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35: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学校物业管理服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甲方:_________计划财务部
乙方:_________物业服务中心
为进一步做好学院的物业管理,物业服务工作,需明确甲,乙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立此合同,以供双方共同遵守。
一、管理服务的范围:负责除学生生活服务中心辖区以外区域,空间的各项物业服务,管理工作。
(一)全院的供电供水服务管理。
(二)绿化,美化,保洁服务管理。
(三)高职中心楼住宿学生的服务管理。
(四)向学院交纳管理费用。
(五)医务室,收发室,接送教工子女入托上学服务管理。
(六)水电,校产维修服务管理。
(七)文印部,储蓄所,招待所,学院快餐厅等原物业下属实体的服务管理。
二、服务管理项目应达到的要求及服务管理费用。
(一)服务区内应经常保持卫生,清洁,院内垃圾及时清运,下水管道及时疏通,达到师生满意。此项总费用为_________万元(包括劳务费及卫生工具费_________万元,_________万元垃圾清运费,_________万元管道疏通费及化粪池窨井清污)。
甲方进行经常检查,用户经常性监督。满意率为_________%不奖不罚;_________以下,给予_________元以内罚款;_________%以上,给予_________元以内奖励。如乙方达不到要求或工作完成突出,视具体情况,每次在_________元以内予以奖惩。
(二)院内现有绿地,草坪,树木等的日常维护,花木的调整移栽,节日及要求时,院内集中摆放盆景等,现有绿化面积约_________万平方米,种植树木约_________株,管护费用_________万元(包括全部劳务费,工具费等)。院内花草树木成活率达_________%以上,及时浇水灭虫修剪、整治,因管理不善,出现死亡,按面积大小、树木棵数,除重新载植外,另给予成本费用_________倍以内罚款。满意率为_________%不奖不罚;_________%以下,给予_________元以内罚款;_________%以上,给予_________元以内奖励。
1.坚持公寓“一委三线”的联动模式。“一委”指的是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管委会由主管校领导、后勤部门、学生部门、教务处、财务处、资产设备处、公安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学生公寓相关管理规定,考核学生在公寓内的综合表现,对公寓内的设施设备进行采购、维修等工作。“三线”指的是后勤部门的主管线、学生工作部门的教育线、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律线,三条线贯穿于学生公寓的各项工作,后勤部门做好公寓的各项服务工作,并负责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学生部门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做到自我约束。学生公寓的管理在管委会的指导下,突出三条线的特点,相互结合,发挥优势,共同做好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
2.坚持辅导员入住公寓模式。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与学生同吃同住,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容易在学生中形成“自己人效应”,使辅导员能够尽快进入学生内心,减少管理过程中的抵触情绪;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对公寓的管理制度、文化建设、安全建设、行为规范等都有很好的促进;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有利于相关部门和院系及时采取措施,将问题的处理难度降到最低。
二、学生公寓管理与服务理念
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加强对大学生的管理力度,同时还要为大学生服务好,是处理好学生公寓管理与服务关系的难点,也是急需解决的一对矛盾关系。
1.用心服务,用情工作,用法管理。物业人员在公寓的管理和服务过程中,要用心去服务学生,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理由少一点,做事勤一点,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要用情去关爱学生,要像对待朋友一样与他们平等相处,做到谈话轻一点,微笑多一点,工作细一点,服务实一点,为他们创造出一个温馨、平等的亲情环境;要用法去执行规章制度,变“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既要保障规章的权威性,又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减少因工作不当或简单地处理方式导致的负面影响。
2.因果分析,抓住重点。物业公司在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可以借鉴“鱼骨分析法”,就是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头脑风暴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特性要因图。因其形状如鱼骨,所以又叫鱼骨图。物业公司找出物业服务难的相关要素,逐项分析,抓住工作的重点,把每一个重点再细分,最终找到症结所在,处理好细节,回到头部再落实。如下图分析:
3.分层策划,规划亮点。良好的公寓氛围与人性化管理以及专业化服务分不开的。人性化管理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根本宗旨,专业化服务更能体现管理的水平。物业工作人员要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就要坚持“6W1H”工作方法,就是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why)、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处理工作(what)、需要谁去做工作(who)、什么时间合适(when)、在什么地点(where)、工作预案(what if)以及如何去做(how to do)。做到了“6W1H”,分层次去处理工作,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加强沟通,和谐共建。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各项管理工作的剂,在传统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中,学生和物业管理人员之间存在隔阂,管理人员进入公寓带着一股“威严”,这种态度让学生反感,也在他们之间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加强沟通,减少误会,寻求理解和支持,通过座谈会等形式,以一种商量的口吻收集学生对物业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使问题得到合理化解决。有效的沟通可以使学生和物业管理人员之间形成良好的交际关系,创设和谐人际关系,树立人文关怀思想,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的概述
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具体是指由高校自身设立的就业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全方位管理服务,包括学生管理、就业服务、用人单位服务、网络信息建设等内容。具体包括:就业服务、就业信息服务、职业介绍服务、管理服务及接受服务等方面。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管理优化建议
(一)制定精细化的就业服务制度
一是强化就业服务制度的执行力。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是制度执行的关键。首先,通过尽量减少管理层级,采用扁平化的组织机构;其次,建立全面的信息管理制度和适宜的“信息模型”;最后,强化督办和纠偏。如建立就业信息反馈制度;二是加强制度的建设应着眼于机制的建立完善,促使就业服务制度在更高层面达到系统的整合。结合系统论的主要内容可知,完善的机制是促使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应该注重发挥制度的整体功效,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使之成为实现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力量,从而进一步推动系统不断改进和完善;四是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制度关键要管用、可行,同时要根据就业服务机构的改革和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制度。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将就业服务制度的制定全面贯彻到每一业务环节、服务环节、管理环节或利益可能涉及到细小的方面。
(二)完善就业服务队伍建设
首先,建立系统多样的就业服务人员在职培训体系。对就业服务工作人员进行专门性管理和培养,使其掌握就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展开分层培训,通过专业化,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学术地位,有效地履行岗位职责。一是岗前培训,帮助新上任的辅导员了解岗位职责、熟悉工作程序,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及技能,提高工作适应能力。包括对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工作方法和工作目标的培训;对日常业务知识的培训;对基本政治理论和基本素养的培训。二是日常培训,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技能,包括学习知识和获取信息能力、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和个人技能等。因此,在日常培训时要加强监督,监督是一个实现机构目标、促进职业个人及职业发展的过程。三是专题培训,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满足就业服务管理人员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推动就业工作队伍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针对毕业生为主的所有学生指导工作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研讨交流,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比如在咨询服务方面,要让指导工作人员掌握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的技能,职业生涯辅导的技能。四是研究性培训,提高就业服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在学术层面上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化的就业服务管理人员。
(三)网络及技术的信息化管理
第一,从就业政策和信息的指导方面,高校就业机构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平台提供多方面的就业信息,包括:就业机制、就业方向和就业渠道等。现在互联网非常发达,网络提供的就业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和信息更新快,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也为大学生和各个公司的双项选择提供了交流平台。因此,高校就业服务机构要及时为学生筛选有用信息、提供参考,引导大学生走出误区、消除就业困惑。另外,全面的就业信息还能为大学生提供心理上的辅导、形象气质和口头表达的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比如,应充分引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利用、QQ、微信等第三方交流软件加强与大学生之间的联系,实现就业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此外,高校就业服务机构还应进一步加大对信息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信息交流与传导机制,并根据职业、地区和专业的不同来做好信息的分类处理。第二,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料数据库。信息的管理涉及诸多方面的工作,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而就业信息资料库的建立不仅能简化信息处理工作,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使用价值。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料库的建立还能够对毕业生的各种信息进行完善,建立合适的数据库,从而从深度上挖掘毕业信息,并进行分析,使就业信息化系统中的各个服务功能得到增加和更新。还有网上招聘和面试的功能,实现在线求助,增加求职成功机率。其次,目前就业竞争压力极大和就业形势严峻,高校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和人才市场中间的密切沟通,最大限度地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精确,及时的就业信息。
【关键词】昆山花桥 物流 人才需求 调研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34-02
一、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背景与依据
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地处苏沪交界处,花桥经济开发区地域面积50平方公里,距离上海市中心不到25公里,西邻昆山国家级开发区,东依上海国际汽车城。2005年8月,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商务城建成江苏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示范区,并列入省“十一五”规划重点服务业发展项目。2006年8月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7年6月又被列为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基地。2009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32.7%,占GDP比重超过51%。万国数据、克莱特科技等一批知名服务外包企业,鼎正国际等一批规模型企业总部落户。
作为江苏省唯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开发区,花桥国际商务城在承接上海商务外溢、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区产业结构定位明确,提出了“一城三区”的规划,其中三区即是商务城的三种不同的产业,它们分别是:(1)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主要发展以金融BPO为主要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2)企业总部基地,主要发展以研发销售为主要特色的制造业企业区域总部;(3)海峡两岸商贸合作区(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主要发展台湾金融、电信、批发(展览、展示)和研发设计四大关键产业,以及以第三方物流为主要特色的现代物流产业。商贸合作区规划面积3.65平方公里,重点建立台湾商品交易中心、展示中心、分拨配送中心、物流保税中心和综合服务配套中心等“五大中心”,着力打造台湾商品进入祖国大陆的“第一平台”和最具影响力的台湾商品集散地。在海峡两岸商贸合作区内,建设了一大批规模较大,管理先进的现代物流仓储企业。
二、昆山花桥地区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为了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切实体现昆山花桥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使专业建设与改革和企业岗位设置及其能力标准相对应。特地组织老师成立了物流项目调研组,设计了物流企业人才需求调查表,对本区域企业进行了物流人才需求的调查。在调研过程中,物流项目调研组主要走访了昆山物流协会、花桥地区的物流企业和商贸企业,与花桥人力资源局的局长进行了深入交流,询问了花桥地区物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调研的方法: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走访、深入访谈、发放问卷及在互联网、杂志和期刊上检索二手资料等方法进行有关数据、资料的检索和分析。现场考察了4-6家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发放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调研的内容:本次调研主要是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对中职物流人才的要求,设计的问题有:企业规模;企业具备哪些物流岗位;物流人才的需求层次及不同层次岗位对物流人才的基本素质、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现从事物流行业的员工数;物流员工的平均从业时间;企业对物流专业毕业生学历、工作经验、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企业聘用人才的首选因素;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本地职业学校培养的物流人才能否满足单位发展的需要等。
调研的过程:本调研的准备工作始于2013 年4月份,首先运用文献法,收集整理与此次调研有关的资料,包括物流人才的就业情况、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花桥地区物流业的发展、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等,借鉴有关文献的研究视角,根据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拟出了花桥地区企业物流人才需求调查问卷。2013 年5月初开始对花桥地区的企业进行实地访问,同时进行问卷的发放工作。2013 年6月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对花桥地区物流人才需求与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发现花桥地区中职物流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着差距,从而针对花桥地区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三、调研结果分析
(一)花桥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经过调研,我们认为过去的一年是花桥地区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一年。花桥国际商务城大力推进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物流展示和商贸服务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引进现代服务项目300多个,其中具有规模的项目120个,总投资超过450亿元,物流产业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产业结构实现了从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并向打造“一流产业”、一流城市“、一流的发展环境”、“一流的社会事业”的发展目标迈进,致力打造“金融硅谷”。
5-10年后,花桥国际商务城将形成30万商务和服务人口、1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城市构架。未来三年内,花桥现代物流基地内,将集聚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达到2万从业人员规模和50亿元产能规模。
(二)物流专业对应的岗位分析:
调研的花桥地区的物流企业来说,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人数与职工总数之比为1:20。有近90%的企业表示迫切需要物流专业人才。
1.花桥地区物流从业人员的基本状况
(1)调研的企业类型:收回的调研数据分析,物流展示营销占12%,第三方物流企业占24%,现代物流企业占15%,物流仓储企业占49%。从统计数字看,物流仓储企业占很大比重。
(2)调研的学历要求:从调研的数据上看,物流企业招聘人才在学历的要求上:中职占50%,高职占20%,本科占20%,研究生占10%。中职所占比例最高。
(3)专业结构:在物流企业中,具有中职以上学历的,专业为非物流专业的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为65%,专业为物流专业的占35%,物流专业与非物流专业的比例为1:5。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人数与职工总数之比为1:20。
(4)年龄结构:在物流企业从业人员中,30岁以下的所占比例为47.5%,30-39岁的所占比例为37.5%,40-49岁的所占比例为10%,50岁以上的所占比例为5%。
(5)性别结构:在物流企业从业人员中,男性占75%,女性占25%。
(6)从业时间:在物流企业从业人员中,平均从业时间为36-60个月。
(7)从业的目:觉得物流行业具有挑战性的占45%,看重公司发展的占20%,谋求更好的发展的占15%。
(8)初次就业的收入情况:普通熟练物流工种约为2500-2800元/月,具有某项专门技术的技术工收入大约为3500元/月。
2.物流企业的岗位设置及物流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1)调研的岗位:调查数据显示,仓储操作占23%,运输操作占20%,配送作业占14.5%,货运占13.5%,报关、单证操作占10%,采购、客服占19%。
(2)企业物流人才的证书要求: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在招聘物流人才时并不十分看重物流职业资格证书。但进入企业后,企业希望员工能够获得叉车证。少部分企业希望员工能够获得消防证和急救证。
(3)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素质要求:调研显示,43%的企业认为物流人才应该具备的首要素质是职业道德和操守,具备勤奋好学,团结协作的精神;20%的企业觉得善于与人沟通是比较重要的;13%的企业选择了环境适应能力。因此,学校在加强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的教育。
(4)企业对物流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中职学校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物流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从事物流服务项目运作的仓储理货员、物品保管员、叉车操作员、运输调度员、单证操作员等一线从业人员。满足实用性的要求,是一种技能型人才。从企业来看,企业的岗位中,无论是仓储岗位,还是运输岗位等,缺乏的都是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一线操作型人才。物流专业毕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企业的短期培训,即可成为物流企业的主要力量。
四、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建设建议
1.专业建设目标明确
中职学校应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就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物流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从事物流服务项目运作的仓储理货员、物品保管员、叉车操作员、运输调度员、单证操作员等一线从业人员。满足实用性的要求,是一种技能型人才。
2.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由“基础课+专业课”组成,可分为由四大部分:文化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技术科模块、岗位技能模块。文化基础课模块可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地理、职业道德与法律、计算机技术应用等。其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厚实的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专业基础科模块可开设现代物流基础、国际贸易基础、基础会计学、电子商务概论等。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流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为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打好基础。专业技术课模块可开设仓储作业实务、配运作业实务、采购作业实务、供应链、ERP沙盘模拟实训等。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掌握从事现代物流业所必需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方法,同时结合现场教学、到物流企业进行实习和校内实训室的模拟训练等,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物流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课模块可开设军训入学教育、公益劳动、企业文化实习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的精神;让学生了解物流企业的文化,为以后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做准备。
3.加强教师专业培训
针对物流行业新产业、新专业的特点,学校可以制定出培养规划与具体措施,加大培训与投入力度。一方面,加强专业教师对物流知识的学习。通过昆山物流协会的专业知识培训,及时了解当前行业的最新动态与发展方向。同时,学校可以购买、订阅相关内容的图书和刊物供教师学习参考。另一方面,组织教师深入商务城的物流企业实地学习、顶岗锻炼。通过学习,让老师们了解物流知识,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能。
4.建设配套实训场所
加大实训新基地建设,能够满足本专业学生日常教学实训需求。比如物流实训车间、单证实训室、ERP实训室等。目前很多校内实训基地配有自动化立体仓库、货物自动分拣线和自动配货AGV小车、自动机械手等,通过场内的硬件机械设备和软件管理控制,可以演示企业完整的供应链业务流程。通过调研,企业希望学生在仓储管理系统(WMS)和ERP方面的操作能够加强。学校也应该在软件方面对学生进一步的加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技能课进行组合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沟通联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感知、体验和领悟相关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教师应积极开展项目式教学,并采用项目式考核评估,充分发挥评估的检查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
5.深度耦合校企合作
学校应在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与校外建立实训基地。强化教师的企业经历,派骨干教师到不同的物流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6.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适应专业发展需要,必须建设一支较高教学水平、较强专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只有教师具备了相应专业的、熟练的技能,才能够授予学生。所以教师应首先加强本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学习、不断研究。
7.培育学生职业素养
学校应始终把培育学生职业素养,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放在工作的首位。确立“培养自尊、树立自信、发展专长、健全人格”职业素养理念,在学生中树立“发奋学习、提升素养、回报社会”的价值观念。应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职业道德、创业教育和拓展训练、社团文化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优、团结协作精神。引入诸如“不断创新、以专业水准服务于客户”等物流的企业文化,定期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创业者来校作专题讲座,进一步弘扬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
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专业调研,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应将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以“企业岗位”为导向,开发学校课程体系,研发校本教材,深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花桥地区乃至社会培养合格的、符合企业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名,段凡. 促进我国物流人才培养[J].物流科技,2005(8):88-90.
关键词 中职物业管理专业 校企合作办学 政府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中职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不高。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利益最大化,不可能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性人才,甚至是与自己竞争的人才。企业参加合作办学支出的费用不能列入成本,不能减免教育附加税,也抑制了企业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另外,由于校企合作办学开展力度不够,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到位,从而造成学生实训只能在教室进行,这种封闭的人才培养方式势必造成职业教育内容与企业实践脱节,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是职业教育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合作办学之所以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加以保障。虽然我国《职业教育法》第20条和第28条规定了企业对于职工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责任和义务,但并未规定企业对于职业学校教育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尤其是未规定企业必须参与学校的课程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等。因此,无法约束和鼓励物业服务企业深度参与中职专业人才培养。
2 政府完善中职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对策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是学校为主导的合作办学模式。该模式下,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决定着合作办学成功与否。而目前校企合作是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开展的合作,需要有持续不断的推动力。建立动力机制,政府是关键,政府在校企合作上起着主导作用。尤其在立法方面,政府必须发挥其职能,通过修改和完善相关合作办学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具体而言,政府在合作办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为合作办学提供法律保障
目前《职业教育法》是我国仅有的一部职业教育法律文件,缺乏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法律体系,如地方法、行业法等,《职业教育法》很难真正贯彻执行到职业教育活动中。例如《职业教育法》中仅有“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这类原则性规定,而企业应当如何开展职业教育,并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违者将受到怎样的处罚,在这部基本法中不可能做出详细规定,因此,国家需要尽快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这方面我们可借鉴德国的经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举世闻名,其法律基础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德国于1969年开始实施《职业教育法》,适用于全德国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还有《职业教育促进法》、《劳动促进法》、《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法》、《手工业条例》、《实训教师资格条例》等,另外还有370多种职业培训条例,使得整个经济界各行各业有法可依。①
综观我国的职业教育法律和政策,1996年起中央陆续出台十几部重要的职业教育政策性文件,其中与中职教育相关的文件对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总体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和体制、资金投入、师资建设和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准入制、企业合作、教学水平评估等方面都做出诸多规定,其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完整性远胜于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法律。实际上这些政策在职教领域成为真正指导的规范性依据。但是,政策毕竟不是法律,因此,国家应把这些政策性文件上升为法律,尽快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
另外,我国职业教育法还应考虑增加: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法定义务和责任;政府在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上的责任;职业教师资格和培训;有关职业培训的内容;就业准入制(或资格证书制度);实训基地的建设和针对具体责任主体的罚则等相关内容。
2.2 加强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的可执行性
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中,过于原则性,难以执行。例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企业要强化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要继续办好已有职业院校,企业可以联合举办职业院校,也可以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与相应税收优惠。”②对于如何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却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与企业税收相关的政策只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第九条中提到:“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并支付给实习学生的报酬,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07号)有关规定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查阅财税[2006]107号文却看不到任何“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与相应税收优惠”的内容。它只是提到税前扣除实习学生的报酬,却没有制订对接受实习学生企业的税收优惠办法。建议借鉴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税收激励政策,制订明确的定额标准,研究出台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税收优惠政策,真正把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执行下去,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