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34: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科研项目特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幼儿园;鼓乐课程;项目研究
在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实践过程中,努力开发幼儿园园本课程,是近年来幼教改革的重要抓手。2011年以来笔者有幸参加区域幼儿园园长联盟小组,学习了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参加了一系列研训活动,并带领全园教师开展园本研修,开始了具有本园特色的课程项目――鼓乐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幼儿园鼓乐课程特色项目的提出
(一)对幼儿园课程、园本课程、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理解
关于幼儿园课程,《教育大辞典》从两方面分别作了阐述。广义的解释为:幼儿园课程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而组织安排的全部教育活动。亦指全部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和进程的总和”。而狭义的解释为:“幼儿园分科教育的科目总称”。
幼儿园课程,根据性质的差异,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园本课程。园本课程就是幼儿园按照国家与地方政府课程的基本精神而进行的课程选择、重组与整合形成的适合本园儿童特点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它具有鲜明的本园特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以本园幼儿、教师为本。园本课程的开发必须通过促进本园儿童、教师的发展来促进本园的发展,他们是园本课程的主体;二是以本园的实际情况为本。园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依据本园的办园宗旨、教师的人力资源状况、幼儿的实际以及家长、社区的要求;三是应遵循多样性与独特性并存的原则。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是指幼儿园组织及其成员,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关于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精神与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园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所进行的课程选择、课程生成、课程重组的相关研究与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幼儿园课程规范化、个性化和系统化的运作过程。”
可见,园本课程是一种结果;课程园本化是一个过程,它是实现园本课程的重要途径。我们的鼓乐就是在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园本课程的一个特色项目。
(二)鼓乐课程的提出
当前幼儿园尚无国家规定的统一的课程标准与实施模式,每个幼儿园在遵循幼儿园教育宗旨与目的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条件自行选择和确定适宜的课程内容,而后组织实施与评价。因此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建设极为重要,它是促使幼儿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载体,也是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内驱力。于是,我园将鼓乐课程作为课程园本化实践的特色项目,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实施鼓乐课程项目有利于弘扬我国鼓文化及民族特色。
在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打击乐演奏活动与歌唱等其他活动一样,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中国的“鼓”乐器历史非常悠久,鼓品种繁多,音源十分丰富。我国鼓乐的表现力丰富、各民族各地区的蕴藏丰富,在世界范围来说是数一数二的;从北方的山西大锣鼓到南方的潮州大锣鼓、从京剧伴奏的锣鼓到川剧、粤剧伴奏的锣鼓,真可谓蔚为大观,鼓乐课程特色项目对弘扬我国鼓文化及中国民族特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这一项目将会在幼儿心灵中播下鼓乐文化的种子。
2、实施鼓乐课程项目可以发展幼儿演奏乐器的兴趣, 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随着时代对人文素养的日趋重视,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些音乐作品往往是学前儿童无法用歌唱的方法来表现的,而鼓节奏乐却能让孩子大胆表现。学龄前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而鼓乐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手、眼、脑、心并用,使大脑建立起复杂的神经联系,让头脑变得灵敏、聪慧。
幼儿园鼓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鼓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鼓乐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能引导孩子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艺术素养、合作意识、陶冶情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3、我园的实际情况符合鼓乐课程项目的实施。
从幼儿实际来看,本园的幼儿,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进园前学习乐器的孩子甚少,他们对学习打击乐器有较为强烈好奇心和欲望。从课程设置来说,鼓乐课程项目是根据我园音乐教育课程发展的需要,建立在对幼儿园课程指南与幼儿园课程现实状态全面思考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项既具延伸性、又具开拓性的课程项目。是我园在原有课程基础上的结构性补偿。目标定位比较单一,操作相对简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从教师情况来分析,我园刚进入课程园本化实施的阶段,对课程的实施与开发缺乏全面的认识与实践能力,处于课程实施初级阶段。通过教师访谈、调查问卷,现场观摩,发现教师们喜欢开展音乐活动,但是,教师音乐教学能力普遍存在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基本技能不足等问题,甚至有些职初教师回避组织音乐活动,音乐活动成为其它活动的拼盘和附属品,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寻找到课程园本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确立了我园鼓乐课程实施项目。
除此之外,本园具备了支撑鼓乐课程开展的硬件设施(配有鼓乐专用教室和乐器)软件条件(聘请鼓乐演奏专家指导、打击乐骨干教师引领等),这是鼓乐课程实施的先决条件。
二、幼儿园鼓乐课程的编制
(一)鼓乐课程的目标
幼儿鼓乐课程的总目标:
第一,让幼儿享受鼓乐活动的快乐,体验打击乐器演奏音响在时间流动过程中不断保持和变化的乐趣,同时体验与他人协调合作的乐趣;发展幼儿感受鼓乐的能力和奏乐活动的兴趣,提升整体素质。
第二,发展幼儿运用鼓乐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体验中国鼓文化的魅力。
各个年龄阶段具体目标,主要是:
小班:
1、在敲敲玩玩的过程中,能独立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有节奏地演奏,喜欢鼓乐、喜欢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2、了解鼓乐演奏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初步学会看指挥开始和结束演奏。
3、学会演奏一定数量的打击乐曲,体验鼓乐带来的快乐。
中班:
1、能独立使用某一种固定节奏型熟悉的歌曲或乐曲演奏,能在集体的齐奏或合奏中始终保持自己的演奏速度和节奏。
2、认识简单的图谱,探索鼓乐的不同演奏方法,在演奏时学习控制鼓乐的倾向和快慢。
3、学会演奏一定数量的打击乐曲,能对集体讨论演奏方案感兴趣,喜欢中国鼓文化。
大班:
1、初步体会鼓乐演奏方案中音色、音量和节奏型配置的表现规律,能有意识地努力在音色、音量和表情上与集体形成默契。
2、初步形成积极追求和维护有秩序的集体演奏鼓乐活动的意识,喜欢随音乐按指挥的手势比较迅速、正确的做出反应,并能从中活动愉快的体验。
3、对具有民族特色的鼓文化感兴趣,能积极参与展示自己设计的鼓乐演奏方案活动。
(二)鼓乐课程的内容选择
鼓乐课程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挖掘和发展幼儿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培养幼儿对中国鼓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感觉美、表现美。所以鼓乐内容的选择必须适合这一目的。在学前阶段,鼓乐器演奏领域的教育内容主要有:鼓乐乐曲、鼓乐器演奏的知识技能和鼓乐器演奏的常规等。对于乐曲的选择,我们结合幼儿园的实际,主要是围绕幼儿在园生活或平时接触大自然所能亲眼见到和感知到的人、事、物作为主轴的鼓乐作品。3―6岁的幼儿正处于日常生活中或大自然中的感知、接触懵懂、敏感和好奇阶段,因此,选择的内容应着眼于日常社会生活或自然现象中的各种人、事、物。另外,所选择的内容应是积极向上的,要引导幼儿听过音乐学习感受到对大自然和周围人、事、物的热爱。一部分是某个特定的现成歌曲或器乐曲;另一部分是依据这个特定音乐专门创作出来的配器方案,有的是请专业音乐工作者创作的,有的是幼儿园教师创作的,也有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自己创作的。
不同年龄段选择的乐曲注意可接受性、渐进性,具体来说,小班选择的乐曲主要有《我是小兵》、《咚咚锵》、《玩具进行曲》、《好朋友》、《欢乐进行曲》等;中班的乐曲有《大鼓小鼓》、《恭喜歌》、《快乐舞》、《小鼓咚咚》、《军民大生产》、《工农兵联合起来》等;大班的乐曲有《抬花轿》、《扭起秧歌跳起舞》、《我爱天安门》、《中国功夫》、《大中国》、《瑶族舞蹈》、《金蛇狂舞》等。
(三)鼓乐课程的实施方式
1、感受式。从感受入手,结合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幼儿鼓乐感受能力包括从音乐中体验情感和内容的能力(情绪方面),感知鼓乐音响结构本身的能力(听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幼儿对鼓乐作品的主题音响形象产生有理解的情绪反应,又要注意适当引导幼儿认识鼓乐中采取的各种主要表现手段,并使他们知道这些手段与鼓乐的形象、情绪之间的关系。节奏感的培养可以运用身体动作、运用视觉听觉等方法进行。
2、探索发现式。听音乐进行双手配合的节奏练习。鼓励幼儿提出疑问、开展合作,不断让他们去说、去问、去试、去演奏。例如,我们尝试运用看图卡让幼儿自主学习,提升经验。看动作图卡学习敲击鼓乐是一种很好的策略,孩子们看图卡自主探索尝试学习不同的击鼓动作,它给予孩子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
3、互动互助式。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助,分辨旋律、乐句的节奏型,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增强记忆,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如在学奏鼓乐的过程中,由于幼儿能力的差异,一部分幼儿已能熟练的掌握了击鼓的手势和基本鼓点,而另一部分幼儿只完成了右手的动作,这时,我们一面让那部分能力强的幼儿学打花样鼓点,同时让他们承担了教另一部分幼儿的责任。
4、游戏式、即兴创作式。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学的积极、主动,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掌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四)鼓乐课程的评价
在鼓乐课程园本化实践中的评价,力求体现淡化评价的鉴定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功能,建立教师实践中反思、自主提高的评价方式与相应制度,主要特点是采用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行评价方式,体现教师的自主地位,逐渐形成“自我认识、自我监测、自我发展”的机制,使评价工作成为提高和促进幼儿园鼓乐课程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平台。评价目的力求体现导向性:即评价要体现“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观”、要有利于促进幼儿纪律观念的强化、促进幼儿音乐兴趣的提高和特长的培养。评价包含对鼓乐课程、教师发展、幼儿发展三个部分,评价后的反馈反思和调整相结合。
1、对课程设置的评价
评价目的:发现、诊断鼓乐课程设置与实施中的不足,及时反馈调整,不断提升课程质量,促进课程园本化与有效实施。
评价内容:参考《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课程部分
评价者:园长、教师、家长、专家
评价方法:管理层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幼儿园施行的鼓乐课程进行分析评估,针对问题寻找改进对策。鼓励教师、教研组在日常反思的基础上,诊断、发现幼儿园鼓乐课程设置与实施中的不足,及时反馈调整。同时,也注重收集来自家长的信息,并请有关专家对鼓乐课程实施后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使幼儿园鼓乐课程日趋完善。(见图1)
图1 构建课程管理评价的流程
2、对教师的评价
评价目的:鼓励教师与时俱进,更新知识,提高鼓乐教学与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评价内容:包括鼓乐教学环境创设、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与幼儿的互动三个方面。
评价者:园长、保教人员、家长、专家
评价方法:教师自评(自评表、案例反思);他评(观摩活动、教学研讨、微格分析、专业化考核等)
3、对幼儿的评价
评价目的:关注幼儿不同的生活背景、原有经验、学习方式、能力、情感及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发展幼儿运用鼓乐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提升整体素质。
评价内容:幼儿的考勤、学习态度、演奏水平的发展情况等。
评价者:教师、家长、其他保教人员、专家
评价方法:观察法:以自然观察为主,同时也可根据需要,进行情境性观察,主要观察幼儿在鼓乐演奏或鼓操活动中的发展现状、特点和问题。观察记录可以采用文字描述、表格式,也可以运用录音、录像、照相等方式。访谈法: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提供时间、机会让幼儿表述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教师要注意倾听并从中获得幼儿的真实想法。还要经常与其他工作人员和家长进行交流。建立成长档案:根据每个幼儿参加鼓乐学习的态度和实际演奏情况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鼓乐选手的评比条件。等级认定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竞赛或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并记入幼儿评价手册。
三、幼儿园鼓乐课程的实施
在鼓乐课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边实践边培训、边建构边探索,再总结反思,将鼓乐课程项目有机地渗透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我们设立了专门的鼓乐专用活动室,定时定点开展鼓乐教学,并将幼儿的鼓乐学习渗透于音乐活动、自主性游戏活动、学习性区域活动、操节律动之中。下面结合本园日常鼓乐教学中的案例,来阐述鼓乐课程在本园的实践。
(一)案例简析
在实践中,我们经常采用游戏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有关节奏,学会控制。例如常用的有节奏“对话”。可以先规定幼儿节拍和小节数,如:2/4拍、4小节,幼儿用一个节奏型作为上句进行一问一答的简单创作,师幼之间、幼幼之间都可以练习,先用声势,再用乐器,中间不能有停顿。如:一幼儿先拍X ―|X ―|XX XX|X ―||下一位幼儿可以拍X X|X ―|X X |X ―||就这样往下接着拍,争取不重复。又如在节奏接龙的练习。开火车:只是重复前一位幼儿的后两节。
第一位幼儿:X XX|X XX|X X|X ―||
第二位幼儿:X X|X ―|XX XX|X ―||
第三位幼儿:XX XX|X ―|0 X|X ―||
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很快的掌握了各种不同的节奏型,并培养了幼儿的反应能力、控制力及合作能力。
在学会了这些基本的知识后,我们就会形成专题学习,例如中班的《鼓娃娃》。
教学名称:鼓娃娃(中班)
教学目的:
(1)在反复感受节奏,初步学会用鼓演奏的基础上,启发幼儿认真观察、积极用脑,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演奏要领。
(2)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力、观察力、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及节奏感。
教学准备:节奏卡片、小鼓
教学重点:在幼儿掌握节奏型及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启发幼儿比较熟练,有感情的演奏乐曲。
教学过程:
1、游戏《看谁做得对》
(1)根据节奏型,幼儿分别用拍手、拍腿、跺脚的动作表现出来。(2)幼儿在鼓上分别敲出个节奏型。
2、请幼儿完整示范“欢庆锣鼓”:启发幼儿认真观察、积极用脑,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每一种节奏的不同演奏方法。
(1)第一遍示范,幼儿讨论
问:除了有XXX XX XX X的节奏型外,还有哪些节奏型?
(2)第二遍示范,幼儿边观察边探索边尝试,问:这些节奏型的演奏方法一样吗?
(3)幼儿尝试敲出个节奏型后,老实出示节奏卡,幼儿逐项练习。
分析点评:在实践中探索学习一段完整曲子的演奏方法:
(1)出示鼓谱,请幼儿尝试探索用鼓来表现。(2)老师示范演奏,启发引导幼儿用发现、探索法认真观察,主动发现示范的要领。(3)出示主要节奏型,启发幼儿表现出欢快跳跃的情感。
上述案例,幼儿在游戏活动和演奏中感受节奏,有示范有讨论,互动互助,激发了对鼓乐的兴趣,逐步掌握演奏方法。
(二)鼓乐课程实施的策略
1、让孩子在探索中操作,在观察中学习。例如:在游戏或午休时,随时可看到孩子们拿小棒、小鼓自由的在探索,在玩耍,孩子与孩子间在交流。有的孩子敲错了音,另外的孩子听到了便会及时地指出。又如:在听辨音活动中,有的小朋友鼓声敲得很好听,有的小朋友敲出来的鼓声很“硬”,怎么回事呢?孩子们议论开了,在观察中,他们发现,鼓棒要拿的远些,手腕放松,鼓声才敲得好听。在探索中操作、在观察中学习,孩子的思维更活跃了,耐挫力增强了,从而改变以往教师发现幼儿挫折后,不知如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2、向幼儿抛出不同的球,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不同难度的提问及引导方法。如:我还没有介绍过前八后十六这个音乐朋友,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新朋友,惊喜地问:“它是谁呀?”我没有马上回答,又把球抛给他:“你自己去敲一敲、听一听,他的音和其他两个音有什么不一样?”幼儿通过倾听、敲击知道这个音和其他的音符的不同。在具体指导幼儿探究时,我细心观察,找准时机与幼儿交流互动。有时,我也会耐心等待寻找契机。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幼儿得到的远比教师传授给他的要多的多。
3、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化。在选择教材时,总是尽量选择从节奏到曲谱、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经过改编、加工以后才有趣味,如:《欢庆锣鼓》原来最后两小节的节奏都是|XX|X―|,就显得很枯燥,经过改编,增加了四分、前十六分、后十六分等节奏,如“妈妈洗衣服|哗―|哗―|”;“姐姐拍皮球|嘭嘭嘭 嘭嘭|嘭嘭嘭|”等,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这样既是敲鼓,又有游戏,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4、注意整合各种音乐元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园鼓乐教学活动是个整合性的音乐活动,它整合诸多音乐元素(如:歌唱、舞蹈、节奏乐),它是各音乐元素之间的相互渗透。例如:我们在教打击乐《大中国》时,既有歌曲又有节奏,还有打击乐和舞蹈的成分,我们先让幼儿欣赏歌曲熟悉歌曲内容和旋律,再让幼儿探索给歌曲配上不同的节奏型,然后将不同的节奏型分组让幼儿练习,再进行合奏为歌曲伴奏,最后根据幼儿的能力配上相应的舞蹈动作,合起来进行表演。将各个音乐元素有机地渗透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音乐教学活动。
(三)实践研究的初步成效
1、丰富了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内容
鼓乐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内容,在小班吸引幼儿的兴趣;在中班丰富幼儿的节奏练习;在大班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且与节日文化相结合,丰富了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更多地得到了节奏、舞蹈等方面的锻炼,增加了艺术、健康、社会、科学等领域发展的内容,提升了幼儿身体各方面的素质。
2、发展了幼儿在音乐方面的能力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幼儿鼓乐教学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灵魂。在活动中,幼儿运用了已有的听音乐拍手的技能,在一拍一下敲打乐器的同时,巩固了对均匀节奏的掌握及其他时值的学习,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发展了幼儿的类比思维,完整地认识了乐曲结构,音乐能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在活动中不仅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艺术素养,促使每一位幼儿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有利于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幼儿鼓乐活动大多适合于喜庆的主题活动和节日开展。在活动中,幼儿能够充分地表现真挚、自然、率真的情感。每一首美好的音乐、每一次生动有趣的节奏活动,都可以让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2)有助于幼儿形成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个性品质。
幼儿刚开始学鼓乐时很新鲜,可是新鲜感过后,就表现出不耐烦,鼓乐击打不整齐。在鼓乐集体活动中,为达到统一,幼儿逐步克服以自我为中心,能够注意别人的行动,了解自己行动的结果对同伴和集体的影响,尽力与集体保持一致。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想办法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情绪和内心体验,使孩子逐渐养成克服困难,坚忍不拔,坚持到底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内化为个性品质。
(3)有助于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鼓乐教学中有时候幼儿很难将一首曲子演奏整齐,我们就请幼儿自己感受、比较怎样才能演奏整齐,幼儿通过感受、比较心中就产生了要和集体演奏的一致性。促进幼儿合作意识的产生。同时在鼓乐教学的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集体创编的机会。如全班幼儿共同创编鼓乐的队形、鼓点子、或几个人合作完成一个组合动作,使幼儿体会到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了幼儿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体精神。
4、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通过鼓乐教学的实践研究,让教师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主动探索音乐教学活动的新模式新方法,使教师不仅对鼓这一乐器有了新的认识,也了解了相关的音乐原理和打击乐教学法,接受了一些与鼓乐相关的知识。通过这项研究我园教师初步掌握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得到进一步转变,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高,研究能力得以增强,逐步实现教师和幼儿共同发展。
四、分析与反思
(一)鼓乐课程目前只是作为我园一个项目,进行课程园本化实践,或者说正处于鼓乐课程开发的初始阶段,如何更好地精心设计,从局部项目的开发逐渐成为具有我园特色的园本课程,还需要我们自觉主动地加强研究和思考。例如要善于激发和保持幼儿学鼓乐的兴趣;让学鼓乐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并为其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课程开发毕竟是一项需要理论指导和专门训练的复杂活动,不是仅凭教师的热情就能实现的,因此参与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以提高自身课程开发的能力,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课程素养,进一步加强更新教学观念。
(三)在鼓乐课程实践过程中,如何形成一套相配套的课程文本,及时反思课程方案,及时调整实施中的问题,促进鼓乐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评价标准的科学设置有待进一步探索,力争编写《鼓乐课程评价手册》。
(四)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鼓乐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这正是鼓乐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总之,实施这个特色项目以来,我园通过实施鼓乐课程和鼓操展示活动后,幼儿的整体精神面貌,较以前都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家长纷纷表示,在幼儿的铿锵鼓声中,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成长以及一种向上的精神力,这对于幼儿成长将会带来积极的正能量。鼓乐课程园本化的实践,也对我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学无止境,创造无限,面对幼儿园课程建设这个大课题,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幼儿园鼓乐园本课程,编写园本教材,逐步形成我园鼓乐特色课程,完善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体系,促进每一个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徐卓娅.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施良方.课程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儿园课程园本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严仲连.幼儿园课程实施适应取向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10(02).
关键词:高职;食品理化检验;项目化;教学改革;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040-02
《食品理化检验》是高职食品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必修课,课程与职业岗位中的食品检验工相对接,旨在使学生掌握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操作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国家质量标准操作各种分析仪器,对食品中主要成分、有害物质及食品添加剂等进行分析与鉴定,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实践操作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体现食品理化检验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使课程的理论与实训内容相辅相成,而且与实际生产紧密相连,使操作技能得到强化,职业能力得到提高,我院通过总结近几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基于项目化教学思想,以工作过程为主导,对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考核方式等内容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
《食品理化检验》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意义
项目化教学是指传统教学内容与企业项目相融合,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完成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因此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及开放性等特点。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既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技能及一般的项目开发流程,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进行项目课程构建的探索。
《食品理化检验》主要注重对食品专业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的理论内容较多,所涉及的检测项目广而复杂,一般都是在理论知识讲授完之后,再进行验证试验,或者最后安排2周的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脱节,不足以通过几个简单的实验使学生获得专业的职业技能。针对食品检验较强的专业性和高技能性,笔者认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练、做”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非常适合《食品理化检验》课程的教学。
课程项目化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课程改革的理念 按照行动导向的学习理念,根据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思想开发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精简、融合、重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即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集体观念,培养团队精神,以达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整体提升。
课程改革的思路 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强调以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为核心,以工作内容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基于这个思想,食品加工与检测专业首先要针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进行大量调研,建立起以企业工作过程为主导的课程体系。课程设计要依据工作任务选择和安排学习项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过程,实施工作场景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校企联合确定课程标准,设计培养目标。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考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标准,通过企业技术人员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分析,确定课程标准。从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方法等各方面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本课程培养目标设计包括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强调技能、知识及素质并重。
2.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确定学习项目。要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确定典型项目,组织课程内容,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内容安排应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同时,又要充分考虑高职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在各教学环节中融入行业标准、规范及质量体系的内容。课程学习共分为10个项目,每个学习项目都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过程,实施“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设置具备真实工作场景的教学氛围。以工作过程导向设计课程教学方案,采取引导—自主学习等形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体验性学习,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学生在一种完整的综合的行动中思考,进行开放式、自主式学习,完成学习项目。每个项目的学习都安排以基础技术为载体的活动,以学习型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由专职和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项目,课程实现“教学练做”一体化。
4.突出技能考核,构建“知识、技能、素质”一体化考核体系。以项目任务为基础,构建新的课程考核体系,依据“技能加态度,强调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改革新特点,课程考核按照项目分别考核,课程考核成绩则是项目考核成绩的累计。
课程教学内容的项目化选择与重构
本课程经过大量专业调查,针对我国食品检验机构和食品企业实际学习项目需要及职业道德要求,依据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国家职业标准食品检验工》考核内容,选取所需要的知识,以培养学生掌握食品理化检验专业技能、形成并提高食品理化检验工作能力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强调技能与生产相匹配、知识与技能相匹配,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实用性和专业针对性,以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能力、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对食品行业整个职业能力的分析,结合食品企业岗位和业务范围,结合食品专家提出的典型工作任务,依据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以及食品检验工由初级到高级的成长规律,设计具体的学习项目和学习型工作任务。《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教学内容根据食品理化检验的具体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的不同,划分学习项目,如表1所示。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教学组织设计 本课程为达到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以工作过程为主导”课程观课程开发的目的,依据专业标准对食品检验技能的培养目标,融食品理化检验方法于具体学习项目中,由简单到复杂,依据食品检验工由初级到高级的职业发展规律,创造职业氛围,遵照食品检验国家规范组织教学,最终实现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鉴于本课程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加强实训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特设置了综合实训。具体要求和组织如下:(1)要求实地确定理化检验学习项目,结合生产工艺或市场监督,学生分组制定方案,设计分析操作过程,处理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2)实事求是地报告理化检验数据,实验结果准确可靠。(3)学生完成一项系统、完整的食品理化检验项目。(4)任务完成在职业氛围环境和规范下,在实训室训练工作过程。(5)综合实训学习项目:每5人一组,按照国家食品行业理化检验标准要求组织实训,加强实践教学,做到单元技能反复演练,综合技能集中强化。
教学方法手段 (1)实施引导式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习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2)每个项目采用边讲边练、分组教学的方式进行。(3)采用“循环操作训练实践教学法”对单元操作技术反复训练,使学生达到娴熟水平。(4)课堂设在实训室,利用多媒体实现讲授、学习、练习、实训一体化。(5)实施网络教学,针对一般性问题,通过网络课程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的学习平台,建立留言簿及解疑平台。
课程的项目化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属于技术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和训练,依据“技能加态度,强调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改革新特点,考核与评价应从课程考核、职业技能认证两个方面进行。课程整体成绩计算如表2所示。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应按照项目分别考核,课程考核成绩则是项目考核成绩的累计,不再安排期末集中考试。其中,每个项目成绩分别由知识、技能和态度三部分成绩组成,考核可依据学生提交的成果、作业、平常表现及小组互评结果进行,可采用笔试、实验操作和问答等多种方式。由于课程实施过程中经常分组操作,应充分考虑个人在合作中的贡献。
职业技能认证 本课程与《食品感官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共同完成后,学生可申请直接参加国家食品检验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核,考核成绩将作为课程整体成绩的一部分记入档案。
总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淡化了高深理论的说教,可以为学生营造较为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完成各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技能,锻炼综合职业能力。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综合素质可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甄久军.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6-28.
[2]张伟,刘靖,等.对高职院校食品检验技术课程实施项目教学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118-119.
[3]张春霞,易艳梅,等.基于工作过程的《食品分析与检验》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4):98-99.
[4]杜淑霞,莫慧平,徐丽,等.高职《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职业时空,2009,5(12):52-53.
[5]苏秋芳,吴云辉.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0(8):105-106.
[6]苏盛通,戚林,许潘健.项目教学法在微生物检验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8):53-54.
[7]高进军.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53-54.
【关键词】威廉姆斯;科幻电影音乐;创作特色
一、科幻电影音乐
科幻电影这个概念最早是被科幻文艺家赫伯特・W・弗兰克定义的,他说科幻电影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不存在的,但是在原则上也是可能产生的一个世界当中的故事。在本文中,笔者所要探讨的是一个大范围的科幻电影概念,因为其中科幻电影细分下来的影片种类很多,许多科幻片容易与其他类型片产生一定的交叉,而研究科幻电影音乐从大范围的方向更容易宏观的把握这一类型电影配乐的特点。
就如同之前介绍科幻电影的概念一样,由于这种影片其中描写的环境大多都是发生在未来或者是一些不存在的世界中,他们是可能发生的或者是不可能发生的,要为这一类影片配乐往往要让听众带领他们进入一种虚幻的世界,让人感觉到是与现实生活隔离开来,仿佛存在于了另一个空间,那么这一类影片的配乐往往富有一种时代特征,可能会用一些富有特点的民族地域性的旋律,特殊性的和声色彩表现出神秘或者艰涩,特殊的节奏音型和特殊的打击乐音响,使用一些具有特殊音色的乐器,甚至用一些古朴的旋律音色来打造时间的距离感。
从以上的介绍,笔者可以得出,一部影片当中如何运用音乐来体现出作品的本质,是需要根据影片的类型来决定的,作曲家要写出富有个性的类型影片的配乐,是需要丰富的创造能力的,是一项具有挑战的任务。而本文介绍的威廉姆斯就是这么一个富有艺术才华和努力钻研的人。
二、约翰・威廉姆斯科幻电影音乐创作特色分析
威廉姆斯的音乐主题写作中运用了瓦格纳似的主导动机写法,主导动机是来象征电影中不同的人物形象和不同的思想主旨的,是个性鲜明的。为主导动机创造一个核心的音调,旋律围绕着主导动机而展开,使音乐主题具有较高的概括力。
这个主题是《星球大战》中具有浪漫气质的主题,旋律首先由弱起的八分音符开始,后出现六度大跳,在小字二组C音上保持,紧接略带忧伤的下行二度,之后旋律的发展都是以此为核心,在音乐色彩上有些许变化,这一段旋律可分成三部分,一次比一次高,有一种推动性,第一高点落到小字二组的D音,第二个高点落到小字二组的F音上,而且不断使用了同音反复的手法。威廉姆斯设计的这个弱起的六度大跳是整个主题发展的动机,成功的塑造了莉亚公主这个富有女性浪漫色彩的人物。
《ET外星人》之“飞翔主题”,这个主题音乐的动机短小,只有三小节,之后的音乐都是通过在各类乐器组中循环演奏,一次次的转调与模进,使音乐缓缓向上升,最终在全奏中爆发。同样,动机的开始威廉姆斯也是运用了主音到属音的上行五度音程作为开头,两音的时值长,之后,旋律以E音做上下环绕,与之前的长音音型形成对比,增强了音乐的律动感,之后由是从主音下行四度音程到了属音,再一次形成了很好的呼应。
威廉姆斯常常习惯一种配器的模式,就是在主题的开始中,喜欢用一种乐器单独的演奏,很安静的表达出音乐主题,随后在一次次主题的出现中,他会加入更多的乐器从而丰富其中的和声层,通过乐器的叠加使音乐达到,结束部分或许是在音乐达到后慢慢的平静,其尾声引用的是开头和引子的素材形成呼应,或许是在全部乐器的全奏中辉煌的结束全曲。可见,威廉姆斯喜欢让音乐一点点的饱满,富有层次。
《哈利波特》中的“海德薇主题”,乐曲的开始首先由特色乐器钢片琴演奏出,钢片琴那叮叮咚咚特有的飘逸音色让这段旋律仿佛是从一个音乐盒中传来,乐曲的开端就以一种极为神秘的音响告诉人们这个故事的与众不同,是来自于一个似乎不存在的世界中。乐曲从开始自第34小节,全部都是由钢片琴轻柔的奏出,只是在部分由小提琴轻微的加以衬托。这段的编配虽然简单,但是很好的烘托出了电影所需要呈现的一种气氛,犹如说故事一样的娓娓道来。
主题呈现后,连接部分钢片琴转为弹奏密集的流线型的织体,配以小提琴同样织体的衬托,之后主题再次出现,这时,之前那段空灵唯美的旋律转为到了由长笛、英国管、大管和打击乐奏出,其伴奏织体还是与之前的连接部分相同,在这一段当中,主旋律还是保持着它的唯美气质,而伴奏上密集的织体与之前原本只有钢片琴宁静的气氛带来对比。
三、威廉姆斯科幻电影音乐多角度的特性展示
1、体现古典意蕴的交响性音乐创作风格
就以往人们在对待科幻电影音乐上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种音乐是可以体现一些日常生活中所不存在的音响效果,是可以让作曲家去创作一种不同寻常的配乐,有的作曲家会选择以一些现代音乐的作曲技法来为科幻电影配乐,有的则是选择一些具有特殊诡异音色的乐器来谱写旋律。例如在科幻片《地球停转之日》(1951年)中,作曲家伯纳特・赫尔曼为影片所创作的音乐就是选用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特雷门琴,这种电子乐器所发出的音响单调而诡异,与电子琴和弦乐的结合,创造出了一段令人搞到奇怪的诡异的旋律。此外例如在《2001:太空漫游》(1968)中,作曲家斯坦利・库布里克在其中就引用了匈牙利前卫作曲家捷尔吉・利盖蒂的作品,而到了《星球大战》这部影片中,威廉姆斯却打破了人们以往对待科幻片配乐的见解,掀起了一股交响乐的热潮。
威廉姆斯的科幻电影配乐作品多以交响配乐为主,由于之前在音乐学院受到的良好教育,他具备了扎实的古典音乐创作技术,其风格具备浪漫主义音乐思想,既强调统一但是又充满个性化,尤其善于利用宏大的音乐风格来表现科幻电影的音乐。当然,除了这是他个人特有的喜欢运用宏大风格来表现科幻电影音乐,这也与科幻电影本身的大制作是离不开的。因为科幻电影这一特殊性的题材,片商在这一类电影中都是运用了强大的制作,里面充满了奇特而新鲜的画面,尤其是像很多科幻巨制都会衍生出很多续集,产生出一系列的巨作,那么,这也就需要作曲家在制作中必须将音乐放在一个高标准的位置上,很好的体现出这种巨作的宏大。
2、以音画同步为主的叙事风格
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伴随着画面、剧情、音乐、舞美等艺术综合为一体,这之中,如何处理好电影音乐与画面的关系尤为重要。在欣赏电影中,如何很好的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结合,是值得研究的,也就是说,在给电影配乐的过程当中,必须很好的与电影画面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笔者在研究威廉姆斯的科幻电影音乐作品中,得出,威廉姆斯科幻电影配乐与画面结合的关系上主要为音画同步。
例如《E.T外星人》,这是一部关于浪漫幻想的科幻电影,首先画面呈现的就是在繁星点点的夜晚,两句带着疑问般的旋律由长笛微弱的奏出伴随着镜头下移至了地平线,丛林中飘出一阵阵淡淡的雾霭伴以竖琴美妙的琶音,体现了这是一个梦幻而美妙的故事,那两句疑问般的旋律仿佛也在预示着接下来会出现的奇妙的事情。紧接着音乐出现了由整个乐队演奏的强于有力的音符伴随这乌鸦的叫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伴着月光下,看到了一个个小小的发着点点红光的影子。画面随着转入了球体内,一颗颗在地球上从没见过的植物发着淡淡的光,梦幻而美丽,这时音乐则是转为了一个不规则的旋律,充满了疑惑,画面转向了一株小树苗,伴着月光音乐由双簧管和长笛奏出轻快的旋律,一双只有两根手指的双手轻轻的把小树苗拔起,而这个不明物体由于好奇,破开了树叶,看到了远方的的星星点点,看到了城市的繁华,音乐伴着流动的琶音,为眼前的景色惊叹不已。这是,突然几辆汽车开来,走下了一群人,音乐以低沉的旋律告诉观众,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这时,听到了一丝不安的惨叫,人们发现了不明物体。音乐织体伴奏变得密集,管乐不断的吹奏出不安的旋律,与画面中手电光和钥匙所碰撞出的金属声夹杂在一起,使人感觉到了压迫与紧张。而刚刚那个不明球体突然腾空而起,让人们发现外星人的存在,可是无意间却遗留了一个小外星人。人们来不及追赶飞船,当巨大的轰鸣声过后,音乐又突然回到了最初的宁静,这是画面中才看到了那个被遗留下来的小外星人的形象。在这段画面中,音乐伴随这剧情、奇特的画面、灯光、乌鸦的叫声、金属的碰撞声很好的与之结合在一起。短短的几分钟,音乐就随着画面的起伏由弱渐强再渐弱,从宁静到紧张再回到宁静。
3、注重音乐表现情感的创作意识
音乐的表达不同于绘画那般具有直观的视觉感受,音乐所使用的物质手段是音符,而音符是抽象的,可是音乐却具备了更高的灵活性,可以更加深入的挖掘人的内心世界,相比文字更能对其中所要描述的事件、人物的情感以另一种方式去诠释。
例如在《哈利波特》中,威廉姆斯在体现人物内心情感上的配乐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当哈利面对着镜子,看着镜子中自己已故的父母在亲切的对自己打招呼,他看的无法自拔,内心充满了忧伤,这是音乐的呈现是“海德薇”主题中的另一段抒情的音乐主题,主题零零散散,音调暗淡,但是随着邓布利多的到来,在他与哈利的一番长谈中,哈利经过教授的点拨,终于决定彻底离开让他着魔的镜子,这时的音乐相比之前,音响加大,但仍然带着忧伤,当哈利望着远方的蓝天,音乐瞬间变得充满希望,旋律明亮,充分的刻画了哈利由伤心绝望到充满希望的内心世界。例如在《ET外星人》中,威廉姆斯为E.T和小男孩艾略特都选用的是具有清新气质的乐器竖笛和竖琴,这两种乐器由刚开始的疏离到很好的融合,将影片中两个主人翁从刚开始的陌生害怕到一点点彼此心灵的沟通完美的呈现出来,也将导演斯皮尔伯格本人的童心世界和他对孩子们真诚、纯净的热爱很好的诠释出来。
威廉姆斯这种注重情感的创作,很好的让科幻电影音乐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他的创作可以超越表达作品画面本身,可以体现出更为深远的,带有一种弦外之音的韵味,他的音乐为影片带来了更加不可思议的艺术魅力,影片中的音乐不仅仅是一种依托于画面的服务,它可以更好的多方面、多角度的展示出画面所不能带给人的内心世界,是语言和画面都无法展现出来的。正是因为威廉姆斯他高超的创作技术手段,自身丰富的内心情感,深厚的文化修养,能够对电影中的剧本、画面、导演的思想有着更加全面的理解,能够从整体上正确的把握出影片的风格,更好的诠释出科幻电影本身。
结 语
【关键词】协同创新;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的定义与特征
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项目是由高等学校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承担的研究人文社科领域具体问题的专门项目。项目是一种制度事实,是观念的存在,本质上应当理解为一种社会关系。任何关系都包括主体、客体与内容,研究人文社科项目,应当从主体、客体、内容三方面予以分析和理解。1、主体方面。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的承担主体为高校教师与专职研究人员,一般具备较高的学历学位,经过比较系统的学术训练,对于社会中的问题和热点问题,具备学术敏感和学术探究能力。2、客体方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的客体是指专项涉及的具体社会热点问题和理论方面的难点问题。从目前人文社科研究的项目类别来看,基本分为五类。第一类是最高级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第二类是教育部主管的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第三类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科管理部门或教育主管部门的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第四类是中央其他部委的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第五类是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自行设立的科研项目,第六是企事业单位委托的人文社科研究项目。3、内容方面。在内容方面,项目研究的都是系统的或独立的问题,内容是非常多元化的,涉猎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领域。
二、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国际竞争的新形式相比,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体系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科研不能很好地对接国家、社会重大需求,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足,高校科研组织模式还处于相对封闭、分散的状态,科研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层出不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在管理理念上,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近年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推出了一批学术价值厚重、社会影响广泛的优秀成果,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但同时也应当看到,重视数量增长、忽视质量提高的问题仍较为普遍,还有一些低水平重复研究甚至存在照搬照抄的现象,缺少有分量的成果,尤其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因此必须强化“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努力克服科研目质量不高、创新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2.在评价方式上,存在重成果、轻效果的问题。只有通过成果转化,科研项目成果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才能得以体现和发挥,但现在还存在重理论研究成果轻实践应用效果的现象,研究者成果转化意识淡薄,管理部门转化应用成果服务不力,决策层吸纳应用成果渠道不畅,致使许多科研成果束之高阁。因此,在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同时,必须重视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在宣传推广上,存在重、轻接受的问题。科研项目的宣传、普及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当前,伴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兴起,大众传播的手段、格局和大众接受信息的方式、习惯、渠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传播方式已难以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大众的远离,导致了哲学社会科学圈内周转、体内循环、自说自话的传播困局。为此,科研项目的宣传普及要建立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话语体系、媒介传播格局、受众参与模式,培育适应各种受众的多种宣传手段、普及渠道即大众化方式,提升科研项目宣传传播的影响力。
三、协同创新与科研项目管理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协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其关键是形成以大学、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与金融机构为中介组织,充分利用大学、研究机构的智库智囊作用,使其研究与社会实际需要高质量衔接,使知识生产者与知识应用者之间形成知识低内耗整合,提高协同质量,创新工作模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协同创新要求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等知识应用主体形成协同模式,简单来说,要求大学的研究与企业的生产应当具有同一方向。大学的知识制造必须为企业的生产服务,但又不能简单地以利益为中心,应当是全方位的配合与助力。
科研项目具有创造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虽然负责人能够基本把握其运行路径,但是仍然有可能出现不能计算的资源消耗。为了节省资源和时间,充分利用高校优势为企业和其他实务部门服务,科研管理的全过程化就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全过程化的管理,有效地降低科研项目所遇到的不确定性,从而让项目的资源最大限度地用在项目的研究方面,不会消耗在其他领域。这样就有力保证了科研的质量,从而也能为企业提供有实际作用的科研成果以作为决策的依据。
四、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协同创新。推进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协同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以创新推动发展。当前高校的“协同创新”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高校应当结合现有学科特色和优势,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目标,通过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五大协同”,探索组建跨学科机构的科研团队、设立跨学科研究项目等方式,推动文、理、工之间的深度交叉与融合。
2.坚持质量导向。科研项目管理还应该始终坚持质量导向,锻造优质科研人才队伍与精品。高校应本着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优秀科研人才的培养,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体系。同时,学校将根据中长期跟踪扶持、降低考核密度、优化评价体系等方式,鼓励学者以更长远的眼光和耐心,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事业献力,培育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3.坚持内涵式发展。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就要比内涵、比特色、比贡献。通过科研项目的过程化管理,同时也凝练了优势学科方向、打造特色科研基地等方式,更加有效地凝聚和整合科研力量,逐步培育一批富有特色和生命力并能引领学术风向的学术群体,成为有自身特色、有影响力、有学术贡献的研究型大学。
Abstract: The paper elaborated the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which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library in the library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around the school specialty, key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with plans and destination. Made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design concept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 library, and finally carried out detailed discussion on realizing methods, playing maximum value for the university library.
关键词: 特色库;信息;数据库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library;information;database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229-02
0 引言
特色数据库是指依托馆藏信息资源,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加工、存储,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数字化并组织起来的信息集合。特色数据库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在数字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资源保障服务,也是使图书馆这一信息资源系统发挥最大价值的关键环节。
随着网络化建设迅猛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由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方向转变,数字图书馆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数字化的建设程度主要表现在特色资源的建设方面。特色资源建设也就是特色馆藏建设,是指图书馆在馆藏建设方面有计划、有目的地围绕学校专业、学校特点及发展方向,进行分期、分批逐步形成自身的与众不同的馆藏结构与体系,有效地、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这是目前高校图书馆特色化建设的重点和核心内容。
依据本馆进行大量的图书馆特色信息数据采集与研究工作,进行了数据信息挖掘,也围绕我校重点学科及重点课题馆藏信息资源调查分析,掌握资源分布情况,从而提出收集与处理的实施方案及实施步骤,形成了特色项目信息资源库。
1 特色库设计理念
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体现,需要文献资源,但那些大众化的、静态的信息资源本身并不能直接形成竞争力,它是需要被加工和整合的。高校图书馆应通过重点学科知识的挖掘、特定用户群知识的整合,佣有某一类别或某一专题的信息资源,才能实现核心价值。特色馆藏是形成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基础,科研特色馆藏构成图书馆核心能力的独特性。科研特色资源库(以下简称科研特色库)建设正是以打造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为宗旨,围绕学校的科研项目,开展相关课题的科研成果等特色资源的收集、整合、建库、,利用校园网进行高速链接,找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增值服务[1]。
特色库实现的可行性分析: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校园网已经普及,功能完善的图书馆局域网和大型电子阅览室也应运面生,同时拥有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和应用系统,询、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及服务。
2 特色库实现的基本思想
2.1 先进性 首先科研特色库的内容必须反映学科前沿水平和热点问题,在国内外有较高学术价值,能引领重点学科在学校的教学、科研中发挥带头羊作用,拉动和促进其他学科的快速发展。并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其次是采用先进、成熟的建库技术,尽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
2.2 特色性 开发重点学科领域及相关信息资源,选题建立在馆藏基础上充分体现学科特色、专题特色,具有填补学科导航空白的作用。既要围绕本校科研项目进行搜集、贮藏,还要兼顾其它同类院校、同类专业的资源建设情况,避免重复建设,从而失去竞争优势。
2.3 可扩展性 科研特色库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可缩放性和升级能力,能兼容不同的设备和不同的网络平台,要符合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保证技术、软硬件配置和数据资源在各实施阶段的一致性及可扩展性[2]。
3 特色库的建设
3.1 特色库实现 建成两个独立的资源库:一是科研项目专题特色资源库。主要是指围绕科研项目进行比较系统、完整的信息收藏,包括已经完成的和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能基本满足该专题领域独立研究及查新的需要。二是学术成果特色资源库。指本校教师撰写的学术著作、论文、教材、讲义、会议论文集等特色文献库。
3.2 特色库实现流程
3.3 数据采集 一是采集、保存与科研项目有关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并促进在校园范围的有效利用;二是采集学术成果。在资源类型的选取上持学术性原则,即选择的资源能直接服务于教师、学生与相关研究人员;坚持科学性原则,各种资源类型的划分内涵与外延明确,能够方便用户的获取;坚持可操作性原则,便于资源的跟踪与收集,保持连续、系统、动态的整合过程[3]。
3.4 前后台资源提交模式 首先学术成果特色资源库采用用户自存档模式,即作者本人将未曾发表或已经在传统期刊中发表过的论文作为开放式的电子档案存储在特色库中,既可以克服现有学术交流模式的弊端,实现研究成果的开放存取和非正式交流,又可以由图书馆来长期保存学校的研究成果,具体可以采用分布式提交方式:用户通过网络进入特色库提交页面,依据提交规则,选择或输入研究成果的元数据,并将元数据连同成果一起提交到特色库中。该模式完全由用户本人提交与管理个人的研究成果,简单、方便、快捷。
其次科研项目专题特色资源库采用以下两种提交模式:①学科馆员后台提交模式。要根据研究课题,主动搜集包括本馆纸质文献信息、网络数据库信息以及网络免费资源等信息资源并全权负责资源的审核建库工作。学科馆员可以查阅重点学科及我院师生发表开发的科研成果,论文,论著,通过邮件等方式进行认证反馈后上传。模型如图2。②读者前台提交模式。研究生与导师是一种导学关系,基本上是在参与导师科研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多数时间是在一种查阅资料的自学过程中。查阅文献本身就是学习,学会有效查找文献并综合利用是对其自身科研能力的一种培养。很多院校在研究生入学后都明确规定“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向”。因此,研究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导师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这与我们开展科研特色库建设的需求是一致的。具体可以采用集中式提交方式:即研究生馆员将个人或其导师所收集科研专题信息通过WBE主页上传入库。
4 结束语
特色馆藏是图书馆在长期的文献信息收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文献信息资源,它是最能体现一个图书馆存在价值的重要馆藏。随着网络的普及,资源共享程度的提高,满足特别需要,突出特色资源,将是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志静,陈强.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7(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