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知识管理的方法范文

知识管理的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4: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知识管理的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知识管理的方法

篇1

论文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信息技术;网络

1前言

作为信息技术工作者,在日常工作学习中,都离不开计算机与网络,时常利用它们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整理、存储等。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存储的资料越来越多,有时经常会找不到需要的信息,从而悔恨当初没有将其妥善保管与整理。相信很多教师对此深有体会。于是,该如何高效便捷地将自己有价值的知识进行管理便显得迫在眉睫。

如今,有很多关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诸如Mindmanager、Google日历、mybase等。笔者在其使用过程中觉得确实好用,也为自己带来一定的方便,可是在与一些学科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对其并不重视。主要原因在于:1)软件多是英文版本,操作起来十分不便;2)软件版权因素,网络上流传的版本多为试用版本,存在使用时间有限制与部分功能模块无法使用的问题,且有时运行不稳定,而有些正式版需要收费;3)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技能作支撑;4)教师没有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

以上问题在年纪偏大的、来自偏远地区的教师身上尤为明显,他们对其有~定的抵触情绪,称“增加了自己的负担”。介绍什么样的工具或者方法能够照顾到这部分教师呢?于是,一种“零技术”或者“傻瓜技术”且低成本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理念与技术,值得人们去探究与发展。

2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

最常见的知识管理技术有文档管理技术、内部网技术、知识或数据挖掘技术、专家系统技术、搜索引擎技术、智能检索技术、群件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和知识地图等。对于个人,文档管理技术、搜索引擎技术与智能检索技术是利用最多的。下面以这3种技术为蓝本,介绍如何将其具体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化为一个个“妙招”,从而轻松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以下操作皆在WindowsXP系统下实现)。

2.1本地电脑篇

方法一:我的电脑我做主

1)文件夹分类技术。利用文件夹结构,建立个人数字化资源库。例如在主文件夹下创建教案、课例、论文集、教学视频、动画、专家讲座等子文件夹,将不同的文件资料放入相应的子文件夹下,从而方便查找与利用。

2)利用本地IE收藏夹。本地IE收藏夹(IE收藏夹的地址在C:\Documents and Settings\Allusers\Favorites或已设置用户名的将ALL Users换成自己的用户名即可)可以帮助人们在浏览网页的时候将有价值的网站的网址保存,以方便再次利用。其实,它还可以保存本地文件夹的地址。例如打开论文集文件夹,点击窗口上面的收藏选项,将其添加到收藏夹,以后就可以利用收藏夹直接点击访问该文件夹。

3)桌面快捷方式。将最近需要频繁访问和重要的文件夹或文档利用桌面快捷方式进行管理,具体流程为:鼠标右键单击需要的文件夹或文档一发送到一桌面快捷方式。这样就可以在桌面上轻松访问目标文件夹或文档。

4)文件命名。教师在写作的过程中经常一稿再稿,特别是在电子稿中,有时分不清哪个是原稿与修改稿。因此,文件命名时采取“文件名+日期”的做法,可以省时省力。例如在2009年12月10日写的教学反思,命其名为“教学反思20091210”;如果在2009年12月27日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则命其名为“教学反思20091227”,这样既避免重复,而且方便记忆与查找。

2.2网络篇

方法二:活用电子邮箱

电子邮箱(E—mail),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基于计算机和通信网的信息传递业务,现在有很多企业提供免费的电子邮箱业务,下面以网易163免费邮箱为例进行介绍。

1)资料收藏。邮箱支持自定义文件夹的建立,如同本地计算机建立一个数字化资源库,将整理好的资料以邮件的形式发到自己的邮箱,再将其移动到建立好的文件下,实现轻松网络管理。网易163邮件还支持全文搜索功能,不仅支持邮件收/发件人、地址、标题、正文、附件名关键词搜索,还实现对附件正文搜索。搜索结果更提供多重条件筛选功能,帮助迅速定位目标邮件。该邮箱支持单个5OM的附件上传发送,如果需要更大容量的传送,则推荐使用QQ邮箱的文件中转站功能,最大单个支持1G附件上传发送。但需要注意的是,该附件免费在网络中存储的时间只有7天,还需尽快下载到本地电脑。

2)备忘功能。利用邮箱自带的记事本功能,轻松记录需要办理的事情,而且利用归档的搜索功能,方便回溯。另外,邮箱的定时发送也可以用作备忘功能,将重要的事情以邮件的形式定时(可以精确到分钟>发给自己,实现“大事不忘”。

3)其他功能。利用邮箱提供的其他服务功能,如网络硬盘、百宝箱等实现网络资源的“一网打尽”。例如在百宝箱栏目中,万年历、公交查询、万用计算器、城市地图等都是十分实用的,而且操作简单。

方法三:巧用Blog+RSS组合

1)Blog(也叫网络日志,Weblog)。Blog现在是很多教师的最爱,由于只要会打字,就会Blog,所以可以将Blog称为“零技术”起点的网络平台。同样,Blog也是个人知识积累很好的工具。

以新浪B1og为例,该平台是集合了传统的博客、播客(视频功能)还有微博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平台。在博客中,将搜集的或者自己写的文章进行分类管理,它的收藏功能还能快捷地将其他新浪博客中的文章直接收藏到自己的“博文收藏”栏目。新浪博客还可以存储照片,照片收藏与管理的方法与博文是一样的,支持上传的格式有GIF、JPG、PNG等,只要单张上传大小为5M,每月累计上传总量不超过200M即可。另外,博客的归档功能(按时间顺序排列)与站内全文搜索功能也能更加方便地支持教师进行资料的查找与使用。

在播客中,最大上传视频的大小为200MB,且支持的格式有MPEG、AVI、MP4、3GP、RM、RMVB、MOV、WMV、FLV、ASF等,而且如果本机配有摄像头与麦克等设备,可以进行在线录制并实现实时上传,此录制支持的连续时间为1O分钟。录制的操作方法类似普通播放器,根据需要点击录制、停止、回放或保存键即可完成。

微博是近年来兴起的。通过微博用一句话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内容丰富,写一句话的同时还能发图片、音乐、视频、文章链接等。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及时记录自己的心情与感悟,或者用它来做备忘录都是不错的选择。它的正文字数限制在140字以内。此外,它还可以与移动手机绑定,实现多层次的交互。

2)Rss(也叫聚合内容,Real1Y simP1eSyndication)。大多数人在阅读别人的博客时,都是采用直接浏览的方式,这样一个个的访问会花掉自己大量的时间。如今,Blog平台都支持RSS等新闻聚合的方式,借助于在线或者客户端RSS阅读器,能使海量的互联网信息在第一时间按照人们的要求直达桌面,最大限度提高上网效率以及节约时间。

在此推荐2个国内在线RSS阅读器:鲜果(网址:httP://xianguo.com/)与抓虾(网址:http://www.zhuaxia.tom)。在线注册一个账号,即可享受RSS阅读器带来的便利。订阅博客或者新闻网站的方法是:在提供RSS输出的网站上一般都有RSS、XML这样的橙色小图标,这些小图标一般链接NRSS地址,也就是所说的频道地址:鼠标点击小图标,复制地址栏链接地址,或右键单击小图标,选择“复制快捷方式”,就获取了这个网站的RSS地址;再把这个地址拷贝NRSS地址框就可以直接订阅这个频道。这样以后只需要登录在线RSS阅读器,便可在此获取由自己订阅(收藏)的Blog或新闻网站的更新信息。

篇2

关键词:时尚知识管理 服装概念设计 时尚数据仓库 集成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普遍提升,人们对于服装的审美观也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对流行趋势的变化,更是了如指掌。面对庞大的流行数据,设计师为了能够随之对其进行运用,建立时尚知识管理系统十分必要,以该系统为前提的服装概念设计也更加能够体现流行趋势。但是当前阶段对于该系统的创建依然存在相关不足,基于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时尚知识管理

按照相关定义可以将时尚知识管理理解为以时尚、集成等为基础的,可以为服装设计提供支持的数据集合。时尚知识管理主要具有如下特点:① 主题性。这里所提到的主题性,也就是时尚知识管理中所具备的所有知识与数据都是以相应主题为基础的,针对服装设计风格、颜色、面料、款式等,选择合适的服装设计元素[1];② 集成性。时尚知识管理中所具备的数据来源十分多样化,但是原始数据格式却不相同,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集成。将知识列入管理系统中进行转换,再次格式化并排列,以此获得具有单一性的物理映像;③ 时变性。所谓时变性,也就是时尚知识管理系统中所包含的数据都会受时间的变化而更新,为了很好的适应这一变化,数据需要通过更高层次进行综合;④ 非易失性。时尚知识所标志的时间与地点等均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数据,并且会被长时间的保存下来,在知识管理系统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为加载、查询等。

按照时尚知识管理系统结构的一般性,可以将其体系结构设置为以下几个方面:① 时尚知识词典。这一环节为整个系统的数据库,主要是对时尚知识的体现形式与规则进行规范;② 时尚知识来源。这一环节是对来自于不同途径的时尚知识进行采集;③ 时尚知识整理。这一环节是对不同的时尚数据进行抽取、转换与储存;④ 时尚知识发掘。这一环节主要作用是发掘时尚知识;⑤ 前端决策支持。这一环节是对时尚知识决策支持交互界面进行提供。

二、时尚知识管理的服装概念设计

(一)构建时尚知识决策结构

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向服装设计师提供智能化的基础知识,通过对相关信息、模型的利用,真正实现对人机交互系统的创建。为了有效构建这一系统,需要认识到以下几点:① 该系统的使用对象为决策人员;② 该系统主要强调了支持这一概念,也就是能够帮助决策人员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③ 该系统重点强调了交互这一处理形式,因此需要认识到与人有关因素在决策结果上的影响。

(二)形成服装概念设计

(1)决策支持

一方面,要形成服装时尚风格。时尚这一因素是通过不断的演变而进步的,每一时间段的时尚均是以之前时尚为前提,且可以将其看作之前服装风格的延伸。各种时尚潮流的兴起均会为社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活力。对于一个开放性的社会,不同的时尚都可以实现自由发展,进而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丰富的内容[2]。针对现如今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几乎所有的服装品牌都会在新一个季度推出多个风格的时装主题,这些主题有些是对之前的延续,而有些则是全新的设计风格。由此看来,越来越多样化的服装主题不仅创造了时尚风格多变的品牌形象,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则是要在时尚风格的基础上推荐排序基本原则。其一是时尚的引入阶段,也就是时尚刚刚兴起的阶段,还未满足大部分人对于时尚的需求时,却可以为人们带来新鲜感的时期;其二为接受时尚阶段,即时尚已经广为人知却被接受的时期,这一阶段是时尚风格被广大消费者接受的阶段,同时也是服装产品获利最高的阶段。

因为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定位,目标消费群体对于时尚的敏感度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系统决策所支持的时尚风格推荐排序自然也就不尽相同。一般会将服装品牌划分为以下几种,即时尚引领品牌、市场追随品牌两种。前者主要是针对具有较高时尚敏感度的消费群体,而后者则主要指的是紧跟潮流的消费群体。

(二)服装元素概念设计决策支持

服装设计元素即组成服装设计风格最为基础的单位,其中主要涵盖了色彩、面料、造型以及图案等元素。而服装概念设计则具体包含了对风格主体对应的时尚色彩概念、时尚面料概念、时尚造型概念以及时尚图案概念等。

这一项工作现阶段主要是由设计师按照设计主题搜集图片,并通过图文的形式将故事进行表述,尽管这种表述形式十分直观,然而因为多数服装企业中缺乏系统的时尚知识管理观念,致使一些无效操作存在,很难对概念设计效率进行控制,进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文章中所提到的时尚知识管理当中,都是在不同的渠道搜集时尚信息,另外则是依靠不断积累所得服装知识欤其中储存了诸多服装设计风格色彩、面料、图案以及款式的相关信息,以此为服装元素概念设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3]。一旦明确了新服装产品的时尚设计风格之后,便可以利用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决策支持系统快速捕捉到与之相对应的色彩、面料、图案与款式,随后再利用筛选和排序形成不同类型的服装元素设计界面。

(三)决策人机交互系统

利用人机交互的形式对服装概念进行设计,主要是以用户与系统互动为前提,获得服装时尚风格色彩、面料、图案、款式等概念的决策支持,通常包含了以下设计流程:① 选择关键词;② 选择设计主题;③ 选择时尚数据信息;④ 概念整理;⑤ 终端形成。

在选择关键词方面,用户需要限定概念设计的年份、季节与分类等关键词,为用户提供多方面的选择。在排列主题概念方面,则需要在系统中设置时尚风格主体信息字典,将时尚风格主题倾向与风格主体进行连接。一般一个品牌一个季度仅需要确定5个主题即可,用户便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风格主题选择设定的概念主题。随后,将系统中所有的主题概念进行整理,以此为用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时尚主题概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水平逐渐提升的基础上,人们对于服装的审美观念也得到了提升,同时服装概念设计也需要向信息数字化方向创新,通过建立信息化的时尚知识管理系统,为服装概念设计方法提高智能化支持。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服装的选择要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在服装设计选择当中融入了更多的个性与自我观念,从而使得服装概念设计成为引领时尚的先驱。

参考文献:

[1]Ja Young Hwang,Eulanda Sanders,Mary Lynn Damhorst,张慧琴,武俊敏. 文化和时尚体系对服装设计过程的影响――服装设计过程的概念框架[J]. 艺术设计研究,2016,02:10-18.

篇3

关键词:核电知识管理;体系;建立

1 概述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知识已成为企业、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核心,并取代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和竞争力。纵观社会发展进程,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是一国现代化发展的三个阶段,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知识获取、处理与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KM)作为知识经济的产物应运而生。面对日趋激烈和变化多端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了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许多大公司、大企业由过去的以生产经营管理为中心,向以知识管理为中心转变。在上世纪末,核行业的一些公司将知识管理引入核行业领域并展开了初步实践,国际原子能机构(简称IAEA)在此基础上整合业界的实践成果推出了知识管理项目,在成员国开展了大量的核电知识管理(简称NKM)的培训和评估工作。

2 IAEA核电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核心内容

IAEA早在2001年即着手开展知识管理的项目,其主要活动包括开发知识管理标准与指南、知识管理评估标准与方法、知识管理工具及知识管理培训材料,截至2014年11月,IAEA了24份知识管理有关的标准、指南与技术文件,另有9份在编辑中;还制定了IAEA核电知识管理的十年计划,主要关注二个领域:一是在全球核电组织内推动实施NKM,推广标准、方法和工具应用的方法论,并提供服务和支持,如实地访问和提供专家支持与资源。二是提供持续的NKM的教育培训,如开办培训课程,网络教育、电子学习等。帮助成员国有需要的组织制定方针和计划,识别关键知识,评估知识管理的差距及知识损失分析,实施有效方法预防知识损失;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和实践引入组织的管理体系。

IAEA将NKM定义为“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识别、收集、转移、开发、分发、使用、共享和保存知识的一套综合的、系统的方法”。从知识本身循环的角度来看,知识管理包括以下九个基本过程:知识识别、知识捕获、知识创造与产生、知识处理和转换、知识存储、知识搜索和提出、知识复用与再现、知识分享交流、管理系统维护和升级。

知识管理是跨领域的管理体系,覆盖多个领域,在应用于核电企业时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IAEA定义的知识管理的主要领域如表1所示。

3 核电企业建立知识管理体系的要点和策略

一组织开始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定义自己的愿景目标,即希望通过知识管理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一种或几种具体活动;为这些活动制定一个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然后开始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的过程。构建核电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应结合企业已有基础和实际,整体策划和考虑,根据目前国内核电企业的现状和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知识管理。

3.1 开展知识管理体系评估工作

核电企业均有完整的管理体系,知识管理的一些内容或多或少在组织的管理和过程中有所体现,如建立了所有员工日常用办公网,员工论坛可以提问和讨论工作相关问题;成立了某些专业工作组,由师傅带徒弟或AB角工作制度,建立了远程或网络电子学习(E-learning)平台,文档管理有广泛的信息分类和检索系统,有的企业在各部门还设置了知识管理联络人,但是知识管理主要集中在文件与信息等显性知识的管理,知识的搜索重现功能较弱,知识管理的其他领域如知识管理理念与文化普及、知识管理转换工具应用、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等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建议首先对组织的知识管理现状进行评估,评估可以是自我评估,也可以邀请行业内同行专家进行评估。可参考IAEA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组织的知识管理成熟度,从而发现差距,以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知识管理的政策与战略;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培训与人员绩效提升;提升知识管理的方法、流程及文档管理;IT解决方案和工具;隐性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文化。

3.2 制定和明确知识管理政策

核电知识具有独特性,核电企业需要制定NKM战略以提供应用知识管理原则的框架,制定明确的目标有助于确定核电企业知识管理的职责。好的知识管理战略必须能概述高层的目标,如“成为知识型组织”。战略还必须识别组织内的关键需要,并能包含在组织框架中。知识管理政策应与组织经营计划相关联,这样才能将知识管理作为不断提升组织能力的一种工具。组织高层政策和相关程序为知识管理提供了综合策略和应用方法,知识管理策略要能确保知识管理作为核电厂综合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知识管理战略和目标应用文件形式明确;知识管理战略与公司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等战略保持一致;企业中的员工与管理人员清楚在知识管理战略实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知识管理战略实施在企业中得到公开和积极的支持。

3.3 通过培训、研讨和互动,培育知识管理文化氛围

就像核电厂推行核安全文化理念,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和员工都承担着各自的职责,核安全文化特征理念才能很好的贯彻。组织开展知识管理的基础是提倡知识共享,而人们传统观念里往往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担忧,殊不知,知识是容易腐烂的,如果不运用,知识的价值就会贬值,知识只有共享,才能发挥更多的使用价值,且共享知识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个人贡献了知识,也能分享到自己没有掌握的其他人的知识,比起个人贡献,收获的可能更多,对组织而言,有了这种氛围,组织就能不断积累和创造新的关键知识,所以组织内应倡导知识分享的文化;如果这种贡献与组织对人员绩效的考核因素相结合,将大大激励员工分享和贡献关键知识的动力,组织还可在人力资源政策中明确知识分享的奖励政策。

3.4 建立和完善知识管理的流程和方法

IAEA知识管理技术文件中提到核电知识管理三要素,一是人与组织文化要素,在知识管理体系中占70%,二是流程与方法要素,占20%,三是技术手段要素,占10%。从知识管理定义中看出,知识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识别、收集、使用、共享和保存知识并持续改进的综合的系统方法,因此,推行知识管理体系,和核电企业实施其他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一样,需要在企业的流程中对知识、特别是关键知识的识别、收集、使用、共享和保存建立系统化的方法,并赋予职责权一体化的管理手段。在现有管理体系流程中植入知识管理体系的要素,可对核电企业现有管理体系要素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流程改进和优化,使知识管理在核电企业中成为一体化的管理体系。

3.5 开发和运行支撑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

IAEA自1957年成立始就建立了核数据信息的强大的知识库,并在初期即成立了科学和技术信息部门,21世纪起开始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大力推广应用。知识管理体系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尽管国内核电企业目前都有信息中心或信息处,企业生产管理都使用功能强大的数据库或管理信息系统,企业文档管理系统也都有对文档的分类检索功能,有的企业依托主要业务流程,从工程设计、科技研发、运行服务、教育培训等四个维度开发了知识共享平台,构建了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框架,但就其内容、功能、作用来说,还不是对知识的收集、交流、共享,没有形成开放式的知识交流平台,或者只是信息的分类和检索,没有知识特别是关键知识的收集和交流平台,IAEA推荐的软件工具如专家黄页、概念图工具、ERP、Wiki等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运用在知识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及运作有效性提供好的技术支撑。

篇4

论文关键词:软件测试,知识管理模型,知识地图

论文摘要:在软件测试组织中,对测试过程中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提升组织整体测试水平的关键。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是怎样将知识管理过程与软件测试过程有效集成,从而促进知识资产在软件测试组织中的传播与重用。给出了软件测试领域知识管理子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功能以及使用流程,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最后,给出了知识地图模块的设计与实现,验证了本文所实现的软件测试领域知识管理系统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知识管理的本质是一个管理问题,但是知识管理的各种功能及服务最终都还得依靠知识管理技术来实现。可以说,没有强大的知识管理技术支持,企业将很难有效实施知识管理,它是构建知识管理系统的基础,也是实现知识管理的强大推动力。从广义的角度看,知识管理技术并不局限于IT技术,但现代信息技术才是知识管理得以有效实现的基本前提。十多年的知识管理研究使得相当一部分的知识管理IT工具已经推向商业市场,但是这些已有的产品并不都是和企业的具体需求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在特定领域的应用,这种脱节表现尤为突出。

软件测试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活动,测试人员都属于知识工作者,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依据测试计划对软件进行测试,与测试相关的知识、技巧、经验和灵感在测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测试人员如果没有开阔的思路,没有丰富的测试经验与测试技巧,测试的质量将无法保证。此外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出现的新的待测软件产品,常使软件测试人员感到压力重重,力不从心,他们有探寻新的测试知识和技术的紧迫需求。而知识管理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但是软件测试有其自身的特点,虽然现有的通用知识管理理论及技术已或多或少触及了某些问题,但我们更需要用一种与本领域结合更紧密的理论和技术,来重新思考和审视我们的问题,以便寻找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更有效的方法。

本系统是目前北航软件所的一个软件测试管理平台QESuite2.0项目中的一个子系统,该项目是北航软件所承担的某型号任务的一个子课题。目前,该系统已经完成了原型系统的构建,全部模块及功能已经实现,并在实际工作中试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软件测试领域的知识管理

1.1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在软件测试领域内实施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很少,迄今为止并没有找到在软件测试中实施知识管理的实例。国内知识管理的研究起步晚,同时专门从事软件测试的企业又很少,在测试领域内实施知识管理的需求刚刚出现。

到目前为止,虽然没有发现国外针对软件测试领域实施知识管理的研究和案例,但是从事各领域通用的知识管理的研究已有了很多年的历史,像IBM,Microsoft这样居于软件行业领先地位的公司,已经投入了相当规模的资金与人力来进行知识管理的研究,提出了一整套的知识管理理论并开发出相应的软件产品。

此外,国外在与软件测试最相近的软件工程领域对知识管理也有比较深入的相关研究,已经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文并开发出了一系列的软件支持工具。目前,每年都举行专门的基于知识的软件工程年会(KBSE Knowledge-BasedSoftware Engineering Conference),探讨知识管理在软件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

进行软件测试领域知识管理的研究实际上是一个知识管理思想在软件测试领域的IT实现问题,也就是开发出一个软件平台来支持软件测试中的知识管理活动。根据Gallupe在2000年对现有知识管理系统平台、理论、案例等相关信息的较大范围的研究,现有知识管理系平台要真正实现有效的知识获取、编码、存储和搜索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作者在北航软件所参与的软件测试项目工作经验,同时结合知识管理的基本原理分析国际上主流软件测试过程,认为目前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存在五大问题:

1)软件测试知识重用率低。目前,软件测试过程中公共测试知识的积累未能有意识地大规模开展,虽然企业内部有一些用于测试知识和经验积累的数据库,但大多数员工忽视其存在,造成测试知识资源的闲置,导致测试知识和经验的重用率低。

2)软件测试知识传递不畅。现有测试知识的保管模式使得知识的传递不畅,测试知识被动地等人来阅读,而使用者则在知识海洋中苦苦寻觅他所需要的知识,员工无法快速掌握新的测试知识。

3)软件测试知识共享环境差。企业内部尚没有正式的、专用的、有组织的知识共享场所,员工之间缺乏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机会,沟通与交流的体制也没有建立起来,软件测试过程中的知识共享氛围也有待于培养形成。

4)软件测试知识流失严重。许多专门经验和技能只是少数人所拥有,没有真正成为企业的公共知识,这不仅使测试知识传递不畅,而且在人员变动时,这些测试知识会随之流失,使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因人员流动而发生波动,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

5)无法快速实现测试组织中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知识管理是人、过程、技术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最主要的,企业的管理者无法对组织中的人员技术特长、知识分布了如指掌,在遇到新的测试项目时,无法根据员工特长,快速搭建出最优的项目团队,从而无法实现组织中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造成了软件测试企业的生产效率不高,对市场的整体响应速度慢,应变能力不强。本人认为以上问题的出现是源于在当前的软件测试过程中缺乏对知识的科学管理,因此在该领域内实施知识管理就显得很有必要。

2系统体系结构及工作流程

北航软件所(SEI/BUAA)在多年从事软件测试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知识管理在测试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套针对软件测试领域实施知识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由于软件测试领域的知识管理目前的研究甚少,特别是现成的软件测试知识管理系统更是一片空白,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只能参照通用的或相关领域的已有研究进行。观察国内外知识管理平台的研究,尽管提出的模式纷繁复杂,但基本上每个模式中都包含着诸如知识产生、分类、积累、共享、重用这样的基本流程。

2.1系统体系结构

QESuite2.0在结构上采用的c/s方式,可支持群组协同工作,其中数据收集和分发的部分使用EJB实现,容器使用JBoss。QESuite2.0的框架基于插件开发的思想创建,利用多态特性声明可扩展的接口。框架与插件的连接、子类别的实例化过程则利用解释引擎(也称作连接器)在运行时动态完成,框架即可根据模板进行统一调用,具有良好的封装性和可扩展性。基于测试管理平台的以上特点,软件测试过程知识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本系统基于J2EE开放式架构,是一个面向软件测试过程的架构弹性的知识管理平台。系统依循知识生命周期管理,利用软件测试组织中的知识文档,有效帮助企业存储、管理、搜寻、分享各种知识,并通过组织中的知识地图,有效地评估员工的知识程度,使知识地图成为知识型员工的地位象征,并通过统计工具对拥有知识的员工进行肯定,从而促进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

2.2系统工作流程

系统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图2所示。

(1)首先对本子系统进行初始化,在本系统预定义的基础上,允许用户对软件测试知识分类、知识程度、组织职位定义、项目规模进行自定义。

(2)在交流库中添加文档,用户可以直接编写文档提交交流库,或者在交流库中提出问题,交流库是整个系统的知识文档来源。交流库中筛选出的技术含量较高文档,由知识分析员进行知识分类后,提交知识库。

(3)用户可以自行对知识库中的知识文档进行评估,同时根据知识分析员对文档的评定,以及作者的知识程度、文档的链接程度等加权实现对文档的评定。

(4)知识分析员可以根据组织讨论的结果直接设定组织成员的知识等级,也可以通过编辑组织成员的项目经历,来自动设置成员的知识等级,或者通过成员在组织中发表的知识文档来自动设置成员的知识等级。

(5)知识检索,主要包括知识文档检索和专家检索,通过知识文档元数据可以任意检索知识文档,当用户无法找到需要的知识文档,可以通过专家检索来告诉用户组织中能够解决问题的人。

3几个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1基于本体的软件测试领域知识表示方法

本体(ontology)起源于哲学,是关于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学说。在近一二十年,本体被计算机及建模领域所采用,用于知识表示、知识共享和重用。本体论是对概念化对象的明确表示和描述,是对客观世界存在的现实系统化的描述。从本质上讲,本体是一个或几个领域的概念以及反映这些概念的关系的集合,关系反映了概念的约束和联系,而关系本身也是概念,关系之间也可能构成新的关系。

我们以本体来对软件测试领域知识进行表示,描述领域中相关的概念、属性,及其关系。这些本体概念、概念之间的关系定义在文档、参考文献、项目、人员、知识程度共5类本体中。根据以上属性,软件测试领域知识本体如图3所示。

3.2软件测试领域知识管理模型的提出

在针对软件测试过程的知识管理中,需要实现积极、主动的知识传递,建立起组织级的人员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根据软件测试活动中的知识需求,及时地实现相关知识的传递,通过有效的知识传播来改善和提高知识的重用效果。由于组织所需要的知识处于动态变化中,因而需要通过一个有效的基础设施,来满足以上功能需求。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个面向软件测试过程的知识管理模型,如图4所示。本模型的要素是“测试组织人员”、“测试组织知识资产”、“测试组织交流场所”。基本思想是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建立一个交流场所,记录成员的提出的问题和问题解决过程,以及各种文档。

3.3软件测试领域知识地图的构建方法

知识地图,或称知识分布图(又称作知识黄页簿)是知识的库存目录。知识地图所显示的知识来源,可能是部门名称、小组名称、专家名字、相关人名字、文件名称、参考书目、事件代号、专利号码、或知识库索引等,但却不包含知识的内容本身,它是指南和向导,用以节省员工追踪知识来源的时间。

一个优秀的软件测试知识管理平台软件还应当能够提供强大的软件测试知识分类的能力。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及SWEBOK分类方法,我们对软件测试领域增加了5大知识域:开发语言、数据库、操作系统、软件测试工具、测试项目相关知识。我们的知识地图中,每一种能力都有5级知识程度:了解、熟悉、熟练、精通、专家级。每一级的程度定义都有描述,务求清晰及易于评价,并避免主观的误差。每个员工的实际能力也依此标准衡量,评估过程应由员工、小组、经理及知识分析员互动完成。

3.4基于本体的知识文档智能检索和排序方法

本体在知识检索子系统中主要扮演知识库的角色,即首先对软件测试领域的概念分类、建立概念之间关系约束的描述,然后以此为基础构建详细的软件测试领域知识库,主要包括软件测试领域的具体概念、概念之间的属性、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实例等知识。在知识检索时,根据用户请求的关键词来查找相应的概念或属性,并以此为出发点来检索某条本体信息是否与这些概念或属性相关,从而实现支持逻辑推理的智能检索。

在知识文档检索子系统检索出结果后,必须首先研究检索出来的文档应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进行排列。影响排序的因素有很多,根据研究,我们认为有5类因素是影响排序结果的关键:用户对知识文档的评价、知识分析员对文档的评价、作者的知识程度、文档的链接数,以及文档的打开次数。这五类因素的权值是按次序递减的,可利用递减加权公式来计算各因素的权值。下面是递减加权公式:

知识文档的重要性按下公式来进行计算:

知识文档的重要性=P1×用户对知识文档的评价+P2×知识分析员对文档的评价+P3×作者的知识程度+P4×文档的链接数+P5×文档的打开次数。

通过计算出来的知识文档重要性结果,然后对所有文档按降序排列,就可以将最有价值的知识文档排在前列。

4系统实现

限于篇幅,整个系统各个模块的设计以及实现,这里不做详细介绍了。下面以简单图示的方式给出本系统的核心模块——知识地图模块的类设计和实现界面。知识地图模块分为两个部分:专家网络和搭建测试项目团队。普通用户在该模块可以编辑自己的项目经历,在编辑时可以选择项目导人数据,如果项目不存在,则可以自己编辑项目,然后导入项目数据,再编辑自己的项目经历,包括使用的技术、工作时间,项目职位、项目规模等等。知识分析员有权限选择其他用户编辑项目经历。在项目经历编辑完成之后,系统会根据用户对某些技术的使用时间来自行定义用户在这些知识点的知识程度,但是用户的知识程度最多达到熟练级别,要想达到精通和专家级,必须由知识分析员来编辑用户的知识程度。图5是系统中专家网络定义模块的编辑用户知识程度活动图。

知识地图模块的客户端的设计类图如图6所示。在知识地图模块的客户端中,负责界面消息事务处理的类有三个:EditTechDialog,WorkingExperienceDialog,FindPersonToStartProject。EditTechDialog这个类用来编辑用户的知识程度,只有知识分析员才有权限来调用这个类。WorkingExperi—enceDialog是普通用户可以使用的一个类,用来显示用户的工作经历。类FindPersonToStartProject是管理人员,通过输入一些数据来得到组织中比较适合新项目的人员,通过类FindResultDialog来显示查找结果。

结束语

篇5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这个强大的生产力存在于各个专业人才头脑之中。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个企业聚集了大批人才,非常积极地挖掘了这些以人为载体的知识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知识管理就是将企业内的核心生产力进行具体化、关联化、系统化的管理,从而形成有效、可持续的生产动力体系。因此,如何对企业内的核心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就成为了决定企业未来发展速度和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哲学研究方法入手,阐述了其在制造企业的知识管理中的指导意义,并提出了系统、完的应用方案。

【关键词】

哲学研究方法;企业知识管理

0 引言

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健康的经济,健康的经济需要健康的企业个体。衡量企业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就是他的盈利能力。每天都有人在创业,每天都有企业倒闭。所以怎么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生存下来、发展下去,甚至长盛不衰,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保持核心竞争力。我们这里讲到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知识生产力。

什么是知识?知识就是真的东西,就是有用的东西,就是能够创造价值的东西。对于皮尔士来说,知识是内嵌于求知实践中的东西,这种求知实践就是探究活动。知识又分为公共知识和个人知识,个人知识存在于各个专业人才头脑之中。如果一个企业能将这些无形的个人知识进行收集、探究和整理,从而汇聚成具体的,标准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并且加以科学的管理,就能为企业维持有效的运营和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一个成功的知识管理,倘若上升到哲学层面,借用皮尔士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具有知识,是为了确定信念。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每个人最为生存个体,具有知识是为了确定我们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而获得最终成功的信念。

1 知识管理的意义

1.1 有助于企业提高经营效益

汽车制造行业中,德系汽车企业享有良好的口碑。从汽车产品的客户群定位、研发、实施、生产制造、市场投放,都遵循着一套,科学、系统、严谨、成熟的流程。这个一整套流程,其实就是知识管理和知识的实践运用。实践知识的是员工。不像电脑,数据可以通过优盘传输到另一台电脑里。而人脑积累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对于一个新人来说,他所学到的必然是前人所积累沉淀下来的、当下正在被运用的知识体系。这里讲到的运用,不仅仅局限在单个个人身上,而是广泛的运用,即团队的实践运用。倘若各个部门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不知道自己在整个项目中所处的位置,不知道兄弟部门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该为兄弟部门输出什么,或者从兄弟部门获得什么,就会出现信息的不对称,工作进度不协调,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互相扯皮的现象。

要保证一个企业的高效运营,首先,团队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一致的,知识体系必须是一致的。其次,只有做到各个专业部门的知识水平相当,才能达到整个团队在各个环节“使用同一种语言”在沟通。做到以上最基本的两点,才可以保证每个部门在每个环节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职,使得项目各节点达到无缝连接;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务,从而获得高效的经营效益。

1.2 有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机制和文化,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个企业的发展毕竟不能一直依靠个别英雄的单打独斗,而需要团队的协同合作。如果一个企业因为一个天才的离开导致这个公司的停滞不前,那说明企业的管理体制有问题。如果企业有稳固的知识管理体系,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知识管理的存在和有效运行,打破了依靠“超级英雄”的束缚。每一个岗位都应该有准确、具体、标准的工作内容描述和专业技能要求,无论哪一个岗位出现人员变动,这个岗位的继任者都会通过知识管理体系明白自己的职责,就能按照岗位要求发挥其专业技能去完成工作,保证企业各个环节不脱节的正常运转。

严谨、稳定的知识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规章制度能形成良好的机制和文化,避免了为谋取私利而假公济私现象的出现,也为各个专业人才发挥创造力、加快企业技术更新、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带来了机会,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的发展。

2 哲学研究方法在制造型企业知识管理中的指导意义

2.1 哲学研究方法

十七世纪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人文主义教育家认为:为学生学习全部学科的正确表述提供指南,关注各部分知识之间的传递,强调要把知识视为相互联系的整体,而方法是用来勾画知识整体的。2.方法是一套技术,或分解,或组合,用以发现必不可少的原则,去产生科学的三段论,也就是亚里士多德在《后分析篇》中所描述的那种三段论,并完成其证明。逻辑和几何学上解决问题的技术使这种方法论思想成为可能:按照常规,一步步地解决宏大体系中的个别步骤,零打碎敲的。

自康德开始的德国哲学,已经将方法作为哲学自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了:方法乃是体系的方法,是建筑术。

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利用哲学研究的方法和原理去指导实践中制造型企业的知识管理。所以特别要强调的是哲学研究方法中的:

分析与综观

比较与关联

体系的建立

分析就是to break up,to loosen。即将单个研究对象从整体中剥离出来,进行单独的探究。按照研究的目的和资源条件,可以将整体分裂成不同规模的单体。综观就是在研究完单体后再将单体回归到整体进行完整的考查。

在分析实践经验的时候借助比较、概括、抽象化来找出事物的特征和规律性联系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

康德批判哲学是通过其所谓“建筑术”的方式构建起来的,而他所理解的建筑术,就是指使单纯聚集的知识成为一个系统学说的方法。

若将以上三种哲学方法运用到企业知识管理上,并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就能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益、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2.2 我国制造型企业知识管理现状

根据世贸组织秘书处初步统计数据得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就此发表谈话时就指出:我国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出口产品质量不高的现象仍然存在。的确,部分中国企业为了抢到出口货单,盲目追求数量,压低成本,不注重在生产工艺和技术上的升级换代,没有开创新型业务模式的理念,更忽略了通过知识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再加之中国的人才市场流动性很大,所以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企业里不断有员工来,师傅带徒弟,边学边干,边干边走,知识的传递在不断的人员交替中部分流失,部分被保留起来了。所以应该运用信息化的方式将知识稳固在企业中通过知识管理保存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是公平公正的,于是在面临新境遇的时候,这些经营管理效率低下,不思进取的企业无法适应新境遇,只能一味地打价格战,就被逐渐淘汰。

3 我国制造型企业知识管理的建议方案

3.1 以企业运营的流程为基础的专业知识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体系是以企业运营的流程为基础。换句话说,知识的管理就是对运营流程的管理。企业是以销售为龙头,拉动企业的原料配给、生产安排、物流协调和资源调配。因此,销售部门就必须具有对前端市场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敏感性。对市场的认知包含市场供需信息、竞争对手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市场过去的发展历史、关键细分市场、自己企业在其中的份额、服务对象和表现都应该被搜集、记录、分类保存起来。主要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也是销售部门搜集、分析和研究的对象。

每个兄弟部门都在价值创造链条中发挥自己专业的作用,所以对每个专业部门的知识管理具体内容都因岗而异。销售在获得市场需求后将信息及时传达到企业内部,采购部评估原料的备货状态,提供采买的时间和成本,因此,采购部门的知识管理就必须包含:1.对生产原材料的技术和加工工艺的理解;2.对原材料价格走势、成本构成的专业知识和控制能力;3.对每个相关供应商生产加工能力的掌握、产品质量的控制。4.对现有供应商的风险管理;5.对新兴原料技术、工艺发展趋势的了解,并具有开拓新兴供应商市场的能力。在采购部确认企业原料供给正常后,生产部门安排生产,并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这就需要对产品本事和加工过程每个步骤的深刻认识、专业技能、经验积累。成品下线后物流部门按照客户需求分别进行仓储和运输管理。待成品交付结束后,信息给到销售部和财务,完成收款,项目完整结束。

没有一个企业可以靠一个产品、一个技术长盛不衰。所以对新技术的掌握、新产品的开发、测试就格外重要。技术部门承担着企业的未来。从概念形成、研发计划的制定、正式开发、成品测试到产品正式,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对技术材料、路线、方法和具体实施的专业知识。过往的经验、竞争对手的动态、发展趋势都需要纳入到研发的知识管理中来。

3.2 以企业运营的流程为基础的矩阵式知识管理体系

企业中各个专业部门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还不够,与此同时,要有对兄弟部门的了解。这就是矩阵式知识管理。企业的运营是一环扣一环的,所以上一环的输出就是对价值创造链的下一环的输入。如果不知道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闭门造车,就会造成工作环节的不连贯。科学合理的矩阵式知识管理能帮助企业每个部门都明确自己在价值创造链中的位置,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联,从而明确自己对团队整体的影响,从而严格要求本部门的产出,为下一生产环节提供合格、及时的输出。从团队精神的建设来讲,科学合理的矩阵式知识管理能团结各个专业部门,提供换位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增加兄弟部门之间的信任,加强彼此的配合。

4 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哲学研究方法对对企业内部知识实行科学、系统管理对企业核心生产力的维护和提升以及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面对国内外激烈竞争的市场现实,我国的生产型企业需要建立和加强对企业核心生产力进行具体化、关联化、系统化的管理,通过知识管理形成有效、可持续的生产动力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敏.《分析哲学导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篇6

关键词:战略知识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系统;规划设计

前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市场经济已经迈入信息化发展阶段,这就要求企业建立起适应信息社会竞争需要的发展模式。实施战略知识管理不仅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现阶段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基于战略知识管理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系统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

(一)战略知识管理理论。所谓战略知识管理,主要指的是将企业内部与外部具有价值的知识体系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并通过相应的策略与方法对战略知识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能力,知识管理战略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企业获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1]。现阶段国际管理学家对战略知识管理理论一般存在两种理解,一部分学者认为知识管理战略是为了兼顾企业及其全体员工的利益,实现组织的总体战略以及员工的个人目标战略相匹配;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战略知识管理是一种促进企业革新的战略,主要通过对新知识的传播与应用实现。

(二)信息构建理论。随着近年来企业信息资源迅速增长,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因此对企业信息系统各层面资源进行整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战略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于对战略知识的创造与应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以及信息技术营造良性的知识共享环境。信息构建理论主要在于对组织内外信息空间的数字化信息的利用与管理,对于构建基于战略知识管理企业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具有必要性。

(三)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认为,组织的资源差异会直接导致综合竞争能力的差异性,换言之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其拥有价值资源的质量。资源是企业向社会提供相应服务或产品的过程中,实现战略目标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同时也是企业创造自身利益的基础,为了提高自身的绩效水平,企业应当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鉴别与保护,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

(四)核心竞争理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单一资源的表现,而是知识、技术、管理文化等综合能力的组合。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可以有效地对企业其他资源进行支撑,并具有长期性的演化能力。现阶段战略知识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基于战略知识管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系统规划设计

战略知识管理信息系统本质上讲是一个以人的智能为主导,再辅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人机结合管理系统,是辅助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战略资源管理的信息平台[3]。

(一)明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定位。基于战略知识管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系统规划设计,首先应当明确战略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目标以及实际功能定位。在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的知识进行科学创建以及合理配置。在建立战略知识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应当兼顾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不仅应当注重对显性知识的整合以及共享,还应当重视对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呈现,注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间的潜在联系,进而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间的转换。

(二)建立良性的激励机制。为了保证战略知识关系系统运行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应当建立良性的激励机制,并优化企业管理层的管理理念[4]。有效性的战略知识管理与企业管理层的合理化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基于战略知识管理的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应当采取适当的激励政策,激励员工接受并适应企业知识管理文化。可以积极开办培训讲座与员工培训,并将员工的薪资与战略知识管理相挂钩,提升房地产企业员工对战略知识管理的热情,从而有效地推进企业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通过建立良性的激励机制,可以对战略知识信息管理过程不断进行优化,并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不断对信息管理文件进行修订与改善。

(三)构建相应的战略知识信息库。为了保证战略知识管理系统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对战略知识管理系统的主要管理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并积极构建相应的规划交流平台与战略知识信息库。战略知识信息库中主要对显性知识进行储存,在构建战略知识信息库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对战略知识的遴选进行严格把关,应当定期对知识信息库内的知识进行清理,对陈旧性的内容应当及时进行更新,保障企业战略知识的有效性,对战略知识规划交流平台的构建,应当基于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构建规划交流平台的过程中设置合理的知识库检索与连接功能,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间的交流与转换提供便捷的交流平台。

(四)优化战略知识管理团队。战略知识管理系统从构建环节、运行环节到维护环节都需要一个专业性高素质的管理团队进行管理,因此基于知识管理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应当对战略知识管理团队进行优化,全面分析战略知识管理团队的结构构成,并对相关战略知识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审核,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5]。

首先,应当设置协调管理小组。协调管理者不归属于某一特定部门,在战略知识管理过程中他们可以与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并为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搭建桥梁。通常来讲,协调管理小组的学习能力较之一般战略知识管理人员更强,可以有效地对战略知识进行理解与补充,并对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提出创造性意见。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设置协调管理小组,并积极安排协调管理小组出外学习,从而培养其专业素养,推动企业战略知识管理系统工作的开展。

其次,应当聘请相应的技术权威。为了有效地优化战略知识管理团队,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聘请相应的技术权威,利用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对战略知识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并对房地产开发决策进行专业性的审核。同时,可以加强各个项目公司间相应技术权威的沟通与交流,实现集团专家资源的共享,从而弥补房地产开发企业子公司人才匮乏的状况。

最后,应当加强信息技术部门建设。战略信息管理系统是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的,因此为了对战略知识管理团队进行优化,应当重视信息技术在战略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基础地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信息技术部门的建设,不仅应当要求其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知识,还应当要求其深入理解各部门用户的需求,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客户需求进行正确表达的基础上,对战略知识管理系统进行改进。

结论:

总而言之,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是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部署进行全局规划的战略指导,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总体战略规划存在紧密联系。现阶段我国很大一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处于快速扩展的发展时期,为了有效地防范管理风险,构建战略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MBA中心2014秋集中A班学员)

参考文献:

[1] 查国平.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系统规划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

[2] 吴世豹.SGT集团信息系统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3] 尹敬刚.信息系统使用对房地产企业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2.

篇7

【关键词】传染病;防治措施;管理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进程推进和人口流动激增,大大加快了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当今传染病主要有三个特点:①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②多种已被控制传染病卷土重来;③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速度和范围比以往快而广[1]。因此传染病的防治措施与管理方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相关规章制度,依据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原则,积极采取各项有效的传染病防治措施与管理方法,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加强领导,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

健全医院传染病管理的组织体系,由医院的主要领导来担任主任委员,成立传染病专门防治管理组织,制定完善一系列传染病防治管理规章制度,使传染病的防治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积极加强医院与全国及各医院传染病监测、控制网络体系的建设,加快传染病管理软硬件建设,杜绝外源性的传染病感染, 减少内源性感染,把传染病暴发扼杀在萌芽状态。加大对医院传染病感染防治管理投资力度, 加大人力、财力、物力全方位投入。

2做好宣传教育培训,加强对传染病防治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

医院要广泛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管理知识, 教育工作人员积极重视医疗活动中隔离防护原则, 学习传染病学、传染病防治方法、灾害医学、消毒隔离与防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知识,提高防治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业务技能,了解各种传染病传播途径, 采取针对性的隔离措施。重视传染病的职业防护、患者与医务人员安全, 提倡标准预防理念, 监督落实各项防治管理措施。举办各种专题学习班,分层次地做好对工作人员的培训,积极加强对传染病防治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经考核后取得合格证书才能上岗;同时增强防治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邀请专家学者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讲座和通过传染病监测预警的信息, 使医院领导与所有医务人员准确了解掌握国内外传染病疫情单位动态,熟悉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尤其是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提高传染病防治管理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及时更新知识网络,促进防治管理工作的开展。

3建立健全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组织与报告网络

通过对传染病防治管理组织的建设和完善,形成健全的组织体系,传染病防治管理组织不定期的召开工作会议,审核制定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传染病防治管理的工作计划及其贯彻落实情况,做好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处理瞒报、漏报、误报传染病疫情人和事。从上到下建立科学合理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报告网络,确定医院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程序: 传染病患者诊治医生科室传染病监测员( 监测小组) 部门监测的负责人医院传染病感染管理科医院传染病领导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高工作上报的效率,以便尽快的采取相关措施[2]。

4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控网络与应急机制

在医疗行政部门的指导支持下, 对传染病防治管理控制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计划,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可能暴发流行传染病的应急预案和消毒防护隔离制度,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应急反应系统,传染病防治管理系统应包括监测预警系统、感染控制系统、指挥系统、医疗救治系统、组织宣传系统、科研训练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各个系统相互支持配合,合力出击,发挥其最大效力。建立传染病监控网络, 实时对传染病相关情况进行监控,做好收集传染病感染基本数据、调查分析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监测传染病感染的有关危险因素、监测和预测传染病发生、调查传染病流行病学, 追踪传染病病原体、环境卫生学、消毒隔离措施和评价防治管理工作效果等一系列工作,发挥监测预警的功能[3]。监督检查及反馈传染病各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并对传染病感染事件进行充分调查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改进、处理建议。

5迅速有效分析传染病疫情与感染事件,加强快速反应能力

加强对于国内外及本院传染病疫情相关信息的有效紧密跟踪,快速的捕捉与传染病相关的各类信息, 及时对传染病疫情与感染暴发事件进行分析, 通过传染病监测预警信息机制及时的相关信息。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流行趋势准确的做出初步预测, 结合国家传染病应急处理方案与医院应对各种传染病暴发的相关预警等级标准, 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主任委员会召开专门的工作会议,共同研究提出相应预警处理方案与预防措施, 在应急状态下,及时的把传染病疫情和本院传染疫情及防治管理工作汇报给相关领导,提高传染病的预警能力,并迅速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管理措施,为医院对传染病暴发流行进行快速有效的防治管理做好相关准备与赢得先机[3]。

6加强医院各部门、各科室之间的协同合作

在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进行中,医院各部门、各科室之间紧密配合、实现高效协同、优势互补、如在传染病疫情的报告、预警工作中传染科和医疗部门的协同合作,在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咨询培训、消毒隔离防护中, 传染科和临床及门诊科室之前相互配合;传染科与临床检验科室之间信息共享、协同合作、共同学习研究,传染科和后勤部门在建筑、环境、食品、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密切协作。传染科和统计、流行病学科室在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统计分析、计算机中心监测预警的软件系统开发研制方面等之间合作,使得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顺利推进,高效运转。

7加强对传染病的相关科学研究,做好与国际接轨

医院不仅需要提供技术咨询,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还要加强对传染病的相关科学研究。加强对患者、环境中传染病病原体, 特别是对于传播速度快、毒性较强的传染病病原体感染机理、快速鉴定技术和分子流行病学等相关研究, 更好地指导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开展对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的监测评价研究, 并结合医院传染病感染实际发生情况, 形成一套完善、切实有效的病区微生物学安全性的评价体系。同时加强和国际间交流合作, 及时动态掌握传染病全球流行趋势, 以及国际上先进的传染病知识及防治措施。保持国际医院、研究学会等组织的联系、交流合作,建立全球性的信息合作关系[5]。

8 严格规范各种医疗行为,及时做好督促检查

医院要根据国家对传染病感染管理的相关规定, 控制患者就医流程、医务人员临床诊治、护理等医疗行为全过程,严格要求医疗药械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理、防护用品、一次性的医疗用品、清洗设备、空气净化设备、环境监测产品等和传染病防治管理相关仪器物品质量, 并对物品储存、使用和用后处理做好管理, 确保传染病防治相关用品安全可靠性。对新进入医院的消毒设备、药品及时进行检测,细化医院消毒灭菌的操作规范, 及时做好督促检查,规范医院医疗行为, 防止在传染病的诊治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督促医院加强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 加强隔离诊室、病房建设, 配备相关的仪器设备,确保传染病防治管理取得实效。

9结论

传染病作为严重威胁身体健康的疾病,它不仅是患者个人问题,而且是社会公共问题,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如果控制不当,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然现在许多传染病已经得到控制,但是新传染病又不断出现,因此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要从心里上引起重视,严格规范医疗行为,积极加强宣传教育培训,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管理措施,提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治管理水平,降低传染病发生率与危害性。

参考文献

[1] 陈静,裴红生,凌汉栋,等.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 14(12):1385-1388.

[2] 国家喜,马良,陈迁,等.综合性医院应对突发传染病的科研管理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14 (12):1382-1384.

[3] 翁孟武.性传播性疾病[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19(9):25-27.

[4] 朱庆生. 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J].中国护理管理,2010, 3(4):5-8.

篇8

(一)住房公积金体制缺乏统一运作平台

从我国住房公积金的运作体制上来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运作流程和信息平台建设上缺乏统一平台,对住房公积金发展产生了制约作用。在运作流程上,我国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主要按按行政区域进行划分管理,各个行政区域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在住房公积金的具体政策规定、机构设置和业务流程上不相统一,甚至存在较大差异,条块分割严重,运作效率低下。典型的例子,资金的跨地区调剂便无法实施。在信息平台建设上,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住房公积金信息管理系统,各地区的信息无法交互共享。

(二)住房公积金资金利用和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作为保障城镇居民住房的资金,在使用和管理上存在着资金利用率低和资金管理能力弱的问题。资金利用率低,我国的住房公积金资金的利用上大部分用于住房贷款,但是近年来,受国内房地产市场影响,住房公积金管理呈现出贷款额下降缴存上上升的的趋势,资金总体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同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发达地区出现住房公积金贷款缺乏资金,欠发达地区贷款资金利用率低下的问题,资金总体利用效率不足。资金管理能力弱,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我国的公积金挤占挪用情况时有发生,资金安全问题显现,由于公积金贷款的担保机制不健全,个人住房公积金的贷款和担保业务之间存在相互隔离的问题,无法规避房价波动等引起的贷款风险。

(三)住房公积金保障社会公平的功能亟需加强

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住房公积金在保障社会公平功能建设日益显得迫切[3]。但目前来看,我国住房公积金在兼顾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发挥的作用较小,甚至存在有失公平的问题。一方面,住房公积金覆盖率低,目前住房公积金对大部分民营企业、进城务工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等没有覆盖,覆盖面狭窄,有失社会公平;另一方面,缴存率不平衡,不同行业、企业和单位由于效益的差异,缴存率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单位的缴存比例甚至不足5%,产生新的分配不公。

二、未来住房公积金的主要发展方向

(一)住房公积金管理将形成统一运作机制

针对目前住房公积金缺乏统一平台的问题,未来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上必然走向统一和规范,具体应体现在组织机构和网络建设上。一是将形成全国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一种关系明确、权力清晰、管理有力的全国性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建设将成为未来住房公积金组织建设的重点,条块分割的管理现状将得到有效解决。二是信息化建设将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广泛应用,一个涵盖国家、省和市三级,以国家级为平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网络将形成,相关信息的交互共享水平将大为提升,住房公积金管理将进入真正的信息化时代。

(二)住房公积金资金利用和管理将成为工作重点

住房供给金的主要定位为服务社会大众的住房保障,在未来的发展中,住房公积金资金利用和管理将成为住房公积金工作的重点。一方面,统一住房公积金平台的打造将实现对全国住房公积金资金的有效融通创造条件,跨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流动机制将建立健全起来,资金在不同地区将有效流动起来,住房公积金的整体使用效率将实现大为提升,进而跨地区的住房信贷风险分散、转移以及防范体系亦将随之形成,住房公积金将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风险控制体系将形成,在组织机构和信息平台搭建的基础上,针对公积金挤占挪用等问题的风险防控体系将进一步建立,相应的贷款风险和风险预警机制将形成,对资金的风险管理能力将增强。

(三)住房公积金将向政策金融的方向发展

结合国际经验和国内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实践,未来的住房公积金建设将更加突出公共职能定位,发挥保障社会公平的作用。在服务定位上,住房公积金将向政策金融的方向发展,住房公积金不将以刺激住房需求为定位,在政策上将重点向中低收入者倾斜,将实现对社会各个行业人员的全覆盖,住房公积金缴交率将实现得到合理制定,帮助中低收入者解决住房问题将成为住房公积金使用的重点。

篇9

摘 要 讨论了事业单位推行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预算管理方法执行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加强支出计划的管理;构建财政监督体系;加快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加大预算执行分析的力度;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预算管理方法执行的对策。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预算管理方法 执行

事业单位的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国家赋予的行政任务与本单位发展计划,通过规定程序的审核,并批准执行的事业单位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它所反映的是单位和财政之间资金的领、拨、缴、销关系和事业计划、工作任务的方向,是事业单位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的物质保障,同时也是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行为规范。

一、事业单位推行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事业单位因为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来维持运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事业单位的经营目的与单位性质也发生了重大转变,部分事业单位已经从公益性转变为营利性,资金自给率在不断提高。同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以财政拨款维持运行的事业单位,其发展要以社会效益为最终目标。二是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要提高经济核算,减少成本。事业单位不同的定位,决定了事业单位必须进行预算管理,而细化预算、硬化约束和绩效考评,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控制点,因此,事业单位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当前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化,也是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加强管理和谋求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预算管理方法执行存在的问题

1.编制过程简单、质量不高

预算编制作为事业单位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的总纲,其编制过程必须是一个严谨、科学的过程。事业单位要设置充足的时间进行预算编制,但是目前多数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程序还不够完善,态度也不够严谨,预算编制的时间大多是一个月左右,这就导致预算编制的内容过于主观,预算项目的指标不能得以充分认证,缺乏实地调查与科学统筹,预算制定出来,可信度不高,在预算编制的初期,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执行与监督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2.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

有些事业单位把预算当作申请财务资金的手段,其编制是由项目责任人来完成的,多数的预算一经批复,就束之高阁。在日后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很少用预算来监控部门目标的完成情况。例如在每年的预算会议上,领导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运用财务报表进行勾稽关系,结合上一年度的相关数据,出具一套预算表格,但是却没有根据单位的事业发展具体情况来反映每个部门的工作重点,只追求财务数据的严谨性,不太符合实际应用。

3.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体系、内部稽核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以及财务收支审查制度等。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保证事业单位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有些事业单位执行的还是很多年前的财务制度,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即使财务制度比较完善,但执行起来还不够彻底。

4.预算管理重分配、轻管理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入,部门预算管理制度也日益完善,但是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在财政支出方面,预算到位率很低,执行进度较慢,资金支出的管理不够严格,这就造成了资金浪费、闲置、使用效率很低,甚至会影响到相关政策的落实。

5.定员定额失真

当前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的频率还是很大的,这一情况如果不能及时的反应给财务管理部门,这就导致了在预算编制时,定员定额的失真。这就造成单位所采用的编制人数仍是沿用多年的编制人数,事业单位人员与经费不能进行动态的管理,所以财务部门所拟定的定员定额标准和单位实际状况不相符,而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

6.预算执行的考核机制不健全

尽管部门预算的公共财政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但是由于目前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的考核机制还不够完善,预算编制的质量以及部门决算与年初部门预算的差异到底有多大,针对这一内容上级部门还是很少考究的,这造成了项目之间可比性不高,可行性无法验证,很难对项目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

三、加强预算管理方法执行的对策

1.提高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视程度

各级财政部门要统一思想,切实做好预算执行的管理工作,要充分认识提高预算执行管理的意义所在,首先部门领导提高对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视程度,充实预算部门的人员配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强制度的完善,把预算执行放在突出位置,抓稳抓好。

2.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由于不够科学,缺乏严谨性,致使预算不能够完全的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职责,事业的发展路线也不清晰。一旦严格执行预算,必然导致某些项目资金预算不足,致使该项目搁浅;而某些项目资金预算又过多,导致资金闲置,形成结余,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所以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贯彻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无预算则无支出的标准。也就是说执行好的预算,必然要编制出好的预算。

3.加强支出计划的管理

支出计划是对财政资金流量控制的重要依据,基本的支出计划要依据年度均衡性进行编制,并逐步延长基本支出计划的编制周期,以便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项目的用款计划必须按照部门预算的年度计划执行,预算单位要加强预算费用支出的研究,加强项目用款计划与项目进度相协调,加强支出计划的精细化管理。

4.构建财政监督体系

一是建立资金支出的跟踪机制,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支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二是相关的预算监督机构要对事业单位采购预算的执行全过程进行监督,督查其有没有按照采购预算和采购规范执行。三是完善预算支出的绩效考核办法,对于发展性的项目支出可以采取必要的方案评价,同时也要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将部门的费用支出与绩效考核挂钩,通过绩效考核来对资金到位的情况、项目效益情况跟踪考核,以实现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

5.加大预算执行分析的力度

加大预算执行分析的力度,分析重点支出情况,提高决算的审核力度,从而提高决算的完整性、有效性。着力提高决算的分析水平,要把预算和决算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决算全面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将决算结果作为编制下年度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要通过加强决算管理,全面反映预算收支年度执行结果,不断促进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管理。

6.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第一,企业年度预算经过公司预算委员会通过审核之后,下发给企业的各责任主体组织实施,企业年度预算指标是绩效考核指标的重要依据。第二,推行年度预算指标同各责任主体的工资总额进行挂钩,对预算执行“月度考核、季度兑现和年度清算”的考核方式,以提高执行预算的积极性。第三,企业的年度预算原则上在年度的范围内不做调整,只是对企业所采购的大宗原材料价格或者政策性因素在考核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因其他因素调整的,必须要上报公司的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核。正是通过这种严格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责任主体早在年初就知道了自己的责任,所以能够采取各种措施消化不利因素,来保证预算目标的完成。

四、总结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公共部门的机构组成之一,其体制改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组成之一,在我国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加快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的步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对事业单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肖敏.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讨.当代经济.2010(12) .

[2]储长应.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经济师.2011(08).

[3]魏红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探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2).

[4]罗晓文,朱莲美.论全面预算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财会月刊.2006(22).

[5]王兴珠.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具体应用探索.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06).

篇10

从上面可以看出,电力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实际操作当中,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

1.1工程项目部花费超支

工程项目部本身的成本占整个工程合同成本的六分之一左右,对这一部分成本的节约和合理运用能有效地为电力施工企业降低成本。但是,现在的工程项目部的经费支出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首先是在工程项目部所有的成本当中,临时设施使用所消耗的财政支出占五分之二,是工程项目部财政支出的主要消费用途,但是,许多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当中,这些临时设施建设较为浪费,甚至还存在超支情况。另外,许多企业的工程项目部在业务招待方面超支严重,虽然大部分电力施工企业允许有业务招待的情况,而其一般支出费用都有预算指标,但是绝大多数的指标都不能满足业务招待消费需求,甚至有些项目部利用招待费用来进行不正当的交易,给公司造成极大的损失。

1.2专业技工及工地违规夸大其工作量

从成本核算方法上可以看出,核算明细内容包括专业技工的工作量以及工地的工作量,这些项目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只是由工地的负责人报知工作总量,而这个工作总量是由工地内部进行独立核算的。就是说具体工地有多少的工作量,小一点的差别在成本核算时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在每一次进行核算的时候,工地方面都会略微夸大自己这一阶段的工作量,来提高自己所获得的报酬,这种做法日积月累下来,就会给企业无故地增加很大一笔开销,造成严重损失。

1.3外包工程款项结算滞后

许多的电力施工工程项目的一些技术性不是特别强的工程工作电力公司都会外包给其他的施工单位,而这些外包项目在整个工厂当中所占的比例也是越来越大了。但是,在实际项目建设当中,由于欠缺沟通和制度问题,许多外包工程款项滞后问题严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外包工程队伍提不到款,对农民工的工资也形成拖欠。这是一个社会问题,电力施工企业要想解决这些已经发生的问题,就必须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款项,由此使得工程成本增加。

1.4材料采购环节存在不正当交易

材料采购款项在整个项目成本上大约占五分之二,但是在项目当中的材料采购环节经常出现一些不好的状况。比如对于材料的仓库管理不严格,采购的材料仓库验收滞后而不能入库,入库后不及时登记,出库时不进行及时记录,这都是在仓库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在这一些环节上容易造成对成本核算的偏差,可能导致一些损失,但是更大的损失在于在材料采购的时候,不对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比对,而是继续与以往关系比较好的供应商合作,所谓的招标已经形同虚设,而且由于和经销商的关系,许多时候对于材料不进行验收和数量统计,导致有可能付出高的价钱而买来了更少、更差的材料,这对于电力施工企业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2加强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

2.1转变思想,建立经济意识

电力工程项目一般都是大工程,一般情况下,这些工程的利润都很稳定,在日常的管理中,施工企业不会因为一点点预算的超支就引起重视,总是有稳赚不赔的想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这种想法已经不再适合,只有珍惜一点一滴的利润,企业才能有发展。

2.2制定制度,使成本责任到人

在树立了经济意识之后,就要设立一系列规章制度,追究每一笔款项的去处,严查不良资金使用,发现使用不当的要进行警告,发现擅自挪用和借用的,要进行严厉处罚,另外,对于成本控制良好的模范代表,要进行相应的奖励,使每一个人都意识到控制成本的重要性。

2.3建立经济的工作方案,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对于施工方案的设计要尽量考虑经济性,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它到底有没有必要,到底需要下多大功夫,例如,施工过程当中的工程临时设施到底需要多少,有多少是没有必要的?在考虑周全之后建立书面的工作方案。当然,对于方案当中没有考虑周全的地方,允许对其提出意见,在单位经过意见审核之后,如有可行性,则对工作方案进行修改。

2.4加强对外包工程的管理

对于外包的工程部分,要有专人与工程施工队伍接洽,保证沟通的实时性,对于制度上存在的不合理地方,在经过与施工队沟通之后及时汇报给企业,由企业来做相应的改动,对于账务问题,一定要及时、准确地落实,不能有丝毫差错。

2.5严格控制材料采购及管理

对于施工材料的采购,要遵循经济原则,采用严格的招标制度,确保价格合理、质量过硬。对于采购进来的材料,要对其进行严格的仓库管理,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不存在数量差错。

3结束语

篇11

【关键词】施工阶段;质量监理

在施工阶段推行以动态控制为主,事前预防为辅的管理办法,主要抓住事先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三个环节。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以书面为根据,做好提前预控,从预控角度主动发现问题,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进行动态控制。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抓“重点部位”的质量控制,对工程施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从而有效的实现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

一、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合同管理

监理方一旦进入工程质量监理,首先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到位。仔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检查和审查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隐患。

针对工程的特点和合同中签订的质量等级,建设方的要求、施工单位的资质等情况,确定监理方的监控的目标和标准,确保监控的内容和各自的职责、权利,订出监控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做到施工质量监理工作正规化。

二、质量监控事前预防,施工操作事先指导

1、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

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多源头、多渠道,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即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请退出场。将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监理工作的重点,采用目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等进行检查,然后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遍、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监理细则要求施工单位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再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校核各种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是否可行。如哪一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质检人员组织整改,进行管理。

2 加强质量意识,实行“三检”制

在工程施工前,监理方召开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监员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质量会议,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且有公司质监部门专职质监员签字验收。然后经监理人员验收、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果施工单位没有进行“三检”或专职质监员签字,监理人员拒绝验收。另外,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采用巡视、平行检查、跟班旁监,随机抽查的方法,待施工单位进行“三检”后再进一步验收,彻底消灭工程中质量问题。

3 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关,发现质量隐患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

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时,首先要求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再由公司专职质检员核定等级并签字,并填写好验收表单递交监理。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合格证、试验报告是否齐全,各层标高、轴结也要层层检查,严格验收。要求施工单位质检员签字不能只流于形式,要真正去检查验收,再由监方检查。监方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不能口头讲,待施工单位处理或返工完后,还要再进行复检,严格检查把关,保证质量。 三、动态控制,事中认真检查

三、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是现场监理与质监部门的重要不同之处。对工程监理工作认识不多的同志往往认为监理工程师只是在现场转一转、看一看,验收时检查工程是否按图纸、规范、标准进行施工。这样往往使一些质量问题已经出现,甚至还要返工。我们在质量控制中是改静态检查变为动态控制。

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

1、加强管理力度,全天候旁监

对于每一位现场监理工程师要求做到“五勤”:即眼勤,要经常到现场了解施工情况,多看施工图,熟悉设计哪些是重要部位;手勤,发现问题要常记,处理哪些问题要有记录;腿勤,常到现场转转;口勤,对于施工队易查出现的质量隐患要常提醒,对施工队要经常交底;脑勤,熟悉图纸,动脑筋想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在工作方式、深度上要求做到“严”(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施工,严格检查把关)、“准”(处理问题要果断、准确,要以数据为说话依据)、“细”(工作中细心,自理事情要细致)、“实”(做到一件事要实实在在,亲自去做,去检查,遇到质量问题要做实质性处理,不能找理由推脱,要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解决实质性的技术难题)。对于重要部位或有特殊工艺要求的部位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总计须全天候的、24小时跟班旁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新港城小区项目浇筑近万方砼,每次浇砼时,质监工程师都亲自在施工现场测定砼坍落度是否稳定;试块抽取、制作是否符合要求,甚至还要亲自取样;监督后料台上料的计量,工人的操作是否符合标准。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通知施工队整改,消灭质量隐患。

2、工程中抓“第一”、“重点”、“临界”项目

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监理理由要管理的项目。当施工现场浇筑第一根框架柱,绑扎第一道梁筋,砌筑、粉刷第一面墙体,绑扎第一道柱、梁钢筋,支第一根柱模时,监理工程师要到现场去检查,复核轴线及标高,测量构件、结构的尺寸,称计配合材料重等,对于工程重点部位,如框架梁柱节点处,悬挑结构,结构错层标高、偏轴线等部位,要认真细致检查,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验收。对临界项目,则要求施工队进行“三检制”,实行对工序交接检查,避免不同工序、工种交接时,将质量问题和隐患带入下一道工序中。

3、现场巡视,量测检查,数据说话

监理工程师通过现场巡视,实地测量结果和数据,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以所测数据来评定质量等级。如轴线、标高有误差,轴线偏多少,标高低还是高;钢筋绑扎少了几根,规格绑错多少,砼浇筑完后蜂窝、孔洞各多少,蜂窝多大、孔洞多深,在什么部位等等。提前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并附上所测的数据,使施工单位对于质量问题不能遮掩,不能马虎处理,避免今后出现类似质量问题。

四、事后验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当分项、分部工程或单项工程施工完毕后,我们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

1、质量控制中最后的补救措施是事后验收

通过事后验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通过总监理工程师及时下发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问题处理。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篇12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和要求也与日俱增,文化课成绩已经不再是评定人才的唯一标准,社会需要更多具有高综合素质、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人才,这对于中职学校来说不仅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同样也是创新管理模式的一次机遇,本文正是针对中职学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方法的实施进行论述,指出了企业化管理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希望对班级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学校 企业化管理 必要性 实施

班级企业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手段,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使他们提前体验到企业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对企业化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由于中职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办学模式,使得企业化管理对中职学校而言比其他学校更为重要,我们需要通过企业化管理使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前就拥有一定的企业理念,这将极大程度上的增加学生未来的和谐竞争能力。

一、中职班级企业化管理方法实施的必要性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整体水平不高,极大程度上的制约了教学质量和学生今后的发展,班级企业化管理方法的实施不仅是给中职班级管理的一只强心剂,更是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有力手段,因此,实施班级企业化管理不但是必要的,更是重要的,笔者认为企业化管理方法实施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中职学校生源问题的迫切需要

我国教育长期处于轻视职教的误区,加以舆论导向的影响,致使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一直得到提高,还有很多学生在入学前缺乏正确的思想指导,这些都使得中职学生在面对竞争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上,往往还出现不自信、与人沟通困难、适应能力偏低等现象,在进入企业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用于适应环境,难以符合当今企业的要求,因此,引入企业化管理方法使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环境是中职学校生源问题的迫切需求。

(2)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由于高校扩招、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就业形式日益严峻,同时由于中职传统班级管理方法的落后,导致中职学生往往出现缺乏坚韧性、纪律性的情况,很难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核心竞争力低下将会是影响学生随未来发展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在学习阶段就让学生体会到企业管理的严格,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影响,积累与同龄人相比更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以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式。

(3)迎合中职学生的年龄段特点

中职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强烈好奇心的阶段,如果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很容易误入歧途,而企业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手段,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中职学生的主观意识正在逐渐成型,由于个体差异性而导致个性化发展的特性也在不断加剧,企业化管理能够更好的迎合他们年龄段的特点,发挥自身最大的功效,提高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

二、中职学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方法的实施

班级企业化管理的优势不言而喻,但是班级毕竟不是企业,如果完成照搬现实生活中企业的管理方法,不仅不能使学生拥有更多的收获,甚至还会起到反效果,因此如何实施企业化管理尤为重要,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认为其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构建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

中职院校班级应该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一致的企业化班级管理体系,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实习和参与学校、班级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应该建立班级的企业化部门管理系统。以民主的方式选举班级管理层,班主任自任董事长,由班级管理层主持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对董事长负责。其次,应该建立完善的班级企业化制度管理系统。中职院校应结合班级的具体实际构建企业化制度管理系统,实现班级制度的企业化。

(2)将竞争机制融入到班级管理当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日益激烈,如果不能适应如今的竞争机制,难以避免会被他人淘汰,所以,在实施企业化管理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引入竞争机制,不仅是班级内部的竞争,也是班级之间的竞争,通过良性竞争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在竞争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还可以通过适当的物质奖励促进学生的进步。在学期末通过教学评价、民主投票等方式来评定管理层是否合格。

(3)引入企业文化理念

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就是智慧的竞争,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同样,任何一个优秀的班级都有独树一帜的班级优势,并形成了特有的班级个性。这不仅能够团结班级,统一班级上下的人生价值观,还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树立为班级努力、为集体努力进步的使命感,对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具有深远意义。

三、结束语

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水平一直不高,加之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职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占据一席之地,因此,我们需要引入新的管理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其中企业化管理的方式能够很好的解决现阶段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班级的整体管理水平,为社会提供具有高素质的多元化人才,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卫.浅谈中职班级引进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创新[J].职业,2013(11).

[2]王军华.基于能力培养的“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9(06).

篇13

关键词作物生产管理系统;知识表示;作物模拟方法;知识工程方法;数字仿真方法;系统优化方法

知识表示是构建专家系统最主要的工作,在人工智能中, 知识表示是数据结构和解释过程的结合。知识的整合构成了知识库,它是专家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 包含了专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经验。目前已有的知识表示法共有20多种,适用于不同的领域。作物生产管理系统是一个受作物本身、天、地、人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系统,在系统内部,各因素间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这个系统中除各种不可控因素外,人是这个系统的主要控制者――决策者和管理者。在进行作物生产管理时,首先要了解作物自身依据外界环境(天气、土壤等)的生长发育规律(即建立作物模拟模型),然后根据这种规律性,人为地对系统的平衡进行调整(即建立作物管理专家系统),以期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目的[1]。

作物生产管理系统是一种智能的计算机系统,它把作物模拟模型、作物管理专家系统和优化决策模型及其他辅助模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专家对作物生产管理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依赖作物生产中的生长信息反馈,对作物生产的日常管理和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实时实地的在线式管理决策。

作物生产管理系统是计算机科学和农业科学交叉发展的产物,它的开发和研制需要多学科科技工作者协作才能完成。特别是作物模拟模型的研制是系统研制的关键所在,它需要综合气象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农学的知识和计算机技术;作物管理专家系统的研制则需要作物管理专家和人工智能工程师的密切合作。总之,作物生产管理系统的研制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精确的试验研究,以及在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进行大量的大田试验,以检验系统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机编程和调试工作。

在作物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中,综合运用了作物模拟方法、知识工程方法、系统优化方法和数字仿真方法。其中作物模拟方法是作物生产管理系统的核心,贯穿于系统研究的始终,知识工程方法是管理的主要手段,后两者是系统实现的辅助手段。

1作物模拟方法

作物模拟模型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作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利用光能资源把水和二氧化碳结合制造成有机物质的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作物生长、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等生理生化过程)、作物组织和器官的建成和死亡的过程和作物产品的形成过程等,同时还包括作物需要的矿质元素在土壤中的分配、移动和被作物吸收的过程。这些过程既决定于作物本身的特性,同时也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这些环境条件包括太阳辐射、温度、水分和二氧化碳等气候因子和土壤质地、土壤肥力等土壤因子,还包括人类的活动等人文经济环境条件,其中对作物生产起作用最大的因素是气候因子,只有有了光、热、水、气,作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然后才有物质生产。

作物模拟模型总的来说有三个基本特点:

(1)机理性。作物模拟模型的各部分是作物对应部分的生理生化机制的简要表示,它可以模拟作物本身的内在变化和对环境的反应,从这层意义上可以将作物模拟模型看作计算机人工作物。

(2)通用性。因模拟模型一般是基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生理过程的,使这样的模型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通过模型参数的校正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地区。

(3)复杂性。由于作物本身的复杂性,模拟模型要模拟现实世界的全部或主要结构和功能,必然具有众多的内容和复杂的结构。

根据作物模拟模型的特点,要研制一个比较完善的作物模拟模型是十分复杂的,而作为作物生产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作物模拟模型对作物生产管理系统的适用范围起着决定性作用[2]。

2知识工程方法

目前无论是建立信息系统还是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大多运用知识工程技术,赋予系统一定的智能,对农业生产管理决策系统更是如此。这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中的不确定因子较多,定性的描述和经验性的东西占主导地位,一味强调数字化方法不现实,也不可能全面地解决问题。把作物管理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规则化、具体化,用计算机程序表达出来,形成特定的知识库,通过一种具有推理功能的计算机程序来操作管理,对作物生产的具体领域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辅助作物生产者实现作物生产的各个环节的管理,这就是作物管理专家系统[3]。

3数字仿真方法

在既无试验资料也无经验性材料情况下,根据作物的实收产量和有限的调查资料,利用农业气候的平行分析方法,结合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和关键因子,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仿真,可以对模型或系统进行初步调校[4]。

4系统优化方法

专家系统是操作定性知识的工具,模拟模型是操作定量信息的工具。在作物生产管理中不仅有定性的决策,也有定量的决策,上述两者都不可能单独完成这两方面的决策,只有二者有机地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完成[4]。

在作物生产管理决策过程中,不是只求得系统的最高产出,而是要求得系统的最优产出,即既取得较高的产量,也要求具有较好的品质,还要求经济效益高,能保持生态平衡,即农业上所说的用养结合,持续发展。也就是说,要综合运用各种优化理论,根据一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等的具体配置,在充分考虑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对作物生产过程的管理措施提出经济的、生态的、社会的优化决策,使作物生产活动按最优化的方案进行。作物生产管理系统在作物生产中起着辅助决策的功能,帮助专家或专业人员处理实际问题,以期达到最优的作物产品和最佳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最后向用户推荐优化的决策方案,这就是作物管理优化决策模型。

知识表示是专家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知识表示方法是专家系统成功的基础,我们要根据不同领域知识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知识表示方案。

5参考文献

[1] 席磊,张丽,张慧,等.农业专家系统中知识表示技术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3-47.

[2] 席磊,张慧,马新明,等.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农业专家系统中知识表示及管理的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426-431.

篇14

摘 要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质量是保证内部审计发挥其功能的根本、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本文从如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角度,对企业内部审计相关因素与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相关对策,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 内部审计 质量管理 方法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确保内部审计发挥其职能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程序,对审计决策与管理水平、审计技术方法、审计人员的素质等实施监督与控制,以确保审计人员按既定的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实现项目审计目标,本文从如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角度,对企业内部审计相关因素与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相关对策,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

一、影响我国内部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内部审计法规体系不健全

法律法规不甚健全是导致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 内部审计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 经济社会中的各种行为主要是靠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来规范和制约的,内部审计工作也不例外。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的健全完善不但能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得以规范,且可使内部审计人员避险有据、保护自己。

(二)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不到位

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是发挥内审职能、提高审计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为保证内部审计质量, 内审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但是, 目前部分内审机构的审计计划缺少立项依据, 带有一定随意性,项目实施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到位, 存在审计方案缺少复核、授权, 现场查证过程缺少督导, 工作底稿描述不完整、不清楚, 查证不深入、不彻底, 报告定性不准确、客观, 审计建议不具操作性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审计项目质量。

(三)审计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影响了审计质量

随着组织经营范围不断拓展, 业务规模迅速扩大, 内审工作的内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一是审计工作重心由合规性审计为主逐步向监督、评价、建设并重职能转变;二是实施全面审计控制,审计防线由过去的事后监督转向事前防范、事中控制。此外,信息化在组织内部经营管理中得到大量运用,使得传统的手工查账式审计方法、技术已不能适用组织的业务变化,不适当的审计技术方法势必影响审计质量。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及风险意识

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业务素质,也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个别审计人员甚至审计组主审的综合素质、经验、知识结构往往与项目的审计目标不相匹配,导致审计项目质量不高;另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对于发现的问题和疑点没有采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合理的方法进行职业判断,没有完全遵守专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要求,因而导致了审计风险的产生,影响了审计质量。

二、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一) 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是提高审计质量管理的关键,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规范体系、质量控制准则,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的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内部审计人员认真执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规范、准则,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做到依法审计、依章审计,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制度不仅可以有效规避审计风险,而且有利于内部审计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审计项目质量管理

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应当贯穿整个审计过程,审计项目立项要有合理的依据,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风险性、紧迫性、效益型以及审计人员的数量、知识结构、主业技术能力等,同时项目的确立必须通过批准程序;编制详细、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的审计方案;审计实施过程中应当与被审单位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以确立审计重点、获得被审单位的配合与支持,同时审计过程中应当取得全面、充分、完整、有力的审计证据;最后审计报告中对问题的阐述要事实清楚,证据要全面、有力, 审计报告中所引用的法律法规依据要相关可靠。

(三)改进内部审计方法

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往往是事后审计,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应更新审计思维,将内部审计工作重心从以往的财务审计转向风险审计、经营审计上来,更加重视对经济和管理的过程审计工作,让审计参与企业的经营,使内部审计更多地关注风险和事前控制,使管理层决策更科学合理。同时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规范信息化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加大对内审部门硬软件的投入力度,积极引进高性能、适应性强的审计软件,合理配置网络系统资源,并及时调整或更新审计软件功能,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以便强化内部控制,提高审计质量。

(四)以人为本,提高人员素质,风险意识

要确保审计的高质量、低风险,人的因素是根本。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一要能自觉地遵守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二要有良好的与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要采用多种方式调整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实现复合型结构,以适应审计工作的新发展。四是审计人员要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在审计工作中, 内部审计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 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性, 严格执行审计程序, 并通过分析判断, 准确识别审计风险, 制订防范风险的措施。

(五)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业务的监督机制要求内部审计机构既要对内部审计的各项业务或工作进行自我监督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也要接受来自其他各个方面对内部审计业务的监督检查,以便更全面、更彻底的发现和纠正内部审计中的各种问题。

总之,企业只有从以上各面去完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才能有效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实现内部审计目标, 提升内部审计价值, 促进企业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内部。

参考文献:

[1]李凤鸣.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讨情况综述.中国内部审计.2004(10):7- 8.