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35: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公园的景观设计手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城市工业废弃地是人为作用下的一种特殊景观形式,面对这种独特的景观,我们的任务并不是盲目的创造和彻底的翻新,更重要在于对原始景观的更新和再利用。通过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历史和文化的结合、人和自然的结合,使工业废弃地成为承载历史记忆和工业情怀,同时提供悠闲游憩场所的后工业公园。
关键词:城市工业废弃地;城市后工业公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F287.2]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绪论
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工业用地的规模及空间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工业用地被闲置,许多工厂被变卖、迁移或改造,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弃置不用的土地,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面对此类问题,世界各国也相继采取了一定的更新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转变,有一大批的工业用地面临更新问题,现状如此严峻,因此对工业废弃地段的景观更新再利用的实践活动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将对以后的改造实践起到参考和引导的作用
研究意义
通过景观规划可以大大改善废弃地的生态环境,还能增添山色灵气,吸引水鸟栖息,同时也能丰富休闲旅游项目,营造多元化的旅游景观,为居民在闲暇的时候外出游玩、陶冶情操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场所(龚士良,2002)[[[] 龚士良,曾正强,严学新,et al.上海佘山风景区废弃采石坑环境治理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2002,13(3):11-12.
[2] 郝风博.褐地开发治理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5:4.
[3] 李洪远,鞠美庭.生态恢复的原理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07.
[4] 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更新[ J ].中国园林,2003,19(3):11-18.
[5] 梁芳.我国后工业公园设计探讨[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4:11.
[6] 王向荣.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 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后工业景观设计思想与手法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2:6.
[8] 贺旺.后工业景观浅析[D].北京:清华大学,2004.6: 13-14.
]];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对于我们“二次利用”城市工业遗产,开发工业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如何处理污染问题、生态问题、以及景观设计问题,从而满足市民和游客日益增长的游憩休闲需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后工业公园中景观设计手法的应用
2.1对工业废弃地基址的设计
对场地的设计是整个后工业公园景观设计的核心,决定着整个园区景观元素表达。
对于一个庞大的设计场地来说,设计者没办法,也不可能对每一个景观分区都考虑的面面俱到,因此,我们要有选择的、有主次的对各个分区进行不同程度、不等等级的规划,使之整体效果最为优化。对于人迹罕至的“荒芜区”,我们应该尽量控制对它的干扰,任由其发挥自身优势自由生长,充分展示这种荒芜的野性美[[
]];反之,对于那些工业景观较为密集的区域,我们要加大力量进行场地的设计,满足人们参观、教育、游乐等多方面的需求。
2.2植物景观的设计
后工业公园的建设和普通城市公园有着明显的不同,我们在植物景观的营造上必须重点考虑基地本身的污染情况,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况来创造独具特色的植物景观。
(1)尊重自然法则
在工业废弃地中荒芜的景象中,有很多在恶劣条件下顽强生长的野草,它们给这块荒凉的场地注入了一抹生机。对此,我们应该自然法则,尊重这种生命选择的结果,对这种顽强的生命系统予以充分的尊重和保留,维护其固有的生态平衡,营造与众不同的“野草之美”的景观效果。
(2)尊重植被自身特性
工业废弃地的土壤基本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受到污染的种类也各不相同。有些受到污染较轻,生态系统很快就可以自我恢复;有些受到污染比较严重,已经达到了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系统恢复起来相对比较困难;有些污染极其严重,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已经不和逆转,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态改良手段对土壤进行治理。场地条件关系着植物未来的生长状况,外界的条件如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习性,植物的生长就将受到阻碍,我们对于植物景观的营造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在植物配置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因地制宜的选用适宜生长的植被[[]]。
(3)尊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选择
通常来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程度越高,生态系统本身就越趋于稳定,因此,尊重植物的多样性选择对后工业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非常重要[[]]。
植物景观的建设除了可以进一步优化园区的生态系统外,还可以改善土壤的活力,完善整个地块的景观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2.3对水体景观的设计
我们需要在尊重地形地貌的基础上,通过现有水系进行景观营造,若地块内没有水体,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挖坑造湖来营造人工水系。水体的景观可以根据水面的面积、形状、深浅进行不同的规划。岸边可以适当设置相应的游憩设施以及景观栈道等。水体的景观设计可以和植物群落的营造结合在一起,如可以在岸边设计湿生植物群落,增加园区的生态性和景观性[[]]。
2.4其他景观的营造
对其它各种景观元素的营造要根据不同情况“因园而异”,要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利用原场地基址条件和道路系统,设计景观游览线路;并根据功能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分区,满足人们的游憩活动需求。
2.5景观意境的营造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今天,后工业公园的景观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设计形式体现了一种独有的特征[[]]。可是长期以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本土的城市后工业公园无论是景观设计手法,还是技术手段都是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我们也确实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后工业公园景观设计中发现了一些相似的地方,那么,怎样在这种雷同的设计模式下营造我国特有的后工业公园就需要我们在深刻理解中国传统造园理念和手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继而紧跟时代步伐。
通过岐江公园的成功建设,我们可以发现它在应用现代造园手法的同时融入了岭南园林传统的设计思想,所以说,任何的现代景观形式都或多或少的体现了一种历史的延续性。因此,我们更需要将中国悠久的造园思想,设计手法和现代的景观设计需求相结合以求达到完美的统一[[]]。
首先,我国传统造园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山水园林成为我们意境营造的主体。而如今,我们在继承和发扬山水景观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现代工业美的培养。只有两者充分的结合,才是真正的实现“和谐统一”[[]]。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中,追求表现“形外之意,象外之意”是中国园林区别于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中国园林与诗文、绘画、建筑等传统艺术门类联系非常紧密,尤其注重对园林意境美的营造,在园林的建设中实际寄托着造园者的观念和哲理,使人们在游玩的过程中能够设身处地的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在后工业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同样也要注重对这方面的重视,使观赏者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激发联想、产生共鸣,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再次,中国园林注重空间的营造、虚实的对比以及借景、框景等景观设计手法的使用,园林景观往往产生主次分明、步移景换的效果。在后工业公园的设计中,应该借鉴和利用这些传统的设计理念,增加了游客的游览情趣。
总之,在景观意境的营造上,我们应该把每个后工业公园独有的主题理念和中国传统造园理念以及现代思想有机结合,建设出适合我们地域特色的后工业公园。
参考文献
[1] 龚士良,曾正强,严学新,et al.上海佘山风景区废弃采石坑环境治理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2002,13(3):11-12.
[2] 郝风博.褐地开发治理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5:4.
[3] 李洪远,鞠美庭.生态恢复的原理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07.
[4] 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更新[ J ].中国园林,2003,19(3):11-18.
[5] 梁芳.我国后工业公园设计探讨[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4:11.
[6] 王向荣.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工业景观; 视觉元素; 时空价值; 设计手法
中图分类号: [J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不同地区的人们感到地域文化与全球主流文化互动与融合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设计界对地域性和伴随建筑、构筑物而产生的空间形式的关注与日俱增。这两点在当前的工业景观设计中也将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出来。目前国内工业化大生产背景下,工业景观设计严重滞后。工业景观的设计仅针对工艺流程、功能布局等方面,而忽略了工业企业形象、工业建筑形态、地形及道路铺装、灯光照明等方面因素。视觉设计就是在工业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将以上多种因素串联起来的重要手段。工业景观的视觉设计,就是顺应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大趋势,在工业产业升级过程中充分研究场地现状、场地历史,深入分析场地矛盾,在遵循工业生产流程基础上,尊重原有的构筑物、机械、环境等条件,采用现代造景手法使各大工业生产中要素,以符合现代审美倾向的方式呈现。
任何工业景观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地域且处在一定的时代。建筑创作也就必然离不开地域的环境启示,摆脱不了时代的需求和域外先进文化的渗入。古今中外,一件好的建筑作品,常常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地域与时代的某些特征如:迈耶的德国法兰克福博物馆以轴线和单元旋转表述了“新与旧”的关联;厦门高崎机场候机楼微微曲起的构架隐喻着闽南屋顶的特征;上海金茂大厦对中国 “塔”的联想……或许正是表现了各自开放的地域特征而为世人赞赏。
任何空间的产生都有其具体的目的和使用功能,工业空间尤其如此。工业空间对于人来说,具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围成空间实体的壳,而是空间本身。就好比围成一个空间必然要使用各种材料,并按照一定的构造方式把这些材料加以组合,但组合材料本身不是建筑的目的,而是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工业空间设计不仅要满足专业的工业生产、生产安全的需要,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还应满足精神层面的需要,即要符合其地域文化。工业景观的时空性主要体现在功能性、科学性、艺术性三个方面。
1视觉元素的功能性
功能性是工业景观设计的第一要遵守的属性,任何空间都不可能脱离功能性而存在。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空间的内部功能性与外部表现形式之间联系的过程。就工业空间来讲,功能性的合理性不仅仅是空间要素设计的合理,而且有赖于要素之间的组合设计的合理。如:在一些工厂中机器和人的视觉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厂房内大体量、结构复杂的机器对空间产生压抑感,造成工人视觉的不舒适,人长期工作在某种不舒适的环境中会某种程度影响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因此厂区空间中如何处理好人与机器的矛盾,给员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空间,显得尤为必要。
2视觉元素的科学性
一定的功能性要求有相对应的表现形式。然而,能否获得该种表现形式,却不单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愿望,而主要是取决于工程结构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科技发展不仅仅是指对新知识的单纯掌握和运用,它还意味着人格心理、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的转变,发展科学技术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环境。如果不具备这种条件,空间 形式将变成一种幻想。历史上每出现一种新结构,都为空间形式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3视觉元素的艺术性
具有思维与精神活动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艺术性是指通过形象反映地域文化,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所达到的完美和感人的程度,也包括在艺术形式上达到的高度。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就在于作品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能发生多大影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愈完美并富有独创性,就愈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艺术感染力就愈强,艺术性也就愈高。因此,在表现形式满足功能性的需求之后,必然会考虑其对精神层次上的巨大影响,这就对空间形式提出了艺术性的要求。随着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人们已经不满足于那种重经济轻文化、重理工轻人文简单得以“工艺流程”为主的工业厂区规划设计,而要求工业厂区规划设计在满足功能要求之上应符合一定审美的需要,整体规划更加倾向于融入周围的环境而不是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4工业景观视觉化设计手法
工业景观是由光与空间以及材料和细部四个方面与场所、现象、以及人对场所纠结的经验共同构成的。刚刚过去的20世纪建筑景观留给我们的不是其建筑风格或建筑形式。因为,当代景观设计更多是以一种无风格、反形式的形态出现,任何的历史词汇也无法完全而准确定义当代景观设计。那么20世纪的建筑景观留给我们到底是什么呢?是一种思维与感知方式,以及这种感知和思维方式下的场所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在工业景观的视觉优化过程中,我们是将光与空间以及材料和细部四个方面之间显性趋同或求异,达到彼此间在时间、空间、技术等层面平稳过渡、整体和谐或凸显对比关系的目的。而这种整体和谐或凸显对比有其内在层次上的精神的文脉。以下笔者将介绍几种常规的视觉化设计手法。
4.1 不规则融入
工业景观作为后续空间环境对既有空间环境的不规则融入,不同于过去的硬性介入,知识经济时代比其它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需要人性化的场所,但由于工业景观的特殊性,它又不可能做到与周围环境完全融入,因此,产生了不规则融入的概念,其基本设计思路一方面,以毗邻新旧空间环境之间材、质、色、形、构、筑、比例等一系列外在形态要素之间的相近或者殊异、相异关系为重,通过上述的要素间显性趋同或求异关系的设计,达到彼此间在时间、空间、技术等层面平稳过渡、整体和谐或凸显对比关系的目的;另一方面不局限于新、旧环境之间外在形态要素的趋同或差异,更侧重于对彼此某些潜在、隐含关系和线索的发掘,寻求其内在关联性关系,在此基础上,赋予整体某种更为深远的内涵意义。
4.2 并置与重组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地域文化越来越由实际存在的空间标准退化为各种符号。如果说场所精神作为微系统,那么地域美学的关注点要大的多,它通过地域观念的强大惯性,对观者的思维方式施加影响,并最终通过一种并置与重组的方式体现出来。
工业景观由于其生产工艺流程的复杂化,为便于管理和安全的需要,于是在其景观规划的第一阶段就出现了通过道路或其它实体的方式进行分割的规划设计。不同工业景观分区的并置与重组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并置与重组过程中引入“虚拟界定”的概念,即以虚像的形式实现了场所界定所必须的另一边界。由于人的进入和使用产生了场所,在场所界定过程中强调景观参照物的存在意义,通过人的进入和使用所产生的围合空间及其组织结构方式,确保人能从中感应到后续空间环境与既有空间环境以及后续空间人、物、空气、树木等等景观元素交织成的特殊场所空间所带有的精神内涵。
4.3 转换与叠加
蒂文•霍尔(Steven Holl)在诺伯格•舒尔兹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场所在建筑设计中起到的决定作用。他认为,建筑与音乐,绘画,雕刻,电影,文学不同,它是与所存在的特定场所中的经验交织在一起的。通过与场所的融合和汇集显现该特定场景的各种意义,建筑得益于超越物质和功能的需求。而我们在工业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也往往如此,是通过工业建筑、机械、植物、人等多种因素的之间的转换与叠加来加以实现。
新科技使人可对任何资源做最有效的运用,这种 "过度"运用导致对全新事物、对未来、对乌托邦的超乎现实的夸大。也因此导致了形的消失与极度简化,从而产生了认为机械本身蕴涵着美感的机械美学和对结构加以分解以找到本元的解构主义等一系列的后现代审美倾向。在工业厂区节点中常会出现一些尺度与体量过大的建筑或构筑物,如果不加处理会造成视觉的压抑从而产生的压迫感和紧张感,影响工人的工作情绪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建筑、植物和微地形来进行视线的分割,利用建筑、植物和微地形来创造一个视线的阻碍,造成空间中的前景和背景的相互转换,在缓解压抑感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隔离建筑内机器产生的噪音。
4 结 论
【关键词】:传统园林艺术;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植入
我国传统园林艺术多以皇家园林为主,建国后各地也根据原有的园林遗址实施了诸多创新型发展。比如,北京著名的颐和园、圆明圆;再如,西安在大唐诸遗址上建设的大唐慈恩寺周边公园、南湖景观、大明宫遗址公园等,均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手法进行了景观的造型设计,以及景观布景,极大的提升了人们对于这些公园景观方面的休闲兴趣,也促进了城市化建设。农村地域则利用退耕还林、传说故事、古代遗址等实施了诸多森林公园基础上的旅游生态文化建设,主要集中于公园景观设计方面,如袁家村、云集生态园等均属此类。下面对主题展开具体论述。
1、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征与价值
现代化的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古典园林存在的差异显著体现在“园林艺术融合”方面,即在传统园林艺术的基础上融入了诸多西方园林艺术元素,如对于英国地貌式的自然元素的借鉴,还有对于法国“裁剪式”园林艺术元素的应用。但在整体上传承与发展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根据传统园林艺术的特征与价值分析,主要体现在哲学思维的运用,比如,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隐含着“天人合一”、“大小格局一统性”等特征,平移到传统园林艺术后的应用则主要体现在“取景自然”、“法式同构”方面。从取景自然方面分析,传统园林艺术主要以自然为法,在园林艺术实践中尽可能运用法式同构的方法,对自然界中的山、水、树、石等进行景物方面的同构平多,如黄山迎客松就会被平移到“假山假水”之上形成对应的景观;另一方面,在自然造型方面则主要取法自法形势,形成了人、景之间的交互,比较自然、符合人性层面的审美需求。具体分析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价值可以认识到它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采撷以描摹法实施“以小见大”的重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维,并且在这种哲学一以贯之的前提下,达到了景观师法自然、造园手法灵活多变、园林景象诗画情趣合一、园林意境意N深远等目的,从而为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
2、传统园林艺术在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植入分析
森林公园景观设计属于现代景观设计范畴,其中的重要特代具有一定的时代性,要求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休闲需要、游玩乐趣等。因此,在设计方法层面注重应用“生态环保”、“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节能节约”等新型理念。根据现阶段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设计的现状与事实分析,应该体现出自然、生态、地域、场地、空间、简约等基本特征。所以下面探讨传统园林艺术在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植入主题时结合突出特征展开全面分析。
2.1以哲学思维带动自然景观设计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提出了“究天人之际”的理想,而这一点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自然”关系的研究主题,根据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和”的理念可以在现代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以文化融入自然景观的思维路径,在思路决定出路的原则引导之下,实施“师法自然”的景观类型设计,如利用森林公园中的水流营造与水相邻的植物氛围,形成带状、蜿蜒状、水中点状等景观的设计,使其与自然生长中的水、树、石浑然一体,表达出“和而不同”、“同中存异”,将森林公园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化思想对应起来,提高审美观看者通过景物通道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底N的目标。另一方面,造景中应该注重生态为核心,使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接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但需要注意在整体造园手法方面的灵活多变,比如,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集中体现了假山假水,给人的感觉相对单一,不能形成一种气势磅礴的印象,因而可以借助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植物貌”在灵活多变手法之下,实施了一些自然气势的营造,如利用“群集效应”以密集化的“石榴林”、“枫叶林”等达到氛围烘托,令森林公园的园景整体上实现系统性的设计构建与整体上的局部表达产生和谐一致的效果。
2.2以文化景观增强造型审美下的底N
哲学思维的运用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设计的根基,而文化景观方面的强化能够进一步在形式化的生态审美需求满足之上,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与内涵传达。比如,在我国诸多城市有所谓的“长安八景”、“南京十景”、“西湖八景”等,一方面有以“数”为主的景观设计,其主要目的在于符合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中的“易经之数”的喜爱倾向,因而在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这种文化传统制造一些因势利导的文化景观,如在森林的高地可以设置与日出相关的文化景观,催生泰山日出方面联想;同时,也可以在洼地以森林景观中的荷塘景观设计令人产生对于“爱莲说”、“河塘月色”等方面的文化意象联想,并利用这种文化景观进一步使森林公园景观达到意境方面的深远化传达,强化其中的文化底N,令观看者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受性传导体验,增加休闲中的精神与修养提升。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非常注重“人性化”,这与英国单纯的自然化景观设计、法国单纯几何化的景观设计恰恰相反,它更加注重“和谐”文化理念之下的“阴阳五行论”,即将所有的景物存在纳入到一个整体的森林公园景观之内,并利用这种元素之间的衔接、对接、融合,达到一种“万物一统”的祥和效果表达。从操作方面分析,新时期的森林公园景观设计可以在造型方面选择“拟自然”的方法进行简约手法应用,增加对于自然物势态方面的因势利导,减少施工量。根据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与效果经验可归纳为“剪除多余、弯直因势、化繁为简”。为了达到这些目标需要注重对于空间的利用,尤其是在低矮植物、灌木、地被植被、花卉、果实类植物、风景类植物等进行空间的合理配置,提高造型与地理地势方面的匹配度,如坡地尽量选取一些花卉、地被植物相间,并置入一些古典文化图案;再如,可以在较窄的狭长带地利用一些细木类植物或者灌木增加排列效果,利用空间的同时形成带状景观等。至于一些平坦的地势、则应该尽量以高大植物增加茂盛、葳蕤的氛围营造,使观者可以体验到森林的原始风貌,提高其对自然力量的了解;另外应该体现森林公园中的林荫大道的景观设计,使人、树、景之间产生一种共生共存印象等。因此,在森林景观设计中植入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就应该从游览路径的设计、沿路景观的设计、休闲区域的景观设计、生态理念传导景观(如湿地、河塘、动植物等)各个层面实施统筹规划,令以路为主线的公园休闲功能、作用得到全面体现;同时,应该通过文化景观为森林公园景观的审美功能增加形而上的内涵传导,令我国的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与中国非物质文遗产、生态发展实施协调发展。
结束语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在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植入重点在于氛围营造、造型设计、审美表达等方面,因而实践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中国传统园林的中文化要素的采X应用,发挥其中的文化功能表达;同时应该借助现代化的公园景观设计造景方面,实施生态理念之下的新型设计,包括在地域地貌、人文特征、空间利用、景观顺势而建等。建议在当下选取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元素时,关注其中的取法自然、依势而建;而在造型方面尽可能增加设计后的施工节约,降低施工成本,以简约手法尽量提升森林公园景观的创新性、生态性;尤其需要注重传统园林艺术中承载的哲学思维,将其中的“阴阳五行论”加以发挥,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于“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生存观念的应用实践,达到贝聿铭先生所说的“景中有人文”、“人眼观自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青俊.城市中心区域景观设计浅析――以包头市新都市中心区中央公园和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为例[J].林产工业,2016(9).
[2]孟祥庄,吴晓欧.谈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J].山西建筑,2014(29).
关键词:寒地城市公园;空间水景观;设计手法
在寒地城市公园中,空间水景观的设计尤为重要,其空间水景观的营造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城市建设的美观度,而且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舒适的服务。在目前的寒地城市公园中,人们对空间水景观的营造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公园设计者们在设计手法上不断创新,以期在感官上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享受,从而使得寒地城市公园的空间按水景观营造的价值得到有效的提升。
1 寒地城市公园空间水景观发展概述
城市公园是人们共享的活动场所,城市公园增加了城市绿化的面积,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对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城市公园中,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还原和保护,使得人们可以在休闲时,感受到自然环境,满足了人们的返璞归真的要求。我国在古代,对于园林的设计主要集中于空间水景观的设计。水景设计在园林设计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其能够为人们提供接近自然的机会。在古代,园林的水景观通常都会采用静水设计,再配以亭台楼榭等辅助建筑物,使得园林的空间景观设计更为丰富。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要求的不断提高,在现代的城市公园中,水景观中融入了流动水设计,虽然公园水景观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和过去不同的地方,但是在设计的整体性上来看,我国的城市公园水景观设计仍然缺少创新,尤其是寒地城市公园水景观的营造,其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2 寒地城市公园空间水景观营造的制约因素
在最近几年,我国的寒地城市对于公园的水景观营造越来越重视,在公园水景观营造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城市公园水景观设计有了明显的改善。虽然城市对公园水景观设计的投入力度比较大,但是在水景观设计的质量上却没有相应的提高。很多的寒地城市公园水景观在设计上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形式,水景观设计具有了多样性,但是其中还是具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其在设计时,没有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进行设计规划,使得公园水景观没有季节性的变化特点,在形式上会给人造成一种单一感。另外,由于寒地气候气温较低,在设计时,对于气候特点因素的考虑不够全面,从而使得景观出现冻胀破坏的问题。寒地城市对于公园水景观的维护做的不到位,缺乏必要的防治措施,在管理意识上较为薄弱,对于周围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没有做到具体分析,在水景观设计问题时,没有及时解决,使得后期的维护费用增加等等。这些制约因素都严重影响到城市公园水景观的设计,尤其是在冬季,由于对于气候因素的考虑不周,使得冬季水景观的观赏效果不够理想,从而影响到了整个城市公园景观的观赏效果。对公园水景观中的各项制约因素如何进行合理的解决,以推动寒地城市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是目前我国寒地城市公园最主要的讨论课题。
3 寒地城市公园空间水景观设计的手法
3.1 衬托
水景观是公园景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园景观的整体观赏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公园景观中,水景观一般起到的是一种衬托的作用,能够使得城市公园更具有观赏效果。因此,在对水景观进行设计时,要注意考虑都整体的效果,在不影响公园的使用性能的基础上,进行水景观的营造,从而使得公园的空间景观效果更加的突出,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感官享受。在对水体形式进行选择时,要注意根据公园设计的主体概念,综合考虑水体的性能以及基本形态,从而保障选择水体形式与公园景观相符合,达到衬托作用。
3.2 仿形
在公园空间水景设计中,常常结合自然界中形态各异的动态水体形式,并将这些形式融合于公园环境之中,使之成为可亲近、可欣赏的水景观。而静态的水体是指不流动、相对平静状态的水体。它的形态通常由岸线的形状表现出来的,以规则式水池和自然式的水塘等形式出现,是公园空间环境中最为常见的组景手段。这种状态的水外形呈几何规则式,水际线条挺括分明,具有宁静、平和的特征,给人们舒适、安详的景观视觉印象。
3.3 借声
声音在水景观环境中是形成感觉空间的重要因素。我们似乎完全习惯了水的语言、冰消的滴落与汩汩声,惊涛激岸的碎浪声和水边的鸟鸣声声,我们几乎可以用耳朵欣赏。水体受到外力冲击或者至上而下流动,都会产生一种特有的音响,可形成一种听觉美。借助声音能使水景观环境中出现听觉享受,并引起人们联想,恰当的运用水声可产生十分惊人的效果。在寒地城市公园空间水景观营造时,通过借声的手法能削弱噪音的影响,水声给人宁神镇定的作用,使周围的空间变得更加恬静,创造出一个相对安静的场所,给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听空间,营造空灵超脱的意境。
3.4 点色
水本身是没有颜色的,通过透入水中的光线,受水中悬浮物以及水分子的选择吸收与选择散射的耦合作用,可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些不同的颜色,是构成水景观色彩美的重要内容。公园空间中的水在建筑、林地、山石中可起到点色和破色的作用。水色在水景观中是最富于变化的因素,宽阔的水面能映衬出周围的环境变化。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和光线中青蓝色的反射作用赋予它丰富的颜色;周围环境颜色的映射,也使得水面可以随着景物色彩的变化而变化。
3.5 光影
水是无色透明液体,在特定的条件下,水能够形象、不夸张地反映出周围物像。平静的水面犹如一面镜子,山、石、树、建筑等,都会在水中形成倒影。水的倒影能增加景深,扩大景面,产生虚实对比、交相辉映的画面。在水面上看到物体的倒影,却有浮游飘洒的情趣和飘渺、神秘的联想,它为单一平静的水面增光生辉。在阳光的照耀下,倒影、逆光、反射等将建筑环境衬托得如诗如画。在寒地城市公园空间水景观设计更应该结合水的水的色彩和光影,给人营造一种清新、亲切、平静、透明的美感。
结束语
水体本身的可塑性极强,寒地城市的水景观依据四季不同的形态具有千变万化的特征。这些水景观给寒地城市的居民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独特的心理感受,如果能结合寒地城市的气候特色,可以产生丰富多彩的水景形式。水景设计可以增加寒地城市景观的生机与活力,有益于寒地城市人们的身心健康并满足人们的视觉艺术需求。
参考文献
[1]毛开宇.适应气候变化的寒地城市建设思考[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3).
【关键词】轴线控制手法;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前言
园林景观对城市建设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如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和调节温度以及湿度,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可以美化城市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种各样的园林也开始出现,这样轴线控制手法就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广泛的使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形式多样,体现着众多的精神风貌。轴线控制手法由于自身的特点,受到了景观设计师的喜爱。轴线控制手法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融合了中西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格与韵味。
1 园林建筑中轴线控制手法的应用
1.1 园林建筑在整体园林景观中的地位
园林建筑在整体园林景观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园林建筑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也是构景中心。园林建筑与其他园林的要素相结合如地形、植物等等,这些共同组成了园林的整体。其次是园林建筑可以作为旅游开发的场所,是游客游玩和休憩的重要地方。园林建筑的位置和园林内部的设施都是对其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再次不同的的组合方式可以化成不同的园林空间。最后,园林内外的景色一定要相互照应,相互衬托,这样才可以成为旅游的线路,所以这也要求园林景色要有一定的连贯性和合理性等等。
1.2 轴线控制手法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
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越来越重视部分建筑对整体景观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得以体现这一方面。一方面通过建筑的颜色、风格和形态以及园林的主题基调等等来体现。另一方面通过建筑的位置情况来决定园林的走向。轴线控制手法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三点。第一、主轴线上地势高的地方。第二、折线轴的转折处。第三、相交轴的交叉点。
2 现代园林景观轴线类型
2.1 单轴
有一个轴线串联形体而形成的一个整体或者组合我们称之为单轴。在现代的园林设计过程中,越是大的园林景观越是不能够实现这种园林景观轴线类型。多多少少都需要在轴线的平面上有所变化,或是并列或是错位等等。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北京的颐和园的前前后后,虽然大概一看是在一个中轴线上,但仔细分析它们的山峰或多或少的偏离了中轴线,在对称的空间中有了一丝的不对称,是有几分与众不同而又不失典雅的韵味。
2.2 组合轴线
现代园林景观轴线的类型不仅有单轴,而且还有最为常见的组合轴线,按照轴线组合的几何关系可以将其分为相交和平行两个轴线类型。两个单轴之间或者是在其延长线上有交点,这样就形成了相交轴线。当两个轴线相互垂直的时候这样就是十字轴线,十字轴线是规律性和秩序感发挥最完美的体现。另一方面,两个单轴之间时相互平行的关系,为了使得景观严肃大气而又不死板单一而采取的手法,这样一般可以形成景观在空间形态的延伸和视觉上的冲击。
2.3 放射线轴
除了上述的两个大类型外,还有一种非常美丽的类型,就是放射线轴,一般是一个中心向外放射一系列的线轴,可以形成或是扇形或是圆形等等图案。
3 组合轴线的应用
随着园林景观的发展,单轴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从几个世纪以前欧洲的一些国家就开始使用组合轴线的方式来满足园林造景的需要。一般是保持了景观秩序的严整性与此同时增添一丝的活力以及生机。比如法国的凡尔赛宫就是一个典型的组合轴线而建造的,就是中轴线与在中轴线上的多条长短轴和正斜轴相结合而共同组成的。该景点的宫殿建筑以及花坛水池等都是在组合轴的交叉点上,这样就可以使得主体的景色一目了然且科学合理。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轴线组合的方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主次有序的,节奏明快的。轴线的合理组合可以很好地为整个园林做出意想不到的贡献,充分地发挥其功效,使得景观整体的美感倍增。
4 异构元素的插入
异构元素是指有别于直线的一些图形和图案,这些图形和图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打破了直线轴线所具有的单调乏味,给整体的景观添加了跳跃感和美感。在直线轴线的设计中有异构元素的出现是为现代园林建设景观设计的一大进步。这些异构元素由于其特有的不稳定性使得轴线控制手法控制下的园林景观更加的具有生命力和鉴赏力。举个例子来说,汕头中山公园的园林设计,受时代影响,公园的入口主轴模仿西方园林设计的主轴风格,沿途逐渐由反射线和异构元素分散到各个景点。游园安排仍然沿袭中国古代经典的园林设计风格,从人与自然中获得灵感,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混合风格的园林景观。它主要是放射轴线,以公园的玉鉴湖为中心向外放射,从而形成了极有乐趣的游园设计,各种植物的颜色种类等等相互搭配以及随意组合,形成了一种特色。这样的组合不仅使得园林的空间更加丰富,也增加了园林的观赏性,这些植物配置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中轴线上的异构元素,这样的异构元素增加了中轴线上甚至是整体景观的色彩以及乐趣。
5 轴线的虚实变化
在应用轴线控制手法的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设计师要特别注意轴线的虚实结合。轴线的虚实变化不是通过实际的景观所呈现的,而是人们在感知中所感知的,有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在其中。与其他完整的轴线设计手法不相同的是这样的虚实结合展现的是一种胡乱而又有序的艺术气息。举个常见的例子就是在一堆杂草中,大概一看是十分的杂乱无章,然而仔细品味却又是紧密相连的。举个例子来说,汕头市的华侨公园是一个较年轻的现代园林。公园内廊亭和跌级水系是整个公园的主体建筑,是公园的特色所在。华侨公园的设计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特点,将中西园林的艺术以及文学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手法熟练运用。这体现了人与自然以及艺术文化相结合艺术理念。在这里,运用了虚实结合变化的手法,人工湖等景观空间在主轴线上,这是一个实线,其他的景观作为虚线在主轴线上或是延伸下来,或是沿着轴线横向展开。虚实结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景观,这样的景观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
6 结语
综上所述,轴线控制手法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传统手法,但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园林景观艺术也会随之不断发展。轴线控制手法在不断的完善,与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手法越来越默契,符合现代人们的需求,使得人们可以在园林中满足自身对景观生态和美感功能的需求。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重视轴线控制手法的变化规律,同时也要善于总结,使得这传统的轴线控制手法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依然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充分体现着其的生机与活力,使得其可以更多的服务于园林景观设计,也就是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丁岚.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园林建设中的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5).
[2]周舜尧.试论轴线在中西方帝王园林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3]王华青,马良,吉文丽.论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