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35: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手术室护理风险,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目前,手术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分为4类:人员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法律因素。(1)人员因素:一些护理人员思想认识不足,责任感不强,常常由于工作紧张、劳累、注意力不集中而产生工作失误。还有一些人员的护理技能偏低,护理经验不足,从而增加了手术护理风险。(2)管理因素:一方面,护理人员流动较大,工作强度大,极大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相关制度都未落实到位。因此,护理人员常常出现不该范的失误,如接错患者、器械纱布遗留、设备或物品使用不规范等。
(3)环境因素:手术室内的环境卫生不合格。(4)法律因素:由手术室护理失误导致医疗事故,产生医疗纠纷。
2护理风险因素产生的原因分析
引起手术室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分为两类:一是直接风险,二是间接风险。(1)直接风险是指由手术室医护人员造成的失误。常见的有人为因素,如导致患者伤口发生感染、压疮或患者皮肤灼伤、不当等;(2)间接风险通常是指由医院的其它部门造成,如药房采购的药品不合格、后勤未及时维修手术室中的相关设备等。因此,按照护理风险发生的性质可将手术室中的风险事件分为四种:①差错风险事故:如查对、给药、输血、标本送检等环节中出现的问题;②意外情况风险事件:如手术室突然停电、火险、病患的输液反应、患者意外跌倒等;③投诉风险事件:通常为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技能等方面的问题;④护理资料不详细、不全面、不及时。
3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3.1提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医院行政部门应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如学习《医疗安全知识》和《医疗安全防范措施》,《医疗纠纷处理条例》,《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等,让护理人员提高合规操作意识,规范工作行为。同时,利用典型案例进行宣教,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水平。
3.2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和其它科室相比,手术室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要求更为严格,特别是在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等环节。除了要健全现有管理制度外,更关键的是要将制度落实到位,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她们的责任感。同时,健全考核机制,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的护理人员要作出相应的处罚。针对由人为因素产生的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必须要严厉追究、并给予相应的处罚,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真正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机制。
3.3强化护理技能训练,提高护理水平
护理风险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是最大的。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满意,更能避免护理工作中不必要的风险发生。因此,医院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医护人员的培训方案,逐步增强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方面应经常组织培训、讲座活动,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前来授课;另一方面,应安排优秀医务人员到外院去进修学习。这样,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才能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3.4重视术前访视
通过术前访视,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全面掌握患者的既往病史及治疗情况,才能更好地做好防范措施。当接送患者出入手术室的时候,必须仔细检查患者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科别、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术式和术前用药,确保工作无误。
3.5跟班检查,及时防范
通过跟班检查,能及时了解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还能察觉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防范。由高年资护士、护士长负责不定期跟班检查。发现一些责任感不强的护理人员,要积极进行说服教育,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心服口服。
3.6其它重要事项
【关键词】 风险因素; 手术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6-0084-03
手术室承担着全院手术患者的治疗工作,它有着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其工作具有操作多、交接多、环节多、技术性强等特点[1]。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医疗设备、器械的迅速发展,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与负荷量不断增加,患者法律意识亦不断提高,使医疗护理纠纷呈逐渐上升趋势[2]。为了减小手术室各种风险因素,笔者对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所存在的诸多护理风险因素进行了回顾分析,并且于2011年针对各种风险因素采取了有效、安全管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2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726例均为女性,年龄23~67岁,平均(49.24±5.24)岁;手术时间34~157 min;卵巢囊肿267例,卵巢囊肿蒂扭转合并有早孕者6例,卵巢囊肿合并有阑尾炎者3例,子宫肌瘤314例,子宫肌瘤合并有腺肌症者15例,输卵管妊娠57例,宫角妊娠8例,卵巢妊娠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良性成熟畸胎瘤28例,宫外孕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1例。进行全身麻醉的345例,脊髓麻醉的244例,局部浸润麻醉的137例。对照组702例均为女性,年龄22~65岁,平均(50.34±6.02)岁;手术时间36~159 min;卵巢囊肿239例,卵巢囊肿蒂扭转合并有早孕者11例,卵巢囊肿合并有阑尾炎者4例,子宫肌瘤315例,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症12例,输卵管妊娠56例,宫角妊娠6例,卵巢妊娠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7例,良性成熟畸胎瘤29例,宫外孕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1例;进行全身麻醉345例,脊髓麻醉287例,局部浸润麻醉70例。两组患者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病理类型、手术时间、手术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方差齐性和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702例患者给予一般性的管理措施,观察组726例患者则针对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因素给予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对工作环境进行改善,对护理工作者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关心其身心健康,减轻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强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心,确诊查对制度严格执行,以免接错患者,放错手术、弄错手术的部位等;如果术中需给药,则一定要与医嘱,药物过敏的试验结果进行详细核对之后再用药;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应当在手术开始前、中、手将敷料器械等进行清点,对新护士强化培训,严格培训考核的制度。比较两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患者对两组护理工作所取得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控进行评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3.1.1 环境因素 近年来,包括肿瘤等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外科手术不断增加,其难度、复杂性不断增加,手术时间不断增加,使护士的神经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状态不佳,容易罹患身心疾病[2]。手术中护士常传递刀、剪等锐器,常常不慎刺伤自己,极易感染乙型肝炎等血源性传染病。手术中使用的器械、设备等产生辐射、烟雾以及和消毒剂等对护士的身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3.1.2 人为因素 因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常发生接错患者的错误,医院手术室数量有限,经常多个手术同时开始,护理人员在忙乱中出现错误,由于通知单项目书写有误,接患者时未严格将手术单、病历、患者三项核对或核对时有漏项,巡回护士手术间再次查对不严格,医师及麻醉医师术前未再次查对等。手术中器械准备不足,常因器械护士接手术通知单时,未仔细查看手术名称,特殊手术未与手术医生沟通,常规及急诊手术包配备不到位等原因发生。用药错误,常见原因是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执行口头医嘱未复诵。手术器械和纱布遗留于创口或体腔内,常见原因是敷料器械包内器械、敷料数目不准确,手术开始前、中、后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未认真清点,手术开始前,未将多余敷料器械拿出室外,长时间手术,过度疲劳等。因输血单填写有误发生输错血的错误。
3.1.3 疏忽管理导致的风险 许多年轻新毕业的护士,缺乏临床经验与临床技能;护士的流动性增加,近年来聘用护士较多增加了护士的流动性。手术室虽然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但多未落实执行,常以经验代替制度[1]。由于护士年轻化,临床技能的培训考核制度未严格实施,对某些设备不熟悉,造成操作失误较多。出现护理纠纷,导致护理质量下降[3]。
3.2 安全管理措施
3.2.1 改善工作环境、避免意外伤害 对护士进行人性化管理,要关心护士的身心健康,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减轻工作与生活压力,缓解护士高度紧张的神经。改善设备,定期检查,尽量减低设备的噪声,使用电刀切割组织时尽量吸尽烟雾,使用紫外线灯消毒时,人要尽量离开,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如手被锐器刺伤应立即脱下手套,从伤口处挤出足够多血液,并用流水冲洗,用2%碘伏消毒伤口,必要时可注射高价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并定期检查,以预防感染血源性疾病[4]。
3.2.2 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发生率 (1)防止接错和摔伤、碰伤患者。接患者时,应使用病历首页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室、床号以及手术名称;不能理智回答问题的患者,应同麻醉师、医生共同核对;麻醉开始前,与麻醉师再次核对;手术开始前,与手术医生再次核对。接送患者的平车要保持良好的性能,患者上平车时,将平车固定好,由两人以上保护移动并上好护栏;平车拐弯时,要注意保护患者头部及肢体;患者等待手术时,应系好约束带,小儿、神志不清的要有专人看。(2)如术中需要给药,需与医嘱、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详细核对后用药。使用任何注射药物,应做好“三查八对”工作,并实行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字迹不清楚、瓶签脱落或者有疑问者是不能应用的。用过的空瓶应当进行保留,以备核对,等到手术完毕核对无误后才可以丢弃。麻醉中用药须做到取药时、抽药时及放药时核对。手术台上应当采取固定的、不同式样的容器来盛放局麻药液,这样才不会和其他药物相混淆。如需输血,巡回护士正确填写取血单,交指定人员按取血条送血库取血,回到手术间后再和麻醉医生共同核对无误签名后方可输入,并将输血记录贴于病历中。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情况严重者应通知立即停止手术,保留未输完的血袋,已备检验。(3)患者手术安放要遵循“科学、合理、舒适”的原则,对于年老体弱及手术时间长的患者,约束带松紧要适度,并于受压部位垫软垫,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5]。需使用止血带时,应选择好缚扎位置,避免损伤神经,并用衬垫保护好,并需详细记录时间,预防肢体缺血、缺氧而导致神经损伤等[6]。(4)防止纱布、器械遗留体腔。术前术后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要共同清点手术用物,随患者带入的敷料于手术前要清理干净。术中,台上物品由洗手护士负责,台下由巡回护士负责。术中增减物品,必须要由巡回的护士亲自进行递交,详实记录。在深部手术留置止血钳或者填入纱布的时候,手术者一定要及时将情况告知器械护士和助手,以便及时进行清点,避免遗留现象发生。凡是胸腹腔内所用的纱布垫应当系有金属环或留有长带,应放置在创口外,以免其遗留在体内。凡是在手术台上所卸下的器械、纱布、线郑、缝针等,均应当及时拣起来放到固定地方,而且应当嘱咐洗手护士,未经巡回护士的同意,任何人不能将这些物品带出室外[7]。(5)病理结果与术后治疗密切相关,保管好手术标本至关重要。对于术中切下的标本器械护士应及时妥善放在器械台上,较小的标本应及时装入到标本袋中,防止丢失。手术后应将标本放置在容器内,用福尔马林溶液将其浸泡,并且应和病理检查单核对之后交给相应负责人进行保管和送检。
3.2.3 制订并且认真落实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管理 (1)医院与护士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应当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护士降低流动性。(2)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护理成员由年资较高的主管护理工程师组成,在每月月初定期召开会议,对风险事情进行分析、总结、讨论,制定相应风险干预措施;监督并定期检查各级护理人员遵守操作规程[8-9]。(3)年轻护士应由高年资主管护师带教,定期进行业务考核,以提高年轻护士的临床技能;所有护士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同时选拔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的护士到上级医院短期学习、进修或读成人本科等,在学习进修后,将所学到的护理知识以业务学习形式传授给全科护理人员[10-11]。
本组资料中,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0.55%、0.41%,对照组分别为1.85%、1.57%,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认真评估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根据这些风险制定相应的措施,能有效降低风险因素带来的事故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2]俞美定.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分析和管理对策[J].护理杂志,2004,21(12):70-71.
[3]邱慧兰,韦巧灵.护理安全隐患意识的调查及警示牌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2):162.
[4]陈坚,陈菊珍.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易忽视的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8):963-964.
[5]李红,叶嫒嫒,杨晓秋,等,手术患者坠床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进修杂志,2008,23(18):1722-1723.
[6]文索芳,经霁,唐桂荣.高龄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及护理对策[J].护理进修杂志,2009,24(20):1911-1912.
[7]陈小娣,钱小毛.手术室环境消毒质量现状及其监管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4):532-533.
[8]徐洁.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因素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195-2196.
[9]杨绮云,刘美斯.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隐患与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2,10(8):931-932.
[10]延海燕,郭旭光,林海燕.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控措施[J].北方药学,2012,9(4):120-121.
Keywords: operation room nursing risk events; risk; management;
一、 一般资料以及方法
(一) 一般资料
将对医疗机构进行了风险管理之后的六个月内出现的危险事件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这六个月进行手术患者对于实施手术的满意度在调查的基础上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手术室临床护理中进行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
(二) 方法
1. 调查方法
在方法上主要是采用了调查分析方法,通过对医疗机构进行了风险管理之后的六个月内进行手术的患者给与其调查,在实际的调查内容上主要是包含了对于自身手术满意度的实际评价以及风险事故的状况这两大内容,其中又将风险事故分为了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问卷主要是由相关医护人员在探讨分析基础上进行具体内容的制定[1]。
2. 进行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
在对医疗机构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来进行操作:
首先是在医疗机构中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构建,具体来讲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就是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因为制度是对行为的一种指导和规范,同时也是相关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参考依据。从构建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上来讲具体包含了:其一是“手术室一般制度”即日常的值班制度以及巡逻制度,医护人员手部消毒制度、患者接送制度。其二是“安全管理制度”即“六项检查”、“十二项核对”、“四项到位”。六项基本检查具体指,病人姓名和病情资料检查,手术前二次检查、手术前麻醉检查、皮肤消毒检查、手术器具完备性检查、体腔关闭前后检查。十二项基本信息核对具体指,患者科室核对 、姓名年龄性别核对,手术床号名称核对、手术药品物品核对,手术设备以及消毒核对。四项医疗用品的到位具体指,手术药品到位,手术吸引器以及氧气罩到位,手术中电刀到位。因而在进行整个的手术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风险管理制度中的各个细节条例进行操作。
其次是建立风险管理小组,也就是说为了最大化的降低手术中危险时间的发生几率在构建了相应详细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还需要相关医护人员的配合,进而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就显得必不可少,在组建小组的过程中可以由主管医师作为小组的组长,而由护士长最为小组的副组长,同时由各个科室的相关医护人员作为具体成员,进而通过这样明确的级别划分来组建成管理小组。同时在是实际的手术前、中、后管理小组要对管理制度的是否有效的落实给与严格的监督。其中主要就是对涉及手术的相关医护人员在是否落实管理制度方面给与具体的监督,同时还要提前对手术过程中的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评估以及预防,定期进行小组会议讨论分析研究在风险管理人员监督中需要调整的方面。进而为后续降低手术风险提供良好的保证[2]。
最后是相关医护人员工作观念给与一定的转变和提高。具体来讲要在医疗机构中大力宣传手术危险事件对于患者以及医院的重要影响,定期在医疗机构中进行手术室安全护理的宣传大会,将手术的安全风险所涉及的医学知识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普及,进而有效的提高相关医护人员对于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能有效的提高医护人员在日常手术前、中、后进行危险防范的意识。同时还要积极建立赏罚分明的措施,也就是对于能够及时在整个的手术过程中发现危险隐患同时及时汇报的医护人员给与一定的奖赏,同时对于在工作中消极工作因为自身没有严格按照风险管理制度操作进而造成的手术危险事件的医护人员应该给与严厉的惩罚,可以说惩罚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为了强化手术护理过程中风险防控意识,进而最大化的体高整个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3]。
(三) 统计方法
利用统计学相关计算软件来统计患者对于手术的满意程度数据以及医疗机构进行了风险管理之后的六个月内出现的危险事件状况的数据。
二、 结果
在对医疗机构进行了风险管理之后,在后续的六个月中日常手术护理危险事件的发生次数相较于没有进行风险管理之前有了明显的好转,同时患者对于进行了风险管理之后的手术结果以及手术效果都表示比较满意。
在对在对医疗机构进行了风险管理的前后对比情况
三、 讨论
众所周知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安全不仅是患者家属最关心的,同时也是医护人员最关心的。而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手术室作为实施手术的重要场所对于整个的手术顺利开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常手术室由于日常使用率较高同时在任务量上也比较大,因而难免会出现环节上的一些失误状况,而这些状况就会对手术的顺利开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也会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对于这样的状况在医疗机构中进行关于手术室日常护理方面的风险管理则是对于目前状况的良好解决办法,通过具体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具体风险管理小组可以较好的提高相关医护人员对于手术危险意识的提高,同时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中也可以通过这些制度来有效的规范其行为进而提高其专业护理技能。同时风险小组可以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也可以将手术过程中风险进行大大的降低。因此从这些方面来讲在手术室的日常护理中进行风险管理的推广对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防范管理;
手术室承担着急诊抢救、手术等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的医疗活动,其功能需要医生、护士、麻醉师等成员通过相互协作来来实现,因此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等诸多风险因素存在[1],是医院临床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法律意识的增强,手术护理工作中涉及到的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本文中将对手术室常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管理措施,以控制或降低手术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手术护理安全系数具体报告如下。
1风险因素
1.1护理人员因素
手术室护理人员风险因素主要包括:(1)接错患者或手术部位错误。(2)给药错误、输血或输液错误。(3)手术器械、用品准备不充分,延误手术时间或将手术用品遗留患者体内。(4)患者安置不当导致压疮、神经损伤或坠床;(5)手术病理标本遗失或弄错。
1.2环境因素 疲劳因素:手术患者过多、手术时间过长导致医护人员心理压力过大,精神长期高度紧张,注意力无法集中。(2)放射、气体因素:手术室中会含有少量的、术中电刀切割组织产生的烟雾以及低浓度的化学消毒剂[2],长时间吸入会对医护人员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另外医疗仪器产生的电离辐射、术中X线及关节置换术中使用的骨水泥等都会影响到医护人员的健康。(3)锐器伤:术中配合不默契,会在传递手术刀、剪、针、钩等动作时误刺到自己或他人,导致血源性疾病的感染。(4)空气洁净度不达标:手术室要定期进行空气湿式清扫,避免非手术室人员进入,避免手术感染的发生。
1.3管理因素
(1)忽略对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与手术操作的考核与培训,导致手术中出现操作不规范、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2)手术室设备及器械未按照规定进行检测、维修或更换,新增医疗设备未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学习,导致操作不熟练,影响手术进行;(3)未建立完善的排班或人事制度,导致护理人员流动性强,而且年轻化趋势明显,缺少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的手术室护理人员。
2防范管理措施
2.1患者与手术部位
术前严格按照手术室流程进行,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认真核对手术通知单,执行“四查”、“十一对”制度[3],以确保患者身份与手术部位。建立“手术患者信息卡”及腕带,术前通过手术通知单与患者或家属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用药情况、药物敏试验结果及配血报告。麻醉前由手术医师、护理人员、麻醉师根据患者的X线片、CT片及病历共同核对手术部位,并用记号笔在相应部位进行标记,核对无误后进行麻醉与手术。
2.2用药与输血
严格按照“三查七对”要求进行药物准备,术中用药要复诵2次,保留安瓿备查;给药时要核对瓶签;术后安瓿不可拿出手术间。取血与输血要执行“三查八对”制度[4]。
2.3护理
根据手术部位与手术方式正确摆放患者的,保证患者呼吸与循环功能的顺畅,并询问患者的舒适度;着床点要尽量避开神经走行部位,防止神经麻痹;术前要对可术区皮肤进行清洁消毒,保持手术整,以免损伤皮肤。
2.4坠床预防
在接送患者的时候要加强安全意识,移动前要保证患者被妥善固定,尤其是对于老人、婴幼儿或意识不清醒的患者要由专门责任护理人员进行看护,必要时可以给予约束,约束带的松紧程度要掌握好,避免损伤到患者的皮肤;用于移动患者的平车、轮椅要定期进行检修,以保持其功能性与安全性。
2.5优化排班制度
制定合理的护理人员排班制度,保证医护人员的正常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的工作影响其精神集中;护理团队要注意新老结合,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与新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搭配在一起,便于新人学习。
2.6手术用物管理
术前、缝合前以及缝合后,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都要对器械、纱布、纱垫、缝针等进行清点并及时记录,保证其完整性。实行专人负责制,无特殊原因不可更换手术护士,如要更换要进行严格的交接,确保物品无误。
2.7病理标本管理
手术中的标本要进行妥善保管,做好记录;送至病理科时要对病理单、标本、标本登记本进行核对,并由工作人员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对于需冰冻切片的标本要注明科别、姓名、床号、标本名称、采集部位,检查结果以书面报告形式为准,避免医疗纠纷[5]。
2.8手术室感染
手术全程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禁止非手术室人员进入手术室,减少空气中的浮尘细菌数;对特异性感染手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处理,以免引起交叉感染。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会经常与患者的血液、体液有直接接触,因此在操作中要谨慎传递等锐利器械,避免刺伤自己或他人;一旦刺伤皮肤应立即脱下手套,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适量血液并用清水冲洗,用2%的碘酊对创面进行消毒处理。
总之,手术室安全是护理质量的最重要反映,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采取具有针对性地防范管理措施,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健全手术室操作规章制度,定期开展培训与考核,有利于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更好地保护自己,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任月环,孙红敏,马杏娟.安全管理模式在防范手术室护理风险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3,6(12):1907-1908.
[2] 贾丽珍.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9):150-151.
[3] 朱言红.手术室护理风险的规避与防范[J].职业技术教学与研究,2012,89(3):130-131.
【关键词 】地震伤员;救治;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203―02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f operation room in treatment of trauma patients in earthquake.
TANGLi REN Qiaomei ,Operation room
( The second people’hospital of Guangyuan,Sichuan,628017)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measures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f operation room in treatment of trauma patients in earthquake. Methods We improved the care systems and risk plans actively.We carried out risk management by means of personnel management,materials management and infection control. Result Surgical goods were prepared well.Infection and nursing mistakes and accidents did not occur. Conclusions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can reduce the security risk to maximum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care in in treatment of trauma patients in earthquake.
【Key Words】Trauma patients in earthquake; Treatment; Nursing of operation room; Risk management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也波及到广元市。此次地震震感强,伤员多且具有伤势重,复合伤多,开放性伤多,伤口污染严重等特点【1】。由于手术环境改变,护理工作量增加,外援医务人员的加入等使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率比平常更高。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主要担负着矿山急救和灾难救护工作,我们有较完善的批量伤员救治预案和程序。为此,我们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地震伤员救治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地震伤员资料:汶川地震我院共收治伤员539例,有328例伤员行急诊手术。264例伤势较轻伤员由手术室护士配合在门诊行清创缝合术,早期有64例伤势较重伤员救护工作在手术室完成。64例伤员中男28例,女36例,年龄3岁―78岁,其中以儿童和老年人居多。手术方式为颅脑手术13例,肝脾手术5例,四肢内固定20例,脊柱内固定11例,截肢8例,剖宫产2例,大清创及其他 5例。
2 护理风险管理
2.1 积极完善相关护理制度和风险预案 成批抢救需要高度的协同性,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组织协调,沉着应对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2】。。地震发生后,我院立即成立了地震伤员救治指挥部,并下设手术室抢救治疗小组,组长由麻醉科科主任和手术室护士长担任,成员为全科人员。立即启动各项抢救应急机制和预案,并边实施边完善。如术中突然停电预案,早期术中发生强烈余震预案,地震时手术病人转移预案及转移途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等。实践证明,这些预案在后来发生的大余震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2 人员的管理
2.2.1 护理人员的管理。①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及批量伤员救护应急措施,组织所有人员都积极行动起来,做好应战准备。②根据批量伤员手术救治程序,将护理人员大致分为伤员分类组:负责地震伤员检伤分类和填写资料;物品准备组:负责手术物品的准备及仪器设备的检查、检修;手术配合组:负责手术的洗手和巡回工作。每位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③本次特大地震救护中,医护人员呈现的是一个长作战的状态。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保证充足的体力来应对这次灾害。④外援的人员由于不熟悉环境,只担任洗手护士工作。
2.2.2 地震伤员的管理。①准确有效检伤分类。②做好伤员标记及查对工作。③需作清创的伤员较多,集中安置,保持秩序。④实施心理护理和人道主义关怀。向其解释地震属于自然灾害,不可人为避免,应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手术。
2.3 物品的管理
2.3.1 手术器械的管理:由于伤员的俱增,原有的手术器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所需,物品准备组成员立即因地制宜,将原有的器械拆分,重新组装,以备所需。并着重增加清创器械,骨科器械,脑外器械等,对使用频繁的器械如线锯,咬骨钳等单独包装,提高周转率。
2.3.2 一次性消耗物品的管理:应对如此巨大的伤员群体传统的无菌敷料和打包已供不应及,我们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手术衣,一次性中单和手术巾等。既节约了时间,有节约了人力。
2.3.3 手术药品的管理:积极准备急救药品,局麻药品和全麻药品以及清创药品,生理盐水等,满足手术伤员需要。
2.4 感染的管理
2.4.1 手术环境的管理
2.4.1.1 帐篷手术室的管理。①地震发生后,原有手术室暂时不能开展工作。医院统一安排下,在院广场立即搭建帐篷手术室4间,一间作无菌手术如开颅手术,一间作II类手术如剖宫产,一间作感染手术如清创,一间作物品储存。②手术室相对独立,靠近手术科室,方便伤员及时救护。③空气采用移动式动态消毒机消毒,物品、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2.4.1.2 原有手术室的管理。①由于地震强度大,原有手术室遭到较大的破坏,震后在医院指挥下,积极进行整理修护,于5月13日晚重新开放。②停排择期手术,全力应对急诊手术。③重新规划区域,增加感染手术间的数量。④无菌手术与感染手术绝对分开。⑤连台手术之间做好室内环境卫生及空气消毒处置。
2.4.2 手术器械的处理:均实施标准预防,使用后的器械均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灭菌。
2.4.3 医疗垃圾的处理。①手术中和手术后特别加强对锐器如刀片、缝针的管理,所有锐器都装入锐器盒处理。②医疗废弃物均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焚烧处理【3】。③清创后的冲洗液、吸引液等加入含氯消毒剂搅拌静置后再处理。④截肢手术的残肢立即密封,及时焚烧。
2.4.4 医务人员手处理。①帐篷手术室由于条件有限,选择外科手消毒快速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②由于抢救任务重,医务人员只重视对伤员的救护,而忽略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以及个人的自身防护【4】。护士积极提醒医生做好感染控制和自身标准预防。
3. 结果
3.1 地震伤员救治期间,手术物品准备充分,护理到位。在手术室内完成的64例各类手术均安全顺利完成,未发生1例护理差错及切口感染,术后伤员均安全转院或出院。
4 讨论
4.1 规章制度是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制度是工作的法规是各项工作的准则,是评价工作质量的依据,是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措施【5】。在对地震伤员救护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沉着应对。严格按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如手术室查对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杜绝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故。
4.2 制定风险预案是是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前提。手术室手术室是医院抢救急、危、重、批量伤员的第一线,突发状况多,是高风险科室【5】。制定护理风险预案不仅完善原有的护理制度,在突发事件批量伤员救护中亦显现出极大的作用,提高护士应对重大灾难的救护能力。目前继海地地震,王家邻矿难等灾难事故发生后,我们更要有护理风险意识,积极完善相关风险预案,提高护士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有效回避护理风险,使护士在重大灾害救护中沉着、冷静,保证手术救治安全。
终上所述,在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手术室应积极完善相关护理制度、应急风险预案和救治程序,通过对人员、物资、仪器设备、手术安全、消毒隔离等方面的管理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最大限度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确保手术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周先志,灾区医院院内感染预防指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程红群,吴乐山,陈文亮,等.军队医院的应急医学救援,医院管理杂志,2006,13(2):118-119.
[3]许军萍.合并艾滋病感染患者手术全程护理配合及防范管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5A):30―31.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8例手术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7例,女31例,年龄14~71岁,平均(38.2±6.3)岁,病程5d~11年,平均病程(2.3±1.0)年。其中包括择期手术、急诊手术。分阶段法将其分为两组,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3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4例患者行风险管理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常规管理下行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手术前风险管理
手术室护士接待患者时,须仔细核对患者的科室、名字与住院床号、年龄、手术所用药物、手术方法等,确保手术患者与手术通知单一致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皮肤、病情、整体情况作准确评估,并询问患者病史、药物过敏史等,了解患者生命体征、肢体功能等情况。在患者将所有问题问答完整后再开始进行护理操作;若患者意识不清楚,则由家属完成问答。
1.2.2手术时风险管理
护士在手术前检查手术所需器械与药物是否准备完善,并检查药物的规格、质量。在手术中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压疮的预防护理。暴露手术野、采取措施避免坠件发生。术前核对患者资料,包括验血报告、麻醉方式等。手术后严格核对药物与器械的数量,再进行切口缝合。手术用药严格核对药物名称;用药前核对药物质量与浓度,以及用药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须采取药敏试验后再选择适合药物。输血时,确保配血单、血袋是否符合,确定血型、血袋号码与血液量,再次核对后方可进行输血。输血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在手术时密切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在检查患者具体情况后,向医生报告。
1.2.3手术后风险管理
手术完成后,将切片标本置于标本袋中,并填写好患者的基本信息,再将标本送检。若为一般护理标本,须在手术后作处理,固定于甲醛溶液10%固定液中,在核对检查后申请清单,随后放置于待检处,确定无问题后再送检。护士长落实监督制度,将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流程作进一步完善。让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手术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解,并将实际情况告知患者,将手术风险公开化、透明化。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组织定期学习相关法律。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后纠纷、投诉发生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患者满意率为91.18%,对照组为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投诉、纠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是围绕手术这一特定时期,针对手术和麻醉对病人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高难度的新手术、新技术不断开展,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增加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风险,任何环节上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对病人和工作人员的伤害,所以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至关重要。笔者结合长期手术室工作实践,浅谈一点体会如下。
1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
(1)未认真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等而接错病人,或错放室间,而且病人术前紧张过度及应用镇静剂等原因,很有可能不能准确回答问题,更易发生错接。(2)有些病人如小儿、老年病人、昏迷、危重病人没有自制力,未能正确施行压束和保护,导致病人坠床,或者压束不当导致病人肢体压伤等。(3)未认真核对用错药物,未查对过敏试验用错过敏性药物,执行口头医嘱时有误,用错药物剂量等。术中输血未经两人严格三查八对而致输错血等。(4)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导致异物遗留于病人体腔内。器械螺丝松弛,传递前忽略检查,致脱落寻找困难。(5)无菌器械包,敷料包消毒不严,潮湿未烘干,包内指示卡未完全变色,无菌包过期,或一次性医疗用品包装破损,曾被浸湿,消毒浸泡器械时间不足,空气消毒不严,术前洗手、消毒手不严格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病人术后感染,个别者引起严重后果。(6)术前未能妥善保护好病人肢体隔离金属床面、托盘等,或负极板没有达到有效接触面积、被浸湿等,使用电刀导致病人灼伤。(7)手术结束后护送病人不当,护送途中发生各类引流管脱落,尤其是胸管脱落造成严重后果。(8)手术室护理人员经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中,每天接触大量有害因素:①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②化学消毒剂、麻醉废气、化疗药品等;③X射线、紫外线、电离辐射;④麻醉机、监护仪、电刀、吸引器使用过程中的噪音污染;⑤手术中有可能致针刺伤,刀割伤后接触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导致感染性疾病;⑥手术室护士长时间站立,固定姿势,容易得颈椎病和大隐静脉曲张;⑦手术室护士工作、生活、就餐无规律,加上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状态,容易得很多心身疾病。
2针对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安全管理措施
2.1严格遵守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
2.1.1查对制度接病人时应核对病人病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同时嘱解便后携带病人病历、X线片、特殊用品到手术室。手术麻醉开始前,手术室巡回护士凭手术通知单、病历、腕带等再次核对病人及手术部位。手术医生于手术前根据病历、X线片等再次核对病人。经三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手术。术中用药严格“三查七对一注意”,防止用错药物或药物过敏。使用任何注射药物,应先核对瓶签,检查药品质量、浓度、剂量和有效日期,无误后方可使用。急救时执行口头医嘱用药,要向医生复述一遍,确定无误后方可执行。用过的安瓿,应保留在固定地点,经两人核对无误,待无问题后方可弃去。使用易过敏的药物前,应先核对病历检查有无过敏史,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术中输血,应由巡回护士和麻醉师认真仔细核对献血者代码、血型、血袋号、血交叉及病人姓名、血型、床号、住院号,并检查血液质量、采血日期等,确保准确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袋应暂时保存24h方可弃去,以便核对。
2.1.2清点制度手术开始前,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一起认真清点器械、敷料、缝针、拉钩螺丝等,并认真记录;手术过程中需添加的器械、敷料、缝针、特殊物品应由巡回护士及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术中所用器械、纱布等洗手护士应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注意。缝针不可离持针器,若发生缝针折断或脱落等情况,应及时查找,必要时X线摄片检查。洗手护士传递拉钩前要检查好螺丝并调紧,取下时检查螺丝数量。手术中所掉落的器械、敷料等,应放在固定的地方,任何人不得拿出手术室间外,缝合体腔及深部组织前、后、手术结束后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均应清点器械、敷料、缝针等与记录数目完全相符,确保病人体腔内无异物存留。
2.1.3安全管理制度接送病人一律用平车,两侧加防护栏,烦躁病人用压束带保护以防坠床,但须注意松紧适宜。出入手术间应保护病人头部、手足,移动病人到手术床及平车上时应注意固定刹车,以防车轮滚动。定期检查平车性能。小儿、昏迷、精神障碍、危重病人应注意陪护。麻醉诱导期注意保护病人防止坠床,安置符合手术要求,防止肢体过度外展致血管、神经、肌肉受损。术中注意给病人手术切口以外的部位保暖。使用电刀病人注意负极板紧贴皮肤,防止消毒液浸湿,保护身体任何部位均不能接触金属,术中洗手护士管理好电刀等,术毕检查病人皮肤,以防灼伤。手术结束护送病人时注意各种引流管妥善放置,不能高于切口平面,以防脱落,尤其是胸管,搬运时应用两把血管钳双重夹紧以防脱落。
2.1.4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严格制度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安全意识、慎独精神。器械敷料的消毒灭菌严格按消毒规范要求进行,按器械性能首选高压蒸汽消毒灭菌、环氧乙烷灭菌,尽量不用浸泡消毒,如必须使用浸泡消毒,一定要达到灭菌时间,且器械使用前必须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无菌包室内的无菌包、无菌物品应每周检查两次,检查包的质量及消毒日期,巡回护士在使用前再次检查,检查包外指示标签、消毒日期、包布是否有潮湿、破损,检查包内指示卡变色是否完全,如有不符要求均不得使用。参加手术人员严格执行外科手消毒规范,手术间空气及时消毒,手术室质控组成员定期对手术室无菌物品、手术人员手指、室间空气、物品表面等进行细菌培养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并予以解决。特殊感染手术按感染管理要求特殊处理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2.2定期开展护理安全研讨会,加强业务学习对科室有人员调动,新护士上岗,新技术、新手术开展不断增加,引进先进仪器、设备等情况,科室应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新技术培训,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期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重温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2.3医护人员树立全面预防的观念,细心操作,防止意外受伤在做侵袭性操作时保证光线充足,防止被针尖、刀片划伤,术中及时更换破损的手套。术前做好自检,如皮肤破损,暂不参加感染疾病的手术配合。在接触化学消毒剂和化疗药品时必须进行防护如戴手套操作,接触紫外线时戴面罩、眼镜,注意保护皮肤和眼睛。拍片时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医护人员应暂时回避,不能回避者穿铅衣保护。在手术室工作,注意调整好心态,合理安排好工作、生活、休息,注意劳逸结合,空闲时间多做颈部、腰背部肌肉锻炼,下肢静脉曲张者穿弹力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共有20名护理人员,包括男1名,女19名,年龄20~50岁,平均(31.2±3.2)岁;文化程度:中专学历7名,大专学历8名,本科学历5名;职称情况:护士1名,护师15名,主管护师4名。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4月开始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意识管理,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以及2014年4月-2015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前后手术室护理人员未发生人员变动,抽取两个时期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对手术室护理人员采取风险意识管理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风险防范能力培训。为了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护士长应定期组织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及时组织护理人员分析和研究护理与医疗纠纷个案。与此同时,还需要制定再教育与业务培训计划,使其慎独能力与个人修养提高,确保在无人监督时护理人员也能正确完成有关的护理操作。管理者还应定期考核护理人员,了解其学习效果,使其诚信度、法律意识与责任感增强[2]。(2)实施人性化管理。管理人员在手术室管理工作中需要秉持“以人为本”的观念,采用弹性排班制度。首先要充分了解护理人员,根据其每日的工作量等情况对班次加以调整,不仅要完成手术任务,还要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对于洗手护士,则尽可能不安排换班,避免交班影响手术。针对加班现象可实施累计工时制度,结合女性的家庭需求及生理情况合理排班,调动其工作积极性[3]。(3)避免护理缺陷。管理者需要坚持“零缺陷”管理理念,避免发生护理差错,在工作中要追求完美。可以实施实时监控之类的措施,加大监督力度,确保护理人员出色完成每项护理操作,消除手术安全隐患,使护理质量得到改善,同时可要求护理人员每月总结自己的工作情况,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4)注重质量监控及管理。管理者需要定期调查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体而言,包括护理人员的抢救技能、在手术中的表现与工作态度等。及时分析和研究相关科室提出的意见,寻找、发现薄弱环节,分析原因并解决问题,向当事人反馈调查结果,引导其加以改进。除此之外,对于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管理者可适当给予奖励,如果护理人员出错较多,也可以给予批评。要求护理人员每月都要检查和控制手术室物品的质量。加强管理和监测,使手术室安全隐患降低[4-5]。(5)合理安排急诊手术。急诊手术在众多接诊手术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在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前,安排的机动人员相对较少,急诊手术多时临时安排其他人员浪费较多时间造成不能及时到岗。经过合理安排,全体护理人员在出现较多急诊手术时,规定如无意外都应加入其中,避免手术效果因缺少人手而受到影响。(6)培训在职护理人员。管理者需要制定完善的培训方案,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基础能力与专科技能。除此之外,还应定期邀请专科医师或组长培训护理人员的业务,通过录像教学、操作演练、理论授课等方式,向护理人员传授实用、新颖的内容,注重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结合,使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6-7]。
1.3评价指标
分别统计进行风险意识管理前后笔者所在医院手术患者的风险发生率,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值为0~100分,根据得分共分为以下四个等级: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79分为一般,80~89分为满意,90~100分为非常满意,分数越高表示满意程度越高。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在统计学软件包SPSS20.0中输入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分析和统计,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前,笔者所在医院200例手术患者的风险发生率为4.0%(8/200),高于实施后的0.5%(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手术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为98.0%,高于实施前(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治疗必然会存在手术风险,如果细节问题注意不到,则很可能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造成其死亡[8]。实施手术室护理风险意识管理,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降低护理纠纷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与此同时还能将优质的护理服务提供给患者,使其护理满意度提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后,笔者所在医院患者的手术风险发生率为0.5%,低于实施前(4.0%),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0%,高于实施前(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后,可以及时发现存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与护理风险,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种护理安全事件,而且还能使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9-10]。综上所述,将风险意识管理融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可以使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避免发生手术风险,保障手术顺利完成,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谢文易 单位:峨眉山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林翠芳,潘洁琼,陈惠芳.风险管理理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与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739-741.
[2]吴慧.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6):85-87.
[3]魏玉兰.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6):101-103.
[4]温曲英,徐月娥,叶新兰.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25(11):145-148,152.
[5]杜丽君.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乡村医药,2013,23(20):88-90.
[6]朱运添,谢丽香,林秋讯.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18(4):156-157.
[7]胡晓华.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5):72.
[8]黄海明,王瑛,王晓枚,等.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8(14):56-58.
[关键词]手术室; 护理风险事件
[中图分类号] R4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37-01
随着公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制意识的增强,如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减少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服务安全,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的场所,在护理服务行为中存在着极高的护理风险。现代护理发展要求手术室要为手术患者提供最到位的物品设施,最安全的手术治疗,最周到的人文关怀,并为手术医生提供最优质的手术配合,从而使医疗护理工作圆满完成,而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手术的顺利完成,更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1]。我科自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应用风险管理理论,加强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1.1成立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设组长1名(由护士长担任),组员由专科组长和部分带教老师组成。风险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1)每月召开例会,共同讨论、分析并确定风险事件。(2)制定风险干预措施。(3)监督各专科护士是否遵守操作规程,有无风险行为。
1.2 识别护理风险,确定护理风险事件。 护理风险识别是护理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护理风险管理包括护理业务、护理组织机构、工作环境安全、处理公众意见和投诉等内容[2]。护理风险管理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结合我科实际情况,根据发生的性质将风险事件分为四类:(1)差错事故,如病人查对问题、给药问题、输血问题、手术物品准备与查对问题、标本保存与送检等;(2)投诉事件,如服务态度不好、技术不熟练、接手术不及时等;(3)意外情况,如输液反应、病人摔倒、电灼伤、停电、火险、设备出现故障等;(4)护理记录缺陷,如记录不全、不准确、不及时等。3.查找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根源分析。 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4方面:(1)人员因素,如护理人员缺编,护士身心疲惫;护士专业知识不足;护士法律意识淡薄;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薄弱等;(2)环境设施设备因素,医疗仪器使用中存在着安全隐患、交叉感染及潜在法律责任问题等;(3)技术因素,护士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应急能力等都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全;(4)管理因素,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护士长的管理水平等直接影响手术室的护理安全。
1.3 制定风险防范措施,规避医疗风险 。(1)严格执行技术准入制度,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护理单元,手术室护士是临床专科护士,对进入手术室的护士,除进行正常的岗前培训外,还要进行手术室护理的特殊训练,如麻醉配合、器械护士及巡回护士的专科培训等,考核合格方能进入手术室工作。同时,定期请各外科主任对在岗护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讲课,利用多媒体将护理操作流程化,并每半年对在岗护理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全面考核,不合格者调离岗位并再学习。(2)注重人文关怀,实行人性化管理。护理安全要从关爱护士入手,根据手术室工作特点及临床手术科室发展需求,建设合理的人才梯队,在护理工作安排上注意新老搭配、强弱组合,针对不同的时间段,护理工作量变化实行弹性排班,护士长在护理实践管理中,多运用正激励手段,多表扬,多提醒,多建议,少指责,少批评,为护士工作创造轻松的环境,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3) 加强对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及警示教育培训,坚持安全警示与持续质量改进。针对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法律观念不强这一特点,我们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核心制度》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印发到每个人手中,组织学习,并对相关知识进行过筛式提问和理论答卷相结合,回答与考试结果记录在当月的考核档案里。及时对本科室和其他医院及科室有关安全的信息进行讨论;请参与医疗事故鉴定的专家进行医疗、护理事故、纠纷的个案分析,以便吸取教训。对已经发生的护理风险及可能出现的风险整理成册,进行对照学习。对日常工作中容易忽视的环节,制作成温馨小卡片,挂在适当的地方,及时起到警示,如在高频电刀仪器上挂上“护士姐妹们,请安全使用电刀”。每周风险管理小组将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确认护理风险及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整改,定期再查该项内容,将两次检查结果反馈给全科护士,以书面形式向科护士长及护理部汇报,以便对手术室的工作进行督导。通过风险防范知识的培训及安全警示教育,增强了护士的法制观念,对护理风险产生原因作为持续改进的重点,提高了护理质量,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也回避了护理风险。(4) 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减少纠纷事故隐患。在“举证责任倒置”的新形势下,手术室护士的临床工作中又多了一份证据责任,每一项护理行为都可能成为一个有利或不利的证据[3]。护士长首先应统一护理记录表格,对记录的形式、格式等进行统一规范,然后培训护士从法律的角度真实、客观地书写各种护理文书。不定期抽查手术护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组织大家学习,同时将每台手术所用器械敷料的灭菌指示卡贴在护理记录单规定的位置,作为此台手术物品灭菌合格的标志。内固定材料记录单也应填写详细,准确,并贴上产品标号,合格证及签名。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可如实反映情况,维护合法权益。(5)加强护士长的核心作用,规范手术室工作管理,保证工作质量。无菌质量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此手术室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密切配合,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在手术室工作范围内杜绝一切可能造成患者不利的因素,既要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又要将患者在手术室的感染危险因素降到最低;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手术室护理中最为常见的风险事件是器械物品清点问题和术中意外损伤,进行重点防范。(6)加强环境设施、仪器设备及器械的管理 。医疗仪器的安全包括3个方面:医疗设备本身的安全、病人的安全及操作者的安全。加强设备设施的管理,制定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及保养使用档案,做到定点放置、专人保管、定期检修,科室保存一份新仪器的说明书。对器械物品管理做到“四固定” “三有数” “五规范”[4]。对于零散物品,如某些器械的活动螺丝钉等应加强管理。(7)推行以患者安全和感受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抓住细节,重视患者每次投诉,发挥患者的监督作用。健全护理管理体系,完善各项护理管理制度及工作质量评价标准,使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实现管理工作的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及管理制度标准化。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事先或实时监控,做好每一步,以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为准绳,抓好“接口”管理。
2 结果
我院手术室自实施风险管理3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护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有了显著增强,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在2009年底医院护理质量评定中各项护理工作达标率达到100%。3年来护理差错发生率由2.5%下降至0.01%,手术病人满意率达到98.6%以上。未发生一起严重的护理差错。
3 小结
护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具有不可避免性,不少风险事件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由潜在变为现实。作为管理者应不断查找护理安全的薄弱环节,评估风险管理的重点,识别并确定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和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等。实践证明,只有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风险管理,对风险事件做到“先告知、先知晓、先防范”,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防患于未然,才能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洪坤.手术室护理定位和规范管理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73-74.
[2] 李加宁,宋雁冰.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47-48.
1 手术室中的风险因素
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由于管理者不当或者是其他的原因造成了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存在,其主要表现在:管理风险、责任心风险以及意外风险。其中在管理风险中:由于医院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存在着缺陷,这就造成在临床工作中出现了不正当的操作,另外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并且在医院工作中,护理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以及在护理人员中经验不足等状况。这就导致在手术室中人员在交替的过程中存在着风险隐患。在管理风险中,医护人员的临床培训制度不够完善,这就影响了在操作过程中技术不熟练,为手术室护理埋下隐患,造成手术治疗的效果受到影响,在护理过程中的风险意识不够高,造成风险的出现在责任心风险中,由于患者在手术前没有熟悉手术的相关事项,手术治疗中对相关的器械使用不当,降低了安全适用性,造成风险;另外在手术中由于无菌观念不够重视,不能按照具体的操作标准进行,这就导致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了感染或者是其他的残余病状。
手术室护理中的意外风险。在手术治疗中,由于病情或者是其他因素的影响,随时可能出现一些意外的风险,这些风险一般是难以规避的。在手术室护理中可能会由于电刀的不正当使用,造成皮肤出现了灼烧的现象,或者是由于手术时间比较长,可能会出现压伤皮肤的风险,通常这些风险是难以规避的,风险的发生比骄突然,具有不可预见性。
2 护理风险的防范
2.1加强手术室护理风险的防范教育 为了提高手术室的治疗效果,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手术治疗中,需要对手术室中的具体环节进行细节性的加强,在手术室治疗护理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手术室制度,加强管理,并且掌握新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另外在进行手术操作中,需要注重细节,促进整个手术流程的规范化,强化防范风险的意识。在进行手术的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具体的并且沟通,做好护士护理的整个流程,另外护理人员在规避风险中,需要熟练的掌握护理的要求,以及对无菌器械需要保证在合格的操作中进行,具体的风险防范意识有:在管理风险中,要尽可能的完善管理的制度,促进各项制度的顺利执行。在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中,要不断的为护理人员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另外在管理风险中,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待遇,保留更多有经验的医务人员。
2.2增强责任心的风险管理 在加强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及时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做好对患者的护理,增强风险管理的责任意识;仔细检查患者的伤口,需要对准下药;手术之前要对需要的器械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在手术中要认真检查患者的病情以及做好治疗效果,在手术后卫患者叮嘱相关的注意事项,注重护理的要点;进一步增强无菌观念;术后保证充分的休息。
2.3手术室意外风险防范 由于在手术中出现的意外风险不能避免,因此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要进行认真的工作,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减少手术室中意外风险的出现。
引起手术室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手术室护理风险,二是间接手术室护理风险。
1.1直接手术室护理风险
直接手术室护理风险是指由手术室医护人员出现工作失误而导致的护理风险,常见的有人为造成患者伤口感染、压疮、皮肤灼伤、不当等。
1.2间接手术室护理风险
间接手术室护理风险通常是指由手术室以外的医院其他部门造成的护理风险,如药房采购的药品不合格、后勤未及时维修手术室中的相关设备等。按照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的性质可将手术室中的风险事件分为四种:
①差错风险事故,如查对、给药、输血、标本送检等环节中出现的事故等。
②意外情况风险事件,如手术室突然停电、发生火险、病患出现输液反应、患者意外跌倒等。
③投诉风险事件,如因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恶劣、护理技能差而引起的患者投诉等。
④护理记录登记失误,如护理记录不详细、不及时、不全面等。
2手术室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2.1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医院行政部门应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组织其学习《医疗安全知识》、《医疗安全防范措施》、《医疗纠纷处理条例》、《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等,使其提高规范操作意识,从而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同时,利用典型案例对护理人员进行宣教,增强其风险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水平。
2.2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手术室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科室,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要求非常严格,在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等方面有极其严格的规定。为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护理风险,手术室管理人员除了要健全现有的管理制度外,更关键的是要将制度落实到位,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同时,应健全考核机制,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的护理人员要作出相应的处罚。针对由人为因素产生的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必须严厉追究,给予相应的处罚,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以真正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机制。
2.3强化护理技能训练,提高护理水平
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满意,更能有效地避免护理工作风险。因此,医院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医护人员的培训方案,逐步增强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方面应经常组织培训、讲座活动,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前来授课,另一方面应安排优秀医务人员到外院去进修学习。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才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2.4重视术前访视
护理人员通过术前访视积极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可全面掌握患者的既往病史及治疗情况,从而更好地采取护理方案和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当接送患者出入手术室时,护理人员必须仔细检查患者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科别、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术式和术前用药等。
2.5跟班检查,及时防范
护理工作管理人员通过跟班检查能及时了解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地进行风险防范。因此,高年资护士、护士长应不定期地进行跟班检查,若发现护理人员责任感不强,要对其进行说服教育。
2.6其他重要事项
(1)在为患者进行手术前要检查、核对急救药物的准备情况,如急救药品是否齐全,摆放是否正确、有序。同时,要检查所用药物的有效期,保证安全用药。
(2)应重视手术室中病理标本的管理工作。器械护士应负责保管在手术过程中切下的手术标本,并在术后把标本装到含有固定液的标本袋内,建立标本登记本,做好相关记录,如患者姓名、标本名称、手术日期等。这些病理标本均应由专人负责定时送检。
(3)在为患者进行手术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风险因素分析;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3-66-02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是承担疾病抢救、手术的重要场所,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及跨部门多学科的相互协作,团队成员的多样性、复杂性,手术和麻醉的不可预知性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科室。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疗法、新术式的不断涌现,手术和手术风险也日趋增加。在医疗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为了控制或降低手术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手术护理安全系数,现就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加以分析,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防范。
1 手术室的风险因素
1.1 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风险
①接错患者,开错手术部位。②给错药,输错血及液体。③手术用物丢失、不完整、遗留体腔或切口。④手术时安置不当导致压疮、神经损伤及坠床。⑤手术标本遗失或弄错。⑥手术物品准备不足,器械性能不好延误手术。
1.2 管理方面造成的风险
①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导致人员流动性增加。如聘用制护士比例日益增加,护士年轻化,造成手术室人员经验不足或技能不高[1]。②制度建立后不严格执行或以经验代替制度,导致制度形同虚设。③培训制度落实不力,导致操作失误,造成严重后果。如带教失控造成未经灭菌器械用于手术等[2]。④物品和设备没有定期检测、使用不当,严重影响手术质与量。
1.3 环境因素造成的风险
①护士心理压力过大,长期超负荷工作。随着外科医学技术的发展,高难度、复杂的手术越做越大,手术时间长,以及危重病人的数量越来越多,使手术室护士常年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中,导致身心疾病。②工作环境中存在残余的吸入、低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医疗仪器产生的电离辐射,手术中X线摄片,手术中电刀切割组织产生的烟雾,关节置换术中使用的骨水泥等均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③手术室空气洁净度不达标造成手术感染。如湿式清扫措施未落实,参观手术人员太多,在手术间折叠或抖动敷料,空气净化系统未定时清洁、检修等。④工作人员的意外伤害。如手术中刀、剪、针、钩等在传递中极易损伤自己和他人,导致血源性疾病的感染。
2 手术室风险的防范措施
2.1 预防手术病人及部位错误
许多医院为预防手术错误,进行了多方面探讨和实践。李柳英等[3]报道使用录有病人手术信息的手腕牌,手术部位使用不脱色划线笔打钩或做标记,使用“手术病人接送卡”“手术病人术前核对表”。严格执行手术病人查对制度。根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及配血报告。把好“四关[4]”:①接病人之前与病房护士查对。②进入手术间之前,与巡回护士查对。③进入手术间之后,与麻醉医生查对。④麻醉之前,与手术医生查对。切皮前暂停一分钟,主刀医生、麻醉师、手术护士一起再一次核对手术部位(X线片、CT片、病历等),无误后方可进行手术。
2.2 预防用错药、输错血及液体
术中用药,巡回护士应仔细核对医嘱,查看药物过敏试验,并与麻醉师共同核对药物后方可使用。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要复诵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并记录,保留空安瓿以备待查,待手术完毕后方可弃去。手术器械台上采用专用药杯以免与盐水等其他液体混淆。需血时,到血库取血,与血库工作人员核对无误后签名,然后立即回到指定的手术间与麻醉医生再次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型、血量、有效期、查对血液颜色、质量是否正常)无误后并签名方可输入,并做好输血记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保存一天,统一处理。
2.3 预防手术用物丢失、不完整
手术前、关闭体腔前、完全关闭后、皮肤缝合后,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纱垫、缝针等数目完全相符并检查其完整性,任何人不可随意更改物品清点内容,术中添加任何物品均由巡回护士亲自递交,并及时记录。纱布、器械掉地及时拣起,尽量使用可X线显影的,敷料、带线棉片。手术实行专人负责制,原则上不更换手术护士,否则严格交接,交接者共同签名,确保物品清点无误[5]。
2.4 预防压伤、神经损失、坠床
为患者安放手术时要求科学、合理、舒适,既要完全暴露手术野又要防止并发症。对于年老、体弱、营养状况差、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应用软垫保护好受压部位,约束带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肢体不宜过度外展牵拉神经造成神经损伤。衬垫不当影响病人循环、呼吸。对使用止血带的肢体应注意用衬垫保护好,压力不应过大,不能超时使用,以免造成肢体缺血、缺氧致神经损伤等。保障病人在运送途中的安全,各种车、床应有安全带或护栏,并随时保持功能完好。
下面对几种常见的摆放总结如下。
①水平仰卧位上肢外展不能超过90°,以70°~80°为宜,以免拉伤臂丛神经[6]。
②俯卧位胸部垫一大软枕,髂棘两侧垫小软枕,使胸腹部呈悬空状保持胸腹部呼吸运动不受限制,同时避免因压迫下腔静脉至回流不畅而引起低血压,双足部垫小软枕,使踝关节自然弯曲下垂,防止足背过伸,引起足背神经拉伤[7]。男性病人注意保护、阴囊,女性病人注意保护。在翻转病人时,头颈、胸腰部及下肢与脊柱同步移动,保持功能位,避免脊髓损伤[8]。头部用马蹄形硅胶垫,预防面部压伤。
③截石位将病人膝关节摆正,窝处垫一棉垫,不要压迫腓骨小头,以免引起腓总神经损伤,致足下垂。两腿摆放宽度为生理跨度(45°)为宜,防止两腿过度外展而引起大腿内收肌损伤。
④侧卧位应特别注意核对手术部位,患侧向上,避免因手术部位错误而造成医疗事故。腋下垫一腋垫,距腋窝约10cm,防止上臂受压损伤腋神经;束臂带固定双上肢;头下枕一25cm高的枕垫,使下臂三角肌群下留有空隙,防止三角肌受压引起挤压综合征;上侧下肢屈曲90°,有利于固定和放松腹部;两腿之间放一大软枕,保护膝部骨隆突处,骨盆挡板与患者之间各置一小软垫,缓冲骨盆挡板对患者身体的压力。
2.5 防止标本遗失或弄错
建立标本存放、送检制度。器械护士将手术取下的标本妥善保存,不可自行处理或丢掉,将标本盛于标本袋中,用10%甲醛固定并放于标本柜内,并于标本登记本上做好登记。送标本时,由专人三方面核对(病理单、标本、标本登记本),送至病理科与工作人员核对无误签字确认;对于手术中需冰冻切片的标本则由巡回护士在标本袋上贴上标签,注明科别、姓名、床号、标本名称、采集部位,连同填写好的病理申请单专人送病理科,检查结果以书面报告为依据,不可口头或电话通知,以免有误,给病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引起医疗纠纷。
2.6 加强设备及医疗器材管理
手术室的仪器设备多,如C型臂、多功能电钻、各种腔镜、高频电刀等。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并组织学习,了解其性能熟练掌握各设备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使用电刀时,电刀负极板尽量靠近手术区,与身体纵轴垂直,避免高频电流集中产生密集热引起灼伤,电流回路应避开金属(如手术床,心脏起搏器,金属置入物等)的部位,一次性负极板应粘贴与肌肉丰富处,与皮肤平整紧贴,不宜重复使用。仪器报警或切割效果差时,应及时检查,不可随意增大切割率。用酒精消毒后,提醒医生待干后才能使用电刀。冲洗体腔的盐水应提前试好水温方可递给手术医生使用。
2.7 预防手术感染
应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监测工作,每日每台手术前湿式清扫,严格限制参观人员,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以减少空气中的浮尘细菌数。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外来器械应在本院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对特异性感染手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处理,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2.8 预防意外伤害
手术室护理是一个高风险工作,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因此手术室护士要正确传递刀、剪、针等锐利器械,保护手部皮肤免受刺伤。如不慎刺伤皮肤,立即脱下手套,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足够多的血液,用流水冲洗,创面用2%的碘酊消毒。尽量降低各种噪音,吸尽电刀切割时产生的烟雾,浸泡标本时要戴防护手套,接触戊二醛应戴眼罩、防护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及腐蚀双手。手术室护士工作、生活不规律,经常面对来势凶险的危重、急症及重大手术病人,工作压力过大,精神高度紧张、集中,容易导致身心疾病,护士长应实施人性化管理,关注护士身心健康,合理应用资源,弹性排班,降低工作负荷,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提供防护设备和用具,丰富业余生活,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应变能力和耐受力。残余麻醉气体,电离辐射,消毒灭菌剂,X射线等对人体都有危害。
3 体会
综上所述,通过识别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强化法律意识,教育依法行护,强化责任,建立、健全手术室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护士素质教育,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免疫力。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减轻超负荷工作的压力,有计划地开展业务培训,以适应新业务技术的发展。每月组织护理安全讨论,通过一些医疗案例从法律角度分析原因,开展警示教育,防患于未然。做好环境空气的清洁、消毒及空气细菌监测,确保手术安全。做好防护工作,减少职业危害。总之,护理安全是医疗质量的基本内涵,只有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充分认识,同时加强管理,才能杜绝或减少手术室风险发生,确保手术安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病人以及医院的合法权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魏革,毛晓萍,陈少桃. 实施“二阶段”培养法加快手术室新护士成才[J]. 护理杂志,2002,19(4):56-57.
[2] 吴琼娅. 手术室护理缺陷及安全隐患的临床分析与防御措施[C]//全国第十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 中华护理学会,2006:9-12.
[3] 李柳英,戴红霞,张石红. 手术病人核对表在预防手术错误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5):1294-1295.
[4] 赵万华. 护理规范,医院护理管理规范[M]. 成都: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护理学会,2006:3.
[5] 魏革. 手术室的风险管理现状[J].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3- 835.
[6] 冯宝琴,谭惠芹. 加强手术室安全护理,防范手术病人潜在性损伤[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2):28.
[7] 魏革,刘苏君. 手术室护理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3]并知晓本研究内容。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53.2±6.7)岁;连台手术27例、急诊手术38例;ASA分级:Ⅰ级16例、Ⅱ级21例、Ⅲ级及以上28例;微创手术57例、开放手术8例;局部麻醉24例、全身麻醉41例。观察组男37例、女18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55.3±4.9)岁;连台手术29例、急诊手术36例;ASA分级:Ⅰ级15例、Ⅱ级23例、Ⅲ级及以上27例;微创手术55例、开放手术10例;局部麻醉26例、全身麻醉39例。综合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性别、年龄、SAS分级、麻醉方式、手术类型等临床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普外科手术患者全部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常规准备与访视、与麻醉指导、手术室注意事项等。另行予以观察组护理标示风险管理如下:①患者信息:在患者腕部佩戴个人信息标示卡,便于护理人员快速、准确地将患者身份、护理方案等相统一,患者的疾病程度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以便术前护理人员与病区护士交接时,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患者的病情病况;②药物标示:手术治疗需应用多种药物,通过不同的颜色来标示药物类型、用量、时间、名称等信息,以此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③不良反应标示: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各不相同,因此将每位手术患者以往的药物过敏史标示出来并放在输液架处,更便于输液核对,避免输液时错误用药;④引流管与输液标示:在术中所用到输液管道的醒目处标示管道使用时间、作用、注意事项等,以免管道护理失误;⑤手术设备标示:在醒目处标示各种手术设备的功能及注意适宜,保证硬件设备一切正常,随时可用于手术治疗;⑥手术室空间标示:鉴于手术室对环境要求的特殊性,应分别在无菌区、污染区做好标示,保证手术室的干净整洁,杜绝外界感染源;⑦手术室警示标示:于手术室门口醒目位置做好警示标示,提醒患者及前来陪伴的家属自觉遵守医院秩序,切勿大声喧哗,给手术治疗造成干扰。
1.3观察评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二次穿刺、压迫导管、插管失败、设备故障;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评分,包括护理的及时性与可靠性,0~5分评价,评分越高表示护理效果越好。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引发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因素多种多样,有的是护理人员人为操作失误,还有的是来自于客观环境[4],护理风险发生的结局有两种,一是手术并发症,二是护理中的意外事件。手术室护理风险和患者的临床特征、护理操作和管理的规范性有很大关系,手术患者的病情以及手术室相对特殊的治疗环境决定了护理风险的管理必须从细节出发,面面俱到[5]。
本研究中,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3.1%,明显低于对照组13.8%(P<0.05);观察组护理及时性、可靠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工作中应用护理标示,可保证护理安全性、规避常见手术室风险事件,提高护理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温秀娟 罗艳 何宛陶 单位: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曾莹,姜红.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应用护理标示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4):411-412.
[2]梁爽,王丽波,周丽娟,等.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5):917-920.
[3]文燕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4):97-98.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护理风险 规避与防范
近年来,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卫生管理领域。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
医院手术室是综合性技术性较强、连续性强,风险程度高的科室,人员流动大,患者病情复杂,加之手术新技术不断涌现,意外事情日益增加,产生医疗纠纷甚至医疗事故的可能性很大,风险的规避与防范至为重要。
手术室护理风险存在于术前、术中与术后的整个过程中,为此需要建立健全手术室工作制度和流程,尽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并在医疗事故出现以后理清责任。
1.手术前的风险防范
1.1手术前访视
1.1.1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如手术的术式和等,阅读患者病历,尤其要关注既往病史、过敏史,以及血压、血糖、肝功能等指标。
1.1.2注意交流技巧,比如当患者或家属问到手术的危险性或手术所需要的时间等问题时,不可把话说得过于肯定,告知家属手术中可能有难以预测的风险因素,并让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1.3发放温馨提示卡,提醒病人禁食、禁饮时间,简述其意义,提示必要的术前准备。
1.1.4检查核对手术部位的标识及手术腕带。
1.2术前设备器械及手术间的准备
1.2.1术前1天专门布置手术间的物品,检查手术的所需设备。
1.2.2手术重复使用的器械按标准化流程和技术操作要求进行处理。手术前1天由专人查点手术器械准备的情况,以免使手术延迟进行。
1.2.3手术间施行手术后及时清洁消毒与清晨定时消毒,按手术类别在不同洁净级别手术间进行手术,连台手术之间清洁后按规定时间进行层流净化,保持手术间符合要求的温湿度。
1.3术前接手术病人
1.3.1术前接患者时做好查对工作,依据手术通知单认真查对患者的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等,在患者进手术室后,由主刀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进行三方确认签字,并记录手术核对单,规避接错手术病人或做错手术部位的巨大风险。
1.3.2核对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情况,对准备不完善的患者,手术室可以拒接;术前病人有皮肤异常的要告知手术医生或病房护士。
1.3.3接患者到手术室时,必须由两人按交换车流程进行对接,以防范病人有坠床的风险。
2.手术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2.1患者要正确摆放。在手术过程中,如将左右侧位摆放错误,有可能引起重大医疗事故;上肢过度外展,可引起臂丛神经损伤;俯卧位时,颌面部若没放置好,受压过久可导致面瘫。
2.2在电刀使用过程中,要正确放置电刀负极片。要放在肌肉丰富的组织,使用中还要防止移位,以免烧伤患者。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注意手术负极片与手术刀笔形成的回路。
2.3注意记录气性止血带使用的时间,防止造成患者肢体损伤。若绑止血带的部位不正确、松紧不适、工作压力不当、充气束缚时间延长,就会造成患肢缺血坏死。
2.4准确填写术中记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0条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手术及麻醉记录单、护理记录等,医院不得拒绝。”手术护理记录已成为医疗技术鉴定及司法鉴定的原始依据,具有法律效力,是论定是非、判明责任的最重要证据。护士在术中必须详细、准确地记录整个工作流程。
2.5护士在术中配合医生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在手术室急救时,常执行口头医嘱,配合麻醉师给药,一定要口头复述,医生认可后再给药,并再次强调给药顺序及剂量。执行医嘱后,要求医生一定及时补记医嘱。
2.6术中器械、纱布等物品的清点查对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胸腹腔及深部手术在手术前、关闭体腔前后、缝皮前必须巡回和器械护士共同清点物品,尤其注意纱布、刀、剪、镊、缝针、棉布等。手术尚未结束,与手术有关的敷料物品不得运离手术间。
2.7手术植入物品外包装禁止入手术间,对厂家外送来的器械要进行标准流程处理。对手术中植入病人体内的一次性物品,手术护理记录单背面都要贴有该物品标识,以免手术病人回病房后或者出院后提出质疑时出现纠纷。
2.8抢救配合。在术中出现意外情况时,护理人员应沉着、冷静,并快速做出反应;抢救用药及临时添加的器械、物品要先做草录,并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八条,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
2.9术中或术后病理标本须严格管理。关于标本的留取,护士要严格按照《标本留取制度》实行。手术中取出的任何组织要询问医生是否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或弄丢、弄错。若术中需要做冰冻切片就必须由专人送检,送检人和接收标本者均应做好登记并签名;常规标本在术中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管,将标本放入固定的容器内,贴上标签,做好登记,最后由专人送往病理科,并做好交接记录。
2.10手术室要严格控制非手术人员的进入。参观人员必须持有参观证,参加手术人员遵循无菌观念和无瘤理念,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防止因谈论其他话题分散精力,导致工作不专心出现差错或者增加清醒病人对手术成功的担心。
2.11术中交接。除特殊情况外(如身体原因,手术时间过长),手术中途不得更换洗手护士。
3.手术后的风险防范
3.1注意防范术后病人转运中的意外风险。转运途中病人常发生心律失常、恶心呕吐、血压不稳,以及坠床等,偶尔会发生电梯故障或者运转车失灵等意外,这就需要建立科学周密的接送程序,加强手术车、床的管理,对病人实行无缝隙安全管理。
3.2注意术后病人的交接。将病人送回苏醒室或病房时,手术室巡回护士应将患者的物品交给病房护士或患者家属,检查患者的皮肤是否完好、静脉点滴管和引流管等各种管道是否通畅、手术切口敷料粘贴是否牢固,并要求病房护士在交接单上签字并记录时间。
总之,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处理已逐渐进入法律轨道,手术室护士由于自身职业的特殊性,承担着职业上的巨大风险。要规避风险,护士自身就要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把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技术能力与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结合起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手术室还必须提升护士的风险意识,养成护士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良好习惯,引导护士依法行事。必须强化质控管理,注意细节,彻查工作流程中的潜在隐患,制定合理、科学、切实可行的工作流程与规章制度。只有如此,手术室才能有效规避和防范风险,保护患者的利益及自身的权益,为病人营造一个安全、高效与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晓苹.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6,21(20):61263.
[2]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