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范文

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4: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

篇1

2011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GSP”),对医药行业的经营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同时针对药品的制造、仓储、运输、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相关环节也进行规范,以保障药品的质量安全,保证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和有效。另外,随着“医改”的深入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医药产品和医疗器械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可以说,医药行业整合的时代已经到来,不达标的企业将遭到淘汰,市场份额将向优势企业集中。

二、文献综述

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深受当时研究环境的影响,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为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研究侧重点的变化。张蕊(2008)根据企业组织形式与评价方法的复杂程度,将业绩评价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观察性业绩评价阶段、统计性业绩评价阶段、财务性业绩评价阶段和战略性业绩评价阶段。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有关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研究,尤其是对上市公司的研究成为了学界的一个热点。

确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是评价体系设计的首要工作。任云海(2005)认为建立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委托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核心能力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等。美国思腾思特管理顾问公司创设了EVA这一财务业绩评价指标,该指标是对传统财务指标的补充,从理论上给出了更准确反映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一种测度方法。进一步地,MVA指标是在完善的资本市场制度下发展起来的,从金融市场的角度表述了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其优势在于可以同时反映上市公司的风险。薛云帆等(2006)通过研究指标体系与公司业绩的相关程度,得出以“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为基础的指标体系可以较好地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结论。马巾英和宋宏福(2008)对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进行完善和拓展,形成了充分体现企业战略管理要求、核心竞争力和知识与智力资本作用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的动态实施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经营业绩评价模型的设计与指标选择有关,评价指标的类型和多少直接决定着评价模型的复杂程度。早期的评价方法通过考察单一财务指标数值的大小来评判业绩优劣,而广泛采用的评价模型则借助“加权”的方法得到相对综合的业绩得分。杜邦公司提出的“杜邦分析法”以资产收益率为起点,将该指标分解为几个相关的财务指标,在评价业绩的同时得到有关业绩改善的途径(袁雁鸣,2006)。卡普兰设计的平衡计分卡(BSC)模型,将企业的远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联系起来,实现了战略与业绩的有机结合。该体系被广泛地应用于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李雯清(2009)提出将EVA与BSC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周琳(2011)对BSC稍作调整,增加对绿色产品效益的衡量指标,认为该评价体系能够与循环经济下的经营战略相匹配;刘利群(2011)对体系维度和指标进行调整后,设计了低碳经济背景下的BSC评价体系。

从体系研究的发展来看,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选取已经进入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时代,但是考虑到学术研究条件的限制和资料的可获取性,在实证研究中往往只选用了财务指标。根据Jean-Francos Henri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企业采用财务指标进行业绩评价,并且评价结果基本能够反映企业业绩状况。因此,笔者认为本文选用财务指标作为评价指标是合理的。

三、医药行上市公司经营绩评价体系设计

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由三个要素组成:评价对象、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根据评价目的,确定本文的评价对象为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循相关性和可得性原则,即选择最能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同时该指标应具有可获取性。基于以上考虑,以新GSP为出发点,设计适合本研究的财务指标系统,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构建医药行业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

(一)数据来源 从“国泰安数据库”中筛选出2010年以前上市的“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共计92家。考虑到ST公司自身财务状况不佳,或者出于特殊目的造成报表数据不正常的情况,本研究首先将这类公司剔除。另外,为使样本公司更具可比性,在研究中也不涉及“创业板”和B股上市公司。由此本文共获得79个研究样本,其基础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二)指标选取 为评判企业经营业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考察:盈利性、风险性、成长性和营运状况等。其中盈利性是指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风险性是指企业无法偿付债务的风险;成长性是指企业实现的增长率及其潜力;营运状况是指企业对资产的运用情况和相关的成本费用指标等。新GSP 对医药企业的经营条件进行了规范,将相关要求设定为业绩的考察指标,来评判企业的经营状况。例如:质量管理中对计算机系统的要求、人员培训以及卫生制度等会增加企业的“管理费用”;生产设备和厂房限制、仓储的库房条件和设备要求将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产生影响。另外,考虑到高新技术行业的特征,无形资产和研发的投入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潜力。本文选取的业绩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如表1所示。

(三)主成分分析 运用SPSS17.0对医药类上市公司2010年的经营业绩状况进行主成分分析。在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包括无量纲化和同趋化处理,使各指标具有可比性和同质性。同趋化处理是将“负指标”和“适度指标”转化成可以与“正指标”直接相加减的指标值,其转化方式为:一是负指标:X'ij=-Xij;二是适度指标:X'ij=-|Xij-kj|,其中kj为该指标变量的平均值。再对上述数据进行Z-Score变换: Zij=(X'ij-kj)/Sj,其中Sj为该指标变量的标准差。下文凡涉及财务指标的都是指经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为了表述方便,将不再区分中文表达。

(1)相关性分析及KMO检验。首先要对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因为指标具有较大的相关性是应用该研究方法的首要条件。 企业财务数据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 由此可以推断,财务指标之间也必然满足相关性要求。在对实际指标样本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后, 验证了假设。进一步地 通过KMO检验,得到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观测值为762.604, 认为相关系数矩阵有显著差异; KMO值为0.657, 可知本指标体系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

(2)主成分个数的确定。运用SPSS对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从13个指标变量中提取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76.468%,也即,用这4个主成分代替原有的评价指标能够反映所有信息的76.468%,具有较好的反映能力。各成分以及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如表2所示。

(3)主成分命名。各指标变量在上述四个主成分之上的因子载荷如表3所示。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资产报酬率、技术投入净利率、现金流量比率、营业利润率和固定资产净利率在第一个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因此可将该因子命名为“利润因子”;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在第二个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因此可将该因子命名为“增长因子”;管理费用率、存货周转率和长期资产周转率在第三个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因此可将该因子命名为“资产费用因子”;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在第四个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因此可将该因子命名为“偿债因子”。

(4)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由因子得分表得到的各主因子与财务指标(经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表达式如下:

F1 = 0.283arr +0.227npfa +0.238opr+0.005alr-0.006cr+0.235cfr+

0.247npt+0.015grta+0.013groi-0.008grnp-0.073it+0.036ltat+0.028mcr

F2 = 0.012arr -0.017npfa +0.067opr-0.027alr+0.058cr-0.043cfr+

0.012npt+0.361grta+0.363groi+0.322grnp-0.106it+0.013ltat-0.1mcr

F3 = 0.008arr+0.067npfa-0.085opr-0.063alr+0.085cr-0.047cfr+0

npt-0.094grta-0.098groi-0.052grnp+0.443it+0.335ltat+0.453mcr

F4=0.121arr-0.008npfa+0.19opr+0.426alr+0.55cr-0.209cfr-0.103

npt+0.041grta+0.041groi+0.01grnp-0.006it-0.087ltat+0.106mcr

将因子方差贡献率占累计总贡献率的比值作为主成分的权数,得到综合业绩评价模型为:

F = (24.733F1+22.837F2+15.980F3+12.918F4)/76.468。

四、结论

运用上述评价体系对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2010年的经营业绩进行考察,发现本行业总体的经营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业内企业的业绩差异不明显,集中在-0.5~0.5之间。从各主因子得分来看,企业的“利润因子”表现优于其他因子,可见公司对于获利情况有较多关注,各项资产投入后能产生较高的收益。同时发现,企业在“增长因子”上的表现普遍较差,总体增长率不高,这是导致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负债因子”得分较低,可能源于业内企业的债务水平不高。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医药行业整体业绩表现不如人意,企业过分关注利润这一指标,忽视了对成长性的培养,这将导致行业后续发展动力不足。为改善这一现状,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研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只有不断地研制出更高效、优质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虽然年度利润表现不错,但是结合“增长率”指标,发现业内企业的增长已初现疲态。第二,增加固定资产投入。新GSP对医药企业的不动产和设备有较高的要求,对于那些还没有达到标准的企业,其首要任务就是筹建库房、购置设备。虽然该规定目前还未实施,但是企业应该在利润状况较好的时期做好预算或准备,以避免仓促执行下使企业陷入困境。第三,适当增加负债水平。根据因子贡献情况可知,负债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不大,而且医药企业具有债务水平较低的特点。为此,笔者认为可以适当运用举债经营,发挥的财务杠杆作用。由于医药产品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行业的经营风险较低,财务风险也会有所下降,这为企业举债融资增加了可行性。

参考文献:

篇2

摘 要:通过对医药行业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改革开放并没有造就一个强大的药品流通业,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市场化过程中缺乏现代流通理论的指导,政府没有有意识地推动一个完整、高效医药行业供应链的形成;而没有形成完整、高效医药行业供应链的直接原因在于企业没有进行从药品批发商到药品商和配送商角色定位的转变。本文将探讨促进这一转变的现实意义与实践途径,并试图构建一个新型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与物流配送方案。

关键词: 行业供应链 医药商品流通 电子商务 物流配送

1.引言

我国的医药行业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药品按国家计划生产,统购统销,价格上实行国家统一控制、分级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医药行业逐渐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药品生产领域向外资开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药品流通行业一直没有对外资开放,出现了大量经营分散、市场竞争能力差的批发企业,使我国药品流通领域呈现出“市场分散、地方割据、企业规模小、流通秩序乱、整体竞争能力弱”的基本特点。在我国承诺向外资开放药品分销业即将到来,弱小的药品流通企业即将与在资金、管理和技术上占优势的国外流通巨头进行面对面竞争的时候,重构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大力发展医药物流与医药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药品流通行业改革的当务之急。

2.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现状分析

考察我国医药行业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见图1),不难发现其供应链有如下两个基本特点:

(1)流通环节和交易层次多、交易渠道复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药品流通环节多,交易层次多是非常明显的。药品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在国外成熟市场一般为2~3个,在我国往往有6~7个环节。仅批发环节一般就有地区总经销、市级批发商和县级批发商,此外,厂家往往要设立办事处,与各级批发商及医院或零售药店打交道。通常,各级批发商和厂家办事处都可直接对医院和零售药店进行销售,因此,药品在流通环节上的去向多样,往往难以监控。

(35%

办 事 处

生 产 领 域(35%)

消费者

(100%)

调 拨、批 发(50%)

零售(15%)

流 通 领 域(65%)

图1 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现状示意图

(2)信息不对称、物流效率低,批发环节所占成本比重过大

过多的交易环节和复杂的交易渠道使交易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流动无序,必然导致在流通过程中效率和效益的损失,直接表现为流通环节在药品价格构成中所占比重高达65%,其中批发环节占50%。批发环节成本高,必然导致销售成本上升,从而迫使药品趋向虚高定价,使药品价格居高不下。需要指出的是,批发环节成本高除上述原因外,我国药品价格独特的“逆向调节”机制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医药商品作为特殊商品的消费特性及医院作为强势买方的市场特性,在我国医疗机构特有的“以药养医”利益机制的趋动下,形成了药品价格独特的“逆向调节”机制,即药品的价格越高,医院获利越多,医生的回扣越多,反过来导致企业产品定价越高。

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所表现出的这些特点与我国医药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政府调控不力,市场流通秩序混乱密切相关。在我国医药流通领域,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分散、效益低下的局面还没有根本的改观。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我国有医药批发企业16000家,几乎与医院的数量相当,平均每个企业的年销售额为1000万元,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名列前10位批发企业销售额合计占市场总额的20%。2002年销售额最大的中国医药集团公司和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也只有120亿元和70亿元。而市场规模比中国大10倍的美国全国只有5家一级批发商,其中美国医药商业三强——Amerisource Bergen,Cardinal Health和Mckesson就占全美96%的市场份额。零售市场则由RiteAid 、Walgreen和CVS三家公司垄断,市场份额在60%以上。数量众多、经营分散企业的出现,必然导致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使企业的效益低下。目前,全国医药商业企业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销售利润率为0.6%,而美国的流通费用率为3%,销售利润率为2.4%。以上这些数字的反差,显示出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在流通组织规模化、营销对象全国化、流通技术和设备科学化、经营行为规范化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

3.中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的重构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成为我国“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我国将于2004年对外资开放药品分销市场,对我国民族医药产业和药品流通行业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正如国家经贸委指出的那样:没有分销的外资企业仅是一个生产车间,而分销一旦开放,竞争的天平可能出现更大的倾斜。为了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的医药流通体制,迎接外资的挑战,原国家经贸委在《我国医药行业“十五”规划》中提出用5年的时间,“培育5至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这些企业的销售额达到医药行业销售额的70%以上。建立10个在国内外知名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0个以上;建立一批区域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个左右。”

推进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就是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重新构建一个新型的药品流通模式(见图2),做大做强医药产业。为此,在制度层面上首先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坚决推行GSP认证制度,取缔非法的医药市场,强化对整个行业和市场的监督管理;其次要建立新型的医疗机构采购制度,进一步推行以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为主要内容的新型采购制度和新型交易方式实行,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提高。在技术层面上要推动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医药电子商务在全行业的应用,推动现有批发企业向商和配送商转变。

区域配送中心

地区配送商

区域结算中心

医药电子商务平台

消费者

物流 信息流 资金流

图2 新型药品流通模式示意图

这一新型医药商品流通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供应商与分销商通过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进行网上价格撮合;成交信息直接传递到区域配送中心,通过地区配送商进行配送;分销商通过区域结算中心直接与供应商进行结算,并支付医药电子商务提供商和配送商相应的费用。此外,区域配送中心有一套相对独立的配送信息系统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相连。在这一模式中,医药电子商务平台(虚拟的医药电子商务市场)与交易各方相连,是医药行业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居于核心位置。这一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通过与真实的物流配送系统和区域结算系统相互协调的运作,实现医药商品的高效流通。归纳起来,这一新型交易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交易方式电子化

通过医药电子商务系统的虚拟,医疗机构和零售商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进行交易,商流变得公开、透明,批发环节将不复存在,因而减少了中间环节,直接降低了交易成本。

(2)交易手段信息化

改变原有信息采集和流动的低效和无序状态,采用信息化交易手段,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完整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使信息流变得有序、透明,从而大大降低收集和处理医药商品信息的时间和成本。

(3)物流系统扁平化

将原来多层、分散、杂乱的批发商经过科学整合,改造成以中心企业为极点,覆盖整个区域的配送网络,彻底改变原有物流系统混乱无序、效率低下的状况,使之成为一个设施完善、技术先进、层次简单、运作高效的物流系统。

(4)采购形式多样化

既可以进行独立的分散采购,又可以进行集中的联合采购,兼顾个性化需求和降低成本的要求。由于可以进行实时采购,因此可以缩短采购和储存周期,减少库存,既满足临床需要,又尽可能减少了市场风险,增加经济效益。

(5)政府监管现代化

政府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对医药市场进行全程监控,彻底改变政府监管手段严重滞后,不适应市场发展的状况,各种市场监管信息公开、透明,市场准入机制严格、规范,使医药商品的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有可靠的保证。

在这一新的药品流通模式下,将形成新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见图3)。这一新的医药供应链系统将原料企业、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和分销企业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多层的中间批发环节将消失;医药批发企业将失去传统流通职能,向药品商和配送商转变;交易渠道单一;所有交易过程将公开化,信息透明,政府将有能力对交易全过程进行监管。因此,这一新的医药供应链系统将使药品流通环节成本大大降低,可从60%降至25%,从而极大地减轻消费者的医药负担。

4.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的重构与电子商务的应用

在我国新型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中,电子商务系统和物流系统是相互依存的两大子系统,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支撑起了现代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运行。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日等国就已广泛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替代手工订单处理流程,通过传统的EDI、便携式订单处理系统和互联网生成的订单占订单总数的90%,电子商务成为主流模式。这些国家的医药企业致力于推动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活动的信息化。如强生公司年信息化建设投资达到10亿美元以上。在美国,药品经销企业为医疗机构和其他分销机构提供各种信息系统,包括订单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及处方调剂系统等,以降低供应链成本。美国佛罗斯特——沙利文市场调查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每年花费在医药供应上的830亿美元中,有230亿美元是纯粹的流通费用,如果采用电子商务,在不降低美国人医疗保健水平的基础上,至少能够节约110亿美元。

(35%

生 产 领 域(35%)

消费者

(60%)

调 拨、批 发(10%)

零售(15%)

流 通 领 域(25%)

医药电子商务平台

物流 信息流

图3 新型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示意图

电子商务在我国医药行业的应用,缘起于国家从2000开始推行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拉动。由于药品品种规格繁多,工作量大,程序复杂,为了高标准地完成招标采购任务,既满足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需求,又保证操作程序的公平合理,电子商务自然而然被引进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当中。目前,医药电子商务正借着国家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契机,在全国范围内正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交易方式。

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以B2B模式为主,它占了整个医药电子商务交易的绝大部分份额。在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领域,以海虹企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最具代表性。目前,“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在全国28个省推广应用,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已累计网上成交60多亿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就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见图4),目前已发展到全面进行网上采购的电子交易场阶段,即医疗机构可以全面上网采购,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可以全面上网销售,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全面上网监管,从而初步实现了我国药品流通方式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正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向国际惯例靠拢。

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V3.0是能够为整个医药卫生行业的买方和卖方提供电子交易场所服务的第三方独立系统,由数据准备、成交撮合、订单处理、结算服务、会员制管理、交易监管六大子系统构成[2](见图5)。该系统不具有传统实体药品市场的物理形态,但却能够提供实体药品市场的交易服务功能,代表了现代药品流通发展的方向。其主要特点是:

(1)同行政机关和药品交易各方不存在隶属关系和利益关系,是独立的第三方公共平台系统;

(2)利用会员服务体系进行企业及其产品信息的数字化,实现数据准备与成交撮合的分离,因而可实现无纸化的商务过程;

(3)药品生产企业在委托企业进行配送服务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进行投标报价,从而可以建立网上经销体系,以减少中间环节,规范流通渠道,推动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

(4)可以在集中、联合、分散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公开竞价、邀请竞价、询价、浏览等多种采购方式,方便了医疗机构的采购;

(5)采用客户端、浏览器和电话、传真等多种方式进行订单采集,全面支持采购订单电子化;

(6)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电子交易监管服务

总之,电子商务被引入医药行业后,将形成一个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这一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将整合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成为整个医药行业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其信息资源可在行业内共享,从而为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重建与医药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招投标系统

l 网上招标

l 两种成交方式

买方采购系统

• 全面上网采购

• 四种成交方式

• 半无纸化的商务过程

电子交易场系统

l 独立的第三方系统

l 六大子系统同时运行

l 六种成交方式任意选择

l 全程无纸化的商务过程

l 多种方式确保订单执行

l 政府全程的监管服务

l

V3.0系统

(2003年)

V2.0系统

(2002年)

V1.0系统

(2001年)

图4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功能演进示意图

5.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的重构与药品配送制发展

重建我国新型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就是要全面整合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实现“四流”在系统内的有序流动、协调运转。从理论上讲,实现物流配送系统与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的整合,就能够实现四流合一。

政府监管

销售合同目录

采购计划

采购单

销售订单

采购入库记录

采购应付细目

销售应收细目

制定采购计划

发送采购计划

订单分发

订单配送响应

订单到货管理

销售应收管理

采购应付管理

药品采购结算

交易保

障服务

交易统

计分析

交易分

析管理

采购结算服务

销售结算服务

资金划拨管理

退货换货管理

全国数据中心

地区数据中心

交易数据中心

数据加工

数据采集

数据

数据

数据加工

数据加工

数据采集

权威数据

及监管

政府监管

政府监管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

数据

药品采购目录

自主采购目录//集中采购目录

集中采购目录

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

医疗机构及药品零售企业

公开招标

邀请招标

公开竞价

邀请竞价

询价采购

直接采购

成交合同

政府监管

采购中介服务

药品采购中介组织

卖方开户银行

买方开户银行

篇3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会长朱长浩说,目前医药流通业已经告别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进入全面竞争阶段,2004年加快了整合步伐,全行业呈现出积极迎接挑战的态势。

并购、重组分抢优势资源

2004年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呈现出抢占市场优势资源的特点,无论是年初的国药控股有限公司控股深圳一致药业还是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入主云药集团、华源入主北京医药集团,其目的都是大集团、大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作为区域霸主的地位,而想把更多的市场资源收入囊中.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医药流通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医药流通排名前10家的企业占全国医药市场的比重已经从2000年的18.76%上升到2003年的26.14%,2004年预计达到30%。与此同时,随着医药企业规模扩大,其所占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2003年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6家,超过20亿元的有17家,在个别区域商业垄断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朱长浩说,在抢占医药市场优势资源的过程中,进入的资本既有国有资本,也有业外和国外资本,还有民营资本,其中民营资本是医药商业购并、重组的亮点。

政策、市场环境因素加速医药商业进入全面竞争阶段--去年12月11日医药分销市场的全面放开;GMP、GSP大限的到来;"限售令"、"限价令"、"打击带金销售"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扩大等市场、政策因素迫使医药企业整合医药市场资源,用好渠道,发展医药供应链,完善供应链管理,建立新型的医药工、商、卫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随着微利时代的到来,降费增效成为企业的重要工作,而降低物流费用是降成本的重中之重。顺应这一市场环境,国内医药流通领域涌现出了九州通"快批"、配送、零售连锁、现代物流配送等新型的商业模式,并成为现代物流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新型商业模式非常引人注目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农村医药市场的开发成为医药销售新的增长点--开发农村用药市场成为医药流通企业新的工作重点,延伸农村供应网点成为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新的发展方向,虽然目前农村市场投资大效益不明显,但是农村人均医疗费只有25元,远远低于全国135元的平均水平,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零售终端的争夺战愈演愈烈--2004年进一步印证了"谁掌握了终端,谁就掌握了市场",零售终端的争夺战日趋激烈,贴牌是零售终端发展的最高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购并、重组同样是医药零售领域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医药流通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距离现代医药流通仍然有差距--朱长浩认为,从2000年开始医药流通领域的改革力度很大,收效明显,尤其是GSP的实施加快了医药流通业改革进程,但是医药现代物流模式仍需摸索。

医药市场平稳增长是主旋律--据统计,2004年1-9月,全国医药商业总销售达到1709.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9%,全年预计超过2100亿元。朱长浩说,2004年医药行业整体经济效益虽然有所下降,但整体仍是平稳上升的态势,预计工业的销售利润率在8%左右,医药商业的销售利润率在0.7%左右。

2005年整合资源是重头戏

篇4

一、许可模式已成为国际制药工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

(一)许可模式的特点

许可是指由许可人(licensor)给予被许可人(licensee)使用所许可物质的一种授权。许可模式就是指技术或知识产权拥有者授权另一方使用该技术,技术使用者对前者支付费用,但知识产权的拥有者不变。在制药工业,所许可的物质可以是专利,也可以是其他的权利,如销售权、技术、甚至商业机密等。专利许可模式使制药企业可以迅速捕捉到新技术、新产品,从而达到借助外力减少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大大提升医药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国外制药工业许可模式的发展

1987年以来,国外每种被批准的新药成本平均每年上升11%。1993年以后,国外制药业研发每一个新药,需要资金8.02亿美元,平均耗时14年。而批准投产的药品数量下降71%。

随着新药的研发投入越来越多,周期越来越长,而成果却越来越少,使制药业的传统商业模式已愈发难以为继。制药业相继出现了“专利许可”这样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即新药发展的各个阶段,从单位内部分工,变成不同公司(企业法人)之间的分工,使新药开发的各个阶段更加专业化。企业通过许可,获得其他公司发现的新化合物,不用完全依靠本公司内部开发。通过许可模式完成新药发展的整个过程,大大地减少了单一企业的投入,缩短了周期。

到2006年。大多数国际制药公司50%以上的上市新药,都来源于被许可产品的化合物。如,韩国LG Life Sci-ences把LB-80380(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小分子化合物)许可给美国Anadys公司,前者仍保持该药在韩国、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的市场开发权,后者拥有北美、欧洲、日本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市场开发权。印度Dr.Reddy,s公司把Balaglita-zone(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许可给了丹麦的NovoNordisk,这是出自印度实验室的新药首次许可给一个制药巨头。

二、国内制药企业也开始尝试许可模式

我国医药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规模较小。大部分制药企业无力开发新药。目前在国内医药行业生产的800多种西药中,仿制药已超过97%。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制药企业在仿制药市场上“自相残杀”,竞相降价,利润越来越少。同时,能仿制而又有利可图的仿制药品种也越来越少,导致国内制药工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空置率高达近50%。医药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外资企业纷纷落户中国,抢占国内市场。面对跨国药企的竞争,国内医药企业为走出仿制药市场上“自相残杀”,与跨国药企抗争,纷纷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即“许可模式”。并以此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如“丽珠”在国内医药界按照国际通行的专利许可合作模式,获得了韩国一洋药品株式会社用于消化道溃疡治疗的重磅新药“艾普拉唑”独家生产和销售权。“复星”医药与美国安新(Ane-siva)公司合作,建立合资公司,进行生产许可,以美国cGMP标准为全球生产无针注射利多卡因。

三、吉林省推广许可模式的建议

吉林省医药行业也普遍存在着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影响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吉林省医药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竞争能力,就要做新药发现,就要研制建立在专利上的“重磅炸弹”级药物。但吉林省医药企业难以承受医药研发所需的巨额资金,以及漫长的周期。因此,国外医药行业实行的“许可模式”是吉林省医药企业克服目前的困难。“借鸡生蛋”,发展专利药或高技术壁垒的非专利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办法之一。

为加快推进这种医药许可模式,提出如下建议:

1 加强信息引导

由政府相关部门及时跟踪国内外医药许可市场的动向,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机会并组织专家对新机会进行科学评估,向企业许可市场信息,引导企业选择专利许可。

2 组织培训

许可的技术往往是世界前沿的技术,政府需要组织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研发团队评估与跟进。相关部门要组织培训包括国际商务、技术评估、专利评估和市场评估等所需的人才。

3 制定相应扶持政策

对企业一些好的许可项目和许可产品,应给予政策扶持和一定的启动资金。

篇5

【关键词】滨海新区 医药行业 服务外包

所谓服务外包是企业将原来在内部从事的服务活动转移给外部企业去执行的一种业务安排。通常是跨国公司将IT技术、财务结算、人力资源服务等非核心业务发包给专业服务提供者,以优化产业链,全力发展自身的核心业务,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实现成本降低和竞争力提升的双赢局面。外包的策略性运用,已经成为当今最有效和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随着电讯及互联网的发展,服务外包,已经越来越成为了全球经济第二次一体化的基本标志,正如弗里德曼先生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所言,“全球性的服务外包,已成世界大潮”。为区分服务贸易双方主动者与被动者的关系,准确表明我国承接国际外包业务的特定含义,应将“外包服务”和“服务外包”的含义区分开来,我国作为服务外包的承接国,主要是“外包服务”,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够培养一大批现代服务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我国服务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

一、滨海新区发展医药行业服务外包的优势

滨海新区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交通要道,紧邻北京,可以与北京实现人才共享、技术共享和信息共享,无论在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优势、人力资源、金融、政策还是入驻成本方面都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优势。

1、拥有发展服务外包的坚实基础

2006年,我国商务部启动了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千百十工程”,认定了滨海新区所属的天津在内的11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从此,天津滨海新区成为与商务部合作的第一个“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与微软、惠普、IBM、博研科技等机构合作开发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平台,主要涉及商业流程外包、软件外包、应用软件外包、系统集成、医药研发外包等领域。目前,滨海新区现有服务外包企业包括渣打、摩托罗拉全球财务中心、东软、大连华信、博研科技等近70家,以IT行业为主,医药行业企业只有药明康德一家。

2、拥有先进的通讯网络信息化平台

建成了宽带城域网、核心交换能力发展到2000G和城市出口宽带发展到120G,一批重大信息技术功能平台相继投入使用。电子政务、企业的信息化、社会的信息化协调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不仅设施条件优良,而且成本也十分的低廉。

3、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产业分工的不断细化,以及全球化竞争对降低成本要求的日益强烈,使得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非核心业务转移出去,实施服务外包战略,以提高运营管理效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这意味着巨大的服务外包需求。

4、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天津有45所普通高等学校,三个国家软件师范学院和五个地方软件学院,每年为社会培养输送大量的人才。天津还将建立第一个国家级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可以有效的克服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人才瓶颈。

5、拥有宽松的政策环境

天津专门设立了每年5000美元的服务外包发展专项基金,在市场准入、外汇管理、融资担保、人才培训、技术产权保护、财税扶持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发展服务外包的政策措施。这些吸引着一些跨国公司在这里设立分支机构,外资医药企业还纷纷在这里设厂,建研发中心,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经验、规范的操作体制、最新的新药研发信息,使滨海新区发展医药行业服务外包成为可能,也给中国的医药研发外包企业带来新的机会。另外,专业性生物技术公司在医药研发的不同领域或不同技术方面已积累了相当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有的学术或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这为承接新药研发的外包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此外,丰富独特的疾病资源为临床试验提供了方便,因此而受到不少国际临床试验受托公司的青睐。

二、滨海新区发展医药行业服务外包的劣势

滨海新区商业环境好、基础设施齐备、经济稳定性较强,但发展医药行业服务外包,在外包业务直接经验、信息技术、管理培训、国际认证、人员的英语水平、技术服务、社会信誉等方面有所欠缺。尤其是相对于全球最大的承接服务外包的国家――印度来说,整体的软环境,包括私有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保护、法制的健全与完善、媒体的监督等,更是有待发展和提高,这个整体的软环境是印度具有优势的最主要的因素,也是吸引外资最有利的条件。

三、关于滨海新区发展医药行业服务外包的思考

1、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是条件保障

区域经济的发展吸引了更多国际投资商的眼球,而吸收投资的最主要原因是良好的投资环境,作为优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国际服务发包选择场所首要考虑的问题。印度的科研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两年中已为外国客户承担更为重要的,涉及分享敏感数据的药物发现工作,同时,西方国家的大型制药公司正在扩大其在印度的研究计划,在西方人眼里,印度俨然成了临床试验的天堂。种种迹象表明:客户的知识产权在得到外包服务的同时得到保护。印度顶尖的研究服务提供商在实现外包服务的同时,要求科研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签署保密协议,电脑系统都作了特殊设定,不允许上传文件、邮件扣押,或将文件保存到便携式储存系统,不同客户的项目在不同的实验室里完成,雇员电子钥匙只能打开自己工作的实验室的门,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当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应当得益于对客户所属国知识产权法和相关规定的了解以及中外知识产权法差异的比较研究。滨海新区应采取一定的政策,为客户的知识产权提供良好的保护制度,才能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2、企业不断扩充自身能力以满足客户需要

生物技术和制药企业都在追求同一目标:在缩减开支的同时获得更好的产品。低廉的费用固然可以提供有吸引力的外包机遇。但只是一味降低费用并不能帮助企业争取到与生物技术和制药企业更多的生产合作机会。因为客户除了要必要的基础设施外,还要不断的扩充自身的能力以提高外包服务企业的竞争力。印度的AAI Pharma尽管除了提供液态、低压冻干和固态安泰乐的生产服务外,还提供临床及小规模商业化生产,但为了扩大业务,又与美国一家外包公司的制药公司建立了联盟。这些自身能力的扩充和提高会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突出的业绩。这又会博得客户的青睐,如此良性循环,使外包成功。同时,客户愿意选择早已知道客户需求的外包服务提供商,这个需求的满足不仅是丰富的生产经验,更是符合国际管理和质量标准。

3、良好素质的从业人员是实现外包服务的必需

人口众多是中国、印度成为提供外包服务国家的根本原因。全球最大的服务外包客户――美国,招收随机病人越来越费时,费用也越来越高,而发展中国家丰富的病例资源是每个生命科学公司都想占领的市场。

但印度比中国更吸引客户的原因是熟练使用英语的研究人员使印度能和西方各国的公司实现无缝连接。而我们若想更具吸引力,科研人员的工作能力显然有很大价值,因为客户包括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没有足够的研究人员。

当然,服务外包的发展是为了实现贸易增长,但通过外包参与到全球创新药的研发服务当中,实际上是参与到创新药研发链条当中,获得技术和经验的积累。对于本土医药企业来说,承担研发外包也是积累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积累智力资本的同时更能学到国际化管理运作模式。

总之,认清形势,明确优势,迅速弥补不足,滨海新区医药行业服务外包才能更好发展。

(注:本文为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72722)

【参考文献】

[1] 杨成刚:外包:让财富连动[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2] 周艳琼:我国医药流通领域发展现状[J].中国医药技术与市场,2005(9) .

[3] 黄东临:新型外包覆盖传统批发[N]. 医药经济报,2006-7-31.

[4] 关珍:药企外包能否玩转[J].医药产业资讯,2005(5).

篇6

从2010年通过并购新开连锁医院的营业网点10家,到2011年再次通过并购开设了5家连锁医院的营业网点,目前已达到38家之多,在不足两年的时间里便整整扩张了一倍。

爱尔眼科通过“三级连锁”的商业模式得到有效发展,整体规模和经营业绩均快速扩大和提升。爱尔眼科最初的“连锁医疗”商业模式,目前已通过借助“三级网络”布局的策略得以实现,并在国内市场已初具规模。

银河证券分析师陈雷认为,从门诊量来看,爱尔眼科自登陆创业板以来,其业绩一直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趋势。2009年至2010年期间,爱尔眼科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06亿元和8.6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8.11%和42.61%;实现净利润分别为0.92亿元和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50.72%和30.08%。

与许多高速扩张的企业一样,爱尔眼科在急速扩张的同时,也面临财务费用急速上升的风险。据了解,公司超募资金总额为5.42亿元,已计划使用的超募资金数量为4.85亿元,尚未使用的超募资金5694.72万元。

爱尔眼科2011年新收购了北京爱尔英智医院、天津爱尔医院、贵阳爱尔医院、西安爱尔古城医院、个旧爱尔医院,并开设了怀化爱尔医院和南宁爱尔医院,其营业成本费用急速攀升到了1.17亿元,同比增长48.91%。

爱尔眼科董秘韩忠告诉记者,“是否需要再融资以及融资多少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旦需要再融资时,公司将会根据资金成本与期限来选择发行债券、银行贷款或定向增发等融资工具。”

东方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庄琰对于爱尔眼科早前成立的医院网点还是持肯定态度的,短期快速扩张医院必定影响公司短期利润,公司2009年以前建立的医院网点均较成熟,其营业收入均保持在60%以上的高速增长。

“从目前情况来看,爱尔眼科2009年之后开出的网点,总体而言尚只贡献微利。”医药行业分析师赵力分析认为。

篇7

2011年的医药行业。雷万云是最火的CIO,不仅因为他构建的平台为国药省了将近三千万,也不仅因为他先后出版了两本有关云计算的书,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在中国医药集团的实践,使云计算这个近两年的时髦话题走到了IT人的身边,让企业的IT人对云技术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和分析。

小前台大后台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是由老国药、上海医药(601607)工业研究院、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等4家央企联合重组而成的。这样的企业集团普遍有一个通病,即子公司众多,都有各自的信息化系统,信息孤岛林立。集团很难统一管控。

如何将这些孤立的系统整合起来,实现国药集团的集中、协同管理,这个任务落在了国药集团的CIO雷万云的身上。在雷万云的主持下,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于2010年建立了集团数据中心,新购了两台服务器,并与原有的服务器等IT基础设施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前端虚拟化,统一的数据库服务,把国药集团的BI、主数据、企业门户等多个应用系统迁移到这个资源池上运行。这次改造一共花去100多万元,但其效果却非常显著一即便后来增加了几个新的应用,国药集团也没再买新的硬件,到目前应用仍然非常可靠。

在此基础上,国药集团又决定建立一体化的医药零售系统,实现由上而下的专业化、一体化、精细化管理。于是,在雷万云的主持设计下,国药集团的一体化医药零售平台诞生并且引发了轰动。之所以引起轰动,因为零售平台是按云的理念进行设计,按照简单的小前台、集中化的大后台(基于复杂的业务流程)的思路来建设的,该平台涉及POS、ERP,财务,物流,BI等5个系统,雷万云让5个系统前端应用虚拟化,进行统一的数据库服务和存储,仅用了910万就完成了设备的采购,比一般的行业报价节省了三千多万元。2011年3月,国药集团全国一体化医药零售连锁系统平台上线。

国药的“十二五”规划

这种前端简单化、后台强化的架构整体架构不大,但却便于对未来系统扩展,是面向云计算的一处架构,也是国药集团“十二五规划”中的一部分。

国药集团面向“十二五规划”,制定了信息化“155212程”。即一个云服务中心,聚合所有业务,形成一个为业务、为员工、为客户、为合作伙伴服务的共享中心;五个专业平台,建立综合管理、决策、融合协同、共享服务一体化信息平台、集团一体化工业ERP平台、医药物流分销一体化信息平台、国际经营一体化信息平台、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信息平台;五大信息化体系:信息化管控体系、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化安全体系、一体化集成门户及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以及信息化人才保障体系。在155工程中,五大专业平台满足医药产业链的15个核心业务,五大信息化体系是五大专业平台建立的保证。建立五大专业平台后,放到动态资源池里,最终形成一个云服务中心。国药集团“十二五”规划背后是国药集团准备五年内进入世界500强的野心,其IT的水准是按照世界500强的水准做成的规划。

为了做好国药集团的信息化建设,2011年,雷万云带队去了美国,考察了IBM、SAP、Oracle等IT巨头,参观了北美第一大医药分销商Mckesson,并与相关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进一步了解了美国企业IT发展状况,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医药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企业云计算的开发应用、演进路径,以及云计算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和医药健康云的发展前景。

美国之行使雷万云见识到了云计算在北美的实际应用案例,也为国药集团制定的信息化规划坚定了信心。国药集团云计算理论和解决方案基本思路正确。通过考察,看到了云服务的起步模型,“可以看到这样的微笑曲线产品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主数据管理,以及制造业的ERP,不同的ERP,物流、供应链的管理,CRaM,企业的门户、协同,两端更容易形成云服务,形成PaaS和SasS。所以,可以看出在SaaS、PaaS、微笑曲线之上的工具和协同,以及IT的基础设施。”雷万云在一次研讨会上对云服务进行了阐述。

现在的云计算已经在银行、电信和政府部门等领域有了应用,将会有一个长远的发展。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支柱,云计算是未来IT发展的关键趋势。围绕云计算,雷万云写出了两本书,第一本是《云计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与实践》,这本书很快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反响。随后,雷万云组织业界知名云计算公司和专家联合编写《云计算――技术、平台及应用案例》一书,这本书被定位为云计算的工具书,系统、深入、全面地阐述云计算概念和技术及应用,也很快成为畅销书。

企业云

国药集团的“十二五”规划就是建立在云计算基础之上的,雷万云规划要逐步建立一个集团企业云,一个动态灵活的模式,虚拟化集群,基于开放的结构软件,门户,SOA,身份认证,绿色,以及简化的管理,统一的控制调优,可用,降低风险。

雷万云认为,云计算技术已成为第三次革命浪潮。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信息技术范式的转变。但是,很多企业的IT人对此还没有系统的认识和分析。“原来每个企业都用发电机自己发电。有了电厂之后,企业只要拉一根电线就可以用电了。云计算也一样,每个企业都有机房,都要养一批IT人员,如果国家建成统一的基础设施提供给企业,其意义不言而喻。”雷万云用浅显的比喻阐明了云计算将对IT界产生的巨大影响。

按照NIST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能够方便、按需从网络访问共享的可配置计算资源(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程序和服务)池的模型,且只需最少的管理或服务提供方交互即可快速供应和该模型。具有如下特性:一个交付模式:云计算是一种颠覆性的交付模式,它对企业意味着一种集成的系统、一个平台,一种商业模式,重点在集成、系统、业务、平台一体化,是一个整合。二层结构:云由云计算平台和云服务两部分组成,云计算平台就是把IT技术整合到一块,然后把企业的管理战略业务融合到这个平台上,形成一种服务。三种服务形式。SaaS、PaaS,IaaS。四种部署模式:公有云、私有云、社区云、混合云。五个重要特性:按需自助服务、资源池化,快速伸缩、按使用量收费的服务、广泛的网络访问。

篇8

医药电商相比其他行业电商的壁垒或特性在于:1、政策层面,若政策允许处方药网上销售,电商渠道有望获得10%-30%的市场份额,行业空间非常大,则意味着限制医药电商发展的核心政策壁垒被打破。2、消费者层面,药品消费行为要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病人来使用,医生来决策,医保来买单,要做电商就要同时考虑到这三部分的利益和诉求。3、风险问题,药品消费存在高风险,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政策监管更严格,即使电商政策放开,GSP的行业规范也不会降低,而且必须要有可追溯系统。4、盈利风险,药品分销本身属于微利行业,B2C通过降药价、打折来吸引消费者,对企业财务控制压力很大。5、药事服务,购药行为只是药品发挥作用的开始,后续的连续使用,还需要医药电商企业整合到更广义的生态链中,即后续的临床和药事服务。

去年,医药工业企业电商联盟和商业企业电商联盟大会成立,联合发力角逐电商市场。尽管传统医药行业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但是医药电商的增速很快,工业企业大举进军电商。天士力集团、扬子江药业、以岭药业等斥巨资进入电商领域。从以岭药业斥资5000万元建立以岭健康城就可以看出,不仅商业企业看好电商,工业企业也青睐电商这块蛋糕。面对如此巨大的互联网市场蛋糕,医药商业、中药、生物制药等医药企业已有准备。绿谷(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会军认为,现在政策利好医药行业处于黄金时期,工业企业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破局,寻找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由于各个企业特点不同,将来绿谷涉足电商,不仅仅是销售药品,而且会更多关注大健康产品,并且挖掘服务内涵,做网上健康管理服务。北京搜药先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英利表示“现在工业企业建立健康城,做第三方服务平台,需要协调好自己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的关系。另外,其他工业企业在健康城注册,该企业会员就会暴露给做健康城的工业企业,这种竞争是否形成良性有待观察”。

有分析认为,医药电商获支持、推进“医药分开”、网售处方药开放等政策支持下,药品电商有望突破体制制约,进入爆发式增长期。而现有的电商模式分为平台型电商和自营型电商两类,其中采用B2C模式最多;B2B因企业之间信息化对接难,发展较为缓慢;O2O模式尚在探索中。其中,自营电商的运营模式是通过产品销售价差获得盈利,电商深入渗透产业链,整合各方产业链资源,满足患者低价便捷拿药和健康服务需求。医药专业人士表示,医药电商未来可能的体系主要在于:第一,一个自建或第三方的平台,即门户;第二,自有或第三方的物流系统。这两个方面统一为一个电商平台,然后与各行各业打通关系,包括医药生产企业、医药流通企业、医药零售企业,这些企业会委托电商平台进行交易,患者通过该平台进行药品订购,这个体系的特点是医生和药师的决策是不能够减少的,这也是医药行业的特性,即医和药是不分家的。在处方药的电商过程中,临床和药事服务是必需的。

篇9

近年来“互联网+”概念辐射并渗透医药行业,医药电商得到蓬勃发展。然而中国医药零售在医药市场中的占比约为20%,且其中电商占整体医药零售比例不到3%,远远低于欧美市场。事实上,中国医药电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现阶段由于市场环境、政策监管壁垒以及消费者行为差异等因素,众多医药企业在探索电商的道路上将面临不少挑战。BCG全球资深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黄培杰(John Wong)称:“中国医药电商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机遇,有助于解决医疗领域各环节的众多痛点。尽管现阶段受到市场环境以及消费者行为差异的影响,但医药电商是大势所趋,它最终将为患者带来更便捷的购药途径以及优质的服务体验。”

2016年初,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对85家医药零售电商企业以及300多位消费者展开问卷调研,同时组织医药行业内价值链上各方代表参与研讨会来了解不同类型企业和机构代表对医药电商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看法与期望,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在医药电商领域的咨询经验,总结出中国医药电商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

趋势一:角色转换

医药电商的发展对医疗行业是重大利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有利于帮助改善中国医疗发展长期存在的痛点,包括医疗效率低、患者体验差、医药支出高。在医疗效率方面: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患者缺乏对什么病该去哪里看、什么样的药品哪里能够购买的清晰认知,因而纷纷都涌向大医院,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基本医疗机构以及零售药房则利用率相对低。医药电商能够让更多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患者购买到与大城市相同的药品,为患者提供新的购买途径;医药电商还能让患者在续方买药的情况下寻求简易门诊或基本医疗机构的服务并提供配送到家;这将帮助推动医药分家的进程。其次是患者体验方面:一直以来,中国患者就医买药要面对就诊时间长、交流时间短、信息透明度低以及排队时间长等种种困难。而线上购药让患者获得价格便宜、信息透明、过程便捷等好处。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线上购药“价格实惠”得到超过1/3的患者认可,成为医药电商最受到认可的优势之一。最后是医药支出方面:传统的药品流通结构层次多,无法实现以最低的成本销售而惠及患者。医药电商旨在增加产品到患者端到端的可能,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在其影响下,药品流通环节压缩,中间环节利润减少,使得传统经销商与零售商逐步整合并且规范化。

在互联网+医药的大趋势推动下,产业链上各类型企业纷纷由线下向线上进行转型,逐步涉及医药电商领域。药品流通与零售企业是受到医药电商冲击最大的环节,过去他们分别是药品流通与销售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掌握着物流配送、终端患者资源。然而面对医药电商所带来的冲击,他们只有把握机会发挥自身医疗资源优势,打通线上线下,才能稳固在产业链上的一席之地,以减少电商新模式带来的威胁。对药厂而言,医药电商提供了与传统的渠道不同的新销售渠道,同时也提供了更好的疾病管理平台,药厂需要考虑新的渠道管理模式、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并且积极发展新的业务模式。

趋势二:差异化竞争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将形成完全不同的电商业务模式,非处方药商业模式相对成熟,处方药由于政策限制目前仍然没有放开,但患者和医药零售电商企业都对此持欢迎态度,并积极探索未来可操作的处方药电商模式。未来企业要制胜,医药电商需要差异化的竞争要素。

由于不少医药零售电商企业开始转向布局处方药电商,处方药电商拥有两大至关重要的竞争要素:其一是处方来源,关键问题是从医院、医生还是患者手中导入处方。由于处方药网上销售的关键在于处方的导入口,因而合规有效的处方来源才能保证长期稳定的运营模式,我们认为医院/医生仍是直接获取处方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医保支付的对接,是否被医保覆盖是患者购药的重要考虑,尤其是慢性疾病,因此处方药电商销售与医保支付对接也非常重要。

趋势三:紧密合作

消费者导向的非处方药和保健品电商对传统线下零售有更大的颠覆性影响,而未来处方药电商更需要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医药行业相关方的紧密合作。

以消费者为导向的非处方药以及保健品线上销售,无论是平台型B2C电商模式还是自营的线上零售药店,其本质都是在受到互联网冲击和消费者行为变化的影响下,将转向线上发展,对传统线下的依赖性相对处方药而言较低一点,因此受到更大的颠覆性影响,也更容易陷入激烈的价格竞争。

但未来的处方药电商发展必须通过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医药行业内相关方的紧密合作,以形成共赢的生态圈。传统医药行业内企业,包括流通企业或者零售企业,都通过多年在医药行业的经验,积累了丰富的医疗渠道与终端资源,他们熟悉药品销售流通的独特性,并深谙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主要诉求。与此同时,医药行业严格的经营与销售资质要求(GSP等)也使得他们仍然在医药环节中,特别是处方药的销售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都是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所无法企及的。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互联网企业拥有成功经营电商的基础,大规模的用户访问流量、了解客户的痛点与需求,以及创新的互联网思维基因,这些都能够与传统医药企业形成互补,从而为未来的处方药电商创造更大的价值。

趋势四:出现医药电商平台巨头

未来医药电商集中度更高,医药电商领先企业将是能够真正贯穿价值链各个环节并打造线上线下闭环的企业。对每个企业而言,需要从战略上考虑是否主动成为平台的打造者,还是积极合作参与到可能未来制胜的平台中去。从患者整个就医购药的环节来看,不同类型的企业都在尝试打造从信息收集和自诊、导医、就诊、购药直到疾病管理的闭环。参与其中的企业不仅有BAT巨头,也有春雨医生或者丁香园这样的新兴互联网企业,甚至还有保险公司等。我们也发现,真正需要打通的关键仍在于“医”和“药”的打通,目前已实现布局并积极寻求跨界合作的流通企业和互联网巨头未来有机会在医药电商的整合中确立领导地位。

趋势五:服务模式升级

在医药电商的推动下,未来的服务将以患者为中心,大幅度地实现全方位服务升级。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药品扫码验真、专业药事服务以及医保卡使用成为未来医药电商最受关注的服务内容,而在这其中,患者对能够保证药品质量与真伪的扫码验真服务最为看重。针对那些对在线购药存在疑虑的患者,提供专业的药事咨询以及用药指导等服务毋庸置疑能够提升患者信任度和增加平台用户的黏性。

此外,在未来,具备专业化的医药配送资质的配送商将会脱颖而出,电商企业或与医药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或为自营物流申请专业的资质,将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具保障的物流服务。

趋势六:促进政策监管

医药电商的崛起能够帮助整个医药行业改善透明度、提升链路效率,同时保障信息的可追溯性。中国有40多万家实体零售药店,目前信息化程度都比较低,规范监管存在很大的挑战,而随着医药电商的发展,更多药店从线下向线上转移,使得交易信息得到记录,可以大大简化监管的过程。一来保证监管过程拥有强有力的数据与证据支撑,二来也为未来支付方开展更为专业的处方审核建立数据库。

BCG通过市场调查还发现患者与商家对医药电商未来发展的看法。其中患者对药品质量真伪尤为看重,其次是专业的用药指导。因而在他们所期待的医药电商未来服务内容中,药品验真与专业的药事服务都得到了近60%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商家也同时意识到未来医药电商的价格竞争已是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因而如何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升级将成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其中专业药事服务能力以及线上运营能力都将获得进一步重视。

篇10

进入2013年,中国已经毫无悬念的稳稳地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和老龄化的趋势,国人在糖尿病、心脏病和肥胖等新陈代谢有关的疾病领域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医药产品的需求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近十年来,随着全球性医药巨头将全新的医药产品和理念介绍到中国市场,再加上学成回国的医药专业海归人士的加入,中国医药行业从研发、生产、销售到医院治疗和病人保健护理出现了颠覆性的提升。爆发式的市场增长背后,令业内人士感受不安的是中国的制药行业生产的药品97%都是低附加值的仿制药,全球通用的2000多个处方药没有一个是中国原创的。和印度等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中国庞大的医药消费市场容量确实很诱人。如何在如此巨大的市场机遇面前,提供更多的“中国创造”的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如何实现中国创新产品的零的突破,中国新兴的生物医药作为医药行业最活跃、最富有创新精神的板块给予了大家很多期待。

强大的国际巨头

与中国新兴的生物制药行业的起步发展阶段相比,国际性的制药巨头,包括罗氏、诺华、辉瑞等已经进入百年经营的新篇章。这些公司受益于上世纪70年代后人类对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和疾病靶标的发现定位,保持多年对研发的资金投入占公司销售额的10%以上的力度,全力开发治疗大型流行病的小分子化学药品,建立了庞大的产品研发队伍和遍布全球的产品注册和市场销售体系,通过对产品优化组合和技术企业的兼并,这些公司奠定了雄厚的财务实力。全球前十大制药公司具有极其亮丽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他们今天的现金储备足够全面买断全球其他的生物制药行业的竞争者。几十年持之以恒的财务投入,保证了公司可持续性的稳步发展,建立百年企业的口号和理念在全球制药行业中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根据美国生物技术行业协会BIO的2012年统计数字,在最近的10年里,美国在生物医药行业里的研发,检验和医疗实验室的工作机会增加24%,将近87,000个新的工作机会。即使在最近的金融风暴时期,工作机会的增长仍然十分强劲,从2007年到2012年工作岗位增加了6% (从2001到2010的10年间,美国的生命科学技术行业就业增长了6.4%,增加了96,000个工作岗位。相比而言,美国的其他行业的就业数据却同期缩水了2.9%——蒸发了3百多万个工作岗位。

在美国有超过550万名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其中大约130万直接从事生命科学,另外有580万人员从事着和生物技术相关的工业行业,多集中在中小型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美国生物技术的研发直接左右着这些技术产品的国际化和全球的商业化,凭借着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科学研发储备资源以及政府长期对生物医药研发的资金投入、高度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美国在生物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和商业化的领域继续保持着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在生物制药的发展史上,瑞士的罗氏制药(Roche)是最成功地实现了从小分子化学药向生物制药的华丽转变。以开发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见长的罗氏在成功开发包括安定镇静剂等一系列创新药品之后,将目标瞄准在生物制药的新领域,在上世纪的90年代,罗氏锁定了具有创新意识的美国加州的Genentech,通过参股等一系列举措,在2009年3月份以470亿美元的价位收购了罗氏未持有的Genentech的44%的股份,从而达到对Genentech的100%收购,加上对其他包括抗癌免疫类蛋白药物产品和企业的收购,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制药公司,同时罗氏完成了一系列的生物诊断技术公司的并购,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诊断产品的公司。凭着瑞士人独有的经营精髓,罗氏通过30年来有条不紊的企业并购,完成了300多种生物制品的产品线,建立了生物制药帝国的地位。

看上去很美的国内市场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近10年来发展迅猛,已经形成了包括前期开发、临床前和临床试验、规模化生产以及商业销售和市场培育等环节,有相当完整的上中下游的产业链。比较有亮点的环节包括:(1)在上游依靠研发外包(CRO)的商业模式出现了一大批技术服务的公司,主要以海归创业者为领军的行业,他们主要承接国内外中下游医药企业客户的医药研发外包合同,经营中严格执行成本核算,对原材料、人力费用、设备和设施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保证项目的正现金流和利润率的实现;(2)在中下游,以开发生物仿制药(Biosimilar)为主,寻求政府政策优势,结合外部合作创新的中小型公司。和CRO的经营模式相比,生物仿制药的经营模式具有开发过程漫长、投入风险大、中短期很难形成盈利或正的现金流的特点,但一旦开发成功,产品上市之后,公司就会进入高回报和稳定收入的财务状态。限于研发实力、财务实力和管理水平的制约,中国生物仿制药的产品定位主要是在人用疫苗的新老品种的开发升级,仿制已经获得美国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批准的生物制剂,主要包含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注射剂,抗癌和治疗免疫性疾病的单抗,干扰素,和其他治疗性蛋白药物的开发,生物检测试剂的开发。

篇11

关键词:

      印度作为人口12亿的发展中国家,制药工业的总值超过210亿美元,比上世纪八十年代增长近70倍。目前其医药生产量已居世界第3位,,市场销售额列全球第14位。对于高科技的医药行业而言,其国家知识产权体系的变迁对该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1印度专利法的变迁历史

   印度于1970年颁布的专利法,对食品和药品等只承认制造工艺给予专利,不承认产品专利。药品只要各制造商工艺不同,都可以生产,而不对拥有产品专利者给予垄断保护。

   在1994年印度签署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包含《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并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根据TRIPS的相关规定,印度颁布了《1994年专利(修订)条例》,以临时适应TRIPS的要求。然后1995年3月印度临时使用的行政条例到期失效,永久条例又因议会被解散而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一直沿用1970年的印度专利法。

经过发达国家通过世贸组织对印度的敦促,印度终于做出调整,废除了1970年专利法,2004年12月26日,颁布《2004年专利(修订)条例》,自2005年1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针对药品的主要修改内容有:申请医药品或农产品专利保护的申请人均可能获得产品专利;仅将已有产品用于新的用途的可获得专利权;专利权的生效日为授权日而非公开日;专利实审的期限由申请日起48个月提前至36个月;提高专利受理审查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2、TRIPS的重要规定以及其对印度医药行业的影响

2.1 TRIPS医药有关的重要规定

关于医药行业的TRIPS第70条(8)(9)规定,印度有以下义务:(1)承认在药品和农业化学物质领域中的各种发明;(2)自1995年1月1日起,为在该领域中的新发明提供相应的保护;(3)授予后,从申请之日起给予为期20年的保护;(4)专利保护的情况下,给予五年的独家销售权。独家销售权和专利保护期,以两者时间较短者为准。

2.2 TRIPS规定的内容对印度医药可能产生的影响

印度是通过对跨国公司新药物的逆向工程,来生产仿制药,使国民能使用低廉的药物,并促进制药产业的发展。而最低期限20年的保护期,以及产品专利,有效的使跨国制药公司在销售和定价上实现了在印度的垄断,并且直接出口成品而无需技术转让或直接投资到印度,这些举措能够保持专利药物在保护期内保持高价格,避免竞争,而本土的仿制的替代品不允许上市,国际大制药公司也无需使用合资和带入技术等方式进入印度制药行业,这样即对亟待发展的印度医药行业不利,也使得印度的仿制药生产企业尤其是小生产者更容易被排挤出市场。

   当然印度也有论调认为,与国际规范接轨,能促进印度制药公司进入国际市场和增加流向国内的技术和投资。

3印度的专利法制度对印度制药行业产生的影响

当时经济落后的印度处于为改善医疗等民生问题的角度制定了1970年专利法,然后该法规开启了印度本土企业以仿制药为主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工业企业开发不同的生产工艺,生产出成大量廉价的各种仿制药,而印度本土制药企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仅跨国制药企业无法与之在本土抗衡,还锻炼了本土企业的竞争力。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印度制药企业蓬勃发展,跨国公司的市场份额从1971年的75%下降到2005年的35%。自1991至2000年,印度原料的产值从1.83亿美元增加到8.86亿美元,制剂自9.8亿美元增长至36亿美元。药品的出口额从3.04亿美元增长至13.51亿美元,而十年间药品进口仅从1.64增长至3.06亿美元。而印度制药工业的繁荣,宽松的专利氛围功不可没。

4新知识产权环境下印度制药企业的专利战争

印度制药工业在不停的跨国公司合作中,研发实力开始成长起来,开始研究专利药物,逐步培养自身对跨国公司专利的研究,提高专利认知和加强专利人才的培养,开始拿起专利的武器保护自身的行业。

诺华的格列卫(Glivec,伊马替尼)的专利申请于2006年1月在印度国内被否决,原因是认为改化合物是已知物质的衍生物,并没有提供一个重大改善疗效,2009年3月30日,专利局又拒绝礼来的伊马替尼α晶型专利申请。阿斯利康的易瑞沙(Iressa,吉非替尼)由于印度JM和Natco制药提出的挑战,于2007年11月未被授予的专利保护。2011年7月28日,Natco制药公司就拜耳的多吉美(Nexavar,索拉非尼)提出专利申请,并于2012年3月12日被批准,因此Natco可以在印度的索拉非尼专利期满之前生产和销售,这一举措为患者减少了97%的医药费用,而为了捍卫多吉美在印度的市场,拜耳被迫降低药价。

   而在发达国家看来,这些案例证实,印度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是不够的。现在各大跨国公司正在寻找在印度药品市场推出其高价值专利产品的机会。而这场印度制药企业与跨国企业之间的战争还在继续。

5新专利法实施后印度制药工业做出的调整

5.1促进其本土化,拓展农村市场

印度国内企业主开始调整企业的产品组合,针对半城市和农村地区拓展市场,例如Cadila保健。大部分印度制药公司已经开始重新评估其目前的业务模式,产品专利制度迫使那些即使已经将重点放在海外品牌化的市场的印度制药公司在他们的商业模式,再回头看看国内市场,来维持经济增长和寻求新的可行性。

5.2提高知识产权竞争意识,利用TRIPS协议带来国际收益

   印度制药企业早就开始利用知识产权知识中的漏洞和监管框架,阻止或者延缓仿制药与专利药的竞争,来维护自身的品牌以及破坏被垄断的市场定价。除了在本国,在全球市场上的专利挑战也给他们带来收益。Ranbaxy Lab在2002年挑战葛兰素史可的头孢呋辛酯成功,2008挑战默克80mg剂型辛伐他汀专利成功, 2009年又挑战辉瑞阿托伐他汀成功。Dr.Reddy’s在2001年挑战礼来氟西汀专利成功,2006年挑战昂丹司琼专利成功,均获得全球180天市场独占权,并当年即获得很高的市场份额。

5.3各个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开发新的药物

但在新的专利制度下,通过研究通用的竞争对手专利药品和挑战专利与诉讼的方式进入全球市场,这种可能性在减少。因此能负担得起研发投入的印度制药公司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更高的目标:发现新的分子。虽然最初的投资是巨大的,但专利药高额利润和在全球产业的合法的垄断竞争者更具有吸引力。当地企业已经开始在研发项目上投入更多的钱,或形成联盟,来开发更多新的品种。例如Ranbaxy Lab在2005年在日本上市首个糖尿病新药Vogseal。Dr.Reddy’s在印度 上市膀胱过度活动症新药Bispec,是该领域的最佳治疗药物。

  

   自从加入WTO后,我国在医药知识产权方面对相对配合,但缺少挑战。中国制药企业目前面临历史性机遇,全球仿制药的蓬勃发展和制药产业的转移,期望我国制药行业在面临知识产权方面,能借鉴印度的各种经验,使得我国的制药行业更好的发展并能更好的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篇12

康美药业的目标是,到2020年,要成为核心竞争力优势突显的世界级中药企业。

作为一家集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产为主导的大型现代化医药上市公司,康美药业一直致力于中医药全产业链模式的打造,并欲贯通中药饮片上下游“中药材——中药饮片——医院”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成为医药行业的龙头。

据介绍,在产业链纵深整合上,康美全国各地投资建设涵盖药材种植、中药材交易市场、现代物流中心和产业基地等业务的企业。收购和建设安徽毫州及广东普宁两大中药材专业市场,并和安国签订了中药材专业市场收购协议,康美管理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交易量占全国的75%。目前,康美药业已基本贯穿中药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产业,业务已渗透到中药产业链的各个关键环节,这为最大程度整合全产业链资源创造了优势条件。

据了解,中药行业目前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期,原因有三点:一是由于药材价格暴涨暴跌难以控制;二是药材一级市场的经营散乱,无组织化;三是相关信息不透明,供需双方产生贸易差。这些状况的形成归根结底是目前中药材市场产业化、现代化程度不够高,产业链各环节存在信息流通的滞后。为此,康美还通过构建完善营销网络,创新商业模式,构建了集医院销售、OTC、西药批发与配送、零售、连锁药店、电子商务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立体销售体系,并与中国人保集团共同成立健康管理公司,携手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和健康产品销售,并申请直销资格,打造健康产品的安利模式。在各种创新的模式中,电子商务成为最亮眼的一块。除了建成康美医药网、康美中药网,康美还新推出了中药材大宗交易平台等电子商务渠道。年初,康美独家承担编制和运营我国唯一一个全国性的中药材价格指数——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正式,开创了民营企业承担国家价格信息化建设先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表示,我国中药材贸易可望告别“看货议价、现货现金”的传统交易模式。

年初,在揭阳市经信局、财政局的组织下,康美药业召开公司2009年承担的揭阳市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资金项目“电子商务医药信息化工程技术改造”竣工验收会。会上,验收委员会听取了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审查了相关资料,现场考察项目信息平台,并进行质询解答。最后,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已达到项目申请报告的技术和经济指标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篇13

从整体上来讲,医药电子商务属于电子商务的一种形式,医药电子商务是在传统医药产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兴商务形式。它的出现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医药产业的完美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带动着各行各业迅速转型,医药电子商务则就是医疗行业的代表。它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传统医药行业的运作模式,从企业管理、产品营销、供应链一体化等多个方面给医药行业带来了变革。

电子商务是新时代下的新兴产物,但是由于各国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各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暂时没有对医药电子商务形成统一的概念。美国将医药电子商务称为健康保健电子商务,涵盖了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医药产品生产与销售、集团采购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商务架构。而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概念则是药品生产者、经营者或使用者,通过信息网络系统以电子数据信息交换的方式进行并完成各种商务活动和相关的服务活动。无论各个国家对于医药电子商务有怎样的概念和定义,但是总之,医药电子商务将参与主体定位为医疗机构、医药供应商、医药配送商、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终端消费者等。而医药电子商务正是以上各主体之间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信息交换、管理服务、商品交易等商务活动的一种形式,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的所有医药相关的商务活动。

二、医药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分类

从专业的角度讲,电子商务模式就是由产品流、服务流、信息流所组成的体系结构,这个体系结构同时描述了各参与者及其角色、体系结构的收入来源以及各参与者的潜在利益。该定义在过去为大多数的学者所赞同,但是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商业模式的不断变化,对于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的概述应该进一步的加深和完善。

一些学者认为电子商务其本质就是主体、交互关系、交互内容三个关键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故将电子商务模式定义为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各个主体,按照一定的交互关系和交互内容所形成的相对固定的商务活动样式。在该定义中,主体一般是指经济活动中的各参与方,主要包括企业(Business,B)、消费者(Consumer,C)和政府(Government,G)。所谓的交互关系就是指电子商务活动的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存在 5 种交互关系:企业对企业(BtoB)、企业对消费者(BtoC)、企业对政府(BtoG)、消费者对消费者(CtoC)、政府对消费者(GtoC)。交互内容是指电子商务活动的各个主体间开展的活动内容,包括网络通信、信息服务、业务管理、商品交易 4 个方面。

医药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它带有很多电子商务共有的特性。众多学者沿用电子商务的分类方法对医药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分类,主要将医药电子商务分为 BtoB(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BtoC(企业对消费者电子商务)、BtoG(企业对政府机构)、CtoG(消费者对政府机构)四种模式。一些学者为了深入挖掘不同医药模式下的特征,按照企业功能不同将医药电子商务分为了 6 种模式:以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为切入点的医药电子商务网站、以药品供求关系为主的医药电子商务网站、药品技术转让以及研发信息的电子商务网站、医疗器械医药耗材等信息的电子商务网站、制药机械科研小设备的医药电子商务网站、提供我国民族医药信息的电子商务网站。这6中模式清晰的反应出了各种模式的业务功能与经营范围,但是由于模式过于具体,无法在复杂的商务环境中应对各种变化。本文所讲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则以医药电子商务中的四种模式为基础。

商务活动复杂多变,将其归纳为若干模式,只是便于进行比较、观察、研究。在实际应用中还要根据特定需求,选择特定的参照物对医药电子商务模式进行细分与扩展。例如按照平台搭建情况可以分为平台型业务模式与非平台型业务模式,按照服务内容分为单一型业务模式与综合型业务模式等等。

三、医药在线供应管理模式创新

就我国的商务环境和实际国情而言,发展电子商务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我国各种医药电子商务模式发展有独自割裂的问题,缺少协作,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流通环节增加,成本提高。因此,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进商品的流通,要建立起一种具有广泛包容性能将各参与主体集中在一起协同运作的新型医药电子商务模式,即医药在线供应管理模式。该模式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企业提供 ERP 在线管理、供应链在线管理、医药在线交易管理、医药零售管理、医药信息技术服务、在线监管对接服务等多种服务。

医药在线供应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四个工作平台,如下所述。第一,医药企业在线管理平台,该平台主要为企业提供一个在线的企业内部管理平台,带动小型医药企业实现信息化,帮助大中型医药企业提高信息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为实现医药行业全供应链对接奠定基础。第二,医药供应链管理平台。该平台是一个供应链管理模型,将供应链上中下游客户集中在统一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服务。我国现阶段医药电子商务平台主要从事药品招标采购活动,关注药品成交撮合与合同订立的阶段,没有将其服务延伸到供应链全过程,无法实现供应链管理。而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一般是针对某一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单独开发,与其他企业供应链系统对接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择合作伙伴的灵活性。医药供应链管理平台则不再局限于这些因素,每个企业都可以自由加入,从而实现交易、配送、支付一体化管理。第三,医药商品交易服务平台。该平台是一种供应链级别的 BtoB 在线交易服务。平台根据用户授权将用户部分或全部医药商品放在交易服务平台进行销售,客户可以在平台上自由选择合适的买家或卖家,在线下达订单,网上支付。第四,医药在线零售平台。改平台主要面向于广大的消费者,是一种 BtoC 型电子交易平台。商家可以在平台上设立店铺,对自己的商品进行调整与介绍。普通消费者可以登陆平台,根据疾病与药品进行搜索,寻找价格合理,治疗效果好的医药产品。药品选购一经确认,系统自动将订单转向医药供应链管理平台系统,提示企业开始出货流程。

医药在线供应管理模式与其他的传统模式相比有着优越的优势,首先,它实现了供应链零成本对接。医药在线供应管理模式采用在线供应链管理方式,帮助企业轻松实现供应链对接工作。其次,它可以实现方便的软件交付方式。这种方式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和人们的实际需求。第三,采用国际化标准数据库,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高效。医药在线供应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医药电子商务模式,如果能够在现实中得到应用,将大大的降低医疗机构的采购成本,降低医药企业的销售成本。

篇14

“次贷危机”、“金融危机”――这些词梦魇般地考验着每个持币观望的投资者。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金融危机并不是“冬天”,对于某些前景良好的行业,正是投入的大好时机,关键在于投资者是否找准投资方向。

“投股票、基金的都赔了,保值的黄金也有风险。最后回头来看还是医药行业的防御能力比较强。”中信证券医药行业高级分析师说。全球金融风暴下的中国健康产业,由于老百姓内在性的刚性需求,不但没有出现如纺织、玩具等制造业岌岌可危的迹象,反而如金秋桂花暗吞浮动,凸显了资金避风港的优势。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其著作《财富第五波》中,将健康产业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受国家扶持中药等政策的影响,中药生产企业的平均市盈率已位居健康产业首位,正成为各风险投资资金追逐的热点,而作为中国传统名贵中药材的文山三七,更是迎来发展的春天。

1000亿的市场规模,文山三七成为健康产业投资的香饽饽

在“植物王国”云南省东南部,闪耀着一颗神奇的南国明珠――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这里,风光旖旎,资源独厚,拥有壮族、苗族等11个少数民族的同胞,一年四季芦笙悠扬、铜鼓激昂,更盛产一种被誉为“南国神草”的神奇中药材――三七。

三七,起源于2500万年前的第三纪,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使用历史近千年,其“活血化瘀,消肿定痛”的奇效一直被世人所公认,享有“金不换”、“南国神草”、“参中之王”等美誉。文山人工驯化栽培三七的历史迄今已达600余年,且品质最为道地,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全球产量的98%以上,被誉为“中国三七之乡”。

现代医药研究结果表明:三七对人体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代谢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具有独特而又神奇的治疗保健作用;在抗炎、延缓衰老、抗肿瘤等方面具有独特疗效;尤其在市场规模高达800亿美元的心脑血管领域,因其独特的治疗、保健被人们广为认可,占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专家预计,未来三七的市场规模至少在1000亿元以上,良好的市场前景吸引着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引发了全球掘金文山三七的风潮。

投资文山三七,政府和龙头企业做保障

为了更好地挖掘三七的价值,从20世纪80年代起,文山州委、州政府就将三七列为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云南省委、省政府将三七产业开发列入国家中药现代化云南基地建设发展规划、打造“云药”产业的重点,并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目前,文山三七已双得“文山三七GAP基地认证”、“文山三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文山三七”“证明商标”、“文山三七质量标准”等一系列国家级认证,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建立了信心和保障。

在生机勃勃的文山三七产业中,有一颗最为瞩目龙头明星――云南特安呐制药股份公司。特安呐是一家集三七GAP种植、科研、生产、销售、三七工业园开发,科、工、贸为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是拥有固定资产7.16亿元、年销售收入逾4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国内设立了昆明、深圳、上海3个分公司:在境外设立了美国和日本2个分公司;在全国29个省(市)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已形成了集产、供、销于一体的三七产业链。

为了让“文山三七”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为文山人民创造更多的财富,特安呐在董事长唐修文先生的领导下,20年来开发了血塞通、唐口康等数十种三七系列产品,其中血塞通单品年销售额过亿,为社会和各投资者创造了极大的财富。

2009年,“特安呐・三七健康家”成就财富梦想

然而,名贵的文山三七目前还主要用于制药行业,价值还远未开发。一直以来,特安呐人都在思考:如何让文山三七像中国人参一样,走进千家万户,走向全世界,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保健服务?

2008年底,特安呐携手国内知名咨询公司,经过全国性消费者调研、深入了解各投资创业者需求、反复研究当今各种商业模式之后,隆重推出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以“产品体验、服务体验、品牌体验”为特色的“特安呐・三七健康家”产业项目工程,这将开启文山三七产业腾飞的新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