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审计的方式范文

审计的方式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5: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审计的方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审计的方式

篇1

关键词:审计;参与;客户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化,我国内部审计的理论和实践也有了新的发展,内部审计深入到企业管理各个领域,覆盖了包括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组织管理在内的所有业务活动。随着内部审计作用越来越广泛,内部审计的理念、审计技术方法、审计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的职能、目标和审计范围都有了根本变化。内部审计正由真实性、合法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向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方向发展,内部审计职能由传统的监督评价职能向以咨询服务为主的增值功能转变,内部审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由监督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以客户为中心的参与式审计正逐渐成为新的内部审计模式。

一、参与式审计的背景环境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变,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有着深远影响。2013年,中国内审协会对《中国内部审计准则》进行了全面系统地修订,该准则在2014年1月1日起实施。此次修订对内部审计的定义、职能、目标和审计范围进行了新的确定和规范。新准则对内部审计定义为: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新准则进一步明确了内部审计在提升组织治理水平,实现组织目标,防范组织风险,增加组织价值方面的重要作用。2008年,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同时了相关配套指引,建立了内控规范的完整法规体系,要求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型企业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同时要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及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负责独立客观的复核和评价企业活动,促进维持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效果和效率。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内部审计已从简单的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过渡到评价经营的效率、效果、有效性的全面审计。内部审计师不仅要对各种账册、报表、数字资料打交道,更要广泛与人打交道,处理好人际关系,获取审计对象的支持与配合,以获取各种信息,对审计发现采取纠正行动,是审计成败的关键因素。

二、参与式审计的必要性

1.传统审计关系的弊端

审计部门要实施审计,必须与被审计部门进行接触。传统审计是一个封闭系统,长期以来内部审计定位于监督与被监督,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审计部门通过审查相关资料、现场观察、调查、记录等方式,监督评价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形成审计意见写入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一般都是批判性的。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错弊反应在审计报告中,报告给高级管理层,这意味着被审对象工作中存在缺陷,可能面临上级的责问和批评,而审计人员提出的改进建议也可能改变被审计人员以往熟悉的工作程序和习惯,因此被审人员心理上有抵触,防范心理强,在审计过程中不支持不配合,造成审工作开展难,审计结束后整改难,严重影响了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审计意见落实难一直是传统审计面临的重要问题。审计人员千方百计发现管理漏洞和内控缺陷,并提出相关纠正意见,却往往得不到被审计单位的重视,对重要问题纠正不到位甚至根本不采取措施,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被审计单位的抵触心理,另一方面,有时也由于审计提出的问题并不是关键问题,没有找到管理薄弱的关键点,提出的改进建议不切合实际,不具有可操作性。无论哪种原因,最终都导致了审计意见落实难,审计出的问题纠正难,直接影响削弱了审计的价值。

2.客户参与有利于提升审计服务价值

目前内审部门普遍面临审计资源匮乏、审计人员人手不足的局面,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大都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随着审计范围的扩大,现代内部审计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审计人员涉足一些新的不熟悉的领域,仅凭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职业判断,很难及时发现各领域存在的问题,而审计客户长期从事相关活动,了解具体的规定、操作流程、专业知识,经营管理中存在什么问题,哪里有漏洞,哪些地方需要完善,业务人员从事这个工作,他们心里非常清楚。审计人员只有与客户发展良好的关系,寻求客户的帮助,共同寻找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办法。

3.参与式审计的方式

审计不是单向的,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客户的全程参与,如果把审计作为一个产品,则审计过程就是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客户接受审计并采纳审计建议是一个消费过程,审计过程是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客户需要不同程度的介入到服务过程中。审计的目的是实现双向获利,客户的投入可以视为一种新的生产力要素。(1)审前参与在审计项目开始前,审计部门要制定一个有效计划,和客户一起收集信息,充分利用客户的经营管理技能,和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建立团队合作关系,让客户真正参与到审计过程中,而不仅仅作为审计对象被审查。(2)审计过程参与外勤工作是与客户接触最为密切频繁的阶段,外勤工作的起点是在审计项目开始时召开进点会,审计人员利用这一时机,和客户充分沟通,向客户讲明审计的目标、方式和审计程序,使客户明白审计工作以服务为宗旨,为他们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而不是单纯的挑毛病,是对他们有益的,这样双方在目标、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使客户更容易接受和配合审计工作。和客户共同探讨审计方案。审计方案是审计工作的指引,包括了审计目标、范围、时间、步骤和人员安排,是指导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操作指南。审计方案使客户了解审计师将要做什么,怎样去做,什么时候去做,将做多长时间,这些信息促使客户了解审计的目标和范围。审计方案的制定需要客户的帮助,提供有关审计活动的背景信息,并在客户的帮助下,和相关人员沟通,实施现场调查,获取有关计划、组织、控制、政策、程序等各种信息。经过与客户的沟通,并进过初步测试,如果某些环节的风险已经得到有效纠正,对于这些不重要的风险,审计师可以调整审计方案,在检查清单中剔除,将精力集中在重大风险方面。与客户共同建立评价标准。内部审计范围深入到经营管理各个部分,绩效评价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内容。评价的标准有的是组织已有的,如操作指南,生产计划、合同、预算等,审计师在评价标准的适当性和相关性之后,可以将结果和标准进行比较和评价,得出审计结论。也有一些绩效评价没有现成的标准,尤其是一些管理职能,没有相应的标准去衡量,需要审计师建立评价标准。建立标准往往是困难的,审计师除了寻求外部专家的帮助外,最主要的是要使客户同意和接受这些标准。要与客户明确业务的目标和目的,寻找相应的标准并达成一致,否则测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会导致没有必要的争论,测评结果不被客户接受,也就没有改进的可能。审计过程中的每项审计发现要及时告知审计客户,并和他们充分讨论审计发现和相关证明材料,共同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采取的纠正措施。客户对审计发现可以提出不同观点,审计人员对这些观点要加以分析和研究。当双方经过充分讨论协商,仍无法对审计发现达成一致观点,审计师要保留自己的意见,并和客户的高级管理人员协调,以保证审计发现被重视并加以改正。审计报告既要体现好的方面,也要反映坏的方面,这种平衡能消除客户的抵触心理,使他们信任审计师不会只是挑毛病的人,对他们工作积极的方面予以适当肯定,使客户对弥补工作中不足之处更有积极性和信心,整改措施更为充分、有效和及时。在审计报告正式提交前,可将报告草稿交给客户,对于一些重要审计发现,和客户一起讨论改进措施,并要求客户对每个审计发现提出几条相应的改进意见,经讨论达成一致后,以双方都能认可的方式写入审计建议,客户提出的建议往往更符合事实,毕竟客户更清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也更容易落实。在审计报告中,对客户好的方面予以肯定和表扬,同时声明这些建议是和客户一起探讨提议的,并说明客户已经采取的改进措施。(3)事后调查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人员采用事后回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听取客户的反馈意见,包括客户对对审计结果是否满意,审计建议对客户是否有帮助,客户对下次审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等。通过这种回馈,向客户证明审计师积极合作的态度,同时有助于在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与客户的关系,营造更融洽的工作氛围,保证审计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代内部审计迅速发展,审计人员仅凭专业知识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处理好与审计客户的关系,采用参与式审计方式,必须根植与审计文化中,审计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种关系的重要性,并在具体工作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范秀成,张彤宇.顾客参与对服务企业绩效的影响[J].当代财经,2004,(8):69-74.

[2]魏洪亮.顾客参与下的价值创造[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9,(8):71-72.

篇2

【关键词】持续审计 持续监控 内部控制 数据中心 审计模型 数据挖掘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创新企业管理方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革新着传统的审计技术。因此,一代又一代的审计人不断的进行探索,研究如何顺应新特点,实现内部审计方式的跨越式转变。多年来,智能审计、数据式审计、在线审计、持续审计、计算机审计、信息系统审计、IT审计、审计信息化、联网审计、持续监控等概念不断的充斥着审计人员的耳膜,同时,数据挖掘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也是层出不穷。这些概念的不同反应了其研究的侧重点的不同,有些概念之间存在连续的与递进的关系,但是,这些概念都突出了目前审计工作的真正需求:在线的、连续的、实时的、智能化的审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持续审计技术从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发展而来。持续审计的概念提出近20年,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也已被研究了近几十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和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于1999年了被广泛接受的持续审计定义:持续审计是一种方法学,使独立审计人员使用一系列审计报告,对某一事项提供书面鉴证,而且这些审计报告是在被审计事项发生的同时或很短一段时间后的。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也对持续审计的概念进行了各自的阐述。尽管学者们对持续审计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强调了信息化环境下现代审计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AT&T公司Bell实验室于1986年至1990年开发了持续程序审计系统(Continuous Process Auditing System,简称CPAS)[1],成为最早的持续审计模型之一,为后来持续审计模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期较为著名的模型有Rezaee提出的建立具有自动审计能力的持续审计系统模型、Oninos提出的持续审计总体设计框架、Woodroof提出的应用于债务契约领域的持续审计系统模型。虽然CPAS由于应用部门的认识不足导致该系统并没有在公司内推广应用,而那些已经执行了大量实时易的公司则尝到了持续审计应用的甜头,如毕马威、美国花旗银行Citibank、美国Schwab公司、PayPal公司、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意大利银行集团Bipop以及印度第二大商业银行ICICI[2]、美国HCA医疗保健公司、IBM公司、德国Siemens公司等。目前,ACL公司开发的CAA软件已经为四大和美国公众公司广泛使用,全世界已经有14700家企业在使用ACL公司的产品。

我国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同样进行的如火如荼。2005年,审计署“金审工程”一期项目顺利完成,2012年完成工程二期,设计开发了包括审计管理系统(OA)和审计实施系统(AO)的审计应用系统。国家电网开发了包括一个平台、三大系统和四项功能的审计信息化平台。其中,ERP业务审计系统正在逐步开展试点应用。另外,南方电网公司、中石化、上海烟草公司等企业也建立了符合自己企业的审计信息化架构并逐步落地开发。

三、数据中心与审计数据标准化建设

从持续审计的概念和发展驱动因素来看,持续审计是建立在电子数据基础上的。被审计单位的应用系统中存储着数以T计的电子数据,如果不将这些数据有效运用,套用Swiss Post Solutions的Holdt先生的话,“资料只是躺在那里积灰尘和耗费金钱”[3]。马洪江(2002)也指出,数据库作为一种资源,本身并没什么直接的价值,有价值的是从中抽取到的知识和信息[4]。然而,数据运用是一个问题,数据的组织、清洗也同样是一个问题,而且是持续审计实施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数据的问题成了制约持续审计应用发展的瓶颈之一,正所谓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持续审计系统的上线运行需同时建立审计数据中心,进行审计数据规划,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审计中间表,实现审计数据的定时或不定时的采集、转换、清洗、存储、调用。

其次,审计数据还面临着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问题。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一项调查报告中指出企业中80%的数据都是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每年都按指数增长60%。还有报道指出平均只有1%~5%的数据是结构化的数据。这些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如何支撑持续审计模型的运行,目前并没有非常有效的解决办法。例如,类似于原始凭证、合同文件这种办公过程文档,持续审计模型如需调取、识别该文档上的某项金额进而判断业务的合规性,若无法调取则只能采用替代模型或者该问题根本就无法智能检测。

四、持续审计的实现方式

持续审计模式下的审计目标并没有改变,同样是在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测评的基础上,检查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促进企业经营活动的健康运行,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相较于传统的手工审计或者计算机辅助审计,持续审计模式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实现。

(一)内部控制测评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97,2)认为“电子证据的完整往往依靠于内部控制措施在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完整性上的有效性”[5]。因此,审计人员需要了解公司的业务流程以及相关的内部控制措施,来更好的保证在无纸化和实施会计系统下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性。因此,无论是在传统的手工审计环境下,还是信息化审计环境下,内部控制测试是必要的,在评价内部控制恰当性、有效性、健全性的基础上来确定是否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并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时间和重点活动。

同传统的内部控制测评相比,持续审计模式下的内部控制测评很大一部分工作属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对信息系统审计给出了定义: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获取并评价证据,以判断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证资金的安全、数据的完整以及有效率地利用组织的资源并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因此,持续审计模式下的内部控制测评不仅包括信息系统在业务承载及处理过程中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完整性、有效性测评,还包括业务数据采集、生成、处理、报告全过程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

(二)审计数据复算

信息化环境下,由于信息系统开发程度良莠不齐,审计数据并非完全在信息系统中生成、流转、报告,且信息系统关于数据修改的设计并不一定严谨,而持续审计模式需要完全依赖电子数据,因此,审计数据的真实性保证尤为重要,否则一切都是徒劳。审计数据的全面复算可以从源头上防止“假账真查”。

阳杰(2008)在对导入式智能审计的研究中曾提到“会审软件必须具有会计信息化的全部功能,实现对基础数据的全面’重算’,而不是部分’重算’”[6]。审计数据的全面复算在信息化环境下并不难实现,而流程的梳理,中间表的设计,关联规则、勾稽关系的发现才是本阶段的工作重点。审计数据的全面复算不仅仅包括账、表数据的重新生成、复算,还包括依据数据间勾稽关系的验证性复算,而数据间勾稽关系的发现囊括了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

(三)审计数据分析和挖掘

审计风险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为识别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提供更好的基础,因此审计数据分析并非无用功。审计数据分析按照所反映信息的综合度分为财务指标分析、业务类别分析、账户金额变动情况分析。而关于审计数据分析的分析工具就非常多了,这里的分析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工具用的较多。

数据挖掘就是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是智能审计决策系统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发现审计线索的有效手段之一。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经济业务规则或者数据规律,以发现脱离该规则、规律的异常事项,获取有效的审计证据。

(四)持续审计检测模型的构建及运行

持续审计检测模型的构建基于对审计业务关系和对应的数据关系的描述上,分析相关的控制环节,编制可行的计算机审计方法。持续审计的检测模型可以来源于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已经发现的审计问题、已经识别的业务风险或者法律法规条款。持续审计风险模型的建立一般包括模型命名、确定模型目标、明确审计依据、定义算法、确定数据源、定义输出结果六个过程。

(五)对关键业务流、资金流、数据流的持续监控

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一定遇到以下情况,假设在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过程中,为了弄清楚资金的来源账户、流向账户、业务用途、账户金额变动规律等内容,审计人员需要上各个部门或者机构去获取资料,而有些资料可能并不容易获取,审计工作往往被这种细碎的障碍耽搁变得复杂。而持续审计模式下,我们要发现代表流程中各节点的关键要素,实现对企业内部关键的业务流、资金流、数据流进行持续的、动态的、半可视化的监控。

五、结论

持续审计价值的运用是各单位目前均意识到并争先恐后研究的领域。文章论述的四个主要方面是持续审计广泛开展应用的关键研究内容,也是显现持续审计价值的重要研究领域。持续审计模式需要重新设计审计程序以及对应的审计管理模式。其次,持续审计的过程更多情况下是审计疑点的发现、挖掘的过程,进而支持审计人员进一步发现审计证据,支持审计报告或者审计结果。诚然,罗马并非一日建成,持续审计在实现的道路上同样阻碍重重,这些阻碍不仅来自于技术瓶颈,还来自于使用者、被审计单位的接受、认可、配合程度。然而,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是亘古不变的哲理,持续审计的实现及应用是代代审计人员不懈追求的审计艺术殿堂。

参考文献

[1]Vasarhelyi,M.A.and F.Halper.The continuous audit of online systems[J].Auditing:A.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1991,10(1):110-125.

[2]何芹.持续审计在我国政府审计中的应用分析[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1):28-29.

[3]Robert Hertzberg.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企业如何利用数据取得竞争优势[R]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2010.

[4]马江洪,张文修.数据挖掘与数据库知识发现:统计学的观点[J].工程数学学报,2002,19(1):1-13.

[5]Zabihollah Rezaee,Ahmad Sharbatoghlie. Continuous Auditing: Building Automated Auditing Capability[].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2002,21(1):147-163.

篇3

“十一五”期间是电网建设的高峰时期,围绕建设“坚强电网”的战略目标,公司系统应加强电网建设工程的审计工作。目前,分公司的电网、老旧设备改造,农网、城网、县级城网、户户通、路灯亮化工程名目繁多,工程的决算率和资产入账率偏低。为了加快工程决算速度,保证工程如实列支,应对所有的完工决算工程开展审计。根据电网工程造价需权威中介机构认定的要求和公司系统工程审计力量不足的具体情况,电网工程决算和造价认定审计原则上由审计部门牵头,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在工程预(决)算审计中,按照“委托审计,实地丈量,全程监督”的原则,开展阳光审计,取得了显著成果。笔者就目前工程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初步进行了分类归纳并对产生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就此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以供参考。

二、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内容不规范容易造成经济纠纷

1.在签订的合同中,有些文字不规范,表述不清导致甲、乙双方责任不明。(1)购货合同:部分合同未注明运费承担方,有可能造成运费重复列支;合同中对安装及调试内容口径不一,部分合同为“指导安装、调试”字样,部分为“出卖人负责调试”,从文字看来,后种合同容易让人理解为设备安装后的调试工作应由供货厂家承担,但实际工程中均为施工单位承担。(2)施工合同文字中专用条款内容含糊,反映不出合同施工承担方式,或模棱两可;双方责任无量化概念,如没有各自承担的材料、设备、供应种类及数量;工程计价内容不全,有内容无数量,特别反映在设计变更及签证内容上,文字无操作性。如:XX110KV变电工程合同,没写明承包方式,甲方应供给乙方哪些材料,该工程执行什么定额,按什么标准取费,定额材料(主材)单价偏低时如何找材差,发生变更如何处理均无文字表达。

2.合同中主要条款内容欠缺。购销合同中的一些内容如结算方式、质量要求、违约责任等事项空白;施工合同中只签定了工程价款,未规定结算依据及取费依据,材料承包方式及价格依据也未作出明确规定。

3.合同中主要条款内容欠妥。施工合同中某些条款不公允。如结算依据同一批工程采用的定额不同,价格依据不同,同一批工程的多个施工队,装置性材料结算价格不一样;同一个施工单位取费标准不同。

(二)工程施工现场资料不规范,给虚列工程成本,套取资金提供了方便1.工程变更资料不全。工程竣工图与设计图相比变化较大,但无设计变更,竣工图大多为电脑打印草图,且无相关单位的签字盖章。施工中变更不及时或签证不全(特别是图纸以外工作及三通一平、站容站貌整治部分),致使计价时无法准确计量工程量和确定计价方法,难以准确定价。2.调试、试验报告不全,缺乏必要的调试试验报告,难以准确反映工程调试工作内容。3.部分签证工程量含糊。如:某工程防腐防火没有量的签证。4.部分工程出现无施工图纸、无设计图纸的现象。

(三)结算资料不规范,容易形成工程成本不实,移交资产不准确

1.结算书中存在计量不准确现象。工程结算中普遍存在:重安装、轻土建;重图纸内、轻图纸外;重具体工程量、轻政策调整;重新建、轻拆除现象。在政策调整、现场增加工作内容、土建工程、原设施拆除等方面漏项较多。(1)土建工程中漏项及错项较多。同一批工程采用的定额不同,取费标准不同,价格依据不同,特别是装置性材料价格无标准,亦无甲方签证同意的字样。部分结算中对历年来工、料价格调整文件执行不准确。结算书中站容站貌整治无工程量,计价无依据,仅有总的造价,无工程量,资料中也没有签证及必要的图纸与计量依据。(2)代购的安全工具等无委托书、无发票、无甲方签证。(3)地形系数计取发生多种形式错误。如:将平地计取了地形系数;地形系数应综合调增1.2,却理解为1.2%。(4)工程量计算误差较大。如:土建部分的挖填、回填土方量、余土外运以及其他分项工程量计算;拆除费中计取了不参加拆除的项目等。(5)在定额子目的选用上,存在高套、错套现象。部分10KV项目套用了35KV定额。(6)在政策调整方面漏项较多。如:按政策调增的人工费、工资性津贴补差、材料机械系数调整,部分项目结算书中均未涉及。(7)基础材料价格偏大。如:XX钢杆基础用料中钢筋、混凝土按概算价格进入工程,比市场价格高出很多。(8)定额模板、取费出现错误。一些模板出现计算错误,还有一些工程使用模板与工程类型不符,如:XX支公司路灯亮化外委工程却使用自营工程模板,没有计入机械费。(9)运输费的定额子目套用不准。500米人力运输定额子目中按其10倍计算人力运输。

2.定额辅材重复计取。如XX支公司的10KV工程为支公司内部三产企业进行施工,工程所用材料包括辅助材料全部由支公司供应,但施工费的计取中又重复计取了定额辅材。

3.对施工费的组成认识不清晰。将概算中的基本预备费、法人管理费、筹资费等计入施工费中。

4.部分项目费用重复计算。如:XX支公司10KV电杆的焊接费用、开闭所安装工程中辅材、单体调试与系统调试费等已在财务据实列支报销,而又在施工费中重复套用定额计取了费用。

5.施工费计算方式财务与工程结算不对应。如XX支公司是用工程结算总价减去甲供材料作为施工费。而工程结算书中的材料费用往往与甲供材料不符,这样就造成了财务结算施工费与工程结算中施工费不符。

6.线路改造工程中青苗赔付不规范。⑴青苗赔付有乘机搭车可能,青苗赔偿中出现招待费的内容。⑵与线路施工影响到的相关单位协议不全,存在以白条支付相关单位的现象。

(四)财务核算不规范,容易产生涉税风险

1.未按工程结算书详细分类。如:财务挂财时未按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结算书将“土建部分”记入“建筑工程”,将“安装”记入“安装工程”,也没有将与设备相对应的安装费及辅材记入“安装工程”。

2.索取的发票种类与施工内容不符,如XX供电支公司施工方开具的为“其他服务业”发票,应为“建筑安装业”发票。

3.对印花税的计提不准确。有些供电支公司在进行财务决算时,未对与整项工程相关联的全部合同计提印花税。

4.对筹资费列支不准确。应予资本化利息有的按工程概算金额计提,而不是按工程实际支出数计算筹资利息。

三、解决方法

(一)公司内审部门必须在利用社会审计力量的同时,提前全程进行审计,改变以往完工后再进行审计的做法要根据基建规模、工程进度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工程竣工决算之前就介入工程管理,审核确认是否具备竣工决算审计的条件,逐步实现工程估算、概算、结算、核算、决算、计划、进度、招标、合同、资产结转等全过程的重点审核、适时监督与跟踪服务。

(二)签订合同的部门和相关人员要认真学习《合同法》,力争合同规范、完整购销合同中填写内容应具体、明确、齐全;施工合同签订应加以规范,合同内容不仅要签订工程价款,还要规定结算依据、取费标准、材料承包方式、材料价格依据以及工程保质期,工程付款方式、留取的质保金等重要款项。

(三)资料要完整工程管理部门在工程完工之后,要有专人及时负责收集相关资料,该补充的要及时补充,该变更的图纸要随时变更,该办签证的办好签证,监理部门要当好“法官”,切勿将资料丢失,收集完毕及时将资料归档,以方便审计时能随时拿出资料审计。

(四)竣工资料要加以规范草图不能作为竣工结算的依据,竣工图作为工程结算依据应该有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相关人员的签字盖章。工程结算书封面设计应该有预算编制人、建设单位审核人以及甲乙双方单位的盖章。施工中变更单应该完备并及时签证。隐蔽工程一定要有三方签证的验收证明。

(五)施工单位的结算人员一定要负责任,认真核对工程量,套准定额,在量、价和取费标准上一定要有理有据,不能随心所欲工程结算书编制中的材料表一定要与施工用料(甲供料与自购材料之和)相一致。工程管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层层把关,认真做好现场签证以及结算审核。

(六)加强预结算人员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更多的造价知识(1)目前很多预算人员只会套用定额模板,却不懂定额,所以造成对施工费组成认识不清楚,把不应该计入施工费的基本预备费计入施工费,地形系数不知如何取等现象,还有一些定额模板中没有列入的施工项目不知如何进入工程结算,定额模板中重复计取的费用又不知如何减出。(2)预算人员不能太依赖于模板,事先一定要先确认模板的正确性,再进行使用。(3)预算人员要加强学习,掌握新的政策调整,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七)对于工程生产准备费中的“三通一平”、“站容站貌的整治”和10KV的接续工程,委托的单位一定要及时办理工程结算,准备相应的完整的工程资料,不能只附一张协议书

(八)加强工程财务管理,规范工程支出(1)财务人员就工程核算应准确运用会计科目,按照工程结算书内容准确记入“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在安装设备”和“待摊支出”明细科目。(2)重视印花税的计提。对工程中涉及的设计合同、监理合同、施工合同及设备、材料的购销合同等应按税法规定的税率足额计提印花税,并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交纳。(3)财务人员还应严格按照票据管理办法及时索取正规的原始发票,对不符合规定的发票拒绝接收。(4)不要对同一项目重复列支。(5)编制财务竣工决算报告前一定要与工程部门的结算核对准确。四、工程审计中应采取的对策

(一)审查定额套项及基价换算对定额子目的审核。同一个分项工程套用不同的子目,其基价差异很大,在审查预结算时必须对定额子目的选套加以审核,注意同类子目界限划分及综合定额所综合的内容,依据设计要求、施工组织设计、现场签证等有关资料予以核实,以防出现高套定额现象。

(二)审核其他费用费用的计取应根据有关规定标准和费率。各种费用的取费标准系按工程类别和施工企业取费资质等级不同划分的,因此,审核取费标准是否正确,必须先审查施工企业取费资质证书、核定的工程类别,以套用相应的费率,同时还应注意各种费用的计算基数是否正确。

(三)审核材料的价差有些建筑工程所用材料由施工单位自行采购,而材料价格随市场行情的变化会与预算价格产生价差,在审核价差时,一是按各地市的市场信息价合理核定;二是按甲乙双方合同中规定的价格及施工单位提交的供料合同、采购发票等进行核定。

(四)关注签证,审核工程量实地查看工程量,对隐蔽工程的签证更不容忽视。

(五)审查合同的订立和执行情况认真查看工程所有签订的合同,看是否责任明确,执行到位。

篇4

摘要网络经济时代以“网络财务”为代表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以ERP为方向的广义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和以BPR为代表的现代管理思想的高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商务的构架和流程,从本质和表象两方面更加深刻地改变着审计的对象和环境,使审计的对象隐性化、数字化、网络化并呈现出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趋势,促使传统审计向计算机网络审计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计算机审计需要关注的已不仅仅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而需要向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及其供应链追溯,使审计的对象和范围大大拓展。本文旨在从审计对象、审计环境等角度讨论一下Internet对传统审计工作方式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 传统审计 网络审计

网络改变了传统审计信息的输出、传送、存储和检索等的方式。由于网络的高度信息共享性、实时性,因此审计信息的输出,如WEB信息(上市公司的报表信息的充分披露、与审计有关法规的)、电子邮件的收发和网站信息的上载与下载、审计电子文书和统计信息的网上传输、审计信息的存储与检索等都将充分运用网络进行。在现有条件情况下,利用铺设光缆的专用网络线来传送审计信息。这方面的应用实际是审计工作的本身的办公自动化,与其他领域网络技术和现代化通讯技术的应用是相似的。

1.理财和自助式会计软件的兴起拓展了计算机审计的客体

网络经济时代使网上理财和自助式会计软件得以发展,咨询服务机构可以利用互联网强大功能根据用户的要求代为记账、算账、报账。甚至可以设想将来企业可不必设置专门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人员。这样,计算机审计就不能再局限于被审单位经济活动,还应扩展到对提供下载财务会计软件的网站以及网上为广大用户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及理财活动的那些网络服务公司的业务进行审计,使审计的客体进一步拓展。 2.电子商务(E-Business)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商务的构架和流程,使审计面临一个崭新的课题 电子商务(E-Business或E一Commerce)是网络经济的基础,其特点是不再依靠纸面文件以及单据的传送,而是借助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来全面实现电子化的交易和结算过程。其便捷、经济的特点,再加上Dell公司等网上销售公司的成功范例让所有有远见的企业都在规划实施电子商务战略,为自己企业的操作和管理安装电子商务引擎;政府与IT行业的主流厂商则从安全认证和技术等方面积极开发电子商务平台,为电子商务提供必要的条件,整个世界都意识到电子商务无疑将成为网络经济时代的商务主流方式和企业生存方式。此外厂商发现对客户进行新型的Web服务和支持有利于同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又促使电子商务从单纯的网上销售延伸到电子同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又促使电子商务从单纯的网上销售延伸到电子服务与支持(E-Service)领域。电子商务正改变着许多现有的商务操作和管理规则,促使企业形成更加开放的商务构架,允许企业利用更广的外部和市场资源,把产、供、销各环节及其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集成在一个大的电子商务包中,这必将形成一种与传统商务截然不同的电子商务的操作和管理模式,并对传统审计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北京出现的全国第一起利用电子商务逃避纳税的案件,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传统审计面对电子商务已显得无能为力。 审计对象的本质是企业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而在电子商务中,企业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的特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业务隐性化和数字化,使舞弊行为更易发生;此外现代审计赖以存在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出现了新特点,传统手段无法对新环境下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也就无法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如何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审查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是网络经济时代审计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必须解决的崭新课题。 3.ERP、BPR筹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应用使审计面临的对象在加复杂化 网络经济时代管理思想进一步拓展,管理软件不断走向成熟,出现了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和业务流程重组(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管理思想。ERP软件的应用和BPR的实施加剧了传统管理流程的变革,使审计面临的对象更加复杂,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难度大大增加。计算机审计需要考虑的已不单单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还需要考虑各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最近国际数据公司(IDC)对世界上著名的ERP管理软件厂商的一次调查表明,基于Internet的ERP和BPR理论又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加入了电子商务的内涵。未来企业内外资源的有效计划及其优化和执行,将是一个基于共同知识体系的全球化的应用。新的观点认为单一企业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只有群体的应用效果,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这就预示审计还将面临一种多公司交叉的更为广阔的网络系统。 BPR是ERP系统应用的重要环节,传统的BPR强调一步到位,让企业打破旧的管理规范,再造新的管理流程。经过近10年的探索,许多跨国公司在BPR理论指导下获得了成功。目前一种新的概念“业务流程造代”(BPI,BusinessProcess Interaction)正在全球兴起,这一理论强调企业面对“3C”(即顾客、竞争和变化),应保持持续不断的改进。因此可称为“持续的BPR”。这将意味着审计面临的对象将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特点,使审计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难度大大增加。4.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将成为计算机审计中符合性测试的重要内容 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离不开电子货币的支付和结算系统,但由此而产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其安全性和系统的内部控制问题。目前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侵犯金融电子系统的金融犯罪活动已呈现一种国际性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已成为计算机审计中符合性测试的重要内容。为防范金融犯罪,保证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的安全性,加强系统内部控制的审计也就将成为审计工作者面临的又一个崭新课题,并拓展了审计主体的构成。

篇5

【摘要】在经济监督的需求之下产生了审计,其在经济、法律等相关领域均有所涉及,审计英语中的相关词汇术语、句法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其语义表达相对较为客观。对此在进行审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要综合两种语言的差异与共性,要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

【关键词】审计英语 语言特点 翻译策略

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经济监督的实际需求产生的。因此在审计翻译实际中,要加强对东西方文化以及语言差异的重视,要避免审计英语工作开展中,相关审计人员与其审计对象之间出现各种沟通问题。本文主要探究了审计英语的主要语言特征及其翻译方式。

一、提升对相关词语翻译过程中技巧的重视

在相关审计术语的具体应用中,会利用一些相对固定的模式对其进行翻译,在一般状况下就会通过直译的模式对于这些术语开展翻译,这样可以使其与既定的项目设计效果相符。但是在实际的审计应用相关翻译活动的开展中,其翻译的相关内容会与审计语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会对相关审计英语的载体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此在对特定的英语词汇进行翻译的时候,要对其具体的审计语境进行探究分析,对其专业性进行探究,保障其与上下文的语境内容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翻译人员可以针对其上下语境的不同对其进行合理的融合,并对相关翻译资源进行系统的总结。在进行相关翻译经验的梳理探究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一些专业的词典与网站信息,也可以充分的借鉴一些优质经验,这样可以提升整个审计英语翻译的合理性,提升整体的翻译效果与质量。

二、在进行内容翻译过程中保障被动语态的科学应用

在具体的审计翻译工作开展中,相关翻译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不断的更新自身的审计知识与内容,提升自身的整体信息阅读量,进而提升整个审计英语翻译的直观性、科学性以及客观性。同时在对一些被动语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应用与其相符合的翻译模式与手段,进而保障整个翻译资源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提升其整体翻译的客观性特征。同时,要提升对被动语态的科学应用,保障其在运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此,在对其进行翻译过程中,可以将其翻译为“相关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出现对其违法获得的相关资产进行转移、隐匿的行为时,具有制止的权利”。通^被动语态对整个分析进行强调,可以有效的提升整体翻译内容的专业性。

三、灵活应用分合翻译策略

审计英语是一种专业性的英语应用模式,其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推动了社会的稳定性。对此在一些相关英语构建中,一些审计词义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此种问题的出现可以满足在不同审计环境下不同的审计群体的不同需求。基于此种环境背景,在进行翻译过程中,要对其翻译的正确的传达,灵活的应用分合策略。同时,在相关审计英语翻译过程中,要对一些单句英语、复合句英语进行综合性的分离以及融合,在基于原文内容与相关形式的基础之上,有效的实现相关信息内容的科学传递,进而有效的实现审计翻译综合体现。具有分译策略审计英语翻译,可以在根本上保障多次应用这些合译策略,进而有效的实现了审计英语与合译策略实践中的有效融合。

四、专业词汇的合理翻译

在实际的审计英语翻译工作开展中,要对英语词汇进行系统的翻译,在此过程中将专业性的语言翻译作为其基础,再对相关审计英语进行科学系统的翻译。基于此种状况,要提升对审计英语的科学性分析,进而保障整个翻译内容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翻译中,要提升对审计英语中一些一词多义现象的重视,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分析,对审计文本进行系统地融合,进而保障整个翻译的科学性,在进行词汇的审计翻译过程中,对于一些出现语境融合的状况,要通过对翻译内容排他性的重视,进而实现资源内容的科学解释。例如,在审计环境之下,翻译人员对于一些词语的特征要起到足够的重视,如,在翻译语境之下要将audit译为“审计”,不要将其译为“旁听”;同时要把“appreciation"译为“增值”的意思,不要将其翻译为“欣赏”、“感激”等词义。基于专业的语境分析,在根本上保障词语应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进而可以提升整个英语价值的专业性。同时,在进行英语审计的表达过程中,要对其翻译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对其进行同义项目以及其相似项目进行科学的选择,进而保障整个审计英语翻译的科学性与专业性。

五、加强对审计英语长句翻译的重视

在对审计英语进行翻译与分析的过程中,在其语句中具有一定的修饰成分,这些修饰名词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提升对其词语的断句、分词以及相关介词的重视与运用,在翻译过程中通过直接翻译的形式对其进行翻译,这样可以有效的保障整个翻译工作开展的稳定性。

结束语:在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全球化的趋势背景之下,企业自身的经营自以及企业的内在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要想提升企业在涉外经济业务中可以更加具有优势,可以顺利的发展,就要提升对涉外企业经济业务审计工作的重视,在进行审计英语翻译过程中要对其具体的语言特征与翻译方式进行系统的探究。

参考文献:

[1]王苗.审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劳动保障世界,2016,(21):65-66.

[2]张宏国.审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47-50.

[3]沙鹏飞.商业英语单证语言特点及其翻译方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320-32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