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允价值的缺点范文

公允价值的缺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5: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公允价值的缺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允价值的缺点

篇1

1.导致部分信息不可比。在公允价值计量中常常会看到,同一份会计报表中,用历史成本方法来计量非金融性资产,而用公允价值方式来计量金融性资产,报表中各项目的计量方式不同,因而会计项目不可比。拥护者认为,两种资产项目的本质不同,完全能够使用不一样的计量基础。

2.操作技术有困难。相对历史成本计量来说,公允价值计量有较强的技术性,即使能够克服技术上的难关,它的成本费用也比较高。在报告期间获取衍生金融产品的现时市场价格是不菲的开销,直接增加了会计报表准备期的成本。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完善建议

(一)构建公允价值计量框架

改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另一重要途径是构建框架,统一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从理论上来说,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要以规则为整体导向,这样就能够让会计准则更具体化,相对应也会更加复杂;相对来说,这样的导向能够使准则更简单、更容易实际操作,这种准则是由很多基础原则构成,在实际的操作上回更依赖会计工作者的专业判断。笔者认为,我国对于公允价值方面制定更具体的估价体制才是明智之举,在计量目标比较明确的基础下,根据专业评估机构的相关经验,对估价技术运用制定标准化准则,适当控制计量主体选择评估方式,对大众化的评估方法做出指导性建议,从而建立规则向导下的公允价值这种计量方法的框架。

(二)优化会计准则的操作性能

对于衍生金融产品的会计准则来说,要强化其操作性,就必须重要下列三点:其一,坚持新企业会计准则。由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必须依附市场,我国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经济正在建立并不断完善,因此,建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市场体制的势在必行的,只有建立完整有效的资本及金融市场,才能让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定义最标准的公允价值的概念,获取最合理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和最真实可靠的公允价值计量信息。其二,确定信息披露位置。在最新的会计准则中,并没有相关规定具体要求衍生金融产品的披露位置,造成标准不统一,使用者在阅读时存在某些问题,不符合规定中要求的清晰明确性,与此同时,使用者在综合比较银行财务信息,分析银行财务情况等方面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因此,本人认为,相关准则中应该明文规定,统一具体披露衍生金融产品的信息。其三,建立公允价值估标准。建立科学有效的信用评估机制,寻找最合适的方法手段,让企业信用与公允价值相联系,避免因企业信用问题都制约评估公允价值的情况。除了这种方法,在会计信息披露日,公布衍生金融产品公允价值的时候,可以在相关备注中添加附录,预测未来衍生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是否存在变化及其变化的趋势。

(三)健全风险防范及管理机制

根据新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通过金融机构的资产持有权参照其拥有资产的意图及能力的情况,金融机构可以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并据此确定资产计量的基础。建议今后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时,一定要限制金融机构的选择权力,规范新准则模糊不清的概念定义。使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与其风险管理两者的本质目标保持一致,就是说,用尽可能少的成本维持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同时还能够使其利润最大化。

三、结论

篇2

关键词:会计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优缺点公允价值展望

一、会计计量的概念

会计计量,即在一定计量尺度下,以特定计量单位来选择适当的计量属性,确定应该给予记录的相关经济事项金额的会计记录的整个过程。会计计量内容包括计量的尺度、单位以及对象和属性。

二、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又可以称为公允市价或者公允价格,是在公平交易前提下买卖双方由于熟知细节而共同确定的价格,有可能是无关联的双方在同等条件下达成买卖的价格[1]。这种计量新属性最体现它“新”的地方就是获得交易市场的确认,它具有明显的可观察性与决策相关性,是一种实用的会计信息,其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等被广泛应用于国际国内会计领域。

三、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以及它所体现出来的优缺点

(一)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对当前市场价格进行客观评价和主观判断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建立基础,因此公允价值的主观性强,信息可靠与否没有保证,它反映了现在和未来可能的市场交易价格,这些不受时问、空问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更是不具可靠性。本质上,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现在和未来市场价格才是公允价值,不包括过去的市场价格。公允价值不是一种具体的计量方法,实际上是会计计量期望达到的一种比较好的状态或目的,也可以理解为是会计计量的一种价值追求或者期望。新属性的计量方法在金融和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影响最大,企业可以通过应用它充分利用闲置资金,甚至获取从二级市场买到债券等的差价,运用得好会是二次利润。

(二)公允价值的优点

1、公允价值的聚焦点是现在和未来的市场价格,与历史成本比较而言,使得会计信息相关性强,即公允价值更能使相关性要求得到满足。公允价值的聚焦点可以反映资产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准确估算企业经营、偿债能力等,以此达到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有利的决策。企业是追求最终利益的场所,只有让企业获利才是最实在的,才能体现出公允价值存在的优越性。

2、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资本的保值与增值有一定的益处。物价上涨时,历史成本计量出的经费无法购回应该得到的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生产就萎缩了。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通货膨胀时,所得出的经费预算完全可以在现行市场情况下购买到与原来规模相匹配的生产能力,从而使企业的资本利用得到保障。这跟相同的经费买到更多的货品道理是一样的。

3、公允价值计量对了解企业的内部真实财务情况是有一定帮助的。公允价值计量衍生出来的使用工具能够反映在使财务管理阶层对企业的内部真实财务情况有充分具体的理解,而且利于评价企业对风险管理是否具有有效性。

(三)公允价值的缺点

1、公允价值的不可靠性。获取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就等同于鱼与熊掌这个问题一样,很难同时兼顾。我国现有的证券、产权等交易市场都不是很成熟,价格与价值的浮动大或者不相符合时,公允市价几乎无法获得资产。虽然可以运用现值技术等其它技术来估计公允价值,但缺乏未来现金流量或者折现率等无法预见的信息,判断也就带有很大不确定性,准确性低,失误率也高,公允价值就显得不可靠了。

2、公允价值计量成本过高。公允价值计量是一项工程量大,需要不定时更新的工作,它是动态计量的属性,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就等同于每个时期都必须要及时对资产和负债情况进行计量,产生最新的数据。除需要专门的计量人员来确定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外,还需工作人员对账务调整的全面处理,这些情况无形之中提高了资产评估以及财务管理的成本,导致费用过高。

3、公允价值计量可实践性弱。资产离不开交易市场这个基础,如果缺失了的话就要考虑寻找专业人士综合现行市场的各项要素和影响因素来进行预测、判断,对进行资产评估。又因为评估技术具有太多的不定性,也没有独立机构专门从事计量研究工作,各相关数据呈现出数量不足、质量欠缺的现象,估价技术面临着一大堆的实践难题,影响到了公允价值的可实践性。

篇3

[关键词]公允价值;本质;属性;计量方式

1关于公允价值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简单来说,公允价值是在进行经济公平交易的前提之下,交易双方已经对相关的细节了解非常深入,而且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交易对象详情等,在自愿的准则下确定的价格。公允价值也可以称为公允价格。另外,公允价值可能是没有关联的双方在同等条件之下确定的价格。作为一种比较新的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最突出的特点表现在:得到交易市场确认、兼具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实用性强。如今,公允价值在诸多企业的会计领域当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发挥着强大的作用。

2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及其优点分析

2.1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在一般情况下,公允价值的计量包括市价法、类似项目法,以及估价技术法这三种。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计量项目,采取合适的计量方法,从中选其一。其中,在这三种常用的计量方法当中,市价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因为一个具有公开性的市场价格是最让人容易接受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也是最为公允的,所以通常很多企业很多项目都会选择使用市价法进行计量。其次是类似项目法,类似项目法主要是根据严格的条件,来找到类似项目的市场价格,由此决定该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如果这两种方式都无法顺利进行的话,第三种也就是估价技术法便会派上用场。估价技术法适用于所需要计量的项目不存在,而且存在很少的市场价格信息的情况。这三种计量方法在实际当中的使用频率是逐渐递减的,但是其中所包含的主观成分因素依次增加,而具体操作的难度依次增加。从本质上来讲,对于公允价值而言,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现在的市场价格以及未来的市场价格才是公允价值。而过去的市场价格不包括在内,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我们可以认为公允价值并非是一种具体的会计计量方法,而是通过会计计量而期望达到的一种比较贴近实际的价格状态,或者是目的。

2.2关于公允价值的优点分析

(1)会计信息相关性强。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是进行历史成本的计量,而公允价值计量将重点放在现在和将来的市场价格方面,所以会计信息相关性非常强。而且公允价值的特性可以将企业预期利润、偿债能力以及企业经营预算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避免企业因为对项目未来发展缺乏较为详细的分析和了解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从这一方面来讲,更是充分地体现出了公允价值在本质方面的独特性和优越性。(2)益于企业的资本保值与增值。如果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那么仅靠历史成本计量方法的话,无法准确地预估经费与得到的生产能力之间的落差,容易导致企业生产的萎缩,从而影响企业效益。但是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话,即使发生通货膨胀,也可以通过公允价值的计量,而使得企业所出经费能够在现行的市场情况下购得与原先规模相匹配的生产能力。所以,在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可以更好地保障企业的资本,为企业资本的增值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作用。除此之外,公允价值计量还有利于了解企业内部当中的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针对市场发展趋势做出合适的调整,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规避风险的作用。而且公允价值计量还更加地符合配比原则当中的要求。在计量的过程当中可以有效地区分劳动者创造的纯利润收益、经济因素导致的价格差等,从很大程度上避免虚利实分、收益超分配等情况的发生,可以更好地体现配比的原则,对实际的计量工作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3公允价值的缺点及应对策略分析

3.1公允价值的缺点分析

(1)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可靠性。我们都知道,鱼与熊掌是不可兼得的。在会计领域当中,获取跨级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就如同鱼与熊掌的关系。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证券、产权等的交易市场都不是特别的成熟,所以在一定程度之内价格的波动也是时常发生的。如果在某一阶段当中价格的浮动较大,或者是与实际的规律不太相符合的话,那么公允价值的计量就会大打折扣。虽然现在很多的技术可以用来帮助预估公允价值,但是如果发生异于常规的情况,公允价值的方法在一定程度内也是很难规避风险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出现类似于判断失误、准确性较低等情况,存在一定的不可靠性。(2)应用成本高。具体来说,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时候,所需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这是因为公允价值计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别是它的动态性非常强,需要进行不定时的更新,及时分析最新出现的相关数据。不仅需要专业的计量人员,还需要普通的会计人员及时地进行账务处理。所以,相比较而言,公允价值计量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另外,公允价值的时间性相对来说比较弱,而且目前在很多细节方面都不够完善,所以面临很大的实践难题。除了这些以外,公允价值计量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被利润所操控,由其本质上主观性较强和可操作性较差等原因所导致。

3.2应对策略分析

公允价值计量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在实际运用过程当中也会得以有效的体现。对于目前公允价值计量方面所存在的缺点,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矫正和完善,从市场机制、法律等不同的方面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从最大限度上减少公允价值的主观性,提升可靠性。(1)完善相关法律。从法律程序、法律制度等不同的方面进行管理和监督,有效杜绝公允价值操纵利润,以及等情况的发生。另外,也可以从完善《会计准则》方面,严格规范相关人员的工作。(2)公开市场价格体系。并且建立起全国性的价格体系查询平台,这样就可以使得各种资产的市场价格可以有效地反映真实价值。同时还可以发挥相关机构的监管作用,形成一种不同机构之间相互制约、相关监督的局势,防止利用公允价值进行造假的行为。除了完善法律体系和价格公开体系之外,还可以采用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可操作性、完善会计信息披露性等措施,更好地保障公允价值计量的实用性。

4结论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应用,不仅与现代会计理论发展相适应,更是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对于我国来说,这是在会计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巨大进步。但是,公允价值计量想要发挥出更大功效的话,还需要进行更多方面的创新,在不断完善当中更加科学、合理地反映资产价值,促进公允价值计量体系不断成熟。另外在实际应用当中也要更加规范,从而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有效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许志胜.金融工具分类体系与混合计量模式研究———兼评IAS39与IFRS9[J].金融会计,2011(11).

[2]赵岩,刘冬梅.公允价值对金融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18).

[3]蔡景浩.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企业管理人员薪酬的影响分析[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4]彭功庆.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5]张金若.金融负债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和理论争鸣———关于资信状况变动的影响[J].证券市场导报,2010(11).

篇4

一、公允价值会计模式的优缺点及对企业影响

公允价值在资本保全方面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资本是企业的实物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获取得这些能力所需要的资金或资源,很明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耗费这些能力,同时为了进行再生产又必须购回这些能力,只有这样简单再生产才能维持,扩大再生产才有基础,由此可见回购能力的计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公允价值计量下,不管是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算,则计算出的余额即使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也可在现时情况下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这样就使得企业的实物资本得到了保全,企业的生产将在正常状态下进行。但随着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公允价值也饱受争议,原因在于有一些种类的资产已经没有市场可以作为计量参考了,出于会计谨慎性原则,一些企业不得不计提了巨额的资产减值,这些天文数字的“账面价值”扭曲了投资者心理,使得市场陷入了恐慌,另一方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编制的财务报表,主观性过强,再加上各种数据波动幅度大,市场也在频繁的变动,这就导致了一些数据不容易取得,并且统计口径也存在着差异,造成了投资者和市场分析人士无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容易导致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控,使得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给管理层的决策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其次,在新的会计准则中规定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但如果公允价值变动较大将给企业当期的利润状况带来很大的波动,这对于资本市场还欠完善,利润操纵现象严重的企业来说,大量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将会加剧问题的严重性,特别是对持有金融工具的企业而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对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进行重新估计,还要确认由于价格波动所引起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这会导致企业利润激烈的波动,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增加了金融风险。另外,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将给评价经营人员当期的业绩带来困扰,因为,金融工具的价格变动不是本公司经营人员所能控制的,它往往受外部经济这个大环境的影响。

二、建立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相结合的全新会计计量模

式是趋利除弊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单纯以历史成本计量或单纯以公允价值计量都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单纯以历史成本计量,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信息的可靠性,从而不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单纯以公允价值计量,不仅会造成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同时也会扰乱尚不成熟的市场体系,影响国内资本市场的竞争能力。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期,资本市场还处于弱势,金融市场也处于发展初期规模较小,因此,即使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存在不一致,但会在很长时间内处于并存状态。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这实际上是在强调历史成本在我国会计计量属性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说明我国在坚持以历史成本计量基础的前提下,引入了公允价值及其他会计计量。至此就形成了一种以历史成本为主,公允价值为辅的全新会计计量模式。首先,历史成本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相关性,而公允价值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两种会计计量模式相结合后,就从很大层面打破了历史成本缺乏相关性的局限性,使得资产的会计计量既有可靠的历史数据,又不脱离市场,真正做到了直接客观的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其次,公允价值最大的缺点就是难以获取性,以及获取方法的难量化性,而历史成本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客观性以及可验证性,两种会计计量模式相结合后,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对于一些缺乏完善市场的资产和负债,难以通过市场获取资产完备信息的困难,减少了估值技术夸大的影响,使得金融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和稳定,更加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最后,两种会计计量模式相结合后,使得会计反映方式由原来的单账户反映方式转变成了现在的双账户放映方式,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反映资产的减值,而且可以反映资产的增值,使得企业的经营者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企业资产的价值,做出合理的决策,同时也使得经营者从单纯的以利润为中心的怪圈中跳出来,转变为以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为中心,立足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综上所述,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活跃和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这种新的会计计量方式将日益显示出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也必定会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进一步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促进企业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更加有效的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潜在经济机会,融入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体系。

本文作者:高蓉工作单位:巴陵石化公司物装部财务室

篇5

【关键词】S141修订本趋同项目 FASB IASB

2007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以下简称FASB)了新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41号――企业合并》(以下简称SFAS141)的修订本。141号修订本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合并报告实体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列报公允性、可比性,从而提高财务报告的有用性。141号在修订本中所体现的最基本理念就是合并所产生的报告实体是整个企业集团。

与原SFAS141相比,新修订的SFAS141发生了九大变化。新的S141修订本中体现了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的属性,要求所有资产负债都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9个重大变化中,第8和第9点是关于补充披露和计量期间的,除此之外的7个变化是涉及到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的具体变化。对于购买所发生的相关费用从资产负债表全部转移到损益表中,而对于在建的研究与开发费用确认与计量则要从损益表中移出来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现对这9大变化进行具体分析。

变化1收购费用

收购方可能在寻找被并购的目标上花费上百万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以收集并分析这些信息,以便寻求资金支持并进行交易和谈判。问题在于应当如何报告这些成本。

现行做法

这些收购成本通常是作为购买成本进行核算。通常,它们很可能会增加所记录的商誉,除非发生了减值的情形,否则商誉的金额一般保持不变。

缺点 尽管交易前所发生的成本在实际购并业务中是必须的,但它们并不会增加所购买资产的价值(包括商誉在内,也不会因为发生了费用支出而被增加),因此其本身不应被确认为资产。这样以来,是否还要将其列在资产负债表上就值得探讨。

新准则141号新准则遵循的宗旨是只有真正的资产才应当在合并中予以记录。由于与购并相关的成本费用支出并不是资产,不符合资产的定义,所以它们将被记入费用中。

变化2廉价购买之利得

在极少数情况下,购买方会达成一笔有利于已的交易,而且支付了小于所购买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金额。这种交易会产生两个问题:第一,每一项资产和负债应当以何种金额记录;第二,记录一个廉价购买利得是否有用。

现行做法 这个余额通常被认为是负商誉。现行做法侧重于记录成本,所以它会减少某些资产的余额,直到合计数与并购目标值相等,这些金额就被加到商誉上面。如果支付额与股价变动相关联,那么贷记缴入的资本(即资本公积项目)。如果收到退还的款项,则买方将减少商誉或者资本公积。

缺点 由于这个利得被减记的资产取代,资产负债表不仅低报了可供管理当局产生收益的资产的价值,并且使管理当局成功的谈判结果没能在收益报告中及时体现出来。

新准则 所购的资产与负债均将以公允价值进行记录,大于购买价格的差额将会被贷记为利得,以扣除递延所得税之后的净额计入损益表。这样做的结果会使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完整地在报表中体现并且能够提供更有用的会计相关信息。

变化3或有对价

在企业合并中,买卖双方之间的报价初始差异会相当大。缩小这一差距的方法通常是签订或有补偿协议,在协议中双方约定依据未来事项来支付额外的金额或者由卖方退还部分购买的款项给买方。由于或有款项难于确定,由此引出的问题会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

现行做法 大多数或有补偿协议在确定记账金额时都被忽略了。当基于收益而产生的额外支付额发生时,它们通常是被加入商誉中。如果支付额与股票价格变动相关联,贷记资本公积。相反,买方就会减记商誉或借记资本公积。

缺点 不立即确认或有资产或者或有负债在一定程度中减轻了管理层所约定的受托会计责任。财务报表也就会因为忽略了潜在的现金流量的相关信息而导致信息不充分、不适当。

新准则 141号修订本要求买方将或有补偿协议按估计的公允价值确认为资产或负债,这与合并资产负债表上因为合并而得到更多的资产与负债的观念是一致的。这些项目先以市价来标价,直到或有事项被确定下来,然后与每年的损益一起计入损益表。就是说,一旦结算的金额确定了,那么账面余额与所收到(或支付)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就应当作为利得(或损失)计入损益表。如果或有补偿金额涉及到股份的话,初始确定的金额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额将作为资本公积予以记录。

变化4在建研究与开发项目

很多被购并公司都拥有价值巨大的智力资产,它们蕴藏于未完成的、但是前景光明的研究与开发成果。收购使得购并方能运用研究与开发项目创造或提高产品与服务的品质。问题是如何在财务报表中来反映这些未来潜在的现金流量。

现行做法 142号公告,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要求买方将其价值分配到在建研究与开发项目类的资产上以记录收购价但是之后要立即注销。

缺点 资产负债表忽略了能够帮助证明收购价合理的重大资产的相关信息。另外,交易当年的收益可能会被错误地报告。

新准则 在建研究与开发项目的结果将被划分为无确定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直到研究与开发阶段结束或者项目被放弃,在此之后的支出不允许资本化。这样记录的资产将进行减值测试但不再被注销或者按期摊销。

这样做的结果是损益表不再包括虚假的亏损,并且资产负债表因包括更多的资产而变得完整了。尽管研发资产的价值是不确定的,但是其近似的价值则比什么价值也不报告要有更多的代表性。

变化5其他或有事项

在企业合并中,买方通常总会购买一些具有不确定性的或有项目。问题是它们是否应同其他的资产与负债一样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列报呢?

现行做法 与FASB第5号公告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一致,合并实体的报表中只确认被认为是很可能发生的而且在购买日可以合理确定的或有损失。其他的或有项目损失要么只进行披露,要么被忽略掉,而或有利得则从未被考虑。

缺点 因为没有包括所有未将过度到买方手中的资产与负债,所以,合并财务报表不够完整。漏计或有负债导致低估了总的成本,并产生了一个较小的商誉的借记额。漏计或有资产则虚增了商誉。结果是,报表的使用者可能对未来的经营成果缺乏相关的信息,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新准则 141号修订本将改变第5号公告中对于大多数购买产生的或有事项免于确认的做法。买方将被要求按照估计的公允价值来记录所有的合同性质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其他的或有事项只要符合第6号概念公告――财务报表要素中的关于资产与负债要素的定义很可能发生就要以公允价值予以记录。这一规定第一次用概念公告来产生公认的会计原则,而不是在适当程序中指导准则的制定者。

或有项目在被最终确定下来之前,它上面所确认的金额在这一过程中将会十分谨慎地加以重新计量。也就是说,或有资产将用初始价值和之后的价值孰低的原则来重新计价,或有负债则将按照初始计算的金额和之后的金额孰高的原则加以计价,这两种情形都要按照第5号公告的指南来进行。

变化6分步收购

买方刚开始时购买少量非控制性的权益直到获取多数股权的地位这种情况很常见。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对通过分步收购实现的合并进行会计处理。

现行做法 买方保留每次投资的初始账面价值(成本法、市价法、权益法的余额)一直到最终达到控制。一旦获得了控制,每一次的账面价值就用来确定总的支付额,即使总额与每次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相差很大。

缺点 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缺乏决策有用性,因为它一定程度上是基于过去交易,而不是控制取得时的市场信息。

新准则 通过分步收购一旦获得了控制权,买方将会把每个购买日的投资成本增记到公允价值的金额。买方获得控制之日,就是权益之日。对持有的股份重新计价产生的利得与损失将被计入当期损益。其结果是所有记录的资产与负债很可能是按公允价值表示的。

变化7商誉计量

一个长期以来的问题是在企业合并中所收到的大于净资产价值的支付额应如何处理。焦点存在于以下两种可能性上:(1)全部的超额反映出一个真正的资产;(2)买方的确支付了大于其应当支付的金额。

现行做法 买方将比较所购买的可辨认的资产与负债中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对价。超出的部分确认为商誉。非控制性的权益不分配商誉。

缺点 这种做法没有单独评估商誉的存在以及它的实际价值,而是将余值全计入商誉而不考虑实际存在的商誉价值。

新准则 141号没有抛弃商誉计量上的剩余成本计入法。但是,其在计量上将被很好地完善,因为买方必须对许多资产与负债进行计价并予以记录,包括研究与开发项目以及或有事项。此外,购买分录的贷方将包括之前持有的股份的公允价值以及少数股东权益。

变化8补充披露

由于财务报表不能靠自身实现完全的披露,所以141号要求进行补充披露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关的信息,这些细节可以说明一个企业的合并将如何影响财务报表和整个合并实体的现金流量的潜力。

现行做法 披露的信息局限于描述购并对于报告收益的影响和买价在所购买的资产与负债上的分配。

缺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合规性变得流于形式,许多经理人越来越趋向于仅仅提供最少量的必须的信息。

新准则 141号要求广泛披露与企业合并相关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会计信息。其中两项要求值得关注:第一,管理当局必须揭示能证实所记录的商誉金额的经济因素,包括其他未确认的无形资产和预期将从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协同效应。第二,141号通过强制要求买方揭示“所有相关的必要的信息”的做法来转向原则导向的会计,以确保报表的使用者能够取得与企业合并相关或者是对以往合并进行调整的全部信息以做出明智的决策。

变化9计量期间

在购买日,购买方很少能够对所有购买的项目的价值做出公允估计,因为按照谨慎处理程序不能简单地产生这些细节。

现行做法 买方在购买后暂时将价值分配到第一次的财务报表上。在购买后的年度它们可能被调整。原来的141号对于这些调整导致的权益变化是否计入当期的损益还是追溯调整后计入权益并未做说明。

缺点 对于权益的调整没有明确的指南,FASB发现实务中做法是五花八门。而且,对之前的资产负债表不追溯调整,报表使用者未能得到购买日完整而可靠的企业合并的信息。

篇6

关键词:

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1016301

1公允价值概念及特征

1.1公允价值的定义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定义: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1.2公允价值的优点

公允价值一直在争论中成长,且目前公允价值的推广运用已成为国际之大趋势,这是因为公允价值有着较历史成本更好的优势。一是公允价值具有决策有用性。公允价值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能够迅速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现时价值,能够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二是公允价值具有配比性。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下,将相关成本和费用转化成现值,这样计量属性相同,收入费用相匹配,能够更真实的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1.3公允价值的缺点

一是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差。公允价值是基于市场价格机制,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市场是稳定的,所以公允价值的三层估计模式可以很好的运作。市场不活跃情况时,往往投资者不能正确的把握市场的公允价值,从而影响决策。二是公允价值是一种假设交易为基础的估计价格,当市价不易被观察时,只能通过部分或全部不可观察的参数来确定他的取值,这时信息的不对称性就给了管理层欺诈和操纵利润的机会。公允价值增值的收益是利润上的增值并无实际的现金流入,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报价的,并不要求企业发生实际交易,它实际上是一种假设的交易。

2我国公允价值的沿革

(1)我国正式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是在1998年6月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在随后颁布的非货币易、无形资产、合并和租赁准则中也都提到了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开始在我国得到初步的应用。

(2)1998年,我国正式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后,由于当时市场环境不健全,对于公允价值的获取难以确定,因此导致了企业随意甚至肆意应用会计准则,出现了许多通过公允价值计量来操纵利润的现象。为防止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恶化,在2001年,财政部和修订了8项会计准则,大量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内容被取消。

(3)2006国际已被普遍接受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我国的市场也越来越大,股权分置改革,越来越多的股票,债券还有基金在交易所上市。一方面,通过这些金融资产的交易使市场变得活跃起来,为我国再一次广泛的应用公允价值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实践表明并不是公允价值操纵利润,它仅仅是利润操纵的一个手段,与利润操纵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因为在历史成本会计计量下也会出现利润操纵的情况。我国新会计准则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公允价值计量重新被提出,且在19个具体准则中被提及和应用。这是我国会计界的一个里程碑,它推动着我国经济向更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3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现状

3.1我国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应用

公允价值自从2007年起正式在我国应用,时至今日公允价值在我国已运用五年有余,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比较广泛,同时也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制定了条件。如我国在新会计基本准则中有着明确说明:“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应优先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而不是公允价值计量。”这表明在我国会计要素计量仍是以历史成本为主导,公允价值为辅的现状。

3.2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环境不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是需要一个完善的市场环境,然而现在我国的经济仍处于由计划经济体系转向市场经济为主导的转型时期,各类要素市场的运作还不够正规,市场竞争还不完全规范,市场中仍然存在利润操纵等不合法的行为。

(2)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差距。目前我国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比较匮乏。同时,在市场监管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一些会计人员被利益蒙蔽或各种各样的情况,低估损失或高估收益,伪造变造会计信息。

(3)公允价值不易确定。我国的市场经济比起欧美等发达国家还不够成熟,明显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市场规模偏小,各个市场处于较分散的状态,各类市场要素的运作还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产生市场信息的失真,导致利润操纵和欺诈现象的存在。

(4)内部控制及外部监督问题。目前,公司内部治理存在许多问题。在选拔和聘任独立董事时没有法定的程序,往往很难得到理想的独立董事,他们不能很好地履行治理公司的职责,为中小股民谋利,最终形成“内部控制人”及其他现象;在发生虚假的会计信息时,公司内部会计、审计人员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阻止,大大削弱了其治理和监管的作用。

(5)公允价值信息获得成本较高。虽然中国的市

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金融和资本市场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活跃市场构建远未成型,很多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等项目仍需人为估计来确定公允价值,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做法,将公允价值分为三级,这需要专门的机构进行公允价值的估值研究,这无疑增加了公允价值信息的获取成本。

4我国公允价值的未来应用前景

4.1我国公允价值的未来发展

在我国,公允价值历经了十几年的发展,从引入到废弃再到重新引入,经历了众多磨难。我国市场经济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还不够完善,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市场依旧不够活跃。综上,在未来,我们应不断总结之前经验,加大公允价值的研究力度,坚持公允价值应用并且逐步推进,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和会计人员能力及素质的提高,公允价值必将在我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4.2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对策建议

(1)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活跃的市场环境才能够更好运用公允价值,而就我国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为了推进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必须要尽快完善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构建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建立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将信息公开化,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随时获取相关会计要素,方便运用公允价值。

(2)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使会计人员能在复杂市场中确定并挑出对本企业经济决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准确计量公允价值,保证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同时加大对操纵利润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给会计人员提高警惕,使他们廉洁自律。

(3)完善估值系统,提高估值技术。按新会计准则规定,通常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定是通过估值技术实现的,应成立专门机构建立一个完善的估值系统,同时,要大力发展资产评估行业,借助独立的专业评估机构的优势,充分利用专业评估技术,不断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允性。

(4)强化内外部监督,防范操纵利润。由于新会计准则在各企业的不断应用,会计人员可选择的会计政策越来越多,需要他们判断的事项也增多,这就会出现滥用会计准则的行为。为此,我们要大力加强会计监督,做到新会计准则被各行各业严格执行。加强监督在法律上的地位,让监督的概念深入人心,人人都是监督的主体;强化我国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让企业的会计违法行为无处可藏,同时还必须联合税务部门,金融部门等机构监督会计行为。

(5)建立市场信息数据库,降低公允价值的获取成本。各企业应着手建立企业市场信息数据库,建立企业信息共享平台,保证市场信息公开,实现资源相互利用,方便会计人员在公允价值计量时选取更精准的数据,使得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可靠性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路晓燕.公允价值会计的国际应用[J].会计研究,2012,(4).

[2]尹桂凤,刘宣杰,张兴东等.当前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中的优缺点与难点探析[J].会计与审计,2012,(01):239240.

篇7

【关键词】公允价值;物价变动会计;会计模式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会计司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38项内容中有17项涉及公允价值。新准则的颁布清晰地表明我国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已经采取了广泛采用的态度,公允价值的广泛使用是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相关理论介绍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FASB和IASB都对公允价值给出定义,最新一次的定义体现在FASB的一份征求意见稿《公允价值计量》中。在该征求意见稿中,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在知情的、不相关的、有交易意愿的各方之间进行现行交易中使用的资产或负债的价格。计量公允价值的目标是当一项资产或负债不存在真实交易的情况下来估计其价格。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这样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其他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具有很强的时间概念,也就是说,某项资产或者负债在过去环境下的公允价值在现在环境下就可能是历史成本;而某项资产或者负债在当前环境下的公允价值却可能是未来环境下的历史成本。在应用公允价值时,当相关资产或者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报价或者不存在同类或者类似资产的活跃市场报价时,需要采用估值技术来确定相关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而在采用估值技术估计相关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时,现值计量往往是比较普遍的一种估值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就是以现值为基础确定的。

(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缺点

多数学者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越性归纳为4个方面:①公允价值符合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②公允价值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③符合配比原则。④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

而关于公允价值的缺点,国内外也有很多相关的研究。例如,徐培红认为:①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②公允价值的实际操作难以保证。③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总体来讲,理论界对公允价值的怀疑主要是针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低和不确定性高,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可操作性难度大,公允价值给利润操纵提供了空间这几个方面。

应该说公允价值作为新的计量属性,在很多方面有其自身的优越性,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具有决策相关性的信息,但是由于其应用还处在逐渐完善阶段,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去克服,因而新会计准则在应用公允价值时遵循了谨慎性的原则。

二、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

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出现的持续通货膨胀已使历史成本会计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此情况下,迫切需要企业提供有关物价水平变动对企业影响方面的会计资料,以消除剧烈的物价变动对企业的影响。这种需要迫使有些国家采取措施,以新的会计处理方式,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物价变动会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一)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基础

物价变动会计是指利用一定的物价资料,对企业传统的会计报表和会计模式作出调整修正,以反映或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所采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而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基础是资本保全理论。资本保全理论有财务资本保全和实物资本保全两个方面。

1.财务资本保全

财务资本保全是指在扣除本期所有者分配、所有者出资后,期末净资产的财务金额必须大于期初净资产的财务金额,才算实现利润。财务资本保全的计量可以采用名义货币单位或固定购买力单位。

2.实物资本保全

根据实物资本保全的概念,在扣除本期的所有者分配和所有者出资后,企业的期末实物生产能力必须大于期初的实物生产能力,才算实现利润。根据实物生产能力定义的资本的资本保全概念,利润表示实物资本在本期内的增加。所有影响企业资产和负债的价格变动,在计量企业实物生产能力时,都应当作为资本保全调整,即作为产权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利润。在实际应用中,实物资本保全又分为按实际重置成本计价和按分类物价指数计价两种方式,不同计价方式的选择仍影响着本期收益的确定。

(二)物价变动会计的计量模式

1.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也叫历史成本/不变币值模式,它是以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编制的会计报表为基础,采用一般物价指数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统一调整为按本期期末或本期平均币值货币反映的会计数据,借以反映和消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传统历史成本会计报表影响的会计模式。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是物价变动会计发展的初始阶段。但也应注意,由于一般物价指数与个别物价指数存在区别,在进行报表项目调整时,若使用的一般物价指数与本企业资产价格指数变动水平不尽一致,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作用就难以真正发挥。

2.现时成本会计

在理解商品生产中生产要素的价值补偿方面,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要补偿的是投入资本的原始价值;另一种观点认为要补偿的是所消耗的生产要素的实物量。这两种观点其实也就是物价变动会计理论基础——资本保全理论的两个方面。在原始价值补偿观点下我们提出了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如果我们在会计中计量资产的重置成本,则是坚持了实物补偿观点,现时成本会计就是在实物补偿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现时成本会计模式是用资产的现时成本替代历史成本,用名义货币为计价货币,反映和消除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个别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与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相比,现时成本会计虽未改变会计的计量单位,但却改变了以历史成本表现的会计计量基础。按这种方法,企业编制财务报表须将记录的资产等,用重置成本或可变现净值与现值二者间的较高者表示,因此,其调整的范围要更大一些。

由于这种会计模式所反映和消除的是个别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的影响,因而曾被广泛采用。但是,其不考虑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情况,因此难以对货币性资产的持有损益进行核算。

3.现时成本/不变币值会计

现时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是将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和现时成本会计的特点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从而全面消除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影响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对企业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要素的计量,既要考虑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又要考虑这些要素本身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仅仅考虑币值变动的影响,采用此模式会使计量和报告的结果与实际状况相差甚远;而如果仅仅考虑个别物价变动,如现时成本会计,则是忽视了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现时成本/不变币值会计谋求会计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的双重改变,目的在于全面反映并消除剧烈物价变动给传统财务会计信息带来的综合影响,从而更为有效地达到消除物价变动影响的目的,提供更为真实的会计资料。

三、公允价值计量与物价变动会计的关系

(一)从公允价值优缺点角度看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点之一在于给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而物价变动会计的目的就是反映和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所以两者从会计目标角度来看是一致的。

另外,公允价值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基础——资本保全理论,通俗来讲就是“保本”,保证初始投入成本的安全完整。只有保证初始资本的安全完整,才能正确计算企业的净收益。其目的是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公允价值与物价变动会计在此方面也是一致的。

(二)从物价变动会计计量模式的角度看

1.与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关系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改变了会计的计量单位,未改变计量属性来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而公允价值却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反映个别物价变动,两者在此方面是有差异的。当一般物价指数与个别物价指数存在差别时,公允价值此时就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2.与现行成本会计的关系

现行成本会计对计量属性进行了改进,用重置成本或可变现净值与现值二者间较高者表示,这一改进与公允价值有相似之处。本文前面也提到了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应该说在某种条件下,公允价值可以与之相互替代。

3.与现行成本/不变币值的关系

结合前两种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在物价变动会计中起到了部分作用,但是公允价值不能完全替代物价变动会计。

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重新引入有其合理性。作为一种复合型的计量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对物价变动会计起到了辅助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公允价值本身也存在着不足,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在运用的时候应该更加谨慎小心,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其本身的优点。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S].2006.

[2]阎达五,耿建新,戴德明.高级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3-135.

篇8

关键词:公允价值 会计计量 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在会计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新的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会计应用策略,对我国会计准则朝着国际财务准则实质性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在市场上充斥着各种的基金、债券等金融交易产品,这为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提供了现实的条件。企业要想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就必须在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并把自身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

一、公允价值概念以及特点

公允价值在不同的机构会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在美国财务委员的理解当中公允价值主要是对资产买卖或者偿清的价格主要是在双方自愿交易的前提下形成的,而公允价值在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当中主要被定义为一种金融计量的工具,所发生的债务清偿或者资产交换的资金是在双方公平交易的过程中产生的。我国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更符合我国的现实条件和经济发展的趋势。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主要特点一是在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中交易的双方对交易的金额都能够接受且价格比较公平。二是在公允价值的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空间和时间等。三是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属性,属于复合型的。

二、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影响因素

(一)市场因素

公允价值的有效依据可以是项目在市场上交易的报价,但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在市场交易中很难找到适合会计要素的价格,并且只能采取估计的方法。在市场的环境下对具有长期性的应付和应收项目很难掌握它的预知性。而强有力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是历史成本计量的主要优点和特色,公允价值会计计量能够克服历史成本计量的缺点,为财务报告提供相关的重要信息,但由于人们质疑它的可靠性和客观性因此被忽略掉。

(二)环境因素

目前我国的金融和交易市场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企业很难在市场中获得相应的参数,而金融交易呈现的规模较小,因此市场的公平价格不能由公允价值的运用而决定。而且我国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具有自身的局限性,职业素养良莠不齐,加上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力度不到位,从而导致企业利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对利润进行操纵,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

三、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在我国运用的对策

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对公允价值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对公允价值的实施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一)采取正确的认知态度

人们由于质疑公允价值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忽略了公允价值的应用,因此在对待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时要采取正确的认知态度,公允价值在自身的应用和实践的过程中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和缺点,但不能完全忽视公允价值的优点和价值。公允价值的应用与企业进行利润操控没有直接的联系。在历史成本计量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企业也会对利润实施操控。

(二)将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结合起来

对企业实施相关的会计计量要素在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历史成本计量的方法是在一般的情况下的使用的,且使用的次数比较多。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时要对计量的可靠性充分的考虑。因此这也说明了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的方法相互结合。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财务准则向着国际化的方向迈进,而历史成本计量可以保障会计计量的可靠性和客观性,因此可以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发挥这两种计量方法在会计准则中的作用。

(三)建立健全财务概念框架结构

在会计工作方面,欧美的国家先制定出一定的准则,然后再具体的构建财务概念的框架结构。先对在会计准则中使用公允价值进行广泛的涉及,然后再对财务概念框架结构实施建立。因此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有了多项准则。而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可以有效地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但我国的实际国情与西方国家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的国情,在国外的先进经验上实施突破和创新,构建出来的财务概念结构要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并具有中国的特色,从而对会计准则的工作实施正确的引导。

(四)深入研究现值技术

在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的实际运用当中金额由市场决定并且可观察时,对资产进行计量要利用现值或者未来现金的估算值。如果对可观察的市场价格难以获得时,可以利用现值计量的本质作为可用的价格评估的方式。但是在目前市场上没有对现值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应当加大对现值技术的深入研究。

四、结束语

我国在运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时,要在借鉴国外的经验的同时与本国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相结合,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并针对性的解决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将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两者的长处和优势相结合,提高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有效行,从而为我国会计准则走向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倩.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运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篇9

随着会计计量理论的发展,会计的计量方法也在不断改进。虽然任何其他的计量属性近期都不可能完全取代会计的历史成本基础,但顺应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计量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一点从新的会计准则中可以清晰地感觉到。

一、会计计量模式的基本理解

(一)会计计量的含义

会计计量是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对会计对象的内在数量关系加以衡量、计算和确定,使其转化为能用货币表现的财务信息和其他有关的经济信息,以便集中和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西方会计学界一直流行这样的观点:“会计本身就是一个计量过程”,“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美国著名会计学家K.S.莫斯特认为,会计计量主要由必须定量的财产(或属性)和为定量该财产(或属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两个因素构成。即一个完整的会计计量模式,除计量对象外,还包括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两个要素。

(二)会计计量模式及其选择

1.会计计量模式的含义

会计计量模式由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和不同的会计计量单位组合构成。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可计量的某一方面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美国FASB在1984年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中详细论述了计量属性思想。普遍认可的计量属性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五种。计量单位是指计量对象就某一属性进行计量时具体使用的标准量度。可供选择的计量单位有名义货币单位和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按以上两种计量单位和五种计量属性的组合即可得出历史成本或名义货币单位、历史成本或一般购买力单位、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或名义货币单位、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或一般购买力单位等10个会计计量模式。

2.影响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因素

(1)经济利益因素。由于会计计量直接影响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代表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因而各种利益主体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必然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以至于干预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进而影响计量模式和方法的选择。(2)经济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对会计计量模式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如物价稳定的经济环境下,通常要求采用历史成本来计量,会计核算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而在物价持续变动、波动幅度较大,尤其是恶性通货膨胀时期,就应采用能反映物价变动的计量属性。另外,在当前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企业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不足也愈加明显,采用新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势在必行。(3)会计职业发展水平因素。如果会计系统自身发展水平不高,会计人员素质低下,不可能要求实务中采用复杂的计量模式。(4)会计目标因素。主要是指会计信息是满足受托责任目标还是决策有用目标,前者要求会计计量模式能提供客观的,反映管理当局履行受托责任情况的信息;后者要求会计计量模式能提供对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

二、公允价值的含义及其计量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公允价值是指一项资产或负债在双方进行交易时,自愿达成的购买、销售或结算的金额。其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的市场,是参与市场交易的理智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的信息后所达成的共识,这种达成共识(一致)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允公价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

1.虽然公允价值必须在公平交易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才能产生,但若无相反证据证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

2.计量客体的价值凡不是在市场上达成的,而是其他不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形成的都不能视作公允价值,因为不同主体得出的价值信息缺乏可比性。

3.在某些事项不存在实际交易的情况下,可在市场上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作为其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

4.有时在市场上也寻找不出相类似的交易价格,则必须在允当、合理的基础上估计相关的计量属性,除非市场上存在相反的证据证明该估计是非确当的。

(二)公允价值的计量

1.通常情况下,最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市场价格。正是由于公允价值是理智的双方自愿达成的交换价格,其并不在于业务是否发生,故公允价值最适用于对金融工具尤其是期货、期权、远期合约等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权利与义务的计量。这是因为很多金融工具的交易和事项并未实际发生,签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亦未履行,也不可能有历史成本的发生,传统的会计很难对其进行计量,采用公允价值即现行市场交换价格计量可解决这一问题。

2.会计人员无法取得可观察的市场金额时,可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计量。现值计量更能反映形成公允价值的各种要素,包括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对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点的各种可能变动的预期、用利率表示的货币时间价值和包含在资产或负债价格中的非确定性以及一些难以识别的其他因素等。因此,现值计量在公允价值的计量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分析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模式,从相关性的角度来看,有其自身的优势。它与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是相一致的,尤其是在市场有效的情况下,能够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正如前面提到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给人为操纵提供了便利。关于这一点,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一)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方面

选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样一个非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的模糊性计量概念来作为会计计量的目的和手段,相对于客观性、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从事实性基础出发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虽然在财务报告中能提供更为相关性的信息,但在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上却不敢保证能提高多少或至少不会减弱。

(二)市场环境的预知性方面

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但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市场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尤其对于长期性的应收应付之类的项目,在市场环境的预知性上难以把握。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性方面

篇10

一、投资性房地产与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简述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投资观念的改变,房地产作为国内仅有的几种保值增值的投资品种,越来越受到一些公司的欢迎。但是,在新准则颁布之前的会计处理中,企业投资房地产都被作为固定资产看待,并按其估计的使用年限提取折旧,这种固定资产净值往往不能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真实价值,因为数年后房地产的市场价值不仅可能高于其账面净值,而且还经常高出其账面原值数倍甚至数十倍。

投资性房地产指“企业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

(二)公允价值的概念

我国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所下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应该按以下原则确定: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及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二、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缺点

(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

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是我国会计准则的一个飞跃,它对我国的会计准则变更的历史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1、公允价值计量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真正价值,更真实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以前的会计要素的计量,强调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进行计量,但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各种投资品种层出不穷,再以历史成本计价已经不能真正反映公司资产真正价值,投资性房地产的持有目的就是为了增值或者赚取租金,而不是用于出售和其他生产目的,并且取得这些资产的成本通常非常低,后来由于土地、资源的局限性,经济的发展等原因,资产的价格大幅度上涨,此时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可以反映其在市场上的真正价值,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更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好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2、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反映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满足了与国际接轨的需要。由于国际会计计量普遍采用公允价值,如果我们的会计准则仍然采用过去的账面价值的方法,不仅不利于我国会计业与国际接轨,也不利于我国会计业的发展。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公允经济,对公允原则的偏离,必然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3、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以增强企业融资能力。由于目前资金紧张,各家企业尤其是房地产公司的资金需求量巨大,目前大部分房地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在70%左右,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将大大增加企业的净资产,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使被低估的房地产估价更符合其市场价值,无疑将有助于提高企业向银行贷款的信誉,增强其融资能力,同时增加了净资产后,企业通过股权融资的金额也将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

4、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以在使企业在增加利润的同时不增加企业的实质性税赋。根据财税(2007)80号的规定,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应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后,企业的实际税负并没有增加,这有利于节约公司的资金。

(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缺点

公允价值的应用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在我国应用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由于我国相关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公允价值可能难以达到公允,并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尤其是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的认定,如计算现金流量折算值时,现金流量的估计、折现率的估计甚至折现期的估计等,都需要加上人为的判断——这就在客观上存在操纵利润的可能。

2、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在发达的国家的市场上,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交易都十分活跃,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而在我国,产权和生产要素市场不很活跃、中介机构公信度低、市场执法和管理不严、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等,相关的公允价值均难以取得。

3、公允价值计量易导致价格波动频繁。在历史成本的计量体系下,资产的价值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公允价值是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样固然能够合理地反映资产的当时价值,但是若该项资产价格总是频繁地变动,必然会导致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波动性变化,给投资者的感觉是公司财务发展不稳定。

三、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从2007年开始实施新准则以来,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有630家上市公司,但是这些公司绝大多数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了成本计量模式。仅有18家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2007年度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22.79亿元,占有此类业务18家公司净利润的2.61%,占所有上市公司净利润的0.23%。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公司并没有采用能使上市公司相关投资业务的业绩获得提升的公允价值模式,却更钟情于继续选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这是值得关注的现象。为什么这个与国际接轨的洋模式从引入至今却坐在冷板凳上?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1、管理层处于谨慎性的考虑。虽然财政部在投资性房地产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价方式,但是可以看出监管层是不鼓励使用公允价值计价的,这样公司管理层也不愿意当“出头鸟”,以避免被监管层一直“盯着”。

2、国内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难以确定。正如前文所述,国内的评估机制不完善,难以确定一个合理的公允价值。从已经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上市公司来看,大部分上市公司其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采用的是专业房地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价格,还有几家上市公司选择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关房地产经纪机构的市场调查报告,但是由于评估水平的参差不齐,和评估方法及参数的可选择性太大,导致实际的公允价值并不可靠。所以大部分公司仍然采用的是成本模式计价。

3、对上市公司的业绩波动影响较大。当房地产市场较为繁荣的情况下,房地产的价格不断上涨,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可以给企业带来较多的利润,但是由于房地产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较大,在房地产市场萧条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将会大幅缩水,从而导致企业业绩大幅下滑,这样会使得上市公司的业绩波动较大,因此,企业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持谨慎态度。

4、按照现有的评估模式,投资性房地产的增值金额不会太高。一般对投资性房地产评估,一是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而在现在租售比达到300-400倍的情况下,以租金作为未来现金流量折现而计算出来的现值是远远小于市场价值的;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参照市场价值,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税费相当繁重,包括营业税、土地增值税、所得税、印花税、契税等等,如果按市场价值作为售价扣除相关税费后得到的评估价格往往比实际的市场价格低一半多,增值幅度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5、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后续成本较高。如果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那么上市公司需要每年聘请独立的评估师对其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评估,并在年报中详细披露投资性房地产当期账面价值的增减变动情况、公允价值的确认方法及其理由等,这将大大增加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后续成本。

(二)应对策略

尽管采用公允价值存在着众多的困难,但是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尽快制定和完善公允价值制定的标准。一是发展标准的公开交易市场。对于已经存在活跃、公开的交易市场的,应由国家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明确其中符合公允价值确定标准的市场,其交易价格可以直接使用,从而形成国家、行业的统一、标准的公允价值信息平台,保证公允价值的合理。二是制定和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指南。要提高会计计量的可操作性,就要研究市场体制、市场资产或负债的估价系统,在会计准则中给予明确的有利于具体实务操作的规范要求,由国家各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指定研发机构,制定标准的估值模型系统,集中采集有效的市场数据,及时对模型进行修正,同时简化系统使用者所能调控的要素,尽可能地降低主观因素对估值的影响。三是由政府出面建立市场信息数据库。政府部门应该利用政府资源,结合各种情况,搜集各类市场数据,建立信息库,储存市场信息数据,这样既有利于企业公允价值的确定,也有利于审计人员、相关监管部门考察企业的公允价值是否合理、恰当。

2、建立健全的法律环境,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环境是保证公允价值会计顺利应用的法律保障。我国会计造假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企业的会计造假成本远远低于造假收益,使得不少企业敢于铤而走险,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公允价值的使用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会计信息公允性、相关性的同时,也为投机者提供了操纵利润的可能。因此必须加强监管,对实施中的主观差错予以纠正,对公允价值恶意操纵者及获益主体予以认定、惩罚,我们的监管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管理技术,完善管理政策,监控风险。

3、大力发展资产评估行业,完善相关的市场环境。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定离不开评估技术。只有评估业务规范,评估质量提高,评估人员素质高,才能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要大力发展资产评估行业,定期由监管部门核准资质。

4、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公允价值在实务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如果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薄弱,将无法为准则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职业水平的参差不齐也将给公允价值带来不同的结果。因此,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扩大其知识面,同时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增强会计人员职业责任,从而使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更加可靠。

2007年度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采用公允价值计价,但到了2008年,已经有金融界和昆百大两家上市公司变更了会计政策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希望相关部门、企业能够审时度势,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落实相关基础工作。在完善目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存在的各种问题后,相信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价。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篇11

一、两种传统的商誉计量方法

商誉计量是商誉会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影响着商誉的确认、摊销和其他处理程序。传统上,仅对合并商誉(或称外购商誉)计量入账,对自创商誉则不予确认。即便同样是对合并商誉的计量,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做法:

1、间接计量法

间接计量法也称割差法,是以购买成本大于购买方在交易日对所购买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权益部分的差额来衡量商誉的价值。用公式表示为:

商誉价值=购买总成本-(取得的有形资产及可辨认无形资产公允价值总和—承受之负债公允价值总额)=购买总成本—购买的净资产公允价值

[例1]A公司决定收购B公司,经评估,收购日B公司全部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8700万元,其中,流动资产9500万元,固定资产18000万元,专利权1200万元;B公司负债的公允价值为6500万元,其中流动负债5000万元,长期负债1500万元;则B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2200万元(28700——6500)。

假设经过产权交易谈判,双方确定的收购价格为25000万元,则可确认B公司商誉价值为2800万元(25000-22200)。

2、直接计量法

直接计量法也叫超额收益法,是指通过估测由于存在商誉而给企业带来的预期超额收益,并按一定方法推算出商誉价值的一种方法。直接计量法根据被评估企业预期超额收益的稳定性,又分为超额收益资本化法和超额收益折现法。

(1)超额收益资本化法

超额收益资本化法是根据“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理,认为既然企业存在超额利润,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资本(资产)在起着一种积极作用,只是账面上没有反映出来罢了,因此将企业的超额收益还原,就是商誉的价值。采用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是:

①计算企业的超额收益

超额收益=实际收益-正常收益=可辨认的净资产公允价值×预期投资报酬率-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同行业平均投资报酬率

②将超额收益按选定的投资报酬率予以资本化

商誉价值=超额收益÷选定的投资报酬率

这里,选定的投资报酬率可以是正常的投资报酬率,也可以是较高的预期投资报酬率(采用较高的预期投资报酬率的理由是,企业在获取超额收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因而应按高于正常水平的投资报酬率作为测算商誉的基础)。

[例2]如上例中,假设B公司所在行业的平均投资报酬率为15%,根据近三年的经营实绩及对未来的盈利预测,该公司投资报酬率为20%,则B公司商誉价值的计算过程为:

①计算超额收益

超额收益=22200×20%-22200×15%=4440-3330=1110(万元)

②计算商誉价值,假设按同行业平均收益率资本化

商誉价值=1110÷15%=7400(万元)

不难看出,按此法测算的商誉价值偏高,因为此法是以假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将永远持续为基础的(计算过程②即为永续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在这里,超额收益被看成了永续年金),而事实上,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商誉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其价值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相比之下,采用超额收益折现法或许更好一些。

(2)超额收益折现法

超额收益折现法是指把企业可预测的若干年预期超额收益依次进行折现,并将折现值汇总以确定企业商誉价值的一种方法。如果预计企业的超额收益只能维持有限的若干年,且不稳定时,一般适用于此种方法。用公式表示为:

商誉价值=∑各年预期超额收益×各年的折现系数

在各年预期超额收益相等的情况下,上式可简化为:

商誉价值=年预期超额收益×年金现值系数

[例3]仍用B公司的资料,假设经分析评估B公司的超额盈水平将持续5年,其他条件与例2相同,则

B公司商誉价值=年超额收益×利率为15%,期限为5年的年金现值系数:1110×3.3521=3720(万元)

二、对两种传统商誉计量方法的评价与选择

(一)一般评价

一般认为,人们对商誉性质的不同认识决定了对商誉计量方法的选择。间接计量法是“总计价账户论”即视商誉为净资产的“收买价与公允价值之差”的产物;直接计量法是“超额收益论”即视商誉为“超额获利能力”的产物。

间接计量法一个最大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另外,间接计量法是通过可辨认净资产收买价减去公允市价求得商誉价值,其收买价是实际发生的产权交易价格,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收买价又是经过买卖双方讨价还价最终确定的,体现了不同当事人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因而还具有公允性。正因如此,间接计量法几乎成为目前各国公认会计原则允许的计量商誉的唯一方法。比如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1AS22)、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6号意见书(APBOpinionNo.16)等均是以间接计量法来计量商誉的价值。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第X号——企业合并(征求意见稿)》中也规定:“购买成本超过被购买企业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中的股权份额时,其超过数额应当确认为商誉”。

但是,间接计量法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商誉的价值是通过差额倒算出来的,企业收购时对单个可辨认资产价值估算的误差(高估或低估)、双方谈判技巧对商誉价格的影响等非商誉因素,可能都会影响到商誉的计价。间接计量法的另一个缺点是,其仅局限在企业合并时才可运用,因为只有企业合并时才会有“收买价”。这样,即使一家公司长期经营形成了可观的商誉,如不发生合并,间接计量法也无法计算其商誉价值。

直接计量法建立在商誉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观念之上的,此方法运用广泛,不管企业是否发生合并都可以运用。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只要证明其具有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就可确认其具有商誉,就可运用直接计量法计量其商誉价值的大小。再者,直接计量法计算依据的行业投资报酬率是客观的,经营业绩也可以从财务报表中得到验证,也就是说,直接计量法数据的取得是建立在行业认同与客观可验证性的基础之上,因此计算出来的商誉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其他非量化因素的影响,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当然,直接计量法在操作上也存在一定难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能够取得超超收益的持续时间较难测定。另外,直接计量法计算比较繁琐,因为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依靠企业财务报告、同行业财务报告等资料确认企业是否存在超额收益,如果存在,每年的超额收益是多少,在此之后,还需确定适当的资本化率或折现年数等。

(二)深层分析与选择

对商誉的两种计量方法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笔者得出了如下结论:计量法实际上只是一种表象,它是建立在直接计量法的基础之上的,其本质与直接计量法同出一辙。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重新来分析一下间接计量法下商誉的计算公式:

商誉价值=购买总成本-购买的净资产公允市价

上式中,购买的净资产公允市价是一定的,因此商誉价值的大小就取决于购买企业的总成本,也就是收买价。而收买价又是如何确定的呢?表面上看,是由买卖双方通过谈判,讨价还价确定的。收买价中包含两部分资产的价值,一是有形资产和可辨认无形资产,一是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即商誉。而前者,即有形资产和可辨认无形资产的价值,可通过资产评估的方法进行测算,是可以确定的,所以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内容,实质上是在对商誉的价值进行协商。在谈判中双方的报价,必然要有一定的依据,这个依据就是他们各自评估的商誉价值,而这个商誉价值是怎样得出的呢?无疑是双方运用直接计量去测算的。比如,假设在前述A公司收购B公司的案例中,A公司报出的收购价为24000万元,而B公司报价26000万元,在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2200万元已定的情况下,A公司之所以报价24000万元收购,是因为A公司事先对B公司的超额盈利能力用直接计量法进行了估价,估价为1800万元,而B公司之所以报价为26000万元,也是因为B公司事先用直接计量法对自身的商誉资产进行估价,估价为3800万元。当然,由于商誉资产的不确定性较强,两家公司选用的评估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双方评估的商誉价值出入较大。于是,双方进行协商、谈判,最后双方认为将收买价定为25000万元,亦即商誉价值为2800万元较为合理,于是以25000万元成交。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追根溯源,不是先有收买价,再有商誉,而是先有了对商誉的估价,才有了收买价。收买价加包含的商誉,本质上是先用直接计量法进行评估再协商确定的结果。因此可以说,间接计量法只是一种表面现象,透过这一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商誉的计量实际上一直采用的都是直接计量法。从这一点上也不难看出:“总计价账户论”根本没有与“超额收益论”相抗衡的资格,对商誉价值的计量,必须牢牢把握住宿誉的本质是“超额获利能力”这一核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一无形资产(征求意见稿)》将商誉定义为企业的超额收益能力,是很有道理的。

因此,我们说商誉是间接计量法下收买价与可辩论净资产公平市价之间的差额,是经买卖双方协商确定的通过直接计量法计算的商誉价值。人们之所以喜欢用这一差额计量商誉,只不过是它更的直接罢了。对合并价值的计量,归根结是用直接计量法。

基于上述分析,考虑到商誉的经济性质,以及会计所面临的新经济环境,笔者认为,对商誉的计量应以直接计量法为主,间接计量法为辅。这主要也是由两种方法本身的适用范围决定的。近年来,随着无形资产在企业资本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主张将自创商誉计价入账的呼声日益高涨,如果将自创商誉入账,显然需要用直接计量法计量其价值,对外购商誉,也应先以直接计量法的计算结果为重要参考,然再用间接计量法计算的结果对商誉登记入账。另外,考虑到超额收益资本化法和超额收益折现法各自的优缺点,笔者认为,出于稳健性原则考虑,在直接计量法中又应当首选超额收益折现法,折现年限可由并购双方协商确定;只有在有充分理由可以确定商誉能长期发挥作用,企业经营状况一直较好,预期超额收益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才可选用超额收益资本化法。

【参考文献】

[1]阎德玉.论商誉计算方法及其体现的会计观念[J].财会月刊,1998,(9).

[2]财政部会计司编.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篇12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 模式 应用

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长金人庆签署33号令,颁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在这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即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国家财政部给出的公允价值概念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给出的定义是一致的,此举不仅实现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扫除了一大障碍,更重要的是公允价值计量的采用将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报告的实用性,大大地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积极意义

1.1 新准则颁布实施之前,会计要素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其会计目标是“受托责任制”,提供的会计信息是静态的,不具有相关性;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会计目标是“决策有用制”,提供的都是资产和负债的现时价值,是动态的会计信息,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1.2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以随时将企业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即使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也可以购回与原来规模相适应的生产能力,可以有效保护实物资本,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3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准确披露企业的现金流量,更好地使收入与相关成本、费用进行配比,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财务状况。

1.4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以增加透明度,降低风险损失。以前的会计要素计量中,金融工具无法在表内核算,所以风险不易被及早发现和识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使管理者预先估计风险大小,提前实施风险防范机制,降低风险损失。

1.5 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当前国际会计准则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越来越趋向于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转向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中国、美国、欧盟是全球三大经济实体,其经济活动的总量超过全球经济活动总量的90%,此三大经济实体目前都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来计量部分资产和负债。虽然距离完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还有一段路要走,但可以肯定的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将以独特的优势和天然属性取代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2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缺陷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也不例外,虽然其具备很多优点和长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2.1 理论指导体系不完善。虽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有一些,但分布比较零散,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理论指导体系。

2.2 可靠性有时难以控制。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需要的市场环境的条件比较高,由于目前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市场环境不理想,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且公允价值的确定和计量在很多时候存在着估计和人为因素,导致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有时难以控制。

2.3 操作性复杂。当资产和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利用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时,估价技术是十分复杂的,此时公允价值的确定不单单是会计人员所能处理的。

2.4 公允价值的计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易被利用造假,操纵利润。不同于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有赖于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根据相关信息作出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目前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会计准则制度尚不完善,有的单位领导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漠,出于种种目的进行造假,操纵利润。

2.5 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是一个方面。现实生活中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是普遍现象,不仅专业知识与技能达不到要求,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应对,而且有的会计人员职业操守偏低,往往不能坚持原则,乱用公允价值准则,更改会计信息,导致公允价值计量失真。

3 弥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缺憾的对策

3.1 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理论指导体系。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理论体系包括的内容浩瀚庞杂,条目林林总总。但即使如此,有几点是不可或缺的,如制定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标准、分开披露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其他正常损益,以消除操纵利润的主观动机等等。

3.2 建立公允价值的市场信息平台,大力发展评估行业。建立公允价值评估机构,构建数据库系统,提供完善的要素市场信息,防止公允价值滥用。

3.3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督。一是行业自律,二是强化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管,三是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可出台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从源头上杜绝调节利润、会计造假。

3.4 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除了常规性的专业培训外,做为财务人员应时刻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账务处理的能力和应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单位领导要给财务人员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不得随意干涉财务工作。

4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房地产公司财务核算中的应用

鉴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新会计准则明确了关于投资性房地产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规定和具体办法,明确指出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但是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②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已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以保证房产的价值变化体现真正的市场价值,便于政府宏观调控,且无需计提折旧和进行摊销,使得成本法下的折旧抵税效益不存在了,可以一定程度的遏制房地产企业的投机行为,有效控制投资性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稳定房地产市场秩序,维护经济稳定。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引起的相关税收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由成本计量模式改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要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在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由于目前我国尚处于城镇化建设进程之中,且人口众多,房产刚性需求旺盛;再加上市场投资渠道匮乏,黄金、股票等投资品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故而房地产市场成为热门投资区域,所以在将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计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时,公允价值往往大于账面价值。此种调整会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很多企业未考虑递延所得税影响,这对以后期间的核算是有影响的。如果期末再出现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情况,该部分公允价值的变动也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所以从另一种角度考虑,新准则规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并没有减轻房地产企业的税收负担,只是改变了缴税形式,这就是导致很多房地产企业故意不再核算该部分变动引起的所得税的原因。

5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前景展望

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很多房地产公司的财务核算已经开始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利润操纵和盈余管理,扰乱市场秩序。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世界各地很多人、很多企业,包括众多媒体和政府部门都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口诛笔伐,将其推向风口浪尖,似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成了罪魁祸首。事实情况并非如此,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虽有缺点,但瑕不掩瑜,必须肯定的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适应了时展潮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国家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篇13

一、背景介绍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在资产类的计算中并不是最难的,涉及科目也不是最多的,但它是流转速度最快的,具有持有期短,快速实现收益的特点。最为关键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和出售过程中的会计处理方式,对利润计算起到一定影响,这也是本文关注它的原因。目前交易性金融资产在税务实践中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确认持有期间“或有纳税”或者是确认“待交增值税”,以及不确认持有期间“或有纳税”或者“待交增值税”、出售时综合确认。这两种方法所站的角度不同,不仅做会计分录不同,对利润的影响也大不相同,本文将在第三部分以案例的形式详细说明。

二、相关概念界定

1.交易性金融资产销售额

对销售额和买入价等界定应参照财税[2016]36号文,认为对金融资产的增值额的确定应放在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即到转让时才确定增值税税额。对于财税的这个规定,有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一种在持有期间确定待交的增值税,一种按照规定在最终出售时综合确认。

2.涉及科目介绍

营改增之前,涉税企业只需在转让金融商品时交营业税,涉及科目“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本文参考已有文献介绍“营改增”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涉税科目,并对闫翠萍教授所提出两种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另外还介绍涉税科目的其他命名。

确认持有期间“或有纳税”或者是确认“待交增值税”会计处理方法如下:(1)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借方科目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投资收益,??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收利息(股利),贷记银行存款等。(2)持有期间被投资企业发放股利或利息,借方涉及科目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贷方涉及科目投资收益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或有纳税)或者“待交增值税”,其中“或有纳税”概念是由闫翠苹教授提出,另外也有学者在文章中提出“待交增值税”的概念,命名不同但使用方式是相同的。(3)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涉及科目为两个: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因为公允价值变动不属于确定收入和损失范围,在最终转让时转入投资收益才确认增值税。(4)转让出售时,借方科目为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贷方冲减账面价值即二级科目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收益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或有纳税)或者“待交增值税”可在借方也可在贷方,同时将累计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进行价税分离,计入上述科目。(5)在会计年末,应交税费的三级科目“或有纳税”或者“待交增值税”余额在贷方,则做相反分录转入应交税费三级科目“销项税额”的贷方。如果该账户余额在借方,则不需要缴纳增值税,但也不可结转至下一个会计年度,所以该账户余额转入投资收益,借记投资收益,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或有纳税)等。

不确认持有期间“或有纳税”或者“待交增值税”、转让时一起确认:(1)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与上述方法的分录方式相同。(2)持有期间发放股利或利息,借方涉及科目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贷方涉及科目投资收益,该方法下为了计算方便,不进行价税分离。(3)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与上述方法一科目相同,因为公允价值变动不属于确定收入和损失范围,所以在转让时转入投资收益才确认增值税。(4)转让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在分录中不涉及税的计算,但是需要单独确定“增值额”是多少,按照6%的征收率,借记投资收益,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或有纳税)或“待交增值税”,或者相反分录。(5)在会计年末,依据应交税费三级科目“或有纳税”或者“待交增值税”余额在借方或贷方与方法一处理方式相同,从计算结果看两种方法得到的税收数字相同。

三、会计处理案例

2017年4月1日,MJ大酒店购入飞行公司10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中每股8元,已知MJ大酒店为获得股票额外支付交易费用、手续费2万元,已知一个月后被投资公司股票的市价为8.5元,2017年7月1日飞行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则MJ应该确认投资收益6万,六天后,飞行公司每股公允价值为7元,2017年年末,MJ大酒店以每股9元的价格出售所持的飞行公司的股票。

1.确认持有期间的或有纳税

(1)2017年4月1日,购入股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800

投资收益 1.89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0.11

贷:银行存款 802

(2)2017年5月31日,股票公允价值上升50万元[(8.5-8)]: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

(3)2017年7月1日,确认含税的投资收益6万,不含税投资收益为5.66万,确认的应交增值税为0.34万。

借:应收股利 6

贷:投资收益 5.66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或有纳税)或者“待交增值税”0.34

(4)2017年7月7日,MJ大酒店所持有的飞行公司股票公允价值下降150万元[(7-8.5)]。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0

(5)2017年8月5日,MJ大酒店转让所持飞行公司全部股票。

借:银行存款 9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800

投资收益 188.68

“待交增值税”或者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或有纳税)11.31

同时:借:投资收益94.34

“待交增值税”或者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或有纳税)5.66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

2.方法二不确定持有期间的增值税,等到转让时全部确认

(1)2017年4月1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800

投资收益1.89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0.11

贷:银行存款802

(2)2017年5月31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5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0

(3)2017年7月1日

借:应收股利6

贷:投资收益6

(4)2017年7月7日,股票公允价值下降150万元[(7-8.5)]。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5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50

(5)2017年8月5日,MJ大酒店?D让所持飞行公司全部股票。

借:银行存款9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5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800

投资收益150

同时:借:投资收益1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

有题可知,交易性金融资产从购入到卖出的含税增值额为106(200-1006)。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或有纳税)或者“待交增值税”6

贷:投资收益6

结论:两种会计处理虽然在各个阶段不同,但最终确认的应交税费数值是完全相同的。

篇14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自2007年1月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原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只有历史成本一个,新准则规定的计量属性有五个,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并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将公允价值界定为:“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并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指南》中对非货币易中,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做出了如下规定: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及其相关类似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依据其未来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及适当的贴现率计算的现值来评估确定。

(二)公允价值的使用前提

首先,完全的市场经济是信息公开、对称的。国际会计准则、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发达的市场经济为依据制定公允价值,适用于完全市场经济国家;而我国市场发育不完善,公开市场的容量小,交易的品种少,很多商品没有活跃的交易,资本市场不完善。

其次,交易双方的自愿行为,即以公平交易为前提,交易中不存在欺诈或强制性的成分。

还有以企业的持续经营为假设,即假设企业处于正常的持续经营状态,不打算清算或以不利的条件进行交易。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

公允价值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和《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两个具体准则中,其他准则中涉及到的非货币易及债务重组业务的计量,也按照这两个具体准则的规定处理。由于公允价值主要是市场价格,在没有市场价格的情况下,要由交易双方自己来确定,所以人的主观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价值的公允性。在实践中,有的交易主体不考虑公允与否,干脆把公允价值作为达到目的的工具,这在关联交易、非货币易和资产重组等会计实务中经常可以见到。

1.关联交易

关联企业间经常会发生购销往来、资产转让和出售等业务,这些业务的交易价格如何确定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例如,有些上市公司以低于公允价值的价格购入产品或劳务,而以高于公允价值的价格将产品或劳务销售给关联企业;或者将不良资产以高价剥离给母公司,母公司则将优质资产以低价注入到上市公司,这样上市公司很容易就粉饰了账面利润。

2.非货币易

非货币交易准则修订之前,每到年终就有些上市公司通过非同类资产置换“互利互惠”,即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评估,然后两家置换的资产都有所升值。根据原准则,要将它们作为非货币交易损益计入当期利润,这样,两家公司都增加了报告利润。这种不真实收益的存在造成了股票市场一定程度上的虚假繁荣和资金流向错误。修订前的非货币易准则充分借鉴国际、国内非货币易原则,将非货币易划分为同类非货币易和不同类非货币易,并针对同类非货币易和不同类非货币易各自的特点,分别就涉及补价与否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没有补价的情况下,对于同类非货币易,一般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交易损益;对于不同类非货币易,一般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在发生补价的情况下,对于同类非货币易,又区分支付补价和收到补价两种情况分别作了规定。而修订后的非货币易准则不区分同类非货币易和不同类非货币易,凡企业发生的非货币易,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对于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易,修订后的非货币易会计准则与修订前的非货币易会计准则基本相同,主要的区别是在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时要考虑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3.债务重组

修订前的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权人应将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按公允价值入账,并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而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权人应将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并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即不允许债权人确认债务重组收益。

二、公允价值的计量

(一)通常情况下,最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市场价格。正是由于公允价值是理智的双方自愿达成的交换价格,其确定并不在于业务是否发生,而在于双方一致同意就会形成一个价值,故公允价值最适用于对金融工具尤其是期货、期权、远期合约等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权利与义务的计量。这是因为很多金融工具的交易和事项并未实际发生,签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亦未履行,也不可能有历史成本的发生,传统的会计很难对其进行计量,采用公允价值即现行市场交换价格计量可解决这一问题。此外,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也是按购销双方达成的现行市价即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存货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是部分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二)会计人员无法取得可观察的市场金额时,可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计量。现值计量更能反映形成公允价值的各种要素,包括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对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点的各种可能变动的预期、用利率表示的货币时间价值和包含在资产或负债价格中的非确定性以及一些难以识别的其他因素等。因此,现值计量在公允价值的计量中具有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分析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模式,从相关性的角度来看,有其自身的优势。它与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是相一致的,尤其是在市场有效的情况下,能够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正如前面提到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给人为操纵提供了便利。关于这一点,可从以下几方面看出:

(一)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方面。选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样一个非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的模糊性计量概念来作为会计计量的目的和手段,相对于客观性、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从事实性基础出发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虽然在财务报告中能提供更为相关性的信息,但在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上却不敢保证能提高多少或至少不会减弱。

(二)市场环境的预知性方面。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但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市场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尤其对于长期性的应收应付之类的项目,在市场环境的预知性上难以把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