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35: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科研项目的申请,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申报;科研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29-02
一、引言
高校青年教师一般指的是40周岁以下的在高校任职的年轻教师,占全国高校教师的总数比例高达62%。他们是一个教师队伍中充满朝气的特殊群体,拥有高学历,年富力强,是高校教学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校科技创新、学科发展的源动力、生力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青年教师决定着学校及国家教育的未来和发展,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青年教师所承担的双重任务。其中,申报并承担科研项目对青年教师来讲,其意义远不止项目研究的工作本身,更是为了让青年教师在科研的海洋里得到独立的锻炼,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掘科技创新点,学会科研项目管理,为个人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文章着重剖析了青年教师在申报科研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个人的思考和建议。
二、青年教师在申报科研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青年教师具有学历高、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创造力强、敢闯敢为等新时代特点,是比较适合申报科研项目的,但就其自身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影响了青年教师在科研项目申请的成功率。本人将青年教师在申报科研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如下分析总结:
(一)科研意识不强,缺乏科研经验
当前,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都是走出校门不久的硕士或博士,而其学生时期的科研实践活动大多是在导师的指导安排下被动进行的,因而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无法正确认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许多高校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只是局限地停留在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这个层面上,不能很好地将科研活动与个人长远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意识上的弊病严重制约了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发展。特别是当青年教师被繁重的高校日常工作拖累时,一些人往往会觉得自身研究成果积累不多、科研经验不足,再加上科研项目申报过程的繁琐,从而导致了一些青年教师的自信心不足,主动积极性不够,因而错过了很多难能可贵的锻炼机会。
(二)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科研能力不足
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是具有高学历年轻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旺盛的精力和活跃的思维。但是,如今的大多数学科,在经过前辈们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后,似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界,留给年轻教师的看上去都是些“难啃的骨头”,在里面每走一步都显得那样艰难。
同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研活动也越来越趋于跨学科跨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的特点,这就对青年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自己学科内的知识,更要掌握相关学科所涉及的知识。然而,大多数青年教师在科研道路上才刚刚起步,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积累远远不够,无法自如应对跨学科问题,这也直接导致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受限,很难获得高水平科研项目的资助。同时,科研能力的提高还必须在不断地申请科研项目中总结科研经验,青年教师恰恰缺少科研项目申请经验的积累,这直接制约了其科研能力水平。
(三)盲目申请项目,选题把握不准
科研项目类型和选题方向的把握是青年教师获得科研项目资助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对于大多数刚刚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的青年教师来讲,许多人对国家科研项目类型了解不多,对选题方向把握不准,不分项目类型和研究方向,见到项目就申请,这直接影响了青年教师科研项目申请的成功率,同时还浪费了宝贵的科研时间。比如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都是旨在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高尖端关键技术攻关的国家重大项目,主要面向在某领域内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一定奠基的学术带头人,一般年青教师就不适合申请。但是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各类开放基金,课题研究方向相对开放,主要是支持青年教师立足自己研究方向开展科研活动,就非常适合青年教师申报的。
(四)科研心态有待调整
科研的道路从来就不是平坦的,特别是对青年教师而言,科研中的挫折和失败更是家常便饭。随着科研工作在高校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迫于高校的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等多重压力,青年教师在科研项目申请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理。每次的项目申请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准备相关材料,一旦没有获得资助,有些青年教师就会存在很强的挫败感,这样的心态既挫伤了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其科研工作的开展。
三、青年教师申报科研项目中的几点建议
从上面的青年教师在申报科研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来看,如何才能让高校青年教师避免以上问题,走出申报科研项目的误区,从有效管理角度而言,不妨对此进行必要的探索。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对此进行了一定意义上的梳理,对青年教师申报科研项目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角色转变,主动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青年教师应当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深入了解科研的功能和目的,明白科研不只是为了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充分认清科研工作对个人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科研自信心,勇于攀登科技高峰,变“被动”为“主动”。青年教师要树立科研信心,明白搞科研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认真做好每一步,就能做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青年教师要立足于工作岗位,结合科研工作实际,多向身边前辈请教,多与同行同事交流,及时掌握所属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通过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有效提升自身科研素质,才能让自己的科研道路越走越宽。
(二)加强能力培养,全面提升科研能力素质
“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是提升科研能力素质的重要保证:夯实数理基础和学科基础;重视实验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化在科研实践中的提炼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等科研能力。青年教师在科研工作中要牢固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要牢固树立“实践出真知”的观念,加强实验实践工作,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水平。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理论、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才能真正全面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素质。
(三)注重学习凝练,有效提高项目申请命中率
在科研活动中,青年教师一方面要紧跟国家科技改革步伐,及时掌握了解各种科研项目类型的不同要求和内涵,学会总结提炼研究方向,选准申报科研项目;另一方面要潜心研究科研项目申报规律,学结科研经验,长远谋划项目申报材料,搞清“做什么?为什么做?如何做?为什么必须我来做?”这几个重要问题。
(四)积极调整心态,正确面对项目申请中的得与失
“失败乃成功之母”。对青年教师而言,科研项目申请中的挫折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但是,面对每一次的失败,青年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抛弃不放弃,正确面对失败,客观冷静地分析失败原因,查找自身的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每一次失败才能转变为进步的阶梯,终有一天你会走进成功的殿堂。
四、结束语
科研项目是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认识活动。青年教师进行科研,本质上是在提高自身的素质,高校加强科研管理工作、重视青年教师科研项目申报的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年教师决定着高校的未来和发展,是高校的希望,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文章分析了青年教师在申报科研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个人的思考和建议。希望能为那些有志于提高科研能力及科研项目申请成功率的青年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随着国家科技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科研工作逐渐朝着“公开透明、规范有序”方向发展,为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挑战。高校青年教师只要脚踏实地,不断学结,势必成为未来科技创新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王雪梅.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及提高策略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3,(6):140-141.
[2]王勤琴.浅析青年教师在科研项目申报中的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2,(8):230-231.
[3]赵宗辽,侯冠辉,强选萍.申报科研项目面临若干问题的思考[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1):41-42.
[4]李文亮.谈撰写科研项目申请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83-85.
一、目的不同:
项目申请报告不是对企业项目从自身角度是否可行所进行的研究,而是在企业认为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看项目已经可行的情况下,回答政府关注的涉及公共利益的有关问题,目的是为了获得政府投资管理部门的行政许可。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是要论证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包括市场前景可行性、技术方案可行性、财务可行性、融资方案可行性等,也包括对是否满足国家产业准入条件、环保法规要求等方面的论述。
二、角度不同:
项目申请报告是从公共利益的代言人政府的角度进行论证,因此侧重于从宏观的角度、外部性的角度进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综合论证。
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企业角度进行研究,因此侧重于从企业内部的角度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三、内容不同:
项目申请报告是对维护国家经济和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项目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垄断等方面进行论证,回答政府所关心的问题。
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对市场预测、厂址选择、工程技术方案、设备选型、投资估算、财务分析、企业投资风险分析,以及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要求等进行研究论证,回答企业所关心的各类问题。
四、时序不同:
项目获得企业内部决策机构董事会同意后,应在此基础上编写项目申请报告,申请政府部门的行政许可。因此,就研究的逻辑顺序而言,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应先于项目申请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项目申请报告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文件,项目申请报告不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的简单补充。对于一个理性的企业投资主体,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之前,应首先从企业自身角度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
五、法律效力不同
就目前来说,尽管我国对科研项目的研究和管理已经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并且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其它的资助项目相比较,由于科研项目在管理的过程中,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使得人们对它的管理有着未知性、困难性及特殊性的特点。因此,我国的科研项目中还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研人员存在着申请、承担科研项目过多的现象
在我国部分科研机构调查和研究的数据显示,组成一个科研项目团队的人数大约是五到六人,而平均每年申请和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则高达十项以上,其中研究团队每年为了获取新的科研项目资源,平均需要申请六个到八个左右的申请书,经过计算,在团队中负责申请的科研人员需要用较大的工作时间来完成申请工作,虽然申请科研项目工作属于科研人员工作份内的事情,也并没有脱离工作的范围之内,但是这种过多的申请和承担科研项目不仅严重影响到了科研人员正常的科研项目工作时间,导致其它科研项目无法进行,还严重影响到了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中的专一性,导致科研人员没有较多的时间对科研项目成本的管理和其它项目的工作,不利于科研人员对已经申请过来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发展,对科研项目成本的管理也存在着许多的忽视和不足之处。
2.在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缺乏科学的核算方法
在我国,早期对科研项目成本的管理中,尚未形成科学的、专业的成本核算方式,在核算中,对于间接成本的概念也没有作出具体的、清晰的认识,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期阶段,我国才首次在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把间接成本的概念具体化和明确化。然而,随着项目投资的不断加大和科研项目数量的不多增加,科研项目的成本管理就需要利用间接成本来补偿,由于目前我国对间接成本的概念和意义认识不足,忽略了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对间接成本的重视,导致了科研项目间接费用不足以充足的补偿科研项目所使用科研机构公共资源时而产生费用的情况,这严重影响到了科研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的进行。而在科研项目成本的核算方法中,直到今天,我国还没有提出最为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解决科研项目成本问题的管理,具体的核算方法仍然延用传统的管理费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来计算,目前来说,还没有形成专业的、科学的、统一的核算方法。
3.在科研项目的成本管理中,对科研项目成本补偿的工作人员工资不够明确和规范
一般来说,我国的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薪酬大体上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与其职位相对应的固定性的工作薪酬,这种工作薪酬由财政资金支持,水平较低,而另一部分则是科研人员与其从事和承担的科研项目等活动的绩效工资薪酬,虽然这里设立了绩效形式的工作薪酬,然而,大多数情况下,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人员都会自行的筹集资金。对于我国来说,一般情况,科研人员的总工作薪酬是在绩效工作的工资基础之上加上科研人员承担和完成的科研项目任务所用的经费,而在科研人员的工作薪酬中,项目经费就成为了科研工作人员绩效工资的主要来源,这就导致了有些科研人员会以提高工作薪酬为目的,盲目的、片面的追求申请和承担过多的科研项目,出现了科研人员实际的工作薪酬远远高于国家的统一的标准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对科研机构中的科研项目的研究是十分不利和危险的,并且对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进程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针对我国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就目前来说,针对我国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三条政策性的建议。首先来说,要加强政府和各个资助方在科研项目中的交流和协作,针对每个科研机构的现实情况,建立有效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资助机制,以达到公平、公正、透明的资助目的,让科研机构在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在资金的使用情况上有理可依,有理可查。其次,要采取正确、科学的科研项目成本管理方法,改革原有的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方式和手段,转变定额补助加比例限定相结合的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方式,根据实际的科研活动需求,灵活的调整成本结构的比例,从而达到科研机构在每个科研项目中都能充分利用内部现有资源的情况,让每个项目都能得到充分的研究和发展。最后,在科研人员的工作薪酬上,要研究并提出合理的科研工作人员工作薪酬的上下限度,科研机构通过设置工作薪酬的最高限额,来规范科研工作人员在科研项目中的成本补偿,让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薪酬与其所付出的劳动力成正比。同时,鼓励科研工作人员在研究科研项目的前提下,注重社会效应,将研究所取得的知识成果应用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去,积极的用自己的力量去服务于社会,让科研机构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产生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三、总结
关键词:无边界组织;扁平化管理;垂直边界;水平边界;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7-0004-03
一、引言
衡量一所高校的综合办学水平,不仅要考虑其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及科研能力也逐步成为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参考指标。大部分高校科研项目的计划、经费、实施、质量分别属于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不同的组织管理,组织之间存在明显边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组织之间的信息没有实现及时共享,科研管理部门无法实时了解科研项目的进展状况,财务部门无法结合项目进度对资金进行有效监管,教师无法了解自己科研项目的最新进展。以上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科研项目的高效管理与实施。随着国家对科研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承担科研项目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如何模糊组织之间的边界,降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成本,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高校科研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是许多高校关心的问题。
二、无边界组织理论
无边界组织理论由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提出。从1981年入主通用电气以来,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韦尔奇使通用电气的市值从250亿美元增加到4500亿美元。 1988年,在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教授戴维・尤里奇的协助下,韦尔奇重组经营管理模式,增强组织的适应力,通用电气的组织边界变得越来越容易穿透,无边界组织的概念逐渐形成。无边界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存在四种常见的边界:垂直边界、水平边界、外部边界和地理边界。垂直边界是指组织内部传统金字塔型的层次和等级制度,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职责权限。水平边界是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围墙,每个部门各司其职;外部边界是机构与外部个人或者机构的边界;地理边界指外在地理条件的界限。无边界管理的涵义包含以下几方面:
第一,无边界组织以边界为基础。无边界组织并不意味着原有界限的完全消失,而是以原有管理良好的边界为基础,将传统的边界模糊化。
第二,无边界组织的优点在于边界模糊化更易于信息、资源的渗透扩散。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它的功能与效率远远超过各个组成部分之和。
第三,无边界组织注重效率、整合和创新。无边界组织管理更强调流程,而不是组织的层次性。不同部门的员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实现更快速高效的交流,同时鼓励创新和变革。
第四,扁平化管理。当组织规模扩大时,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增加管理层次,指令从金字塔的最顶层层层传递,最终才到达执行者,而执行者的信息也要通过层层审核,才能最终到达决策者。中间的环节并不透明。扁平化管理将组织的垂直边界进行模糊化,使得每个组织的边界都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和灵活性,从空间上和时间上压缩了决策环节,避免了信息传送链过长、反映缓慢的问题。
三、科研项目无边界管理
在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里, 教师、院系、科研管理部门的组织定位,体现了组织内部的层级和等级体系,决定了三者处在垂直边界不同级别的层次上。教师个人的项目申报或者预算修改,需要经过层层组织才能到达科研管理部门,而科研管理部门的最新审批消息也需要在组织中层层传递,最终才能到达教师。可见,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传输渠道繁杂、信息传递速度滞后。在水平边界上,财务处负责项目立项的前置条件,只有经费到位,教师才可以开始立项。同时财务处还负责项目进展过程中经费的审核与执行。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整体进度、立项工作的审批、预算报表的编制、项目过程中各项变更的审核等。审计处负责项目质量的整体检查。传统模式组织之间的高墙导致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出现严峻问题。
1.科研经费预算缺乏合理性
项目负责人不熟悉预算编制的规则,经常会对预算提出变更请求;科研管理部门无法实时了解项目的经费使用状况,不能及时对变更申请作批复;财务部门不了解项目的进展,无法对项目经费实行有效监督。
2.科研项目全程实时进展的整体管理不够
由于垂直边界与水平边界的存在,科研项目的管理可能会处于失控状态。项目实施过程中,科研经费信息渠道堵塞,教师、院系为科研经费疲于在财务部门、科技管理部门奔走。科研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有时沟通协调不畅,信息滞后,使得部分项目虽然已经项目结题,但仍未财务结题。
3.内部审计不及时
内部审计一般属于项目的后期管理。由于组织之间水平边界的高墙,审计部门通常不能及时获得相关项目结题的信息。无边界组织理念重在加强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与科研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当项目结题之后,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地将项目结题、财务结题等相关信息通知到审计部门。
科研项目无边界管理有利于弱化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之间的组织边界,使得信息变得更容易穿透,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信息得以快速传递。
四、信息系统为科研项目无边界管理有效助力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是科研项目无边界管理的有效助力。信息管理系统并非是要消除组织的垂直边界或者水平边界,而是通过将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将重心放在加强信息在组织之间的穿透力上,使得处在不同层次组织的人员能够获得充分的信息。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从信息化的角度,弱化了组织之间的垂直边界与水平边界信息,使得院系、科研管理部门、财务处、审计处、教师个体成为一个整体,传统的组织边界围墙被打破,信息在这些组织之间快速顺畅传递。
1.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涉及部门多,需求调研及系统开发期间,充分听取财务部门、管理部门、审计部门、院系等的想法与意见。充分考虑财务预算指标体系、审计要求等。使得系统能为教师、各部门提供有效服务。同时,为了模糊科研管理部门与人事部门的水平界限,系统需要从人事部门取得教职工人员信息,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主要涉及的组织有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院系及教职工。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审批教师申请的项目信息和预算,修改教师申请的项目信息和预算,审批项目负责人申请的子项目信息,审批教师申请的项目结题信息,查询全校科研数据相关报表。财务部门负责审批教师申请的项目结题信息并为专项项目填入项目编号。审计部门可以在系统里对项目进行审计。院系可以查询本院系科研数据相关报表。教师可以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里申请立项、申请结题、申请变更预算等。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实施之后,虽然并没有改变各组织的物理形态,各部门依然各司其职,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但在信息化层面上,组织间已打通了各自的信息通道,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都可以在系统里实时了解到项目的最新进展。
2.科研项目立项
教职工确认科研项目经费到位后,财务部门提供详细的科研项目经费信息,教职工根据往来号将经费信息取出用于立项。通过本系统,教职工可填写立项信息、科研收入明细信息、项目成员信息等。科研管理部门对教师提交的申请进行审核。对于未通过审核的申请,科研部门管理员可以直接修改教师填写的立项、科研收入或项目成员信息,在审核意见中组合成一段文字描述反馈给教职工确认。科研管理部门审批通过之后,财务部门对申请进行审核。对于未通过审核的申请,财务部门可以直接修改教师填写的立项、科研收入和项目成员信息,在审核意见中组合成一段文字描述反馈给教职工确认。整个立项过程透明、实时。教师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立项申请进展的哪个环节、申请过程是否存在问题等。原来架在教师面前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两大组织边界高墙,对于此时的教师来说,已经不复存在。
科研项目立项的详细流程如图2所示。
3.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
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涉及经费的使用、划分子课题、经费追加等,这些事项的申请可由教师在系统内提交,科研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批。教师、各组织均可通过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这个平台实时了解项目的进展及审批情况。
4.科研项目结题与财务结题
教师个人可在系统里提交项目结题申请或者财务结题申请,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可以查看、导出、打印项目经费的结算表,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审批,审批通过之后可以正式结题。
五、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实施效果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有利于从学校管理层高度统一管理纵向、横向项目,管理校内子课题分课题:从开设子课题、分课题到追加经费进行完整的管理。方便管理部门进行统计查询。方便教师随时查看科研经费到帐情况,统筹安排经费。加强了财务监督,避免了结题不结帐等问题,有助于财务部门进行成本核算。加强了科研管理机构的制度建设,提高了科研管理水平,形成二级学院、科研管理部门、财务处、审计处等机构的无边界管理体制,信息可以实时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
六、总结
高校内部设置的行政机构,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它保障了高校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但新形势下对速度和效率的高要求,使得高校想方设法打破传统行政机构之间的边界,让信息得以畅通传递。信息化正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它的优势在于:
首先,规范业务流程,加强项目流程管理。使我校拥有一套跨越多层组织的信息平台。科研项目从立项、实施、财务结题、项目结题、审计整个过程实现信息化并实现共享;院系、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各组织之间的无边界管理,在此平台上得以实现。
其次,提升项目管理力度,实现资金动态及时管理。避免项目执行过程中因资金信息通道不畅而引起的执行速度缓慢等问题,加强了项目的日常管理,便于信息查询。
第三,积累项目信息,为将来的项目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科研项目系统的建设与实施,进一步推动了科研工作的发展,规范和提高了科研管理水平;无边界管理理念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中的渗透,拓宽了科研项目管理的思路,建立了院系、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单位的合一体制,形成团队合作的工作体系,营造积极优良的科研环境,调动了教职工从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推进了学校的科研建设能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1(6).
[2]冯文宇.大学科研管理理念发展型态论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政府对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投入资金越来越多,大力支持科研发展,科研整体实力逐步提高。各种科研项目研究经费不断增加,而相应的财务管理方式方法却没有跟着调整,财务管理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问题逐渐凸现,且日趋严重。主要表现为:科研负责人对课题经费管理意识淡漠,材料采购自主性大,固定资产管理薄弱,绩效激励比例偏低,内部自制凭据转账,项目管理机构分散、科研政策碎片化,项目验收信息不透明等。有些是研究所内部管理的层次的问题,有些是研究所管理体制问题,有些是课题负责人管理科研经费的观念问题。本文采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通过分析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完善材料采购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政性资金效益考核体系、增加管理层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统一科研项目管理机构、顶层设计科研制度、建立项目申请、评审验收公开等合理化建议,促进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公益性科研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251-02
收稿日期:2015-06-10
作者简介:张久祥(1975-),男,北京人,公共管理硕士,高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纳税筹划等。
一、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作为记录和计量中国经济发展前进步伐的中国企业会计制度也在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并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随着新世纪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具有预算会计特点的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现在科研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多渠道、业务种类多样化、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要求。本文采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目的是通过阐述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揭示出财务管理面临的紧迫问题,分析财务管理发展的趋势,提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进一步转变财务管理的理念,探索促进我国公益性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良性发展的新途径。公益性科研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不能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当前的会计核算体系不能满足单位微观管理的需要。公益类科研单位由于预算资金管理模式的局限,支出是预算执行的方式,核算支出是为了预算管理服务的,具有较强的宏观意识,忽略了微观管理的要求。造成上述问题既有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问题,也有科研负责人管理科研经费的观念问题。
二、公益性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材料采购随意性强
科学研究中所需材料由课题负责人自行确定供应商,与供应商协商确定价格后,课题组秘书采购,以财务报销形式代替材料采购,省略了材料采购申请、验收入库、领用出库等多个环节。这种管理方便科研课题组材料采购,节省了人力和采购时间,但却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财务管理的控制风险。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以报销代替采购的财务管理方式,增加了财务部门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也增加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风险。
2、固定资产管理薄弱
科研项目经费中经常采购专用设备和办公设备,科研项目研究结束验收之后,所采购的固定资产在管理上存在下列情况:在科研项目中重复购置设备;科研设备使用效率不高;一些需要在异地建立科研基地的项目,所购置的固定资产在课题验收结题后出现无人管理的情况。研究所内的项目在结题后,固定资产处置程序流于形式。异地购置的固定资产缺少异地处置固定资产程序的透明度。在某些科研项目中,普通的办公性固定资产占比重较大,影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
3、科研项目预算批复与预算执行不符
公益性科研单位由于科研的特殊性,科研项目小组通常负责科研项目的争取和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及最后的结题等,对于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关注不够。加上部门间配合度低,故经常出现科研业务开展与预算执行进度不符、资金拨付与预算执行不一致情况。科研项目负责人管理多个课题,经常在不同科研课题之间、相同科研课题不同预算科目之间进行帐务调整,造成申请预算与预算执行不一致。一般是哪个科研项目先结题就先行使用其经费,使科研项目支出与科学项目研究缺乏相关性。科研项目负责人在课题验收时通过调帐来实现财务验收,不符合国家课题经费管理的相应规定,严重违反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规定。有些科研人员,因为申请课题不多,为了安排其他科研支出,经常会保留部分科研经费。在课题结题之后,将此经费转入自主管理的课题经费,脱离了专项经费管理规定的监管。这种情况在科研单位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严重影响国家财政资金的效益。
4、偏低的绩效激励比例制约科研人员积极性
公益性科研单位的科学研究具有社会性和公益性的特点,然而很多科研项目负责人社会责任淡漠,只重视科研经费的申请,而轻视科研成果的产出。公益性科研单位内部控制流于形式,责任划分、量化、奖惩制度不明确。公益性科研单位重视申请科研项目经费金额,轻视使用,即使使用中出现问题,也是尽可能减轻处置,而没有认识到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单位科研声誉,不利于申请科研经费的效率。多数公益性科研单位没有设立相应的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内部审计,从而削弱了科研院所执行内部控制的自觉性。目前,科研项目中间接费用的5%用于科研人员绩效激励,比例偏低,未能激发科研人员全心搞科研。也没有解决科研人员随着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的增多其待遇就随之提高的问题。
5、项目管理机构分散
我国的科研项目审批存在多个机构都可以批复科研项目经费的情况。有的科研人员科研信誉意识薄弱,用同一个科研项目内容向不同的机构申请项目经费,研究内容没有本质区别。有的科研单位在某些科研领域研究实力较强,该单位参加项目评审人占评委比重高,故申请科研经费成功率高,导致某些单位在某些领域形成垄断优势,影响项目立项的科学性,造成国家财政资金浪费。科研项目管理机构多,不同的科研项目对应不同的制度。对同一科研项目,因为是在不同的地方申请的,就需要执行不同的规定,造成科研人员产生各种困惑,影响科研政策的执行。
6、项目立项、评审、验收信息不透明
我国科研项目验收成果由主管部门保存,未向社会公开。目前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由单位享有专利权,科研专利社会成果转化率低。科研资金使用情况及研究成果情况向社会公开不够,使用财政资金进行科研立项、评审、验收缺乏社会监督,造成科研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套取科研资金现象时有发生。科研项目验收通过后,科研专利成果转化率低,科研项目对社会发展贡献率不高。
三、公益性科研单位完善财务管理的建议
加强科研项目管理,需从科研项目申请立项、评审验收、成果利用、科研经费的使用、科研设备及材料采购管理等方面完善,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促进国家科研实力进一步提高。
1、完善材料采购制度
公益性科研单位采用以采购代替支出的管理制度,存在内部控制管理风险。公益性科研单位应根据科研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材料采购制度,明确材料采购的流程,确定采购范围,加强单位集中采购的力度,制定材料采购申请、验收入库、领用出库制度,确保材料采购公开化、透明化。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公益性科研单位应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行统一采购,制定详细的固定资产采购、使用、保管、处置制度。制定异地采购、使用、处置固定资产制度,加强异地固定资产的管理。科研项目所需物资要有专门机构统一采购、协调使用,并指定专人保管,这样才能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建立财政性资金效益考核体系
公益性科研单位研究成果不仅涉及科学研究,还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在专利、技术上有成就,还很可能造福社会。有的科研项目属于基础理论研究,其研究成果在短时间内并不能产生效益,如何考核并评价其效益,需要建立科学绩效评价体系,从定量和定性方面分析,考核科研项目的绩效。应建立科研人员及科研单位的信用信息平台,科研人员申请项目与个人及单位的信用信息关联,信用高的个人和单位可以申请重大课题,信用不高的个人及单位只能申请一般课题。激励科研项目人员重视科研成果,减少科研人员关注在非科研事情上的时间。国家应加强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管理和利用,放松对科研项目科研情况的过程管理。合理区分应用科学和基础科学,加强应用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科研成果利用效率;加大基础科学项目投入力度,保障基础科学项目促进应用科学项目的发展。提高科研人员绩效激励比例,激发科研人员积极科学科研。
4、增加管理层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公益性科研单位内有盈利的内部部门,应将其设为二级机构,建立事业单位的内部机构,强化法人责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科研单位的事业部制,独立对内、对外开展服务,对内提供合法的票据,这样既能提供科研服务,又能增加研究所的经济效益,还解决了研究所使用内部自制票据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问题。
5、加强科研课题预算与决算管理
科研课题组课题管理应由专人负责课题申报和决算的验收,并定期与财务、科技部门沟通,预算合理化,决算严格化,提高预算的执行率,精细化管理预算,减少资金与科研进度不一致的情况,提高预算、决算的准确度。放宽对科研课题预算项目的管理,预算项目在保证科研需要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科研进展及国际发展形势,在一定的金额范围内,合理调整课题预算,并报项目主管单位审批备案。加强对课题结余经费的管理,及时收缴课题结余经费。鼓励科研单位积极管理科研经费,对信誉高、科研成果突出、科研经费管理规范的单位,可实行用课题结余经费继续支持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
6、公开项目立项、评审、验收相关信息
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应充分调查研究,建立国家统一的项目管理平台,由单一部门管理科研项目,顶层设计科研制度,避免政策出自不同部门。放松科研政策预算约束,公开项目立项、评审、验收等相关信息。对于初次科研项目评审,采取不透露申报单位及人员的秘密评审机制。建立国家项目评审专家资源库,对于国际前沿领域的科研项目,国外该领域的顶级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提高科研项目的国际前沿性。建立客观公正的科研项目评审机制。
国家科研经费主管单位,应从国家角度,顶层设计规章制度,统一管理,明确职责,强化监督,广泛利用科研成果,发挥科研成果社会效益。科研单位应该从内部制度设计管理层次,明确审批权限,规范经费使用,加强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避免申请用途与实际使用用途分离。对科研人员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强调科研经费使用的严肃性,严格按照规定使用经费。国家财政应及时解决公益性科研单位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应收缴结余的科研经费。加强公益性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国家整体科研实力,促进更多科研成果的形成,为社会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蓉.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