不仅是知识、时间,还有学生间的取长补短。

三 师师合作的策略

1.同学科的合作

第一,构建和谐学科备课组。(1)选配优秀的备课组长。备课组长必须是教学业务骨干,能起到引领作用,同时又必须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2)优化备课组成员。备课组成员应该做到新老教师搭配,结成师徒关系,错位发展,取长补短。(3)明确学科备课组的活动内容、形式、时间。确保备课组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同时抓好课堂教学的几个“点”,即落实基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剖析疑点。(4)加强备课组成员分析、筛选、编制试题的能力。我们可以根据高考试卷的题型结构,将考点分割成几个板块,然后分成研究小组,各小组分工研究,真正做到各有所钻,各有所长,实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为实施高效课堂做充分的准备。

第二,锻造合作的高效课堂。要真正实现高效的合作,就必须抓好课堂。我校的做法是:(1)制订教学案:由专门负责相关考点的老师制订,其他老师完成初次备课,写好个案。(2)进行集体备课,由主备教师进行演课,说明教案学案设计目的,重、难点的处理方法。组内其他教师提出修改建议,完成教学案定稿。(3)课堂实践,一位教师上课其他老师听课,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完善教学案,结合本班情况,实行个人二次备课,然后各班再进行新课的教学。(4)制订巩固案。将新课进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集中起来,进行二次集体备课,找出共性问题,研究讨论解决办法,分析学情,寻找问题的突破点,制定巩固案。最后教师根据课前的准备与课堂学生生成的问题及时写出教后反思,这样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重难点突出,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当然,其前提必须有教师的精诚合作,仅靠一两个老师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

第三,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名师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识广博的学科带头人。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发挥引领作用。但实际教学中,许多名师并没有人尽其才。究其原因,可能是名师自身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还有就是这些人所处的环境不够宽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这些名师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如果出现这种重视名师、学习名师的教育环境,我们的名师队伍就会不断地孕育壮大。

2.追求共同的教育理想

篇4

【关键词】语文复习 目标意识 训练意识

进入高三语文复习阶段,陡然发现复习工作千头万绪,讲义和试卷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技巧、规律和方法总结了一大堆,但是学生水平还是那样。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并不高涨,课堂成效也不显著。正如一位资深老师所说,高三的语文课,学生刻苦,教师辛苦,过程痛苦。其中,也有一部分教师对讲义和试卷的处理,删繁就简,不面面俱到,显得从容不迫;而且他们所教的学生,能力和成绩不但没有落下,反而相对突出。仔细推究其中原因,发现他们注重到了两个意识:目标意识和训练意识。

笔者也认为,合理地强化目标意识和训练意识,是提高高三语文复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高三语文复习,只有具备强烈的目标意识,才能使复习过程有的放矢,教学思路明白透彻,活动安排环环相扣。高三语文复习,科学、合理地强化训练意识,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夯实基础,提高自身能力,避开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头重脚轻”的局面。

一、明确教学目标的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创新了课程模式,表述严谨,框架清晰。新的课标,迎合时代需求,尝试了全新的课程目标设计思路,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来安排课程的目标设置。在建立这一目标体系的过程中,广泛吸收了接受理论和结构主义等现论的合理因素,使新的语文课程目标体系的确立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毫无疑问,高三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充分考虑《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

然而,笔者在观摩一些高三语文复习示范课时,发现高三语文复习的教学目标有“泛化”之嫌。有一位老师在一节“现代文阅读之散文”的专题课,也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了六个教学目标,并制作成课件在课上投影出来。试问,区区一节课真的能达成这么多的目标吗?不管这节课上得究竟怎样,教学目标设置是失败的。

制定高三语文复习的教学目标,除了要充分考虑《课程标准》之外,还必须以《考试说明》为依据。这是因为《课程标准》解决的是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目的在于帮助绝大多数学生“达标”,而《考试说明》解决的是高考“考什么”和“怎样考”的问题。由于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高校选择人才,是衔接中学和大学学习的考试,必然要在难度、区分度上与达标考试有所区别。《考试说明》正是根据高考的特点,从多个方面规定了语文高考应具备的各项能力目标。这些就是制定高三语文复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制定高三语文复习目标应具有合理的目标意识。一是目标要有明确性。制定目标时,常见的毛病是目标过多、过滥,表述模棱两可,降低了目标的明确性,由此形成的课堂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事实上,明确的目标是复习的“抓手”,每一轮复习,每一个专题,每一堂课,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既使语文课堂内容集中、明确,也让学生一目了然,心中有数,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是目标要有计划性。高三复习头绪繁多,试卷海量。若没有计划意识,语文复习势必乱成一团,收效甚微。而高三语文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需要至少三轮的复习过程,第一轮是专题复习,按照高考各个考点分项复习,第二轮是查漏补缺,针对薄弱环节重点训练,第三轮是综合练习,真题演练。平时课堂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按照计划来制定,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进行落实。计划清晰明了,复习才能从容不迫。

三是目标要有可行性。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可行。不同层次的班级要区别对待,目标既不能过高或过低,也不能过少或过多。过高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低容易使学生产生盲目和骄傲的心理;过多容易使教学内容分散,过少则容易减缓课堂节奏、减少教学内容。切实可行的目标,就是一堂课要集中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力争一课一得或一课两得。

二、强化教学内容的训练意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的课程性质有如下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的要求,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规定了学生应该获得的发展。

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语文训练的重要性。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经了从重知识到重能力的过程,新课标新教材都把眼光盯在能力上,高考命题也具有不断向能力点转化的特点。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学生接受大量训练,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掌握语文知识,并提升语文能力。众所周知,语文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钱梦龙先生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主张,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强化教学中的训练意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训练意识必须得以加强。尤其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教学要取得成效,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具有强烈的训练意识。

训练要有针对性。一是训练内容要针对《考试说明》规定的各项能力要求,不率性而为。二是训练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尤其是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薄弱部分出发,教师制定教学和训练的具体内容,努力做到查漏补缺,稳步推进。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训练情况快速反馈,教师要及时跟进、矫正。训练围绕学生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体验与过程的实践,师生才可寻找更有效的解决之道。三是训练要针对复习的重、难点,并考虑复习过程的阶段性,来安排教学,力争重点突出,化难为易。

训练要有系统性。《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对语文的知识点、能力点的要求和考查是系统的,语文复习过程中,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也一定要系统、全面。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可以将高三语文复习内容分为四大板块: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每个板块还可以再系统地分成相应的内容。系统论中有着“有序即有效”的论断,我们对知识与能力结构归纳得越是有系统,有条理,学生就越容易理解,其操作性就越强。把教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安排后,我们就可按照计划对此进行系统、规范的训练,由小到大,沿着知识点——专项——综合的逻辑顺序,使高三复习有条不紊地展开。

训练要有连续性。语文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步登天,从无到有,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高,靠的不是天赋,而是逐步的体验、感悟,以及平时刻苦的训练。在高三教学内容的制定和操作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根据知识和能力的内在相关联系,持续地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发展自我,以让其学会总结学习经验,归纳做题的方法、策略,即要强调“得法”。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应意识到,学生的认知积累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只有连续多次、反复的训练,才能真正帮助其提高能力,所以,更要强调“演练”。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54-01

高三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关系着学生高考的成败,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通过对我县几所农村高中教学情况的调研,我发现部分语文教师在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上陷入了误区。

误区一:高三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坐享其成”更高效。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关注讲授内容任务的完成,而较少关注教学对象的表现和反映。体现在:一是缺少对学生活动的设计,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二是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严重不足。三是对生成性资源缺少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利用意识淡薄。

误区二:高三重在复习旧知识,应在做题上下工夫。笔者听课时段正值我县高三第一轮复习阶段,本应足以本为本抓纲务本的关键时期,然而学生桌面上仅有参考资料,没有课本,教学中教师也很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有的只是知识的罗列堆砌和练习题的宣讲解读,语文的生命活力和情趣性被淡化。

误区三:高三语文课堂教学应追求“大容量、快节奏”。部分教师误认为只有“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才能“高效率、高质量”,课堂上一味贪多、求全、求难,致使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过多堆砌,内容杂乱无序。甚至出现诸如课堂教学无明确目标、无内容设定等现象。

笔者认为,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只有走出误区,采用恰当的对策,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策一:重视基础,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语文基础应包含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语文素养。因此,夯实基础应是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基础矢¨识、基本技能、基本语文素养的应用掌握上。只有“三基”真正落实,扎实过关,才能算得上夯实基础。因此,无论是在第一轮的“过教材”即系统整理知识、转化知识结构阶段,还是在第二轮的专题深化提高阶段,以及第三轮的套题模拟训练阶段,教师都要始终坚持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对策二:挖掘和利用好生成性资源。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有思想的,课堂和学生都会给教师提供大量的宝贵信息,这些信息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巨大资源,要充分利用好。首先,教师要有捕捉意识,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复杂多变的学习思维、欲说还休的神态表情、突发而止的解题灵感等。其次,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还学生说话的权利,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展现思维过程甚至暴露错误创造条件。再次,要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作出应对,要让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都能处于“愤”“悱”状态。

对策三:积极倡导反思性教学。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反思习惯,课后及时撰写教学笔记,总结得失,以求改进教法。重点要反思自己是否帮助学生构建了语文知识体系,是否安排了科学的考试与练习时间,是否重视了学生的作文训练,是否给学生给了足够的自主发展的空间。其次,要引导学牛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对语义问题的解题思路及效果进行反思;对语文知识间的联系进行反思;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或错误作出反思等

对策四:正确处理好“大容量”M题,笔者认为课堂容量要依据所授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总的要求应是疏密相间,难易适度,让学生“能吃饱”又能“吃得了”,还要追求“吃得好”,切不可盲目“贪多,贪难,贪快”。对于基础知识应做到精讲巧练,对于答题技巧也应作相应指导。

篇6

语言知识及运用:对这部分知识的讲授要本着简明、实用、高效的原则,要结合实例讲解。耍根据“考纲”内容要求,将每点内容分解为若干测试点,将每个测试点配上5个左右的题目,强化训练,直到过关为止。语文基础既是技艺之学,也是积累之学,是检测学生真正语文水平的根本,所以这一知识板块的复习,必须重在挖掘以往知识库存并伴随着持续的大量的课外积累即“功夫在课外”的工作,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高三语文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1本学期是高三最后阶段,这学期的任务重、压力大,从学生情况看,绝大部分学习目标明确,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从学情出发,中后层的人数较多,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较弱,且学生普遍都有轻视语文的思想,极少在自学时间学习语文,更无暇顾及课外的阅读,故而造成阅读水平提高不快,知识面窄,思路阻塞,文章洞;而基础不扎实又导致了语文迁移能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在紧扣“考纲”,研究考题,把握方向,讲练结合,培养能力的指导下,拟订计划

一、教学安排

合理、周密地安排下学期的教学计划。本学期按三个月安排教学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X月X日至X月上旬。本轮复习的要点:一是狠抓“双基”不动摇,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二是以专项复习为主,综合复习为辅,注重能力训练。

第二阶段:X月中旬至X月中旬,以综合练习为主。综合有两条线:一条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一条是解题思路、方法和规律的综合。

第三阶段:X月X日至X月X日,查漏补缺,调整心理,铆足干劲,冲刺高考。

二、主要措施

在语文复习应考要注意这么几点:

1、全面复习,夯实基础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作为命题的原则,对我们的总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科学、更有序地训练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鉴赏能力。而不能摆花架子或寻求一蹴而就的捷径。

2、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要练之有“法”,除了有训练量的保证外,更重要的是加强题型研究,给学生提供规律性的解题钥匙。

3、重视“语用”训练。

语言情景题(改病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句式的变换、仿写、选择,语句扩展,语段压缩等等)要有专题突破的措施,总结规律,强化技巧,落实操作性训练的.“序”和“量”。

4、作文训练要到位。

“写作能力永远是语文能力的半壁江山”且高考的份量重,而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关键在练。本学期力求做到每周都有作文或写作指导。做好以下工作:

(1)、解决学生“巧妇无米”之难,积累写作素材。

(2)、抓好审题立意,避免偏题离题。

(3)、根据学生实际订出写作目标,例如层次低的要求做到观点明确,结构清楚,有材料,层次高的要求能辩证分析问题。

(4)、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所长,指导写作不拘于一种文体。

(5)、抓好写作的文体感,特别是b班的学生,避免写出“四不像”的文章。

(6)、精选例文,除了高考滿分作文外,不妨将各档次的文章也印发,让学生有个借鉴。

(7)、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关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注意从身边,从报刊杂志上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并由此积累学问知识、思想观点、事例材料和精彩的语句。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2高三下学期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做好学生的复习计划以及学习计划,所以高三语文教学计划的重点也应该在这两个地方。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所教高三X、X班是学校的普通班,大部分学生成绩不太理想,语文基础较差,最令人尴尬的是部分学生根本不把语文学科当成一回事,普遍都有轻视语文的思想,极少在自学时间学习语文,更无暇顾及课外的阅读,故而造成阅读水平提高不快,知识面窄,思路阻塞,文章空洞。

二、教学设想

1、研究考试大纲,加强学习。

认真研究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并将近十年的高考语文试题认真做了一遍,试图从中寻找一些考试规律,准确把握高考动态,并且及时加以落实。

2、狠抓专项复习,夯实基础。

第一轮复习主要进行专项复习,夯实基础。

3、落实培优补差工作,分层教学。

根据不同学情,采用了“区别对待,分层施教,全民参与”的教学方法。

4、落实问题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要抓住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授课有明确的目的性,突出实效性。

三、具体的措施及注意问题

以最节省的时间换取最高效率,是我们的愿望。

1、复习以学年时间安排的内容为主线,将按照高考试卷结构分模块复习。

2、为学生精心挑选出质量较高的训练题,争取举一反三,提高效率.

3、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规律、解题规律、解题方法,特别是梳理知识点进行单项训练时,老师切忌只是宣读答案的机器,点评练习,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主要实际问题,并将出题者的意图、目的、惯用的手法告诉学生,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教会学生解题方法,

4、语文靠的是积累,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半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而学生在繁忙的学生中总是忽视语文,为在课外争得时间,把部分训练题、部分作文、放在课外完成,教师要严加检查,务必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抽出时间来学习语文。

5、加强阅读训练。

没有足够“量”的阅读积累,就想通过试题训练产生“质”的飞跃,是不可能的,因而,各类文体的阅读贯串在整个高三的复习中。我们知道,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可随之提高,更能带动写作,且高考阅读份量不轻,因而抓好阅读是复习的一个重点。

6、依照《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把每一个知识点落实,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将出题者惯用手法告诉学生,如移花接木、无中生有、偷梁换柱、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歪曲观点、漏掉条件等等。

尤其要注意训练学生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合乎事理、情理、逻辑的分析、综合、推断,将字面上写而未透的内容明朗化。克服学生回答问题时只会抄原文,不懂提取组合加工原文的毛病。

7、本学期,语文科要加强综合性训练,练速度、练能力,通过训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8、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关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注意从身边,从报刊杂志上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并由此积累学问知识、思想观点、事例材料和精彩的语句。

9、写作方面,解决学生“巧妇无米”之难,积累写作素材;

抓好审题立意,避免偏题离题;根据学生实际订出写作目标,例如层次低的要求做到观点明确,结构清楚,有材料,层次高的要求能辩证分析问题。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3一、教学安排

合理、周密地安排下学期的教学计划。本学期按三个月安排教学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月28日至4月上旬。本轮复习的要点:一是狠抓“双基”不动摇,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二是以专项复习为主,综合复习为辅,注重能力训练。

第二阶段:4月中旬至5月中旬,以综合练习为主。综合有两条线:一条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一条是解题思路、方法和规律的综合。

第三阶段:5月10日至5月30日,查漏补缺,调整心理,铆足干劲,冲刺高考。

二、主要措施

在语文复习应考要注意这么几点:

1、全面复习,夯实基础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作为命题的原则,对我们的总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科学、更有序地训练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鉴赏能力。而不能摆花架子或寻求一蹴而就的捷径。

2、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要练之有“法”,除了有训练量的保证外,更重要的是加强题型研究,给学生提供规律性的解题钥匙。

3、重视“语用”训练。

语言情景题(改病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句式的变换、仿写、选择,语句扩展,语段压缩等等)要有专题突破的措施,总结规律,强化技巧,落实操作性训练的“序”和“量”。

4、作文训练要到位。

“写作能力永远是语文能力的半壁江山”且高考的份量重,而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关键在练。本学期力求做到每周都有作文或写作指导。做好以下工作:解决学生“巧妇无米”之难,积累写作素材;抓好审题立意,避免偏题离题;根据学生实际订出写作目标,例如层次低的要求做到观点明确,结构清楚,有材料,层次高的要求能辩证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所长,指导写作不拘于一种文体;抓好写作的文体感,特别是b班的学生,避免写出“四不像”的文章;精选例文,除了高考滿分作文外,不妨将各档次的文章也印发,让学生有个借鉴。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关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注意从身边,从报刊杂志上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并由此积累学问知识、思想观点、事例材料和精彩的语句。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4从接高三教学的第一天起,自己就明白要承担的责任,于是给自己制定计划、暗下决心,一定要踏实努力的走好高三这一年。现在到了学期末,回顾自己这一学期走过的路,深感获益匪浅。

一、深入研究《说明》,学习先进的经验,将理论与经验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作为标准和方向的《考试说明》,每年都会根据实际要求调整,这种调整或改动势必会对高考起到一定得指向作用,从而要求各学科针对说明进行细致研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断的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考点进行解读,并分析比较与去年的差别,特别是结合高考试题分析,从而明确教学的侧重点,为自己的工作做了更好的指导。

二、细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全部

1、用好教材,注重双基。

学生总是抱怨语文课本对考试来说没用,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对的。教材是一个载体,它包含了高考说明中的所有基础考点,熟练掌握教材就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材又是一个跳板,只有从教材中拓展、生发,就能够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而高考试题正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用好课本我们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2、激发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只有步入高三的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紧迫性和肩负的责任感。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何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收获。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激发兴趣绝不是一个故事或者笑料就足够的。因此我根据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做好准备。注重知识点与高考说明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变通,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这些,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表面上的,也不是僵化的,要在使用中掌握知识,在理解中拓展知识。同时,再辅以课堂中的那些生成性问题,联系实际生活和感悟,就使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使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是课堂上的,还有生活中的……

3、突破重点,注重实效,抓好常规,注重平时积累。

高三的教学工作绝不是高一高二的简单重复,特别是教材的复习,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所突破,紧扣大纲要求,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如文言文教学,不仅是掌握基础词语、用法和现象,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规律的归纳总结,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系统,这样才能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掌握复习的重难点,从而有效的达到复习的目的。

对于专题专项复习要抓好常规落实。由于语文知识点多,分散广,再加上记忆的遗忘性,就要求哦我们注意多积累,做好基础知识和错题的分类整理,为高考的最后冲刺夯实基础。在落实上要加强课前练习,从字音字形成语标点语病诗词鉴赏和名句默写上做好,即对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警示作用,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精选习题,优化训练,上好讲评课。

高三阶段是专项复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的时期,要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做题中去,就要精选试题,主要选择那些有针对性、典型性、创新性的试题,同时试题要紧密结合考试说明。

在讲评试卷时,也要做到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要结合考纲分析出题的类型、方向和趋势,甚至明白命题者的考查意图。这样也能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认识。

同时,还要讲究解题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答案分析主观题的答题步骤、术语和得分要点,全面提高学生的阶梯能力,限度的避免失分。对于错误一定要分析原因,做到借鉴和学习。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提醒适当拓展,将那些同类但不同问法的试题集中归纳。

5、做好学情分析,对症下药。

通过定时练习来检查我们在教与学上的不足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对于这些,及时通过学情分析找准具体环节,然后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稳步提高的目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反应以及课后学生的作业上发现问题。这样多管齐下,限度的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的创设是高三教学的有效保障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故人所说的“教学相长”就说明了这一点,教师的“教”影响到学生的“学”,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也会促进教师的“教”,而且师生关系的融洽影响整个课堂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多从自身反思,多与学生交流,以此来促进自己的教学。

其次,同事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可以补自己所短;多向老教师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增加教学经验。而学校整个大环境上从硬件设施上给教师提供更大的便利,采取许多措施和提供很多的教师成长和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都是我们整个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

当然由于自己的年青,经验不足,也在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如课堂上会因为时间的不足和学生反应慢而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少等,我将积极发现并改正缺点。

经过一学期的踏实努力,取得了一定得成绩,虽然成绩不是自己满意的,但自己对这学期努力的过程是无怨无悔。感谢领导的信任和老教师的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学生给予自己的理解和配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的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汗水。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5本年度我但任高三语文课.针对高三教学的特点,特拟定本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所教高三(9)、(10)班是学校的普通班,大部分学生成绩不太理想,语文基础较差,最令人尴尬的是部分学生根本不把语文学科当成一回事,普遍都有轻视语文的思想,极少在自学时间学习语文,更无暇顾及课外的阅读,故而造成阅读水平提高不快,知识面窄,思路阻塞,文章空洞。

二、教学设想

1、研究考试大纲,加强学习。

认真研究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并将近十年的高考语文试题认真做了一遍,试图从中寻找一些考试规律,准确把握高考动态,并且及时加以落实。

2、狠抓专项复习,夯实基础。

第一轮复习主要进行专项复习,夯实基础。

3、落实培优补差工作,分层教学。

根据不同学情,采用了“区别对待,分层施教,全民参与”的教学方法。

4、落实问题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要抓住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授课有明确的目的性,突出实效性。

三、具体的措施及注意问题

以最节省的时间换取最高效率,是我们的愿望。

1、复习以学年时间安排的内容为主线,将按照高考试卷结构分模块复习。

2、为学生精心挑选出质量较高的训练题,争取举一反三,提高效率。

3、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规律、解题规律、解题方法,特别是梳理知识点进行单项训练时,老师切忌只是宣读答案的机器,点评练习,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主要实际问题,并将出题者的意图、目的、惯用的手法告诉学生,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教会学生解题方法。

4、语文靠的是积累,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半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而学生在繁忙的学生中总是忽视语文,为在课外争得时间,把部分训练题、部分作文、放在课外完成,教师要严加检查,务必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抽出时间来学习语文。

5、加强阅读训练。

没有足够“量”的阅读积累,就想通过试题训练产生“质”的飞跃,是不可能的,因而,各类文体的阅读贯串在整个高三的复习中。我们知道,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可随之提高,更能带动写作,且高考阅读份量不轻,因而抓好阅读是复习的一个重点。

6、依照《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把每一个知识点落实,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将出题者惯用手法告诉学生,如移花接木、无中生有、偷梁换柱、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歪曲观点、漏掉条件等等。

尤其要注意训练学生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合乎事理、情理、逻辑的分析、综合、推断,将字面上写而未透的内容明朗化。克服学生回答问题时只会抄原文,不懂提取组合加工原文的毛病。

7、本学期,语文科要加强综合性训练,练速度、练能力,通过训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8、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关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注意从身边,从报刊杂志上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并由此积累学问知识、思想观点、事例材料和精彩的语句。

9、写作方面,解决学生“巧妇无米”之难,积累写作素材;

篇7

关键词:分层备考;因材施教;多角度分层

一、分层备考策略提出的背景

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连南县)地处粤西北群山中,是瑶、壮、汉族混居的民族地区,交通不便利,经济不发达,中小学教育相对落后,致使学生(约60%是瑶族或壮族)进入高中后,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加之教学硬件相对落后、师资水平整体不高等原因,多年来连南县考生的语文高考成绩都不是很理想。

二、分层备考策略的理论基础

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注定不能混在一起备考。“一锅煮”的话,将来语文高考成绩肯定不能令人满意,为此,笔者自然就想到分层备考。

分层备考的理论基础源于孔子“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源于“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也就是要求教育者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分层备考策略的尝试

近两年笔者利用担任高三语文备课组长的有利条件对我校语文高考备考作了些尝试:分层备考——对教学对象和教学资源多角度分层备考。

四、分层备考策略的具体操作和意图

1.学生分层——培养目标分层

把学生分层的目的其实就是确立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使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在其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体验成功的

快乐。

(1)根据测试成绩引导学生粗略分层分班

因为学生语文学力差异大,进入高三后,年级就根据学生高二期末测试和高三摸底测试成绩划分ABCD四条分层分班线,学生根据自己成绩自愿选择某一类班级,年级适当调配组成ABCD和体育艺术类(以下简称E类班)五类班级。这大体上把学生分成不同学力的层级,以便开展与之相适应难度的教学。

(2)班内分组取长补短精细分层

分班只是根据总成绩粗略分层,大体上区分了语文学力层次不同的学生。分班之后每个班级中学生语文学力的差距也还是较大的,为了让全体学生的语文在高考备考中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每个班的学生继续分层,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组六至七人,每个学习小组内,语文学力优、良、中、差各层学生都搭配有,以优秀促进中下,“以兵教兵”,让中下层学生分散在各个小组中突破,提升语文水平;让优秀生在“教”的过程中更深刻掌握知识和能力,更加优秀。

2.教师分层——师资优化组合,人尽其能的分层

为了取得更好的备考效果,分层备考不能只给学生分层,还得给高三任课的语文教师分层。高三语文备课组根据各位教师的年龄、教学经验、能力水平、性格特点,大致把教师分成老中青三层,并让教师们相互结对子,让一个骨干教师指导一至两个年轻教师,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具体教学工作的安排上,优秀的骨干老师任教A班和D、E班语文,一是为了培养优秀生,二是为了消除D、E类班学生“被遗弃”“被淘汰”的误解,切实帮助底层学生提高语文高考成绩。教过高三,有一定教学经验日趋成熟的中层教师任教B或C类班语文,年轻教师在骨干教师指导下任教C类班语文。这样,学生和教师都会得到最佳的发展。

3.备考内容分层——核心分层

分层备考的核心在于对备考内容分层辅导,以期取得最佳的

高考备考效果。针对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备课重难点、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单元测试、阶段测试都应分层处理。

首先,给各类班级学生“诊断”,从学生问卷调查、约谈和统计作业测试错误率等反馈中分析出学生需要什么,找到五类班级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和水平的“最佳发展区”。然后,确定各层类班级高考备考的重点。

(1)D、E类班抓基础

D、E类班绝大多数学生语文基础极差,在高考中能考上80多分就是突破,那么备考的重点就定位为抓基础。在整个备考复习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夯实汉语拼音、词语辨析和运用、病句辨析、识记名句名篇、语言运用等语文“双基”。测试训练不按高考模式命题,删去高考题型中的选考题、文言文试题等难度大的题型;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考出成功感,考出信心。

(2)C班加强能力,提高难度

C类班学生除加强语文“双基”外,再加强较浅易文言文和论述类文章的阅读能力,指导其写出合格的各类文体作文,练习测试题适当加大难度,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让有富余学力的学生尽力发展,向AB层类学生靠近,以期高考时语文能得90~100分。

(3)A、B类班突破难点

A、B类班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较好,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和写出优秀的各类文体作文,争取高考语文能上

110分或120分以上。

备考内容分好层后,备考过程中,备考重难点并不是不变的,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或修正。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培优辅差上分层,有针对目标生的语文通病进行集体辅导,也有针对目标生个人实际情况量身定做的“订单式”辅导;有课内辅导,也有课外辅导,以期获得最佳辅导效果。

五、分层备考效果比对

分层备考前的2010年我校语文高考平均分为82.5分,清远市平均分为91.6分,低9.1分;分层备考后的2011年我校语文高考平均分93.5分,清远市平均分99.1分,低5.6分,两者比较,我校语文高考成绩进步是明显的。从优秀生角度看,2010年我校语文高考最高分是120分,1人;清远市最高分132分;2011年,我校语文高考最高分130分,120分以上有12人,清远市最高分139

分。我校语文高考成绩也是有明显进步的,说明分层备考是有一定效果的。

六、反思改进

篇8

关键词高三语文;课堂教学;讲评课;教学方法

观察目前的高三语文讲评实际,暴露出“老师讲得辛苦、学生记得辛苦”、“老师天天讲,学生次次错”的现状。如何避免学生下次考试犯同样的错?如何提高语文讲评课的效果?结合近几年的高三语文教学实际,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高效的语文讲评有“三忌”

(一)讲评忌“延时”

每次考试完,许多学生喜欢相互询问答题情况,也期待早点看到评分标准,这些现象都表明,每个学生都希望尽快知道自己的测试结果。如果试卷能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学生会以积极的心态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听老师的评讲,并积极思维,反馈效果较好。相反,假若讲评拖拉延时,学生对未知解答已失去了兴趣,甚至有的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已找不到试卷,可想而知,这样的讲评只能让学生心生倦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可见,评讲及时,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知识的获取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否则,收效甚微。

(二)讲评忌“包办”

许多老师误认为讲评课就是教师纠错解疑课,学生只需认真听记。也有老师认为语文试卷本身容量较大,若让学生参与讲评,就难以调控课堂节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都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新课改也要求“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若能给予学生在课堂上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或者让学生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小组讨论,代表讲解,学生就容易暴露解题思维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纠正、总结,学生对所考知识更加深印象。但是,若课堂只是“一言堂”或“注入式”,缺少学生的思考与参与,最终学生也只是课堂的“记录员”而已,课堂枯燥,评讲效果大打折扣。

(三)讲评忌“平均”

语文试卷本身容量较大,若教师逐一细致讲解,平均用时,估计一张试卷需讲三课时甚至更多。部分老师误认为讲得多、讲得全,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就多。但实际表明,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讲评课只会使优等生听得昏昏欲睡,而学困生则心不在焉。这样的讲评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认为,讲评课切忌从头到尾,面面俱到,而应该是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教师应在讲评前认真统计各题的错误率,细致诊断学生的答案,讲评时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症下药。主次分明的语文讲评课建立在学生强烈求知欲望上,集中了学生易错处和典型错例的分析,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印象,从而提高讲评效果。

二、高效的语文讲评有“三重”

(一)讲评重“拓展”

高三的语文试卷命题特点一般都是高考考点知识的再现,但由于受卷面、时间等限制,一套试题不可能对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全面的考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时不能就题论题,告知答案,而应从“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做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分析讲评,使学生在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上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模拟卷的现代文阅读中,经常会考查“某一节”或“某一段”的艺术特色。例赏析“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宗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这段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答题示例是从“修辞”和“五官”的角度去鉴赏的,若老师只是依据参考答案的角度去评讲的话,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全面。若讲评时教师能注意拓展延伸,综合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帮学生总结出鉴赏的角度还可从语言的风格、选材的典型性、表现手法(例07江苏卷《麦天》)、表达方式(09江苏卷《上善若水》)、观察视角的变化(2010江苏卷《溜索》)等角度考虑,那么学生就能归纳总结出一类题型的规律。重“拓展”的语文讲评能加强高三总复习的系统化,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二)讲评重“回归”

很多老师认为“教材无非是例子”,高考语文不会直接考察语文书上的内容,所以讲评时不善于引导学生从已知知识中提取信息。其实,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基础知识和文言文知识点的考查都依据现行课本。例如,08年江苏卷考查的文言实词“听”“度”分别源自苏教版必修五《陈情表》中的“听臣微志”、史记选读《刺客列传》中的“尽失其度”,09江苏卷考查的文言实词“属”“率”分别源自江苏高考必备篇目《岳阳楼记》中的“属予作文以记之”、必修三《六国论》中的“率赂秦也”。教师每次讲评试卷时,若能联系课本所学知识,学生对新学知识才能理解深透,也更容易加深这个知识点的印象。例如,在评讲2010江苏卷文言实词“归”“庶几”时,教师就可联系必修五《项脊轩志》中的“后五年,吾妻来归”、《陈情表》中的“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回归课本,找到“原型”的讲评课,会让学生意识到“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也就不会将课本“束之高阁”。

(三)讲评重“规范”

篇9

一、讲评前认真阅卷,分析错题类型,做好数据统计工作

教师不阅卷就讲评是低效甚至无效的,不阅卷就不了解学生做题的真实情况,不认真阅卷就不知道学生在答题时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在认真阅卷的过程中,可以收集到学生对知识点的反馈信息,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因此,在上讲评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分析错题类型,推导学生犯错的原因,登记典型错题学生的名单,找出错误的病根,在备课时做好讲评的重点和难点的标注。讲评时到底该如何处理,都要心中有数。最好讲评课前在班上找不同层次的学生了解交谈一下,这样,在讲评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讲评的效果。

二、讲评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重难点,突出针对性

试卷中的试题难易不一,完全没有必要每题都讲。否则,一份试卷三节课都讲评不完,影响教学进度。既然教师在课前做好了数据统计工作,那么讲评时就没有必要面面俱到。教师可以根据数据,针对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难点问题以及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和技能进行精讲,突出讲评的针对性。在试卷讲评中,一般一节课重点讲评一两个知识点。这次讲评重点讲病句,下次就重点讲诗词鉴赏,再下次就突出文言文。总之,贪多嚼不烂。如果真能把一两个知识点在一节课讲清楚,那也相当不错了。要让学生真正做到“题不二错”,讲过的知识点要过手,达到讲一题、会一类的效果。

三、讲评中重点讲思路,讲方法,讲答题技巧

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情况:这道题会了,下次换个“马甲”,虽然还是这道题又不会了。关键是不懂得类型题的解法,所以,在高三讲评课上,应在讲评中重点讲思路,讲方法,讲答题技巧。答案重要,解题方法更重要。讲清楚答案,学生只会这一道题;讲清楚解题方法,学生会的是一类题。试题难度的加大,更是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必须帮助学生找到类型题的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技巧。例如,高考现代文大阅读是学生感觉很头疼的一类题,因为它在语文试卷中分值大、难度高、得分低。因此,要让学生做好现代文大阅读这一类题,教师在讲评中就要有针对性地指出:首先是要读懂文本,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其次领会作者在文中的主旨情感和观点态度;最后才是按方法解答题目。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读懂文本并答题得高分呢?那就是讲答题技巧。如,抓五段(领起段、中心段、过渡段、归旨段、结语段),看五句(总括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照应句),盯五词(时间词、空间词、情感词、标志词、反复使用的同义词),等等。通过这些答题技巧的使用,让学生在高考现代文大阅读上得高分。

四、讲评中注重同类题型的发散,做到举一反三

每次考试学生遇到的题都不一样,但题型是一样的,知识点是一样的,高考语文所考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教师就应该教学生明白类型题的解法。试题不同,可以随意变化题意、角度,在题设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上千变万化,让学生眼花缭乱。教师在试卷讲评中,就要通过具体问题拓展延伸,把试题进行变化,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变能力。例如,在讲评诗词鉴赏中的古诗意境型试题时,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讲评时就可以告诉学生,它还可以这样提问“这首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或“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让学生明白,其实这些都是同一类题型,解题方法都是一样的。学生再遇到这一类题型时,就会心中有数,起到对此类题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讲评中注意学生的主体原则,不能教师唱独角戏

篇10

为什么学而不得?作为学生要反思,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有效复习备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劳有所得”。

一、关注学情,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新n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目的不是我要讲什么,而是学生需要听什么。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地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态度,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提高备考实效的基础。

高三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需要老师对课堂复习的内容精心安排,而教师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除了《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更重要的,还有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状况,学生对本节课复习内容的了解程度、期望值和存在的问题,还有学生当前的精神状态等等。只有这样,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才能查漏补缺,准确定位,精当取舍,减少时耗,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收益。以讲评成语试题为例,如果学生选择的正确率在80%以上,就没有必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否则,不仅会造成时间的浪费,还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反之如果正确率在50%以下,就要详细解析,有针对性地加以纠错,并适当补充同类型题目,让学生举一反三,从而达到牢固地掌握知识或培养能力的目的。这样,不仅有效弥补了学生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更能让学生学有所得,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教学理论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好比是教练,学生是运动员,教练即使将方法要领指点得再到位,运动员不通过实践去感悟其道理,不通过训练去提高其技能,那么,他永远也跑不快、跳不高。高三语文复习课也是这样,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下结论的,尽量让学生下结论,教师则适当地引导,适时地点拨和恰当地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步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主动发展,形成能力,在未来的考场中从容应对。反之,老师如果讲得太多,越俎代庖,学生则很容易形成被动学习的状态,对教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性,其结果,必然会导致学生多种能力的缺失。不仅如此,教师讲的过多,还容易造成学优生的厌烦抵触情绪。所以,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是重难点老师讲,一般知识学优生来讲。这样,既调动了学优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让其他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激发其上进心。

三、采取丰富多样的授课方法

高三语文复习课本身就具有单调枯燥的一面,如果教师因循守旧,总是按照一种程式去教学,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沉闷,使学生产生疲倦感。因此,要根据复习课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分组归纳梳理

以学生互助互学为形式,教师点拨指导。把学生按照梯度,优差组合,优等生负责归纳,差一点的学生负责梳理,对所学知识重新组合。适用于对知识点的梳理,如复习病句六种类型、文言文几种特殊的文言语法现象等知识。这种方法,通过对知识点较为系统的提炼、讲析,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建构,获得系统化的初步印象。

2.阅读品味比较

以学生活动为形式,适用于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等知识点的复习。阅读,是理解的前提;品味,是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应给学生以充足的阅读与品味的时间,教师只需适当予以方法、思路的点拨,切不可操之过急,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否则必将欲速而不达,劳而无功。

3.板演展示比拼

以学生活动为主。适用于语言表达应用相关知识点的复习。如仿句知识的教学,单靠教师授之以法并予以示范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去感悟仿写的技巧,提升表达的能力。但在训练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最初仿写出的句子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设计板演点评课:将学生请上讲台,板演前节课布置的仿写题答案,再请其他同学对照仿写的要求对答案一一点评,教师对其点评再予以评价。这样,既使学生在仿写中的各种问题得以充分暴露,又使学生在师生共评、纠错中对仿句题的要求、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有了更具体、更清晰的认识,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拓展延伸链接

篇11

感谢各位同事支持我、帮助我,各级领导扶助我、指导我,让我继续在教研管理工作的岗位上摸爬滚打,给了我锤炼、提升自己的舞台;也庆幸我自己有着教书育人的不倦的激情、有着持续读书学习的不竭的动力。

本人奉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以思想者姿态施教”的工作准则,在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在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在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在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的个性化处理,总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2010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

11月,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的优秀代表,被推举在“昆明市—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在雅礼中学主会场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市教育学院评为“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在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到“分”,由“管”到“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你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课题研究方面,本人现担任《高中语文、化学学科信息化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学卫星远程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研究》、《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小学教师良好气质修养研究》三项“十一?五”省级课题的课题组长。各课题有序开展,进行了阶段性督查,相关论文成果不断提交。本人所撰课题中期报告《〈中学卫星远程教育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的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获省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学卫星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总课题组论文评优一等奖。

篇12

第一,复习的准备策略

首先,“备考纲”。在复习备考前,我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说明》,并对近3年来全国卷语文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且认真做了一遍,做到心中有底。其次,“备复习教材”。通常情况下,高三语文新教材,应在高二结束的暑假完成教学任务。进入高三,直接进入语文第一轮复习。语文第一轮复习的目标是以会考复习为主线。它须突出“全面”二字。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同学们需重新回归教材,巩固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这个系统犹如“一棵大树”,应有意地将所有复习的基础知识点归属到这棵大树上。“全面”是有的放矢地深入对“这棵树的枝丫”的研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我结合《语文周报》贵州版,精选重难点知识,设计练习,让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再次,“备学生”。即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便于合理安排复习计划。复习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备课就是要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契机,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复习,教学效果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学生是否得到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备课时一定要清楚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因此,在复习教学设计的准备阶段,除了“备考纲”“备教材”,更应“备学生”。第四,研究高考命题特点,精心编设富有梯度的训练题目。复习课的练习要能进一步体现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要加强对比、辨析练习,促使学生知识系统“融会贯通”,从而增强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当然,这一轮复习也会随着会考的结束而结束。认真回顾这一轮复习历程,很多同学的现状是——语文分数始终高不上来,但也低不下去,长期维持在一个小范围内。据了解,他们的做法是拼命复习了几天或是有几天根本不看语文课本,一测试,没多大变化。所以,很多同学的愿望是——期待老师告诉我们几条考试时的经验与法宝,像“降龙十八掌”一样让我们在考场上可以招招制胜。老师的回答是——即便有什么“武功秘诀”,没有积累,没有一定的“功夫”,你还是不能应用自如!因为语文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素质水平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我们该做的事情,才不会在第一轮复习中留下遗憾。

第二,复习的实施策略

当第二轮复习的序幕拉开的时候,不能像第一轮复习那样各考点全面铺开,它要突出 “专攻”二字。有关专家认为:复习教学的实施策略包括:一是基础知识复习策略——熟练掌握基本语法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能力训练策略——字词句的积累。三是查缺补漏策略——在高三语文复习的中期,语文教师要定期安排专题复习与训练,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综合和提升。因此,教师在精选专题复习的训练题时,要注意试题的典型性、代表性,难易度、梯度要适中。通过选编适量的具有针对性的习题训练,使学生将复习中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并有所巩固和提高。四是试卷评析策略——试卷评析是对试题进行剖析、点评、拓展,以达到帮助学生矫正错误认识、完善知识结构、掌握思维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这既是查缺补漏的措施,更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在此,若将考试比作对事物疾病的诊断,则试卷评讲是对疾病的治疗。可见,复习教学的实施离不开专题训练,研究高考命题特点,精心设计训练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后,必须及时进行反馈,即试卷讲评。除此之外,还要作好试卷成绩统计,分析学生考试的总体情况,尤其是学生失误的原因。另外,讲评后须适量安排有针对性的巩固训练,应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着手,教给学生解题技巧。要求学生对答案的表述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力求用专业理论、专业术语进行规范的表述。第二轮复习中老师的导学过程一般都是面面俱到的,因为他要顾及班级里各个层次的学生。但是就学生自己而言,不如结合自己的模拟测试和练习情况狠抓薄弱,测试是老师帮你“他查”,练习是“自查”, 要求同学们做到真正了解自己的薄弱项,关键是查出来之后你怎么样章法不乱地进行“大补特补”。第二轮复习的这个“专攻”有别于第一轮的专项练习,第二轮的“专攻”是指瞄准小的综合或专题,集中攻克薄弱的环节。可以将一组考点组合起来精做训练。例如:文言文翻译题,如何做到“信、达、雅”,“信、达、雅”的程度又是如何,你可对照答案或去找老师给你不断地指正。

当前的学校复习教学,各个学校都是采用专题轮动教学法。我们强调,在大体进度上一定要跟着老师的进度走,常言道;“跟着老师走,考试不用愁。”决不能因为自己要“专攻”某一专题而自行其是。每个人都要学会根据自己的特点调整好课内学习和课外训练的关系,既要把握你的老师所精讲的内容,又要合理计划,恰当安排自己“专攻”部分的复习时间。

第三,以情感交流为辅助,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三轮综合复习的开始时间,各校的情况一般都不大一样。但是其宗旨是一样的,讲究“整合”二字。这一阶段要找准切入点,打好攻坚战。除套题训练外,同学们要关注三年来历次考试中的丢分题,分析失误原因,及时查漏补缺,这时候,我们准备的“错题集”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当你觉得错题已经完全掌握的时候,可以把它从“错题集”中划掉,最后你会发现这个集子里已经空空荡荡,你会信心百倍。临考前一段时间,连老师都可能感觉到无所讲了,这时候你要把时间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让自己有一个体味、消化、加深理解和运用的过程。

篇13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应考的实践提炼并推行了具有我校特色和模式的“三研三时(实)”:课前三研,即研读定方向、研判理学情、研讨找方法;课后三时,即随时反馈、按时反思、及时返还;课上三实,即唯实情、悟实质、求实效。

课前三研:研读定方向(研读考纲,把握走向;研读试题,整合教材)、研判理学情(研究学情,理清思路;判断情境,预设问题)、研讨找方法(专题专人,主备主讲;集体修定,创新方法)

怎样做到研读定方向呢,首先要研读考纲,把握走向。在研读2016年的考试大纲后,感到没有太大的变化。高考试卷以稳为主、稳中求变。核心知识、核心能力依然作为重要内容,教学的方向不变:即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2014年、2015年以及变化的考点应该不会再变,比如:断句题,古代文化常识题,近义成语辨析题,排序题改为选填句子以及文言实词改显性考查为隐性考查等等。历年高考题依然作为训练的载体,能力考查的方式不变:即各类文本的阅读,单位时间内的限定性、指向性的阅读理解与表达。以前的备考经验可以借鉴,学情数据可以参考,重难点及处理方法可以借用,总之不必摸着石头过河。其次是研读试题,整合教材。高考试题是研究的标本,通过研究找规律、找变化,看答题的角度看知识的运用,从而对教材进行整合加工。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材主要分两部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阅读与表达合并在一起就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阅读是吸纳,表达是释放;丰富的吸纳是以理解为前提的,顺畅的表达需要丰富的吸纳做基础。二轮复习中避免重资料轻教材的误区,重温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和习题;熟悉基础题型。梳理知识框架,把握好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怎样做到研判理学情呢?研究学情,理清方向;判断情境,预设问题。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是高效地突破学生的知识盲区和误区;最重要的备课环节是了解学生的知识盲区和误区;二轮复习中不能忽视“学情”的研究,不能停留在“讲清”的基本层面,要达到“弄懂”的最终目标,所以课前根据“学情”预设学生的问题,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尤为重要。

怎样做到研讨找方法呢?专题专人,主备主讲;集体修定,创新方法。一轮复习中集体备课要有专题性,每个专题有主备人,主讲人,集体修定后拿出切实可行的创新方法。针对高三后期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阅读功利性强,粗略浏览便匆匆答题,错误率升高,通过研讨找方法回归真正的阅读,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七嘴八舌”的机会,给学生反思修正的时间,提出再次阅读的要求,把阅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走一次返程路,学生学会命题,题干与答案俱全。从拟题角度要强化陷阱意识,从答题角度要强化规范意识。

课后三时:随时反馈,审视问题,看清误区;按时反思,查找漏洞,弥补不足;及时返还,制定方案,反复训练。

一是随时反馈。在学生感到自己陷于题海、视野狭隘、积累空虚,一筹莫展之际,老师要审视问题,看清误区,随时反馈,设计考试问题反馈表,掌握学生存在的共性错误和个性问题,制定方案,反复训练。最佳的教案是最有效地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最有效的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方法是对作业和试卷的详批细改和具有针对性的讲评。

二是按时反思。做到查找漏洞,弥补不足。教学中要“三讲三不讲”,“三讲”: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疑点、难点);讲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规律、方法);讲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迁移、思路)。“三不讲”:过易的问题(学生通过看书做题能解决的问题不讲;过偏的问题(不符合考纲要求、思维怪诞的问题)不讲;过难的问题(超越高考题难度的问题,讲了也不懂的问题)不讲。

三是及时返还。做到制定方案,反复训练。要避免三个误区:重内容轻学生,重资料轻教材,重技巧轻阅读、表达。给老师的建议:教师体验答题过程,体验答案的“来龙去脉”,讲评注重讲答题思维及心理过程,老师跳进题海,学生方能跳出题海,经过做题方能精选试题。

课上三实:唯实情、悟实质、求实效。

第一,唯实情。即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迷信权威,不迷信答案,只尊重实际情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第二,悟实质。语文即生活,生活思维即答题思维,语文试卷的追求之一是体现语文即生活的理念。语文试卷的答题思维就是生活思维的浓缩与升格,所以深入思考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对生活产生理性的认识,把生活思维迁移到答题思维上,就会由繁入简,由难变易。首先应该体悟语文试题考察的实质,王大绩说语文试卷中“小阅读”选择题目实际是“脑筋急转弯”,历年高考作文题考察的实质主题都挂靠在“过去――现在――未来”这条轴线上体现“传统与时尚”的思想碰撞。语文学科性质决定语文考查实质就是对学生检索和加工能力的考察。检索即根据题目的指向,从文本中提取答案信息的过程;加工即通过推断联想,使答案信息达到题目要求的过程。领悟了实质训练就有了重心。其次如果学生答题思维进入误区,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领其走出困境,能起到拨云见日,柳暗花明的效果,如语言运用题: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时候,我们都喜欢妈妈做的红烧肉。每次还未做完,我们便都眼巴巴地望着那锅,闻着那肉香的味道, 。

①等着妈妈从锅里把香气四溢的红烧肉盛出来端到桌上。

②那香气四溢的红烧肉便在热切的等待中被妈妈盛出来端到桌上。

③等着妈妈从锅里盛出来端到桌上香气四溢的红烧肉。

④等着那从锅里把香气四溢的红烧肉盛出来端到桌上的妈妈。

根据句式一致性,“望着锅,闻着味道”是动宾结构,排除选项①②;根据句子表述的中心意思“红烧肉”应该排除选项④,最恰当的选项显然是③。但有的学生会认为④等着妈妈也很好,等着妈妈就是等她端上红烧肉,和③没什么区别,陷入思维困境。此时引导其用生活思维来思考:“小孩子的眼睛是盯着妈妈还是盯着红烧肉?”便会豁然开朗。最后,在写作中,生活是源泉,学生要善于书写生活。对生活深入细致的感受,深刻的思考,对生活产生自己的认识,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冲刺阶段回归写作教学的本质,表达学生对生活的发现,返璞归真,事半功倍。

第三,求实效。主要是做到一课一得。高考冲刺阶段老师很容易用讲评代替指导,用考试代替阅读,代替方法指导,每节课都着急讲出答案,不给学生反思回视的机会。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一课一得”理念此时就尤为重要。比如作文指导可以变“先写后讲”为“先讲后写”,当堂反馈,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有可模仿的对象。如时评类作文交给学生写作六法:1.析材料;2.论危害;3.挖根源;4.提办法;5.联现实;6.作结论(作呼告)。有目标,可模仿的训练,使疲惫不堪的学生从大量的题海中走出,每课有所得,每日有所进。

篇14

1.师生“结对”合作,精心制定双向复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复习计划尤其是“二统”后的复习计划是高考取得高分的关键。复习开始前,教师就要对高三学年的复习内容全面把握,整体安排复习计划,并详尽制定阶段复习计划,落实各阶段的复习。复习计划要有超前性,即把从进入高三一直到高考前的安排向学生交底;计划要具体,把每个阶段复习的内容、方式、时间、重难点向学生交代清楚,使学生复习时头绪清楚,心中有数,而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在教师复习计划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套相应的计划。使学生能从教师的计划安排中明确复习的目标、做法和安排,同时从中发现自己的缺漏并有意识地进行补救,在自己的计划中列出教师未复习到的知识死角和问题所在,并安排出时间(语文课内自己复习的时间)进行专题复习和难点的各个击破。

2.督查笔记和改错本,适时巩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纠错本是对课堂出错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其中的错误可按基础知识、文言知识、阅读、语言运用等分别归类。自主学习时间,学生将自己的错误一一梳理,出错集中点就一目了然,然后可以有目的地精选题目进行针对性训练,进而提高自己的能力。读书笔记是课外阅读和自由写作的载体。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有进步;懈怠放弃,再好的基础也有可能在高考中“马失前蹄”“大意失荆州”而抱憾终生。

3.查漏补缺,狠抓薄弱环节。著名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了这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如果我们不将最短的木板挑选出来并增加它的长度,那么这只木桶盛水的量就不可能增加。所以语文复习时如果不将薄弱环节挑选出来,其复习效果只会大打折扣。为了提高复习效益,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收获,首先要找准薄弱环节,而面面俱到的复习费时费力,往往使师生疲惫不堪。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师生共同筛选后会发现,有的知识是多数学生已掌握的,一些带着普遍性的问题,如成语的运用,标点的正确使用,古诗词的赏析,文段的阅读,写作等就是复习中的薄弱环节。如果复习中能有针对性地对知识体系中的这些薄弱环节各个击破,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精讲精练,有的放矢。教师好比是教练,导演,学生好比是参加比赛的运动员,登台表演的演员。高三学生学业繁重,升学压力大,十分容易疲劳,如何提高课堂的复习效率是每个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安排相当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或自己的计划进行复习。教师在复习时要做到精选内容,精心准备,精妙讲解,急学生所急,讲学生所想,如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考查趋势,高考试卷的评判,考生常犯的错误,失分最多的类型题,解题的切入口、思路和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