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茶道手法与茶道礼仪范文

茶道手法与茶道礼仪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5: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茶道手法与茶道礼仪,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茶道手法与茶道礼仪

篇1

关键词:茶道文化;人文素养;大学生

由于科技的发达和思想的开放,我国高校的人文素养教育亟待加强。尽管我国的各大高校开设了能够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相关课程,但是由于素材老旧,收效甚微。因此,旨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课程并没有起到相应作用。因此,面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匮乏的现实问题,应该积极探求解决的方案,以应对日益下滑的大学生素质。中国的茶文化由于具有多种文化类型,便可以将其与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相结合来影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使之有利于中国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

1茶道文化概述

研究中国茶文化,首先要明确中国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的核心便是我们所说的茶道,从本质上讲就是茶事的具体实践过程,也可以看作是茶人自身认识与完善的过程。”[1]由此看出,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和本质便是茶道,它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个人修养和思想追求。因此,中国茶文化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广度和文化内涵,体现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文化魅力。

1.1茶道文化内涵

提起茶道,现在更多联想到的是日本茶道。其实真正的茶道起源于中国,而日本的茶道也是从中国发展而来。早在我国唐朝时期,茶道文化已经蔚然成风。之后随着中国文人的参与日渐成为主流文化,茶道也正是在我国不断兴盛的情况下传播到了日本。随着时间的流转,南北宋和明朝时期中国茶道进入了全盛期。到了清朝,我国的茶道文化日渐消亡,呈现式微之势。然而,伴随我国茶道文化的式微,日本的茶道文化在日本本土落地生根,并形成了枝繁叶茂的日本茶道文化。但是,不论是源自中国的茶道文化,还是流传至今的日本茶道文化,都是世界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两国的茶道文化共同建构起了东方世界丰富多彩的茶道文化。

1.2茶道文化的内涵

茶道的内涵主要包括文化底蕴和审美追求。中国的茶文化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释、道思想的集合,因此有着非凡的思想性。在茶道文化中,体现儒家思想的主要是“中正”、“平和”,体现出了儒家讲求的“谦谦君子”。佛家思想主要表现在中国茶道传播到日本时所具备的“参禅悟道”的思想要求,这是中国茶叶文化与佛家思想的结合。道家思想主要体现在饮茶者在对环境的要求。品茗饮茶时,饮茶人多喜欢在山水之间,听松涛,看泉水,望远山,思人生。这不仅是茶叶自身的自然属性的诱导,同时也是中国茶文化中浓重的“返回自然”思想的显现。茶道文化除了具有典型的思想深度,还有深刻的美学追求。由于中国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渗透,中国的茶文化总是祈求五行调和、冲淡平和。所以中国茶道不仅注重对饮茶环境的要求,同时也格外重视对茶具茶水的选择。正因为中国茶道对茶具的讲究,中国的茶具在制造工艺上便十分细致,力求做到尽善尽美。由于中日文化的差异,日本茶道在美学上便显现出了别具一格的风格。与中国茶道文化相反,日本茶道在美学追求上显示出了失衡的美感。日本茶道的失衡美学旨在揭示日本社会的差异和不均等,所以日本的茶师便将这种思想投射到了日本茶道之中。

2茶道文化在大学生人文素养中的作用

面对中国大学生日益下降的人文素养,将茶道文化引入其中便可相应的起到提升作用。但是由于人文素养门类众多,内容丰富,所以需要区别对待,将茶道文化不同的方面分层次影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切实地将大学生人文素养纳到实处。

2.1培养大学生礼仪素养

随着思想的活跃和自由的泛滥,中国传统的礼仪习惯消失殆尽。同样,中国大学生尽管学历较高,但是其对礼仪知识知之甚少。这不是因为大学生整体礼仪素养的下滑,而是当下的大趋势造成中国传统礼仪的缺失。中国茶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礼仪习惯,这都能够切实地影响中国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中国茶文化中有敬茶礼,便是中国古老的礼仪传统。在敬茶礼中,首先必须净手,做到对客人最起码的尊重;其次要净杯,保证茶具的整洁干净;最后以“凤凰三点头”的手法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而且在沏茶过程中会将茶具有图案的一侧朝向客人,旨在给客人美好的一面;同时在奉茶时会双手端茶以表示对客人最诚挚的欢迎。中国茶道文化中的礼仪和规矩相对较多,但是体现出的无不是招人待物的规矩和礼节,对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提升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

2.2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

人文素养,追其根源便是对“真”、“善”、“美”透彻的理解。因此在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时,应该提高大学生对美的认识,加强审美素养的提高。应该引领他们的审美思想,让他们知道抽烟喝酒不是美,网吧夜店不是美;忧郁叛逆不是美;唯有健康积极地生活才是美;中国乃至世界留下的绘画书法等形式才是美。只有扭转了大学生错误的价值观才能真正建立合适的审美追求。中国茶道文化中有茶画艺术,便具有典型的美学内涵。中国的茶画是水墨丹青,是墨水与宣纸的互动和结合,并因此形成了典型的文化意蕴和审美追求。茶画艺术表现的是茶文化中冲淡平和的审美追求,能够让大学生真正平心静气地欣赏,对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3有助大学生道德素养

中国茶道文化中有崇尚节俭的传统,这一文化传统有利于中国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早在两晋时期,由于当时生活习惯糜烂,茶叶便赋予了特殊的内涵,成为抵抗生活奢靡的工具。在当朝宰相的主导下,茶成为待人接客的最好选择,渐渐便改变了大鱼大肉的待客方式。因此,随着历史的推移,在晋朝形成的崇尚节俭的道德追求便保存下来,成为中国茶道的重要文化内涵。我国的大学生在了解茶道文化故事的同时,便能够受到文化的洗礼,道德素养也就随之提高进而实现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3茶道文化在大学生人文素养应用的策略

茶道文化能够培养我国大学生的礼仪素养,使其成为懂礼貌、有礼仪的当代青年;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进而感知世界上的“真”、“善”、“美”;还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从而使大学生成为有道德、有内涵的国之栋梁。当然,正是由于茶道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在操作时需要合理安排,进而实现对大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

3.1开设茶文化课程

尽管中国茶道文化在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中有着重大作用,但是大学课程中却没有相应的课程。所以要将茶道文化切实推进到实处,便需要开设茶文化的相关课程。一方面,这需要教育部和校方的足够重视,明确茶道文化在中国大学生人文素养上的作用和地位,之后便可以高屋建瓴地设计教材和教法。它既可以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也可以是出现在大学语文或者思想政治课的选读内容。其次,教师们也应该引起充分重视,将中国茶道的思想看成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只有引起教师的重视,茶道文化才能真正进入课堂,而不是沦为昙花一现的试验品。最后,当代的大学生应该了解到中国茶道文化的本质和精髓,真正知道茶道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才能将茶道文化内化成自身需要,进而完成茶文化的课程学习。

3.2组织茶文化旅游

“人的本质……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绝不是闭门造车。应该“开展深受学生欢迎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3]因此,在进行大学生人文素养和茶道文化的融合时,应该注重方式和方法,充分引起大学的好奇和兴趣。中国茶道文化中有茶文化旅游,便可以将其开辟成第二课堂。在茶道文化旅游中,既可以看到原生态的茶树,又能体会茶农的生活。在这种潜移默化之中,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便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得以提升和发展,进而内化成自己的德行和操守。

3.3培养饮茶的习惯

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中国的茶文化,以及欣赏茶园茶区的秀丽风景都能够极大地提升中国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除此之外,中国大学生还应该培养品茗饮茶的习惯。当代大学生,作为炎黄子孙,除了习惯于吃美国式快餐,也应该懂得中国传统的茶道。当自己亲身感受中国茶道的步骤,才能感同身受地理解中国茶道的博大精深,才能有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中国大学生一旦养成饮茶的习惯,就能学会心平气和、平和恬静,进而养成热爱生活,培育素养的生活习惯。茶道文化对中国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养成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将茶道文化与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也为我国大学人文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方向和方法,有着巨大的意义。此外,茶道文化在不断影响我国大学生素养的同时,也无形之中传播了茶文化,进而使茶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之间实现了传承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还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但是,在解决问题时应当充分使用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到问题之中,以中国方法解决中国问题,这既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以后解决中国问题的不二选择。茶道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结合,具有开创性和启示性,对其他文化形式也有着借鉴意义。不论是日久弥香的酒文化,还是深刻巧妙的围棋文化等,都对当代中国有着借鉴意义,因此,茶道文化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是领头羊,对传播我国其他文化形式都有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曾亮,官兴丽.茶道文化对大学文明进程产生的影响分析[J].前沿,2013(16):125-12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5.

篇2

日本在飞鸟、奈良时期的池泉式庭院多受到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后经过平安时代和室町时代造园技艺逐渐与日本本土文化融合,同时叉受到禅宗思想与茶道文化的影响,衍生出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的造园审美观,并对当代日本造园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文章通过对茶庭空间历史源流的追溯,解读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茶庭空间的空间特征、材质组合等不同的设计手法,并论述其对造园创作中美学文化及精神内涵的影响。

关键词:

安土桃山文化 茶庭 空间设计 禅宗思想

中国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4-0094-02

茶庭作为进入茶室之前的隔离尘俗、放弃烦忧的空间,具有时空转变和心理上的过渡作用。茶庭文化于一小块天地中通过一方竹林、几块素石、朴拙的木材、水景等自然要素,浓缩了景观元素精髓,追求朴素的野趣,创造出写意的山水景观。

1 日本安土桃山文化时期茶庭空间的概念界定

1.1 安土桃山文化时期

应仁之乱后,日本战火丛生、民不聊生,织田信长决定一统日本,再了室町幕府最后一个将军足利义昭后与丰臣秀吉一起称霸日本,分别定居安土城和伏见城(因遍植桃树,又名“祧山城”)。由此,历史上把1573年-1603年这一时期称为安土桃山时代。富商和大名阶层经过发展逐渐繁盛,佛教虽仍对造园活动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力逐渐减弱,西洋文化开始传播,茶道日渐盛行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化特征。虽然,这一时代持续时间比较短,但是茶庭文化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分的形成和发展。

1.2 茶庭空间的内涵

茶庭又名露地,随着茶道技艺的日臻完善,茶会与斗茶之风盛行,茶人们开始探索与茶室相合的庭院景观的营造技法,逐渐形成了茶庭。其主要布置手法为茶室前方四周以篱墙围合,中间有步石和石板铺就的小路通往茶室,路旁沙石树木层层掩映,相较于枯山水庭院的抽象挥洒,更具有自然的真情实境,看似朴拙无华,于细微之处却匠心独运。安土桃山时期的茶庭露地则称为中世茶庭,江户时代的茶庭露地被称为近世茶庭,近世茶庭是由中世茶庭发展而来。

2 茶庭的历史源流及类型

2.1 茶庭的历史脉络

日本的庭园发展至桃山文化时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飞乌、奈良、平安时代早期的池泉式庭园营造多受中国造园思想的影响,道教的宗教观和哲学理念对园林营造也产生深远影响,以池作海,以岛作为蓬莱、方丈、瀛洲的缩景,“一池三山”式的园林有追求永生之意,是对中国造园思想的舶来期。奈良、平安时期在池泉式庭园的基础上,“净土宗”的影响下,园林渲染西方极乐世界的安逸与舒适,出现了净土式园林。

镰仓时代则是园林艺术转变的第二阶段,虽然庭园的设计还是以岛为主,但是庭园的游览模式发生了转变,由池泉式舟游庭院逐渐回游式,大型庭园中,在池的中心增加了湖心岛数目的同时点缀以亭榭瀑布等景观,游览路线也是回环式的。在此期间中国的佛教禅宗传入对日本的思想、造园艺术以及审美情趣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较之之前造园审美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佛教中的得道高僧为了寻求道法的体悟,隐居于深山岩窟之中,加之从奈良、平安时期,日本即接受了中国茶文化,并在贵族、僧侣等上层社会开始传播。这一时期的园林逐渐与日本的民族文化融合,这都为后期茶庭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第三个阶段室町时代,源自中国的禅宗思想在日本达到顶峰,贵族统治者的审美情趣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像镰仓时代园林与山水画高度契合,已臻平易、谦逊和朴拙的至美之境。园林的表现形式在此阶段形成两种趋势,一种仍延续了之前平安时代的“湖岛形式”,同时园林已经独立于建筑而存在并可以多角度欣赏。另一种形式即为平庭又称枯山水,源自中国禅修形式以追求苦行和自律,来得到感悟。受此影响造园艺术摈弃了池泉式庭园的表现形式,通过抽象的表现手段以白砂、砾石来表现云雾或者海水、湖水,用亚石来象征山川,配以苔藓、绿植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出的园林景观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蕴含了深沉的哲理极具禅意。

在安土桃山文化时期,虽然只有短暂的三十年,但是在平庭和池泉式庭院继续延续发展下,创造出新的庭院表现形式即茶庭。平安、镰仓时代即中国的唐朝时,水墨画开始传人日本。奈良、平安时期,茶文化即传入日本,并在贵族、僧侣等上层社会发展开来,日本开始了栽种茶树、制茶、煎茶的活动。镰仓时期仿效宋朝,“斗茶”流行,伴随而来的茶道礼仪的逐渐发展,室町时代把禅宗思想引入茶道,茶道技艺与禅宗思想逐渐及日本文化结合进而本土化。安土桃山时代,武士阶级力量壮大,茶道成为其修生养性的必修课。茶道文化以寺院为中心获得了至上而下的推行,以此,为满足茶道礼仪与审美,并使茶、禅、画结合的造园技艺得到成熟发展。

2.2 茶庭的类型

茶庭面积相对较小,有时会附设在平庭或筑山庭之中,是为满足茶道礼仪,同时为提高品茶意境而创作的园林形式。可分为禅院茶庭、书院茶庭、草庵式茶庭。根据茶庭的规制大小又分为一重露地,二重露地,三重露地等多种形式。禅院茶庭多分布于寺院之中,庭院结合枯山水景观,极具视觉张力,同时枯寂的氛围更能引入深思。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遗存为以茶道闻名遐迩的禅宗文化中心――大德寺孤蓬庵。书院式茶庭较为豪华,在大型园林空间中较为常见,路线安排上多采用“回游道路”的形式,布置“露路”联通不同庭院空间。

3 桃山文化时期茶庭空间的设计手法

3.1 茶庭空间的景观元素

篇3

日本茶道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规矩多。时间控制、流程安排、动作要求、言谈对答等处处顾虑。其繁缛、隆重而似乎缺乏实质口腹内容的茶事活动,在不了解日本茶道文化魅力的人们看来,堪称“枯‘水厄’”。然而,这些拘束的表面现象传达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正是日本茶道强烈的仪式感。如何去理解这种仪式感的存在,是理解日本茶道的重点之一,对于中国茶文化的推广方式,也会产生有益的启示。

所谓“仪式”,是对具有宗教或传统象征意义的活动的总称。“仪式”之所以成为“仪式”,是源于它控制的是人们思想层面的象征意义,而非生活中的直接实用价值。“仪式感”则是近年来网络上的流行语,“好生活需要仪式感”、“应设立国家阅读节,用节日唤起阅读仪式感”等创意性网文标题,暗含着“仪式感”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潜台词。那么,具体到日本茶道,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仪式感存在的意义呢?

1977年,古川彻三在《茶道美学》一书中,以艺术的隔离性为根据,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的动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他指出:所谓艺术的隔离性是有意识地与自然的世界和日常的世界隔离开,以此来确立艺术世界自身的独立性。这个定义既可以用于对茶道文化的阐释,也可适用于各种艺术性活动。如京剧需要夸张的扮相、身段和唱腔;交响乐需要明亮的舞台和观众的盛装。就连时下流行的行为艺术。也要借助道具和超乎想象的夸张创意,来将自己的艺术与生活闹剧相区分。

在日本的日常饮食习惯中,正如同中国的“开门七件事”一样,茶也是一个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世俗饮料。日本惯用语中,用“日常茶饭事”一词来形容生活的琐碎庸常之事。甚至有字面意思为“用肚脐煮茶”、“茶叶袋子压咸菜缸”这样的俗语存在。可见饮茶习惯,贯穿着日本人生活的各个细节,茶在日本民众生活中也并不是高高在上。

那么,一直定位于贵族化的交际与修养方式的茶道文化中,又是如何将茶与现实生活相区隔,赋予茶事活动以应有的艺术性呢?如同书法前要静心研墨,礼佛时要上香跪拜……这些用固定的仪式性步骤来调整心态,进入境界的手段。它们符合人们的心理习惯、审美取向甚至生理科学。

同样,一场茶事活动中,从客人们开始步入主人精心设置的茶庭,便已经进入了暂时脱离俗世生活的心理准备阶段。进入了一个只有主人、客人、各种等待着被鉴赏的珍贵茶道具、茶饮食所组成的小世界,融入了一种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去感受彼此之间平等敬重、珍视诚意的氛围之中。当客人进入主人精心设计的、清幽雅致的茶庭中,曲径通幽,欣赏了处处别致的景致,再进入茶室特意设置得非常低矮的小门,以示放低身姿之后,眼界另开,茶室内各种和风精妙的道具,禅意的挂轴,庄重奉客的主人,尽在眼前。一系列颇具戏剧性的情节安排后,大家都完整地进入了自己扮演的角色中。

茶事活动的进行中,有很多看似无端的规矩。细细深究,均有其背后的深意,也参与了这种仪式感的造就。如主人撤污水罐要从身子左侧进行;并排而坐的四名客人,位首的主要客人离席时要左转身,其余两名次要客人转身时要向右转身。左右之别令人迷惑。其实这皆出于“代表脏污或隐私部分要尽量少停留在别人的视线中”这一原则罢了。欣赏茶碗、茶勺、茶罐等茶具的时候,要先向茶具鞠躬致礼;有图案的茶具摆放的时候。要将美丽的正面图案面向别人,让茶具的背面朝向自己;用有图案的茶碗喝茶时,应避免在茶碗有图案的一面“下嘴”;吃小巧而精美的茶点心时要一口吃尽,不可把咬得破败的点心放回盘中……只要你能以一颗体贴而敬重的心,把茶具茶点也当做灵物来敬惜,将它最美好的形象展示给别人,避免将它不美的状态曝露于众,那么就会发现,这些看似繁琐的规矩其实是理所应当的习惯。

至于点茶的手法、拿茶具的方式、甚至主客在茶席上行走的步伐、品用茶汤茶食的具体步骤……这些环节,是在长久反复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为稳妥有效的路径和程式,可以在最大的限度上消弭人们的慌乱、避免拿递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失手,防止自己的行动干扰了下一个步骤,将自己的所有举止都包含在一个最为配合默契、行进顺畅的、有效率的流程中。

类似的“规矩”,在茶道活动中数不胜数。茶人们在茶事活动中,按部就班的加以演练,习惯成自然后,不明就里的人们会忘记了他原本真实的用意,而当做机械的规矩来学习。一方面,这增加了学习与演练的难度,但是,一丝不苟的仪式感,也增加了人们对茶事的敬畏之心,而将茶道中的茶,与浸泡在日常凡间生活中的“茶”形成了有效的区隔。

篇4

关键词:韩国;茶文化;茶席设计

韩国的茶虽然从中国传入,由于历经一千多年政治、文化和军事的发展变化,让当代韩国茶文化既具有中日两国印记,又独具自己特色。笔者通过两年留学韩国时间,进行田野调查法,对茶席展开美学特色探讨分析。

1 韩国茶文化的背景

在近代之前,韩国茶文化保留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日俄战争之后韩国沦为日本殖民地,进入日帝强占期。期间日本殖民者,对韩国学生进行日语授课的奴化教育。另外在拓展茶产业的同时还非常重视将日本茶道带入韩国,以梨花女子大学[1]入手,先后在40余所女子大学设置日本茶道课程。1945年之后,摆脱了日本殖民的韩国学者,再次汲取中日茶文化,建立属于当代的韩国茶文化。

1.1 儒家思想

以韩国茶文化培训机构开设的“茶生活基础课程”为例,虽然不同培训机构礼仪类课程占比从14%到54%,其中三纲五常是所有机构的必修课程。[2]当进入到“研究课程”阶段,“礼”类课程在部分机构上升到100%。教授冠婚丧祭的传统礼节、闺房茶礼、儒生茶礼等具体内容。不仅如此,更有特别为小孩、主妇、闺秀或准新娘及外国人开设为期3个月以内的短期礼茶培训,使培训者掌握与韩国人交往的基本礼节、社交礼仪及韩国传统名节实用礼仪。这些,正是中国儒家 “礼”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体现。

1.2 禅宗思想

佛教虽发源于迦毗罗卫国,传入中国之后变化甚大。有受古象雄文明的苯教影响而演变的藏传佛教,也有另外一支在中原大地发展壮大的以达摩为初祖的禅宗。新罗王国的遣唐使不仅从中国带去了茶,同时也将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也一并传到朝鲜半岛。在韩国茶文化培训机构的“指导者研究课程”中设有《百丈清规》课程便可知。而禅宗的思想,被韩国茶人结合日本骷琶姥Р⒂枰陨华。

1.3 骷潘枷

日本将茶道引入韩国时,同时也将其独具特色的骷潘枷氪入韩国。“鳌币桓鲈谌毡驹本带有贬义的字,到室町时代不仅由消极意味转变为积极意味,成为日本“茶道”一个重要的核心理念。正是这样一种排斥物质的奢华,以简单、清贫,追求禅宗枯淡的审美作为理念,而受到贫富阶层的共追捧和推崇。[3]

2 韩国茶席的设计美学特色

2.1 平面构成

当代韩国茶席设计中最常用的平面构成手法有重复、渐变、近似三种。例如,以相同的品茗杯和茶托作为一个基本单形,把它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这样整齐划一具有统一秩序之感,表现出平和与和谐气氛,最终让观者的心绪达到平稳、宁静、安全舒适的状态。在肌理方面,巧妙运用自然之物进行造物和老旧器物再利用,器物表面的残破和不完美,成为“鳌彼追求的肌理之美;自然肌理不仅能使人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思想跟随对这些器物的欣赏和接触;还可以让心灵进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进而通过冥想感受鸟叫虫鸣,涓涓细流,落花流水的意境;若是老旧器物的再次运用,器物表面的斑驳,同器物穿越到另一个时空。而肌理所能带来的特殊的视觉感受,也是其他视觉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以手工拉坯或者手工塑形为茶杯主,这种保留有明显手作肌理痕迹的茶器,成为瓷器制作匠人与使用者之间的心灵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2.2 色彩构成

同样的平面构成形式,赋予器物不同的色彩,可以带来截然不同的心理感知。受禅宗和骷琶姥У挠跋欤韩国茶席设计喜好挑选黑白,茶色、咖啡色、米色、褐色等;大量采用灰色调和中色调,再配合以无色彩组合。例如以传统柴烧制作的茶杯和茶壶,自然落灰而形成的灰色调釉面效果。从纯度上看,较低的浊色会显得朴素。从明度上看,深色调则能显得厚重、深沉、朴素,时间的沉淀。总体为表达禅宗“本来无一物”的思想审美境界,阐释 “万有一空,一空万有”的思想。

3 韩国茶席设带给人的审美文化体验

物质生活日趋丰富的人们反倒开始最求不隐藏实物自然属性特征的物品,韩国茶席所选用的器物表现出经过岁月洗练的古雅、俭朴、收敛和贫乏的安静之美。“不完美”的器物之中,人们视觉看到的是朴实之色与缺口、凹痕,原生态、自然的痕迹;触觉上感受到不光滑、不均齐、粗糙等。其所呈现的正是“快节奏”现实生活的一种调剂,一种补充,一种对比,是现实的功利的世界走向超现实的、非功利的审美世界的简便途径。让茶客“到此般般放下”,使得焦灼、繁忙、疲惫、高压以及深陷浮躁的人们找到心灵的释放的空间。在此忘却了矫揉造作,物欲的迷惑,在朴实无华的茶席和进行有序的礼茶之中,起到修身养性和达到自我调节目的,消除现实工作生活的浮华,深入生命本真、体悟瞬间感受,最终感受到禅宗拈花微笑之意境美。

4 当代韩国茶文化的社会作用

遵照儒家礼仪规范为核心进行礼茶仪式全过程,茶席中的茶器皆有固定用途。虽无举一器而形名度数皆该其中的严格,但是对不同器物的操作与使用都有严格的程式规范,切不可妄用之,将茶器上升到“礼器”。韩国礼茶强调茶的礼敬,把礼贯彻于各阶层之中,以茶作为团结全民族的力量之一。

结束日本殖民统治之后,韩国在上个世纪末出现了“汉江奇迹”震惊了世界,韩国人为之超负荷、快节奏、并且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他们开始疲于这样的“快”,因而在工作之余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寻慢”。其中,冥想茶以其具有的缓慢美学,给人以清静、悠闲、宁静的美学体验。在当时安抚国民情绪方面通过实践证明已经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这也是希望通过本文对韩国茶席的美学特色做浅谈,能引起茶文化在治国安邦和社会安定所起的不可忽视的审美文化辅助作用。

5 启示

当人们把茶作为健康饮品使用时,是为了达到养身的目的,此时的茶作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开门七件事之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茶除了作为健康饮品,茶文化则是人类社会良好的“精神食粮”。茶,在其中成为载体,通过建立品茶礼仪制度和设计品茶空间,最终达到审美文化的体验。茶所具有的审美文化,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美和享受美的一种特殊茶文化活动。应该构建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茶文化,让其所具有的审美文化能够对社会成员发挥积极精神教化。

参考文献:

[1] エリア仕.???????[EB/OL]. http://japanese.visitkorea.or.kr/jpn/TMC/TE_JA_7_1_1.jsp?cid=281845,2016-8-20.

篇5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并呈现出不同精神和审美意识,这其中又以中国茶文化的“和、静、怡、真”和日本茶文化的“和、敬、清、寂”最具茶文化的精髓。作为茶文化的空间承载和现代休闲生活中的文化消费场所之一,现代茶室的建筑设计应体现出茶文化的精髓。建筑师在继承传统茶室的设计思想和手法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传统材料再设计、现代材料的运用、数字化设计与建造、光与影的艺术处理等创新设计手法,多元化诠释茶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

茶室;茶文化;多元表达

现代茶室是人们休闲生活中主要的文化消费和社交场所,具有品茶、学茶艺、交流、娱乐等多种功能。由于建筑体量通常不大,加之其功能、动线相对简单,因而在建筑设计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茶室建筑因其以茶饮这一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活动为主题,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因此其设计需要在满足现代人多层次公共生活需求和多种感官体验的同时,通过多元化的设计手法表达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1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开始饮茶的国家。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不仅具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脑的物质功能,更具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文化价值。王玲在《中国茶文化》中指出:“茶不仅是以其历史悠久,文人爱好,诗人吟咏而与文化‘结亲’,而且它本身就存在从形式到内容,从物质到精神,从人与物的直接关系到茶为人际关系的媒介,这样一整套道道地地的‘文化’。”这一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吸收了儒、释、道德哲学精华,与文学、艺术、民俗、养生等相融合,深入社会各个层面,演化出茶道、茶德、茶书、茶具、茶会、茶境等多种形式,其精神内核在重德、尚和、崇俭、贵真,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美学理念,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中国茶文化在中国茶向世界的传播过程中与中华文化一道远播海外,并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相结合,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饮茶文化。日本在奈良、平安时代引入了中国传统茶文化,之后结合禅宗和本国文化传统,完成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改造,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茶文化和独特的茶道文化,成为东方茶文化最具特色的一个分支。日本茶道的核心思想是“和、敬、清、寂”,崇尚庄周玄学,重精神,轻实用,是高高在上的礼仪,是日本的精英文化。

2传统茶室建筑对茶文化的诠释

中国的茶文化是雅俗共赏之道,它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拘一格,茶室建筑也因之呈现出多种形式。供大众休闲娱乐的茶楼、茶馆通常立于街边闹市,内部通常设有厅堂和雅座,规模较大的还会设置戏台,空间开敞通透,建筑与室内陈设以中式为主,注重营造轻快热闹、闲适自在的气氛。而文人雅士、僧侣道士的茶饮活动则更追求清雅之风,重视茶境的品味。自唐宋以来文人饮茶除了在宅中设置专门的茶寮以外,松间、竹下、泉边、禅寺、园林、山野皆为品茗论道之佳处,晚明时期则盛行在宅园中专设茶寮或结合书斋、厅堂等建筑设置茶饮空间,选址多位于幽静明爽之处,建筑体量轻盈,空间简洁素雅,门窗巧借园景,使建筑内部与园林空间相互渗透。“若明窗净几,花喷柳舒,饮于春也。凉亭水阁,松风萝月,饮于夏也。金风玉露,蕉畔桐阴,饮于秋也。暖阁红垆,梅开雪积,饮于冬也”,四季变幻的园景与山林之趣融入茶饮之中,而清雅茶香、精美茶器、悠长琴音、鸿儒谈笑又使茶室与园林空间充满诗情画意,茶文化与园林建筑在这里得到最完美的统一。相对于中国茶文化的怡然自得,日本茶文化则受禅宗虚无空寂的观念影响而趋向追求清冷枯淡的境界。举行茶道的茶室建筑及其附属庭院茶庭在日本茶道的日臻完善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型制,成为日本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日本茶室与茶庭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安土桃山时代的茶道宗师千利休创造的没有任何装饰的、具有一定佛教意义的草庵式茶室。茶室以柱子承重,柱间填充泥土墙,设置“下地窗”,室内空间从榻榻米延伸到檐下空间,再由檐下空间进入庭院,再到篱笆墙外的远山,层次丰富,意境悠远。建筑材料以木、土、竹、纸为主,在风吹日晒之后洗尽铅华,朴素简淡,融入自然,尽显日本茶文化中对枯寂、清冷、残存之美的追求。茶庭是进入茶室之前的园林空间,也称露地,其构成元素和布局形式都遵守一定的规则。飞石、矮松、蹲踞和石灯笼是茶庭中必备的景观元素。拙朴的飞石是进入茶室的小径上铺筑的踏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遍植的矮松隐喻茂盛的森林,蹲踞式的洗手钵象征清冽的山泉,古朴厚重的石灯笼营造和、寂、清、幽的茶道氛围,具有很强的禅宗意境。

3现代茶室建筑设计对茶文化的多元表达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传统茶室建筑在对茶文化的诠释中十分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运用地域性建筑材料和多种造景手法,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当中。建筑造型简洁,内部空间处理质朴,让人在品茗中与自然对话,体验“茶禅一味”与“天人合一”的境界。而现代茶室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们在继承传统茶室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还通过富有时代特点的创新设计,综合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光影声音等元素,表达现代人对茶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满足人们多元化审美和精神需求。

3.1传统材料再设计凸显茶文化特色

传统茶室建筑中常用的材料如木、石、竹、纸等具有强烈地域特色,在现代茶室设计中,通过对这些材料再设计,既保留其质感和韵味,又改良了材料的性能,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隈研吾在长城脚下公社“竹屋”项目中,在竹子中灌入混凝土,使之具有了承重功能。用这种新竹材搭建的“茶室”成为“竹屋”的亮点。围合茶室的竹条纵横交错,缝隙宽窄变化有致,与透明玻璃顶棚结合,使空间界面似隔非隔,长城风光若隐若现,颇具禅意。整座建筑仿佛竹林从大地中生长出来一般,“消失”在自然环境之中,东方茶文化和艺术气质尽显其中。上海徐汇区的青田砚是一座由旧仓库改造而成的文人空间,集茶室、餐厅、酒吧和书院为一体。台湾建筑师林琮然以白墙黛瓦、青石白砺、原木修复建筑本体,借砚台为题,在空间内植入一墨池,池边依照富春山居图内山的走势,起伏转折,流线型的现代艺术陈设与传统老屋空间相得益彰,营造出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山水意境。

3.2现代材料演绎茶文化精神

在现代生活中演绎茶文化的风雅不必一味地复古,通过巧妙运用玻璃、金属、清水混凝土等现代材料,同样可以在现代物质形式与传统文化之间寻求完美的平衡。美国建筑师DavidJameson在贝塞斯达的一座郊区住宅后花园中建造了一座茶室,灵感来自日本灯塔,用两榀青铜龙门构架吊起一个玻璃小屋,用作茶室和静思室。悬空的造型简洁素净,室外竹林荫翳,室内光影斑驳,环境清幽,极富日本茶道文化“空”与“寂”的意味。2015年在日本天台宗寺院的青莲院里展出的“KOU-AN玻璃茶室”是吉冈德仁设计的作品。茶室被置于220米高的寺庙前木制平台上,建筑师运用厚薄不一、角度不同的玻璃构建了一个四坡顶空间,地面和台阶都由厚实的玻璃块构成,表面的波纹让人联想到水面涟漪。玻璃反射周边景物,使建筑“消隐”在自然中。坐于茶室内,视线远眺皆是天空、云霭、远山,目下所至是古朴的茶器和玻璃折射出的彩虹,日本茶道中对自然本质和内在感知的欣赏被现代材料语言演绎得淋漓尽致。

3.3数字化设计与建造技术创新茶文化体验空间

现代茶室建筑因其尺度较小、功能简单、造型自由等特点,为建筑师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新锐建筑师利用最新数字化设计理念和技术表达现代茶文化的内涵,令人耳目一新。位于上海创盟国际J-office办公区后院的五维茶室是对基地上原有的一栋屋顶已经塌掉的仓库房的再建。建筑师在建筑中设置了一个趣味性的连接空间以串联内部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这个通过扭转放样得到的非线性六面体使空间的边界变得模糊,形态呈现多维度的变化,创造了新奇独特的空间感受。2010年8月东京大学建筑系和哥伦比亚大学GSAPP搭建实验室的学生们完成了一次户外搭建活动,三个小组分别从破碎的茶碗、传统茶道的序列和茶道正在进行的时刻为设计切入点,采用数字化设计软件grasshopper建模,用数控切割机将9mm和12mm的胶合板切成不同构件并组合搭建出新型茶室,成为日本传统文化与国际流行的数字技术有机相结合的体验性空间。

3.4光影流转渲染茶文化意境

光是一种建筑语言,英国著名建筑师罗杰斯曾说:“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就如同乐器如何捕捉音乐一样,光需要可使其展示的建筑。”大木山茶室就是一座用光线来表现茶文化的现代建筑。浙江松阳水库边的大木山茶室由一个公共茶空间和两个独立庭院茶室组成。建筑采用双坡屋顶、深色清水混凝土材料,与周边民居和谐相处。通高的玻璃窗和顶部通长的天窗为每个空间提供自然的漫射光线,一天中光线投入角度和明暗的变幻,为室内渲染出张弛有度的节奏。午后阳光形成的树影、水波投射在墙面天花,营造出动静相宜的氛围。徐甜甜在建筑最南端还设置了一个冥想空间,面向西侧湖面开设的圆形开口,将湖景引入视野,洞口形成的两个光圈随夕阳西下逐渐交汇变暗。光与影在这座茶室中将时光流转浓缩成一副动态的画卷,伴随袅袅茶烟,令人沉静自省。

4结语

茶文化的发展演变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过程,茶室建筑的设计也应与时俱进,建筑师在继承传统茶室设计思想和手法的同时,还应积极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来多元化诠释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王玲援中国茶文化[酝].北京:中国书店,1998

[2]周向频,刘源源援晚明尚茶之风对江南文人园林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40-47.

篇6

关键词:茶;茶文化;茶叶包装

一、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中国是茶的故乡,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我国先民对茶认识的最早记载。在商代以前,我国很多地区将茶用作祭品,一直沿用三千年。茶不仅消暑解渴、益于养生,以茶待客,以茶会友更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被上升到艺术与文化的高度,并最终升华为“茶道”。

茶由中国的西南地区经巴蜀顺长江而下,经历数千年蒙昧混沌、兴亡盛衰,在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宋代贡茶工艺的不断发展以及皇帝和上层人士的投入,取代了唐代由茶人与僧人领导的茶文化发展的局面,民间茶风更为普及,茶坊、茶肆的出现使茶开始走向世俗,并形成了有关茶的礼仪。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贡散茶是一大创举,饼茶为散形叶茶所代替,两宋时的斗茶之风随之消失,品饮方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沸水冲泡叶茶的品饮方法一直延续至今。清代的茶文化表现得更加世俗,茶文化开始转向民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伦常礼仪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一种普遍的民族习惯。中国茶文化的延续到今天,不仅是中国古老文明的流传,更荣升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需求的一种体现。茶之所以能适应各种阶层,众多场合,是因为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茶文化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公认。

二、现代茶叶包装的概述

茶叶包装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包装材料和结构,组合出了多种茶叶包装的形式。茶叶包装主要有罐型茶叶包装、盒型茶叶包装、袋型茶叶包装、塑料成型茶叶包装、复合薄膜袋茶叶包装等。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大多金属制茶叶罐,因其印刷精美,款式新颖,取用方便,又方便储存,里面的茶叶不会压碎,深受大众喜爱。

茶叶这一类特殊的商品,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茶叶的包装有别于其它一般性商品的包装。目前,常用的茶叶包装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罐型包装

罐型茶叶包装主要是天地盖式包装结构,分为桶形结构和方形结构的天地盖式。罐型包装的取用方便,不易受到挤压,防潮性,避光性能好,是茶叶比较理想的包装。

2.盒型包装

盒型茶叶包装主要有纸盒装、衬袋盒装和竹木盒装。纸盒是用板纸经印刷后成型制成包装盒,装入纸盒内的是用塑料袋包装好的茶叶,这样可以解决纸盒包装茶叶受潮,香气不持久和免受外界异味的影响。

3.袋型包装

袋型茶叶包装主要有:复合薄膜袋和纸袋。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印刷性,优良的阻气性、防潮性、保香性、防异味等。加有铝箔的复合薄膜性能更优越,遮光性更好。但是这些都有缺点,茶叶被保护的功能弱,茶叶容易被压碎。

4.塑料成型容器包装

聚乙烯、聚丙稀、聚氯乙烯等塑料成型容器有着大方、美观,包装陈列效果好的特点,但是其密封性能较差,在茶叶包装中多作为外包装使用,其包装内多用复合薄膜塑料袋封装。

5.复合薄膜袋包装

塑料复合薄膜具有质轻、不易破损、热封性好、价格适宜等许多优点,在包装上被广泛应用。用于茶叶包装的复合薄膜有很多种,复合薄膜具有优良的阻气性、防潮性、保香性、防异味等。

三、中国茶文化对现代茶叶包装的影响

茶文化是中华悠久文化中的一支独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内容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由物质文化上升到精神文化的范畴。21世纪的包装,从简单的保护、收纳功能,发展成为沟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包装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已成为人类经济活动中的自觉行为,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由过去的产品包装升华为当今的文化包装。茶叶包装亦是如此。

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凡茶有九难“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因而茶事活动是综合、协调“茶、水、器、火、境”各项要素的复杂过程: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这一理念之中渗透了中华五千年悠久文化的精髓,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与茶中的浓缩和传扬。茶文化中丰厚的内涵,给茶叶包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是我们设计师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茶道精神更是茶叶包装设计中永恒的表现主题之一。

四、现代茶叶包装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内涵丰富、深厚。当代的茶叶包装设计以多种手法来体现着茶文化,茶叶包装的造型、色彩、装饰等方面着手,都能很好地体现出茶文化。好的茶叶包装,需以包装为形式载体,将茶文化蕴涵其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商品销售份额,还可以增加商品的附加值,更可以提升品牌形象,使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得以更广泛的传播。所以,茶叶包装是茶文化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设计茶叶包装时应该从茶文化寻找创作的依据,如:茶具,茶的历史传说,茶的精神,融入了的茶的精神的文学、艺术等。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体现了茶道精神的作品有不少,无不说明了茶叶包装也是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五、结语

凭借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茶叶包装设计工作者们只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营养和精华,牢牢把握住时代运行的大动脉,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形式、新表现手法,将茶文化中的元素以国际化的设计语言表现于包装风格中,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广大茶叶消费者的审美意识,满足国内市场上的地域化个性设计和国际市场上的民族化个性设计的需求,促使中国茶文化和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两者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南国嘉木.茶经新说[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2]南国嘉木.茶道人生[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40

[3]席志新.中国茶包装设计中的文化理念[J].吉林:文艺争鸣,2010年,第16期

篇7

关键词:宗教,中国现代园林,精神内涵

一般来说,文化现象总是以特定的区域为中心向周边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来文化会在被传播地慢慢积淀下来,并在最后一个被传播地得以保存。不仅如此,积淀下来的外来文化会与当地文化在风土环境等条件下融合,形成当地新的独特文化体系。

一、宗教与东方园林

宗教在东方园林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儒、道、释对中日古典园林影响深远。由于中国汉民族文化所具有的兼容并包的特点,而形成对外来文化强有力的同化。各宗派相互融会、相互吸收而变异复合,形成独特的东方文化。儒、道、释的思想和艺术修养渗透到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很大程度影响了日本园林艺术。我们稍加注意就能发现在园林中,处处隐寓着儒、道、释的诗意,或心灵世界,或人生作为,或山水审美和艺术风格,无不折射出创作者的精神世界。

佛教早在东汉时己从印度经西域传人中国,是为“汉地佛教”。它的教义和哲理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融会了一些儒家和老庄的思想,以佛理而人玄言。作为一种宗教,它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之说对于苦难深重的人民颇有迷惑力和麻醉作用。因此得以广泛流传。佛学作为一种哲理渗透到社会思想意识的各方面,甚至与传统儒学相结合而产生新儒学—理学。道教开始形成于东汉.公元450年前后,中国的道家思想传人了日本。其渊源为古代的巫术、合道家、神仙、阴阳五行之说。中国道教以阴阳变化、天人合一、形神并进为指导思想。讲求养生之道、长寿不死、羽化登仙。中国偏于儒,显现出人世治世的特点和仁者的理想观,日本偏重于佛,以智者的形象带有出世解脱的色彩。中国园林生动形象,表现了乐天爱人的景象,日本园林则是在荒凉孤寂的山林中体现着孤独的禅意和对短暂人生的寂寞思考。

中日园林都基于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也从来都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正是因为道家的这种思想才造就了东方园林体系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园林创作宗旨。目的在于求得一个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但是,在对待天人关系上,中日园林在创作上的表现手法、思想追求上存在诸多不同。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属于“人”型。人定胜天,人类至上主义。中国园林中的建筑通常是园林中的视觉中心,亭、台、楼、阁、厅、堂、榭、舫等诸多建筑形式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以建筑轴线的延伸而控制园林全局。在园林的总体上使得建筑美与自然美融揉起来,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天人谐和的境界。

而对比来说,日本园林属于“天”型。日本是一个岛屿国家,海洋性气候明显,地处火山、地震、台风多发的地带,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使得日本人们认识到生命的无常和自身的渺小。加上道教、佛教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日本人的心目中保持这一种浓重的神秘感和崇拜感。所以日本古代的自然观,自然就是可信赖的“神”。在日本的园林创作中,多用自然材料体现原生自然的枯荣和力量。山、水、石、木一直是园林的主角,而建筑不占主要地位。经常采用拟佛拟神抽象的处理手法来表现园林艺术。在对中国文化全盘照搬直接引入的时代,日本在园林创作上仍然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色。也许就是因为深深扎根于日本民族意识中的那种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那种对泛神论中众神的崇拜以及对多样事物兼容并蓄的态度所决定的。禅宗主张远避俗世,修身于自然,以天地自然为静,并以之为修身养性之所,以求有所悟,通过“顿悟”、“静虑”、“冥想”得出“无我”或“空”之境。受其影响日木园林逐渐摆脱开诗情画意和浪漫情趣,走向了枯、寂、佗的境界,日本园林用质朴的素材、抽象的手法表达玄妙深邃的哲学法理。着重人内心的精神体现。

二、日本的园林精神

(一)枯庭。日本庭园的特色是把大到大海那样的大型风景,小到身边周围有限的小型风景,从高处、大处着眼,使其融于一园。日本的庭院以描写自然风景为目的,枯庭即枯山水庭园。它是一种利用地形地势建造的庭园,园中无泉池等水景。以石、砂、苔鲜等为主要素材,以砂代水,以石代岛,往往平铺白砂,这种白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经过雨水的洗测,更加纯白、美丽。也许正是这种美感和洁净感抓住了人们的心理,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利用它做出海流、海滨、水畔、水流、水纹等造型,其中放上几块石组象征山岛,创造出一个寂寥的空间,使人进人静思和冥想之中。它作为一门艺术,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仅用白沙和石块,就能做出奔流的大河、幽邃的溪谷,还可以做成飞流直下的瀑布。其背景造型受禅宗的禅界意识和水墨山水画宗表现出来的禅学观念影响颇大。

据说中国战国时代的帝王和贵族们都期望自己能成为仙人,能像仙鹤一样自’由飞翔,像海龟一样潜入深海,并且会长生不老。要像达到此目的,必须饮用仙丹。于是便下令召集各路修道士四处寻找。而仙丹往往在各地的灵山神岳上。在长满青苔的洞窟里,或在遥远的海中漂浮可见的孤岛上。因此,这些永世长存的愿望就作为象征,寄托在如须弥山、蓬莱山、鹤、龟等身上。后来它又作为一种蓬莱神话传说传人日本。这种虚幻的想象以及对它的憧憬,一经传人日本庭园,就出现了鹤龟蓬莱仙境的石组造型。龟石和鹤石是江户时代最流行的枯山水模式,景石有时一个,有时一组,形似龟或鹤。龟鹤作为长寿的象征,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拜。在佛教的宇宙观中,倡导天动说。据说须弥山是被视为伫立于世界中心的高山,相传这是一座了不起的圣山,有九山八海相互环绕,日月均以须弥山为中心旋转。人们就是由此产生灵感,做出了须弥山石组造型。

(二)池水庭院。日本的庭园无论是泉池庭园,还是枯山水庭园,它们的一个大主题就是“大海”。池水庭园的荃本构思在于涌泉、泉水、湖泊、河流等,大概是来源于神池神岛。这与古人包括现代人的居住都离不开生活用水有关。有意识地选择河岸、池塘边或者水源丰富的地方居住,是人们的共识。古代的日本人认为,涌泉里有神,它们往往怀着一种对神的敬畏,虔诚地祭拜泉池。日本国土的}o%为山地,从山涧流出的溪流沿山谷汇成大河。自古以来就具有丰富的水资源。由于河川的水源、湖泊、涌泉形成了神态各异的岛屿,日本的祖先从中看到了神的身影,感到了神灵的存在,于是就用泉池来供奉降临的诸神。特别对涌泉、清水和流水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情和憧憬,将其作为水神来崇拜。这大概也是泉池庭园到处可见的原因之一。人们还建造神社和神社牌坊,作为神体来参拜。在四面环海的日本有着得天独厚的降雨量,到处可见涌泉、水井。可以说日本庭园之所以能浓缩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就是得益于这种优势的地势。在古代日本,有很多有关涌泉水井的传说。人们崇拜弘法井、姥井、阿弥陀井、婴儿出生后初浴的水井等,一直把它们作为池神、井神、河神、给水神来敬奉。一般在庭园内设计的涌泉造型有喷泉、喷水池等,而在书院式庭园、茶室庭园中则必须有涌泉、水井等。

“一池三山”是从中国传承过去的水处理形式。它表现是虚无缥缈的水中神仙所居住的岛屿景观。关于“一池三山”的来历也有佛家说和道家说两种,佛家说源于须弥山,道家说来源与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壕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三神岛,为神仙居住的岛屿。据说这一传说传人日本是在允恭天皇时期。这种神话传说的核心是道教思想,这种思想幻想到大自然中采集野生的草药,做成长生不老的仙药,喝后就能成为神仙。它的修行方式是在修道、修行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锻炼意志和精神,并借助神灵、神威来完成成仙的修炼。人们希望通过实践体验,进一步领悟而成为神仙,于是就把这些愿望寄托在有形的山石上,用石组来造型,将其引人日本庭园。

在枯山水庭园里,没用利用清泉建造的水流。但是在大型池泉式庭园里,必须建造水流。庭园的水流形式很多,平安时代流行的曲水宴,来源于中国的“曲水流筋”。曲水流筋最初是来自于宗教的诗歌活动。这种活动从中国传到朝鲜,再由朝鲜传到日本。古代中国有这样的例行活动:人们把每年农历3月的第一个巳日当作季节变换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把筋(酒杯)放到河川上,任其顺水漂流,以示拔楔不祥,后来传到日本,发展为“游宴”形式的曲水宴。坐在流水边,趁着漂浮在水面上的杯盏还没流到自己身边时,开始赋诗吟咏,然后举杯痛饮。这种消遣游戏,曾经一时曲水庭园就是因此而兴盛起来的。这种弯曲的小溪称为“曲水”。利用从假山山谷飞流而下的瀑布流水,或把附近河流的清水以及地下的泉水、自来水等引人庭园,建成富于变化、多姿多彩的“大江”、“小河”、“溪流”、“沼泽”等。

(三)茶庭。中唐以后逐渐兴起的品茶习尚普遍盛行。品茶已成为细致、精要的艺术即所谓“茶艺”。宋徽宗曾提倡以“清、和、淡、洁、韵高致静”为品茶的精神境界。然而茶道却大成于日本。中国的茶道传到日本,经日本人民消化、吸收、创造与中国大不相同的茶道文化,目的是修养心性和参禅悟道。日本受到宗教中“神”的影响,出现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空间划分的标志。如神社人口处的“鸟居”,同样茶庭中被称为“中门”,神社的“水手”,茶庭的“蹲”,都是一种意念上的东西,表示以此为界,一边是圣地,一边是凡尘。

茶庭庭园在室叮时代后期诞生于京都和奈良。茶庭也叫露地或露路。日本人把茶道融人园林之中,为了进行茶道礼仪而创造了这种园林形式。一般的庭园,都具有观赏、游览、接待的功能,而对于庭园的观赏方法则没有任何限制。一般说来,在茶室庭园,人们相约去茶室往往是为了喝上一杯清茶,身临茶室庭园,感受一种返璞归真的闲寂噶幽雅。一般是在进人茶室前的一段空间里,布置各种景观。步石道路按一定路线,经厕所、洗手钵最后到达目的地。茶室庭园设施齐备,有草庵式茶室的院门,还有把茶室内院和外院隔开的中门,有石制洗手盆,用于茶道仪式的净手,象征着圣洁的泉水,是茶亭的显著标志,有踊口(饮茶的客人在茶室内的出人口)和石灯笼,创造出肃穆清净的环境。通往茶室的路上,沿途都是人工种植的林木,凸起的地方是山坡,涓涓细流是河川。途中经过铺设着许多称为“役石”的石头的地方,那是茶室主人接待重要客人时寒暄的地方。日本人崇拜白然岩石,认为岩石中有神灵附体,是神石,在举行茶事的时候,人们不能大声说话,而用这些岩石的位置、形状、尺寸来起到暗示作用。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追求茶道所讲究的“和、寂、清、静”和日本茶道,使人们容易忘却俗世中的烦恼、私欲,洗清心中的尘埃。昔日,千利休(千家流茶道的鼻祖)建造了草庵式茶院,开创了简朴、清静的日本茶道的纪元。当今很多人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中的人们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往往渴望能够在清新幽静的大自然中体验平淡无奇的生活。走进那掩映在绿色丛中的茶室,那’涓涓细流、清澈的泉水,那典雅、朴素的草庵,那竹篱笆,还有那铺满松叶的院地,都在悄然地把人的心灵净化,显示了“千百妄想抛云外,一身清净万事空”的茶文化心境。

三、结语

篇8

鲁迅指的会喝好茶,就是品茶。

品茶,是一种闲静的态度,是一种淡雅的心境。

泡上一壶清淡的或浓郁的无论是廉价的或是昂贵的,只要是适合自己口味的茶,亲自煎煮,目睹水沸如珠,用整个身心慢慢地享受整个煮茶时的过程,然后静静的尝,细细的品,同时可看上一本修身养性的好书,享受一种精神上的高雅与心灵上的宁静,是何等的遐逸。

品茶,能品出泡茶者的心绪和个性。急进躁进者,茶淡而无味;迟疑不定者,茶浓而苦涩;唯有从容而平静的人,才能让茶叶完全舒张,进而泡得一壶好茶。

品茶,一人忧,二人盛,三四趣。而他们三人,共同来赴一场宁静淡泊的茶香之约。

人物

上海春艺茶庄茶师:范鹏鹏

大众派

上海春艺茶庄茶师--范鹏鹏(除了经营茶庄,广泛开设茶艺讲堂。试图让大众都能体会茶的独特养生效果,以无私普及茶知识茶文化为己任。)

入了茶迷,就再也不想出来。与大多数女孩子一样,范鹏鹏的茶路也是从花茶开始的。茶香是茶的一大要素,闻茶也是品茶的一个步骤。而范鹏鹏,从旅游行业开始做起,一路走来,接触到了茶,从花茶到绿茶,再到如今的普洱,对范鹏鹏来说,都是如数家珍。如今她已是春艺茶庄的合伙人,是茶文化的宣传者。她会在自己的茶庄里,每周举办不同的讲座,来讲授茶文化,品茶的方法心得,也会各地的茶市场看茶品茶。慢慢地,人们开始叫她作,茶师傅。面对这个称谓,她满心欢喜,这样收到尊敬,也是因茶带来的乐趣。

禅茶一味。这其中的精要,都是要我们品茶人自己去细细品味的。一叶茶香,会让性格急躁的范鹏鹏,脾气平缓下来,久而久之,竟也能影响到人的习性。

通过学习茶,她面对世界,面对自己都完全沉静下来,用一种淡雅真诚的态度处世。

范鹏鹏用自己的方式,独创一种茶酒,这就是观音醇。将38度白酒一斤铁观音15克加入冰糖适量,混合摇动数下后封存,十天后起封饮用。铁观音与浓香型的白酒混合酿出的香,被称为,香盖法云起,花灯会火明式的天香“暖香惹梦鸳鸯锦”浓郁而让人迷醉。也许这烈这醇,也让范鹏鹏品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呢?

当范鹏鹏遇到了茶,她就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叠名两个茶字,话为,茶茶。

贵族派

上海故园茶楼主人:郭甲信

上海故园茶楼主人--郭甲信(郭子仪53代孙,晋商的古董收集布置了故园茶楼。爱茶如命。信奉茶乃贵族生活精神所在。所以茶楼走高端路线,一盏茶动辄几百上千。)

几十年磨一剑。文化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晋商的古董留下所有的历史印记,都在茶楼里,成为一个个点衬,化作淡淡茶香。

因为茶已经上升到一种精神,是享受生活的方式。郭先生言,品茶,至少需要连续的五小时时间。否则,只能算尝茶,那和喝水没甚区别。

在古代,茶道是以修行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品茶一定要与“道”结合方为品。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一般来说,茶道中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来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

郭先生强调带有意义的茶道。源于佛教的禅宗茶艺之境界不仅仅是表面的枯石凝万象,而是隐藏在内部的石中蕴生机。因此,禅宗茶的理想是把宗教哲学观念,融入日常生活微小事物之中,宣扬茶道思想。道家隐士的茶道主张空虚之美、空灵之美。至于道家茶艺的意境则在大自然中,品泉煮茶,既寄情山水,又冥合万化。隐士茶在于超越现实,回归自然,深得幽雅之妙 ,因此也称之为茶艺。

到了现代,茶的保健功能被更多人的所广泛认识开来,现代医学认为人衰老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由基的不断繁殖。而茶中所含有的茶碱可有效控制自由基的繁殖。

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茶种上千,形式万象。郭甲信独爱普洱。生长于云南的普洱茶,由于日照时间长,含茶多酚多。被称为茶中古董。并可用蒜、醋来解茶中铅。推崇顶级普洱,收藏物依年限长久而弥足珍贵。

古代道家精髓,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因此,好的东西,必须要靠自己来领悟。郭甲信就是这样形容茶道。

所以,喝茶、品茶更是只有亲尝的人才能感受到,并且越投入,越有收获,此中真意,无法言达。

闲达派

高级白领-“非专业”品茶人:杨海波

高级白领,“非专业”品茶人--杨海波(迷茶一族,不需要专业的约束,只要有感兴趣的茶种,就投入去研究了解。感触贴近生活。)

人生八十年,前四十年奋斗,后四十年品茶。

生活的品质,正是在细节中被不断地改善的。杨海波就是这样,慢慢发现了品茶的特别之处。作为一名高级白领,他与许多人一样,对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完美主义标准。他有个做岩茶生意的朋友,在朋友的感染下,他从喝纯净水开始,喝起了绿茶。看茶叶在热水中翻飞漂浮,渐渐长大,由一丝小叶,悠悠然变成阔叶,就像生活的节奏,从缓慢到充实,最后全然地放松平静。看着玻璃杯中,渐渐膨胀的茶叶,体会茶味的鲜爽、醇厚,把茶汤含在口中,像含着一朵鲜花一样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吞下去时感受茶汤过喉的爽滑。茶这样的香、清、甘、活,果真妙不可言。

不过多久,杨海波便爱上了茶,他会去专业的茶叶网站搜集更多的信息,也会在自己喜爱的定点茶庄喝茶。他平时不喜欢泡吧,也不爱上网,不乐于在外娱乐。但喝茶,却可以喝上一下午。

杨海波说,品茶需要先40年时间来累积,来作真正的准备,不管是物质上的累积,还是精神上的累积。然后再用40年的时间,去真正地,玩味茶叶的特质,泡茶的方法,品茶的乐趣。

就如这一个盛夏的午后,在仿古的楼宇间,同窗外阵阵和风相视。几味清茶入口,耳畔幽幽古乐飘散,与茶友品论茶事人情,仿似就能在此刻,念半尺轻空,随四处流溢的茶香,品读这两分舒适,三分随意,五分清闲……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悠远的情怀,茶文化才会无声地流传到今天。

品茶,试一试,谁又能阻挡它的魅力?

第二部分 优雅迷你茶经

季节茶类

1、春茶: 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份,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修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2、夏茶: 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3、秋季茶: 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4、冬茶: 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 除以上按茶色,四季划分外还可以其生长环境来分 一、平地茶: 茶芽叶较小,叶底坚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欠光润。加工后的茶叶条索较细瘦,骨身轻,香气低,滋味淡。

茶的冲泡

一般需要备具、备茶、备水,经沸水冲泡饮用。

绿茶的冲泡

细嫩绿茶的冲泡,要求茶具洁净,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壶)、瓷杯或茶碗冲泡。杯、碗内瓷质洁白,便于衬托碧绿的茶汤和茶叶。水选用洁净的优质矿泉水,或经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水的酸碱度为中性或微酸性,煮水初沸即可。沏茶的水温在80℃左右为宜。茶与水的比例通常为1克茶叶用水50毫升~60毫升为宜,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口感鲜醇。冲泡的手法要求手持水壶往茶杯中注水,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势。冲泡时常先注入少量热水,使茶叶浸润,后再注水至离杯沿1厘米处即可。

红茶的冲泡

清饮法,将茶叶放人茶壶中,加沸水冲泡,后注入茶杯中细品,可冲泡2次左右。

调饮法,是将茶叶放入茶壶,加沸水冲泡后,倒出茶汤在茶杯中再加奶或糖、柠檬汁、蜂蜜、香摈酒等。调饮法用的红茶,多用红碎茶制的袋泡茶。品饮红茶,以咖啡茶具较为适宜。

近年流行的台式泡沫红茶,其制法是红茶经冲泡后将茶汤倒人调酒器中,加上蜂蜜等配料,摇动几十下,再倒入透明玻璃杯中品饮,茶汤会在透明杯中形成分明的层次。

乌龙茶的冲泡

茶叶的用量以装满紫砂壶容积的1/2为宜,约重10克。用水的水温为100度。可泡饮5次~6次。泡的时间由短到长,第一次冲泡约2分钟,以后每次相对延长。冲泡乌龙茶的茶具为“烹茶四宝”。潮汕烘炉是烧开水用的炭火炉;玉书为烧开水的扁形薄瓷壶,约能容水2O克 ;孟臣罐为紫砂壶;若深瓯是微型精制的白色小瓷杯。冲泡前先将茶具淋洗一遍。壶中置茶以后,沸水沿壶内壁缓缓冲入,在水漫过茶叶时,便立即将水倒出。洗茶后第二次冲入沸水,水量以溢出壶盖沿为宜,盖上壶盖。冲水的方法应由高到低,且在整个泡饮过程中需经常用沸水淋洗壶身。斟茶时是用拇、食、中指夹着壶的把手,并需低行。茶汤按顺序注入茶杯内,以每杯容积的1/2为宜,逐渐加至八成满。

花茶的冲泡

选用透明的玻璃杯冲泡。茶水用量之比为即1克茶叶用水50毫升。宜用85℃左右的沸水冲泡,时间3分钟~5分钟。冲泡次数2次左右。泡好后,先揭盖闻香,再尝其味。中、低档花茶,主要是闻香尝味,水温要求100℃,冲泡5分钟后即可斟饮。

紧压茶的冲泡

紧压茶冲泡至今仍沿用古老的传统方法。我国生产的紧压茶大多为砖茶,饮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先要将紧压茶打碎;二是不宜冲泡,要用烹煮方法才能使茶汁浸出;三是烹煮时,大多加上佐料,采用调饮方式饮茶。

TIPS

上海故园茶馆位于上海复兴中路汾阳路口,一处宁静的桃源乐土。台湾著名普洱茶研究专家邓世海称它为“中国第一茶楼”。

篇9

京都旧称平安京,自794年桓武天皇将都城从奈良迁来,一千两百多年间,这里一直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京都的城市形制、格局皆模仿唐代的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中轴线为朱雀大路,让人想到西安至今犹存的朱雀大街;朱雀大路将城市分为两部分,分别称为左京(又称洛阳)、右京(又称长安);平安宫坐落在京都北方的中轴线上,恰如唐代的大明宫位于长安北部的中轴线上,以示皇权至尊、坐北朝南。当真是处处皆类唐。《罗生门》是黑泽明导演的名作,现实中,罗生门就是平安京的正南门,可惜此门已在公元980年倒塌,再也没有重建。

在京都的花见小路,不时可见艺妓装扮的女子姗姗走过,其实其中大部分都是游客――京都有一种称为“和服体验”的活动,由专门的店家提供和服和艺妓装,游客可以打扮成艺妓的模样行走在大街小巷。

目前,要在中国穿汉服出门,还真的需要点勇气,我买了许久的仿唐制高腰襦裙,只在一些特定的场合穿过,还常被人猜测穿的是韩服或和服,但是带到日本来穿了上街,一点心理压力也没有,而且经过的日本人都认得出这是中国古代的衣服。由此联想到文化传承什么的,不免有些心酸。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穿着唐时的盛装在京都巷间的石板路上缓缓行走,两边是木头的窗格与日式推拉门、发黄的竹竿编成的稀疏篱笆、小店前摇晃的灯笼,还有从两侧的矮墙青瓦中探出头来的枝桠……时光如同退行千年,而我是一个东渡扶桑的大唐人,在熟悉而又陌生的异域街道上行走,与身着和服的东瀛女子擦肩而过,互相微笑致意。

到了京都,不能不体验一下日本的茶道文化,为此我特地去宇治市的小岛茶道袋物店看了一场抹茶道的表演。

当下日本的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其中抹茶道最有唐宋风范。表演者身穿和服,正坐于榻榻米之上,所谓正坐,其实就是端端正正跪着,臀部放于脚踝之上,上身挺直。在中国,直到唐代,正规礼仪中仍以正坐(或趺坐)为主,胡床在南北朝以后自西域流入中原,逐渐风行,宋朝时,正坐正式被“胡坐”取代。而日本却将这一坐姿传承了下来。

看表演者的一套点茶手法,更类宋朝,与唐代处于主导地位的煎茶法区别很大,不禁暗自可惜:日本人要是把始于唐代的茶百戏也给学来就好了,真是很想见识一下何谓“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茶百戏虽始见于唐,但可见的记载也就是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诗茶歌》,那时日本已经停止了遣唐使活动。茶百戏真正的兴盛是在宋代,那时中日之间多为民间商人暗中往来,很难再像唐朝时那样有大规模的文化交流。

日本很擅长向强者学习,645年的大化改新是学习中国,1868年的明治维新则是学习欧美。亦步亦趋,再加上日本人将茶道中“一期一会”的精神融会贯通,事事讲求做到极致,让这个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逐渐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京都茶道体验推荐

Tips

小岛茶道袋物店

地址:京都宇治市宇治东内14

茶道Gellery沙沙记

地址:京都下京区绫小路通町西入绫材木町195Rajyone四条1F

茶道资料馆

地址:京都上京区堀川町寺内上

高台寺

地址:京都东山区下河原町八坂鸟居前下河原町526 日本茶的起源

说起中、日文化的相似之处,绕不开的是茶。关于日本茶的起源,有两种说法:《日吉神道密记》上记载,公元805年,从大唐回归的遣唐使最澄带回茶籽,种在日吉神社边;另外一种说法是,1191年(宋光宗绍熙二年),荣西禅师从中国携茶籽回到日本。不管茶籽到底是从什么时候传入日本的,至少在奈良时代(710-794),唐玄宗就曾赐茶予遣唐使,孝谦天皇(718-770)召集百僧在禁廷讲《大般若经》时,将茶分赐众僧,此事被记录在日本文献《奥仪抄》之中。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穿着唐时的盛装在京都巷间的石板路上缓缓行走,两边是木头的窗格与日式推拉门、发黄的竹竿编成的稀疏篱笆、小店前摇晃的灯笼,还有从两侧的矮墙青瓦中探出头来的枝桠…… “百鬼夜行”与日本妖怪文化

据说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是一个幽暗未明、人妖共存的时代,两者所处的空间是重叠的,人类白天活动,妖怪则在夜间出没。传说中平安时期的京都就是如此,空无一人的小巷,一到夜晚就会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妖怪列队行走,人称“百鬼夜行”。“妖怪”一词在江户时代由中国传入日本。抱持着“万物皆有灵”的宗教观,日本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乡村、甚至每一条街道都有属于自己的神明。可以说,众多的妖怪是长久以来潜藏在日本人内心深处的神秘主义倾向的具体呈现,形成多元的妖怪文化。 远渡重洋的妖怪

恒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开启了日本的平安时代(794-1192),也开始了京都作为日本首都的历史。说起平安时代与中国唐朝(618-907)的关系,除了正经八百的文化交流,也少不了一些怪力乱神的事情,虽然与前者相比只是末节,但因为鲜被提及,反而有一种生涩之趣。

日本人认为,平安时代是一个人类与妖怪共存的时代,阴阳师与“百鬼夜行”(日本民间传说中出现在夏日夜晚的妖怪大游行)的传说皆出于此时。日本奇幻小说大师梦枕貘所著的《阴阳师》系列小说,就是以平安时代为背景,以当时具有传奇色彩的阴阳师安倍晴明为主人公。日本画家鸟山石燕1781年完成的《画图百鬼夜行》中描绘了鬼、妖、灵、怪,其中很多是根据日本民间传说而创作的,给后来的日本妖怪文化带来了一定影响。

在日本的妖怪传说中,不乏远渡重洋从中国而来的角色。传说,九尾狐苏妲己在迷惑纣王、倾覆殷商天下之后,并没有被姜子牙处死,而是在印度化身王妃华阳天,之后又回到中国隐居;奈良时代,日本派遣唐使吉备真备(695-775)来到中国,在吉备真备回国时,妖狐潜入船中,随之东赴日本,又过了数百年,再次出世,自名“玉藻前”,以绝代容貌获得鸟羽天皇(1103-1156)的宠爱,结果天皇一病不起,传奇阴阳师安倍晴明的孙子安倍泰亲暗中对她进行调查,终于发现了她的真面目,妖狐逃离京城,朝廷派了八万人出征讨伐,她最终被收伏,化为“杀生石”,只要有生物靠近,就会被其散发的毒气毒死;二百年后,玄翁和尚路过,以佛法打碎这块石头,石头的碎片散落日本各地,导致至今火山、地震频发。

对于狐狸精,日本人并非一律执痛恨的态度,这与农耕文化有关――农夫最恨在田间四处打洞的田鼠,据说狐狸的尿有吓跑田鼠的作用,于是许多农夫开始在田边建狐狸庙,拿油炸的食物供奉狐狸,久而久之,狐狸逐渐演化成掌管丰收与商业的“稻荷大神”的使者。

如今,来到京都的游客,都不会错过伏见稻荷大社,站在那里的山路前,便能体会到什么叫“千本鸟居”。鸟居是日本神社的建筑物,主要用以区分神域与人类居住的世俗界,如同是一扇通向神明世界的大门。多数神社仅在入口有一座鸟居,而伏见稻荷大社有密密麻麻上千座赤红色的鸟居,在山路上浩浩荡荡排出几公里。如今,根据鸟居的大小不同,捐献的花费从几万到十几万日元不等。

从元旦的岁旦祭“初参”(新年第一天参拜神社)开始,到2月的初午祭,之后的稻荷祭、拔穗祭,一直到11月的火焚祭等,伏见稻荷大社的节庆都与一年的农时相合。初午祭是田神从山中来到田间,开始一年的工作。火焚祭是感谢五谷丰登的火节,再现五行中“火生土”的关系,通过燃烧在拔穗祭上取得的稻草,祈求土地恢复活力,保佑来年继续丰收。 千年红叶之舞

日本人追求的四时盛景,包括:春赏夜樱、夏望繁星、秋观满月、冬会初雪。春季的樱花之绚烂自不必说,深秋时满城艳丽的红叶,也是京都不可错过的美色。

就像春天有“赏樱情报”,秋季来临,日本人也会做出“赏枫情报”,每天报告某地的枫叶状态:半红、全红、已落等。樱花是从南往北次第开放,枫叶则完全相反,是由北向南逐渐变红。京都赏红叶的最好时间一般是11月下旬到12月,每到此时,当地的住宿便很紧张,一房难求。

早在平安时代,看红叶就是日本贵族们的风雅之举。被称为“日本红楼梦”的《源氏物语》,第七章的标题是“红叶贺”,男主角光源氏在夕照中与纷飞的红叶共舞,旁观者惊叹不已,疑为天人。此篇固然是着意描述光源氏美貌,但若是那倾城一舞的背景中少了漫天红叶,也便失了不少意趣。《源氏物语》描述的是平安时代的宫廷生活,作为当时日本的都城,京都也被视为小说中人物活动的重要舞台,京都的宇治市还有世界上唯一一家以《源氏物语》为主题的博物馆。

对于美景,中国人往往喜欢往浪漫处幻想,而日本人则喜欢往神鬼方面联系。就拿枫叶来说,宋代诗人杨万里有诗云:“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客。”在中国诗人眼中,枫叶是偷喝了“天酒”而被染红的。而在日本传说中,枫叶是由“枫鬼”的血染红的,枫鬼的忌辰,就是红叶祭的次日,如今的红叶祭,在每年11月的第二个周日举行。关于枫鬼的身世,有着十分复杂的传说:她又名“户隐鬼女”,据说生得如花似玉,后嫁入名门望族做小妾,自她嫁后,正室便患重病,家中不时出现鬼影,于是她被流放到了户隐,在当地集结了一批对朝廷不满的原贵族,头覆鬼面,横行乡里,烧杀抢掠,天皇命人讨伐,鬼女战败,暂藏于六道之中,数百年后化为男子再降人间,名曰织田信长(日本战国时代的传奇人物,与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齐名的大封建主)。

京都的天龙寺、银阁寺、东福寺都是赏枫名所,可以在山间漫步,或是在山间茶社小坐。此外,京都还有两条乘小火车赏枫叶的特色观光线路。

岚山嵯峨野小火车,是一条颇具怀古味道的观光线,铁道两边有大量的枫树,深秋时可以坐着火车慢悠悠地欣赏,不必担心车速太快而错过美景,列车长会不时停车让游客拍照,还会唱歌给大家听。

比睿山电车红叶隧道,位于鄙降绯凳性车站到二之车站之间,11月中下旬枫叶红遍之时,隧道附近的贵船神社会点起整排的红灯笼,将枫叶映衬得艳丽异常。观景火车行至隧道,车内灯光会全部熄灭,并减缓速度。车入隧道,只见前方的红叶仿佛迎面而来,缤纷又梦幻。

贵船神社是京都一处特别的所在,具体创建年代不详,供奉的是高龙神、暗龙神两位水神,据说一求可得雨,再求雨可止。平安时代,女诗人和泉式部曾在此许愿,希望夫君能够对她再燃爱火,因此神社中供奉结缘之神的中宫远近闻名。神社内有京都独一无二的占卜法――水占卜:心中想着希望的事情,抽出一张空白签纸,放在水占齐庭的“神水”中浸沾,就会有文字显现出来,解说求签者的命运。深秋时,那条浸签的水道上也会漂着落下的枫叶,加上祈愿者多是为爱情而来,与中国唐代“御沟红叶”的典故倒是相合,不知当年水占卜的创立之人,是不是受此典故启发,才想出如此有趣的方式。

每年11月的第二个周日,岚山渡月桥附近会举办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红叶祭,不同主题的游船像花车游行一样顺流而下,参加祭奠的艺伎盛装登船,船上鼓乐阵阵,演奏着传统舞乐和雅乐的“平安管弦船”将音乐传送岚山两岸。 关于“御沟红叶”

这个故事有许多版本,基本内容都是说,唐代上阳宫中有数万宫女,终身不得见天颜,寂寞悲哀,于是将心事写于红叶之上,随宫内御沟之水流出,被宫外男子顾况拾得,并在叶上回诗一首:“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从上游将叶子流入宫中,之后藩镇之乱,宫女流落民间,巧遇顾况,遂成夫妻。 贵船神社灯笼祭

2015年,贵船的红叶灯笼亮起时间是11月7-29日,从天黑之后持续到21:00。

Tips

京都赏枫圣地

天龙寺

位于岚山的天龙寺是世界文化遗产,秋季时,远远就能望见寺院周围的满山红叶。

地址:京都右京区嵯峨天龙寺芒之马场町68

门票:庭园600日元,各堂参拜追加100日元,法堂参拜另收取500日元。

开放时间:8:30-17:30(10月21日至次年3月20日,开放至17:00)

清水寺

寺内的建筑物几乎都是江户初期的遗物,寺院的本堂被指定为日本国宝,之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春赏夜樱是人尽皆知的美景,此外还可以夤夜赏枫。

地址:京都府京都市东山区清水1-294

门票:300日元,夜间400日元

开放时间:6:00-18:00;春、夏、秋三个季节的特殊时间会开放夜间参拜;12月31日从22:00开始整夜开门参拜。

安乐寺

平日不可以进入,只有赏樱季和赏枫季才开放。

地址:日本京都左京区鹿谷御所之段町21 606-8422

门票:500日元

开放时间:枫叶期(11月整月、12月上旬周末)的9:30-16:30

醍醐寺

因丰臣秀吉曾在此举行赏花会“醍醐花见”,此地遂广为人知。寺内五层塔,建于公元950年左右,保存非常完好。

注意:出了地铁“醍醐站”,大概还要走10~15分钟才能到寺院。

地址:京都伏见区醍醐东大路町22

门票:每一庙院600日元

开放时间:

3月至12月第一个周日:9:00-17:00

12月第一个周一至2月:9:00-16:00

成趁盘

以北方天王成趁盘煳名的寺院,最美的时候不是树顶红云笼罩,而是枫叶飘散之时,艳红的枫叶落满石板地,颇有一种“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意境。

地址:京都山科区安朱稻荷山町18

门票:500日元

开放时间:8:30-17:00。2013年开始晚间也开放赏夜枫,但时间不定,可以2014年的开放时间做参考:11月15-30日,每天17:30-20:30,门票800日元。

京都御所

平安时代的皇宫,免费参观,但需要网上预约,而且限定人数,最好提早约。

地址:京都上京区京都御苑3

篇10

绿茶,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产量最大、品种最多的茶类,每一年围绕着它的品鉴都是浓墨重彩的一大笔。千百年来,其他茶类纷纷在其工艺上发展起来,绿茶从未被历史淘汰过,不管是唐朝煎茶、宋朝点茶、明朝的泡茶法,历史的品饮方式伴随着工艺的变化,而其本质不变。

乌龙茶,工艺最多、口感最为丰富的茶类。正是这制作最为复杂的茶类也诞生了最精细的工夫泡法,不管是盖碗的闻香细品还是小朱泥的“关公巡城”,不花一定的工夫,怎品得出那绕梁三日之余香、其百转千回之真味?

历史上,它的每次盛行都可以用“红”得发紫来形容,不管是红遍欧洲的下午茶,还是红遍中国的“金骏眉”,红茶温文尔雅的表面下潜藏无穷无尽的爆发力。

黑茶,历史上边销茶的使命让它肩负起老大哥的角色,六个兄弟姐妹中,“他”总是那么默不作声,低调行事,把眼前的美好与风光留给“他人”,而时间会证明“他”的价值。

如今,越来越难品尝到采用传统工艺闷黄的黄茶,这是遗憾更是呼吁,一种工艺魅力的价值不在于一时的市场风向,而是历史传承的底蕴。

白茶的起源一直是茶界争议的话题,历史中的白茶记载与其最接近自然的工艺成为取证的切入点,而其工艺的最重要价值还在于成就了白茶独特的品质,白茶虽素,但素而不俗。

明清至民国年间,曾经福州上下杭商业最繁荣的时期,茉莉花茶正是从这走向世界各地,名扬中外。茉莉花茶的独特香气与其特殊的窖制工艺密不可分,每一次窖制都像拾阶而上的感觉,每一步都会踏出不同的风光。

绿茶:“杀青”的坚守

“绿林”外传(2007年4月 总第十四期P30)

在绿茶这个江湖之中,千百年来那些恩恩怨怨沉沉浮浮的故事,丝毫不亚于江湖中的传说。本文将绿茶生动地划分为江南绿茶――少林派、江北绿茶――中原丐帮、西南绿茶――蜀中唐门等“门派”,把各地绿茶的分布与茶叶的外形、内质、品鉴方式等做了详细表述,揭示了它们品质优势的“独门秘笈”与“招牌兵器”。

乌龙茶:“做青”的工夫

闽南乌龙

品味“观音山头”(2008年6月 总第28期P52)

铁观音,因其清新的茶香、独特的观音韵而深受茶人喜爱,一些铁观音的爱好者还讲究一些特别的地域味,也就有了“观音山头”的说法,其中,“铁观音山”以感德、西坪、祥华为鼎足,不少异军突起的“山头”为辅。正值铁观音新茶初上之时,本刊编辑借着尝鲜的机会,邀请了几位资深茶客,共同针对不同山头的干茶、茶汤、叶底等方面进行品茗比较,为广大读者细分“观音山头”的各自韵味。

闽北乌龙

岩茶花名,争奇斗艳(2012年8月 总第78期P30)

在“碧水丹山,月涧云龛”的武夷山,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之间,不单单只是大红袍的“天下”,更是“花名”荟萃的茶树王国。为了能更充分灵契武夷岩茶之神韵,本期编辑部特选十多款较具代表性的“花名”进行分析与品鉴并作出报告。历史中的许多珍贵“花名”都已遗失,有历史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通过一些系统的品鉴,我们不仅是展示武夷花名之“岩谷花香”,更在于呼吁茶界、政府应加强对它们的关注与保护。

台湾乌龙

台湾乌龙茶的馥雅时光(2011年11月 总第69期P48)

喝茶,在台湾已是一种普遍的休闲活动。台湾的茶叶栽培遍及全岛,总面积近3万多亩,品种繁多,其中普遍公认的有四种,文山包种茶、冻顶乌龙茶、白毫乌龙茶、高山茶。本文杂志编辑特选择了金萱乌龙、白毫乌龙、文山包种等各具代表的六款台湾茶进行对比品鉴,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台湾不同产区、不同地理环境对茶造成的影响,进一步阐释了台湾“高山韵”的独特滋味,让读者对台湾茶形成较为直接的认识。

广东乌龙

“不一样”的凤凰单丛(2013年1月 总第83期P38)

凤凰单丛素来以其奇香独具的特点吸引许多忠实的粉丝,而随着制茶工艺的不断改进,新工艺制成的凤凰单丛因出奇高扬的花香、清冽的汤色而备受推崇,这对传统制法的凤凰单丛是不小的冲击。传统的凤凰单丛是采用重发酵和高温炭焙的制法,冲泡出来的汤色是橙红色,口味较重,后来的新工艺师改以往的重做青为轻做青和延长静置时间,以提高香清味甜的程度。那这两种做法的凤凰单丛具体有何差别?本文编辑精选两组茶叶,一组是不同香型,不同工艺的黄枝叶香VS蜜香单丛;另一组是同一香型的两款“玉兰”香单丛,前者品的是香气的变化,后者突出滋味的区别。

红茶:“发酵”的转身

正山小种品鉴记(2006年10月 总第九期P46)

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骆少君认为:“正山小种红茶是我国茶叶中为数最少的自然保护区内生产的茶叶品种之一,基本可以肯定正山小种红茶就是世界红茶的鼻祖。几百年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很小,正山小种红茶得以延续了原来的品质和韵味,应该让消费者认识真正的正山小种。”正山小种产自武夷山桐木关,传统工艺的茶叶经松木熏制,带有浓烈的松烟香、桂圆味。本文编辑特收罗了特级、一级、二级、毛茶正山小种,分别从外形与内质对其进行品鉴,通过品质的对比分析,让读者对正山小种真正的滋味、香气,不同级别间的差别了然于心。

黑茶:“渥堆”的蜕变

云南四大产区普洱茶大比拼(2007年5月 总第15期P48)

云南主要茶产区大致可分为四大产区,由南向北分别是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原思茅市)、临沧市以及保山市。但各产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有所不同,茶的香气滋味也因此各具特色。各产区的茶都有哪里独特之处?这个问题让无数人着迷。此次本文作者特别从四大产区中选取一泡具有代表性的茶叶,开汤对比,揭示了云南各产区的茶叶特色。

近距离感受湖南黑茶(2008年5月 总第27期P34)

你是否有因为黑茶外表的粗糙难看而疏远黑茶的时候,本文作者正是带着这种心态邂逅了老黑茶并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与态度,懂得了不同品种、不同年份的黑茶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要品味真正有年份的黑茶之妙处,不仅仅是看、闻、品,更需要用身心来感受……

本文通过细腻的手法描绘了千两茶的淡定、茯砖的温厚、天尖贡尖的空灵,黑茶的这杯老茶,你得沉得下心,才品得出味。

白茶:“萎凋”的延续

白茶园里观牡丹(2014年4月 总第98期P66)

福鼎与政和的地理条件不同,而制作白牡丹的树种也差异较大,不同的树种决定了它们的制法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期杂志收罗了福鼎与政和两地一、三、六、九年份的白牡丹茶样,邀请专家进行共同品鉴,通过数款相同年份的白牡丹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全面深入地展示了不同地域、不同年份白牡丹造成的两地口感差异。

黄茶:“闷黄”的重生

寻黄茶之芳踪(2008年6月 总第28期P36)

中国作为茶叶的故乡,最大的特点就是茶类众多。几年来,随着黑茶的崛起和福建白茶被茶客们的逐渐熟识,既然能成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黄茶一定也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品质。它究竟是以什么样的卓越品质跻身六大茶类?循着黄茶在历史上留下的依稀记载,本文我们选择了几个黄茶的代表品种,开始了一次不平凡的品鉴之旅。在文中,我们探索莫干黄芽滋味的甘醇鲜爽、温州黄汤主要的两大工艺特点、君山银针独特的豆栗香、沩山毛尖的枫球与黄藤熏烟松烟味,通过近距离的文字,拉近黄茶的镜头,还原真实的黄茶味道。

花茶:“窨制”的升华

“正花香”里花正香(2009年12月 总第46期P52)

窨制的程度,往往对应着茉莉花茶的级别,不同窨制级别的茉莉花茶又有哪些不同?本文编辑在一个难得午后同时邂逅了七窨、八窨与九窨的茉莉花茶,感受了其清香鲜爽、茶汤醇香甘甜,八泡过后余香犹存的内质,突出了福州茉莉花茶独特的魅力所在。福州的茉莉花朵大、洁白、幽香的特点突出,作为高档茉莉花茶的原料非常合适,一般七、八窨已经达到高档茉莉花茶水平,九窨的花茶算是茉莉花茶的巅峰,这融鲜花之香、茶叶之味为一体的茉莉花茶,不仅仅是茶,而是融合了制茶人心血的艺术品。

无上清凉云茶会“醉东风”之晴雪

王柏

晴空如洗,碧湖若镜,风摇芳林,花似飘雪,泛舟其间,可舒啸,可濯缨。

又是早年,梨花初开,剪插瓶中于心不忍,折枝镜中,略摹晴雪之状。

梨园盛花期此行不遇。且于林中啜饮,在脑海里让万树花开,这会是如何的壮美,无法言喻。风又起,花落镜上,不知这半日的闲饮,可曾醉否?

茗赏者上也

金卉

明代袁宏道的《瓶史》有“清赏”一节,第一句即“茗赏者上也”,意思是烹茗赏花,最为雅正。其次才是“谈赏”和“酒赏”。它把花与茶的妙处都说了出来,而在中国传统文人眼中,花与茶,都是清赏之上品,二者相伴,更是世间清福的极致。

花道和茶道中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插花要看花的表情、泡茶也要读茶的表情:一个花艺作品要讲阴阳与平衡、一个茶席也要讲和谐与稳定……茶花已是茶席上不可少的元素,与花谈心,也让我沉静思绪,可以更加专注于茶。

女人颜色之梦呓普洱

精制的郎窑红釉茶器,配之竹子制与木制的茶匙、茶滤等一些小物件,高贵中体现典雅;红平缎的旗袍传统而又华贵,渲染出温雅女子端庄婉约的味道。久经岁月的普洱茶,琥珀红、透明心、柔而暖,似高贵典雅般的女性迷人。

原料采摘于2002年的雪山古树普洱茶,品饮之犹如般温柔婉约,挂香持久而不张扬,香味迷人而不媚人。就像多情的女人,成熟中体现高贵、简单中表达完美!将惊艳的琥珀红茶汤倾入玻璃茶海,我心荡漾!女人的柔情全在里面了。

茶是需要品的,更多的时候,它需要阅读;而女子就似这雪山古树普洱茶,不经岁月,难成琥珀。

下午茶的初衷

许玉莲

Sir Frank Athelstane Swettenham重视下午茶仪式,他在图画室喝茶,一茶一具,一饼一果,仆人都必须遵照他的吩咐一即英国正统喝茶仪式来做。于1989年,Carcosa正式成为一家对外开放的茶馆及旅馆,其茶馆之下午茶仪式,就是Sir Frank Athelstane Swettenham时代喝下午茶方式的重现,其下午茶的美,是展现在虽历尽几代人迁,人们仍旧没有放弃心里的初衷,下午茶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一点也不含糊,我们坐在图画室里等上茶,心里只觉踏实、笃定。

莲花坎第开放

小北

夏至日,终于看到了“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的景象。她出淤泥而不染,不蔓不枝地亭亭玉立,生如夏花的繁华,飘然入荷塘的零落……静静地看着满池的荷花,一切都是那样自然。

蓦然发觉要好好地生活,做个敦厚纯良的赤子,认真地对待难得的人生,淡定的面对一切,便一定会亲眼见证暗香盈盈的莲花次第开放。

陶令篱边行香子

王迎新

黄时,秋事近。天微凉,添了衣裳,想陶令当年,只怕也是披了青色长衫扶杖东篱,看遍黄花,敲着诗句。浑不知,一轮皎月何时就挂在了山脉起伏之处。

年年中秋,高挑腰身的泥炉子里掰了油薪竹、垒了龙眼炭。烟起,只管蒲扇扇去,便见火苗窜起,炭渐渐红了一截,铺橄榄炭,坐穿心砂铫。这铫也是有趣得紧,中间牛舌般隆起,确实自底部通往壶壁的烟道,古有此制,难得今人复原出来,烧水却实在比一般砂铫快了许多。微凉之际,煮水瀹忘机行香子,琥珀汤。

无上清凉云茶会“冬之归藏”

木白

春生而夏长,秋成之后就是冬的归藏。在这个敛而不露的季节,无上清凉“云茶会”第三季暮色中徐徐展开。茶会以藏养为题,所选的三款茶品自然也是紧扣这个。2002年的7581普洱茶饼开场,接着是武夷山的金骏眉,部分落在上世90年代的老滇红,串场收尾则是各席自备的私房茶。再有香席的合香怡和,琴席的琴箫问答,名中医的冬养初阶穿插其中,一场关于冬的茶聚就这样丰满且圆满完成。

古风观止 谓之大美――汉服与茶的华美乐章

张楠

所有人都有一种追溯的情节,尤其是当他上了一定的年岁,就好比我们都喜欢回忆自己的童年一样。近年来,随着韩日文化的入侵,国人在惊叹韩日传统服饰的巨大传承力之余,许多人也在觉醒,作为曾经附属的邻邦小国,尚能如此尊重传统服饰和传统文化,泱泱大国的礼仪之邦怎么能遗忘自己的文明留存呢?

汉服和茶有太多共通的地方,难怪茶客们会如此钟爱汉服,他们展示的不仅是古风古韵,更展示了汉服包裹下的赤子之心。其实不论是汉服,还是茶,大家希望追溯和挖掘的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美。

四月南山 摩诃茶浓

陈勇光

千利休谈到草庵茶时说到,“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最质朴的地方,藏着茶的大道。农历四月,草木葱郁的终南山千竹庵,首届终南山摩诃茶会在这里举行。

终南山又称“中南山”,以其居天之中、长安之南而得名。此地八百里山岭,又谓修行之冠,自古至今,山中多匿有大隐之士。

首届终南山摩诃茶会由马守仁先生发起,他行持茶道已久。此次在终南山千竹庵草棚举办的茶会,按他的说法,是一次最干净的茶会,也是最“摩诃”的茶会。他说,摩诃意指“大”,茶会之大不是指人多,也不是说茶席多,而是指茶人的心量要大,由此,则茶道亦大。干净的茶会也称清净的茶会,乃是山水清净,心地清净。

立夏之后的终南山,群山叠翠,正是最好时光。暑热未至,且多凉风,芳菲亦未落尽,瓜果正要成熟。位于紫阁峪里的千竹庵,修竹成林,草木扶疏。草庵茶所体现的精神自唐以来,皆以质朴为道,以茶道为修持首要。

千竹庵内,手洗钵,石灯塔,皆是中华古物。手洗钵所用的石钵来自寺庙里常见的石雕莲花香灰缸,每位参会的客人皆以山泉沐手,再漱口,以山泉拍额清凉之。

布置停妥,盛会甫始。先供以佛茶,佛茶由浙江普陀山如嫣茶友惠寄,马老师虔敬地供于佛像、天地之前。

三个月的准备,一个月来的奔波,为了茶的精神。

此次茶会准备了6个茶席。开始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各茶席的位置,茶席按终南各山峰之名取之,如:凌云,白石、圭峰、罗汉、观音等等。茶席的位置就在千竹庵的庭院之内、或周边竹木之下,凉亭之中。

篇11

关于凤凰茶,亦是属于有故事的茶。传说南宋末年宋帝卫王赵爵,被元兵追杀,一路向南逃奔。路经凤凰山(今广东潮州一带),并仓皇爬上了乌岽山顶。帝与群臣累得满身大汗,口渴难忍。侍从识得茶能解渴,便从山顶上采得新鲜茶叶,让m帝嚼食。帝嚼后生津止渴,精神倍爽,于是赐名为“宋茶”。意犹未尽的宋帝在吃剩下的茶果中取出茶籽,扒开泥土,将茶籽撒在地里。不久,乌岽山一带山麓果然生长出丛丛茶树。直到现在,乌岽山上还有茶龄几百年的古茶树,都被称为“宋种”。凤凰山一带的茶农,祖祖辈辈历经百年,将“宋种”茶精心培育,使得潮州的凤凰山成为中国名茶(乌龙茶)之乡。历史上“凤凰茶”的名称便是由此而来。

凤凰茶素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的特点,十分耐冲泡。“味甘”是凤凰茶的特色,但是这种“甘”绝不是甘甜,初喝凤凰茶的人大多不习惯,因为味道不甜反而偏苦,品茶的人需适应之后才能觉出它的甘芳润喉。也正是因为人口较“苦”,凤凰茶具有较强的消食刮油之功。喝完茶后消化迅速,使人容易感到肚中饥饿。长辈为了让孩子多吃点,便会劝说,等下要喝茶,吃多点。吃得有些油腻,便会有人告诉你,没关系,等下喝茶。傍晚回家之时推开门说,下午喝了四五泡茶――这就很能说明他那时候的“肚困”

(潮州音:饥饿),需要进食了。凤凰茶作为一种味道独特的乌龙茶,在冲泡上也有讲究。冲泡凤凰茶的最大特点在于“快”

(即投茶快,洗茶快,出汤快),如若冲泡过慢,茶便过于浓苦,有违茶道了。

茶壶之讲究在茶道上颇为重视,历来潮州使用的茶壶有盖碗壶、宜兴紫砂壶等,但在潮州民间还流行一种本地产的手拉壶。在全民皆茶的潮州,手拉壶是一种饮茶习俗日常化的象征,常见于寻常百姓家。潮州手拉壶与宜兴紫砂壶相比,不论是从历史上还是规模上都有很大差距,但它作为一门独特技艺,是紫砂园中的一朵奇葩。红泥手拉壶即朱泥壶,是用潮州本地出产的赤土采用古老的辘轳手拉法,即用手法的按压或捏挤、塑造出姿态各异的造型,十分考验技师的功力。灵活多姿的手拉成形,给这独特的工艺注入了迷人的魅力。因采用旋拉的手法,壶薄,一般没有花纹,只有极少的刻字或印章,更显它的朴素大方,有人笑称,手拉壶比起紫砂壶更具百姓特色。潮州工夫茶便有这一浓厚特色,茶具技艺师还常常在茶壶上赋予其独特的内涵。曾经见过一个盖碗壶,壶盖是圆形的,上面东南西北各写着“清、心、也、可”。有意思的是,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读都能自成一体:“清心也可”“心也可清”“也可清心”

“可清心也”,实在是雅趣。而潮州人饮用的茶杯,强调“小、浅、薄、白”,饮茶时,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大碗茶式饮法,不求痛快解渴,讲究细细品味,所谓“品茗”意即如此。

《潮嘉风月记》讲到:“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传统工夫茶的确费工夫:取水,

“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引自《陆羽茶经》)意指水的硬度和茶汤的品质具有直接关系,不可小觑。这里的“山水”指的便是潮州凤凰山上天池之水,一直为人称道;烧火则用红泥小火炉,炭须选上等果木炭,再配上羽扇煽火,钢筷添炭,用此活火煮水则具有独特风味。这些道具,在潮州古城区的小街道上,不少年长者还在售卖。不过,传统的泡茶过程因其工序繁琐,费时费力,现在已难以广为流传。洲州人民每天不知道要冲泡多少茶,等不及用炭烧开水的漫长时间,所以现在都采用电气化烧水,但烧水的电器却模仿传统小火炉的造型,依稀看出潮州古人风雅。

讲到茶艺,潮州工夫茶细分可达20道流程,道道冠之以名,雅趣至极。“孟臣淋漓”,便是汤洗茶壶之举;乌龙茶置入壶中,是“乌龙入宫”;高置水壶往茶壶入水,谓之“悬壶高冲”;壶盖轻刮泡沫,是为“舂风拂面”。此外在冲茶阶段,则有来回低斟茶水入杯的“关公巡城”;壶中茶水少许时往各杯点斟的“韩信点兵”;扶起茶杯时的“三龙护鼎”等。冲茶时需要一定的技巧,“烫杯”这道流程是潮州工夫茶的工夫要点,初学茶道的人很可能就被烫伤。据资料记载,有一位吃茶专家,走遍东西南北,到处总结喝茶的经验,在喝了潮州的工夫茶后,总结出工夫茶的特点就是一个“热”字,从煮汤到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整个泡茶过程讲究凝神静气,一气呵成,必须保持茶的热度。“烫杯”即是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开水直冲杯心。“烫杯”之后便是“洗杯”,“洗杯”是最富有艺术形态的,有经验的人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姿态美妙。据说有一位外国人,也是个茶迷,久闻工夫茶之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一定要喝一次工夫茶,他看到洗茶杯的动作时,不禁赞叹:“比杂技团的功夫还要高明啊!”确实,不会洗杯的人,一碰到杯便会被烫,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说“姿态美妙”了。“洗杯”之后将杯中水倒掉,此间杯中之水已蒸发,便可冲入茶汤了。此种饮茶之法并不以解渴为目的,主要在于品尝乌龙茶的香气与滋味,更是“有朋自远方来”的待客之道。

篇12

关键字:日本;枯山水;苔庭;平庭等

绪:日本の风土人情

一、 风土人情

日本是亚洲东端的岛国,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冲绳五大岛及三千多个小岛组成。在秦代,中国人发现的日本只有本州、九州和四国三个岛屿,故有东海三神山的传说。

经考古证明上古文明时期,古代日本人通过路桥从中国到了日本。绳纹文化时代是日本的新石器时代,当时日本人较矮,男人不超过160cm,直到古坟时代人已略高,达到162cm。日本在进入有园林的文化时代时,其人群高度与当今有很大差异,这一差异最终引起了园林在尺度上的差异。

日本岛国南北跨度大,南北气温也有十度到二十度的差异,由于全年多雨,植物生长茂盛,建筑园林等也因此更加重视了排水设施的设计,而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使得日本人民一生敬畏鬼神,出现了神道教和神社建筑形式,该形式非常典型的体现了日本建筑的特点。

二、 风景名胜

日本因地处海岛,风景资源丰富,历史上曾有日本25景和百景之说。而日本学者们对自己国家的名山大川早有了详细系统的规划,上原敬二的《造园大辞典》对日本的山景、溪谷、河川、瀑布、海岸景观、平原、湖沼、温泉等更是有着详细的记录。造园者更是通过模仿身边的自然景观以达园林秀美的目的,试想,还有什么样的景色能比自然更美呢?向大自然借景正是造园师们惯用的手法之一。

从造园风格上讲,日式园林总是会给人以鲜明的风格特点,单体元素虽与我国园林大同小异,其视觉区别性却能显著突出,其原因可在以下能略窥一二。

(一) 枯山水

1.枯山水

枯山水又称干山水、假山水,与池泉园和真山水相对。现在人们一提起枯山水都会认为就是以沙拟水、以石代岛的做法,但是最初其意义无非就是无水庭院之意。枯山水的产生有几方面原因,最主要的就是京都当时缺水;另一个原因就是日本有大量的石材、沙、砾等,而且用石最为能够模仿体现日本的国土环境。

2.苔庭

枯山水有时候也以青苔为表现模式,运用青苔使园林表现出古老和枯寂,与白砂的干枯又形成一定意义上的对比。苔庭很少有全部以青苔来表现的,大部分是用青苔和景石组合表现,往往白砂部分象征海洋,青苔或景石象征陆地和生命。枯山水发展成熟源自于佛教禅宗和茶道的发展,把禅与茶两种文化意义注入枯山水之中,一直是造园师们乐此不疲的手法。

在室町武家文化前期,将传统贵族文化与新兴的武家文化及庶民文化融为一体,从而完成了对唐、宋、元文化的吸收和消化,形成独特的日本文化。其特点是:禅宗受到武士阶层信仰和保护;一向宗广泛深入民间,真宗获显著发展;学问在贵族与禅僧之间盛行,并通过禅僧向地方上普及;通俗的御伽草子与和歌的消沉相反,连歌盛行,能乐、狂言、小曲得到发展和保护。

学问和书院作为贵族、武家和禅僧共同的纽带,把僧家和武家结合在一起,大将军或大名常在晚年出家,或舍宅为寺,或捐建寺院,使园林出现武家和僧家两种特点。僧家的特点是园林中石组和植物的表达以枯寂和佛义为主,武家特点的表达是石组和建筑的粗犷和雄伟。在皇家园林和武家园林中的舟游式寝殿造园林渐渐被舟游和回游相结合的书院造庭院所替代。

3.型木式枯山水

完全用修剪树木来表现的称为型篱式枯山水或型木式枯山水,这些修建植物在日本园林里面有专门的称谓,译为:型篱式或型木式。该形式与苔庭式一样,不会大面积使用,只会作为庭院的一部分出现。

日本园林的发展经历了池泉园(平安时代)——砂石枯山水(镰仓时代末)——茶庭(室町时代末)——型木式枯山水(桃山时代)几个阶段。从中可以看出,型木式枯山水处于后期,是从桃山时代开始兴起的一种用修建植物来表现生命意义的枯山水模式。桃山时代从提人文精神,使枯山水由枯而生,一改过去砂石主景的风格,把有生命的植物摆到主景的位置,作为园林的戏剧中心加以表现。

(二) 池泉园、筑山庭

1.池泉园

池泉园有时候与筑山庭是一相对的概念,有时又与枯山水是一相对的概念。当与筑山庭相对时,指的是池泉式园林偏重于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而筑山庭则是偏重于堆土山的园林构成。

从游览方式上看,池泉园分为池泉周游式、池泉回游式和池泉观赏式三种。池泉周游式最古,在平安时代就很流行,当时的池泉园中没有园路,或园路极短,游览路线全在水中,必须借助小船。于是,园林景观环池而立,正立面面向水池。随着园林面积的扩大,陆地面积增加,在陆地上开辟园路,在路边设置景石、建筑、土山、型木、草地等园林景观。

2.筑山庭

日本人常称筑山庭中的园山为“筑山”或“野筋”是坡度缓和的土丘,在日本早期也叫做假山,到了江户时代才称之为筑山。在江户、明治、大大正年间的武学流就是严格按照《筑山庭造传》的模式进行创作的。依《筑山庭造传》的平面图式,园林为池泉园,中心为水池,池中设岛,池背后为筑山,池左右设计主人岛和客人岛,陆地上有飞石,筑山上有独立的景石,名守护石或三尊石,陆地上有石灯笼、七五三石和额拜石等。

在大型园林中,一般以舟游、回游、坐观三种方式结合,以增加园林的趣味性。

(三) 茶庭

茶庭,也叫露地或露路。日本人把茶道融入园林之中,为了进行茶道礼仪而创造了这种园林形式。茶庭于室町时代后期诞生于京都和奈良。

茶庭一般是在进入茶室的前一段空间里,布置各种景观。步石道路按一定的路线,经厕所、洗手钵最后到达目的地。园林的气氛是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以地上的松叶暗示深林茂盛,以蹲踞式的洗手钵象征圣洁的泉水,以寺社的围墙、石灯笼模仿古刹神社的肃穆清寂。这一切都是为了追求茶道所讲究的“和、寂、清、静”和日本茶道、歌道美学中所追求的“佗”美和“寂”美。茶庭依复杂程度分为一重露地、二重露地、和三重露地。

(四)植物

植物在日本园林中运用尤为突出,日本因为出于海洋性气候区,充足的阳光和降雨使日本园林植物生长茂盛。可以大致划分为苔草类、灌木类、乔木类。

植物在园林中的配比,也是按照吉配实行的,吉配在日本叫做嘉祥配。它是指植物的配植是按人们的吉凶观念来配的。趋利避害是配置的原则。在《造园大辞典》中,罗列有以下例子:

一年三秀——竹、石、荔

二友——梅、菊

一枯一荣——柳、山茶花

四天王树——银杏、樟树、杉树、榉树

五果——桃、李、杏、栗、枣

八草——菖蒲、艾叶、车前、何叶、苍耳、忍冬、马鞭、繁叶

在主体建筑物前的吉祥植物对植,日本讲究的是对称中的不对称。如果在中国园林中,常是左右同种、同大小、同树形等。日本园林中对植的植物可以不同种,不同树形,不同大小。

总结:

对比中日园林,我认为我国园林所要表达的是人工成就与伟大,而日本园林则多表达自然。中国园林中在表现重点是景观中的建筑和高山,而日本园林重在表现自然景观的植物和水景。日本园林中植物的用量远远超过了中国园林,从而使得日本园林显示出一番林野森森的效果,自然之意非常浓厚。

篇13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开发

1茶文化与茶文化旅游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自唐宋以来,人们就把茶作为一种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文化艺术的享受活动。在茶叶物质文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整套茶文化。要了解与茶相关的一切,最好实地堪察一番。正如王勇先生在《游走茶乡》一书中所说,想要了解一种茶和一种茶的文化,人们必须得走进出产这种茶的那片土地,了解在那片土地上生活或是曾经生活过的人们的世界。茶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其中物质层面包括茶叶科学技术、实践经验,它们推动了茶叶产量的提高和茶叶产品质量的提高,也包括茶叶的生产流通形式、生活消费地域、消费方式、茶政设施;精神文化指一切茶的物质文化在人们记忆中的反映,包括人们有关茶的知识、手法、礼俗、宗教、文化艺术等。茶文化是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研究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包括茶道、茶艺、茶的礼仪、茶的精神以及在各个阶层人民中表现出的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现象,它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文化。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茶文化旅游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现代茶业与现代旅游业交叉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发展迅猛,已成为当今旅游业中的一支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旅游产业群。茶文化旅游属于旅游产品分类中主题文化旅游的一个分枝,将茶叶生态环境、茶生产、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综合开发,是具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总之,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以茶园参观,茶古迹浏览,茶叶鉴品,参与茶叶生产,观赏茶艺,茶药用功能听讲等为内容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这种旅游形式集地方特色旅游、生态旅游、养生主题旅游于一身,使茶、茶文化、旅游成为一个体系,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茶与茶文化丰富了旅游业的内容,旅游的兴盛反过来带动茶文化的发展。当前,把茶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是提升旅游品质和弘扬茶文化的双赢策略之一。

2茶文化旅游的特征

茶文化旅游内涵丰富多样,涉及上百种产品及多个特色地区。它们都具有和其它旅游形式相同的特性,如休闲性,消费性,参与性,暂时性等。而与此同时,茶文化旅游还具有其它旅游类型所不同的特征。

2.1精神与物质的结合

茶树是一种经济作物,但同时又是一种可观赏植物;喝茶可以满足人的身体基本需求,又能给人带来精神的享受与升华。以茶为客体,不同的人为主体,不同的审美主体具有不同的感受,其层次多样,内容多彩。游客在观看茶艺、茶道表演时,五官得到充分调动,看、听、闻、品———清香醇美的茶食带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智慧一并给游客带来细腻而多彩的美感。这种物质形式上的享受增添了旅游的乐趣,同时又有不流于世俗的精神层面的享受内容,因此,茶旅游又常常被称为心灵之旅,感悟之旅等。

2.2特色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

茶的受众性十分广泛,自古就倍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茶是平民百姓不可缺少的日常饮品,解渴又提神;茶还常常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来源,以茶为诗为文的作品不在少数。茶是王宫贵族待客的主要载体之一。茶具有普通大众都可以享受的群众性,又有文人贵族的高雅性,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

2.3观赏性与体验性相结合

我国的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观赏和体验的多重需求。百年的茶树、万倾的茶园、琳琅的茶窑、异彩纷呈又神秘的茶事活动都成了茶文化旅游中的人文资源。这些与茶相关的资源具有极为丰富的观赏性,同时又非常适宜观赏者参加到活动中去,与当地人民一起感受、感知茶的内在文化,精神得到升华。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休闲意愿的加强,茶文化体验旅游在国内消然升起。游客不但可以到当地的茶馆品茶,还可以观看当地特色的茶艺表演,参加当地人茶田的劳作。这种观赏与体验并重的特征吸引了许多爱茶人士的参与。

2.4自然与人文相结合

茶文化旅游以茶区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景观为依托,将茶的生长环境,制作过程,人文资源等融为一个体系,茶文化旅游也就成了人文旅游与自然旅游相互参与渗透的产品。我国的茶园茶场为数甚多,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茶文化古迹、茶俗行为、茶歌茶舞等人文资源多,都可以被用以旅游开发。茶文化涵盖了历史、文学、哲学、宗教等多门科学,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可以领略到茶文化的人文魅力。

3茶文化旅游中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茶文化旅游有了长足的发展,甚至一度成为旅游业的一枝独秀,迅速拉动了茶区地方经济的提升。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茶文化旅游开发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或典型或普遍的问题,如茶文化旅游的形式单一、各地方茶文化旅游相似甚至雷同、文化色彩不够深厚、自然生态环境在旅游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茶文化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1茶文化旅游的形式单一性

从整体来看,我国的茶文化旅游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对旅游市场中茶文化内涵及应用的力度不够,大部分茶文化产品还仅仅是停留在鉴赏、保护、研究等基础上,并没有达到真正与市场接轨和融合。目前存在的一些茶文化旅游形式,大部分还只停留在浏览、参观的层面,因为时间、费用等问题很难让游客静心领悟这一独特的文化,最终能真正达到让游客感到修知养性、享受精神层面感悟目的的还是少数。另外,茶文化旅游的从业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茶文化旅游中的导游绝大多数都是从其它旅游线路上直接承接了茶业旅游的导游任务,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更谈不上对茶文化的深入了解。而一些茶艺师在给游客表演的茶艺茶道也只限于艺术本身,其茶业的文化背景很少被触及。

3.2茶文化旅游中文化内涵的缺失

任何一种旅游都应该以其丰富的内涵而吸引游客。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形成文化旅游吸引力的基础和核心。我国现存的茶文化资源都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初步具备了形成特色吸引力的条件。但是游团往往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机制将游客从快节奏的工作中吸引到田园劳作、品鉴观赏、静心参茶等慢生活上来。更多的茶文化旅游只是停留在茶的物质形态上,没有涉及茶文化精神形态和文化内涵。更有一些旅游团社打着茶文化的幌子吸引游客去指定地点买茶的行径。

3.3茶文化旅游中的原本茶文化遭到破坏

市场上的少数茶文化旅游产品不仅没有对茶文化的宣传和利用起到促进作用,反而破坏了茶文化底蕴。如有的商家为了起到销售茶的目的,对茶文化的宣传只是商业利用,没有对茶叶本身真正的文化做认真研究,造成一原本茶品牌、茶文化大相径庭的效果,损害了参观者与旅游者的利益,更让原本茶品牌受损。还有地区为了吸引游客,故意打出吸引眼球的旅游主题,只是哗众取宠,没有达到让人们真正了解茶文化的效果。

3.4茶文化旅游破坏了原生态环境

随着市场对茶叶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茶叶中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与此同时,有些茶农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多卖茶叶,在缺乏发展规划的情况下盲目投资扩大再生产,使得本来可以持续利用的茶园茶田的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在开发过程中,新的技术和节能技术应用不足。要保护茶叶的生态环境,又要发展茶文化旅游,低碳的旅游形式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4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方法与途径

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大课题。各部门应该协同合作,努力使我国的茶文化旅游能够发挥其独特的魅力,在市场上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以促使我国茶文化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4.1多方开发,对茶文化旅游进行特色建设

近几年来,国内已经陆续出现了一些具有高品位的茶文化旅游景点和特色地区。一些经营成功的旅游案例中的茶园、茶庄、茶田对茶原有的内涵保护和宣传做的都比较到位,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老茶庄在进行改造升级,以期达到文化与经济双赢,当地与游客双赢的效果。当地政府应该重视该方式,借鉴成功案例,采取符合地方特色的方案,对当地茶业旅游进行升级改造。

4.2深入开发茶文化旅游纪念品

在任何一种旅游形式中,吃、喝、购物都是其中的最重要的部分。目前,各地方推出的茶文旅游中都含有茶宴这一特色项目。与茶相关的各种饮料、食品也越来越多样化,茶叶的衍生品如茶具、茶艺,正在成为游客越来越青睐的产品。而名茶更是人们馈赠亲友的佳品。应适时抓住游客的这一正常消费心态,开发更多样饰精美,又具质量上承的茶文化礼品,扩大茶文化旅游的延伸度。

4.3与地域相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茶文化旅游项目

我国产茶地区众多,如云南、浙江等已经普遍为人们所知。各地可以结合自己独有的地域特色开展茶文化旅游的深入研究与深度开发。如名茶的发源地、茶业建筑、茶礼仪等与当地的古建筑、特色民俗、宗教旅游相结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旅游形式,这不仅在整体旅游开发上达到以一带多的经济市场效果,还满足了消费者多方面的旅游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4.4加强对茶文化旅游的研究

对茶文化旅游进行专门研究的文著还十分鲜见,较多的文章只是涉及表面探讨而缺少深层次的研究。事实上,茶文化可研究的课题非常多,研究者不但可以研究我国的茶文化旅游,还可以与境外的茶文化旅游相结合,通过多方面的参照、对比,逐步就能得出符合我国特色茶文化旅游的形式来。例如,台湾和日本的茶文化旅游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新加玻、泰国更是将其视为重要的旅游经济来源。

4.5加强对茶文化旅游中从业人员的专业教育

我国多年前就出台了《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一书,这是从事茶艺工作人员的重要参考书之一。越来越多的茶业相关学校开始应用更多更专业的书籍来对学生进行培训。茶文化看重的是茶对人精神层面的熏陶,这就要求从业人员除了要具有专业素质以外,还要具有较好的综合素养。茶文化旅游的从业人员在旅游当中起到的媒介作用,他们将茶文化的内涵传递给游客,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游客信息接受的完美度。我国的福建、安徽等地都陆续开办了茶校教育,这为我国茶业人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悦,王柳芳.茶文化旅游概论[M].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4.

[2]郑剑顺.茶文化旅游设计[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篇14

雷朝兵

今天,我们领航工程的第三次培训又开始了,回想上周我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学院组织召开毕业生招聘会,我从打电话联系招聘单位每天打上百个电话,到借器材布置场地每天早上都是6点起来了,说实话周末本是想好好的睡一个饱觉的!但是我要参加领航工程的培训,我不能睡我不能半途而废,领航不是谁逼我去参加的是我自愿加入的,选择了他我就会坚持到底!

今天的活动可以说是美丽优雅,在前几天的活动通知里我看到了今天我们要进行插花和茶艺的培训,说实话插花这个词对我很陌生,我都不知道插花是什么所以带着一种好奇的感觉去参加这个插花培训,来到教室,看到桌子上好多花我只认识玫瑰,其他的我都不知道,我打小就不喜欢花,所以对花也没有什么了解,插花培训学校请到了园林园艺的老师给我们进行专业的培训,从理论开始,再到实践操作,由于我好久没有休息好,我在听老师讲理论的时候我听到一半就什么都请不进了,虽然强忍着不睡着但是我不知道老师再说什么,想想现在很后悔,为什么当时自己不站起来清醒清醒,这是一项很有用的技能。

老师的理论结束后我们开始了实际操作,我们自由分组去领到了所需要的花和工具,我们之前没有做好分工,但是在领到材料后,我们就自觉分工,一个人准备一种材料,为了能够做出最好看的插花,在插的过程中我们反反复复的做了好多次,看着这里不合适我们又重新弄,那不行了我们就重新拿了再补上去,弄到最后我们的花泥都了全都是小洞,导致最后我们插的效果没有其他组的好,但是我们也并不有什么心里阻碍,做的好与不好,那都是我们小组亲手做出来的,我们付出过,做不好只是因为我们还不熟练,后来我们各个组都拿着自己的成果拍照合影,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结束了早上的培训。

我们1点又开始了下午的茶艺培训,进到我们学校的大益爱心茶室,看到老师着装整齐,很专业的在那里等着我们的到来,内容形式也和上午一样,先学习理论知识在进行实践操作,我们在那做着,老师就让工作人员给我们送来刚泡好的茶,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喝茶的人我每天都喝茶,我也会品尝茶的味道,比起早上的插花我更喜欢茶,我很认真的听老师给我们讲的理论知识,首先是老师自己的自我介绍,从三个我是什么角色介绍了自己,后来老师进入主题给我们介绍茶艺,和与茶相关的知识,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每天喝茶的人能够长寿,茶象征数字的一百零八,代表了喝茶的人能够长寿,能够至少能活到一百零八岁,茶是我们云南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喝茶也是我们南方人最大的一个爱好,虽然喝茶不一定就能够活到一百零八岁,但是也有很多益处的!

老师的理论课结束后,她给我们实际操作了一次,边做边解释,后来我们就开始做,开始做的时候他们把茶具弄的叮当响,动作挺僵硬,我还在边上看笑他们,但是到我来操作的时候我比他们做的还差,我僵硬的手都不会动,我想这种看似简单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操作简单的,每种技能都有自己的深奥之处。

我感到奇怪为什么领航工程会给我们安排这种类型的培训,是让我们拓展自己的认识还是什么,一般情况下都是给我们安排管理时间,合理作息的课程,插花和茶艺与他们完全不相同,我觉得领航工程是一个非常好的领导力培训的活动,我的选择没有错,我会坚持到底!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李三多

转眼又是两周过去了,我们迎来了第三次领航活动,清风徐来水波不清,以茶会友,以花得情,就在星期六,我度过了一个充实并且愉快的时光。

天还是那么的蓝,云还是那么的白,我的心情也是那么的快乐,早上我们三组参加了插花的活动,很开心可以认识到园林园艺的老师给我们认真讲解中国花道的讲究和古时候与现代花艺的差异,让我觉得花艺花道并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样简简单单。那其中蕴含的可是五千年以来的中华文化和智慧结晶在里面。老师的PPT演讲的很精彩,我们也饶有兴致的听,接着就是插花环节。可怜我大三组组长居然被组员嫌弃,十一个人五人一组我就这样那个被无情的抛弃了,我只好想一个孤魂野鬼一样游离在个各大组织群体里面刺探敌情,不过那只是说说玩的。

插花讲究的是技巧和手法,当然天马行空的创意我觉得也是必不可少的,琳琅满目的花朵如何将他们巧妙的摆列起来让他更具有观赏价值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也是园林园艺小伙伴们所需要去追求的。一花一世界,一草一枯荣。离离原上草,岁月静可好。插花不仅仅可以陶冶情操,更可以让人的心情变得舒缓,使人开朗,富有创造力。

到了下午,我们三组到了大益爱心茶社进行茶艺茶道的培训,那是一位美女姐姐为我们讲解中华文化五千年上下茶道的文化。茶香浓私语,茶淡屋满香,一个懂茶的人他一定懂得去享受生活,一个懂茶的人他一定为人谦和,一个懂茶的人他一定具有魅力。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茶艺就是这样,茶所给予你的,你也会从茶中学到。

图茶余半生,未清易可行。茶从丝绸之路以来就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生活品之一,它是人们那饭后的悠闲时光中的一抹清香,它是劳苦生活中的一抹芬芳,它是茶农伯伯手中的一抹余香。茶,所寄托的是中国文化的积淀,我们组分为两个分队每个人都在为各自的小细节抓着不放而开怀大笑,那是茶道带给我们的囧,是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说实话我一大老粗实在是品不出什么味道,老是感觉在喝白开水一样,不过我知道是因为我的心不够宁静,心是浮的品茶自然只能感受到其中的苦涩。茶艺茶道,讲究颇深,那是待人之道,是礼数之道。

一束好花,一抹芬芳;

一品好茶,一份淡然。

花中美,茶之韵

吴凯娴

这次的培训项目,都比较的修身养性,有一种高雅的氛围在其中。我自己本身的专业跟这一次的培训的插花和茶艺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才看到培训项目的时候,我就特别的高兴。

那天满怀期许的到达了目的地,还没走进教室,就看到了许多的红玫瑰、满天星、百合、巴西叶和蓬莱松摆在地上,自己就在脑中幻想着:老师今天用这些植物会教我们插出什么样的花束。

开了教室的门以后,大家合伙把相关的植物和工具搬进教室,虽然玫瑰和蓬莱松上面都有很多的刺,会刺伤大家的手,但是大家都毫不畏惧,争着的去拿红玫瑰和蓬莱松,展现出了大家有一种吃苦耐劳和不惧危险的精神,男生也都特别具有绅士风度,主动的去拿重的物品,非常高兴能认识这样一群小伙伴。

老师开始讲课,向我们介绍了插花艺术的历史、分类和展示了一些相关的作品图。在这个过程中我记住了插花在宋代普遍盛行起来,宋代有点茶、插花、焚香和画画四艺,从中可以看出插花艺术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也受到了国人的喜爱,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了解一些插花艺术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插花分为东方插花和西式插花,东方插花又分为日本插花和中国插花,但是日本插花艺术是来源于中国的,东方插花偏向于木本,西式插花偏向于草本。插花中还可以搭配一些水果、谷物等,特别记得老师说的涉及到农大我,我们可以搭配着麦子、柑橘、玉米、茄子、芭蕉叶等,这激起我极大大的兴趣。插花要"密不透风,疏可跑马",就像做人一样要该有严肃时要有严肃,该放松要放松,要懂得调节自我,使自己保持一种最佳的状态。老师特别提到了一种花—,不能插成双数,双数只能用在葬礼上,如果不了解这些,可能会闹出很大的笑话。

最后开始实践,五人一组,各组领取相关材料,在老师的讲解下一步一步的完成,我们组五个人在插花过程中,都是大家你插一朵我插一朵,共同完成,插出了一盆非常漂亮的花束,许多组的人多跑来看我们组的花,都认为我们插的很漂亮,使我们特别的有自豪感。在这过程中,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个力量会创造出无限可能,创造出许多你意想不到的东西和惊喜。

下午刚走进爱心茶艺室,就被里面的布置深深吸引住了,想着会是什么样的老师来教我们呢?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坐下不久,老师就来来,老师一身紫色旗袍,穿出女性的柔美,有一种高雅的气质,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首先开始是理论课,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茶对我们身体的好处,喝茶的必要性,茶相关的一些文化。茶是我们云南最有特色东西之一,也是经济支柱之一,我们作为一个云南人,是不是应该了解茶、喝茶,来支持我省的经济发展。我觉得非常的有道理,我们应该做个爱省的人。

老师其中提到聘礼必须要有茶,因为茶四季常绿,成年移栽后不容易存活,代表着一心一意、至死不移的爱情和承载者人们希望一对新人能白首偕老的美好祝愿,这是多么感人的意义呀!使我对茶又更多一层的理解。茶在生活中是很常见,它可以跟柴米油盐放在一起,也可上到厅堂上招待客人,我们做人也要像茶一样,下的厨房,上得厅堂。还有其中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不光是追求,还有吸引,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它告诉我们人生不能一直追逐者别人的步伐走,盲目跟风,要懂得自我提升,要懂得创造自我品牌,你若足够好,自然会吸引来别人对你的投资和心思,就像学茶一样,不是只有漂亮的人能学,只要你想,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我,变得越来越好,自然会变得漂亮和有气质的。

最后开始实践,老师先展示了一遍给我们看,然后就是我们自己操作,我们看着老师操作是如此的轻松,但是到我们的时候却是错误百出,我们知道了泡茶要做好是如此不易,明白古人曾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一句话的内涵所在。但是因为我们小组有一个茶学院的学姐,所以我们每个都学姐的指导下操作了一遍泡茶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错误,但是学姐从未失去耐心,我们的每一步,她都认真的看着,并细心的指导我们,纠正我们的错误,感谢认真负责的学姐。我们小组的人也特别好,到后面,其它小组开始蠢蠢欲动,我们小组不为所动,继续泡茶。甚至到最后,其它小组的人都走了,但是我们小组的还剩俩个没操作,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提要走,都是一直等到了所以人操作完,才起身收东西要走,这既表现出了对别人的尊重,也是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做人不能太自私只顾自己,不管别人,这样可能会失去很多美好的东西。感谢小组中每个的不放弃,不抛弃,尊重每个人。

这是既美好,又有趣的一天,也让我在花中,茶中学到了很多人生道理。

心得体会

夏梦佳

5月6日,新校区7栋B区106,领航第三次活动——插花和茶艺 ,在我们的期望中开展了。

文化之美,需要有心人静下心去感受、去捕捉。

插花艺术,即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枝、叶、花、果作为素材,其中,以"花"为主要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完美,富诗情画意 ,能再现自然之美和生活之美的花卉艺术品。插花艺术起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活的美好与真实。插花艺术对中国人而言, 插花作品被认为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

学习插花,需要一颗温润而有灵动的心,一双巧手。插花老师教我们最简单的一种插花方法,半球形插花,材料有:玫瑰花若干朵,满天星若干,蓬莱松若干,花泥,类似芭蕉叶的一种叶子。工具:剪刀,盒子,去刺钳。初次插花,按着步骤一步一步,小组协作。(范文先生网 fanwen.chazidian.com)最后成型时,由于长度把握上有一小点失误,球形不是很明显,不过,整体还是满意的。

在插花过程中你的每一个小点子,都会让你的作品更加不一样,贴上了自己的标签。

在室内放一束花,是一种生活态度。

茶艺,茶艺老师提到白族"三道茶",依次苦茶、甜茶、淡茶。蕴含人生哲理,先甜后苦,平淡回忆过往。茶艺,是我们心中忘不了的儒雅,它表达出来的情意是生活余后的一阵微风,直达我们的心怀;是梦醒余后的一记朦胧,淡然我们的憧憬;是远方的的一声诗歌;暖曲我们的爱意。茶艺,不仅仅是茶的艺术,更是生活的艺术,是对人生的见解与缩影,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用艺术贯通茶叶传递给每一人。

茶道,与中国待客之道紧密相关。"凤凰三点头"表达对客人的尊敬。"逆时针方向转动",迎客。泡茶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举动都有着特定的文化。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凝聚在了茶道之中。

茶香怡四座,茶暖温人心。不待以浊酒,不待以琐物。

待人以物需以茶,那是一种自然,给予他人淡然;那是一种心意,直通我俩心怀。以茶会友,多一份悠闲,少一份浮躁。

很幸运能够在这次活动去品味茶艺与道,让我心中少去了些许浮躁,多了些宁静。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张瑞

这一次的领航活动是一种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活动。

上午,我们组参加的是插花培。下午我们组参加的是茶艺。我们的培训很简单就是理论加实践,但是同时也是最有效率的培训。毕竟离开理论,实践就没有依托。离开实践,理论就会变得很枯燥,空洞,我们也很难接受。经过插花和茶艺的理论的培训,我很震惊,插花和茶艺原来他们不仅仅是单纯的插花和泡茶,他们有他们的内涵和神韵,他们有浓厚的文化背景。我被他们的内韵给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时也发现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孤陋寡闻。在实践中,我很陶醉于一个团队全力以赴的为一个目标而努力。比如插花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团队也很迷茫,也有争执,毕竟之前没接触过,但是慢慢的在大家的分工与合作中我们完成的很出色,我们组插的花得到好多人的认可以及导师的认可。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动和幸福,我很感谢我们的小团队,很感谢他们的陪伴和支持。

除了这些,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其实这句话我们平时也都听过,但是我所感受最深的是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讲到‘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这个词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我觉得对于我来说受益匪浅。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没有差异就没有优势。比如,我们大学生必须要面临的找工作,你有什么优势来让用人单位选择你而不选择你的竞争对手?你有什么优势能让你拥有高新职位?等等。其实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反思。但是,如果一个人他有他个人的品牌。好多机会都会青睐与你。什么是个人品牌呢?我也思考了,我个人的理解是,个人品牌就是当别人提到你名字的时候只会想到你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而不是可以联想到一大批人。你,别人无法替代。想要培养个人品牌需要不断积累的过程,最终从量变达到质变。

我很感谢领航,每一次的领航活动都给我以不同的视觉来重新看待我所遇到的问题。我期待更好的自己,我希望自己成为盛开的鲜花,吸引翩翩的蝴蝶。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周建成

在2017年5月的第一个周六我们接受了"领航工程"的第三次培训,这次的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插花艺术和茶艺。作为一个粗枝大叶的男生,我很抗拒这次的培训,觉得自己并不适合这次的培训,自己在这次培训中的表现一定会表现得一塌糊涂。但因为上次的培训让我觉得自己可能并不是这么的不堪,所以自己带着一丝丝的抗拒但更多的却是期待的参加了这次培训。

早上我首先接受了插花艺术的培训,老师一开始给我们讲了插花的分类和一些特点,还有就是一些基本的审美眼光。比如红色是暖色调,绿色是冷色调,在这两种色调之间就需要加上一些如同白色这样的无色调来调和,让红绿两色在一块不显得如此的突兀等等。他也和我们说了一些原来插花的由来,原来古人们的生活便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如此的闲适安逸,自己也曾幻想过那样的生活,但自己一个粗枝大叶的人并不适合。之后老师就开始教我们插花,这次插花的造型为一个半球形,主要用到了玫瑰、满天星还有蓬莱松。在经过我们组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一簇美丽的插花便在我们手中显现了出来,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又进行了改进,最终的作品我们组的成员都十分的满意,并一直认为我们的作品是今早的作品中最漂亮的。

早上的活动结束之后,经过一个小时的短暂的休息我们便开始了下午的培训——茶艺培训。在茶艺培训的同时,老师也给我们普及了一些基本的礼仪,这些礼仪也不仅仅能在茶艺表演时适用,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依然有用。老师在给我们介绍了一些茶的历史和种类之后便教授了我们茶艺。在老师的教授下,我也改正了自己原来自己学的一些错误的地方。也学习到了一些基本的形体礼仪,有利于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与他人的交流中给他人留下一个更好的印象。

虽说这次的培训很轻松,但是我所学到的东西对于自己依然有用,这是一次对于自身的审美观的提升,这是一次对于自己性情的培养。对于美,它具有随意性,也具有大众性。造型的美,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色彩的美,其色彩搭配柔和、恰当,大多数人对色彩的审美是大致相同的。

粗枝大叶的人也有细腻的地方,只是原来一直没有被发现而已,而这次的培训,让自己知道了自己也是一个细腻的人。这也正是我参加"领航工程"的意义所在: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直到某一天,在属于自己的地方绽放开来!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花与茶艺

毕梅丽

对于插花和茶艺这个培训,总的来说,如果有机会还想再参加一次。学到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也感受到一门艺术。

早上插花培训,老师事先准备好花材,供大家挑选,进行创作。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很好很快乐。

老师给我们介绍说插花艺术具有生命性、随意性、创造性、装饰性的特点。它可以陶冶人地性情,是一种很好的修身养性之道;它可以美化环境,增加情趣;它可以传递情感,增进感情交流……介绍完花材、花语和相关历史,最让人期待的实操部分就来了。

很荣幸有机会上老师的插花课,并与老师一起学习插花,这是我以前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以前只知道听老师说插花喝茶可以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自身素养,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惬意,也能让自己变得优雅。那时候还不以为真,总觉的哪有那么厉害,插个花就能修身养性了。

而这次上了插花课以后,发现自己真的是受益匪浅,而且也从中感受到插花是一门优雅插的艺术,也能很好的熏陶人的情操,老师在讲台上面用图片给我们首先认识花的种类,看了以后我才知道自己眼拙,没想到花的种类各式各样,名字也挺好听的,老师还向我们介绍花与花的颜色和花样之间怎么搭配。本来以为老师亲自在讲台上实践的教一遍给我们看,我们记住步骤就肯定能做出来,还甚至自负的以为,肯定插出来比大多数同学的要漂亮。可事实相反,插花看似容易,实则难。最后就是插花的位置,点缀啊之类的,真是怠慢不得。然而从这个过程当中也让我明白了插花是需要我们用耐心和细心,才能插出一盆好花。也能让自己心情更加愉悦并有成就感。

下午的茶艺培训了解到了茶文化,茶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而是人与人,心与心之间交流的一个重要媒介。是的,茶,平凡却不简单;泡茶,不仅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修养。细细品茶,品得出自己的甘甜苦涩,品得出他人的喜怒哀乐,茶中窥人,学会享受一泡茶的冷暖甘苦,也是一份达观大度的心境。

那些我们时常见到的泡茶器具,今天得以重新认识和熟悉。老师完整地演示完毕基础泡茶法后,带领大家重新认识茶具,熟识每个器具的使用方法。

在半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半天的学习已经结束,虽然我只是浅浅地学习了一些入门知识,但浓厚的茶兴趣已被激发,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继更深入的学习茶,让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领航过程开设这样关于茶的培训课程,不仅仅为我们学员教授了茶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当代社会,能有机会以茶会友,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缘坐在一起学茶、品茶、赏茶、鉴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骚客一般,喝茶谈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惬意。

领航培训心得体会

黄自兰

参加领航工程的培训每次都会有惊喜和收获,这是第三次写心得体会了,这次学习的插花和茶艺也像前两次一样的给了我惊喜和收获。一整天培训下来,我感觉自己好像重拾了自己丢失太久的少女心,自从选择了体育,我好像就在"汉子"的这条路上愈走愈远,衣柜里几乎全是运动服,鞋子全是运动鞋,生活中好像也很少去关注女孩子该关注的很多东西。但是今天培训下来我好开心,原来我也向其他女孩子一样喜欢花花草草,也可以安安静静的感受一下高雅的生活。

说说一天的培训吧!上午我参加的是学习插花,这也是我感觉自己重拾少女心的关键一课。老师所讲的理论部分首先是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插花,插花的类型和不同种类的插花。后面就是实践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作品的创作,我们小组的同学分工明确,每个同学都有积极地参与进来,有负责修剪的、有负责摆插的、有负责弄造型的,大家齐心协力,制作出了一个很是漂亮的作品,可能是自己也有参与其中一起制作的缘故吧,我觉得我们组今天的这个插花好漂亮,我超级喜欢,最后我们组的作品也由我带回了宿舍,非常感谢我的队友们,他们让我感到温暖,让我在领航工程这个大家庭里面感觉到幸福,大家互相包容,共同进步。

下午是学习茶文化,通过这半天的学习,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虽然当前我只是浅浅地学习了一些入门知识,但浓厚的茶兴趣已被激发,我只迫不及待想要更深入的学习茶,让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老师告诉我们喝茶能静心、静神,有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身养性之功效,我们只有不断地塑造自己,把自己变得更优秀,我们的生活才能过得更精彩。人就像茶一样,越泡越有味道,耐人寻味。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被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要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和回味。

当你只顾埋头请进的时候,当你累的时候,当你想要休息一下的时候,不如就放慢脚步停下来休息一下,感受一下生活的乐趣,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有情调一些,偶尔的休息或许会让我们走得更远。

雅趣

雷正东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其中精髓部分的茶艺和插花艺术更是如此。以前总认为"吟诗,作画,品茶,插花"是文人的高雅爱好,离我们很远。这次的培训给了我们一把打开"茶艺"和"插花"潘朵拉魔盒的钥匙,让我们可以接触到这些高雅的文化活动。

早上老师给我们进行插花培训,对于插花课程起初我是一点都不了解的,但我对于插花艺术有着很高的兴趣,所以当接到培训通知时我非常高兴。周六早上我满怀期待的来到教室等待老师上课,一开始老师用热情饱满的声音给我们讲授插花的相关知识,我就花艺术深深吸引了。接着老师又给我们进行实践教学,我们跟着老师的步骤,一步步的创作我们小组的作品。最后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动手,完成了我们小组的作品,心里满满的都是成就感!插花看似简单容易,然而要真正插出一个好的作品却非易事。因为它并不单纯的是各种花材的组合,而是要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还要融入美学的概念。有句佛语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一支花都是有生命的,我们需要用心去思考,才能创作出好的插花作品。我觉得插花艺术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插花作品多姿多彩,制作过程中作者倾注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无形中培养了我们的艺术情趣。

下午进行的是茶艺培训,以前我也喝茶,也泡过茶,但对于茶艺却一窍不通。经过一个下午的茶艺培训,我对中国茶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对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没想到小小的一杯清茶竟然蕴含了那么多文化。一片树叶,一壶好水,一杯清茶,一缕清香,用一生品味。茶道欲可引申到为人处世之道,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被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要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和回味。因为时间的原因,未能更为详尽的学习茶艺,但我对茶艺的兴趣丝毫未减,学习茶艺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以后还会找机会学习茶艺。同时,希望每一个泡茶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自己的心入茶,泡茶一杯属于自己的好茶。

很感激领航工程的这次培训,我们以后要学会去接触这些高雅的文化,让我们的心慢慢沉淀下来,做一个优雅的人!

雅事

王开贤

这周活动我们进行了插花和茶艺培训,这是我们大家都盼望已久的。

插花,顾名思义,即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之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制完美、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

我们学习插花的时间只有短短一个上午,但是通过老师的耐心解说、指导,也使我们了解了很多插花的基本常识、技法、以及花卉的识别,总的来说还是很有用的,可以提高我们的见识,为以后我们更好的学习和享受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通过老师的解说,我发现插花看似容易其实不简单,老师教导我们:插花除了要心灵手巧外,还要有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必须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这样才能达到烘托气氛、传递感情,使人获得美感和愉悦的目的,从而得到启迪、鼓舞或遐想。

通过为期不长的插花学习和了解,我懂得了插花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用来点缀自己的居室环境,时常与花作伴,以花为友,还可以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而且女孩子学插花不仅仅可以学到手艺,也是对审美能力、气质的一种提高。而且插花是一门很好的手艺,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更深入的学习,因为我觉得插花是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插花既可以让自己开心,又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而且象征美好的愿望,可以使每个人更加的热爱生活。

在茶艺培训中,我们学习了有关于茶艺的相关知识。在以前不懂为什么人们老是喜欢茶艺,在我看来不过就是喝口茶而已,但在学习了相关知识后,我才真正的了解茶艺。

在没有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时,我知道的茶类很少,但在学过之后,才知道竟然还有那么多的种类。基本茶类就是绿、红、白、黄、青、黑。

后来,学习了各种茶的冲泡方法和技巧,听着老师的讲解,看到老师的泡茶动作是那么的优雅高贵,深深地震撼着我:天底下竟然有如此的泡茶方法,也竟有如此的讲究,这必定是懂茶的人才会的享受吧。

实际操作中有几分羞涩,但我想若是再有一次机会,我一定要努力学到老师那般的优雅气质。

花艺与茶道都是极雅之事,我希望能有朝一日,日日得闲,终日与其相伴。

美好的一天

庄绍伟

这个周又是双周了,我期待的领航工程的活动又开始了,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我很爱领航,我爱小伙伴们,还有暖心的老师陪着你。

今天的活动是插花和茶艺,由于人数太多,我们是3组一起开展,其他三组在同一时间段参加另一个活动,下午我们又交换,早上9点在7栋B区106的教室集合,进行插花培训,听着老师讲理论课,看着老师PPT上美丽的插花图片,很羡慕那些人能插出这么美的花。

插花理论课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说到,在他在一次插花技能大赛中担任评委中,有一个人来参加他们的比赛,而且插出了最美的花,而这个人是盲人,最后他获得的冠军,代表云南省去参加全国比赛。当我听到他是盲人的时候,我很是吃惊,一个盲人能插出这么美的花而且还获得了冠军,真的很厉害,在想想我自己,决定自己更要加油,向这个盲人学习,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实践课,我们开始了插花,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伙伴的配合下,我们一步一步的完成老师的任务,教室里有很多玫瑰花,满天星等,若不是这次插花,我可能好多花都没见过,插花真的是一门艺术,就像你手中的画笔能画出你心中所想的东西,同时插花还能陶冶你的情操,培养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