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7:51: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简述素质教育观的内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Wu Yuling
(Library of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 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新时期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并从加强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的角度,分析了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Abstract: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 university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require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quality in the new period was expound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was discussed, and the impact on university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was analyz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trengthening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关键词: 图书馆 内涵建设 大学生 素质教育 途径
Key words: library;connotation construction;university students;quality education;approach
中图分类号:G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178-02
0引言
高校拥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其中人才培养居于首位,是高校的基本功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1]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既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及学校的文献情报信息中心,还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第二场所,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新时期对大学生提出的素质要求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往往是决定一个人事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新时期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提出了以下素质要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广博的专业文化知识;较高的科学创新能力;较强的信息组织能力;广泛的语言交际能力;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乐于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等等。这些素质的获得与提高往往和图书馆息息相关。
2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的内容
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是相对于图书馆主体建筑而言的,主要指图书馆主体建筑之外的各种设施及配置,如图书设备、家具设备、电子设备、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队伍建设、各项管理制度建设、图书馆服务意识等,它是图书馆工作的主要物质基础和灵魂所在。[2]加强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就是对上述这些要素进行强化和建设,以使它在高校教学、科研和育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文献、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大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性情,提高人文、科学素养,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这一重要功能的发挥,有赖于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的加强,和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密切相关。例如:①丰富的馆藏资源可为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供优质精神食粮;②良好的馆舍环境可为大学生提供重要的学习场所;③高素质的图书馆员对大学生道德修养,文明习惯的养成产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④合理的规章制度有益于规范大学生的言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等等。
4加强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
4.1 扩大馆藏资源,为大学生提供精神食粮馆藏资源是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服务读者的知识载体,也是图书馆借以完成各项任务、发挥多种功能的前提。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大学生提高文化水平、丰富人生阅历的精神源泉。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馆藏资源已从原来单一的纸质文献转变为由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网络资源共同构成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图书馆多样化的信息资源既丰富了馆藏,又拓展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时空。进入书库,大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不仅可以获取知识,而且还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同时,网络资源给读者提供了与外界联系的机会,开启了通往世界知识宝库的大门,读者尽可吮吸全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4.2 搞好入馆教育,上好图书馆素质教育第一课一年一度的新生入馆教育,是新生了解、认识并学会利用图书馆的起点,是图书馆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堂课,其目的是给新生熟悉和利用图书馆提供必要的帮助,使其尽快掌握图书馆检索资料的必要知识和技能,激发利用图书馆的兴趣,并强化有关遵循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图书馆学习习惯的教育。新生入馆教育内容包括图书馆概况、开放时间、馆藏布局、馆藏书目检索、电子资源利用、服务流程、规章制度等等。图书馆尽可利用好这个平台,由业务精,素质好、形象佳、善表达的人员担任,还可配以有关视频在大厅巡回播放,为新生尽快认识图书馆、适应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打好基础。
4.3 做好导读工作,避免读者借阅的盲目性导读又称阅读指导,是图书馆一项重要的读者服务工作。读者步入图书馆,面对浩瀚的图书,往往徒生喟叹,不知怎样寻找自己所需图书。图书馆可根据读者阅读需要和阅读能力,通过各种形式引导读者选择图书资料。如在张贴栏定期预告新书,使读者及时了解馆里新进图书情况;推荐优秀书目;定期在读者中举行读书会、书评会、研讨会等,交流读书经验,避免读者阅读的盲目性,提高阅读效果。图书馆还可指派有关人士在活动现场讲解,解答读者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另外,馆里还可以在大厅设立读者咨询导读台,帮助读者迅速索取到自己所需图书。[3]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使读者可尽快阅读优秀图书,早受教益,而且使读者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同步提高,真正发挥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功能。
4.4 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读者言行规章制度约束和制约着人们的言行,对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规范作用。图书馆规章制度是图书馆人员管理的基础,也是图书馆日常管理的依据。图书馆规章制度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针对工作人员,在日常的读者服务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二是针对读者,在平时借阅、学习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图书馆规章制度,进而养成办事遵规守章的良好习惯和思维定势,例如:读者入库须知、借书证办理与管理办法、读者借阅图书规定、关于损坏、遗失书刊及其他违章情况的处理规定、自习室阅览制度等等。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时,必须遵守相关规章制度,规范自己言行,养成遵规守则习惯,促使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
4.5 发挥馆员职能,影响感化读者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文化知识广的专业技术队伍,其中不乏高学历、高职称的硕士、博士、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如果他们能全身心致力于读者服务工作,其学养风范不仅会使大学生心情愉悦,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大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图书馆工作是没有讲台的课堂,图书馆员是不上讲台的老师,这种育人作用是其他部门和职工不可替代的。[4]
4.6 优化借阅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图书馆静穆有序的借阅环境,浓郁的学习氛围,成为大学生良好的学习场所。图书馆在此方面大有可为,如保持阅览室的整洁、安静,在阅览室、书库、走廊等处悬挂名人名言、名人字画等等,努力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全面提高、便于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受到精神上的陶冶和美的享受,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5]
4.7 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读者是图书馆存在的根本,没有读者,图书馆便失去了存在价值。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宗旨,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是图书馆工作永恒的理念,“读者至上”是图书馆遵循的基本原则。强化服务理念,要求图书馆员树立“读者第一”意识,心系读者,服务读者,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功能、效用的发挥。图书馆员要想赢得读者的尊敬,首先应有较好的服务态度。在馆藏资源多样化的今天,图书馆服务工作由原来传统单纯的坐等读者上门、简单的图书借还服务变为现代复杂的科技咨询查新、定题跟踪、网上预约导航等服务。与之相应的是图书馆员也不再是单一文献资料的保管者,而变为集文献资料管理、科技咨询查新、定题跟踪等服务于一身的信息导航者。图书馆员唯有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日益复杂丰富的服务项目,将过去坐等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状态转变为积极为读者解答各种信息咨询、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的主动服务状态,以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和心理需求,最终达到读者综合素质的提高。
4.8 举办文化活动,增长读者见识为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拓宽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图书馆可定期邀请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或本校知名教师做相关专题的学术报告,也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组织评选优秀读者、演讲大赛、书评大赛等,与读者互动,增长读者见识,以达到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目的。
4.9 开通网络Blog,实时解答读者咨询Blog又称博客,是在网络上按照日期排列内容的一种记录形式,使用这一简单工具将要书写的内容成可浏览的形式,可以分类整理,从而形成个人信息管理的工具,使用Blog、管理个人信息,并与网络上的人们(网民)共同分享信息和知识,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络社会关系。[6]
图书馆员可以自己的姓名建立Blog,公布自己的工作岗位,让读者了解自己的工作性质,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及遇到的疑难问题上传到Blog页面上,与读者进行互动,读者可随时提问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的疑惑,也可咨询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馆员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实时予以解答,最终达到对读者素质教育的目的。
5结语
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国家、社会以及学生家长均对此寄予厚望。作为高校办学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高校图书馆应注重加强内涵建设,在日常读者服务工作中,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育人意识,多措并举,强势推进素质教育,使图书馆成为学校整体素质教育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参考文献:
[1]白晓燕.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内涵及图书馆在基地建设中的作用[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科技文献版),1999:43-45.
[2]曹福林.论图书馆内涵建设[J].兰台世界,2007,(3):64-65.
[3]郝锦.强化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A].方小容,李明.读者服务工作拓展与创新[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53-255.
[4]胡安宏.注重内涵建设与创新,促进高校后勤改革健康发展[J].科技信息,2006,(10):30.
关键词:戴维・埃里奥特 实践音乐教育观 我国音乐教育 实践性
戴维・埃里奥特(David J.Elliott)博士现为纽约大学音乐与表演艺术系音乐教育专业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世界著名音乐教育理论家、作曲家,曾在多伦多大学任教,并在印第安那大学、西北大学、开普敦大学、北德州大学和里莫力克大学爱尔兰音乐中心担任客座教授。作为音乐教育理论家,戴维・埃里奥特博士在音乐教育专业所任教的课程包括音乐教育基础、音乐认知、研究方法、音乐课程发展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戴维・埃里奥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提出的“实践音乐教育观”,引起了全世界音乐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一、实践音乐教育观的论点简述
(一)多层面与多样性的实践性音乐教育基本主题
戴维・埃里奥特认为实践性哲学源于“音乐”是一种社会实践,①也就是说,每个具体的“音乐”实例实际上比音乐作品更多。他认为音乐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由若干相互关联的层面所组成的社会集合体。
戴维・埃里奥特采用“音乐”一词的三种不同写法来概括实践性主题的基本内涵:(1)音乐(所有字母大写:MUSIC)是指世界上所有类型的音乐,包括世界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2)音乐(第一个字母M大写:Music)指一种具体的音乐实践(例如:爵士乐);(3)音乐(所有字母小写:music)指音乐实践中的某一具体内容。
戴维・埃里奥特还认为,各种不同的音乐实践活动由各自不同的演奏技巧、独特的“音乐理解”所决定。他将“音乐理解”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包括音乐表演者和听众。他认为“音乐理解”一词代表着实践活动,也就是说,音乐实践活动中的人应批判性地思考、反思,并能够创造性地和符合道德规范地进行表现和创作,以此来开展音乐创作活动和进行教学。
(二)全面的、以社会实践为主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
戴维・埃里奥特认为,实践性观点是将音乐教育作为演奏实践活动,意味着对各年龄段、具有各种音乐能力和个人目标的学生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应当是具有批判性的、反思性的、创造性的,符合道德规范的,同时又具有爱心的活动。
戴维・埃里奥特认为实践性音乐教育的核心,是让各年龄段的人都能够进行终身音乐创作,②在学校或社区里欣赏音乐,也就是说,把音乐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全面意义上的音乐,让学生参与表演和欣赏、即兴演奏和欣赏、作曲和欣赏、排演和欣赏、指挥和欣赏、听录音和现场表演,并通过学习来提高音乐批评能力。他强调,实践主义必须是师生间的互动、教与学的变革。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扮演一种或多种角色,如教练、导师、顾问、协调员、指挥、领导、资源人等。
(三)提高学生自身的自信与音乐欣赏水平,进而服务于整个社会的音乐教育
戴维・埃里奥特认为,教师在实践性音乐教学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音乐享受、自我成长、自我认识,及通过持续不断的音乐活动来获得自信。同时,他特别强调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必须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价值感与责任感,还举例说明实践性音乐活动的社会价值,比如“活着的地球”音乐会、“青少年援助”音乐活动所、“音乐诗果酱”社团等。
戴维・埃里奥特的实践性音乐教育所强调的是进行多层面、多样性、全面的、以社会实践为主的、自身素质高并且有服务于社会意识的音乐教学活动模式。
二、我国现行音乐教育状况透视
(一)以“素质教育”为美育总目标之一,以审美为核心的新音乐课程标准
面对21世纪全球的科技与经济不断往前推演的时代,无论东西方都认识到,自工业革命后,独尊科技、偏重理性的教育内容与学习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多元的需求。素质教育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必然之路,而这样的希望工程必须从小做起。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改革风潮应势而起,中国的教育再次迈步,出现新的气象。
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教育实践的各个层面中,兼容并蓄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彼此间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此外,《决定》中首次从科学角度阐述了美育的作用及功能。如第六条指出:“美育不仅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决定》具体且系统地规范出学校美育的任务、目标及实施途径。如在中小学部分,应加强音乐、美术的课堂教学,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社会环境方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为学校美育工作创造条件,继续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各类文化场所必须以免费或优惠方式对学生开放,鼓励文化艺术团体到学校演出等。
2000年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全国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和中小学教师代表,研究与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更明确地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反映了音乐教育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获得终身学习音乐的能力及美感经验和审美价值的培养。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及主动学习、自我表现和创造性能力。
(二)目的与现状的反差
音乐教育的目的和内容、观念存在分歧,理念层次也存在较大分歧:多数教育者仍重音乐教育形式,而轻对非音乐本质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音乐教育的社会及娱乐功能;大学音乐教育则倡议多层面的音乐教育目标,倾向于整体性、综合性;大学专业音乐教师培育课程仍以专业音乐的课程培训未来的音乐教师,强调表演与培育精英的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课程则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为主。
其次,培养目标与升学制度存在分歧:目前,我国仍然以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升学,所以,在中小学与普通高中的音乐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贯彻实施《决定》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不可能面向全体学生,不可能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情操,反而更多地注重于部分可能选择音乐专业的学生,以专业的教学培养中小学生及普通高中学生,大多数是关注于学生的专业技巧的培养,因为专业技巧过关了,可以到更好的学校继续学习。所以,培养目标与升学制度存在很大距离,使新课程标准在我国的中小学及普通高中阶段举步维艰。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方面,比如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师资不足、资金缺乏等问题,这都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了不便。
三、实践音乐教育观与我国音乐教育现状之异合
作为对传统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反叛,戴维・埃里奥特的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思想对当今音乐教育哲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为学校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可操作的、具有实践意义的理论依据。他的音乐教育实践的思想是建立在主客观统一的当代哲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他主张的音乐教育实践的基本观点“音乐是一种多样化的人类实践活动”的命题,是与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相适应的。可以说,戴维・埃里奥特的音乐教育实践理论,是随着时展而产生的音乐教育思想。然而,他的音乐教育实践观与我国音乐教育现状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着巨大反差。
戴维・埃里奥特的音乐教育实践观强调音乐是一种社会实践。就学生自身来说,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培养自身的音乐素养:首先具备基本的音乐听赏能力,继而具有音乐创造能力,最终成为社区及社会音乐活动的主力军,服务于整个社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教育实践的各个层面中,兼容并蓄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新音乐课程标准规定以“素质教育”为美育总目标之一,以审美为核心,显然,戴维・埃里奥特的音乐教育实践观与我国现行音乐新课标的目标不谋而合,两者对于提高全人类的整体素质及推进文化的繁荣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然而,放眼现实,我们又与戴维・埃里奥特的音乐教育实践思想有着巨大的反差。也就是说,怎样评价音乐教育目标的可行性与实践性,怎样实施音乐教育?尤其是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如何进行音乐教育,如何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社会价值的未来的音乐人?作为普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可能马上更改现实,但我们应该反思:怎样平衡新音乐课程标准与现实的矛盾?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其实践观理念?
尽管如此,不管是戴维・埃里奥特的音乐教育实践观,还是我国新音乐课程标准,在出发点上都具有重要的社会发展意义,而主要的问题都是怎样有机地融入到实践的过程中,推动、引导社会的音乐活动及音乐文化的传承。
注释:
①②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41,122.
参考文献:
[1]马达.戴维・埃里奥特和他的实践音乐教育观[J].人民音乐,2009(5).
[2]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3]郑莉,金亚文.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管理;以人为本
引言:新时期,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处处渗透着教育学生、发展学生的意蕴,其一系列组织管理工作都需围绕这个核心开展,在此过程中,学生宿舍管理也不例外。客观来讲,宿舍管理具有明显的服务属性、教育功能,应从不同维度考虑学生具体需求,遵循以生为本原则,尊重学生主观意愿及需求,如此,其价值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一、大学生宿舍管理现状
宿舍作为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主要区域,是众多活动行为的聚集地,加强相关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延展与普及,受全面发展学生目标驱动,许多高校在宿舍管理方面的投入持续积累,并且成绩斐然。但是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新时期大学生宿舍管理依然客观存在一些问题,与大学生内在需求尚存差距。由于发展资源配置不均衡,有些高校宿舍硬件设施条件简陋,如破旧的床铺、简单的桌椅等,实难保证大学生身心愉悦和健康发展。除了硬件环境,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同样重要。从功能上来看,宿舍不单单是学生生活休憩的场所,亦是其沟通交际的平台。在现实的宿舍管理中,有些高校单纯地关注财产安全、身体健康,却往往忽视了对大学生隐私安全的维护,容易造成紧张的心理氛围,同时也不利于其教育职能发挥。
二、新时期大学生宿舍管理强化建议
作者结合上述解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新时期大学生宿舍管理强化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优化内部环境
新时期,面对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诉求,高校应守好宿舍这块生活阵地,努力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包括硬件设施环境和文化软件环境。具体而言,高校应从主观意识上,确定宿舍管理的价值及功能,整合既有资源,制定合理的投入计划,并付诸于实践,以满足大学生基本住宿生活需求。例如,在某些地区,炎炎夏季造成的高温环境实难为学生接受,而这又不是一般风扇能够解决的,应装备空调等制冷设施; 又如,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然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为了保证休憩时间,有效管理电脑应用,高校可设置小型公共计算机室。此外,文化作为宿舍环境的隐形构成,对大学生心理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轻松愉悦的交际氛围,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促进彼此信任,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一环。对此,高校应加强宿舍文化软环境管理,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生活当中去,并及时调解其中矛盾。
(二)关注身心健康
从某种意义上谈,宿舍附有“庇护所”的含义,是大学生精神的避风港湾。素质教育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主张自我、追求个性,在同吃同住的宿舍环境中,依然需要保持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宿管之间合理的“交往距离”,如此才能给人舒适的享受,有效避免冲突或矛盾。在此过程中,针对学生人身安全保护的需求,高校建立健全宿舍管理机制,要求相关服务部门做好相关实践工作,维护正常秩序、加强监督职能。在心理健康保护方面,由于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敏感、脆弱的神经,容易受外界干扰,需要宿管人员及辅导教师适时恰当的关怀、提醒。因此,高校可通过设置心理咨询站等举措,加深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障碍或问题,主动提供咨询服务。同时,为了维护好学生隐私安全,高校应注重加强宿管人员素质建设,树立良好的服务观念。
(三)发挥教育功能
宿舍作为学生课余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教育的第二阵地,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新时期,高校应深刻领悟宿舍管理的内涵,准确定位其教育功能,并有效组织相关文化活动,以填补课后教育的空白,实现全方位管理。例如,高校可定期开展宿舍文明建设活动,综合评比学生内务情况,树立标兵、颁发锦旗,培育学生良好的集体荣誉感,使之积极参与到宿舍管理中来。同时,高校亦可在宿舍公共区域,设置文明文化板,大力弘扬我国优良传统文化,展示我党优良精神风貌,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宿舍教育功能的发挥,有赖于管理人员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因此,高校应积极组织师资队伍培训,加强辅导教师与宿管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他们在宿舍管理领域进行互动交流,相互协作、相互发展,以提供更加完善的宿舍管理服务。
结语:总而言之,新时期强化大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和必要,对学工口人员、宿管人员等提出了较高要求,是未来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大学生宿舍管理系统复杂,其实效性影响因素众多,本文作出的研究十分局限。因此,作者希望学术界的大家持续关注大学生宿舍管理,综合剖析其中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建设性举措,为全面发展学生打造坚实的阵地支撑。
参考文献:
[1]黄航.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宿舍管理的对策研究[J]. 电大理工,2015,04:46-47.
关键词: 公共基础课 人文素质 人文精神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培养的目标不仅是优秀的专业人才,而且是具有包括人文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人文素质教育也就成为高职高专培养目标中的重要环节。事实上,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目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专业教育,轻视素质教育;过度重视技能教育,轻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结合目前社会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需求状况,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功利导向过于明显的教育弱化了文化熏陶功能,使学生缺少了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理论探讨与研究,厘清公共基础课在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结合目前高职教育中正在开展的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质量工程,对高职院校以课程改革为重点,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进行思考。一段时间以来,我在阅读大量国内外职业教育及就业能力研究文献的同时,还深入相关企业行业、兄弟院校及本校各年级层次的学生中进行调查,分析目前高职教育中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就改进措施进行思考。
一、高职院校课程的教学状况简述
2000年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规定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教育部这一文件为高等职业教育指明了培养目标。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但由于起步较晚和定位不准确,高职院校没有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要求来选用适当教材,在教材使用上,有的采用的是本科“压缩饼干型”,有的是借用普通专科型,有的是本科、专科、中专的拼凑、剪贴型。同时,社会职业岗位中所反映出的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时间许多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加强了相关课程的实践性教学。
但另一方面又出现忽视公共基础课教学的问题,尤其是存在着专业课、实践教学课挤占公共基础课,学生不重视公共基础课的现象。并且受社会传统思想影响,专业设置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现象,还有人认为只要专业过硬,公共基础课学不学都无所谓。其结果是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单薄、人文素养缺乏,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难以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针对高职学生在实践岗位中所表现出的职业素养,许多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好像是在培养一个个“机器人”。一些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片面理解,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过窄、文化底蕴薄弱,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弱势。
在对省内许多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及本校高职学生的调查中,除了发现上述问题外,我们还欣喜地看到:随着党和国家近些年来对职业教育的不断重视,社会各行各业对高职教育的重新认识,学生和家长对高职教育中就业能力培养的认可,学校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激烈竞争态势的审视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公共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综合素质的积累和就业能力竞争中的权重越来越受到高度的重视。高职院校师生普遍认为,公共基础课不仅没有挤占专业课的时间,适量开设公共基础课反而能对专业课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公共基础课的地位不容忽视。因此,肩负教育职能的高职院校有责任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毕业生,而在这方面公共基础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职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任务。而人文素质教育的水平,将直接影响这一战略任务的完成。没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支撑,政治教育及其它一切精神价值的活动,都将没有后劲,难以持续。培育当代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一项具有丰富和强烈人文诉求的精神文化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素质教育就是为培育核心价值观添厚土、增后劲的基础工程和源头工程。它对核心价值观的可持续培育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
近年来部分高校一是过分强调科学知识、强调技术技能而轻视了涉及德育教育、人性教育和人文伦理的人文素质教育;二是为了短期的、看得见的局部经济效益和小团体利益而忽视了陶冶人们的伦理道德情操,影响人对社会、他人应有的责任的人文素质教育,致使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多,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错位,一些大学毕业生甚至连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都没有,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对于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表明:人文素质课在学生中的认可度极高,学生选修人文课不再只是为了混学分,绝大多数在上课时都有明确的目的性。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学生选修更能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一是学会学,即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二是学会做,即具备在一定社会条件、社会环境下的工作能力。这一能力不仅是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人际关系能力,集体共事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适应社会和实际交际的能力,管理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三是学会共同生活,即具备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参与、协调合作的社会精神;四是学会发展的能力,即注意尊重和发展个性,并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的责任感来约束自身的行为,也就是个人的自主性、个人的发展能对社会负责、对他人和全人类负责,个人的自主性和发展性都能与社会、与他人同步,不对社会和他人造成损害。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各个行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缺乏人文素质,就难以适应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需求。时代、社会岗位、职业不同程度地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显得十分迫切。
三、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等方面掌握得较好,但由于人文素养方面的欠缺致使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不足,这成为他们再发展、再塑造的瓶颈。
调查表明:相当多的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师生及社会的共同关注,但在教学环节与学生需求的衔接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1.人文选修课还没有普及
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主要设在公共基础课部,负责完成学院各年级全体学生的人文素质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各院系的课程开设出现重复和课程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课程之间缺乏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没有实现人文素质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各院系在课程设置上对人文素质课明显不够重视,部分院系部分专业还未开设人文素质课程或只是象征性地开设。
2.各专业人文选修课的开设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不同年级、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对人文素质课的需求存在差异。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正在进行教学改革,分年级分阶段教学,在大一开设更有助于学生合理的规划大学生活,明确学习目标,把握学习方向的课程;文科院系的学生对《普通话》、《社交礼仪》等课程的学习则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反映这不仅是专业的需求,更是工作及社会的需求;理科院系的学生则要求增加《经济数学》、《工程数学》等课程的开设时间,他们认为这对专业课的学习帮助很大;另外,有相当部分学生希望能开设人文社科类、就业实用类的人文素质课程,他们认为这有助于他们扩大知识面,提升内涵,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适宜于部分学生的人文素质课程的开设具有局限性
很多学生希望能够开设《音乐鉴赏》、《专业体育》等技能型课程,这说明他们并不满足于单纯的专业教学,对辅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更有学生提出了对日语、韩语等小语系的学习要求,这一方面是他们能迅速捕捉外界讯息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陷,应引发我们对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思考。
四、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人文”一词,在词典上定义为“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高职教育要正确处理好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的关系。根据专业需要的不同,在基础课、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安排上,也可以有不同的比例。
1.重视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人文选修课教师的责任,而且是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的责任。因此,要在广大教师中,倡导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在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人文修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专业教师文化素质的培训,使教师在教学中自觉融入人文教育、渗透人文精神和人文理念,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更要教会学生“做人”,注重科学技术和人文价值观念的平衡和融合。
2.加强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建设
本着理论适度、够用的原则,设置文理交融、渗透的新型课程。人文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拓宽与延伸,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的拓展课程。因此,学校应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积极开展以创造、创新、创业为特点的“三创”教育。同时,通过公共基础课和基础理论课(以下简称“两课”)的教学,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针对目前“两课”教育现状,要勇于创新,把人文素质教育与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并使其融入“两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两课”知识学习中体会人文情感,形成稳定的人文素质,并将其内化、升华为人文精神。
3.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文艺术活动
通过举办多种形式人文艺术类学术讲座,丰富校园文化,改善人文教育环境,加强学生人文艺术素质教育。如我校开展了“爱校荣校护校”活动;通过宣传发动、主题班会、集中讨论、领导带头等多种形式,举办了“我的校园我维护”的示范活动;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开展了“我的教室我打扫”的评比活动;以专业和宿舍为单位开展了“我的宿舍我建设”的竞赛活动;举办了“我与我的学校”的演讲比赛。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爱校情怀,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了文明学风、文明教风、文明校风的形成。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得到熏陶,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同时在开展各类活动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学习中外民族的优秀传统艺术,注重学术交流,及时介绍和研究国外最新的艺术设计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市场消费动向和关注文化生活变化趋势的意识,创造活跃的学术气氛和良好的育人环境。
4.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
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自觉地将人文素质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同时,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也要把文化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多掌握一门与专业有关的技能,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扩大了学生的就业方向。
5.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
社会实践活动能使人产生在书本中、课堂上体验不到的情感。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培养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能力,体验人间真、善、美,感受人文学科的魅力。同时体会专业知识在社会实践应用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对学习、成才目的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学校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特点,安排军事训练、公益劳动、业务实习和一些假期进行的社会考察和调查活动等,充分发挥学校的共青团、学生会及班集体的作用,在校园内外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自律、自助、自我教育,培养多方面能力,这对他们提高思想文化修养,陶冶高尚情操,增进身心健康,都有重要的意义。
6.开展大学生就业教育
目前,我校正在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试点改革分阶段教学,在大一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在明确自己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是求职就业乃至将来职业升级的关键一环。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大二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为投身于社会改革和发展大潮、参与竞争做好思想准备。
7.改革公共基础课的教学
传统的教育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受体;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成了抽象的、晦涩的说教,加上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出现大部分学生对公共基础课厌学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就必须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进行改革。
首先,要调整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探讨,以造就具有鲜明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其次,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探讨教中学、学中教、做中学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和综合,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给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条件和思路。
再次,要注重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使用,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
最后,要改革考试方式方法。传统的考试方式以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对教学效果的多层面的评价,因此考核的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改革后的考试方法应坚持开卷、闭卷相结合,口试、笔试相结合,还可以有答辩等多种形式;考试题以分析应用型为主,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总之,高职院校对公共基础课既要重视,又不可强调过头,要适度,课程的设置、调整、改革要考虑自身培养目标,切实为培养目标服务,真正体现公共基础课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服务,为专业技能培养服务的以服务为主的教育教学宗旨。
参考文献:
[1]李东风,葛力力.对高职公共基础课既要重视又要适度[J].职教,2006,(5).
[2]耿献文.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
说明:课程代码:02645。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学前教师教育方向)。
资料内容:形考任务一至四、第一章至第七章自测练习。
形考比例:100%(全网核)。
形考任务一
简答题
1.简要说明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1)奠基性和终身性;(2)亲情性与权威性;(3)随机性与针对性。
2.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内容是什么?
答:儿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家长要利用自身、家庭和社会资源,对孩子实施全方位的影响,以促进儿童在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谓家庭教育任务是家长应当承担的教育儿童的责任和工作。由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家庭教育的任务也应该是全面的,包括体、智、德、美等方面。具体说来包括:(1)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2)促进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与良好习惯的养成;(3)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4)促进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5)促进儿童良好个性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6)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
3.简述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渠道和方法。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1)教育观念的更新;(2)儿童身心发展知识;(3)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4)胎教知识和孕期营养保健知识;(5)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6)家庭教育中评价儿童发展的知识和方法;(7)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
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1)兴趣诱导法;(2)游戏活动法;(3)实践操作法;(4)环境熏陶法;(5)赏识鼓励法;(6)榜样示范法;(7)暗示提醒法。
儿童家庭教育的渠道主要包括:(1)幼儿园的指导;(2)社区的指导;(3)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指导;(4)社会团体的指导;(5)大众传播媒介的指导。
4.家长素质对儿童家庭教育有何影响?
答:家长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1)家长的优秀品德是孩子树立正确道德思想的榜样
常言道:正人先正己。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准守社会公德,为人襟怀坦荡、言行一致、严于律己和宽以待人,这样的家长在孩子面前才会树立良好的榜样。
(2)家长的良好心理素质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关键
快节奏的生活与学习会给孩子一定的心理压力,如果家长能在空闲时间给予孩子正确的心理观念,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舒心的环境,将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3)家长的科学设施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知识的具体体现。
(4)家长在那个的文化素质是家庭教育的文化资源。
素质教育有助于孩子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综合体更是家长更好的选择。最IN菲克城、瑞思英语这些都是适应高考改革的。
5.什么是家长的教育观?对儿童家庭教育有什么影响?
答:家长的教育观念包括儿童观、亲子观、人才观和教育观。
儿童观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儿童观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一般而言,家长的儿童观不同,其对教育的任务、内容的选择以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就不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观和教育方式。
儿童早期唯一的社会联系就是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如何看待自己与子女的关系是其进行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决定其家庭教育的动机,影响其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
家长的人才观会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并进而影响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投入重点及教育方式。
家长的教育观直接影响其教育方式和教养行为。
6.简述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和特点。
答:家长的教育方式分为五种:
(1)专制型。专制型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总是以一种不可抗拒的身份出现,对于孩子的一切都是在发号施令。
(2)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视子女为掌上明珠,采用一种用爱过度的教育方式。
(3)放任型。放任型父母,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于实施其他类型教育方式失败,或者是由于父母工作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因而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
(4)矛盾型。这是家长教育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常常表现为父母不知道怎么与孩子相处。
(5)民主型。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
论述题
7.请选择两个儿童家庭教育方法,依据该方法联系实际阐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
要求:(1)阐明已选择的两个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含义;
(2)依据该方法联系实际叙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兴趣诱导法、游戏活动法、实践操作法、环境熏陶法、赏识鼓励法、榜样示范法、暗示提醒法等几种方法。应坚持的原则: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加强引导;鼓励孩子进行多样游戏,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上的支持,鼓励同伴游戏,家长也应抽时间参与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实践,参加各种游戏活动;鼓励儿童参与社交活动;在创设家庭环境方面,为儿童准备丰富的玩具和操作材料,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干净,注意运用音乐、美术作品和自然物等美化家庭环境,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人格、自主性和自由,注意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进行赏识鼓励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赏识要与儿童的具体行为和进步相联系,要把握好表扬、鼓励孩子的度,表扬孩子不能过于频繁,鼓励方式尽量以精神鼓励为主,少承诺物质奖励;用榜样的形象感化孩子的思想,启迪孩子的心灵,引导孩子的行为;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8.试从家长的儿童观联系实际分析其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要求:(1)阐明家长的儿童观的含义和表现;
(2)联系实际分析该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1)家长的儿童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儿童观是指家长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有些家长认为,儿童发展是被动发展的过程,儿童没有自已的权利、地位和自主意思。在这种儿童观的影响下,家长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及儿童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强迫儿童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来发展,结果导致儿童的自由个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压抑,儿童心智得不到充分发展;有些家长把儿童的发展完全看成是遗传因素决定的,家长起不了什么作用。这种家长在实际实施教育时,往往过于消极,忽视自身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采取一种放任自流的方式,其结果就是导致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无人问津,心智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有些家长能充分意识到儿童具有发展的主动性,同时环境和教育也是肜响儿童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儿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思想,享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权利,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做事。这类家长在教育儿童时,往往态度积极,能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并能根据孩子的特点以及他们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适时适当的引导。
(2)家长的亲子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亲子观就是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已关系的基本看法,也可以说是教养动机。有的家长将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和附属物,其教养动机往往是为了光宗耀祖、传宗接代,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在教育孩子时,往往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种教养方式导致孩子过于顺从、缺乏独立性和自主能力。有的家长在处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时,态度比较漠然,因而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没有明确的教养动机,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非常看重孩子自身的发展,其教养动机主要是为了孩子自身发展和将来的幸福,因而在教育孩子时就比较容易采取民主、科学的教育方式。
(3)家长的人才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是指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即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期望子女成为什么样人的认识和期望。一投而言,家长的人才观可以分为知识型、技能型、品德型、社交型、创造型和普通型等。崇尚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家长,更多希望孩子聪明;追求品德高尚型人才的家长,最重视对孩子诚实品质的培养;注重社交型人才的家长,会把活泼开朗看作孩子最重要的品质;侧重创造型人才的家长,更愿意鼓励孩子尝试、探索、发挥想象力;而普通型的家长则不会刻意追求孩子学业上的“成功”,而是更多教育孩子要踏踏实实、正常发展。一般而言,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容易产生“专制型”的教育方式,期望过低则容易造成“忽视型”的教育方式。
(4)家长的教育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教育观主要表现为家长对教育在儿童发
展申的作用和家长在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能的认识,它肜响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发挥。一些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的发展是遗传决定好的,教育对孩子来说作用不大,困而任其发展。一些家长认为我不是考师,不谨得教,所以只管生孩子,至于教孩子,那是学校傲的事。这是~种“只养不教”的观点。实践中,家长应该明确自身在儿童威长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角色,克服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同时也要认识到教育并不是万能的,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自我认识从略。
案例分析题
9.小琴的宝宝八九个月了还不会爬,小琴很着急,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咨询专业人士,并买了很多育儿专业书籍看。小琴妈妈说:“着什么急呀,慢慢地自然而然什么都会了,你小时候也挺笨的,长大了不一样上了大学?!”小琴说:“凭什么别人的孩子能做到的,我的孩子就不行,我一定要试试!”小琴每天抽空就对宝宝进行一些训练,她先让宝宝趴成俯卧位,把头仰起,用手把身体撑起来,宝宝的腿被小琴轻轻弄弯放在宝宝的肚子下,并在宝宝周围放了很多会动的有趣的玩具,引逗宝宝爬行,经过反复练习,宝宝的小腿肌肉越来越结实,很快现就学会爬行了。请从第一章中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的相关理论分析以上案例。
答:家庭教育、机构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他们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接受的初始教育,这种教育对儿童来说是根本的,奠基性。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主要表现在:(1)提供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先天条件;(2)奠定儿童身体发展的基础;(3)启迪儿童语言和智慧的萌芽;(4)培养儿童基本的生活习惯和能力;(5)帮助儿童适应最初的社会。小琴对宝宝进行训练,引逗宝宝爬行,经过反复练习,宝宝的小腿肌肉越来越结实,很快现就学会爬行,充分地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
爬行与走路和其他技能一样,是需要学习和联系的。8~9个月以上的宝宝需要很多“地板时间”。“地板时间”同时也是游戏时间,这可以从6个月就开始了。到了9个月,你的宝宝开始更多的运动,并探索他的世界。你可以帮助她练习爬行、匍匐、挪动。首先,使地板成为安全有趣的空间:(1)找一块颜色鲜艳有图案的被子或毯子放在地板上。(2)把有趣的东西(可以用软枕头或
毛绒玩具)放在被子或毯子上,宝宝能爬行拿到。(3)让他在不同质地的东西上爬行。可以是一条大毛巾,一张光滑的床单或一条毛茸茸的毛毯。
你可以和宝宝一起在地板上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以下游戏提供你参考:
(1)宝宝会喜欢和你一起来回滚动一个球。球里面有一个小铃铛,当你滚动它时,它会发出好听的声音。(2)轮流玩爬行的游戏。说:“我要抓住你!”并且在他后面爬行。然后说:“你抓我!”并慢慢爬走让他抓住你。(3)把一条毛巾放在宝宝身边的地板上。把一个玩具放在毛巾上,宝宝刚好拿不到,给他看怎么拖动毛巾拿到玩具,并让他去拿玩具。(4)用一些软泡沫积木在宝宝面前堆成一堆,宝宝会很高兴地将它们击倒。他爱这个游戏。当她做时,和她一起笑。
通过每天在地板上愉快地游戏,相信你的宝宝很快就学会移动、挪动自己的身体、匍匐和爬行了,而且你和宝宝也有了更多的交流。
10.幼儿园的保健室,一大一小,一个坐着,一个躺着。“雷雷,你发烧了,老师给妈妈打电话,叫她接你回家,好吗?”虚弱但坚定的声音,“我不要回家!”“你发烧了,而且很高39度呢!让妈妈接你回去看病。”“呜……我不要回家!”老师不停地安慰孩子。“雷雷,这样不行的,再烧下去,你的小脑袋就要烧坏了,要变小笨蛋了!”“我不要回家,回家又要做算术了。”“那我帮你向妈妈申请一下,今天休息。等病好了再做。”5岁的雷雷勉强答应。
幼儿园的保健室,两个大人,面对面站着。“徐老师,我觉得一天做四面100以内算术题一点都不算多,我同事的女儿每天要做八面呢!他们不仅要做算术题,还要学习英语和拼音呢!雷雷算是少的呢!我还在考虑要不要和他们一样。可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呀!”
请根据第二章中家长的亲子观念、人才观念(二选一)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答:家长的人才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是指家长
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即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期望子女成为什么样人的认识和期望。一般而言,家长的人才观可
以分为知识型、技能型、品德型、社交型、创造型和普通型等。崇尚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家长,更多希望孩子聪明;追求
品德高尚型人才的家长,最重视对孩子诚实品质的培养;注重社交型人才的家长,会把活泼开朗看作孩子最重要的品质;
侧重创造型人才的家长,更愿意鼓励孩子尝试、探索、发挥想象力;而普通型的家长则不会刻意追求孩子学业上的成功,而是更多教育孩子要踏踏实实、正常发展。一般而言,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容易产生专制型的教育方式,期望过
低则容易造成忽视型的教育方式。实践中,家
长应该明确自身在儿童成长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角色,克服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同时也要认识到教育并不是万能的,
不要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
联系案例、自我认识从略。
雷雷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的任务是:丰富知识经验,对周围环境和事物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具有较强的认知兴趣和能力;发展语言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具体来说,认知发展的任务主要体现在发展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案例中雷雷的妈妈显然违背了孩子认知发展的能力要求。从雷雷哭着就算发烧这么严重也依然不愿回家就可以看出,在家要求一个5岁的孩子做算术,对于他来说是超出其能力发展范围的。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发展感知、记忆与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主。此时的家长应该从生活和游戏中让儿童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不应该像雷雷妈妈那样,在家做算术题。可想而知,这样的后果就是雷雷对数学产生了恐惧和厌烦情绪,甚至对家庭也产生了反抗的情绪,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作为雷雷的妈妈,我想说的是,望子成龙的思想固然没有错,但是培养教育孩子需要正确的方法,遵循孩子自身发展的规律,否则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而且不是说会做算术题孩子就是聪明了,一个孩子的聪明与否是要看其综合能力的。这位妈妈应该认识到儿童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他自身发展的动力。家庭
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供环境和条件,鼓励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使儿童在做中学,玩中学,在探究中学习探究、发展认知的能力。其一,家长应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孩子对这个世界其实充满着兴趣,家长应该用心去发现孩子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感兴趣的东西,适时加以引导,这样才能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探究学习。其二,提供多种在生活中探究和学习的机会。生活中不仅蕴含着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丰富内涵,更蕴含着丰富的学习机会。家长要做个有心人,不仅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还要创造各种学习和探究的机会。比如种植饲养、远足参观。其三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科学的方法。学习兴趣的激发、环境的创设,都有助于孩子走进科学,家长还可以蹲下来和孩子一起学习探究,动手解决问题,体验发现的快乐。相信只要雷雷的妈妈做到了这样几点,雷雷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形考任务二
简答题
1.简述0~3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答:家庭教育的目标:(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处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的生活。(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婴幼儿的感觉、知觉和初步的思
维能力,促进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与认识。(3)培养婴幼儿形成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
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家庭教育的任务:(1)身体发展和生活习惯的养成。(2)语言和认知发展。(3)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4)美感的发展。
2.0~3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1)教育观念的更新;(2)儿童身心发展知识;(3)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4)胎教知识和孕期营养保健知识;(5)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6)家庭教育中评价儿童发展的知识和方法;(7)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
3.如何在智力启蒙和语言培养方面对0~3岁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智力启蒙:(1)摒弃只中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培养的狭隘思路;(
2)注重对婴幼儿基本能力的培养,重在启蒙;(3)充分利用婴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在智力启蒙中的作用;(4)切忌攀比,要善于挖掘每个儿童的独特性。
语言培养:(1)创造条件,诱发孩子发出声音;(2)多和孩子说话,创造说话、交流的氛围;(3)教孩子说话与人士周围事物同步进行;(4)训练孩子的听力;(5)在游戏中练习说话。
4.简述3~6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答:家庭教育的目标包括:(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地生活。(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婴幼儿的感觉、直觉和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和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3)培养婴幼儿形成安全感和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5.3~6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
答:(1)提供均衡营养:遵照“膳食指南”,确定饮食的基本原则;饭菜巧搭配,营养易吸收;形成好口味,益处伴终身。
(2)加强体育锻炼: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开展经常性的亲子体育游戏;培养对球类活动的兴趣;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开展体育锻炼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和孩子一起做好活动的准备;发挥同伴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重视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
(3)培养良好习惯: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细致入微,教给方法;增强教育过程中的趣味性;及时鼓励,强化良好行为;要注意要求的一致性和一贯性。
(4)培养自护能力: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在生活中渗透安全常识;利用契机进行安全教育。
6.如何在社会性发展和美的熏陶方面对3~6岁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社会性发展:
1)接纳、肯定孩子,培养自尊、自信;
2)爱孩子,让孩子学会爱;
3)在交往中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
4)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美的熏陶:
1)给予儿童健康的美的观念;
2)引导儿童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
3)支持儿童的艺术兴趣,鼓励他们创造美。
7.简述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答:对各类特殊儿童实施适宜的家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弥补影响儿童正常发展的各种因素,促进儿童的发展,使其能正常地生活和学习。对于智力超常儿童而言,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适宜有效的教育,使儿童的智慧得到持续的高水平的发展,为将来成为杰出的人才打基础。
针对除超常儿童以外的其它各类特殊儿童,家庭教育需要重点完成以下任务:
(1)健康教育:对于特殊儿童来说,身体健康是他们接受特殊训练,适应社会生活的前提。另外,特殊儿童的身心有其各自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要充分考虑到他们自身的特殊需要。
(2)生存教育: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和训练的最基本目的和任务就是要让他们能够实现生活自理。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使儿童在社会中生存。
(3)做人的教育:包括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要根据各类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这方面的教育。这是他们接受特殊教育后,能够独立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
(4)智育:特殊儿童智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给儿童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改善、提高其智力。
8.如何判定超常儿童?对他们怎样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判定:
好奇心强;记忆力好;注意力集中;感知敏锐;语言发展早,想象力丰富;理解力强;喜欢动脑,有创造性;兴趣广泛、浓厚;好胜心强,有坚持性。
指导:
正确认识超常儿童;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的自学习惯;
培养孩子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激发孩子的内部学习动机;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关心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9.智力落后儿童可以划分为几个等级?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家庭教育要关注哪些内容?
答:划分为4个等级,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二级智力残疾(重度)三级智力残疾(中度)四级智力残疾(轻度)
家庭教育要关注:
1.及早发现,寻求专业帮助。包括对刚出生的婴儿的观察;0~6岁儿童发育的观察。
2.家长要给与孩子理智的爱。给孩子真心关爱,避免歧视和溺爱;认清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与孩子适当的高期待。
3.在家庭中注意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训练儿童的感知觉和动作的发展;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交往能力;重视对孩子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的教育。
10.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对0~3岁儿童的情意萌发进行指导。
要求:(1)简述对0~3岁儿童的情意萌发进行指导的具体内容;
(2)就某一方面联系实际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4分。
答:情意萌发指导内容:
(1)创设一个关爱、接纳和尊重的心理环境;
婴幼儿具有获得安全、关爱、尊重及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只有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才会产生积极地兴许体验和心理感受。我遇到一个孩子最开始大哭大闹,每天老师对回去拥抱她。慢慢的孩子克服了离开父母的失落感,用很积极的心情度过每日幼儿园生活。正是老师的关爱让孩子产生了安全感。
(2)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和丰富的生活内容;
合理的生活制度有利于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有利于婴幼儿情绪稳定,使婴幼儿感到安全和愉快。
(3)引导婴幼儿学会表达,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日常生活中婴幼儿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从而长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自己的愿望没满足,遇到了小挫折,等等。
论述题
11.结合实际论述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要求:(1)简述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2)结合实际阐述你对3~6岁儿童进行阅读活动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4分。
答:(1)阅读能为孩子提供正确的语言示范,发展孩子的倾听和理解能力。(2)阅读为孩子提供了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机会,为孩子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和发展连贯的讲述能力提供机会(3)在阅读中孩子能培养出对文字的敏感。
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包括:(1)在家庭教育中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2)每天最好有相对固定的亲子共读时间(3)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
案例分析题
12.2岁多的苗苗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就是太挑食,不爱吃蔬菜。爸爸妈妈经常哄她吃、喂她吃,有时也强迫她吃,可是不管用。为了这件事情,家人没少为她着急。再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妈妈下决心一定要把女儿的这个“毛病”扳过来。妈妈看到苗苗特别喜欢小白兔,于是将计就计,把《龟兔赛跑》的故事搬到了餐桌上,和苗苗玩儿起了“争当小白兔”的游戏。妈妈对苗苗说:“知道为什么小白兔是赛跑健将吗?因为它爱吃胡萝卜。咱们比赛吃胡萝卜,谁吃得多谁就是小白兔,吃得少肯定就是小乌龟了。”苗苗当然想当小白兔了,竟和妈妈“抢吃”起胡萝卜来。到这一招挺灵,妈妈接着又想出更多的吃饭游戏。比如把一个不倒翁放到餐桌中央,不倒翁倒向哪个菜,大家就要赶紧吃那个菜。就这样,妈妈改掉了苗苗挑食的坏毛病。苗苗因为喜欢餐桌上的游戏,再也不对蔬菜深恶痛绝,而是深深地喜欢上了吃蔬菜。请运用第三章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答:这是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中习惯养成方面的表现。0~3岁婴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具体指导:(1)教养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教养者,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己要首先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这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孩子。好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坚持的,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的。(2)充分发挥图书、电视等媒体的作用。故事在婴幼儿的教养中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婴幼儿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婴幼儿的这一特点,与此同时,媒体对于现如今婴幼儿的影响也不容忽视。(3)好习惯的养成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养者要充分尊重婴幼儿的成长需要。不要拔苗助长,强迫甚至强制婴幼儿养成一些习惯。
13.我儿子冬冬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家里养过小兔子、小鸭子,记得3岁多的时候,他握着小鸭子的脖子去串门儿,找小朋友玩。他玩得投入了,就忘了小鸭子,结果可怜的小鸭子跟在他后面跑来跑去,被冬冬不小心踩死了,冬冬哭了好半天。后来又央求我再给他买一只小鸭子,我告诫他,小鸭子太小,它把你当作它的妈妈,妈妈是不是要好好爱自己的孩子呢?冬冬似懂非懂地看着我,使劲点头。不过,从那以后他对待小动物小心了很多,出去玩的时候,就把小鸭子放在小盒子里,并且说:“妈妈出去玩一会儿,你要在家里乖乖的哦!”我和他爸爸忍俊不禁。看到孩子那么喜欢小动物,我们就经常把孩子带到户外,让他观察自然中小动物的动态。如小鸟在飞,小蚂蚱在跳,小蜗牛在爬。现在孩子4岁多了,渐渐地了解了好多大自然和小动物之间的奇妙关系。有一次,我带他和别的小朋友到森林公园去玩,他们兴高采烈地在草地上寻找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并认真地观察它们。“阿姨,你快看,好多小蚂蚁!”一个小朋友突然指着草地大声说。冬冬和其他小朋友都跑了过去,只见冬冬趴在地上仔细看,然后对我说:“妈妈,是不是天要下雨了?”。“嗯,是啊!”我望望变暗的天空。冬冬对别的小朋友说:“妈妈对我说过,小蚂蚁搬家,小燕子飞得很低都是快要下雨了,我在书上也看到过,今天可看到了哦!”看到儿子认真的模样,我开心地笑了。请根据第四章的相关理论或观点分析此案例。
答:这是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认知发展的表现。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供环境和条件,鼓励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使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在探究中学习探究,发展认知的能力。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否能持续,有赖于家长的态度和策略。
(2)提供多种在生活中探究和学习的机会。生活中蕴含着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丰富内涵,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学习机会,家长要做个有心人,不仅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还要创造各种学习和探究的机会。
(3)和孩子一起学习科学的方法。学习兴趣的激发、环境的创设,都有助于孩子走近科学,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探究,动手解决问题,体验发现的快乐。家长要为孩子的发现和学习提供支持和引导,让孩子在轻松、愉悦中获得发展。
14.小林平时沉默寡言,一旦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且不完整,字数基本在五个字以内,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常反复说些与所处环境无关的、单调的词句,分不清你、我、他,如果问:“你爱我吗?”他回答:“你爱我的!”。每天早上来幼儿园,从不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
不和别人目光对视,无论怎么开导他,激发他的表达情绪,他还是无动于衷。小林喜欢玩水,玩沙,玩大型玩具,他只管自顾自地玩,玩腻了就自己回到班级中来。日常生活中喜欢躺在地上,和地板亲密接触;喜欢玩锁和钥匙;对班级的积木、自主游戏等都不感兴趣,喜欢在教室里游荡,没有固定的场所,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他没有办法跟上老师的节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他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在家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请运用第五章的相关理论分析小林的行为,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答:根据小林的行为特征可以判定小林是一个孤独症儿童。从孤独症的特征来分析,他们有这样一些特征:
1.孤独症的儿童感知觉神经系统统合失调。
2.语言发展迟缓。案例中提到“小林平时沉默寡言,一旦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且不完整,字数基本在五个字以内,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常反复说些与所处环境无关的、单调的词句,分不清你、我、他,如果问:“你爱我吗?”他回答:“你爱我的!”。这正是语言发展迟缓造成的。
3.缺乏正确的表达和交流情感的方式。他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的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影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在家天天要吃同样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
4.不主动和他人交流。每天早上来幼儿园,从不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不和别人目光对视,无论怎么开导他,激发他的表达情绪,他还是无动于衷。小林喜欢玩水,玩沙,玩大型玩具,他只管自顾自地玩,玩腻了就自己回到班级中来。
5.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日常生活中小林喜欢躺在地上,和地板亲密接触;喜欢玩锁和钥匙。案例中的小林具备这样的特征。
针对小林孤独症的情况,作为家长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加以指导:
1.细心观察、及早发现。小孩子的可塑性大,家长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并注意与同龄人的孩子作对比。家长还要多与老师沟通,多听听老师的反馈。如果发现有这样的症状,应该积极寻求专业的帮助,并配合治疗。
2.家长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态度。在发现孩子患有孤独症时,家长既不要把孩子当成累赘,不闻不问,也不要认为孩子的问题是自己的责任,对孩子百般娇惯。家长应该正视孩子的问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孩子的榜样。一方面寻求专业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家积极进行辅助教育。
3.在家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训练。家长要根据孤独症孩子的特点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
4.为孩子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家长在家中要温和的和孩子说话,经常对孩子微笑,经常轻轻、拥抱他们。细心观察孩子喜欢的物品和游戏,积极寻找孩子可以接受的介入方式。另外,家长要带孩子走出去,帮助孩子融入同龄的集体中。家长还要引导周围的孩子接受孤独症孩子的特殊行为,不要取笑或侮辱他们。
5.培养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掌握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是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终极目标。家长平时在家中要注意矫正孩子的怪异行为,通过社会性游戏,让孩子学会接电话、与人打招呼、向他人表示需求等。总之,家长对孤独症儿童要细心细致,不要操之过急,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改变、提高。
形考任务三
简答题
1.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怎样的?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共育的评价指标是什么?
答:(一)家庭、幼儿园的合作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0~3岁儿童由于发展水平、发育特点的不同以及施教主体的不同,在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和合作内容是有所不同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没有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幼儿园直接面向的教育对象主要是3~6岁的儿童,0~3岁婴幼儿的教育是幼儿园的外延教育,与幼儿园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出现了所谓的“教育真空地带”;另一方面,幼儿园对0~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的研究不够,在满足家长需求,与家长合作上有一定的局限。
随着人们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0~3岁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不仅社会上各种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0~3岁儿童的教育,并逐渐将0~3岁儿童的教育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也逐渐发生变化。在0~3岁儿童家园合作教育中存在一个主动与主导的关系。家庭仍是0~3岁儿童的主要生活场所和受教育的场所,家长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施教者,幼儿园的主导作用需要依赖家长的主动寻求和配合才能得以实现。
(二)评价指标:
(1)客观真实的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情况。
(2)理论结合实际,分析教育问题。
(3)将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过程,不仅给出具体的教育策略,还与家长进行细致的分析,帮助家长学习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出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4)发挥家庭的主体作用。
2.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怎样的?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好的合作共育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答:(一)幼儿园再与家庭合作教育中的作用不仅要求自身的主导型更突出,而且还要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相对于0~3绥德儿童的家园合作,幼儿园在3~6岁儿童家园合作中的主导性增强的同时,主动性,责任心也更强。
(二)(1)亲职教育;
(2)教学活动合作;(3)管理合作;(4)研究合作;(5)资源支持。
3.家庭与社区在合作过程中双方的关系是怎样的?评价双方的合作活动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一)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学前教育可以积极创造条件,为更多的学前儿童提供保育和教育机会,社区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家庭提供帮助,为儿童提供活动环境。社区学前教育具有的独特功能,以及承担教育幼儿的责任,使得0~6岁儿童家庭教育必然是以社区为依托的。营造良好的社区,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儿童发展是双方合作的的根本目的。在合作中,社区主动为家长提供相关的服务,家长应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增进对社区的归属感,家长也可以积极为社区学前教育的开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家庭与社区的合作内容包括: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
以幼儿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服务保障;教育资源利用等。
家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宣泄法、讲座法、资源共享法、调查研究法、讨论共议法等。
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答:(1)错误的期望观(人才观)导致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过于功利。
(2)家长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实施超前教育、过度教育。
(3)家庭教育以知识学习为中心,忽视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4)过分溺爱,过度保护,剥夺了儿童发展的机会和权利。
(5)不尊重儿童的人格,忽视儿童主体性的发展。
(6)家长缺乏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和技能的指导
5.日本和韩国的儿童家庭教育有何异同?
答:(一)日本家庭教育重视礼仪培养、挫折教育和自立教育。
儿童不仅在外要注意礼仪,在家庭内部也需要遵守一整套的规矩,文明礼仪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日本家庭的挫折教育从婴儿期就开始了,日本父母认为,只有让孩子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才能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
日本的家庭教育学家认为,父母过于保护和过于干涉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因此,日本家庭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的精神。
(二)1.传统教育:韩国家庭的传统教育主要体现在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两方面:(1)长幼有序、懂得感恩的道德教育;
(2)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
2.“狼型”教子法:(1)让孩子学会独立;(2)培养孩子的记忆力;(3)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4)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精神;(5)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6)挖掘孩子的潜能。
3.“狮子型”教子法:(1)让孩子充满自信;(2)让孩子有勇气;(3)让孩子学会自律自控;(4)让孩子学会放弃。
6.美国儿童家庭教育有什么特点?
答:①尊重儿童;
②常规培养;
③亲子阅读;
④家长参与;
⑤美国的家长教育。
论述题
7.联系实际评论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活动采取的方法。
要求:(1)简述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活动的方法;
(2)就某一方法联系实际说明其实施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一)1.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方式:(1)家长委员会;(2)家长志愿者。
2.加强家园联系的方式:(1)家园联系册;(2)家园联系栏。
3.家园现场沟通交流方式:(1)家长会;(2)约谈。
4.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方式:(1)家长学校;(2)家长沙龙。
5.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方式
(二)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
家长对于幼儿园管理家的误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幼儿园整体规划的不了解。由于缺乏对幼儿园管理的整体性眼光,他们总是从自己孩子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只注重自己孩子的感受。对此,幼儿园实行各级管理体制公开化、透明化,让所有的家长了解从幼儿园全体孩子的角度出发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措施及具体规划。并请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整体规划提出建议,而不是仅仅建议教师如何对待他自己的孩子。让家长站在幼儿园管理者的角度考虑每一个孩子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他自己孩子的利益。可通过家长会、家委会成员座谈会、专题讨论或辩论会等形式开放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内容。例:大班幼儿幼小衔接座谈会;发放家长对班级教师教育教学意见反馈表等。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计划,每学期老师在开学的第一周,把一学期的班级教育教学计划呈现给家长,征求家长的意见,修改成较完善的教学计划。邀请家长参与教学过程,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较好的利用家长的专长、职业、地域等资源和周围社区资源,为孩子的发展服务,请家长给予支持。如果有任何好的经验与更多孩子分享,诚心欢迎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从而使家长献计献策,使教学活动更具有价值。
8.联系实际论述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变革。
要求:(1)简述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变革情况;
(2)就某一方面的变革情况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一)1.家长教育观念的变革:(1)人才观的变革;(2)儿童观的变革;(3)教育观的变革。
2.家庭教育环境的改善:(1)物质环境的改善;(2)精神环境的改善。
3.家长教育能力的培养:(1)了解孩子的能力;(2)选择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能力;(3)创设环境的能力。
4.家长素质的提升:(1)文化素质;(2)道德素质;(3)艺术素质;(4)心理素质。
5.家长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
(二)根据家长素质的提升方面,家长素质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紧迫任务。
家长道德素质水平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
案例分析题
9.幼儿园为了顺应发展,与家长零距离接触,建立了网站,我总喜欢在繁忙的工作中,利用短暂的空闲时间,打开幼儿园的网页,看看幼儿园的新闻,儿子的班级照片,了解一些家教的知识。在有闲情逸志的时候,就在“E线留言”上发下一段感慨,将对儿子的爱与朋友一起分享。在儿子进入幼儿园这近两年的时间,从最初早上赖在被窝里想试试是否能得到不去的“豁免”,到现在每天催促着我“妈妈,快来不及了,我要第一个到车站”;从对我有时的教育“嗤之以鼻”,到认真严肃地对我说,“老师说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欣慰于他的成长与进步,感动于老师的教育与辛苦。请运用第六章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答:家庭、幼儿园的合作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0~3岁儿童由于发展水平、发育特点的不同以及施教主体的不同,在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和合作内容是有所不同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没有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幼儿园直接面向的教育对象主要是3—6岁的儿童,0~3岁婴幼儿的教育是幼儿园的外延教育,与幼儿园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出现了所谓的“教育真空地带”;另一方面,幼儿园对0—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的研究不够,在满足家长需求,与家长合作上有一定的局限。随着人们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0~3岁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不仅社会上各种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0~3岁儿童的教育,并逐渐将0~3岁儿童的教育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也逐渐发生变化。在0~3岁儿童家园合作教育中存在一个主动与主导的关系。家庭仍是0~3岁儿童的主要生活场所和受教育的场所,家长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施教者,幼儿园的主导作用需要依赖家长的主动寻求和配合才能得以实现。
像案例当中孩子从最初赖在被窝里到上幼儿园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转变,离不开在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和家庭的指导教育。老师在教育上格外辛苦,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知识。所以说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还是很重要的,可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10.案例一:托比是一个3岁的美国孩子。他每天早上自己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还小,经常把裤子穿反。有一次,一个做客的中国朋友发现后想纠正他,但被托比的妈妈制止了。妈妈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有一天,托比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一会儿就跑回家,对妈妈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5岁小姑娘。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案例二:康康,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父母忙于做生意,照顾康康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为了使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长,爷爷奶奶包揽、代替了康康从小在家所有的家务活动,到现在也不会穿鞋子。在家的时候爷爷奶奶担心他的安全,不让他出门和别的孩子玩,在家看动画片,想要什么就让爷爷帮他拿,想干什么就让爷爷帮他干。吃饭一直由奶奶喂,直到上中班了,康康也没有自己吃过一次饭。等到吃饭的时候奶奶就端饭到床边喂给他吃。久而久之,导致康康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试从外国家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的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以上两个案例。
答:虽然各国父母对子女的爱从本质上都是无私、伟大的,但由于爱的方式不同,获得的结果也不一样。爱的方式恰当,孩子的成长就会有好的结果,反之就会有不好的结果。与日本,韩国,美国的父母相比,我国父母对子女的爱有时候显得狭隘、短浅。许多中国父母认为爱孩子就是给孩子最细致的照顾,最安全的保护。例如给孩子穿鞋穿衣,喂孩子吃饭等,其实这样做反而使得孩子缺乏独立能力。像案例中美国的孩子,从小父母就锻炼他们的独立性,培养孩子自己穿衣吃饭的好习惯,这样他们会早早的独立,从而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形考任务四
第13周布置,第17周完成。
(1)家庭游戏活动设计指导:选择一位小朋友家长,帮助指导家长设计家庭游戏并实施,家长将游戏效果反馈给指导者并收录在活动情况记录表中。“家庭游戏活动设计指导”可在平时作业(2)之后进行,平时作业(3)依次后推。
(2)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社区合作共育活动设计与评价:设计一次合作共育活动并主持实施,按所学相关理论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实施结果评价,将所有内容填入活动情况记录表中。
请根据(1)、(2)不同要求选择活动情况记录表填写内容,可附页。
活动情况记录表
活动题目
与家长一起做个互动的语言游戏
时间
20XX年XX月XX
地点
家中
指导对象
XXX,XXX
家教状况分析
家庭关系和睦,相处融洽,对孩子教育重视。
预期活动目标
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简单的分析能力。
指导要点
循序渐进的引导,思维能力的顺导。
活动前期准备
游戏内容与孩子沟通下,做到有准备,题板的准备,孩子情绪的引导。
活动过程概述
营造了很好的气氛,孩子回答踊跃,家长循循引导,孩子积极性很高,回答流利,笑声不断,很轻松。
活动效果
(家长反馈)
这种类似的游戏活动多搞些,开发孩子的智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锻炼天性,锻炼了智商和情商。
自我认识评价
对待孩子要多些耐心,孩子的教育需要精心准备,来不得一点马虎的哦。
家长签名
XXX
实际得分
90
第一章自测练习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就是()。
[答案]A.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2.在语言教育方面,家长的任务有:()。
[答案]A.给幼儿创造一个带有视听觉的、丰富语言刺激的环境;B.给幼儿一个宽松的精神环境,鼓励其语言表达;C.与幼儿一起阅读,培养其阅读兴趣;D.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3.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和机构组织,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就是()。
[答案]C.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二、判断题
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对儿童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儿童的合理养育和锻炼来实现的。
[答案]对
5.当适龄儿童来到幼儿园或学校时,家庭教育在之前为每个儿童奠定的人格、能力和知识基础是相同或相似的。
[答案]错
6.家长应当在全面关注儿童成长的同时,重点实施健康教育、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
[答案]错
7.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或者说核心是“助其自助”。
[答案]对
第二章自测练习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家庭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等。
[答案]A.家庭经济状况B.家庭居住条件D.家庭生活设施
2.家庭精神环境主要指家庭的心理氛围,包括:()等。
[答案]A.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B.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C.家庭结构与情感氛围D.父母的性格、兴趣和爱好
二、判断题
3.家长道德素质的高低并不会成为影响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
[答案]错
4.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心理健康、认知发展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影响甚微。
[答案]错
5.家庭物质环境是儿童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精神环境则是儿童得以发展的精神“食粮”。这两种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答案]对
6.不同家庭结构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往往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答案]对
7.家庭氛围在儿童家庭教育中不易被察觉,是一种隐形并且不太重要的影响因素。
[答案]错
第三章自测练习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0~3岁婴幼儿身体发展遵循的原则有:()。
[答案]A.头尾原则B.远近原则C.等级整合原则D.系统独立性原则
2.玩具选择应避免的误区有:()。
[答案]A.玩具越多越好B.玩具越贵越好C.玩具越复杂越好D.玩具操作难度越高越好
二、判断题
3.0~3岁儿童思维方式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思维与自身的感知和动作相伴随出现,出现了表象和想象。
[答案]对
4.0~3岁儿童情绪的冲动性和易变性已不明显。
[答案]错
5.在亲子游戏发生的初级阶段,亲子互动的方式主要表现为观察和模仿。
[答案]对
6.选取玩具不需要过多考虑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
[答案]错
7.亲子游戏中父母的角色是观察者、引导者和游戏伙伴,而非替代者。
[答案]对
第四章自测练习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3~6岁儿童身体发展的特点集中表现在:(
)。
[答案]A.身体抵抗力逐渐增强;B.动作的灵活性逐渐提高;C.动作的协调性、稳定性加强;
2.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体现在:()。
[答案]A.各种心理活动从发生到陆续出现,达到基本齐全;B.心理活动从笼统到分化,从具体到抽象;C.主动性和有意性逐渐增强;D.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有所提高。
二、判断题
3.对于3~6岁儿童来说,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幼儿园的保教目标并不一致。
[答案]错
4.在培养3~6岁儿童良好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一致性和一贯性。
[答案]对
5.3~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目的与任务规定着家庭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指导方式。
[答案]对
6.在幼儿期,儿童的自我评价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成人的评价对儿童个性发展影响不大。
[答案]错
7.孩子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一种教育影响,都会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孩子发展的整体性、教育的渗透性。
[答案]对
第五章自测练习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特殊儿童主要包括:()。
[答案]A.智力超常和落后儿童B.孤独症儿童C.肢体残疾儿童D.视听障碍儿童
2.超常儿童的类型可以分为:()。
[答案]A.智力型和学术型B.创造型D.运动型
3.特殊儿童的存在导致家长精神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A.家长自身对特殊儿童的错误看法;B.外界对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看法;C.家长要为孩子营造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D.对家长婚姻质量、经济能力、生活方式产生严峻挑战。
二、判断题
4.智力落后儿童就是在智力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水平,并有行为适应障碍的儿童。
[答案]对
5.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终极目标是促使其语言能力的提高。
[答案]错
6.智力低下是脑瘫患儿的主要伴随症状之一,因此,所有的脑瘫患儿智力都差。
[答案]错
7.视觉障碍儿童的视觉与听觉障碍儿童的听觉都受到了严重限制,但他们的其他感知觉起到了重要的代偿作用。
[答案]对
8.尽量不要送截肢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因为他们会遭到歧视。
[答案]错
第六章自测练习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内容包括:()。
[答案]A.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C.以儿童为核心的活动教育D.以幼儿园为核心的教育研究
2.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内容包括:()。
[答案]A.亲职教育B.教育活动合作C.管理与研究合作D.资源支持
3.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方式有:()。
[答案]A.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方式B.加强家园联系及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方式C.家园现场沟通交流的方式D.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方式
4.家庭与社区的合作内容包括:()。
[答案]B.以幼儿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服务保障C.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D.教育资源利用
5.家庭与社区合作共育的方法有:()等。
[答案]A.资源共享法B.宣传法和讲座法C.调查研究法D.讨论共议法
二、判断题
6.相对于0~3岁儿童的家园合作,幼儿园在3~6岁儿童的家园合作中的主导性有所增强,但主动性和责任心可以有所减弱。
[答案]错
7.幼儿园和社区不仅能够为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还能为学前儿童和家庭提供相关的指导。
[答案]对
第七章自测练习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家长教育能力的核心是:(
)。
[答案]B.家庭教育内容D.家庭教育方法
2.韩国“狮子型”教子法的精髓是:(
)。
[答案]A.让孩子面对现实B.在逆境中寻找解决方法
二、判断题
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是由家庭及其相关因素的变化所决定的。
[答案]对
4.日本孩子2岁前,父母要让他们学会“忍耐”,2岁以后,要让他们学会“等待”。
[答案]错
5.日本父母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贯彻这一思想。
[答案]对
6.韩国家庭的传统教育主要体现在道德教育和自立教育两方面。
[答案]错
关键词:快乐体育;高校;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等具有重要意义。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片面注重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养、情感教育等内容,制约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健康第一、学生为本等成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在这种背景下寓教于乐的快乐体育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并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方式。
一、简述快乐体育的内涵与特点
快乐体育是在快乐气氛中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注重在体育学习和训练中寓教于乐、陶冶情感、愉悦身心。快乐体育的理念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1979年日本学校体育研究会上,人们首次使用了“快乐体育”这一词语,日本学者认为,体育教育应当是一种身心兼备、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即“快乐体育”。[1]在上世纪80年代,快乐体育理念被引入中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快乐体育从人格教学与身体教学两方面入手,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融入教育过程中,满足了受教育者的个性和谐发展的需要。快乐体育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兴趣、创造能力等为目标,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愉快发展、健康成长为最终目的,注重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体验、理解、掌握、创造等,这与素质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因而,快乐体育被广泛运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之中。
二、快乐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相比,快乐体育有着显明的优势。首先,快乐体育革新了体育教育观。快乐体育不仅注重身体素质训练,更注重人格培养和心理健康,彻底颠覆了只注重“强身健体”的传统体育教育理念。[2]其次,快乐教育改变了体育教学方法。快乐体育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健康人格为目标,将体育运动中的快乐体验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中练习每个体育动作、开展每项体育活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有利于克服传统体育教学中单板、机械、单调等问题。再次,快乐教育改变了传统师生观。在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下,师生关系不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指导者与被指导者关系,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应理解和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由此可见,将快乐体育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有助于营造生动活泼、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馨和学习的快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快乐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兴趣对体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体育兴趣浓厚的学生往往也有着较强的体育活动心理倾向。因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既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又要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独特新颖、难易适度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游戏就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它规则简单、形式灵活、目标明确、生动有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受到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例如在学习拉丁有氧操时,可以从轻松活泼的游戏开始,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尽快进入运动状态之中。[3]
此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求新、求异、求变,多采用游戏法、比赛法、合作学习法、互动教学法等方法,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力求每节课都能带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和心理感受,使学生在学习、训练、挑战、交流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获得学习乐趣和成就感。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单调、机械的练习使学生对体育课慢慢丧失了兴趣。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整合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充分挖掘体育教材的美育功能、娱乐功能、社会功能等,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形式多样。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游泳、跆拳道、体育舞蹈、健美操、攀岩等体育项目也逐步进入大学体育课堂,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新体育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状态,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适时改变教学方法,创造出灵活多样且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例如,教师可以将体育游戏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体育知识、学到体育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可以将体育教学与音乐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音乐氛围中学习健美操、交谊舞等体育项目,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此外,还可以将体育教学与野外活动、体育比赛等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4]
综上所述,将快乐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之中,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形成轻松、活泼、自由的教学环境,创造宽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体育知识、学习体育技能。因而,教师应深入探讨快乐体育的内涵、特征等,将快乐体育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之中,推进高校体育教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唐苏俐.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可行性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4).
[2]康欢,潘宏伟,杨善乾.高校体育教学实施快乐体育探析[J].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6).
[3]郑建娣.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在学校体育中的运用[J].体育科技,2002,(9).
[关键词]进化教育论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作者简介]周登超(1968- ),男,湖北监利人,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校长,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和英语教学研究。(湖北 武汉 43007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100-02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高职教育虽发展迅猛,但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不够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缺乏创新创业的物质与人文环境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笔者近几年接触到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涂宏斌教授提出的进化教育论,并见证了该理论应用于高职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从而得以对进化教育论进行深入地理解与探究。笔者认为,进化教育论的核心理念,即自主成长、环境优化和多元融合,对推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有很大的启发。
一、进化教育论简述
所谓进化教育论,就是在教育过程这个系统中遵循进化规律,运用杂交优势原则,改善、优化育人环境,从而孕育学习主体(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学原理。进化教育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优化人的成长和人的认识发展。学习主体的自主成长和育人环境的决定性选择,构成了进化教育论对教育本质的描述,即教育的本质过程是:作为自组织系统的学习主体具有自主成长的潜能,在育人环境的选择下,使其自主成长的某些特质得以释放和保留,从而使学习主体的素质得以改变。进化教育论包含自主成长、环境优化和多元融合这三个核心观念。
1.自主成长从哲学意义上就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学生的自主成长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效率。进化教育论认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应该学会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不断自我进化、自我更新、自我发展。学生的素质培养与提高,既需要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下由教育者进行诱导、帮助,更需要学生的自主活动。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在学习、发展中变“被动”为“主动”。
2.环境优化是达尔文的环境决定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在高等教育这个系统中,人才不是被机械地加工出来的,而是育人环境培育出来的。教育的大环境是由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构成的,教育的子环境主要指校园环境。办教育就是为受教育者提供一个优化的育人环境。
3.多元融合是把杂交优势原理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体现。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模式而言,多元融合是指教育的开放性,兼容并包,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取长补短,以达到教育成功的目标。如教育投入的多元融合、教育模式的多元融合、教师队伍结构的多元融合等。
二、当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刻。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明显高于本科院校,但很多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创新创业不是高职生所为,他们只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就足够了。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目标,更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高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潜能。
2.缺乏有利的创新创业环境。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可以分为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主要是指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教学物资设备和师资人才队伍;软件环境是指创新创业的人文环境和氛围。因为缺乏足够的重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投入远远不够,物质设施不足,实训基地匮乏,创新创业导师稀少;更重要的是,高职院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文化氛围。缺乏有利的创新创业环境,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3.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单一,与企业、行业、地方政府等社会各方面的合作与融合力度不够。多数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仅仅依靠学校自己的力量,发展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封闭,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实以及长远发展。因为和企业没有充分地融合,很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在产学合作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大,优惠政策还不够完善。
三、进化教育论核心理念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1.尊重学生自主成长规律,树立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根据进化教育论,受教育者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具备自主发展的本能。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自主教育,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优秀潜能。据研究发现,多数高职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潜能,这种潜能主要包括学生个人创新创业的内在需求和个性品质。高职院校不能因为高职学生的入校门槛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而忽视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潜能。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把其纳入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建立完善的课程培养体系。要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成长的规律,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高职院校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担负起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优化校园文化氛围,培育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进化教育论核心理念之一“环境优化”,指的是育人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形成和谐的育人环境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在校园里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学校要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的意义和价值,宣传全民创新创业观念,使创新创业的思想深入人心。学校要引导各类社团组织围绕创新创业教育这一主题来开展活动。此外,加强对本校毕业生创业典型的宣传,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弘扬创业精神,形成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勇于进取、乐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3.多元融合,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第一,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融合学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单靠学校的一己之力是无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建立较为集中的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
第二,教师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根本。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集实践性、经验引导、专业知识传授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对师资水平的要求非常高。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都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经验相对薄弱,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多元融合的教师队伍结构。除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让教师走进企业挂职锻炼,高职院校还可以从企业及政府中聘请一些既有理论又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能够担当起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成功人士、管理人员等为兼职教师,与校内教师合作讲授一些创新创业课程,给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
第三,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要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将创新创业意识贯穿到专业教育过程中,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每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强调创新创业的重要性,融合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努力推进。目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进化教育论原理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启发我们如何更好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进化教育论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实践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柳翠钦,顾红.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 职业教育研究,2004(5).
[2]郎名华.在高职教育中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6).
[3]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2010-05-04.
关键词: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能力高等教育继续教育
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终身教育思潮开始在全球影响广泛。终身教育在本质上改变了传统思维中人一生只接受一次教育、从事一种职业的状况。它是一项全面性、连续性的教育理念,本质是“促进人发展的教育”,强调对人的个性及创造性的正常发展。人生来就有各种各样的发展潜能,教育就是要为人的个性提供机会,把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一方面这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它要求人在一生中不断更新和扩充原有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消除了一次胜教育给人带来的失败和苦恼,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在暂时的失败或成功后重新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人们必须不断的学习,才能应对新的挑战,学习必将成为伴随人一生的不间断的活动。
终身教育是传统教育观念和理念的一次更新,它的重点一方面在于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使教育不再局限于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也不再是教育和学习的终点,而成为教育新的起点;继续教育则是承接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继续推进终身教育的新发展。
1.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终身教育把人们的视野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拓展开来,扩展了教育的外延,强调了一个人终生都要接受教育,参与学习。为了不断适应高速变化的社会发展,每一个人必须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美国著名未来学者阿尔文·托夫勒曾发表论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1.1重点培养高等教育体系下的高校学生
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首先要确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倡导多元化的参与式互动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具体体现在积极的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挑战权威,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充分展示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独立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注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开展各类形式的学生活动,从学术类、体艺类、财经类、实践类等多方面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组织、实践能力。
其次,应当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和话语权,便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须的选择判断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日常的学习中,应以学生为中心灵活安排课程,制定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课程培养计划,允许学生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选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兴趣自主设计主修课程,从而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再次,培养学生的适应、应变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日益凸显。一个人的素质远比他究竟掌握多少知识更为重要,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人能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获取新的知识,从而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新的社会需要。大量的成功实例表明,在人的成功因素中,个性特点、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等非智力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中指出:发展素质教育,培养“人格力量”是21世纪教育的中心特征。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不断变化的职业选择,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1.2注重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概念的内涵和发展方面来看,终身学习是在终身教育理念基础上的重大发展:它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要求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承认各种不同的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性,突出个人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主导自己的学习,又称自我表现调节的学习,一般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督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学习者自我抉择、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学习。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人只有获得不断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让自身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受惠终生。信息化时代需要人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惟有自主,个体才能适应现实的不断变化。终身教育则将越来越依赖人们进行自导式学习活动的能力。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人们也将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知识的掌握固然很重要,但能力的发展则更为重要。因此,必须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习者处于中心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主动、积极的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自学能力。随着人类迈人知识社会和学习化社会,人们的学习将获得充分发挥的环境,尤其在自主学习方面将会得到更大的自由和动力。由此自主学习必然会成为一种主流的学习方式。
2.高等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银行在2000年发表的《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报告中指出:“高等教育是现代世界中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高等教育在知识的创造、积累、传播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造就高素质专门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终身教育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无论从教育实践的主体—教师,还是从教育实践的客体—学生来看,高等教育对人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师的培养和训练主要是由高等教育系统来承担的;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素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序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战胜挑战,不断成长。
从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来看,尽管终身教育体系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职前和职后教育形式,可作为刚结束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的青年学习者来说,再进行高等教育是将来就职的一项基本门槛,接受高等教育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技能培训依旧是最明智的选择,同时在高等教育中完成心理的健康发育也有利于学习者毕业后更快更好的融入社会。
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来看,“高等教育的学生主体仍将是中学毕业后直接进人高等院校的传统全日制大学生。给这些人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是高等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它不仅对人们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他们的学习内容也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终身教育的汹涌浪潮,高等教育所承担的责任是十分艰巨的。
从高等教育自身来看,它具有自我变革和自我改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使命。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教育形式在不断扩展,教育内容也在不断延伸,教育方法呈现出日趋多样化,教育层次则不断的细化和丰富,以满足学习化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同时指引其他教育形式的发展。
3.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发展的推动力
终身教育是继续教育发展的最高形式,是21世纪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教育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更是当今世界继续教育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和必然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在大学接受的教育,毕业后几年就会过时,结构失业将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只有不断的接受继续教育,更新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在时代的新需求下,人们必须接受不间断教育,学会终身学习,一个人若想在社会上处于有利的地位,就必须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以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接受培训、学习以适应职业的不断更新和劳动的不断变革,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将学习延续在人的一生中。
因此,继续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成为了学习者终身学习的一座桥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继续教育需求层次的高移,高等教育很难再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而具备种类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则不断显现出优势。在职业流动性的不断增强下,从业者需要不断提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竞争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层次和内在品质,及时补充新知识、新理论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继续教育具备的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职业技术教育和其它高层次非学历教育则凸显其优势,例如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积极探索“外语十专业十技能”的多专业综合的培养模式,都能在促进继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的同时满足社会对通用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人文精神、情感体验、自主欣赏、创造能力、审美观点
有人认为“小学美术欣赏”就是拿美术作品让学生看,多么轻松!其实不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学习美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所以美术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能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小学美术欣赏课蕴藏着巨大的教育功能。
一、注重作品的文化情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它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作出来的。所谓的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美术作品创作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创作构思。因此在美术教学时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技能技巧的欣赏层面,而要把美术作品放到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的热爱。
我们知道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术现象随处可见。在美术教学时可将教材内容与校内外的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如:《现代建筑艺术》一课,可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走走,结合学校建筑和校园外的建筑,分析、评论校园建筑及周边建筑的特点和布局,感悟建筑的美。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建筑艺术的多样性和美术对社会的独特贡献。而欣赏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则可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艺术特点的同时,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品所产生的社会意义,通过理解作品的文化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开国大典》这幅优秀作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作品的热爱。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分为四个阶段:视觉感受、意象感受、审美心理及心境共鸣。即先产生视觉上的,再进一步体验作品体现的情境和思想感情,从而感受到美,最后产生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审美的视象、意象感受的外在因素就是情境,要使学生产生审美感受,使之内化,就应该重视情境的创设。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如欣赏中国画时,教师可事先在教室多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近代、现代的中国画图片,使学生一进教室马上置身其中,同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播放一些中国的古典音乐来启发联想,并借助古诗词描述出一幅幅清丽、淡雅的中国画,以此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中国古诗词、中国的古典音乐、中国画三者都善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所以借助古典音乐、古诗词既可以渲染学习气氛,又能帮助学生通过情感联想理解中国画的墨分五色、色彩淡雅的艺术特色。
三、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学生静止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发挥师生的互动才能体现美术教学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以《认识图形标志》为例,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大量的图形标志,并要求学生对自己收集的图形标志进行了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图形,同时让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解答,并可分组讨论、探究图形标志和图形设计的意图和设计特点,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讨论、探究,全面了解图形的艺术特点,达到取长补短,教学相长。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学过程是互动的发展过程,较之以往的单一的接受式欣赏教学,它更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性和体验性,通过激发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他们静止、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转贴于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达到更强的感官效果,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为现代教育技术确立的新定义为:“现代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它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而是包含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传统的接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图像、文字、声音、信息、动画为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能更好地得到诠释。
例如《有趣的汉字》一课,利用课件的演示,直观欣赏、了解文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大量有突出特征的象形字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象形字的主要特征,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领略象形字的妙趣,并尝试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的特征,创造出各种具有特色的象形字。所以根据教材内容适时、适当、具有实效性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倡导探究学习方式、完善学生的审美观点
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是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因此学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而这种带有“权威性”的评论,常常不能被学生所理解,因为它是以成人的眼光和专业化的要求来看作品,忽视了儿童的年龄特点,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违背了小学美术欣赏课注重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原则。其实,对知识的探究不只是成人的专利,学生一样可以做到。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学生这样的发言:“我认为……”“这件作品应该……”“我是这样理解的……”,可见对于教学内容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并且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及探究欲,所以学生特别乐意参与问题的讨论和探究。通过探究、讨论,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与同学分享,同时也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完善了审美观点。
在具体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序地探究,完善各自的审美观点,我们不妨借鉴美国费德门教授的欣赏程序来展开探究活动。它分为: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四个步骤。如欣赏、评述《民间玩具》一课,展开探究步骤如下:(1)通过观察民间玩具的图片、录像等资料你对哪一种玩具印象最深?民间玩具塑造了什么形象?民间玩具什么地方引起你的关注,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民间玩具?……要求学生用笔记下自己的想法,为下面的探究、讨论做好准备。(2)简述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提出问题,在小组内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长作笔记。(3)小组长汇报各组的独特见解,并提出本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间玩具认识的完整性。(4)通过师生共同对民间玩具进行欣赏和评价,小组内再次谈谈欣赏后的体会和感觉,把个人的见解和集体的智慧融合起来,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把握民间玩具传递出的文化信息。
六、指导学生写作小短文、发挥美术欣赏的功能
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都是以口头语言表达为主,一幅作品通常由几个学生从各方面相互补充,就算完成了欣赏教学,也无法做到全班参与。其次,一个学生一般只能谈一点对作品的认识,由于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所回答的问题大多是一闪而过的念头,所以难免有些肤浅、随意。再者,口头表达使教师无法确切知道全班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否认真思考。教师更不知道每个学生对作品是否理解和认识。有鉴于此,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可适当采用写作小短文的形式,以延续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发挥美术欣赏课的功能。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色彩、构图、时代背景、社会意义,作品意境、作家的精神等方面,选取各自最感兴趣、感受最深、能产生丰富联想的若干方面的内容,重点写出自己的感性认识和客观的分析,并把此作为欣赏评述的作业上交,教师可把此项作业作为欣赏评述综合评价的依据之一。这一作法可促进每个学生收集更多资料,认真思考,综合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以加强,使美术欣赏教学得以完整。
骨干老师培训心得1
11月27日至12月7日,带着几分激动,带着几丝憧憬,我参加了由xx师范大学承担的教育部“国培计划—高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此次学习收益很大,老师们讲课精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经过紧凑而充实的十天学习,教育教学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礼,教学知识上得到一次强劲的“充电”,特别是一些同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更让我们学员的眼睛为之一亮。现总结如下:
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如师大文学院的院长xx教授讲的《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的关系》。赖教授站在社会科学的角度剖析了当下高中语文教育中出现种种问题。特别谈了当今的语文教育为什么拒绝文学的原因:
1、社会实用主义风气的影响;
2、应试教育的导向;
3、工具论观念的影响。
以及面对这种现状,语文老师应有什么作为,赖老师以自己为现身说法,认为语文教师一定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一点人物传记,以获得人格的力量与人生的启迪;多读点历史、哲学、宗教,有利于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这些观点与提法无疑对很多处于迷惑中的老师是一种警醒。
又如:xx师大的xx教授作《基础教育改革的反思与启示》报告。张教授首先介绍了一下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大重大问题:
1、历史背景:政府的选择与推动;
2、核心思想:专家策划与引领;
3、教学方式:教师的习得与创新;
4、课堂变化:学生的体验与发展;
5、三级课程:学生的开放与转型等。张教授站在新课改的前沿,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施现状给老师们一个全面的梳理,让老师们可以以一个新的高度全面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
又如:xx师大的xx教授讲的《对中国教育的批判与反思》,从德育与智育的辩证关系的角度当对下的高中教育进行解读。指出:中国教育的现状是教书为主,育人为辅;甚至是只教书,不育人。孙教授强调,育人比教书重要一百倍,因为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品质的塑造,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的。接着引用孔子、老子、荀子、苏格拉底、洛克、蒙田、爱因斯坦等人的名言,最后得到结论: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育人教书。此报告无疑是对当下教育弊端的一次警钟,更是对一线教师理念的一次纠正。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越来越朝着急功就利与速成的方向。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纠正与更新,使我们的教育不离其本质。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远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语文老师,他应始终站在时代文化前沿的号手,把住时代文化发展的脉博;他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为语文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而且在教学艺术方面得一次新的补充。
如xx师大xx教授讲的《语文教学艺术》专题报告。熊老师用幽默生动语言,借很多实在的教学实例形象生动地简述了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些方法与技巧。熊老师长期从事教学法研究,长期扎根一线研究,也常客串中学讲坛,有理论有实践。很多提法值得学习。熊老师讲语文教学要讲究艺术,语文教师不但要有高尚的情操,更要有高雅的格调与健康的思想。实在是太有道理了,我举双手赞同,因为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又如xx师大附中xx讲的有关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方面的做法:
1、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高中三年,有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计划,一般借助《考试大纲》构成阅读教学的框架。
2、每篇课文的设计要集中解决一两个突出的问题,不要面面俱到,否则会造成浪费与欣赏的审美疲劳。而每一堂课又集中解决两个问题为宜,让学生一课堂下来有所得。
3、对文本的处理,强调教师要独立解读文本以形成对文本的独到认识。同时要充分注意尊重学生的阅读,并注意引导,以提升他们的认知与感悟能力,甚至有的时候要肯定学生的精神,引导他的方法。要依据文本的特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选择其最显著的特点进行深入地剖析。谭老师是省名师,又是师大附中的语文台柱子,“另类”教师,几十年的教学“摸爬滚打”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对我们无疑是新的启发。
xx师范大学xx教授讲的《关于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强调:
1、要创造先有模仿。
2、老师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批导如何写,而不是只会提要求。
倪教授是全国作文教学方面的知名专家,他的方法科学而切实可行。对当下普遍迷茫的作文教学是一股清新之风。
又如,xx师大xx教授《教学风格理论与优秀教师的成长》。xx教授强调,教学艺术是诗,教学风格是诗之韵。
创造教学风格的基本方法:
1、优势培育法。寻找自己的优点,然后有意识地强化,形成优势。
2、弱点逆转法。克服自身的缺点,痛下功夫改造它。
3、选择突破法。根据个人特长与教学需要选择某一问题作为突破口,重点攻关,做强做精。
4、综合建构法。通过对教学活动及其过程的系统完整的认识,确立教学整体风格。
5、实践升华法。每日一创,每周留一个,最后每月留一个。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不断的自己更新,才能更上一层楼。
三、观摩了专家名师风采。
此次培训活动的一大特色就是理念联系实际。不仅聆听了专家的解读,而且观摩了名师的课堂艺术。
如xx中学特级教师xx老师上的《逍遥游》。从一个新角度引导学生学习《逍遥游》,清晰明了,也适合中学生理解,值得学习!
又如,xx附中xx老师上的《氓),原生态地展现。古来教学无定招,传统现代自成妙。只要众生皆有益,不枉课堂走一遭。
又如,xx中学两节课。第一节:《赤壁赋》(张老师) 赤避岸边清风来,子瞻情怀悲释然。激情演绎读为主,心灵突围天地宽。第二节:《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徐老师)教师娓娓道来,生动形象,联系生活思考,一步步引导。缘事析理比较难,以小见大对比开。 因果推究感悟深,娓娓而谈步步来。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教学观摩的最大学习点是做中学,而不是坐而论道。不仅对提升学员的课堂教学艺术有帮助,而且对知识的巧妙解读有启示,收益匪浅。
四、学习了教学备考技巧。
教学的一大直接目的是高考。高考成绩的高低是衡量教学效果最直接的手段之一,也是目前常用的手段。所以,教育教学一方面不能离开育人的本质,也不能脱离高考的要求。不同的教学时段,要合理的处理两者的关系。
此次培训,xx省语文高考专家特级老师xx老师特别讲了教学与高考的问题。王老师首先谈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三个字:“乱”、“邪”、“差”。再重点简述xx高考语文的四个回归。
1、回归教材:让考学统一到素质教育上来。
2、回归基础:以反技巧命题强化素质教育。
3、回归能力:全面检测语文素质。
4、回归写作本源:考查学生真实写作能力。再重点讲了高考自主命题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对阅读教学如何联系高考谈了自己的看法,很有启发性。
五、明确了教师成长轨迹。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的成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的软实力来自己于拥有一只业务能力强,团结敬业的教师队伍。对于个人而言,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适当现代教育的需要。此次培训,很多专家与同仁重点谈了教师如何规划自己的成长之路,成为名师,成为教育家。
如xx师大xx博士,副教授讲的《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智慧》。从四个方面简述了教师智慧的形成:
1、为什么说教师需要智慧。
2、什么样的教师学生最喜欢。
3、教师需要哪些智慧。
4、怎样才能成为智慧型教师。很有指导意义。
又如,xx一中xx老师的《语文教学资源与语文教学》中关于如何利用教学资源,语文教学要从享受走向幸福。幸福其实是一种心态。做点事:读书,写作,实践,反思,研究。让学员们对教师成长与教师的心理有一种新的认识。
又如,xx教研员xx老师的《高中语文课程的实践与反思》,强调新课程中,青年教师应有所作为。 校本教研不能丢,专业成长方才有。如若深入多思考,目标达成岂能愁。都很有指导性。
六、结识了全省教学名师。
此次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参加培训的都是全省教学一线的精英、名师,对教育教学都是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此次培训又是一个非常好的相互学习的机会。同时,还是建立友谊的纽带,平时只能在报刊杂志见到名师的老师,通过此次机会,终于可一睹尊容,亦为乐事。
七、明确了今后工作目标。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明白,“骨干”这一称谓带给人的不会有太多的荣誉,却有无尽的责任。骨干教师培训给我补了元气、添了灵气、去了骄气,焕发出无限生机。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今后我会学以致用,我会将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努力学习同行们的学习态度,求知精神,协作能力,加强平时的学习、充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一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让培训的硕果在教学事业的发展中大放光彩。
骨干老师培训心得2
很高兴也很荣幸参加了这次省级骨干幼儿教师的培训,这次的培训充实而有意义,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如幼苗般得到了滋养,老师精彩的讲座和耐心的讲解,使本来枯燥无趣的理论变得深入浅出,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经过这些天的学习,收获颇多,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的精神。热爱、尊重、理解幼儿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核心。爱是儿童正常成长的必要条件,我们要学会理解、关爱幼儿。热爱是献身的情感基础,要求教师用赤诚的心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幼儿,关心孩子的成长,全心全意的教书育人。
二、教师要尊重幼儿,重视幼儿天真的梦想
我们要放弃任何框框和本本,尊重幼儿,让他们尽情表露真情和梦想,促进每个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全面健康的成长。这不仅仅是嘴上说说的,它需要我们老师在日常工作中落到实处,无论是教学活动还是游戏活动,甚至是一日活动中的细微环节,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大前提,随时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发现问题及时找出对策。老师要尊重孩子,平等的对待孩子,要尊重孩子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特点,接纳孩子的错误,不要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孩子,应给与他们更多地独立和自由,关爱每一个幼儿,把每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呵护,使孩子不断感受到和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培养好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师要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
众所周知,游戏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游戏是儿童早期生活中从事的最主要的活动,游戏不仅仅是玩耍,更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儿童在童年时期,可以通过游戏促进其语言的发展,锻炼一些必要的技能,增强对环境的灵活应变能力。有关专家明确指出:游戏训练对提高儿童的智商有着积极地作用。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它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中,作为教师要为孩子搭建游戏的舞台,提供丰富的材料,选择符合幼儿生活实际的游戏主题,给予孩子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主地去选择,引发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探索的需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幼儿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教师要不断反思
认真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各项时事、政治学习,坚持把理论同实践相结合,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幼儿,做好保教工作。在工作中做到以身作则、勇于奉献、勤勤恳恳,无论是否当班,都要做好并检查班级的个项工作。在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团队精神,团结一致的做好班级工作。
五、要做终身学习型教师
新时代、新知识、新课程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不仅仅只是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幼儿教育有了更新的认识,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骨干老师培训心得3
说到师德师风,相信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样一些词儿: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确,这说的就是我们人民教师,但是我们应该要对得起这一个个赞美的词,不辜负人们对我们的期望。这是我们所需要努力的方向,也是必须要达到的目标。
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来说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孩子行动的标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教师师德建设,不仅要求教师确立自己的儿童观、幼儿教育观、幼儿学习观,而且要求老师具有较多、较深的关于幼儿发展的知识和幼儿如何学习的知识,以及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信息的能力。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年龄尚小的幼儿,他们不谙世事,生理、心理都不成熟、不稳定,因此他们需要的不仅是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一种和谐、融洽的师幼关系。
通过对师德师风的学习,我简单得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以爱为本,尊重理解幼儿。
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尊重孩子是建立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尊重幼儿人格,允许他们在思想、感情或行为中有自己的独特性,并为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生活空间。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孩子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
第二、严以律己,注重言行。
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每天都带着一份好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迎接孩子。幼儿园的工作繁琐、压力大,但我都坦然的面对,不以个人的得失斤斤计较,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可以说每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第三、培养良好的内在素养。
天生丽质固然能给人以美感,使人愉悦,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更重要的是塑造内在的修养,这样教师本人的学识和内在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有效地备课,体现教师教学的智慧,常规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第四、营造平等民主氛围,促进师幼互动。
“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与每一个孩子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在优秀品质,要善于创设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要真正学会关注孩子发展的寻常时刻、倾听孩子的心声,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和顺应身边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要求,促进孩子的和谐、全面发展,体现以孩子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五、注重团队合作。
幼儿园的工作需要多方人员的配合才能得以良好运作,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字只有四个,简单的说来就是沟通、信任、团结、协作、配合、互相帮助。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个人只有融入到这个大家庭才能得到提高,体会到工作的愉快,幼儿园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与老师的合作,不计较个人得失,以集体荣誉为前提,做好每一项工作。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座谈会;重要性;特点;实施;启示
随着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的和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的面世,医学教育标准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凸显。2008年3月,教育部成立了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并颁布《中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指南(试行)》。2009年5月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旨在向全国医学院校推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在国内,哈尔滨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汕头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等高校已陆续完成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广西医科大学于2011年12月接受了教育部组织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下面就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座谈会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实践进行思索与研究,希望能为更多的高校实施专业认证工作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一、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内涵
医学专业认证是建立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根据认证学校提供的自评报告,对照《标准》,评估专家组在进校考察前对学校形成一个总体的判断,并对自评报告中存在的模糊点,在现场考察中,通过座谈、参观等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进行广泛的了解。医学专业认证主要是帮助学校找准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整改的路子,以利于提升医学教育环境和质量,最终达到保证教学质量、培养人才得到社会认可。学校可以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这一平台,了解到国际医学发展动态与国内医学发展趋势,引入国外资格认证理念,提升医学教育质量,带动其它专业共同发展,加强对医学教育办学质量的宏观管理,促进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包括评阅自评报告,走访教研室,考察社区中心,医学实验中心,参加座谈会等,其中以座谈会的形式了解学校情况在临床专业认证为期两天的行程中,是占据时间最长,涉及人员最广,所获信息量最大,提出的问题最多,可以说认证工作的成败与否,与座谈会的组织与实施成功与否有很直接的关联。
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座谈会的重要性及特点
1.座谈会所含信息量大。专家进校后主要是座谈会和走访,大部分是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因此座谈会非常重要,直接左右着认证的结果。专家拿到自评报告一个月,把自评报告看得很透,很详细,来到学校后,首先会将不明白的通过座谈会来搜集信息,有问题的要通过座谈会来反馈,所以座谈会,尤其是教学管理干部的座谈会和学生的座谈会尤其重要。
2.座谈会涉及人员范围广、难度大。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座谈会组共分多个层次,涉及面广,包括了临床教师、医学前期教师、基础医学教师、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组、省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地市医院和社区医院代表、行政管理人员、预防医学教育教育教师、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及教改班学生座谈会,既有校外人员也有校内人员,既有教师也有学生,每个层次和学校的每个领域都有代表参加,他们的知识水平、对学校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座谈会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大。
3.关于座谈会提问的形式和特点。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座谈会主要是以问答的形式出现,我校在观摩外校,自行组织的基础上,提炼了关于专家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技巧及提问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总结。一是开放性问题。如大的方面学校在顶层设计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各管理部门如何参与规划和方案的制定;在日常工作中各行政管理部门又是如何具体落实这一方案,积极参与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校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哪些不足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二是强调“谈实际”“举实例”的实际支撑。在实际的座谈会上,专家看重的是事实的支撑,对于教学理念的把握与理解。各位教师要明晰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查找各项教学工作中优势与不足,明确改革方向,进行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更好地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工作,完成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三是综合性提问。主要是关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未来的发展上的建议、优势和不足。如从宏观上来提问,询问关于学校的优势、不足,与其他兄弟院校的关系,是否存交流合作的关系等等,以及关于学生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情况等。
三、座谈会的组织与实践
为了在正式认证时保证座谈会的质量,需从如下方面进行实施:
1.高度重视,做好动员。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重要环节,形成强大的合力、领导核心,广大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形成一股合力和凝聚力;提高全校师生对认证工作的认识,通过学校网络、印发手册,召开会议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向学生说明,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良好的机遇,他们将成为最大受益者。通过这些活动,让广大师生员工大力支持专业认证工作。
2.认真组织,周密安排。成立学校认证工作领导小组、座谈会工作小组,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由专门的组长、副组长、成员、联络员组成,制定与起草专门的工作方案,各成员职责明确,负责座谈会人员的遴选及培训、组织及协调,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包括前期准备培训工作,中期接待工作;后期做好引导专家工作,现场秩序维持工作及善后工作;每个分组都有各自的工作方案,座谈会组根据各分组上交的工作方案再制定总的方案,进行统一协调和实施。
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以座谈的形式,让广大师生了解教育观念,通过座谈会加促进教学基本设施建设,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我校座谈会培训的原则是营造氛围,提高认识,充分准备,全体动员。一是加强培训,层层推进。邀请校级领导、各级专家对认证自评报告、专业认证知识进行解读;二是适当遴选,重点培训。进一步做好参加座谈会人员的遴选工作并进行适当专项培训;三是举一反三,主题培训。根据自评报告中的指标体系分类汇集问题380问,按照部门及学院进行分类,结合我校的临床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整理、归纳医学教育的有关材料和案例,突出亮点,并予重点介绍,通过培训,全校师生对认证的目标更加明确,对学校的定位与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4.营造氛围,模拟座谈。通过模拟座谈形式整体上体现医科大学的精神风貌。一是注重礼仪训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服装上最好着正装,建议学校配备统一工作服。回答问题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从整个座谈会的气氛来看,应当更加轻松和活跃;二是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座谈会的形式,让师生对自评报告熟悉,理解透彻,对新的教学理念及相关观念的理解有所提高;三是拟聘专家,实战演练。聘请校内专家进行模拟座谈,以实战演习的方式让参加座谈会的人员身临其境,切实感受问答方式,真正做到高度重视,端正态度。
5.科学评价,及时反馈。注重座谈会的科学评价与及时反馈,座谈会组保证了良好的衔接沟通和及时反馈,每一组在进行模拟座谈后,各分组都写了总结,进行及进反馈,并提出各自的建议,保证了座谈组的工作更完善更顺畅的进行;另外座谈组组织了两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考试。第一期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考试为集中考试的形式,第二期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考试为各部门自行组织实行。通过考试让全校师生对专业认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主动思索不足,有备无患,充分准备。
四、从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座谈会的实践来看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启示
1.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从座谈会中所涉及的问题来看,师资问题始终是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考察的重点。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仅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水平的高低,也对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师德教育活动,评选教学名师、三育人先进工作者和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等措施,形成“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优良教风;主动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逐步把以教为主转化为以学为主,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的学习;采取各种途径和多项有力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同时引进高层次人才队伍,注重学历结构合理,异缘与本校人才合理的比例,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积极营造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和谐向上的大学文化会给走进一所大学的专家学者宾客们良好的第一印象。学风、校风的建设也是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座谈会专家们关注与热衷的问题。校园文化是教师、学生、人文等各项因素综合长期积淀而成,是一所大学办学特色与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通过对校园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学校需建设一批富有医学文化特色的校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如:医学史、人体与疾病、蛇类等展馆内容丰富,生动直观,为学生提供了探索医学奥秘的生动资料;在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师生形成主动学习,勤奋进取,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形成良好教风、学风和考风。
3.以学生为中心,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美国人本主义心理教育学家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深刻地影响着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走向。这一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已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描述了对医学毕业生在思想道德、职业素养和知识技能的基本要求,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从办学宗旨和目标到教育计划、学生服务、教育资源、教育评价及学生科研等方面均要求有学生的参与。学生作为医学教育质量最直接的承受人,对医学教育各个环节的体会是相对全面的。他们应该有充分的发言权去诉说这所医学院校在教学以及管理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学校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有的放矢地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并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思考,为医学教育管理提供有益的帮助,形成良性循环。另一个方面需要注重发挥学生社团的桥梁沟通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按时安排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4.完善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建立教师评教、学生评教、校院两级评估体系等多层次监察系统,充分调动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注重公正原则,对表现优秀、评价高的进行激励,对存在一定问题的教师进行引导与帮助,这对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无疑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总之,本文通过介绍学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之座谈会的重要性、座谈会的一些特点及如何有效地组织座谈会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希望对即将进行认证工作的学校有所启示和借鉴,并且也丰富医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医学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梅人郎,陈钢,杨益.医学教育全球标准EM3.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教育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2008.
[3]杨丽雅.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中学生参与现状及期望的调查研究[D].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
[4]方展画.罗杰斯“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述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72.
[关键词]互联网+;实习改革;信息化;开放性;合作性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242
1“互联网+”背景简述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这一概念,因而“互联网+”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战略,被社会各界学术专家不断研究并广泛应用到社会经济政治的各个方面。在《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1]由上述文件内容看出,“互联网+”的思维和行动将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存在并展现其价值,而互联网将作为21世纪科技革命的发展成果,它体现着科技创新思维的前沿,并将其运用在社会其他发展领域,发挥其巨大的社会功能。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创新型的经济形态,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与传统产业的联合。[2]这种创新性的时代思维模式同样可以在高校实习教育中体现,在当今高校的实习教学改革工作中可以引入“互联网+”的新型思维,利用先进的科技打破传统实习教学模式的禁锢,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优势资源的最大化,促进当今高校实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2开放与合作性的互联网思维嵌入实习教学改革
当今高校大多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为了实现实际意义上的实习教育的改革,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片面性和保守性,将互联网的开放性、合作性思维嵌入当今高校实习教育改革,使之成为一个开放合作的平台。以开放与合作性的互联网思维为基本的指导,促进实习改革的三大主体的相互配合,促进高校引进互联网科技支持的先进设备,开放共享网络和支持平台;培养和更新实习指导老师的教育观念,大指导教学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彼此之间实时的交流和反馈;利用先进设备对实习学生进行全方面多领域的培养和指导,为其参加社会性的实习之前奠定良好的技能和思想基础,同时培养高校实习学生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互补互惠的意识。
高校主体可以利用多媒体对社会真实场景进行模拟和还原,引进先进企业和公司的经典案例作为课堂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在实习中所能遇到的真实问题进行训练,并培养其基本良好的职场心理素质和能力素养,使得学生主体能够在一个信息较为全面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尽量社会化的真实场景,为这位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有意义的演练,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各方面的知识,并能让实习学生主体学习和体会到团队合作互惠共赢的重要性,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在充分真实还原的氛围中培养的开放性和合作性的意识是极其重要的,有利于其在未来的社会职场中体现出潜移默化的视野开放性和人格上的包容性,以及团队中的合作意识,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当今时代的实习教学的质量,促进实习教学改革的充分发展。
3“互联W+”时代高校实习教学改革的发展
在互联网信息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多数高校却依然使用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传统的授课为主,而缺少相对时长的课外实践训练,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还无法利用实践机会对知识进行自我的消化分解,这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方面的实践型人才。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毕业即失业”的悲剧也在不断地上演,当年的“天之骄子”为何会演变成如今这般境况?这不得不从我们的教育方式和实践方法思考,大学生每年毕业的人数不断增加,就业的压力也在“学生匠”,更需要的则是有着专业知识素养和核心实践技能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因此大学实习教育改革的存在是必需的,也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而引入“互联网+”的合作性和开放性思维,为高校的实习教育改革注入新的创新血液,更新旧体制旧观念,挣开传统思维的牢笼,促进教育实习改革的有力发展。
“互联网+”时代为教育带来的最显著的变革便是教学方式的改革,信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教学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在当今教育理念多元教育形式多样化的时代,缺乏数据支撑的教育教学就好比无数个瞄准祖国花朵们的“炮弹”,不顾思考的某些教师和家长只顾盲目地“狂轰乱炸”,并不在乎数据背后所显示的真正意义,也不重视互联网数据时代为教育带来的全面分析。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分析能使教育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所谓“因材施教”,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在此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能有效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就相当于制造出瞄准不用目标有着不同功能的有着精确制导系统的“导弹”,这样的“导弹”发射出的威力和效果才能对目标各个击破,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源于互联网时代大信息交错为教育教学方式带来的变革,我们必须开始重视教育数据带来的积极作用,并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对教育方式方法和途径进行不同方式的变革。伴随着“互联网+”时代下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网络课堂、远程教育也在以前不用的平台不断地发展壮大,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融合的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首先,线上教育使偏远地区的人们学习他们感兴趣的项目成为可能。其次,学生们有更广的范围选择老师和课程,因为他们可以听全国甚至全世界最好的老师讲的最好的课程。最后,可以节省线下课堂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能增加安全性。当然这也是一把明显的“双刃剑”,有优点就有缺点,如缺少课堂氛围、缺乏纪律管制以及无法近距离接触和感受,缺少对孩子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等,都是线上教育目前无法避免的缺点,但是如慕课、翻转课堂、各种技能考试课程、考研学习网课甚至各大网校等新教育模式诞生且不断发展壮大,这开启了课程变革的新时代,也带来了一大批产业链似的新型产业和就业机会,更多的人利用这个平台开展更多的课程,抓住机遇创新理念,进行教育形式改变的深化,同时在“互联网+”理念的推动下,线下教育即学校教育教学也提供了各种创新型的教学服务。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支持下的云端做认知工具,也可以用新媒介来共享教育资源,还可以支持“探索性学习、一对一专业精英式”培育、“寓教于乐”式的游戏化学习,进行多种多样的“娱乐式”增加学生兴趣的翻转课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多样化、兴趣化的学习环境。
“互联网+”强调融合共享,运用在当今高校实习教学改革的领域中,必将有力促进高校实习教学改革的教育信息化,为推进实习教学改革的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提供可能。[3]面对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势,当今的高校要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高质量实习经验的大学生群体,就需要构建顺应互联网时代的专业布局和课程体系,结合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创新运用有效的信息化技术形态,改革和完善实习课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积累实习经验,构建有效的线上线下教与学互动机制,真正实现以实用和真练为中心的高质量实习,促进高校实习教学改革的全面发展,最终全面提升当今高校大学生人才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全文)[EB/OL].[2015-07-05 ].http://cpcpeoplecomcn/n/2015/0705/c64387-27255409html.
关键词:绿色大学;绿色校园;绿色教育;绿色科研;绿色文化;绿色校园管理
收稿日期:201305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412713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项目(编号:J1103512;J1210026);国家创新团队
培养计划项目(编号:1092020804)
作者简介:崔志宽(1988—),男,河南濮阳人,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生态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李建龙(1962—),男,长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31904
1 引言
我国大学目前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大学抓住历史发展机遇纷纷改扩建校园,如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南开大学津南校区、郑州大学新校区等,大学校园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校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背后却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校园的建设和学校教育的发展不能良好的将城市环境、城市生态、环境哲学、生态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等的因素融入其中,环境人文学科的发展不能跟上学校硬件发展的速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频发: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外来文化的渗透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文化匮乏,个人素质修养较低;网络文化冲击严重;精神生活方面崇尚自我,缺乏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不懂得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缺乏,环境道德缺失,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的影响,物质生活追求高消费,攀比现象滋生,对公共环境缺乏爱心,无节制地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完全丢弃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和保护环境的基本道德。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存在较多问题,如大学校园内长明灯、长流水、随地吐痰、乱吐口香糖、乱扔杂物、践踏草坪、乱涂乱画、宿舍实验室卫生环境差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诸多学者和有志之士提出了建设绿色大学的理念。
2 建设绿色大学的背景
绿色大学作为一个环境人文学科,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把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任务明确纳入大学主体的第一个宣言是《塔罗里宣言》[1]。该宣言指出“大学的领导者必须提供领导地位并支持动员国内及国外资源,如此才能使大学能应付突来的挑战”、“大学在研究、教育、政策形成与信息交换方面,均扮演重要的领导角色,可以促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自此宣言之后各地的绿色大学建设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最早实施绿色大学计划的地区是美国与加拿大。例如美国的华盛顿大学、南加州大学、水牛城大学等都成立了专门的绿色大学推动委员会,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于1990年3月就开始进行校园的绿色化工作,并建立了最佳环境政策。
自此之后绿色大学建设便开始蓬勃发展,欧洲的德国亚伦技术学院以环境友好的运行为核心的绿色大学策略;英国则于1997年由25所大学共同成立了高等教育21委员会[2];拟定关于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策略;美国布朗大学的“绿色布朗”、加州大学的“校园环境规划”、威斯康星大学的“创建生态校园”等;亚洲国家也在积极开展绿色大学的建设[3],如日本的京都大学、东京大学、名城大学、东海大学等,韩国的延世大学、汉阳大学等,在印度有新德里大学、印度统计学院等。我国绿色大学的创建起源于1990年代,通常是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与大学共同创建并命名。目前获得绿色大学认证的学校暂有清华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广西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新疆大学等一批学校。
3 建设绿色大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绿色大学的建设是一场大学办学方向、路线、模式的重大改革。这场改革要改变传统的征服自然地教育观,改变人类至高无上的价值观,以及向自然索取最大化和单一资源利用的技术观[4]。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大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优势和知识主导地位,因此建设绿色大学,使之成为绿色文化、绿色人才和绿色科学技术的生产基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有助于培养师生环境知识、意识、态度、技能、行为和价值观等环境素养,使其在今后的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更加重视环境问题;促进学校环境管理体系和相关档案资料的建立,提高环境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减少学校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回收再生资源,营造优美环境,校园环境更利于师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区、政府、企事业和民间团体在学校环境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有助于教学,获得实现绿色大学的课程所需要的教育思想、教材和辅导资料,强化素质教育;学校能提高自己在本地区的声誉和形象,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学校提高经济收益,能够有效地节能、节水、节电,资源回收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事故隐患,明显地减少浪费,节约学校财政开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
建设绿色大学,开展绿色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高等教育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新世纪对大学的呼唤。绿色校园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优美整洁、舒适宜人的学习和工作环境的同时,也对身处其间的师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环境意识教育作用。绿色大学通过绿色教育和绿色建设,积极参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践,传播和普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从而推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目前建设绿色大学的现状与问题
4.1 对绿色大学的建设必要性认识不够
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贡献社会为己任的绿色大学,有责任有能力提供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研成果,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与能力的人才,为生态文明的进步、社会的长远发展服务。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完成教学、科研、校园建设、人才培养等系统工作,全面实现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但由于对绿色大学认识不深,理解不够,把握不准,绿色大学的建设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资金投入不足,我国GDP的3.2%投入教育系统,其中高校只占了23%运行经费先天不足,导致无力投入绿色大学的建设;②高校疲于应付扩招带来的压力,草草完成校园建设,无力顾及校园的生态;③科研项目和实验产生的污染废物无设备清除等;④学科设置不合理,环境人文学科课程设置少,分配不均匀。
4.2 对绿色大学的建设目标与指标认识不清,思路不明
我国地域广阔,高校众多,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对绿色大学提出了不同的概念。前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认为:所谓绿色大学建设,就是围绕人的教育这一核心,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原则、指导思想落实的大学各项活动中,融入到大学的全过程[5];而张远增则认为,绿色大学就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指导,立足学校长远发展来组织和实施学校当前的各项工作,保持学校持续发展潜力的大学[6];哈尔滨工业大学叶平教授认为:绿色大学主要指全面贯彻和渗透生态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时代大学,是大学的“绿色”荣誉和形象,是高等教育层面推进绿色文明的大学,是新世界大学发展的文明方向,也是大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社会精神文明工程[7];余谋昌认为'绿色大学'的提出和发展,同现代环境思想的进化是一致的,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经表现我国教育的一个新方向,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的产生[8]。
以上这些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给了“绿色大学”以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绿色大学”的“绿色”除了其本意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它既是指一种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又是指人的生命力、青春活力和人文素养;不仅包括自然生态的绿化、美化,还包括人文生态的和谐、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科学的发展观和学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认为“绿色大学”是不断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同时,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为指导思想,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全面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和环境素养的新型大学,构建绿色校园,发展绿色文化和绿色教育,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4.3 对绿色大学建设的内涵理解局限
“绿色”之内涵远远超过仅校园绿化环境的建设层面。它是一个更高层面上的变化,是对办学理念的一次更新,涉及到学校具体工作的各个方面,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3个层次:用绿色教育思想培养人,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骨干和核心力量;用绿色科技意识开展科学研究和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贯穿到科学研究工作的各个方面,发展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服务;用绿色大学示范工程熏陶人,运用国内外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的先进技术,建立环境优美的生态校园示范区,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是绿色大学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熏陶广大师生。
4.4 制定的绿色大学建设指标不得力,行动迟缓
我国高等院校的类别大致可分为综合类大学、师范类大学、理工农医类大学、艺术类4类大学,因此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纷繁多样复杂多变。张远增将绿色大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分为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绿色大学教育内容、绿色科研、绿色实践过程、绿色校园建设、绿色大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等,并在此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进行了二级指标的分解[6];罗泽桥等认为绿色大学建设和评价的体系可以从绿色管理、绿色教育、绿色科研与产业、绿色校园、绿色消费5个方面来体现[9];陈文荣等采用了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层构成,从绿色教育、绿色校园、绿色科研、绿色实践、绿色办学5个方面,构建绿色大学的评价指标体系[10];陶敏等认为绿色大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绿色大学建设基金会、绿色教育、绿色校园、绿色科研、绿色社会服务等,每个项目下又有子指标[11]。我们认为绿色大学构建主要包括绿色校园,绿色文化,绿色教育,绿色管理和绿色科研等几大方面。
各个高校对指标体系的执行也是参差不齐。国外的绿色大学建设都有专门的监察委员会,监督管理各个指标的建设和执行情况。在国内只是部分省、市提出了计划和标准,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创建管理体系,没有相应的管理部门或是管理责任不明确。即便是构建了绿色大学的指标体系也执行力不足,存在较多问题。
5 建议与对策
5.1 加强绿色大学建设必要性的宣传
绿色大学的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持久性强,紧靠学校的某几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其中必须要动员广大师生的参与。对广大师生的动员要从3个层面上进行:知识层面,可以通过课堂、校园的宣传媒体,包括广播台、校园BBS平台、各类校内刊物、宣传栏等宣传关于绿色大学建设的概念、理念、可持续发展观等知识,让师生了解相关知识和内容。价值观层面,通过相关知识的传递、校园环境的熏陶、思想教育的开展,逐步使师生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绿色大学建设的内涵深入到广大师生的思想中去。实践层面,根据绿色大学建设的理念、概念,结合实施方案,渗透到师生的教学、实践及日常的生活中,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
2013年7月 绿 色 科 技 第7期在建设绿色大学的过程中,南京大学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学校专门开设了环境教育、绿色大学建设方面的选修课程,在学校的广播台、小百合BBS平台、校报、宣传栏等学校的宣传媒体上开设了相关栏目,用于对绿色大学的概念、理念、可持续发展等知识进行推广宣传;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等的课程也都提上日程,并以讲座的形式来进行,在价值观上通过不断的熏陶影响,广大师生都树立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不断把建设绿色大学的内涵融入到了广大师生的思想中;南京大学建设校园的过程中不断在广大师生中征集优秀的想法,使广大师生的绿色创意用于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使思想和实践结合起来,并以实践来推动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5.2 制定创建绿色大学的规划方案和实现绿色大学建设目标
我国建设绿色大学应该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思考,整体规划、整体实施,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特色的框架方案,定制一个有效的策略:提出愿景,将绿色大学建设概念化;将绿色大学建设的任务概念化;提出绿色大学建设的政策、目标、目的、资金获得及协调机制;最后实施绿色大学的具体建设措施和行动,为创建一流绿色大学的目标奋斗。如图1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根本上保证大学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图1 绿色大学建设流程
南京大学在提出绿色大学建设之初,就组建了一个专门的绿色计划委员会和一个以南大生态学专业教授为主的专家指导小组。绿色计划委员会负责将绿色大学建设及其任务概念化,提出绿色大学建设的政策、目标、资金获得及协调机制,并负责绿色大学建设的具体措施和行动;专家指导小组对整个建设过程实施监督指导,指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意见,并构建一个具体的评价绿色大学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各项举措多管齐下的建设下,南京大学的新校区,规划合理,建设得当,从绿色校园、绿色教育、绿色科研、绿色文化、绿色校园管理等多个角度和层面上符合绿色大学建设的初衷。
6 广泛推广国外创建绿色大学先进经验,加快实施绿色大学创建步伐
在绿色大学创建中,还有很多理论空白及实践难点,应鼓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多出理论和实践成果;各创建高效有必要联合成立相应的学术组织和团体,定期召开研讨会,讨论创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对策。另外,国内绿色大学的创建与国际绿色大学的建设联系少,国内签署《塔罗礼宣言》的大学很少。我们认为我国高校应该加强与国际上绿色大学的联系,条件成熟的大学应该积极签署《塔罗礼宣言》,与国际上的绿色大学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互相促进。
如在2011年6月南京大学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和台湾大学建立了创建绿色大学联盟,大学共同担负起了推进绿色科学研究、开展绿色教育及社会服务、推广绿色文化方面的责任。三位校长陈俊、沈祖尧、蒋伟宁共同签署了《绿色大学联盟协议》并发表了《绿色联盟宣言》,共同致力于用“绿色教育”思想培养人,用“绿色科技”成果造福人,用“绿色校园”工程服务人。
参考文献:
[1] 王 民,蔚东英,张 英,等.绿色大学的产生与发展[J].环境保护,2010(13):50~52.
[2] 蔚东英,胡 静,王 民,等.英美绿色大学的建设与实践[J].环境保护,2010(16):51~54.
[3] 蔚东英,王 民.亚洲绿色大学建设与实践[J].环境保护,2010(17):47~49.
[4] 张秋根,魏 洽.绿色大学建设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2,4(4):132~134.
[5] 王大中.创建“绿色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4):5~9.
[6] 张远增.绿色大学评价[J].教育发展研究,2000(5):16~19.
[7] 叶 平.大学“绿色文明”的荣誉和形象[J].环境教育,2001(4):16~18.
[8] 余谋昌.环境教育与生态文明[J].环境教育,2008(3):68~71.
[9] 罗泽娇,庞 岚,程胜高.浅议绿色大学的创建[J].环境教育,2004(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