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快速提分方法范文

初中历史快速提分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5: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历史快速提分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历史快速提分方法

篇1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图片

历史图片是教材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能抓住事件细节、真实反映历史概貌,并能不断丰富、优化历史教学。在历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灵活运用历史图片来激活初中历史课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1.激发兴趣

传统历史课堂习惯于采用文字授课模式,其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在教学讲解上面。而通过适当穿插、使用历史图片,能够更加生动、全面地展现历史事件原貌,不仅有助于改变历史课堂枯燥乏味的局面,而且充实了课堂内容,降低了教材理解难度,为构建激趣型历史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2.激活课堂

初中生自身知识、理解水平有限,单纯采用传统文字阐述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如果学生难以消化所接受的历史知识,思维就会钝化,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枯燥。而通过引用直观性、生动性较强的历史图片,能够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展示图片一方面能培养、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一方面能激活僵硬的课堂气氛,推动历史教学的顺利开展。

3.提升审美能力

不可否认,历史教学本身具有记忆性、枯燥性的特点,学习起来相对比较乏味。而通过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相关历史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而且有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巧用历史图片,活化中学历史课堂策略

1.结合教学内容巧用图片

现阶段,可供教师使用的历史图片资源十分丰富,要想在有限课程时间内充分发挥出历史图片的教学引导功能,做好图片择选工作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内容,科学、合理地选择一些与教学主题相吻合的图片,确保图片真正起到激趣、审美、以美启真的效果。首先,图片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充分、典型地反映某事件的特点,切忌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去甚远的图片进行罗列,以免误导学生,让学生找不到学习重点。其次,教师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分析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图片。例如,在学习《开元盛世》这一部分内容时,单纯地通过文字描述显然无法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唐朝经济的繁盛。这时教师就可以搜集一些相关历史图片,让学直观感受盛唐景象。例如通过曲辕犁、筒车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具体构造,通过展示唐代的市井生活图片等让学生想象唐朝的繁华。再如,学习《工业革命》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三次工业革命的根本区别,教师可分阶段展示图片,并进行知识阐述。例如,通过展示瓦特、蒸汽机等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标志性人物及工业发明图片,使学生深刻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意义及影响;通过展示电力广泛应用的图片(发电机、电灯、电站等),让学生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通过展示计算机、原子弹、基因工程等方面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

2.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可充分运用历史图片方式构建教学情境,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历史课本中包含大量的文物、人物、遗址等图片,这些图片有利于丰富学生们的认知,向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示历史知识。例如,在学习《唐朝发达的手工业》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在备课阶段为学生准备丰富的相关图片,并将其制作成小视频。在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小短片,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真切的视频中感受唐朝的发达。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向学生展示美轮美奂的唐三彩以及唐三彩的具体制作过程,使学生真正融入到相关历史情境中去,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3.利用图片巧设问题

为了提高历史图片的利用效率,使学生更准确、快速地获得关键信息,教师可通过巧设问题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抱着求知的态度去观察历史图片。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应提高图片设置的计划性与目的性,全面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进而为接下来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难易适中,切忌提出一些学生理解能力以外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丝绸之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展示《丝绸之路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哪个是丝绸之路的途径地区?哪个是丝绸之路的终点?这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插图简洁明了的功效得到了集中体现。

4.利用图片攻破教学难点

初中历史知识的时间先后性非常强,知识脉络是按照时间发展而前进的。因此,若一个知识点出现漏洞,就会导致整个知识链不完整,接下来的学习会变得尤为困难。在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重难点讲解均以文字为主,但由于初中生自身认知水平有限,单纯文字讲解容易使学生理解不到位。而在图片的辅助下,学生能更为直观地感受知识。例如,在学习《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时,教师可以运用“英军入侵路线图”、“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时局图”等,并把《》、《》等不平等条约列出来,让学生发现列强侵略有沿海到内陆的过程,最终中国无地可割。这样就通过空间、时间变化把近代史中各个零碎的知识点串起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又如,在学习《隋朝大运河》这部分知识时,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讲解隋朝大运河具体情况。现阶段,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展示大运河具体情况,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隋朝大运河的起始点、沟通的水系、经过的地方。学生脑海中会形成完整的大运河地图,关于运河的各种学习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5.利用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整体上来说,初中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比较薄弱,只是学会了较为简单的学习方法,对深刻、枯燥的知识还很难理解。若单纯地进行文字教学,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往往很难让学生接受。在传统历史课堂中,教师的主导性过强,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学习热情自然不高,而利用历史图片的激趣功能,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课程知识时,教师可先展示纳粹集中营等二战期间的历史图片,通过真实、血淋淋的图片让学生对战争的伤害有个全面的了解,真正体会到战争的可怕,进而激发学生探究、了解历史的欲望,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本文试图以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为切入点,从巧用图片、创设教学情境、巧设问题、攻破教学难点、激发学习兴趣等角度,叙述了如何巧妙地将历史图片搬运到课堂之上,从而为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服务。一管之见,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1]程祥平.运用历史图片辅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2013(10).

[2]丁长颖.浅析运用历史图片辅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5(05).

[3]田俊兰.图片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2).

篇2

第一步课前认真预习首先,通读两遍课文,对于那些不认识的字一定查字典,除了要注音,还要明白这些字在课文中的含义。

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比较详细的提纲。提纲的格式可以模仿老师上课时的板书。但必须体现出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名称、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另外,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以及把自己要提的问题也写出来,以便在老师讲课时获得解答或者向老师提问。

第二步上课认真听课、思考、笔记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注意自己的理解那些地方与老师的讲解不一样,自己还有那些地方没有预习到,自己预习时存在的问题老师是否讲了答案,如果讲到了要立刻记录下来。老师讲完后,自己要详细回忆一遍老师讲的所有内容,想一想,还发现了哪些新问题。如果有,还要在课后向老师提问,获得答案。

第三步课后复习、巩固。首先,再读一遍课文,再看一遍预习提纲,根据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修改提纲。然后,完成课后作业,做作业时,不要照书抄,要尽量根据自己的记忆写出答案,确实写不出来,再看看书,记一记,然后写出来。作业不能拖,要及时完成。还要书写工整、条理清晰。最后,不要忘了,过三天,要把学过的内容再快速读一遍,以便及时巩固。

第四步阅读课外书籍或做课外练习,扩充知识面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籍或做课外资料上的一些练习题,这不仅可以扩充知识面,而且所学的知识更不会忘记。

同学们,请记住,成功=充分利用时间+正确的方法;成功永远属于勤奋者。

学习方法多种多样,经过多年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多看、多练、多想、多问

一旦拿起课本,就要人到、心到。看历史书,不能单纯地读故事,而要多加思考。做习题是巩固知识的最佳途径。做错的练习要及时解决,弄不懂就要发问。“问”的范围很广。可以与同学讨论,可以与老师讨论。

二、勤于记忆,勤于做笔记

记忆不等于背诵。若把背诵认为记忆,是不能牢牢记住知识点的。记忆要不断的反复,即重复又重复,本人认为课后五分钟回忆能收到最佳的效果。自习课和晚修课时间抽半小时记忆当天的内容。这样能进一步消化知识。睡觉前简单回忆提纲也是很好的方法。

以上的方法是个体的记忆方法,还有群体的记忆方法。空闲时间,找几位同学,一位负责发问,其他的抢答。这既有趣味,又有意义。并且记得特别深。无论固定性,还是随意性,只要坚持,才有成果。做笔记,要善于简单化、结构化、体系化。

三、自制辅助材料――历史小卡片

将某些知识点归类,摘录在一页独立的纸张上。这便于记忆。以课本为主题,适当订阅有关历史的杂志和历史参考书。学无定术,适合自己的就是好放法。

四、努力培养对历史科的兴趣

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关键是要把握好三个环节:记忆、理解和运用。这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首先,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概念等知识的获取是通过记忆来完成的,这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如果没有对历史知识的牢固记忆,理解和运用就无从谈起。这里所说的记忆并不是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多角度、多层次、多情景的记忆。例如,初中历史第二册第十四课《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中提到:“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对这句话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设问:一是何时我国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了北方?二是自五代起,我国南北方的农业发展水平发生了什么显著变化?三是我国经济重心是在何时南移的?这样就不仅可以掌握历史史实,而且可以举一反三,考试时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其次,要正确理解已经掌握的各种历史现象。正确理解史实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出现偏差,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思维结构、思维品质。这样也就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和得出新的结论。仍以《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为例,“繁华的城镇”的兴起和作用,是这节课同学们理解的难点。北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为城镇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农产品的种类和产量的增加需要扩大产品交换的市场,于是城镇应运而生。可见,城镇是商业(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城镇中的主要商品种类大多数是日常生活和劳动工具,随着城镇的发展,无地或破产农民逐渐脱离农业生产,转而从事手工业或经商,投入到工商业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行列中。城镇的兴起又促进了工商业(商品经济)的发展。理解了老师对这段内容的分析,同学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商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城镇的兴起,而城镇的兴起又推动了工商业(商品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