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35: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药品行业的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药品经营企业的存货主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西药、医疗器械、生物制品、抗生素等。
(二)药品经营企业存货的特点
1. 容易变质、失效
药品经营企业的药品质量有近效期和到效期管理规定,近效期是指从购进到销售不足9个月的药品,而到效期则是指药品的失效日期。这就要求药品采购必须给销售留有时间空间,不得随意采购近效期药品。药品一旦滞销,必须随时关注药品到效日期,避免售后退回。
2. 过效期药品无转让价格
药品和耐用消费品以及少数生活必需品不同之处在于药品有严格的到效期时间规定,一旦过期,药品就好比不可再生的垃圾一样,完全丧失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3. 容易被盗或丢失
药品种类繁多、尤其是拆零药品,如果不严格加强库存盘点管理和财务系统监督,容易被盗或丢失。
4. 易串号,导致发货错误
同品种药品批号有很多种,在收发药品时极易混淆。即使同品种也有不同生产厂家,容易导致收发错误现象。
5. 售后退回现象严重
药品在发货过程中或自然损耗,有可能造成破损。或医院要求备货,但销量不好,造成药品过效期,也会导致退货。一旦发生,便会造成药品经营企业的损失。
6. 受市场大环境影响较大
医保政策的变化以及政府招标采购方向的变化都会导致药品经营品种和价格的剧烈波动,从而拉动药品市场采购和销售幅度的上升或下降。
二、药品经营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库存账实不符、管理混乱
药品经营企业存在大量不符现象,如数量账实不符、批号串号、入错厂家、摆放错误等,这些错误会干扰正常的销售、进而造成企业的损失。对于数量不符现象,一旦盘亏就会造成企业的损失,增加企业的成本。对于串号、入错厂家、摆放错误等现象,则会造成发货错误,致使售后退回现象增多,增加企业售后服务成本,间接减少企业的利润。
(二)药品报损严重
造成药品报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管理不善造成的被盗、丢失、霉烂变质。这种情形下不但造成企业的损失,而且还易造成财务进项税额转出损失。二是自然原因造成的污染、滴漏、溶解等。如酷暑天运送药品易造成膏剂类药品融化,冷链运输药品如果没有必要的冷藏设备,易造成药品变质等。这些情形都会造成药品尚未产生销售收益即面临报损,致使企业采购成本增加,利润减少。
(三)缺乏绩效管理
许多药品经营企业认为库房管理只是管好发出和储存即可,忽视了绩效管理。而事实上库房管理同其他部门一样都应当实行绩效管理考核制度,因为只有实行绩效管理才能杜绝工作散漫、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才能更好地将库房与其他部门诸如采购部、销售部等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实现库房精细化管理、进而产生库房管理效益。
(四)库管人员专业技能差
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从事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须经专业培训和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从事药品验收、养护、销售工作的人员,应经岗位培训和地市级(含)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新进员工还应组织学习本公司制度和规定,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然而许多药品经营企业的库房管理人员未经培训或考试合格即上岗,缺乏必要的药品常识、缺乏分析各药品品种畅销与否的能力,缺乏及时将药品采购需求提交采购部门的能力,未经培训或考试合格即上岗。造成采购与销售脱节,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五)采购失衡,库存积压或断货
一方面,采购人员无市场预测和分析判断能力,或由于库房管理人员无法提供畅、滞销品种数据,导致盲目采购或降低采购量的情况出现。前者会造成大量采购资金的沉淀,降低存货周转率,延长营业周期;后者会造成货源中断,企业丧失客户,机会成本增加,销售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各部门衔接配合的紧密性也是决定采购环节是否通畅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销售部门不及时反馈市场信息,采购部门就无法准确计算出采购量。
(六)售后退回频繁
由于药品近效期的存在,有些药品一经售出,即面临着退货的风险,这会加剧药品贬值或报损,为了弥补客户的退货损失,企业被迫采购新的药品,因此造成资金浪费,降低资金使用效率。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由于售前工作做得不到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或者受到客户促销能力限制等,如包装破损、客户无需大量备货而销售人员为了扩大销售盲目铺货或者削弱近效期药品的促销力度等。
(七)近效期药品失控
首先,造成近效期药品失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无近效期药品的催销措施,导致药品过期、造成企业成本的大幅上升,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其次,药品的流向也是影响近效期药品失控的主要原因,药品流向是指药品销售渠道,合理的销售渠道可以促成近效期药品的消化。再次,近效期药品的价格管理也是关系到能否销售出去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依然使用正常定价,则很难打开市场销路。
(八)存货周转率低下,变现能力较差
存货占药品经营企业流动资产的比重较大,如果存货变现能力较差,则企业的存货周转率较低,营业周期必然延长,资金周转速度必然放慢,同样的资金创造出的收益率则较低,企业的利润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同时,存货的大量积压也导致资金占用成本增加,企业的仓储、管理成本增加,削弱企业的偿债能力。
三、提高药品经营企业存货管理效益的措施
(一)建立定期盘点制度
通过盘点检查药品账实是否相符、是否串号、是否入错厂家、是否摆放正确。对人为原因造成的盘亏现象,一经发现就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将其与之绩效考核、个人利益相挂钩,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库房管理人员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库房管理才能有序进行。同时,财务人员应当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功能,对存货账存数与盘点数的差异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及时制定相关库存商品管理制度,防微杜渐,堵塞漏洞。
(二)建立药品报损审批制度
如果药品报损是管理不善造成,则要健全药品报损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审批流程,明确药品报损责任人,并追究其经济责任,可按药品报损金额比例大小扣减责任人工资或奖金,或进行降职处理。如果药品报损是由于自然原因造成,如严寒或酷暑,则要求库房管理人员检查药品存放硬件措施是否合理,发货人员是否严格按照冷链药品或常温药品的运输工具设施要求进行运输,一旦发生不安规定储存或运输货物,可对相关责任人处以罚款或撤职等措施。
(三)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绩效管理应覆盖企业每一个员工,针对库房管理的特殊性,还应制定更加符合其工作实际的绩效管理制度,如建立近效期药品预警机制、药品报损管理制度、药品品种销售分析管理制度、待验药品管理制度、药品养护管理制度等。每一个制度都要与相关责任人的绩效考核相挂钩,并要求每一个库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度执行,违规者必受惩罚。
(四)定期培训库房管理人员专业技能
库房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直接关系到药品经营企业药品存储环节是否正常,企业应当建立库房管理人员准入制度,规定岗位胜任条件。如不达标要么撤职要么尽快进行上岗培训。对药品特殊岗位更要严格要求准入制度,还可借鉴其他行业诸如会计继续教育制度,对药品库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并结合考试结果来衡量库房管理人员是否达标。
(五)提升采购人员的市场分析判断能力
首先要求各部门加强内部联系、沟通和交流,要求市场服务部门如销售部、售后服务部及时告知市场信息,要求采购人员及时与库房管理进行联系,沟通哪些品种是畅销品种,哪些是滞销品种,哪些药品季节性需求量大。对于滞销品种,应减少采购备货量,降低库存金额,加快存货周转速度。对季节性需求量大的药品应当根据医院及零售药店的需求量趋势进行采购备货。还要求采购人员与招标部门联系,沟通药品采购招标政策有哪些变化,及时更新采购信息,及时掌握国家药品经营政策的宏观行业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制定出采购方向,更要求采购人员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提升分析、判断市场的能力,根据经济订货模型计算出经济订货批量和经济订货次数,以求降低采购成本。
(六)开发新客户,严格售后退回流程
售后退回的原则是药品必须是本公司所售药品,因此在客户要求退货时应首先仔细检查是否为本公司所售药品,并仔细询问客户退货原因,作为企业改进售后退回的方向。其次业务员和质管部应对《销后退回通知单》进行严格审查。最后,应积极开发新客户消化采购新增数量或品种,对滞销品种或近效期药品应采取降价等促销措施。对季节性需求变化明显的药品应根据医院或零售药店的需求来进行采购备货,以防季节性滞销退货,还应检查售前药品包装以及有效期,避免退货。
关键词:生物技术;药品行业;安全
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中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生物药品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促使生物技术药品行业进行了激烈的竞争。
一、我国生物技术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发展比较迅速,起步较晚,最早的生物工程药品追溯到1982年人胰岛素的诞生,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的应用日益的广泛。
医药生物技术主要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1、重组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研制的药物或建立的新的治疗方法。2、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生产的药品。3、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技术制备的药物。4、通过组织和细胞培养生产的疫苗。5、利用现酵或反应工程和生产生物来源的药物。6、应用蛋白质工程和分离技术从生物资源中寻找或制备的药品等。在这六个方面中医药生物技术对医药汗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效应,但是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的发展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保证药品额安全性、医药行业的道德性,总体的发展方向是很乐观的。
二、生物技术药品发展的原则
生物技术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但中去,生物技术为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但是生物技术药品的发展必须把握一定的原则和尺度,没有原则的利用生物技术,以生物技术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有损人民群众的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3号《生物制品管理规定》第二条中指出:“生物制品是药品的一大类别。生物制品系指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作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它包括疫(菌)苗、毒素、类毒素、免疫血清、血液制品、免疫球蛋白、抗原、变态反应原、细胞因子、激素、酶、发酵产品、单克隆抗体、DNA重组产品、体外免疫试剂等。”从生物制品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生物药物制品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和实验,得出具有长效的药物产品,提升医疗卫生事业的水平,而对于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方面的应用应该予以抵制,非法利用药品进行交易和犯罪都应该受到监督和制裁的。
生物技术制药产业能够给药品和医疗卫生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绝对不能忽视药品的安全性,原材料和技术的要求很高,因此需要的投入成本也是占有很大的支出比重的,正确的分析市场,不能因为市场需求的增加而盲目的扩大产量,加快生产从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制药行业是良心产业,生物技术的使用也是为了为人类生活带来福祉,所以应该正确的把握生物技术的使用尺度,保持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中的正确应用。
三、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依据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的应用现状,我们看可以看出,生物技术制药产业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
首先是在生物技术水平上,积极的开发高科技产品,拓展药品行业的技术深度。我国的生物资源极其的丰富,微生物、真菌、海洋生物等资源都可以运用生物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开发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和独特的药效的药物。目前在我国生物技术对于治疗很多的疾病都有很高的治疗效果的。
其次,在生产的规模上,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需要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产生规模经济效益,提升药品行业的集群效应,药品企业和医药公司进行合作,充分的进行市场调研,贴近市场进行研发,利用企业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引进的财力和人力,规避药品行业的弊端,促进生物技术药品的研发的效益整体得到提升。顺应世界生物技术发展趋势,尽快改造传统生物技术产业,重点发展低耗原料和能源、高附加值的现代生物技术药品,以提高生物技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的学习引进,培养更多的技术性人才。近20年来我国生物技术制药行业发展很快,开发品种齐全,种类多样化趋势,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中产业结构并不是很齐,生物药品质量要求不断的提升,技术合作和人才的培养都是提升药品质量的重要途径。优化国内的需求,面对国内的技术难题应该注重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装备、技术、人才引进,通过合作、合资的方式创造生物技术药品行业的新发展途径。加强基础研究,建立生物技术信息资料库,掌握世界生物技术药品的科研和产业化发展趋势,把握市场动态。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不再是在人们的想象中的技术,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进行发展和创造着,在药品行业中的应用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惊喜。(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舜,李蒙.生物技术与我国发展生物经济的对策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1).
[2]徐广军,杨德峰,赶超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的动态选择问题探讨[J],理论学刊,2006(2).
有专家认为:中国的保健品是一个高危行业,成功容易立身难,生命周期很短。这句话本身只说出了这个行业的现象,而没有指出他的本质根源,如果说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呈现出某种倾向性病态的话,其根源就在于保健品信誉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恶性透支,拒绝已经成为对付失去信任的保健品行业的最好办法,而败坏保健品信誉的罪魁祸首主要是狂轰滥炸的广告。
1994年夏天,只要你打开电视,便随处可见沈阳飞龙的广告,中央台的黄金节目之后,天气预报的画面,无不是沈阳飞龙的身影。同年加入广告大战的还有巨人脑黄金,电视、报纸,还有街头传单,呈全方位立体轰炸态势,学生的书包、自行车车栏都成了散发传单者的瞄准方向。三株帝国也紧随其后,把垃圾广告发挥到了极致:他们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农村的厕所墙壁几乎在一夜之间全被涮上了三株口服液的广告,其广告文案中甚至出现了“有病治病,没病防病”的江湖郎中口号……
面对这些令人生厌的街头巷尾的游说广告,保健品最初建立起来的信誉度便瞬间被地毯式广告轰炸得体无完肤,而当初也正是这种广告托起了沈阳飞龙、三株帝国和太阳神的大厦,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据业内人士透露,保健品行业的广告费高达销售额的40%以上。有的保健品企业在最初上市时,甚至不计成本,将销售收入100%用在广告宣传上。实际情况也是:近两年国内保健品在各行业中,广告投入一直稳居前三位。
中国消费者协会与中国保健科技学会的调查表明,目前保健品的宣传内容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占73.5%。其中对产品功能进行虚假宣传,擅自宣称产品具有保健功能的占31.4%。这些虚假宣传常用5种手段:一是夸大其辞,宣扬包治百病,或是违法宣传其产品具有治疗功效;二是生造概念,大肆炒作;三是虚假承诺,无法兑现;四是乔装打扮,旧药新卖;五是勾结权威,欺骗消费者。
广告维系的信誉度十分脆弱,年销售额在83亿的三株帝国就是在一个老汉的偶然死亡中轰然倒塌的……
“概念先行是保健品造势的法宝,却也成为其短命的硬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研究所副所长陶虹一针见血地道出保健品短命的天机,而这种概念也恰如一个恶咒使几乎所有的保健品难逃厄运。 扶正保健品市场的天平
保健品市场具有典型的“两高一低”综合症,两高指利润回报高、广告投入高,一低指科研投入低。一项调查显示,1986年全国保健品生产企业销售额为20亿元,到200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500亿元。保健品行业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如此飞速的增长,固然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人们对健康的渴望,但高利润才是一拥而上的最大驱动力,一般的保健产品利润在200-500%。
正因为高额利润的诱惑,使得很多精明的商家采取急功近利的急躁冒进举动,他们迷信广告的魔力,轻视产品的科技投入。两味中药再加一点白糖水就是新产品,乔装打扮一番便鼓噪着隆重推向市场;有的甚至只要换一下标签,换一个新概念便成为新卖点。有关资料显示:保健品行业的平均科技投入仅为广告投入的1/4甚至更低,目前国内市场的4000多种保健品有90%以上属于第一、二代产品,因此只有扶正保健品市场的天平,加大科技投入,调整发展战略,从低层次的价格战、广告战走向高层次的技术战和服务战,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使保健品行业由广告一条腿走路,改为服务和科技开发两条腿走路,才能维持整个行业的平衡,才能恢复市场消费信心。
据了解:在卫生部准予申报的22项保健品功能中,具有增强免疫力、调节血脂和抗疲劳功能的产品就占全部产品的2/3,而原材料也多集中在灵芝、人参、蜂胶、银杏、鱼油、螺旋藻等上面。但每家公司在产品上市时都披上了各种各样的科学头衔和概念外衣,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在消费日趋理性的大趋势下,保健品市场便出现了“伪疲软”和“假萎缩”状态,使销售一落千丈,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保健品市场亟待进一步整顿和规范。
保健品市场的混乱也引起了国家相关行业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据悉,人大代表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责问:“凭什么鞋子里加上几块磁片就能治病?”“蜂蜜加红塘水就能补脑强身,治这治那,售价百倍?”
“保健品广告成为各种媒体广告的独角戏了!”
在此巨大压力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2年1月10日下发了国药鉴械[2002]8号文《关于停止有关产品医疗器械广告审查的通知》。通知规定:2001年12月2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关于日常生活用品不作为医疗器械审批的通知》(国药监械[2001]575号)规定“凡属于人的日常生活用品、装饰品,如衣服、帽子、鞋、袜、手镯、耳环等产品,无论采用何种材料,均不得作为医疗器械受理审批。企业也不得宣传产品的治疗、诊断功能。”通知要求,自本通知之日起,停止相关产品医疗器械广告的审批;还规定,对已经审查批准的相关产品医疗器械广告,广告的截止时间为2002年3月1日。这表明国家职能部门一方面严格控制保健品的审批,另一方面给保健品企业在广告上上“紧箍咒”。 保健品行业 馅饼有多大
尽管目前的保健品市场呈现“伪疲软”状态,但实际上,我国的保健品行业的前景还是十分光明的,首先国家宏观经济每年以高于7%的速度在增长,居民收入增多,文化水平的提高都为保健品市场的发展装上了发动机,中国日趋凸现的老龄化社会问题又为保健品提供了油田。有关专家预测,到2005年我国保健品行业的销售额可望达到1000亿元,并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使这一美好的广阔前景变为现实,就必须进行市场整顿,创造适合保健品行业健康发展的软环境。在这方面,国家就必须有所为,1996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有关保健品管理条例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条例中存在着许多盲点。如:对生产企业条件的规定、产品质量标准、技术人员的要求等 急待完善。同时加强对保健品行业的监管已成为当务之急,2001年是国家对药品市场加强管理的一年,因此今年国家监管的重点无疑会转到保健品行业上来。专家们指出,保健品的审批制度应借鉴医药审批办法,组织各方专家共同探讨论证,制定科学规范的审批标准和流程,以保证公平公开公正。同时还要健全相关法规政策,并引入监督机制,杜绝“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不规范操作。
随着中国加入WTO,一些国际级大财团也把目光瞄向了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如葛兰素史克合并后开始在广东试水保健品业,要知道,它的保健品销售约占全球销售总额的15%。葛兰素史克中国区总裁保罗·卡特(Paulr·Carter)表示:“先在广东做一个试点,看大众消费品市场怎样,如果势头很好的话,我们在中国的业务将全面铺开。”如果其试点成功,中国的保健品市场便又多了一支新军。 分不均的蛋糕:几家欢喜几家愁
(一)有个女孩叫安利
在美国,有一家专门从事直销的公司叫安利,安利在中国的7年发展史充满了许多不确定的变数,安利的第一个困扰就来自它不知如何把自己的直销模式与中国政府打击的非法传销解释清楚。在打击非法传销活动中,安利是最直接的受害者。1998年,安利在中国的销售陷入7年中的低谷,并不得不进行整改;1999年,安利提出10项振兴计划,开始新的模式探讨;2000年,整改后的安利业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达到24亿元的销售额。安利华南区总经理陈朝龙说:“这得益于我们的新产品策略,整个公司成长最快和份额最大的业务就是纽崔莱营养食品,它占了销售额的50%。”
众所周知,安利的纽崔莱其实是一种保健概念食品,它不是以广告营销为主导,而是广告+直销方式,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广告——也是安利几十年来第一次投入具体的产品广告,很明显,安利在推销纽崔莱时,对其本身来说是一个破例,但对整个保健品行业来说,服务和直销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至少它的行业具有政策意义下的合法性,这是否意味着保健品行业在广告营销躁动之后的理性回归,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安利去年在中国的营业额高达40亿元人民币。
(二)怀汉新没能熬过这个并不寒冷的冬天
元月14日,“太阳神换了新东家”的消息在香港各大媒体沸沸扬扬传播开来。报道说:保健品大王中国太阳神控股权出现了变动,曼盛生物科技创办人劳玉仪向太阳神原主席兼大股东怀汉新收购其手上持有的4.15亿股股份。约占公司现有股50.91%的权益,怀汉新的股份锐减到22.7%。按照双方的转让协议,太阳神的股票每股仅折价0.072元,因此曼盛以2988万元的“低价”就获得了对太阳神的控股权。当然,劳玉仪也顺理成章地取代怀汉新,出任董事会主席。而仅在此前4个月,怀汉新还雄心勃勃地对外宣称:“最迟在2002年初,企业内部调整基本结束”,“整体复兴方案正在起草之中”。
自太阳神在1995年上市以来,其经营状况就连续走弱,但怀汉新屡战屡败,至2001年9月,其亏损仍高达5570万元。太阳神主营的保健品已日薄西山,新开发的补钙和减肥品也不能挽狂澜于既倒,年销量只有2000万左右,无法续写太阳神当年在大陆创造的神话。豪言壮语犹在耳边,太阳神却已物是人非,在春节来临之前,换了门脸。
显然,在保健品大王相继倒下的阴影里,太阳神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
沈阳飞龙从崛起到没落前后为5年时间。
巨人脑黄金风暴只刮了两年左右便淡然出局。
其后的三株帝国,在兴盛了三年之后,也轰然倾覆。
……
而太阳神不过是这幕连续剧中的一个剧情而己。
太阳神的陨落令许多人感到突然和震惊,但这背后留给人们太多的思考的空间。 保健品——欲罢不能的爱
太阳神从1988年创业到1993年成功只有短短几年时间,在鼎盛时期,太阳神的年销售额一度达到13亿元,但在香港上市后,太阳神却一直在走下坡路,其几步主要错棋表现在盲目进行石油和电脑等20多个项目的盲目扩张——资金的分散降低了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1997年,太阳神进行战略收缩。1998年,怀汉新曾提出“9条反省”,从投资、管理等方面进行剖析,然而这些仍难挽太阳神的颓势。怀汉新坦言“太阳神前期由于个人作用很大,到后期导致员工的依赖很大。一个企业的老总的主观意念太强,员工的主动参与性便不容易嫁接到企业里来。”
事实上,除了复杂的内部管理方面的主观原因外,整个保健品市场的低迷是造成怀汉新屡战屡败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太阳神常务副总经理潘皓皓表示:“无论是新的股东还是老的股东,认准的不是我应该做什么产品,而应是合理的发展方向。”他认为保健品应该过渡到第三代——发挥中草药的优势,而养生产业将是主要发展方向,在谈到“太太药业”的优良业绩时,他说:“如果没有一系列的资本运营,它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药企纷纷涉足化妆品
记者从广东省美容美发行业协会了解到,近年来医药行业涉足美容化妆品领域的"热度"不断升温。从1996 年只有六七家药企在广州美博会上亮相,到今年已骤增至170多家,而且有不少是全国著名的医药企业。例如,广药集团旗下的老字号敬修堂,经过几年"试水"之后,最近正式宣布进军中药化妆品领域,并率先将几个具有特色的中药化妆品推上了美博会。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创办了首家"药妆店"旗舰店,并大量吸纳加盟者,迅速扩军;以生产传统凉茶著称的广州王老吉药业,今年上半年也悄然推出了首个外用美容祛痘产品,在美博会上"探路"之后,他们对市场前景信心倍增。更令人瞩目的是,一些药界巨子也高调介入了化妆品行业,如健康元药业通过与生产新肤螨灵的东风制药成立合资公司之后,将成为化妆品行业的"新霸主";成都地奥集团也把化妆品作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最近正式进入时尚的面贴膜市场;正在努力打造全国最大外用药生产基地的广东顺峰药业,则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整套护肤用品.
据业内人士分析,药企涉足化妆品领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从主观方面来看,企业的发展观念有了改变,一些企业树立起了"大医药"观念,把与药品相关度较大的化妆品、健康用品等都纳入了发展范畴,并使之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砝码"。从客观方面来看,近年来国内制药行业接连受到GMP认证、原料和能源涨价、药品降价、招标采购等因素的影响,平均利润不断下滑,企业危机感加深,迫使他们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中药企业的亏损面已达3 1%。企业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当然会瞄准利润较丰厚、投资风险小、技术要求较低的行业,于是,化妆品进入了一些医药企业的视线。广州敬修堂药业一位领导对记者说,现在"做药"的门槛越来越高,新产品研发投入巨大,周期很长,令一些实力不强的企业望而却步。相比之下,化妆品投资和失败的风险则低得多。以他们创办的专门生产中药化妆品的"广州敬修堂 1790有限公司"为例,没有花多少时间和资金就上马了,且做到了旗开得胜。化妆品虽然在广告投入上要大些,但利润回报也高。他认为,这就是化妆品对药企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原因所在。
美丽行业亦有喜有忧
药企涉足化妆品有其先天优势:社会声誉好和技术精良。消费者一向对制药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安全卫生条件的认同度较高,对药企的品牌、产品颇有信心。药企介入化妆品领域,首先拥有了较高的"印象分"。在技术方面,药企的优势更明显。随着GMP认证的全面实施,药企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水平普遍比化妆品行业要高。"用研发和生产药品的技术来搞化妆品,简直是“小菜一碟”,不少药企人士这样认为。的确,药企特别是一些老字号中药企业,本身拥有不少秘方、验方,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源搞创新或进行二次开发,研发独具特色的中药化妆品。在生产工艺方面,中药提取技术更是胜人一筹,藉此可开发出更多有特殊功效的中药化妆品,而这正是传统化妆品企业不可比拟的。据了解,我国对化妆品生产企业也将实施GMP认证制度,涉足化妆品的药企已先走一步,自然拥有"先入为主"的优势。
【摘要】药品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人的疾病的,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药品的质量不仅对病人的生命安全起到重要作用,还对一个药品生产企业发展前景启重要作用。因此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药品的生产过程涉及到许多生产环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每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药品质量不合格,因此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方案;
药品不同于其他性质的商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有效的预防、诊断、治疗人类的各类疾病,还能够调节人的生理机能。从这一角度上而言,也决定了药品质量的好坏对我们的生活与身体的影响。但是,随着近年来一些商家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而采用了一些投机倒把的形式来欺骗消费者,诸如“鱼腥草”、“欣弗”、“奥美定”等案件,不仅严重影响了人民对药品行业和药品安全的信任,而且还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首先便要从生产上严格把关,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药品生产的安全,环节药品市场的行业压力。而如果从产品的角度来讲的话,产品质量形成于生产过程,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因而,药品生产企业是控制药品质量的源头,社会各界以及药品生产企业本身均应加强管理与监督,严格保证我国药品的良好质量。本文将具体分析我国药品行业的形势,找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一 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整体而言,通过对我国药品市场上屡禁不止的不合格药品的出现,便暴露出了我们在药品的生产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着的不足,笔者经过多方面的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认为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个方面体现在对药品的材料以及包装管理的不规范操作,由于很多药品生产厂家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没有按照严格的程序去检测,这就给药品的生产留下了很大的隐患;第二方面则是药品的生产管理比较混乱,由于很多厂家由于自身条件的制约导致了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对药品生产周期的合理的把控,而且,这些企业在执行过程中也没有真正做到严格按照GMP方面的相关要求去进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药品出现质量不过关现象的出现;另外,由于药品行业的特殊情况,出厂合格的药品可能受到储存条件的影响而产生质量问题,从而引起矛盾。
毋庸置疑,药品的生产质量不仅关乎到企业的生存,而且也关系到国民的健康。然而,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却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行业制度不完善、药品生产厂家管理水平低以及药品生产人员业务能力相对较低等多方面现象的存在。行业制度的不健全往往会给很多不法分子留下很多的可乘之机,其中尤其以一些投机倒把的商人利用这种制度上存在的漏洞进行不合格药品的倒卖为主;企业管理水平的局限也造成了药品从研发、生产到出厂检验的环节缺陷或是生产过程中的混乱无序;从业人员医药知识的不完备也造成药品质量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现而流入市面的潜在威胁,因此,应从以上一方面入手,加强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力度,并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下列几项措施来作为药品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二 药品生产管理中的解决建议
首先,进一步加强药品生产的监管力度,使这种监督管理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药品质量的安全性。众所周知,药品的生产是一项复杂的过程,这种复杂性贯穿到了整个药品生产的全过程之中。因此,从药品生产的原料到药品生产出来的检验都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只有在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好关,才能最终保证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在此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现象的出现。因此,在对药品生产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根据自身生产产品的情况和特点来制定合理、科学的产品工艺,并结合设备特点制订相应的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明确生产流程和重点工序质量监控,分工明确,要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控制来保证产品的质量。
其次则是要加强对员工的业务能力的培训。具体表现在要对新员工和顶岗的员工认真做好岗前的培训工作,这其中既包括对企业基本管理制度、企业质量规范等相关方面的基本知识,也包括对员工进行岗位专业知识的培训、岗位技术培训和产品知识培训等。每位新员工或换岗员工都府参加岗前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同时,应加强对在岗员工的继续培训和提高。根据不同岗位、不同级别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如对于企业管理者侧重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以及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培训;对一线上的员工则应侧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与提高。不管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培训策略,在培训过程中应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即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只有全体员工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药品质量才能药品有保障。
最后一个方面则要求我们应进一步完善相关药品生产制度。对于药品生产商而言,如果要想提高企业的药品生产质量的话,就应该根据制定和执行各项较为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只有有个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为药品的质量提供基本保证。但是,对于生产制度的制定却又不是盲目制定的,而是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第一要则要保证制度能够满足现有行业规范的要求,第二则是要保证制度的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结语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消费者对药品将会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同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药品的质量水平将更加均稳定、更加安全有效,以满足人民群众对药品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我们期盼所有的药品生产企业能严格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保证药品质量,让老百姓用上放心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药工业公司.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指南[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